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课时资料集 24《给予是快乐的》教学反思
小学语文人教版 四年级上册24《给予是快乐的》优质课公开课教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小学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24《给予是快乐的》优质课公开课教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准确读出文章中的生词和句子,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2.学生能够通过阅读文章,体会到“给予是快乐的”这一道理,激发孩子们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老师自制课件,学生搜集有关爱的名人名言或古诗。
课前展示:小组上台进行课前三分钟展示(关于爱的名人名言或古诗)教学过程:1.第一学时1.1 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1.导语:生活中,当我们得到一件礼物时是快乐的,当我们得到别人的帮助是快乐的。
美国作家XXX说“给予是快乐的”。
2.板题,读题,提醒“给予”的读音,明白给予的意思。
(板书:奉献、付出)3.请孩子们观察课题,知道本文是一篇略读课文。
4.出示阅读提示,让学生自读,汇报本节课的研究要求。
5.老师归纳出示研究目标:1)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知道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 看看男孩的哪些举动让XXX产生了误解,然后误解化为感动,最后体会到“给予是快乐的”。
活动2【讲授】1.出示目标一,请学生带着目标自由朗读课文。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3.抽个别学生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4.课件出示概括讲了什么事,请学生填空检查。
5.解决目标二。
6.小组合作研究,勾画出相关语句,找出是小男孩的哪些表情或动作让XXX对他产生了误解。
7.抽小组汇报。
8.出示课文的1、4段,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理解、感悟。
9.指导学生读出自己的理解或体会,可加上表情和动作读。
8、9段品读。
10.过渡:XXX又错了,小男孩不是想在朋友面前,而是……11.师:XXX被眼前这一幕感动了,眼睛都湿润了,他们三个人一起过了一个难忘的夜晚。
12.想象、汇报:他们三个人因为什么而快乐,所以难忘。
(师总结填空)活动3【活动】1.说一说:生活中你给予过别人什么而感到快乐吗?2、老师说:“人间处处是真情,因为我们都在奉献爱。
”这是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有爱心,都愿意付出爱。
四年级《给予是快乐的》教学案例及反思

四年级《给予是快乐的》教学案例及反思1、四年级《给予是快乐的》教学案例及反思《给予是快乐的》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24课教材。
主要讲了保罗在圣诞节前夕与小男孩在短暂的接触中,从一开始的误解至最后的理解的过程,揭示了给予是快乐的这一人生哲理。
在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自主探究,自由表达,凭借课文的具体语言材料,获得“给予是快乐”的真切感受,激发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的思想情操。
【教学片断】师:那确实是一个难忘的夜晚,在那里保罗、小男孩及弟弟一起共同体会着给予带来的快乐。
让我们再来找一找他们快乐的原因吧!投影:保罗的哥哥因为()而感到快乐,保罗因为()而感到快乐,小男孩因为()而感到快乐。
生:保罗的哥哥因为送给弟弟一辆汽车作为圣诞礼物而感到快乐。
生:保罗因为和兄弟两个度过了一个难忘的夜晚而感到快乐。
生:保罗因为懂得了给予是快乐的而感到快乐。
生:小男孩因为帮助弟弟实现了美好的心愿而感到快乐。
师:同学们,你们理解得非常精彩。
那么你有过帮助别人而自己感到快乐的经历吗?投影:我也曾因为()而感到快乐!生:我曾因为在雨天里帮助一个没有带雨具的同学回家而感到快乐!生:我曾因为在汽车上为带小孩的阿姨让座而感到快乐!生:我曾因为在放学路上帮一位老爷爷推车而感到快乐!生:我曾因为帮妈妈干家务活而感到快乐!师:看到同学们有这么多的感想,老师感到很高兴,在我们的生活中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发生在别人身上的同时,也发生在我们的身上。
有句话叫作: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给予是一种高尚的快乐,希望同学们能在以后的生活中,多给予别人一丝关怀,一份帮助,同时也获取一份真正的快乐。
