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4课件13-4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4课件:13 章末高效整合

物理 选修3-4
第十三章 光
构建体系网络 链接高考热点
单元知能评估
链接高考热点
物理 选修3-4
第十三章 光
构建体系网络 链接高考热点
单元知能评估
几何光学研究的是光的传播规律,反射定律、折射定律、折 射率、全反射、临界角、棱镜及色散是重点考查内容.题型有选 择题、计算题(或作图),难度不太大、灵活性较强.
物理 选修3-4
第十三章 光
构建体系网络 链接高考热点
单元知能评估
9dsin i A. 2 100-81 sin2 i d 81-100sin2 i C. 20sin i
d 81-100sin2 i B. 10 sin i d 100-81sin2 i D. 18sin i
物理 选修3-4
第十三章 光
物理 选修3-4
第十三章 光
构建体系网络 链接高考热点
单元知能评估
解析: 由题图可知,光线 1 的折射率大,频率高,波长小, 在介质中传播速度小,因而产生全反射的临界角小,选项 A、D sin θ1 正确,B 错误.设玻璃板的宽度为 d,由 n= ,在玻璃板中 sin θ2 d c 传播的距离 l= ,传播的速度 v= , cos θ2 n
第十三章 光
构建体系网络 链接高考热点
单元知能评估
一半圆柱形透明物体横截面如图所示,底面 AOB 镀 银 (图中粗线),O 表示半圆截面的圆心,一束光线在横截面内从 M 点的入射角为 30° ,∠MOA=60° ,∠NOB=30° .求:
(1)光线在 M 点的折射角; (2)透明物体的折射率.
物理 选修3-4
物理 选修3-4
第十三章 光
构建体系网络 链接高考热点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4全册课件【完整版】

典例分析
举一反三 触类旁通
一、对简谐运动的理解 【例1】 一弹簧振子做简谐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
A.若位移为负值,则速度一定为正值,加速度也一定为正值 B.振子通过平衡位置时,速度为零,加速度为最大值 C.振子每次经过平衡位置时,加速度相同,速度也一定相同 D.振子每经过同一位置,其速度不一定相同,但加速度一定 相同
解析 简谐运动并不一定在水平方向上,各个方向都可 以,故A选项错误;简谐振动是最简单的振动,故B选项错; 简谐运动的振动图象是正弦曲线,但简谐运动的轨迹并不是正 弦曲线,故C选项错误;物体的振动图象是正弦曲线,该振动 一定是简谐运动,故D选项正确.
【答案】 D
二、对简谐运动图象的认识 【例2】 (多选题)如图所示,表示某质点做简谐运动的 )
(4)区别机械运动中的位移:机械运动中的位移是从初位 置到末位置的有向线段;在简谐运动中,振动质点在任意时刻 的位移总是相对于平衡位置而言的,都是从平衡位置开始指向 振子所在位置. 二、理解简谐运动的图象 1.形状:正(余)弦曲线 2.物理意义:表示振动的质点在不同时刻偏离平衡位置 的位移,是位移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3.获取信息 (1)任意时刻质点的位移的大小和方向.如图①所示,质 点在t1、t2时刻的位移分别为x1和-x2.
(2)任意时刻质点的振动方向:看下一时刻质点的位置,如图 ②中a点,下一时刻离平衡位置更远,故质点此刻向上振动. (3)任意时刻质点的速度、加速度、位移的变化情况及大小比 较:看下一时刻质点的位置,判断是远离还是靠近平衡位置,若 远离平衡位置,则速度越来越小,加速度、位移越来越大,若靠 近平衡位置,则速度越来越大,加速度、位移越来越小.如图② 中b点,此刻质点从正位移向着平衡位置运动,则速度为负且增 大,位移、加速度正在减小.c点对应时刻,质点从负位移远离平 衡位置运动,则速度为负且减小,位移、加速度正在增大.
