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意象 植物篇

合集下载

古代诗歌中常见的意象

古代诗歌中常见的意象

古代诗歌中常见的意象一、植物的象征意义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

2.杨花(柳絮)因其飘忽不定来比喻离愁别绪苏轼《水龙吟》“细看不四杨柳花,点点是离人泪。

”3.梧桐在中国古典诗歌中,是凄凉、悲伤、寂寞、惆怅的象征。

如宋代李清照《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4.黄叶:凋零、美人迟暮5.菊花坚强、清高脱俗、隐逸6.梅花梅花傲雪、坚强、不屈不挠、高洁的品格,受到了诗人的敬仰与赞颂。

梅花纯净洁白,诗人往往借梅花来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

7.松柏借赞扬松柏的耐寒,来歌颂坚贞不屈的人格,高洁的品质。

正直向上,有气节、坚贞高洁,8.竹虚心黍离(禾黍)表达昔盛国之悲。

如姜夔《扬州慢》中有:“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

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10.芭蕉在诗文中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

11.春草自从《楚辞•招隐》“王孙游兮不归。

春草生兮萋萋”,先将春草与离思联系起来以后,此后的诗人便多以春草表现离情别恨。

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姜夔《扬州慢》)12.丁香丁香结蕾,含苞未吐,像人的愁怀郁结,唐宋诗人多用以比喻愁思固结不解。

13.落花表现失意、人生挫折或惜春之情,感伤,青春易逝。

14.莲由于莲出淤泥而不染,诗人借莲喻不同流合污的节操由于“莲”与“怜”音同,所以古诗中有不少写莲的诗句,借以表达爱情。

15.兰高洁、美好、君子隐士的象征16.绿叶生命力希望活力17.桑梓家乡,表现怀乡之情动物的象征意义1.鸿雁:(1)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

(2)以鸿雁来指代书信。

2.莼羹鲈脍典出《晋书•张翰传》。

传说晋朝的张翰当时在洛阳做官,因见秋风起,思家乡的美味“莼羹鲈脍”,便毅然弃官归乡,从此引出了“莼鲈之思”这个表达思乡之情的成语。

3.双鲤鲤鱼代指书信4.猿猴古诗词中常常借助于猿啼表达一种孤寂、愁苦的感情。

5.杜鹃用杜鹃鸟的哀鸣来表达哀怨、凄凉或思归的情思。

古诗词中的植物象征意义

古诗词中的植物象征意义

古诗词中的植物象征意义1.诗歌中各种花的象征意义1梅花以梅拟人,凌寒独开,喻典品格高贵;暗香沁人,象征其才气谯溢。

《梅花》宋代: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释义:墙角有几枝梅花,正冒着严寒独自盛开。

远远的就知道洁白的梅花不是雪,因为有梅花的幽香传来。

2、梨花风雨梨花象征自己的命运处境,《玉楼春•风前欲劝春光住》宋代:辛弃疾风前欲劝春光住。

春在城南芳草路。

未随流落水边花,且作飘零泥上絮。

镜中已觉星星误。

人不负春春自负。

梦回人远许多愁,只在梨花风雨处。

释义:迎着风儿,想要劝春光停住脚步。

春光却停留在了城南的青草路上。

它不愿同岸边的落花一样随流水而去,暂且就成为在泥土上飘舞的飞絮。

看着镜中头发花白的自己,惋惜逝去的时光。

人没有辜负春天,是春天自己辜负了自己啊!从梦中醒来才感觉远离了许多忧愁,只是牵挂着风雨中的梨花是否安然。

3、桃花以清丽之笔写出一个宛如开卷有益人似的桃花。

象征少年心性,其中跃动着青春的脉搏。

《春日》宋代:汪藻一春略无十日晴,处处浮云将雨行。

野田春水碧于镜,人影渡傍鸥不惊。

桃花嫣然出篱笑,似开未开最有情。

茅茨烟暝客衣湿,破梦午鸡啼释义:整个春日大概都没有连续十天清明无雨的日子,到处都是在天上的云彩携带着雨水漂浮而行。

野外田里的一潭绿油油的春水比镜子还要碧绿光亮,古渡口边人经过时水边的鸥鹭却自在不受惊吓。

篱笆外将开未开的桃花探头伸出,看上去是如此嫣然含情。

草屋边烟雨靡靡,打湿了行客的衣裳,午后鸡鸣一声将人从闲梦中唤引回了现实。

4、荷花古人多以荷花喻君子美德,借荷花出淤泥而不染的特性,比喻和赞美高洁脱俗、不媚于世的卓然自主的品格。

但这首诗,却吟咏了荷叶荷花〃任天真〃的品质,借以歌颂真诚而不虚伪的美德。

《赠荷花》唐代:李商隐世间花叶不相伦,花入金盆叶作尘。

惟有绿荷红苗苔,卷舒开合任天真。

此花此叶常相映,翠减红衰愁杀人。

(常相映一作:长相映)释义:世上人们对待花和叶的态度不一样,把花栽在铜盆中,花叶只能落在土里化为尘土。

古典诗词中的植物象征

古典诗词中的植物象征

古典诗词中的植物象征植物在古典诗词中常常被用作象征的意象,它们以自然的姿态展现出丰富的情感和内涵。

这些植物以其独特的特点和所代表的象征意义,在古代诗人笔下形成了一幅幅美丽的图景。

本文将探讨古典诗词中常见的植物象征以及它们所蕴含的深厚内涵。

1. 梅花梅花是古代诗人非常钟爱的植物之一,因其花期处于严寒冬季而备受赞誉。

梅花常被用作忍受困境和坚持不懈的象征。

在古代文人笔下,梅花常常与清高独立、坚持理想、才情出众等特质相联系。

例如唐代文学家王之涣在《登鹳雀楼》中写道:“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其中的“梅花香自苦寒来”一句表达了梅花在寒冷环境中仍能绽放的精神。

2. 菊花菊花在中国文化中被视为高雅、坚强和不屈的象征。

菊花常常与秋季相关联,因此也被用来象征老去和坚韧不拔的精神。

唐代文学家杜甫的《菊花》一诗中写道:“云中志士(菊花)本无根,道德枝干成好园。

豹变虎变同一类,不理苍生应有冤。

”这首诗通过描绘菊花的形象,寄托了对志士的赞美和对正义的呼唤。

3. 柳树柳树在古典诗词中被描述为柔弱、优雅的象征。

它常常与离别和思乡相联系,因为柳树分布广泛并且在风中摇曳,给人一种抚慰和悠远的感觉。

宋代文学家欧阳修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中写道:“稍稍纵目临斜阳,一片孤城万仞霜。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动金庭。

