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赴吴兴登乐游原原文阅读及翻译译文

合集下载

《乐游原登乐游原》原文及翻译赏析

《乐游原登乐游原》原文及翻译赏析

《乐游原登乐游原》原文及翻译赏析《乐游原 / 登乐游原》原文及翻译赏析《乐游原 / 登乐游原》原文及翻译赏析1清时有味是无能,闲爱孤云静爱僧。

欲把一麾江海去,乐游原上望昭陵。

——唐代·杜牧《将赴吴兴登乐游原一绝》译文天下太平之时,像我这般无大才的过得很有兴味,闲时喜欢如孤云般逍遥悠闲,静时就如老僧的静空恬淡。

我将手持符节,远去江海,临去之前,到乐游原上去西望那位文治武功煊赫一时的明君唐太宗的陵墓。

注释吴兴:即今浙江省湖州市。

乐游原:在长安城南,地势高敞,可以眺望,是当时的游览胜地。

“清时”句:意谓当这清平无所作为之时,自己所以有此闲情。

一麾(huī):旌旗。

昭陵:唐太宗的陵墓。

赏析此诗先说自己才华平庸,喜欢如孤云般自在,如和己般清净,表达了一种闲适的生活意趣;然后写自己临上任前对长安的不舍,回望唐太宗的昭陵,表达了想出守外郡为国出力,又不忍离京的忠君爱国东情。

全诗以登乐游原表兴,以望昭陵戛止,采用了“托事于物”的兴体写法,是一篇难得的佳作。

在唐人七绝中,也和在整个古典诗歌中一样,以赋、比二体写成的作品较多,兴而比或全属兴体的较少。

杜牧这首诗采用了“托事于物”的兴体写法,表达了作者的爱国东情,称得上是一首“言在此而意在彼”、“言已尽而意有余”的名篇。

杜牧不但长于文学,而且具有政治、军事才能,渴望为国家作出贡献。

当时他在京城里任吏部员外郎,投闲置散,无法展其抱负,因此请时出守外郡。

对于这种被迫无所作为的环境,他当然是很不满意的。

诗从安于现实写表,反言见意。

武宗、宣宗时期,牛李党争正烈,宦官擅权,中央和藩镇及少数民族政权东间都有战斗,根本算不上“清时”。

诗的表句不但称其时为“清时”,而且进一步指出,既然如此,没有才能的自己,倒反而可以借此藏拙,这是很有意趣的。

次句承上,点明“闲”与“静”就是上句所指东“味”。

而以爱孤云东闲见自己东闲,爱和己东静见自己东静,这就把闲静东味这样一种抽象的感情形象地显示了出来。

《将赴吴兴登乐游原一绝》杜牧.拼音版

《将赴吴兴登乐游原一绝》杜牧.拼音版

将ji ān ɡ赴f ù吴w ú兴x īn ɡ登d ēn ɡ乐l è游y óu 原yu án 一y ì绝ju é
【唐t án ɡ】杜d ù牧m ù
清q īn ɡ时sh í有y ǒu 味w èi 是sh ì无w ú能n én ɡ,闲xi án 爱ài 孤ɡū云y ún 静j ìn ɡ爱ài 僧s ēn ɡ。

欲y ù把b ǎ一y ì麾hu ī江ji ān ɡ海h ǎi 去q ù,乐l è游y óu 原yu án 上sh àn ɡ望w àn ɡ昭zh āo 陵l ín ɡ。

【作者简介】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

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

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注 释】 吴兴:即今浙江省湖州市。

乐游原:在长安城南,地势高敞,可以眺望,是当时的游览胜地。

“清时”句:意谓当这清平无所作为之时,自己所以有此闲情。

一麾:旌旗。

昭陵:唐太宗的陵墓
【白话译文】
天下太平之时,像我这般无大才的过得很有兴味,
闲时喜欢如孤云般逍遥悠闲,静时就如老僧的静空恬淡。

我将手持符节,远去江海,临去之前,到乐游原上去西望那位文治武功煊赫一时的明君唐太宗的陵墓。

赏析唐诗《将赴吴兴登乐游原》

赏析唐诗《将赴吴兴登乐游原》

赏析唐诗《将赴吴兴登乐游原》
“将赴吴兴登乐游原”是唐代诗人杜牧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将赴吴兴登乐游原一绝》。

全诗如下:
清时有味是无能,闲爱孤云静爱僧。

欲把一麾江海去,乐游原上望昭陵。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于世事无常、时光荏苒的感慨,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于官场名利的厌倦。

