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灌区量水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浅谈我国灌区现代化管理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随着计算 机 、 互联 网、 感 、 遥 地理信息 系统 、 据库 以 数 及通信技术 等 现代 化信 息 技术 的发 展 为灌 区管 理 现代 化, 特别是信息化建设创造 了较为完备 的前 提条件 , 国 我 灌 区管理 的水 平与世 界发 达国家相 比还有 很大 的差 距 , 突出表现在灌区灌溉管理系统软 件的开发应 用和适合我
高低 , 而管理 水平 的高低 , 涉及到技 术 方面 的 问题 , 重要 的还 涉及 到 管理体 制 以及 经 营机 既 更
制等 方面的 问题 。 [ 关键词】 灌 区 ; 现代化 管理 ; 度 ; 息化 制 信
[ 中图分类号】 ¥7 24 [ 文献标识码 】 c [ 文章编号 】 10 0 6—77 (0 0 0 0 1 0 15 2 1 )2— 22— 1
将形 成完整 的控制 系统 , 从而 为灌 区的现代化 管理提供
必要 的前提条件。 在管理体制方面, 中型灌 区一般是分级 管理 , 区 大 灌 只管骨干工程 , 干工程 以下的 田间工程 以及 农作 物的 骨 种植情况等一 般 由地方管 理。在这种体 制下 , 区难 以 灌 掌握实际 的灌溉 面积和作物种 植情况 , 也难 以掌握 真正 的灌溉用水量 。因此 , 国灌 区的管 理体制 和制 度建 设 我
在 问 题
我 国灌 区的 大 规模 建 设 集 中在 2 纪 5 7 0世 0— 0年 代 ,
⑥灌 区管理人 员信息化 意识 和技术水 平亟待提 高 ; ⑦进
行 水 利信 息化 研 究 和开 发 的 专 业 技 术 力 量 比较 缺 乏 。
节水灌溉技术发展现状及对策

浅析节水灌溉技术发展现状及对策【分类号】:f323.213关键词:节水灌溉大田漫灌灌溉技术论文摘要:大田漫灌是古老的田间施水技术,但它目前仍是我国农村地区广泛采用的一种灌溉技术,我国目前98%以上的灌溉面积依然采用大田漫灌这种灌溉技术。
我国水资源与能源短缺,经济实力不足,广大农村地区的技术管理水平较低,因此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我国要加大田间工程的建设力度,大力研究和推广节水型地面灌水技术,大面积推广喷灌、微灌、滴灌等先进灌水技术。
一、我国节水灌溉现状近几年来,我国高度重视和加强水利设施建设,切实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实施了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灌区节水改造与续建配套工程、节水增效示范项目、末级渠系改造工程、特别是在我国西部地区大力开展滴灌节水项目,不仅收到了良好的效益,而且还有效的提高了水资源调控能力和利用效率。
以阜新市为例,截止目前,全市共发展节水灌溉面积25万亩。
其中渠道防渗6公里,低压管道灌溉面积0.5万亩,喷微灌面积24.5万亩,年可节水1960万立方米,增产3750万公斤。
节水灌溉技术的推广应用,提高了水的利用率和生产效益,缓解了水资源供需矛盾,促进了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和区域水资源平衡,改善了生态环境,拉动了节水灌溉设备产业的发展。
二、节水灌溉技术及发展趋势目前,比较有发展潜力的节水灌溉新技术有:一是与生物技术相结合的作物调控灌溉技术。
就是从作物生理角度出发,在一定时期主动施加一定程度有益的亏水度,使作物经历有益的亏水锻炼,改善品质,控制上部旺长,实现矮化密植,到达节水增产的目的。
二是应用3s技术的精细灌溉技术。
就是运用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遥感技术(rs)和计算机控制系统,实时获取农用小区作物生长实际需求的信息,通过信息处理与分析,按需给作物进行施水的技术,可以最大限度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和土地的产业率。
三是智能化节水灌溉装备技术。
就是把生物学、自动控制、微电子、人工智能、信息科学等高新技术集成节水灌溉机械与设备,适时地检测土壤和作物的水分,按照作物不同的需水要求来实施变量施水,达到最优的节水增产效果。
灌区灌溉管理的未来发展趋势

灌区灌溉管理的未来发展趋势灌区灌溉管理是农业生产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的发展,灌区灌溉管理也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和机遇。
未来,灌区灌溉管理的发展将朝着以下几个方面发展:1. 智能化技术的应用:随着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兴技术的发展,智能化灌溉技术将会得到广泛应用。
通过远程传感器、自动控制系统等技术手段,可以实现对灌溉水量、灌溉时间进行精确控制。
智能化灌溉管理系统可以根据土壤湿度、气候条件等因素进行灌溉调整,实现更加科学、节水的灌溉管理。
2. 数据化管理的推广: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数据化管理将成为灌区灌溉管理的重要方向。
通过采集、整理和分析大量的数据,可以更好地了解土壤水分状况、作物需水量等信息,为灌溉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同时,数据化管理还可以实现精确的水资源配置和灌溉计划制定,提高灌溉效率和农业生产水平。
3. 节水灌溉技术的发展:节水是未来灌区灌溉管理的重要目标。
未来,将会进一步推广应用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如滴灌、喷灌、微喷灌等。
这些技术可以使水资源得到最大程度的利用,减少水的损耗和浪费。
同时,结合监测设备和智能化系统,可以实现对灌溉量的精确控制,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4. 水资源管理的优化:灌区灌溉管理必须与水资源管理相结合,实现优化配置,并确保水的合理利用。
未来,将进一步加强水资源管理的法律法规建设和监管力度,建立更加科学、系统的水资源管理机制。
同时,要加强对水资源的监测和评估,制定科学合理的水资源配置方案,保障灌区灌溉管理的可持续发展。
5. 多元化投入和利益共享:未来的灌区灌溉管理将更加注重多元化的投入和利益共享。
政府、农民、灌区管理机构等各方应共同参与灌区灌溉管理,在政策、经济、技术等多个方面提供支持。
同时,要加强与农民的沟通与合作,提高农民的管理意识和技能水平,实现灌溉管理的共赢。
总之,未来灌区灌溉管理的发展趋势将是智能化、数据化、节水化、优化化和共享化。
通过科技的应用和制度的完善,可以实现更加高效、可持续的灌溉管理,提高农业生产水平,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我国节水灌溉的现状、特点及未来发展趋势