”诗中描绘了柳树在秋夜的柔和景象,表达了思乡之情和孤寂之感。

4. 桃花桃花在中国文化中被赋予了吉祥、繁荣和爱情的象征。

明代文学家杨慎的《世说新语》中有“桃花运”一词,意指好运和美好的机遇。

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也有描绘桃花的句子:“白露未晞真珠稀,角声咽,还顾望,只如初见依旧。

”这种描绘既展现了桃花的美丽,又将其与爱情和人生的美好相联系。

5. 竹子竹子作为古代文人常用的题材和意象,被用来诠释坚贞不屈、高尚操守和清雅的品性。

它追求高洁、追求永恒,与诗人追求理想和崇高思想的追求相吻合。

唐代文学家孟浩然的《夜归鹿门山歌》中写道:“九十寒隳顽不折,百馀竹重幽翠。

古代诗歌常见意象植物类

古代诗歌常见意象植物类

然而起。
第2页/共36页
梧桐——遇秋先陨——悲秋之情——孤独失意者(凄凉悲伤 )
中国古代文人有“悲秋”情结,四季之中,秋天万物凋零, 最易触发人们的悲凉情绪,而梧桐树是最典型的落叶乔木 ,秋天到来,往往就是梧桐先行陨落,所谓“一叶落而知 秋”。于是,以梧桐写悲秋,便成为古人常见的手法。
[双调〕水仙子?夜雨(徐再思) 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落灯
第5页/共36页
• 梅花 • 宋人陈亮《梅花》:"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诗人抓住梅花最先开放的特点,
写出了不怕打击挫折、敢为天下先的品质,既是咏梅,也是咏自己。王安石《梅花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诗句既写出了梅花的因风布远,又含蓄地表现 了梅花的纯净洁白,收到了香色俱佳的艺术效果。陆游的著名词作《咏梅》:“零 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借梅花来比喻自己备受摧残的不幸遭遇和不愿同流 合污的高尚情操。元人王冕《墨梅》:"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也是 以冰清玉洁的梅花反映自己不愿同流合污的品质,言浅而意深。
• 鹧鸪 • 鹧鸪的鸣声让人听起来像“行不得也哥哥”,极容易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
的离愁别绪。如“落照苍茫秋草明,鹧鸪啼处远人行”(唐人李群玉《九子坡闻 鹧鸪》)"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等, 诗中的鹧鸪都不是纯客观意义上的一种鸟。
第21页/共36页
•蝉 • 蝉——栖高饮露——志行高洁——高洁之士。 • 古人误以为蝉是靠餐风饮露为生的,故把蝉视为高洁的象征,并咏之颂之,或借此来
第12页/共36页
• 红豆 红豆即相思豆,借指男女爱情的信物,《南州记》称为海红豆,史载:“ 出南海人家园圃中”。《本草》称其为“相思子”。王维《相思》诗:“红豆生 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诗人借生于南国的红豆,抒发 了对友人的眷念之情。清人失彝尊《怀汪进士煜》:“安床红豆底,日日坐相思 。”即睡在相思树下,日日思念汪进士。在唐时甚红。常用以象征爱情或相思。 第13页/共36页

