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读后感-李保增

合集下载

《庄子》读书心得体会(精选17篇)

《庄子》读书心得体会(精选17篇)

《庄子》读书心得体会(精选17篇)《庄子》读书篇1庄子认为遇事应该沉住气,心平气和的自然处之,切莫心浮气躁,这才是有智慧的人。

一位老僧坐在路旁,双目紧闭,盘着双腿,两手握在衣襟之下,陷入沉思。

突然,他的冥思被打断。

打断他的是将军嘶哑而恳求的声音:“老头!告诉我什么是天堂!什么是地狱!”老僧毫无反应,好像什么也没听到。

但他渐渐睁开双眼,嘴角露出一丝微笑。

将军站在旁边,迫不及待,犹如热锅上的蚂蚁。

“你想知道天堂和地狱的秘密?”老僧说道,“你这等粗野之人,手脚沾满污泥,头发蓬乱,胡须肮脏,剑上铁锈斑斑,一看就没有好好保管。

你这等丑陋的家伙,你娘把你打扮得像个小丑,你还来问我天堂和地狱的秘密?”将军狠狠地骂了一句。

“刷”地拔出剑来,举到老僧头上。

他满脸血红,脖子上青筋暴露,就要砍下老僧的人头。

利剑刚要落下,老僧忽然轻轻的说道:“这就是地狱。

”霎时间,将军惊愕不已,肃然起敬,对这个敢以生命来教导他的老僧充满怜悯和爱意。

他的剑停在半空,他的眼里噙满了感激的泪水。

“这就是天堂。

”老僧说道。

老僧确实能沉得住气,在自己生命遇到危险时,依然能够平静的面对,所以,他制服了那个不可一世的将军。

试想一下,如果老僧沉不住气,与将军争执起来,或者对其不屑一顾,其结果会是怎样呢?庄子说:“喜怒通四时,与物有宜而莫知其极。

”因为只有看透别人的内心,才最有针对性的攻其心,而被人看透内心则比被别人抓住命根子还要可怕,还要恐怖,犹如被抓住牛鼻子一样陷入被动,只能听命于人,受制于人了。

这正如喝酒,真醉和假醉是完全不同的情况,愚者和装愚者是相异的两种人。

玩“醉拳”的,是“形醉而神不醉”,“醉”是“醉”在“虚”处,是迷惑对手,而“拳”击在“实”处,招招乃致命杀手。

装愚的,是“外愚而内不愚”,“愚”是“愚”在皮毛小事,不涉宏旨,无关大局,而“精”却“精”在节骨眼上,事关一生命运。

所以,绝顶聪明的人不喜欢显露自己的聪明,以免让别人窥视到自己的真实意图;相反,他们更多时候是卖杀装憨,揣着明白装糊涂,不让别人看透内心。

《庄子》读后感4篇

《庄子》读后感4篇

《庄子》读后感4篇《庄子》读后感4篇庄子,战国中期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

他是继老子之后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庄学的创立者,与老子并称“老庄”。

那么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庄子》的读后感,欢迎大家阅读!《庄子》读后感(一)每每读到庄子的言论,总能使我深思一番,然后醒悟些什么,尤其是对“和”这一方面。

记得曾听花簇幽声,与友手谈两奁乌鹭,看玉子音脆。

初,我落子咄咄逼人,不加退让,但随一来一往间,局势渐步苍黄。

怪我太贪胜。

新局,欲缓速攻彼,而大计未成便造反逼,下场与前局无异,皆是我的子颗颗被动,只要对方愿意,分分钟都能结束了此番坐隐。

即使敲盘忖度,也无可奈何,依旧茫茫然不知何解。

直至后来闲暇阅了几卷《庄子》,再拈棋时,才若有所思。

始乎故,长乎性,成乎命。

生陵安陵,长水安水,莫不是安时处顺?顺于水与齐俱入与汩偕出是谓命成,这又是否讲究一个无为之和?以和为量,融入环境,才能于环境中纵横;顺从所处之境,与时俱化,无肯专为,也才能不物于物。

于是方知我在棋道一面输得如此彻底。

一昧的穷追猛打,只是让自己的格局更为支离破碎,棋心散乱。

小体怎敌大体,残局那堪圆镜?唯有将自身所有连成一体,贯通一气,融和其中,才最是无懈可击。

这终是,要讲究一个“和”字。

步步紧逼,不正如那难成大事的独善其身者?贪胜谋彼,还不如顾我争先,逢危保其小棋,还不如弃之转战大局。

而这些,又都不如行和之道。

行于和,安于道,该走则走,该停则停,天地两宽。

棋道如此,想来世道也应如此。

天地万物相生于世,人与自然便好若纹枰间的黑白二子,人若对自然步步紧逼,则终将会被反噬,倘若人不与自然俱化,固守一端放眼小利,则终将会受到自然的控制,被动前行。

而若人与自然作和融于一体,相互包合,两相无事,平和安好。

如此一想,比起输赢,“和”一字才是最为重要。

与人和者,谓之人乐;与天和者,谓之天乐。

二人博弈,若下得和棋也是知音,要知输赢常在,而知音难求;日月交替,昼夜相生,二者互存,并无亏损。

庄子读后感

庄子读后感

庄子读后感
《庄子》是一本充满哲学思考的书籍,它让我深刻地认识到了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在书中,庄子提出了许多有关人生的观点和思考。

