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诉讼法》论文题目

合集下载

刑事诉讼法论文7800字_刑事诉讼法毕业论文范文模板

刑事诉讼法论文7800字_刑事诉讼法毕业论文范文模板

刑事诉讼法论文7800字_刑事诉讼法毕业论文范文模板刑事诉讼法论文7800字(一):监察法与刑事诉讼法衔接摘要:《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以下简称《监察法》)是针对职务犯罪而言,但是它不属于《刑事诉讼法》体系,然而它“调查”终结的案件要移交检察院、法院起诉、审判,那么两者之间的法律衔接就十分重要。

实务中,监察机关于其特别的地位,以及监察机关全覆盖的体制,必然对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的工作开展产生影响。

由于《监察法》管辖的方式划分以干部级别为主,不同于《刑事诉讼法》中的方式,所以管辖争议不可避免。

监察机关、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的管辖案件范围不同,但是在一人涉多个罪名,多人涉多个罪名以及后续罪名变化涉及管辖权属,会进一步引起管辖争议。

此外适当及时解决异地管辖、管辖权扩大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明确了各机关的权力权限,只有明确权力的内涵和外延,才能将权力限定在合理框架内,推进司法改革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法法衔接;管辖权争议;协调机制一、问题产生2018年3月我国颁布施行《监察法》,到现在已经近一年半,我国从上到下已经基本形成系统的监察体制,对打击腐败贪污起到重要作用。

但是《监察法》施行的过程中,在实务方面遇到许多立法理论上没有预料到的困境,正应了法律的生命在于经验,其中主要矛盾集中在基层监察委和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之间,特别是有关管辖权的争议问题。

管辖对于刑事诉讼的启动和正常进行十分重要,案件发生后,首当其冲的就是该案件由哪个专门机关立案受理,否则诉讼活动无法进行,管辖确定后为专门机关进行诉讼活动提供了法律依据[1]。

我国刑事诉讼理论将管辖划分为立案管辖和审判管辖,立案管辖是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在直接受理案件的权限划分,审判管辖是人民法院内部第一审案件的权限划分。

虽然监察委的监察案件范围是职务犯罪,人民检察院保留的侦查案件类型也在《刑事诉讼法》有明确规定,但是立法上《监察法》在后续调查行为结束后,要移交法院判决,决定了它和《刑事诉讼法》之间必定要有衔接,而基于监察委的特殊性,衔接就有困难了。

