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式太极套路探源:太极长拳

合集下载

杨式太极拳段位制套路释义

杨式太极拳段位制套路释义

杨式太极拳段位制套路释义杨式太极拳段位制教程发行和推广以来,“又练又打”的套路受到越来越多的人喜爱。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杨式太极拳段位制套路释义。

欢迎阅读!杨式太极拳段位制套路杨式太极拳段位制套路一段:认识太极杨式太极拳段位制套路有单练和对打两种。

但是,对打套路是单练套路拆分而成,所以,我们就以单练套路为基础进行分析。

一段套路是杨式太极拳初级段位一至三段的第一个套路,它是学练段位制套路的第一步,也是认识杨式太极拳的第一个套路。

一、套路动作名称:第一小节:1单鞭起势,2右捋按势,3左捋按势,4右进步搬拦捶,5左进步搬拦捶。

第二小节:6退步双穿左按掌,7退步双穿右按掌,8如封似闭,9十字手收势。

二套路释义:(一) 招式不多,展示风格一段套路只有九个动作,但是已显露出杨式太极拳的独特风格。

第一个动作是单鞭起势,单鞭在杨式太极拳中是最具典型的动作,也是传统套路中出现频率最多的动作。

拳家称:练好单鞭就等于练好太极拳。

段位制套路把单鞭起势做为套路的第一个动作,通过这个动作的反复习练,对杨式太极拳的手法,身法,步法都会了解和掌握。

段位制套路一开始就通过手,眼,身,法,步细腻地完成单鞭定势,其拳架大方舒展,气势磅礴,展现了杨式太极拳的风格和特色。

(二) 改变传统设计新颖段位制套路编创的主导思想是“练打结合”,由此,一段套路设计动作把单手捋按势(单推手)放在前面,推手是拳架向技击提升的必由之路,可见编创人员的独具匠心。

另外,左右搬拦捶和左右穿掌的动作设计,也突破了传统的模式,双拳双掌左右击挡,有攻有防,有进有退,上下协调,使人耳目一新。

(三)结构简洁,自然流畅一段套路动作编排的顺序改变了传统的编排方法,对于演练传统套路的人来讲,开始感到动作转换不习惯,熟练后会感到,套路编排自然流畅,初步展现了杨式太极拳绵绵不断的风格。

(四)一段技法,入门开“打”一段套路包含的技术元素以“打”为主,搬拦捶是太极拳五捶之首,两个进步搬拦捶一搬二拦三捶,步法手法协调一致,追,封,打连续动作,完成‘打’的技术,两个双穿掌也是攻防结合,以手掌来体现‘打’。

鲜为人知的“太极长拳”

鲜为人知的“太极长拳”

鲜为人知的“太极长拳”关于太极长拳,多年来世人其说不一,有人说太极长拳就是太极十三式,有人说十三式是十三式,十三式之外另有一太极长拳。

近年见到《杨氏太极长拳》一书,细阅之,此拳是在原有杨氏太极拳套路基础上,增加了一些连接、活步、发力动作,原套路基本架式没有变化。

沈寿先生的《太极拳推手问答》一书附录的太极拳械、推手书目辑要中介绍陈微明先生所著《太极剑》一书中有“太极长拳谱”两种,无拳照。

又有资料证明陈微明传太极长拳,是在杨式太极长拳原套路五十多式基础上又增加了三十多式创编。

据我个人多年的探讨研究,目前社会上虽然演练太极长拳的人不多,但在太极拳的各流派中,确实有多种流派的太极长拳在隐秘传承,这已是不争的事实。

江苏的钱惕明先生在《武林》1989 年第3 期中发表过一篇名为《概述太极长拳之发展》的文章,对当时国内多个流派太极长拳的发展做了较详细的概述。

文中提到了当时国内主要流传着七种风格各异的太极长拳,有:①陈式太极长拳;②王宗岳太极长拳;③杨氏太极长拳;④李景林太极长拳;⑤吴俊山太极长拳;⑥褚桂亭太极长拳;⑦陈微明太极长拳。

我要谈的姚馥春、姜容樵二位前辈所传的太极长拳,即钱先生文中所指的“王宗岳太极长拳”。

钱先生在文中肯定了姚、姜二位所传太极长拳,并做了客观介绍。

我从少年时代,就随张兰普老师学拳。

20 世纪80 年代末,老师传我太极长拳(亦名北太极)。

这套太极长拳共八十八个式子,分五个段子,全套动作名称与现在社会上公开流传的太极拳名称完全不一样,演练时讲究虚实互换,快慢相间,刚柔相济,步法灵活,身法多变,有蹿蹦跳跃动作,全套动作打下来要8~10 分钟。

曾记得那时老师对我说:“这拳(太极长拳)这些年一直没见有人练过,只是50 年代在河北邯郸参加一个武术比赛,在场外见到一个三十多岁的人练这套拳。

当时我们互相交流了练法,练法基本一致,只是那人练得比我刚一些、发力动作更多一些。

几十年过去了,再也没有见到其他练这套拳的人了。

杨式太极拳起源及形成

杨式太极拳起源及形成

杨式太极拳起源及形成杨式太极拳起源及形成传统杨式太极拳的传授,都是先教桩法和步法。

当年杨禄禅先师入宫府、旗营教拳,亦是先桩步后拳法。

那么,下面是店铺为大家分享杨式太极拳起源及形成,欢迎大家阅读浏览。

杨式太极拳起源太极拳流派之一,河北永年人杨福魁(露禅)(1800—1873年)所创。

他在北京传授太极拳,为适应清朝“玉体不动”的显贵达官和体弱年迈者的保健需要,删改陈式老架太极拳中的发劲、跳跃和难度较大的动作,编创成杨式太极拳架,后经其孙杨澄甫(1883—1936年)修改定型。

目前流传的传统杨式太极拳式以杨澄甫晚年的拳架为标准,共八十五式,三十七招。

架式以舒展端正,柔和见长,动作和顺简洁,速度均匀,绵绵不断,整个架式结构严谨,中正圆满,轻灵沉着,浑厚庄重。

杨澄甫将杨式太极拳的练法总结为十要,即:虚灵顶劲、含胸拔背、松腰、分虚实、沉肩坠肘、用意不用力、上下相随、内外相合、相连不断、动中求静。

杨式太极拳的形成杨式太极拳是在陈式太极拳的基础上逐渐演化而成。

陈式太极拳原有五路拳、五路捶、一路一百单八势长拳、一路小四套以及散手、短打、亦是短打,共十五个套路。

杨禄禅重视师承,但不拘泥于师承。

他回到故里永年,在教拳实践过程中与当地习惯相结合,将陈式太极拳原有的套路名称根据拳势的特点,将套路名称改为大架、中架、小架、提腿架、快架、四路炮捶、四隅捶、十三路炮捶、撩挎八卦掌、散手、一时短打。

其中中架有四个套路,提腿架有两个套路,共计十五个套路。

杨禄禅由陈家沟回永年时所带回的拳谱名曰《陈沟拳谱》,而永年“太和堂”药店从陈家沟带到永年的拳谱名称也为《陈沟拳谱》。

因这两份拳谱内容不同,而名称相同,为将其区别开,笔者将永年“太和堂”药店的《陈沟拳谱》称为《太和堂太极拳谱珍藏本》,将杨禄禅的《陈沟拳谱》称为《杨禄禅太极拳谱》。