中国古典诗歌中的植物意象4

中国古典诗歌中的植物意象4

一、红叶(枫叶)意象1红叶意象的意蕴之一就是传情之物。

这种意蕴来源于唐代红叶题诗的故事。

孟棨《本事诗》:顾况在洛,乘间与一二诗友游苑中,流水上得大梧叶,题诗云:“一入深宫里,年年不见春。

聊题一片叶,寄与有情人。

”况明日于上流亦题云:“愁见莺啼柳絮飞,上阳宫女断肠时。

君恩不禁东流水,叶上题诗寄与谁?”后十余日,有客来苑中,又于叶上得诗以与况曰:“一叶题诗出禁城,谁人酬和独含情?自嗟不及波中叶,荡漾乘春取次行。

”又明皇代以杨妃、虢国宠盛,宫娥皆衰悴,不顾备掖庭,尝书落叶随御沟水流出云:“旧宠悲秋扇,新思寄早春。

聊题一片叶,将寄接流人。

”顾况闻而和之,既达圣听,遣出禁内人不少,或有五使之号。

况所和即前四句也。

唐范摅《云溪友议》载:“卢渥舍人应举之岁,偶临御沟,见一红叶,命仆搴来,叶上乃有一绝句。

置于巾箱,或呈于同志。

及宣宗既省宫人,初下诏,许从百官司吏,独不许贡举人。

渥后亦一任范阳,获其退宫人,睹红叶而吁嗟久之,曰:‘当时偶题随流,不谓郎君收藏巾箧。

’验其书迹,无不讶焉。

诗曰:‘流水何太急,深宫尽日闲。

殷勤谢红叶,好去到人间。

’”北宋刘斧《青琐高议》所录张实《御沟流红叶记》:唐僖宗时,有儒士于佑晚步于禁衢间。

于时万物摇落,悲风秋,颓阳西倾,羁怀增感。

视御沟浮叶,续续而下。

佑临流浣手,久之,有一脱叶差大于他叶,远视之若有墨迹载于其上,浮红泛泛,远意面面。

佑取而视之,其上诗曰:“流水何太急?深宫尽日闲。

殷勤谢红叶,好去到人间。

”佑得之蓄于书笥,终日咏味,喜其句意新美,然莫知何人作而书于叶也。

因念御沟水出于禁掖,此必宫中美人所作也。

佑但宝之,以为念耳矣。

时时对好事者说之。

佑自此思念,精神俱耗。

一日,友人见之曰:“子何清削如此?必有故,为我言之。

”佑曰:“我数月来,眠食俱废。

”因以红叶句言之。

友人大笑曰:“子何愚,汝是也!彼书者无意于子,子偶得之,何置念如此。

子虽思爱之勤,帝禁深宫,子虽有羽翼,莫敢往。

子之愚又可笑也,”佑曰:“天虽高而听卑,人苟有志,天必从人愿耳。

诗经中的植物意象

诗经中的植物意象

诗经中的植物意象《诗经》是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其中包含了丰富的植物意象。

这些植物意象不仅具有生动的视觉效果,还承载着特定的象征意义和文化内涵。

以下是一些典型的《诗经》中的植物意象。

1. 桃树:在《诗经·周南·桃夭》中,桃树被用来象征美丽的女子。

诗中描述女子容貌鲜艳如桃花,寓意着生机勃勃的美和喜庆氛围。

2. 柳树:在《诗经·小雅·采薇》中,柳树成为诗人寄托感情的对象。

诗中描述战士离家赴战,临别时柳树依依,表达了诗人对家乡和亲人的眷恋之情。

3. 梧桐:在《诗经·周南·梧桐》中,梧桐树被用来象征坚贞的爱情。

诗中描述梧桐树枝繁叶茂,相互依偎,寓意着爱情的美好和执着。

4. 草:在《诗经·小雅·鹿鸣》中,草被用来象征友情。

诗中描述朋友之间如同草地上相互依存的植物,寓意着真挚的友谊。

5. 棘(酸枣树):在《诗经·周南·棘》中,棘树被用来象征婚姻中的爱情困境。

诗中描述棘树多刺,象征婚姻生活中的艰难和挫折,表达了诗人对爱情的忧虑和期望。

6. 梅树:在《诗经·诗经·秦风·梅》中,梅树被用来象征高洁的品质。

诗中描述梅树在寒冬中独自绽放,寓意着坚贞不屈和洁身自好。

7. 竹子:在《诗经·卫风·淇奥》中,竹子被用来象征君子的品质。

诗中描述竹子青翠挺拔,寓意着高尚、坚韧和正直。

总之,这些植物意象丰富了《诗经》的审美内涵,使诗歌更具生动性和形象性。

同时,它们还反映了古代人们对自然界的观察和生活经验的积累,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观念。

中国古典诗歌中的植物意象4

中国古典诗歌中的植物意象4

一、红叶(枫叶)意象1红叶意象的意蕴之一就是传情之物。

这种意蕴来源于唐代红叶题诗的故事。

孟棨《本事诗》:顾况在洛,乘间与一二诗友游苑中,流水上得大梧叶,题诗云:“一入深宫里,年年不见春。

聊题一片叶,寄与有情人。

”况明日于上流亦题云:“愁见莺啼柳絮飞,上阳宫女断肠时。

君恩不禁东流水,叶上题诗寄与谁?”后十余日,有客来苑中,又于叶上得诗以与况曰:“一叶题诗出禁城,谁人酬和独含情?自嗟不及波中叶,荡漾乘春取次行。

”又明皇代以杨妃、虢国宠盛,宫娥皆衰悴,不顾备掖庭,尝书落叶随御沟水流出云:“旧宠悲秋扇,新思寄早春。

聊题一片叶,将寄接流人。

”顾况闻而和之,既达圣听,遣出禁内人不少,或有五使之号。

况所和即前四句也。

唐范摅《云溪友议》载:“卢渥舍人应举之岁,偶临御沟,见一红叶,命仆搴来,叶上乃有一绝句。

置于巾箱,或呈于同志。

及宣宗既省宫人,初下诏,许从百官司吏,独不许贡举人。

渥后亦一任范阳,获其退宫人,睹红叶而吁嗟久之,曰:‘当时偶题随流,不谓郎君收藏巾箧。

’验其书迹,无不讶焉。

诗曰:‘流水何太急,深宫尽日闲。

殷勤谢红叶,好去到人间。

’”北宋刘斧《青琐高议》所录张实《御沟流红叶记》:唐僖宗时,有儒士于佑晚步于禁衢间。

于时万物摇落,悲风秋,颓阳西倾,羁怀增感。

视御沟浮叶,续续而下。

佑临流浣手,久之,有一脱叶差大于他叶,远视之若有墨迹载于其上,浮红泛泛,远意面面。

佑取而视之,其上诗曰:“流水何太急?深宫尽日闲。

殷勤谢红叶,好去到人间。

”佑得之蓄于书笥,终日咏味,喜其句意新美,然莫知何人作而书于叶也。

因念御沟水出于禁掖,此必宫中美人所作也。

佑但宝之,以为念耳矣。

时时对好事者说之。

佑自此思念,精神俱耗。

一日,友人见之曰:“子何清削如此?必有故,为我言之。

”佑曰:“我数月来,眠食俱废。

”因以红叶句言之。

友人大笑曰:“子何愚,汝是也!彼书者无意于子,子偶得之,何置念如此。

子虽思爱之勤,帝禁深宫,子虽有羽翼,莫敢往。

子之愚又可笑也,”佑曰:“天虽高而听卑,人苟有志,天必从人愿耳。

诗歌常用意象

诗歌常用意象

练习巩固: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次石湖书扇韵①
姜夔② 桥西一曲水通村,岸阁浮萍绿有痕。 家住石湖人不到,藕花多处别开门。 [注]①石湖:南宋诗人范成大(1126-1193)晚年去职归隐石湖 (在今江苏苏州),自号石湖居士。 ②姜夔(1155-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 (今江西波阳)人,浪迹江湖,一生不仕。淳熙十四年(1187) 夏,曾去拜见范成大,这首诗约作于此时。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江南水乡清幽恬静的画面,这个画面是由 哪些景物构成的?请简要叙述。 答案:这幅江南水乡清幽恬静的画面中有小桥、流水、村庄、 绿岸、浮萍、荷花、人家、庭院等景物。
(六)地点类: 1、凭栏:思念故国、故乡、亲人。 2、 长亭: 古代路旁置有亭子,供行旅停息休憩或饯别送行。 长亭”成为一个蕴含着依依惜别之情的意象。李叔 同《送别》:“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3、 南浦: 南浦多见于南方水路送别的诗词中,它成为送别诗 词中的常见意象。 如唐代白居易《南浦别》中的“南浦凄凄别,西风 袅袅秋”。
是用猿啼表示别离的哀伤和悲苦之情。
【意象示例】
登高【唐】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鬂, 潦倒新停浊酒杯。
2、(孤)雁、鸿雁: 孤独、思乡思亲、音信消息。 哀鸿:哀伤苦痛、流离失所的人 【意象示例】 孤雁 杜甫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 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 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 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七)其他类
1、六朝旧事、南朝旧梦、金陵(吴、东晋、宋、齐、梁、陈合称六朝,故南京 被称为六朝古都。 ): 表示往日富贵繁华的生活;昔盛今衰;物是人非 2、明月: 蕴涵时空的永恒。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把生命在时间面前的渺小、无奈 表现得淋漓尽致。 3、酒: 酒在排解愁绪之外,还饱含着深深的祝福。 将美酒和离情联系在一起的诗词多不胜举,如:王维的《渭城曲》中的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4、“捣衣”: 表达对亲人的牵挂。月下捣衣,风送砧声这种境界,不仅思妇伤情,也 最易触动游子的情怀,因此捣衣意象也是思乡主题的传统意象之一。 如唐代李白《子夜吴歌》之三:“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 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唐诗中的植物

