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整体预习课导学案
四年级第七单元导学案

四年级第七单元导学案一、单元主题本单元以“人物品质”为主题,选编了《古诗三首》《文言文二则》《“诺曼底号”遇难记》《黄继光》等课文,展现了不同人物的高尚品质,旨在引导学生从人物的语言、动作等描写中感受人物的品质,学习他们的精神。
二、单元目标1、认识本单元的生字新词,能正确读写、理解重点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优秀诗文,积累优美语句。
3、能从人物的语言、动作等描写中感受人物的品质,体会人物的精神。
4、学习通过描写人物的言行表现人物品质的写作方法,并能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三、课文导学(一)《古诗三首》1、《芙蓉楼送辛渐》(1)作者简介:王昌龄,字少伯,是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
(2)诗句理解:“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这两句描绘了迷蒙的烟雨笼罩着吴地江天,清晨送走了好友,只留下楚山的孤影。
“寒雨”“连江”“夜入吴”渲染出了离别的黯淡气氛,“楚山孤”形象地写出了诗人送别友人后的孤独心境。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诗人以晶莹透明的冰心玉壶自喻,表明自己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
(3)主题归纳:这首诗通过描写送别友人的情景,表达了诗人与友人离别的惆怅以及自己坚守高洁品质的志向。
2、《塞下曲》(1)诗句理解:“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在月黑风高的夜晚,大雁惊飞,敌军首领趁着夜色悄悄潜逃。
“月黑”“雁飞高”烘托了紧张的气氛。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将军正要率领轻骑兵去追击,大雪纷纷扬扬,落满了将士们的弓刀。
表现了将士们英勇无畏的精神。
(2)主题归纳:这首诗描绘了一个雪夜追击敌军的场景,表现了守边将士的英勇和果敢。
3、《墨梅》(1)作者简介:王冕,字元章,号煮石山农,元末明初著名画家、诗人、篆刻家。
(2)诗句理解:“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这两句写他家洗砚池边有一棵梅树,朵朵开放的梅花都显出淡淡的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诗人借墨梅自喻,不需要别人夸赞它的颜色好看,只愿留下清香之气弥漫在天地之间。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第七单元】

4.全班朗读这部分,注意要有感情地朗读。
(二)学习课文第二部分。
4.在学生汇报的同时,出示多媒体课件,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和对话,进行朗读和说话的训练
5.朗读课文有关描写爬山虎的句子,体会其作用,理解课文题目的含义。
6.人物评价:
①本文给你印象最深的人物是谁?
②说话练习:叶圣陶先生是一个_______________的人。(结合课文说出所填词语的原因)
7.语文活动:
长出独立的翅膀
正确地认识自己
教学反思
年级
四年级()班
学科
语文
授课教师
课题
28*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课时
1
执教时间
学习目标
1.认识7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明白“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能正确地看待自己和他人。
3.学习书信的格式和写法。
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读懂信的内容,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体会“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并学习书信的格式、写法。
理解“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后学会了与人交往的道理;了解了书信的格式和写法。
2.重点学习书信格式。
结合文后的提示,说说你发现了什么。(出示放大的书信进行指导)
称呼:第一行,顶格,后面加冒号,表示下面有话要说。
正文:信的主要部分。开头空两格,先写问候的话。
结尾:写上致敬或祝福的话。“此致”、“祝你”等话,应紧接正文之后,或另起一行空两格写,“敬礼”“健康”之类的话另起一行顶格写。
人教四年级语文上第七单元导学案