高中物理人教版选修3-4课件:13 光 本章整合

本章整合
-1-
知识网络
专题突破
光的反射:反射定律 折射定律 光 sin������ ������ ������0 光的折射 折射率:������ = ,������ = = sin������ ������ ������ 实验:用“插针法”测玻璃砖的折射率
知识网络
光密介质→光疏介质 光的全反射 条件 入射角 ≥ 临界角������ sin������ = 1 ������ (2 )光导纤维 (2 )检查平面的平整度
点拨:画出符合题意的光路图是处理此类几何光学问题的关键。
知识网络 专题一 专题二 专题三
专题突破
解析:产生全反射的条件有两条:(1)光从光密介质射向光疏介 质;(2)入射角θ1大于或等于临界角C。
当光从某种物质射向真空(或空气)时,其临界角 C 符合 sin C= , ������ = arcsin (������为介质对光的折射率),
������
(2)画出光线发生折射、反射的光路图(全反射问题中关键要画 出入射角等于临界角的“临界光路”)。 (3)结合光的反射定律、折射定律、全反射理论及相关几何关系 进行分析与计算。 2.光的折射与光速、频率、波长关系的综合分析 先由折射光路判断光的折射率大小关系,进而得出光的频率关系, ������ ������ 然后再根据 n = 和������ = 判断出光速和波长的关系。
=
������������ ������������ 2 ������������ ������������ 1
=
������������1 ������������2
=
ℎ实 ℎ视
。
知识网络 专题一 专题二 专题三
专题突破
专题二 折射率的测定方法
-1-
知识网络
专题突破
光的反射:反射定律 折射定律 光 sin������ ������ ������0 光的折射 折射率:������ = ,������ = = sin������ ������ ������ 实验:用“插针法”测玻璃砖的折射率
知识网络
光密介质→光疏介质 光的全反射 条件 入射角 ≥ 临界角������ sin������ = 1 ������ (2 )光导纤维 (2 )检查平面的平整度
点拨:画出符合题意的光路图是处理此类几何光学问题的关键。
知识网络 专题一 专题二 专题三
专题突破
解析:产生全反射的条件有两条:(1)光从光密介质射向光疏介 质;(2)入射角θ1大于或等于临界角C。
当光从某种物质射向真空(或空气)时,其临界角 C 符合 sin C= , ������ = arcsin (������为介质对光的折射率),
������
(2)画出光线发生折射、反射的光路图(全反射问题中关键要画 出入射角等于临界角的“临界光路”)。 (3)结合光的反射定律、折射定律、全反射理论及相关几何关系 进行分析与计算。 2.光的折射与光速、频率、波长关系的综合分析 先由折射光路判断光的折射率大小关系,进而得出光的频率关系, ������ ������ 然后再根据 n = 和������ = 判断出光速和波长的关系。
=
������������ ������������ 2 ������������ ������������ 1
=
������������1 ������������2
=
ℎ实 ℎ视
。
知识网络 专题一 专题二 专题三
专题突破
专题二 折射率的测定方法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4课件第13章-4

【解析】 由条纹间距公式Δ x=dl λ ,d 指双缝间距离, l 是双缝到屏的距离,可知:A 项中 l 减小,Δ x 变小;B 项 中 λ 变大,Δ x 变大;D 项中 d 变大,Δ x 变小.故 A、B、 D 正确.将单缝向双缝移动一小段距离后,对条纹间距没有 影响,故 C 错;滤光片的作用是为了得到单色光,去掉滤光 片后,干涉条纹成为彩色条纹,故 E 错.
x2=8 mm+0.05×19 mm=8.95 mm. 由干涉条纹的相邻亮纹间距公式Δ x=dl λ 得 λ =Δ xl·d=dl ×x2-5 x1=5dl(x2-x1) 代入数据得 λ =50×.2600××1100--32×(8.95-0.85)×10-3 m=5.4×10-7 m.
(2)发生双缝干涉的条件是两列光波频率相等,而 ν 红<ν 绿,不能发生干涉,但光仍能通过双缝传播到屏上,C 正确.
一、实验过程 1. 按图 13-4-3 所示安装仪器.
图 13-4-3
2. 将光源中心、单缝中心、双缝中心调节在遮光筒的中 心轴线上.
3. 使光源发光,在光源和单缝之间加红(绿)色滤光片, 让通过后的条形光斑恰好落在双缝上,通过遮光筒上的测量 头,仔细调节目镜,观察单色光的干涉条纹,撤去滤光片, 观察白光的干涉条纹(彩色条纹).
【答案】 ABD
仪器的使用和数据处理
(2012·潍坊高二检测)在“用双缝干涉测光的波 长”实验中,将双缝干涉实验仪按要求安装在光具座上,如 图 13-4-5 甲所示,并选用缝间距 d=0.2 mm 的双缝屏.从 仪器注明的规格可知,像屏与双缝屏间的距离 l=700 mm.然 后,接通电源使光源正常工作.
高中物理课件
灿若寒星整理制作
4 实验:用双缝干涉测量光的波长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4课件 13 光的反射与折射课件

第十三章 · 光
第一节 光的反射和折射
一、光的反射和折射
光射到两种介质的界面时,一部分光进入另一种介质,同时另一部分 光返回到原来的介质。这种现象分别叫光的折射和反射。
一、光的反射和折射 判断入射、折射、反射光线、法线、界面?