【案例反思】从学生的'发言中不难看出,在学生的心中,原本就有着一切美好人性的萌芽和火苗,而我们教师的责任就是要唤醒这种沉睡的人性,使之慢慢滋生起来,强壮起来。
在语文教材中有多少闪耀着人性光芒的文章,如《搭石》、《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精彩极了”与“糟糕透了”》等等。
四年级上语文教学反思24给予是快乐的_人教新课标-最新教育文档

四年级上语文教学反思-24给予是快乐的人教新课标《给予是快乐的》是一篇略读课文。
这篇记叙文主要写了保罗在圣诞节之夜与一个小男孩在短暂的接触中,由误解到理解的变化过程,揭示了“给予是快乐的”人生哲理。
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是通过具体的语言文字,理解“获得”与“给予”的矛盾化解、误解到理解的变化过程、升华人物品质,从而受到助人为乐、乐于奉献的思想教育。
为了达到他们能放开思维想象说话的目的,我设计了两个感情点。
一是男孩的感情变化;一是保罗的感情变化,围绕这两个人物的情感发散思维讲话,体会文本中心。
在引读课文中文句前,我要求学生合上书本,充分展开他们想象的翅膀。
在引读“圣诞节的前一天,保罗从办公室里走出来的时候,看见一个男孩在他闪亮的新车旁走来走去”时,我问学生:“这时候,我以为……”学生有的说:“我以为小男孩很喜欢这辆车。
”有的说:“我以为小男孩没见过这么漂亮的车。
”有的说:“我以为小男孩也想有这样的车。
”学生纷纷说出自己的猜测。
然后我话锋一转:“是这样的吗?”学生马上翻开课本,自行寻找答案。
一放下书,学生纷纷举起了手:“老师,小男孩很喜欢这辆车,从他‘有时候伸手轻轻地摸一下,满脸羡慕的神情’中可以看出来。
”我轻轻地点头:“嗯,你很会读书。
”“老师,小男孩对这辆车是谁的很好奇,因为他问保罗那车是不是他的。
”通过这一想象与阅读原文的对比,学生对男孩爱惜车子的情感有了深刻的体会,这时,指导从“轻轻地摸一下”读出小男孩的善良及对车子的爱惜就水到渠成了。
在引读文章第3自然段中“男孩惊叹地说:‘哇,我希望……”时,我再问学生:“我以为男孩希望……”学生又迫不及待地举起了小手:“我以为男孩希望也有这样一辆新车。
”有个学生说:“我以为男孩希望也有一个会送车给他的哥哥。
”“对,保罗也是这样想的,可是事实是这样的吗?”学生再次看找答案。
通过这一想象和文本的对比,学生自然明白了哥哥对弟弟的爱。
在引读男孩恳求保罗把车开到他的家门口的时候,我又问学生:“这时,我以为……”学生依然兴致勃勃,纷纷地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在他们充分说出自己的想法后,我又引导学生读文本,看看男孩是否如同他们想的那样,是为了炫耀或者请保罗吃东西表示感谢。
四年级语文上册24.给予是快乐的(教案)

24 《给予是快乐的》教案学习目标1.能流利正确地朗读课文。
2.能正确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教育学生给予比被给予更快乐。
一、情境导入1.今天,我带来几件小礼物,奖给昨天家庭作业做的好的同学。
给学生发礼物,请获奖者谈一谈此时的心情。
2.教师小结,得到是快乐的,其实给予更快乐。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给予是快乐的》。
希望同学们大胆地提出问题,学完课文将根据大家的提问,评选最佳问题和最佳提问人。
二、感知发现1.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2.学生提问,师生共同评价问题的质量。
(估计学生会提出:谁给予谁?在怎样的情况下给予的?给予了什么?)从好的问题中小结发现的方法,即针对课题提问时,要抓住关键词“给予”进行思考。
3.学生选择好的问题朗读思考。
4.交流,请学生回答。
(随机板书)新车坐车、停车承诺保罗的哥哥保罗、保罗小男孩、小男孩弟弟坐车、观光给予是快乐的保罗小男孩及其弟弟、小男孩保罗5.教师引导学生根据板书简要地复述课文的内容。
三、感悟发现1.教师引导:哪一个给予最珍贵?2.学生朗读思考,并在小组合作中讨论。
3.交流。
指名发言。
引导学生展开争论,在思维的碰撞中进一步理解课文。
4.由于给予,圣诞前夜,保罗、小男孩、小男孩的弟弟都度过了一个难忘的夜晚,各有什么难忘?3.学生朗读思考,并在小组合作中讨论。
4.交流,各组派代表发言。
要帮助学生打开思维,根据三个人的实际情况进行丰富、合理的想象。
四、鉴赏发现1.朗读课文思考:你认为课文在选材、描绘等方面有哪些优点值得我们学习?2.讨论并有感情地朗读。
(学生可能会提出:人物的语言描述的具体。
以此为锲机,引导学生体会说话的语气,并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
)五、质疑问难1.学习中遇到哪些不懂的问题?2.学生质疑,共同讨论解决。
同时评价问题的质量。
从好的问题中小结发现的方法,即不能一有疑就问,应在深入思考后,的确无法解决问题才可以提问,问题要有助于对课文的深入思考。
