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过程交叉污染控制程序
交叉污染的控制
交叉污染的控制
1.0 目的
阻止不卫生的物品污染食品。
2.0 范围
适用与食品接触的容易造成交叉污染的工序,进行防止交叉污染的控制。
3.0 职责
生产管理人员对交叉污染的控制。
4.0 程序
4.1 进入车间的加工人员,经专职卫生监督岗按清洗手、消毒1分钟、再清洗手的程序要求进行,身上无异物,工作服穿戴整洁,不得戴手表和饰品,不得化妆,不得留长指甲,头发不得外露,不得将与生产无关的物品带入车间,车间内严禁吸烟、吃东西;
4.2 进厕所必须先脱下工作服、鞋、帽,换入厕所专用拖鞋,出厕所后要洗手、消毒、洗手,再换工作服、鞋、帽,再经洗手、消毒,洗手后进入车间;
4.3 车间原料、半成品、成品和废弃物分别使用不同颜色的筐存放。
落地产品用专用筐指定地点标识存放,不混合使用,防止交叉污染;
4.4 车间使用的一切工器具做到不与地面接触,且接触地面及时用200PPM的次氯酸钠消毒1分钟,并清洗后使用;
4.5 原料、辅料、包装物料单独存放,保持清洗卫生不受污染;
4.6 精、粗加工车间能严格分开,加工人员能做到不串岗,精、粗加工间配有专用加工设备、设施及工器具,做到不交叉污染;
4.7 车间的高压排汽有各自的排汽装置,防止交叉污染;
4.8 精、粗车间的排水有各自的排水管道,防止交叉污染。
5.0 纠正措施
5.1 如果监督人员发现不按照规定的程序洗手消毒,应责令其返回洗手消毒,并对其进行教育;
5.2 如果产品与地面、容器、下角料等不清洁的物品相接触而造成污染,则必须对产品重新进行清洗、消毒后才继续加工。
6.0 相关记录
《每日卫生检查表》
《消毒水浓度测试表》《纠偏记录》。
SSOP-03交叉污染控制程序
1. 目标通过对生产过程中各环节的卫生控制,减少产品与产品之间、产品与工器具以及人员之间的交叉污染。
2. 范围该程序适用于人流之间、物流之间、人流与物流之间、车间内各区域以及区域之间防止交叉污染的管理。
3. 程序要点3.1 车间内各区域依据实际情况分别确定相应的人流和物流,有明显标记,人、物分别在规定通道出入,不得穿行,以防止相互交叉污染;3.2 人流、物流、包装区域等要有效区隔,各区域人员定班、定岗,严禁相互串岗;3.3 清洗、消毒设施的管理参照《SSOP-04洗手、消毒和卫生间设施控制程序》执行;3.4 车间内物料定置码放整齐,标志明显,车间一切工具、器皿及洗刷用具要有专人保管,使用后应清洗干净,并放置在规定的地方,操作台、地面无撒落物,无污物,污垢等;3.6 操作人员应按规定着装、洗手、消毒后,才可进入车间,生产过程中严格按《SSOP-04洗手、消毒和卫生间设施控制程序》进行清洗消毒;3.7 清洗间通风良好、清洁,洗手池、清洗设施,里外应保持,无浮尘、污垢和水迹。
3.8车间保持下水道的通畅,保持地面、墙壁、玻璃洁净;3.9任何设备、设施进行调整时,维修人员应与研发、品管人员商量、确定,要求布局合理,最大限度地防止产品、产品接触表面和包装材料受污染;3.10生产区域卫生要求生产区●进入作业区的生产操作人员及其他相关人员必须戴好工作帽,穿好工作衣。
工作开始前双手必须清洗、消毒。
●每天生产前,必须检查该区域内的设备、物品、建筑设施的卫生状况,并及时清除存在的污垢、灰尘。
●对生产中使用的原材料、工具必须放置整齐,用后器具放回原处。
●任何情况下,当清洁被破坏或有可能被破坏时,必须按程序进行重新消毒。
当作业时间相对较长时,为保证清洁状态,也应进行中间消毒。
●保持生产区内温、湿度条件良好,生产过程中不得用自来水冲洗与产品直接接触的工器具、工作台和设备。
应装有空调或通风设施,保持干燥和较低温度,室内不得有霉菌产生。
交叉污染预防控制程序
交叉污染预防控制程序1 目的:控制原辅料、产品、包装材料、工具、人员走动、空气流动、虫害等因素,防止交叉污染产品2 职责2.1车间负责人员流动方向控制;3.2.2品质部负责监测3.2.3行政部负责水流动和供应保证:3.2.4生产部负责人员卫生保证;3.2.5生产车间负责特定工具控制;3 操作过程1厂房建筑和工艺布局保证(1)厂房的设计、选址、总体平面布置应符合:a)GB 8955-88的4“工厂设计与设施的卫生”中的4.1,4.2,4.3、4.4,4.5,4.6要求;b)GB 8955-88的3“贮藏”要求。
(2)行政部建立工厂布局图纸,用于监控。
2人员流动方向控制参见4.6的要求,包装车间和腌制车间建立《人流、物流示意图》并在工作现场展示。
3.3.3物品流动方向要求参看2 。
3.3.4水流动和供应保证各车间建立《供水网络图》,并在工作现场展示。
5 人员卫生保证(1) 行政部规定人员卫生条件要求,并组织培训。