诗中的“乐游原”位于长安城南,是唐代长安城的一处名胜,诗人在这里远望昭陵,以昭陵为背景,寄托了对于先贤的敬仰之情。

江海苍茫何处寻,吴兴山水共长吟。

舟行柳岸清秋影,云起青山晓日阴。

谁解寂寥登古道,鸥鹭忘机逐远岑。

此时旧梦凭谁忆,唯有诗心伴我心。

猿啼鹤唳暮云低,远眺烟波万里迷。

碧水绕城声细细,扁舟载月影依依。

红尘渐远诗心在,白首归来共此溪。

梦里江南春色好,吴兴水暖鳜鱼肥。

唐诗三百首之《将赴吴兴登乐游原一绝》

唐诗三百首之《将赴吴兴登乐游原一绝》

《将赴吴兴登乐游原一绝》《将赴吴兴登乐游原一绝》唐代·杜牧清时有味是无能,闲爱孤云静爱僧。

欲把一麾江海去,乐游原上望昭陵。

译文及注释译文太平时闲游有趣却是无能,闲爱天上孤云安静爱山僧。

我愿手持旌麾去吴兴上任,乐游原上再望望风雨昭陵。

注释⑴吴兴:即今浙江省湖州市。

乐游原:在长安城南,地势高敞,可以眺望,是当时的游览胜地。

⑵“清时”句:意谓当这清平无所作为之时,自己所以有此闲情。

⑶一麾(huī):旌旗。

⑷昭陵:唐太宗的陵墓。

创作背景这首诗是作者于公元850年(唐宣宗大中四年)将离长安到吴兴(今浙江湖州)任刺史时所作。

杜牧出身于官宦世家:他的远祖杜预是西晋著名的学者和军事家;曾祖杜希望为唐玄宗时的边塞名将;祖父杜佑则是中唐时期卓越的政治家、史学家,历任德宗、顺宗、宪宗三朝宰相;父亲杜从郁官至驾部员外郎,可惜英年早逝。

杜牧自己不但文采绝佳,而且颇有政治才能,一心想报效国家。

他曾在京都长安任吏部员外郎,职位清闲,难有作为。

他不想这样无所事事地虚度年华,所以这次请求外放,得到批准后,便写下了这首诗表达心情。

鉴赏情热烈追求、对情人苦苦思念的感情潮水。

吴曾《能改斋漫录》载:“贺方回眷一姝,别久,姝寄诗云:‘独倚危栏泪满襟,小园春色懒追寻。

深思纵似丁香结,难展芭蕉一寸心。

’贺演其诗为《石州引》词。

悼亡诗词,不知即为此姬作否?”其中“贺方回眷一姝,别久”,与此词正合。

全词的情感核心正是一个“眷”字。

“姝”者,美女也,词中所写的“淡妆多态”、“轻颦浅笑娇无奈”,正是“这一个”美女的独特之美──“多态”:“淡妆”是多态的反衬;“轻颦浅笑”是多态之一斑;“娇无奈”则是无法用语言形容的“多态”。

而这种形体之“多态”,正是她内心多情而又娇羞的复杂心态的自然流露。

此词下片所写相思之苦,也正由“别久”引发。

吴曾所引之“姝寄诗”,情思深婉,形象鲜丽,引喻贴切,又可见这位姑娘文才之美。

所以作者眷恋不已。

如果是这样,这首《薄幸》词当作于二人定情之后、爱人寄诗之前的一段相思时节。

唐诗赏析-杜牧《将赴吴兴登乐游原》练习题阅读答案及赏析

唐诗赏析-杜牧《将赴吴兴登乐游原》练习题阅读答案及赏析

杜牧《将赴吴兴登乐游原》练习题阅读答案及赏析'《将赴吴兴登乐游原一绝》是唐代诗人杜牧创作的一首七绝。

全诗以登乐游原起兴,以望昭陵戛止,采用了“托事于物”的兴体写法,是一篇难得的佳作。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这首诗的原文翻译等相关资料,欢迎大家阅读。

唐代:杜牧清时有味是无能,闲爱孤云静爱僧。

欲把一麾江海去,乐游原上望昭陵。

1.首句“反见其意”:“清时”是指_____,“无能”是指________。

2.第二句写自己喜爱“闲”、“静”,以孤云之闲表现_______,以和尚之静表现_______。

这一句是对第一句中“______”的注解。

3.第三句是“转”,写自己在京城抑郁无聊,很想______。

4.,末句写登“乐游原”所望。

只写“望昭陵”是因为_______。

参考答案1.政治上不清明自己有才能2.自己的闲自己的静味3.出守外郡,远去江湖4.昭陵是唐太宗的陵墓,那时唐朝繁荣安定,由此想到目前国家衰败,自己无法施展才能,实在生不逢时。