第七单元备课计划教材解析本单元以“成长的故事”为专题来组合内容的,共有四篇课文,一个“语文园地”。
其中《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和《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是精读课文,《乌塔》和《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是略读课文。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讲述的是周恩来少年时代的一件事,表现了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襟和远大志向。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讲述了著名作家肖复兴通过1963年与叶圣陶先生的接触,明白了做人的道理。
《乌塔》讲的是一个14岁的德国女孩乌塔一个人在欧洲旅游的事,引发我们对于少儿教育的反思。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以书信的形式,告诉了我们要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这样才能有所进步,与人和睦相处。
“语文园地”包括“口语交际·习作”“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和“展示台”。
“口语交际·习作”提供了三个可供选择的活动角度,习作以交际为基础。
“我的发现”通过小林和小东的对话,揭示了一边读一边想的读书方法和习惯。
“日积月累”的名句闪耀着古人的智慧,展现了古人对于成长、对于人生的一些积极向上的看法。
“展示台”主要是学生开展综合性学习的活动成果,学生可以用多种方式展示、汇报自己这一阶段以来的学习收获。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引导学生学习生字新词,积累词句,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培养学生认真修改作文的习惯。
过程与方法1.指导学生能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
2.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和学习课文,体会成长的意义;了解作者的写作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的重点词句进行具体分析,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用多种方式去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情感。
教学重点1.识记生字词,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
2.在阅读中抓住重点词句,理解、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课时分配《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2~3课时《那片绿绿的爬山虎》——2~3课时《乌塔》——1~2课时《尺有所短寸有所长》——1~2课时语文园地七——2~3课时教法学法1.朗读感悟法。
人教版四上第七单元导学

第七单元预习导学时间:月日等第:一、查有关资料填写。
第七单元是关于“成长的故事”的专题,读这一单元课文,我们体会到周恩来因而困惑,《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中的“我”为遇到一位的大作家而庆幸;。
乌塔为自己而自豪;《尺有所长寸有所短》的张国强因而烦恼。
二、标自然段序号。
用1、2、3……:给每篇课文标。
感觉写得好的段落序号用△标出,在旁写出批注。
三、划生字词。
对照课后生字在文中用“—”划出词语。
生字注音。
给难认识的生字注上拼音。
难字抄词。
四、本单元每篇课文读2-3(正确)中级(流利)高级(有感情)。
第七单元前测时间:月日等第:一、看拼音,写词语。
Zào râ rónɡ qià zhân xīnɡ mó fàn fēi fán xún jǐnɡ chǎo rǎnɡ chãnɡ chǔ tuī jiàn huánɡ hūn ()()()()()()()()()()二、将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国主义()红()绿热()()凡风()日()()武()威得意()()()兴中华()()有力()()力尽电话()()形()()只和()()处()难()共受()()浅年少()()()入眼()春风()()模模()()三、比一比,再组词。
泊()租()帝()妇()喝()燥()恰()湖()伯()助()蒂()扫()渴()躁()洽()葫()四、选词填空。
坚持维持保持1.我们只要能够()平和的心态,就能收获许多快乐。
2.工作人员正在()会场秩序。
3.爸爸病了,但仍然()工作。
果然居然偶然突然1.他()和大家顶嘴,真是太不应该了。
2.不出所料,这事()是他做的。
3.一个()的机会,我认识了他。
4.这件事来得太()了,我始料不及。
五、修改下列病句。
1.下雨了,我立刻马上把邻居晒在院子里的被子收起来。
2.我们要学习革命英雄的优秀高贵品质。
【免费下载】四语上第七单元导学案