《太和堂太极拳谱珍藏本》内容有五套拳谱、五套捶谱、太极一百单八式长拳谱、太极小四套谱、太极散手谱、太极短打谱、太极亦是短打谱、太极拳经总歌、太极推手法、太极十八拿法、太极单剑谱、太极双剑谱、太极单刀谱、太极双刀谱、太极双锏谱、桓侯四枪谱、桓侯四枪对扎法、太极八枪谱、太极八枪对扎法、太极十三枪谱、太极二十四枪谱、太极二十四枪歌诀、太极二十四枪练法、旋风棍、盘罗棒、盘罗棒练法、大战朴镰歌诀、春秋刀诀。

传统杨式太极拳(大架108式)拳谱文字详解

传统杨式太极拳(大架108式)拳谱文字详解

传统杨式太极拳(⼤架108式)拳谱⽂字详解动作⽰范周宁(杨式太极拳第六代传⼈)说明:此拳谱是以起势和收势都⾯向正南为参照,如果起势站在不同的⽅向,此⽂中的⽅向作相应调整。

第⼀节1、起势。

⾯向正南,双脚与肩齐站⽴。

双⼿掌⼼向上慢慢托起⾄眼前,翻掌朝南,肘部下垂,⾝体微曲。

2、揽雀尾。

双脚不动,转腰,⾯朝东,双⼿随眼光转向东。

腰再转向南,双⼿呈抱球势,左脚抬起,脚尖着地,向东南30度迈⼀步,双⼿左捧,蹬右腿,重⼼到左腿,成⼸步推掌。

调整左脚尖朝西,⾝体转向西,双⼿平移向西北右推,重⼼移到右腿。

⾝体回收,⾯朝西,起右腿,左抱球,上步⾝不动,右捧势,重⼼移到右腿,蹬腿穿掌,左掌在前。

翻右掌向内,左掌回收捋,⾝体先后坐,重⼼移到左腿,左⼿做挤右⼿状,⼸腿挤,重⼼移到右腿,双⼿撒开向西往前按,往下按,绕过头顶再向前(西)按。

3、单鞭。

左脚靠近右脚,左脚尖朝南,从西经南往东转腰,左掌在⾯部前⽅,右右⼿伸直,右脚向后退半步,⾯朝东,钩右⼿提左膝,左腿向前⼸步,右钩⼿朝南,左推掌朝东,重⼼在左腿。

4、提⼿上势。

⾝体前(东)倾,双⼿向东按,调整右脚尖朝南,起⾝回头看南,双⼿举起,调整双脚⾝体朝南,双⼿放下⾄左腰,提⼿上势,起右腿,双⼿向右举起,右⼿过头顶,右脚向西南⽅落地,双⼿掌⼼向外(西南)。

5、海底捞⽉。

⾝体朝南前倾下俯,双⼿朝左右展开,起⾝,⾯朝西南,左⼿起右⼿放下,起右腿,右脚跟着地,回⾝肘,右⼿收回,肘向外,右掌从左腋下插,重⼼移到左腿。

6、⽩鹤亮翅。

转动⾝体⾯朝东,⾝体后坐,抬左腿,右⼿举过头顶,左⼿放下,呈⽩鹤亮翅状。

7、左搂膝拗步。

左脚尖点地,⾯转向南,左⼿向后(西)搂,右⼿向前(东)翻掌,作砍⼀⼑状。

⾝体再转向南,左⼿抬起伸直按顺时针绕到右侧腰后再放下绕到⾝体左侧下按,同时⾝体再由南转向东,左脚抬起后着地,重⼼放在左腿,推右掌,成⼸步。

8、⼿挥琵琶。

起⾝,起右腿向前(东)踢,右⼿向前伸直,右腿后退落在⾝后,⾝体后坐,重⼼移到右腿,抬左腿,双⼿由前伸回收做抱球状,从下往上⾄胸前,左脚着地,双⼿向上前⽅举起后再放下。

杨氏太极拳法精解

杨氏太极拳法精解

杨氏太极拳法精解
杨氏太极拳是中国传统武术中的一种拳法,也是世界上最为流行和广
泛传播的太极拳之一。

其创始人为杨露禅先生,他在传承了杨氏家族传统
武学的基础上,结合了太极哲学和自己的实战经验,创造出了杨氏太极拳
这一独特的拳法体系。

杨氏太极拳注重以柔克刚、以静制动,强调内外合一、动静相济、阴
阳互动的太极哲学思想,通过修炼太极拳,使身体得到健康、心灵得到安宁、精神得到提升。

同时,杨氏太极拳的实战价值也得到了广泛认可,成
为现代社会广为人知的健身和自我防卫的方式。

在实践中,杨氏太极拳的基本动作分为单手推、双手推、单手拦、双
手拦、斜飞、左右穿梭、进退跟随等,所有动作都以开合、缓急、附着、
沉着等四种基本原则为基础,不仅要求拳式标准、动作流畅,还要注重力
量的运用和呼吸调控。

总之,作为中国传统武术中的代表之一,杨氏太极拳在身体健康、心
灵修养、武术技击等方面都具有独特的价值和意义,相信在未来的岁月里,它将继续为广大人民健身和提高身心素质做出更大的贡献。

杨氏太极拳式竞赛表演套路图文详解

杨氏太极拳式竞赛表演套路图文详解

杨氏太极拳49式竞赛表演套路(一)口令预备势一、起势二、揽雀尾(左棚右棚捋挤按)三、单鞭四、云手(一二三)五、单鞭六、高探马七、右分脚八、左分脚九、转身左蹬脚十、左搂膝拗步十一、手挥琵琶十二、高探马穿掌十三、转身十字腿十四、左打虎势十五、右打虎势十六、回身右蹬脚十七、双峰贯耳十八、左蹬腿十九、转身撇身捶二十、进步指裆捶二十一、如封似闭二十二、十字手二十三、抱虎归山二十四、斜单鞭二十五、肘底捶二十六、右金鸡独立二十七、左金鸡独立二十八、倒撵猴二十九、斜飞势三十、提手上势三十一、白鹤晾翅三十二、左搂膝拗步三十三、海底针三十四、闪通臂三十五、转身白蛇吐信三十六、进步栽捶三十七、野马分鬃三十八、玉女穿梭(一二三四)三十九、揽雀尾(左棚右棚捋挤按)四十、单鞭四十一、下势四十二、上步七星四十三、退步跨虎四十四、转身摆连四十五、弯弓射虎四十六、进步搬拦捶四十七、如封似闭四十八、十字手四十九、收势还原(二)图谱预备式:面向正南,两脚并立,身体中正,左腿向左侧迈一肩宽,两臂自然下垂,两手心朝内,目视前方。

1、起势:<1>旋转两臂两掌心向后,<2>抬起两臂肩宽肩平,沉肩坠肘按下两掌在腹前。

22、揽雀尾:左棚:〈1〉重心左移、以腰带动打开右脚45度,〈2〉重心右移,屈膝下蹲抱起两掌,提起左脚向前方迈弓步步伐〈3〉重心左移身体右转,棚起左臂,捋下右臂在右腹前。

