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接种单位职责
【最新】预防接种工作规范

▪ 5) 未完成麻疹疫苗免疫程序的儿童,未达到2剂 次(含强化免疫等),应补种完成2剂次
2021/2/2
12
制订疫苗计划的公式
▪ (1)疫苗年使用量=(基础免疫使用量+加强免 疫使用量+特殊免疫使用量)-上年底库存量
2021/2/2
27
三角肌九区划分法(下图);把三角肌的长度 和宽度中线都均分为三等分,使三角肌成为 九个区,分别为三角肌上、中、下1/3部的 前、中、后区。
(1)三角肌的上1/3部的前、中、后区为 三角肌肌内注射的绝对安全区。
(2)三角肌的中1/3部的前、中区为相对 安全区。
(3)三角肌的中、下1/3部的后区深面, 因有桡神经通过,为三角肌注射的危险区。
预防接种工作规范
免疫规划科 2006年9月29日
2021/2/2
1
概况
▪ 2005年9月20日由卫生部发布,迄今一年 有余。
▪ 在98年版基础上经五次讨论稿后成型。
2021/2/2
2
▪ 共计十一章,包括:
第一章 机构、人员及职责 第二章 疫苗使用管理 第三章 冷链系统管理 第四章 预防接种服务 第五章 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与事故的报告及处理 第六章 接种率和免疫水平监测 第七章 国家免疫规划疫苗针对传染病的监测与控制 第八章 资料管理 第九章 督导、考核与评价 第十章 实验室管理 第十一章 附录
苗生
月龄 月龄
时
乙肝疫苗 1 2
3
卡介苗
1
脊灰疫苗
1
2
三甲医院预防接种服务项目绩效考核

预防接种实施具体工作要求(二)
(三)通知:未采用预约方式,或多次预约仍未接种 者,应通知其前来接种。每次接种前,根据筛 选出的应种对象名单,利用通知单、电话、手 机短信、口头、广播通知等方式,通知儿童家 长或其监护人带领儿童前来接种;通知后仍未 前来接种者,应在接种登记册中进行标记,并 在下次接种前再次通知。
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免疫规划业务科室人员 不得兼职从事预防接种门诊接种工作。
三、预防接种实施
预防接种实施
预防接种单位依据《预防接种工作规范》实 施预防接种各项工作内容。
为达到和保持较高的接种率,特别是国家免 疫规划疫苗的及时接种率,减少漏种和不及 时接种,接种单位应通过预约、通知、主动 搜索、查漏补种等方式,及时掌握应种对象, 提高儿童家长接受预防接种服务的主动性和 自觉性。具体要求如下:
预防接种实施具体工作要求(一)
(一)筛选应种对象:接种单位要对辖区内所有适龄儿童建立 预防接种信息档案,至少每月一次对适龄儿童预防接种 个案记录(预防接种卡或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进行 筛查,确定应种对象,按照年龄、住址、应种疫苗种类 等记入接种登记册,作为应种对象预约、通知、接种及 报告的依据。
5. 开展常规免疫接种率报告与监测;
6. 开展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报告,对预防接种 后的一般反应进行处理,协助上级处理预防接 种异常反应;
7. 开展免疫预防及相关传染病防控的健康教育和 咨询活动等;
8. 实施儿童预防接种信息化管理的接种单位负责 信息管理系统的日常维护和数据备份,确保系 统和数据安全,未实施儿童预防接种信息化管 理的接种单位负责向乡级防保组织提交儿童预 防接种登记资料;
接种点应急预案

一、目的为保障接种点工作安全、有序进行,预防和应对接种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各类突发事件,保障接种者生命安全,特制定本预案。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接种点内预防接种、疫苗接种等各项活动。
三、组织机构及职责1. 成立接种点应急预案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组织、指挥和监督应急预案的执行。
2.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具体实施应急预案,包括信息收集、分析、报告、处置等。
3. 各部门职责:(1)接种点负责人:负责组织、协调、指挥应急预案的执行,确保各项措施落实到位。
(2)接种点医务人员:负责接种工作,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并配合相关部门进行处置。
(3)接种点安保人员:负责维护接种点秩序,保障接种者人身安全。
(4)接种点后勤保障人员:负责保障接种点设施设备、药品、物资等供应。
四、应急处置措施1. 接种过程中发生的一般性异常反应:(1)医务人员立即停止接种,观察受种者状况。
(2)根据受种者症状,给予相应的应急处理,如口服抗过敏药物、注射肾上腺素等。
(3)及时向接种点负责人报告,并做好记录。
2. 接种过程中发生严重异常反应:(1)立即停止接种,组织人员将受种者送往附近医院救治。
(2)通知上级主管部门和卫生监督部门,做好相关报告工作。
(3)配合相关部门进行事故调查,查明原因,追究责任。
3. 接种过程中发生群体性异常反应:(1)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人员进行应急处置。
(2)通知上级主管部门和卫生监督部门,报告事件情况。
(3)采取隔离措施,防止疫情扩散。
(4)做好信息发布,稳定受种者情绪。
4. 接种点设施设备、药品、物资等供应不足:(1)立即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寻求支持。
(2)采取临时措施,确保接种工作正常进行。
(3)加强物资储备,提高应急保障能力。
五、应急响应程序1. 发现异常情况,立即向接种点负责人报告。
2. 接种点负责人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人员进行处置。
3. 向上级主管部门和卫生监督部门报告事件情况。
4. 根据事件性质,采取相应措施,如隔离、封锁、疏散等。
接种门诊岗位职责