六、总结表彰1.请学生谈一谈学习的收获可包括对课文的理解、提问的方法等。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24给予是快乐的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24* 给予是快乐的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4个生字。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会用“炫耀”、“懂得”造句。
3.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获得“给予是快乐的”真切体验,激发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幻灯片教学时间:3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4个生字。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清文章脉络。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1.读题:给(jǐ)予是快乐的2.释题:“给予”是什么意思?你能用一个成语来解释题目吗?(二)初读课文。
1.自学课文。
要求:交流读课文交流学词心得交流疑难2.检查自学效果:(1)生字词正音。
圣诞节轿车兜一圈炫耀(2)释词。
圣诞节轿车兜一圈炫耀3.指名分节朗读课文。
4.质疑问难(三)再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1.自由读课文,看看文章写了保罗的几次惊讶?2.学生读课文后,讨论交流:两次惊讶。
3.以两次惊讶为线索,给文章分段。
4.讨论交流:第一段(1——7);第二段(8——11);第三段(12、13)(四)指导写字。
(五)习字册有关练习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课文帮助学生获得“给予是快乐的”的体验。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
1.文章写了保罗的几次惊讶?2.文章可以分成几段?(二)学习课文第一段。
1.默读课文第一、第二段,想一想:课文主要写谁?2.自由朗读课文第一段:圈画出写小男孩面对新车的表现的句子和写保罗由此产生的心理活动的句子。
3.讨论交流:(1)“一个小男孩正在看他的新车。
小男孩问道:‘先生,这是你的车吗?’……小男孩吃惊地瞪大了眼睛:‘你是说这车是你哥哥白白送给你的?天哪!我希望……’”(2)“保罗当然知道他希望什么,他会希望他也有一个这样的哥哥。
4.教师引导:(1)小男孩看到新车会想些什么?(2)当小男孩看着这部漂亮的新车时,他会是一种怎样的心情?(3)谁能通过朗读表达出小男孩当时的心情?(4)学生自由练读,指名朗读。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给予是快乐的》教学设计

《找规律》教学设计永德县崇岗乡崇岗完小胡应跃一、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24课《给予是快乐的》二、教材分析《给予是快乐的》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四年级上册“人间真情”专题的一篇略读课文。
本文讲述了这样一个感人的故事:圣诞前夜,保罗偶然结识了一个生活贫困的小男孩,在短暂的相处中,小男孩的言行强烈地震撼了保罗的心灵,使他深深体会到“给予是快乐的”。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是引导学生凭借课文的具体语言材料,获得“给予是快乐的”真切感受,激发学生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的思想感情。
三、学情分析在学情方面,作为四年级的学生,经过三年多的学习,他们积累了一些阅读方法,但对重点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理解还不够。
基于以上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内容,从字里行间感受小男孩美好的心灵。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体会“给予是快乐的”含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从字里行间感受小男孩美好的心灵。
3、体会“给予是快乐的”的含义,激发自己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的思想感情。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体会“给予是快乐的”的含义,激发自己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的思想感情。
六、教学策略与手段1、教师以共同生活者和伙伴身份出现在学生中间,以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创设安全自由的心理环境。
