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复习题
高二哲学第一课复习题

高二哲学第一课复习题1.爱恩斯坦曾经说过:“哲学要是不同科学接触,就会变成一个空架子;科学要是没有哲学,就是原始的混乱的东西。
”这表明A.哲学和各门具体科学是相互区别的B.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C.哲学以具体科学为基础,又对具体科学研究起指导作用D.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2.恩格斯说:“随着自然科学领域中每一个划时代的发现,唯物主义也必然要改变自己的形式。
”这说明①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②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的指导③具体科学随哲学发展而发展④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3.德国物理学家普朗克说:“研究人员的世界观将永远决定他的工作方向”。
这说明A.哲学是具体科学的基础 B.哲学决定具体科学的发展C.哲学与具体科学相互影响 D.哲学指导具体科学的研究4.心理学上有一种“自我实现的预言”的说法:当你为未知的未来许下一个预言,因为你相信事情会如同预料的情况发展,所以你采取了加强的措施,更加强这个预言的实现,最后的结果会如同你自己的预言一样,呈现在你眼前。
这种观点体现了()A.世界观决定实践的结果B. 世界观决定方法论C.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D.方法论体现世界观5.人们总是按照自己对周围世界和人生的理解做人做事。
有人认为命由天定,因而身处困境时消极等待,逆来顺受;有人认为人定胜天,因而在困难面前积极奋斗,不屈不挠。
这段材料说明A.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B.哲学不等于自发产生的世界观C.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着世界观D.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6.对世界观、方法论、哲学三者之间的关系,表述正确的有①哲学既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又是关于方法论的学说;②科学的世界观决定了科学的方法论,二者构成哲学;③不同的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不同;④要形成世界观和方法论就必须学习哲学()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7.下列说法是世界观的是A.闻鸡起舞 B.事物的运动是有规律的C.想问题、办事情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D.太阳东升西落8.下列关于哲学的说法,正确的是()①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科学②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③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④哲学是伟大的认识工具A、①②B、①④C、③④D、②③9.在快节奏生活的时代,人们提出了“慢生活”理念,一些人逐步接受了该理念,并加入到“慢餐饮”、“慢旅游”、“慢运动”等行列。
哲学复习题

哲学复习题一,选择题(在下列每题的4个选项中,至少有一个是正确的,请选出并将题号填入括弧之中)1.宋明理学的主流形态包括:( ). A.道学B.心学C.佛学 D.气学2. 在现代西方哲学中,属于科学主义思潮的哲学家有:( ).A.维特根斯坦B.胡塞尔C.罗素D.萨特3. 在近代中国直接译介西方思想并以此对中国社会产生影响方面,占有首屈一指的地位的人是:( ). A.利马窦 B.钱钟书 C.林纾 D.严复4. 中国现代哲学包括哪三大思潮 ( )A.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B.中国化的科学哲学C.现代保守主义哲学D.现代激进主义哲学5. 本体论的原初形式是:( ). A.人论 B.在论 C.是论 D.道论6. 在因果关系问题上,休谟认为:( ).A.因果关系是一种必然法则B.因果关系是人们经验上的一种习惯C.因果关系是一个知性范畴D.因果关系是自然规律的客观反映7. 一般认为,哲学所关注的问题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A.认识论B.形而上学C.伦理学D.美学8. 被公认为西方哲学史上的第一位哲学家是:( ).A.苏格拉底B.柏拉图C.亚里士多德D.泰勒斯9. 在古希腊哲学中,爱利亚学派的中心思想是:( ).A.世界的本原是“变化的一”B.世界的本原是“不变的一”C.世界的本原是“变化的多”D.世界的本原是“不变的多”10. 发动了一场哲学领域的"哥白尼式的革命"的哲学家是:( ).A.康德B.黑格尔C.弗雷格D.罗素11. 大乘佛教所主张的"三谛说"是指:( ).A.真谛,世谛,俗谛B.真谛,义谛,胜谛C.空,假,中D.空,假,真12. 许多哲学家认为,后现代主义哲学兴起的标志是:( ).A.《后现代状况》的发表B.《词与物》的发表C.《癫狂与文明》的发表D.《新唯识论》的发表13. 中国先秦哲学的最主要特征是"百家争鸣"."百家"是言其多,其中最有影响的当属:( ).A.儒家B.道家C.法家D.墨家14. 以下属于近代唯理论哲学的代表人物有:( ).A.笛卡尔B.斯宾诺莎C.休谟D.莱布尼茨15. 逻辑推理的类型有:( ). A.演绎推理 B.归纳推理 C.数学推理 D.物理推理16. 奎因提出的"经验主义的两个教条"是指:( ).A.理想语言存在的教条B.分析命题与综合命题区分的教条C."语言的意义就在于其用法"教条D.还原论的教条17. 在中国历史上,儒家大致经历了哪些发展阶段 ( )A.先秦哲学B.唐代哲学C.宋明哲学D.当代新儒学18. 哲学对思想文化的作用表现在:( ).A.对革命的直接参与B.对日常意识的反思C.对学科前提的批判D.对自由意识的促进19. 心理事件与物理事件的区别是:( ).A.心理事件无公开的可观察性,物理事件有公开的可观察性B.心理事件有空间上的位置,物理事件无空间上的位置C.心理事件有公开的可观察性,物理事件无公开的可观察性D.心理事件无空间上的位置,物理事件有空间上的位置20. 提出"我思故我在"的命题,被称为"近代经验论之父的哲学家是:( ).A.笛卡尔 B斯宾诺莎 C.休谟 D.洛克21. 经验实在论最具代表性的理论形态包括:( ).A.理性实有论B.常识实在论C.新实在论D.批判实在论22. 就对中国历史的实际影响来说,中国文化的主干包括:( ).A.儒家B.佛家C.道家D.墨家23. 功利主义通常被划分为两种基本的形式,即:( ).A.个人功利主义B.道德功利主义C.行为功利主义D.规则功利主义24. 在艺术定义上提出"家庭相似论"的哲学家是:( ).A.胡塞尔B.维特根斯坦C.罗素D.萨特25. 在西方哲学史上,第一次提出"是者"概念的哲学家是:( ).A.苏格拉底B.柏拉图C.亚里士多德D.巴门尼德26. 在传统认识论中,最为基本的认识路线有:( )A.观念论B.经验论C.唯理论D.批判论27. 在古希腊哲学中,伊奥尼亚学派的中心思想是:( ).A.世界的本原是"变化的一"B.世界的本原是"不变的一"C.世界的本原是"变化的多"D.世界的本原是"不变的多"28. 以下属于实用主义哲学的代表人物有:( ).A.杜威B.皮尔士C.詹姆士D.刘易斯29. 儒家认为,认识的方法和途径包括:( ).A."自诚明"B."自明诚"C."为道"D."为学"30. 以下属于后现代主义哲学的代表人物有:( ).A.利奥塔B.福柯C.德里达D.海德格尔二,辨析题(请辨别以下概念的异同,并简述理由)1. "是"与"应当" "是"与"应当"是伦理学中的重要概念.所谓"是",是指人们实际上做了什么;所谓"应当"是指人们应当做什么.显然,在人们实际做什么和他们应当做什么之间,也是在"是"和"应当"之间,并没有什么直接的或必然的联系.从这个描述性的"是"中,无论如何也推不出规范性的"应当"来.就此而言,在有关人的行为的是否道德的问题的判定上,重要的就不是看人们实际做了些什么,而是看人们究竟应当做些什么.2. "宇宙论"与"本体论"宇宙论(Cosmology)原指这样一类相互关联的研究,它们在某种意义上涉及整个世界.就其用途来说,宇宙论又可分为两类:属于哲学的和属于科学的.属于哲学的宇宙论又称"前本体论",在古希腊即自然哲学,在中国古代则指"本根论".本体论(Ontology)作为研究"一般存在者"(Being)的学问,经常被当作形而上学的同义语.根据对于什么是存在问题的不同回答,本体具有"是论","在论","道论"三种不同形态.在理论形态上,本体论是宇宙论的一种深化.3. "决定论"与"宿命论" 所谓决定论,意味着承认普遍的因果联系,承认世界上没有什么东西是可以免于被决定的.把决定论的观点推到极端,就成了宿命论.宿命论否定任何自由的存在,它把宇宙间发生的一切解释成某种神秘,迷信的力量预先决定的结果.4. ."必然真理"与"因果关系"一般认为,必然真理之所以是必然真理,就在于它们是通过逻辑的或数学的方式而获得的.而通过逻辑的或数学的方式获得的真理,是在任何可以设想的情况下都成立的真理,否则它就是不可能的.按照大多数现代哲学家的观点,有关因果关系的陈述则是一种条件叙述.归根到底,它不过是描述一种已观察到的自然界规律性即"习惯"而已.因果关系不但可以在逻辑上被证明是一种经验上的习惯,而且也可以在历史中找到它的概念上的起源.所以,如果说必然真理是具有某种绝对普遍性的东西的话,那么,因果关系却并非如此,它通常是和人类的经验习惯联系在一起的.5. "理解"与"认识" 理解和认识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对待事物的方式."理解是在语言的逻辑界限这外进行思想,而认识是在语言的逻辑界限之内进行判断和推理;理解无需定义具有抽象同一性的概念,而认识则必须使概念保持抽象同一性;理解可以通过不断地循环往返加深理解,而在认识中,概念的循环定义和循环推理却被认为是没有意义的;最重要的是,理解可以通过内心体验和现象直观来领会事情本身,而认识只能通过外在经验和逻辑推理去掌握是者之是(本质之是)."