右棚,〈1〉重心略右移,腰带扣回左脚45度,〈2〉重心左移,抬起右脚后跟,抱起两掌,〈3〉提起右腿迈弓步步伐,〈4〉重心右移棚起右臂、捋回左臂在胸前。

捋:〈1〉腰带两臂转45度翻两掌,西北方向,〈2〉重心左移腰带捋回两臂,在腰前西南方向。

挤:〈1〉转身左手掌搭在右臂手腕内大约一寸处,〈2〉重心右移挤出两臂按:〈1〉左手从右手虎口分开两臂,肩宽肩平〈2〉重心后移拉回两臂,在胸前坐起掌来,。

〈3〉重心右移弓步按出两掌3、单鞭:〈1〉重心后移两手逐渐放平,〈2〉扩胸棚腕,〈3〉腰带扣右脚135度东南方向,两臂随身体转到东北方向〈4〉重心右移左脚尖转,棚起右腕带左腕随腰转向西南方向,〈5〉右手勾起吊勾手,左手棚起掌来,〈6〉提起左脚迈弓步步伐,转身坐起左掌,重心左移推出左掌。

杨氏太极府内派功法简介 四

杨氏太极府内派功法简介 四

杨氏太极府内派功法简介四杨氏太极府内派功法简介keywords: 杨氏太极分类: 杨式太极如今,随着人们对强身健体,陶冶情操的追求,太极拳运动开展的越来越广泛。

尤其是杨式太极拳以其飘逸潇洒的外形,凝重深遂的内涵颇受广大群众喜爱,已成为流传最广,习练者最多,海内外老少妇孺皆好的一种强健体魄,自卫防身之术。

然而,纵观国内流传的杨式太极拳套路,多为澄甫先生所传之大架。

许多练拳者提出一个问题,即当年杨露禅先师祖在京城宏扬太极拳数十年,打遍京城无敌手,人称“杨无敌”颇负盛名,若果只有一趟太极,未必能撑得住门户。

实际上杨式太极拳并非只有一套大架,只是由于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杨家只把一套大架公诸于世,而其他功法则秘不外传或择人而传。

杨露禅、杨班候当年在京城教拳就有府内、府外之分,府内乃教清王朝的贵族子弟。

清朝的皇帝多为马上皇帝,满族也是一个好习武术的民族,在府内教拳是不敢弄假和懈怠的。

由此,目前在河北省保定市流传的杨式太极府内派所传太极拳套路共有十套,其套路由浅入深,环环相扣,健身,内功,技击从套路、口诀到具体操练手法,豁然通达,自成体系。

按府内派所传拳谱要求研练杨式太极拳,可很快登堂入室,达到事半功倍之效果。

笔者是杨式太极府内派弟子,研练杨式太极府内派功法十五年,受益非浅。

但在与太极同道的广泛交往中,深感过去府内派由于封建保守意识太重,再加上种种具它原因,流传面过窄,不利于杨式太极拳的传播和发扬,更不利于中华太极文化的发扬光大。

为了恢复杨式太极拳的本来面目,今将本人多年来所学,所知之杨式太极府内派功法公之于众,请广大太极同道共同研究、发扬。

目前,在河北省保定市流传的杨式太极府内派功法传到笔者已是第六代,其传承关系为:杨露禅一一富周(时任端王府管家,旗人),一一富英(富周之子)一一萧公卓一-翟英波一一李正等人。

富周是旗人,当年在端王府做事,好习武,所学乃杨家全部太极。

富英是富周之子,家学渊远,后又与李瑞东,毛兰亭等名家交流拳技,颇负盛名。

杨式太极拳拳谱

杨式太极拳拳谱

杨式太极拳拳谱一、太极拳小架预备势、起势、揽雀尾、单鞭、提手上势、白鹤亮翅、左搂膝拗步、手挥琵琶、左右搂膝拗步、手挥琵琶、左搂膝拗步、搬拦捶、如封似闭、收势、披身、揽雀尾、单鞭、肘底看捶、左倒撵猴、左开合、右倒撵猴、右开合、斜飞势、提手上势、白鹤亮翅、左搂膝拗步、海底针、青龙出水、转身撇身捶、进步搬拦捶、左开合、揽雀尾、单鞭、右云手、右双开合、左云手、左双开合、右云手、右双开合、左云手、左双开合、单鞭、高探马、左右分脚、转身蹬脚、践步栽捶、翻身二起、左右打虎、右蹬脚、右双开合、左蹬脚、左双开合、转身下势、右双开合、左蹬脚、左双开合、左蹬脚、左开合、双峰贯耳、左蹬脚、左开合、搬拦捶、如封似闭、收势、披身、揽雀尾、斜单鞭、右野马分鬃、右双开合、左野马分鬃、左双开合、右野马分鬃、右双向开合、左玉女穿梭、左双开合、右玉女穿梭、右双开合、左玉女穿梭、左双开合、右玉女穿梭、右双向开合、揽雀尾、单鞭、小云手、单鞭、下势、左金鸡独立、右双开合、右金鸡独立、左双开合、左倒撵猴、左开合、右倒撵猴、右开合、斜飞势、提手上势、白鹤亮翅、左搂膝拗步、海底针、青龙出水、翻身撇身捶、左开合、揽雀尾、单鞭、右云手、右双开合、左云手、左双开合、右云手、右双开合、左云手、左双开合、右云手、右双开合、左云手、左双开合、单鞭、高探马带穿掌、转身下势、右双开合、单摆莲、进步指裆捶、左开合、揽雀尾、单鞭、下势、左开合、上步七星、退步跨虎、右蹬脚、右双开合、左蹬脚、左双开合、转身下势、右双开合、弯弓射虎、左蹬脚、左双开合、搬拦捶、如封似闭、收势、披身合太极。

二、太极拳中架预备势、起势、揽雀尾、单鞭、提手上势、白鹤亮翅、左搂膝拗步、手挥琵琶、左右搂膝拗步、手挥琵琶、左搂膝拗步、进步搬拦捶、如封似闭、收势、披身十字手、抱虎归山、揽雀尾、单鞭、肘底看捶、左右倒撵猴、斜飞势、提手上势、白鹤亮翅、左搂膝拗步、童子抱球、海底针、扇通背、转身撇身捶、进步搬拦捶、上步揽雀尾、单鞭、云手、单鞭、高探马、左右分脚、转身左蹬脚、践步栽捶、翻身二起、左打虎势、右打虎势、右蹬脚、双峰贯耳、右蹬脚、转身右蹬脚、进步搬拦捶、如封似闭、收势、披身十字手、抱虎归山、揽雀尾、斜单鞭、左右野马分鬃、揽雀尾、单鞭、玉女穿梭、揽雀尾、单鞭、云手、单鞭、下势、左右金鸡独立、左右倒撵猴、斜飞势、提手上势、白鹤亮翅、左搂膝拗步、海底针、扇通背、转身白蛇吐信、搬拦捶、上步揽雀尾、单鞭、云手、单鞭、高探马带穿掌、单摆莲、进步指裆捶、上步揽雀尾、单鞭、下势、上步七星、退步跨虎、转身摆莲、弯弓射虎、进步搬拦捶、如封似闭、收势、披身十字手、合太极。