论文题目-刑事法学院

论文题目-刑事法学院

刑诉、证据学年、毕业论文题目1.试论刑事诉讼法及其范畴2.论刑事诉讼法及其在法律体系中的地位3.论刑事诉讼及其特征4.论我国刑事诉讼法的任务与作用5.从弹劾试诉讼到纠问式诉讼的演进及其历史地位6.辩论式诉讼的历史地位及评价7.职权主义结构与当事人主义结构的比较研究8.论刑事诉讼的目的及其作用9.论我国刑事诉讼结构模式及其选择10.论刑事诉讼职能的划分及其依据11.关于完善我国刑事诉讼制度的思考12.论刑事诉讼法律关系13.论公安机关不是司法机关14.论公安机关是司法机关15.从检察机关的性质看其职能的掌握16.论刑事诉讼中的人民法院17.简论刑事诉讼的当事人及其范围18.论犯罪嫌疑人的诉讼地位及其权利19.论刑事被害人的诉讼地位及其保障20.论刑事诉讼中的单位当事人21.单位被告人及其诉讼程序22.刑事诉讼中被害人、证人、鉴定人的比较研究23.论刑事诉讼的基本原则24.论程序法制原则25.论刑事诉讼中的司法独立26.论无罪推定原则及其法律地位27.论我国刑事程序法已确立无罪推定原则28.论我国刑事程序法未确立无罪推定原则29.试论刑事诉讼中的不告不理原则30.一事不再理原则及其评价31.侦查权、检察权、审判权由专门机关行使的理论论证32、论严格遵守法定程序33.论司法独立原则在我国刑事诉讼中的应用34.论司法独立与人大监督35.刑事诉讼中的依靠群众原则新论36.论公民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原则在刑事诉讼中的实现37.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及其利弊分析38.人民检察院依法对刑事诉讼实行法律监督原则的缺陷与完善39.论审判公开原则40.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权获得辩护原则41.论未经人民法院依法判决不得确定有罪原则42.保障诉讼参与人诉讼权利的立法与实践分析43.论刑事诉讼的公正与效率44.论设立审判委员会的必要性45.保障诉讼参与人诉讼权利原则存在的问题与完善46.试论我国的刑事诉讼管辖47.我国刑事诉讼管辖权异议的探讨48.试论毒品案件的地区管辖49.试论我国的指定管辖50.国家安全机关的立案管辖问题刍议51.论刑事立案管辖中的几个问题52.试论合并管辖和优先管辖53.最高人民法院的管辖权问题刍议54.地区管辖争议的解决55.刑事立案管辖的交叉时的解决途径56.论我国刑事回避适用情形的探讨57.对完善我国刑事回避制度的思考58.浅议律师能否成为回避的对象59.论我国现行回避制度的改进60.对回避程序中的问题的思考61.试论我国刑事辩护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其完善62.律师垄断刑事辩护的可行性分析63.试论律师讯问时的在场权64.试论律师介入侦查阶段的若干问题65.试论律师在刑事诉讼中的权利66.律师的独立辩护权浅析67.论辩护人的诉讼地位和职能68.试论我国的指定辩护69.关于刑事辩护中律师保守职业秘密问题的探讨70.论辩护律师的社会角色71.试论辩护人的职责72.试论刑事代理中的几个问题73.论自诉案件中的代理74.论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的代理75.刑事诉讼中律师辩护与代理的比较76.试论律师刑事豁免权77.辩护律师的职责保密义务与作证拒绝权78.证据法学理论基础探究79.我国刑事诉讼证据制度的现状及完善对策80.论我国证据法基本原则的构建的思考81.论证据的特征82.刑事诉讼中物证的价值探究83.浅议我国刑事证据规则的建立84.建立我国刑事证据展示制度的构想85.论我国自白补强规则之完善86.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完善措施初探87.关于建构中国刑事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理性思考88.对刑事非法证据的证据能力的思考89.我国自白任意性规则的建立90.补强证据规则研究91.论传闻证据规则在中国的构建92.浅论刑事诉讼中品格证据规则93.论沉默权制度在中国的建立与完善94.析沉默权在中国确立的重要性95.我国设置沉默权制度的必要性及制度构想96.论我国证明责任的分配原则97.刑事诉讼证明责任倒置探析98.民事诉讼中证明责任的思考99.公诉案件举证责任的分配100.透析我国刑事诉讼证据制度存在的问题101.我国刑事质证制度的缺失及立法完善102.论测谎结论的证据价值103.论同案犯供述的刑事证据价值104.口供在我国刑事诉讼中的地位及完善105.刑讯逼供的根源与相应对策探讨106.视听资料在诉讼证明中的运用107.我国刑事证明标准之重构108.浅论刑事诉讼中的证明对象109.构建关键证人出庭作证制度的思考110.浅议我国证人保护制度及其完善111.论证人出庭作证之规范112.我国污点证人制度之构建113.我国强制证人出庭作证制度的构建114.试析我国关于警察出庭作证的立法115.我国证人资格的立法规定及理论探讨116.推定及其在司法实践中的运用117.证据的效力研究118.免证事实的价值研究119.自认规则探究120.间接证据在司法证明中的价值研究121.论我国刑事强制性措施制度的改革与完善122.试论刑事强制措施制度的完善与人权保障123.略论监视居住之改革124.论我国刑事拘留中的人权保障125.对我国取保候审制度之反思及重构126.试论我国逮捕制度的改革与完善127.我国取保候审制度的若干缺陷及其完善对策128.论对强制措施的法律监督129.我国逮捕制度的缺失及完善130.我国逮捕条件的分析与重构131.对扭送制度的若干思考132.试论我国刑事拘传的立法完善133.论刑事拘留措施的完善134.我国刑事羁押制度的法律分析135.刑事诉讼中拘捕与羁押制度分立问题研究136.我国现行羁押制度实施中的问题原因及对策137.我国刑事审前羁押制度改革与尊重和保障人权138.浅析超期羁押问题139.论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起诉条件140.论我国附带民事诉讼制度的完善141.我国附带民事诉讼制度的的弊端和出路的思考142.论附带民事诉讼中公权与私权的协调143.论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赔偿问题144.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精神损害赔偿的立法思考145.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视角下的“物质损失”辨析146.论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调解147.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主体研究148.人民检察院提起附带民事诉讼问题研究149.论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判决的执行150.附带民事诉讼疑难问题研究151.论刑事诉讼的中止152.论刑事诉讼的终止153.刑事立案程序若干问题研究154.刑事诉讼程序启动研究155.论刑事立案条件156.论立案监督的制度保障157.刑事立案监督制度的完善158.刑事立案检察监督若干问题研究159.侦查目的论160.刑事侦查职能论161.论侦查公开162.论刑事侦查程序的基本价值163.试论侦查权的重组164.评“检警一体化”——兼论我国的检警关系165.警察权的配置原则及其控制166.侦查监督制度研究167.刑事侦查构造比较研究168.关于在我国刑事诉讼中建立司法审查制度的构想169.论诱惑侦查170.论刑事诉讼中的“监听”171.论侦查权的司法控制172.论犯罪嫌疑人申诉和控告权173.论拒绝强迫自证其罪原则174.论检察引导侦查175.我国警检关系的完善176.我国刑事鉴定制度改革与完善177.论我国侦查监听立法的完善178.秘密取证的合理性和合法性179.刑事辨认研究180.论司法刑事侦查权与关押权的分离181.对检察机关职权配置的研究182.不起诉裁量权的完善183.公诉转变为自诉的立法缺陷分析184。