在唐人七绝中,也和在整个古典诗歌中一样,以赋、比二体写成的作品较多,兴而比或全属兴体的较少。

杜牧这首诗采用了“托事于物”的兴体写法,表达了作者的爱国之情,称得上是一首“言在此而意在彼”、“言已尽而意有余”的名篇。

杜牧不但长于文学,而且具有政治、军事才能,渴望为国家作出贡献。

当时他在京城里任吏部员外郎,投闲置散,无法展其抱负,因此请求出守外郡。

对于这种被迫无所作为的环境,他当然是很不满意的。

诗从安于现实写起,反言见意。

武宗、宣宗时期,牛李党争正烈,宦官擅权,中央和藩镇及少数民族政权之间都有战斗,根本算不上“清时”。

诗的起句不但称其时为“清时”,而且进一步指出,既然如此,没有才能的自己,倒反而可以借此藏拙,这是很有意趣的。

次句承上,点明“闲”与“静”就是上句所指之“味”。

而以爱孤云之闲见自己之闲,爱和尚之静见自己之静,这就把闲静之味这样一种抽象的感情形象地显示了出来。

第三句一转。

“清时有味是无能,闲爱孤云静爱僧。”原文、赏析

“清时有味是无能,闲爱孤云静爱僧。”原文、赏析

清时有味是无能,闲爱孤云静爱僧。

出自唐代杜牧的《将赴吴兴登乐游原一绝》原文清时有味是无能,闲爱孤云静爱僧。

欲把一麾江海去,乐游原上望昭陵。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

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

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创作背景:这首诗是作者于公元850年(唐宣宗大中四年)将离长安到吴兴(今浙江湖州)任刺史时所作。

杜牧,一心想报效国家。

他曾在京都长安任吏部员外郎,职位清闲,难有作为。

他不想这样无所事事地虚度年华,所以这次请求外放,得到批准后,便写下了这首诗表达心情。

赏析在唐人七绝中,也和在整个古典诗歌中一样,以赋、比二体写成的作品较多,兴而比或全属兴体的较少。

杜牧这首诗采用了“托事于物”的兴体写法,表达了作者的爱国之情,称得上是一首“言在此而意在彼”、“言已尽而意有余”的名篇。

杜牧不但长于文学,而且具有政治、军事才能,渴望为国家作出贡献。

当时他在京城里任吏部员外郎,投闲置散,无法展其抱负,因此请求出守外郡。

对于这种被迫无所作为的环境,他当然是很不满意的。

诗从安于现实写起,反言见意。

武宗、宣宗时期,牛李党争正烈,宦官擅权,中央和藩镇及少数民族政权之间都有战斗,根本算不上“清时”。

诗的起句不但称其时为“清时”,而且进一步指出,既然如此,没有才能的自己,倒反而可以借此藏拙,这是很有意趣的。

次句承上,点明“闲”与“静”就是上句所指之“味”。

而以爱孤云之闲见自己之闲,爱和尚之静见自己之静,这就把闲静之味这样一种抽象的感情形象地显示了出来。

第三句一转。

汉代制度,郡太守一车两幡。

幡即旌麾之类。

唐时刺史略等于汉之太守。

这句是说,由于在京城抑郁无聊,所以想手持旌麾,远去江海。

(湖州北面是太湖和长江,东南是东海,故到湖州可云去江海。

)第四句再转。

昭陵是唐太宗的陵墓,在长安西边醴泉县的九嵏山。

《乐游原 登乐游原》原文及翻译赏析

《乐游原  登乐游原》原文及翻译赏析

《乐游原 / 登乐游原》原文及翻译赏析《乐游原 / 登乐游原》原文及翻译赏析1清时有味是无能,闲爱孤云静爱僧。

欲把一麾江海去,乐游原上望昭陵。

――唐代・杜牧《将赴吴兴登乐游原一绝》译文天下太平之时,像我这般无大才的过得很有兴味,闲时喜欢如孤云般逍遥悠闲,静时就如老僧的静空恬淡。

我将手持符节,远去江海,临去之前,到乐游原上去西望那位文治武功煊赫一时的明君唐太宗的陵墓。

注释吴兴:即今浙江省湖州市。

乐游原:在长安城南,地势高敞,可以眺望,是当时的游览胜地。

“清时”句:意谓当这清平无所作为之时,自己所以有此闲情。

一麾(huī):旌旗。

昭陵:唐太宗的陵墓。

赏析此诗先说自己才华平庸,喜欢如孤云般自在,如和己般清净,表达了一种闲适的生活意趣;然后写自己临上任前对长安的不舍,回望唐太宗的昭陵,表达了想出守外郡为国出力,又不忍离京的忠君爱国东情。

