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厂布置原则
工厂布局基本原则
1)统一原则在布局设计与改善时,必须将各工序的人、机、料、法四要素有机结合起来并保持充分的平衡。
因为,四要素一旦没有统一协调好,作业容易割裂,会延长停滞时间,增加物料搬运的次数。
2)最短距离原则在布局设计与改善时,必须要遵循移动距离、移动时间最小化,前提是保障合理的作业空间。
因为移动距离越短,物料搬运所花费的费用和时间就越小。
3)人流、物流畅通原则在进行设计与改善时,必须使物流畅通无阻。
在设计时应注意:尽量避免倒流和交叉现象,否则会导致一系列意想不到的后果,如品质问题、管理难度问题、生产效率问题、安全问题等。
4)充分利用立体空间原则随着地价的不断攀升,企业厂房投资成本也水涨船高,因此,如何充分利用立体空间就变得尤其重要,它直接影响到产品直接成本的高低。
5)安全满意原则在进行设计与改善时,必须确保作业人员的作业既安全又轻松,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减轻作业疲劳度。
切记:过度材料的移动、旋转动作等可能会产生安全事故,每次抬升、卸下货物动作等也可能会产生安全事故。
6)灵活机动原则在进行设计与改善时,应尽可能做到适应变化、随机应变,如面对工序的增减、产能的增减能灵活对应。
为了能达成灵活机动原则,在设计时需要将水、电、气集中统一布局,采用自上而下的接入方式,最大限度保障现场整洁,并保障未来现场变化的灵活性。
设备尽量不固定基础而采用方便移动的装置。
7)经济产量及生产线平衡原则:未达到一定的经济产量,布置一条流水线将造成资金浪费。
各工序要平衡,按工时和节拍定员分工,达到连续流水作业。
8)舒适原则:照明、通风、气温应适度,噪音、热气、制造粉尘、震动应隔离。
9)空间优化原则:库存空间最小化,最大限度减少原材料和成品空间。
最大限度地加快作业周转,快速连续移动,制程中仅存放合理数量的在制品。
(精选)工厂布置原则
工厂平面布置原则第一节工厂布置与物流管理一、厂址选择所谓工厂选址,是指如何运用科学的方法决定工厂的地理位置,使企业的整体经营运作系统有机结合,以便有效、经济地达到企业的经营目的。
(一) 选址选址包括两个层次的问题:第一是选位,即选择什么地区(区域)设厂。
第二是定址。
地区选定之后,具体选择在该地区的什么地方。
(二) 工厂选址的影响因素选择地区时的影响因素有:1. 是否接近于市场这里的市场概念是广义的,也许是一般消费者,也许是配送中心,也许是作为用户的其他厂家。
接近产品目标市场的最大好处是有利于产品的迅速。
投放和运输成本的降低。
2. 是否接近于原材料供应地对原材料依赖性较强的企业应考虑尽可能接近原材料供应地,特别是与产品相比,在原材料的重量和体积更大的情况下,应尽量靠近原材料供应地。
3. 运输问题根据产品及原材料、零部件的运输特点,考虑应接近铁路、港口还是其他交通运输条件较好的区域。
4. 与外协厂家的相对位置5. 劳动力资源不同地区的劳动力,其工资水平、受教育状况等都不同。
在有些特殊情况下,可能在某些特定地区才更容易提供符合某些特定要求的熟练劳动力等。
6. 基础设施条件对于一个工厂来说,有五项基础设施是需要在选址时予以认真考虑的:供水;电;煤气;排水;“三废”处理。
某些企业要耗用大量的水,如食品制造、电镀等;而另一些企业如化学加工的工艺过程则需大量的电。
对这些基础设施如不在选址时予以充分考虑,则会造成成本上升和带来不便。
7. 气候条件根据产品的特点,有时还需要考虑温度、湿度、气压等气候因素,如精密仪器对这方面的要求就比较高。
8. 政策法规条件在某些国家或地区建厂,可能会得到一些政策、法规上的优惠待遇,如我国的经济特区、经济开发区、某些低税率国家等。
这也是当今跨国企业在全球范围内选址时要考虑的重要因素。
9. 政治和文化条件选址时对于一些涉及政治、少数民族政策、人文风情等方面的因素也不能忽视,否则可能带来严重后果。
精益工厂布局
精益工厂布局精益布局的应用方法主要抓住“单件流”这一精益化的核心思想。
打破孤岛作战,在可能的地方发展连续流,减少孤岛作业工序和区域。
精益布局的五种模式:串联式布局并联式布局U型布局单元化布局(细胞布局)V型/L型布局1、串联式布局优点:1.物流线路清晰2.方便设备维修3.设备配置按物流路线直线配置4.产量增加时只需增加列数即可5.回收材料与垃圾可用皮带传送缺点:1.对周转方式考虑较少2.对工序之间的联系考虑较少3.场地利用率考虑较少2、并联式布局:1.适合一人操作两台设备2.步行及搬运距离短3.可以随时观察设备运作状态3、U型布局:优点:1.进料和出料口一致,异常信息可以及时传递2.一人操作3台以上的设备3.可以随时观察设备运作状况4.员工操作步行距离较近5.占用空间场地较小3、单元化布局:单元化生产布局,是精益生产的一个模块,是当代最新、最有效的生产线设置方式之一,为日本以及欧美企业所广泛采用。
这种方式使得小批多种生产残酷环境下的生产线几乎比流水线效果还好,因此被誉为“看不见的传送带”。
单元化生产方式单元化生产,是指将设备和厂房以特定的顺序安排,使材料和零件由1个或极少的作业者以最小的搬运完成部分或者全部生产过程。
•把4M进行合理的安排,进行更好的单件流生产;•只要有需要,可以进行单件流操作,1个员工也可以完成整个操作过程;•通常按产品族或者按工艺流程分组;•通常采用“U”型布局。
优点:•更有效的目视化管理;•生产过程头尾相接;•最小化走动的距离;•提高了工序间的平衡;•避免了孤岛操作。
•能够实行单人多工位操作;•加强了员工之间的交流;•更好的发现异常情况;•更容易实现高频率小批量物料补充需求;•适应节拍T/T的变化;•生产计划和人员配备的变化更容易实现。
布局的基本规则1.将设备与工位靠在一起;2.移走工作路径上的障碍物;3.单元里面的宽度大约为1.5m;4.排除可能产生WIP(标准在制品)的环节;5.流程的起点与终点靠得很近;6.在工作场所避免上上下下、前前后后往返传输;7.将一些基本的作业步骤安排在一起。