2022刑法热点论文题目

2022刑法热点论文题目

2022刑法热点论文题目浅析依刑事法律规定而建构的犯罪构成摘要:我国传统的四要件犯罪构成体系是从苏俄犯罪构成理论“翻版”而来,是一个典型的“舶来品”,从这个角度而言,我国从来就没有过一个真正属于自己的犯罪构成理论。

在传统的四要件构成理论即将土崩瓦解,而德日犯罪构成理论一时难以被广大学者接受之时,我们应当立足于刑事法律的具体规定以及犯罪构成的基本特征和功能来建构属于我国自己的犯罪构成理论(即:犯罪客观方面———社会危害性———罪过)依此建构的犯罪构成是好是坏,检验的一个简便方法便是将其与精致的、备受不少学者推崇的德日三要件犯罪构成理论进行比较,若两者功能吻合,则这样的犯罪构成或许是可以被接受的。

关键词:犯罪构成;犯罪客观方面;社会危害性;罪过。

一、建构“本土”犯罪构成理论的背景。

我们知道,我国的犯罪构成从方法论到具体理论都可以说是从前苏联那里来的“舶来品”[1]。

“我们现在这个从苏俄刑法学引进的四要件犯罪构成体系,我认为已经完全丧失了它存在的合理性和正当性,应当彻底摒弃。

因为这个犯罪论体系实质上只是一个刑法学知识的编排问题,并且是刑法的一种定罪的逻辑关系,一种定罪的思维方法,因此这个犯罪论体系对整个刑法理论来说处于一种核心的地位。

在这种情况下假如我们不清除这种四要件理论,我们的刑法学就会受到影响,就难以有实质性的突破更谈不上突围。

”[1]440事实上,“随着各种改革方案的提出,四要件理论”一统天下“的局面,其实早就不存在了。

”[2]可以说,传统四要件理论近年来在一片声讨声音之下,至今虽未寿终正寝,但显然已经到了垂死挣扎的地步。

但是与此同时,备受不少学者推崇的德日犯罪论体系在我国也没有取得主导性地位,比如陈兴良教授说,“我认为我们现在刑法理论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摒弃四要件理论,真正引入刑事责任的三阶段理论,只有这样我们的刑法学理论才会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1]440但实际上,陈兴良教授最后却提出了自己的“罪体———罪责———罪量”的三阶层体系,而非德日原本的“构成要件符合性———违法性———有责性”三阶层体系。

最新法学专业刑事诉讼法毕业论文选题参考题目

最新法学专业刑事诉讼法毕业论文选题参考题目

最新法学专业刑事诉讼法毕业论文选题参考题目毕业论文网为各位同学整理了最新法学专业刑事诉讼法毕业论文选题参考题目,这些法学论文题目都是容易写作、容易通过答辩的,希望对同学们写作有帮助。