杨氏太极拳竞赛套路42式

杨氏太极拳竞赛套路42式

杨氏太极拳竞赛套路42式介绍杨氏太极拳竞赛套路42式是以杨氏太极拳为基础的竞赛套路,由杨氏太极拳的传统拳法演化而来。

这套套路以优雅的动作、流畅的连贯性和内外相合的特点而闻名,是太极拳爱好者追求身心统一和内外协调的理想练习方式之一。

本文将对每一式拳法进行详细解析,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该套路的特点和要领,同时提供了一些实用的练习建议。

第一式:起势起势是太极拳套路的开场动作,也是整套套路的起始点。

起势时,身体保持放松,双脚分开与肩同宽,直立于地面。

双手下垂于身体两侧,手掌心向内,向下自然下垂。

第二式:左右搂膝抱球左右搂膝抱球是一种经典的太极拳动作,其主要目的是调整呼吸以及练习身体的协调性。

此式动作简单,双手先向上抬起,然后抱住空气中的虚球,向身体两侧分别抱住左右膝盖。

第三式:云手云手是太极拳中的一个重要技巧,能够锻炼拳招掌法的柔韧性和转换的流畅性。

此式动作呈半蹲状,双手屈曲,以半圆形的方式随身体的转动而移动。

手掌不断翻转,如云行雾流般柔和自然。

第四式:白鹤亮翅白鹤亮翅是一种奇特的拳法动作,模仿了栖息在水面上的白鹤展翅的姿态。

此式要求手臂水平展开,身体腰背挺直,同时触底脚应外扣。

第五式:擺蓮擺蓮是一种较为复杂的拳法动作,要求身体连续变换姿势,模仿蓮花摇曳的形态。

此式的关键在于双手的协调运动,一手收回,一手伸出,如同蓮花在风中轻轻摇摆。

第六式:单鞭单鞭以手部的挥拍为主要特点,同时体现了太极拳动作的柔和与坚定。

此式动作简单,将一臂伸直,利用身体的转动带动单手的挥拍动作。

第七式:高探马高探马姿势类似于跑马步,要求跨出一步,并用力踩实。

上身保持笔直,两臂向前伸直,掌心向下,表现出一种稳健而坚定的形态。

第八式:右蹬脚右蹬脚是一种踢腿动作,模仿了右脚向前蹬出的姿态。

此式要求尽量提膝高地,然后用腿踢出,力道应集中在脚掌上。

第九式:转身蹬脚转身蹬脚是一种连续的动作,要求身体旋转并踢腿。

此式的关键在于身体的转动和穿越腿的力量转换,需要保持动作的连贯性和力度的掌握。

杨氏太极拳108式拳谱

杨氏太极拳108式拳谱

本文整理于网络,仅供阅读参考杨氏太极拳108式拳谱杨氏太极拳108式拳谱第一段1、预备式2、太极起势3、揽雀尾4、单鞭5、提手上势6、白鹤亮翅7、左搂膝拗步8、手挥琵琶9、左搂膝拗步10、右搂膝拗步11、左搂膝拗步12、手挥琵琶13、左搂膝拗步14、进步搬拦捶15、如封似闭16、十字手第二段17、抱虎归山18、斜揽雀尾本文整理于网络,仅供阅读参考19、肘底看捶20、右倒撵猴21、左倒撵猴22、右倒撵猴23、斜飞式24、提手上式25、白鹤亮翅26、左搂膝拗步27、海底针28、扇通背29、转身撇身捶30、进步搬拦捶第三段31、上步揽雀尾32、单鞭33、云手34、云手35、云手36、单鞭37、高探马38、右分脚39、左分脚40、转身左蹬脚41、左搂膝拗步本文整理于网络,仅供阅读参考42、右搂膝拗步43、进步栽捶44、翻身撇身捶45、进步搬拦捶46、右蹬脚47、左打虎式48、右打虎式49、回身右蹬脚50、双风贯耳51、左蹬脚52、转身右蹬脚53、进步搬拦捶54、如封似闭55、十字手第四段56、抱虎归山57、斜揽雀尾58、斜单鞭59、右野马分鬃60、左野马分鬃61、右野马分鬃第五段62、揽雀尾63、单鞭本文整理于网络,仅供阅读参考64、左玉女穿梭65、右玉女穿梭66、左玉女穿梭67、右玉女穿梭第六段68、揽雀尾69、单鞭70、云手71、云手72、云手73、单鞭74、下势75、左金鸡独立76、右金鸡独立77、右倒撵猴78、左倒撵猴79、右倒撵猴80、斜飞式81、提手上势82、白鹤亮翅83、左搂膝拗步84、海底针85、扇通背86、转身白蛇吐信本文整理于网络,仅供阅读参考87、进步搬拦捶第七段88、上步揽雀尾89、单鞭90、云手91、云手92、云手93、单鞭94、高探马95、左穿掌96、转身单摆莲脚97、进步指裆捶第八段98、上步揽雀尾99、单鞭100、下势101、上步七星102、退步跨虎103、转身双摆莲脚104、弯弓射虎105、进步搬拦捶106、如封似闭107、十字手108、收势合太极本文整理于网络,仅供阅读参考练好太极拳的技巧1、心专习练太极拳要高度专心入静用意,必须全神贯注,意念要灌到周身各个部位,乃至贯注至u中指指肚。

真正的杨式太极拳每家都有自家的长处

真正的杨式太极拳每家都有自家的长处

真正的杨式太极拳,每家都有自家的长处关于太极拳在实战中能否应用,太极拳艺怎样上身的问题,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其实,这都是些老问题,杨澄甫先生早在1931年就较为详细的阐明:“有人欲学拳,问我内功拳好,还是外功拳好?我说,自古武圣人所创之拳皆好,全在得传与否耳。

”“有人问,太极拳几年学好?我说,同志练拳,不可以共论也,老师传拳一样传法,个人性情不同,有一两年学好的,有三五月学通的,也有学十年、二十年不明白的,好拳不在身之高低,也不在年岁之大小,全在个人聪明耳,我学拳十有五年,常常愿求学两位老师。

”(见1931年文光印务馆印《太极拳使用法》第141页)。

杨澄甫先生还指出:“就太极拳而论,大多数是杨禄禅大师传下来的,今竟分东西两派,你说你的拳好,我说我的拳好,究竟那个好,初学人难分清的,知道各姿势不同,有说长力的,有说长巧的,无论如何,太极拳理不能两说,不得真传,不知所以然也。