注意倾听学生真实的内心体验和独特的感悟,不随意中断,并以宽容的心态对待学生有异于文本解析的看法。
2、确切把握体验与建构的逻辑关系,在学生活动体验中,教师进行适时的、相对隐性的点拨和引导。
并敏锐地把握住情感的亢奋点或思维的生长点,引导学生由此出发进行拓展性的延续思考,让他们在淋漓尽致地展现内心世界过程中得到新的领悟与发展。
3、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让学生经历、体验”获得的快乐和给予的快乐”两个过程。
在学生交流读书感受、阐述见解时,指导学生通过有感情的朗读感受“给予是快乐的”,在不同层次、不同方法的朗读中表达出自己的理解,并加深情感体验。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 24 给予是快乐的》 优质课教案_0

《给予是快乐的》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小男孩美好的心灵。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给予是快乐的”这句话的含义,激发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从人物的语言和行为中体会小男孩的心理活动和保罗的心理感受。
【课时划分】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课题师:日常生活中,在什么情况下,你感到快乐?师小结:大家说得非常好,在生活中,当我们认识一个新朋友是快乐的,得到一件礼物是快乐的,受到表扬是快乐的——可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作者得出了这样的感受。
点名读课题,了解给予的读音(板书完成课题)。
师:给予是什么意思呢?(使别人得到,给。
)师:给予是快乐的,这到底是一份怎样的快乐?带着老师的问题,自由快速的读读课文,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这份特殊的快乐。
二、初读课文师:孩子们,通过刚才读课文,你能简短地说说这篇课文的内容吗?(点名回答)师:读了课文你有什么感受?生:很感动。
生:小男孩真了不起。
三、品读课文1、师:快速自由读课文,找出文中让你感动的段落细细品读,并联系上下文想想你因为什么而感动?2、小组交流。
3、交流反馈,理解重点语句。
◆保罗以为男孩希望也有一个这样的哥哥。
男孩却说:“我希望自己也能当这样的哥哥。
”(1)说说为什么这话感动了你?抓重点词谈体会并指导有感情朗读。
(2)课文中这样的哥哥做过什么?(3)为什么保罗以为男孩希望也有一个这样的哥哥?(在这个环节中,引导学生抓住小男孩对车的喜爱以及他的语言他的神情来谈自己独特的感受。
并抓住“睁大了眼睛”、“惊叹”等重点词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训练。
)(4)师小结:我们被小男孩不求索取而是给予的美好心灵感动了。
(5)让我们再次朗读小男孩与保罗的对话。
(师读描写保罗的话、生读描写小男孩的话)◆保罗吃惊地看着这个男孩,不由自主地问了一句:“你愿意坐我的车兜一圈吗?”(1)指名读,你从哪些词句中读出保罗被感动了呢?(抓住“吃惊,不由自主”谈体会)(2)师小结,齐读。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 24给予是快乐的(教学反思参考3)给予是快乐的 教案

(教学反思参考3)给予是快乐的“给予是快乐的”我深有感悟。
前不久,我的一个远房亲戚在医院住院,到底要不要去看望呢?我有些犹豫,因为我们并没有人情往来。
但是,作为家乡人,知道了还是应该去看望的。
后来,我去了,这位亲戚看到我去看她,特别高兴,看到她那么高兴,我也非常高兴,觉得自己这样做是对的。
在教学《给予是快乐的》这篇课文时,我特别认真。
虽然这是一篇略读课文。
这篇课文篇幅短小,结构紧凑,故事性强。
课文讲述了圣诞节前夜,保罗偶然结识了一个生活贫困的小男孩,在短暂的相处中,小男孩的言行强烈地震撼了保罗的心,使他深深体会到“给予是快乐的”。
整个教学我以“文中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哪些地方出乎你的意料?”这个问题展开。
当学生谈到:小男孩的两处感人的话语时,“我希望自己也能当这样的哥哥。
”“他指着保罗的车,说:‘看见了吗?很漂亮,对不对?这是他哥哥送给他的圣诞礼物!将来,我也要送你一辆这样的新车。
到那时候,你就可以坐在车里,亲眼看看我跟你讲的那些好看的圣诞礼物了。
’”让学生联系上下人抓住重点词来体会,说说这句话为什么感动了你,这时,谁是最快乐的人?从小男孩的语言、神态、动作,还有保罗的内心变化感悟小男孩那不是索取而是给予,不是炫耀而是关爱的美好心灵。
文中还有很多引人深思的地方,特别是人物的心理活动并没有直接写,于是我在学生进入情境,对人物心灵有所感悟后,设计了这样几个让学生想的机会,如:保罗吃惊地看着男孩,这时他会怎么想?保罗的眼睛湿润了,此时他又会怎么想呢?保罗心里想的就是学生心里想的,在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得到发展的同时,更加深了学生对人物形象的深刻领悟,更好的理解“给予是快乐的”。