工厂布局设计与管理
工厂布局设计与管理工厂布局设计与管理工厂布局是指将工厂内各种设备、设施和生产线合理布置在一定的空间内,以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运营成本。
在工厂设计和运营管理中,工厂布局设计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它直接影响着工厂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本文将探讨工厂布局设计与管理的一些关键点。
一、布局类型工厂布局可以分为线性布局、功能布局和过程布局三种类型。
线性布局是将生产设备按照生产过程的先后顺序依次排列,形成一个直线或者曲线。
这种布局适用于生产过程稳定、工艺简单的场景,例如组装线、包装线等。
线性布局可以减少工人和设备之间的移动距离,提高生产效率。
功能布局是将相似的设备和功能分类放置在一起,例如将所有的车间、仓库和办公室分开布置。
这种布局适用于生产过程较为复杂,需要频繁调整和改变的场景。
过程布局是将生产过程按照空间相对位置进行布置,例如将冶炼、熔炼、压制等相邻的工序放在一起。
这种布局适用于需要重点关注生产过程流程和自动化程度的场景。
二、布局原则在进行工厂布局设计时,需要遵循以下原则:1.流程合理性原则:将生产过程按照合理的逻辑顺序布置,减少物料和人员在生产过程中的移动距离,提高生产效率。
2.作业流畅性原则:确保生产过程没有瓶颈,物料的流动畅通无阻,避免产生等待和积压。
3.工作区域安全性原则:合理划分工作区域和非工作区域,确保工作区域的安全与清洁,防止事故发生。
4.工作场地舒适性原则:为工人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包括充足的空间、适宜的温度和照明条件等。
5.设备间距合理性原则:根据不同设备的工作方式和安全要求,设置合理的设备间距,便于设备安装和维修。
6.资源利用率原则:最大限度地利用现有资源,避免重复投资和浪费。
三、布局设计方法在进行工厂布局设计时,可以采用以下方法:1.流程图分析方法:通过绘制生产过程的流程图,分析各个工序的先后关系和物料流动情况,确定工序之间的空间布局。
2.优化算法方法:利用优化算法来求解最优布局方案,例如模拟退火算法、遗传算法等。
工厂总平面布置原则
工厂总平面布置原则
工厂总平面布置是一个复杂的任务,涉及到多个方面的考虑。
以下是关于工厂总平面布置的八个原则,以帮助您进行合理规划和布局。
一、工艺流程
1.根据生产工艺流程,合理安排车间和设备的位置,确保流程顺畅,减少物流距离和交叉混杂。
2.考虑工艺流程中的温度、湿度、洁净度等要求,合理设置不同功能区域的相对位置。
二、物流效率
1.优化物流路径,确保物料运输高效、便捷,降低运输成本。
2.合理设置仓库和物流通道,便于物料的存储、转运和装卸。
三、空间利用
1.充分利用工厂空间,合理规划车间、仓库和其他设施的布局,提高空间利用率。
2.根据生产需要,合理调整设备排列和空间分配,以满足生产需求。
四、安全与卫生
1.确保工厂布局符合安全要求,避免潜在的安全隐患。
2.合理规划卫生设施,如卫生间、更衣室等,提高工厂卫生水平。
五、环境保护
1.考虑环保因素,合理设置废气、废水、固体废物的处理设施,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2.优化能源使用,推广节能技术和设备,降低能耗。
六、扩建与发展
1.考虑未来发展需求,预留适当的扩建空间,便于工厂未来的扩展。
2.在布局设计中充分考虑未来技术更新和设备升级的需要。
七、建筑要求
1.根据生产工艺和安全卫生要求,合理确定建筑结构、材料和施工方式。
2.考虑建筑美观性和实用性,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八、人流组织
1.合理规划员工通道、休息区和工作区,提高工作效率和员工舒适度。
2.设置便捷的人行通道和安全出口,确保在紧急情况下人员能够迅速疏散。
工厂布局设计
工厂布局设计工厂布局设计一、引言工厂布局设计是指为了提高工厂的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和改善工作环境而对工厂内部各个区域进行合理划分和布置的过程。
好的工厂布局设计可以有效地提高工厂的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并且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促进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效率。
本文将结合实际情况,对某个工厂的布局设计进行详细介绍。
二、工厂概况该工厂主要生产汽车零部件,占地面积约5000平方米,拥有员工200人。
工厂生产过程包括材料采购、加工、装配、检测等环节。
为了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我们对该工厂的布局进行重新设计。
三、布局设计1. 区域划分根据工厂的生产流程,我们将工厂划分为五个区域:原材料仓储区、加工区、组装区、检测区和成品仓储区。
原材料仓储区用于存放工厂所需的原材料,加工区用于对原材料进行加工处理,组装区用于零部件的组装操作,检测区用于对组装好的零部件进行质量检测,成品仓储区用于存放已完成的成品。
2. 布局安排原材料仓储区位于工厂的最前方,方便原材料的进出。
该区域划分为多个储物仓,每个储物仓专门存放一种原材料,便于管理和操作。
加工区位于原材料仓储区的后方,根据生产流程划分为多个车间。
