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我国农村空巢老人养老问题
城乡空巢家庭老人养老问题分析
![城乡空巢家庭老人养老问题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edbf6d84ba4cf7ec4afe04a1b0717fd5360cb29c.png)
城乡空巢家庭老人养老问题分析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日益明显,城乡空巢家庭老人养老问题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城乡空巢家庭指的是家中年轻人外出务工或者生活,老人独自留在农村或者城市。
这种情况在我国普遍存在,给老人的生活和养老带来了诸多困难。
城乡空巢家庭老人养老问题的成因可以从社会、经济、家庭等多个层面进行分析。
社会因素是导致城乡空巢家庭老人养老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大量年轻人涌入城市务工,农村老人选择留在农村也成为一种常见现象。
农村老人由于长期劳作,身体状态较差,难以适应城市的生活环境和节奏。
农村养老服务体系相对薄弱,导致留守老人在养老方面面临较大困难。
经济因素也是城乡空巢家庭老人养老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
由于社会保障体系的不完善,许多农村老人缺乏养老金或者只有很低的养老金,无法承受高昂的养老费用。
由于经济条件有限,城乡空巢家庭无法提供足够的资金支持老人的养老,导致老人的生活质量下降。
家庭因素也是导致城乡空巢家庭老人养老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
随着家庭结构的变化,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独立生活,无法照顾老人。
家庭成员之间的距离和交流也随之加大,导致老人的孤独感增加。
一些空巢家庭中存在家庭关系紧张、矛盾较多等问题,影响了老人的生活和养老。
面对城乡空巢家庭老人养老问题,我国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解决。
需要加强农村养老服务体系的建设。
政府应该加大对农村养老设施建设和人力资源培训的投入,提高农村养老服务的质量和覆盖面。
政府还可以鼓励社会各界和企业参与农村养老服务,建立养老基金,为老人提供养老金和服务。
需要建立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老年人的养老金待遇。
政府应该加大对低保和特困老人的养老金补贴力度,确保他们的基本生活需求。
应该完善养老保险制度,提高老年人的养老金水平,让他们能够享受到应有的生活保障。
还需要加强空巢老人的精神抚慰和心理疏导工作。
政府可以组织志愿者团队,定期探访空巢老人,陪伴他们度过寂寞的晚年。
我国农村空巢老人养老问题思考
![我国农村空巢老人养老问题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8550e857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aaebbf7.png)
我国农村空巢老人养老问题思考一、本文概述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农村空巢老人养老问题日益凸显,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本文旨在深入分析和探讨我国农村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文章首先界定了农村空巢老人的概念,并阐述了其产生的背景及原因。
在此基础上,文章从生活照料、经济支持、精神慰藉等方面分析了农村空巢老人面临的养老困境。
随后,文章通过文献综述和案例分析,梳理了国内外关于农村空巢老人养老问题的研究现状,为后续的深入研究提供了理论支撑。
文章提出了解决农村空巢老人养老问题的对策和建议,包括加强政策扶持、完善养老服务体系、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等,以期为我国农村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二、农村空巢老人养老问题的现状分析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农村青壮年人口涌入城市,寻求更好的就业和发展机会,这导致了农村空巢老人现象的日益严重。
空巢老人,即那些因子女长期外出工作、学习而独自留守在农村的老人,他们面临着许多养老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他们的生活质量和社会福祉。
生活照料不足:由于子女不在身边,空巢老人在日常生活上往往缺乏必要的照料。
他们可能面临饮食不规律、卫生条件差、疾病无人照顾等问题,这不仅影响了他们的身体健康,也增加了他们发生意外事件的风险。
精神慰藉缺失:空巢老人常常感到孤独和寂寞,他们缺乏与子女的情感交流和精神慰藉。
这种精神上的空虚和孤独感可能导致他们出现心理问题,如抑郁、焦虑等,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心理健康。
经济支持不足:虽然我国已经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但仍有部分空巢老人因家庭经济困难而无法获得足够的养老保障。
他们可能面临生活费用不足、医疗费用难以承担等问题,这使得他们的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影响。
社会服务不足:在农村地区,针对空巢老人的社会服务相对较少。
他们可能无法获得及时有效的医疗、康复、照料等服务,这使得他们在面对养老问题时更加困难。
农村空巢老人养老问题已经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
我国农村空巢老人养老问题及研究分析
![我国农村空巢老人养老问题及研究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c67d570776eeaeaad0f33051.png)
我国农村空巢老人养老问题及研究分析我国社会老龄化程度不断加剧,空巢老人将逐年增多,这一现象已成为不容忽视的问题,而且农村空巢老人养老问题比城市更为严重,主要是由于农村可利用的养老资源极少,养老保障机制不健全。
本文首先对我国农村空巢老人养老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行了全面分析,接着利用层次分析法对养老模式做了综合评价,最后提出了较为完善的我国农村空巢老人养老模式的对策及建议。
标签:农村;空巢老人;养老问题1 我国农村空巢老人养老的现状1.1 农村老人的居住状况多以独居为主全国老龄委员会2009年的调查报告显示:空巢、类空巢老人以有配偶同住为主占64.9%,丧偶的占28.8%。
老人自愿与子女分开居住约有40%,主要以夫妻户、低龄老人为主,同时身体状况和生活状况相对较好。
老人被迫与子女分开居住有48.3%,其中老人想与子女同住,但因子女不孝、婆媳关系紧张、子女外出发展等原因而不得不独守空巢的占30.7%。
老人自愿入养老院占17.6%,但多因经济条件、养老院收住对象限制、当地无养老机构等原因而不能如愿。
1.2 农村老人的经济负担较重农村老人的经济支出主要体现在生活费用、生活物品费用以及医疗费用的支出。
农村老人的经济收入主要来自于自己劳动收入和子女提供,并且有一半以上的老人家庭收入水平均在600元以下。
经济来源比较单一,收入只能满足日常生活开支。
对于医疗费用,若是数额较小可以承受,一旦老人有重大疾病,则抵抗风险的能力急剧下降甚至不具备应对突发疾病和重大疾病的能力。
因此,老人的医疗费用应当由社会各方统筹,以提高老人应对突发疾病的能力。
1.3 空巢老人日常生活照料困难农村老人的生活照料状况分为日常的生活照料和生病后的生活照料两种情况,调查显示农村老人生活照料主要还是依靠家庭成员。
日常生活照料主要依靠自己、老伴和子女照顾的老人占到90%以上。
农村老人生病后生活照料的提供者绝大部分是家庭成员。