如果说,对于"是",我们可以认识;那么,对于"在"我们虽然不能认识,但却是可以理解和领会的.6. "强决定论"与"弱决定论" 决定论就其基本的倾向看,可分为两种不同的形式:强决定论与弱决定论.所谓强决定论,就是主张自由与决定论的不相容性.按照这种观点,决定论排除一切形式的自由.所谓弱决定论,则是承认自由与决定论的相容性.它是一切哲学家在不愿放弃实际的自由,但又无法理解完全缺乏决定如何可能做到责任的需要和愿望的统一的情况下,尝试把实际的自由和责任与决定论统一起来的一种解释.如果说,强决定论在理论形态上与宿命论表现出一定程度的相似性,但两者却有着本质的区别的话;那么,弱决定论则在另外一个方向上表现得十分接近非决定论,但也同样不能归结为非决定论.7. "物理事件"与"心理事件"就"身心关系"而言,总是涉及到这么两个不同的方面:一个是物理的方面,或者叫"物理事件",它表现为是一个空间上的和时间上的过程;另一个是心理的方面,或者叫"心理事件",它表现为意识性的经验或体验.有公开的可观察性和没有公开的可观察性,是物理事件和心理事件之间的第一主要区别;心理事件之区别于物理事件的另外一个特点,是心理的东西不像物理的东西那样,能明确地测定它的空间位置.8. "为道"与"为学"老子将人的认知活动区分为两种:"为道"与"为学"."为学"是指平常的认知方式,它的认识对象是现象界的一切事物."为道"和"为学"不同.它不是积累知识,而是减少知识,即减少一切主观的认知成分和情感因素,使主体主动地融于宇宙之中,与大道化为一体.在两者的关系上,总的说来,老子是主张用"为道"的方式来指导"为学",而"为学"的最终目的是服务于"为道".9. "自诚明"与"自明诚"这两种观点指的都是儒家哲学的认识论路线.《中庸》说:"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诚则明矣,明则诚矣."在这里,所谓"诚"是指由尽性之学得到的道德,所谓"明"是指由穷理之学所得到的知识."自诚明"是说,首先从道德入手可以进一步通向知识;"自明诚"是说,首先从知识入手可以进一步通向道德.就最后的结果来说,"诚则明矣,明则诚矣",此二者可以殊途而同归.三,简答题(请结合教材和自己的体会,简要回答以下问题)1. 科学主义思潮和人本主义思潮的特点或区别是什么在科学主义思潮看来,哲学要想切实得到发展,就必须用实证科学(包括数学和各种自然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来改造哲学,也就是说,通过对科学方法的研究才能真正达到"科学的哲学".在这个意义上,科学主义思潮的各个主要流派的哲学家,诸如,逻辑实证(经验)主义,语言分析哲学,批判理性,逻辑实用主义,科学实在论等,大都倾向于把哲学归结为认识论(知识论)和方法论的研究,进而把哲学归结为对语言的逻辑分析.从总的方面来看,批判,改造传统理性,树立和发扬现代理性,是科学主义思潮最重要的特征.与科学主义思潮发展的相对集中相比,现代人本主义思潮继承了文艺复兴以来所倡导的人本主义或"人道主义"思想,把人以及人的发展,完善,尊严,自由,创造等对人有重要意义的各个方面的问题,放在哲学乃至整个文明的中心地位.它们普遍认为,无论现代科学技术如何发达,都不可能消除以反思人的存在为基本宗旨的哲学的价值.它强调,现代哲学的任务就在于通过对科学或理性的反思,来探讨"人的存在","人的价值",人性,人道主义及其"异化"等问题.2. 理想语言学派和日常语言学派有何异同理想语言学派强调,所谓语言分析实际就是逻辑分析.他们普遍认为,通过分析不难看出,日常语言是很不完善的.要彻底消除哲学研究的这个隐忧,就必须以现代逻辑为基础建立理想的人工语言,从而一劳永逸地解决问题.如果说理想语言学派试图通过改造语言来实现其"语言批判"的任务的话,日常语言学派则是希望通过"更好地理解和使用我们的日常语言"来达到"语言批判"的根本目的.日常语言学派哲学家认为,语言的丰富性,深刻性是社会现实生活所赋予的,这表明日常生活本身就蕴涵着真理.可见,日常语言应该受到重视,这是对绝大多数普通人意见的尊重.3. 后现代主义哲学与现代主义哲学的关系是什么在某种意义上,后现代主义哲学主要是作为所谓"现代性哲学"的对立面而出现的.后现代主义哲学认为,肇始于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的所谓"现代性哲学",普遍具有"对基础,权威,统一的迷恋","视主体性为基础和中心","坚持一种抽象的事物观"等特点.而这一切都是应当受到彻底质疑的.因此,后现代主义哲学,通常采取以"否定性,非中心,不确定性,非连续性和多元化等"为基本特征的后现代思维方式,坚决反对"现代性哲学"主—客对立的思维模式,反对基础主义,本质主义,理性主义和道德理想主义,反对主体主义和人类中心主义,等等.4. "是论"的意义是什么从"是"的角度来研究"being",就形成了本体论中的"是论"."是论"是本体论的原初形式和传统形式,也是本体论之为本体论的最重要,最核心的内容;逻辑必然性是"是论"所演绎的哲学原理体系的真理性的依据,以"求是"为终极目标的概念论哲学,代表了西方上的一个悠久的传统;在西方人看来,所谓"求真"在某种意义上就是"求是".5. 在论"的意义是什么从"在"的角度来研究"being",就形成了本体论中的"在论"."在论"是20世纪现代西方哲学赋予本体论的新的形式.从"在"的角度来理解"存在"(Being),也就是主张"返回到事物本身";由"在论"来看,"在者之在"乃是经验性知识的范导和内在推动力量;以"在者之在"超越"是者之是",就是回归真理和心灵的精神家园.6. "道论"的意义是什么从"无"的角度来研究存在问题,就形成了本体论中的"道论".(1)它拒绝所谓的绝对存在而只承认现实世界的存在,因而认为世间的一切存在物都是平等的,这样一种"生态哲学"是有利于世界的可持续发展的;(2)它主张"有生于无",因而养成了中国人处世为人的达观性格和逍遥山水的心态;(3)它主张"一切皆变",因而无论道家还是佛家的哲学思想都贯穿了辩证法思维,等等.但道论过分强调存在的非存在特性,也形成了中国文化缺乏科学意识和避世主义,个人滑头主义的倾向.7. 什么是非结果论它包括哪几种理论形式其主要内容是什么所谓非结果论是指,一种行为的道德与否取决于事实,而不是结果.换句话说,行为的道德性就远不是单纯从结果的方面就能讲清楚的,道德必须被置于一个比结果高得多的层面来理解.这就意味着,非结果论把道德看作是一种先天的,绝对的东西,即一种不受任何经验性结果影响的,与人的欲望或功利无关的,预先规定着人的行为的一般规则.一般认为,宗教的"圣谕论"与康德的"义务论",是这方面的两种最重要的代表性理论.前者是指这样一种伦理学理论,即它强调,无论什么时候,在什么情况下,一个人只应当做那些符合上帝旨意的事;后者则把道德内置于人的理性观念,把道德看作是由理性的意志决定的,出于人的自觉的一种善的行为,即是不计功利,不讲结果的,纯粹由一种义务感或说是动机决定的善的行为.8. 请谈谈在美学上"客观论"和"主观论"的主要区别.在关于美的性质的论述上,所谓客观论是指这样一种观点,即它相信,从根本上说,事物的美是由客体自身的属性决定的,是一种与主体意识无关的东西.与客观论对立的另外一种见解是主观论,它坚持,美从根本上说是一个主观的而不是客观的概念,美不是起源于事物的属性而是起源于人的心灵.如果说,审美客观论在历史上是与理性主义联系在一起的话,那么,审美主观论的理论基础就主要是得之于历史上的经验主义.自休谟以来,伴随着经验主义越来越在西方哲学中占据统治地位,审美主观论也越来越在美学家中流行.9. 试述道家认识论的内容(1)在"为道"与"为学"两种认知路径中,道家更强调前者.(2)为了"体道",道家提出了"坐忘"与"心斋"两种神秘主义认知方式.(3)在认识的性质和局限上,提出从"生有涯知无涯"到"言不尽意",主张超越语言和认识的界限,直抵宇宙大道的本身.四、分析题(根据以下提供的材料,结合教材的相关内容,就所提问题进行分析。
哲学第一课复习题

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第一框题生活处处有哲学(一).哲学就在我们身边1、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2、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二).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1、哲学的本义:哲学的本义是爱智慧或追求智慧,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
所以,这样的学问当然会使人生活得更美好。
2、哲学的任务:指导我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思想工具,第二框题关于世界观的学说(一)、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1、哲学的含义哲学就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2、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1)、二者的区别。
①含义不同: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哲学则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
②世界观人人都有.但一般人自发形成的世界观还不等于哲学。
哲学是哲学家依据一定的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把不自觉的、不系统的世界观加以理论化、系统化而形成的思想体系。
它同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所产生的零散的不自觉的世界观,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因此,我们既反对把哲学简单化。
把零散的、不自觉的世界观当做哲学学说,也反对把哲学神秘化.认为哲学只是哲学家的事情。
(2)二者的联系。
哲学以世界观为内容。
世界观以哲学为最高表现。
哲学与世界现的研究对象都是整个世界。