第七单元教学计划苇泊中心校单元课题成长的故事共12 课时单元内容及课时分配25、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2课时26、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2课时27、乌塔 1课时28、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1课时语文园地七、复习 6课时教材、学情分析本组教材以“成长的故事”为专题,编排了精读课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那片绿绿的爬山虎》和略读课文《乌塔》《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在进行本组教学时,应以“成长的故事”为核心,将课内外的语文学习资源整合起来,将阅读、习作、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等语文实践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
学习课文,要引导学生认真阅读,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进行综合性学习。
教学目标1、认识28个生字,会写25个生字。
2、引导学生认真阅读,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联系上下文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3、修改作文,认识修改作文的符号。
指导书信的格式和写法。
4、进行综合性学习,要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访问、写信等多种渠道了解更多成年人或同龄人成长的故事,还要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体验成长的快乐,思考成长过程中的问题。
教学重点1、认识本单元的生字、会写本单元的生字。
2.积累好词,学会写书信。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认真阅读,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联系上下文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管路敷设技术通过管线敷设技术,不仅可以解决吊顶层配置不规范问题,而且可保障各类管路习题到位。
在管路敷设过程中,要加强看护关于管路高中资料试卷连接管口处理高中资料试卷弯扁度固定盒位置保护层防腐跨接地线弯曲半径标高等,要求技术交底。
管线敷设技术中包含线槽、管架等多项方式,为解决高中语文电气课件中管壁薄、接口不严等问题,合理利用管线敷设技术。
线缆敷设原则:在分线盒处,当不同电压回路交叉时,应采用金属隔板进行隔开处理;同一线槽内,强电回路须同时切断习题电源,线缆敷设完毕,要进行检查和检测处理。
、电气课件中调试对全部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在安装过程中以及安装结束后进行高中资料试卷调整试验;通电检查所有设备高中资料试卷相互作用与相互关系,根据生产工艺高中资料试卷要求,对电气设备进行空载与带负荷下高中资料试卷调控试验;对设备进行调整使其在正常工况下与过度工作下都可以正常工作;对于继电保护进行整核对定值,审核与校对图纸,编写复杂设备与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方案,编写重要设备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方案以及系统启动方案;对整套启动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进行调试工作并且进行过关运行高中资料试卷技术指导。
四年级上语文第七单元导学案

“成长故事”单元主题学习第一板块:课内课外,自主预习(一)1.通读本单元课文,自学生字词2.搜集资料(1)搜集二十世纪初中国的社会状况和周恩来的资料;(2)搜集叶圣陶和肖复兴的资料;(3)观察欧洲地图,了解欧洲的主要国家、著名城市。
(二)梳理预习,基础达标1.我会读25课崛.起帝.国主义巡.警吵嚷.惩.处铿锵..有力26课推荐.删.掉融洽.余晖.楷.模燥.热模模糊糊..27课洗漱.惬.意号码.反驳.逻辑.28课冒昧.寂寞.和睦.相处分析.患.者受益匪.浅年逾.古稀2. 选字填空震振()惊()兴地()()动辉晖光()春()余()()章3.读拼音,写字词。
学校tuī jiàn( )我去参观县里的mó fàn( )学校。
进入学校,首先映入yǎn lián( )的是zhân xīng zhōng huá( )四个大字,校园很安静,听不到一点chǎo rǎng( )声。
4.结合语境和括号内的提示写四字词语。
帝国主义者在中国土地上____________(炫耀武力,显示威风),他们做了坏事,得不到惩罚,在国人面前____________(显得十分得意,神气十足)。
为此,少年周恩来____________(声音有力,响亮而有节奏)地说:“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5.用学过的修改符号修改病句。
○1他经常回忆过去的往事。
○2在公共场所,我们应当维持清洁。
○3他穿着一件白衬衫,一顶白帽子,真好看。
○4读了这本书,深受启发。
(三)初读感知1.《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一文中写了哪几件事?2.《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是作家肖复兴为了纪念叶圣陶先生写的回忆性文章,回忆叶圣陶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两件事。
3.《乌塔》一文讲了一件什么事?4.《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一文中的第一封信是__________写给____________主要提出一个什么问题?第二封信是__________写给____________,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第二板块:主题探究,品析写法《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一)精读感悟1.细读课文,联系课前收集的资料,思考问题:使周恩来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个志向的原因是什么?2.思考自己读书的目的,并与同学进行交流。
四年级语文上第七单元导学案