光的反射:光射到介质1、介质2的界面时,一部分光返回到介质1的现象
折
射
光的折射定律:两介质、共面、异侧、不等大
3、折射率:光从真空射入某种介质发生折射时,入射角的正弦
与折射角的正弦之比
定义式:
n12
sin1 sin2
决定式:n12
C
v
恒大于1,c v
物理意义:反应光线从真空折射到另一介质时光线折射程度的物理量
4、实验:测定玻璃砖的折射率:"点"~"线"~"角"~"率"
(4)在直线AO上竖直插大头针P1、P2,透过玻璃砖观察大头针P1、P2的 像,调整视线让P2挡住P1的像。再在另一侧竖直插上两枚大头针P3、P4, 使P3挡住P1、P2的像,P4挡住P3、P2、P1的像,记下P3、P4位置
(5)移去在大头针和玻璃砖,过P3、P4所在处作直线 DC与bb’交于o’(作为实际出射点),直线O’D代表沿AO方向入射光 通过玻璃砖后的传播方向
A
A
N
O
B
B CM
解: 因底面直径和桶高相等,由此可知
∠AOF= ∠ABG=450 又∵OD=2CD
油的折射率
光在油中的传播速度
我们是怎样看到水中的鱼的? 有光从水中传到我们的眼睛。 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传播
光的折射
从水中看水面上的物体,物体比实际的高度要高
高中物理:第13章 光 课件(新人教选修34)

❖
2、光的折射现象
① 折射光线、入射 A 光线、法线在同一
平面内.
② 折射光线和入射 光线分居法线两侧
N
θ1 O
θ2 N'
空气 玻璃
B
③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 玻璃中时, 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④当光从水或玻璃斜射入 空气中时, 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空气
⑤ 当入射角增大 水 时,折射角也随 着增大
光由空气射入玻璃时入射 角θ1和出射角θ2的数值表:
条纹间的距离越大,另一方面,实验所用光波
的波长越大,条纹间的距离也越大,这是为什
么?
r2-r1=dsinθ
r1
S1 θ d
r2
S2 l
P1
X=ltanθ≈lsinθ
x 当两列波的路程差为波长的 P 整数倍,即dx/l=±kλ
(k=0,1,2…)时才会出现亮条 纹,亮条纹位置为:
X=±klλ/d
相邻两个明(或暗)条纹之间的距离为
课堂练习
一束白光射到玻璃三棱镜的一个面上后 发生色散现象,在图示的光路图中,符 合实验事实的是( A )
一束白光从顶角为的三棱镜的一侧,以较大 的入射角射入棱镜后,经棱镜折射在光屏P上 可得到彩色光带,如图所示,当入射角逐渐 减小到0的过程中,假如屏上的彩色光带先后 消失,则( B ) A.红光最先消失,紫光最后消失 B.紫光最先消失, 红光最后消失 C.红光最先消失, 黄光最后消失 D.紫光最先消失, 黄光最后消失
4、光学中与折射率有关的几 个物理量?
光的传播速度 临界角
结论:
在同一介质中,由红光到紫光,光 的折射率越来越大,传播速度越来 越小,相同的入射角,紫光越容易 发生全反射
各种色光的折射率
2、光的折射现象
① 折射光线、入射 A 光线、法线在同一
平面内.
② 折射光线和入射 光线分居法线两侧
N
θ1 O
θ2 N'
空气 玻璃
B
③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 玻璃中时, 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④当光从水或玻璃斜射入 空气中时, 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空气
⑤ 当入射角增大 水 时,折射角也随 着增大
光由空气射入玻璃时入射 角θ1和出射角θ2的数值表:
条纹间的距离越大,另一方面,实验所用光波
的波长越大,条纹间的距离也越大,这是为什
么?
r2-r1=dsinθ
r1
S1 θ d
r2
S2 l
P1
X=ltanθ≈lsinθ
x 当两列波的路程差为波长的 P 整数倍,即dx/l=±kλ
(k=0,1,2…)时才会出现亮条 纹,亮条纹位置为:
X=±klλ/d
相邻两个明(或暗)条纹之间的距离为
课堂练习
一束白光射到玻璃三棱镜的一个面上后 发生色散现象,在图示的光路图中,符 合实验事实的是( A )
一束白光从顶角为的三棱镜的一侧,以较大 的入射角射入棱镜后,经棱镜折射在光屏P上 可得到彩色光带,如图所示,当入射角逐渐 减小到0的过程中,假如屏上的彩色光带先后 消失,则( B ) A.红光最先消失,紫光最后消失 B.紫光最先消失, 红光最后消失 C.红光最先消失, 黄光最后消失 D.紫光最先消失, 黄光最后消失
4、光学中与折射率有关的几 个物理量?
