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艺人靳文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民艺人靳文然
作者:李良
来源:《当代人》2010年第10期
相传,清朝光绪年间,恭亲王大寿,各路拜寿的人马络绎不绝,多数人都是以金银珠宝、奇珍异玩作为寿礼,而来自时称“京东第一皇庄”——河北乐亭县的崔佑文则带着几个说唱艺人前来祝寿。
崔佑文本人非常爱好曲艺,将很多民间艺人养在家里,在自己的庄子里面搭设戏台,供这些艺人们演出。
此次恭亲王寿典,他特意带了几个艺人进京献艺。
席前宴后,艺人们的技艺深得王爷的欢心,并将这种曲艺形式定名为“乐亭大鼓”。
乐亭大鼓起源于清朝初期的河北乐亭县,当时,乐亭城内人们在闲暇时,经常弹唱一种名为“清平歌”的小调来自娱自乐。
后来又用三弦配奏“清平歌”,这样相对旧曲的唱腔有了较大的改动,于是被称为“乐亭腔”。
之后,艺人们又在伴奏上增添了鼓、板,而且在演唱形式上改“唱而不说”为“唱而兼说”,乐亭腔进而形成“乐亭大鼓”。
提到乐亭大鼓,有一个无法绕过的艺术大家,那就是靳文然。
鞋铺破产,下海拜师(小标题)
靳文然(1912~1964),河北滦南县人,原名靳成彬,是乐亭大鼓靳派创始人。
他的演唱艺术至今仍被曲艺界所称道。
和很多早期的民间艺人相比,靳文然的早年生活并不算非常贫困,家中还有四亩薄田用以度日。
后来他的父亲又经营鞋铺。
靳文然只读了两年私塾,就回家帮助父亲料理鞋铺的生意。
他
的父亲非常喜欢曲艺,与乐亭大鼓艺人丁佩城、戚永武等人交情深厚,而丁佩城、戚永武等人在滦南一带演出也是经常住在靳家,这样,靳文然受到曲艺氛围的影响,也逐渐喜欢上了乐亭大鼓,时不常跟着两位艺人学上两段。
好景不长,靳家鞋铺因经营不善无法维持,面临着破产,而靳文然上学不多,眼看着没了“饭辙”。
走投无路之下,靳文然决定下海学艺,拜乐亭大鼓艺人丁韵清和戚永武为师,专门学习演唱
乐亭大鼓。
三年期满,靳文然学业有成,很快在滦南一带崭露头角。
同时,丁韵清还将自己的琴师贺连起介绍给了靳文然。
贺连起是当时著名的琴师,曾有“王宝合、贺连起,滦县两把金交椅”(指弦师技艺)之说。
靳文然与贺连起搭档以后,不断探索唱腔以及板式运用,改革了很多旧式的唱腔,为以后“靳派”的产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拜师继承,摸索创新——始成“靳派”(小标题)
为了使自己的演唱艺术得到更大提高,靳文然走出了滦南,来到了乐亭大鼓的发源地乐亭县,拜访求教于乐亭大鼓名宿齐祯。
齐祯被人尊称为齐老尊,是乐亭大鼓艺人温荣的大徒弟,而这个温荣,正是当年恭王府献唱的乐亭大鼓艺人之一。
齐祯深得温荣的真传,在演唱技巧和表演方式上,可以说炉火纯青。
齐祯对靳文然的表演给予指点,使其演唱艺术进一步提高,并传授给他《拷红》《捉拿花蝴蝶》等书目。
乐亭大鼓的唱腔非常丰富,要求字正、腔圆、韵足、味浓,在讲述故事的时候,也要做到气氛真实、色彩鲜明、气口得当,另外,对于鼓板的配合要求也非常严格。
靳文然吸取了各位前辈的经验,同时还不断借鉴姊妹艺术的精华,丰富自己的舞台表演。
他注重人物性格的刻画,根据不同的人物、场景,来调整自己的唱腔,使得人物的性格更加丰富饱满、个性突出。
同时,他还从乐亭皮影等姊妹艺术中吸取了一些音乐元素,扩展了大鼓的唱腔。
他还发挥板腔灵活多变的特点,促进了乐亭大鼓曲调从曲牌联套体向板式变化体过渡。
经过不断的改革、创新,靳文然的乐亭大鼓表演起来节奏轻盈明快,行腔流畅,韵味醇厚,优美动听。
他凭借着深厚的表演功力,可以轻松驾驭不同风格、不同题材的曲目,豪壮处如瀑布直泻,壮人肝胆;委婉处如涓涓细流,沁人心脾;凄切处声情动人,催人泪下;含蓄处深蕴哲理,耐人寻味;风趣处亦庄亦谑,令人解颐。
很多曲目成了他的代表作,如《拷红》《双锁山》《樊金定骂城》《貂蝉进帐》《长坂坡》《蓝桥会》《天水关》《黛玉葬花》等。
“人民艺人”靳文然(小标题)
为了广泛传播乐亭大鼓这门艺术,靳文然不断扩大自己的演出范围,1944年,他来到了滦县抗日游击区演出,并在这里遇见了乐亭大鼓名家高荣远。
高荣远很早便接触了革命思想,先后创作了《火烧钟家滩》《与民复仇》等曲段。
靳文然与高荣远合作,也演唱了自编的《骂蒋鹏飞》等宣传抗日锄奸的新曲段。
在解放区的演唱经历中,靳文然对革命文艺在人民群众中的作用认识更加深刻。
随后,靳文然回到唐山,在茶馆里表演《满汉斗》等新书及一批传统书段,受到了广大听众的认可,当时署名长风的作者在《唐山日报》上以《烛影摇红珠落玉盘》为题发表文章,说他的演唱“于声音里有着意境”“有声有色,音韵并茂,绝非等闲的靡靡之音”。
1948年,唐山解放,靳文然担任了唐山市曲艺实验队队长、唐山市曲艺团团长。
为了发挥曲艺的宣传作用,他多次组织曲艺团来到农村,深入部队、工厂,为基层的群众表演节目,宣传革命思想。
在此期间他还创作了一系列的新节目,如在1950年国家开始发行胜利公债时,创作和演出了《胜利公债》。
另外还有反映基层群众生活的曲目:《探母》《运粮路上叙家常》《粪状元》《听窗根》等。
当时的唐山市市长李一夫为此亲笔题赠条幅:“人民艺人靳文然,你用文艺形式将政策清楚地交待给群众,这是你的成功,也是你今后的方向。
”
靳文然所创立的“靳派”,成为乐亭大鼓的主要流派,传播甚广。
靳文然不断培养新人,努力为乐亭大鼓的发展做出新贡献。
靳派传人有贾幼然、高小然、刘少然、高瑞峰、萧云霞、赵凤兰等。
这些人的成长无不倾注了靳文然的心血。
20世纪80年代以来,他演唱的一些唱段被制成录音带,至今畅销不衰,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资料,可谓“故人已去,音韵长存”。
(责编:孙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