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临沂市兰陵县四中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pdf

合集下载

山东省临沂市兰陵县第四中学2015_2016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山东省临沂市兰陵县第四中学2015_2016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山东省临沂市兰陵县第四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注意事项:1. 本试题包括两个大题,22个小题。

全卷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90分钟。

2.第I卷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答题卡相应题目的答案标号,修改时,要用橡皮擦干净。

3. 第II卷必须使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书写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在草稿纸和本卷上答题无效。

作图时,可用2B铅笔,要求字体工整、笔迹清晰。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S 32 Cl 35.5 K 39 Cu 64 AI 27第I卷(共54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8个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题3分,共54分)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都表现为热量的变化B. 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C. 放热反应在常温下一定很容易发生D. 反应是吸热还是放热必须看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总能量的大小2. 下列反应中不可能设计成原电池的是( )A.NaOH+HCl===NaCl+H2O B.2Fe3++Fe===3Fe2+C.Zn+2HCl===ZnCl2+H2↑D.4Al+3O2+6H2O===4Al(OH)3↓3. 下列图示变化为吸热反应的是( )4.a、b、c、d、e是同一周期的五种主族元素,a和b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均呈碱性,且碱性b>a,c和d的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c>d;e是这五种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则它们的原子序数由小到大的顺序是()A. b、a、d 、c、e B.e、b、a、d、c C. b、a、e、d、c D.c、b、e、a、b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原子的L层上的电子数为奇数的元素一定是主族元素B. 同一周期的ⅡA族和ⅢA族元素的原子序数之差一定为1C. 相邻两个周期的同一主族元素的原子序数之差等于上一周期所含元素种类D. 主族序数等于周期序数的元素一定为金属元素6. 下列物质的性质比较,正确的是()A.酸性:H2SO4>HClO4>HBrO4B.碱性:NaOH>KOH>RbOHC.非金属性: P>S>ClD.半径:S2->Cl->Cl7. X、Y、Z、W均为短周期元素,它们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如图所示.若Y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3倍,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X YZ WA.原子半径:W>Z>Y>XB.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Z>W>XC.四种元素的单质中,W单质的熔、沸点最高D.W的单质能与水反应,生成一种具有漂白性的物质8. 已知七种短周期元素a~g的有关信息如下表所示:元素编号 a b c d e f g原子半径/nm 0.037 0.074 0.082 0.102 0.143 0.152 0.186最高化合价或最低化合价+1 -2 +3 -2+6 +3 +1 +1下列推断不正确的是( ) A .氢化物稳定性的强弱:b >d B .金属性的强弱:f <gC .元素e 的氧化物只能与酸反应D .元素a 与元素d 形成的化合物属于共价化合物9.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共价化合物内部可能有极性键和非极性键B .原子或离子间相互的吸引力叫化学键C .非金属元素间只能形成共价键D .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的原子间只形成离子键10. 某元素的一种同位素X 的原子质量数为A ,含N 个中子,它与1H 原子组成H m X 分子,在a g H m X 中所含质子的物质的量是 ( )A .aA(A -N +m)mol B .aA(A -N)molC .a A +m (A -N +m)molD .a A +m(A -N)mol11.X 、Y 、Z 、M 、W 为五种短周期元素。

山东省临沂市兰陵四中2015-2016学年度下学期高一化学同步练习 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含解析)

山东省临沂市兰陵四中2015-2016学年度下学期高一化学同步练习   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含解析)

山东省临沂市兰陵四中2015-2016学年度下学期高一化学同步练习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含解析)一、单选题:共30题每题2分共60分1.可逆反应2NO 2(g)2NO(g)+O2(g),在体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①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O2的同时生成2n mol NO2②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O2的同时生成2n mol NO③ NO2、NO、O2的物质的量浓度比值为2∶2∶1④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改变⑤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改变⑥混合气体的总压强不再改变A.①④⑥B.②③⑤C.①③④D.全部【答案】A【解析】生成O2表示正反应,生成NO2表示逆反应,物质的量(n mol和2n mol)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即速率相等,①平衡;生成O2和NO都是正反应,②不一定;浓度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不能说明NO2、NO、O2的浓度不再变化,③不一定;混合气体颜色不变,表明NO2浓度不变,④平衡;反应体系气体总质量守恒,容器体积不变,任何时候密度不变,⑤不一定;混合气体的总压强不变实际上是总物质的量不变,而只有平衡状态,气体体积发生改变的反应中总压强不变,⑥平衡。

2.一定温度下,向容积为2 L的密闭容器中通入两种气体并使其发生化学反应,反应中各物质的物质的量变化如下图所示,对该反应的推断合理的是A.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B+4D6A+2CB.0~1 s内,v(A)=v(C)C.0~6 s内,B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05 mol·L-1·s-1D.0~6 s内,各物质的反应速率相等【答案】C【解析】由相同时间内同一反应中,各物质的物质的量变化之比等于其化学计量数之比知,Δn(B)∶Δn(C)∶Δn(A)∶Δn(D)=3∶4∶6∶2,故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B+4C6A+2D,A项错误;0~1 s内,v(A)=(0.6−0)mol2L×1s=0.3mol·L-1·s-1,v(C)=(1.0−0.6)mol2L×1s =0.2 mol·L-1·s-1,B项错误;0~6 s内,v(A)=(1.2−0)mol2L×6s=0.1 mol·L-1·s-1,v(B)=(1.0−0.4)mol2L×6s=0.05mol·L-1·s-1,v(C)=(1.0−0.2)mol2L×6s ≈0.067 mol·L-1·s-1,v(D)=(0.4−0)mol2L×6s≈0.033 mol·L-1·s-1,C项正确,D项错误。

山东省临沂市兰陵四中2015-2016学年度下学期高一化学同步练习 化学能与电能(含解析)

山东省临沂市兰陵四中2015-2016学年度下学期高一化学同步练习 化学能与电能(含解析)

山东省临沂市兰陵四中2015-2016学年度下学期高一化学同步练习化学能与电能(含解析)一、单选题:共30题每题2分共60分1.下列有关电池叙述正确的是A.水果电池是高效环保的家用电池B.锌锰干电池是一种常用的二次电池C.锌锰干电池碳棒是负极,锌片是正极D.锌锰干电池工作一段时间后锌外壳逐渐变薄【答案】D【解析】水果电池产生的电流非常微弱,不能作为家用电池,A错误;锌锰干电池是一种常用的一次电池,其中锌作负极,碳棒作正极;锌锰干电池工作时,Zn放电消耗,故工作一段时间后锌外壳会逐渐变薄,故B、C错误,D 正确。

2.下列装置能构成原电池的是【答案】B【解析】A中两电极相同;C中没有形成闭合回路;D中乙醇是非电解质,其溶液不能导电3.有A、B、E、D四种金属,当A、B组成原电池时,电子流动方向A→B;当A、D组成原电池时,A为正极;B与E构成原电池时,电极反应式为:E2++2e-E,B-2e-B2+,则A、B、D、E金属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A.D﹥A﹥B﹥EB.A﹥B﹥D﹥EC.D﹥E﹥A﹥BD.A﹥B﹥E﹥D【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原电池原理的应用,原电池的形成条件,原电池原理等考点的理解。

当A、B组成原电池时,电子流动方向A→B,则金属活泼性为A>B;当A、D组成原电池时,A为正极,则金属活泼性为D>A;B 与E构成原电池时,电极反应式为:E2-+2e-→E,B-2e-→B2+,B失去电子,则金属活泼性为B>E,综上所述,金属活泼性为D>A>B>E。

故答案为A。

4.如图是某同学做完Zn-Cu原电池(稀H2SO4为电解质溶液)实验后所做的读书卡片记录,其中描述合理的组合是NO.28 Date:2015.4.10实验后的记录:① Zn为正极,Cu为负极② H+向负极移动③电子流动方向Zn→Cu④Cu极上有H2产生⑤若有1 mol电子流过导线,则产生H2为0.5 mol⑥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Zn-2e-Zn2+A.①②③B.②③④C.③④⑤D.④⑤⑥【答案】C【解析】在锌片、铜片和稀硫酸组成的原电池装置中,由于锌比铜活泼,所以锌片为负极,铜片为正极,①错;锌片失去电子被氧化,锌电极周围Zn2+带有正电荷,锌片失去的电子在铜电极上富集,H+向正极(铜电极)移动,②错;电子由锌片通过导线流向铜片,③对;铜电极上的反应为2H++2e-H2↑,④对、⑤对;负极(锌片)的反应为Zn-2e-Zn2+,⑥错。

山东省临沂市兰陵四中2015-2016学年下学期高一化学单元检测——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含解析)

山东省临沂市兰陵四中2015-2016学年下学期高一化学单元检测——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含解析)

山东省临沂市兰陵四中2015-2016学年下学期高一化学单元检测——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含解析)一、单选题:共30题每题2分共60分1.A、B、C均为短周期元素,它们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如图所示'。

B、C两元素的原子序数之和是A元素原子序数的4倍,则A、B、C分别是A.C、Al、PB.N、Mg、SC.O、P、ClD.O、Cl、P【答案】C【解析】根据同主族相邻周期元素原子序数的差值关系及同周期相邻主族元素原子序数的差值关系,可设A的原子序数为x,则B的原子序数为x+7,C的原子序数为x+9,则4x=(x+7)+(x+ 9),则x=8,所以A、B、C分别为O、P、Cl。

2.下列说法中,不符合ⅦA族元素性质特征的是A.从上到下元素的非金属性增强B.易形成-1价离子C.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显酸性D.从上到下氢化物的稳定性依次减弱【答案】A【解析】ⅦA族元素,从上到下,元素的非金属性减弱,A不符合ⅦA族元素性质特征;最外层均是7个电子,均易得到1个电子达到8个电子的稳定结构,易形成-1价离子;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显酸性;从上到下,元素的非金属性减弱,氢化物的稳定性依次减弱。

3.下列原子序数对应的元素间易形成共价键的是A.11和17B.19和9C.13和17D.20和8【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了化学键的判断。