光的传播速度 临界角
结论:
在同一介质中,由红光到紫光,光 的折射率越来越大,传播速度越来 越小,相同的入射角,紫光越容易 发生全反射
各种色光的折射率
高中物理,选修3---4,全册课件汇总

方法二 拟合法:
在图中,测量小球在各个位置的横坐标和纵坐标, 把测量值输入计算机中作出这条曲线,然后按照计 算机提示用一个周期性函数拟合这条曲线,看一看 弹簧振子的位移—时间的关系可以用什么函数表示。
四、简谐运动: 1、定义:如果质点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遵从正弦 函数的规律,即它的振动图象(x—t图象)是一条 正弦曲线,这样的振动叫做简谐运动。如:弹簧 振子的运动。简谐运动是最简单、最基本的振动。 2、简谐运动的图象
第二个1/2周期: 7t 时间t(s) 6t
0
0
8t
0
9t
0
10t
0
11t
0
12t
0
位移 20.0 x(cm)
17.7
10.3
0.1
-10.1
-17.8
-20.0
坐标原点O-平衡位置 横坐标-振动时间t 纵坐标-振子相对于平衡位置的位移
描点法得到的位移---时间图像
你还能想到其它方法吗?
以位移替代时间
选修3—4 第十一章 机械振动
§11.2
简谐运动的描述
一、描述简谐运动的物理量 1、振幅A
是标量
(1)定义:振动物体离开平衡位置的最大距离。 (2)物理意义:描述振动强弱的物理量 振幅的两倍(2A)表示振动物体运动范围
A
O
B
简谐运动OA = OB
一、描述简谐运动的物理量 2、周期和频率 —描述振动快慢的物理量 周期T:振子完成一次全振动所需要的时间 一次全振动:振动物体从某一初始状态开始, 再次回到初始状态(即位移、速度均与初态完 全相同)所经历的过程。 频率f:单位时间内完成全振动的次数
生活中的物理, 你了解它们吗?
我见过
【成才之路】2014-2015学年高中物理 第13章 第3节光的干涉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3-4

某同学自己动手利用如图所示的器材,观察光的干涉现 象,其中, A 为单缝屏, B 为双缝屏, C 为像屏。当他用一束 阳光照射到 A 上时,屏 C 上并没有出现干涉条纹。他移走 B 后,C上出现一窄亮斑。分析实验失败的原因,最大的可能是 ( )
A.单缝S太窄
B.单缝S太宽 C.S到S1和S2距离不等 D.太阳光不能作光源
光发生干涉的条件 1.干涉条件 频率 相同、 ________ 振动 方向相同、 ________ 相位 两列光的________ 差恒定。 2.相干光源 干涉 的两个光源。 发出的光能够发生________
重点难点突破
一、对杨氏双缝干涉实验的理解
1.双缝干涉的装置示意图 实验装置如图所示,有光源、单缝、双缝和光屏。
2.单缝屏的作用 获得一个线光源,使光源有唯一的频率和振动情况。 3.双缝屏的作用 平行光照射到单缝 S 上,又照到双缝 S1 、 S2 上,这样一束
光被分成两束频率相同和振动情况完全一致的相干光。
4.屏上某处出现亮、暗条纹的条件 频率相同的两列波在同一点引起的振动的叠加,如亮条纹 处某点同时参与的两个振动步调总是一致,即振动方向总是相 同;暗条纹处振动步调总相反。具体产生亮、暗条纹的条件
的波长有关,波长越大,条纹间距越大。
2.白光的干涉图样
若用白光作光源,则干涉条纹是彩色条纹,且中央条纹是 白色的。这是因为 (1)从双缝射出的两列光波中,各种色光都形成明暗相间的 条纹,各种色光都在中央条纹处形成亮条纹,从而复合成白色
条纹。
(2)两侧条纹间距与各色光的波长成正比,即红光的亮纹间 宽度最大。紫光亮纹间宽度最小,即除中央条纹以外的其他条 纹不能完全重合,这样便形成了彩色干涉条纹。
成才之路 · 物理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4第十三章 13.5 光的衍射:24张PPT

反射光栅是在高反射率的金属上镀上一层金属 膜,并在镜面金属膜上刻划一系列平行等宽、 等距的刻线,这种使白光反射,又能使光色散 的光栅,称为反射光栅。
光栅中狭缝条数越多,明纹越细,越亮。
a 1条缝
d 5条缝
b 缝
e 6条缝
c 3条缝
f 20条缝
衍射光栅的应用
知识小结:
1、光的衍射 2、单缝衍射 3、圆孔衍射 4、正方形和正六边形小孔的衍射 5、圆盘衍射(泊松亮斑) 6、衍射光栅
A S
B
猜一猜:
使太阳光垂直照射到一块遮光板上,板上 有可以自由收缩的正方形孔,孔的后面放置一 个光屏,在正方形孔逐渐变小直至闭合的过程 中,光屏上依次可以看到几种不同的现象,试 把下列现象依次排列:D→E→A→B→C A.圆形光斑
B.明暗相间的彩色条纹
C.变暗消失
D.正方形光斑
E.正方形光斑由大变小
(单色光)波长越小,条纹间 距越小
单色光形成明暗条纹,白光形 成彩色条纹
三、圆孔衍射
光沿直线传播
1、孔较大时—— 屏上出现光斑, 但边缘有些模糊. 光的衍射
A S
B
三、圆孔衍射