唐诗中的植物

唐诗中的植物
唐诗中常常涉及到各种植物,这些植物有些是具有象征意义的,有些则是用于描绘景物或表现情感的。

1. 梅花:梅花是唐诗中经常出现的植物之一。

梅花在中国文化中常常被赋予高洁、傲骨、自强不息的象征意义。

唐代著名的诗人王之涣就曾写下了:“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这首诗表现了梅花在寒冷冬季里独自开放的形象,同时也表现了梅花的香气是不需要被看到而能够感知到的。

2. 松树:松树在唐诗中也是一个常见的植物,它一般被用来表现孤独、坚定和长寿等意义。

唐代著名诗人杜甫曾写下:“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这首诗中的“枫林”指的是一处松树林,通过描述松树的生长环境和松枝的形态,表现了诗人对孤独和坚定的追求。

3. 荷花:荷花在唐诗中一般被用来表现清雅、高洁、纯净等意义。

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曾写下:“庭院落花无人扫,蜂蝶纷纷过墙来。

不照离人花褪尽,空疏夜月向人开。

”这首诗通过描述荷花的寂静和美丽,表现了诗人对于人情世故的疏离和回归自然的向往。

4. 桃花:桃花在唐诗中一般被用来表现美丽、纯真、爱情等意义。

唐代著名诗人王之涣曾写下:“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这句诗表现了春天的美好和桃花的美丽。

5. 山茶花:山茶花在唐诗中一般被用来表现孤傲、坚韧、忠诚等意义。

唐代著名诗人李商隐曾写下:“山茶开后庭院空,墙上西风
残雨中。

这首诗通过描绘山茶花的形象和生长环境,表现了诗人对于孤独和坚韧的追求。

唐诗最美写植物的十首诗

唐诗最美写植物的十首诗

唐诗最美写植物的十首诗唐诗中描写植物的诗歌众多,每首都以其独特的魅力和生动的描绘赢得了读者的喜爱。

以下是十首被誉为最美的描写植物的唐诗,它们以植物为载体,抒发了诗人对自然、生命和情感的深刻感悟。

1. 《咏柳》 - 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诗人通过对柳树的细腻描绘,赞美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

2. 《赋得古原草送别》 - 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诗人以草为喻,抒发了对生命轮回和离别的感慨。

3. 《菊花》 - 元稹“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诗人通过对菊花的赞美,表达了对高洁品质的追求。

4. 《梅花》 - 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诗人以梅花为象征,展示了坚韧不拔的精神风貌。

5. 《竹石》 - 郑燮“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诗人借竹子的坚韧不拔,表达了对坚定信念的执着追求。

6. 《早梅》 - 张谓“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

”诗人以早梅为题材,展现了梅花的独特韵味和冬日的美景。

7. 《小松》 - 杜荀鹤“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诗人以小松为喻,表达了对人才成长的关注和期待。

8. 《题竹林寺》 - 朱放“岁月人间促,烟霞此地多。

殷勤竹林寺,更得几回过。

”诗人通过对竹林寺的描绘,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9. 《江畔独步寻花·其六》 - 杜甫“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诗人以花为媒,展现了一幅生机盎然的春日图景。

10. 《芙蓉楼送辛渐》 - 王昌龄“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诗人借芙蓉楼之景,抒发了对友人的深情厚意和对高洁品质的坚守。

这些诗歌不仅描绘了植物的美丽和神韵,更通过植物折射出诗人的内心世界和对生活的感悟。

古代诗歌意象归纳

古代诗歌意象归纳

古代诗歌意象一、草木类1、柳:。

惜别,留恋,祝愿。

古代诗歌中离情常常与柳相关合,以折柳表惜别,其原因首先是由于二者之间具有一种"同构”的关系,柔弱的柳枝那摇摆不定的形体,能够传达出亲友离别时那种"依依不舍"之情;由于“柳”、“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更由于柳之易活,寄托了送别人对离人的美好祝愿。

2、梅花梅花在严寒中最先开放,然后引出烂漫百花散出的芳香,因此梅花与菊花一样,受到了诗人的敬仰与赞颂。

到了唐宋时期,梅花已成为一种高洁人格的彖征。

历览前代诗词,“梅花”意象中所表达之意主要有:(1)引领众芳,敢为天卞先的勇气。

(2)凌寒不屈的顽强(3)高洁脱俗的风骨、不同流合污的心志(4)隐者高士的彖征诗人在受挫时感到尘世的不如意,并受道家逍遥哲学的影响,于是寄情于山林风物,渴望清净无争的生活,梅花也便有了隐者高士的意彖。

(5)清冷淡雅的美人梅花自占便有"霜雪美人”的意彖,柳宗元《龙城录》中记载梅花传说,隋开皇中赵师雄于寒冬时节在罗浮山中见一淡妆素服的美人,此女便是梅花所化。

于是,后世常以梅花比美人,不仅因为它本身具有美人姿态,还因为它有清冷淡雅的美。

(6)传递情感与祝福的媒介梅花在成为春之使的同时,也成了传递友情的工具。

也有抒发对友人情人的相思之情。

当然,梅花还是人与人之间传达祝福的媒介。

梅子的成熟又比喻少女的怀春。

五瓣梅花形状代表"梅开五福”,即"快乐、幸运、长寿、顺利、太平。

"又有“梅具四德"之说:“初生为元,开花为亨,结子为利,成熟为贞。

"喜鹊在梅花枝头欢跃鸣叫的图案,常被冠以"喜报早春"、"喜报春光"、"眉样添喜"、"喜上眉梢",取谐音或寓意。

"和和美美"、"十全十美"亦取其谐音。

高考语文古诗词《植物类》常见意象解读

高考语文古诗词《植物类》常见意象解读

高考语文古诗词《植物类》常见意象解读芭蕉常与孤独忧愁、离情别绪相联系。

如葛胜仲《点绛唇》:“闲愁几许,梦逐芭蕉雨。

”红豆象征爱情或相思。

如王维《相思》:“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菊花蕴含着高雅脱俗、隐逸退让的道德文化,外柔内刚、凌风傲霜的君子品节,积极进取、自强不息的尚健精神。

如屈原《离骚》:“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连理枝、比翼鸟连理枝指枝干合生在一处的两棵树。

比翼鸟,传说中的一种鸟,雌雄总在一起飞。

古典诗歌里多比喻恩爱夫妻。

如白居易《长恨歌》:“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莲“莲”与“怜”音同,古诗中有不少写莲的诗句,借以表达爱情。

如南朝乐府《西洲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

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

”柳树由于“柳”与“留”二字谐音,故经常暗喻离别,有惜别怀远之意,如“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陆游《钗头凤》);又由于“杨柳”多种于檐前屋后,故常作故乡的象征,如“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许浑《咸阳城东楼》);柳絮飘忽不定,又常被诗人当作遣愁的凭借,如“撩乱春愁如柳絮,悠悠梦里无寻处”(冯延巳《鹊踏枝》)。