A中形成的物质为NaCl,为离子键,故A错。

B中形成的物质为CaF2,为离子键,故B错。

C中形成的AlCl3,为共价键,故C正确。

D中形成的物质为CaO,为离子键,故D错。

4.下列物质发生变化时,所克服的粒子间相互作用属同种类型的是A.氯化铵与苯分别受热变为气体B.氯化钠与氯化氢分别溶解在水中C.碘与干冰分别受热变为气体D.NaHSO4受热熔化与溶于水变为溶液【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了微粒间作用力的有关判断。

氯化铵是离子化合物,受热分解为氨气和氯化氢,破坏的是离子键,苯是分子晶体,受热破坏的是分子间作用力,故A错。

山东省临沂市兰陵县第四中学2015-2016学年度下学期高一化学单元检测—第三章 有机化合物(含解析)

山东省临沂市兰陵县第四中学2015-2016学年度下学期高一化学单元检测—第三章 有机化合物(含解析)

高一化学单元检测—第三章有机化合物一、单选题:共30题每题2分共60分1.北京奥运会火炬使用的燃料是一种常用燃料,其分子式为C3H8,它属于A.烷烃B.烯烃C.炔烃D.芳香烃2.下列物质一定属于同系物的是A.⑤⑦B.④⑥C.⑥⑧D.①③3.甲烷分子是以碳原子为中心的正四面体结构,而不是正方形的平面结构,理由是A.CH3Cl不存在同分异构体B.CH2Cl2不存在同分异构体C.CHCl3不存在同分异构体l4不存在同分异构体4.下列有关烷烃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在烷烃分子中,所有的化学键都为单键B.所有的烷烃在光照条件下都能与Cl2发生取代反应C.烷烃的分子通式为C n H2n+2,符合该通式的烃不一定是烷烃D.随着碳原子数的增加,烷烃的熔、沸点逐渐升高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凡是分子组成相差一个或若干个CH2原子团的物质,彼此一定是同系物B.相对分子质量相等的物质,互称同分异构体C.同系物不一定符合同一通式D.相对分子质量相同,组成元素的质量分数相同的不同有机物一定是同分异构体6.下列反应可制得纯净一氯乙烷的是A.乙烯通入浓盐酸中B.乙烯与氯化氢加成反应C.乙烷与氯气在光照下反应D.乙烷通入氯水中7.下列反应中,属于加成反应的是A.CH4+2O2CO2+2H2OB.CH2=CH2+Br2CH2BrCH2BrC.2C2H5OH+2Na2C2H5ONa+H2↑D.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羧基是乙酸的官能团,羟基是乙醇的官能团B.乙酸能与碳酸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说明乙酸的酸性强于碳酸的C.乙酸和乙醇生成乙酸乙酯的反应属于酸碱中和反应D.乙酸乙酯是密度比水的小、无色透明、不溶于水的有水果香味的油状液体9.医院里检查糖尿病患者的方法是在病人尿液中加入CuSO4和NaOH的混合溶液,加热后产生了砖红色沉淀,说明病人的尿液中含有A.脂肪B.葡萄糖C.乙酸D.蛋白质10.苹果酸是一种常见的有机酸,其结构简式为。

山东省临沂市兰陵县第四中学2015-2016学年度下学期高一化学同步练习-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 甲烷(含解析)

山东省临沂市兰陵县第四中学2015-2016学年度下学期高一化学同步练习-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 甲烷(含解析)

高一化学同步练习-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一、单选题:共30题每题2分共60分1.2008年北京奥运会“祥云”火炬用的是环保型燃料--丙烷(C3H8),悉尼奥运会火炬所用燃料为65%丁烷(C4H10)和35%丙烷,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符合通式C n H2n+2的均属于烷烃B.丙烷分子中所有原子共平面C.丁烷的一氯代物有5种D.以上说法均不正确2.有A、B两种烃,含碳的质量分数相同,关于A、B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和B一定是同分异构体B.A和B不可能是同系物C.A和B的实验式一定相同D.各取1 mol A和B完全燃烧生成CO2的质量一定相同3.甲烷和氯气以物质的量比1 : 1混合,在光照条件下,得到的有机产物是①CH3Cl ②CH2Cl2③CHCl3④CCl4A.只有①B.①和②的混合物C.只有③D.①②③④的混合物4.1 mol乙烷在光照条件下,最多可以与多少摩尔Cl2发生取代反应A.4 molB.8 molC.2 molD.6 mol5.下列烷烃在光照下与氯气反应,只生成一种一氯代烃的是A.CH3CH2CH2CH3B.CH3CH(CH3)2C.CH3C(CH3)3D.(CH3)2CHCH2CH3 6.在下列化学反应中,属于取代反应类型的有A.甲烷在纯氧中燃烧B.甲烷在无氧条件下加热至1000℃以上C.锌与稀盐酸反应D.乙烷和溴蒸气的混合气在光照下反应7.用N 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78gNa2O2与足量水反应中电子转移了2N AB.只有在标准状况下N A个氧气分子的物质的量才是1molC.常温常压下,28g N2气体的分子数小于N AD.标准状况下,1mol C5H12所含的共价键为16N A8.甲烷和氯气的混合气体在光照条件下发生反应,生成氯化氢、一氯甲烷、二氯甲烷、三氯甲烷和四氯甲烷。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该反应既是取代反应又是置换反应B.一氯甲烷的电子式是C.二氯甲烷分子有和两种空间结构9.下列有关甲烷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甲烷是最简单的有机物B.甲烷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C.甲烷能与氯气在光照条件下发生反应D.甲烷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和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10.由CO 、CH 4、C 2H 6组成的混合气体8.96 L(标准状况),在足量的O 2中充分燃烧后,生成的气体先通过足量浓H 2SO 4,再通过足量NaOH 溶液,测得NaOH 溶液增重26.4 g ,则原混合气体中乙烷的物质的量为A.小于0.1 molB.大于或等于0.1 mol ,小于0.2 molC.一定等于0.2 molD.大于0.2 mol ,小于0.3 mol11.下列表示物质结构的化学用语或模型正确的是A.水的结构式:H -O -HB.HF 的电子式:C.Cl -离子的结构示意图:D.CH 4分子的球棍模型:12.下列表示物质结构的化学用语或模型图正确的是A.H 2O 2的电子式:B.CH 4的球棍模型:C.的原子结构示意图:l 4的结构式:13.在标准状况下,22.4 L CH 4与Cl 2在光照下发生取代反应,待反应完全后,测得四种有机取代物的物质的量相等,则消耗的Cl 2为 A.0.5 molB.2 molC.2.5 molD.4 mol 14.作为汽车动力燃料的汽油,其主要成份是异辛烷,其结构简式如图:下列各式可以肯定与上述异辛烷互称为同系物的是A.C 2H 4B.C 8H 18C.C 7H 16D.C 6H 12 14C16.把M mol H2和N mol C2H4混合, 在一定条件下使它们一部分发生反应生成W mol C2H6, 将反应后所得的混合气体完全燃烧, ,消耗氧气的物质的量为A.M+ 3N molB.+ 3N molC.+3N+W molD.W mol17.下列各组物质中,互为同分异构体的是A.O2和O3B.和C.和CH3―CH2―CH2―CH2―CH3D.CH3—CH2—CH3和CH3—CH2—CH2—CH318.如图是CH4、CCl4、CH3Cl的分子球棍模型图。

山东省临沂市兰陵县第四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

山东省临沂市兰陵县第四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

注意事项:1.本试题包括两个大题,22个小题。

全卷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100分钟。

2.第I卷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答题卡相应题目的答案标号,修改时,要用橡皮擦干净。

3.第II卷必须使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书写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在草稿纸和本卷上答题无效。

作图时,可用2B铅笔,要求字体工整、笔迹清晰。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S 32 Cl 35.5 K 39 Cu 64 AI 27第I卷(共54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8个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题3分,共54分)1.已知R2+离子核外有a个电子,b个中子.表示R原子符号正确的是()A.baR B.a+b-2a-2R C.a+ba-2R D.a+b+2a+2R【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元素符号左上角的数值为质量数,左下角的数值为质子数,所以该理智的质子数为a+2,质量数为a+2+b,故选D。

考点:原子结构和表示2.已知反应A+B=C+D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为吸热反应B.该反应为放热反应C.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D.该反应只有在加热条件下才能进行【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根据反应物的能量总和小于生成物的能量总和分析,该反应为吸热反应。

故选A。

考点: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3.下列反应中不可能设计成原电池的是()A.2Fe3++Fe===3Fe2+B.NaOH+HCl===NaCl+H2OC.Zn+2HCl===ZnCl2+H2↑D.4Al+3O2+6H2O===4Al(OH)3↓【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原电池的反应为放热的氧化还原反应。

A、为放热的氧化还原反应,能设计成原电池;B、不是氧化还原反应,不能设计成原电池;C、是放热的氧化还原反应,能设计成原电池;D、是放热的氧化还原反应,能设计成原电池。

考点:原电池的原理4.下列对能量转化的认识中,不正确的是( )A.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时,电能主要转化为化学能B.风力发电时,风能主要转化为电能C.白炽灯工作时,电能全部转化为光能D.煤燃烧时,化学能主要转化为热能【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A、电解水是电能转化为化学能,故A正确;B、风力发电,是风能变电能,故B正确;C、白炽灯工作时电能转化为光能和热能,故C错误;D、物质的燃烧将化学能转化为热能和光能,主要是热能,故D正确。

山东省临沂市兰陵四中2015-2016学年度下学期高一化学同步练习 化学能与热能(含解析)

山东省临沂市兰陵四中2015-2016学年度下学期高一化学同步练习 化学能与热能(含解析)

山东省临沂市兰陵四中2015-2016学年度下学期高一化学同步练习化学能与热能(含解析)一、单选题:共30题每题2分共60分1.下列关于能量转换的认识中不正确的是A.煤燃烧时,化学能主要转化为热能B.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时,电能转化为化学能C.白炽灯工作时,电能全部转化为光能D.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答案】C【解析】C中电能转化为光能和热能。

2.研究物质变化时,人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面来认识物质变化时所引起的化学键及能量变化。

据此判断以下叙述中错误的是A.金属钠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钠后,其结构的稳定性增强,体系的能量降低B.物质燃烧可看成“储存”在物质内部的能量(化学能)转化为热能释放出来C.氮分子内部存在着很强的共价键,故通常状况下氮气的化学性质很活泼D.需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不一定是吸收能量的反应【答案】C【解析】N2内部存在N≡N三键,分子很稳定,化学性质不活泼。