(2) 各车间检查人员卫生表现,并管理。
6 特定工具和物品卫生控制(1)运输工具必须符合GB 8955-88标准“成品包装、贮藏、运输的卫生要求”:运输原辅材料的车、船容器等必须符合卫生要求;不允许将有毒、有害或其他可能造成原料污染的物品混运。
溶剂的贮罐、输送管道、运输工具必须专用。
(2)通过特殊不同颜色将个人卫生的清洁、消毒用具、车间清洁和卫生用具、产品和原料的容器、生产垃圾容器等,分别标识,指定地点放置,绝对不能将与产品接触的工具直接放在地面,严禁将以上物品混合存放和使用。
(3)合格和不合格、处理和没处理、变质和超过保存时间的产品隔离存放。
(4)所有的产品都必须以批号、规格、检验状态为依据清楚地分开。
3.3.7气体流动方向和气压保证(1)包装车间的空气与周围空气通过风帘隔离,产品通过传递窗传递并提供适合的气压,保证气流从干净区流向非干净区。
3.4监测和纠正3.4.1卫生监督员每天检查生产环境、设备和工具,判断是否存在交叉污染的现象和来源,并进行处理,记录于《《每日卫生评审表》和《安全卫生检查记录表》》。
交叉污染控制程序
交叉污染控制程序1 目的为规范人员卫生行为,保持设施卫生,防止与食品接触的人和物之间的交叉污染,保障食品的安全卫生。
2适用范围适用于科林分公司生产过程中交叉污染的控制。
3 职责3.1 生产办负责产品、包装物及生产材料的保管和发放。
3.2 生产车间负责本车间人员、材料及人流、物流、水流的管理。
4 工作程序:4.1人流:4.1.1 凡进入车间的人员必须更换衣物,穿统一的工作服、洗手、过消毒池后从车间入口处进入,车间入口应是唯一的,并挂有指示牌。
4.1.2 有效的洗手方法4.1.2.1 以清水洗手4.1.2.2 擦洗肥皂仔细搓洗手腕以下、手心、手背和各指间部位。
4.1.2.3 用水冲净洗手液。
4.1.2.4 将手泡入消毒液中进行消毒,时间不少于1分钟,常用的消毒液配制浓度见《手清洗、消毒卫生间设施的维护程序》。
4.1.2.5 消毒完后用清水冲手。
4.1.2.6 烘干手。
4.1.3 外来参观人员进入车间,必须在车间有关人员引导下按指定路线参观,不得超越规定路线。
4.1.4 生产车间人员必须保持个人清洁,不得将与生产无关的物品带入车间,工作时不得佩带首饰及手表,并不得化妆。
在生产区内禁止吃、喝、抽烟等行为。
4.1.5 生产车间挑选台挑选工必须佩带发套,要求头发不得外露,不得带眼镜等易掉入产品的其它物品,工作时应穿围裙,不得将任何与生产无关的物品带上工作台。
4.1.6 员工在更衣室更衣时,必须将工作服与便装分开存放。
4.1.7 车间员工下班时将工作服脱下后按不同工种放入相应标识的柜子。
4.1.8 公司员工在每年生产期前必须由行办组织进行健康检查。
4.2物流4.2.1 厂区及车间内废料和清洗用的酸碱应与成品、原料等生产物品隔离放置,废料每日要定时清理出厂。
厂区的废料由行办卫生员清理,车间内的废料由车间卫生员清理。
4.2.2 开机前,生产车间必须将与物料接触的管道进行彻底清洗,防止其他物质混入产品。
4.2.3 包装材料应在远离非清洁区域的指定地点存放,各种包装材料应分区域码放。
防止交叉污染控制程序
防止交叉污染控制程序一、目的:
为防止饲料生产过程中交叉污染,影响本厂产品的安全卫生,特制定本程序。
二、控制程序
1、生产车间布局合理,分设为生产区、大宗原料库、成品存放库、小料存放库、包装材料存放库。
2、在原料的接收后分类堆放,不同原料、不同日期所进原料垛位间留至少30cm的距离;
3、在原料使用时,提升按照原料的物理性状分别从不同的提升机提升、除杂、过筛,然后通过不同分配器进入相应的仓位;
4、一种原料提升过后需继续要提升另外一种原料时,相应设备空转10分钟后再提升另外一种原料;
5、原料的粉碎:粉碎完一种物料后,如果要继续粉碎另外一种原料,必须在前一种原料粉碎过后再空转5分钟后再粉碎下一种原料;
6、原料的混合:混合完一种饲料后再继续
接着混合下一种时,混合机要保持空转5分钟。
此外,混合机每两周要打开清理一次;
7、小料和液体添加过程中,小料必须在单独的房间配制,并且员工必须带口罩和手套,各种液体添加实行单独管道输送;
8、制粒:生产完一个品种的饲料接着生产另外一个品种时,要停机对制粒机进行清理,然后生产下一品种。
9、打包时,每一品种的编织袋和标签要摆放在不同位置;一个品种打包结束,下一个品种开始前要彻底清理打包缓冲斗等设备;10、生产过程中待处理料要单独堆放,并用标牌标示;
11、生产加工完毕,各工作岗位人员要进行卫生清理,班长检查合格后才能下班离岗;。
防止交叉污染管理控制程序
4.5.3排水沟应略有倾斜度,以保证车间排水的通畅,排水的方向从清洁区向非清洁区方向排放。