他认为人生应该追求自由和无为而治,不应该被外界的名利所迷惑。

他通过许多寓言故事,向我们展示了人生的真谛和意义。

例如,他讲述了一个蝴蝶梦的故事,告诉我们人类的生命只是短暂的一瞬间,我们应该珍惜时间,追求内心的自由和平静。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深刻认识到了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珍惜自己的生命,不断追求内心的自由和平静。

同时,我们也应该学会放下对外界的执念和追求,保持内心的平和与淡泊。

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地享受生命的美好和幸福。

此外,这本书还让我认识到了自我认知的重要性。

庄子认为只有了解自己的内心世界,才能够真正地掌握自己的命运。

因此,我们应该时刻关注自己的内心感受,了解自己的需求和愿望,才能够更好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总之,《庄子》这本书让我受益匪浅。

它不仅让我更加了解了人生的本质和意义,还让我认识到了自己作为一名学生和未来可能的一名
教师的责任和使命。

我相信只要我们珍惜生命、追求内心的自由和平静,就一定能够创造出更加美好的未来。

《庄子》读书心得15篇

《庄子》读书心得15篇

《庄子》读书心得15篇
在阅读《庄子》这本古代经典著作时,我深受启发,感悟颇多。

庄子的思想深邃而丰富,对于人生、道德、自然等方面的思考都有
独到的见解。

在阅读过程中,我从中学到了许多宝贵的人生智慧和
哲理。

首先,庄子的思想强调自然与自由。

他认为人应该顺应自然的
规律,不要刻意追求功名利禄,而是要随遇而安,顺其自然。

这种
思想让我明白,人生并不是一场竞争,而是要与自然和谐共处,不
要过分强求,顺其自然更能获得内心的平静和自由。

其次,庄子的思想强调心灵的平静与宁静。

他提倡“逍遥游”
的生活态度,即追求心灵的自由和宁静。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常常
为了物质利益和名利而忙碌奔波,却忽略了心灵的宁静和平静。


子的思想提醒我,要学会放下功利心,追求内心的平静和宁静。

最后,庄子的思想强调了对于自然的敬畏和敬重。

他认为自然
是最大的,人类应该尊重自然、顺应自然。

这种思想让我意识到,
人类与自然应该和谐共处,而不是剥削和破坏自然。

只有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共处,才能真正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通过阅读《庄子》,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庄子的智慧和哲理,受
益匪浅。

他的思想启发了我对人生、道德、自然等方面的思考,让
我更加明白了生活的真谛。

希望在以后的生活中,我能够更加深入
地理解和践行庄子的思想,活出一种更加自由、平静、和谐的生活。

《庄子》读后感

《庄子》读后感

《庄子》读后感
《庄子》是中国古代哲学经典之一,阅读这本书给我带来了许多思考和启发。

书中庄子提倡的“无为而治”的思想让我印象深刻。

他认为,人们应该顺应自然,不过分干预和操纵事物的发展,让自然和宇宙的规律自行运作。

这种思想在当今快节奏、竞争激烈的社会中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它提醒我们要学会放下过多的掌控欲,尊重自然和人性的规律,以更加平和、自然的方式生活。

庄子还通过一个个生动的寓言故事,深入浅出地阐述了他的哲学观点。

这些故事不仅富有智慧,而且引人深思,让我在阅读的过程中不断反思自己的行为和思维方式。

《庄子》中的文字简洁而优美,表达了庄子对生命、自由和人性的深刻洞察。

阅读这本书,不仅让我在思想上得到启发,也让我在文学上领略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魅力。