3.下列有关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图象的判断错误的是A.Ⅰ可表示放热反应B.Ⅱ可表示放热反应C.Ⅲ可表示爆炸反应D.Ⅳ可表示醋酸和碱的中和反应【答案】A【解析】由Ⅰ中曲线变化可知生成物总能量高于反应物总能量,表示的是吸热反应,Ⅲ中曲线表示的反应过程短,放热多,可表示爆炸反应。

4.研制和开发不含碳并可工业生产的清洁能源,一直是科学家不懈追求的目标.目前液氨被人们视为一种潜在的清洁燃料.液氨燃烧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4NH3+3O22N2+6H2O。

和氢燃料相比有关数据见下表,据此判断正确的是①以氨和氢为燃料时,均可以减缓温室效应②氨泄漏到空气中比氢气更易发生爆炸③等质量的氨和氢分别燃烧,氨放出的热量多④氨的液化比氢容易得多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化学反应与能量。

①NH3燃烧生成N2和H2O,H2燃烧生成H2O,以NH3和H2为燃料,反应的产物只有N2和H2O,没有温室气体CO2产生,因此不会加剧温室效应,故①正确;②氢气容易燃烧,氨气在空气中难以与氧气反应,并且有强烈刺激性,当不慎泄漏时,反而着火的危险性较小,不易爆炸,况且人们对于大气中所含氨的有感浓度很低,可以及早发现,故②错误;③假设氨气和氢气的质量为a g,氨气燃烧放出的热量=×317.0kJ/mol≈18.32a kJ,氢气放出的热量=×238.4kJ/mol≈118.02a kJ,118.02a kJ>18.32a kJ,所以等质量的氨和氢分别燃烧,氢放出的热量多,故③错误;④由题中所给数据可知:氢的沸点-252.6℃,氨的沸点-33.50℃,气体的沸点越高,越容易液化,NH3比H2易液化,故④正确。

山东省临沂市兰陵四中2015-2016学年下学期高一化学同步练习——化学键(含解析)

山东省临沂市兰陵四中2015-2016学年下学期高一化学同步练习——化学键(含解析)

山东省临沂市兰陵四中2015-2016学年下学期高一化学同步练习——化学键(含解析)一、单选题:共30题每题2分共60分1.已知A n+、B(n+1)+、C n-、D(n+1)-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

下列关于A、B、C、D四种元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D>CB.原子序数:B>A>C>DC.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B>AD.四种元素一定都属于短周期元素【答案】B【解析】根据四种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可知,C、D同周期,C的最外层电子数大于D 的最外层电子数;A、B同周期,B的最外层电子数大于A的最外层电子数,且A、B位于C、D的下一周期,原子序数B>A>C>D,B正确。

非金属性:C>D,故气态氢化物稳定性:C>D,A错误。

金属性:A>B,故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A>B,C错误。

当A、B分别为长周期元素K 和Ca,C、D分别为Cl和S时,同样符合题干要求,D错误。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Li在氧气中燃烧主要生成Li2O2B.At位于第七周期第ⅦA族,其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比HCl的强C.卤族元素单质的熔、沸点随原子序数的增大而升高D.第二周期非金属元素的气态氢化物溶于水后所得水溶液均呈酸性【答案】C【解析】Li在氧气中燃烧主要生成Li2O,A错误;At与Cl属于同主族元素且At位于Cl的下面,其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比HCl的弱,B错误;第二周期中,N的气态氢化物是NH3,NH3溶于水后所得溶液呈碱性,D错误。

3.如图为元素周期表截取的短周期的一部分,即。

四种元素均为非稀有气体元素。

下列关于这四种元素及其化合物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原子半径:W>Z>Y>XB.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Z>W>X>YC.W的最高正化合价与负化合价的绝对值可能相等D.Z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可能为强碱【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关系。

精选临沂市高一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

精选临沂市高一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

精选临沂市高一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一、选择题1.下列“实验结论”与“实验操作及现象”相符的一组是()A.A B.B C.C D.D【答案】D【详解】A. 向某溶液中加入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则原溶液中可能含Cl−或SO42-等,A错误;B. 向某溶液中加入稀盐酸,有无色气体产生,则原溶液中可能含CO32−或SO32−,或HCO3−等,B错误;C. 向某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则溶液中可能含有SO42−或Ag+,但二者不能同时存在,C错误;D. 向某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立即产生红褐色沉淀,则沉淀为氢氧化铁,该溶液中一定含有Fe3+,D正确;故答案为:D。

2.将等物质的量的Cl2和SO2混合后通入品红溶液中,观察到的现象是()A.迅速退色B.不退色C.先退色后又恢复红色D.慢慢退色【答案】B【详解】Cl2和SO2同时通入到溶液中,发生反应:Cl2+SO2+2H2O=2HCl+H2SO4,若Cl2和SO2的物质的量相同,它们在溶液中反应恰好没有剩余,即没有漂白性的物质剩余,故溶液不会褪色,故选B。

【点睛】Cl2、SO2都具有漂白性,同时它们的漂白性都需要在湿润的环境中才能得以体现;若将这两种气体以物质的量比为1:1的方式通入到溶液中,二者优先发生氧化还原反应(Cl2+SO2+2H2O=2HCl+H2SO4)生成无漂白性的物质;需要注意的是,这两种气体的漂白原理也不相同,Cl2是因为溶于水后生成了HClO,该物质具有强化性,漂白作用是不可逆的,而SO2是因为溶于水后生成了H2SO3,该物质可以和有色物质结合生成无色物质,漂白作用是可逆的。

3.一定量的SO 2与NaOH 溶液反应,所得产物中含有Na 2SO 3和NaHSO 3,物质的量之比为2∶3,则参加反应的SO 2与NaOH 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 A .1∶2 B .3∶5C .5∶7D .8∶11【答案】C 【详解】假设Na 2SO 3和NaHSO 3的物质的量分别为x 、y ,由原子守恒可知,则SO 2的物质的量为x+y ,NaOH 的物质的量为2x+y ;由于x :y=2:3,则参加反应的SO 2与与NaOH 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x y x y++=23223x x x x++=5:7,故答案选C 。

临沂市人教版高一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

临沂市人教版高一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

临沂市人教版高一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一、选择题1.检验某未知溶液中是否含有SO42-的下列操作中,合理的是A.先加硝酸酸化,再加氯化钡溶液B.先加硝酸酸化,再加硝酸钡溶液C.先加盐酸酸化,再加硝酸钡溶液D.先加盐酸酸化,再加氯化钡溶液【答案】D【详解】A.先加HNO3酸化,再滴加氯化钡溶液,原溶液中若有SO32-、Ag+,也会生成白色沉淀,干扰SO42-的检验,故A错误;B.先加HNO3酸化,再加Ba(NO3)2溶液,若原溶液中有SO32-也生成白色沉淀,干扰SO42-的检验,故B错误;C.先加盐酸酸化,再加硝酸钡溶液,可排除Ag+和CO32-的干扰,无法排除SO32-的干扰,故C错误;D.先加盐酸酸化,再加氯化钡溶液,可以排除SO32-、Ag+和CO32-的干扰,产生的沉淀只能是硫酸钡,故D正确;故答案为D。

2.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因为硫单质具有氧化性,故铁粉与硫粉共热可以生成Fe2S3B.硫在空气中燃烧的产物是SO2,在纯氧中燃烧的产物是SO3C.SO2的水溶液能导电,所以SO2是电解质D.二氧化硫可用于抑制酒类中细菌的生长,可在葡萄酒中微量添加【答案】D【详解】A. 因为硫单质具有氧化性,但氧化性不强,铁粉与硫粉共热生成FeS,A错误;B. 硫在空气中燃烧的产物是SO2,在纯氧中燃烧的产物也是SO2,B错误;C. SO2的水溶液能导电,因为二氧化硫与水反应生成亚硫酸,亚硫酸是电解质,二氧化硫不是电解质,C错误;D. 二氧化硫可用于抑制酒类中细菌的生长,可在葡萄酒中微量添加,D正确;答案为D。

【点睛】S具有弱氧化性,与Fe反应生成FeS。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新制氯水能使品红溶液褪色,说明Cl2具有漂白性B.富含硫单质的矿物在工业上可用于制造硫酸C.硫粉在过量的纯氧中燃烧可以生成大量的SO3D.常温时将Fe片放入浓硫酸,无明显现象是因为Fe和浓硫酸不反应【答案】B【详解】A. 新制氯水能使品红溶液褪色,只能说明氯水中某种成分具有漂白性,不能肯定Cl2表现出漂白性,A错误;B. 富含硫单质的矿物,比如硫磺粉,在工业上可用于制造硫酸,B正确;C. 硫粉在过量的纯氧中燃烧可以生成大量的SO2,但不能直接生成SO3,C错误;D. 常温时将Fe片放入浓硫酸,无明显现象是因为Fe和浓硫酸反应,生成的钝化膜阻止了反应的进行,D错误。

山东省临沂市兰陵四中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化学试卷 含解析

山东省临沂市兰陵四中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化学试卷 含解析

2015—2016学年山东省临沂市兰陵四中高一(下)期中化学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8个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题3分,共54分) 1.已知R2+离子核外有a个电子,b个中子.表示R原子组成正确的是()A.R B.R C.R D.R2.已知反应A+B=C+D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反应为放热反应B.该反应为吸热反应C.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D.该反应只有在加热条件下才能进行3.下列反应中不可能设计成原电池的是()A.NaOH+HCl═NaCl+H2O B.2Fe3++Fe═3Fe2+C.Zn+2HCl═ZnCl2+H2↑D.4Al+3O2+6H2O═4Al(OH)3↓4.下列对能量转化的认识中,不正确的是()A.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时,电能主要转化为化学能B.风力发电时,风能主要转化为电能C.白炽灯工作时,电能全部转化为光能D.煤燃烧时,化学能主要转化为热能5.下面关于化学反应的限度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化学反应的限度都相同B.可以通过改变温度控制化学反应的限度C.可以通过延长化学反应的时间改变化学反应的限度D.当一个化学反应在一定条件下达到限度时,反应即停止6.a、b、c、d、e是同一周期的五种主族元素,a和b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均呈碱性,且碱性b>a,c和d的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c>d;e是这五种元素中离子半径最小的元素,则它们的原子序数由小到大的顺序是()A.b、a、d、c、e B.e、b、a、d、cC.c、b、e、a、bD.b、a、e、d、c7.如图所示的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是()A B C D验证化学能转化为电能验证非金属性:Cl>C>Si 实验室制氨气研究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A.A B.B C.C D.D8.下列指定粒子的个数比为1:1的是()A.NH4+中质子数与电子数B.OH﹣中电子数与中子数C.Na2O2中阳离子与阴离子D.NH4HSO4晶体中阳离子与阴离子9.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所有物质中都存在化学键B.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分子中一定不存在非极性共价键C.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D.化学键断裂的过程必发生化学反应10.已知七种短周期元素a~g的有关信息如表所示:元素编号 a b c d e f g原子半径/nm 0。