教
学
目
标
知 识 与 能 力
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帝国主义 租界 风和日丽 灯红酒绿耀武扬威 模范 巡警 吵嚷 得意洋洋 抱负 胸怀 喝彩 惩处 伯父 闯进 热闹非凡 振兴中华 妇女”等词语
过 程 与 方 法
识字写字、理解重点词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深入体会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感受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
(4)出示补充资料。
1、默读课文第一部分(1~5),想想“我”拿到叶老为“我”修改的作文,“我”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在相应的地方做上记号。
2、全班交流
(1)看了叶老的修改后你有什么感想?(各抒己见)
(2)作者当初刚看到这份修改稿时,有什么反应呢?带着这种感觉自由练读这句话。
(3)自由交流:
一张画像——一幅画像(用字的准确性)
5、叶老先生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6、美的景色与美的人格完美地融合在一起了。这时,在作者眼里,在作者心中,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是不是蕴含了更深的含义呢?让我们来齐读课文最后一段话。
1、默读课文,画出相应的句子。
2、汇报交流。(两处)分别读一读。说说读后的感受有何不同。
3、默读课文,找出具体事例,划记出直接写叶老人格之美的重点句子:
突 破 方 法
在自学生字新词,理解课文
教 学 难 点
体会稳重含义深刻的句子,初步感受通过描写景物抒发感情的方法。
突 破 方 法
抓重点理解句子,学会修改作文和写作文的方法
教学
方法
教 师
讲、议法
学 生
读、议结合法
教学
准备
课件
第 一 课 时
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语文园地》第1课时导学案

1.自主默读“交流平台”,思考怎样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画出与自己经验不一样的地方,交流反馈。
(认真阅读全文,弄清楚“文章讲了什么”很重要。在此基础上,巧妙借助文章题目的提示,文章中的关键句等帮助我们更快更准确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如果遇到有的课文不止一件事时,找到主要人物和主要人物所做的事情是关键,再弄清几件事的关系,用上恰当的关联词。)
(2)预设:这些词语都是形容人的优秀品质的。
2.人的品质不是单一的,有的时候,同一个人物也具有多种品质,我们可以从不同方面来形容。请你看看下面左边这组词语和右边的这组人名。根据你的经验,试着连一连。
志存高远的
铁面无私的 包拯
刚正不阿的 周恩来
视死如归的 李大钊
大义凛然的 梅兰芳
英勇无畏的
3.教师追问:你还能用这些词语形容你所知道的其他人吗?2.Leabharlann 文语文园地的其他内容。板书设计
语文园地
交流平台: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
词句段运用:人物品质的四字词语
课堂小结
1.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交流平台和词句段运用的部分内容,知道了怎样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也知道了怎样理解表示人物品质的四字词语。
2.学生说一说自己在这节课上的收获,老师评价学生的表现。
拓展延伸
找一篇写人物故事的短文读一读,然后尝试用四字词语概括人物特点。
课后作业
1.写会词句段运用中的四字词语。
1.回顾本单元四篇课文的题目,说出本单元教学的主题。
2.学习了本单元几篇课文,大家有什么收获和体会?
(1)在《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学习中,我们把握多件事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思考了读书的目的。
(2)我了解了周恩来、梅兰芳的故事,感受了他们的爱国情怀。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第七单元】(二)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第七单元】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联系旧课,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①回忆课文《爬山虎的脚》。
简介课文作者及主要内容。
②板书课题,齐读,简介作者。
③说明本文与叶圣陶先生的关系及写作背景。
2.学生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自己读课文。
①读后谈收获。
②引导学生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板书:修改文章,请我做客,给我印象)③理清课文写作思路,指导划分段落。
3.默读课文,要求:①划出生字新新。
②在不明白的地方旁边做上标记。
4.学习生字新词。
①多媒体课件出示生字词,自由拼读。
②学生说出记忆生字的方法。
③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
④教师总结理解词语的几种常用方法。
⑤集体朗读生字新词。
⑥学习小组交流:读课文后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6.各学习小组汇报,教师概括共性的问题。
7.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1.简单复习第一节课的教学内容。
2.引导学生自主阅读、研读感悟课文。
①简介文章写作特点:记叙为主,夹叙夹议。
②轻声读课文,划出写作者议论、感受的语句,标上记号。
③汇报归纳出五处写作者感受的地方。
④小组研读课文中写作者感受的语句,理解这是作者在什么情况下产生的感受?你是怎样理解其中意思的?3.学生围绕感受产生的原因、感受的意思,并结合自己的生活学习实际进行汇报。
4.在学生汇报的同时,出示多媒体课件,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和对话,进行朗读和说话的训练。
5.朗读课文有关描写爬山虎的句子,体会其作用,理解课文题目的含义。
6.人物评价:①本文给你印象最深的人物是谁?②说话练习:叶圣陶先生是一个_______________的人。
(结合课文说出所填词语的原因)7.语文活动:肖复兴同学作文北京市少年儿童征文比赛中获奖,后来文章又由北京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假如你是少年广播电台的记者,你去采访肖复兴同学,会问他一些什么问题呢?(可以从获奖前后经过及原因等方面来设计提问。
)①学生自主设计问题,然后分学习小组交流。
②小组模拟采访活动。
③让学生到讲台前进行模拟采访活动。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七(导学案)