《庄子》是一本充满智慧和启示的著作。

它让我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引导我更加关注内心的平静和自由。

这本书不仅适合哲学爱好者阅读,也适合所有寻求内心宁静和生活智慧的人阅读。

《庄子》读后感

《庄子》读后感

《庄子》读后感《庄子》读后感(精选26篇)《庄子》读后感篇1今天读完了《庄子》之《养生主》篇。

本篇虽短,却让我思索回味良久。

《养生主》全篇通过层层递进的阐述,说明养生之道在于顺其自然。

全篇分为六层。

第一层讲人生有限,不能把光阴虚度在孜孜追求于无限的小知上,不应以搏求善名而为善,而应当抛却繁杂外物,“缘督以为经”,秉承事物中虚之道,即追求内心的自然之道。

第二层通过疱丁解牛的故事,进一步说明处理事物应透过事物全貌,分析掌握事情的内在联系,然后以“以无厚入有閒”,方能游刃有余。

说明养生之道在于“因其固然”。

第三层通过右师之介,说明形体残全在于天而不在于人。

更进一步说明世间万物皆是顺应自然的变化,而不是限于人为的因素。

故顺其自然方能得其中道,得其中道,方能养生。

第四层通过泽雉说明精神的自由胜于物质的满足,自由之重就在于自由乃是顺其自然的体现。

故人应当挣脱身体外物的束缚,追求领会宇宙本体和内心本质的精神。

第五层通过秦失三号而出的故事,说明情感亦应顺从自然的变化。

“适来,夫子时也;适去,夫子顺也。

”生离死别,在庄子看来竟是那样的从容。

当然,庄子安命的思想并不是消极避世的观念,而是让人顺其自然。

既然人生老病死的自然规律是不可避免的,就不应将自身为其陷入过度的悲伤痛苦之中。

结合上篇的《齐物论》,庄子认为世间万物,包括人的情感都是齐一的,那么生死亦是齐一的,因此,即使生离死别,悲痛的情感亦应当适可而止,三号而出。

“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也。

”顺其自然,则死亡亦如解人生倒悬之苦。

第六层,通过薪尽火传的比喻,说明以薪代表的外物虽然会燃尽而不可传,但以火代表的精神是不灭的,会永远传承下去。

通过逐层讲述,从而说明世间万物、人之情感都应顺应自然,而真正的精神生命将会永远相传。

故养生之道在于精神建构,而不是身体外物的满足。

《庄子》读后感篇2庄子,名周,战国时期宋国蒙人。

战国中期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庄学的创立者,道家学派代表人物,与老子并称“老庄”。

《庄子》读后感

《庄子》读后感

《庄子》读后感
标题:《庄子》读后感
读完《庄子》,我深深地被庄子的思想所吸引。

他那深邃的哲学观点,富有哲理的语言,以及独特的生命观和世界观,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首先,我被庄子的自然主义思想所感动。

他认为万物皆有其存在的价值和意义,人应该顺应自然,与自然和谐共处。

这种思想在当今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于我们理解和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提供了深刻的启示。

其次,我对庄子的人生观感到敬佩。

他主张“逍遥游”,认为人生应当追求自由自在,不受任何束缚。

他的这种观念鼓励我们要有自己的独立思考,不被世俗的观念所左右,活出自我,追求真正的自由。

再次,我对庄子的语言艺术感到惊叹。

他的语言生动形象,充满了智慧和机智,使人在阅读的过程中深受启发。

他的寓言故事更是深入浅出,让人在轻松愉快中领悟到生活的真谛。

然而,《庄子》并非完美无瑕。

有些观点过于消极,如对人性的悲观看法,对社会制度的否定等,这些都需要我们理性地看待和分析。

总的来说,《庄子》是一本值得反复阅读的经典之作。

它以其深邃的哲学思想、独特的人生态度和精湛的语言艺术,给我们带来了丰富的精神食粮。

我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会继续从《庄子》中汲取智慧,丰富自己的人生。

《庄子》的读后感7篇

《庄子》的读后感7篇

《庄子》的读后感7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审核人:______审批人:______编制单位:______编制时间:__年__月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实习报告、述职报告、工作总结、工作计划、心得体会、演讲稿、作文大全、申请书、自我鉴定、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internship reports, job reports, work summaries, work plans, reflections, speeches, essay summaries, application forms,self-evaluation,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庄子》的读后感7篇读后感是我对书籍中人物命运的思考和感受,让我更加珍惜生活中的每一次选择,读后感是我对书中情节发展和结局的思考和猜想,以下是本店铺精心为您推荐的《庄子》的读后感7篇,供大家参考。

《庄子》读后感

《庄子》读后感

《庄子》读后感《庄子》读后感集合15篇当认真看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记录下来很重要哦,一起来写一篇读后感吧。

可是读后感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庄子》读后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庄子》读后感1在晨读的时候老喜欢把《庄子》这本书拿着读,只是被里面光怪陆离的故事吸引着,当成了志怪类型的书籍。

觉得离开我们生活的现实太远太远。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我们都学过的逍遥游:“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