近 年 来, 虽 然 我 国 高 效 节 水 灌 溉 面 积 不 断 增 加, 但 截 至 2015 年 底, 喷、 微 灌 面 积 占 耕 地 灌 溉 面 积 的 比 例 仅 为 13.68%,和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较大,和中央要求也相距较远。 因此,将从 3 个方面提出节水灌溉未来发展的建议。 3.1 农业节水灌溉技术的发展优势 3.1.1 农业节水综合技术 以工程节水技术为主要参考对象, 进一步发展农业节水综合技术,从而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采 用农业节水综合技术能实现节约用水的目标,提高农产品产 量。同时,农业节水技术应用性能明显,与传统节水灌溉技 术相比,可以独立使用,并能够根据实际情况,结合地区农 业发展情况,开展高效农业灌溉。农业节水增产技术是农业 节水综合技术中最常使用的一项技术,主要利用水肥结合灌 溉技术,在保证农业正常用水的同时,进一步提高农产品产量。 在综合技术中,蓄水保墒技术的抗旱效果更加明显,因此节 水灌溉综合技术的出现,既能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又能节约 用水、改良灌溉技术,进一步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 [5]。 3.1.2 灌区分析评价技术 灌区分析评价技术是通过分析地 区优势,选择更适合的灌溉技术,推动农业发展。灌区分析 评价技术通过分析当地的水资源调价,进一步了解当地种植 物的种类,分析农业生产结构,确定最终的农业节水灌溉技术。
中国水资源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中国水资源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一、中国水资源特征中国水资源总量较大,居世界第四位。
但是,中国地域辽阔,地形复杂,大陆性季风气候显著,因而形成如下突出的水资源特点:(一)时间分配不均,年际年内变幅大受季风气候影响,中国大部分地区降水年际变化大,连续丰水年或连续枯水年时有发生,许多河流发生3~8年的连丰、连枯年。
例如黄河和松花江在近70年内出现过11~13年的连续枯水年,也出现过7~9年的连续丰水年。
连丰连枯年差异的年际变化极易造成频繁的水旱灾害。
中国降水年际变化大的另一表现则是最大年降水量与最小年降水量间的差异悬殊。
南方地区最大年降水量一般是最小年降水量的2~4倍,而北方地区高达3~6倍。
降水量较大的年际变幅,势必引起较大的径流变化。
例如,长江宜昌站的最大流量为110 000m³/s(历史洪水调查),而实测最小流量仅为2 770m³/s,洪枯径流相差40倍;黄河三门峡站的最大流量为36 000m³/s(历史洪水调查),而实测最小流量仅为145m³/s,洪枯相差248倍。
径流量在时间上的分布不均与要求获得稳定的供水量之间形成了尖锐的矛盾。
时间分配不均除年际变化大外,年内分配也不均。
中国大部分地区冬春少雨,多春旱;夏秋多雨,多洪涝。
东南部各省雨季早,雨季长,6~9月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60%~70%(见图1-2)。
北方地区黄、淮、海、松辽流域6~9月的降雨量一般占全年总降水量的85%,有的年份最大24小时暴雨量可超过多年平均降水量。
不论南方或北方雨季汛期中,降水多以暴雨形式出现,往往造成严重而频发的洪涝灾害。
图1-2 中国部分地区与伦敦、巴黎多年平均降水量年内分布比较(二)空间分布不均,水土匹配矛盾突出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主要是全国降水不均造成的。
中国降水量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依次可划分为多雨、湿润、半湿润、半干旱和干旱五个地带。
全国有45%的土地面积处于降水量小于400mm的干旱和半干旱地带。
灌区灌溉水资源的供需分析

灌区灌溉水资源的供需分析一、引言:灌区灌溉水资源的供需分析是对灌区灌溉水资源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进行综合评估的过程。
水资源是农业发展的基础,灌区灌溉水资源供需的平衡与合理配置直接关系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通过对灌区灌溉水资源供需的分析,探讨其影响因素、挑战以及可行的解决方案。
二、灌区灌溉水资源供需的现状:目前,灌区灌溉水资源的供需状况存在一定的不平衡和不合理分配。
一方面,灌区的水资源供给受制于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和水域管理等因素的限制,供应不足的情况时有发生。
另一方面,灌区内部的水资源利用效率不高,存在着一些浪费和滥用现象。
这使得灌区的水资源供需平衡受到了较大的影响。
三、影响灌区灌溉水资源供需的因素:1. 气候因素:灌区所在地的水资源供给受到气候变化和降水量的影响。
气候变化会导致水资源的时空分布变化,从而影响灌溉用水的供需平衡。
2. 地理位置:灌区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其水资源的获取方式。
灌区位于水源丰富地区,水资源供给相对充足;而位于水资源贫乏地区的灌区则面临更大的供需压力。
3. 灌溉制度和管理:灌区的灌溉制度和管理措施直接影响灌溉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合理的灌溉制度能够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浪费。
4. 农业种植结构:不同农作物对水资源的需求不同,灌区内农作物种植的结构将影响灌溉水资源的需求量。
四、灌区灌溉水资源供需分析:1. 水资源供需量的计算:通过对灌区水资源的供给量和灌溉水需求量的测算,可以得到供需量的具体数据,为灌区水资源供需的平衡提供依据。
2. 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将供需量进行对比,分析供需平衡的现状。
如果供需平衡不足,将会导致灌溉用水的不合理调配,影响农业生产。
3. 水资源供需预测:基于历史数据和趋势分析,可以预测未来灌区灌溉水资源的供需情况。
这有助于提前采取相应的措施,以保障农业可持续发展。
五、灌区灌溉水资源供需的挑战:1. 气候变化: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水资源分配不均,部分灌区将面临更加严峻的水资源供需挑战。
我国农业节水灌溉现状发展

