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课件+教案+单元试卷)20 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教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 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教学预设教学调整教材分析
在我国灿烂的艺术瑰宝中,《清明上河图》是一颗璀璨的明珠,
有人称它为我国宋代的小百科全书。

这篇略读课文,用生动的语言向
我们介绍了这幅名扬中外的古代绘画作品——《清明上河图》。

作者先对《清明上河图》做了简单的介绍:图画的年代,作者,
大小,画面内容,目前保存的情况。

短短的几句话,所含信息量却很
大。

后面的几段,介绍了《清明上河图》画面上的内容。

先是概说画
面上的人物很多,主要是从人物所从事的行业之多来表现的;然后讲
画上的街市热闹非凡,介绍了画面上各种人物的形态;之后,选择了
一个小场景加以具体生动的描绘;最后,简单写出了《清明上河图》
的历史价值。

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粗知课文描写的画面的大概内容,领会课
文总分式的写法。

2.学习用略读的方法快速获取信息,通过制作资料卡学习处理信息。

3.感受传统文化的无穷魅力,激起对传统文化的关注与热爱,激发学
生的自豪感。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通过阅读课文和观察画面,初步了解《清明上河图》的内容和艺术价
值,继续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感情;领会课文总分式的写法。

教学准备
搜集有关《清明上河图》的资料,如画册、邮票、图片,文字资料。

制作相应的幻灯片备用(也可用小黑板或练习纸)。

教学时间:一课时
一、链接旧知,进入新课
1.完成填空,复习旧知。

通过前三篇课文的的学习,我们认识了一位()的孔子,
认识了一个()的盘古,还认识了一座()的赵州桥,
感受了伟大祖国灿烂的传统文化。

师:今天,我们将一起欣赏一幅古代的绘画作品,认识一位杰出
的画家。

2.揭题解题
[板书: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引导学生解读“名扬中外”——意;换词(举世闻名、世界著名、闻
名于世、闻名中外、名扬四海等)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课文将怎样向我们介绍这幅古画呢?请同学们认真地读读课文,借
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生自由读课文
2、指名逐段读课文,然后大家评价,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

重点正音三个多音字“作”“溜”“乘”。

理解词语“作坊”:手工业工厂
“一乘轿子”:古代称四匹马拉的车一辆为一乘。

3、这到底是一幅怎样的画呢?画上画了什么?想用什么方法来读懂课
文呢?引导学生读读课前的阅读提示,明白这一课可以用“图文对照
法”。

请同学们认真对照图画默读课文,如果遇到你认为特别重要的信息,
请用笔画一画,等一会我们交流一下你从课文中了解到的信息。

(生
自由地反复默读课文。

教师巡视)
4、交流、梳理信息,了解课文大意。

[随机板书:总体介绍:
师:
行业
具体介绍:街市
情景
艺术价值 ]
三、赏画读文,品读激情。

1.全景赏画。

师:想看看这幅古画吗?让我们一起欣赏一下吧。

你是否能从画中找
到你刚才读到的内容呢?和着优美的古筝音乐,播放《清明上河图》
全景图(竹阁::///pic/qingming.htm)。

2.赏读第二、三、四段。

师:从刚才同学们惊奇的眼神、赞叹的话语中老师感受到你们对这
幅画的喜爱。

这幅画到底有什么特备之处呢?我们的课文对它进行了
生动具体的描写。

请你们再仔细地看这幅画,再读读课文的二三四小
节,你从什么地方感受到它确实是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汇报:(相应的位置解说)
(1)生:画面上的人物很多,涉及的行业也很多。

课文中怎样介
绍的?(指名读句子)
(板书:人多)
看课文插图,请同学们认真看图根据这些人物的外貌动作猜猜他们
是干什么的?
想一想,还有哪些人?
师:小小的一幅画,承载着三百六十行的人,那画家得下多大的
功夫啊!这幅画真了不起!
有感情地齐读:“三百六十行,哪一行的人都画在上面了。


(2)生:这幅画展现了街市上的热闹场面。

并读第3自然段(板
书:热闹)
师:街市上有各种店铺、作坊、酒楼、茶馆-----(语气放慢,引
导学生继续想像)
师:街上的人,有的-------有的-------有的--------有的
--------
还有什么样的?(生进行想像,交流)
这可真是“形态各异,栩栩如生”
师:这五百多人,这热闹的街市都浓缩在一张长528厘米、高24.8厘米的纸上,会是什么样?(与自己平时画画进行比较,谈感受)引导朗读“画面上的这些人,有的不到一寸,有的甚至只有黄豆那么大。

