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主成分分析和逐步回归法的农村老年人养老担心度影响因紊研究——以四川为例

合集下载

我国农村“空巢老人”养老问题研究

我国农村“空巢老人”养老问题研究
Wi d e R n g t e I 广 角
我 国农村 “ 空巢老人’ ’ 养老 问题研 究
段莹 中共 山 东省 委 党 校 山 东济 南 2 5 0 1 0 3
摘要 : 随 着 我 国人 口政 策和 跨 地 域 社 会 流 动 的 影 响 , 农村 “ 空 巢 家庭 ” 老 人 的数 量 迅 速 增 长 , 空 巢老 人 不 断增 多 , 为
三 、解决农村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巢老人”养老 问题的措施
( 一) 农村老年人空巢化是经济、社会 人口等因素发展的必然结 ( 一) 政府加大投入 , 促进农村地区经济发展 果 从根本上来讲 , 只有发展农村地方经济, 才能真正解决农村 “ 空 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直接带来了经济发展 以及个人收入 巢”家庭养老 问题 。首先, 中央政府应确立长远的发展 目标和策略, 的提高, 也直接改变了农业单一的生产方式, 促使更多的青壮年子女在 加大对农村地区的a: A, 为农村地区经济发展创造 良好的政策环境。 外寻求发展机会, 同时, 农村生育率的相1  ̄ T降, 使农村家庭规传 斩 其次, 地方政府应根据本地的实际『 青 况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广阔的空 缩小 , 代际重心发生倾斜, 在—般情况下, 由于两代人的观念、生活习 间: ( 1 ) 地方政府增加农村劳动力回乡就业、创业的资金支持 , 鼓励农 惯等的不同, 更多的年轻人向往独立的生活。这些都导致家庭关系松 村青年在家创业 ; ( 2 ] 根据地方资源隋况, 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开发当地资 弛和血源关系淡化, 从而推动代际分詈f 顷 向。 源, 增加本地就业就会, 从而发展地方经济; ( 3 ) 在 自然资源贫乏、开发 ( 二) 优 良传统道德观念受到了挑 战 乏力的地区, 利用其 已有的交通、人脉制定帮扶蟛 嗍{ , 以经济发达地区 在市场经济浪潮面前 , 年轻一代更看重经济关系 , 农村家庭 中老 带动落后地区的发展, 这样不仅能带动落后地区经济发展, 还能节省劳 人的家长地位正在消失甚至已经消失, 这进一步加剧了空巢家庭的产 动力成本, 是—个 “ 双赢”的措施。 生。年轻人不愿意赡养老人的越来越多, 而且觉得和老人住在—起是 ( 二) 构建农村新型养老体制 累赘 , 尤其是当老人有好几个儿子时, 往往会相互推诿, 这种现象在我 家庭自我养老一直都是中国农村地区主要的养老模式, 同时由于 国大量出现, 传统道德观念的淡化导致部分老年人的赡养得不到落实, 农 民没有退休的概念 , 往往6 o 岁以上的老人会和青壮年一样干农活甚 同时也产生了很多社会问题。 至出去打工, 这是—个非常良好的基础, 在农村空巢越来越严重的隋况 ( 三) 农村老年人思想观念的固化 下, 鼓励有能力的农村老人从事力所能及的工作, 不仅能够增强家庭自 人们进 ^ 老年, 其生理、心理等都会发生很大的变化 , 这种变化对 我养老功能, 还能锻炼身体增强体质, 更能提高农村老人在家庭和社 老年人的生活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再加上现在很多年轻人不愿意和老 会中的地位; 在强化家庭养老的同时 , 适当将养老资源向农村倾斜, 发 人住在一起 , 而同时老人为了儿女的幸福 , 怕给子女添麻烦 , 他们愿意 挥村委会的作用, 积极发展农村家庭服务业 , 在合适的地方修建养老院 守着那份土地而不愿意到城市生活, 这样的空巢家庭已经不足为奇。 等机构 , 引入社会养老的观念并利用社会养老资源有效解决农村 “ 空 这样 , 除了那些进城务工尚无多少发展的大量青壮年的父母以外, 即便 巢”老人自 老问题。 是那些在城里站住了脚的少数青壮年的父母, 也—样多半会 自 守农村 ( 三) 发挥道德和法律的双重作用, 建立农村特色养老机制 的家。 通过社会组织和公民道德规范等多种方式宣传传统美德 , 形成尊 老爱幼的良女 子 风气, 同时, 在某些时候需要借叻法律的手段维护老人的 二 、目前农村 “ 空巢老人”的养老困境 权利。此外, 还可以充分利用农村浓厚的 “ 乡隋”基础, 挖掘老年人力 ( 一)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覆盖率低 资源, 实现以亲隋为基础的相互养老 , 使 “ 空巢”不空, 养老不愁。与 我国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规定 , 6 0 岁队 E 老 人领取养老金的前 此同时, 注重成年子女对 “ 空巢”老人的精神慰藉作用, 鼓励甚至以立 提是子 c j ' 勿 i 参保, 而很多外出打工的农村青{ 士 年的参保意识不强, 参 法的形式约束常年在外的成年子 寸 j 恿 过 “ 常回家看看”、常打电话 保积极性不高, 农村仍有大部分老 ^ 未被养老保险制度覆盖, 基本生活 等多种方式与父母交流沟通, 履行精神赡养义务。 得不到保障。 ・ 另外, 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实行自愿参保原则, 不具备 总之, 在相当长 寸 间内, 农村 “ 空巢’ ’ 养老将是人们不得不面 强制性 , 这也是养老保险制度覆盖率低的重要原因。 临的现实, 在这种情况下, 各地政府和相关部门应结合本地发展隋况, ( 二) 空巢老人的生活缺乏经济支持 因地制宜的建立农村 “ 空巢”养老体制, 统筹协调各方面的力量 , 积极 方面子女对老人的经济支持非常有限。子女外出打工 , 工作流 宣传法制, 强化尊老、爱老、养老意识, 积极倡导 “ 孝文化”, 真正实 动f 生 大, 收^ 来源不稳定 , 除了要维持基本生活 以外 , 还要供养孩子上 现 “ 空巢老人”困有所助、难有所帮、需有所应, 空巢不空。 学, 很难再对老人的物质生活提供经济保障。另一方面老 ^ 通过自身 劳动获得的经济收入有限。随着年龄的增长, 承担农业劳动的能力越 参考文献 : 来越有限, 获得的收 ^ 、 也越来越 。 [ 1 】 吴佩芬 , 人 口老 龄 化趋 势 下我 国 农村 “ 空巢 老人 ” 养老 困境 及 ( 三) 在精神慰藉方面, 空巢老人缺乏爱和关心 化解 . 南方 论 丛 , 2 O 1 2 ( 4 ) 随着子女外出打工时间越来越长, 他们对老人的关心和慰问越来 [ 2 】 霍永刚, 关于我 国捉村养老保障问题 的思考. 山西经济管理干部 越少。 空巢老人每天都重复单调无味的生活, 缺乏生活新鲜感 , 常常 学院 学报 , 2 0 1 2 ( 1 ) 因为思念子女而感到孤独, 如果老人失去了配偶 , 不仅意味着失去了唯 【 5 ] 曾详玉 , 建立 “ 家庭—— 社会 ”并重的多层次农村养老保障模 的精神支柱 , 还将给老人带来严重的精神创伤。他们年轻时为子女 式 . 东方 企业 文化 , 2 O 1 1 ( 2 ) 付出了很多心血 , 希望在 自己年老时, 子女能多美 自己, 多陪伴身旁 , 【 4 】 武霞, 我国农村空巢老人养老保障问题探析. 科技创业, 2 0 1 2 ( 1 0 ) 而实际上, 农村外出打工子女能为老 ^ 做的却微乎其微。