我国农业节水灌溉现状与发展中图分类号:s2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2012)07-0000-011.水资源现状2800m3,只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1/4,是世界上人均占有水资源最贫乏的13个国家之一;每亩耕地水资源占有量约为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亦很不充足。
同时水资源的时间和空间分布也很不均匀,不同地区、不同时段水资源量相差很大,特别是长江以北地区,人口和耕地分别约占我国的45%和64%,而水资源人均占有量仅相当于全国人均量的1/5和世界人均量的1/20。
时空分布不均匀和年际变化大,亦造成水旱灾害严重,并在近年来有加重之势。
水资源整体缺乏及局部洪涝灾害频发已成为严重制约我国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瓶颈。
2.农业用水现状约为4000亿m3,约占全国年总用水量的70%,其中农田灌溉用水量3600亿~3800亿m3,占农业用水量的90%-95%。
农业灌溉每年平均缺水300多亿m3,农田平均每年受旱面积3亿亩,成灾1亿亩,每年因旱灾减产粮食100亿~150亿kg。
然而,在我国水资源短缺的同时,水资源浪费现象十分严重。
农田灌溉水的利用率很低,平均仅为45%左右,每m3水生产粮食不足1kg;而在一些发达国家水的有效利用率可达80%以上,每m3水生产粮食在2kg以上。
由此可见,我国农业节水灌溉的技术水平和普及程度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但同时我们也看到了发展节水农业的巨大效益与广阔前景。
3.农业节水主要途径要经过多个环节!每一环节都会有水的损失,提高水的利用率的关键在于尽可能地减少每一环节中的水的无效损耗。
先要从水源取水,并通过输配水等工程设施把水送到所需灌溉的作物地块,接着通过田间灌溉技术将水源来水转化为土壤水,最后作物根系吸收土壤水并转化为生物水。
其中前两个环节涉及如何将作物所需水量从水源送到田间并转化为土壤水,与作物的生理过程不直接相关,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由人为控制,因此存在着很大的节水潜力,也是节水灌溉的主要发展方面。
灌区灌溉管理的未来发展趋势与展望

灌区灌溉管理的未来发展趋势与展望随着全球人口的不断增长和人工的水资源供应的限制,灌区灌溉管理作为一种有效利用水资源的方式越来越受到重视。
未来,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水资源管理的需求变化,灌区灌溉管理将呈现出一些新的发展趋势和展望。
1. 智能灌溉系统的普及智能灌溉系统利用先进的传感器、监测技术和数据分析等,可以实时监测土壤湿度、作物需水量、气候情况等因素,并根据数据调整灌溉方案。
未来,智能灌溉系统将得到进一步发展和普及,能够更好地优化灌溉效果,减少水资源的浪费,并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2. 精准灌溉技术的应用精准灌溉技术是指根据植物的需水量和土壤的特性,进行准确、定量的灌溉。
未来,随着传感器技术和无线通信技术的进步,精准灌溉技术将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通过实时监测土壤湿度、作物需水量等信息,精准灌溉系统可以精确计算出灌溉的时间和量。
这不仅可以节约水资源,还能够避免土壤过湿或过干导致的作物品质下降和产量损失。
3. 水资源管理的综合化和多元化未来,随着水资源供应的压力增大,灌区灌溉管理将更加注重整体的水资源管理。
综合化的管理手段将得到发展,包括对供水渠道、水库和灌溉系统进行全面管理,确保水资源的合理分配和利用效率的提高。
此外,多元化的水资源管理,包括引入新的水源、开发再生水利用等,也将成为未来灌区灌溉管理的重要方向。
4. 节水灌溉技术的推广随着水资源供应的限制,节水灌溉技术将成为未来灌区灌溉管理的重要部分。
通过采用滴灌、微喷灌、渗灌等节水灌溉技术,可以将水资源利用效率提高到75-90%以上,大幅减少灌溉水的浪费。
未来,将会加大对节水灌溉技术的宣传推广和政策支持,鼓励农民和灌区利用这些技术。
5. 跨领域合作的加强灌区灌溉管理涉及到农业、水资源等多个领域,未来的发展需要各个领域之间的紧密合作。
政府、农业部门、科研机构、农民等各方应共同努力,加强跨领域合作,提供科技支持和政策指导,促进灌区灌溉管理的发展。
例如,农业部门可以提供灌溉技术培训和咨询服务,科研机构可以开展相关研究并提供技术支持,政府可以出台相关政策和经济激励措施。
灌区水资源利用情况分析

灌区水资源利用情况分析在灌区管理与发展中,水资源的利用情况是一个至关重要的课题。
灌区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对于农田灌溉、农作物生长以及农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因此,对于灌区水资源利用情况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有助于改善灌区农业生产水平,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益,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灌区水资源的总量与分布情况。
通过统计当地灌区的水资源总量、年均供水量、受灌面积等数据,对灌区的水资源规模有一个基本的了解。
同时,需查阅并分析现有的水资源调度方案,了解水资源分配的原则和机制,以及针对不同季节和不同作物的供水情况。
其次,我们需要对灌区内的灌溉效率进行评估。
通过调查调研和数据收集,分析灌区内农田灌溉系统的现状,包括灌溉设施、用水方式、水量利用效率等方面的情况。
可以采用水平衡法、耗水系数法等方法来评估灌区内的灌溉效率,找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
接下来,我们要分析灌区农作物的需水特点以及灌水管理措施。
通过对灌区主要农作物的生长季节、生长需水量、灌水频次等要素进行调查和研究,得出农作物的需水特点。
针对这些需水特点,分析当前的灌水管理措施是否合理,是否能够满足农作物的需水需求。
可以对灌区进行现场考察,了解农民的灌水方法和管理方式,评估其合理性和有效性。
此外,我们还需对灌区内的耕地土壤水分状况进行分析。
通过采集不同地块的土壤样品,并利用适当的实验方法进行土壤水分含量的测定,了解灌区内土壤的含水量分布情况。
这对于确定灌溉量的合理范围、制定科学的灌溉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最后,我们还需对灌区水资源利用的经济效益进行评估。
通过分析农田灌溉对于粮食产量、农作物质量以及灌区农业经济的影响,探讨水资源利用的经济效益和潜力。
可以进行经济评价模型的构建,考虑不同因素对水资源利用的影响,并制定改进措施,最大化经济效益。
总的来说,灌区水资源利用情况分析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通过对水资源总量、分布情况、灌溉效率、农作物需水特点、土壤水分状况等方面的分析,可以为制定合理的灌溉方案和水资源管理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全国大型灌区简介