语文园地七第一课时【学习内容】口语交际【学习目标】1.引导全班学生共同交流一个感兴趣的话题。
2.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学习重点】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学前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习过程】一、导入。
在这个单元的学习过程中,我们开展了“成长的故事”这个专题的综合性学习。
相信大家在了解他人的成长故事及回顾自己的成长经历中,有许多感想,今天就让我们在一起畅所欲言吧!二、阅读习作的三个提示,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一项进行口语交际练习。
1.根据相同选题,组成若干个小组合作交流,注意倾听,互相补充、完善。
(1)成长的故事可以采用编演短剧或配乐讲故事等形式交流。
(2)“从《乌塔》想到的”可把自己的经历与乌塔进行对比,着眼于乌塔的独立精神和自理能力,不要只一味批评家长的束缚。
(3)围绕“如何与周围人交往”或“怎样才能过个有意义的生日”进行讨论,举行一场小型辩论会,搜集一些资料,用事实来说服人。
2.按确定的方案进行演练。
3.全班交流。
4.共同评议。
(1)引导学生发现小伙伴的长处和进步,善意地提出问题和改进方法,鼓励学生从多角度进行评价。
(2)谈谈听了他人的成长故事后,自己有何打算。
第二课时【学习内容】习作【学习目标】1.具体描写自己成长过程中的故事,表达自己对成长的看法。
2.叙述自己读了《乌塔》一文后的真实想法。
3.写信帮王虹解决烦恼。
【学习重点】引导学生精心选材,观点鲜明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想法。
【学前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习过程】一、认真审题,写出特点。
三项习作,不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有各自的特点,习作时要注意把特点体现出来。
1.写自己或别人成长的故事。
写时要把事情交代清楚,注意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等方面的描写,对最能体现有趣和给人以启发处要写具体。
2.“从《乌塔》想到的”中“想”的内容从何而来呢?(1)“想”从认真阅读、深入思考中来。
从《乌塔》中想到什么呢?关键是逐字、逐句、逐段地读懂《乌塔》一课所反映的问题,并进行深入思考,只有读得精,才能想得深。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导学案