4.5.4为防止昆虫爬入车间和避免下水道腐臭的气体进入车间,车间的地漏或排水沟的出口应使用U型、P型、S型等有存水弯的水封。
4.5.5车间内无生产污水聚积,清洁消毒后的污水应集中通过管道直接排入下水道,要防止溢溅,要配置防止污水倒流的装置,员工应及时将污水排放干净。
4.3.7员工要养成良好的入厕习惯,入厕后必须洗手。洗手时应使用无味液体皂液。干手设备使用原纸、消毒毛巾或者烘手器。
4.4 物流的控制
4.4.1物流通道与人流通道分开。
4.4.2拒收质量不合格的原料、包装物或不符合卫生要求的车辆、工器具运输装载的原料、包装物
4.4.3对加工过程中使用的工器具(如推车、篮筐等)实行严格的定置管理,与产品接触的容器(如篮筐、托盘、盒、桶等)不得直接与地面接触;不同工序、不同用途的器具用不同的颜色或特定的标识、编号来加以区别,以免混用。
6 记录
6.1卫生检查记录
4.3.3个人物品及与生产无关的物品不得带入车间。
4.3.4在生产区内,禁止吃东西和吸烟。公司内严禁随地吐痰。
4.3.5各工序人员尽量少串岗、流动现象。清洁区在生产期间,不得打开未装有纱窗(软帘)的窗户或门。准清洁作业区等区域的员工、工器具等不得流向清洁作业区。
4.3.6生产车间使用的工器具、清洁工具应分离使用,禁止混用、混放,不得对产成品造成交叉污染。
4.4.10不得将有毒、有害、有污染的物品与原材料混装、混运,防止造成污染。
4.4.11过程中局部发热、霉变或含杂物较多的原材料,要其及时分离、筛选处理。
4.4.12投料时发现变质的原辅材料要拣出作废料处理,生产过程中跌落地面的原辅材料要剔除被污染部分才能再投入生产。
防止生产过程中的污染和交叉污染管理程序
1. 目的建立防止生产过程中的污染和交叉污染操作程序,最大限度地降低药品生产过程中污染、交叉污染的风险。
2. 范围适用于制剂生产、原料药生产。
3. 定义3.1 污染:在生产、取样、包装或重新包装、贮存或运输等操作过程中,原辅料、中间产品、待包装产品、成品受到具有化学或微生物特性的杂质或异物的不利影响。
3.2 交叉污染:不同原料、辅料及产品之间发生的相互污染。
4. 责任4.1 各生产车间负责对本程序进行实施。
4.2 生产部、质量保证部负责对本程序的实施进行监督。
5. 参考文件5.1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版5.2 2010版药品GMP实施指南6. 环境、健康和安全(EHS)–不适用7. 试剂 / 试药–不适用8. 设备 / 工具–不适用9. 程序与方法9.1 内容:9.1.1 从人员角度采取的防止污染和交叉污染的措施:9.1.1.1 所有人员都应当接受卫生要求的培训,人员操作严格执行《人员卫生操作规程》,最大限度地降低人员对药品生产造成污染的风险。
9.1.1.2 控制进入洁净区的人员数量,执行《生产区人员数量的控制管理操作规程》。
9.1.1.3 进入洁净区的人严格执行《人员进出洁净区更衣操作规程》。
9.1.2 从物料角度采取的防止污染和交叉污染的措施:9.1.2.1 用于生产的物料必须是合格物料。
9.1.2.2 进入洁净区的物料严格执行《物料进入洁净区清洁操作规程》。
9.1.2.3 严格按《取样操作规程》进行物料的取样操作,防止取样过程中污染和交叉污染。
9.1.3 在生产过程中防止污染和交叉污染:9.1.3.1 每一生产操作间或生产用设备、容器应有所生产的产品或物料名称、批号、数量等状态标志。
生产所用的物料、中间产品,应按品名、规格、批号分开存放,并有明显标志。
9.1.3.2 产尘操作间(如干燥物料或产品的取样、称量、混合、包装等操作间)应当保持相对负压或采取专门的措施(如设置独立的除尘系统),防止粉尘扩散、避免交叉污染并便于清洁。
ISO22000防止交叉污染卫生控制程序
通过定期的环节抽样检查及产品微生物的检测报告,验证卫生规范遵守及执行状况
当现场检查发现不合格时应立即责令责任人改正,必要时对有关人员进行GMP培训
值班长巡检记录表
正式开工前进行卫生(人员,设备等)检查,合格后方可投入生产;
生产过程中操作人员必须遵守卫生操作和规范的管理规定;
内包装材料经紫外线消毒后进入内包装车间;
内包装车间的其他物品需去掉外包装后经消毒液喷洒消毒内包装再进入内包装车间;
必须遵守人流、物流、及水流气流的管理规定.;
必须遵守生产过程种原料,半成品,成品的管理规定
防止交叉污染卫生控制程序
1.目的:防止食品在生产过程中引起交叉污染。
2.范围:适用于各车间生产过程中易Biblioteka 起交叉污染的环节3.内容:
人员
地点及频率
方法
审验
纠正
记录
生产操作人员
生产车间:
正常生产中
每班收工后对车间场地进行清洁清扫,车间场地、设备、工器具进行彻底的清洗消毒;