全国大型灌区简介随着中国农业的发展,灌溉工程的建设也逐渐成为了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大型灌区是指建有大型灌溉设施的农业用地,是中国农业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介绍全国大型灌区的概况、建设情况和发展趋势。
一、全国大型灌区概况全国大型灌区主要集中在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等地。
其中,黄河流域的大型灌区主要分布在山西、河南、陕西、宁夏等省份,长江流域的大型灌区主要分布在湖南、湖北、江西等省份,珠江流域的大型灌区主要分布在广东、广西等省份。
据统计,全国大型灌区总面积达到了1.5亿亩,其中耕地面积占到了1.2亿亩。
大型灌区的建设不仅改善了农田的灌溉条件,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益,也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
二、全国大型灌区建设情况1. 黄河流域大型灌区黄河流域是我国最大的灌区,也是全国大型灌区的主要分布区域之一。
黄河流域的大型灌区主要分布在山西、河南、陕西、宁夏等省份,其中以山西省的大型灌区最为著名。
山西省的大型灌区主要分布在运城、临汾、吕梁等地,占到了全国大型灌区总面积的三分之一以上。
其中,运城市的大型灌区是全国最大的灌区之一,总面积达到了500万亩,是山西省农业生产的重要支撑。
2. 长江流域大型灌区长江流域是我国第二大的灌区,也是全国大型灌区的主要分布区域之一。
长江流域的大型灌区主要分布在湖南、湖北、江西等省份,其中以湖南省的大型灌区最为著名。
湖南省的大型灌区主要分布在岳阳、常德、益阳等地,占到了全国大型灌区总面积的十分之一以上。
其中,岳阳市的大型灌区是全国最大的灌区之一,总面积达到了200万亩,是湖南省农业生产的重要支撑。
3. 珠江流域大型灌区珠江流域是我国第三大的灌区,也是全国大型灌区的主要分布区域之一。
珠江流域的大型灌区主要分布在广东、广西等省份,其中以广东省的大型灌区最为著名。
广东省的大型灌区主要分布在肇庆、惠州、梅州等地,占到了全国大型灌区总面积的五分之一以上。
其中,肇庆市的大型灌区是全国最大的灌区之一,总面积达到了150万亩,是广东省农业生产的重要支撑。
我国现阶段农业节水灌溉发展趋势

我国现阶段农业节水灌溉的发展趋势摘要:我国是一个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国家,加之由于水资源的时空分布极不均衡,干旱缺水问题相当严重,未来的水资源形势更加严峻。
农业是用水大户,干旱缺水已成为当前我国农业发展面临的首要制约因素。
文章在分析了当前农业节水方面的问题的基础上,针对我国国情和经济区域的特点探讨未来节水灌溉方面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节水农业;水权制度;发展趋势1 节水农业灌溉面临的问题1.1 水资源浪费现象严重农民节水意识不强,科学的节水灌溉制度尚未建立,生产上对各类农作物灌水次数、灌水时期、灌水定额等缺乏可操作性较强的科学指标。
目前由于经济水平及农业技术人员的限制,一般的农民对灌溉知识不了解,只知道要让作物有充足的水分,就尽量多灌水,但是实践经验和科学实验证明,超量灌水不仅造成浪费,无效消耗高,而且经济效益低下。
1.2 节水设施不完善目前,我国大部分现有灌溉工程主要是土渠输水,田间的灌水方法大多为传统的大水漫灌,且由于田间灌溉工程设施不完善,沟渠规划不合理,入地流量不适宜,灌溉措施粗放等原因导致水资源流失现象较为普遍。
加上许多设施年久失修,效率低下,制约了节水农业的发展。
另外,资金投入不足,许多成熟的先进节水技术如膜下滴灌不能大面积推广应用,影响了节水新技术推广应用步伐。
1.3 管理薄弱、发展节水农业的保障体系不完善灌溉管理问题尽管年年强调,但少有改善。
基层灌溉管理机构实行自负盈亏以后,不少地方把多种经营赚钱作为管理单位的主要工作,灌溉管理反而成了副业,加上社会治安不力,灌溉设备常被破坏,工程老化失修、设备损坏严重,由于经费短缺无力更新修复,灌溉效益日渐降低。
2 我国节水农业灌溉发展趋势2.1 抗旱节水作物品种的选育与节水农作制度的建设将加速发展抗旱节水农作物品种不仅具有节水抗旱的突出特点,又具备稳定的产量性状和优良的品质特性,在农业生产中发挥出重要的节水增效作用。
特别是近年来,作物抗旱基因的发掘和分离,转基因技术的应用,在抗旱节水作物品种选育等方面的应用已取得一定成果,对改善农作物本身的水分利用效率,提供农田水利利用率产生重要的作用,是未来农业节水研究和发展的一个重要的方向。
节水灌溉技术发展现状及趋势