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

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南冥者,天池也。

”那个时候自己的心境太小,不相信有这样大的境界。

稍及年长些,随着个人阅历和见识的丰富。

真正到达了黑格尔所说的“正反合”三段式中反的阶段的时候,才发觉自己心理深处真正需要的正是这样的一本书。

我时常追问我自己:我所追求的一切,我所放弃的无奈,是否都是随着我的本心而没有违背?是否都值得?知识本身并不是智慧,智慧是通过对问题本身的追问而通达到的一种境界。

读罢此书,我知道《庄子》还只读了个皮毛,或许连皮毛都还没到达,以后的路还长些,还得长久的读下去。

读书笔记:1.庄子其人庄子其人不为名利所困,逍遥一生,无牵无挂。

虽贫穷至极,但不为困顿所累,庄子告诉我们:“读书人有道德理想而不能实行,这才是困顿。

”、“真正的仁人志士不怕生活上的贫困,怕的是精神上的潦倒。

”对于物质上的富有庄子告诫我们:“手中有多少金钱,并不能决定它在你心中的分量。

”对于不能按照本心生活的人庄子说:“是别人给了我这么多委屈呢?还是我自己看不破名和利呢?”2.境界的大小真正的大小不仅仅在于眼界中,而在于心智上。

而境界的不同,决定了人们思维的方式。

如何获得大的境界呢?打破束缚自己心智的常规思维。

而如何打破常规思维呢?问问自己,终其一生,是否看到了自己的本心,看到了自己真正欢欣的东西。

而如何看到自己的本心呢?无忧是佛,活在当下。

《庄子》的读后感

《庄子》的读后感

在阅读《庄子》这部千古传世的哲学巨著后,我深感震撼。

这是一部充满智慧的书籍,它以独特的符号系统和深邃的哲学思想,为我们揭示了宇宙万物运行的规律,以及人类生活的道理。

《庄子》的核心思想是“道法自然”,这个字在古汉语中有遵循自然规律的意思。

全书以庄子及其弟子的对话为载体,阐述了道法自然的内涵。

每一段对话虽然简短,但却蕴含着深刻的哲理。

这种文字形式虽然简洁,但却能准确地反映出现实世界的各种现象,让人感叹古人的智慧。

在阅读《庄子》的过程中,我深深被其深厚的哲学内涵所吸引。

它不仅探讨了宇宙的运行规律,还深入到了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

比如,它提出了“无为而治”的政治观念,强调领导者应该顺应自然,不要过度干预,才能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

又如,它强调了“逍遥游”的生活态度,告诫我们要超脱物欲,追求内心的自由与宁静。

此外,《庄子》还以其独特的寓言故事,吸引了我。

它的寓言故事主要以自然界的现象为背景,来阐述道家的哲学思想。

这些故事虽然简单,但却充满了深刻的哲理。

它们让我明白,只有通过观察和体验自然,才能真正地领悟到道法自然的奥秘。

读庄子心得读后感(10篇范例)

读庄子心得读后感(10篇范例)

读庄子心得读后感(10篇范例)读庄子心得读后感篇1寻寻觅觅,我独自一人徘徊在冷冷清清的书店中,尽权利睁大那双疲倦的双眼,在密密麻麻的书海之中,寻觅你的身影。

你生活在两千五百多年前的战国时期,在那个动荡的年代,可以不顾政事,活得如此逍遥的人可能并不多。

文化名人更是少之又少。

可是在我看来,只能感叹:经典的不仅影响了中华民族的历史,也充斥了书店中这一小小的柜台。

哎!凄凄惨惨戚戚。

可好在我仍能在书柜的角落找到了你的身影——《庄子》。

那一日,阳光明媚,在上海柔媚的流云下,是一丝丝芊绵的野花。

几只粉色的蝴蝶,从波光粼粼的湖畔飞来,穿过杨柳撩人的婀娜,掠过蒲公英飞扬的轻盈,在几朵小野花上翩然落下。

我捧着《庄子》独坐一旁,不愿惊动她们,一如不愿打扰帘下悠然于梦中的睡美人,把沉睡的美人,定在做蝴蝶梦吧!蝴蝶穿过我的双眼,流下了美的印记,在我心灵中的画廊翩然飞过。

“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志也。

不知周也。

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

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在周亦飘然。

蝴蝶如仙界闪烁着荧光的精灵,飞过显示与梦想的界限,飞过天上与人间的联结。

飞来告戒世人,摆脱欲望,何必被欲望所累直至生不如死。

在书中显示所想,常被你形之于梦。

而在你的梦中我所探寻到的,不仅只有美妙的蝴蝶,更有常人难以想象的骷髅。

你不是贪生怕死的人,更不受欲望干扰,死后你愿让蛆虫蚀尽你身躯上残留的最后一点余肉,让野狗啃尽并任意玩弄你最后的骨头,让秃鹫啄食你的双眸。

热你始终躺在天地之间无力反抗,却又不愿防抗,我被眼前的一切所动容,我祈求司命之神,恢复你的身躯让你重回人间,还你父母,妻儿,送你回故乡,再做那个逍遥的庄子怎么样你愿意吗?不,千万别这样。

你恳求道:我死后在无欲望干扰着我。

更不必为其劳形伤体,在这里天地的春秋便是我的春秋,我尽享南面之尊。

我亦可用天地做棺椁,用日月做双壁,用星辰做珍珠,用万物做礼物,还有什么葬仅胜于此呢我想这不就是骷髅给我们的忠告吗只有摆脱了欲望,方能无忧无虑,尽享天地赐予的一切快乐,这便是逍遥。

《庄子》读后感_《庄子》读书心得五篇

《庄子》读后感_《庄子》读书心得五篇

《庄子》读后感_《庄子》读书心得五篇(一)《庄子》读后感我们在小组交流的过程中,曾经谈论过阅读《庄子》的方式与目的。

当时我建议大家不要单纯把《庄子》当作一种知识体系去学习、阅读,更可以把它当成一种人生智慧去体验、感悟,读到喜欢的句子可以摘抄一下,这也是我的阅读的方式。

后来我们曾多次遇上过很多问题与分歧。

我记得我不止一次的、在不同的场合说过自己的一个观点:中西哲学的语境是不一样的,它们之间的交流很多时候都是不平等的。

例如西哲会批评中哲语意不清,概念模糊,缺乏逻辑体系;中哲也可以批评西哲过于注重概念游戏,缺乏对德性、人生、社会、自然的体验感悟。

我们以此差异来对两者进行认识、理解,是可以的;但是如果我们在此问题纠缠不放,故意抬杠,那也是有碍交流、进步的。

而《庄子》这本书的问题也在于此,首先它不是一个系统、逻辑的思想理论体系,这个不需多讲。

其次,由于文言解读的差异,人们可以从很多个方面,甚至是截然相反的方向去解读。

另举《道德经》的一个例子,开篇第一章第一句:“道可道,非常道。

”这第二个“道”字,到底是“遵循”的意思,还是“说明”的意思,两种解读,两种思想,国学有时候就有这个问题。

再次,《庄子》年代久远,我们难以确定,到底它哪些部分是伪造的、被篡改过的;哪些部分才是其真实的,一贯的思想。

这样的问题也是还有很多,不一而足,它们导致我们在解读的时候会遇上很多困难。

比如说,我们哲学小组在读《庄子》的过程中,遇上的一个最根本的问题是:庄子常说的、最重要的那个“道”,到底是什么?我们不能像读西哲一样,运用逻辑推理、总结归纳的方法来得出答案。