光沿直线传播
2、孔减小时—— 屏上出现光源倒立的像
小孔成像
A S
B
三、圆孔衍射
光的衍射
3、孔较小时—— 屏上出现衍射图样。
1.不要抱怨,不要总是觉得自己怀才不遇,这种状况大部分是自己造成的。 11.乐观的人在每个危机里看到机会,悲观的人在每个机会里看见危机。 5、仰望天空时,什么都比你高,你会自卑;俯视大地时,什么都比你低,你会自负;只有放宽视野,把天空和大地尽收眼底,才能在苍穹泛 土之间找到你真正的位置。无须自卑,不要自负,坚持自信。
高中物理人教版选修3-4课件:本章整合13

专题二 利用全反射测量介质的折射率
全反射现象应用很多, 像全反射棱镜等, 本专题着重在发生全反 射的临界条件, 并在该条件下的应用——测定水的折射率。
【专题训练 2】 在一个圆形轻木塞的中心插上一根大头针, 然后 把它倒放在水面上, 调节针插入的深度, 使观察者不论在什么位置都 刚好不能看到水面下的大头针, 如图, 量出针露出的长度为 d, 木塞的 半径为 r, 求水的折射率。
改变 90° 改变 180° 对光线的控制作用:侧移 平行玻璃砖 测定玻璃的折射率:插针法 三棱镜折射的色散 光的色散:把复色光分开成单色光的现象 干涉、衍射时的色散 干涉条件:相干光, 一束光分解为两束 干涉现象:明暗相间的条纹 解释 亮条纹:路程差是波长的整数倍 光的干涉 暗条纹:路程差是半波长的奇数倍 全反射棱镜:截面是直角三角形 物 理 光 学 双缝干涉实验测定光波的波长:两相邻亮(暗)条纹间距:Δ������ = 薄膜干涉及其应用 明显衍射的条件:障碍物或孔的尺寸与波长相差不多 光的衍射 衍射现象:明暗相间条纹, 中央条纹最宽最亮 衍射光栅:单缝叫衍射, 双缝叫干涉, 多缝称为衍射光栅 自然光通过起偏振器后变成偏振光 光的偏振 偏振现象说明光波是横波 特点:相干性、平行度好、亮度高 激光 应用:传播信息, 激光测距, 光储存, 医疗, 全息照相
光的反射 反射定律: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光路可逆 折射定律:入射光线, 折射光线, 法线的分布 光的折射 几 何 光 学 折射率:������ =
sin������1 ������ ,n = sin������2 ������
光路可逆 从光密介质到光疏介质 条件 入射角大于或等于临界角 光的全反射 临界角:sin������ =
������ v=λf, 且 v= , ������ ������0 红 ������红 3 -6 ×10 4 4 m 3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4课件:13.1光的反射和折射

讲 要点例析
物理 选修3-4
第十三章 光
学 基础导学 讲 要点例析 练 随堂演练 测 达标训练
对折射现象及折射定律的理解 1.光的方向: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 一般要发生变化(斜射).但并非一定变化,如光垂直界面入射时 传播方向就不发生变化. 2.光的传播速度: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 速度一定发生变化.当光垂直界面入射时,光的传播方向虽然不 变,但也属于折射,因为光传播的速度发生了变化.
物理 选修3-4
第十三章 光
学 基础导学 讲 要点例析 练 随堂演练 测 达标训练
(1)应用折射定律和反射定律解题的关键是确定入 射角和折射角.画出正确的光路图是解题的前提. (2)入射角、折射角、反射角均以法线为标准来确定,注意法 线与界面的区别.
物理 选修3-4
第十三章 光
学 基础导学 讲 要点例析 练 随堂演练 测 达标训练
第十三章 光
学 基础导学 讲 要点例析 练 随堂演练 测 达标训练
学 章 光
学 基础导学 讲 要点例析 练 随堂演练 测 达标训练
一、反射定律和折射定律 1.光的反射及反射定律 (1)光的反射:光从第一种介质射到它与第二种介质的
分界面 时,一部分光会______ 返回 到第一种介质的现象. ________ 入射 光线、法线处在______ 同一 平 反射 光线与______ (2)反射定律:______ 两侧 ;反射角 面内,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的______ 等于 入射角. ______
折射现象 中,光路都 (4)光路可逆性:在光的反射现象和___________
可逆 的. 是_______
物理 选修3-4
第十三章 光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4第十三章第1讲

第1讲光的反射和折射
[目标定位] 1.理解光的反射定律和折射定律,并能用来解释和计算有关问题.2.理解折射率的物理意义,知道折射率与光速的关系.3.会依据光的反射定律和折射定律作出光路图.4.会用插针法测定玻璃的折射率.
