伶仃洋上大写的人读后感400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伶仃洋上大写的人读后感400字
伶仃洋上大写的人读后感400字1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相信这句诗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这是流传千古的爱国诗句,它歌颂了文天祥慷慨就义的气节和精神。
当我阅读到《过零丁洋》这首诗时,我能体会到文天祥那时的心情和他临死前回忆他那动荡不安的一生的那份沉重。
他刻苦读书,精通大大小小的经书,并通过考试做了官。
他以为能用他的才能来报效祖国并安稳生活,可等来的却是在兵荒马乱的战斗中度过四年,后来被俘之后慷慨就义。
我能想像他那种痛苦,那种国破家亡的痛苦。
是他并没有因此而被打倒,在过零丁洋时写下了这首凄凉却气势磅礴的诗--《过零丁洋》。
我没有去过惶恐滩,但是我从书上知道这滩是赣江十八滩中最险恶的一个。
没有去过零丁洋,但是我从这零丁洋的名字中得知诗人经过这里时多孤苦、零丁。
居安思危,忧国忧民,保家卫国。
在四年的战斗中,文天祥始终保持着这种心态。
可能死对他来说也是一种解脱吧。
他一生动荡不安就像雨击打浮萍一样。
他在临死前,还保持一身傲骨,一世正气,大概是他作为一个诗人的气势吧!
我们生在一个和平而强大的国家,我们不需要像文天祥那样为国捐躯,我们能有小康的生活。
但是文天祥那种刚正不阿,心系国家兴亡的胸襟,超然物外的洒脱,忧国忧民的情操,像一颗珍珠,在历史的长河里熠熠生辉,令人敬仰。
保家卫国,慷慨就义,虽然他的生命结束了,可是他的精神永远保存了下来。
流传在那些镇守边疆的军人、战士们的心中,流传在每个中国人的心中!这种精神是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它是无价的,是最珍贵的。
每每读起这首诗,我都会站在诗人的角度去朗读,去用心感受。
我想,如果文天祥能看见我们现在这和平时代,他会该是多么的高兴啊!
伶仃洋上大写的人读后感400字2
阴沉灰暗的天空划过一道长长而耀眼的流星。
一时显得格外灿烂,且愈加光辉闪亮。
他就是文天祥,民族英雄,一位感动、感染、感触了无数人的义士,在南宋末年绽放出无与伦比的人格魅力。
他,年少有成。
仅仅二十岁,便取得天下读书人至高的梦想——进士第一,也就是状元!可谓是进入人生的高光时刻,然而他并没有丝毫松懈、并没有与南宋那纸醉金迷的生活融为一体、并未享受那无边的功名。
他仍然擦亮双眼,南宋的黑暗没有让他迷失方向。
他无私、他爱国、他看不惯小人横行、看不起跳梁小丑。
他,毅然决然地去明
谏。
然而,他却一次次被弹劾。
他,有志气、有勇气、有才气。
他绝不屈服!他是南宋的逆行者!
南宋末年破败不堪,奸臣当道。
蒙古,兵精粮足,君主圣明。
1275年,蒙古铁骑南下,兵锋直指南宋中央。
国难当头,本来是一介书生的他,竟变卖家产,舍自己小家于不顾。
短短几天内,召集了数万兵士,抗击蒙古。
数万人,在蒙古铁骑面前又算得了什么?然而,他却仍然坚持抗击到底,不惧任何人。
这段时间里,他抛弃的太多:他的家人,一个个凋零了;他的家产,慢慢用尽了。
他,无私、无惧、无挂。
最终,他被俘虏了。
但“人生自古谁无死”,他在给张世杰招降的信上,留下了《过零丁洋》这一千古名篇。
“孔曰成仁,孟曰取义,唯其义尽,所以仁至。
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
”他从容不迫,慷慨赴死。
一代忠臣义士,无畏于为国献身。
给我们留下无限的精神鼓励,他的义终将永远被铭记。
文天祥,他是我的偶像,更应是所有人的偶像!他有忠、有义、有信念、有气概——愿浩然之气长存!
“名相烈士,合为一传,三千年间,人不两见”多么了不起啊!我们怎能不学习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