随着我 国经济 的快速发 展和城 市化建设 步 伐的
施, 组成一 个完整 的节水 灌溉 技术体 系 , 括水 资源 包 优化 调配技术 、 节水灌溉 工程技 术 、 农艺及 生物节 水
作者简介: 信松胜( 9 3 )男 ( )工程师, 】5一 , 汉 , 大专 , 研究方向 : 水利。
2D 第1第2 7 3 1 卷 期
一= =
食品研究与 叉 叠研 开发 口 司 丌,
专 论 题述
节水灌溉技术发展现状及趋势
信 松胜
( 静海县中旺镇镇政府农经委 , 天津 3 1 1 ) 0 6 5
摘 要: 分析 我 国节 水 灌溉 的 发展 现 状 及技 术应 用 , 绍 节 水 灌溉技 术 的应 用 情 况 。 同时展 望节 水 灌溉 的发展 趋 势。 介
XI o g s e g NS n — h n
( giu ra a dE o o cC mmie Z o g a gT wnP o l s o en n,ig a C u t, ini 0 6 5 C ia A r hu l n c n mi o t , h n w n o e pe vr me tJn h i o ny Ta j 3 1 1 , hn ) c t G n
Ke r :wae — a igirg t n;tt sq o;u u ee p cain y wo ds tr s vn iai sau u ft r x e tto s r o
干旱缺水是世界性 的问题 , 全球 干旱和半 干旱地 区的耕地面积约 占总耕地面积 An lz t e rs n i ain o tr— a ig riain n h n n ito u e s me p l d sr c : ay e h p e e t st t f wae s vn i g t i C i a a d n r d c s o a p i u o r o e tc nq e h t r o u a o u e i h tp c l giu tr e in fChn . h a tp n o i a e ,te e h iu st a ep p lrt s n t ey ia rc lu er go so ia Ont e ls a ft sp p r h a a h f t r x e tto si hsfeda eo fr d u u ee p cain nt i i l r fee .
中国农业节水灌溉现状、发展趋势及存在问题

用率 仅为 4 %,. k ・ 左 右 , 3 1 g m 0 远低于发 达 国家
20k ・ 以上 的水 平 。 . g m 水 利 部 农 村 水 利 司 司 长 王 晓东 说 ,中 国 农 业 用水浪费主要表现在 : 是灌溉水利用系数低 , 一 农
h 分别 占微灌 面 积和灌 溉总 面积 的 5 m, %和 06 .%I。
wae- a igi iain dsu sd a o tc re tstain o tr svn r g t n a dtete d a o n bo d An los m— tr s vn r g t , ic se b u urn i t f e - a igi ai n h rn th mea d a ra . d as u r o u o wa i r o
摘 要: 论述 了中国水资源开发利用状况及发展节水灌溉的重要意义 , 针对 国内外节水灌溉发展 现状 及趋势进行 了讨论 , 总结 了节水灌溉工作 所取 得的主要成效 , 指出 了中国节水灌溉所面临的问题 , 应与现代高新技术有效结合 , 速提升中国节水灌溉 迅 水平 , 并对 现代节水农业及技术进行 了探索 , 提出 了如何做好节水灌 溉工作 的建议 和意见 。 关 键词 :节水灌 溉 ; 现状 ; 趋势 ; 资源 水
源 的需求非常大。中国水资源 同耕地资源一样 相 当 紧 缺 , 占世 界 总 量 的 6 , 国农 业 灌 溉 年 用 只 % 中 水量 约 40 0亿 m ,占全 国总用 水 量 的 8 %左 0 3 0
右 , 能 占到 世 界 农 业 总 用 水 量 的 1%。其 中 占 只 7
农业用水量 的 9 %~ 5 0 9 %是农 田灌溉用水 , 业灌 农 溉每年平均缺水 30多亿 m 。然而 , 0 , 由于 中国水 资源不足 , 且浪费现象十分严重 , 致使农 田灌溉利
国内节水灌溉发展趋势分析

国内节水灌溉的发展趋势分析摘要:目前,随着我国人口的急剧增长,各种用水量逐渐加大,尤其是农业用水耗费巨大,水资源出现了短缺现象,合理解决国内的用水和供水之间的矛盾,发展节水灌溉就显得非常重要。
本文就针对国内节水灌溉的问题,分析一下我国节水灌溉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节水灌溉;现状;发展趋势;水资源利用中图分类号:tu991.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我国的水资源总量丰富,尤其是淡水资源在世界淡水资源占有量中排名第一,但是,由于我国人口众多,人均淡水资源占有量却很少,如何最大化的合理利用淡水资源,如何发挥节水灌溉的作用,就成为了目前非常重要的研究课题。
我国水资源利用存在的问题分布不均衡我国的国土面积辽阔,导致了水资源的分布不均衡。
天然的降水量与我国水资源的利用量不足,南方地区降水多,耕地面积相对较少,人均水资源的占有量过多。
而在北方地区正好相反,耕地面积多,降水不是很充足,人均水资源的占有量过少。
在一些地区甚至出现了持续的干旱,导致用水的缺乏,水资源分布不均匀。
污染很严重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城市规模的日益扩大,水资源的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
其中,工业生产造成的废气、废物、废水的排泄物污染的尤其严重,从而对水资源的循环利用造成了很大的破坏;农业生产中的杀虫剂以及农药化肥经过雨水的冲刷流入河流,对水体同样造成严重污染。
灌溉用水浪费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灌溉用水作为农业的主体用水,对农业的生产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但是,由于我国农业的技术水平不高,灌溉水的合理利用率不是很高,在农业灌溉用水的过程中,出现了大量的灌溉水资源的浪费。
由于灌溉用水是我国农业用水的主体,所以要想从根本上解决我国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场面,就必须以节约和合理利用灌溉用水出发。
节水灌溉的概念及技术应用概念节水灌溉就是利用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提高灌溉水的回收率和利用率。
尽可能的在有效利用水资源的情况下取得最多的农作物的收获灌溉。
它在运用过程中主要包括水资源的合理调配、输入和配置水资源、农作物田间灌水和农作物吸收水等4个环节。
节水灌溉技术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节水灌溉技术现状及其发展趋势作者:刘梦来源:《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年第36期摘要:我国水资源严重不足,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瓶颈。
因此,发展节水灌溉势在必行。
文章针对我国水资源短缺和农业灌溉的现状,阐述了我国节水灌溉主要工程技术,以期能为节水灌溉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节水灌溉技术;现状;发展趋势中图分类号: S275 文献标识码: A前言水资源对人类生存而言,是一种十分有限的珍贵资源,其在世界范围内的分布是极其不均衡的。
我国人口众多,人均占有水资源量贫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
其中,灌溉用水是水资源使用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浪费现象普遍,灌溉用水利用率持续底下,极大加剧了水资源短缺的多方矛盾。
近年来,随着我国对节水灌溉技术重视程度的加深,无论是节水灌溉工程技术还是节水灌溉农艺技术都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但是我国节水灌溉技术的发展还不是很完善,主要体现在其推广和应用上,由此严重制约了我国节水灌溉技术的发展。
农田灌溉是干旱问题的重要解决措施,因此,发展节水灌溉是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的必然举措。
1、阜蒙县水利工程项目概况1.1、阜蒙县灌区现状阜蒙县没有大中型灌区,分布着星罗棋布的小灌区,类型主要以井灌区为主,其次有潜流引水灌区、提水灌区和小水库灌区。
由于近几年连续干旱,地下水位下降,井出水量不足,井灌区实际灌溉面积逐年减少;潜流引水灌区、提水灌区和小水库灌区多年老化失修,跑冒滴漏现象普遍存在,大部分渠道没有衬砌,水资源浪费严重,虽然“十一五”期间进行了部分改造,但仍有引水、提水灌区需要改造。
1.2、灌区改造工程规模与投资规划在“十二五”期间小灌区改造工程4处,包括东梁镇水田灌区、福兴地镇北大河潜流灌区、塔营子乡莫古土潜流灌区、国华乡前进水库灌区。
改造灌溉面积1.3万亩,衬砌干渠46.27km、支渠50.79km,新建建筑物71座(桥4座、涵23座、闸36座、站8座)。
灌区改造工程投资720万元,其中:中央财政360.0万元,省财政144.0万元,地方自筹216.0万元。
节水灌溉技术和技术的发展趋势