让学生说说自己也曾因为帮助过别人而自己感到快乐的经历,更有利于学生对文本的独特体验。
最后通过朗读关于快乐的名人名言,促使有效积累,同时厚实了学生的体验。
结束时,引导学生说说生活中有没有这种体会,说一说。
最后,向学生推荐阅读《给,永远比拿更愉快》,把学生引向课外,通过阅读相关文章,加深并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四年级语文上《给予是快乐的》优秀教案优秀教案

《给予是快乐的》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1.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1.3了解课文中所传递的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价值观。
2.过程与方法:2.1通过多种阅读形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2运用讨论、分享的方式,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1感受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快乐。
3.2培养学生的同理心,学会关爱身边的人。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所传递的情感。
1.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教学难点:2.1理解课文中所传递的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价值观。
2.2培养学生的同理心,学会关爱身边的人。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新课1.1教师通过谈话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快乐?你们在什么时候感到快乐?2.课文阅读2.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意思。
2.2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朗读课文,指导学生正确地朗读,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3.课堂讨论3.1教师提出问题:课文中的小男孩为什么会感到快乐?他的快乐来源于哪里?3.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
4.生字词学习4.1教师出示生字词,学生跟读,注意读音和书写。
4.2学生分组,进行生字词的书写比赛,看哪一组写得又快又好。
第二课时1.复习导入1.1教师提问: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给予是快乐的》,谁能分享一下自己的收获?2.课文深入学习2.1教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分析课文中所传递的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价值观。
2.2学生分组讨论,举例说明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具体行为。
3.情景体验3.1教师设计情景,让学生扮演课文中的角色,体验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快乐。
4.作业布置4.1教师布置作业:写一篇关于“给予是快乐的”的作文,要求结合自己的实际经历,表达自己对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理解。
5.课堂小结5.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教师鼓励学生将所学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语文人教四年级上册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二十四课《给予是快乐的》教学设计

教案首页教学内容《给予是快乐的》教学设计一、导入课题师:爱,是人类最美好的情感,爱,使人间充满温暖。
随着本组课文的学习,我们感受到了许多人与人之间纯真的感情。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另一个关于“爱”的故事。
看老师写课题。
(板书课题)1.指导读题二、读通课文1.自读课文师:请大家打开书113页,自由读一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再想一想课文的主要内容。