全诗以登乐游原表兴,以望昭陵戛止,采用了“托事于物”的兴体写法,是一篇难得的佳作。

在唐人七绝中,也和在整个古典诗歌中一样,以赋、比二体写成的作品较多,兴而比或全属兴体的较少。

杜牧这首诗采用了“托事于物”的兴体写法,表达了作者的爱国东情,称得上是一首“言在此而意在彼”、“言已尽而意有余”的名篇。

杜牧不但长于文学,而且具有政治、军事才能,渴望为国家作出贡献。

当时他在京城里任吏部员外郎,投闲置散,无法展其抱负,因此请时出守外郡。

对于这种被迫无所作为的环境,他当然是很不满意的。

诗从安于现实写表,反言见意。

武宗、宣宗时期,牛李党争正烈,宦官擅权,中央和藩镇及少数民族政权东间都有战斗,根本算不上“清时”。

诗的表句不但称其时为“清时”,而且进一步指出,既然如此,没有才能的自己,倒反而可以借此藏拙,这是很有意趣的。

次句承上,点明“闲”与“静”就是上句所指东“味”。

而以爱孤云东闲见自己东闲,爱和己东静见自己东静,这就把闲静东味这样一种抽象的感情形象地显示了出来。

第三句一转。

汉代制度,郡太守一车两幡。

杜牧《将赴吴兴登乐游原》阅读答案

杜牧《将赴吴兴登乐游原》阅读答案

杜牧《将赴吴兴登乐游原》阅读答案本文是关于杜牧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引导语:《将赴吴兴登乐游原一绝》是唐代诗人杜牧的作品,这首诗是作者于唐宣宗大中四年(850年)将离长安到吴兴(今浙江湖州)任刺史时所作。

下面我们来做一下这首诗的阅读训练。

将赴吴兴登乐游原一绝①【唐】杜牧清时有味是无能,闲爱孤云静爱僧②。

欲把一麾江海去,乐游原上望昭陵③。

【注释】①这首诗是作者于宣宗大中四年(850)将离长安到湖州(即吴兴,今浙江湖州市)任刺史时所作。

吴兴:唐郡名,即今浙江省吴兴县,隋代改称湖州。

乐游原:在长安城南,地势高敞,可以眺望,是当时的游览胜地。

故址在今陕西省西安市南。

②清时:清平之时。

味:指悠闲的兴味。

③把:持、握。

麾:古代指挥用的旌旗,这里指出任地方官的符节。

江海:指太湖,吴兴滨临太湖。

昭陵:唐太宗的陵墓,在今陕西省醴泉县九峻山。

【参考译文】在这清平之世,我尤其喜爱孤云和闲静的和尚,有这样的闲情逸致,正是无能的缘故。

我想手持旌麾,远去太湖,在乐游园上独望昭陵。

【文学常识】杜牧(803~852):字牧之,京兆万年县(今西安)人。

有“小杜”之称。

诗风清丽豪爽,尤以写景的抒情绝句见功力。

【阅读训练】1.首句“反见其意”:“清时”是指_____,“无能”是指________。

2.第二句写自己喜爱“闲”、“静”,以孤云之闲表现_______,以和尚之静表现_______。

这一句是对第一句中“______”的注解。

3.第三句是“转”,写自己在京城抑郁无聊,很想______。

4.,末句写登“乐游原”所望。

只写“望昭陵”是因为_______。

【参考答案】1.政治上不清明自己有才能2.自己的闲自己的静味3.出守外郡,远去江湖4.昭陵是唐太宗的陵墓,那时唐朝繁荣安定,由此想到目前国家衰败,自己无法施展才能,实在生不逢时二;①“清时”句:意谓适逢清平之时,自己才有此闲情。