员工个人卫生必须符合个人卫生管理的规定并标准着装,按照卫生规范进行洗手和手消毒操作;
(PD-02)防止交叉污染控制程序
防止交叉污染控制制度1.目的:为防止生产过程中交叉污染,影响本厂产品的安全卫生,特制定本程序。
2.范围:本程序适用于生产中的设施、人流、物流的管理。
3.职责:3.1生产部负责对车间人流、物流的管理,以保持合理流向;3.2总部工程部负责对建筑物和生产设施的设计施工,生产部负责设施维护;3.3品管部负责监督各工序的操作是否符合正常流程;4.控制程序4.1本厂的选址设计、车间布局完全按照《配合饲料企业卫生规范》;4.2由生产部负责对生产设施和建筑物的管理维护。
并绘制了《生产流程图》,以确保符合以上规范的要求;4.3生产车间布局合理,分设为生产区、原料区、成品区、包装材料存放库,各区域挂牌标识;4.4车间生产员工上班期间统一穿工作服,以区别于非生产人员或外来人员;4.5在原料的接收过程中,原料按照《配合饲料企业卫生规范》的要求进行分类堆放;4.6换品种生产时,要停机对干燥、分离设备进行彻底清理,然后生产下一品种料,打包工准确接包;4.7生产过程中待处理料要分类摆放,并标识清楚;4.8每周至少一次对生产设备进行彻底清理,清理出的物料做报废处理;4.9厂区周围环境无食品污染源,由生产部各班组轮流值日,每天对加工车间周围环境进行卫生清扫。
4.10未避免设备自身质量造成的污染本厂用于产品接触面的材料必须:a)耐腐蚀、不生锈、表面光滑、易清理的无毒材料;b)不使用含铅、镀锌制品、铜制品;c)正确设计和安装,结构合理,保持良好维修状态;d)焊接面光滑、无凹陷、异常突出或破裂等现象。
4.11血液运输要求,车辆运输不得存在沙石、铁屑、秸杆、农药、害虫、化肥、霉变物料等外来掺杂物污染原料;4.12原料库、生产车间、成品库地面保持清洁,原料卸车场所有专门器具对地面进行冲洗、清扫,防止污血、石块等不良物质混入储血罐;生产车间、成品库地面整洁无异物;4.13产品装车前先清扫运输车辆,确保车箱清洁无积水后再装车。
装车完毕,必须帮助客户用塑料篷布封车,以防运输中尘土污染或雨淋。
3防止发生交叉污染的控制程序
防止发生交叉污染的控制程序1 目的交叉污染是通过原辅料、半成品、产品加工者或产品加工环境把生物或化学的污染物转移到产品的过程,所以要预防来自不卫生的物体污染产品、产品包装材料和产品接触面,导致交叉污染,从而更好地确保产品品质。
2 适用范围本程序适用于对由员工操作造成的产品污染、成品与半成品、原料的隔离以及工厂设计造成产品污染的控制。
3 职责3.1 动力部负责各工厂的设计、改建工程和整体的合理布局,同时负责对具体实施工作的监督。
3.2 动力部负责具体实施,以及各项合理布局方案的申报。
3.3 公司品控部负责对有发生交叉污染可能性的各关键点进行监控,发现不符合要求的要及时采取纠正措施。
4 工作程序公司根据各自生产特性与实际情况合理设计车间和厂区布局,对加工人员的个人卫生、卫生操作、清洁消毒进行检查与监控,同时还必须严格控制成品、半成品与原料的隔离加工与存放,以防止发生交叉污染。
4.1 工厂选址与设计4.1.1 工厂选址、设计必须遵循对周围环境不造成污染的原则。
凡新建、扩建、改建的工程项目(乳制品厂、车间等)有关产品卫生部分均应按饮料企业良好生产规范、食品企业通用卫生规范和饮用天然矿泉水厂卫生规范的规定进行设计和施工。
4.1.2 厂区内任何设施、设备等应易于维护、清洁,不得成为周围环境的污染源;不得有有毒有害气体、不良气味、粉尘及其它污染物泄漏等有碍卫生的情形发生。
4.1.3 厂区及临近区域的空地、道路应铺设混凝土、沥青或其他硬质材料或绿化,防止尘土飞扬、积水。
4.2 车间合理布局4.2.1 车间设置包括生产车间和辅助车间,生产车间包括预处理车间、灌装车间及成品包装车间等。
辅助车间应包括检验室、原料仓库、材料仓库、成品仓库、更衣室及洗手消毒处、厕所和其它为生产服务所设置的必须场所。
4.2.2 车间设置应按生产工艺流程需要及卫生要求,有序而整齐地布局。
4.2.3 更衣室及洗手消毒处应与加工车间相连接,并设置在员工进入加工车间的入口处。
防止交叉污染控制程序
防止交叉污染控制程序1目的防止在加工生产过程中加工的产品的加工者、加工环境把生物或化学的污染物,因交叉污染对食品造成的危害;杜绝不恰当的操作和在不卫生的条件下加工产品。
2适用范围适用于产品加工、生产的全过程。
3职责3.1技术质量部负责对员工卫生状况和行为进行检查。
3.2水厂负责具体的落实和执行。
3.2技术质量部、水厂确保设施及人流、物流、水流、气流不会对产品造成污染。
4 工作程序4.1 交叉污染的来源4.1.1 工厂的选址、设计(包括工艺流程设计)不合理。
4.1.2 卫生操作不当。
4.1.3 加工人员个人卫生不良。