(学生自由读文)2.检查自学情况师:故事中出现了哪些人物?(板书“保罗男孩弟弟”)围绕这几个人物故事是怎样发生的呢?故事的经过是怎样的呢?结果呢?(相机板书“起因经过结果”)师:谁能把刚才大家说到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连起来说呢?先自己练习说一说。
(学生练习说指名说)总结:你能把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连起来说了,这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了。
以后我们在概括这种写事的文章的主要内容时,可以先想想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再把他们连起来说。
三、感悟课文1.结合课题,提出质疑。
师:课文的题目是给予是快乐的。
其中谁给予了谁什么呢?(课件)请大家读一读课文,小组里交流交流2.师生交流,解决疑问。
(1)哥哥给予保罗一辆新车。
(2)男孩给予弟弟。
他让弟弟看到了一辆新车,并给他许下了一个承诺。
师:文章哪一段写了这些内容?默读11段,男孩是怎么做的呢?划出写男孩动作的词。
从这些词句中,你有什么感受?(指名说)看到这些,你能想象在平时的生活中,男孩是怎样对待这个腿有残疾的小弟弟呢?(指名说)师:男孩又对弟弟说了些什么呢?(指名读)男孩的这番话能给残疾的小弟弟带来些什么呢?(指名说)师:几个细微的动作,一句纯朴的承诺,都充满了男孩对残疾弟弟的无限关爱,带给他希望与温暖。
让我们一起真诚地读一读这一段。
(齐读)(3)保罗给予男孩和弟弟,带他们坐上自己的新车,度过了一个难忘的夜晚。
师:同时,保罗又在给予男孩和小弟弟什么呢?(指名说)在课文中找找保罗是怎么做的?把句子划下来。
再想想保罗这么做为他们带来了什么?(学生交流)师:保罗和男孩都给予了别人,在这个过程中他们自己又有怎样的感受?你从文中的什么地方知道的?学生交流课文内容:“车开了一段路,男孩转过身来,眼睛里闪着亮光。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24.给予是快乐的》教学设计

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四年级上册24课给予是快乐的(共1课时)【正文】一、教材分析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讲述的是一个关于“爱”的故事。
保罗在圣诞节前夜偶然结识了一个生活贫困的小男孩,在短暂相处中,小男孩的言行深深感染了他,震撼了他,让他体会到了“给予是快乐的”这一人生道理。
课文篇幅短小,结构紧凑,内容浅显易懂,适合朗读、复述,但是字里行间所蕴含的人间真情却令人动容,带给人温暖和感动。
本文写法上两大特点,一是文中结尾点题,揭示中心,既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又有利于学生迁移运用。
二是文中男孩的言行和保罗的心理活动交替叙述,使故事情节一波三折,可读性强,极易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
教师在教学时应注意引导学生从男孩的语言描写和行文描写中感受他美好的心灵,从保罗的心理活动描写中体会文章一波三折的叙事方法。
发挥教材的这些例子作用,引导学生体会写法,学以致用。
二、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读懂课文内容,从男孩的言行中体会他的美好心灵。
3、凭借课文的具体语言材料,体会“给予是快乐的”这句话的含义,激发学生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的思想感情。
4、感受保罗的心理变化,体会文章一波三折的叙事方法。
重点与难点:从文中人物的言语和行为中体会小男孩的美好心灵和保罗的思想感情;体会“给予是快乐的”这句话的的含义。
三、教学准备PPT课件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学过程(一)揭题,导入新课1、齐读题目,注意“给”在这里的正确读音(jǐ)。
2、释义:“给予”是什么意思?(给,使别人得到),说说“给予”的反义词(索取)3、我们都说得到是快乐的,比如得到礼物,得到表扬,为什么给予也是快乐的呢?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去学习课文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用横线画出文中的中心句。
2、交流反馈,课文主要内容(男孩非常羡慕保罗的新车,在与这个男孩的短暂相处中,小男孩的言行强烈震撼了保罗的心灵,使他深刻体会到了“给予是快乐的”这一生活真谛。
近年学年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六组24给予是快乐的教学反思2新人教版(最新整理)

(教学反思参考2)给予是快乐的《给予是快乐的》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保罗在圣诞节前夜偶遇一个小男孩子,在产生了两次误会后,看到了小男孩那金子般的心灵,从而懂得了“给予是快乐的”这样一个道理。