就像我们把《论语》里面有关“仁”的表诉全部列出来对比,不能总结出什么是“仁”。

而庄子的“道”,同样如此。

于是我们会开始思考,到底那些观点才更接近庄子的思想本身,那些观点明显是假托?我们到底是要去追求庄子思想的本真,还是只追求自己偶有所得便好?面对这些问题,我想每个人读书的立场、目的不一样,人们也应该会有自己的答案。

《庄子》的读后感.doc

《庄子》的读后感.doc

《庄子》的读后感《庄子》又名《南华经》,是道家经文,是战国中期庄子及其后学所著,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庄子》的读后感,欢迎大家的阅读。

《庄子》的读后感一《庄子》全书一方面斥责仁义与圣贤,另一面要求人们弃置聪明与智巧,这两方面合并起来,就是全书治世的总方针。

通过读《庄子》,使自己明白了很多为人处事的道理。

优秀的厨师一年换一把刀,因为他们是在用刀割肉;普通厨师一个月就换一把刀,因为他们是在用刀砍骨头。

如今我用的刀已经十九年;所宰杀的牛牲上千头,而刀刃锋利就像从磨刀石磨过一样。

——《养生篇》。

这看似在说一个厨师刀功的高低,但同时也暗喻顺着自然本性的人往往会有所体会。

就像庖丁在解牛时顺着其构造解肉,刀不会因此受损,十九年解牛上千头刀刃却还锋利如初。

这正是顺应自然禀性的好处,同时也是养生的一大要点。

庄子因此而感叹:“人们都知道有用的用处,却不懂得无用的更大用处。

”井里的青蛙,不可能与他们谈论大海,是因为他们受生活空间限制;夏天的虫子,不可能跟他们谈论冰冻,是因为受到生活时间的限制;乡由之士,不可能跟他们谈论大道,是因为教养的束缚。

如今你从河岸出来,看到了大海,方才知道自己的鄙陋,你将可以参与谈论大道了。

——《秋水》。

看到这段话,让我想起这么一句话:“只知道自己所知道的不能叫知道,知道自己所不知道的才叫做知道”。

井里的青蛙、夏天的虫子、乡曲之士他们都被自己所看到的、知道的东西束缚着,因此这正是他们自身的一种鄙陋。

一旦他们挣脱束缚,从已知进入未知,这样便可以与他们谈论他们所不知的事了。

为什么这么说呢?在他们都知道自己所知道的事时,他们只相信自己所知道的,因此你与他谈论他所不知道的事时,他往往不相信;若当他知道自己不知道的事时,你与他谈论他所不知道的事,他往往会相信。

因为他明白自己所不知道的,所以相信别人所说的那些自己不知道的事。

因此河伯见了大海的浩大才明白自己的鄙陋;井底之蛙只有出了井口才会知道自己的愚昧;夏虫只有经历了四季变化才会明白自己生命的短暂;乡曲之士只有挣脱教养束缚才会明白自身的无知!因此只有从自身所局限的范围中挣脱,才会接近另一个大的范围!传统文化重视个人道德修养,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自身综合素质。

《庄子》读后感

《庄子》读后感

《庄子》读后感《庄子》读后感(14篇)当品味完一本著作后,你有什么体会呢?记录下来很重要哦,一起来写一篇读后感吧。

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庄子》读后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庄子》读后感篇1庄子名周,是我国先秦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

著有《庄子》一书,又名《南华经》,为道家的经典。

在阅读《庄子》这本书过程中我体会到了它的浪漫主义色彩,其文想象力丰富,文风汪洋恣肆。

作者运用了形象生动的寓言故事,层出不穷的奇妙比喻,丰富奇特的想象,具有强烈的浪漫主义色彩。

其文《逍遥游》表现尤为突出,“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

”句中体现了作者那种超然的想象力。

也许作者也想成为鲲鹏可以遨游于天际,无拘无束超然物外,拥有绝对自由,不受现实的`羁绊。

《庄子》一文从文学角度来看它是一部非常好的文学作品,文学价值非常高。

后人在思想、文学风格、文章体制,写作技巧都受到了《庄子》的影响。

如阮籍、陶渊明、李白、苏轼,曹雪芹等都受其影响,可见影响之大。

探其思想观点多以老子为依附但有所发展,主张“无为”“无用”“顺其自然”,反对人为:又从其相对主义出发,否定客观事物差别。

对儒学多有诋毁,对不合理的社会现象作出激烈的抨击,却又采取逃避现实,逍遥自得的态度。

看其根源是由当时的社会背景所决定。

战国时期社会不安,各国阶级矛盾尖锐,互相兼并也更加激烈,思想家都在尽力解决当前的问题。

而庄子无力改变这种现象虽然进行了激烈的抨击但也只能逃避现实。

《庄子》一书从文学角度来看不失为一部经典,以上是我个人的一点微薄感受,希望大家批评指正。

《庄子》读后感篇2从朋友处借得《庄子》心得一书,此书有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于丹通过庄子每一个不同的寓言故事来讲述,偶尔看看这样的书对净化人的心灵有一定的帮助。