每个车间配备相应的加工设备,用于对原材料进行加工处理。
车间之间设置走道,方便工人的进出和设备的维护。
组装区位于加工区的一侧,专门用于零部件的组装操作。
在该区域内,按照装配线的原则,将不同的装配工序进行划分,每个工序之间设置走道和传送带,方便零部件的流程化组装。
检测区位于组装区的一侧,用于对组装好的零部件进行质量检测。
该区域内设备了多个检测设备和检测工作站,用于对零部件的尺寸、外观和功能进行检测,确保产品质量。
成品仓储区位于工厂的最后方,用于存放已完成的成品。
该区域设有多个货架和储物柜,方便成品的存放、管理和取用。
3. 设备布置为了减少物料的运输时间和距离,我们将原材料仓储区和加工区、加工区和组装区、组装区和检测区之间的距离尽量缩短,确保物料的流动效率。
工厂平面设计原则
工厂平面设计原则
工厂平面设计原则是指在设计工厂平面布局时需要遵循的一些基本原则。
这些原则旨在提高工厂的生产效率,优化生产流程和节约空间。
以下是工厂平面设计的几个基本原则:
1. 流线型布局
流线型布局是指在工厂内部设置合理的道路和通道,使得物料和人员能够顺畅地流动。
这种布局可以大大提高生产效率,减少物料和人员之间的碰撞和拥堵。
2. 空间利用率最大化
在设计工厂平面布局时需要充分考虑空间利用率,尽可能地利用每一寸空间。
通过合理的规划和布置,可以将空间最大化地利用起来,从而提高生产效率。
3. 安全性
安全性是工厂平面设计中必须要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
必须确保每个区域都有足够的安全距离,并且必须设置适当的警告标志和提示标志
以确保员工安全。
4. 人员与设备之间的距离
在进行工厂平面设计时需要考虑到人员与设备之间的距离。
为了确保
员工安全,必须在人员和设备之间设置足够的安全距离,以避免发生
事故。
5. 灵活性
工厂平面设计应该具有一定的灵活性,以适应不同的生产需求。
如果
需要更改生产流程或增加新的设备,工厂平面设计应该能够轻松地进
行调整。
总之,以上是工厂平面设计中需要遵循的一些基本原则。
通过合理地
应用这些原则,可以提高工厂的生产效率、优化生产流程和节约空间。
高级物流师知识讲义:系统布置设计
高级物流师知识讲义:系统布置设计高级物流师知识讲义:系统布置设计导语:系统布置设计是一种久负盛名的经典方法。
这种方法要建立一个相关图,表示各部门的密切程度。
相关图类似于车间之间的物流图。
相关图要用试算法进行调整,直到得到满意方案为止。
请大家跟着店铺一起来看看相关的考试内容吧。
系统布置设计(SLP)(一)系统布置设计模式1、工厂布置的.基本设计原则(1)工厂总平面设计原则按功能划分厂区、采用系统布置设计模式(2)适应工厂内外运输要求,线路短捷顺直;(3)合理用地;(4)充分注意防火、防爆、防振和防噪音;(5)利用气候等自然条件。
2、车间布置设计的基本原则(1)确定设备布置形式;(2)满足工艺流程要求;(3)实行定置管理,确保工作环境整洁、安全;(4)选择适当的建筑形式。
(二)系统布置设计基本要素——P、Q、R、S、TP产品、Q产量、R工艺流程、S辅助服务部门、T时间1、工厂总平面布局设计过程2、工厂布置模型3、系统布置设计阶段结构4、系统布置设计SLP模型(1)准备原始资料;(2)物流分析与作业单位的相互关系分析;(3)绘制作业单位位置相关图;(4)作业单位占地面积计算;(5)绘制作业单位面积相关图;(6)修正;(7)方案评价与择优。
(三)作业单位S的划分1、生产车间;2、仓储部门;3、辅助服务部门;4、职能管理部门。
(四)物流分析1、物流强度——A、E、I、O、U(超高、特高、较大、一般、可忽略)2、工艺流程图(五)作业单位相互关系分析要素:1、产品(P)2、质量(Q)3、辅助服务部门(S)A、E、I、O、U(1)P、Q、R是物流分析的基础(2)P、Q、S是作业单位相关系分析的基础。
(六)作业单位综合相互关系表1、重要等级表关系等级符号作业单位对比例(%)绝对必要靠近 A 1~3特别重要靠近 E 2~5重要 I 3~8一般 O 5~15不重要 U 20~85不希望靠近 X 0~102、关系表(七)作业单位位置相关图1、作业单位工作性质符号(P166)2、作业单位关系等级表示方式(八)作业单位面积相关图1、基本流通模型直线型、L型、U型、环形、S型方案评价与选择(一)综合指标比较评价1、优缺点比较法——初始方案筛选,内容并不具体,将有明显缺点的方案舍弃。
车间布置设计的要求和原则
车间布置设计的要求和原则1、要求1)生产设备要按工艺流程的顺序配置,在保证生产要求、安全及环境卫生的前提下,尽量节省厂房面积与空间,减少各种管道的长度。
2)保证车间尽可能充分利用自然采光与通风条件,使各个工作地点有良好的劳动条件。
3)保证车间内交通运输及管理方便。
万一发生事故,人员能迅速安全地疏散。
4)厂房结构要紧凑简单,并为生产发展及技术革新等创造有利条件。
2、原则1)各工序的设备布置要与主要流程顺序相一致,是生产线路成链状排列而无交叉迂回现象,并尽可能自流输送,力求管线最短。
2)注意改善操作条件,对劳动条件差的工段要充分考虑朝向、风向、门窗、排气、除尘及通风设施的安装位置。
设备的操作面应迎着光线,使操作人员背光操作。
3)辅料制备车间应与适用设备靠近,但如液氯汽化、制漂等有污染和粉尘部分,应有墙与车间隔开,应有通风等必要的设施。
4)冬天无严重冰冻地区的工厂可考虑把不适宜在车间内布置的设施,布置在室外。
高压容器等有爆炸危险的设备应布置在室外。
并有安全报警和事故排空等安全措施。
5)设备布置在楼面还是布置在底层,要视楼面荷载及是否利用位差输送等因素而定。
一般洗浆设备布在楼面,黑液槽及浆池布在底层。
6)相互联系的设备在保证正常运行、操作、维修、交通方便和安全条件下,尽可能靠近。
7)设备与墙柱之间的间距,无人通过最小500mm,有人通过最小800mm8)泵与泵之间间距一般1000mm,泵组之间间距约1500mm。