接种门诊岗位职责接种门诊是预防接种工作的重要场所,承担着保障公众健康、预防传染病传播的重要职责。
为了确保接种工作的安全、有效、规范进行,接种门诊的各个岗位都有着明确而具体的职责。
一、门诊负责人职责门诊负责人是接种门诊的核心管理者,负责全面协调和管理接种门诊的各项工作。
1、制定工作计划和目标根据上级部门的要求和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接种门诊的年度工作计划和工作目标,并组织实施和监督执行。
2、人员管理负责接种门诊工作人员的招聘、培训、考核和日常管理,合理安排工作岗位和工作任务,确保人员配备充足、工作效率高。
3、质量管理建立健全接种门诊的质量管理体系,制定质量控制标准和工作流程,定期对接种工作进行质量检查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确保接种工作的质量和安全。
4、物资管理负责接种门诊的物资采购、储存、发放和管理,确保疫苗、注射器、消毒用品等物资的供应充足、质量合格、储存安全。
5、沟通协调与上级部门、相关单位和社区居民保持良好的沟通和协调,及时汇报工作进展和存在的问题,争取支持和配合,共同做好预防接种工作。
6、应急处置制定和完善接种门诊的应急预案,组织开展应急演练,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迅速响应,有效处置,保障公众的健康和安全。
二、预检登记岗位职责预检登记岗位是接种工作的第一道关口,负责对接种对象进行健康状况评估和信息登记。
1、询问健康状况详细询问接种对象的健康状况、过敏史、疾病史、免疫接种史等,评估其是否适合接种疫苗。
2、测量体温和体格检查为接种对象测量体温,进行必要的体格检查,如心肺听诊、皮肤检查等,排除接种禁忌。
3、告知注意事项向接种对象告知疫苗的品种、作用、禁忌、不良反应以及接种后的注意事项,解答其疑问,使其充分了解接种疫苗的相关信息。
4、信息登记准确登记接种对象的个人信息、健康状况、接种疫苗的品种、批号、接种时间等,建立接种档案。
5、签署知情同意书指导接种对象签署知情同意书,确保其自愿接种疫苗。
三、接种岗位岗位职责接种岗位是接种工作的关键环节,负责为接种对象进行疫苗接种操作。
接种门诊岗位职责

接种门诊岗位职责
接种门诊岗位负责为前来接种疫苗的患者提供专业、安全的服务,是疫苗接种工作中的重要一环。
以下是接种门诊岗位的主要职责:
1. 疫苗储存和管理:接种门诊岗位人员需对疫苗进行正确的储存和管理,包括确保疫苗在规定的温度范围内保存,避免受损或失效。
定期检查储存条件,确保疫苗的质量和有效性。
2. 接种前咨询和评估:在接种前,接种门诊岗位需要进行患者的咨询和评估工作,包括了解患者的病史、过敏史等信息,评估接种是否适合该患者。
3. 疫苗接种:接种门诊岗位需要准确、安全地为患者接种疫苗,按照标准程序和规范操作,确保接种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4. 接种后观察和处理:接种完成后,接种门诊岗位需要观察患者的反应情况,及时处理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保证患者的健康和安全。
5. 记录和报告:接种门诊岗位需对接种情况进行准确记录,包括接种的种类、时间、剂量等信息,并及时上报相关数据,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6. 宣教和指导:接种门诊岗位需要向患者提供有关接种的宣教和指导,包括接种的目的、注意事项、接种后的注意事项等,帮助患者正确理解和遵守接种相关规定。
7. 疫苗废弃和处置:接种门诊岗位需要对废弃的疫苗进行正确的处置,保障环境的清洁和健康,避免引发其他风险。
综上所述,接种门诊岗位是疫苗接种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负责确保接种工作的顺利进行和患者的健康安全。
通过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不断提高专业技能和服务水平,提升接种门诊岗位的工作质量和效率,为防控传染病、保障公共卫生做出积极贡献。
预防接种工作规范