梅花梅花在严寒中最先开放,凌霜傲雪,品格高洁,受到诗人的敬仰与赞颂。

如陆游《卜算子·咏梅》:“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借梅花来比喻自己备受摧残的不幸遭遇和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

梧桐凄凉悲伤的象征,如“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

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王昌龄《长信秋词》);又表示孤然傲立、品性高洁,如“凤凰鸣矣,于彼高冈。

梧桐生矣,于彼朝阳”(《诗经·卷阿》)。

古诗词中植物意象

古诗词中植物意象

古诗词中植物意象
以下是三条关于古诗词中植物意象的诗句及相关内容:
1.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这句诗出自东晋陶渊明的《饮酒·其五》。

哎呀,你想想看,陶渊明在东篱下悠然地采摘着菊花,不经意间抬头就望见了那远处的南山,这是多么惬意的画面呀!这“菊”在这里可不单单只是菊花哦,它象征着一种超凡脱俗、闲适自在的生活态度呢。

就好比当你结束了一周忙碌的工作,在一个阳光明媚的周末午后,坐在自家的小花园里,泡上一杯茶,静静地享受着那份宁静,这不就是一种“采菊东篱下”的感觉嘛!
2.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这是唐代贺知章的《咏柳》里的诗句呀。

哇塞,你瞧那如同碧玉装扮起来的高高的柳树,千万条柳枝垂下来就像绿色的丝绦一样,多美呀!这里的“柳”可不仅仅是一棵普通的柳树哦,它常常被用来表达送别、留恋的情感呢。

就好像毕业的时候,大家在校门口那排柳树下合影留念,那柳树不就承载着大家对校园时光的不舍和留恋吗?
3.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这是王安石的《梅花》里的名句哟。

想想看,在那墙角有几枝梅花,冒着严寒独自盛开,多坚韧呀!这“梅”在这里代表着坚韧不拔、不畏严寒的品质呢。

好比在生活中遇到困难,有的人就像那梅花一样,不管环境多么恶劣,依然坚强地绽放,努力克服困难。

就像我们身边那些勇敢面对挫折的朋友,不正是有着梅花一样的品质吗?
我的观点结论就是:古诗词中的植物意象真是太有意思啦,它们让诗
句变得更加生动形象,富有内涵,也让我们能更好地理解诗人想要表达的情感和寓意。

唐诗中常出现的植物意象

唐诗中常出现的植物意象

唐诗中常出现的植物意象在唐诗中,植物意象可谓是多得数不胜数。

从竹子到梅花,从柳树到桃花,诗人们把这些植物都赋予了无穷的情感和深远的寓意。

这些植物不仅仅是自然景象的描绘,还是诗人内心世界的一种映射。

说到唐诗中的植物意象,咱们得从头说起。

比如梅花,这可是唐代诗人最爱用的植物之一,常常用来象征高洁、坚强、孤傲。

你想啊,梅花可是冬天开花,寒冷中独自盛开,不畏风雪,真是够“硬气”的。

王安石的“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大家应该都记得吧?那种在寒冷中依然傲然挺立的梅花,仿佛是对生命最坚韧的宣言,哎呀,读着读着,心里就忍不住热血沸腾。

梅花的意象,真是能让人心中涌起无限的敬意。

再说说竹子。

竹子也是唐诗中常常出现的意象,给人一种挺拔、坚韧的感觉。

竹子不像梅花那样外露的坚强,它是一种内敛的力量。

比如王维的《竹里馆》,他在诗中写道“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整首诗给人一种清新自然的感觉,而竹子在其中,像是默默守护的存在。

竹子的形象,常常和高洁、隐逸的品格联系在一起。

诗人通过竹子,似乎是在告诉我们,真正的高尚,并不需要外界的喧嚣与认可,正如竹子,宁静而坚韧。

就像咱们生活中那些不张扬的人,他们可能没有什么大动静,但却总能在关键时刻撑起一片天。

竹子啊,它可能是唐诗中最“低调奢华”的植物了。

还有那些柳树,这可又是另一番景象。

柳树啊,通常在诗中代表着柔情和离愁。

你看,杜甫的“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中,虽然没有明确写到柳树,但那种柳条随风飘动的景象,往往就能把离愁别绪给勾画出来。

柳树的柔软,带着一种无奈的美,就像是咱们生活中有些人,外表柔弱,但内心坚韧无比。

再说了,柳树的“垂”字给人一种温柔、含蓄的美,仿佛它在低语,仿佛在诉说那种离别时的无限柔情。

每到春天,柳树发芽,满树的柳条摇曳生姿,这时候,诗人们又忍不住把心事托付给了柳树,仿佛它能听懂自己的苦与乐。

再看桃花,唐诗中的桃花,常常与春天、爱情和美丽联系在一起。

唐代诗人白居易的《长恨歌》里就有“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

古诗中的植物寓意

古诗中的植物寓意

古诗中的植物寓意在古代的文学作品中,植物常常被用来寓意各种情感、道德观念和哲学思想。

这些植物寓意贯穿于古代诗词中,为读者展现了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内涵。

本文将带您一同欣赏和解读古诗中植物寓意的几个经典案例。

1. 松树:忍耐和坚毅古诗中常用松树来比喻忍耐和坚毅的品质。

松树生长缓慢,叶片常年翠绿,根深蒂固,象征着它们在恶劣环境下顽强生存的力量。

松树的形象在古代诗词中被广泛使用,表达了诗人对于忍耐和坚持的推崇之情。

例如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写道:“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里的“松柏”就是诗人表达忍耐和不懈努力的象征。

2. 菊花:高洁和忠诚菊花被古人用来表达高洁和忠诚的品质。

菊花在寒冷的秋季绽放,不畏寒霜,秉持着高傲的品质。

唐代诗人杜甫的《菊花》中写到:“天下花魁是菊花,万国来朝固一家。

”菊花的高洁和不屈不挠的精神,被视为忠贞坚定的象征。

3. 梅花:坚韧和坚毅梅花在寒冷的冬季开放,尤其是在雪后的寒风中独自绽放,象征着坚韧和坚毅。

梅花的形象在古代诗词中被赞美和咏叹。

宋代文学家陆游的《示儿》中写到:“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

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通过描绘梅花的坚韧生命力,诗人表达了自己对于困境中坚持不懈的追求。