节水灌溉技术和技术的发展趋势【摘要】节水灌溉技术是比传统的灌溉技术明显节约用水和高效用水的灌水方法,措施和制度等的总称。
是否节约灌溉用水,用水是否高效是以单位作物产量总耗水量(从水源算起直到田问)多少来衡量。
或者,以单位耗水量所取得的产值多少来衡量。
因为节水与否和高效与否,都是相对的概念,所以节水灌溉技术也是不断发展,其效率也是不断提高的。
本文主要对节水灌溉技术和节水灌溉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简单分析。
【关键词】节水;灌溉;技术;发展趋势1农业节水灌溉势在必行农业水利建设滞后是影响农业稳定发展和国家粮食安全的最大硬伤。
从根本上改变靠天吃饭的局面、持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首先要夯实农业水利这个基础。
从农业农村发展来看,实现全国新增10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目标,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最大的制约因素是水,最薄弱的环节是农业水利。
我国粮食种植的品种和地区分布仍存在严重的结构失衡。
大兴农田水利建设,有利于增加灌溉面积,增加播种面积,提高粮食产量。
上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粮食产区中心分布就已经从南方转移到了北方,但新兴粮食主产区的农田水利又没有及时跟上。
加强这些地方的农业水利建设,为农业生产提供足够的水源,将为我国粮食安全提供更加可靠的保障。
毋庸置疑,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人均水资源量最贫乏的国家之一,人均占有水资源量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农业是我国的用水大户,用水量约占到了整个水资源总量的70%,且利用率不高,用水浪费现象非常严重:农业灌溉水利用系数低不足50%;自然降水利用率也仅仅刚超过50%;农业用水的效率显著较低,农田灌溉水的利用效率仅为1.0kg/m3,完成初步改造的节水灌溉工程面积仅为全国总灌溉面积的三分之一左右,发展节水农业势在必行。
发展节水灌溉,对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我国生态环境建设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用节约农业用水量支持生态环境建设用水,从源头节水,严格控制上游用水,不仅可以缓解下游用水紧张矛盾,而且遏制下游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为逐步恢复和保护生态提供支持,同时减少灌溉用水量,有利于遏制地下水进一步超采和减少地质灾害等。
我国灌溉与排水发展概况

§1 我国灌溉与排水发展概况(一)中国水资源的主要特点总量并不丰富,人均占有量更低。
中国水资源总量居世界第六位,人均占有量为2240立方米,约为世界人均的1/4,在世界银行连续统计的153个国家中居第88位。
地区分布不均,水土资源不相匹配。
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国土面积只占全国的36.5%,其水资源量占全国的81%;淮河流域及其以北地区的国土面积占全国的63.5%,其水资源量仅占全国水资源总量的19%。
年内年际分配不匀,旱涝灾害频繁。
大部分地区年内连续四个月降水量占全年的70%以上,连续丰水或连续枯水年较为常见。
课程阅读:水资源的节约和利用(二)我国灌溉与排水发展概况夏商时期,黄河流域就出现了“沟洫”,即兼作灌溉排水的渠道。
公元前六世纪,楚国人民兴建了芍陂,利用洼地建筑了长约100里的水库。
公元前四世纪,魏国西门豹治邺时,创建了引障十二渠。
公元前三世纪,李冰在四川兴建了我国古代最大的灌溉工程——都江堰。
隋、唐、宋时期,中国农田水利进入巩固发展时期。
太湖下游兴建圩田、水网,黄河中下游地区大面积放於;同时水利法规渐趋完备,唐有《水部式》,宋有《农田水利约束》等。
元、明、清时期,农田水利进一步发展,明天启年间,《农政全书》问世,书中记载了我国农田水利史;《泰西水法》为我国介绍西方水利技术的最早述著。
19世纪末,西方灌溉与排水技术在中国开始应用,20世纪30年代,陕西省建成泾惠、渭惠、梅惠等大型自流灌区。
(三)新中国农田水利建设成就建国后我国开展了大规模的水利建设,兴建了大量的水利基础设施。
据2003年末统计,全国水库从解放初的20多座增加到85153座,全部水库总库容5658亿立方米。
累计加固新修堤防27.87万公里,全部堤防保护耕地面积65813万亩,初步形成了七大江河的防洪工程体系。
全国供水能力从1000多亿立方米增加到5800多亿立方米,其中城市供水量达到470亿立方米,供水普及率为96.8%。
国内外农田节水灌溉发展现状与技术前沿农田节水灌溉及相应设备