农村养老的调研报告-调研报告3篇

农村养老的调研报告-调研报告3篇

农村养老的调研报告-调研报告3篇农村养老的调研报告-调研报告1长期以来,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始终处于社会保障体系的边缘,农牧民游离于社会的保障网外,他们的生、老、病、死基本上由个人或家庭来承担。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特别是非农化与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牧民也同样面临市场风险和程度同等的生活风险,对社会保障的需求也提高,而目前以城乡属性分层社会保障的做法既不合理,也不公。

建立和完善农村牧区社会保障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本文仅就农村牧区养老保障现状、问题进行了研究探讨,并提出了一些建议。

一、农村牧区养老保障现状及存在问题目前全区参加“农村牧区社会养老保险”计划的农牧民人数约有85万人,还不到全区农牧业人口的7%,而90%以上农村牧区人口的老年保障,几乎全部依靠家庭保障。

而随着城镇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农村牧区富余劳动力不断向城镇转移,农村牧区面临的人口老龄化压力与日俱增,传统的家庭养老面临挑战,现有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障不能更好的适应当前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

(一)家庭养老功能日渐弱化,农村老年人赖以养老的主要模式受到挑战一是农村牧区人口的老龄化日趋严重。

据抽样数据显示,截至20xx年底,农村牧区人口中60岁以上老人的比重为6。

2%,预计到20xx年前后,农村人口老龄化的程度将比现在高出2—6个百分点。

二是农村牧区家庭结构日趋小型化。

随着计划生育的实施,农村牧区家庭结构出现了小型化的趋势。

据抽样统计20xx年农村牧区家庭户均人口下降为3。

72人。

家庭小型化使农村牧区老年人“养儿防老”的压力增大。

这种压力一方面表现为经济供养,另一方面是与父母分开居住,越来越多的老年人独自生活。

三是土地养老功能弱化。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牧民拥有了土地使用权,但没有所有权。

这不利于农村老年人利用土地所有权的置换为养老提供一定的保障。

由于土地比较收益不断降低,土地在农牧民家庭总收入中的比重不断下降,进一步降低了土地的保障功能,农牧民难于完全依赖土地实现养老保障。

中国老年人的照料需求模式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基于中国老年社会追踪调查数据的验证