对于农村空巢老人而言,日常和生病后的照料还是主要依靠自己和老伴,其他人的照料不具备条件也不能及时对老人平时的生活加以照料。
农村空巢老人养老问题分析
![农村空巢老人养老问题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fa9ab11e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f31fb7f.png)
农村空巢老人养老问题分析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农村劳动力大量向城市转移,农村空巢老人的数量不断增加,他们的养老问题日益凸显,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农村空巢老人是指那些子女长期不在身边、独自生活的农村老年人。
这一群体面临着诸多养老困境,如经济保障不足、生活照料缺失、精神慰藉匮乏等,这些问题严重影响着他们的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
经济方面,农村空巢老人往往缺乏稳定的经济来源。
在农村,许多老年人依靠种地为生,但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的劳动能力逐渐下降,种地的收入微薄且不稳定。
子女外出打工,虽然能给家里寄一些钱,但往往不足以满足老人的生活需求。
此外,农村的社会保障体系还不够完善,养老金水平较低,难以保障老人的基本生活。
一些老人甚至因为经济困难而无法支付医疗费用,导致疾病得不到及时治疗,加重了生活的负担。
生活照料是农村空巢老人面临的另一个重要问题。
由于子女不在身边,老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困难无人帮助解决。
比如,房屋维修、水电故障等问题,对于年迈的老人来说都是巨大的挑战。
在饮食方面,很多老人为了省事,常常凑合着吃,营养难以保证。
而且,一些老人身体不好,行动不便,自理能力较差,个人卫生和居住环境也难以得到良好的维护。
精神慰藉的缺失对农村空巢老人的影响同样不容忽视。
子女长期不在身边,老人们感到孤独和寂寞,缺乏情感上的交流和支持。
他们在心理上容易产生失落、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
农村的文化娱乐活动相对较少,老人们的精神生活单调乏味。
有些老人甚至因为长期的孤独和压抑,出现了心理疾病。
农村地区的医疗条件相对较差,也给空巢老人的养老带来了不便。
一些村庄没有正规的医疗机构,老人看病需要去较远的乡镇或县城,路途奔波,十分不便。
而且,农村的医疗资源有限,医疗技术水平相对较低,对于一些疑难病症难以有效诊治。
为了解决农村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需要政府、社会和家庭共同努力。
政府应当加大对农村养老事业的投入,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提高养老金标准,减轻老人的经济负担。
农村空巢老人社会化养老探析
![农村空巢老人社会化养老探析](https://img.taocdn.com/s3/m/6750bb6a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1850d3e.png)
农村空巢老人社会化养老探析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养老问题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
而在农村,尤其是在城市化进程中逐渐形成的“空巢老人”问题更是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农村空巢老人由于子女外出务工、留学或结婚定居城市等原因,导致农村中出现了大量独居的老人,他们面临着孤独、生活无助、情感空虚等问题。
对于农村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不仅仅是一种生活问题,更是一种社会问题,需要全社会共同关注和解决。
在这个背景下,社会化养老成为了农村空巢老人的一种重要养老形式。
本文将从农村空巢老人的情况出发,探析社会化养老在解决农村空巢老人问题中的作用和意义。
农村空巢老人的情况。
农村空巢老人主要是指年老体弱,子女外出工作,家中只剩下老人独自生活的现象。
据统计,目前中国农村空巢老人数量已经超过2000万,且仍在不断增加。
农村空巢老人由于子女照料不到位,生活上存在很多的困难。
他们需要孤独地独自生活,没有人照顾,面对虚弱、疾病等问题无法及时得到照顾和帮助。
社会化养老的意义和作用。
社会化养老是指通过社会化的方式,将农村空巢老人进行集中养老,提供养老服务和关怀。
这种养老形式,可以让农村空巢老人获得更好的生活照顾,感受到社会的温暖。
社会化养老还能够有效减轻子女的养老负担,降低家庭的养老压力。
社会化养老不仅能够保障农村空巢老人的生活质量,还可以促进农村社会的发展和稳定。
社会化养老在解决农村空巢老人问题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由于农村地域广阔,资源不足,导致社会化养老的设施和条件不够完善。
社会化养老机构的建设和运营成本高,对于一些贫困的农村地区来说,难以承担这样的费用。
农村社会化养老的服务水平和质量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由于人才和资源的匮乏,社会化养老机构的服务水平不够高,很难满足农村空巢老人的需求。
针对以上问题和挑战,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解决。
要加大对农村社会化养老机构的建设和投入。
政府应该增加对农村社会化养老机构的投入,完善设施和条件,提高服务水平。
农村空巢老人养老问题研究
![农村空巢老人养老问题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c3f7e646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ed95a1a.png)
农村空巢老人养老问题研究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农村空巢老人养老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空巢老人是指因子女外出务工、留学等原因,无人照顾或照顾能力有限,只能独自在家独自生活的老人。
随着社会结构的变迁,农村空巢老人养老问题逐渐成为一个亟需解决的社会问题。
本文将从各个方面对农村空巢老人养老问题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关解决方案。
一、农村空巢老人养老问题的表现农村空巢老人养老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生活无人照料:子女外出工作后,空巢老人无人照料。
日常生活中的饮食、卫生、医疗等方面都无法得到及时妥善的照顾。
2. 心理孤独:空巢老人独自一人生活,缺乏亲人陪伴和社交活动。
长期的孤独感容易导致心理问题的产生。
3. 养老资源缺乏:农村地区养老资源相对匮乏,养老院数量有限,服务质量也较为欠缺。
4. 经济困难:农村空巢老人多为退休工人,经济收入有限。
在子女外出工作后,经济来源更加困难,养老问题更加突出。
二、农村空巢老人养老问题的原因1. 子女外出就业: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加快,农村劳动力流失严重。
子女为了改善生活水平和就业机会选择外出就业,将空巢老人留在农村。
2. 教育资源不均:农村地区教育资源有限,子女为了接受更好的教育也选择外出留学。
老人们则留在农村无人照料。
3. 社会结构变迁:传统多子女家庭逐渐转变为单独子女家庭,子女们分散在不同地方工作生活,照顾老人变得困难。
三、政府应对农村空巢老人养老问题的措施1. 建设养老院:加大对农村地区养老院的投资建设,提供养老服务。
要确保养老院的数量充足且服务质量可靠,为农村空巢老人提供更好的养老环境。
2. 加强社区服务:建设健全农村社区服务体系,提供居家养老服务。
通过社区服务中心、志愿者等渠道,为空巢老人提供日常生活、医疗、心理护理等方面的帮助。