9)设备的安装位置不应骑在建筑物的伸缩缝或沉降缝上。
10)发散有害物质、产生巨大噪音和高温的生产部分应同一般的生产部分适当的隔开,以免互相干扰。
11)要统一安排车间所有操作平台、各种管路、地沟、地坑及巨大的或震动大的设备基础,避免同厂房基础发生矛盾。
12)操作平台的宽度应大于500mm,平台向上距梁底或楼板的距离应大于2000mm,平台下若走人或有设备需检修,平台底部净高不应小于2000mm。
13)合理安排厂房的出入口,每个车间出入口不应少于2个,厂房大门的宽度应比所需通过的设备宽度大200mm左右,比满载的运输工具宽度要大600~1000mm,总的宽度不应小于2000~2500mm。
工艺布置的管理原则
工艺布置的管理原则良好的工艺布置是确保生产流程顺利运行的基础。
以下是几个工艺布置的管理原则:1. 优化空间利用:合理利用工厂的有限空间,使生产线布置合理紧凑。
通过合理规划设备、工作台和传送系统的位置,减少物料和工人的移动距离,提高生产效率。
同时,确保设备安全距离和通道畅通,以便员工能够安全操作和维护设备。
2. 合理安排工作站:根据生产过程的要求,合理安排工作站的位置和布局。
将相关的工序集中在一起,减少物料和信息的传递时间和错误的可能性。
同时,确保工作站操作人员的工作条件良好,提供必要的工具和设备,减少工人疲劳度和人为错误。
3. 考虑标准化和模块化:在工艺布置中,应考虑使用标准化设备和工艺模块。
标准化设备易于维护和更换,减少停机时间。
而工艺模块化能够提高生产线的可扩展性和灵活性,方便进行工艺的改进和优化。
4. 良好的物料流动:合理规划物料流动路径,确保物料的供应和消耗均匀、顺畅。
布置合理的物料储存区域,方便物料的分类和管理。
同时,配备合适的物料搬运设备和工具,减少物料损耗和操作员的劳动强度。
5. 安全和环保考虑:在工艺布置中应充分考虑安全和环保要求。
合理布置消防设施和安全通道,确保员工紧急情况下能够快速撤离。
同时,合理配置废弃物处理设备和储存区域,确保废弃物的正确处理和环境保护。
6. 定期评估和改进:工艺布置不是一成不变的,应定期对工艺布置进行评估和改进。
通过员工的反馈和实际生产情况,发现问题和瓶颈,及时进行调整和优化,提高生产线的效率和质量。
综上所述,良好的工艺布置需要充分考虑空间利用、工作站布置、标准化和模块化、物料流动、安全和环保等因素。
通过合理的布置,可以提高生产线的效率和质量,降低成本和风险,实现生产的顺利进行。
在工业生产中,工艺布置是非常关键的环节。
它直接影响到生产线的效率、质量和安全性。
因此,合理的工艺布置管理原则必不可少。
下面将进一步介绍工艺布置的管理原则。
7. 追求流程简化:工艺布置时,需要将生产工序进行简化并优化流程。
车间布局设计的原则与内容
车间布局设计的原则与内容1.原则要求:技术先进、经济合理、节省投资、操作维修方便、设备排列简洁、紧凑、整齐、美观。
(1)车间布置应符合生产工艺要求的原则(2)车间布置应符合生产操作要求的原则①每一个设备要考虑一定的位置;②设备布置应考虑为操作工人能管理多台设备或多种设备创造条件;③设备布置不宜过挤或过松,宜尽量对称紧凑,排列整齐,充分利用空间;④要考虑相同设备或相似设备互相使用的可能性和方便性;⑤设备的自动测量仪表要集中控制,阀门控制集中,便于工人操作。
(3)车间布置应符合设备安装、检修要求的原则①根据设备大小及结构,考虑设备安装、检修及拆卸所需要的空间和面积;②满足设备能顺利进出车间的要求;③通过楼层的设备,楼面上要设置吊装空间;④考虑设备的检修和拆卸以及运送所需要的起重运输设备。
(4)车间布置应符合厂房建筑要求的原则①凡笨重设备或运转时会产生很大振动的设备应布置在厂房的底层;②有剧烈振动的设备,其操作台不得与建筑物的柱子、墙连在一起;③设备布置时,要避开建筑的柱子以及主梁;④厂房操作台要统一考虑;⑤设备不应该布置在建筑物的沉降缝或伸缩缝处;⑥在不严重影响工艺流程顺序的原则下,将较高设备尽量集中布置。
(5)车间布置应符合节约建设投资要求的原则①可露天或半露天的设备,尽量采用半露天或露天设计;②厂房采用非高层化设计;③工艺管道集中布置,减少管线投资和节约能耗;④设备的操作面尽可能与通道安排在同一侧。
(6)车间布置应符合安全、卫生和防腐蚀的要求①工厂车间卫生是正常生产的首要环节;②要为工人操作创造良好的安全卫生条件;③易燃易爆车间要考虑方便工人疏散和防火灭火措施;④凡产生腐蚀性介质的设备,其基础、设备周围地面、墙、柱都要采取防护措施。
2.车间布置设计的内容车间布置设计的内容可分为厂房布置和设备布置。
厂房布置是对整个车间的厂房和各个组成部分,按照它们在生产中和生活中所起的作用进行合理的平面布置和安排;设备布置是根据生产流程情况及各种有关因素,把各种工艺设备在一定的区域内进行排列。
厂址选择和设施布置
厂址选择和设施布置厂址选择和设施布置在建设一个工厂的过程中,厂址选择和设施布置是两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正确选择厂址和合理布置设施不仅可以提高生产效益,还可以降低成本,增加企业的竞争力。
本文将从厂址选择的原则、厂址选择的方法以及设施布置的重点等方面进行介绍。
一、厂址选择的原则1. 地理位置:厂址应选择交通便利、离城市、港口、铁路等交通枢纽较近的地点。
这样有利于原材料的供应和产品的销售,减少运输成本。
2. 土地条件:厂址应选择土地坚实、地基稳定、民用设施齐全的地方。
避免因土地沉降等原因导致设施的损坏。
3. 劳动力资源:厂址应选择人口密集、劳动力资源充足的地方。
这样有利于企业的用工和招聘。
4. 环境因素:厂址应选择环境优良、空气清新、无重污染源的地方。
这样有利于员工的健康和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厂址选择的方法1. 实地考察法:企业可以派遣相关人员实地考察多个候选厂址,收集相关信息并进行比较和分析。