临沂市兰陵县第四中学高一化学下学期期中试题

临沂市兰陵县第四中学高一化学下学期期中试题

兰陵四中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检测高一化学试题注意事项:1. 本试题包括两个大题,22个小题。

全卷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100分钟。

2.第I卷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答题卡相应题目的答案标号,修改时,要用橡皮擦干净。

3. 第II卷必须使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书写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在草稿纸和本卷上答题无效。

作图时,可用2B铅笔,要求字体工整、笔迹清晰。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S 32 Cl 35.5 K 39 Cu 64 AI 27第I卷(共54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8个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题3分,共54分)1.已知R2+离子核外有a个电子,b个中子.表示R原子符号正确的是()A.baR B.a+b-2a-2R C.a+ba-2R D.a+b+2a+2R2.已知反应A+B=C+D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为吸热反应B.该反应为放热反应C.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D.该反应只有在加热条件下才能进行3.下列反应中不可能设计成原电池的是( )A.2Fe3++Fe===3Fe2+B. NaOH+HCl===NaCl+H2O C.Zn+2HCl===ZnCl2+H2↑D.4Al+3O2+6H2O===4Al(OH)3↓4.下列对能量转化的认识中,不正确的是( )A.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时,电能主要转化为化学能B.风力发电时,风能主要转化为电能C.白炽灯工作时,电能全部转化为光能D.煤燃烧时,化学能主要转化为热能5.下面关于化学反应的限度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化学反应的限度都相同B.可以通过改变温度控制化学反应的限度C.可以通过延长化学反应的时间改变化学反应的限度D.当一个化学反应在一定条件下达到限度时,反应即停止6.a、b、c、d、e是同一周期的五种主族元素,a和b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均呈碱性,且碱性b>a,c和d的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c>d;e是这五种元素中离子半径最小的元素,则它们的原子序数由小到大的顺序是()A. b、a、d、c、e B.e、b、a、d、c C. c、b、e、a、b D. b、a、e、d、c 7.下图所示的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8.下列指定粒子的个数比为1:1的是()A.NH4+中质子数与电子数B.OH-中电子数与中子数C.Na2O2中阳离子与阴离子D.NH4HSO4晶体中阳离子与阴离子9.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所有物质中都存在化学键 B.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分子中一定不存在非极性共价键C.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D.化学键断裂的过程必发生化学反应10.已知七种短周期元素a~g的有关信息如下表所示:A.氢化物稳定性的强弱:b>dB.元素e的氧化物只能与酸反应C.金属性的强弱:f<gD.元素a与元素d形成的化合物属于共价化合物11.16O与18O是氧元素的两种核素,N 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16O2与18O2互为同位素B.16O与18O核外电子排布方式不同C.通过化学变化可以实现16O2与18O2间的相互转化D.标准状况下,1.12L16O2和1.12L18O2均含0.1N A个氧原子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KOH和CaCl2既含有离子键,又含有共价键 B.PH3各原子均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C.硫离子的结构示意图:D.NH4Cl的电子式:13.某同学按如图所示的装置做实验,并把实验情况记录于下面, 其中叙述合理的是()①锌为正极, 铜为负极②电解质溶液的pH不变③电流表的指针发生偏转④铜极上有气泡产生⑤电子流动方向为Zn Cu⑥溶液中的阳离子向负极移动A. ①②③B. ③④⑥C.③④⑤D. ②③④14.下列有关放热反应、吸热反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吸热反应的发生都需要加热,放热反应在常温下一定容易发生B.若某反应正向进行时为放热反应,则该反应逆向进行时必为吸热反应C. 由“C(石墨)=C(金刚石)是吸热反应”可知石墨比金刚石稳定D.不管是吸热反应还是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均增大15.原子结构、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对于我们化学学习具有理论指导意义,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同周期的主族元素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它们形成简单的离子半径逐渐增大B.可以根据主族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数和最外层电子数确定其在周期表中的位置C.由氟、氯两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关系推知,氟元素非金属性强于氯元素,所以氢氟酸的酸性应强于盐酸D.在实际生产中,多在元素周期表的过渡元素区寻找新型半导体材料16.少量铁粉与100 mL 0.01 mol·L-1的稀盐酸反应,反应速率太慢。

精选临沂市高一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

精选临沂市高一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
a、g的焰色反应均为黄色,说明含有钠元素;根据图示,最低价为-2价,即为第ⅥA族元素,可能为硫元素或氧元素,且存在+4价,即元素为硫元素。根据物质分类可知,b为硫化氢,c为硫单质,d为二氧化硫,即x为氧气,e为三氧化硫,f为硫酸,y为水,g为硫酸钠或硫酸氢钠,a为硫化钠或硫氢化钠。
【详解】
A.根据物质分类和反应过程可知,x为O2,y为H2O,A正确,不选;
D、FeSO4会被空气氧化为Fe2(SO4)3,加入KSCN溶液,若溶液变红,则说明FeSO4已被氧化,故KSCN溶液能达到实验要求,D正确;
故选A。
4.下列“解释或结论”与“实验操作及现象”不相符的一组是
序号
实验操作及现象
解释或结论
A
浓硫酸滴到纸张上,纸变黑
浓硫酸有脱水性
B
向紫色石蕊溶液中加入氯水,溶液先变红,随后褪色
C.钠熔成小球,说明钠和水放出的热量使钠熔化,同时说明钠的熔点较低,C正确;
D.因为该检验方法是先通入氯气,再滴加KSCN溶液,在通氯气前滤液A中就可能含有Fe3+,无法确定溶液中是否含有Fe2+,D错误;
故选C。
【点睛】
钠的密度小于水,钠的熔点较低,钠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且放出热量,钠熔成小球,说明钠和水放出的热量使钠熔化。
B、新制氯水中存在Cl2+H2O HClO+HCl,HClO不稳定、易分解,随着HClO的分解,平衡不断右移,最终新制氯水会变质为盐酸溶液,失去漂白性,故使用紫色石蕊试液,若溶液变红后,不褪色,可以说明氯水完全变质,即紫色石蕊试液能达到实验要求,B正确;
C、KI会被空气氧化生成I2,I2遇到淀粉溶液,溶液会显蓝色,故淀粉溶液能达到实验要求,C正确;

山东省临沂市兰陵县四中2016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pdf

山东省临沂市兰陵县四中2016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pdf

兰陵县第四中学四月份月考 化学试题 4.9 7.漆器是中华民族传统工艺的瑰宝,常以木材(炭)、金属为胎骨,在胎骨上层层髹(xiū)红漆。

漆的主要成分是含有15或17个碳原子的烷基邻苯二酚。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收藏漆器工艺品应注意避免阳光暴晒B.“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中的钻石和漆器中的木炭均由碳元素组成 C.铜做胎骨的漆器,掉漆后长时间放置,铜的表面仍能保持光亮 D.漆的烷基部分碳原子数越多越难溶于水 8.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常温常压下,46g有机物C2H6O中含有极性键的数目一定为7NAB. 标准状况下,5.6L NO和5.6LO2组成的混合气体中所含原子数为NAC. 标准状况下,22.4L四氯化碳中所含有的共价键数目为4NAD. 常温常压下,33.6L氯气与56g铁充分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3NA A.可用甲装置来探究SO2的漂白性 B.可用乙装置验证HCl气体极易溶于水 C.用图示的方法可以检查丙装置的气密性 D.可用丁装置测量铜与稀硝酸反应生成气体的体积 11.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五种短周期元素原子半径的相对大小和最高正价或最低负价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X2W能与WY2反应生成W B.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W>Q C.Y分别与其它四种元素均可形成至少两种以上化合物 D.Y、Z、Q三种元素组成化合物的水溶液可能呈中性,也可能呈碱性 12.制备新型高效水处理剂高铁酸钠(Na2FeO4)的主要反应为: 2FeSO4+aNa2O2==2Na2FeO4+2Na2O+2Na2SO4+bX。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该反应中X物质为O2 B.反应物Na2O2只做氧化剂 C.该反应中发生氧化反应的过程只有FeSO4→Na2FeO4 D.每生成lmol Na2FeO4,反应过程中转移4 mol e- 13.常温下,取浓度均为0.0l mol· L-1的HA溶液和MOH溶液各20mL,分别用0.01mol·L-1NaOH溶液、0.0l mol·L-1盐酸进行中和滴定,滴定过程中pH随滴加溶液的体积变化关系如右图所示。

山东省临沂市重点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化学试卷 含解析

山东省临沂市重点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化学试卷 含解析

2015-2016学年山东省临沂市重点中学高一(下)期中化学试卷一、选择题(共17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51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l3C﹣NMR(核磁共振)、15N﹣NMR可用于测定蛋白质、核酸等生物大分子的空间结构,下面有关13C、15N叙述正确的是()A.13C与15N有相同的中子数B.13C与C60互为同素异形体C.15N与14N互为同位素D.15N的核外电子数与中子数相同2.在元素周期表的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交界处,最容易找到的材料是()A.制半导体的材料B.耐高温、耐腐蚀的合金材料C.制农药的材料 D.制催化剂的材料3.关于化学键的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原子或离子间相互的吸引力叫化学键B.共价化合物可能含离子键,离子化合物中只含离子键C.构成单质分子的微粒一定含有共价键D.共价化合物内部可能有极性键和非极性键4.下列关于化学反应速率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化学反应速率是化学反应进行快慢程度的物理量B.化学反应速率通常用单位时间内生成或消耗某物质的质量的多少来表示C.在同一个反应中,可以用反应物或生成物来表示反应速率D.化学反应速率的常用单位有mol/(L•s)和mol/(L•min)5.已知反应X+Y=M+N为吸热反应,对这个反应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X的能量一定低于M的,Y的能量一定低于N的B.因为该反应为吸热反应,故一定要加热反应才能进行C.破坏反应物中的化学键所吸收的能量小于形成生成物中化学键所放出的能量D.X和Y的总能量一定低于M和N的总能量6.对于100mL 0。