3. 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对农村空巢老人加大社会保障力度,提高基础养老金标准。
同时,建立完善的医疗保障制度,保证空巢老人的医疗费用得到覆盖。
城乡空巢家庭老人养老问题分析
![城乡空巢家庭老人养老问题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2f1c6f1f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d6463a5.png)
城乡空巢家庭老人养老问题分析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城乡空巢家庭老人养老问题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难题。
城市和农村的空巢家庭老人由于部分子女外出工作或成家立业,往往缺乏日常的照料和关爱,其中很多老人还面临生活不能自理、疾病缠身、经济困难等问题,给其子女和社会带来了不小的负担和影响。
首先,城乡空巢家庭老人养老问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生活照料、经济保障和心理支持。
生活照料是老年人最基本的需求,包括饮食、生活起居、卫生保健等。
但随着年纪的增长,老年人的身体机能逐渐下降,日常照料更敏感、更细致,子女的照料难以满足他们的需求。
例如,老人的视力和听力下降,需要家庭成员或护工照顾其日常饮食卫生。
空巢家庭老年人由于没有子女的照料和关爱,更容易产生孤独感和忧郁情绪,导致健康问题的加剧。
其次,空巢家庭老人的经济状况也是一个主要难题。
部分人的退休金只能维持基本生活,且疾病和康复等医疗费用的增加,加上日常物价的不断上涨,导致他们的经济压力增大,难以保障自己的权益。
即便是一些有经济基础的老年人,由于没有子女的帮助和照顾,在精神上面临更大的负担,给老年人心理带来极大伤害。
最后,老年人缺乏必要的心理支持也是空巢家庭养老的迫切问题。
空巢家庭老人缺乏陪伴和交流,这时很容易出现心理障碍,如孤独、抑郁、不信任等。
近几年来,城市和农村的一些公益性组织、志愿者团体在关爱空巢家庭老人方面开展了一些积极的活动,如组织讲座、康体活动、义务探访等社会公益活动,他们的参与有力促进了空巢老年人精神上的关怀和关注。
针对城乡空巢家庭老人养老问题,政府和社会应该采取相应措施。
政府可以推动立法,规范老年人基本福利保障体系;逐步扩大老年人医疗保险的覆盖面积,确保老年人有基本的生活保障和医疗保障;完善家庭福利政策,促进家庭老年人内部互助和社会互助等。
社会应该积极参与社区为老服务和关爱空巢老年人的公益活动,组织老年人进行公益性活动、联谊和康复活动等,以降低空巢老年人的孤独感和忧郁感,提高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农村空巢老人养老困境及其对策
![农村空巢老人养老困境及其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4986d395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53658b9.png)
农村空巢老人养老困境及其对策农村空巢老人问题是当前中国农村社会面临的一个严重挑战。
由于城市化进程以及年轻人外出务工等原因,越来越多的农村老人被迫独居,面临着照顾和养老的困境。
本文将探讨农村空巢老人养老困境的原因,并提出一些对策。
要解决农村空巢老人养老困境,需要综合采取多种对策。
首先,要建立健全农村养老保障体系,完善农村养老金制度,确保老人们得到基本的生活保障。
政府可以通过加大对农村养老保险的补贴力度,提高老人们的养老金水平。
此外,可以鼓励农村老人参加养老社区,享受养老服务和社交活动。
其次,要加强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提高医疗资源配置。
政府可以加大对农村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的投入,提高设施和人员水平。
同时,可以鼓励医生和护士等医疗人员到农村工作,提供优质医疗服务。
此外,可以加强对农村老人健康管理和健康教育的宣传,提高老人们的健康意识。
另外,要加强对农村空巢老人的心理关怀和社会支持。
可以建立志愿者团队,定期拜访老人们,关心他们的生活和健康状况。
可以组织老年人文化活动等,提高老人们的社交和精神生活。
同时,可以鼓励老人们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为社会做贡献,增强老年人的自尊和自信心。
最后,要加强对农村年轻人的教育和引导,培养他们对家庭和社会责任的意识。
可以开展一系列宣传教育活动,提醒年轻人尊重和照顾老人,弘扬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
政府可以提供相应的扶助政策,鼓励年轻人回到农村照顾父母,营造父母在家有儿女的氛围。
总之,解决农村空巢老人养老困境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政府部门应加大对农村养老保障体系和医疗服务体系的建设,提供相应的经济和政策支持。
同时,农村社会应该加强对老人的心理关怀和社会支持,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精神和社交生活。
年轻人也要增强家庭责任感,回到家乡为父母养老提供支持和照顾。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解决农村空巢老人养老困境,为农村老人提供一个安享晚年的环境。
农村空巢老人社会化养老探析
![农村空巢老人社会化养老探析](https://img.taocdn.com/s3/m/27171684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a1c984d.png)
农村空巢老人社会化养老探析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结构的变化,农村地区的空巢老人问题日益突出。
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逐渐变得不够有效,需要更多的社会化养老方式来满足农村空巢老人的养老需求。
本文将对农村空巢老人社会化养老进行探析,探讨其现状、问题及解决之道。
一、农村空巢老人现状1. 人口老龄化严重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许多年轻人离开农村来到城市工作,导致农村地区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
据统计,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2.4亿,其中农村老年人口占比较大。
2. 子女离家务工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许多年轻人选择外出务工,留守在家的老人越来越多。
这些老人虽然有子女,但孩子们因工作原因无法一直陪伴在身边,导致农村空巢老人问题日趋严重。
3. 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不再适用在传统的农村家庭中,孩子们会一直和父母生活在一起,亲情和邻里之间的帮助和照顾是老年人的主要依靠。
然而现在,这种传统的养老模式已经不再适用,孩子们无法长时间陪伴在老人身边,而老年人也难以享受到足够的精神和物质的关爱。
二、问题分析1. 缺乏养老服务设施农村地区的养老服务设施相对城市来说缺乏,大部分的老年人只能依赖家庭或自己来解决养老问题,而这种方式难以满足他们的需求。
2. 社会化养老意识不足农村地区的社会化养老服务意识相对较低,很多农村老年人和家庭习惯性地将养老问题归结为家庭问题,忽视了社区和社会的帮助和支持。
3. 经济问题农村地区的老年人大多生活水平不高,经济来源单一,不具备充裕的养老金和医疗保障,导致他们无法享受更好的养老服务。
三、社会化养老解决之道1. 完善农村养老服务设施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地区养老服务设施的投入和建设,提高农村老人的养老水平。
可以建设一些老年公寓、日间照料中心等,为农村老年人提供更多的养老服务选择。