考察内容包括地理位置、土地条件、交通便利程度、人口密集程度等。
2. 数据分析法:企业可以利用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包括地理信息系统、交通流量数据、劳动力资源数据等。
通过数据的比较和分析,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厂址。
3. 咨询顾问法:企业可以聘请专业的厂址选择咨询顾问进行咨询。
咨询顾问会根据企业的需求和要求,提供最合适的厂址选择方案。
三、设施布置的重点1. 生产区域:生产区域是工厂最核心的区域,应合理布置生产设备和生产线。
设备之间的距离应适当,方便运输和协作。
同时,还应留出一定的空间,以便设备的维修和保养。
2. 办公区域:办公区域是工厂内部管理的核心区域,应布置办公室、会议室、休息室等设施。
办公区域应远离生产区域,以免噪音和异味干扰办公工作。
3. 储存区域:工厂应设立储存区域,用于存放原材料、成品和半成品。
储存区域应干燥、通风良好,并采取适当的防火措施。
4. 环境设施:工厂应根据需要设置相应的环境设施,如空调、通风设备、废水处理设备等。
第二章厂址选择与工厂总平面布置
一、工厂总平面布置的内容
▪ 仓储及运输设施
包括原料、辅料、机物料、成品、燃 料和其他材料仓库货露天堆场以及运 输设施。
▪ 行政福利建筑
如厂部办公楼、餐厅、托儿所、医务 室、传达室和俱乐部等。
二、建筑物的功能分区
▪ 如果厂区占地面积比较大,以及几百、上
千亩的服装工业园、纺织服装工业园等, 园区内应按功能分区,园区可分为:
▪ 货流入口大多布置在厂后邻近仓库区,可
使物料入厂、成品出厂方便,以避免人流 与货流形成交叉。
四、合理布置建筑物的方位与间距
▪ 在布置各种建筑物的相对位置时,必须
考虑建厂地区的主导风向。
▪ 应将生产区布置在生活区的下风向。 ▪ 主厂房的方位需根据厂房形式、地区、
日照和城镇的总体规划确定,要保证主 厂房有良好的自然通风和自然采光。
一、合理进行功能分区
▪ 根据工厂生产特点和建筑物的使用功
能要求,对厂区内各种建筑物和构筑 物进行分区布置。
▪ 例如,将厂区分成生产区、动力设施
与仓库区、公共活动中心区等。布置 时应尽量做到布局紧凑、合理。
▪ 辅助厂房和生活福利设施房屋的安排
应有利于生产、方便生活。
二、满足生产工艺要求
▪ 生产工艺流程是进行总平面布置的主
要依据。
▪ 要根据工艺流程的要求和特点,合理
安排各种建筑物和构筑物的位置,以 满足它们之间的联系和要求。
三、正确选择厂内外运输方式, 合理组织好人流和货流
▪ 人流是指职工上下班行走的路线。 ▪ 货流则是指物料以原料形式运进工厂至
以成品形式运出厂在厂内运行的路线。
▪在总平面布置中确定各个车间相对位
置时,应使货流和人流路线短捷,避免 或尽量减少人流与货流交叉,以确保道 路通畅和安全。
工厂布置
9
(2)固定位置布置法的缺点
• 无法适应大量生产,甚难高度标准化。 • 操作人员固定于某一位置,感到单调,工 作情绪低落。 • 操作人员费时寻找物料与工具,故生产效 率低。 • 物料恣意储存于生产区,易造成物料混淆 不清。
10
2、制程布置法
• 所谓制程布置法(Layout by Process)或按功能布置法 (Layout by Function),是指: • 将同一制造过程所用的机器或同类的机器布置在一起。 这种布置方式又称为分类布置法(Layout by Kind), • 这种布置方法最适宜所从事的制造工作本身非重复性, 断断续续,工作前后并无关联的生产工厂。在订货生产 的工厂里,物料很难标准化,产品的规格变化多,多种 少量,制造工作断断续续,很少重复性,因此最适宜采 用这种布置方法。
16
图表3 A产品与B产品的按生产线的布置法
17
(1)
优点
• 制造过程连续化、作业分工化,故作业员的操 作技术短时期可以训练出来,以借生产线控制 作业员,所以生产效率高。 • 减少物料及在制品的搬运、存放与领取,制造 时间缩短,因此制造成本降低。 • 产品的制造时间缩短,减少物料、在制品及制 成品的库存,故资金积压较少。 • 生产线上机器的排列相互衔接,减少不必要的 空间浪费,所以能较有效地节省厂房的面积。 • 制造过程连续,因此生产计划与管制的工作易 于顺利推行。
23
(2) 生产数据的分析
• 将所搜集到的生产资料加以分析,并决定 下列诸事项:
– 机器设备数量、种类; – 需要工作站数; – 物料、半成品、成品的存放空间。
24
(3)绘制生产流程图并决定生产程序 • 将工厂生产过程的步骤用流程图表示出来, 以表示生产过程中:
工厂设计的原则
工厂设计的原则工厂设计是一个涉及多种因素的复杂过程。
一个好的工厂设计能够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优化生产流程,并且提供一个安全的工作环境。
因此,工厂设计的原则至关重要。
在本文中,我们将讨论一些工厂设计的原则,以帮助您设计一个高效且安全的工厂。
1. 确定生产需求首先,要确定工厂的生产需求。
这包括产品的种类和规模,生产的数量和速度,以及所需的设备和人员。
根据这些需求来确定工厂的面积,布局和设备配置。
2. 最大化地面空间利用地面空间是有限的资源,因此要最大化地使用。
有效的布局设计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地面空间,提高生产效率。
在布局设计中,要考虑产品流动的路径,设备的布置以及工作人员的活动区域。
3. 考虑生产流程生产流程是工厂设计中的关键因素。
要确保生产过程是顺畅的,没有瓶颈和阻碍。
通过流程优化和设备配置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
4. 采用标准化的设计标准化的设计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减少浪费。