5mol/LH2SO4溶液与铁片的反应,采取下列措施能使反应速率加快的是:①升高温度;②改用100mL 1.0mol/LH2SO4溶液;③改用300mL 0。

5mol/LH2SO4溶液;④用等量铁粉代替铁片;⑤改用质量分数为98%的H2SO4溶液()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④D.①②③⑤7.下列反应既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又是吸热反应的是()A.锌粒与稀硫酸的反应B.灼热的木炭与CO2反应C.甲烷在氧气中的燃烧反应D.Ba(OH)2•8H2O晶体与NH4Cl晶体的反应8.下列关于元素的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叙述正确的是()A.同一元素不可能既表现金属性,又表现非金属性B.短周期元素形成离子后,最外层都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C.第三周期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等于它所处的主族序数D.同一主族的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化学性质完全相同9.人造地球卫星用到的一种高能电池﹣﹣银锌蓄电池,其电池的电极反应式为:Zn+2OH﹣﹣2e﹣═ZnO+H2↑,Ag2O+H2O+2e﹣═2Ag+2OH﹣.据此判断氧化银是()A.负极,被氧化 B.正极,被还原 C.负极,被还原 D.正极,被氧化10.一定温度下,向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通入两种气体发生化学反应,反应中各物质的物质的量变化如图所示,对该反应的推断合理的是()A.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6A+2 D⇌3B+4CB.反应进行到1 s时,v(A)=v(B)C.反应进行到5 s时,B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

临沂市人教版高一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

临沂市人教版高一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

临沂市人教版高一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一、选择题1.以高硫铝土矿(主要成分为Al2O3、Fe2O3、SiO2,少量FeS2和金属硫酸盐)为原料,生产氧化铝并获得Fe3O4的部分工艺流程如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焙烧时产生的SO2气体可以用NaOH溶液吸收B.滤液中的铝元素主要以AlO2-存在,可以往滤液中通入过量二氧化碳,经过滤、灼烧生产氧化铝C.可以将少量Fe3O4产品溶于稀硫酸中,再滴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若溶液褪色则证明产品中含有FeOD. Fe2O3与FeS2混合后在缺氧条件下焙烧生成Fe3O4和SO2,理论上完全反应消耗的n(FeS2):n(Fe2O3)=1:16【答案】C【分析】高硫铝土矿(主要成分为Al2O3、Fe2O3、SiO2,少量FeS2和金属硫酸盐)粉碎后通入空气、加入氧化钙焙烧,其中氧化钙和二氧化硫反应生成亚硫酸钙,和二氧化硅反应生成硅酸钙,得到产物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碱浸其中氧化铝溶解生成偏铝酸钠溶液,经操作Ⅰ得到的固体中含大量的Fe2O3,Fe2O3与FeS2混合后在缺氧条件下焙烧生成Fe3O4和SO2,以此解答该题。

【详解】A.二氧化硫可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而被吸收,避免污染环境,A正确;B.向“过滤”得到的滤液中通入过量CO2,可以将AlO2-转化为Al(OH)3,灼烧可生成氧化铝,B正确;C.Fe3O4产品溶于稀硫酸中,可生成硫酸亚铁,可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不能证明产品中含有FeO,C错误;D.“过滤”得到的滤渣中含大量的Fe2O3,Fe2O3与FeS2混合后在缺氧条件下焙烧生成Fe3O4和SO2,设有x mol Fe2O3和y mol FeS2完全参加反应,根据电子得失守恒:2x×(3-8 3)=2y×5+y×(83-2),解得xy=16,所以理论上完全反应消耗的n(FeS2):n(Fe2O3)=1:16,D正确;故合理选项是C。