一、反射定律和折射定律
1.光的反射及反射定律
(1)光的反射:光从第1种介质射到它与第2种介质的分界面时,一部分光会返回到第1种介质的现象.
(2)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处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2.光的折射及折射定律
(1)光的折射:光从第1种介质射到它与第2种介质的分界面时,一部分光会进入第2种介质的现象.
(2)入射角、折射角
入射角:入射光线与法线间的夹角
折射角:折射光线与法线间的夹角
(3)折射定律
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处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别位于
法线的两侧;入射角的正弦与折射角的正弦成正比.sin θ1
sin θ2=n12
3.与光的反射现象一样,在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也是可逆的.想一想光在两种介质的界面发生反射和折射现象时,反射光线、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的传播速度是否相同?
答案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是在同一介质中,故它们两个的传播速度相同;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不在同一介质中,故。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4课件反射和折射

13.1《光的折射》
一、光的反射
1.光的反射:光从第1种介质射到它与第2种介质的界 面时,一部分光返回到第1种介质的现象。
法线
A
入射光线 入射角 反射角
B
反射光线
2.光的反射定律
平面镜
O
(1)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上
(2)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 (3)反射角和入射角相等
光 路 可 逆
空 气
水
光由空气射入玻璃时入射 角θ1和出射角θ2的数值表:
1
入射角
折射角
θ 1/θ
2
sinθ 1/sinθ
2
50
6.70
1.49
1.49
探究:
2 3
入射角和折射角有什 么定量关系呢?
4
5
100 150 200
300 400
10.10 13.40 16.70
19.60 25.20
1.49 1.49 1.50
介质 空气 折射率 1.00028 水 1.33 酒精 1.36 金刚石 2.42
应用1:
应用1:
人在水上看到物体的像, 比实际物体位置偏上, 感觉水比较浅。
应用2:
假设地球表面不存在大气层,那么人们观察到的 日出时刻与存在大气层的情况相比, A.将提前 B.将延后 C.在某些地区将提前,在另一些地区将延后 D.不变
i=?
空气
界面
r=?
玻璃
2、实验器材: 玻璃砖、白纸、大头针若干、铅笔、直尺、 量角器
3、实验过程:
(1)铺纸、画线aa'及 AO、放砖、画线bb'; (2)插针、挡住画线 CD及OO' (3)量角计算
一、光的反射
1.光的反射:光从第1种介质射到它与第2种介质的界 面时,一部分光返回到第1种介质的现象。
法线
A
入射光线 入射角 反射角
B
反射光线
2.光的反射定律
平面镜
O
(1)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上
(2)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 (3)反射角和入射角相等
光 路 可 逆
空 气
水
光由空气射入玻璃时入射 角θ1和出射角θ2的数值表:
1
入射角
折射角
θ 1/θ
2
sinθ 1/sinθ
2
50
6.70
1.49
1.49
探究:
2 3
入射角和折射角有什 么定量关系呢?
4
5
100 150 200
300 400
10.10 13.40 16.70
19.60 25.20
1.49 1.49 1.50
介质 空气 折射率 1.00028 水 1.33 酒精 1.36 金刚石 2.42
应用1:
应用1:
人在水上看到物体的像, 比实际物体位置偏上, 感觉水比较浅。
应用2:
假设地球表面不存在大气层,那么人们观察到的 日出时刻与存在大气层的情况相比, A.将提前 B.将延后 C.在某些地区将提前,在另一些地区将延后 D.不变
i=?
空气
界面
r=?
玻璃
2、实验器材: 玻璃砖、白纸、大头针若干、铅笔、直尺、 量角器
3、实验过程:
(1)铺纸、画线aa'及 AO、放砖、画线bb'; (2)插针、挡住画线 CD及OO' (3)量角计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相邻明条纹 (暗条纹 )间的距离 ? x与入射光波长 ?之间的定 量关系推导 如图 3所示,双缝间距 d,双缝到屏的距离 l,双缝 S1、 S2 的连线的中垂线与屏的交点为P0.对屏上与 P0距离为 x的一 点 P,两缝与 P的距离 PS1= r1, PS2= r2.在线段 PS2上作 PM= PS1,则 S2M= r2- r1,因 d≪ l,三角形S1S2M可看作 直角三角形,有:r2- r1= dsin ?(令∠ S2S1M=? ). 则: x= ltan ? ≈lsin ?