刑事诉讼法1、论刑事诉讼主体2、论刑事诉讼价值3、论无罪推定4、论刑事程序公正5、实体公正与程序公正关系研究6、论公开审判原则7、刑事诉讼中的证据裁判主义8、刑事诉讼的公正与效率价值9、试论检察机关的刑事法律监督10、试论刑事被害人在诉讼中的地位11、论程序法定原则12、论刑事诉讼中的公众参与13、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诉讼权利保障14、论直接言词原则15、论刑事诉讼中的控辩平等16、论刑事被害人的地位及其权利保障17、论刑事诉讼目的18、论刑事诉讼结构19、论刑事诉讼职能10、论刑事审前程序的司法控制11、论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依法独立行使职权原则12、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原则的法律思考13、论禁止重复追究原则14、取保候审与保释制度比较研究15、刑事羁押存在的问题及其完善16、刑事逮捕存在的问题及其完善17、刑事司法审查制度研究18、刑事强制措施的适用与完善19、论检察机关的侦查权20、刑事代理人的诉讼权利及其保障21、无罪推定原则在我国的适用问题研究22、论刑事辩护制度的完善23、论辩护人的权利及其保障24、论刑事申诉制度25、论刑事代理制度26、程序性辩护研究27、试论辩护的诉讼地位28、论检察权的性质29、检察机关在刑事诉讼中的法律地位30、刑事回避制度研究31、中外回避制度的比较探讨32、刑事法律援助制度研究33、审前程序中的诉权保障研究34、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赔偿主体研究35、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赔偿范围研究36、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的比较研究37、刑事强制措施制度的比较研究38、论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精神损害赔偿问题39、论检察机关的自由裁量权40、侦查程序中的人权保障41、程序性裁判问题研究42、被告人认罪诉讼程序研究43、论刑事和解制度44、技术侦查制度研究45、刑事错案的原因探析46、刑事错案的认定及其防控47、论刑事再审程序的完善48、试论对被追诉人的法律救济49、刑事简易程序比较研究50、自诉制度研究51、刑事诉讼中的检警关系研究52、刑事诉讼中侦诉一体化问题研究53、刑事搜查制度研究54、论刑事诉讼中的隐私权保护55、论刑事诉讼中的财产权保护56、犯罪嫌疑人在侦查程序中的权利保障57、律师会见权问题研究58、律师的刑事豁免权问题研究59、沉默权制度研究60、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程序适用61、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在办理死刑案件中的具体运用62、论侦查权的配置63、刑事侦查程序的改革完善64、海峡两岸刑事诉讼程序比较研究65、论刑事审判方式的改革完善66、刑事自诉案件范围的法律思考67、论陪审制度的完善68、试论检察机关的抗诉69、试论涉外刑事诉讼的特点70、刑事审判监督程序提起主体研究71、刑事二审程序存在的问题及其完善72、我国刑事审前程序的立法完善73、论我国公诉制度的完善74、对补充侦查相关问题的思考75、量刑程序研究76、刑事上诉审结构研究77、刑事第二审程序存在的问题及对策78、论立案监督79、审判委员会存废之管见80、死刑复核程序的改革与完善81、刑事程序分流问题研究82、量刑公正与量刑程序改革探讨83、经济犯罪侦查权的优化配置84、刑事第二审程序中检察监督职能85、刑事简易程序研究86、刑事审级制度研究87、刑事再审程序存在的问题及完善88、附条件不起诉的价值取向及制度构建89、论检察机关的量刑建议权90、论刑事侦查监督的有效途径91、论刑事侦查程序中律师的法律地位92、论刑事简易程序的选择权93、刑事缺席审判制度构想94、论二审程序的审判范围95、减刑假释程序的正当化探讨96、刑事侦查程序存在的问题及完善97、侵占案件管辖的法律思考98、论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必要性及程序完善99、对测谎仪证据效力的法律思考100、论电子证据101、亲属间的拒证特权研究102、证人拒证特权研究103、证人出庭作证问题研究104、论刑事证据的关联性规则105、论网络犯罪案件的证据收集与审查106、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口供的证据价值107、论刑事诉讼中的证明主体108、论刑事诉讼中的证明责任109、论刑事诉讼中的证明对象110、刑事诉讼与民事诉讼证明标准的比较111、试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供述与辩解112、试论被害人陈述113、论证人证言114、论言词证据的特性及适用115、论间接证据的特点及其运用116、对刑事证据属性的探讨117、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研究118、论鉴定意见的证明力119、论我国证据立法模式的选择120、刑事疑难案件认定的困境及其解决121、刑事证明标准探讨122、试论刑事证据的法律性123、改革我国鉴定启动权的思考124、刑事辩护人的调查取证权125、污点证人作证免责制度研究126、律师阅卷权的法律保障127、视听资料特征研究128、刑事鉴定制度的改革完善129、论专家证人制度130、证人保护制度研究131、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研究132、家庭暴力案件的证明问题探讨133、从典型性刑事案件分析法院对法律的统一适用。