中国老年人的照料需求模式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基于中国老年社会追踪调查数据的验证
■ 学列 PJOoUPURNLATLI oN 卜—_————————
中 国老 年人 的照料 需求模 式 及 其 影 响 因素 研 究
基 于 中国老年 社会 追踪调查数据 的验证
陆杰 华 ,张 莉 (北京 大 学 社会 学 系 ,北京 100871)
【摘 要 】以往 文献 表 明中国老 年人传 统上依赖 家庭照料 ,亲子关 系是 家庭 关 系的核 心 ,这与 西方的社
会化 照料模 式 以及夫 妻关系核心 呈现 明显不 同的特 征。但是 ,伴 随着现代化 、城镇化和 工业化 的进 程,
中国传 统 的社会 支持模 式正在发 生改变。本 文利用 中国老 年社会 追踪调 查(CI ASS2014)数据 ,采用有
序 Logistic回归方法对老年 人的照料 需求模式及其 影响 因素进 行分析 。结果发现 现 阶段 中国老年 人的
照料 需求模 式正在转变 ,虽然以家庭 为主 的传统照料模 式依 然是老年人照料 需求模 式的主体 ,但 转型期
照料模 式和 社会化照料模 式已被部 分老 年人接纳。家庭代 际支持 的强弱对老年人照料需求模 式选 择仍
然具 有最为显著 的影 响;健在子 女数量在 2个及 以上 的老年 人更倾 向于选 择传 统照料模 式,而 没有健 在
在计划生育政策实施后 ,中国实现了快速的人 15转变 ,低 出生率 、低死亡率和低人 15增长率的人 口增长模式使得家庭子女数量减少 ,家庭规模缩小 ,人 口结构快速老化。面对这些变化 ,传统家庭的 养老 、抚幼等功能逐渐弱化 ,当前家庭 比过去更加脆弱 ,家庭内部的代 际关系被迫社会化 ,用于老年 人照料方面的家庭资源变得稀缺o[3-43未富先老现状使社会资源也处于稀缺状态 ,H 并且 出现了独生 子女家庭 、失独家庭等一系列 以往社会较少 出现的家庭形态 。老年人从家庭 中可 以获得的养老资源 逐渐减少 ,[5- 许多家庭 的老年照料功能很难实现 。 在 中国经济社会深度转型的当下 ,老年人 的照料 需求 模 式究 竟 是什 么 ?这种 需求 背 后 的影 响机 理 又是 什 么?本 文 希望 利 用 中 国老 年社 会追 踪 调查 数 据对 影 响老 年 人照 料需 求模 式 选择 的诸 多 因素 进行 分 析 ,并 在此 基础 上进 行讨 论 。

积极老龄化背景下的农村养老对策研究

积极老龄化背景下的农村养老对策研究

积极老龄化背景下的农村养老对策研究【摘要】随着社会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农村养老成为当前关注的热点之一。

本文从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三个方面入手,探讨了农村养老的现状分析、养老需求与供给矛盾、政府政策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和科技手段应用等问题。

在对农村养老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并展望了未来的发展前景。

通过本文的研究,希望能够为农村养老问题的解决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推动农村养老事业朝着积极老龄化的方向不断发展。

【关键词】积极老龄化、农村养老、对策研究、养老现状、需求与供给矛盾、政府政策支持、社会力量参与、科技手段应用、发展趋势、对策建议、未来展望。

1. 引言1.1 研究背景积极老龄化是当前社会的一个重要趋势,随着人口结构的变化,老年人口比例逐渐增加,养老问题成为一个全社会关注的议题。

而在农村地区,养老问题更加突出,面临着诸多挑战和困难。

对于农村养老问题的研究和探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影响。

农村养老面临着诸多挑战,包括养老设施不足、服务质量不高、人才匮乏等问题。

随着农村人口年龄结构的转变,养老需求呈现出多样化、个性化的特点,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多样化的需求。

需要深入研究农村养老问题,提出有效的对策和建议,推动农村养老事业的健康发展,为农村老年人提供更好的养老服务。

在这样的背景下,开展关于农村养老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只有深入了解农村养老的现状和问题,才能提出科学合理的对策和建议,推动农村养老事业的发展,让农村老年人享有更好的养老生活。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旨在深入探讨积极老龄化背景下农村养老的问题,分析当前农村养老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探讨养老需求与供给的矛盾,研究政府政策支持、社会力量参与以及科技手段应用在农村养老中的作用和意义。

通过对农村养老的现状进行分析,试图找出合适的对策和解决方案,以促进农村养老事业的健康发展,提高农村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推动农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农村养老模式文献综述

农村养老模式文献综述

农村养老模式研究文献综述:多维度分析、未来展望与政策建议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速,农村养老问题日益凸显。

近年来,学术界对农村养老模式的研究成果丰富,本文将对该领域的主要文献进行综述,分析研究现状、方法、结果和贡献,同时对未来研究趋势和政策建议进行探讨。

一、研究现状国内外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农村养老模式进行了研究。

总体来看,养老模式的选择受文化、经济、社会等多方面因素影响。

现有研究主要集中在家庭养老、社区养老、社会养老等模式的分析。

二、研究方法文献分析法、案例研究法、问卷调查法等是研究农村养老模式的主要方法。

通过梳理文献,我们发现这些方法的应用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但也为未来的研究提供了借鉴。

未来研究可以采用大数据分析、计量经济学等方法,提高研究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三、研究结果通过梳理相关文献,我们发现现有研究主要关注农村养老模式的类型、影响因素及优缺点。

具体而言,家庭养老在传统文化中占据重要地位,但随着家庭结构的变化,其可持续性受到挑战;社区养老具有一定的灵活性,但资源不足和制度不健全等问题亟待解决;社会养老则需要在政策支持下,加大投入和监管力度。

此外,一些学者关注了农村养老模式的创新,如互助养老、农村养老保险等,为解决农村养老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

四、贡献与不足现有研究对农村养老模式的发展和政策制定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同时,我们也需要关注研究的不足之处,如样本选择、数据来源等限制。

未来研究可以通过改进研究方法,提高研究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五、未来趋势未来农村养老模式的研究将进一步深化和拓展。

一方面,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深,农村养老问题将面临更大的挑战,需要更多的政策支持和资源投入。

另一方面,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在农村养老领域的应用将为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和方法。