国内外农田节水灌溉发展现状与技术前沿农田节水灌溉及相应设备一、农田节水灌溉及相应设备的范围国际上很少使用“节水灌溉”这个词,一般将喷灌、微灌(含滴灌、微喷灌、涌泉灌等)和低压管道输水灌溉统称为压力管道灌溉,大体上就是国内所说的节水灌溉。
在现阶段和今后相当长时期内,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和农村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实际情况,我国的节水灌溉技术体系中,除了喷灌、微灌和低压管道输水灌溉三种灌溉方式外,还包括渠道防渗、雨水集蓄利用、抗旱保苗注水灌、改进的地表灌溉等。
与之相对应的节水灌溉设备主要包括喷灌设备、微灌设备、低压管道输水管材和管件、抗旱保苗注水灌机具、闸管灌设备、波涌灌设备、土地平整机具、用水管理计量仪表和设备、各种监测控制设备,以及大口径管道安装、大中型渠道衬砌等现场施工安装专用机具和设备。
二、我国发展农田节水灌溉的重要意义据权威部门估算,我国多年平均降水总量6.23万亿m3,可通过水循环更新的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2.83万亿m3。
按1997年人口统计,我国人均水资源量2200m3,约为世界平均值的1/4,在世界上排第121位,是全球13个贫水国家之一。
预测到2030年我国人口达到16亿时,人均水资源量将降低到1760m3,接近世界公认的水资源紧缺国家最低标准水平。
水资源短缺,已对我国的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和生态环境构成了严重威胁,成为2022年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目标所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农业年均受旱面积达3亿亩,平均每年因旱灾减产粮食250~300亿kg。
水资源短缺已严重制约着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是干旱地区农民贫困的重要原因之一。
全国660多个城市中,有400多个城市存在供水不足问题,其中比较严重的缺水城市达110个,全国城市缺水总量60亿m3,影响工业产值2300多亿元。
我国水土流失面积达356万km2,占国土面积的37%,每年流失的土壤总量达50亿t。
严重的水土流失,导致土地退化、草场沙化、生态恶化,造成河道和湖泊泥沙淤积,加剧了江河下游地区的洪涝灾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 国灌 区量水技术现 状及发展趋势
严晓军 新疆 乌苏市 水利 局 8 3 O 5 0 5
摘 要
- - j “ 蔫 _
_ 海 大 学 针 对 灌 区 目前 缺 少 适 用 于 面 广 量 大
建筑上下游水位 ,推求流量和计算 累积水 条件 :( )建筑物本 身要完整 无损,无变 1 形 、不漏水、无淤积阻塞现象 ;( )启 闭 2 闸门等调节设备 ,不漏水 ,无变形损坏等 现象 ;( )要符合水 力计算要求 ,水头损 3
失 不 少 于 5m ,水 流 呈 潜 流状 时 ,其 潜 没 c 深 度 不 少 于 0 9 。 的 优 点 在 于 可 节 省 大 .5 它 量 附 加 量 水 设 备 的 费 用 ,又 可 减 少 渠 道 水
已达 1 0 种…。 0多
量 水槽 有 适 用 于 各种 断 面 的 长喉 道 量
水槽 , 形或 梯形断面的巴歇尔量水槽和 矩
无 喉 道 量 水 槽 等 。 量 水 槽 具 有 不 易淤 积 、 容 易建 造 、测流 精 度较 高 等 优 点 ,更 适 合
灌 区渠 道 应 用 。
数 ,再 通 过 按 一 定要 求 设 置 的 水 尺 ,测 得
头损失。因此若 水位 流量关系达到一定精 度的建筑物 ,应 尽可 能将其用来量水。渠 系建筑物量水适 合于建筑物配套标准较高
水 流对 仪器的 转子 产生 的力矩 而使其 旋 转 ,用转子 的转速 间接反映水的流速 ,其 中转 子 的转 速 和 水 的 流 速 成 一 线性 方 程 的
8 9
中国科技信 息 H O O Y I O M TO et2 0 HN CE E A D T C N L G N R A IN S p.0 9 N F
关 系 。从 而通过 仪 器 方程 公式 及测 流断 面 积 计算 出渠 道流 量 。这 种 方法 对测 流 断 面 的要 求 比较 高 ,要求 渠 段平直 、水 流 均 匀 、无漩 流或 回流 ,断面 应 与水 流
展 。但 其在性能 、流 量系数方面的研究 不 及经典堰 槽成熟 ,价格 较昂贵 ,量水 范围 亦不 如建筑物和特设量水设 施大 ,应用较 多的是 农用分流计和旋杯式 流量计 。农用 分流计对 上下游水流稳 定条件及护砌段的
4 缺 少专 业量水技术人 员 , ) 尤其缺 少
掌握 自动 化、计算机 等先进技术的量测 人
34 利 用 仪 表 类流 量 计 量 水 .
功能强大的微机数据采集处理 系统开始在 有些 灌 区量 水 中应 用 ,但 由于 成 本高和 受灌区经济发展水平限制并没有得到广泛
应 用。
仪表 类流量计是基于水 力学原理测流
的二次 仪表 ,在安 装、测读 、计量 、管理 方面优 点突出 , 年来有较快的研究 和发 近
特 设 量 水 设 施通 过 量 水 建 筑物 主 体 段 过 水 断 面 科 学 收 缩 ,使 其 上 下游 形 成 一 定 的水 位 落 差 ,从 而 得 到 较 为稳 定 的水 位 与 流 量 关 系 ,通过 堰 流 公式 得 到 不 同水 位
灌 区 ;量 水技 术 ;量 水方 法 ; 发展 趋 势
斗农渠量水 ,已在 多个 省份推广使用 ,效 果 良好 。旋杯式流量 计在 平原灌 区量水应
价方 向发 展。现 有的量水设备大 多数是通 过加大水 头损失来提高量测 精度 , 于地 对 形平坦的平原 区 ,如何 维持有效水头 ,扩 大 自流 灌 溉 面 积 ,减 少 由于 量 水 而 引 起 的