高一化学月考试题及答案-2015-2016学年山东临沂一中高一(下)开学化学试卷

高一化学月考试题及答案-2015-2016学年山东临沂一中高一(下)开学化学试卷

2015-2016学年山东省临沂一中高一(下)开学化学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8小题,每小题3分共5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实验操作或处理正确的是()A.将NaOH溶液逐滴加入饱和的FeCl3溶液中制取Fe(OH)3胶体B.氯气泄漏后应顺风向低处跑C.金属钠着火立刻用湿布盖灭D.做完焰色反应实验的铂丝用稀盐酸清洗2.分类法在化学学科的发展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下列分类标准不合理的是()①根据组成元素将氧化物分成酸性氧化物和碱性氧化物②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电子转移将化学反应分为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③根据是否有丁达尔现象将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④根据水溶液是否能导电将化合物分为电解质和非电解质.A.②③B.②④C.①②③ D.①③④3.人们常用图示的方法表示不同反应类型之间的关系.如分解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可用图表示.如图为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和置换反应三者之间的关系,则C表示()A.离子反应 B.氧化还原反应 C.置换反应 D.三者都可以4.下列叙述与胶体的性质无关的是()A.同一支钢笔使用不同品牌墨水时,容易发生堵塞现象B.当日光从窗隙射入暗室时,可观察到一束光线C.用丁达尔效应鉴别Fe(OH)3胶体和FeCl3溶液D.向氯化铁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产生红褐色沉淀5.设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N A个氢气分子所占的体积为22.4LB.2N A个二氧化碳分子的质量为88gC.0.1mol/L的NaCl溶液中,Na+与Cl﹣离子总数为0.2N AD.17g NH3中所含原子数为2N A6.只给出下列甲中和乙中对应的量,不能组成一个求物质的量的公式的是()A.③B.③④C.②③④ D.③④⑤7.在无色透明的溶液中,能够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A.Al3+、Ca2+、Cl﹣、NO3﹣B.Ba2+、K+、CO32﹣、Cl﹣C.Na+、Cu2+、NO3﹣、HCO3﹣D.Na+、Fe2+、Cl﹣、SO42﹣8.能正确表示下列化学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A.氢氧化钡溶液与盐酸的反应OH﹣+H+═H2OB.澄清的石灰水与稀盐酸反应Ca(OH)2+2H+═Ca2++2H2O C.铜片插入硝酸银溶液中Cu+Ag+═Cu2++AgD.碳酸钙溶于稀盐酸中CO32﹣+2H+═H2O+CO2↑9.下列各组中两种气体的分子数一定相等的是()A.温度相同、体积相同的O2和N2B.质量相等、密度不等的N2和C2H4C.体积相同、密度相等的CO和N2OD.压强相同、体积相同的O2和H210.下列反应中水既不是氧化剂又不是还原剂的氧化还原反应是()A.SO3+H2O═H2SO4B.2Na2O2+2H2O═4NaOH+O2↑C.2F2+2H2O═4HF+O2D.2Na+2H2O═2NaOH+H2↑11.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A.向氯化铝溶液中滴加过量氨水:Al3++4NH3•H2O=AlO2ˉ+4NH4+ B.铁与稀盐酸反应:2Fe+6 H+=2 Fe3++3H2↑C.稀硫酸跟氢氧化钡溶液反应:Ba2++OH﹣+H++SO42﹣=BaSO4↓+H2O D.铜片与氯化铁溶液反应:Cu+2Fe3+=Cu2++2Fe2+12.为除去括号内的杂质,所选用的试剂或方法不正确的是()A.CO2(HCl),选用饱和NaHCO3溶液B.NaHCO3溶液(Na2CO3),应通入CO2气体C.Na2O2粉末(Na2O),将混合物在空气中加热D.镁粉(铝粉),选用过量的烧碱溶液13.下列各项操作中,不发生“先沉淀后溶解”现象的为()①向饱和Na2CO3溶液中通入过量的CO2②向Fe(OH)3胶体中逐滴滴入过量的稀H2SO4③向石灰水中通入CO2至过量④CaCl2溶液中通入CO2至过量.A.①④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14.下表各组物质中,物质之间不能通过一步反应实现如图所示转化的()A.A B.B C.C D.D15.对下列流程有关判断正确的是()A.流程中涉及的反应均为非氧化还原反应B.反应②产生的阴离子主要为CO32﹣C.实验室中完成反应③应在蒸发皿中进行D.反应①中发生的主要反应为:Al2O3+2OH﹣=2AlO2﹣+H2O16.已知:①向KMnO4晶体滴加浓盐酸,产生黄绿色气体;②向FeCl2溶液中通入少量实验①产生的气体,溶液变黄色.下列判断正确的为()A.上述实验证明氧化性:MnO4﹣>Cl2>Fe3+B.上述实验中,有一个氧化还原反应C.实验①生成的气体不能使湿润的淀粉KI试纸变蓝D.实验②证明Fe2+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17.某种混合气体,可能含有N2、HCl、CO.把混合气体依次通过足量的NaHCO3溶液和灼热的CuO,气体体积都没有变化;再通过足量的Na2O2固体,气体体积减小;最后通过灼热的铜丝,经充分反应后气体体积又减小,但还有气体剩余.以下对混合气体组分的判断中,正确是()A.一定有N2、HCl,没有COB.一定有N2,CO和HCl中至少有一种C.一定有N2、CO和HClD.一定没有N2,CO和HCl中至少有一种18.氮化铝(AlN)具有耐高温、抗冲击、导热性好等优良性质,被广泛应用于电子工业、陶瓷工业等领域.在一定条件下,氮化铝可通过如下反应合成:Al2O3+N2+3C2AlN+3CO.下列有关该反应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氮化铝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B.上述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数目为6e﹣C.在该反应中,N2是还原剂,Al2O3氧化剂D.该反应不属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中任一种二、选择题共46分)19.某溶液由K+、Cu2+、Ba2+、Fe3+、CO32﹣、SO42﹣、Cl﹣中的若干种离子组成,取适量该溶液进行如下实验:①向其中加入过量盐酸,有气体生成,并得到无色透明溶液;②在①所得溶液中加入过量氢氧化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过滤;③在②所得的滤液中加入过量稀硝酸,再加入硝酸银溶液,产生白色沉淀.根据上述实验回答下列问题:(1)原溶液中一定不存在的离子是;(2)原溶液中一定存在的离子是;(3)原溶液中可能存在的离子是,(4)请写出①和③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20.在花瓶中加入“鲜花保鲜剂”,能延长鲜花的寿命.下表是500mL“鲜花保鲜剂”中含有的成分,阅读后回答下列问题:(1)下列“鲜花保鲜剂”的成分中,属于非电解质的是(填写代号).a.蔗糖b.硫酸钾c.高锰酸钾d.硝酸银(2)检验硫酸钾中含有的阴离子应该选用的试剂为.(3)容量瓶是配制溶液的主要仪器,容量瓶上标有以下六项中的(填写序号).①温度②浓度③容量④压强⑤刻度线⑥酸式或碱式(4)下图所示的仪器中,在配制“鲜花保鲜剂”溶液时肯定不需要的是(填序号),还缺少的仪器有(填仪器名称).(5)在溶液配制过程中,下列操作对配制结果没有影响的是(填写代号).a.定容时俯视容量瓶刻度线b.容量瓶在使用前内有少量蒸馏水c.转移溶液后的烧杯、玻璃棒未洗涤d.定容加入水时超过刻度线.21.A、B、C是由周期表中短周期元素组成的三种常见化合物,甲、乙、丙是三种单质,这些单质和化合物之间存在如图所示的关系:完成下列空白:(1)A、B、C的化学式分别为、、.(2)单质甲与化合物B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3)在A、B、C三种化合物中,必定含有的元素是(用元素符号表示).22.某工业矿渣中主要含有Cu2O,还有少部分Al2O3、Fe2O3、SiO2,从该矿渣中提取铜的操作流程如下:(已知:Cu2O+2H+═Cu+Cu2++H2O)(1)固体混合物B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该反应物的一种重要用途为.(2)滤液A中铁元素的存在形式只能为Fe2+,理由是.涉及的离子方程式为(不必书写Cu2O与盐酸的反应)、.检验滤液A中Fe2+的试剂为.(3)若将滤液C中的铝元素以沉淀形式析出,可选用的最佳试剂为(填序号).A.氢氧化钠溶液B.硫酸溶液C.氨水D.二氧化碳.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8小题,每小题3分共5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实验操作或处理正确的是()A.将NaOH溶液逐滴加入饱和的FeCl3溶液中制取Fe(OH)3胶体B.氯气泄漏后应顺风向低处跑C.金属钠着火立刻用湿布盖灭D.做完焰色反应实验的铂丝用稀盐酸清洗【考点】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分析】A.将NaOH溶液逐滴加入饱和的FeCl3溶液中反应生成沉淀;B.氯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大;C.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气;D.每次做完焰色反应实验后,铂丝会留有杂质,为除去杂质用盐酸洗涤.【解答】解:A.反应生成沉淀,而实验室制备氢氧化铁胶体是把饱和氯化铁溶液滴入沸水中加热到呈红褐色液体,即得到氢氧化铁胶体,故A错误;B.氯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大,应向高处跑,故B错误;C.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气,应加入沙子可掩盖钠,隔绝空气,可起到灭火的作用,故C错误;D.每次做完焰色反应实验后,铂丝会留有杂质,为除去杂质用盐酸洗涤,盐酸可以溶解氧化物等杂质且易挥发,不会残留痕迹,故D正确.故选D.2.分类法在化学学科的发展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下列分类标准不合理的是()①根据组成元素将氧化物分成酸性氧化物和碱性氧化物②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电子转移将化学反应分为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③根据是否有丁达尔现象将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④根据水溶液是否能导电将化合物分为电解质和非电解质.A.②③B.②④C.①②③ D.①③④【考点】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联系;分散系、胶体与溶液的概念及关系;电解质与非电解质.【分析】①根据氧化物的性质将氧化物分成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两性氧化物、不成盐氧化物;②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电子转移将化学反应分为是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③根据分散系分散质微粒大小将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④根据水溶液或是熔融态是否能够导电将化合物分为电解质和非电解质.【解答】解:①根据氧化物的性质将氧化物分成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两性氧化物、不成盐氧化物,故①错误;②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电子转移将化学反应分为是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故②正确;③根据分散系分散质微粒大小将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故③错误;④根据水溶液或是熔融态是否能够导电将化合物分为电解质和非电解质,故④错误;故选D.3.人们常用图示的方法表示不同反应类型之间的关系.如分解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可用图表示.如图为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和置换反应三者之间的关系,则C表示()A.离子反应 B.氧化还原反应 C.置换反应 D.三者都可以【考点】氧化还原反应.【分析】所有的置换反应全是氧化还原反应,置换反应中有部分是离子反应,部分是非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中,有部分是离子反应,部分是非离子反应;【解答】解:所有的置换反应全是氧化还原反应,是被包含和包含的关系,故A是氧化还原反应,B是置换反应,所以C是离子反应;故选A;4.下列叙述与胶体的性质无关的是()A.同一支钢笔使用不同品牌墨水时,容易发生堵塞现象B.当日光从窗隙射入暗室时,可观察到一束光线C.用丁达尔效应鉴别Fe(OH)3胶体和FeCl3溶液D.向氯化铁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产生红褐色沉淀【考点】胶体的重要性质.【分析】A.墨水是胶体;B.胶体能发生丁达尔效应;C.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溶液不具备;D.氯化铁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产生红褐色沉淀.【解答】解:A.墨水为胶体分散系,不同的墨水可能是不同的胶体,有的胶体(胶体本身不带电,胶粒带点)带正电、有的胶体带负电,所以容易聚沉形成沉淀把钢笔堵住,是胶体的性质,故A错误;B.当日光从窗隙射入暗室时,可观察到一束光线,这是丁达尔现象,是胶体的性质,故B 错误;C.Fe(OH)3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FeCl3溶液不具备,可以用丁达尔效应鉴别Fe(OH)3胶体和FeCl3溶液,故C错误;D.氯化铁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产生红褐色沉淀,与胶体性质无关,故D正确.故选D.5.设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N A个氢气分子所占的体积为22.4LB.2N A个二氧化碳分子的质量为88gC.0.1mol/L的NaCl溶液中,Na+与Cl﹣离子总数为0.2N AD.17g NH3中所含原子数为2N A【考点】阿伏加德罗常数.【分析】A、没有告诉是标况下,无法计算氢气的体积;B、根据二氧化碳分子个数计算出物质的量,再计算出二氧化碳的质量;C、没有告诉氯化钠溶液的体积,无法计算钠离子和氯离子的个数;D、根据质量计算出氨气的物质的量,再计算出含有的原子个数.