此外,跨学科的研究也将成为未来农村养老模式研究的趋势,包括社会学、经济学、心理学等领域的理论和方法。

六、政策建议针对当前农村养老存在的问题和挑战,政策制定者应加强顶层设计,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

spss论文分析报告带数据我国人口老龄化

spss论文分析报告带数据我国人口老龄化

SPSS论文分析报告——我国人口老龄化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我国的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凸显。

人口老龄化对社会经济发展、政府社会保障政策以及家庭关系等方面都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政府和各界人士亟需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和分析。

本文利用SPSS软件对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现状进行了详细的统计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本报告希望通过数据分析的方式为我国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提供参考和指导。

数据收集与处理方法本文的数据来源于中国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年度人口统计数据,包括不同地区和不同年龄段的人口数量和比例。

我们以2019年为例进行数据分析,共收集了30个省级行政单位的数据。

为了保证数据的可靠性和准确性,在进行分析前,我们对数据进行了清洗和处理:删除了缺失值或异常值,并进行了数据标准化。

结果分析人口老龄化比例根据数据统计,我国人口老龄化的比例逐年上升。

在2019年的数据中,老年人口(60岁以上)占总人口的比例为20.5%。

下面是大致的人口老龄化比例分布情况:省份人口老龄化比例北京25.4%上海24.8%天津22.5%重庆19.3%广东17.6%……从表格中可以看出,城市地区的老年人口比例普遍较高,而农村地区相对较低。

这符合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的趋势。

就业情况与人口老龄化本文还对我国人口老龄化与就业情况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

统计结果显示,老年人口的就业率逐年上升。

2019年,老年人口的就业率为50.8%。

进一步分析表明,老年人就业率高的主要省份有广东、江苏和浙江等地,其就业率分别为53%、52.2%和51.5%。

这些省份经济发展相对较好,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社会保障政策对人口老龄化的影响为了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我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社会保障政策。

本文对这些政策的影响进行了分析。

研究结果显示,社会保障政策对人口老龄化问题的缓解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在享受社会保障政策的老年人中,生活质量有所改善,老年人的长期抚养比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

农村老年人养老问题的社会调查报告

农村老年人养老问题的社会调查报告

05
解决农村老年人养老问题的对 策建议
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
推行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为农村老年人提供稳定的经济支持。
完善农村医疗保险
提高农村医疗保险的覆盖率和保障水平,减轻农村老年人的医疗负 担。
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为生活困难的农村老年人提供基本生活保障,确保其基本生活需求 。
健康管理
农村老年人需要定期进行体检和健 康评估,以及时发现和预防疾病。
精神文化需求
01
02
03
社交互动
农村老年人需要与家人、 亲友保持联系,参与社交 活动,以缓解孤独和寂寞 。
文化娱乐
农村老年人需要丰富的文 化娱乐活动,如听广播、 看电视、阅读书籍等,以 满足精神文化需求。
信仰宗教
部分农村老年人有信仰宗 教的需求,需要相应的宗 教场所和活动。
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家庭结构的变化,家庭养老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
社会养老模式
社会养老是指通过社会力量为 老年人提供养老服务的方式, 包括敬老院、福利院等机构养 老和社区养老。
社会养老能够减轻家庭负担, 为老年人提供专业化的照顾和 服务。
但社会养老也存在一些问题, 如服务质量参差不齐、费用较 高、与家庭联系不够紧密等。
发展多元化的养老服务
发展家庭养老
鼓励家庭成员承担养老责 任,为农村老年人提供生 活照料和精神慰藉。
发展社区养老
依托社区资源,为农村老 年人提供日间照料、康复 护理等服务。
发展机构养老
建设适合农村老年人的养 老机构,满足不同层次的 需求。
加强农村养老服务设施建设
建设养老院
在农村地区建设养老院,为有需求的老年人提供 集中照料服务。

四川人口老龄化研究

四川人口老龄化研究

四川人口老龄化研究【摘要】四川是中国西南地区人口大省,同时也面临着严重的人口老龄化问题。

本文通过对四川人口老龄化的现状分析,原因探讨,应对策略,影响因素分析以及未来趋势预测,为研究提供了全面的视角。

研究发现,四川人口老龄化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包括生育率下降、经济发展不均衡等。

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系列应对策略,如加强老年人护理服务,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等。

通过对四川人口老龄化的研究总结,建议和展望的讨论,为未来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本文还探讨了研究成果的应用推广,为政府部门和社会组织提供了一些建议。

四川人口老龄化问题是一个长期性且复杂性的问题,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来应对。

【关键词】四川、人口老龄化、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目的、现状分析、原因探讨、应对策略、影响因素分析、未来趋势预测、结论、总结、建议、展望、成果应用、推广。

1. 引言1.1 研究背景四川是中国西部地区的一个重要省份,人口规模庞大,经济发展较为活跃。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医疗条件的提高,四川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

据统计数据显示,四川省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占比逐年增加,已经超过总人口的15%。

这一现象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讨论。

四川人口老龄化的背景是多方面的,其中包括生育率的下降、医疗条件的改善、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等因素。

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涉及到养老、医疗、就业等方面的问题也日益凸显。

开展对四川人口老龄化状况的深入研究和分析,对于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将结合四川省的实际情况,对四川人口老龄化问题进行全面探讨,希望通过深入研究,为解决这一难题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1.2 研究意义研究人口老龄化的意义在于加深对四川老龄化问题的认识,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四川老年人口增长迅速,人口结构发生了重要变化。