2. 提高社会化养老意识加强对农村地区居民的社会化养老服务宣传,提高他们的社会化养老意识,引导他们将养老问题和社会联系起来,主动寻求社会化养老服务。
农村空巢老人的养老困境与对策研究
![农村空巢老人的养老困境与对策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3c51fd4b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524c8cb.png)
4、个人层面:农村空巢老人自身也应积极面对养老问题。他们可以参加村 里的老年人协会或互助组织,与其他老人一起分享生活经验和互相帮助;同时, 也可以通过、信件等方式与子女保持,表达自己的情感需求。此外,积极培养自 己的兴趣爱好,如园艺、书法、健身等,以丰富精神生活,缓解孤独感。
参考内容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农村空巢老人问题日益凸显。这些老人面临着多重 养老困境,包括生活无人照料、精神孤独、医疗保障不足等方面的问题。本次演 示将对农村空巢老人面临的养老困境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感谢观看
3、加强医疗保障体系建设
医疗保障体系建设是解决农村空巢老人养老困境的关键所在。政府应该加强 医疗资源的投入和建设,提高农村地区的医疗水平。同时,政府还应该建立相应 的医疗保障制度,为老人们提供基本的医疗保障服务。此外,政府还应该鼓励社 会力量参与医疗保障体系建设,为老人们提供更多的医疗保障选择。
二、对策建议
1、加强家庭关爱和孝道教育
家庭关爱和孝道教育是解决农村空巢老人养老困境的重要途径之一。政府应 该加强对家庭和子女的引导和教育,让他们认识到照顾老人的责任和义务。同时, 政府还应该建立相应的政策和法规,鼓励子女回家看望和照顾老人,提高他们的 家庭责任感。
2、加强社区服务和互助机制
社区服务和互助机制是解决农村空巢老人养老困境的有效途径之一。政府应 该加强对社区服务的投入和支持,为老人们提供日常照料、医疗保健、文化娱乐 等多种服务。同时,政府还应该鼓励和支持社区内的互助机制,让老人们之间互 相帮助、互相照顾,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一、农村空巢老人养老困境
1、生活无人照料
农村空巢老人的生活无人照料是最为突出的问题之一。由于子女外出务工或 定居城市,老人们日常生活需要自己照顾。有些老人甚至需要承担农活和家务, 导致生活压力巨大。此外,由于年龄增长,老人们的身体状况逐渐变差,需要有 人照顾,但往往无法得到及时的帮助。
农村“空巢”家庭养老问题研究
![农村“空巢”家庭养老问题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1b8ec762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53a56a9.png)
农村“空巢”家庭养老问题研究【摘要】农村“空巢”家庭养老问题日益突出,需要引起重视和解决。
本文首先介绍了农村空巢家庭养老的背景和研究意义,明确了研究目的。
然后对农村空巢家庭养老现状进行了分析,指出存在的问题,同时分析了农村养老服务的现状。
接着提出了解决农村空巢家庭养老问题的对策,包括加强社会关怀、提高农村养老服务水平等建议。
最后讨论了农村养老保障体系的建设,强调了政府在养老领域的重要作用。
在总结了研究成果,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并展望了未来农村养老问题解决的可能途径。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为农村空巢家庭养老问题的改善提供参考和指导。
【关键词】农村空巢家庭、养老问题、养老现状、养老服务、对策、保障体系、研究总结、政策建议、展望。
1. 引言1.1 背景介绍农村"空巢"家庭养老问题也日益凸显。
随着农村人口结构的变化和人口流动的加剧,越来越多的老年人被留守在农村,他们的子女多数在城市工作或求学,无法及时照料父母,导致农村出现了大量空巢家庭。
这些空巢老人缺乏社会关爱和支持,生活孤独、无助,面临着养老服务不足、生活保障不完善等问题。
农村"空巢"家庭养老问题的出现,不仅仅是一个家庭个体的问题,更是农村社会面临的一项严峻挑战。
如何建立完善的农村养老服务体系,保障空巢老人的生活质量和权益,已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之一。
深入研究农村"空巢"家庭养老问题,探讨解决之道,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社会影响。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农村养老现状的调查与分析,找出空巢家庭养老所面临的问题和困境,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为建设健全的农村养老保障体系提供参考和借鉴。
1.2 研究意义空巢家庭养老问题一直是农村社会关注的热点之一。
研究农村“空巢”家庭养老问题的意义在于深入了解农村老年人养老现状,揭示空巢家庭养老问题的实质和根源,为解决农村养老难题提供理论和实践参考。
了解空巢家庭养老问题可以帮助政府部门及相关机构更好地制定政策和措施,提高农村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浅析我国农村老人养老问题现状论文
![浅析我国农村老人养老问题现状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4ab40b11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3d86b0e.png)
浅析我国农村老人养老问题现状论文随着中国现代化进程和人口老龄化的发展,我国的农村养老问题日益明显。
下面是店铺带来的关于我国农村老人养老问题论文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我国农村老人养老问题论文篇1:《我国农村留守老人养老问题》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化比例的上升,大量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农村人口老龄化程度愈发加重,农村留守老人的养老问题日益突出。
本文指出农村留守老人养老问题的四大困境:家庭养老功能弱化、社会养老保障水平低、医疗保障不完善、情感寄托缺失等,并提出应从倡导家庭养老传统、制定专门养老计划、完善新农合、建立和完善老年人组织等四个方面妥善解决农村留守老人的养老问题,促进和谐新农村建设。
关键词:农村留守老人;养老问题;城市化一、问题提出当前,我国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剧,超出预期状况。
2009年全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到1.67亿,占总人口的12.5%。
预计到2020年,我国老年人口将达到2.48亿,老龄化水平将达到17%;到2050年进入重度老龄化阶段,届时我国老年人口达到4.37亿,占总人口30%以上,三四个人中就有一个老人。
此外,更值得关注的问题是老龄化程度城乡倒置情况,我国农村老龄化程度远高于城市。
农村老年人口占老年人口总数的70%以上,保守估计达到1.2亿,农村老龄化程度高于城镇1.24个百分点,预计这种城乡倒置的状况将一直持续到2040年。
在我国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中,农村劳动力大量涌入城市,使得农村留守老人成为一个特殊弱势群体。
加之我国长期执行计划生育,家庭养老功能逐渐弱化,农村留守老人的老年生活难以得到保障。
显然,这个问题仅依靠农村地区自行解决是不现实的,应当从整个社会保障体系入手,全面统筹考虑,争取在现有资源配置下,让农村留守老人安享晚年。
二、农村留守老人养老困境(一)家庭养老功能弱化。
“养儿防老”是中国人千百年以来的传统思维,家庭式养老一直是我国农村养老的不二选择。
但是,在我国城市化、工业化进程中,东部与西部、城市与农村之间的差距日益显现。
农村空巢老人社会化养老探析