预防接种工作规范第一章机构、人员及职责(1)机构预防接种单位从事预防接种工作的医疗卫生机构(以下称接种单位),由县级卫生行政部门指定,并明确其责任区域。
接种单位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具有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件;- 具有经过县级卫生行政部门组织的预防接种专业培训并考核合格的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护士或者乡村医生;- 具有符合疫苗储存、运输管理规范的冷藏设施、设备和冷藏保管制度。
- 承担预防接种工作的城镇医疗卫生机构,应当设立预防接种门诊。
接种单位接受所在地县级疾控机构的技术指导,并按照预防接种工件规范和卫生行政部门的有关规定,承担责任区域内的预防接种工作。
人员- 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乡镇、社区防保组织根据其职责、任务,结合本行政区域的服务人口、服务面积和地理条件等因素,合理配置相应的专业技术人员。
-接种单位根据工作任务,合理安排工作人员。
承担预防接种的人员应当具备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护士或者乡村医生资格,并经过县级卫生行政部门组织的预防接种专业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
第二章疫苗使用管理(1)疫苗分类:按照预防接种经费来源和任务性质等因素,将疫苗分为两类。
类别适用范围费用承担第一类国家免疫规划和省级增加政府的疫苗县级以上组织的应急接种县级以上组织的群体性接种第二类公民自愿且自费受种者或监护人疫苗的免疫程序和使用指导意见- 国家免疫规划确定的疫苗- 疫苗种类:根据全国范围内的传染病流行情况、人群免疫状况等因素,目前国家免疫规划确定的疫苗包括皮内注射用卡介苗(BCG)、重组乙型肝炎疫苗(HepB)、口服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OPV)、吸附百白破联合疫苗(DPT)及吸附白喉破伤风联合疫苗(DT)、麻疹减毒活疫苗(MV)。
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免疫程序疫苗年(月)龄出生时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8月 18~24月 4岁 6岁乙肝疫苗第1针第2针第3针卡介苗接种脊灰疫苗第1剂第2剂第3剂第4剂百白破疫苗第1针第2针第3针第4针白破疫苗加强麻疹疫苗第1针第2针使用规定-基础免疫要求在12月龄内完成。
预防接种制度

预防接种单位工作职责1.收集适龄儿童信息,定期开展责任区域内适龄常住儿童、流动儿童主动搜索和摸底调查,及时为适龄儿童建立预防接种证、卡(薄或电子档案)。
2.组织实施预防接种工作,对辖区新生儿接种单位、狂犬暴露预防处置门诊、成人预防接种门诊进行管理,开展业务指导、考核和评价。
3.制定并上报第一类疫苗、注射器需求计划和第二类疫苗采购计划,负责疫苗接收、储存和使用管理。
4.按照预防接种工作规范、免疫程序、疫苗使用指导原则和接种方案,提供第一、二类疫苗预防接种服务,记录并保存接种信息,确保安全接种。
5.负责常规免疫接种率和第二类疫苗接种情况报告工作。
常规免疫接种率达到国家和我省规定的要求。
6.协助托幼机构、学校做好入托、入园、入学儿童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
7.承担冷链设备使用管理和疫苗冷链温度监测工作,保证疫苗质量。
8.报告及协助调查处置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病例。
9.开展预防接种健康教育和咨询,发放宣传材料。
10.负责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和基础信息的日常维护、预防接种数据录入、上传和备份,确保系统和数据安全。
11. 做好开展疫苗可预防疾病监测,协助开展疫苗可预防疾病的调查和疫情控制。
12.收集和上报预防接种有关的基础资料。
13.落实接种单位管理相关要求,保证本单位日常管理、运行、服务等工作符合相关部门、相关规定要求。
预防接种单位管理制度1.根据工作职责,制定并落实疫苗冷链管理、预防接种服务、安全接种、环境消毒、异常反应处置、医疗废弃物处理等各项工作职责和制度,确保单位管理和预防接种工作规范有序。
2. 落实疫苗冷链管理制度,专人负责,按要求开展冷链温度监测和设备维护,做好疫苗接收、登记、存储、使用等工作,保证冷链设备正常运行和疫苗质量。
3.做好接种单位日常环境卫生管理,落实环境消毒、医用废弃物处理和安全接种等制度,保证环境整洁、卫生、安全。
4、预防接种人员必须经预防接种专业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从事预防接种工作。
宣州区指定预防接种单位及职责范围