针对训练 2 某同学在做双缝干涉实验时,按装置图安装好 实验装置,在光屏上却观察不到干涉图样,这可能是由
本 学 案 栏 目 开 关
于
(
)
A.光束的中央轴线与遮光筒的轴线不一致,相差较大 B.没有安装滤光片 C.单缝与双缝不平行 D.光源发出的光束太强
学习·探究区
解析
本 学 案 栏 目 开 关
安装实验器件时要注意:光束的中央轴线与遮光
学习·探究区
本 学 案 栏 目 开 关
则:x=ltan θ≈lsin θ x 消去 sin θ,有:r2-r1=d l
图3
x 若 P 处为亮条纹,则 d =± kλ,(k=0,1,2,…) l l 解得:x=± k λ.(k=0,1,2,…) d l 相邻两亮条纹或暗条纹的中心间距:Δx= λ. d
时,在光屏P上观察到干涉条纹.要得到相邻条纹间距更
本 学 案 栏 目 开 关
大的干涉图样,可以 A.增大S1与 S2的间距 B.减小双缝屏到光屏的距离 C.将绿光换为红光 D.将绿光换为紫光
(
)
图4
学习·探究区
解析
本 学 案 栏 目 开 关
在双缝干涉实验中,相邻两个亮条纹(或暗条纹)间
l 的中心间距Δx= λ,要想增大条纹间距可以减小两缝间 d 距d,或者增大双缝屏到光屏的距离l,或者换用波长更 长的光做实验.由此可知,选项C正确,选项A、B、D错 误.
解析
各的条纹叠加后得到彩色条纹.
学习·探究区
二、实验过程 1.实验步骤
本 学 案 栏 目 开 关
(1)按图 5所示安装仪器 .
图5
学习·探究区
(2)将光源中心、单缝中心、双缝中心调节在遮光筒的中
本 学 案 栏 目 开 关
心轴线上 . (3)使光源发光,在光源和单缝之间加红(绿 )色滤光片, 让通过后的条形光斑恰好落在双缝上,通过遮光筒上的 测量头,仔细调节目镜,观察单色光的干涉条纹,撤去 滤光片,观察白光的干涉条纹(彩色条纹 ).
自我·检测区
1.做双缝干涉实验时,要增大屏上相邻亮条纹之间的距
本 学 案 栏 目 开 关
离,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A.减小双缝到屏的距离 B.增大光的频率 C.增大双缝之间的距离 D.增大光的波长
(
)
自我·检测区
l 解析 由双缝干涉中条纹宽度的表达式 Δx= λ 可知, 增大 d
本 学 案 栏 目 开 关
自我·检测区
解析
本 学 案 栏 目 开 关
用白光做杨氏双缝干涉实验,屏上将呈现彩色条
纹,A错;用红光作为光源,屏上将呈现红色亮条纹与暗 条纹(即黑条纹)相间,B对.λ变小,Δx变小,C错.红光和 紫光频率不同,不能产生干涉条纹,D错,选B.
答案 B
自我·检测区
4.双缝干涉实验中,要使屏上单色光的干涉条纹之间的距
双缝 、遮光筒、 光屏 及测量头,其中测量头又包括:分
划板、目镜、手轮等)、学生电源、导线、米尺. 4.单色光发生双缝干涉时,相邻两条亮条纹(或暗条纹)的中 心距离是 Δx=
l λ d .
知识·储备区
5.条纹间距 Δx 的测定 如图 2 甲所示,测量头由分划板、目镜、手轮等构成,测 量时先转动测量头使分化板的中心刻线对齐某条亮条纹
学习·探究区
(4)加装滤光片,通过目镜观察单色光的干涉条纹,同时 调节手轮,分划板的中心刻线对齐某一条纹的中心,记 下手轮的读数,然后继续转动使分划板移动,直到分划
本 学 案 栏 目 开 关
板的中心刻线对齐另一条纹中心,记下此时手轮读数和 移过分划板中心刻度线的条纹数 n. (5)将两次手轮的读数相减,求出 n个亮条纹间的距离 a, 利用公式 Δx= a/(n- 1),算出条纹间距,然后利用公式 λ d = Δx,求出此单色光的波长 λ(d、 l仪器中都已给出 ). l
条纹宽度 Δx,可以增大双缝到屏的距离 l、减小双缝之间 的距离 d,或者增大光的波长 λ,故 A、C 错,D 对;增大 光的频率,则减小了光的波长,条纹宽度减小,故 B 错.
答案 D
自我·检测区
2.在杨氏双缝干涉实验中,用红光照射双缝得到的干涉图 样是
本 学 案 栏 目 开 关
( C )
A.一系列明暗相间的同心圆 B.一些杂乱无章的点 C.平行、等间距的明暗相间的条纹 D.条纹中间宽、两边窄
答案 C
学习·探究区
针对训练 1 一束白光通过双缝后在屏上观察到干涉条纹, 除中央白色条纹外,两侧还有彩色条纹,其原因是( A )
本 学 案 栏 目 开 关
A.各色光的波长不同,因而各色光分别产生的干涉条纹 间距不同 B.各色光的速度不同,造成条纹的间距不同 C.各色光的强度不同,造成条纹的间距不同 D.各色光通过双缝到达一确定点的距离不同
解析 单色光的双缝干涉条纹为平行、等间距、明暗相
间的条纹.故C对,A、B、D错.
