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粉行业的食品安全引发的风险思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奶粉行业的食品安全引发的风险思考
[摘要]作为制造婴幼儿主要食品的奶粉行业,近几年来事故频发。严重伤害着中国下一代的发展。食品安全风险已经是企业经营中必须面对的问题,因此应该提高食品生产过程中的风险意识。该文章通过分析中国奶粉行业引发食品安全问题的原因,从而引发我们对奶粉行业风险的思考,进一步提出奶粉行业应该采取的应对措施。
[关键词]食品安全;风险意识;思考
1 事件回顾
随着2014年全国两会的结束,政府工作的热点又一次聚焦到了食品安全问题上,也成为人们热谈的话题。在会上,总理李克强就食品安全问题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严守法规和标准,用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坚决治理餐桌上的污染,切实保障“舌尖上的安全”。食品安全事关民生,对餐桌上的污染“零容忍”,用“三个最严”切实守护起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是民生大事、实事。食品安全问题中的奶粉安全更是人们关注的重点。从三鹿集团“三聚氰胺”事件开始,奶粉行业就不断被爆出各种问题,结石宝宝事件,性早熟事件,小金属颗粒,蚊香片,线头,虫子等竟然在奶粉中被发现,三聚氰胺、亚硝酸盐、阪崎肠杆菌、肉毒杆菌等一系列不该出现在奶粉中的物质也被检测出来,曾经轰动一时的三鹿集团在这一系列动荡中走向了破产。奶粉企业在从生产到销售过程面对着各个方面的风险,这就不能不让我们思考奶粉行业面对的各种风险问题以及怎样应对这些风险,使中国奶粉行业健康的发展,让中国妈妈不再为孩子的奶粉问题担心。
2 以风险的角度分析奶粉事件产生的原因
2.1 人事风险——奶粉企业管理者风险意识薄弱
奶粉行业爆出质量问题由来已久,2008年三鹿集团的“三聚氰胺”事件,在当时引起了轩然大波,领导人纷纷下狱,奶粉行业的巨头三鹿集团也随之破产。面对如此严重的后果,其他奶粉集团没有做到引以为戒,而是存在侥幸心理,管理者风险意识薄弱。在利益的诱惑下,没有充分意识到食品安全问题对企业的影响的巨大性。此外奶粉行业还普遍存在一种现象,就是在食品安全出现问题后才意识到奶粉生产过程中的种种问题。但是此时已经对企业造成了无法挽回的损失,同时对社会的影响已是不可避免。社会责任意识淡薄是风险意识薄弱的另一重要体现。从企业职能来讲,为社会服务,保障消费者的生命健康是企业责无旁贷的任务。但是事实上,奶粉企业在获利的过程中无视自己的社会责任,盲目追求自己的经济利益,从而造成不公平的市场现象频频发生。
2.2 技术风险——奶制品相关检查不完善
从2008年三鹿奶粉事件开始,最近几年来社会各方的关注点聚集到了奶制品质量问题上。与此相关的其他一系列食品安全问题也纷纷暴露在广大消费者面前。看到奶制品安全事故接二连三地出现,除了感到震惊之外,有一关键问题进入了我们的视线——就是对奶制品质量安全检查体系是否健全。在奶粉质量检查过程中无外乎两个方面,一是相关检查内容,二是相关检查工作的责任落实。这两者缺一不可。俗话说得好“病从口入,祸从口出”,奶制品主要是针对婴幼儿群体,相关检查更是应该事无巨细,每一道检查工序做到责任落实到每一个人。最近几年出现的奶粉安全问题最直接的原因就是奶制品相关检查不完善。
2.3 体制风险——奶粉行业质量监督力度欠缺、不全面
中国奶粉行业质量监督主要是依靠自己,没有融入多元化的元素。虽然每一个奶粉企业都拥有自己强大的专家队伍,但是出于都是集团内部员工等各方面的影响。有的时候在面对利益等多方面的诱惑后,在质量检查过程中会出现我们不想看到的情况。这个时候产品质量安全检查就需要一个强有力并且全方位的监督。所以除了企业内部之外的专家,政府,法律,社会公众,媒体网站等途径的监督是必不可少的。
2.4 法律风险——法律风险意识淡薄
法律风险是指企业行为违法或者管理层对法律理解不透彻而使企业面临的风险。虽然我国法律存在不确定或者遗漏之处,但是当前出现的奶粉质量问题不管是在法律还是道德方面受到制裁是毋庸置疑的。造成近几年一系列问题的重要原因就是企业做不到有法必依,政府做不到执法必严。企业在运行过程中为了追逐利益,总是想着违法经营,对于违法带来的后果则是置之不理。而政府在执法过程中由于这样那样的原因没能做到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在执法过程中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现象屡屡发生,面对违法行为在没有被曝光之前该罚的不罚,该重罚的轻罚事件此起彼伏。