刑事案件法律分析论文题目(3篇)

刑事案件法律分析论文题目(3篇)

第1篇第2篇摘要:本文以XX刑事案例为研究对象,从刑事案件的证据认定与运用角度出发,探讨我国现行刑事法律制度在证据认定、证据运用以及证据规则等方面的实践与理论问题。

通过对案例的深入分析,旨在揭示刑事证据认定与运用中存在的不足,提出完善证据制度的建议,以期为我国刑事司法实践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刑事案件;证据认定;证据运用;法律问题;XX案例一、引言刑事案件作为我国司法实践中最为常见的案件类型,其处理结果直接关系到被告人的合法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

证据作为刑事诉讼的核心要素,其认定与运用直接影响到案件审理的公正性和效率。

然而,在刑事司法实践中,证据认定与运用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本文以XX刑事案例为视角,对刑事案件中的证据认定与运用法律问题进行深入分析。

二、XX刑事案例简介XX刑事案例涉及被告人XX涉嫌XX罪一案。

案件事实如下:XX在XX市XX区XX街道XX小区XX号楼XX室,因个人恩怨,持刀将被害人XX杀害。

案发后,公安机关迅速展开侦查,经过一系列调查取证,最终将被告人XX抓获归案。

在审理过程中,双方对证据的认定与运用存在较大争议。

三、证据认定与运用中的法律问题(一)证据认定问题1. 证据的合法性在XX刑事案例中,公安机关在侦查过程中,通过合法手段收集到的证据,如现场勘查笔录、证人证言、被告人供述等,均符合法律规定。

然而,在证据收集过程中,也存在部分证据可能存在合法性瑕疵的情况。

2. 证据的真实性在XX刑事案例中,部分证据如证人证言、被告人供述等,可能存在虚假陈述的情况。

对此,法院在审理过程中,应严格审查证据的真实性,确保案件审理的公正性。

(二)证据运用问题1. 证据的关联性在XX刑事案例中,部分证据与案件事实之间关联性不强,如被告人XX的犯罪动机、犯罪目的等证据,对案件事实的证明作用有限。

2. 证据的证明力在XX刑事案例中,部分证据的证明力较弱,如被告人XX的辩解证据,法院在审理过程中,应充分考虑证据的证明力,避免因证据证明力不足而影响案件审理结果。

课程考试《刑事诉讼法》论文(案例)考核课程题目发布

课程考试《刑事诉讼法》论文(案例)考核课程题目发布

《刑事诉讼法》案例(共三个案例,任选一个案例写作,写作模版见附件中的“课程论文写作模板(单题式),字数2000~3000字,范文参见“单题式案例类范文”)【1】被告梁斌怀疑其妻与自己的同事朱平通奸。

2010年10月的一天,单位加班,梁斌发现朱平没来,就找来自己的好友刘松一同去捉奸。

把屋门踢开后,发现其妻果真与朱平睡在一起,于是顺手抄起一根木棍朝朱平的身上猛打。

这时刘松也过来对朱平拳打脚踢。

朱平求饶,两人仍不罢手,继续殴打,并强令朱平写出与梁斌妻子通奸的书面材料。

朱平不肯写,梁斌又用棍子击打朱平多下,并与刘松一起对朱平谩骂、殴打,折磨了两个小时,后发现朱平呼吸困难,就急送医院。

由于伤势过重,抢救无效,朱平于次日上午死亡。

经法医鉴定,朱平系多发性软组织损伤并发出血,外伤性休克死亡。

本案经市中级法院审理后认为,被告人梁斌犯故意伤害罪,造成被害人死亡的严重后果,依据我国刑法和其他有关规定,判处梁斌死刑缓期2年执行。

宣判后,梁斌服判,检察院也未提出抗诉。

中级法院将梁斌移交监狱执行。

[问题](1)中级法院的做法是否符合法律规定的案件审理程序?为什么?(2)结合本案论述我国刑事诉讼的执行制度。

【2】被告人刘冬琼(女)的长子贾亮结婚后与父母分居生活5年,贾亮游手好闲,多次持凶器到其父母家闹事,无端打伤其父母,并数次持刀要砍杀其胞弟,以此向其父母索取财物。