”(见《太极拳使用法》第145页)。

看来,不得真传就不知其所以然。

那么,太极拳究竟怎样学,学什么,才算得到太极拳真传呢?笔者认为,武术是力量的对抗、技巧的较量、速度的竞争、体质的比试、灵敏的竞赛。

这个真理是任何拳种所不可能逾越的,太极拳也不例外。

你所学的拳艺能不能上身,实战中能不能应用,关键所在就是你是否得到了上述力量、技巧、速度、体质、灵敏五大要素的真传。

具体到杨式太极拳艺怎样练到身上,怎样才能到实战中应用,笔者从太极拳理论、套路和探讨练习太极拳成功者们的诀要三个方面谈以下看法。

以供同道参考。

首先,我们就理论方面探讨何为太极拳真传。

有的太极拳爱好者只知道,太极拳就是“以柔克刚,四两拨千斤。

”而或视了“彼有力我亦有力,我力在先;彼无力我亦无力,我意仍在先。

”(见李亦畲(1832—1892)著《五字诀》)。

这就是造成拳艺不上身,实战中不能应用的根本所在。

杨式太极拳一代宗师傅钟文(1908—1994)先生说过:“‘以柔克刚,四两拨千斤’不等于不用力。

杨氏太极拳二十四式拳谱有哪些

杨氏太极拳二十四式拳谱有哪些

杨氏太极拳二十四式拳谱有哪些太极拳,是古代的导引术和吐纳术形成的一种内外兼修、柔和、缓慢、轻灵、刚柔相济的汉族传统拳术。

杨氏太极拳也有一定的拳谱。

下面是店铺专门为您整理好的杨氏太极拳二十四式拳谱。

杨氏太极拳二十四式拳谱1、起式(一)左脚分开半步(二)两手慢慢前平举与肩同高(三)屈腿下蹲两手下落按到腹前2、左右野马分鬃(一) ①转腰抱手收脚两手上下合抱② 转身上步③弓步分手指尖与眼同高(二)①转腰撇脚②抱手收脚上手高与肩平下手与腹平③转腰上步向前迈出一步④弓步分手前手心斜向上与肩平后手按在胯侧手心向下(三)①转腰撇脚②抱手收脚③转腰上步脚跟轻轻落地④弓步分手眼睛注视前手的指尖3、白鹤亮翅(一)向前抱手后脚跟半步脚掌落地 (二)重心后移坐腿转腰分手 (三)转向前方虚步亮掌前脚脚掌虚点地面4、左右搂膝拗步(一)①右手前摆②两手交叉抡摆腰向右转前脚收回手摆向侧后方③上步屈臂收手到肩上④弓步搂手推掌 (二)①轻轻地转腰撇脚②摆手收脚眼看后手与头同高③上步曲臂收手到肩上耳旁④弓步搂推指尖与眼同高推到中间轴线上 (三)①转腰撇脚②摆手收脚③上步屈臂④弓步搂推5、手挥琵琶(一)后脚跟近半步(二)重心后移两手交错交换(三)虚步合手两手成侧立掌6、左右倒卷肱(一)①撤手转腰翻掌②提脚退步屈臂收手③ 坐腿虚步推掌(二)①撤手转腰翻掌②屈臂转腰提脚退步③ 坐腿虚步推掌(三)(四)动作同(一)(二)7、左揽雀尾(一)转腰分手(二)抱手收脚支撑困难时可脚尖点地(三)转腰向前上步脚跟先落地(四)弓步棚手(五)转腰摆臂两手送到前边去翻转手心相对(六)坐腿转腰后捋两手摆到身体侧后方(七)转身搭手仍转向正前方右手心贴在腕关节内侧(八)弓步前挤两手两臂撑圆(九)坐腿引手(十)弓步前按腕与肩高8、右揽雀尾(一)转身扣脚分手(二)坐腿抱球收脚(三)转身上步(四)弓步棚手(五)转腰摆臂两手送到前方翻转相对(六)坐腿转腰向下向后捋(七)转腰两手合在胸前正向前方(八)弓步前挤(九)分手坐腿后引手也叫后棚(十)弓步向前推按9、单鞭(一)坐腿转身扣脚左云(二)坐腿转腰向右云(三)翻掌勾手收脚勾尖向下左手掌心向内(四)转身上步 (五)弓腿翻掌推掌10、云手(一)坐腿转腰左手下落向右云摆画弧勾手分开 (二)转腰向左移动重心两手交叉向左画狐摆动到左侧后翻掌收脚并步(三)向右转两手交叉向右摆动到右侧翻掌出脚开步(四)转腰向左云到左侧后翻掌收脚并步(五)转腰右云翻掌出脚开步(六)转腰左云翻掌收脚并步并步相距20厘米11、单鞭(一)转腰右云(二)翻掌勾手提起左脚跟(三)转身出脚上步(四)弓步翻掌前推12、高探马(一)跟步翻掌两手心向上(二)坐腿屈臂收手(三)虚步推掌左手收到腹前13、右蹬脚(一)穿掌活步脚尖脚跟向左侧移动(二)落脚弓腿分手(三)抱手收脚(四)蹬脚分手方向右前方30度14、双风贯耳(一)收脚并手两手翻转向上(二)落脚收手握拳(三)弓步贯拳弓腿和贯拳的方向右前方30度15、转身左蹬脚(一)坐腿转身分手扣脚眼看左手(二)抱手收脚重心后坐(三)分手蹬脚方向左前方30度16、左下势独立(一)收脚摆手提勾(二)出脚落手(三)仆步穿掌(四)弓腿挑手(五)独立挑掌膝关节和肘关节上下相对小腿自然下垂脚尖脚面展平17、右下势独立(一)落脚转身摆手提勾(二)右腿向右侧伸出右手微下沉(三)仆步右穿掌掌指向右侧虎口向上掌心向前(四)弓腿挑掌起身前脚尖外撇后脚尖内扣重心前移后手勾尖转向上(五)独立挑掌左手左腿一起向前上方提起手是侧立掌脚尖斜向下右手按在体侧18、左右穿梭(一)①向前落脚脚跟着地脚尖外撇②抱手收脚③向右前方上步脚跟落地两手分开④弓步架推掌方向右前方30度右手举架在头的前上方(二)①撇脚落手转腰②抱手收脚③上步挫手④弓步架推掌方向左前方30度19、海底针(一)跟半步落在中线上(二)坐腿转腰提掌成侧掌提到肩上耳旁左手落到腹前(三)左脚前移半步成虚步右掌向前下插掌上体略向前倾20、扇通臂(一)上体立直提手收脚(二)上步翻掌(三)弓步推掌21、转身搬拦捶(一)转身扣脚摆手(二)坐腿握拳右拳停在腹前拳心向下(三)摆脚搬拳搬到身前拳心向上左掌按在体侧(四)转身收脚摆手收拳(五)上步拦掌拳收到腰间(六)弓步打拳拳心向左拳眼向上22、如封似闭(一)穿手翻掌翻转向上(二)坐腿收引(三)弓步前按23、十字手(一)转身扣脚(二)弓步分手(三)交叉搭手(四)收脚合抱24、收式(一)翻掌分手(二)垂臂落手(三)并步还原。

杨氏太极拳24式图谱

杨氏太极拳24式图谱

通过管线敷设技术不仅可以解决吊顶层配置不规范高中资料试卷问题,而且可保障各类管对全部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在安装过程中以及安装结束后进行高中资料试卷调整试验;通电检查所有设备高中资料试卷相互作用与相互关系,根据生产工艺高中资料试卷要求,对电气设备进行空载与带负荷下高中资料试卷调控试验;对中资料试卷方案。

电力保护装置调试技术,电力保护高中资料试卷配置技术是指机组在进行继电保护高中资料试卷总体配置时,需要在最大、管路敷设技术到位。

在管路敷设过程中,要加强看护关于管路高中资料试卷连接管口处理高中资料试卷弯扁度固定盒位置保护层防腐跨接地线弯曲半径标高等,要求技术交底。

管线敷设技术中包含线槽、管架等多项方式,为解决高中语文电气课件中管壁薄、接口不严等问题,合理利用管、电气课件中调试行调整使其在正常工况下与过度工作下都可以正常工作;对于继电保护进行整核对定值,审核与校对图纸,编写复杂设备与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方案,编写重要设备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方案以及系统启动方案;对整套启动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进行调试工作并且进行过、电气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技术确保机组高中资料试卷安全,并且尽可能地缩小故障高中资料试卷破坏范围,或者对某些异常高中资料试卷工况进行自动处理,尤其要避免错误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动作,并且拒绝动作,来避免不必要高中资料试卷突然停机。