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1、认识、“崛、帝”等8个生字,会读并理解“崛起、惩处、风和日丽、铿锵有力等词语。
”正确规范的书写“帝、义、伯等12个生字。
”2、我要正确、流利地读课文。
3、初步了解课文大意。
过程与方法理解新词,联系背景来领会课文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重难点重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难点初步课文,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了解少年周恩来立志的原因。
课堂准备教师学生课堂组织过程预设集体(二次)备课意见一、名言导入、了解背景有一位伟人,在他12岁的时候,曾经思考了这样的问题──“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老师板书课题。
指名读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1、自读课文,我要做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我能联系上下文用文中的词语来形容下面的句子。
(1)心里不明白,有疑问,无法解答。
()(2)炫耀武力,显示威风。
()(3)文中是指回答问题的声音有力、响亮而有节奏。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主要从、、这三个方面来讲述的少年时代的故事,他耳闻目睹了中国人在受洋人欺凌却无处说理的事情,从中深刻体会到伯父说的“”的含义,从而立志要,表现了他少年时期博的大胸襟和远大志向。
四、指导书写1、交流识字方法2、我要跟老师认真的书写“巡、惩”这两个生字,并在练习本上写其它的生字。
(1)“巡”字的部首是(),第二笔是(),第八笔是(),音节是(),音序是(),组词()。
(2)“惩”字的结构是(),部首是(),“惩处”一词的近义词是()。
五、课堂小结审核人评价与建议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深入地体会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
2、感受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
过程与方法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教育他们从小树立远大志向。
学习重难点重点深入地体会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
难点感受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
课堂准备教师学生课堂组织过程预设集体(二次)备课意见一、复习导入、整体感知我知道文章主要讲了哪三件事?以及其情感变化。
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整体预习导学案

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整体预习导学案班级: 姓名:一、我会选。
(在正确的读音下面划上“√”)窗棂(léng líng)逻辑(jí jì)曲(qū qǔ)线摇曳(yè yì)成绩(jī jì)一时语塞(sāi sè)二、我会读。
驱使崛起帝国模范巡警吵嚷惩处抱负推荐删掉动词融洽黄昏余晖楷模蕴含洗漱惬意号码反驳逻辑冒昧疏远嫉妒和睦分析患者采访寂寞受益匪浅年逾古稀铿锵有力形单影只患难与共年少气盛我觉得容易读错的字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家长检查签字:_____________三、我会写。
帝伯租振范闯凡巡嚷妇惩篇荐翻帘删燥握洽昏厅糊我发现本单元比较难写的字有:我能写出几组形近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我会概括。
1、本组课文讲了名人及中外小朋友成长中的故事。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讲述了____________少年时代的一件事,他耳闻目睹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事情,从中深刻体会到伯父说的____________的含义,从而立志要____________________。
2、《那片绿绿的爬山虎》的作者是__________,文中回忆了1963年__________先生给他____________,并请他到家中做客的事情,这使我受益匪浅。
从中我感受到____________先生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品。
3、《乌塔》写的是14岁的德国女孩乌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故事,作为同龄人,我非常佩服乌塔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这篇课文的格式是_________,张国强同学给柯岩的信中诉说了自己的烦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柯岩在回信中结合自己的经历告诫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整合阅读课导学案

语文主题学习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整合阅读课导学案品味语言体会动作学习目标:1.体会语言、动作描写在反映人物性格表达人物思想感情的作用。
2.尝试用语言、动作描写表达自己情感。
学习任务《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乌塔》《卡罗纳》《给予是快乐的》学习过程1.读句子,体会情感认真朗读下面段落,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
那天修身课上,魏校长向同学们提出一个问题:“请问诸生为什么而读书?”同学们踊跃回答。
有的说:“为明理而读书。
”有的说:“为做官而读书。
”也有的说:“为挣钱而读书。
”“为吃饭而读书”……周恩来一直静静地坐在那里,没有抢着发言。
魏校长注意到了,打手势让大家静下来,点名让他回答。
周恩来站了起来,清晰而坚定的回答道:“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放学的时候,大家围在他身边,谁都没有说话,只用关切的目光默默地看着他。
我看见母亲在等我,跑过去扑进她的怀抱。
母亲把我推开了,她目不转睛地望着卡罗纳。
当时我并不明白母亲的用意。
过了一会儿,我发现卡罗纳独自站在一边端详着我,他的目光里充满着无法形容的悲哀,那神情仿佛在说:“你可以拥抱妈妈,我却再也不能了。
”我恍然大悟,没去拉母亲的手,却拉起卡罗纳的手,和他一块儿回家去。
2. 俗话说:“言由心生不由自主”,一个人的语言、动作往往是内心活动和思想感情的表露,让我们通过作者笔下的语言、动作描写来体会人物内心世界和丰富情感,体会鲜明的人物特点。
3.再读课文,寻找语言、动作描写,完成任务单篇目语言、动作描写表达情感《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乌塔》《卡罗纳》《给予是快乐的》2.小组合作,交流体会。
3.活学活用,用语言、动作描写写一段话,表达你的一段感受。
(部编统编教材)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语文园地七》导学案