研究四川人口老龄化的意义在于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老龄化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有助于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推动老龄化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农村留守老人养老问题探究文献综述4800字》

《农村留守老人养老问题探究文献综述4800字》

农村留守老人养老问题研究文献综述(一)国外研究综述西方发达国家经济发展水平高,步入老龄化社会的时间早,因此相较于我国而言,国外学者在养老问题方面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相对较早,而且也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研究成果。

然而,从已有的文献资料来看,西方学者倾向于从整体的视角探析老年人养老问题,而关于农村空巢老人的研究则寥寥无几。

在大多数西方学者看来,政府应当制定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以改善老年人生活质量,使老人老有所养。

虽然西方国家老龄化程度高,但是他们的养老服务体系较为完善,社会保障福利条件较为成熟,因此空巢老人整体保障水平高,无需担心基本的生存与生活问题。

Charles Ka Yui Leung(2001)指出随着城市化建设的逐步推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开始大规模向城市转移,这也导致农村空巢老人数量激增。

Macwangi M(1996)强调当大量的年轻人在城市务工后,部分人与父母的联系变得日渐淡薄,由此则引发了农村老年人赡养和农村养老保障供给不足的问题。

Morgan CA(2001)表示,相较于其他类型的群体来说,农村老年人处于“边缘”状态,既缺乏自力更生的能力,而且也很难获得家庭成员的照顾,是典型的社会弱势群体。

随着农村失能失智老人的增多,加之社会照料资料的减少,农村空巢老人普遍面临着严峻的生存问题,这也使得社会公共服务供给迫在眉睫。

Gao L等(2013)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大部分空巢老人身体质量堪忧,在健康服务需求方面,约70%的空巢老人需要常规健康检查;约60%的空巢老人则渴求医疗服务和健康指导;还有27%的老人希望拥有家庭病床。

另外,该学者还指出不同年龄层次的空巢老人对健康服务需求有所差异,具体表现在:由于身体机能逐步丧失,加之身旁没有子女照顾,因此80岁及以上的空巢老人非常渴求上门医疗服务;而60~79岁的空巢老人则对康复保健服务和健康指导有着极为强烈的需求。

Hitaite等学者表示城乡之间的老人对社会养老服务需求存在区别,其中农村老人的意愿更为强烈。

农村空巢老人养老服务研究

农村空巢老人养老服务研究

农村空巢老人养老服务研究摘要:本论文以农村空巢老人养老服务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相关文献的综合整理和对实地调研数据的分析,总结出农村空巢老人养老问题的现状和挑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和建议。

研究结果显示,农村空巢老人养老服务存在着人力资源不足、设施设备不完善、服务质量不高等问题,应加强政府引导和支持,完善养老服务体系,提高服务质量,以满足农村空巢老人养老需求。

关键词:农村空巢老人、养老服务、问题、解决策略、建议第一部分:绪论1.1 研究背景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剧,农村空巢老人面临着更加严峻的养老问题。

农村空巢老人的养老服务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社会问题,本文将对农村空巢老人养老服务进行深入研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和建议。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通过研究农村空巢老人养老服务,可以更好地了解农村空巢老人的养老需求和问题,为政府制定相关政策和发展养老服务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也可以帮助社会机构和志愿者组织更好地开展对农村空巢老人的养老服务工作,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第二部分:农村空巢老人养老问题分析2.1 人口老龄化的影响随着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剧,农村空巢老人的数量和比例呈现出逐年增加的趋势,这使得农村养老问题愈发突出。

2.2 人力资源不足由于农村人口大量外出务工,留在农村的年轻人较少,导致农村缺乏养老服务的从业人员和志愿者。

2.3 设施设备不完善相较于城市,农村地区的养老设施设备相对落后,很多地方缺乏独立居住的养老院或安养中心,导致空巢老人无处可去。

2.4 服务质量不高目前农村养老服务质量参差不齐,有的地方缺乏专业护理人员,服务水平较低;还有的地方服务设施陈旧不堪,无法满足老人的生活需要。

第三部分:农村空巢老人养老服务解决策略3.1 政府引导和支持政府应加大对农村空巢老人养老服务的引导和支持力度,鼓励社会力量投入养老服务行业,提供经济和政策上的支持。

3.2 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加强农村养老服务设施的建设,提升养老院和居家养老的服务品质,改善农村空巢老人的生活环境。

四川地区老年人养老方式选择及其影响因素调查

四川地区老年人养老方式选择及其影响因素调查

四川地区老年人养老方式选择及其影响因素调查作者:刘祯帆李鑫董文菊税文婷龙霖田小兵来源:《中国医药导报》2018年第17期[摘要] 目的了解四川地区老年人养老方式选择及其影响因素。

方法 2016年7月~2017年7月,在四川省南充市、德阳市、广元市、广安市、达州市、绵阳市6个地区采用自行设计问卷方便抽样选取的1053名老年人进行调查,分析老年人养老方式选择及相关影响因素。

结果1053名老年人中,6.9%选择社区居家养老,9.2%选择了机构养老,83.9%选择家庭养老。

单因素分析中,性别、文化程度、常住地、个人月收入、与子女关系满意度、子女个数、养老费用来源个数等都对老年人养老方式选择有影响(P < 0.05)。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中,文化程度越低、常住于农村、与子女关系满意度越高的老人越倾向于家庭养老;子女个数越少的老人越倾向于机构养老;养老费用来源个数越多的老人越倾向于社区居家养老(P < 0.05)。

