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厂布置原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厂平面布置原则
第一节工厂布置与物流管理
一、厂址选择
所谓工厂选址,是指如何运用科学的方法决定工厂的地理位置,使企业的整体经营运作系统有机结合,以便有效、经济地达到企业的经营目的。
(一) 选址
选址包括两个层次的问题:第一是选位,即选择什么地区(区域)设厂。第二是定址。地区选定之后,具体选择在该地区的什么地方。
(二) 工厂选址的影响因素
选择地区时的影响因素有:
1. 是否接近于市场
这里的市场概念是广义的,也许是一般消费者,也许是配送中心,也许是作为用户的其他厂家。接近产品目标市场的最大好处是有利于产品的迅速。投放和运输成本的降低。
2. 是否接近于原材料供应地
对原材料依赖性较强的企业应考虑尽可能接近原材料供应地,特别是与产品相比,在原材料的重量和体积更大的情况下,应尽量靠近原材料供应地。
3. 运输问题
根据产品及原材料、零部件的运输特点,考虑应接近铁路、港口还是其他交通运输条件较好的区域。
4. 与外协厂家的相对位置
5. 劳动力资源
不同地区的劳动力,其工资水平、受教育状况等都不同。在有些特殊情况下,可能在某些特定地区才更容易提供符合某些特定要求的熟练劳动力等。
6. 基础设施条件
对于一个工厂来说,有五项基础设施是需要在选址时予以认真考虑的:供水;电;煤气;排水;“三废”处理。某些企业要耗用大量的水,如食品制造、电镀等;而另一些企业如化学加工的工艺过程则需大量的电。对这些基础设施如不在选址时予以充分考虑,则会造成成本上升和带来不便。
7. 气候条件
根据产品的特点,有时还需要考虑温度、湿度、气压等气候因素,如精密仪器对这方面的要求就比较高。
8. 政策法规条件
在某些国家或地区建厂,可能会得到一些政策、法规上的优惠待遇,如我国的经济特区、经济开发区、某些低税率国家等。这也是当今跨国企业在全球范围内选址时要考虑的重要因素。
9. 政治和文化条件
选址时对于一些涉及政治、少数民族政策、人文风情等方面的因素也不能忽视,否则可能带来严重后果。
选择具体位置时的影响因素主要有:
1. 可扩展性
除了根据生产运作规模来规划和决定所需的面积外,还需要考虑到必要的生活区用地、绿地占地等。最重要的是要考虑到未来的可扩展性,一个工厂一开始就建设到容积极限,不留余地无疑是不明智的,应在选址时为将来的发展留下充分的可能。
2. 地质情况
如地面是否平整,地质状况是否能满足未来设施的载重等方面的要求。
3. 周围环境
所选位置能否为职工提供包括住房、娱乐、生活服务、交通等在内的良好生活条件。这也是能使生产运作系统有效、高效运行的必要条件之一。同时也要考虑科技依托条件,对于一些技术密集型产业,尤其是高新技术产业,应选择建在科技人员集中的地区,如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的附近,以利依靠雄厚的科技力量开发新产品。
二、工厂平面布置的分析程序
(一) 对生产的物流的分析
高效的物流,就是能够充分符合生产工艺和产量变化的要求,是连续、均匀、顺畅的,而不是间断的、波动的、倒流的,符合生产从最初工艺到成品完成的全部生产过程对物流的要求。
(二) 与活动范围有关联的分析
在进行布置规划时,除了以物流为主体来考虑布置外,还包括按照作为邻近性理由的活动范围的联系程度来规划布置的内容。在此阶段,暂不考虑现实情况的制约,仅仅是在理论上求出最合适的活动范围位置关系,以后再根据制约条件加以修正。
(三) 绘制物流活动范围关联线图
在分析了物流活动范围相互关系后,以此为根据,将活动范围和工序展示在线图上,将这些活动范围转换成位置关系,称为活动范围关联线图。
(四) 面积设定
关联线图完成后,必须估算生产经营活动范围的必要面积,并依据可利用的空间进行调整,然后决定该列人布置规划方案的面积。
(五) 区间相互关系图
这一程序是决定物流和活动范围的相互关系,绘制决定活动范围位置的图表,决定各种活动范围所需的面积与可用面积相适应,取得平衡。
(六) 图表的综合和调整
程序与所绘制的区间相互关系图,是为了得到理想的状态而进行的。然而,在实际操作中会有种种制约。因此,需要添加许多修正条件及实际上的限制条件来调整面积相互关联图,目的是绘制出更加切合实际的布置方案。
(七) 布置的评价
根据以上程序操作,将产生几个不同的布置方案。为了选择最优方案,就必须对方案进行评价。
三、工厂平面布置的物流管理方法
(一) 物料流向图法
物料流向图法就是按照原材料、在制品及其他物资在生产过程中总的方向和运输量,通过绘制物料流向图来布置工厂的车间、设施和生产服务单位。
一般要根据物料的流向,结合企业地形和厂区面积绘制物料流向图。
(二) 物料运量图法
物料运量图法就是根据各个生产单位(包括仓库与站场)物料运输数量的大小来进行企业总平面布置的方法。相互运输数量大的单位应尽量靠近布置,使总的运输量最少。
为了清楚地表明各生产单位之间的运量,可绘制物料运量表和运量相关线图,以便找出最恰当的合理布置。
第二节车间、仓库布置与物流管理
一、车间布置概述
(一) 车间布置的概念
车间布置就是要按一定的原则,正确地确定车间内部各组成单位(加工段、班组)以及工作地、机床设备之间的相互位置,从而使它们组成一个有机整体来实现车间的具体功能和任务。
车间布置一般分为两部分:一是车间总体布置;二是车间的工作地布置。
(二) 车间总体物流管理的目标和原则
1. 车间总体物流管理的目标
(1)物流最短的流动路线
(2)最大的灵活性
(3)最有效的面积利用
(4)最良好和顺畅的工作环境
(5)最合理的发展余地
2. 车间总体物流管理的原则
(1)车间总体布置方案应使车间内的建筑物和其他设备的配置满足车间生产过程的要求
(2)尽可能使车间内的物料运输距离最短
这就要求尽可能避免交叉运输和重复往返运输,尽可能减少物料流量。因此,应尽可能使厂房按生产流程的顺序来布置。
(3)尽可能使车间总体物流紧凑
一般说来,车间物流紧凑,则建厂时的土方工程量就小,运输路线、工程管道和道路等的里程也较短,因而基建投资费用就低。为了节约用地,不仅要提高企业的建筑系数(厂房、建筑物占地面积在全厂总面积中所占的比重),还要提高单位建筑面积的产量和利用多层建筑物的优点。
(4)要合理划分车间的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