3、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1)什么是方法论?人们关于世界是什么、怎么样的根本观点是世界观,用这种观点作指导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就成了方法论(2) 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如图所示:人们对整个世界世界观总的看法根本观点用来观察问题、处理问题统一哲学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根本原则方法论根本观点(二)、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1、具体知识的内容自然知识物理、化学、生物等具体知识:社会科学知识文艺、伦理、经济学、政治等思维知识心理学、逻辑学2、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1) 哲学与具体科学是一般与个别、共性与个性的关系(2)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
哲学基础复习题及答案

哲学基础复习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A. 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B. 存在与本质的关系问题C. 形式与内容的关系问题D. 现象与本质的关系问题答案:A2.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质是:A. 精神的B. 物质的C. 观念的D. 形式的答案:B3.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实践是:A. 认识的基础B. 认识的来源C. 认识的目的D. 认识的动力答案:A二、多项选择题1. 下列哪些属于唯物主义的观点?A. 物质是世界的本原B. 意识是世界的本原C. 物质和意识相互依存D. 物质决定意识答案:A, D2. 辩证法的三大规律包括:A. 对立统一规律B. 质量互变规律C. 否定之否定规律D. 因果律答案:A, B, C三、简答题1. 简述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内容。
答: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本原,意识是物质的产物,物质决定意识。
它强调事物的普遍联系和发展,认为事物的发展是通过矛盾的斗争和统一来实现的。
2. 什么是历史唯物主义?答: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是由物质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的,社会形态的更替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推动的。
四、论述题1. 论述实践在认识过程中的作用。
答: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和来源,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通过实践,人们能够获得直接的感性认识,进而通过思考和总结,形成理性认识。
同时,实践也是推动认识发展的动力,人们在实践中不断遇到新问题,促使他们去探索新的认识。
五、案例分析题1. 分析以下案例,说明辩证法的对立统一规律在其中的作用。
案例:某公司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产品创新与市场需求之间的矛盾。
一方面,公司需要不断创新以保持竞争力;另一方面,市场需求的多样性要求公司必须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
答:在这个案例中,产品创新与市场需求之间的矛盾体现了辩证法的对立统一规律。
公司通过不断的产品创新来解决市场需求的多样性,而市场需求的多样性又推动公司进行产品创新。
哲学哲学思维复习题

哲学哲学思维复习题一、选择题:从下列选项中选择最符合题意的答案填入括号内。
1. 哲学是一门研究人类()与实践的学科。
A. 社会关系B. 装修风格C. 感情变化D. 思维方式2. 形而上学是哲学的()部分。
A. 基础B. 细节C. 研究对象D. 应用领域3. 辨析是一个思维活动,其目的是通过()来认识事物。
A. 比较分析B. 错误判断C. 情绪表达D. 主观臆断4. 赫尔克里特认为世界的本质是()。
A. 火B. 水C. 地D. 空气5. 唯心主义强调()在人类认识世界中的作用。
A. 理性思维B. 客观实践C. 宗教信仰D. 感性直觉二、简答题:1. 请解释“唯物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思想。
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强调事物的矛盾运动和发展规律。
它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包含着内部的矛盾,矛盾的存在推动事物的运动和变化。
唯物辩证法强调人的认识必须通过对事物矛盾的辩证分析和综合来实现。
历史唯物主义是唯物辩证法在社会历史领域的应用,认为社会历史的发展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推动的。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阶级斗争是社会历史演进的动力,社会的进步是在阶级斗争中实现的。
2. 请解释“质”的概念在哲学中的含义。
在哲学中,“质”是指事物的本质特征或属性。
质是事物存在和运动的根本基础,是决定事物性质和行为特点的核心要素。
质决定着事物的本质属性,而其他外在表现则是由质的性质所决定和制约的。
3. 简要阐述存在主义和唯物主义的主要区别。
存在主义强调个体存在的意义和自由选择的重要性。
存在主义认为人类是在存在之后才有本质的,个体的存在是超越了客观规律和命运束缚的独立实体。
存在主义强调人的自由意志和责任感,认为每个人都是自己生命的创造者。
唯物主义则强调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和决定论的观点。
唯物主义认为人类的思维和行为都是受物质基础和客观规律所制约的,否认人类具有超越客观世界的自由意志。
唯物主义认为事物的本质是由物质和物质之间的关系所决定的。
高中哲学复习题及答案

高中哲学复习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A. 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B. 存在与本质的关系问题C. 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D. 现象与本质的关系问题答案:A2. 下列哪一项不是唯物主义的观点?A. 物质决定意识B. 意识是物质的反映C. 意识是第一性的D. 物质是第一性的答案:C3. 辩证法的核心观点是:A. 对立统一B. 事物的联系和发展C. 量变与质变D. 否定之否定答案:A二、填空题4.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______是世界的本原。
答案:物质5.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认识的过程是______的过程。
答案: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由理性认识回到实践6. 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指出,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______。
答案:改变世界三、简答题7. 简述辩证唯物主义的三大规律。
答案:辩证唯物主义的三大规律包括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
对立统一规律认为事物内部的矛盾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本原因;质量互变规律认为事物的发展是通过量的积累达到质的飞跃;否定之否定规律认为事物的发展是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新事物在否定旧事物的基础上发展,同时又包含着旧事物的某些因素。
8. 如何理解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答案: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意味着任何理论或观点的正确与否,都需要通过实践来验证。
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它能够直接作用于客观事物,产生实际效果。
只有那些在实践中得到证实的理论,才是符合客观实际的真理。
四、论述题9. 论述唯物辩证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答案:唯物辩证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它帮助我们认识到事物的矛盾性,从而找到问题的根源;其次,它指导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创新,以适应事物的发展变化;再次,它强调事物的联系和发展,促使我们在解决问题时考虑长远影响和整体效应;最后,它倡导在实践中不断检验和发展理论,以确保理论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马克思主义哲学》复习习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复习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哲学是()A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B各门具体科学知识的总汇C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D终极真理2.哲学的基本问题是()A物质和运动的关系B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关系问题C理论和实践的关系问题D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3.否认思维和存在有同一性的哲学是()A.唯心论B。