![农村空巢老人社会化养老探析](https://img.taocdn.com/s3/m/5fd009b8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84a0aae.png)
农村空巢老人社会化养老探析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农村空巢老人问题日益突出。
空巢老人是指子女或亲人不在身边,长时间独自生活的老年人。
他们面临着孤独、无人照料、心理压力大等问题。
农村空巢老人社会化养老是指通过社会力量和社会资源来满足空巢老人的生活需求,提供必要的照料和关怀,使老人得到良好的养老服务。
在探析农村空巢老人社会化养老的过程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讨论。
政府应加大力度,完善农村社会养老保障体系。
现如今,农村社会养老保障体系仍然不够完善,很多农村空巢老人没有养老金和医保。
政府应加大资金投入,建立统一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确保每一个农村空巢老人都能享有基本的养老保障和医疗保障。
农村社会力量应参与提供多样化的养老服务。
除了政府的养老服务外,农村社会力量也应积极参与其中。
社会机构、志愿者等可以为农村空巢老人提供义务的照料和关怀,同时也可以提供一些形式多样的养老服务,如养老院、日间照料中心等,使老人有社交、娱乐和学习的机会,缓解他们的孤独和寂寞。
农村社会化养老要注重心理关怀和精神慰籍。
农村空巢老人面临的最大困扰就是心理上的孤独和抑郁。
社会化养老应注重老人的心理状态,为他们提供心理咨询和支持,增强老人的信心和勇气。
通过组织一些文艺、游戏、健身等活动,使老人能够快乐地度过晚年,增强他们的生活质量。
农村社会化养老还需要加强家庭教育,培养家庭责任感。
养老不仅仅是政府和社会的责任,更是家庭的责任。
家庭应加强子女教育,培养孝顺和责任感,让子女懂得关爱父母、孝敬父母的重要性。
建立起三代同堂、亲情和睦的家庭氛围,让老人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关爱。
农村空巢老人社会化养老的探析涉及政府、社会力量、家庭教育等多个方面。
只有通过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才能解决农村空巢老人面临的问题,让他们充分享受晚年生活的幸福和快乐。
农村空巢老人的原因分析及对策和建议
![农村空巢老人的原因分析及对策和建议](https://img.taocdn.com/s3/m/68f3a9ca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7225e0f.png)
农村空巢老人的原因分析及对策和建议首先,农村空巢老人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子女外出务工及城市化进程。
由于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的进程,许多农民子女选择离开农村到城市寻找更好的工作和生活机会。
他们将自己的家庭迁至城市,而留下的父母成为农村空巢老人。
2.农村医疗和养老条件相对落后。
农村地区的医疗和养老条件相对较差,不如城市发达地区完善。
有些农村老人由于得不到适当的医疗和养老服务,只能选择跟随子女或者独自居住。
3.传统观念和家庭结构变化。
传统观念中,子女负有赡养父母的责任,但是随着社会结构的变化和经济压力的增加,子女无法全部承担起这个责任。
农村家庭结构由多代同堂变为核心家庭,导致老人不得不独自居住。
针对农村空巢老人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对策和建议:1.完善农村医疗和养老服务体系。
加强农村医疗设施建设,提供适当的养老院和护理机构设施,提高老人的医疗和养老条件,减少空巢老人的数量和问题。
2.加强农村社区建设。
建立农村社区,并配备社区医疗站、养老中心和健身设施,为老人提供方便的生活和社交环境。
同时,鼓励老人积极参与社区活动,保持社交和身体活动,减少孤独感和精神上的负担。
3.加强老人关爱和居家养老服务。
政府和社会组织可以提供居家养老服务,为农村空巢老人提供照顾、照料和陪伴。
同时鼓励社会对老人的关心和照顾,倡导子女孝敬父母、尊老爱幼的传统价值观念。
4.提供经济支持和福利政策。
政府可以出台相关政策,提供经济支持和福利,为农村空巢老人减轻经济压力。
例如,提供老年人福利金、优惠交通和医疗待遇等。
5.引导子女回归农村。
政府可以通过政策引导和经济激励措施,鼓励子女回归农村居住和发展,营造良好的农村生活环境,减少农村空巢老人问题。
总之,农村空巢老人问题是一个涉及经济、社会和文化多个方面的复杂问题。
解决这个问题需要政府、社会组织和个人的共同努力。
通过完善医疗和养老服务体系,加强农村社区建设,提供居家养老服务,提供经济支持和福利政策,以及引导子女回归农村等措施,可以缓解农村空巢老人问题,为他们提供更好的生活条件和关怀。
2024年农村空巢老人的调查报告总结(2篇)
![2024年农村空巢老人的调查报告总结(2篇)](https://img.taocdn.com/s3/m/f0c1930f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b660eb7.png)
2024年农村空巢老人的调查报告总结在____年,农村空巢老人问题已经成为一个普遍存在且日益严重的社会问题。
本调查报告总结了关于农村空巢老人的情况和相关因素,并提出了一些建议和解决方法。
一、农村空巢老人的数量不断增加。
调查显示,在农村地区,空巢老人的数量已经超过50%,其中大部分是儿女外出打工或上班,无法照顾父母。
二、农村空巢老人面临的问题日益严重。
缺乏照料和陪伴,给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带来了不小的影响。
除了生活上的困扰,空巢老人还经常感到孤独和无助。
三、农村空巢老人的收入和生活状况普遍较差。
调查表明,多数空巢老人依赖微薄的退休金度日,无法满足日常生活需要。
同时,农村医疗设施和社区服务设施的不完善,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困扰。
四、空巢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导致了农村劳动力的外流,使得老人的照料成为一个问题。
此外,农村传统观念的影响也是农村空巢老人问题的原因之一。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建议和解决方法:一、加强农村社区服务设施的建设。
应增加社区服务中心的数量,并配备专业的医疗和护理人员,提供更好的社区照料服务。
二、加大对农村空巢老人的关爱力度。
政府和社会各界应加大对农村空巢老人的关注和关爱,组织志愿者团队定期探访老人,提供陪伴和帮助。
三、改善农村医疗保障制度。
政府应提供更多的医疗保障政策,提高农村居民的医疗费用报销比例,减轻空巢老人看病的经济负担。
四、加强对农村青年的培养和支持。
政府应加大对农村青年的培养和引导力度,鼓励他们回归家乡,为老人提供照料和陪伴。
五、倡导社会责任。
应加强对农村空巢老人问题的宣传和教育,倡导社会对农村空巢老人的关注和责任,形成全社会共同关心的氛围。
综上所述,农村空巢老人问题是一个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
只有通过政府的支持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才能找到有效的解决方法,给农村空巢老人创造更好的生活环境,让他们晚年生活更加幸福和有尊严。
2024年农村空巢老人的调查报告总结(2)根据对农村空巢老人的调查,可以得出以下总结:近年来,农村空巢老人问题日益突出,已经成为一个社会关注的焦点。
我国农村空巢老人养老问题思考
![我国农村空巢老人养老问题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346a2cd4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b4c2b23.png)
我国农村空巢老人养老问题思考一、概述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老龄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空巢”家庭逐渐成为现代化进程的必然现象,而“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也日益成为一大社会问题。