别看画上的人小,每个人在干什么,都能看得清清楚楚。


学生详细观察人物细节,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师:多么精致啊。

如果你旁边是一个外国朋友,你愿意怎么自豪地告诉他。


师:如此内容丰富的画卷,张择端的画技多么高超啊!再有感情的读这句话。

(3)生:桥北头的场景非常有趣,读第4自然段
师:就连生活中这样一个普通的场景都被张择端描摹的活灵活现,趣味十足,画家的技艺真可谓“高超”。

这幅画真可堪称是“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3.再次全景赏画。

四、默读课文,学做资料卡
师:刚才我们通过看插图读课文欣赏了这幅名扬中外的古画。

如果我们想把阅读后获得的重要信息长久地保存积累起来,就可以摘录一些关键的词句,做成资料卡,常看常用。

请同学们再快速默读课文,和同桌商量着一起完成这张资料卡。

资料卡
画名
年代作者
大小
画面内容
历史价值
1)同桌合作,填写资料卡。

2)结合资料卡,谈阅读收获(做资料卡在其他文章的阅读中也能用,像之前学过的《赵州桥》,建议大家在以后的阅读中继续使用这种方法)
五、写法小结,读文仿写
1、看板书小结:短短的5个自然段的叙述,让我们了解了这幅名扬中外的画——清明上河图的——生:作者,朝代……仔细去看课文具体写这幅图上的人物众多、街市热闹和画面传神的三个语段,你会发现,每一段都有一个总起句,整段话围绕这个总起句来写。

写人物众多的第二自然段的总起句是——
2、读资料,用总分段式仿写
1)清明上河图全图分为三个段落,下面两段文字介绍的是它的后段:热闹的市区街道。

快速阅读,选择其中材料改编一段总分段式文章。

(幻灯出示)
以高大的城楼为中心,两边的屋宇鳞次栉比,有茶坊、酒肆、脚店、肉铺、庙宇、公廨等等,有绫罗绸缎、珠宝香料、香火纸马等的专营店,此外还有医药门诊、大车修理、看相算命、修面整容,各行各业,应有尽有,大的商店门首还扎“彩楼欢门”,悬挂市招旗帜,招揽生意。

街市行人,摩肩接踵,川流不息,有做生意的商贾,有看街景的士绅,有骑马的官吏,有叫卖的小贩,有乘坐轿子的大家眷属,
有身负背篓的行脚僧人,有问路的外乡游客,有听说书的街巷小儿,
有酒楼中狂饮的豪门子弟,有城边行乞的残疾老人,男女老幼,士农
工商,三教九流,无所不备。

交通运载工具有轿子、骆驼、牛马车、
人力车、太平车、平头车、形形色色,样样俱全,都绘色绘形地展现
在了人分们的眼前。

总计在5米多长的画卷里,共绘了550多个各色人物,牛、马、
骡、驴等牲畜五六十匹,车、轿20多辆,大小船只20多艘。

房屋、
桥梁、城楼等也各有特色,体现了宋代建筑的特征。

张择端的《清明
上河图》是一幅描写北宋汴京城一角的现实主义的风俗画,具有很高
的历史价值和艺术水平。

2)交流
如:图上的交通运载工具应有尽有:有轿子、骆驼、牛马车、人力车、
太平车、平头车、形形色色、样样俱全。

六、结课,引导后续学习。

师:中华民族文化源远流长,今天我们又认识了这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同学们在通过书籍、报纸、电视、络等渠道还能了解到更多的传统文
化,请继续去了解它们,了解我们伟大的祖国。

下次我们将作专题交
流和展示。

教学反思
板书设计:
20 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总体介绍:画名、作者、年代、大小、画面内容、保存地
行业——人多
具体介绍:街市——热闹
情景——传神
艺术价值古都风貌生活情景
附:教学片断
交流、梳理信息,了解课文大意。

师:同学们读得很投入,谁愿意向大家交流你的读书收获?
生:我知道了这幅画叫《清明上河图》,是北宋的叫张择端人画的。

师:“《清明上河图》”,这是这幅名扬中外的画的名称;“张择端”,这是这幅画的作者;“北宋时候”,你了解了作者所处的朝代,不错。

[随机板书:画名、作者、朝代]
生:我知道了这幅画长528厘米,高24.8厘米,画的是当时北宋都城汴梁热闹的场面。

师:你了解了画的大小以及内容,也不错。

[随机板书:大小、内容]
生:我知道这幅画离现在已有八百多年了,至今还完整地保存在北京故宫博物院里。

师:以上这些是通过读课文的哪一节知道的呢?请同学来读一读(指名读课文第一节,齐读第一节)。

这些资料,课文只用了短短一个自然段就简单而又清楚地把这幅画的一些情况介绍给了我们,这是
对这幅画的总体介绍[板书:总体介绍],你还能从课文的其它自然段中了解到什么呢?
生:我还读懂了这幅画上面画了五百多个人物,有从乡下来的农民,有撑船的船工,有做各种买卖的生意人,有……三百六十行的人都画在上面了。

师:你说了画上人物的行业(板书:行业),谁再来把这个内容读一读(指名读,齐读)。

生:我读懂了画上的街市很热闹,街上行走着各种形态各异的人,有的骑着马,有的挑着担,有的赶着毛驴……
师:(板书:街市)对,还介绍了街市上人物的各种形态,谁也想读一读这些内容?(再指名读)生:我还知道桥北头发生的一个有趣的情景……
师:(板书:情景)对,课文还写了桥北头有趣的情景。

这三部分,比较具体地从一个方面介绍了画面内容。

再看看课文,还能了解到什么?
生:这幅画使我们看到了八百年以前的古都风貌,看到了当时普通百姓的生活情景。

师:一幅画居然能让我们看到八百年以前的古都风貌,看到八百年以前的普通百姓的生活情景。

这是多么有价值的一幅呀,你讲了这幅画的历史价值。

(板书:历史价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