自我·检测区
3.在杨氏双缝干涉实验中,如果
本 学 案 栏 目 开 关
(
)
A.用白光作为光源,屏上将呈现黑白相间的条纹 B.用红光作为光源,屏上将呈现红黑相间的条纹 C.若仅将入射光由红光改为紫光,则条纹间距一定变大 D.用红光照射一条狭缝,用紫光照射另一条狭缝,屏上 将呈现彩色条纹
(6)换用另一滤光片,重复步骤(3)、(4),并求出相应的波长.
学习·探究区
2.注意事项
本 学 案 栏 目 开 关
(1)单缝、双缝应相互平行,其中心大致位于遮光筒的中 心轴线上,双缝到单缝的距离应相等 . (2)测双缝到屏的距离l用毫米刻度尺测多次取平均值 . (3)测条纹间距 Δx时,用测量头测出n条亮条纹间的距离 a a,求出相邻的两条亮条纹间的距离Δx= . n- 1
本 学 案 栏 目 开 关
(1)使用波长λ较长的单色光; (2)增加双缝到光屏间距离或选用较长的遮光筒; (3)减小双缝之间的距离.
根据测量值,计算相邻条纹间的距离: a 7.5 Δx= = mm=1.5 mm 5 n- 1 Δxd - 再代入公式λ= ,求得红光的波长为λ= 7.5× 10 7 m. l
【实验视频】
本 学 案 栏 目 开 关
学习·探究区
【例2】
在“用双缝干涉测量光的波长”的实验中,装置
如图6所示 .双缝间的距离d= 3 mm.
本 学 案 栏 目 开 关
图6 (1)若测定红光的波长,应选用 时需要测定的物理量有 和 色的滤光片 .实验 .
学习·探究区
(2)若测得双缝与屏之间的距离为 0.70 m,通过测量头(与 螺旋测微器原理相似,手轮转动一周,分划板前进或后退
答案 见解析
本 学 案 栏 目 开 关
的中央,如图乙所示,记下手轮上的读数 a1;转动手轮, 使分化板中心刻线移至另一亮条纹的中央, 记下此时手轮 上的读数 a2,得出 n 个亮条纹间的距离为 a=|a2-a1|,则 |a2-a1| 相邻两亮条纹间距 Δx= . n-1
图2
学习·探究区
一、实验原理
本 学 案 栏 目 开 关
学习·探究区
2.测量原理
本 学 案 栏 目 开 关
l 由公式 Δx= λ可知,在双缝干涉实验中,d是双缝间距, d 是已知的; l是双缝到屏的距离,可以测出,那么,只要 测出相邻两亮条纹 (或相邻两暗条纹)的中心间距Δx,即 d 可由公式 λ= Δx计算出入射光波长的大小 . l
学习·探究区
【例1】 如图4所示的双缝干涉实验,用绿光照射单缝S
本 学 案 栏 目 开 关
离变宽,可采取以下办法:(1) (2) ; (3)
; .为测量红光的波
长,现测得屏上 6条亮条纹间的距离为 7. 5 mm,已知双 缝间的距离为 0.5 mm,双缝到光屏的距离为 1 m,则此红 光的波长为 .
自我·检测区
l 解析 在双缝干涉实验中, 根据公式 Δx= λ 可知, 要使屏 d 上单色光的干涉条纹之间距离变宽,可以采取的办法是:
学习·探究区
3.误差分析 实验中的双缝间距 d 是器材本身给出的, 因此本实验要注 意 l 和 Δx 的测量.光波的波长很小,l、Δx 的测量对波长
本 学 案 栏 目 开 关
的影响很大. (1)l 的测量:l 用毫米刻度尺测量,如果可能,可多次测量 求平均值. (2)条纹间距 Δx 的测定 Δx 利用测量头测量.可利用“累积法”测 n 条亮条纹间 a 距,再求 Δx= ,并且采用多次测量求 Δx 的平均值的 n- 1 方法进一步减小误差.
学案 4
本 学 案 栏 目 开 关
实验:用双缝干涉测量光的波长
[学习目标定位] 1.了解用双缝干涉测量光的波长的实验原理. 2.知道影响干涉条纹宽度的因素. 3.观察白光及单色光的干涉图样. 4.能够利用双缝干涉实验测量单色光的波长.
知识·储备区
本 学 案 栏 目 开 关
1.单色光干涉图样的特点:中央为 亮 条纹,两边是明暗
相间 的条纹.
知识·储备区
2.用游标为20分度的卡尺测量某物体的长度时,示数如图 1甲所示,读数为 0.775
本 学 案 栏 目 开 关
cm,用螺旋测微器测另一物体
的长度时,示数如图乙所示,读数为 8.473 mm.
图1
知识·储备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