接种单位
责任区域
职责范围
溪口卫生院
吕辉、东溪、四和、金龙、红星、新汤、天竺、*溪口、*华阳
1、承担辖区内第一类疫苗的预防接种工作;
2、承担辖区内第二类疫苗的预防接种工作;
3、承担辖区内流动儿童的预防接种工作
周王中心卫生院
扎门、绿宝、红洋、云峰、井边 、净蓬、*周王
杨柳中心卫生院
莲花塘、莲西、团山、*石板桥
敬亭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巷口桥、渣溪、敬亭、林场
宣州区疾控中心门诊
承担第二类疫苗及流动儿童的预防接种工作
宣城市人民医院
承担本院产科新出生儿童乙肝疫苗首针接种工作
宣城中心医院
宣城市中医院
宣州区妇幼保健所
宣城仁杰医院
高桥、柿木、双乐、兴洋、华山、新合、三长、新龙、兴安、*杨柳
金坝卫生院
双凤、三合、里仁、正东、靖庙、祠边、关庙、长桥、松林、祝公
文昌卫生院
贾公、和洲、福川、施田、沿河
寒亭卫生院
肖北、管南、义兴、福定、通津、长河、天门、*寒亭
古泉卫生院
桃岱崔、荀竹、福山、睦马、邵村、其林、*九联
养贤卫生院
张埂、仁义、石山、宝圩、大山庵、军塘、幸福、天成、山河、*新河
绿锦、张锦、*宝成、*锦城、*阳德、*南峰、*鳌峰、*城南
西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城西、*西林、*昭亭、*九同、*敬亭苑、*西苑、*沁园
澄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庙埠、花园、*塔影、*思佳、*麒麟、*永宁、*三元、*城北、*三角塘、*凉亭塘
济川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东桥、玉山、东河、*城东、*凤凰、*济川
飞彩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孙埠卫生院
合义、建国、西马、正兴、玉粒、三里、刘村、张桥、*孙埠
疫苗接种各项管理制度

疫苗接种各项管理制度一、总则第一条为保障疫苗接种工作的顺利进行,确保疫苗接种安全、有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疫苗管理法》、《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我国境内疫苗接种工作的组织、实施、管理和监督。
第三条疫苗接种工作应当遵循科学、规范、安全、有效的原则,实行疫苗接种责任制,确保疫苗接种质量。
第四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疫苗接种工作的领导,将疫苗接种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保障疫苗接种工作所需经费。
第五条国务院卫生健康主管部门负责全国疫苗接种工作的监督管理,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卫生健康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疫苗接种工作的监督管理。
第六条疫苗生产、经营企业应当依法从事疫苗生产、经营活动,保证疫苗质量,承担疫苗接种的相关责任。
第七条疫苗接种工作应当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公民个人和媒体的监督作用,鼓励公众积极参与疫苗接种工作的监督。
二、疫苗接种组织第八条疫苗接种工作应当由卫生健康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协调,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社区服务中心等应当配合做好疫苗接种工作。
第九条疫苗接种工作应当根据疫苗接种规划和接种方案,合理设置疫苗接种点,方便群众接种。
第十条疫苗接种点应当具备下列条件:(一)有符合疫苗储存、运输要求的设施设备;(二)有经过培训合格的医疗卫生人员;(三)有健全的疫苗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四)有疫苗不良反应监测和处理能力。
第十一条疫苗接种工作应当根据疫苗接种规划和接种方案,合理确定接种时间、地点、范围和对象,并向社会公布。
第十二条疫苗接种工作应当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宣传疫苗接种知识,提高公众疫苗接种意识和参与度。
三、疫苗接种实施第十三条疫苗接种工作应当遵循知情同意的原则,由接种对象或者其监护人自愿选择接种。
第十四条疫苗接种工作应当根据国家免疫规划,优先保障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的接种。
第十五条疫苗接种工作应当根据接种对象的年龄、健康状况和疫苗接种禁忌等情况,合理选择疫苗种类和接种剂量。
预防接种制度