下的流量 。 区特 设量 水设备一般 多应用 灌 于斗 、 农渠系 , 其优点是量水精度较高 , 可
减 轻 测 流 工 作 量 ,但 其 不 可 避 免 地 带 来水
头损失 ,因此在选择特设量水设备时 应考 虑 以 下 几 点 : ( )水 头 损 失 尽 可 能 小 ,不 1 妨碍渠道加大流量的通过 ;( )观测计算 2 方便 ;()在渠道通过 允许输 沙能力的流 3 量时 ,量水不受影响。( )设备费用及维 4 护 费用少 。目前灌区使用特 设量水设备常
水虽然不是直接的节水措施 ,但它是灌区 农业用水合理分配及采取高新节水措施的
前提 性 工 作 ,没 有 量 水 ,就 无 法 实 现 水 资 源 的有 偿 使 用 , 无 法 衡 量 节 水 灌 溉 措 施 就
的成 效 。
可大大减小主体设计 及水位流量关系计算
的 工作 量I。
量 水堰 有 三 角堰 、梯 形 堰 、无 喉 道 量
0 年 灌 区 现 场试 验表 明该 技 术 具 有 量 水 精 8
1 引言
目前 我 国的 农 业灌 溉 水 利 用 系数 平均 不足 0 5 节 水 空 间 很 大 。 着 经 济 的 发 展 ., 随 及水 资源 的 臼益 紧张 ,对 灌 区 用 水 进 行 有 效的控制和精确的量测变得 十分 重要 。灌 区量 水 ,是 节 约灌 溉 用 水 、提 高 灌 水 质量 和灌 溉 效 率 的 有 力措 施 ,是 实 行 计 划 用水 和准 确 引 水 、输水 、配 水 和 灌 水 的 重 要 手 段 ,也是 核 定 和计 收 水 费 的 主 要 依据 。量
流速仪测流精 度高 ,但测流过程 及计 算流量均较费时 、繁琐 。故一般在 无水工
建 筑 物 和特 设量 水 设 备 时 才 会 考虑 用 流 速 仪 测 流 ,通 常 用 流 速仪 对 建筑 物 和 特 设 量 水 设 备 进 行 流 量 校 核 。其测 流原 理 是 利 用
究, 提出的 了U形渠道抛物线形喉 口式量 水槽 , 因其具有适用 范围广、 工程量小 、 水 头损失小的特点而得到 了广泛的应用 。河
物 , 些水工建筑物 只要 出流符合一定的 这 量 水 水 流 条件 ,都 可 以 用 作 量 水 ,它 既 可
以 减 少 因 灌 溉 系 统 设 置量 水设 施 所 产 生 的 水 头 损 失 ,又 可 节 省 大 量 附 加 量 水 设 备 的 建设费用 。
水堰等 , 类量 水堰 结构 简单 ,测流精度 这
闸门 启 闭可 调 、流 量 观 测 直 观 等 多 功 能 用
途 于 一 体 的 新 型 孔 口闸 门 量 水 技 术 设 施 ,
可利用特设量水设备进行量水。特设量水 设施主要有量水堰 、 水槽 和量 水计 三大 量
类 。
关密 司 _
≯: 测 水 技 术 能 力 不 足 的 现 状 ,研 制 了一 种 集 i
水 头 损失 , 是 人 们 在 研 制 和 开 发 量 水 设 将
用较 多的 新型量 水 设备 ,它安 装 使用 简 便 、造价低 、可连续测流 ,并能有效 解决
平原灌 区渠道坡降平缓 、含沙量高 、漂浮
物 多 、流量不稳定等技术难 点。
量水技术 , 特别是适 用于 中小型渠道 的特 设 量 水 设 备 发 展 较 快 。随 着 U 形 衬 砌 渠 道
逐 渐 推 广 , 其 相 应 的渠 道 量 水 技 术 的研 与 究 也 取 得 了诸 多 的 成 果 。 北 农 林 科 技 大 西 学 等 单 位 对 U型渠 道 的量 水 技 术进 行 了研
较高 ,常作为实验 室和野外率定其他量水 设 施 的 量 水 工具 。但 由于 通 过 泥沙 、水草
漂 浮 物 能 力差 ,在 实 际 灌 区 量 水 中应 用较
少。
2 我 国灌 区量水 的发展 状 况
我 国从 2 世 纪 5 代 开 始 灌 区 量 水 O 0年
技术 的研究和应用 ,但 由于受资金、技术
得到逐步提高 ,目前灌 区量 水设备及设施 f量 。用作量 水的水工建筑物必须符合以下
2 世 纪 8 年 代 末 , 国 大 量 引 进 国 外 0 0 我
量 水 计 有 超 声 波 流 量 计 、 电磁 流 量 计 、蜗 轮 流 量 计 等 。 3 3 利 用 流 速 仪 量 水 .
的 飞 速 发 展 ,传 感 器的 形 式 不 断 增 多 ,
还 可以 配置 合适 的数 据传 输 系统 ,实 现 整 个 灌 区输 水 系统 的 自动量 测 和 控制 。
随 着 网络 、 自控 、多媒体 等 技术 的进 一
步 发展 ,灌 区量 水最 终将 实 现用 水管理
的 信 息 化 、 自动 化 和 智 能 化 。
度高 、造价 低、设 备经久耐 用等特点。 由于我国灌区众多 ,工程类型 、管理
水 平 千 差 万 别 ,对 量 水 设 备 的 要 求 差 异 较 大 , 水技 术 均 不 能 完 全 满 足 灌 区 量 水 工 量 作 的 要 求 ,加 之 各 地 经 济 水 平 的 差 异 ,至 今 ,灌 区 量 水 设 备 的 配 套 率 还 较 低 。
量 水 方 法 等 问 题 , 出 一 种 基 于 细 长板 开 提
析 了灌 区量 水存在 的主要 问题 , 出灌 区 指
量 水技 术 的 发展 应 向低 损 失 、低 造 价 ,标 准化 , 信 息化 , 自动 化 方 向发 展 。
启角与 明渠流量关 系的新型量水方法 , 具
有制作 、安 装、维修 、施测方便快捷的特 点 。新 疆 水 科 院 在 基 于 灌 区 末 级 渠 系 量 ]
的 斗 、农 渠 ,以 及适 合 大 面 积 推 广 应 用 的
的 渠 首及 干 、 支渠 。 】 3 2 利 用特 设 量 水 设 施 量 水 . 当 渠 系 上 建 筑 物 无法 满 足 量 水 要 求 ,
介 绍 了灌 区量 水 的重 要 性 , 我 国灌 区量 及
水技 术 的 发展 状 况 , 要 设 施 与 方法 ,分 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