采用标准化的设备和工艺可以使工厂更容易管理,更容易维护,更容易扩展。
5. 确保安全性安全是工厂设计的首要考虑因素。
要确保工厂的布局和设备配置是安全的,符合相关的安全标准和法规。
此外,要提供培训和教育,确保员工有必要的安全意识和技能。
6. 考虑环保和可持续性在工厂设计中要考虑环保和可持续性。
采用节能和环保的设备和工艺,减少资源的消耗和污染。
此外,要设计合理的废物处理系统,处理和回收废物,降低环境影响。
7. 为员工提供舒适的工作环境员工是工厂的重要资产,要为他们提供舒适的工作环境。
这包括舒适的工作区域,健康的工作条件,良好的空气质量,以及适当的工作设备和工具。
8. 灵活性和可扩展性工厂设计应该具有灵活性和可扩展性,以快速适应变化的需求。
要考虑未来的扩建和改造,以便根据市场需求进行灵活调整。
9. 有效的物流管理物流管理是工厂设计中的重要环节。
要确保原材料和成品的物流运作是顺畅的,减少物流成本和时间。
10. 合理的成本控制最后,要合理控制工厂设计的成本。
工厂布置
(2)最短距离的原则
考虑移动距离应留意下列2点,即:
A.不仅对于特定的产品或零件,而应以所有的产 品及零件的总移动距离为最小。 B.在检讨距离问题之前,应先确定移动的主题: 人的移动、物的移动、设备的移动或上述2者 或3者的组合。 (3)流程的原则
当其他条件相同时,以流程基本型式组合的布 置为最佳。流程的基本型式有I型、L型、U型、 O型、E型、S型、X型等。此乃为决定制造流 程或厂房形状时应予考虑的原则。
第一节 工厂布置之意义
工厂布置乃由原料之接受至成品之装运之全部 过程中,将人员、机器、物料所需要空间作最 适切之分配;并使其作最有效之组合,以期满 足下列六大原则: 最佳的布置乃妥善的综合安排机器设备、作业 员、材料、补助活动及其他有关的条件。 当其他条件相同时,以移动距离最短的布置为 最佳。
(1)综合的原则
值 A E I O U X 号码 1 2 3 4 5 6 7 8
接近度 绝对必要 特别重要 重要 普通接近度 不重要 不要接近 理由 个人的接触 方便 噪音、防碍 光线 共用一些装备、设备 接待访问者 设备或供应物的移动 相似型式的设备
4.流程或活动关系图
本步骤是要将记号化或表格化的资料予以改变, (这些资料是表示各活动的顺序以及各活动与 其他活动之间接近度的相对重要性),而将他 转换为地理上的布置,此处特以活动关系图为 例说明。表5-1为画图时之规范说明,图5-12 即是根据图5-11所画之活动关系图。绘图的顺 序是由关系为A者开始,在一个一个的加入,不 断调整后,绘出如图5-12第4个。 关系图决定后,我们必须将面积或空间并入, 以得到面积关系图。图5-13为图5-12加入面积 后,所得之面积关联图,由于其形状甚难接受 因此必须再加以调整。
工厂平面布置原则
工厂平面布置原则一、工厂平面布置的重要性二、考虑因素2.1 生产流程1.原料区2.生产区3.成品区2.2 环境与安全1.通风与照明2.防火与防爆3.废物处理2.3 设备与设施1.设备摆放2.设备间距与通道宽度3.水电排布2.4 人员流动与工作效率1.人员通道与出入口2.工作站设计3.物料运输路径三、原则与方法3.1 平面布置原则1.流程化布局2.功能区域分布3.空间利用率最大化3.2 布置方法1.通过绘制平面布置图进行规划2.安排不同区域的功能3.3 和谐性考虑1.设计人性化的工作环境2.合理规划员工休息区域四、案例分析4.1 汽车生产厂1.原料区与生产区分离2.避免交叉污染3.将装配线和零部件存放区紧密连接4.2 食品加工厂1.严格按照卫生标准划定区域2.设计符合人体工程学的工作站3.设置清洗区与废物处理区4.3 电子制造厂1.考虑静电防护措施2.路线规划避免交叉干扰3.设立静电消除设备五、总结工厂平面布置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直接影响着生产效率和安全风险。
在进行平面布置时,我们需要考虑生产流程、环境与安全、设备与设施以及人员流动与工作效率等多个因素。
遵循流程化布局、功能区域分布和空间利用率最大化的原则,结合绘制平面布置图进行规划,可以得到一个合理、高效且安全的工厂平面布置方案。
通过案例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具体行业中的布置方法和注意事项。
希望本文能够对读者在进行工厂平面布置时提供一些帮助和指导。
工厂布线方案
工厂布线方案工厂布线方案1. 背景在现代工业中,工厂布线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良好的布线方案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安全隐患,并保证工厂正常运行。
本文将介绍一种可行的工厂布线方案。
2. 设计原则在制定工厂布线方案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重要的设计原则:2.1 安全性工厂是一个复杂的工作环境,布线方案必须确保安全性。
安全性包括电源线路的绝缘性、阻燃性和线缆保护等方面。
2.2 效率高效的布线方案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减少走线混乱和电器故障的可能性。
合理规划电源线路和信号线路,避免干扰和冲突。
2.3 可扩展性布线方案应具备可扩展性,以便于将来根据工厂的发展需求进行扩展和改造。
3. 布线方案基于上述设计原则,我们提出了以下工厂布线方案:3.1 分区布线工厂内的不同区域根据功能划分为不同的分区,例如生产区、仓储区和办公区等。
每个分区都有专门的电源线路和信号线路。
3.2 主干电缆布线在每个分区中,有一条主干电缆负责连接该分区内的各个电器设备。
主干电缆采用高负载能力和抗干扰的电缆,以确保电能的正常传输。