②昭陵:唐太宗的陵墓。

将赴吴兴登乐游原一绝阅读答案

将赴吴兴登乐游原一绝阅读答案

将赴吴兴登乐游原一绝阅读答案将赴吴兴登乐游原一绝①杜牧清时有味是无能,闲爱孤云静爱僧。

欲把一麾江海去,乐游原上望昭陵。

【注】①这首诗是作者于公元850年宣宗大中四年将离长安到湖州即吴兴,今浙江湖州市任刺史时所作。

1诗的前两句是怎样体现“闲”的?结合前两句试作分析。

5分2杜牧不但长于文学,而且具有政治、军事才能,渴望为国家作出贡献。

有学者称此诗是一首“言在此而意在彼”、“言已尽而意有余”的名篇。

结合全诗,分析本诗所表达的情感。

6分3请你把诗歌内容试着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出来。

4分1诗的起句称其时为“清时”,而且进一步指出,既然如此,没有才能的自己,倒反而可以借此藏拙,这是很有意趣的。

次句承上,点明“闲”与“静”就是上句所指之“味”。

而以爱孤云之闲见自己之闲,爱和尚之静见自己之静,这就把闲静之味这样一种抽象的感情形象地显示了出来。

2诗人登高纵目,西望昭陵,就不能不想起当前国家衰败的局势,自己闲静的处境来,而深感生不逢时之可悲可叹了。

诗句虽然只是以登乐游原起兴,说到望昭陵,戛然而止,不再多写一字,但其对祖国的热爱,对盛世的追怀,对自己无所施展的悲愤,无不包括在内。

这首诗采用了“托事于物”的兴体写法,表达了作者的爱国之情。

3太平时有闲情逸兴,是无能之人;喜欢孤云悠闲,也喜欢和尚清静。

我想手擎旌麾,远去江海的吴兴;再登上乐游原,遥望太宗的昭陵。

杜牧这首诗采用了“托事于物”的兴体写法,表达了作者的爱国之情,称得上是一首“言在此而意在彼”、“言已尽而意有余”的名篇。

杜牧不但长于文学,而且具有政治、军事才能,渴望为国家作出贡献。

当时他在京城里任吏部员外郎,投闲置散,无法展其抱负,因此请求出守外郡。

对于这种被迫无所作为的环境,他当然是很不满意的。

诗从安于现实写起,反言见意。

武宗、宣宗时期,牛李党争正烈,宦官擅权,中央和藩镇及少数民族政权之间都有战斗,根本算不上“清时”。

诗的起句不但称其时为“清时”,而且进一步指出,既然如此,没有才能的自己,倒反而可以借此藏拙,这是很有意趣的。

杜牧《将赴吴兴登乐游原》赏析

杜牧《将赴吴兴登乐游原》赏析

杜牧《将赴吴兴登乐游原》赏析
将赴吴兴登乐游原
杜牧
清时有味是无能,闲爱孤云静爱僧。

欲把一麾江海去,乐游原上望昭陵。

此诗作于唐宣宗大中四年(850)诗人将离长安赴任湖州刺史之时。

作品采用“寄事于物”之写法,可以算得上一首“言此意彼”的佳作。

诗人时任吏部员外郎,清闲而无为,壮志难展,故请求外放。

诗人从安于现状说起,由反说而见旨。

时牛、李党争正炽,藩镇割据日剧,哪有片刻“清时”?诗人不仅称当时是“清时”,并且又说自己无才能,正好借此赋闲。

第二句紧承,说明“闲”与“静”即为首句之“味”。

然而诗人用爱孤云之闲而显自已之闲,爱和尚之静而显自己之静,从而把无形的闲静之味形象地凸现了出来。

第三句笔势一转,按汉时官制,郡守一车二幡,唐时刺史相当于汉太守。

意思是说自已在京赋闲无聊,不如手握旌旗,远离京师去镇守一方。

第四句再一转,古人离京常多眷念,像曹植:“顾瞻恋城阙,引领情内伤”,又像杜甫,“无才目衰老,驻马望千门”。

然而诗人登乐游原,不观皇宫、城阙,也不望其他皇陵,却独赡昭陵,可见另有深意。

唐太宗奠盛唐基业,文治武功,均很显赫:推贤荐举,知人善用,更为仕人倾慕。

作者登高极目,西观昭陵,就不得不想到国势日衰和自己赋闲的境况来,生不逢时之感自然而然袭上心头。

全诗虽从登乐游原起兴,触到望昭陵却突然停笔,不再多言,然面诗人对国事的担忧,对盛世的怀念,对己无法施展平生抱负的忧愤,等等,无不包融其中。

写得言简而意深,含蓄而沉郁。

杜牧《将赴吴兴登乐游原一绝》阅读答案及赏析

杜牧《将赴吴兴登乐游原一绝》阅读答案及赏析

杜牧《将赴吴兴登乐游原一绝》阅读答案及赏析【阅读理解题目】:将赴吴兴登乐游原一绝杜牧清时有味是无能,闲爱孤云静爱僧。

欲把一麾江海去,乐游原上望昭陵。

[注]①这首诗是作者于公元850年(宣宗大中四年)将离长安到湖州(即吴兴,今浙江湖州市)任刺史时所作。

(1)诗的前两句是怎样体现“闲”的?结合前两句试作分析。

(5分)(2)杜牧不但长于文学,而且具有政治、军事才能,渴望为国家作出贡献。

有学者称此诗是一首“言在此而意在彼”、“言已尽而意有余”的名篇。

结合全诗,分析本诗所表达的情感。

(6分)(3)请你把诗歌内容试着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出来。

(4分)【参考答案】:(1)诗的起句称其时为“清时”,而且进一步指出,既然如此,没有才能的自己,倒反而可以借此藏拙,这是很有意趣的。

次句承上,点明“闲”与“静”就是上句所指之“味”。

而以爱孤云之闲见自己之闲,爱和尚之静见自己之静,这就把闲静之味这样一种抽象的感情形象地显示了出来。

(2)诗人登高纵目,西望昭陵,就不能不想起当前国家衰败的局势,自己闲静的处境来,而深感生不逢时之可悲可叹了。

诗句虽然只是以登乐游原起兴,说到望昭陵,戛然而止,不再多写一字,但其对祖国的热爱,对盛世的追怀,对自己无所施展的悲愤,无不包括在内。

这首诗采用了“托事于物”的兴体写法,表达了作者的爱国之情。

(3)太平时有闲情逸兴,是无能之人;喜欢孤云悠闲,也喜欢和尚清静。

我想手擎旌麾,远去江海的吴兴;再登上乐游原,遥望太宗的昭陵。

译文清平时无所作为,喜欢那种孤云悠闲的感觉,也喜欢那种像僧人一样的清净,想要去扔掉现在的官位,去太湖遥望唐太宗的陵墓。

【赏析】:《将赴吴兴登乐游原》是唐朝诗人杜牧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杜牧于宣宗大中四年(850)将离长安到湖州任刺史时所作。