不可知论C。
诡辩论D。
二元论4.哲学上的基本派别是()A.辩证法和形而上学B。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C.唯物辩证法和唯心辩证法D。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5.唯物主义哲学发展的三个基本历史形态是()A.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庸俗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B.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C.奴隶社会时期的唯物主义、封建社会时期的唯物主义、资本主义时期的唯物主义D.机械唯物主义、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6.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A.古希腊罗马的哲学B。
中世纪经院哲学C.十七、十八世纪英法资产阶级哲学D。
十九世纪德国古典哲学7.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对象是()A.关于人类思维活动的一般规律B。
关于自然界发展的一般规律C.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 D。
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8.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是()A.整体与局部关系B。
一般与个别关系C.代替与被代替的关系D。
绝对和相对关系9.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一切旧哲学的最主要最显著的特点是()A.阶级性B。
科学性C.革命性D。
实践性10.设想没有物质的运动是()A.客观唯心论B。
形而上学的观点C.一切唯心主义的观点D。
主观唯心论的观点11.运动和静止的关系是( )A.内容和形式的关系B。
绝对和相对的关系C.抽象和具体的关系D。
一般和个别的关系12.“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和“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 这两种观点( )A.是相同的,只是强调的方面不同B。
前者是辩证法,后者是诡辩论C.前者是形而上学,后者是辩证法D。
云南民族大学成人高等教育《哲学》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云南民族大学成人高等教育《哲学》试题姓名专业层次班级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30分)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意味着()A 人类哲学思维达到了顶峰B 科学的哲学体系的最终完成C 崭新的无产阶级世界观理论体系的诞生D 绝对真理的体现2. 一切唯物论坚持的观点是()A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B 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C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D 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3. 下列观点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的是()A 万物皆备于我B 心外无物C 物是感觉的复合D 死生由命,富贵在天4. 一元论哲学认为()A 世界是物质的B 世界是精神的C 世界是运动的D 世界是统一的5. 在意识本质问题上庸俗唯物主义的错误在于()A 否认意识依赖于物质B 否认意识的主观特征C 否认意识是人脑的产物D 否认物质决定意识6.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质归结为()A 存在B 精神C 实物D 物质7. 思想的实现程度取决于它()A 是否理论化、系统化B 是否被群众所接受C 是否得到一定的传播D 是否反映事物的发展规律8. “机器思维”的实质是()A 用机械的、物理的过程完全取代人脑思维B 人所给予的对人类思维的模拟C 人的思维的独立实现D 人的精神活动的物化表现9. 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A 事物数量的增减B 事物场所的变更C 新事物的产生旧事物的灭亡D 周而复始的循环10. 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A 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B 运动和静止辩证统一的观点C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相结合的观点D 肯定和否定辩证统一的观点11. 假象是指()A 和本质没有同一性的现象B 从反面歪曲地表现本质的现象C 主观想象的现象D 表露于外的现象12. 辩证矛盾的两个根本属性是()A 客观性和主观性B 普遍性和特殊性C 平衡性和不平衡性D 同一性和斗争性13. 质与属性的统一性在于()A 质是通过属性表现出来的B 质和属性是可以相互转化的C 质和属性是直接同一的D 质是由属性所决定的14. 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了()A 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B 事物发展的状态和形式C 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D 事物发展的程度和规模15. 形而上学否定观的根本错误在于()A 否认肯定和否定的区别B 否认否定是外力作用的结果C 否认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D 否认肯定和否定是辩证的统一二、多项选择题:多选、少选和不选无分 (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20分)1. 唯物主义的发展经历了以下历史形态()A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B 古代朴素辩证法C 近代庸俗唯物主义D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E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2.下列哪些说法表示了时间的一维性()A 时乎时乎不再来B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C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D 失落寸金容易找,失落光阴无处寻E 机不可失,时不再来3. 主观唯心主义把世界的本源归结为()A 理B 绝对观念C 感觉D 心E 上帝4. 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的关系是()A 共性大于个性B 共性寓于个性之中C 个性中包含了共性D 共性和个性可以相互转化E 共性是个性的总和5. 正确地把握度才能()A 正确地认识事物的质B 在实践活动中掌握适度的原则C 提出指导实践的科学准则D 在实践活动中避免“过”与“不及”E 避免犯“左”和右的错误6. “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原理表明()A 人的认识运动的反复性和无限性B 人的认识的相对性和不可靠性C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党的群众路线的一致性D 认识论和辩证法的一致性E 认识运动是主观和客观的矛盾运动7. 生产工具是()A 劳动资料中最主要的有决定意义的因素B 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客观尺度C 划分不同经济时代的物质标志D 生产力中起主导作用的要素E 直接作用于劳动对象的要素8.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A 是非对抗性的B 大量表现为人民内部矛盾C 贯穿于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全过程D 能够通过改革不断加以解决的E 不断削弱直至最终消失的9. 社会心理是()A 低水平的社会意识B 以理性形式为特征C 主要表现为个人意识D 对社会存在的不系统的、自发的反映E 具体表现为感情、风俗、习惯、成见等10. 共产主义社会之所以是人类最理想的社会在于()A 生产力和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社会产品极大丰富B 消灭了私有制,实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C 消灭了一切阶级和阶级差别D 消灭了“三大差别”,使人们摆脱了旧式分工的束缚E 全体社会成员的共产主义觉悟和道德品质极大提高三、论述题。
哲学与人生复习题(1—4单元)