1、预防接种门诊工作制度 (1)2、预防接种工作人员职责 (2)3、安全注射制度 (3)4、生物制品管理制度 (5)5、预防接种不良反应监测报告制度 (6)6、医疗废物处置管理制度 (8)7、预防接种健康教育制度 (9)&预防接种操作规程 (10)9、预防接种社会监督制度 (11)10、冷链设备管理制度 (12)11、疫苗、注射器管理制度 (13)预防接种门诊工作制度一、上班穿工作衣、佩带胸卡,衣帽整齐,服务热情周到,使用文明用语。
坚守工作岗位,上班时间不干私活。
二、保持室内外卫生整洁,按时做好室内消毒,并做好消毒记录。
三、接种前做好准备工作,包括准备疫苗、注射器、冷藏包、冰排及各种药械等。
严格“三查三对”,即诊查儿童健康状况和接种禁忌症,查对预防接种登记薄与接种证,查看疫苗外观与批号效期;核对接种对象姓名、出生年月日、本次接种疫苗品种(规格、齐量、接种部位、接种途径)。
四、接种时严格疫苗接种操作技术,做到安全预防接种。
五、接种后注意留观儿童反应情况,正确处理接种反应并及时上报。
与儿童家长或其监护人预约下次接种疫苗的种类、时间和地点。
六、应及时处理剩余疫苗,并做好疫苗交接。
及时上证、上册并及时将接种情况转入预防接种登记薄或录入微机。
七、普及疾病防治知识,积极开展多种形式健康教育活动。
八、正确使用和保养微机,做好数据备份,及时上报(传)计划免疫各种报表。
九、协助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免疫监测、相应传染病个案调查及疫情控制等工作。
预防接种工作人员职责一、收集掌握本辖区人口资料,包括总人口数,15岁以下人口数,0-7岁各年龄组人口数、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及流动的适龄儿童数。
二、及时对适龄儿童建立预防接种册、接种证。
三、按时对适龄儿童实施免疫接种,并做好接种记录。
四、统计接种资料,按时上报规定报表。
五、正确掌握各种疫苗免疫程序及接种技术、接种部位、接种剂量和接种禁忌症。
六、制定和上报疫苗需用计划。
接种点应急预案

一、总则为确保接种点安全、有序、高效地开展预防接种工作,降低接种风险,提高疫苗接种质量,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特制定本预案。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本接种点预防接种工作,包括常规疫苗接种、应急疫苗接种等。
三、组织机构及职责1.接种点领导小组:负责制定、修订、实施本预案,协调各部门、各环节工作,确保预案有效实施。
2.接种点预防接种工作小组:负责接种点的日常管理工作,确保疫苗接种工作顺利进行。
3.接种点应急处理小组:负责疫苗接种过程中发生的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
四、预防接种工作要求1.接种点工作人员应具备相应的资质,严格遵守预防接种操作规程。
2.接种点应定期对疫苗进行储存、运输和配送,确保疫苗质量。
3.接种点应做好接种对象的登记、告知、咨询等工作,提高接种对象的知情同意率。
4.接种点应做好接种后的观察和随访工作,及时发现和处理接种反应。
五、突发事件应急处理1.突发事件类型:接种点突发事件主要包括疫苗不良反应、接种差错、意外伤害等。
2.应急处理流程:(1)发现突发事件后,立即启动应急预案,报告接种点领导小组。
(2)接种点领导小组立即组织应急处理小组,对突发事件进行调查、评估和处理。
(3)应急处理小组采取以下措施:①对接种对象进行救治,必要时转诊至医疗机构。
②对疫苗进行封存,停止接种。
③对接种点进行全面消毒。
④对相关人员进行调查、询问,查找原因。
⑤根据情况,对相关责任人进行追责。
3.突发事件处理完毕后,应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并总结经验教训,完善应急预案。
六、培训和演练1.接种点工作人员应定期参加预防接种知识和技能培训,提高业务水平。
2.接种点应定期开展应急演练,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七、附则1.本预案由接种点领导小组负责解释。
2.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预防接种规范(新)

2023/11/5
17
二、预防接种服务形式和周期
1定点接种: 预防接种门诊、 村级接种点、出生时 接种
2 入户接种 3 临时接种 接种周期每年不少于6次 旬、周、日接种
2023/11/5
18
三、预防接种证、卡(簿)的管理
国家对儿童实行预防接种证制度。接种单位必须按 规定为适龄儿童建立预防接种证,作为儿童预防接 种的凭证、记录和证明;同时,做好其他适龄人群 预防接种的记录工作。
2023/11/5
3
第二章 疫苗使用管理
2023/11/5
4
疫苗分类
第一类疫苗
第一类疫苗,是指政府免费向公民提供,公民应当 依照政府的规定受种的疫苗,包括国家免疫规划确 定的疫苗,省级人民政府在执行国家免疫规划时增 加的疫苗,以及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或者其卫生行政 部门组织的应急接种或者群体性预防接种所使用的 疫苗。
天
第 1、 2剂 次 间 隔 3个 月 2剂 次 间 隔 ≥ 3年 ; 第 1剂 次 与 A群 流 脑
疫 苗 第 2剂 次 间 隔 ≥ 12个 月
出血热疫苗(双价)
16- 60周 岁
3
上臂外侧三角肌
肌内注射
1ml
接 种 第 1剂 次 后 14天 接 种 第 2剂 次 , 第 3 剂 次 在 第 1剂 次 接 种 后 6个 月 接 种
2023/11/5
10
疫苗管理
疫苗管理
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接种单位应按照条例的有关规定, 建立健全疫苗管理制度,有专人负责做好疫苗的储存、分发 和运输工作。
2023/11/5
11
疫苗的接收(一)
疫苗的接收 1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接种单位在接收第一类疫苗
预防接种领导小组及职责