4.2 控制与监督4.2.1 严格审查厂内外环境、工艺流程布局,做到合理和完善。
最大限度地防止食品、食品接触表面和食品包装受到污染。
技术质量部每月对工厂内部和外部的污染源进行一次审查。
确保厂区内、外污染源对整个生产不造成污染,审查结果填入月卫生评审表内。
厂区内任何厂房设施的变动或改进须经过评审或征求卫生专家的意见,并有相应的评审记录。
4.2.2 明确人流、物流、水流、气流的方向由无菌区流到低清洁区。
规定非清洁区人员不得到清洁区,同一车间人员流向是清洁区→相对清洁区,并尽量避免人员流动;加工区划定清洁区、次清洁区、非清洁区。
产品流向防止交叉,尽量减少迂回。
清洗消毒区与加工区分开。
4.2.3未清洗消毒的手套、工作服、工器具、设备或其它与产品加工无关的物品等不得带入车间;手、工具、设备等被污染时,立即停止加工,清洗消毒后方进行;与产品接触的容器如箱、周转盒、水管头等不得直接与地面接触,要有支架和挂钩;落地产品应单独存放处理或废弃;原料、成品、污染物不能一起堆放;不使用不清洁材料;生产车间应封闭,防止外来杂物污染;4.2.4操作人员的手、工作服、工器具及接触食品的设备表面,如与加工废料、地面或其他不清洁物品接触,在未经充分清洗消毒之前不得接触食品。
4.2.5 进入车间鞋、车轮要经消毒池消毒;卫生监督员在生产车间入口处负责管理洗手消毒设施,手消毒盆内消毒液的有效氯维持在50PPm-70PPm,鞋消毒池有效氯维持在200PPm-250ppm。
OPRP-防止交叉污染控制程序
OPRP—防止交叉污染控制程序1.目的防止生产人员、原料、废弃物、工器具、包装材料及区域间的交叉二次污染。
2.适用范围适用于集团所有酒类产品生产。
3.职责与权限本标准由酿酒车间、包装生产单位执行,质量管理部门监督。
4.工作程序4.1防止个人不良卫生习惯造成的污染。
4.1.1包装生产人员应按照食品卫生法的要求,做好个人卫生,养成良好卫生习惯。
4.1.2进入生产车间前应整理个人卫生,防止污染食品。
4.1.3进入生产车间应规范穿着洁净工作服,按要求洗手、消毒;头发应藏于工作帽内或使用发网约束。
4.1.4进入生产车间不应佩戴饰物、手表;不应化妆、染指甲、喷洒香水;不得携带或存放与食品生产无关的个人用品。
4.1.5使用卫生间、接触可能污染食品的物品或从事与食品生产无关的其他活动后,再次从事接触食品、食品加工器具、食品设备等与食品生产相关的活动前应洗手、消毒。
4.1.6上班前禁止饮酒,严禁在生产车间内吃食物、喝饮料、吸烟及做其他有碍食品生产卫生的活动。
4.1.7若操作人员手部受到外伤,不得接触产品和原料。
4.1.8不同生产环节的人员不得串岗。
严格执行包装生产“四勤、六不准”制度。
即:四勤——勤洗手、剪指甲,勤洗澡、理发;勤洗衣服、被褥,勤换工作服。
六不准——不准无证上岗,不准戴手表、戒指、耳环等首饰,不准使用化妆品,不准吸烟、饮食,不准将头发露出工作帽,不准将工作服带到厕所、食堂等公共场所。
4.2做好与食品直接接触的表面清洁。
在包装生产中,酒源从包装酒源容器中,经管道、卧罐、过滤器、至灌酒机灌装的过程应为全封闭。
4.3食品加工人员应执行各自生产环节的卫生操作制度,在加工过程中不能随意接触产品,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
生产过程中防止污染和交叉污染管理规程
生产过程中防止污染和穿插污染治理规程文件标题:生产过程中防止污染和交义污染治理规程文件编号SMP-PM-Oxx 版本号Ox 文件级别 2 级制订人年月日制订部门生产技术部审核人年月日颁发部门GMP 办公室审核人年月日批准人年月日生效日期年月日分发至质量治理部、生产技术部、工程设备部、各车间1.目的:建立防止污染和交义污染措施的治理规程,最大限度地降低生产过程中的污染和交义污染,避开混淆和过失。
2.范围:适用于公司生产过程中防止污染和交义污染的治理。
3•职责:车间治理人员对规程的实施负责,QA 监视规程的实施。
4.规程:4. 1 定义4. 1. 1 污染:在生产、取样、包装或重包装、贮存或运输等操作过程中,原辅料、中间产品、待包装产品、成品受到具有化学或微生物特性的杂质或异物的不利影响。
4.1. 2 穿插污染:不同原料、辅料及产品之间发生的相互污染。