一日,贾亮又一次到刘冬琼家,用匕首威胁其父亲贾某,向其要钱。

在贾亮与父亲厮打时,刘冬琼从地上拣起一木棒向贾亮的头部猛击数下,贾亮当即倒地,在送往医院途中死亡。

当地检察院对案件进行审查后,认为刘冬琼犯故意杀人罪,应被判处无期徒刑,即向中级法院提起公诉。

中级法院受理后认为,被告人刘冬琼的行为已构成故意杀人罪,但其原因是不堪忍受其子贾亮的长期打骂、滋扰,是出于义愤将贾亮打死,其杀人行为情节较轻,且能够投案自首,判处被告人刘冬琼有期徒7年。

问题:(1)检察院和中级人民法院的做法是否违背程序法的规定?(2)结合本案论述我国刑事诉讼中的审判管辖制度。

刑事诉讼法毕业论文参考题目

刑事诉讼法毕业论文参考题目

刑事诉讼法毕业论文参考题目1.论刑事诉讼程序公正的价值2.论刑事程序公正与实体公正3.论惩罚犯罪与保障人权的关系4.论刑事诉讼基本原则5.论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原则6.刑事诉讼司法独立问题研究7.论我国对“无罪推定”原则的吸收与发展8.析未经人民法院依法判决不得确定有罪原则9.论刑事诉讼主体10.论检察院的检察权11.论检察院的法律监督职能12.论我国刑事庭审交叉询问制度13.被害人的诉讼地位与权利之探讨14.被害人有证据证明的轻微刑事案件的管辖15.侵占罪的管辖问题研究16.论“不起诉决定”的法律性质17.议被不起诉人的权利保障问题18.司法裁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结构19.析公检法三机关在立案权上的制约机制20.完善立案监督机制21.论侦查模式的转变22.论检察院自侦案件程序的完善23.论“上诉不加刑”原则的法律适用24.完善我国刑事证据立法之构想25.论刑事证据的证明标准26.刑事诉讼建立证据开示制度之必要性27.析非法获得证据的效力问题28.刑事司法鉴定制度的法律问题29.论“视听资料”在刑事证据中的运用30.论刑事诉讼证人证言制度31.证人履行作证义务之立法建议32.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之运用33.测谎检查的法律规则之完善34.强制措施与强制性措施之辨析35.议强制措施的决定权36.议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的期限问题37.错捕与国家赔偿问题研究38.析附带民事诉讼的原告人39.议附带民事诉讼中的精神损害赔偿问题40.论法人犯罪诉讼程序的补充与完善41.析司法机关超期羁押的现象及其防范42.论检察院在刑事审判监督程序中的作用43.议律师在刑事诉讼中的调查取证权44.律师会见在押犯罪嫌疑人的法律问题45.辩护律师阅卷权之行使46.辩护律师的刑事责任豁免权47.刑事辩护之法律援助制度48.刑事辩护制度改革研究49.刑事代理制度之完善50.审理自诉案件的法律监督问题研究51.论刑事诉讼中的沉默权52.建立被害人的法律援助制度之构想53.刑事诉讼被害人的诉讼地位之探讨54.完善对自诉案件审理的法律监督。