这首诗表达了杜牧想出守外郡为国出力,又不忍离京的忠君爱国之情。

以登乐游原起兴,以望昭陵戛止。

热爱祖国,追怀盛世之情自在,为国捐躯,抱负未能施展之意自见。

杜牧《将赴吴兴登乐游原一绝》诗词鉴赏的内容精选

杜牧《将赴吴兴登乐游原一绝》诗词鉴赏的内容精选

将赴吴兴登乐游原一绝清时有味是无能⑵,闲爱孤云静爱僧。

欲把一麾江海去⑶,乐游原上望昭陵⑷。

词句注释⑴吴兴:即今浙江省湖州市。

乐游原:在长安城南,地势高敞,可以眺望,是当时的游览胜地。

⑵“清时〞句:意谓当这清平无所作为之时,自己所以有此闲情。

⑶一麾〔huī〕:旌旗。

⑷昭陵:唐太宗的陵墓。

[2]白话译文太平时闲游有趣却是无能,闲爱天上孤云安静爱山僧。

我愿手持旌麾去吴兴上任,乐游原上再望望风雨昭陵。

[2]创作背景这首诗是作者于唐宣宗大中四年〔850年〕将离长安到吴兴〔今浙江湖州〕任刺史时所作。

杜牧出身于官宦世家:他的远祖杜预是西晋著名的学者和军事家;曾祖杜希望为唐玄宗时的边塞名将;祖父杜佑那么是中唐时期卓越的政治家、史学家,历任德宗、顺宗、宪宗三朝宰相;父亲杜从郁官至驾部员外郎,可惜英年早逝。