预防接种领导小组及职责一、引言预防接种是一项重要的公共卫生措施,通过接种疫苗可以有效预防多种传染病的发生和传播。
为了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和安全,各国都设立了预防接种领导小组,并明确了其职责和任务。
本文将围绕预防接种领导小组及其职责展开阐述。
二、预防接种领导小组的职责1. 制定预防接种政策与计划:预防接种领导小组负责制定本地区的预防接种政策与计划,包括疫苗种类、接种时间和方式等。
根据疾病流行情况和科学研究,制定科学合理的预防接种策略,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
2. 监测疫苗安全与效果:预防接种领导小组负责监测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及时获取疫苗相关的科学研究成果和临床试验数据,评估疫苗的安全性和效果,确保接种的疫苗符合质量标准。
3. 组织预防接种工作:预防接种领导小组负责组织本地区的预防接种工作。
包括疫苗的采购、储存和配送,接种点的设立和管理,以及接种人群的登记和监测等工作。
确保接种工作的顺利进行,并及时解决接种过程中的问题和困难。
4. 宣传推广预防接种知识:预防接种领导小组负责宣传推广预防接种知识,提高人民群众的预防接种意识。
通过各种宣传渠道,向公众传递正确的预防接种信息,解答公众关于预防接种的疑问,消除预防接种的误解和偏见。
5.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预防接种领导小组负责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与其他国家和地区分享预防接种的经验和技术。
参与国际疫苗合作组织,共同研究和推广疫苗的研发和使用,提升本国预防接种工作的水平和效果。
三、预防接种领导小组的重要意义1. 保障公共健康安全:预防接种领导小组负责制定和实施预防接种政策与计划,确保人民群众的健康和安全。
通过疫苗接种,有效控制和预防传染病的发生和传播,降低疫情的风险和危害。
2. 提高疫苗接种率:预防接种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和推动预防接种工作,加强对公众的宣传和教育。
通过提供准确的预防接种知识,解答公众的疑问和担忧,提高疫苗接种的认知和接受度,提高疫苗接种率。
3. 保障疫苗质量和安全:预防接种领导小组负责监测和评估疫苗的质量和安全性。
预防接种单位职责(标准版)

预防接种单位职责
1、根据责任区域内预防接种工作需要,按照预防接种工作规范规定,具体组织开展或实施预防接种工作,保证预防接种注射安全。
2、制定免疫规划一类疫苗使用筹划,建立健全疫苗领发登记,做好疫苗使用管理。
3、开展冷链温度检测,每日至少两次,并做好记录。
4、按规定对责任区内旳新生儿建立预防接种卡、证,摸清流动人口中旳幼儿并按规定建卡、证,及时给与接种或补种。
5、开展常规接种率,免疫规划疫苗针对传染病和疑似预防接种反映报告。
6、开展预防接种健康增进、健康教育和有关征询活动,乡镇预防接种单位负责对村级人员进行培训指引。
7、收集与预防接种有关旳基本资料及时上报。
预防接种科简介

预防接种科是医疗机构中负责预防接种工作的科室,主要职责是按照国家免疫规划接种疫苗,并保证接种的安全和有效。
预防接种科的工作内容包括疫苗采购、储存、管理、接种实施等,旨在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发生和传播,保障人民的身体健康。
预防接种科在医疗机构中的地位非常重要,它是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基础和关键环节。
随着免疫规划政策的不断完善和疫苗品种的增加,预防接种科的工作范围和职责也在不断扩大和深化。
预防接种科的工作需要高度的责任心和专业素养,要求工作人员具备丰富的医学知识和实践经验,能够熟练掌握各种疫苗的特性和接种方法,以及正确应对接种异常反应和紧急事件。
同时,预防接种科还需要建立健全的疫苗管理制度和操作规范,确保疫苗的安全、有效和科学接种。
总之,预防接种科是医疗机构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工作直接关系到人民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通过科学、规范、有效的预防接种工作,能够为人们创造一个更加健康、安全的生活环境。
卫生防疫部门职责