哲学与人生复习题(1—4单元)一、单项选择1.“少年安能长少年,海波上变为桑田”,唐代诗人李贺这句诗体现AA运动是永恒的,绝对的无条件的B运动是物质的唯一标准C静止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D运动是静止的特殊状态2.堡垒容易从内部攻破,提现的哲理是AA内因是内部发展的根本原因B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C内外因是事物发展中缺一不可D事物的变化发展有时可以没有外因3.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劳动力需求,以由体力智力型、技能型转变,对素质低技能差的劳动力需求减少,这意味这DA政府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B企业应不断扩大就业岗位C劳动者要树立正常的择业观念、D劳动者要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和职业技能4.自觉能动性是人特有的能力,下列不属于自觉能动性的是DA透过现象认识事物本质和规律B百折不挠的坚强意志C以创造性活动改造世界D 蜜蜂建造的蜂巢巧夺天工5.选择人生道路需要根据个人实际,下来内容属于个人自身实际中AA自身的兴趣愿望B自身的家庭状况C自己的身体状况D自己的文化基础6.下列说法与“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体现的哲理相同的是CA心诚则灵,心不成则不灵B行百里者半九十C庄稼施肥有技巧,看天看地又看苗D仁者见仁智者见智7.下列可以正常体现从客观实际出发进行人生选择的成语是AA量力而行B好高骛远C不自量力D妄自菲薄8.自觉能动性是人特有的能力,下列不属于自觉能动性的是DA通过现象认识事物本质和规律B百折不挠的坚强意志C以创造性活动改变世界D蜜蜂建造的蜂巢巧夺天工9.中国古人强调天人合一,周易提出裁成天地之道,辅相天地之宜,这些观点对于我们建设美丽中国的启示是DA发挥自觉能动性,改造规律B人的自觉能动性决定自然变化C改造自然要保持自然原貌D在尊重规律的基础上改变自然10.孟子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这种说法强调了DA事物是变化发展的B人际和谐的重要性C物质世界的多样性D主观能动性的重要条件11.下列成语俗语中,与“水滴石穿,绳锯木断“包含同一哲理的是DA只见树木,不见森林B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C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D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12.近百年来,人类关于储存介质的发明经历了从录影带到软盘、光盘、U盘等的过程,随着科技进步储存能力更强的介质还将不断出现这说明CA事物总处在渐进和不显著的变化中B事物发展的道路是迂回曲折的C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和上升的D量变到质变的运动就是事物发展13.“严师出高徒“与“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分别强调了CA内因和外因的作用B变化和发展的作用C外因和内因的作用D量变和质变的作用14.下列对成功和失败关系说法正确的是DA两者是截然对立的,无法统一B两者相互依存和渗透的相互转换C两者都是实践和认识的表现形式D成功具有反复性,失败无限性15.人们常说,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这里的门道和热闹从哲学上讲分别是BA现象和本质B本质和现象C客观和主观D主观和客观16.月亮绕地球转动,苹果落地,水往低处流等现象的背后隐藏着一个共同的东西——万有引力,这说明BA同一现象只能表明同一本质B同一本质可以表现为不同的现象C现象本质都隐藏在事物的内部D同一现象可以表现不同的本质17.蒸汽机被内燃机所取代,电子管被晶体管所取代都是CA市场竞争的结果B市场成熟的结果C技术变革的结果D制度发展的结果18.判断人生目标正确与错误最重要的标准是看是否符合CA个人实际情况B家人的意愿和要求C社会历史发展规律D自己所处的环境条件19.社会理想和职业理想、生活理想、道德理想的关系是AA社会理想贯穿于其他三种理想之中,更是其他三种理想的归属和基础B职业理想生活理想、道德理想对社会理想也有决定作用C道德理想是最根本的,决定和制约其他三种理想D职业理想对一个人的其他三种理想起主导和支配作用20.理想的实现需要一定的主观条件,在主观条件中吧理想转换为现实的重要条件是DA社会制度B经济条件C自身优势D艰苦奋斗21.荀子说“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这句话告诉我们CA预示有主见B有了坚强意志就能一定能成功C成功需要坚强意志D善于约束自己二、多项选择1.在首届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上,有近千家企业观看,其中位列世界五百强的企业有二十多家,有的企业老总还当起了“星探”,亲自到赛场抢夺技能明星,这与当前的就业难,形成强烈反差,上诉材料表明劳动者ABDA要不断提高职业技能和技术水平B要增强市场竞争意识,转变就业观念C要依法履行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义务D要积极就业,创造良好的就业和创业环境2.因为小提琴家在音乐会上演奏,突然G玄断了,但是他并没有停下来,而是即兴创作力,一首从头到尾不用G铉的曲子,演奏非常成功,这说明BDA成功总是与挫折困难为基础B遇到困难要用于面对,发觉自觉能动性C客观条件无法影响到人的成功D知识和能力储备是取得成功的重要条件3.1971年迪士尼乐园设计师在乐园主体完工后,暂停修建园中道路,却在空地上撒上草种子,五个月后,绿草成荫的园区被人踩出不少小路,他根据这些小路铺设了人行道,成了优雅自然简洁便利,个性突出的优秀设计,这启示我们ABA要从生活实际总获得灵感B要尊重群众的实际需求C不能对自然的事物做任何改变D规律无法被完全把握4.金秋时节农民采摘柿子时总要在树上留下一些熟透了的给喜鹊当过冬的食物,引得喜鹊在树上做巢,来年春天,喜鹊忙着捉树上的虫子保证到了秋天柿子能获得丰收,这个事迹给我们的启示ABCDA事物之间有种固然的联系B人们可以发现并利用规律来实现自己的目的C人的生活时间也是自然的一部分D保持生态系统平衡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必要条件5.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新事物取代旧事物是必然的,其原因在于BCDA新事物产生于旧事物之后B新事物具有强大的生命力C新事物更能适应新的环境和条件D新事物添加了旧事物所不具备的新内容6.下列选项中组张积极的人生行动的有ABCDA没有比人更高的山峰,没有比脚更长的道路B伟大的思想只有付出行动才能成就壮举C君子衲言而敏于行D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7.下来关于矛盾双方关系说法正常的是CDA矛盾双方只能是相互斗争的关系B矛盾双方没有任何关系C矛盾双方是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D矛盾双手是相互斗争相互排斥的三、判断题1.“天地之变,寒暑风雨,水旱冥蝗,率皆有法”这段话的哲学意义是规律是可以被认识的.X 2.随着客观条件的变化,人们的思想会自然发生改变.X3.事物的发展变化是相对的、有条件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期末复习题

1、什么是哲学?(1)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2)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2、什么是世界观和方法论?两者的关系如何?(1)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2)方法论(3)关系:一般说来,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着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不存在脱离世界观的方法论,也不存在脱离方法论的世界观。
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3、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是什么?(1)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
(2)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4、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对此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对此问题的不同回答,划分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5、哲学的两大基本派别是什么?他们的根本分歧是什么?两大基本派别: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根本分歧:围绕物质和意识谁是本原的问题展开。
6、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本原,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7、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是本原,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