解决农村“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不仅能够缩小城乡差距,还有助于维护社会稳定。
根据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有相当一部分老年人生活在“空巢”家庭中,尤其是在农村地区,这一现象更为突出。
农村“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在社会养老的范畴内显得尤为严峻。
解决这类人的养老问题,对于保障农村的稳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在本文中,我们将首先对农村“空巢”老人养老问题进行概述,包括“空巢”家庭的定义以及养老保障的主要内容。
我们将探讨农村“空巢”老人在养老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与困境,并提出相应的改善对策,以期为解决这一社会问题提供有益的思考和建议。
1. 简要介绍我国农村空巢老人现象的背景和现状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越来越多的农村青年劳动力涌入城市寻求更好的就业机会和生活条件。
这一人口流动趋势导致农村留守老人,特别是空巢老人的数量急剧增加。
空巢老人,指的是那些因子女长期外出工作、学习或定居,而独自留守在农村的老人。
他们面临着生活照料、精神慰藉、医疗保障等多方面的养老问题。
针对我国农村空巢老人养老问题,需要政府、社会和家庭等多方面共同努力,通过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加强社会关爱、推动家庭支持等措施,为农村空巢老人创造一个更加安全、舒适、温馨的养老环境。
2. 阐述研究农村空巢老人养老问题的意义和价值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人口老龄化的日益严重,农村空巢老人养老问题日益凸显,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
研究农村空巢老人养老问题,不仅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且具有深远的社会价值。
从现实意义来看,研究农村空巢老人养老问题有助于解决当前农村养老面临的困境。
随着农村青壮年人口的大量外流,农村空巢老人数量不断增加,他们面临着生活照料、精神慰藉、医疗保障等多方面的困难。
乡村空巢老人养老困难及措施
![乡村空巢老人养老困难及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a4977473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ab045c4.png)
乡村空巢老人养老困难及措施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和工业化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乡村空
巢老人面临着养老困难。
乡村空巢老人,指的是那些子女都在城市工作或
生活的老人,他们在农村居住,面临着孤独、缺乏照料、医疗困难等问题。
鉴于乡村空巢老人的增多和养老问题的突出,我们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来
解决这一问题。
首先,乡村空巢老人养老困难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二,医疗保障不足。
由于乡村地区医疗资源有限,乡村空巢老人在
遇到疾病时难以及时得到合适的医疗服务和治疗。
解决乡村空巢老人养老困难
首先,完善乡村养老保障机制。
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养老保险的宣传力度,鼓励农民参加养老保险,提高乡村空巢老人的生活保障水平。
此外,
政府还应加大对农村医疗资源的投入,完善基层医疗服务体系,提高乡村
空巢老人的医疗保障水平。
第四,加强乡村空巢老人的法律保护。
政府应加大对乡村空巢老人权
益的保护力度,制定相关法律法规,确保他们的权益得到保障。
同时,鼓
励乡村空巢老人参与社会志愿活动,提高他们的社会地位和参与感。
综上所述,乡村空巢老人养老困难是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解决该问
题需要政府、社会力量和个人共同努力,完善养老保障机制、建立社区养
老服务体系、促进乡村经济发展和加强法律保护等,以提高乡村空巢老人
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关心和共同努力,才能让乡村空
巢老人度过幸福的晚年生活。
浅谈我国农村空巢老人的养老保障问题
![浅谈我国农村空巢老人的养老保障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2c6d68c889eb172ded63b752.png)
浅谈我国农村空巢老人的养老保障问题摘要“空巢老人”,一般是指子女离家后的中老年夫妇。
随着社会老龄化程度的加深,空巢老人越来越多,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
当子女由于工作、学习、结婚等原因而离家后,独守“空巢”的中老年夫妇因此而产生的心理失调症状,称为家庭“空巢”综合征。
“十二五”时期,随着第一个老年人口增长高峰到来,中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将进一步加快。
从2011年到2015年,全国60岁以上老年人将由1.78亿增加到2.21亿,平均每年增加老年人860万;老年人口比重将由13.3%增加到16%,平均每年递增0.54个百分点。
老龄化进程与家庭小型化、空巢化相伴随,与经济社会转型期的矛盾相交织,社会养老保障和养老服务的需求将急剧增加。
而农村老年人口就占总老年人口六成以上,由于农村各项保障制度的相对不健全,农村空巢老人养老现状不容乐观。
关键词空巢老人;养老;农村引言随着中国现代化进程和人口老龄化的发展,空巢老人现象日益凸现。
空巢家庭是新出现的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 “空巢老人”问题已不仅仅是个人问题,而是全社会亟待解决的社会命题。
农村空巢老人问题已成为新时期农村老龄工作面临的新课题、农村社会关注的新焦点。
如何化解他们的养老困境,已成为一个带有普遍性的急需解决的社会问题。
本文通过对农村空巢老人养老现状的分析,指出当前农村养老的一些问题,进而提出一些意见及建议,希望对农村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有所帮助。
1农村空巢老人养老的现状及问题农村空巢老人问题的不是突然形成的,而是各方因素长时间的积累的结果,如经济发展因素、思想观念等一系列原因。
1.1农村劳动力的流动造成老人无依无靠改革开放后,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村出现大量剩余劳动力,加上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大量农村劳动力外出打工,出现了劳动力大迁移,从而有了农民工这一群体的出现。
而正是农民工的离乡打工造成农村里空巢老人与留守儿童问题。
大量家庭日常生活中出现老人与孩子相依为命的现象。
城乡空巢家庭老人养老问题分析
![城乡空巢家庭老人养老问题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fee8d1d1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b8969e8.png)
城乡空巢家庭老人养老问题分析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离开农村,迁往城市谋求更好的发展机会和生活条件。
这导致了城乡之间的人口流动,同时也给城乡空巢家庭老人的养老问题带来了挑战。