4.2生产过程中应当尽可能实行措施,防止污染和交义污染4. 2. 1 在分割的区域内生产不同品种的药品;4.2.2 承受阶段性生产方式;4. 2. 3 设置必要的气锁间和排风;空气干净级别不同的区域应当有压差掌握;4. 2. 4 应当降低未经处理或未经充分处理的空气再次进入生产区导致污染的风险;4. 2. 5 在产生穿插污染的生产区内,操作人员应当穿戴该区域专用的防护服;4.2.6承受经过验证或有效的清洁和去污染的操作规程进展设备清洁;必要时,应当对与物料直接接触的设备外表的残留物进展检测;4.2.7承受密闭系统生产;4. 2. 8 枯燥设备的进风应当有空气过滤器,排风应当有防止空气倒流装置;4.2.9 生产和清洁过程中应当避开使用易碎、易脱屑、易发霉器具;应当有防止筛网断裂而造成污染的措施;4. 2. 10 液体制剂的配制、过滤、灌封、灭菌等工序应当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
4.3厂房、设施、设备防止污染和交义污染的措施:4. 3.1 空调净化系统承受的措施:4. 3. 1. 1初效、中效过滤器的阻力到达设定值(设定值为初始阻力的1.5 倍)报警:阻力小于设定值,绿灯亮;阻力大于设定值时,红灯亮,需对过滤器进展清洗或更换。
食品安全卫生执行程序防止交叉污染操作规程
防止交叉污染操作规程一目的防止加工人员、白酒、产品和废物、工器具、包装材料及区域间的交叉及二次污染。
二范围适用于整个加工过程中生产环境、白酒、包装材料、操作人员、工器具等。
三责任人1.负责制定防止交叉污染规章制度。
2.公司车间生产组长负责检查操作人员有关规章制度执行情况。
3.负责处理违纪人员的处罚。
四预防交叉污染程序1 产品流程控制严格按照产品工艺流程进行生产。
不可任意调整加工步骤,生产过程的产品必须严格在其加工步骤相对应的区域内进行。
2 防止加工过程中的交叉污染。
2.1厂房内部设计与布局应满足良好白酒卫生操作规范要求,并做到人流、物流分开,防止交叉污染。
2.2大米、包装材料、白酒等在加工、包装、贮存的过程中要严格防止与污染物一起堆放,造成交叉污染。
包装材料入库前先检查是否破损,如果发现有应及时通知公司质量部门评估处理后,再决定是否入库。
2.3物流流向要按工艺流程图,操作人员标人流线路进出生产车间。
2.4车间不得堆放与生产无关的物品,操作人员喝水用的茶杯有专一地方存放。
2.5生产过程中白酒接触的器具设备表面被污物等污染时,应及时清洁,返工合格后方可流入下道工序。
2.6严格区分和标记大米,白酒等的不合格品和合格品。
2.7大米、白酒仓库应保持通风、清洁、干燥并有标识,仓库内不得存放与仓库无关物品,以防交叉污染。
3 工厂设计、预防交叉污染。
生产区和生活区隔离,生产区布局,按产品工艺流程设计,不同的加工区域都要隔离。
4 预防产品交叉污染,加工人员的卫生控制。
4.1生产部要制定操作人员卫生制度,并公布上墙。
4.2操作人员上班前要按洗手后操作。
4.3洗手程序,先用清水冲洗双手→充分涂擦肥皂或洗手液搓洗手心、手背→清水冲干净清水冲净。
4.4参观者、设备维修人员等也应遵守上述洗手、程序。
4.5在以下情况下要进行再洗手:4.5.1接触到身体其他未清洁部位或不干净物品后。
4.5.2上完洗手间后。
4.5.3咳嗽、打喷嚏、吃饭后。
饲料生产过程中防止交叉污染控制程序 原创
交叉污染控制程序原创1 目的:为防止交叉污染提供可行性依据;对有可能产生交叉污染的各个环节进行控制。
2 范围:本程序适用于本公司对交叉污染的防止与控制。
3 职责:3.1 本程序由本公司技术统一小组保持与改进; 3.2 本程序由本公司生产部归口管理3.3 本程序由本公司生产部、品管部、仓管部参与实施4 工作流程:4.1 原料采购、贮存的控制措施4.1.1原料分类A1:豆粕、鱼粉等浓缩料、配合料通用原料;A2:玉米、麸皮等非浓缩料原料;A3:菜粕、棉粕等非配合料原料;B:磷钙、石粉等矿物质原料;C:氨基酸、微量元素等饲料添加剂;4.1.2 根据4.1.1划分的原料种类,仓管部合理安排原料垛位,卸货过程中发现烂袋应挑出另放并标示;4.1.3 品管部对烂袋原料进行判定,合格后及时通知原料保管更换标示牌,并告知生产部优先使用;4.1.4 品管部在使用各种原料时,应及时清理垛底残留,清扫物由车间品控负责检查质量,如不存在质量问题,车间品控下达配比数量,生产部按比例随该种原料投仓使用;4.1.5当生产部发现两种原料垛底发生交叉混杂,应及时告知品控人员,由车间品控确定处置方案。
当不能确定时,提请品管经理判定,必要时可请示专家组。
4.2 生产过程中的交叉污染控制4.2.1配料员在配制小料时,对每一种原料都应有专一的配料工具,包括配料桶、料勺等,并对每种原料对应的工具做好标示,每个班次配制完当天所需小料,应对工具认真清理,保证无残留。
必要时进行清洗和晾晒;4.2.2投料仓更换原料品种时4.2.2.1对蛋白性饼粕类饲料,根据料仓大小,使用200-500kg豆粕进行冲仓;对能源类原料,用玉米进行冲仓,冲仓后将原料仓敲净,反复两到三次。