在今天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人在功名利禄的路上走得太远,以至于都忘了自己内心真正需要的是什么?!快乐,心灵的快乐,心灵的闲适放松。

读《庄子》心得感悟

读《庄子》心得感悟

读《庄子》心得感悟《读《庄子》心得感悟》这是优秀的读书心得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读《庄子》心得感悟“古之真人,不知说生,不知恶死。

”真正懂得生命的人,没有觉得拥有生命而可喜,面对死亡来临而可怕。

那情形,该像路边的野花,庄子对妻子的去世就“鼓盆而歌”。

真人不易,学者说儒家教人入世,道家导人出世,曾经,至亲的人离世,让我感到生命无奈,生活疲惫,很多时连“世”也分不清,混混沌沌,顾此失彼,随波逐流,以为明了的事多了,却是越发失了方寸和方向。

我翻开书,参照已心。

有时,成年人比少年成熟,是成年人多经历了几场葬礼。

生死是庄子一个永恒的命题,也是的,生死纠集了一切利益所在,物质、精神、爱憎,是人就逃不了。

朋友学佛,说人世是苦难的集合体,要历无数生离死别,得失祸患,来日要去西方极乐世界,下世不要为人。

“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庄子也说“生之来不能却,其去不能止,悲乎。

”所以庄子说,我们要懂得“顺应”,去面对,当你已无能力握着的本文来自站的领头羊时候,去放开。

世上没什么是理所当然,或是横加于人的。

多经历了葬礼,我懂得无论对人对物,如果只去忧患失去的悲哀,而不感恩曾经相遇相守的幸运,那去到哪个世界,也并不能真正快乐。

有人问佛祖,什么是佛?佛说,无忧是佛。

原来,现在脚下的土地,也可以是极乐世界,每一个人都有他自己与众不同的生命力量。

生命在思潮里庞杂,回归自然便直观,生命是八个数目字和一条小桥,像德兰修女1910—1997,周1898—1976,在看这篇文章的人,生命尚缺四个数字。

我是人类社会的瑰宝,也是大自然的一棵草,我笑笑自勉,能踏上小桥赏过风光,“活好当下”活出真我就不“悲乎”。

何为真我?生活的本原,生命的本初,愿望的本真,书里娓娓而出。

外面实在太吵了,在信息、物质、欲望膨胀的今天,滋长出原始森林里蔓藤一样的人际网,已天天疲于奔命,却发觉满足更难,快乐变小。

“心为形役”原来心被外物奴役着,心当然是高兴不起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记住我们的理想,让我们保持平淡而宁静的心情一路前行!——《庄子》读后感北师大在职博士班学员李保增二零一二年十二月三十日广州记住我们的理想,让我们保持平淡而宁静的心情一路前行!——《庄子》读后感北师大在职博士班学员李保增2012-12-30庄子(前369-前286年),姓庄,名周,字子休,宋国蒙(今河南商丘)人。

他做过蒙地的漆园吏,后隐居于“穷闾阨巷”,以织履餬口谋生。

他不仅不与宋国的统治者合作,而且也不与其他国家的统治者共处,楚威王曾以千金聘其为相而不受。

他与惠施为友,相互切磋学问,著书立说,撰有《庄子》一书。

庄子的思想体系是在春秋战国的社会大变动时代的基础上形成的。

春秋战国时生产力有了长足的发展。

这一时期,生产力发展的主要标志是铁制工具的普遍使用和牛耕生产的推广。

据《国语·齐语》记载:“美金以铸剑戟,试诸狗马,恶乞以铸锄夷斤欘,试诸壤土。

”春秋战国之际,冶铁技术相当发达,不仅有鼓风用的皮囊,而且已有合金技术,《墨子》一书中就记有车具铁纂、铁什,农具有铁服(铁耜)等。

铁制工具的使用,使农业得到深耕细作,出现了牛耕,促进了荒地森林资源的开发和水利灌溉的发展。

铁制工具的使用,农牧业的发展,使手工业由宫庭手工业为主的经营方式转为豪民的私营大手工业和个体小手工业、家庭手工业经营,形成冶金、制陶、皮革、纺织、兵器制造等百工俱兴。

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也促使商品经济的发展。

不仅出现了范蠡、白圭一类的高过诸侯的工商大户,而且形成了齐国临淄、赵国邯郸、宋国定陶、秦国咸阳、卫国濮阳、楚国鄂、郢等商业城市。

庄子《逍遥游》中把“陶铸”术语用于政治,《养生主》描写的刀刃之快,《人间世》、《马蹄》、《徐无鬼》诸篇中塑造的匠石的高超技术的“陶者曰:‘我善治植,圆者中册,方者中矩。