3.3 子干电缆布线在每个分区中,子干电缆从主干电缆引出,连接每个电器设备。
子干电缆的布线路径应尽量缩短,减少信号衰减和干扰的可能性。
另外,子干电缆应有足够的容量,以满足未来扩展的需要。
3.4 接线盒布置在每个分区中,安装接线盒以供电器设备的连接。
接线盒应具备防尘、防水和耐腐蚀等特性,以保证电器设备的安全运行。
3.5 标识和标注在布线方案中,每个电缆和接线盒都需要进行标识和标注。
标识和标注可以方便维修和排查问题,提高工作效率。
3.6 接地系统为确保电器设备的安全运行,布线方案中应包含接地系统。
接地系统应与建筑物的主接地系统连接,以防止接地问题引发安全事故。
4. 布线方案的执行在开始布线前,需要进行良好的规划和设计。
根据工厂的实际情况,制定详细的布线方案和图纸。
在布线过程中,应严格按照设计方案进行操作,确保正确、稳定地完成布线工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厂平面布置原则第一节工厂布置与物流管理一、厂址选择所谓工厂选址,是指如何运用科学的方法决定工厂的地理位置,使企业的整体经营运作系统有机结合,以便有效、经济地达到企业的经营目的。
(一) 选址选址包括两个层次的问题:第一是选位,即选择什么地区(区域)设厂。
第二是定址。
地区选定之后,具体选择在该地区的什么地方。
(二) 工厂选址的影响因素选择地区时的影响因素有:1. 是否接近于市场这里的市场概念是广义的,也许是一般消费者,也许是配送中心,也许是作为用户的其他厂家。
接近产品目标市场的最大好处是有利于产品的迅速。
投放和运输成本的降低。
2. 是否接近于原材料供应地对原材料依赖性较强的企业应考虑尽可能接近原材料供应地,特别是与产品相比,在原材料的重量和体积更大的情况下,应尽量靠近原材料供应地。
3. 运输问题根据产品及原材料、零部件的运输特点,考虑应接近铁路、港口还是其他交通运输条件较好的区域。
4. 与外协厂家的相对位置5. 劳动力资源不同地区的劳动力,其工资水平、受教育状况等都不同。
在有些特殊情况下,可能在某些特定地区才更容易提供符合某些特定要求的熟练劳动力等。
6. 基础设施条件对于一个工厂来说,有五项基础设施是需要在选址时予以认真考虑的:供水;电;煤气;排水;“三废”处理。
某些企业要耗用大量的水,如食品制造、电镀等;而另一些企业如化学加工的工艺过程则需大量的电。
对这些基础设施如不在选址时予以充分考虑,则会造成成本上升和带来不便。
7. 气候条件根据产品的特点,有时还需要考虑温度、湿度、气压等气候因素,如精密仪器对这方面的要求就比较高。
8. 政策法规条件在某些国家或地区建厂,可能会得到一些政策、法规上的优惠待遇,如我国的经济特区、经济开发区、某些低税率国家等。
这也是当今跨国企业在全球范围内选址时要考虑的重要因素。
9. 政治和文化条件选址时对于一些涉及政治、少数民族政策、人文风情等方面的因素也不能忽视,否则可能带来严重后果。
选择具体位置时的影响因素主要有:1. 可扩展性除了根据生产运作规模来规划和决定所需的面积外,还需要考虑到必要的生活区用地、绿地占地等。
最重要的是要考虑到未来的可扩展性,一个工厂一开始就建设到容积极限,不留余地无疑是不明智的,应在选址时为将来的发展留下充分的可能。
2. 地质情况如地面是否平整,地质状况是否能满足未来设施的载重等方面的要求。
3. 周围环境所选位置能否为职工提供包括住房、娱乐、生活服务、交通等在内的良好生活条件。
这也是能使生产运作系统有效、高效运行的必要条件之一。
同时也要考虑科技依托条件,对于一些技术密集型产业,尤其是高新技术产业,应选择建在科技人员集中的地区,如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的附近,以利依靠雄厚的科技力量开发新产品。
二、工厂平面布置的分析程序(一) 对生产的物流的分析高效的物流,就是能够充分符合生产工艺和产量变化的要求,是连续、均匀、顺畅的,而不是间断的、波动的、倒流的,符合生产从最初工艺到成品完成的全部生产过程对物流的要求。
(二) 与活动范围有关联的分析在进行布置规划时,除了以物流为主体来考虑布置外,还包括按照作为邻近性理由的活动范围的联系程度来规划布置的内容。
在此阶段,暂不考虑现实情况的制约,仅仅是在理论上求出最合适的活动范围位置关系,以后再根据制约条件加以修正。
(三) 绘制物流活动范围关联线图在分析了物流活动范围相互关系后,以此为根据,将活动范围和工序展示在线图上,将这些活动范围转换成位置关系,称为活动范围关联线图。
(四) 面积设定关联线图完成后,必须估算生产经营活动范围的必要面积,并依据可利用的空间进行调整,然后决定该列人布置规划方案的面积。
(五) 区间相互关系图这一程序是决定物流和活动范围的相互关系,绘制决定活动范围位置的图表,决定各种活动范围所需的面积与可用面积相适应,取得平衡。
(六) 图表的综合和调整程序与所绘制的区间相互关系图,是为了得到理想的状态而进行的。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会有种种制约。
因此,需要添加许多修正条件及实际上的限制条件来调整面积相互关联图,目的是绘制出更加切合实际的布置方案。
(七) 布置的评价根据以上程序操作,将产生几个不同的布置方案。
为了选择最优方案,就必须对方案进行评价。
三、工厂平面布置的物流管理方法(一) 物料流向图法物料流向图法就是按照原材料、在制品及其他物资在生产过程中总的方向和运输量,通过绘制物料流向图来布置工厂的车间、设施和生产服务单位。
一般要根据物料的流向,结合企业地形和厂区面积绘制物料流向图。
(二) 物料运量图法物料运量图法就是根据各个生产单位(包括仓库与站场)物料运输数量的大小来进行企业总平面布置的方法。
相互运输数量大的单位应尽量靠近布置,使总的运输量最少。
为了清楚地表明各生产单位之间的运量,可绘制物料运量表和运量相关线图,以便找出最恰当的合理布置。