【解答】解:A、由于题中没有说明是标准状况下,无法计算氢气的体积,故A错误;B、2N A个二氧化碳分子的物质的量是2mol,质量是88g,故B正确;C、题中没有告诉溶液的体积,无法计算氯化钠的物质的量,故C错误;D、氨气的物质的量是1mol,含有4mol原子,所含原子数为4N A,故D错误;故选B.6.只给出下列甲中和乙中对应的量,不能组成一个求物质的量的公式的是()A.③B.③④C.②③④ D.③④⑤【考点】物质的量的相关计算.【分析】①根据微粒数目和物质的量的关系公式N=nN A分析;②根据标准状况下的气体体积和物质的量的关系公式V=nV m来分析;③溶液物质的量浓度=溶质物质的量÷溶液体积;④可以计算溶质物质的量,缺少溶质的摩尔质量;⑤根据质量与物质的量的关系公式m=nM分析.【解答】解:①根据N=nN A,利用物质的粒子数(N)、阿伏加德罗常数(N A)可以计算物质的量,由n=可知,故①正确;②根据V=nV m,利用标准状况下的气体摩尔体积(V m)、标准状况下的气体体积(V)可以计算物质的量n=可知,故②正确;③溶液物质的量浓度=溶质物质的量÷溶液体积,不能确定溶质物质的量,故③错误;④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可以计算溶质质量,但缺少溶质的摩尔质量,不能计算其物质的量,故④错误;⑤由n=可知,利用物质的质量与摩尔质量可以计算其物质的量,故⑤正确;故选:B.7.在无色透明的溶液中,能够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A.Al3+、Ca2+、Cl﹣、NO3﹣B.Ba2+、K+、CO32﹣、Cl﹣C.Na+、Cu2+、NO3﹣、HCO3﹣D.Na+、Fe2+、Cl﹣、SO42﹣【考点】离子共存问题.【分析】根据离子之间不能结合生成水、气体、沉淀等,不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则离子能大量共存,并结合离子的颜色来解答.【解答】解:A.该组离子之间不反应,能共存,且离子均为无色,故A正确;B.因Ba2+、CO32﹣结合生成沉淀,不能共存,故B错误;C.该组离子之间不反应,能共存,但Cu2+为蓝色,与无色不符,故C错误;D.该组离子之间不反应,能共存,但Fe2+为浅绿色,与无色不符,故D错误;故选A.8.能正确表示下列化学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A.氢氧化钡溶液与盐酸的反应OH﹣+H+═H2OB.澄清的石灰水与稀盐酸反应Ca(OH)2+2H+═Ca2++2H2OC.铜片插入硝酸银溶液中Cu+Ag+═Cu2++AgD.碳酸钙溶于稀盐酸中CO32﹣+2H+═H2O+CO2↑【考点】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分析】A.反应生成氯化钡和水;B.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C.电子、电荷不守恒;D.碳酸钙在离子反应中保留化学式.【解答】解:A.氢氧化钡溶液与盐酸的反应的离子反应为OH﹣+H+═H2O,故A正确;B.澄清的石灰水与稀盐酸反应的离子反应为OH﹣+H+═H2O,故B错误;C.铜片插入硝酸银溶液中的离子反应为Cu+2Ag+═Cu2++2Ag,故C错误;D.碳酸钙溶于稀盐酸中的离子反应为CaCO3+2H+═Ca2++H2O+CO2↑,故D错误;故选A.9.下列各组中两种气体的分子数一定相等的是()A.温度相同、体积相同的O2和N2B.质量相等、密度不等的N2和C2H4C.体积相同、密度相等的CO和N2OD.压强相同、体积相同的O2和H2【考点】物质的量的相关计算.【分析】两种气体的分子数一定相等,根据N=nN A可知,二者物质的量相等.A.根据PV=nRT,可知温度、体积相同情况下,压强影响气体物质的量;B.根据n=判断;B.根据m=ρV、n=判断;D.根据PV=nRT,可知等压等体积下温度影响气体物质的量.【解答】解:两种气体的分子数一定相等,根据N=nN A可知,二者物质的量相等.A.根据PV=nRT可知,等温等体积下影响气体物质的量的因素为压强,二者压强不一定相等,故含有分子数目不一定相等,故A错误;B.N2和C2H4的摩尔质量都是28g/mol,二者质量相等,根据n=可知二者物质的量相等,含有分子数目相等,故B正确;C.体积相同、密度相等的CO和N2O,根据m=ρV可知二者质量相等,但二者摩尔质量不相等,再根据n=可知物质的量不等,含有分子数目不相等,故C错误;D.根据PV=nRT可知,等压等体积下影响气体物质的量的因素为温度,二者温度不一定相等,故含有分子数目不一定相等,故D错误,故选B.10.下列反应中水既不是氧化剂又不是还原剂的氧化还原反应是()A.SO3+H2O═H2SO4B.2Na2O2+2H2O═4NaOH+O2↑C.2F2+2H2O═4HF+O2D.2Na+2H2O═2NaOH+H2↑【考点】氧化还原反应.【分析】有元素化合价变化的反应为氧化还原反应,水既不是氧化剂又不是还原剂,且水中H、O元素的化合价不变,以此来解答.【解答】解:A.反应中元素的化合价不变,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A不选;B.Na2O2中,O元素的化合价既升高又降低,属于氧化还原反应,但水中H、O元素的化合价不变,水既不是氧化剂又不是还原剂,故B选;C.水中O元素的化合价升高,属于氧化还原反应,且水为还原剂,故C不选;D.水中H元素的化合价降低,属于氧化还原反应,且水为氧化剂,故D不选;故选:B.11.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A.向氯化铝溶液中滴加过量氨水:Al3++4NH3•H2O=AlO2ˉ+4NH4+B.铁与稀盐酸反应:2Fe+6 H+=2 Fe3++3H2↑C.稀硫酸跟氢氧化钡溶液反应:Ba2++OH﹣+H++SO42﹣=BaSO4↓+H2OD.铜片与氯化铁溶液反应:Cu+2Fe3+=Cu2++2Fe2+【考点】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分析】A.反应生成氢氧化铝和氯化铵;B.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C.不符合离子的配比;D.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氯化铜.【解答】解:A.向氯化铝溶液中滴加过量氨水的离子反应为Al3++3NH3•H2O=Al(OH)+,故A错误;3↓+3NH4B.铁与稀盐酸反应的离子反应为Fe+2H+=Fe2++H2↑,故B错误;C.稀硫酸跟氢氧化钡溶液反应的离子反应为Ba2++2OH﹣+2H++SO42﹣=BaSO4↓+2H2O,故C错误;D.铜片与氯化铁溶液反应的离子反应为Cu+2Fe3+=Cu2++2Fe2+,故D正确;故选D.12.为除去括号内的杂质,所选用的试剂或方法不正确的是()A.CO2(HCl),选用饱和NaHCO3溶液B.NaHCO3溶液(Na2CO3),应通入CO2气体C.Na2O2粉末(Na2O),将混合物在空气中加热D.镁粉(铝粉),选用过量的烧碱溶液【考点】物质的分离、提纯和除杂.【分析】A.二氧化碳不与碳酸氢钠反应;B.二氧化碳能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氢钠;C.应防止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D.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解答】解:A.二氧化碳不与碳酸氢钠反应,氯化氢能与碳酸氢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故A正确;B.二氧化碳能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氢钠,可除杂,故B正确;C.加热条件下氧化钠可与氧气反应生成过氧化钠,但过氧化钠易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而变质,故C错误;D.Mg不与烧碱溶液反应,但Al可与烧碱溶液反应生成溶于水的偏铝酸钠,所以可用烧碱溶液除去镁中的少量铝,故D正确.故选C.13.下列各项操作中,不发生“先沉淀后溶解”现象的为()①向饱和Na2CO3溶液中通入过量的CO2②向Fe(OH)3胶体中逐滴滴入过量的稀H2SO4③向石灰水中通入CO2至过量④CaCl2溶液中通入CO2至过量.A.①④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考点】钠的重要化合物;胶体的重要性质.【分析】①向饱和Na2CO3溶液中通入过量的CO2,生成NaHCO3,溶液变浑浊;②向Fe(OH)3胶体中逐滴滴入过量的稀H2SO4,胶体遇电解质发生聚沉,然后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③向石灰水中通入CO2至过量,先生成碳酸钙沉淀,进而生成碳酸氢钙;④CaCl2溶液中通入CO2至过量,不发生反应.【解答】解:①向饱和碳酸钠溶液中通入过量的CO2,碳酸钠和二氧化碳、水反应生成碳酸氢钠,反应为Na2CO3+CO2+H2O=2NaHCO3,碳酸氢钠的溶解性小于碳酸钠的溶解性,原碳酸钠溶液是饱和溶液,生成碳酸氢钠后溶液变成过饱和溶液,所以会析出部分碳酸氢钠晶体,所以不出现“先产生沉淀,然后沉淀又溶解”现象,故①错误;②向Fe(OH)3胶体中加入H2SO4会出现先凝聚生成Fe(OH)3沉淀,H2SO4过量,Fe (OH)3与H2SO4反应生成易溶于水的硫酸铁和水而溶解,出现“先产生沉淀,然后沉淀又溶解”现象,故②正确;③因石灰水和CO2反应,生成CaCO3沉淀,继续通入CO2,会与CaCO3反应生成可溶的Ca(HCO3)2,沉淀又溶解,所以出现先沉淀后溶解现象,故③正确;④盐酸是强酸,碳酸是弱酸,所以碳酸不能制取盐酸,即二氧化碳和氯化钙不反应,最终没有沉淀析出,故④错误.故选A.14.下表各组物质中,物质之间不能通过一步反应实现如图所示转化的()A.A B.B C.C D.D【考点】铝的化学性质;钠的重要化合物;镁、铝的重要化合物.【分析】A、Al和NaOH反应生成AlO2﹣,不能一步生成Al(OH)3;B、C和O2反应生成CO,CO和O2反应生成CO2,C和CO2反应可以生成CO;C、NaOH和少量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碳酸钠与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氢钠,氢氧化钠与碳酸氢钠反应生成碳酸钠;D、氯化铝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铝,氢氧化铝与氢氧化钠生成偏铝酸钠,氯化铝和偏铝酸钠生成氢氧化铝.【解答】解:A、Al和NaOH反应生成AlO2﹣,不能一步生成Al(OH)3,故A符合;B、C和O2反应生成CO,CO和O2反应生成CO2,C和CO2反应可以生成CO,2C+O2=2CO,2CO+O2=2CO2,C+CO2=2CO,通过一步反应能实现,故B不符合;C、NaOH和少量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碳酸钠与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氢钠,氢氧化钠与碳酸氢钠反应生成碳酸钠,通过一步反应能实现,故C不符合;D、氯化铝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铝,氢氧化铝与氢氧化钠生成偏铝酸钠,氯化铝和偏铝酸钠生成氢氧化铝,通过一步反应能实现,故D不符合;故选A.15.对下列流程有关判断正确的是()A.流程中涉及的反应均为非氧化还原反应B.反应②产生的阴离子主要为CO32﹣C.实验室中完成反应③应在蒸发皿中进行D.反应①中发生的主要反应为:Al2O3+2OH﹣=2AlO2﹣+H2O【考点】物质分离和提纯的方法和基本操作综合应用.【分析】由实验流程可知,①中铝土矿中氧化铝与NaOH发生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和水,②通入过量CO2发生反应CO2+2H2O+AlO2﹣═HCO3﹣+Al(OH)3↓,过滤后氢氧化铝分解生成氧化铝,最后电解氧化铝生成Al,以此来解答.【解答】解:由实验流程可知,①中铝土矿中氧化铝与NaOH发生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和水,②通入过量CO2发生反应CO2+2H2O+AlO2﹣═HCO3﹣+Al(OH)3↓,过滤后氢氧化铝分解生成氧化铝,最后电解氧化铝生成Al,A.电解熔融Al2O3的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反应的方程式为2Al2O3(熔融)4Al+3O2↑,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A错误;B.②通入过量CO2发生反应CO2+2H2O+AlO2﹣═HCO3﹣+Al(OH)3↓,阴离子主要为HCO3﹣,故B错误;C.反应③为加热分解氢氧化铝固体应在坩埚中进行,故C错误;D.①中铝土矿中氧化铝与NaOH发生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和水,离子方程式为Al2O3+2OH ﹣=2AlO2﹣+H2O,故D正确.故选D.16.已知:①向KMnO4晶体滴加浓盐酸,产生黄绿色气体;②向FeCl2溶液中通入少量实验①产生的气体,溶液变黄色.下列判断正确的为()A.上述实验证明氧化性:MnO4﹣>Cl2>Fe3+B.上述实验中,有一个氧化还原反应C.实验①生成的气体不能使湿润的淀粉KI试纸变蓝D.实验②证明Fe2+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考点】氧化还原反应;氯气的实验室制法.【分析】高锰酸钾能将浓盐酸氧化为氯气,高锰酸钾做氧化剂,浓盐酸做还原剂;氯气能将亚铁离子氧化为三价铁,氯气做氧化剂,亚铁离子做还原剂;结合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的氧化性大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还原剂的还原性大于还原产物的还原性解答.【解答】解:A.反应①中KMnO4为氧化剂,反应②中Cl2为氧化剂,由氧化剂的氧化性大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则氧化性:MnO4﹣>Cl2>Fe3+,故A正确;B.两个反应中均有元素的化合价变化,均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B错误;C.实验①生成的气体为氯气,具有强氧化性,能使湿润的淀粉KI试纸变蓝,故C错误;D.实验②中Fe元素的化合价升高,只证明Fe2+有还原性,故D错误;故选A.17.某种混合气体,可能含有N2、HCl、CO.把混合气体依次通过足量的NaHCO3溶液和灼热的CuO,气体体积都没有变化;再通过足量的Na2O2固体,气体体积减小;最后通过灼热的铜丝,经充分反应后气体体积又减小,但还有气体剩余.以下对混合气体组分的判断中,正确是()A.一定有N2、HCl,没有COB.一定有N2,CO和HCl中至少有一种C.一定有N2、CO和HClD.一定没有N2,CO和HCl中至少有一种【考点】常见气体的检验.【分析】以根据物质之间相互作用时的实验现象方面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将混合气体依次通过NaHCO3溶液和灼热的CuO,气体体积无变化,气体若含有CO、HCl 在此全部转化为CO2,此时的混合气体可能为N2、CO2;再通过足量的Na2O2,气体体积明显减小,Na2O2吸收CO2,该气体可能是CO与CuO反应生成的CO2,也可能是HCl与NaHCO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兰陵四中2016年4月份阶段性检测高一化学化学试题 注意事项: 1. 本试题包括两个大题,22个小题。