结论受多种因素制约,家庭养老仍然是现阶段老年人选择的主要养老方式。

在当今家庭功能弱化与养老需求激增的大环境下,构建合适的养老模式对满足老年人养老需求,合理利用养老资源,实现“健康四川2030”健康老龄化有积极作用。

[关键词] 老年人;养老方式;家庭养老;机构养老;社区居家养老;影响因素[中图分类号] R19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8)06(b)-0036-04[Abstract] Objective To understand the elderly endowment models selection and its influencing factors in Sichuan. Methods From July 2016 to July 2017, the convenience sampling method was used to analyze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and endowment model selection among the 1053 elder people in Nanchong, Deyang, Guangyuan, Guangan, Dazhou, Mianyang, six regions of Sichuan by self-designed questionnaire. Results Among the 1053 people, the percentages of elder people selected community home care,institution endowment and family endowment were 6.9%, 9.2% and 83.9%,respectively. In the analysis of single factor, the endowment models selection was influenced by gender, cultural degree, permanent residence, monthly income, relationship satisfaction with the children, the number of children, and the number of old-age pension resources (P < 0.05). In multiple factor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the more older, the less educated,living in village and satisfied with their children′s relationship, the more were willing to accept family endowment; the elder people with fewer children were more likely to be accept institution endowment; while the elderly with the more sources of old-age care expenses were more likely to be accept community home care (P < 0.05). Conclusion Constrained by a variety of factors, family endowment is still the main endowment models. In the weakening of the family function and the surge of pension demand, building a suitable endowment models to meet thedemand of the elderly endowment, rational utilization of resources endowment, implementation "health Sichuan 2030" healthy aging has play a positive role.[Key words] The elderly; Endowment models; Family endowment; Community home care; Institution endowment; Influencing factors随着老龄化的日益严峻,养老问题已成为我国民生问题中最为重要、最为紧迫也最为严峻的问题之一。

关于老年人养老观念的调查与研究开题报告

关于老年人养老观念的调查与研究开题报告

关于老年人养老观念的调查与研究开题报告1. 背景介绍老年人的养老观念是社会关注的热点之一。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老年人养老观念的研究变得愈发重要。

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老年人的养老观念也在不断发生变化。

本研究旨在通过调查和研究,探讨老年人养老观念的现状、特点和变化趋势,从而为更好地满足老年人养老需求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持。

2. 调查方法本研究将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针对不同芳龄、性别、地域的老年人展开调查。

问卷将包括开放式和封闭式问题,涉及老年人对于养老的期望、对养老机构的看法、对子女养老的态度等内容。

还将通过深度访谈的方式,获取老年人养老观念背后的深层次信息。

3. 研究内容3.1 老年人对于养老的期望•通过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了解老年人对于养老的期望,包括生活方式、社会参与、健康状况等方面的期望。

3.2 老年人对养老机构的看法•调查老年人对现有养老机构的满意度,探讨他们对于养老机构服务、管理等方面的看法和期望。

3.3 老年人对子女养老的态度•研究老年人对于子女养老的态度和期望,探讨传统的子女养老观念在当代社会的变化。

4. 预期结果通过本次调查和研究,预计可以全面了解老年人养老观念的现状及特点。

从中可以发现老年人对于养老的期望、对养老机构的需求、对子女养老的态度等方面的信息。

同时也可预期发现老年人养老观念的变化趋势和影响因素。

5. 个人观点和理解在我看来,老年人养老观念的研究至关重要。

随着社会的变化,老年人不再满足于传统的养老方式,他们对于养老的期望也在不断提高。

随着互联网和科技的发展,老年人的生活方式也发生了很大变化。

了解和研究老年人的养老观念,可以为完善养老服务体系、促进老年人健康幸福提供重要的参考和支持。

(文章总字数:3422字)以上是本次调查与研究开题报告的初稿,希望能够得到您的认可。

期待您的反馈和指导,谢谢!## 6. 老年人养老观念现状的分析老年人对于养老的期望,是一个反映他们对生活质量和幸福感需求的重要方面。

农村空巢老人自我养老能力现况及影响因素研究

农村空巢老人自我养老能力现况及影响因素研究

农村空巢老人自我养老能力现况及影响因素研究
姜兆权;周诗雪;黄米娜;孙琦;王冬冬;张琳琳
【期刊名称】《护理学杂志》
【年(卷),期】2024(39)3
【摘要】目的探讨农村空巢老人自我养老能力现况及其影响因素,为针性干预提供参考。

方法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老年疏离感量表及自我养老能力量表对925名农村空巢老人进行问卷调查与分析。

结果农村空巢老人自我养老能力得分140.45±17.59,疏离感得分45.52±5.28;疏离感得分与自我养老能力得分呈负相关(r=-0.533,P<0.05)。

多因素分析显示,学历、家庭人均收入水平、有无配偶、疏离感水平是自我养老能力的主要影响因素(调整R2=0.430,均P<0.05)。

结论农村空巢老人自我养老能力水平较低,可依据影响因素制定切实有效的干预方案,以提高农村空巢老人的自我养老能力水平。

【总页数】4页(P92-94)
【作者】姜兆权;周诗雪;黄米娜;孙琦;王冬冬;张琳琳
【作者单位】锦州医科大学护理学院内科护理教研室;锦州医科大学学报编辑部(社科版);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73.2
【相关文献】
1.农村空巢老人精神养老及影响因素研究
2.湖南省农村空巢老人健康自我管理能力及影响因素
3.湖南省贫困县农村空巢老人互助养老意愿及影响因素研究
4.陕西省322名农村空巢老人自我养老能力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四川省武胜县城区老年人的饮食行为现状分析