第二节车间、仓库布置与物流管理一、车间布置概述(一) 车间布置的概念车间布置就是要按一定的原则,正确地确定车间内部各组成单位(加工段、班组)以及工作地、机床设备之间的相互位置,从而使它们组成一个有机整体来实现车间的具体功能和任务。
车间布置一般分为两部分:一是车间总体布置;二是车间的工作地布置。
(二) 车间总体物流管理的目标和原则1. 车间总体物流管理的目标(1)物流最短的流动路线(2)最大的灵活性(3)最有效的面积利用(4)最良好和顺畅的工作环境(5)最合理的发展余地2. 车间总体物流管理的原则(1)车间总体布置方案应使车间内的建筑物和其他设备的配置满足车间生产过程的要求(2)尽可能使车间内的物料运输距离最短这就要求尽可能避免交叉运输和重复往返运输,尽可能减少物料流量。
因此,应尽可能使厂房按生产流程的顺序来布置。
(3)尽可能使车间总体物流紧凑一般说来,车间物流紧凑,则建厂时的土方工程量就小,运输路线、工程管道和道路等的里程也较短,因而基建投资费用就低。
为了节约用地,不仅要提高企业的建筑系数(厂房、建筑物占地面积在全厂总面积中所占的比重),还要提高单位建筑面积的产量和利用多层建筑物的优点。
(4)要合理划分车间的区域尽可能按功能或其他条件把车间划分为不同的功能区域,把相同或相近功能且条件要求相近的生产单位放置在同一个区域内,这样便于管理,有利于车间的安全和环境保护。
(5)车间的物流要充分考虑外部厂区环境和周围环境应充分利用各种便利条件,特别是厂内运输条件,生产过程的流向和运输系统的配置应满足货运路线的要求,保证物料输人和产品输出的方便。
二、车间总体物流管理(一) 车间总体物流管理的程序1. 确定目标需要强调的是:目标应该是一个相互协调的体系,应该结合具体的情况来制定,并尽可能以定量化描述的方式表示出来,同时应是切实可行的。
2. 收集资料总体物流所涉及的因素很多,因此所需的资料和数据也很多,需要对此认真分析,根据实际情况选取那些真正有用并且准确的资料。
一般说来,进行厂区平面物流布置的设计工作主要需要以下这些资料:基础资料:如厂址所处的地质、地貌、水文和气象资料,所处地区的政治。
社会和经济情况资料(如有关政策、市政规划等等),厂区地形、面积、自然条件、运输条件等资料以及建厂的其他协议资料。
企业生产单位的配置情况资料:如厂区面积、形状、设备、流水线布置、车间、办公区、辅助设施等。
这方面的资料对厂区平面物流布置是十分重要的,它是厂区和车间平面物流布置工作的依据。
生产系统图:所谓的生产系统图就是企业生产系统各组成部分之间生产联系和物料流向简图。
它简明地表明了企业产品的生产过程和企业各组成部分之间的联系。
由于厂区平面物流布置能反映生产过程的要求。
因此一张根据企业实际生产功能和要求绘制的企业生产系统图对进行厂区和车间平面物流布置工作是极其重要的,它是布置设计工作的重要依据。
3. 确定各组成部分所占面积车间总体布置设计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要把厂区和车间面积进行合理的分配,因而就必须确定企业各个组成部分的面积。
实际上这项工作已属专业性很强的工作范畴,应结合企业生产单位的配置工作,由有关专家和专业人员仔细地进行。
企业各种组成单位所需的面积,不同的企业差别是很大的,没有通行不变的计算方法,许多时候还需用经验估算。
但总的原则是:节约占地、保证够用、略有富余。
一般说来,企业生产车间所占面积主要包括:机器所占面积、材料所占面积、半成品与成品所占面积、人员工作所占面积、运输所占面积和工作人员休息所占面积等等;仓库所占面积除库存物品所占面积外,还需留下运输工具停放、装卸及工人搬运所需的面积;维修部门也需根据全厂的维修工作量来确定相应的面积。
此外对于服务部门,如膳食、医疗、卫生间、更衣室等后勤部门亦需根据一定比例确定所占面积。
确定了企业所有组成单位的面积需求之后,就应汇总计算出总的需求面积,然后与厂区现有面积均衡确定增减,最后把确定了的组成单位的面积需求编列成表。
4. 确定各生产单位之间的相互关系各个组成部分在工厂内部如何安排,其具体位置应布置在厂区的何处,应根据物料、人员、信息在各组成部分之间的流程或关系来确定。
确定各组成部分的工作流程或关系可用定量或定性的方法。
如果一个企业组成单位之间有大量物料、人员、信息流动,则一般应根据工作流程定量法来布置;反之,各组成单位之间物料、人员的实际流动很少,但却有大量通信和组织上的相互关系,工作上的协作关系密切,则一般应根据工作流程定性法来布置。
最普遍的情况是,企业内部既有定性流程的需要,也有定量流程的问题,所以两种方法都必须采用。
5. 制定初步平面物流布置方案在进行调查、收集有关资料,确定了各部门所需面积及相互关系之后,就可进行平面物流布置的初步设计。
6. 方案评价一般说来,一个厂区的平面物流布置可同时做出若干种设计方案,因此在初步设计方案完成之后均需进行方案评价,从中选择一个最满意的方案。
评价可从定性和定量两方面进行。
定性评价还组织损失与复邦治业厂来对各方案满足厂区布置目标的程度、遵循布置原则的程度等多方面进行打分。
定量评价可通过计算一定的技术经济指标来进行。
7. 方案的实施在方案确定之后就进人实施阶段,为了减少损失,在实地进行布置之前,最好能采用模型把平面物流布置图中的布置方案按实际比例反映出来,以便从立体角度发现问题。
(二) 车间总体物流管理的目标与原则1. 车间总体物流管理的总目标总目标是:短的物料移动距离、低的成本、快的资金周转、好的顾客服务和高的工作激情。
具体目标有:(1)符合工艺过程要求尽量使生产对象流动顺畅,避免工序间的往返交错,使设备投资最小,生产周期最短。
(2)最有效的利用空间要使建筑物内部设备的占有空间和单位制品的占有空间较小。
(3)物料搬运费用最少要便于物料的输人,使产品、废料等物料运输路线尽量短,并尽量避免运输的往返和交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