冲仓物前后复核重量,车间品控负责监督;4.2.2.2品管部对冲仓物进行感官验质并化验,确定处置方案或根据检验结果下达使用配方,视不同情况作出处理,品管部经理审核,填写《生产设备冲仓清理记录》,并报技术统一小组备案;4.2.2.3生产部负责对冲仓物按预定方案进行处理,车间品控监管。
防止交叉污染的程序-75
防止交叉污染控制程序1、目的防止因物料、人员、工作用具等因素在生产过程中产生交叉污染,确保产品卫生安全.2、适用范围所有产品生产过程.3、职责3.1生产部负责按本规定进行生产过程交叉污染控制.3.3保管组负责原料、成品、半成品贮存、搬运过程中交叉污染的控制。
3.2品管部负责对生产过程及原料、成品、半成品贮存、搬运过程中的交叉污染进行监控.4、工作程序4.1生产工艺设计先进,要尽可能缩短输送距离,预混合小料在当混合机容量在1/2到3/4时投入;4.2 车间主管、小料投料工、车间品管应根据生产计划合理安排生产顺序,一般原则是同一系列的一起加工,先生产不含药饲料,再生产含药物饲料;添加同一种药物的同一种动物用饲料安排在一起加工,且先加工含药量高的饲料,再加工含药量低的;同一类动物用不含药物饲料,先生产不受停药期限制的饲料,如母猪哺乳期(前期)饲料等,生产数批后再生产受停药期限制的不含药饲料。
4.3 防交叉污染的措施4.3、1设备的防交叉污染措施首先在工艺上采用两台粉碎机工作,进行严格分工,一专粉碎玉米,一专粉碎粕类原料,很好的控制了原料品种间的污染。
混合机、制粒机调制器定期进行清理,清理的料块交由品管部处理。
4.3.2料路、料仓的防交叉措施生产前巡视工、打包工、制粒工应按总控员的要求进行清仓处理,巡视工在中控员更换品种时检查设备料路是否走空,并将信息及时反馈于中控,发现异常应及时与中控员沟通,并及时向车间品管、车间主管汇报,具体见〈巡视工岗位责任制〉。
4.3.3脉冲除尘器回收的粉尘,应按品种回收,单独存放,回机到下次生产该品种时使用,特殊情况交由品管部处理。
4.4 防止原料,半成品,成品交叉污染4.4.1原料库管理,见仓库管理制度、原料保管岗位责任制。
4.4.2成品库管理,见仓库管理制度、成品保管岗位责任制。
4.5 卫生4.5.1车间各岗位人员应每批次及时清理工作区卫生,并及时回机到该产品中,对在生产结束后的卫生垃圾应废弃。
共线生产防止污染和交叉污染管理规程
一、目的Purpose:建立防止交叉污染的管理规程,规范有效控制措施避免对产品造成污染。
二、适用范围Scope:产品防护对人员、厂房设施及设备、物料、工艺设计的要求及控制措施。
三、职责Responsibility:1. QA对本文件的起草和修订负责;2. 生产管理负责人和质量管理负责人对本文件的批准负责;3. 车间、质量保证科、设备科等对此文件的实施负责。
四、程序Produce:1. 人员:1.1 须健康体检合格并经必要的卫生知识培训,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1.2 进入洁净区人员所穿着的工作服样式及材质应考虑污染和健康、安全问题,确保人员不污染药品,药品不污染人员。
1.3 进入生产区人员须严格遵守行为规范。
1.3.1 进入洁净区按《人员进出生产区的更衣更鞋程序》规定进行操作。
1.3.2 生产区不得存放个人物品,严禁吃食物。
1.3.3 生产区禁止吸烟。
1.3.4 进出洁净区随时关门,动作尽量缓慢,减少人的发尘量。
1.3.5 进入操作室应先检查温湿度、压差等是否符合规定。
1.3.6 避免裸手直接接触药品和设备容器内表面。
1.3.7 禁止直接面对药品打喷嚏或咳嗽。
1.3.8 禁止不同工序、不同品种生产操作室之间操作人员随意走动,如有需要须采取防止交叉污染措施,如按照规定流程更换干净的工作服等。
1.3.9 凡清场合格的房间,门应常闭,无关人员不得随意进入。
清场后不需立即生产的,应上锁管理。
2. 厂房设施:2.1 物流、人流、按工艺流程合理布局,严格划分洁净区域。
2.2 空气流向需按照以下原则确定:由洁净区域流向非洁净区域;由前室或走道流向产生粉尘、湿气的房间。
2.3 洁净区与非洁净区之间、不同等级洁净区之间的压差应≥10Pa,相同洁净等级区域内在生产过程中有粉尘产生的区域保持相对负压和一定的梯度,以防止污染和交叉污染。
2.4 产尘量大的操作室须安装粉尘收集系统,集中除尘。
如预处理、配料、压片等操作室,应装有捕尘或除尘装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件变更记录页Document Change History
1 目的
搞好生产过程中的卫生及有害物的管理,防止因交叉污染而造成产品质量问题。
2 范围
适用于产品生产全过程。
3 职责
3.1生产部负责车间的布局工艺流程图的制定。
3.2生产部负责对员工进行规范操作及卫生培训,负责加工过程中的卫生控制,负责对生产设备进行常规维护与清洗消毒以及维修改造(含HS)。