四川省武胜县城区老年人的饮食行为现状分析

四川省武胜县城区老年人的饮食行为现状分析邓翔内;谢霞【期刊名称】《当代护士(上旬刊)》【年(卷),期】2024(31)1【摘要】目的调查四川省武胜县城区老年人的饮食行为现状,分析其与陪伴就餐频率的关联性,为老年人不良饮食行为早期干预措施的制订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2022年7月—8月,采用便利抽样法,于武胜县城街道抽取233名居家老年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自制的一般情况问卷和老年人饮食行为问卷对其进行调查。

结果每天或者经常荤素搭配、食用水果的老年人占比分别为75.97%、70.82%;77.68%的老年人每日饮水量少于6杯,59.23%的老年人不吃早饭、午饭、晚饭或吃饭的时间不固定;88.84%的老年人会吃过夜的剩菜剩饭。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同食欲、饮食口味、饮酒情况、水果食用情况、偏食情况、早中晚三餐进食情况、荤素搭配情况和过夜的剩菜剩饭食用情况的老年人的陪伴就餐频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饮水情况和过期食物食用情况的老年人的陪伴就餐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广义线性模型分析结果显示,陪伴就餐频率是食欲、饮食口味、饮酒情况、水果食用情况、偏食情况、早中晚三餐进食情况、荤素搭配情况和过夜的剩菜剩饭食用情况的影响因素(P<0.05)。

结论四川省武胜县城区老年人的不良饮食行为多,陪伴就餐的频率越高,对其饮食行为的正向引导作用越强。

建议通过加强健康教育,发挥家庭、社会等多方面的支持引导作用,增加陪伴就餐频率,增强老年人健康饮食的自主意识,纠正其不良健康饮食行为。

【总页数】5页(P151-155)【作者】邓翔内;谢霞【作者单位】川北医学院护理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S9【相关文献】1.2017年北京市东城区中小学生营养知识及饮食行为现状2.北京市城区老年人生活方式疾病相关保健行为的现状调查3.北京市城区老年人高血压保健知识与行为的现状调查4.我国5市城区3~6岁儿童饮食行为及看护人喂养行为现状调查5.粤西某市城区寄宿学校中学生不良饮食行为现状与影响因素分析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自立式”养老模式的完善探析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自立式”养老模式的完善探析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自立式”养老模式的完善探析作者:李宛颖何静来源:《经济研究导刊》2023年第21期摘要:在乡村振兴进程中,农村养老问题被更多的人关注和重视。

农村“自立式”养老是基于自助养老提出的一种新型概念,其不依赖深厚的社会关系,而是依靠土地、宅基地和劳动力来保障自身生活。

通过对农村养老政策的分析及考察农村“自立式”养老面临的困境,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即增加资金收入来源;建设农村养老组织,提高养老质量;加强家庭养老的功能,强调子女的赡养义务;建立养老需求评估系统,确保资源精准到位,以期能妥善解决目前“自立式”养老模式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同时为浙江省和四川省乃至全国其他地区解决农村“自立式”养老面临的问题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案。

关键词:乡村振兴;“自立式”养老;困境;对策建议中图分类号:F8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23)21-0072-03一、在乡村振兴下农村养老的现实背景(一)人口老龄化的必然趋势根据历次人口普查数据和中國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等,陆杰华等总结出新时代农村人口老龄化的新特征,即基数大、速度加快、城乡倒置、家庭空巢化加剧、女性老人占比高、未富先老等[1]。

老龄化社会是指当60岁以上老人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的10%。

新标准是65岁以上老人占总人口的7%,即这个地区视为进入老龄化社会。

从第七次人口普查的结果来看,我国已经达到老龄化社会标准,其中农村地区老龄化问题尤为突出。

2020 年我国空巢老人数量达1.18 亿,空巢老人家庭超过50%,其中农村空巢老人数量超过5 000 万,占农村老年人口数量的一半[2]。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过程的长期历史任务,是在发展的基础上正确处理各种社会矛盾的历史过程和社会结果”。

(二)地区人口老龄化特征作为农业大省和劳务输出大省,四川省已经进入了深度老龄化社会。

金小琴总结出四川省农村老龄化的主要特征有农村老龄人口比重大、农村老龄人口增速快和农村老龄人口失能化水平高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0 1 0年 ,全国 6 5 岁及以上老年 人口数量 1 . 1 9 亿 ,占全 国 人口状况追踪调查 ”有关老年人养老 担心 的调查问题 :①没
③ 需要时没有人照料 ,④ 人 口总数的 8 . 8 7 % ,比 2 o O O 年上升 1 . 9 1 个 百分点 ,数据显 示 有生活来源 ,②生病没有钱治疗 , 社会不安定 ,⑤子女不孝 。本文通过 对五个问题的得分进行 我国老龄化速度进一 步加 剧 。农村地 区相 比城市 ,老 龄化更
I 农 民间瑟 J
农韭经济 2 0 1 8 / 8
基于主威分分析和逐步回归法的
农村老年人养老担 度影响因素研究
以 四 川 为 例
◎张 冲

朱鹏
童峰
要 :利用四川农村老年人的问卷调查数据 ,通过主成分分析法 ,对农村老年人的养老担心度进行 了加权赋值 求和 ,并运
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和逐步回归法对担心度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研究发现老年人性别、文化程度、婚姻 状况、健康状况、经济