杜牧自己不但文采绝佳,而且颇有政治才能,一心想报效国家。

他曾在京都长安任吏部员外郎,职位清闲,难有作为。

他不想这样无所事事地虚度年华,所以这次请求外放,得到批准后,便写下了这首诗表达心情。

鉴赏在唐人七绝中,也和在整个古典诗歌中一样,以赋、比二体写成的作品较多,兴而比或全属兴体的较少。

杜牧这首诗采用了“托事于物〞的兴体写法,表达了作者的爱国之情,称得上是一首“言在此而意在彼〞、“言已尽而意有余〞的名篇。

杜牧不但长于文学,而且具有政治、军事才能,渴望为国家作出奉献。

当时他在京城里任吏部员外郎,投闲置散,无法展其抱负,因此请求出守外郡。

对于这种被迫无所作为的环境,他当然是很不满意的。

诗从安于现实写起,反言见意。

武宗、宣宗时期,牛李党争正烈,宦官擅权,中央和藩镇及少数民族政权之间都有战斗,根本算不上“清时〞。

诗的起句不但称其时为“清时〞,而且进一步指出,既然如此,没有才能的自己,倒反而可以借此藏拙,这是很有意趣的。

次句承上,点明“闲〞与“静〞就是上句所指之“味〞。

而以爱孤云之闲见自己之闲,爱和尚之静见自己之静,这就把闲静之味这样一种抽象的感情形象地显示了出来。

将赴吴兴登乐游原杜牧

将赴吴兴登乐游原杜牧

将赴吴兴登乐游原杜牧将赴吴兴登乐游原杜牧杜牧的《将赴吴兴登乐游原》以登乐游原起兴,以望昭陵戛止。

热爱祖国,追怀盛世之情自在,为国捐躯,抱负未能施展之意自见。

《将赴吴兴登乐游原》作者:杜牧清时有味是无能,闲爱孤云静爱僧。

欲把一麾江海去,乐游原上望昭陵。

【注解】①吴兴:郡名,治所在今浙江湖州。

②乐游原:在长安(今西安)城南,是唐代长安城内地势最高地。

汉宣帝立乐游庙,又名乐游苑、乐游原,登上它可望长安城。

③ 清时:清平时世。

④把:持,⑤麾:旌旗,古时称出守州郡为“建麾”,作者此时将出任湖州刺史,故云。

⑥江海:指太湖,湖州地滨太湖。

⑦昭陵:唐太宗李世民的陵墓,在今陕西礼泉县东北。

【韵译】太平时有闲情逸兴,是无能之人;喜欢孤云悠闲,也喜欢和尚清静。

我想手擎旌麾,远去江海的吴兴;再登上乐游原,遥望太宗的昭陵。

【评析】“韵致可观”,是后人对杜牧绝句的评价。

这首诗是杜牧于大中四年(850)秋48岁时从吏部员外郎外出为湖州刺史前登乐游原时所作。

起句称当时为“清时”,杜牧在此运用了反话正说的笔法,以此作为障眼法。

首句说当今是“清时”,其实心里认为是浊世;说自己对登临闲游一类事“有味”,其实是认为国家大事难以干预,因此对之有无味之感;说自己爱“孤云”和“僧”,正因为对朝政失望故转而留恋山水和佛道;说自己要去“江海”,正因为在朝廷中无一已之容身之地;说自己“望昭陵”,正因为对当朝国君不满,故欲以开国明君来反衬之。

如此种种,均说明杜牧此诗意在辞后,若不经一番斟酌是不易发现的。

作者爱孤云之悠闲,爱远离红尘的僧人之清静,诗人自己的志趣追求表露了出来,同时把一种形而上的人生哲学观用形象生动的诗句表现出来。

追怀往昔盛世,悲从中来,形成全诗沉郁含蓄,一咏三叹的艺术风格和别具一格的文风韵致。

在唐人七绝中,也和在整个古典诗歌中一样,以赋、比二体写成的作品较多,兴而比或全属兴体的较少。

杜牧这首诗采用了“托事于物”的兴体写法,称得上是一首“言在此而意在彼”、“言已尽而意有余”的名篇。

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将赴吴兴登乐游原一绝(阅读答案)

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将赴吴兴登乐游原一绝(阅读答案)

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将赴吴兴登乐游原一绝(阅读答案)【唐】杜牧清时有味是无能,闲爱孤云静爱僧②。

欲把一麾江海去,乐游原上望昭陵③。

【注释】①这首诗是作者于宣宗大中四年(850)将离长安到湖州(即吴兴,今浙江湖州市)任刺史时所作。

吴兴:唐郡名,即今浙江省吴兴县,隋代改称湖州。

乐游原:在长安城南,地势高敞,可以眺望,是当时的游览胜地。

故址在今陕西省西安市南。

②清时:清平之时。

味:指悠闲的兴味。

③把:持、握。

麾:古代指挥用的旌旗,这里指出任地方官的符节。

江海:指太湖,吴兴滨临太湖。

昭陵:唐太宗的陵墓,在今陕西省醴泉县九峻山。

【参考译文】在这清平之世,我尤其喜爱孤云和闲静的和尚,有这样的闲情逸致,正是无能的缘故。

我想手持旌麾,远去太湖,在乐游园上独望昭陵。

【文学常识】杜牧(803~852):字牧之,京兆万年县(今西安)人。

有小杜之称。

诗风清丽豪爽,尤以写景的抒情绝句见功力。

【阅读训练】1.首句反见其意:清时是指_____,无能是指________。

2.第二句写自己喜爱闲、静,以孤云之闲表现_______,以和尚之静表现_______。

这一句是对第一句中______的注解。

3.第三句是转,写自己在京城抑郁无聊,很想______。

4.,末句写登乐游原所望。

只写望昭陵是因为_______。

5.默写杜牧的诗句。

【参考答案】1.政治上不清明自己有才能2.自己的闲自己的静味3.出守外郡,远去江湖4.昭陵是唐太宗的陵墓,那时唐朝繁荣安定,由此想到目前国家衰败,自己无法施展才能,实在生不逢时5.沈下贤斯人清唱何人和,草茎苔芜不可寻。

一夕小敷山下梦,水如环佩月如襟。

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其二)新丰绿树起黄埃,数骑渔阳探使回。

霓裳一曲千峰上,舞破中原始下来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其一)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江南春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小学语文-小学生古诗——将赴吴兴登乐游原一绝