卫生防疫部门职责
卫生防疫部门的主要职责是保护公众的健康,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传播。
具体职责包括:
1. 疫情监测和报告:负责监测疾病的传播情况,及时报告疫情信息,并进行数据分析和预测。
2. 预防接种管理:负责制定预防接种计划,监督和管理疫苗接种工作,确保公众获得必要的疫苗接种。
3. 疾病预防控制:制定疾病预防控制策略和措施,包括宣传教育、传染源控制、环境卫生控制、个人防护和卫生设施的建设等。
4. 案例调查和追踪:负责对疫情的感染者进行调查和追踪,确保及时采取隔离和治疗措施,并控制疫情的扩散。
5. 卫生应急响应:在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或重大疫情时,负责组织应急响应工作,包括调派医护人员、提供紧急医疗救助、分发防护物资等。
6. 卫生监督和检查:对医疗机构、公共场所、食品安全、环境卫生等进行监督和检查,确保卫生防疫措施的执行。
7. 卫生宣教和培训:开展公众卫生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卫生防疫知识的认知和应对能力。
同时,开展医护人员的培训,提高专业素质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8. 国际卫生合作:积极参与国际卫生组织的合作与交流,分享经验,共同应对全球公共卫生挑战。
第 1 页共 1 页。
预防接种门诊工作手册

预防接种门诊工作手册
预防接种门诊工作手册是一份帮助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合理开展预防接种工作的指南,以下是可能包括在其中的主要内容:
1. 工作职责:详细阐述预防接种门诊医务人员的工作职责,包括疫苗管理、接种筛查、免疫规划等方面的具体任务和注意事项。
2. 接种程序:提供接种程序的具体步骤,包括登记信息、询问健康状况、告知接种注意事项、选择注射部位、观察接种反应等方面的操作流程和标准。
3. 疫苗管理:介绍疫苗管理的具体方法,包括疫苗储存、配送、保质期管理、废弃物处理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操作规范。
4. 健康咨询:提供健康咨询的具体方式,包括了解接种者的健康状况、评估风险、提供建议等方面的方法和技巧。
5. 接种记录:介绍接种记录的管理方法,包括电子记录、纸质记录、档案管理等方面的具体操作和注意事项。
6. 接种反应处理:提供接种反应处理的方法,包括不良反应的诊断和处理、常见异常反应的分析和应对等方面的具体操作和预防措施。
7. 安全警示:列举预防接种门诊工作的安全警示,包括疫苗误用、交叉感染、过敏反应等方面的安全风险和预防措施。
总之,预防接种门诊工作手册是一个非常实用的技术文档,对于确保预防接种工作的质量和安全性具有关键作用。
在工作中,医务人员应按照手册的要求进行操作,遵守规范,加强沟通和协作,提高服
务质量和效率。
预防接种领导小组及职责

预防接种领导小组及职责一、引言预防接种是一项重要的公共卫生措施,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流行。
为了推动预防接种工作的开展,许多地方设立了预防接种领导小组,以协调各方资源,促进预防接种工作的顺利进行。
本文将介绍预防接种领导小组的职责以及其在预防接种工作中的作用。
二、预防接种领导小组的职责1. 制定预防接种工作计划:预防接种领导小组负责制定本地区的预防接种工作计划,包括接种对象、接种时间、接种地点等方面的安排,确保接种工作的有序进行。
2. 组织宣传活动:预防接种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宣传活动,向公众普及预防接种的重要性和相关知识,提高接种率,并消除对接种的误解和误信。
3. 确保疫苗供应和质量:预防接种领导小组负责与相关部门合作,确保疫苗的供应充足和质量可靠,保障接种工作的顺利进行。
4. 建立接种档案和信息系统:预防接种领导小组负责建立健全的接种档案和信息系统,记录每个人的接种情况,为接种工作的管理和评估提供依据。
5. 监测疫情和疫苗不良反应:预防接种领导小组负责监测疫情和疫苗不良反应,及时采取措施应对突发事件,确保接种工作的安全和有效性。
6. 培训接种人员:预防接种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和开展接种人员的培训,提高其接种技能和服务意识,保障接种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三、预防接种领导小组的作用1. 协调各方资源:预防接种领导小组可以协调卫生部门、教育部门、社区组织等多方资源,形成合力,推动预防接种工作的开展。
2. 提高接种率:预防接种领导小组通过宣传活动和信息系统建设,可以提高公众的接种意识和信心,提高接种率,降低传染病的发生率。
3. 保障疫苗质量:预防接种领导小组与相关部门合作,确保疫苗的供应和质量,保障接种工作的安全和有效性。
4. 加强监测和应对能力:预防接种领导小组负责监测疫情和疫苗不良反应,及时发现和应对突发事件,保障公众的健康和安全。
5. 促进信息共享和经验交流:预防接种领导小组可以促进各地区之间的信息共享和经验交流,推动预防接种工作的不断改进和发展。
预防接种门诊工作职责