88 —
l 农民闻遂 1 。
( 6 2 4 %) ,没有子女的比例为 8 l %。 2 、变量的测量
农业经济 2 0 1 3 / 8
社 会环 境 因素 。个 人 因素有 :性 别 ( 女性 为 O ,男性 为 1 ) , 年龄 ( 6 0 — 6 9 岁记为 l ,7 0 - 7 9记 为 2 ,8 0 岁 及 以上 记为 3 ) ,
养老担心度 ” 。老年 严 重 ,2 0 1 0年 ,农 村 6 5岁 及 以 上 老 年 人 口 比 重 已到 达 主威份分析加权求和从而构造 出因变量 “ 人养老担心度受到个 人的 、家庭的 、社会的多方面 因素 的影 l Q 0 6 %,高于城镇 老年人 口比重 ( 7 . 8 0 %) 。在农村老龄 化加
生的指标 。本文研究 的对 剧的 同时 ,少子 化和空心化也在发生 ,传统 的家 庭养老功能 响 ,本文在此选取 了备 方面 有代表 } 象是农村老年 人 ,农村 老年 人相比城市老年人 ,生活相 对贫 面 临严峻 的挑 战 ,致使大量老年人面 临生活上 没有人照料的 困境 。许多 老年人 ,经济条件差 ,面 临生活 费用短缺 、无钱 困,担心度也更高 ,因此 ,更具研究意义 。 治病等难题 。如果子女不孝 ,其生活境 况将 更加 严峻 。社会
有 关老 年人养 老担 心度 的研 究 ,目前 的文 献和 资料 尚 调查 的要求。调查 内容包括独生子女 父母 的个人和家庭的基
少。王树新 、张戈 ( 2 O 0 8 ) ,祝志杰、刘艳茹 ( 2 0 1 2 )等代 表 本『 青况 、文化程度 、健康状况 、照顾 状况 、养老现状以及养 性的学者对养老担心度进行研 究 ,发现家庭经济状况 、自身 老担心的 问题等。 健康状况及家庭养老 资源 等对养老担心度有显著影 响 ,农 村 在选 取 的 S 9 6 份 有效 样本 中 ,男性老 年人 数为 3 3 6人 ,
二、数 来 源及 研 究方法
l 、数据来源及样本特征 本文所依据的资料来 自于课题 “ 我 国农村 老年人长期照
的稳定 、家庭的收入水平 、老人 自身 的生活 自理能力和身体
健康水 平都与老年人的生活息 息相 关。老年人对 自己的生活
比较担 忧 ,这使得老人易心理孤独和抑 郁 ,不利于老年人 的 护 问题 的研究 ”的调查数据 。调查地点为眉 山和 乐山两市的 健 康养老 。老年 人养 老担心度 问题的 严峻性逐渐 呈现 出来。 农村 地区 ,采 取了分层 随机抽样 ,由调 查员上 门进 行访 问 , 要 解决老年人养老担心度 的问题 ,首先要搞清楚它受到哪些 并 当 场代 填调 查 问卷 的方 式进 行 。此 次调 查 发放 问 卷 6 ∞ 因素 的影响 。 份 ,共 回收 问卷 5 9 6 份 ,问卷有效率达到 9 9 . 3 % ,符合抽样
( 1 )因变 量 。调 查农村 老年人养 老担心度 ,设计 了 5 个 文化程度 ( 没上过学记为 l ,小学/ 私塾记为 2 ,初 中及以上记
状况、照料状况、子女孝顺情况、医 疗保障对老年人养老担心度有显著影响。在此基础上提 出应加快农村适度普 惠型社会保 障制
度建设 ,构建农村 多元化养老模式建设等建议。
关键词 :老年人 养老担 心度 主成分分析 法 逐步回 归法


问题 的 提 出
问题 。本文文献综述的基础之上 ,仍然选 用 “ 中国城乡老年
老年人担心度高 于城 市老年人 。总体而言 ,当前 关于 老人养 女性老年 人数为 2 6 4 人 ,分 别 占样 本总数 的 5 6 . 0 %和 4 4 . % 。 0
老担心度的操作化基 本上都是对若干问题进行直接赋 值 ,再 此次调查 中,低龄和 中龄 老年人 占多数 ( 8 2 6 %) ,老年 人受 简单相加而构造一个 整体的变量 。这些 问题 的内在一 致性如 教育程度 普遍偏低 ,文化程度 为没上 过学和小 学 ( 含私 塾 ) 何 ,是 否具有 同等 重要 性 ,能 否真 实测 量老 人的养 老担 心 的老 年人 比例都 超过 了百分 之九 十 ;大多 数老 年人 有配 偶 度 ,是比较难评判的 。 ( 6 1 _ 2 %) ,丧偶或离异 的老年人 占3 6 9 %,未婚老年人数量 极
养 老的 内容 ,包含经济支持 、生活 照料 、精神慰藉三个 少 ( 1 9 %) 。从子女情况数量来看 ,独生子和独生女的比例相
层次 ,因此 ,对 养老担心度的设计 ,应该包 含以上三方面的 对较低 ( 2 9 5 %) ,2 个儿子和 2 个女 儿及 以上的比例相对较高
※本文得到 国家社会科 学基金 ( 1 2 B P , _ K 0 2 0 ) ;中央 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 ( J B K 1 2 0 7 0 0 2 ) ;西南财经大学创新人 才培养基金的资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