8、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对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的不同回答。
9、什么是真正的哲学?是自己时代精神上的精华:(1)是时代精神的总结和升华;(2)是社会变革的先导10、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1)阶级基础: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2)自然科学基础: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3)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其中最主要的是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
1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1)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过程中产生的伟大理论成果;(2)邓小平理论是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科学体系,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最新成果。
[哲学引论]期末复习知识点复习考点归纳总结
![[哲学引论]期末复习知识点复习考点归纳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0cdf42e5770bf78a6429541c.png)
哲学引论期末复习题一、选择题1、宋明理学的主流形态包括:(ABD )。
A、道学B、心学C、佛学D、气学2、以下属于清代实学的代表人物有:(BCD )。
A、朱熹B、黄宗羲C、顾炎武D、王夫之3、在现代西方哲学中,属于科学主义思潮的哲学家有:(AC )。
A、维特根斯坦B、胡塞尔C、罗素D、萨特4、在现代西方哲学中,属于人文主义思潮的哲学家有:( B )。
A、维特根斯坦B、胡塞尔C、罗素D、萨特5、在近代中国直接译介西方思想并以此对中国社会产生影响方面,占有首屈一指的地位的人是:( D )。
A、利玛窦B、钱钟书C、林纾D、严复6、中国现代哲学包括哪三大思潮?(ABC )。
A、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B、中国化的科学哲学C、现代保守主义哲学D、现代激进主义哲学7、《哲学引论》教材认为,本体论的三种主要形态是:(ABD )。
A、是论B、在论C、人论D、道论8、本体论的原初形式是:( C )。
A、人论B、在论C、是论D、道论9、属于中国哲学传统的本体论形态是:( D )。
A、人论B、在论C、是论D、道论10、在因果关系问题上,休谟认为:( B )。
A、因果关系是一种必然法则B、因果关系是人们经验上的一种习惯C、因果关系是一个知性范畴D、因果关系是自然规律的客观反映11、一般认为,哲学所关注的问题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ABCD )。
A、认识论B、形而上学C、伦理学D、美学12、在中国哲学史上,著名的儒家哲学代表人物有:(ABC )。
A、孔子B、朱熹C、孟子D、慧能13、被公认为西方哲学史上的第一位哲学家是:( D )。
A、苏格拉底B、柏拉图C、亚里士多德D、泰勒斯14、以下属于近代经验论哲学的代表人物有:(ACD )。
A、培根B、笛卡儿C、洛克D、休谟15、在古希腊哲学中,爱利亚学派的中心思想是:( B )。
A、世界的本原是“变化的一”B、世界的本原是“不变的一”C、世界的本原是“变化的多”D、世界的本原是“不变的多”16、发动了一场哲学领域的“哥白尼式的革命”的哲学家是:( A )。
哲学考试题及答案

哲学考试题及答案第一部分:选择题1. 哲学研究的对象是什么?A. 科学B. 美学C. 世界D. 社会2. 下列哪位哲学家提出了“我思故我在”的观点?A. 笛卡尔B. 亚里士多德C. 柏拉图D. 康德3. 辩证法的基本范畴是什么?A. 实在和现象B. 主观和客观C. 质和量D. 形式和内容4. 唯物辩证法的核心思想是什么?A. 唯心主义B. 唯物主义C. 机械唯物主义D. 辩证唯物主义5. “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这个观点属于哪位哲学家?A. 亚里士多德B. 孟德斯鸠C. 弗洛伊德D. 康德第二部分:简答题1. 请简要阐述宇宙的起源问题。
2. 解释一下形而上学和认识论的区别。
3. 什么是伦理学?列举两个伦理学的基本问题。
4. 简述一下尼采的“超人”理论。
5. 解释一下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关系。
第三部分:论述题请从以下两个题目中选择一个进行论述:1. 解释弗洛伊德提出的心理结构三元模型,并分析其对个体的影响。
2. 以康德的“为人之道”为例,谈谈你对道德规范的理解和价值。
答案如下:第一部分:选择题1. C2. A3. D4. D5. A第二部分:简答题1. 宇宙的起源问题是哲学关注的核心之一。
它探讨了宇宙是如何形成的,以及存在于宇宙中的各种事物的起源和本质。
从古代神话和宗教的角度看,宇宙的起源通常与创造神话有关。
而从现代科学的角度看,宇宙起源问题涉及到宇宙大爆炸理论、量子力学等领域的研究。
2. 形而上学和认识论是哲学的两个重要分支,它们关注的问题不同。
形而上学关注的是存在本身的本质和规律,研究事物的本源、本质和根本关系。
而认识论则关注人类思维和认识的本质及其在认识过程中的规律性。
形而上学主要研究客观存在,而认识论主要研究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关系。
3. 伦理学是哲学的分支之一,研究人类行为的道德规范和价值判断。
它包括道德哲学和道德心理学两个方面。
伦理学的基本问题包括道德的本源问题(道德的起源与本质)、道德判断问题(如何判断一个行为是否是道德的)。
哲学习题

《哲学常识》课后复习练习第一课第一框·一切从实际出发(生活处处有哲学)Ⅰ基础篇1.下列关于主观与客观关系的论述,正确的有A.主观决定客观,客观反作用于主观B.客观与主观的关系是物质与意识的关系在实践中的表现C.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D.主观与客观相统一还是相分离,是正确路线和错误路线在认识上的根本区别2.主观要达到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是因为A.我国的基本国情包括很多方面B.客观实际总是全面、丰富而又不断变化发展的C.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D.世界是客观存在3.反对从主观愿望出发,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达到主观符合客观,必须防止和反对A.从部分的事实出发B.主观主义、官僚主义、形式主义、教条主义、经验主义等错误意识C.以固定不变的眼光来看待客观实际D.“一刀切”、“一风吹”4.下列属于唯物主义思想的有A.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B.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C.天灾不由人,抗灾不由天D.不怕做不到,只怕想不到5.下列观点属于唯心主义的是A.我思故我在B.物是观念的集合C.世界末日就要来临,只有‘法轮功’能拯救人类D.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6.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斗争的基本点是A.物质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B.世界上的万事万物是可知的,还是不可知的C.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的,还是意识的D.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还是分割孤立的7.青年学生要坚持唯物主义,必须努力做到A.坚持无神论,反对有神论B.了解国情,立足国情C.正确估量和看待自己D.正确看待周围的人和事8.辨析题:因为物质决定意识,所以,“心想事成”是不可能的。
9.论述题:我们想问题、办事情的出发点是什么?请用辩证唯物主义的原理加以说明。
10.论述题:某水果冷库主任,不顾多数职工的反对,在水果旺季时,超过冷库的加工和储存能力,大量购进苹果100万公斤,准备到水果淡季时高价售出。
他还违反入库的规定,将好坏苹果一起入库,使大量苹果存在腐烂变质的隐患。
哲学的基本问题专题复习试题及答案和解析

哲学的基本问题专题复习试题及答案和解析哲学的基本问题专题复习试题1.2009的时候,台湾师范⼤学曾仕强曾携其作品《易经的奥秘》登陆央视《百家讲坛》。
该作品中,《易经》的成书、阴阳的由来、⼋卦的成图以及卦的解读等都突出表现了哲学的基本问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A.物质和意识何者为本原即两者谁为第⼀性,谁先谁后的问题B.物质和意识是否具有同⼀性的问题C.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D.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问题【解析】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两⽅⾯:⼀⽅⾯是物质和意识何者为本原即两者谁为第⼀性,谁先谁后的问题,这是哲学基本问题的最重要⽅⾯;另⼀⽅⾯是物质和意识是否具有同⼀性的问题.所以A\B均不全⾯,不选;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不等于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D排除。
本题选C。
2.某位学者问⼀位农民⼯:“你是做什么的?追求什么?”农民⼯答道:“打⼯,追求富裕。