因此,电力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调试技术,、管路敷设技术通过管线敷设技术不仅可以解决吊顶层配置不规范高中资料试卷问题,而且可保障各类管路习题到位。

在管路敷设过程中,要加强看护关于管路高中资料试卷连接管口处理高中资料试卷弯扁度固定盒位置保护层防腐跨接地线弯曲半径标高等,要求技术交底。

管线敷设技术中包含线槽、管架等多项方式,为解决高中语文电气课件中管壁薄、接口不严等问题,合理利用管线敷设技术。

线缆敷设原则:在分线盒处,当不同电压回路交叉时,应采用金属隔板进行隔开处理;同一线槽内,强电回路须同时切断习题电源,线缆敷设完毕,要进行检查和检测处理。

杨氏太极拳太极老拳谱拳的拳法

杨氏太极拳太极老拳谱拳的拳法

杨氏太极拳太极老拳谱拳的拳法尽管太极拳的理论知识很多,但是关于这个太极老拳谱不知大家有没有见到过。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杨氏太极拳太极老拳谱。

欢迎阅读!杨氏太极拳太极老拳谱1、八门五步掤南捋西挤东按北采西北例东南肘东北撑西南方位。

坎离兑震巽乾坤艮八门。

方位八门,乃为阴阳颠倒之理。

周而复始,随其所行也。

总之四正四隅,不可不知矣!夫掤捋挤按是四正之手,采列肘靠是四隅之手。

合隅正之手,得门位之卦。

以身分步,五行在意,支撑八面。

五行进步火,退步水,左顾木,右盼金,定之方中土也。

夫进退为水火之步,顾盼为金木之步。

以中土为枢机之轴,怀藏八卦,脚踩五行,手步八五,其数十三,出於自然十三势也。

名之日:“八门五步”。

2、八门五步用功法八卦五行,是人生成固有之良。

必先明知觉,运动四字之本由,知觉运动得之後,而後方能懂劲,由懂劲后,自能接及神明矣!然用功之初,要知知觉运动,虽固有之良,亦甚难得於我也。

3、固有分明法盖人降生之初,目能视耳能听,鼻能闻,口能食,颜色声音香臭五味。

皆天然知觉,固有之良,其手舞足蹈,於四肢之能,皆天然运动之良,思及此是人熟无因,人性近习远,失迷固有,要想还我固有,非乃武无以寻运动之根由,非乃文无以得知觉之本原,是乃运动而知觉也。

夫运而知,动而觉,不运不觉,不动不知,运极则为动,觉盛则为知,动知者易,运觉苦难,先求自已知觉运动得之於身,自能知人,要先求知人。

恐失於自己,不可不知此理也,夫而後懂劲然也。

4、粘黏连随粘者,提上拔高之谓也黏者,留恋缱绻之谓也运者,舍己无离之谓也随者,彼走此应之谓也要知人之知觉运动,非明粘黏连随不可,斯粘黏连随之功夫亦甚细矣。

5、顶偏丢抗顶者出头之谓也。

偏者不及之谓也。

丢者离开之谓也。

抗者大过之谓也。

要知於此四字之病,不明粘黏连随,断不明知觉运动也,初学对手,不可不知也,更不可不去此病,所难者粘黏连随,而下许顶偏丢抗,是所不易矣。

6、对待无病顶偏丢杭,失於对待也,所以为之病者,既失粘黏连随,何以获知觉运动,既不知己,焉能知人,所谓对待者,不以顶偏丢抗相对於人也,要以粘黏连随等待於人也,能如是,不但无对待之病,知觉运动自然得矣,可以进於懂劲之功矣。

傅清泉文字教学传统85式杨式太极拳套路分解动作详解

傅清泉文字教学传统85式杨式太极拳套路分解动作详解

傅清泉文字教学传统85式杨式太极拳套路分解动作详解传统85式杨式太极拳套路分解动作详解,第一式预备式:两足左右开立,距离同肩宽,脚尖皆朝前;身体自然直立;两臂自然下垂;眼向前平视。

要点:1、要求“虚领顶劲”、“气沉丹田”、“尾闾中正”、“含胸拔背”。

在这几个主要要求下,放松全身,做到“立身中正安舒”,并贯串於整套动作之中。

这几点要求,为太极拳所有动作的共同要点,锻炼时须刻刻记住,在後文的要点中不再一一重述,而仅提醒某一动作容易反其中某一要求。

例如,揽雀尾中的挤式和按式,初学者往往身体容易前俯或後仰,因此就在要点中及时提出,而其他共同要点虽未提及,但仍然要注意。

2、两臂下垂,肩关节要放松;手指自然微屈。

3、精神要自然提起;心要静,不要有丝毫杂念。

4、预备势中的要点大都是整套动作的要点,所以该式是一切动作的基础,初学者尤当注意。

第二式起势要点:1、在两臂未举之前,应仔细检查一下预备式是否合乎要求,然後开始做起势动作。

这时,思想要领先,要集中在每个动作的动向上,也就是要做到《十三势行功心解》所要求的“先在心,後在身”。

例如在做骸式两臂平举时,先要意识到怎样举,然後随着徐徐举起;即使是重复的或已成熟练的动作,也必须这样做,否则,内外动作容易散乱。

2、练习太极拳时,自起势至收势,每个动作都要求“沉肩坠肘”(详见《太极拳十要》一文)。

如该式两臂前举和两掌下按时,两肩不可耸起、紧张或用力,必须松开下沉。

两臂前举时两肘不可挺直,须有微屈下坠之意。

两肘下沉带动两掌下按时,“坠肘”固然很明显,即使在两掌已下按到两胯前时,仍然要求“坠肘”。

在这点上,初学者往往较难理解,认为肘部既已垂在下面,终不能把肘“坠”於两掌的下面去。

其实,在这种姿势上(後面动作中也有类似情况,如搂膝拗步中搂膝之手等),对“坠肘”应该这样来理解:就是两肘须微屈,使小臂向前微弯,这样,肘尖露出,与地面成垂直线,仍然可达到“坠肘”的要求;而如果两小臂也垂直,就失掉“坠肘”之意了。

杨氏太极拳经典理论

杨氏太极拳经典理论

杨氏太极拳经典理论杨式太极拳经典理论1杨式太极拳的传统理论,博大精深,内容丰富,深深扎根于中国传统哲学之中,通常称为“拳经”“拳论”“拳诀”等。

其理论经典可归纳为五个部分:一是杨澄甫先师的重要论述;二是杨氏所传张三丰、王宗岳太极拳经论;三是杨氏家传太极拳老谱三十二目(实际有四十篇);四是杨班侯所传太极拳九诀;五是杨式吸收其他流派的重要太极拳论。