3 奶粉行业风险应对措施
3.1 奶粉企业应该提高产品风险意识
所谓风险是指具体的思想、行为、事件,这些思想、行为、事件会对个人、单位、国家造成不可估计的威胁。认识风险是有效防范风险的基础。中国有句老话,叫“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每一个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总会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风险,每一个方面的风险只要意识不足,都有可能给企业一个致命的打击,从而导致前功尽弃、全盘皆输的例子数不胜数。企业经营的目的就是创造财富,赢得利益,但是利益总是和风险同进同退。不管是多么辉煌,多么庞大的企业,只要不能够有效地管理好自身面对的各种风险,都有可能在一个意想不到的风险面前败下阵来,甚至濒临破产。只有风险意识增强了才能谈得上加强风险管理。大量的事实证明如果一个组织或者企业对风险意识没有充分到位的理解,在加强风险管理方面就是无稽之谈。只有加强风险管理意识才能够意识到生产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而去规避风险,使企业健康的发展。
3.2 健全食品安全检查体系
健全食品安全监察体系是保障食品安全的必要措施。落实“从奶源到市场”全程控制理论。奶粉制造商需要一个贯穿食品生产全过程的有效的食品追踪方法。从奶源的选择检查到奶制品生产环节质量监督以及产品包装卫生的达标情况,都需要健全的检查体系。尽管监理这样一套认证追溯体系会增加食品行业成本,但是其未来的经济价值远远大于成本。从奶制品的源头开始,奶源的选择至关重要,去年多美滋毒奶粉事件正是由于奶源质量问题不明确造成了这次乌龙事件。在产品相关检查阶段企业可以通过组织专家组采用科学的方法,比如头脑风暴法,对生产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威胁提出意见。企业根据具体情况将专家提出的威胁因素纳入检查体系。企业还可以通过研究专业文献,对一些潜在的风险提前进行检测,比如《中国食品质量报》、《中国卫生杂志》、《农产品质量安全》等,科研院所的研究成果,公开发表或未发表的论文等,这些文献中可能会有一些与食品安全有关的重要信息,应对这些信息进行深入挖掘,找出可能的潜在风险;通过对风险物质的理化特性、毒理学数据、可能涉及的食物、食品中的残留量、检测方法等方面的掌握和研究,可以提前评估食品中某种物质的风险水平,并根据评估的结果采取及时有效的控制措施,做到防患于未然。3.3 建立多元参与的食品安全风险治理机制
基于我国食品安全监管的复杂性与利益肢体的多元性,我们应当建立一个由社会各阶层都参与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比如由政府,司法机关,企业,消费者和医疗机构共同参与的监管体系。尤其是政府的监督应该强调,法律的监督一般都是在奶粉质量问题出现后,通过相应的民事和刑事处罚的方式对已经造成危害的行为给予裁出,此时有问题的产品已经对消费者产生了不可挽回的伤害。政府应该起到强有力的监督作用,对奶粉生产过程全方位的监督。奶粉质量安全问题关系到每一名公众的利益,奶粉出现问题意味着中国接班人的身体健康出现问题,直接影响着国计民生问题。作为消费者,我们和奶粉制造商处在不同的地位上,在利益博弈中,明显处于劣势,消费者并不可能像生产者一样拥有关于产品的更为详细的信息,而且奶粉质量出现问题影响下一代建设者,所以在奶粉行业的监督的任务中,政府应该明确自己的责任,为广大人民负责。此外社会各阶层的参与能够使信息通道不再闭塞,有助于提高政府相关决策的可信度和可行度,降低政府政策的制定和执行成本过度依赖政府单一监管主体下的监管效果不明显。通过各利益主体互相牵制保障食品在流通环节处处安全。确保食品真正让消费者放心食用。
3.4 培养奶粉企业法律风险意识
培养企业的法律意识其实就是培养人的法律意识,奶粉企业法律意识的培养实际上就是企业包括企业管理者和员工在内的意识的培养。法律风险不是指企业出现了安全问题之后面临的法律制裁等问题,而是存在于生产过程的方方面面。对于企业管理者应该对自己经营企业所属的法律背景有所了解,包括法律制度和国家政策。这样才能对国家政策,经营环境的改变不再仓促应对,在具体问题上出现法律问题才能及时的寻求专业帮助。在培养企业管理人员的法律风险意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