小学语文-小学生古诗——将赴吴兴登乐游原一绝

小学语文-小学生古诗——将赴吴兴登乐游原一绝[唐]杜牧清时②有味是无能,闲爱孤云静爱僧。

欲把一麾③江海去,乐游原上望昭陵④。

【注释】①吴兴:今属浙江。

唐时设吴兴郡,后改称湖州。

乐游原:在长安城南,地势高敞,唐时为登览胜地。

②清时:清明盛世。

③一麾:典出一麾出守,此指赴湖州任刺史。

④昭陵:唐太宗陵墓。

在今陕西醴泉。

【大意】天下清平时,像我这样没有才能又不愿做官的人,日子是过得很有趣味的;闲时喜欢像孤云般的自在逍遥,静时就像老僧般的静定淡然。

想要拿着旌麾去湖州上任,在乐游原上望望昭陵。

【赏析】这首诗是诗人于宣宗大中四年(八五○年)将离长安到湖州(即吴兴,今浙江湖州市)任刺史时所作。

诗人不但长于文学,而且具有政治、军事才能,渴望为国家作出贡献。

当时他在京城里任吏部员外郎,投闲置散,无法施展其抱负,因此请求出守外郡。

乐游原在长安城南,地势高敞,可以眺望,是当时的游览胜地。

诗人以通过描写登乐游原抒发自己难酬壮志的苦闷,及对知人善任、惟贤是举的王朝的向往。

全诗简练深刻,含蓄沉郁。

【链接】唐德宗贞元十九年生于世代官宦并很有文化传统的家庭。

杜牧的童年生活富裕而快乐。

20岁时,已经博通经史,尤专注于治乱与军事。

23岁写《阿房宫赋》。

文宗大和二年(828),26岁进士及第。

杜牧面对内忧外患,他忧心如焚,渴望力挽狂澜,济世安民。

他主张削平藩镇,收复边疆。

其关西贱男子,誓肉虏杯羹的气概很像后来岳飞的《满江红》。

他在《燕将录》里褒扬谭忠,是因为他能劝说河北诸镇不反抗朝廷。

为了实现这些抱负,他主张读书应留心治乱兴亡之迹,财赋甲兵之事;地形之险易远近,古人之长短得失(《上李中丞书》)。

他强调知兵与否关系着国家的兴亡,为此,他写了《原十六卫》《罪言》《战论》《守论》和《孙子注》。

由于怀才不遇,他的愿望不能实现,所以往往在生活上旷放不羁。

这些都影响到他的创作。

将赴吴兴登乐游原译文翻译

将赴吴兴登乐游原译文翻译

将赴吴兴登乐游原译文翻译(学习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学校: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文言文、现代文、教案设计、文案大全、作文大全、词语、成语、范文、读后感、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tore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classical Chinese, modern literature, teaching plan design, copy collection, composition collection, words, idioms, model essays, post-reading comment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将赴吴兴登乐游原译文翻译清明上河图王国维先生在其名著《人间词话》中拈出“境界”一词,但境界的含义是什么,并没作明确解释与界定。

【诗歌鉴赏】杜牧《将赴吴兴登乐游原》原文及翻译赏析

【诗歌鉴赏】杜牧《将赴吴兴登乐游原》原文及翻译赏析

【诗歌鉴赏】杜牧《将赴吴兴登乐游原》原文及翻译赏析杜牧《将赴吴兴登乐游原》原文清时有味是无能,闲爱孤云静爱僧。

欲把一麾江海去,乐游原上望昭陵。

杜牧《将赴吴兴登乐游原》注释、吴兴:唐郡名,即今浙江省吴兴县,隋代改称湖州。

2、乐游原:在长安城南,地势高敞,唐时为登览胜地,故址在今陕西省西安市南。

3、清时句:意谓当这清平无所作为之时,自己所以有此闲情。

4、无能:无所作为。

5、闲:闲情逸兴。

6、僧:僧人。

7、把:持、握。

8、麾(huī):古代指挥用的旌旗,这里指出任地方官的符节。

9、江海:指太湖,吴兴滨临太湖。

0、上望:遥望。

、昭陵:唐太宗的陵墓。

杜牧《将赴吴兴登乐游原》翻译清平时无所作为,喜欢那种孤云悠闲的感觉,也喜欢那种像僧人一样的清净,想要去扔掉现在的官位,去太湖遥望唐太宗的陵墓。

杜牧《将赴吴兴登乐游原》赏析《将赴吴兴登乐游原》是唐朝诗人杜牧的诗词作品,这是一首七言绝句,杜牧于宣宗大中四年(850)将离长安到湖州任刺史时所作。

这首诗表达了杜牧想出守外郡为国出力,又不忍离京的忠君爱国之情。

以登乐游原起兴,以望昭陵戛止。

热爱祖国,追怀盛世之情自在,为国捐躯,抱负未能施展之意自见。

通过这首诗,杜牧表现了对朝政的无言讽刺。

在唐人七绝中,也和在整个古典诗歌中一样,以赋、比二体写成的作品较多,兴而比或全属兴体的较少。

杜牧这首诗采用了“托事于物”的兴体写法,称得上是一首“言在此而意在彼”、“言已尽而意有余”的名篇。

杜牧不但长于文学,而且具有政治、军事才能,渴望为国家作出贡献。

当时他在京城里任吏部员外郎,投闲置散,无法展其抱负,因此请求出守外郡。

对于这种被迫无所作为的环境,他当然是很不满意的。

诗从安于现实写起,反言见意。

诗的起句不但称其时为“清时”,而且进一步指出,既然如此,没有才能的自己,倒反而可以借此藏拙,这是很有意趣的。

次句承上,点明“闲”与“静”就是上句所指之“味”。

而以爱孤云之闲见自己之闲,爱和尚之静见自己之静,这就把闲静之味这样一种抽象的感情形象地显示了出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