3.3 品质部负责生产过程中交叉污染的监督检查(含HS)。
4 工作程序
4.1 防止车间布局不合理造成的污染
4.1.1 控制要求
a)保证车间建筑设施的完好。
b)根据产品加工工艺流程,按照车间布局图、设备布局图做好车间设备
c)按照人流物流图保证人流物流分开,按照车间分区图保证清洁区与其他次清洁区严格分开;保证加工工序相互隔离;保证原、料辅料、半成品、成品在加工储运过程中严格分开(含HS)。
4.1.2 监视要求
a)每班开工前/生产、储存过程中随时监视。
b)班组日常监控,品质部不定期抽查。
4.1.3. 纠正措施
检查中发现问题,由抽查员跟踪解决。
存在交叉污染隐患的车间布局或加工流程由生的部重新调整或改造。
(含HS)
4.2 防止新员工培训不合格造成的交叉污染(含HS)
4.2.1 控制要求
办公室安排各部门对新进员工进行岗位的HS相关的要求和安全生产操作培训,考核合格方可上岗。
4.2.2监视要求
生产车间和部门对新人上岗时检查其有无经过相关培训(含HS)。
4.2.3 纠正措施
没有经过HSF相关培训和安全生产操作培训的员工不得上岗。
需接受培训,考核合格后才可上岗。
4.3防止员工行为不当导致的交叉污染(含HS)
4.3.1 控制要求
a)进入生产现场的人员必须穿戴洁净的工作服、鞋、帽,清洁区生产人员不得佩带首饰、手表及化装,不得留长指甲和擦指甲油,不得喷香水,不得在生产场地晾衣服。
b)清洁区生产人员进入和每离开从属区域后必须洗手、更衣、消毒。
c)个人物品和生产无关的物品不得带入车间。
d)在生产区内,禁止吃东西、吸烟、随地吐痰。
e)各工序人员尽量减少串岗;清洁区在生产期间不得打开未装有窗纱的窗户或门。
低清洁区的员工工作服工器具不得流向高清洁区。
f)清洁区员工工作服、帽每天集中送洗衣房清洗消毒。
g)生产车间使用的工器具、清洁工具应分离使用,按不同工序不同用途清洗消毒和存放,禁止混用、混放
造成交叉污染。
h)员工要养成良好的入厕习惯,入厕后必须洗手。
清洗区员工要按规定程序更衣清洗消毒。
I)生产的机台设备在换料的过程中要将机台设备上的物料清理干净。
4.3.2 检测要求
每班组长在开工前/生产中随时进行抽查。
4.3.3纠正措施
a)对员工不良的卫生习惯,不良的个人行为予于制止并责其纠正。
b)车间管理人员对工器具混用要即使纠正。
c)品质部对可能造成的产品污染进行评估,并按《不合格品控制程序》进行处理。
4.4 防止不洁包装袋造成的污染
4.4.1控制要求
a)用于包装、盛放原料的包装袋、容器必须无毒、干燥、洁净。
b)产品的内外包装应分垛隔离存放,不得直接放置于地面。
c)包装时散落在地面的产品及时处理。
d)清洗区内设备维修保养完毕必须将机油、润滑剂、杂物等清理干净。
4.4.2 监测要求
主管在生产中随时进行检查,品质部不定期抽查(含HS)。
4.4.3 纠正措施
a)检查中发现的问题,由检查员跟踪解决。
b)品质部对可能造成的食品污染进行评估,并按《不合格品控制程序》进行处理。
4.5 防止原辅材料、包装物料不洁造成的污染
a)原辅材料、包装物料进入厂要对其质量卫生严格检验,对不符合卫生标准的物料不得验收入库。
b)不得将有毒、有害、有污染的物品混装、混运,防止造成污染。
c)过程中局部发热、霉变或有污染物的原材料,要对其及时分离、筛选处理。
d)配料时发现变质的原辅材料要及时上报处理,生产过程中跌落地面的原辅材料要剔除污染部分才能再投入生产(含HS)。
4.5.2 监测要求
品质部对每批进货原料按《原辅材料检验规程》的要求进行检验,仓库每日进行巡仓检查,主管在生产中随时进行检查(含HS)。
4.5.3 纠正措施
a)拒收质量不合格的原料、包装物或用不合格卫生要求的车辆、工器具、运输装载的原料包装物。
(含HS)b)品质部对可能造成的食品污染进行评估(含HS),并按《不合格品控制程序》进行处理。
4.6防止污水排放不畅造成的污染
4.6.1 控制要求
a)厂区设置污水处理系统,排污系统畅通,无积淤。
清洗消毒管道容器等的污水
b)车间内生产污水聚积清洗消毒后污水集中收集通过管道直接排入下水道,要防止溢溅。
要配置防止污水倒流的装置。
c)污水流向通道应高清洗区到低清洗区再到非清洗区。
4.6.2 监测要求
污水处理生产每天随时进行检查,行政部不定期抽查。
4.6.3 纠正措施
污水处理后,生产部及时将污水排放干净。
5. 支持性文件
5.1 《卫生管理制度》。
5.2 《仓库管理制度》。
6. 记录
6.1 卫生检查记录。
6.2 废水处理排放记录。
制作人: 吴应久审核: 批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