最新刑事诉讼法论文题目

最新刑事诉讼法论文题目

最新刑事诉讼法论文题目1、论刑事诉讼中的代理2、论人民检察院在刑事诉讼中的地位3、论刑事诉讼中的被告人4、论刑事诉讼立案管辖5、论刑事诉讼审判管辖6、论刑事诉讼强制措施7、论刑事附带民事诉讼8、论我国刑事证据制度9、论证据的审查和判断10、论我国的公诉制度11、论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的案件的侦查12、论审判组织13、论刑事简易程序14、论刑事上诉制度15、论审判监督程序16、论死刑复核制度17、论抗诉18、论辩护19、论辩护律师的权利保障20、论检察官的社会角色21、诉讼效率与保障被告人诉讼权利之间的关系22、论简易程序23、论证据的法律性24、我国刑事诉讼中口供的证明问题25、论证人制度之完善26、论羁押制度之改革27、论“自由心证”原则28、试论当代中国判断刑事证据的标准29、论“上诉不加刑”原则30、论“上诉不加刑”31、论二审程序中的审理方式32、对刑事再审制度之思考33、论不起诉制度之理论基础34、论控审分离原则35、论无罪推定原则36、沉默权研究37、论刑事诉讼程序的价值38、论法官的社会角色39、论刑事诉讼中法官之调查权40、国际刑事司法准则与我国的刑事诉讼41、论犯罪控制和人权保护42、论刑事诉讼职能43、论被害人44、论附带民事诉讼的作用45、论刑事诉讼目的46、论刑事诉讼的实体正义47、论刑事诉讼的程序正义48、论论刑事诉讼的基本要素49、论刑事诉讼的构造50、论中国刑事诉讼模式改革51、刑事诉讼中的“毒树之果”相关问题探析52、从社会心理学角度看刑事冤假错案的成因53、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精神损害赔偿制度之构建54、新《刑事诉讼法》背景下多发性侵财案件侦审对策研究55、论新《刑事诉讼法》施行中警察刑事执法面对的挑战与思考56、新刑事诉讼法简易程序实施情况的观察与分析57、刑事再审启动机制调查研究58、新《刑事诉讼法》背景下侦查到案制度实施问题研究59、论庭前会议制度的适用60、新刑事诉讼法视野下的控制下交付研究61、关于我国未成年人附条件不起诉制度探究62、证据能力制度研究63、由上海复旦大学投毒案来谈刑事和解制度64、论我国刑事诉讼人权保障65、论我国刑事二审程序与《两权公约》的距离66、刑事司法国际准则视野下的非法证据排除范围67、论刑事被害人诉讼权利的配置和保障68、刑事被告人知悉权的比较研究69、应对外逃贪官进行刑事缺席审判70、论刑讯逼供产生与存续的原因71、刑事被追诉人财产权救济问题研究72、我国近亲属出庭作证豁免制度评析73、未成年人刑事和解制度刍议74、审查批准逮捕环节翻供问题初探75、刑事冤错案件的成因分析76、刑事审判中辩护律师责任研究77、刑事鉴定人员出庭作证制度探讨78、刑事案件“另案处理”适用的检察监督79、我国刑事强制医疗程序的构建80、刑事鉴定人员出庭作证制度探讨81、刑事案件“另案处理”适用的检察监督82、试述讯问技巧与刑讯逼供、指供、诱供的边界83、刑事诉讼鉴定人出庭作证之困境分析84、关于新刑事诉讼法下的刑事和解制度研究85、建构污点证人作证豁免制度86、浅析刑事诉讼证人出庭作证难的原因及其对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刑事诉讼法》案例
包括本科在内的各科复习资料及详细解析,可以联系屏幕右上的“文档贡献者”
(共三个案例,任选一个案例写作,写作模版见附件中的“课程论文写作模板(单题式),字数2000~3000字,范文参见“单题式案例类范文”)
案例分析1:
被告人于虎在2009年2月7日深夜23时半左右,潜入一居民室内,对女主人欲行强奸,女主人大声呼救,并奋力反抗,致企图未逞。

被告人逃跑时,恰遇该区法院审判员黄玉良从办公室加班后回家,将其扭送公安机关处理。

此案经公安机关侦查终结后,移送该区检察院。

检察院经审查,以强奸(未遂)罪向同级法院提起公诉。

因本案事实清楚,证据充分,于虎对指控的事实供认不讳,区检察院便建议区法院适用简易程序审理本案。

法院经审查,同意适用简易程序,遂由审判员黄玉良和陪审员两人组成合议庭,公开审理了此案。

开庭审理过程中,被告人除对指控犯罪供认不讳外,还主动交代了半年前实施的抢劫罪,并表示愿意交出所抢劫的财物。

经过法庭调查、法庭辩论和被告人最后陈述等程序,合议庭评议后当庭宣判:以强奸罪判处被告人于虎有期徒刑5年,以抢劫罪判处被告人于虎有期徒刑3年,并处罚金500元,决定执行有期徒刑6年并处罚金500元。