免疫规划科工作职责一、协助县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制定辖区免疫规划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
二、协助县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开展接种单位和接种人员的资质管理,对辖区预防接种服务进行技术指导.三、负责辖区免疫规划疫苗的接收、分发和使用管理,负责每二类疫苗的计划、采购、供应和使用管理。
四、协助县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制定冷链装备更新计划,负责辖区疫苗冷链监测管理和温度监测工作.五、开展常规免疫接种监测,对辖区预防接种工作质量进行考核评价。
六、开展疫苗可预防疾病监测、流行病学调查、疫情控制。
七、开展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对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进行调查诊断.八、负责辖区免疫规划信息管理系统维护和管理。
九、开展预防接种健康教育、人员培训。
十、收集和上报与预防接种有关的基础资料.十一、组织或协助上级疾控机构开展预防接种相关业务的调查研究.河口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预防接种门诊工作制度为执行国家预防接种制度,预防、控制和消除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保障儿童健康,根据《预防接种流通管理条例》一、预防接种门诊工作人员应具备工作责任心,取得执业或助理执业医师(护师)资格,并经过县级以上计划免疫知识技术培训合格后方能上岗.上岗工作应佩带工作证。
二、接种人员需穿戴工作衣帽、口罩,洗净双手;工作期间要集中精力、严谨操作,不得吸烟、进食、会客、聊天、脱岗。
三、保持预防接种门诊清洁卫生,开诊前后要用合格浓度的消毒液擦拭消毒工作台与地面,开启紫外线灯消毒室内空气。
每次消毒应做好记录备查。
四、做到“三查七对”,即接种前诊查健康状况和接种禁忌症,查对免疫卡册与接种证,查看疫苗外观与批号效期;核对接种对象姓名、年龄、疫苗品名、规格、剂量、接种部位、接种途径。
五、严格执行“安全注射”制度,使用合格的一次性注射器和规定浓度及合格配制时间的皮肤消毒液;已开启未用完的疫苗安瓿应盖上消毒的干棉球并冷藏,活疫苗超过半小时灭活疫苗超过1小时未用完应废弃,整个接种过程应确保无菌操作,安全有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预防接种单位工作职责
一、接种单位必须接受市、县疾控中心和卫生监督所的技术指导和业务监管。
预防接种服务人员实行资质认证,必须持证上岗,定期参加专业培训。
二、必须向社会公示开展预防接种服务人员的基本情况、免疫程序、收费标准、接种流程、接种须知、咨询服务电话等相关信息,特别要明确公示免费提供第一类疫苗接种服务。
三、收集与预防接种有关的基础资料
(一)人口资料:辖区内总人口数及15岁以下各年龄组人口构成资料;出生人数、死亡人数;建卡人数、建证人数;儿童流出、流入情况;幼托机构、学校数及学生人数。
(二)疫情资料:免疫规划疫苗针对疾病发病人数、死亡人数、免疫史等。
(三)接种资料:免疫规划疫苗应种人数、实种人数、接种率(包括基础免疫、加强免疫、强化免疫、应急免疫、“扫荡”免疫)、未接种原因分析;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和事故调查处理等资料。
未实行以乡为单位接种的地区,还应掌握辖区内接种单位数量、分布、预防接种服务人员资料。
(四)免疫规划疫苗供应及使用情况
(五)冷链设备及接种器材资料。
四、提出免疫规划疫苗的需求计划,每年10月初前向县疾控中心报告下一年度第一类疫苗的需求计划;第二类疫苗的购买计划提前1个月逐级上报。
五、根据上级要求,组织开展或实施预防接种工作,保证预防接种注射安全。
六、建立健全疫苗领发登记,做好疫苗管理;开展冷链温度监测,做好冷链设备的使用与管理。
七、对新生儿建立预防接种卡、证,及时发现流动人口中的儿童,并按规定给予接种或补种。
八、预防接种门诊定期对责任区域内0-7岁儿童主动进行搜索、访视和管理,按规定及时准确开展常规接种率报告。
九、开展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报告,对预防接种后的一般反应进行处理。
十、开展健康教育和有关咨询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