城乡空巢家庭老人是指由于子女们离家工作或学习等原因,导致农村中老年人在家中独自生活,无子女赡养的情况。
这一现象在我国尤为突出,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年轻人离乡背井。
由于农村教育水平较低,就业机会有限,年轻人大多选择离开农村前往城市就业和学习。
这导致了农村人口的流失,增加了城乡空巢家庭老人的数量。
农村传统观念的改变。
过去,农村家庭普遍有"养儿防老"的观念,子女们会尽力赡养父母。
随着社会发展和城市生活方式的改变,这种观念逐渐淡化,年轻人更加注重自己的发展和生活。
老龄化问题。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农村老年人的养老问题愈加突出。
由于老年人的身体状况和经济能力有限,他们往往无法独立生活,需要子女的赡养和照顾。
由于子女们的离家和工作忙碌,难以满足老人的养老需求。
城乡空巢家庭老人养老问题的存在对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
老年人在生活、医疗和精神上都面临着困难和挑战。
他们常常感到孤独和无助,缺乏亲情的温暖和社会的关爱。
城乡空巢家庭老人养老问题也加剧了城市社会保障和养老机构的压力。
由于城市社保体系的不全面和养老政策的滞后,越来越多的老人无法得到养老金和社会福利的支持。
针对城乡空巢家庭老人养老问题,政府和社会应该采取一系列措施来解决。
加强对农村老人的关爱和照顾,提供更多的社会福利和老年人托养服务。
加强农村教育和培训,提高农村年轻人的素质和就业能力,使他们能够在农村发展和创业,减少人口流失。
加强社会养老保障体系的建设,完善养老金和社会救助机制,为空巢家庭老人提供更好的物质和精神支持。
城乡空巢家庭老人养老问题是一个复杂而严重的社会问题。
我们需要重视和关注这一问题,通过政府、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努力,为老年人提供更好的养老服务和保障,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的目标。
当前我国农村空巢老人养老问题研究共3篇
![当前我国农村空巢老人养老问题研究共3篇](https://img.taocdn.com/s3/m/cfc01a1f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c7979c9.png)
当前我国农村空巢老人养老问题研究共3篇当前我国农村空巢老人养老问题研究1当前我国农村空巢老人养老问题研究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迅速加剧,农村空巢老人养老问题日益突出。
既要兼顾老龄化的社会问题,又要考虑老年人的福利保障和精神寄托,必须采取综合性的措施,解决当前我国农村空巢老人养老问题。
农村空巢老人是指已经或者将近成为孤寡老人或空巢老人的农村老人。
他们大多数是在80-90年代出生的老人,当时我国农村人口占主导地位,但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和外出务工带来的人口流失,许多老人只能留在农村。
这批老人的养老问题十分突出,他们无儿无女,孤苦无依,相对于市区的老人来说,他们的物质条件和生活条件都较为贫困。
如何为他们提供充足的社会福利保障体系,成为当前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改善医疗健康保障,提高基本医保覆盖率。
受农村经济条件的限制,许多农村空巢老人并没有能够得到良好的医疗卫生保障,导致许多疾病得不到及时的治疗。
为解决这一问题,提高农村医疗卫生保障的覆盖面,建设完善的基层医疗机构,加强卫生宣传,普及健康知识,有关部门可以考虑给予税收、财政和土地政策支持,降低农村医生缺口,提高大学医学生往农村就业的吸引力,推广“远程医疗”等措施。
建设老年社区。
建设老年社区是为了让老人们有一个互相关爱、共同生活的公共场所。
如建设独立的老年公寓、乡村老年中心等,构建起公益性老年服务体系,满足农村空巢老人对于精神寄托的需求,增加他们的社交活动,使得老人们感到温馨、舒适。
在社区建设方面也可以考虑增设文化教育、娱乐等多种活动,增加社区内的档次和活力,让年迈的老人们度过快乐、健康、有价值的晚年。
推广家庭医生制度,加强护理服务。
建立以家庭医生为核心的医疗机构,为农村空巢老人提供全方位的医疗、护理、照顾服务,为他们解决因生理等原因产生的困难,例如洗澡、脱衣服等需要照顾的问题。
同时,应该完善家庭医生的培训机制,促进其业务技能的提升,让他们成为社区老年人的健康守护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我国农村空巢老人养老问题摘要:随着中国现代化进程和人口老龄化的发展,空巢老人现象日益凸现。
空巢家庭是新出现的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已经引起了学术界的重视。
相对于城市里的空粱家庭,农村空粱家庭的老人可利用的养老资源更少,养老保障问题更为严重,也更容易被忽视。
建立和完善以农民养老保障和医疗保障为重点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能够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同时也是“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重要方面。
关键词:农村;空巢老人;现代化;养老保障人口老龄化是人类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的产物,是21世纪中国人口发展的主旋律。
当今的中国,人口老龄化加速发展已是不争的事实,它所带来的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就是高龄、失能老人养老问题,尤其是农村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尤为突出。
20XX年年初,全国老龄办发布的《农村空巢、类空巢家庭老人状况调查报告》表明,全国农村老年空巢和类空巢家庭共3288万户,占农村老人家庭总户数的%;空巢、类空巢家庭中的老人共4742万人,占全国1. 08亿农村老年总人口的%。
各种迹象表明,空巢家庭将是21世纪我国老人家庭的主要模式,空巢老人们的生活和精神状态巫待社会关注。
而农村空巢老人问题已成为新时期农村老龄工作面临的新课题、农村社会关注的新焦点。
如何化解他们的养老困境,已成为一个带有普遍性的急需解决的社会问题。
一、农村空巢老人面临的问题农村空巢老人因身体状况、社会环境的原因,在经济、情感、心理方面处于弱势地位,这使得他们面临许多亚待解决的困难与问题。
(一)劳动和经济负担较重。
农村相对于城市来说,经济发展水平较低,随着城市化以及工业化进程的加快,而大量农村青壮年进城务工,使农村人口老龄化状况日益严重。
20XX年12月,全国老龄办发布的《中国城乡老年人口状况追踪调查》显示,到20XX年底,中国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已增加到1. 49亿,占总人口比例%。
城市的纯老户(空巢户)为 %,其中,单身孤老户%,夫妻户%,与其他家庭成员一起居住的占%;农村的纯老户%,其中,单身孤老户9. 6%,夫妻户%,与其他家庭成员一起居住的占%。
所以,农村空巢老人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经济条件、外部环境方面,其所面临困难远远超过了城市空巢老人。
虽然,青壮年外出务工的收人高于种地收人,但他们对留守老人的经济支持往往很有限,以至于大部分老人还要靠劳动来维持生计。
特别是那些男性老人,不得不重新承担起繁重的农活和家务,他们参加农业劳动的比例高达80%。
同时,外出打工的子女多数也将承包的土地交由父母耕种,这样一来无疑加重了农村空巢老人的劳作负担。
本该颐养天年的他们,真可谓苦不堪言。
(二)农村空巢老人的身体状况令人担忧。
伴随年龄的增长,老人的身体机能衰退,健康状况明显下降,患病率也随之上升。
据统计,农村空巢老人的患病率,较城市空巢老人要高出许多,健康状况差的占%,患慢性病的占 %,长年患病的比率高达70%- 80%,很多人还是多病缠身。
更严重的是,他们没有退休金和养老保险,57. 8%的人未享受任何形式的医疗保障。