《语文园地七》导学案一、新课导入1.师:通过这个单元的学习,我们了解到了今天和平美好的生活来之不易,它是无数革命先烈、仁人志士用他们的血汗、甚至生命换来的。
我们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下面我们就进入新的语文园地的学习,一起汲取里面的营养吧。
2.板书课题:语文园地二、目标引领(一)知识与能力1.学习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三种常用方法:一是借助文章题目;二是理清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三是先弄清每件事情讲了什么,再把几件事情连起来。
2.体会不同语气的句子,表达的思想情感也不同。
3.积累形容人的成语,古诗积累运用。
(二)过程与方法自主学习,体会阅读的一些基本方法,学会从题目去感受课文内容,学习按事情的发展顺序来把握课文内容,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小组交流,体会四字词语的妙用,积累古诗,初步理解诗意。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为所用,能自信运用学习方法,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大胆表达,准确表情达意。
三、教学过程(一)交流平台1.回顾思考:你们对本组哪篇课文感悟深刻?和大家交流一下吧?2.填一填。
(1)《凉州词》中表现了将士们守卫边疆,视死如归,“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的豪迈气概。
(2)《夏日绝句》中赞颂了项羽“_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豪迈气概。
(3)《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说的是_少年周恩来_,他是一个有_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远大志向的人。
(4)《梅兰芳蓄须》中,梅兰芳是一个_具有爱国情怀和强烈民族气节_的人。
3.小组交流:我们是怎样概括这些课文的主要内容的?①我们从《梅兰芳蓄须》的题目就能大概知道文章要写的主要内容,题目是文章的窗口。
②《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篇文章写了三件事,我们把几件事连起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
③《普罗米修斯》《女娲补天》这样的课文,我们理清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就能完整地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4.朗读课本P107的“交流平台”,小组交流学到了哪些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5.梳理小结: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有很多,可以从题目入手,有些文章的题目就是文章内容的题眼;还可以在理清文章写作顺序上下功夫,如果是按事情发展顺序写的文章,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连起来就可以概括出主要内容了;还有的文章可以根据所写的内容来概括,如果写了几件事,把几个内容连起来,看共同围绕什么来讲的,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
整体预习课第一课时
学习内容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乌塔》
学习目标:
1.会认28个生字,会写23个生字,正确读写46个词语,借助字典、词典、联系上下文等方法,掌握汉字的基本意义。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积累好词佳句,体会作者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具体事物的写作方法。
学习过程
学习重难点:
1.学习作者细心观察的方法,培养留心周围事物的意识。
2..体会观察的重要性,学习用心观察的方法,学会写观察日记。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日子一天天过去,我们一天天长大。
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有过获得成功的喜悦,有过遭受挫折的烦恼,也遇到过困惑不解的问题。
让我们来认真阅读本组课文,在故事中体验成长的快乐,思考成长中的问题,留下成长的足迹。
二、默读课文,画出生字词。
伯父模范巡警吵嚷惩处抱负胸怀喝彩推荐眼帘删掉规范燥热融洽黄昏客厅帝国主义灯红酒绿
热闹非凡风和日丽耀武扬威得意扬扬振兴中华
三、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四、自学课文,完成下面学习卡
课文主要内容和表达情感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乌塔》
四、朗读课文,积累语言。
把你最喜欢的词语或句子抄写在下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