宣判后,告知被告人如果不服本判决,可在接到判决书第二日起5日以内上诉于市中级人民法院。

被告人于虎接到判决书后的第3天上诉于市中级法院。

市中级法院接到上诉状后,经审理认为,原判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但量刑过轻,于是发回原审法院重新审判。

原审法院接到案件后,以审判员黄玉良为审判长,与本院两位审判员组成合议庭重新审理此案。

经过重新审理,在原认定事实完全不变的情况下,以强奸罪判处于虎有期徒刑10年。

并告知本判决为终审判决,不得上诉。

结合上述材料,请撰文详细叙述:
(1)本案在审判程序上存在哪些错误?
(2)本案一审时区检察院建议法院适用简易程序审理,那么,区检察院应向区法院移送哪些材料?
案例分析2:
某市公安局于2011年1月4日对刘某(男,24岁)、张某(男,21岁)持刀抢劫致人重伤一案立案侦查。

刘某、张某抢劫案于2011年3月30日侦查终结,移送市检察院审查起诉。

市检察院审查后,认为该案部分事实、证据尚需补充侦查,遂退回市公安局补充侦查。

补充侦查完毕,再次移送市检察院。

市检察院认为事实清楚、证据充分,遂向市法院提起公诉。

法院审理过程中,被告人刘某当庭拒绝法院为其指定的辩护人为其辩护,要求自行委托辩护人;张某拒绝其自行委托的辩护人为其辩护,要求法院为其指定辩护人。

合议庭经研究,同意二被告请求,并宣布延期审理。

重新开庭后,张某在最后陈述中提出,其参与抢劫是由于刘某的胁迫,由于害怕刘某报复,以前一直不敢说,并提出了可以证明被胁迫参与抢劫的证人姓名,希望法院从轻判处。

法庭审理后认为,被告人张某、刘某构成抢劫罪,后果严重。

根据刑法有关规定,判处刘某死刑,缓期两年执行;判处张某有期徒刑10年。

一审判决后,刘某不服,以量刑过重为由向上一级法院提出上诉;张某未上诉,市检察院亦未抗诉。

问题:
1. 重新开庭后,如果刘某再次拒绝自行委托的辩护人为其辩护,合议庭应当如何处理?
2. 对于张某在最后陈述中提出其受胁迫的事实,合议庭应如何处理?
3. 刘某直接向二审法院提起上诉,二审法院应如何处理?
4. 假如刘某在上诉期内撤回上诉,一审判决从何时生效?
案例分析3:
石化公司家属院内发生一起人事处长被刺杀身亡、其妻被刺致残的恶性刑事案件。

警方对现场实施了勘查。

现场有大量的被害人的血迹,警方在现场发现一双不属于被害人的41码棕色皮凉鞋、一把带血的警用匕首和黑柄水果刀,警方在现场还提取了5根毛发。

据被害人陈述,犯罪嫌疑人系穿着迷彩服的蒙面人,身材和走路的姿态像该单位保卫处干部贾某某。

警方对贾某某采取了强制措施,在贾某某家搜查到一件迷彩服和一双贾某某穿过的42码皮鞋,还提取了贾某某的血样送检。

DNA鉴定表明,在现场提取的毛发与贾某某血样一致;但物证检验表明,在贾某某家搜查到的一件迷彩服上没有发现任何血迹。

本案中,没有证据证实现场遗留的匕首和水果刀属于贾某某所有;贾某某的妻子证实,发案时贾某某与自己在同一房间。

经过讯问和刑讯逼供,犯罪嫌疑人贾某某作出了有罪供述。

在其供述中,贾某某称将血衣脱在了案发现场的门外,而警方一直没有找到溅有血迹的迷彩服。

一审法院认定被告人贾某某犯故意杀人罪,并判处被告人贾某某死刑。

结合上述材料,请撰文详细叙述:
(1)本案中所搜集到的证据材料可以分别归属于法定证据种类中的哪几种?
(2)本案中哪些证据材料属于间接证据?哪些属于直接证据?对此直接证据的证据资格有什么样的证据规则?本案是否应当采用这些直接证据材料?
(3)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的证明标准是什么?本案是否达到有罪判决的证明标准?如果没有直接证据,本案依据间接证据是否可以认定被告人有罪并处以刑罚?
(4)本案应当如何处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