你追求什么?”学者回答:“我追求精神的满⾜,是唯⼼主义者;你追求物质的满⾜,是唯物主义者。
”学者的观点A.是对唯物主义和唯⼼主义两⼤阵营分歧的正确理解B.是⼀种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C.把追求满⾜或者物质满⾜作为划分唯物主义与唯⼼主义的标准D.把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性的问题作为划分唯物主义和唯⼼主义的唯⼀标准【解析】学者的观点是错误的,他把追求精神满⾜或物质满⾜作为划分唯物主义与唯⼼主义的标准。
C当选。
3.考试来临时,会有少总会考⽣在QQ空间分离下图,还有⼀部分考⽣和家长会选择另⼀种⼼理解压⽅式——到寺庙烧⾹许愿,他们认为这样会保证考试顺利通过。
他们的观点属于A.古代朴素唯物主义B.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C.主观唯⼼主义D.客观唯⼼主义【解析】依据对物质和意识何者为本原的回答,哲学划分为唯物主义与唯⼼主义两⼤基本派别。
其中唯⼼主义有两种基本形态:主观唯⼼主义是把⼈的主观精神(如⼈的⽬的、意志、感觉、经验、⼼灵等)夸⼤为唯⼀的实在,当成本原的东西;客观唯⼼主义是把客观精神(如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等)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
中国哲学史复习题最终版

中国哲学题:儒家部分:一、名词概念解释(答题方法:1,谁提出来的;2,含义,前后展开;3,在……中处处于何地位,小评价)为仁由己:由春秋时期儒家学者孔子提出的解答“人何以成仁”的理论。
“仁”是从人对人的良好情感中引申出来的,由于为仁与否完全取决于自己,所以孔子说“为仁由己”,而非由人。
明确肯定了道德行为、道德实践主体性原则,是孔子为其道德修养方法论和作为这种方法论的哲学基础确定的基本原则。
P33克己复礼:孔子在回答颜渊问“仁”作为道德的基本意识时,在道德自律的意识中提到:“仁”的实施方式是“克己”。
指约束自己,使每件事都归于为西周之礼.其中克制物欲是“克己”的基本内容,主张对欲望进行有必要的控制,控制的标准就是“仁道”,为“仁道”而牺牲自我则是“克己”的更高层次的要求.“克己复礼”是达到仁的境界的修养方法。
孔子在早年的政治追求中,一直以恢复周礼为己任,并把克己复礼称之为仁。
“杀身以成仁”这一道德要求对后世的志士仁人具有极强的感召力。
P34四心: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和是非之心。
出自《孟子·公孙丑》。
由“不忍人之心”论及人的道德“本心”并确证人本性的道德性,明确主张“性善论”,认为人的“四心”是与生俱来的,因此推导出人具有仁义礼智“四端”,并再推及行“不忍人之政”,即仁政。
P92孟子认为这四心是人与生俱来的品质,也是孟子性善论的基础。
心有征知:战国时期荀子提出的关于确认天道可知性的认识论思想。
荀子首先承认物本来就可以被认识,并认为人天然禀得的“性”,只是一种认识能力、一种认识心。
感官接触与其相当的对象并将其记录下来形成感性认识,谓之“天官当薄其类”,而对于天官所接受的各种感性认识,“心”具有分析、辨明、证明和取舍的作用,谓之“征知”。
在荀子看来“天官”提供的感觉是片面、主观甚至虚假的,惟有经过“心”的征知才能获得全面的和可靠的知识。
P174荀子以“当薄其类”为基础、以“征知”为指导的认识路线,克服了狭隘经验论的局限性,发展了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明分使群:战国时期荀子在自己的“外王学”里提出的社会构建观念。
高考哲学复习题

高考哲学复习题一、选择题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三个基本特征是:A. 唯物主义、辩证法、实践观B. 唯物主义、辩证法、历史观C. 唯物主义、辩证法、自然观D. 唯物主义、辩证法、社会观2.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A. 客观存在的B. 主观意识的反映C. 社会关系的总和D. 人类实践活动的产物3. 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A. 矛盾B. 联系和发展C. 质量互变D. 否定之否定4.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认识的本质是:A. 主观对客观的反映B. 客观对主观的反映C. 主观与客观的统一D. 客观对客观的反映5.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这表明:A. 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B. 社会存在是社会意识的反映C. 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D.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相互决定二、填空题6.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________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7.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的发展是________和________的统一。
8.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是因为实践具有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的特点。
9. 社会基本矛盾是指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其中________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10.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它________社会存在,同时又________社会存在。
三、简答题11. 简述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
12. 阐述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
13. 什么是实践,它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有何重要性?14. 简述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规律。
15. 论述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
四、论述题16. 论述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中国发展中的作用。
17. 分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关系。
18. 论述在新时代背景下,如何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导实践。
五、案例分析题19. 阅读以下材料,分析其中体现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并结合实际谈谈你的理解。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马克思主义哲学期末复习题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马克思主义哲学期末复习题及答案概要一、单项选择题1.哲学所研究的规律适用于A.整个客观物质世界的某些领域B.整个客观物质世界的一切领域C.整个社会生活的一切领域D.整个精神世界的一切领域2.“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李振声在获奖感言中说道:“几十年的经验使我深刻体会到哲学的确可以使人做事情少犯错误,做研究少走弯路。
”下列观点与上述感悟相一致的是A.哲学是各门具体科学的基础B.哲学是人类对某一具体领域规律的概括C.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D.哲学具有指导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功能3.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世界观的是A.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B.“物是观念的集合”C.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创造者D.具体问题具体分析4.在哲学史上第一次科学地对哲学基本问题作出完整概括和论证的是A.黑格尔B.费尔巴哈C.马克思D.恩格斯5.哲学的基本问题是A.人和自然的关系B.主体和客体的关系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D.物质和运动的关系6.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的根本对立在于A.对世界构成形式的不同回答B.对世界存在状态的不同回答C.对世界是否可知的不同回答D.对世界本原的不同回答7.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对立的根本点在于A.世界发展动力问题B.意识本质问题C.世界本原问题D.实践本质问题8.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唯心主义哲学、旧唯物主义哲学的根本区别在于A.坚持人的主体地位B.坚持用辩证发展的观点去认识世界C.坚持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D.坚持从客观的物质实践活动去理解现实世界9.中国古代哲人荀子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这是一种A.宿命论观点B.唯意志论观点C.机械唯物论观点D.朴素唯物论观点10.“天地之变,阴阳之化”与“未有此气,已有此理”这两种观点A.一致,都是唯物主义观点B.一致,都是唯心主义观点C.不一致,是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D.不一致,是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11.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提出“水是万物的始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哲学复习题