’”“匠人曰:‘我善治木,曲者中钩,直者应绳。

’”都说明当时手工业的发展。

庄子在《外物》、《让王》、《徐无鬼》等篇所涉及的颜回有郭外之田五十亩,郭内之田十亩足以生活,挑褥必须修整,除草不能卤莽,社树下可以容数千头牛蔽荫,任公子钓鱼用三千牛肚作鱼饵都反映了当时农牧产品的发展。

庄子在《逍遥游》、《人间世》、《齐物论》诸篇中所描写的宋人到越国去卖帽子,不龟手的药方可以价值千金,就连“支离疏者,颐隐于脐下,肩高于顶,会撮指天,五管在上,两髀为胁”的人也可以“挫针治繲足以餬口;鼓策播精,足以食十人”。

反映了当时商业十分发达,竟出现了劳动力市场。

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关系发生变革。

从公元前685年起至公元前408年止,在齐国、鲁国、楚国、郑国,先后实行了废公田,“初税亩”、“定军赋”、“作丘赋”等制度;公元前359年商鞅变法“废井田,开吁陌”,土地“民得买卖”,都说明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化。

在土地制度的转化过程中,阶级关系也发生了急剧的变化,奴隶主部分转化为地主,一部分庶民或士阶层上升为新兴地主,也出现一部分巨商地主,形成为地主阶级。

而多数奴隶、庶民则变为农民阶级。

当时社会的阶级矛盾呈现一种复杂而激烈的局面。

既有奴隶与奴隶主之间的矛盾,也有奴隶主贵族与新兴地主的矛盾;既有新兴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也有地主阶级内部的矛盾,还有没落的奴隶主阶层与当时社会制度之间的矛盾。

《庄子》一书中反映的与当时统治者不合作的矛盾就是后一种矛盾。

春秋未年的“田氏代齐”、“三家分晋”和鲁国的“爪分公室”就是新兴地主阶级同奴隶主贵族的斗争,战国时期的齐、楚、燕、韩、赵、魏、秦七雄争霸的兼并战争则是地主阶级内部的矛盾。

奴隶和农民反抗奴隶主或新兴地主阶级斗争先秦史籍中有许多记载,而庄子的《盗跤》篇及其他篇中提到盗跖的史料就反映了这种矛盾和斗争。

秦统一中国后的陈胜、吴广大起义则是农民反抗地主阶级的总爆发。

春秋战国时期科学文化的进步。

随着生产斗争和阶级斗争的深入和发展,科学文化事业也得到进一步发展。

在天文学方面,有齐国甘德的《甘石星经》和魏国石申的《天文》,即后世合称的《甘石星经》,记录了垦象的方位,是世界上最早的恒星表。

在地理方面,有邹衍的《大九洲》学说。

在数学方面已能进行复杂的面积和体积的运算。

在物理和化学方面有春秋战国之际《墨于》中的力学和光学的记载。

在医学方面已有分科医师的出现。

《庄子》各篇中对汉河的描述,对四时、五行、阴阳的论述,对宇宙的探索都反映了当时的天文学的发展。

《庄子》各篇中对南冥、北冥的推测,对四海之内山河的了解也与当时的地理学知识齐步。

他的“医门多疾”的观点和对药物“实堇”、“桔梗”、“鸡㢕”、“豕零”的了解也反映了当时医学的发达。

所以,我们说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关系的变革和科学文化的进步,是庄子思想产生的社会基础和客观条件。

庄子思想是前人思想成果的继承和发展。

每一个时代的思想,每位思想家的思想,除了有它的社会条件外,都还有它的思想渊源和先行人物,这是社会意识形态发展的相对独立性决定的。

庄子之学渊源于老子是人所公认的。

庄子哲学中道的字宙观继承了老子道的学说在《大宗师》、《知北游》、《齐物论》、《天地》、《天道》、《秋水》诸篇中甚明。

庄子的“小国寡民”、“无为而治”的政治思想紧步诸子的后尘,在其《胠箧》、《应帝王》诸篇中说得十分清楚。

庄子在批判孔、墨观点的基础上,也汲取了他们思想中的精华做为自己观点的补充。

在《庄子》全书中援引孔子的言论有28处之多,竟有《寓言》中的“孔子行年六十而六十化,始得所是,卒而非之,未知今之所谓是之非五十九非也”推崇孔子的言论。

在《田子方》中推尊孔子是“独有一丈夫儒服而立乎公门”的人。

庄子的“夫民不难聚也,爱之则亲,利之则至,誉之则劝,致其所恶则散”的思想则是从墨子的“兼相爱,交相利”中汲取的营养。

庄子虽然在辩论中与惠施作对,但是他也吸收了惠施的“方生方死”思想的精苹部分;所以,庄子的思想的直接理论渊源是老子的思想,也间接地采纳了其他思想家的一些成果,从而构筑了他自己的思想体系。