尽管很多地方实行了农村医疗合作,空巢老人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可仍有不少人连补偿起付标准线以下的费用也负担不起。
同时,农村老人普遍有“拖”病的心理,他们一方面抱怨医院收费太高,每次病痛发作,吃一些廉价的止痛药,隐瞒自己病情不说,宁愿自己受苦,也不愿给儿女找麻烦;另一方面也是出于节俭,舍不得花钱看病,对待小病他们总是一拖再拖,得了大病就干脆不治了。
尤其是那些慢性病患者,面临“保了饭碗保不了药丸,保了药丸保不了饭碗”的两难境地,遇上病情突发,家中无人,又会错过治疗时机,导致难以治愈的严重后果。
(三)缺乏幸福感,孤独无助。
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的一项调查表明,目前我国独居老人约1004万人,经济困难的占%,需要照料但无人照料的占%,经常感到孤独的占%,感到不幸福的占21%,有过自杀念头的占7. 5 %。
在独居的和没有配偶的老人中,感到孤寂的比例更高。
在农村,青壮年很多是夫妻双双外出谋生,加剧了农村家庭的空巢化与老人的养老难问题。
外出的青壮年把小孩接去一同生活后,留守老人不但在生活上受影响,连起码的精神慰藉也没有了。
留守的老人,长期独处,生活意义不明确,和外界接触越来越少,心里话没处叙说,有时间没事可打发,更谈不上享受大家庭的天伦之乐,最容易产生孤独感。
加之,农村精神文化生活单调,“蹲墙根、找树荫、聊聊天、看电视”成了很多老人的生活轨迹。
至于空巢老人,更难有所精神寄托,大多过着“出门一把锁,进门一盏灯”的寂寥生活。
他们迫切需要思想交流、语言沟通,更需要亲情的慰藉。
(四)隔代教育导致心理负担过重。
据统计,不能与父母外出同行的农村儿童比例高达56. 17% ,6一16岁的农村留守儿童人数已达到200()万人。
这些孩子正处在成长的关键期,由于不能得到父母在思想认识及价值观念上的帮助,很容易产生各种道德、心理方面的问题。
农村的青壮年大多在外务工维持生活,孙子辈的读书、教育任务也就全部落到爷爷、奶奶和外公、外婆的身上。
照顾孙子辈的生活,已经加重了老人的生活压力,而对小孩教育他们感到心理负担更重。
这主要是因为,他们识字不多,无法辅导小孩的学习,担心小孩学习成绩上不去。
现在的农村交通、通讯已有很大改善,电视、吧到处有,孩子在外的时间一长,又担心他们发生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
加之,又是隔代教育,孙子辈也不好管,很多孩子性格孤僻,时不时还惹祸上身。
为此,老人们总觉得管小孩力不从心,教育不好又怕儿女们埋怨。
(五)照料服务供求矛盾突出。
目前,我国农村空巢老人生活部分不能自理、完全不能自理的占20%,约948万人;;7. 5%的老人需要照料,在他们当中,11. 3%的老人得不到照料,比非空巢老人高8. 4个百分点。
空巢老人主要靠配偶照料,占%,国家、集体、养老机构上门服务的仅占%。
在广大的农村,老人一直是由家庭提供其养老保障的,而子女外出的结果是老人需要照料时子女的缺位。
在留守老人中,无人照料、无配偶照料占了相当高的比重。
空巢家庭老人一旦患病,既没有儿女在身边照料起居,也没有足够的经济能力请保姆来代劳。
同时,他们中的大多数人,不能获得相对稳定的经济支持以化解疾病风险和恢复身体健康。
当前,孤身老人暴病无助的情况,在各地呈现出日益上升的趋势,贫病交加、悄然离世的悲剧时有发生。
在步人老龄化社会的今天,这些悲剧在给我们敲响警钟:必须切实重视和解决老人养老问题,尤其是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否则,建设和谐社会也就无从谈起。
总之,农村空巢老人间题,已是一种不容忽视的社会现象,它关系到千家万户。
能否妥善地解决这些问题,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课题。
二、农村空巢老人问题出现的原因(一)社会的变迁改变了家庭的各种关系。
改革开放以来,大量的农村中青年进城务工,造成许多农村老人留守家中无人照顾,这样就导致了空巢家庭的出现。
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一方面直接带来了经济发展以及个人收人的提高,客观上有利于增强对老年保障的经济支付能力;另一方面直接改变了农业单一的生产方式,促使更多的青壮年子女在外寻求发展机会。
他们离家的半径在延伸、时间在延长,业缘关系的强化导致家庭关系松弛和血源关系淡化,从而推动代际分居倾向。
而农村新建住房的层出不穷,为分居创造了客观条件。
(二)人口的老龄化和少子女化,使过去几代同堂的情况越来越少。
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农村生育率有了明显的下降趋势,优育观念逐步形成,使农村产生出大批的少子女家庭和独生子女家庭。
家庭规模缩小,也使得代际重心发生倾斜,“宠幼厌老”的现象有所抬头。
有人预测,到21世纪的三四十年代,城市里的独生子女父母年老后可能有60% 70%与已婚子女不住在一起,而农村中的独生子女父母年老后可能有30%与已婚子女不住在一起。
目前,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出生的一代人现在已进入青壮年期,在一般情况下,他们婚后与父母同居的时间缩短,结婚时、婚后一二年就与父母分家的情况多起来,致使农村现代家庭结构以夫妻关系为主导,婚姻重于血源,更多的复合家庭则分化为空巢家庭与核心家庭。
(三)现代价值观念的冲击加剧。
在经济的转型期,现代人的价值观念对传统家庭文化的冲击很大,有“万事孝为先”的传统受到了挑战。
在市场经济浪潮面前,年轻一代更看重经济关系,家庭成员的地位不再是依靠年龄和经验,而是获取经济资源的能力、对政策制定的影响力和社会关系络。
而所有这些,恰恰是农村空巢老人相对缺乏或日益减少的资源。
这就间接促使了家庭成员角色的重新定位,进一步加剧了空巢家庭的产生。
现代家庭结构的变化、核心家庭的增多、现代教育的普及,不同程度地影响了农村空巢老人所生存的社会伦理环境。
村庄舆论与道德压力日趋减弱,农村家庭中老人的家长地位正在消失甚至已经消失。
地位的缺失又更加导致处境的恶化,使这些空巢老人“弱上加弱”。
(四)老人长期养成的生活观念难于改变。
一些进城务工的年轻人,在城市购买了房子,也乐意把父母接到身边一起“享福”。
但城市生活是一种与乡土生活完全不同的生活方式,很多农村老人很难适应城市的生活。
城市高层的单元套房、相对淡薄的人际关系,使得一部分老人对久居的农村生活充满怀念。
也有的农村老人虽然希望与子女居住在一起,但觉得双方在生活方式、价值观念方面存在差异,为避免共同居住与子女产生冲突而选择返回农村居住。
总之,对于大多数农村老人来说,他们更倾向于选择留在农村。
所以,除了那些进城务工尚无多少发展的大量青壮年的父母而外,即便是那些在城里站住了脚的少数青壮年的父母,也一样多半会不得不自守农村的“空巢”。
三、解决农村空巢老人养老问题的建议切实解决农村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使他们老有所养,是应对中国人口老龄化挑战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内容。
从根本上说,空巢老人养老问题的解决,需要政府各部门、社会各界的长期协调和配合。
(一)加快推进农村社会养老保险,逐步实现农村养老的社会化。
社会化的养老方式,是与现代化社会相适应而有效分散风险的制度。
目前,农村老人还在很大程度上依赖家庭赡养,而子女的外出务工并不能带来良好的经济援助,这就意味着留守的空巢老人如果单纯依赖家庭养老则有着较大的风险和不可预见性。
农村养老保险试推行十几年来,尽管目前还有不少困难,在实际运行中也遇到了挑战,但只要在总结经验教训、结合农村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加以不断调整和完善,农村的空巢家庭老人就逐渐能从其中受益。
(二)加强农村社区引导,发挥社区为空巢老人提供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的作用。
在农村,邻里交往频繁,人际关系比较亲密,在这样的基础上形成的社区具有较强的凝聚力。
社区成员能较好地被动员起来实行养老互助,实现养老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合理利用,可以在空巢老人的养老保障上发挥巨大的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