全卷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90分钟。

2.第I卷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答题卡相应题目的答案标号,修改时,要用橡皮擦干净。

3. 第II卷必须使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书写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在 草稿纸和本卷上答题无效。

作图时,可用2B铅笔,要求字体工整、笔迹清晰。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S 32 Cl 35.5 K 39 Cu 64 AI 27 第I卷(共54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8个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题3分,共54分)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都表现为热量的变化 B. 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 C. 放热反应在常温下一定很容易发生 D. 反应是吸热还是放热必须看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总能量的大小 2. 下列反应中不可能设计成原电池的是( ) A.NaOH+HCl===NaCl+H2OB.2Fe3++Fe===3Fe2+ C.Zn+2HCl===ZnCl2+H2↑D.4Al+3O2+6H2O===4Al(OH)3↓ 下列图示变化为吸热反应的是( ) A.B.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原子的L层上的电子数为奇数的元素一定是主族元素 B. 同一周期的ⅡA族和ⅢA族元素的原子序数之差一定为1 C. 相邻两个周期的同一主族元素的原子序数之差等于上一周期所含元素种类 D. 主族序数等于周期序数的元素一定为金属元素 下列物质的性质比较,正确的是 A.酸性:H2SO4>HClO4>HBrO4 B.碱性:NaOH>KOH>RbOH C.非金属性: P>S>Cl D.半径:S2->Cl->Cl X、Y、Z、W均为短周期元素,它们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如图所示.若Y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3倍,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XY ZW A.原子半径:W>Z>Y>X B.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Z>W>X C.四种元素的单质中,W单质的熔、沸点最高 D.W的单质能与水反应,生成一种具有漂白性的物质 已知七种短周期元素a~g的有关信息如下表所示: 元素编号abcdfg 原子半径/nm0.0370.0740.0820.1020.1430.1520.186 最高化合价或最低化合价+1-2+3-2+3+1+1 下列推断不正确的是 A.氢化物稳定性的强弱:b>d B.金属性的强弱:f<g C.元素e的氧化物只能与酸反应 D.元素a与元素d形成的化合物属于共价化合物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共价化合物内部可能有极性键和非极性键 B.原子或离子间相互的吸引力叫化学键 C.非金属元素间只能形成共价键 D.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的原子间只形成离子键 某元素的一种同位素X的原子质量数为A,含N个中子,它与1H原子组成HmX分子,在a g HmX中所含质子的物质的量是 ( ) A.(A-N+m)mol B.(A-N)mol C.(A-N+m)molD.(A-N)molX、Y、Z、M、W为五种短周期元素。

X、Y、Z是原子序数依次递增的同周期元素,且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5,X与Z可形成XZ2分子;Y与M形成的气态化合物在标准状况下的密度为0.76g/L;W的质子数是X、Y、Z、M四种元素质子数之和的1/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原子半径:W>Z>Y>X>MB.XZ2、M22、W2Z2均为的共价化合物 C.由X元素形成的单质D.由X、Y、Z、M四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下列有关化学用语使用正确的是A. 硫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B.NH4Cl的电子式:C.原子核内有10个中子的氧原子:D. 燃料电池是燃料(如CO、H2、CH4等)跟氧气(或空气)起反应将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装置,电解质溶液是强碱溶液.下面关于甲烷燃料电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负极反应式:O2+2H2O+4e-===4OH- B.负极反应式:CH4+OH--8e-===CO+H2O C.随着放电的进行,溶液的pH不变 D.放电时溶液中的阴离子向极移动25?℃、101 kPa下,下列反应C(石墨) + O2(g)?===CO2(g)?,燃烧1 mol C(石墨)放热393.51 kJ. C(金刚石) + O2(g)?===CO2(g),燃烧1 mol C(金刚石)放热395.41 kJ.正确结论是(?). A.石墨的能量比金刚石低? B.石墨和金刚石都是碳的同位素 ? C.金刚石转变为石墨是物理变化? D.金刚石比石墨更稳定 15.四种主族元素的离子aXm+、bYn+、cZn-和dRm-(a、b、c、d为元素的原子序数),它们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若m>n,则对下列叙述的判断正确的是( ) ①a-b=m-n ②元素的原子序数a>b>c>d ③元素非金属性Z>R ④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X>Y A.②③ B.③C.①②③④ D.①②③ 1X、Y、Z为三种短周期元素,X、Y处在相邻的两个周期,X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Y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2倍,Y的原子序数比X的原子序数多5,Z原子与Y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差为3。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X、Y、Z三种元素不能组成一种盐B. X单质与Z单质直接反应可生成两种化合物 C. X、Y、Z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可能是酸、碱或两性的物质 D. X、Y形成的一种离子跟H+反应可生成Y的离子 A.植物光合作用:光能→生物质能 B.电灯发光:电能→化学能 C.木柴烧饭:生物质能→热能 D.太阳能热水器:光能→热能 18、在a-b-稀H2SO4组成的的原电池装置中,a的金属性比氢强,b为碳棒,关于此装置的各种叙述不正确的是( )A. 碳棒上有气体放出,溶液pH变大B. a是正极,b是负极C. 电子流从a极流向b极D. a极上发生了氧化反应 第Ⅱ卷(非选择题 分) .(分)H2O Ag2O+H2O+2e-=2Ag+2OH- 电池的负极是____________(填Zn或Ag2O),正极发生的是____________反应(填氧化或还原),总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铁及铁的化合物应用广泛.如FeCl3可用作催化剂、印刷电路铜板腐蚀剂和外伤止血剂等.①写出FeCl3溶液腐蚀印刷电路铜板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将①中的反应设计成原电池,请画出原电池的装置图 ,标出正、负极,写出电极反应式. 正极反应负极反应 20.(10分)下图是元素周期表的框架图,请根据下面提问回答: (1)在上表中画出金属和非金属的分界线. (2)在上面元素周期表中全部是金属元素的区域为 ? 区(填A、B、C、D). (3)所含元素最多的族是 . (4)用物质的名称填写,第三周期中对应的最高价氧化物呈两性金属是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通常状况呈液态的非金属单质是 . (5)在原子序数为1~18号元素中,请用化学式填写.与水反应最剧烈的金属元素是 ; 元素的气态氢化物最稳定的物质是?;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所对应的酸,其酸性最强的物质是 . 21.(分)有X、Y、Z三种短周期元素,X的气态氢化物化学式为H2X,此氢化物的量与X最高价氧化物的量之比为17:40,X原子核内质子数与中子数相等, Y与X可以形成离子化合物Y2X,Y的阳离子电子层结构与Ne相同,Z与X同周期,其气态单质是双原子分子,两原子共用1对电子。

试回答: (1)写出各元素符号:X 、Y 、Z 。

(2)X离子的结构图为 。

X与Y形成的离子化合物的电子式为 , Z和氢形成的化合物的电子式为 。

(3)Y单质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生成物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填写所示仪器名称A?B (2)实验步骤:连接仪器、____________、加药品后,打开a、然后滴入浓硫酸,加热 (3)问题探究:(已知酸性强弱:亚硫酸 >碳酸) ①铜与浓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装置E中足量酸性KMnO4溶液的作用是; ②能说明碳元素的非金属性比硅元素非金属性强的实验现象是; ③依据试管D中的实验现象,能否证明硫元素的非金属性强于碳元素的非金属性___(填“能”或“否”). 23.(8分)(一)、拆开1mol H-H键,1 mol N-H键,1mol N=N键分别需要吸收的能量为436KJ, 391KJ,946KJ,则1molN2生成NH3需要 (吸收或放出)热量 KJ。

(二)氮化硅是一种新型陶瓷材料,它可由石英晶体与焦炭颗粒在高温的氮气流中,通过如下反应制得:3SiO2 + 6C + 2N2 Si3N4 + 6CO,该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如图2-1-5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反应中的还原剂是 ,还原产物是 。

(2)若反应中测得生成4.48 L CO气体(标准状况下),则转移的 电子数为 (3)该反应是 (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月考化学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1.D.2.A 3.A 4.A 5.A 6.D 7.D 8.C 9.A 10.C 11.C 12.C 13.B 14.A 15.D 16.D 17.B 18.B 二19. (共11分) (1) Zn(1分) 还原反应(1分) Zn+Ag2O=2Ag+ZnO(1分) (2)①2Fe3++Cu=2Fe2++Cu2+ (2分) ② 装置图(2分) (3)正极反应: 2Fe3++2e-=2Fe2+(2分) 负极反应: Cu-2e-=Cu2+(2分) 20.(10分,第1小题2分,其余每空1分) (1) (2分) (2)B (3) 第ⅢB族 (4) 铝 铝 溴 (5)Na HF HClO4 21.(共8分,每空1分) (1)S,Na,Cl(各1分)(2) ,Na+ 2- Na+, (各1分) (3)2Na + O2 Na2O2,2Na2O2 + 2H2O=4NaOH + O2↑(各2分) 22. (共9分)(1)A:分液漏斗B:圆底烧瓶(每空1分) (2)检查装置的气密性(1分) (3)①Cu+2H2SO4(浓) CuSO4+ SO2↑+2H2O)(2分) 除去SO2气体(1分) ②盛有Na2SiO3溶液的试管中出现白色沉淀(2分) ③否(1分) 23、(共8分)(一)放出(1分),92KJ(2分) (二)(1)C(1分);(2)Si3N4(1分);0.4NA(2分)(3)放热(1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