在近现代的太极拳著作中,也有用力学、物理学、生理学等自然科学理论解释太极拳原理的,不过还没有形成比较成熟的系统理论。

无论传统理论或现代科学理论,都体现在自上世纪二十年代以来的各种太极拳著作之中。

第一节杨澄甫先师重要论述杨澄甫口述,张鸿逵录一、太极拳之练习谈中国之拳术,虽派别繁多,要知皆寓有哲理之技术。

历来古人穷毕生之精力,而不能尽其玄妙者,比比皆是。

学者若费一日之功力,即得有一日之成效,日积月累,水到渠成。

太极拳,乃柔中寓刚,绵里藏针之艺术,于技术上、生理上、力学上,有相当之哲理存焉。

故研究此道者,须经过一定之程序与相当之时日。

虽然良师之指导,好友之切磋,固不可少,而最要紧者,是在逐日自身之锻炼。

否则,谈论终日,思慕经年,一朝交手,空洞无物,依然是门外汉者,未有逐日功夫。

古人所谓,终思无益,不如学也。

若能晨昏无间,寒暑不易,一经动念,即举摹练,无论老幼男女,及其成功则一也。

近来研究太极拳者,由北而南,同志日增,不禁为武术前途喜。

然同志中,专心苦练,诚心向学,将来不可限量者,固不乏人,但普通不免入于两途:一则天才既具,年力又强,举一反三,颖悟出群。

惜乎稍有小成,便是满足,迩中辍,未能大受;其次,急求速效,忽略而成,未经一载,拳、剑、刀、枪皆已学全。

虽然依样葫芦,而实际未得此中三昧,一经考究,其方向动作,上下内外,皆未合度。

如欲改正,则式式皆须修改,且朝经改正,而夕已忘却。

故常闻人曰:“习拳容易改拳难。

”此语之来,皆由速成而致此。

如此辈者,以误传误,必致自误误人,最为技术前途忧者也。

杨式太极拳的起源和发展

杨式太极拳的起源和发展

杨式太极拳的起源和发展杨式太极拳是由杨露禅创始,后经祖孙三代人不断丰富发展起来的。

从杨露禅学成教拳,到现在已经有一百四十多年的历史。

下面是店铺为专门您整理好的:杨式太极拳的起源和发展。

杨式太极拳的起源和发展杨露禅,名福魁,又名福同,字露禅,“禅”亦作“蝉”,别号禄缠。

河北省永年县人。

幼时家贫,约10岁到河南温县陈家沟陈德瑚家为僮,著名武师陈长兴每晚至陈德瑚家前厅教授族中弟子,杨露禅殷勤伺候,窥习拳艺,功力大进。

一次,陈家师兄弟多人与之较量,皆败于他的手下。

长兴喜其敏慧,正式收其为徒,尽传己术。

数年后,以能避而制强硬之力见长,“柔中寓刚,绵里藏针”,故有“沾绵拳”、“软拳”、“化拳”之誉。

清道光三十年(1850年),返回永年,以教拳为生。

房东武禹襄兄弟三人折节求教。

后经人举荐到北京教拳,清代王公、贝勒从学者颇多,后任旗营武术教师。

因为武功高强,故有“杨无敌”之称。

所传拳术有“凌得起筋,万全其骨,全得其皮”以及“风格匀缓、柔和、舒展大方”,精髓为“松”与“沉”。

所谓“松”,指全身放松,让“气”流通无阻;“沉”,是下沉,意念集中在腹部。

经过祖孙三代人努力,在陈长兴所传太极拳基础上,经过删减、增补,演化为现在流传的杨式太极拳。

杨钰,字班侯,绰号二先生。

从小就随父杨露禅习太极拳,功力过人。

后跟武禹襄习太极拳,又得王宗岳《太极拳论》,艺更精进。

19岁只身来北京设馆教拳,因不为时人所识,一度被冷漠。

后来其父杨露禅来北京亲临指导,杨式太极拳始传于北京,渐及全国。

杨鉴,字健侯,号鉴湖。

杨式太极拳重要传人之一,河北永年人。

自幼从父杨露禅习太极拳,其父对他要求严格,终日苦练,后来技艺大进,终成大器。

他的剑术刚柔并济,对刀、枪等器械都很精通,且善使弹,有“弹无虚发”之誉。

由于性格温和内向,从学者甚多。

为适应部分练习者的需求,将杨露禅所传的老架,处改为中架。

在太极拳发展和传播中,起了重要作用。

杨兆熊,字少侯,自幼随班侯、健侯学拳,其艺得班侯者居多。

传统杨氏太极拳103式图文详解

传统杨氏太极拳103式图文详解

传统杨⽒太极拳103式图⽂详解1传统杨⽒太极拳103式图⽂详解(⼀)⼝令1.预备势2.起势3.揽雀尾4.单鞭5.提⼿上势6.⽩鹤晾翅7.左搂膝拗步8.⼿挥琵琶9.左搂膝拗步10.右搂膝拗步11.左搂膝拗步12.⼿挥琵琶13.左搂膝拗步14.进步搬拦捶15.如封似闭16.⼗字⼿17.抱虎归⼭18.肘底看捶19.右倒撵猴20左倒撵猴21.右倒撵猴22.斜飞式23.提⼿上势24.⽩鹤晾翅25.左搂膝拗步26.海底针27.扇通臂28.转⾝撇⾝捶29.进步搬拦捶30.上步揽雀尾31.单鞭32.左右云⼿(⼀)33.左右云⼿(⼆)34.左右云⼿(三)35.单鞭36.⾼探马37.右分脚38.左分脚39.转⾝左蹬脚40.左搂膝拗步41右搂膝拗步42.进步栽捶43.转⾝撇⾝捶44.进步搬拦捶45.右蹬脚46.左打虎式47.右打虎式48.回⾝右蹬脚49.双峰贯⽿50.左蹬脚51.转⾝右蹬脚52.进步搬拦捶53.如封似闭54.⼗字⼿55.抱虎归⼭56.斜单鞭57.右野马分鬃58.左野马分鬃59.右野马分鬃60.揽雀尾61.单鞭62.⽟⼥穿梭63.揽雀尾64.单鞭65.左右云⼿(⼀)66.左右云⼿(⼆)67.左右云⼿(三)68.单鞭69.下势70.右⾦鸡独⽴71.左⾦鸡独⽴72.右倒撵猴73.左倒撵猴74.右倒撵猴75.斜飞势76.提⼿上势77.⽩鹤晾翅78.左搂膝拗步79.海底针80.扇通臂81.转⾝⽩蛇吐信82.进步搬拦捶83.上步揽雀尾84.单鞭85.左右云⼿(⼀)86.左右云⼿(⼆)87.左右云⼿(三)88.单鞭89.⾼探马穿掌90.⼗字腿91.进步指裆捶92.上步揽雀尾93.单鞭94.下势95.上步七星96.退步跨虎97.转⾝摆莲98.弯⼸射虎99.进步搬拦捶100.如封似闭101.⼗字⼿102.收势103.还原(⼆)图解2第⼀式预备势,“⾯向正南”,要点:两脚分开与肩同宽⾯向前⽅,两臂⾃然下垂,⼿⼼向内,⼿指朝下,⽬视前⽅,全⾝放松。