一、单选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计60分)
1、宋代诗人苏轼在《题西林壁》一诗中说:“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它体现了( )。
A、人是无法真正认识事物的
B、客观事物是不断变幻的
C、人的主观认识是受到客观条件限制的
D、客观条件不能限制主观认识
2、“实事求是”这句成语中的“是”指()。
A、客观实际
B、客观规律
C、主观愿望
D、正确观点
3、下列哪个成语可以正确体现从客观实际出发进行人生选择( )。
A、量力而行
B、自知之明
C、不自量力
D、妄自菲薄
4、30年里,陈景润、张海迪、杨利伟、中国女排、姚明等一个个响亮的名字,照亮了无数颗年轻的心,让他们感受到了信念和力量,使他们渴望成长和超越。
这给青年学生的启示是()
①以偶像作为榜样,树立崇高的社会理想,为社会做出贡献
②以偶像作为榜样,把偶像的理想作为自己的理想
③以偶像激励自己,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不断奋发进取
④以偶像激励自己,发挥主观能动性,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5、在首届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上,有近千家企业观看,其中位列世界500强的企业有20多家。
有的企业老总还当起了“星探”,亲自到赛场抢夺技能“明星”,这与当前的“就业难”形成强烈反差。
上述材料表明,劳动者()。
①要不断提高职业技能和技术水平②要增强市场竞争意识,转变就业观念
③要依法履行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义务④要积极就业,创造良好的就业和创业环境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6、战国时期的荀子认为“最为天下贵也”。
这说明他()
A、认为人有自己特殊的能力
B、是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者
C、承认规律的客观性
D、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7、人们能够按自然规律创造出许多自然界原来不存在、单靠自然力量也不能产生的事物。
这表明()
①有些自然物的存在和变化不具有客观实在性
②人们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创造性
③人具有主观能动性
④自然力量是有限的,人的创造能力是无所不及的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8、“城门失火,殃及池鱼”这一成语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A、一切事物总是和其他事物有条件也联系着
B、一切事物总是和其他事物无条件也联系着
C、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D、意识反作用于物质
9、孔子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这种说法说明了()
A、人际和谐的重要性
B、物质决定意识
C、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D、客观决定主观,主观反映客观
10、“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这句话蕴涵的哲理是()
A、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客观世界发展的普遍规律
B、事物的发展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
C、事物发展的曲折性是不可避免的
D、事物发展是前进和曲折性的统一
11、塑料袋出现百年以后,被人们称为“人类最糟糕的发明”之一。
目前,我国每天要用掉各种塑料袋20亿个以上,塑料袋在给人们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也成为“白色污染”的祸首,严重危害了自然环境。
这表明()
①任何事物都有好有坏②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
③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④任何事物都有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
A.①②
B. ②③④
C.②③
D.②④
12、“实践是知识的母亲,知识是生活的明灯”。
这句谚语的哲学寓意是()
A、学习知识比实践更重要
B、在实践基础上形成的正确认识能够更好也指导实践
C、有时候实践比认识重要,有时候知识比实践重要
D、知识既源于书本,又源于实践
13、人们常说“会看的看门道,不会看的看热闹”。
这里的“门道”和“热闹”从哲学上讲分别是()
A、“现象”和“本质”
B、“本质”和“现象”
C、“客观”和“主观”
D、“主观”和“客观”
14、水有三态:液态、气态和固态,但都是氢和氧原子结合成的,其分子式都是H2O。
这一自然科学常识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A、现象和本质是统一
B、现象和本质是对立的
C、认识了现象就等于认识了本质
D、现象和本质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15、辩证思维就是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待事物和思考问题,其实质
与核心是运用()
A、比较分析法
B、矛盾分析法
C、分析综合法
D、类比法
16、1999年9月,英国BBC广播公司通过新闻网页举行公开投票,由公众推选过去一千年中最伟大的思想家。
前三名名依次是:马克思、爱因斯坦、达尔文。
他们推选的依据应当是()
A、个人活动与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程度
B、个人活动与社会发展的相互依赖性
C、个人活动摆脱社会发展规律制约的程度
D、个人活动是否受到社会发展的制约
17、“饮水江水”是北方几代人的梦想。
经过几十年的科学论证以及综合国力的的不断增强,2002年12月27日,南水北调工程正式开工兴建。
南水北调工程从设想到开工说明了()
A、理想属于社会意识,是人生奋斗的目标
B、任何理想都可以转化为现实
C、理想只有经过奋斗才能转化为现实
D、崇高理想是我国各民族团结、共同奋斗的精神力量
18、理想区别于幻想、空想的特点是()
A、理想是个人对幻想、空想的改进
B、理想源于实践,具有实现可能,是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
C、理想是永恒的,幻想和空想可以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D、知识渊博的人具有崇高的理想,空想和幻想则源于无知
19、理想信念是一种()想象。
A、精神现象
B、物质现象
C、经济现象
D、逻辑现象
20、信念是()等的有机统一体。
A、心理和认知
B、认知和情感
C、情感和意志
D、意志和认知
二、情景分析:(计20分)
三个工人在砌一堵墙。
有人过来问他们:“你们在干什么?”第一个人没好气地说:“没看见吗?砌墙!”第二个人抬头笑了笑说:“我们在盖一栋高楼。
”第三个人边干活边哼着小曲,他满面笑容开心地说:“我们正在建设一座新城市。
”十年后,第一个人仍然在砌墙;第二个人坐在办公室里画图纸——他成了工程师;第三个人呢,是前两个人的老板。
结合“三个工人砌墙”的事例,请你谈谈确立目标对我们人生成长的必要性。
三、简答题:(共20分)
简述如何坚定信念以推动理想的实现?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60分
1、C
2、B
3、A
4、C
5、A
6、A
7、B
8、A
9、
A 10、A 11、A 12、
B 13、B 14、D 15、B 16、A 17、C
18、B 19、A 20、B
二、情景分析:20分
1.人生目标对于个人的成长有着重要的作用,人生目标可以使人明确前进的
方向,可以更好地规划一个人的发展。
2.人生目标对人的发展具有鼓舞作用,它推动人们向着一个明确的方向不断
地前进;
3.人生目标对人的发展有约束作用,它要求人们做应该做的事情,不做不应
该做的事情。
4.人生目标对人的发展还有鞭策作用,它促使人们攻坚克难、锲而不舍地不
断进取。
三、简答题: 20分
简述如何坚定信念以推动理想的实现?
(1)要树立正确的信念,就要刻苦学习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知识,以形成正确的
认知。
(2)要有炽热的感情,主动地去身体力行。
(3)要有良好的精神状态和行为状态,并保持相对的稳定。
(4)要与时俱进,从而在现实不断变化的考验中变得更加完善、更加坚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