庄周的著作有十余万言,大抵都是寓言,充满了幻想。

他的文章写得极好,汪洋恣肆。

《庄子》思想丰富深刻,是先秦第一流著作。

《史记·老子韩非列传》上说,当时的贵族们都很器重他。

相传楚威王闻其贤,派人带了厚礼,想请他“为相”。

庄周笑着对使者说,你带来的礼物是很重的,卿相的位子也很高。

你难道不见祭祀时用的牺牛吗?喂养了多年,然后披上美丽的“文绣”,牵到太庙中去作祭品。

这时候,它想做一头“孤豚”(小猪),就不可能了。

你还是回去吧,不要污辱我。

他说:“我宁游戏污渎之中自快”,也不愿“为有国者所羁,终身不仕,以快吾志焉”。

庄子生在战国时代,但他远远避开这个污浊的世界,不与那些“以杀人为功”的各国统治者合作。

其实,那个时代许多人贪图名利,四处跑官、买官做,也只有像庄周那样有着大智大慧明察一切的人才能看到荣华富贵、功名利禄背后所潜伏着的杀机。

他“以天下为沉浊,不可与庄语”。

将卿相的官位,比作令人作呕的“腐鼠”;以“蛮”、“触”之争,讽喻当时各国之际间争城争地的不义之战。

其妻死,惠子吊之,庄子则方箕踞,鼓盆而歌;其自适,则以梦蝶为喻;把宋人曹商的无耻钻营,讥为舐痔之术;把目光狭小的人,讥为“井底之蛙”。

他是以形象生动的比喻和嬉笑怒骂的笔墨,来揭露污秽沉浊的黑暗社会。

他的学问博雅宏大,文章汪洋恣肆,在我国学术史上和文学史上的影响极为深远,被后人尊称为“庄叟”“蒙叟”。

《庄子》一书共三十三篇,内篇七,外篇十五,杂篇十一。

.就其性质来说,可分为五类:第一类讲全生,即保全自己,免受危害,如《养生主》、《人间世》等。

第二类主要是对旧世界的批判,反对礼,如《马蹄》、《骈拇》、《胠箧》、《在宥》。

第三类讲养生和修炼,如《刻意》、《缮性》、《达生》之类。

第四类是讲自然观的,如《天地》、《天道》、《庚桑楚》等。

第五类主要讲相对主义,如《逍遥游》、《齐物论》和《秋水》篇。

庄子不仅是先秦最大哲学诗人, 而且是文学家。

这是庄子有别于其他思想家、哲学家的特点。

对于旧世界,他和老子一样,是采取批判态度的。

老子主张“绝圣弃智”,庄子进一步以为“圣人不死,大盗不止”。

庄子对旧的统治者也是充满了愤激之情,以为:“彼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

诸侯之门而仁义存焉!”然而庄周在思想方面,发展了《老子》消极的一面,把过去人们所创造的一切文明,都看成是社会动乱的根源,主张“绝圣弃智”回到“愚而朴”的蒙昧时代去,这是他思想消极的一面。

庄子的文章变幻奇诡,汪洋恣肆,所谓“意出尘外,怪生笔端”,对后世文学创作有极大的影响。

庄子是先秦诸子百家中一个重要代表人物。

才华横溢,满腹学识,思想标新立异,对现实生活有自己独到见解和认识,构架起属于自己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

纵读《庄子》一书,其中包含的庄子崇高自然,反对人为,同时以“言不尽意”的精神境界而达成“自然美”、“虚静、物化美”作为其美学思想的核心,具有明显的文学特质也表现了最为理想主义的审美思想。

《庄子》在其内容上、表现手法上都在表现出庄子个人鄙弃荣华富贵、权势名利,力图在乱世保持独立的人格,追求逍遥无待的精神自由的思想和他“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的精神境界。

庄子崇尚自然,主张以朴素为美,同时又是在精神上翱翔于“无何有之乡” ,穿越时空的局限,进入无古今、无死生超越感知的“坐忘”境界。

庄子的体道人生,实为一种艺术的人生,与艺术家所达到的精神状态有相通之处。

这种哲学思想的表现形式,具有明显的文学特质也表现了最为理想主义的审美思想。

《论语》简单朴素的道理包含着做人亘古不变的真理,就如太阳每天从东方升起从西方落下一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永远都在传承。

当然,谁都不能否认,这就是儒家思想的精髓,甚至在很长的时间里都是我们这个国家历史成长过程中的指导思想——宋朝开国宰相赵普就曾以半部《论语》治天下。

我们的传统哲学推崇的是庄严、敦厚和理性。

《论语》中孔夫子的形象就是这种审美理想的化身,他的态度非常平和,但他的内心却非常庄严,饱含着信念的力量和无法挡住的人格魅力,所以我们把他称为“圣人”。

于丹教授通过几十年的治学,把《论语》生涩拗口的语句转换成了家常话语,把那些深奥的理论平实的摆在了我们面前——太朴素了!我们不由得发出惊叹,同时我们还发现很多我们平时随口而出的话都来自《论语》:三十而立,四十不惑;道不同不相为谋;父母在,不远游、任重而道远、不耻下问、见贤思齐、温故而知新……,在学习认知的过程里就象我们的生活中一样:在一个陌生的城市你突然遇到一个熟人会是多么的惊喜,而后又遇到一个,又遇到一个,再遇到一个,每一个都让你倍感亲切!原来它离我是如此之近!孔圣人崇尚孝道,所以有“父母在,不远游”,孝为人之本,孝道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告诉我们学习的态度。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这个已经不止于学习了,而是做人的一种道德态度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