杨氏太极拳的发展历史

杨氏太极拳的发展历史

杨氏太极拳的发展历史杨氏太极拳是历史悠久的汉族拳术,太极拳的重要流派之一,是由河北省邯郸市永年人杨露禅及其子杨班侯、杨健侯,其孙杨少侯、杨澄甫等人发展创编的。

由于杨氏太极拳姿势开展,平正朴实,练法简易,因此他深受广大群众热爱,开展得最为广泛。

杨式太极拳对手眼身法步有严格的要求,练拳和推手,手眼身法步按要求做到正确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目前国家体委正式公布的88式、24式以及在许多场合表演的,都是这种杨式太极拳或由其演化而来。

杨露禅偷师杨露禅杨福魁1799年-1872年,字露禅,河北永年人,就学于陈长兴。

杨露禅自幼好武,因家贫,迫于生计,在广平府西关大街中药字号“太和堂”中干活。

这药店为陈家沟人陈德瑚所开。

陈见杨为人勤谨,忠实可靠,又聪明能干,便派他到陈家沟家中做工。

适逢陈长兴借陈德瑚家授徒。

杨心中十分羡慕,有心拜师学艺,但一者事繁,二者又怕陈不收自己。

他虽然懂得江湖禁忌但因学艺心切,便在陈氏师徒练拳时,在一旁观看,用心记下某些招式,无人时便私下练习。

久而久之,竟有所得。

后被陈发现,见其是可造之才,不但没有怪罪他反而大胆摒弃门户之见和江湖禁忌,和陈德瑚商量,准其在业余时间正式学习太极拳。

赴京授拳杨式太极拳已经有170多年的历史。

第一代的祖师是杨露禅1799——1872,他是从温县陈家沟学习了太极拳的真功夫后应亲戚武汝清1804—1887、时任清刑部奉天司主事、四川司员外郎、花翎二品衔的邀请,率次子杨班侯1837—1892、季子杨健侯1839—1917到北京教拳。

杨班侯时任清军旗营武德骑尉衔、戴蓝翎因在北京打了洋人,腐败无能的清政府不敢再留用。

杨少侯杨露禅艺成时,已是四十岁左右的人了。

为了生活,他先在家乡永年教授太极拳,后被人推荐去北京授徒。

因武艺高强,号称“杨无敌”。

他在北京授拳时,因弟子多为王公大臣,贝勒贵族,生活奢侈而体弱多病,又不耐艰苦。

杨露禅考虑到这些人的身体素质和保健需要,将自己所学太极拳中的一些高难度功架简化,使姿势较为简单,动作柔和易练,既适合穿长衫、留辫子的人练习,又有益于健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杨式太极套路探源:太极长拳
【中国国际太极拳网文化历史频道】所谓“太极长拳”有三方面含义:一是从连绵不断、滔滔不绝的角度讲,太极拳亦称“长拳”。

杨澄甫先师经常用“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来比喻“长拳”之说;二是杨澄甫先师所传的一种尚未定型的用架,通称为“太极长拳”;三是唐代许宣平所传“三世七”太极拳(37式),亦称“太极长拳”,杨式太极拳某些分支有传。

杨式太极长拳,又名太极快拳,太极藏拳。

杨澄甫先师所传“太极长拳”,是在定型架之前流传的太极拳用架,传习者较少,且多自秘惜,是杨式太极拳宝库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目前流传的太极长拳,主要有杨澄甫传给杨振兴铭、陈微明、崔毅士、陈月坡的几种。

杨振铭所传,有杨振铭弟子马伟焕提供的抄件及谢秉中著《中国太极拳的学与术》两套资料,前者65式,后者70式;
陈微明所传,见陈微明著《太极剑》(附“太极长拳”),共59式;
崔毅士所传,见孙南馨著《杨式太极长拳》,共123式;
陈月坡所传,见张楚全著《杨式秘传一二九式太极长拳》,共129式。

(张楚全男浙江舟山人。

1929年出生。

1960年开始习练太极拳,先后师从王定良、杨澄甫先生的弟子赵桂恒及太极名家顾留馨等)
杨振铭、陈微明所传大同小异,崔毅士、陈月坡所传大同小异。

陈微明又在杨澄甫所传长拳的基础上,自己创编了“增加太极长拳”108式。

曾如柏(曾昭然)博士在50年代出版的<<太极拳全书>>一书也载有他学于杨澄甫公(曾博士先学太极拳于微明先生,后从杨公游,杨公去世后,又得杨守中先生指点)的太极长拳目录及路线图(62式)。

杨式太极长拳,其动作与杨式太极拳定型架基本一致,但是更接近于技击实践。

其演练风格和特点,与太极拳的“功架”有一定差别,主要表现为“快慢相间,刚柔相济”。

部分动作要带有发劲。

这种发劲动作,不同于外家拳的发劲,仍然是“用意不用力”,即不用拙力,表现为沉、柔、快。

其劲力之速,功深者可闻有风声。

且在发劲之后不会断劲,一发即松,可随时接转折叠。

香港元朗杨家太极拳术研究会编辑出版的<<杨家太极拳术搜秘录>>结论道:“为求在应用上招式的使用能达最历害,则必须要学杨家第二路拳法----太极快拳了。

因此拳路,乃杨家第一路拳法之改良法,比原来第一路之攻击手法,更深入及尖锐化,故不可不学。


另外,傅钟文先生和其传人却没有习练太极长拳的,他们把以快速度练习的太极拳称为“快太极”或“快架子”,傅钟文说:杨式太极拳“总共只有这么一套大功架,没有第二套拳”。

现在杨氏拳的一些传人也与傅先生持一样的看法,以为没有杨氏太极长拳,都把以快速度练习的太极拳称为杨氏太极快拳。

马岳梁先生是吴氏太极拳宗师吴鉴泉的门生和女婿,杨澄甫于1936年去世时,他已35岁。

杨氏兄弟与吴氏过从甚密,马岳梁说:“我经常看见杨澄甫去鉴老家里和鉴老一起推手。

我亲眼看见过他打杨氏长拳(即快拳)。


马岳梁在谈到吴氏快拳的来源时,就杨氏快拳现在稀传的原因,曾说过:“当年杨氏太极拳传人杨少侯、杨澄甫和吴氏太极拳传人吴鉴泉在北京体育研究社教授太极拳时,都有发劲、跳跃的动作,有这种发劲、跳跃动作的就称为太极快拳。

杨澄甫和吴鉴泉两人为了使太极拳更适合一般人练习,后来教人时把发劲、跳跃的动作去掉,改变为轻灵柔和、式式均匀的慢架子。

杨澄甫的哥哥杨少侯坚持不改,说:“要改你们改,我不改,要练杨氏太极拳必须按原来的练法来练。

”他教学生都教原始拳路。

由于杨少侯脾气很暴,教学时,学生一下子领会不了,他就动手打,人家受不了。

所以
虽然他的功夫很好,但跟他学的人很少。

杨澄甫脾气非常好,教人也很耐心,开始教慢架子,也教快架子。

据说后来他胖了,不教原始的快架子了。

澄甫公未到上海前,曾在北京、杭州、南京等地授拳,20年代末应陈微明先生之邀去上海授拳,后又去广州授拳。

杨澄甫何时不再传授快拳,已无从查起。

傅钟文先生在上海向杨氏学拳时,大约杨澄甫先生已不传快拳了。

杨澄甫去世时,长子杨守中先生20多岁,也学得杨氏太极长拳外,另三个儿子年龄都在10岁上下,同傅钟文先生一样,他们也可能没有得到杨氏长拳的传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