4. 荷花:清雅和高洁古诗中荷花常常被用来象征高雅和高尚的品质。

荷花生长在污泥浊水之中,却能保持清雅高洁的风姿。

这种特质使得荷花成为古代文人的常用意象之一。

宋代文学家辛弃疾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写到:“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这里的“荷叶”给了读者一种清雅高洁的感觉,与诗中描绘的艰难岁月形成强烈的反差。

5. 柳树:柔情和悲伤柳树象征着多愁善感、柔情和悲伤的情感。

柳树的枝条垂下,给人以柔和的感觉。

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中写到:“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这里的“柳絮”用来表达离别的伤感和思乡之情。

古诗词植物类意象

古诗词植物类意象

古诗词植物类意象(一)花开:希望、青春、人生的灿烂。

花落:凋零、失意、人生、事业的挫折、惜春、对美好事物的留恋、追怀。

草:生命力强、生生不息、希望;荒凉、偏僻、离恨、身份、地位的卑微。

柳:柳带有伤离别的意味,《诗经·小·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梅花:梅有性耐寒的特点,诗人借以表达孤高,不谐流俗的品格,陆游的《咏梅》: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梅子:以梅子的成熟比喻少女的怀春,如“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李清照《点绛唇》)。

菊:傲霜之花,它品格坚强,气质清高。

屈原《离骚》: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诗人以饮露餐花象征自己品行的高尚和纯洁。

莲:莲与怜音同,诗句借以表达爱情。

如南朝乐府《西洲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

莲子即怜子,青即情。

这里是实写也是虚写,语意双关,采用谐音双关的修辞,表达了一个女子对所爱的男子的深长思念和爱情的纯洁。

梧桐:梧桐是凄凉悲伤的象征。

元人徐再思《双调水仙子·夜雨》: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

以梧桐叶落和雨打芭蕉写尽愁思。

芳草:以芳草喻离恨,以芳草喻所思之人,由芳草年年复如引起时间匆匆、人生短暂、年华宝贵的惜时感叹。

黍离:“黍离”常用来表示对国家昔盛今衰的痛惜伤感之情。

典出《诗经·王风·黍离》。

旧说周平王东迁以后,周大夫经过西周古都,悲叹宫廷宗庙毁坏,长满禾黍,就作了《黍离》这首诗寄托悲思。

后世遂以“黍离”之思用作昔盛今衰等亡国之悲。

杨花:古人把柳絮称作杨花,其特点是随风飘荡。

杨花常被赋予特殊的含义,或寄寓离别感伤之情,或让人感到一种淡淡的悠闲,或寄托思妇怀人的幽情。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选取飘荡无定的杨花,在萧瑟悲凉的自认景物中寄寓离别感伤之情。

.梨花:多表达寂寞、惆怅的心情。

苏轼《东栏梨花》:“梨花淡白柳深清,柳絮飞时花满城。

古诗词意向(植物篇)

古诗词意向(植物篇)

【提分必看】归纳最全的古代诗歌意象(植物篇)归纳最全的古代诗歌意象1、柳⊙惜别,留恋,祝愿。

古代诗歌中离情常常与柳相关合,以折柳表惜别,其原因首先是由于二者之间具有一种“同构”的关系,柔弱的柳枝那摇摆不定的形体,能够传达出亲友离别时那种“依依不舍”之情;由于“柳”、“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更由于柳之易活,寄托了送别人对离人的美好祝愿。

例1:白的《春夜洛城闻笛》:“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该诗系化用乐府《横吹曲词·折柳歌辞》“上马不捉鞭,反折柳枝。

蹀座吹长笛,愁杀行客儿”的诗意。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说的是今夜听到《折柳》的曲子,又有何人不引起思念故乡的感情呢?”例2:白《忆秦娥》:“箫声咽,秦蛾梦断秦楼月。

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

”折柳赠别的习俗在唐时最盛,唐代的灞陵桥,是当时人们到全国各地去时离别长安的必经之地,而灞陵桥两边又是柳掩映,这儿就成了古人折柳送别的著名的地方。

后世就把“灞桥折柳”作为送别典故的出处。

故温庭筠有“绿陌上多别离”的诗句。

柳永在《雨霖铃》中以“今宵酒醒何处,柳岸,晓风残月”来表达别离的伤感之情。

自灞桥折柳的故事产生以后,柳和离别已似乎有了某种必然的联系。

例3: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例4:周邦彦《兰陵王·柳》:“柳阴直,烟里丝丝弄碧。

隋堤上,曾见几番,拂水飘绵送行色。

登临望故国,谁识,京华倦客。

长亭路,年去岁来,应折柔条过千尺。

例5:《送别》诗:“柳青青着地垂,花漫漫搅天飞。

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柳这一特殊意象的形成,是历史文化积淀的产物,受到民族文化与民族心理的规定与制约,具有一定的约定俗成性。

★像“柳”这样的意象,中国古典诗歌中还有许多。

这些事物是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国文化赋予了某种特定涵的事物。

如岁寒三友中的“松”,中国文化赋予它“坚韧挺拔”的性格,“竹”则赋予“刚正有节”的节操,“梅”则赋予它“傲霜斗雪”的风骨,“水仙”则是“冰清玉洁”的象征,“杜鹃”则代表一种悲剧氛围。

唐诗宋词中的植物

唐诗宋词中的植物

唐诗宋词中的植物唐诗宋词中的植物唐宋时期的植物是很快乐的,因为它们的美丽也被诗人们写进了诗词里。

下面就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唐诗宋词中的植物,希望能获得大家喜爱。

唐诗宋词中的植物1: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注释1. 离离:繁盛的样子。

2. 原:原野。

3. 荣:繁盛。

4. 远芳侵古道:伸向远方的一片野草,侵占了古老的道路。

远芳:牵连一片的草。

5. 晴翠接荒城:在晴天,一片绿色连接着荒城。

6.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这两句借用《楚辞》“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的典故。

王孙:贵族。

这里指的是自己的朋友。

萋萋:草盛的样子。

唐诗宋词中的植物2:杨柳枝·红板江桥青酒旗红板江桥青酒旗,馆娃宫暖日斜时。

可怜雨歇东风定,万树千条各自垂。

【译文】横跨江面那红色木板架的木桥旁边,悬挂着青色招客的酒旗,落日斜霞映照着华丽的馆娃宫殿。

最惹人爱怜的杨柳,在雨歇风停的时侯,树树繁茂碧绿的枝条,各自幽闲地低垂,更是风姿卓卓风情无限啊!唐诗宋词中的植物3:不第后赋菊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鉴赏】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这是黄巢当年在长安科举考试落榜之后写的《不第后赋菊》。