全文情节一波三折,语言朴实自然,但是又极具感染力.针对教材的这一特点,我以“自主探究”为主线,想通过引导学生通过自主读书,理解课文,并引导学生深入到文本中,理解语言,最终理解“给予是快乐的”这个道理。
在课的一开始,我引导学生自由读读课文前面的导语,由导语带领着我们一起学习课文。
让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说说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简单的复述一下课文内容,这样也能检测学生的自学情况。
在教学中,我给了学生充足的时间去读,在适当的引导后,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理解。
从一开始的读全文到后来的品读人物对话,再到读课外资料。
学生在读中,体会语言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感悟语言文字的内涵,同时把读书的感悟通过有声的朗读加以提升。
但是由于学生的分体差异,自学能力弱的学生也较多,为了能让相对弱一点的学生也能来说说,在这一环节我花了较多的时间,导致后面的拓展延伸来不及了。
吸取这次的经验,在以后教学环节的设置时,一定要合理安排时间,全局考虑.尊敬的读者:本文由我和我的同事在百忙中收集整编出来,本文档在发布之前我们对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不尽如人意之处,如有疏漏之处请指正,希望本文能为您解开疑惑,引发思考。
文中部分文字受到网友的关怀和支持,在此表示感谢!在往后的日子希望与大家共同进步,成长。
This article is collected and compiled by my colleagues and I in our busy schedule. We proofread the content carefully before the release of this article, but it is inevitable that there will be some unsatisfactory points. If there are omissions, please correct them. I hope this article can solve your doubts and arouse your thinking. Part of the text by the user's care and support, thank you here! I hope to make progress and grow with you in the future.。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给予是快乐的》教学反思
《给予是快乐的》是一篇略读课文,讲述《给予是快乐的》是一篇略读课文,讲述了圣诞节前夕,保罗偶然结识了一个生活贫困的小男孩,在短暂的相处中,小男孩的言行强烈地震撼了保罗的心灵,使他深深体会到“给予是快乐的”。
文章的重难点是从文中人物的语言和行为中体会小男孩的心理活动和保罗的心理感受。
这堂课的典型特色是具有浓浓的语文味。
人物心理细腻的变化,是这个文本的特点。
我在上这篇课文时,首先是从“快乐”一词去导入,让学生说说自己认为什么是快乐的,很多学生谈到“过年了,会很快乐,因为可以得到红包,可以穿新衣服”“六一儿童节,也会很快乐,因为可以得到自己想要的礼物”“得到老师的表扬,会感到很快乐”……我抓住他们回答中的“得到”说“得到确实是让人快乐的”可是今天学习的课文——《给予是快乐的》“给予”是什么意思?给予为什么是快乐的呢?然后让学生根据自读要求自学课文,在弄清课文的主要内容后,引导学生如何抓能表现小男孩的内心世界的语句,通过朗读和感悟,引导学生走进小男孩的心灵深处。
学生的理解就此走向丰满而深刻。
最后,在学生充分感受了保罗和兄弟俩相互的给予和关爱之后,再一次回到“快乐”一词上,现在,你认为什么是快乐的呢?很多学生谈到了“帮助别人,别人快乐我也快乐”“帮助妈妈做家务也很快乐”“别人伤心时去关心安慰他人,为别人分解忧愁自己快乐”……这堂课,我根据学生的回答捕捉教学的资源,引领学生一步一步地与文本展开对话,学生对快乐已经由简单的“得到是快乐的”上升到“给予他人也是一种快乐”上,感情升成自然,达到心灵的共鸣。
当然,本节课是一节阅读课的教学,因此,对阅读课上教的深与浅我把握得还是不够,整堂课下来,课堂上提问的问题过于细碎,没有完全体现出阅读课教学“放”的特点,这是今后自己需注意的地方。
由此,我想到,对文本的解读和捕捉关键词、关键句的能力,对于一个语文教师来说是多么重要!语文教师理应凭着自己对语言独特的感受,带领学生走进语言的精微隐秘的深处,指点学生发现并欣赏琳琅满目的语言世界,进而将自己的言语睿智传递给他们,唤醒他们沉睡的言语感觉,点燃他们的言语悟性和灵性,
使他们逐渐获得言语领悟能力和创造能力。
正如潘新和教授说的“语文教学是一种言语感觉和言语智慧的传递,是用教师的言语感悟和言语睿智,唤醒鸿蒙未启的学生的言语灵性和悟性。
一个缺乏言语感悟力和感染力的教师,是无法敲开学生的言语心智法门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