唐诗宋词中的植物4: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

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

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

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

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

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

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

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注释1.这首词大约是宋哲宗元祐二年(公元1087年),苏轼在汴京任翰林学士时所作。

次韵:用原作之韵,并按照原作用韵次序进行创作,称为次韵。

章质夫:名楶,(jié),浦城(今福建蒲城县)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诗歌意象(植物篇)一、课前导入二、知识点、例题讲解1、柳⊙惜别,留恋,祝愿。

古代诗歌中离情常常与柳相关合,以折柳表惜别,其原因首先是由于二者之间具有一种“同构”的关系,柔弱的柳枝那摇摆不定的形体,能够传达出亲友离别时那种“依依不舍”之情;由于“柳”、“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更由于柳之易活,寄托了送别人对离人的美好祝愿。

例1: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该诗系化用乐府《横吹曲词·折杨柳歌辞》“上马不捉鞭,反折杨柳枝。

蹀座吹长笛,愁杀行客儿”的诗意。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说的是今夜听到《折杨柳》的曲子,又有何人不引起思念故乡的感情呢?”例 2:李白《忆秦娥》:“箫声咽,秦蛾梦断秦楼月。

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

”折柳赠别的习俗在唐时最盛,唐代西安的灞陵桥,是当时人们到全国各地去时离别长安的必经之地,而灞陵桥两边又是杨柳掩映,这儿就成了古人折柳送别的著名的地方。

后世就把“灞桥折柳”作为送别典故的出处。

故温庭筠有“绿杨陌上多别离”的诗句。

柳永在《雨霖铃》中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来表达别离的伤感之情。

自灞桥折柳的故事产生以后,柳和离别已似乎有了某种必然的联系。

例3: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例4:周邦彦《兰陵王·柳》:“柳阴直,烟里丝丝弄碧。

隋堤上,曾见几番,拂水飘绵送行色。

登临望故国,谁识,京华倦客。

长亭路,年去岁来,应折柔条过千尺。

例5:《送别》诗:“杨柳青青着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

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柳这一特殊意象的形成,是历史文化积淀的产物,受到民族文化与民族心理的规定与制约,具有一定的约定俗成性。

★像“柳”这样的意象,中国古典诗歌中还有许多。

这些事物是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国文化赋予了某种特定内涵的事物。

如岁寒三友中的“松”,中国文化赋予它“坚韧挺拔”的性格,“竹”则赋予“刚正有节”的节操,“梅”则赋予它“傲霜斗雪”的风骨,“水仙”则是“冰清玉洁”的象征,“杜鹃”则代表一种悲剧氛围。

鉴赏古代诗歌需要了解这些事物特有的文化内涵。

众所周知,诗歌的创作十分讲究含蓄、凝练。

诗人的抒情往往不是情感的直接流露,也不是思想的直接灌输,而是言在此意在彼,写景则借景抒情,咏物则托物言志。

这里的所写之“景”、所咏之“物”,即为客观之“象”;借景所抒之“情”,咏物所言之“志”,即为主观之“意”:“象”与“意”的完美结合,就是“意象”。

它既是现实生活的写照,又是诗人审美创造的结晶和情感意念的载体。

诗人的聪明往往就在于他能创造一个或一群新奇的“意象”,来含蓄地抒发自己的情感。

反之,读者只有在领悟意象寓意的过程中,才能把握诗歌的内容,领会诗歌的主旨,进入诗歌的意境,感知诗人的情感。

所以,诗歌的阅读鉴赏,必须以解读诗歌的意象为突破口,以熟知诗歌意象为突破点。

附:“杨柳”:伤别情怀堤柳堆烟:能触发往事如烟,常被用来抒发兴亡之感。

(冷清清的落照,剩一树柳弯腰。

)2、梅花梅花在严寒中最先开放,然后引出烂漫百花散出的芳香,因此梅花与菊花一样,受到了诗人的敬仰与赞颂。

到了唐宋时期,梅花已成为一种高洁人格的象征。

历览前代诗词,“梅花”意象中所表达之意主要有:(1)引领众芳,敢为天下先的勇气。

例1:宋人陈亮《梅花》:“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

”诗人抓住梅花最先开放的特点,写出了不怕打击挫折、敢为天下先的品质,既是咏梅,也是咏自己。

例2:毛泽东《卜算子咏梅》“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2)凌寒不屈的顽强例1:卢梅坡《雪梅》:“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可见,梅之傲骨,同时它还担当了春的使者。

例2:张谓《早梅》诗云:“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春路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

”许浑《早梅》亦云:“素艳雪凝树。

”寒梅花发,似玉如雪,“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例3:李商隐《十一月中旬至扶风界见梅花》:“匝路亭亭艳,非时袅袅香。

素娥惟与月,青女不饶霜。

赠远虚盈手,伤离适断肠。

为谁成早秀,不待作年芳。

”纵然青女要下霜来摧折梅花,但过早开放的梅花依然是亭亭玉立,花容清丽,足见其傲骨。

例4:杨亿《少年游》的上片“江南节物,水昏云淡,飞雪满前村。

千寻翠岭,一枝芳艳,迢递寄归人。

”在雪里寻梅,从梅花处得到春的讯息。

诗人以广阔的江南为背景,把梅的傲雪精神表现得淋漓尽致。

开放在雪中的梅花,不仅色白如雪,清峻高雅,还是春的使者,传递温情的驿使!(3)高洁脱俗的风骨、不同流合污的心志鲁迅先生曾精辟地用梅花作比:“中国真同梅树一样,看它衰老腐朽到不成一个样子,一忽儿挺生一两条新梢,又回复到繁花密缀,绿叶葱茏的景象了。

”他还请人为他篆刻“只有梅花是知己”的石印,抒发自己的高洁情操。

可见,梅花在中国文人眼中是不同于其它花卉的,它的高洁更是与众不同。

例1:南朝鲍照的《梅花落》:“庭中有杂树,偏为梅咨嗟。

‘问君何独然?’‘念其霜中能作花,露中能作实。

摇落春风媚春日,念尔零落逐寒风,徒有霜华无霜质’。

”这里诗人笔下的梅是节操高尚的旷达贤士。

通过对耐寒梅花与软弱动摇杂树的对比,表达了对节操低下的士大夫的蔑视和对旷达贤士的赞扬。

例2:元代贯云石的《双调.清江引咏梅(其一)》:“南枝夜来先破蕊,泄漏春消息。

偏宜雪月交,不惹蜂蝶戏。

有时节暗香来梦里。

”他笔下的梅花不招蜂惹蝶,孤高纯洁。

例3:隋朝宫女侯夫人《春日看梅花(其二)》:“香清寒艳好,谁惜是天真。

玉梅谢后阳和至,散与群芳自在春。

”这“天真”二字既是诗人对梅花的高度评价,亦是诗人的自评。

作者是孤芳自赏的佳人,同是天真,诗人与玉梅便是化而为一成高洁形象了。

例4:宋代女词人李清照《满庭芳》的结句:“难言处,良宵淡月,疏影尚风流。

”赞美了一种饱经苦难折磨之后,仍孤高自傲,岁人生存在信心的高尚的精神品格。

例5:陆游的著名词作《咏梅》:“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借梅花来比喻自己备受摧残的不幸遭遇和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

例6:元人王冕《墨梅》:“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也是以冰清玉洁的梅花反映自己不愿同流合污的品质,言浅而意深。

从以上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出历代文人墨客对于梅花的高洁、孤芳自赏是肯定的,也是有其作为人生追求的价值所在的。

(4)隐者高士的象征诗人在受挫时感到尘世的不如意,并受道家逍遥哲学的影响,于是寄情于山林风物,渴望清净无争的生活,梅花也便有了隐者高士的意象。

例1:张可久《越调.天净沙鲁卿庵中》:“青苔古木萧萧,苍云秋水迢迢。

红叶山斋小小,有谁曾到?探梅人过溪桥。

”诗人将我们带入渺无人迹的深幽境地,但秋高气爽,何来“探梅”之说,其实这“梅”便是如梅之高洁隐士——鲁卿。

以梅比隐者,隐者亦是梅。

例2:萧德藻《古梅(其二)》:“百千年藓著枯树,三两点春供老枝。

绝壁笛声那得到,只愁斜日冻蜂知。

”作者笔下的古梅树花极少,但还是怕被冬日黄昏的蜜蜂知道,淡泊宁静的生活被破坏,借梅自咏,以明终隐着志。

例3:方岳《梦寻梅》:“野经深藏隐者家,岸沙分路带溪斜。

马蹄残雪六千里,山嘴有梅三四花。

黄叶拥篱埋药草,青灯煨芋话桑麻。

一生烟雨蓬茅底,不梦金貂侍玉华。

”诗一开始就推出一个幽雅僻静的背景,曲径通阴者之家,这是诗人理想的生活。

所谓“寻梅”,亦莫不是寻隐逸。

例4:周密《疏影梅影》中词句:“记梦回,纸帐残灯,瘦倚数枝清绝。

”宋人制造梅花纸帐,隐士好用,灯已烧残,正照纸帐上的几枝梅花瘦影上。

这样的清幽生活也只堪隐者所享。

(5)清冷淡雅的美人梅花自古便有“霜雪美人”的意象,柳宗元《龙城录》中记载梅花传说,隋开皇中赵师雄于寒冬时节在罗浮山中见一淡妆素服的美人,此女便是梅花所化。

于是,后世常以梅花比美人,不仅因为它本身具有美人姿态,还因为它有清冷淡雅的美。

例1:张雨《中吕.喜春来》:“泰定三年丙寅岁除夜玉山舟中赋:江梅的的依茅舍,石濑溅溅漱玉沙,瓦瓯蓬底送年华。

问暮鸦,何处阿戎家。

”诗中“的的”二字形容梅花在暮色中仍显得鲜明耀眼,把灰黄的茅舍也辉映得富有了神气。

“的”在古代亦指女子脸上装饰的红点,《释名.释首饰》云:“以丹注面曰的。

”傅成《镜赋》亦云:“点双的以发姿。

”可见,梅花如美人颊上的艳艳红点,益发增添了梅花的美艳。

例2:张可久《黄钟.人月圆雪中游虎丘》中云:“梅花浑似真真面,留我倚阑干。

”诗中“真真”指美女的容貌,见于《太平广记.画工》所载一张神画上的美女,名叫真真。

例3:武元衡《赠道者》:“麻衣如雪一枝梅,笑掩微妆入梦来。

若到越溪逢越女,红莲池里白莲开。

”诗中“麻衣如雪”化用了《诗经.曹风.蜉蝣》中的句子,这里借用来描画女子所穿的一身雪白衣裳。

在形容了女子的衣着后,诗人又以高雅素洁的白梅来比拟女子的体态、风韵,可谓传神。

例4:苏轼《定风波红梅》:“好睡慵开莫厌迟,自怜冰脸不时宜。

偶作小红桃杏色,闲雅,尚余孤瘦雪霜姿。

”这是词的上片,开始便以拟人手法,花似美人,美人似花,饶有情致。

因“迟”开而与桃杏同放。

梅花生就冰清玉洁之姿,怎合姹紫嫣红之群?所以“乔装改扮”,尽显美姿丰神。

例5:姜夔《疏影》:“想佩环,月夜归来,化作此花幽独。

”写王昭君的月夜归魂,给梅花形象增添了血肉。

“客里相逢,篱角黄昏,无言自倚修竹。

”化杜甫《佳人》诗:“绝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

……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

”这位佳人,正是诗人理想中的艺术形象。

(其实,本词共五个典故,五位女性,此处仅以二者为例)(6)传递情感与祝福的媒介梅花在成为春之使的同时,也成了传递友情的工具。

例1:南朝陆凯《赠范晔》:“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

江南无所有,聊寄一枝春。

”折梅花寄赠友人,正是借以表达自己以梅花自许,亦一梅花许人,对于友人具有梅花一样品格的赞赏;同时也含有对友人的慰藉之情,预示不久的将来春天也将到北方。

自己对友人的感情也像梅花,虽遭严寒而不凋谢。

颇有一种友情坚贞,与友为善的意味在其中。

折梅代书亦是诗人高雅情操的表现。

例2:南朝民歌《西洲曲》:“忆梅下西洲,者梅寄江北。

”从此,“梅花使”便成了驿使的美称,而“梅驿”成了驿所的雅称;“梅花约”是指与好友的约会。

例3:王安石《梅花》:“驿使何时发,凭君寄一枝。

”《和史诚这谢送张明叔梅台三种梅花》:“殷勤手折遥相赠,不欲花前独举觞。

”继承了这一意象,梅花成为传达友情的信物。

折梅寄友后又逐渐代表一种情绪,诗人看到梅花就不由得想起远方的朋友。

例4:苏轼《次韵杨公济奉议梅花》:“岭北霜枝最多忍,忍寒留待使君来。

”张舜民:“为岭北客飘流远,偷报东君信息回。

香气轻于新酿熟,襟怀重似故人来。

舟中莫问无兼有,急急呼儿觅酒杯。

”也有抒发对友人情人的相思之情。

例5:朱松《饮梅花下赠客》:“且当醉倒此花前,犹胜相似寄愁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