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贺拉斯的“教”与“乐”——从文学创作的角度看“寓教于乐”(一)
文艺的审美功用贺拉斯的寓教于乐说的价值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
![文艺的审美功用贺拉斯的寓教于乐说的价值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cd9b1918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b168791.png)
文艺的审美功用——贺拉斯的“寓教于乐说”的价值摘要:贺拉斯《诗艺》是西方文艺理论经典著作之一,它上承亚里士多德《诗学》,下启古典主义传统,在西方文艺理论发展史上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寓教于乐”是《诗艺》中的重要的文艺思想。
从文艺发展的角度来探讨贺拉斯“寓教于乐”文艺功用观的内蕴及价值,分析“寓教于乐”观在文艺发展史上意义和价值是有研究前景的。
“寓教于乐”在当今及未来的社会中对文艺的发展仍有借鉴的意义。
关键词: 寓教于乐;诗艺;价值;教育;贺拉斯The aesthetic function of Artistic——the value of Quintus Horatius Flaccus’doctrine Abstract:Quintus Horatius Flaccus’Poetica Arts is one of the classics of Western literature and art theory, it inherits the Aristotle Poetics activating a classical tradition,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the history of literary theory in the West. Edutainment obtain in teaching is an important literary idea in. poetica arts. From the development of literary, We talk about Horace’s concept of intrinsic literary function and value in literary history is of significance and value of promising not just in today and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society, still draw on the literary significance.Key words: Edutainment; poetic art; value; education; Horace一、“寓教于乐说”提出的背景贺拉斯(公元前65年—公元前8年),是古罗马文学的黄金时代——奥古斯都时代的诗人、文艺批评家。
浅谈“寓教于乐”(一)
![浅谈“寓教于乐”(一)](https://img.taocdn.com/s3/m/2e73db31f46527d3240ce0e1.png)
浅谈“寓教于乐”(一)“寓教于乐”作为一个古老的命题,早在公元前一世纪就被古罗马诗人、文艺理论家贺拉斯提出。
“寓教于乐”的思想与中国儒家的“教化”思想不谋而合,因此在中国一直被认可和贯彻。
不过,在思想、文化多元化发展的今天,在全球化和市场经济浪潮的强力冲击下,传统的寓教于乐已经显得捉襟见肘,由此也引起了不少的误会,许多人尤其是青少年对寓教于乐的概念模糊,一提到“寓教于乐”就与“说教”“伪道学”联系起来,甚至有人公开反对“寓教于乐”。
于是,什么是“寓教于乐”,要不要“寓教于乐”,怎样贯彻“寓教于乐”就成了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
一、重提“寓教于乐”具有现实意义1“寓教于乐”的本质属性体现了它的科学性“寓教于乐”是古罗马诗人、文艺理论家贺拉斯对诗的社会作用的一个重要观点,他指出诗应当有教育和娱乐的双重作用:“诗人的愿望应该是给人益处和乐趣,他写的东西应该给人以快感,同时对生活有帮助。
”①简明地说,就是“寓教于乐”。
“教”既包含道德教育,即赞美善良、简朴,纠正暴怒,指示生活道路,激发高尚情感等内容;也包含着开发文明,即放弃野蛮,划分公私,订立礼法等内容。
教是目的,教必须通过乐的手段才能实现,教化功能在诗和艺术作品中不应脱离使人获得愉悦的具体形象,欣赏者总是在审美体验和审美感受中得到陶冶、教化的。
与西方“寓教于乐”遥相呼应的,是盛行于古代中国几千年的“载道说”(或教化说)。
载道说较早可追溯到孔子,“兴观群怨”说反映出他对诗歌社会作用的独特认识。
荀子在《解蔽》、《儒效》、《正名》等篇中,就提出要求“文以明道”。
三国时期的曹丕在《典论·论文》中提出“文以载道”,后来唐代文学家韩愈又提出“文以贯道”之说。
古人提倡“文以明道”、“文以贯道”,“文以载道”,实则是以“文”为载体,宣扬其“道”,达到以“道”育人的目的。
文学教化说的源头是《尚书·尧典》,其云:“帝曰:夔!命汝典乐,教胄子:直而温,宽而栗,刚而无虐,简而无傲。
贺拉斯的美学观点
![贺拉斯的美学观点](https://img.taocdn.com/s3/m/9858da31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8d315a4.png)
贺拉斯的美学观点贺拉斯的美学观点首先,他认为诗歌对人类文明有开化功用,他说,古代诗人“阻止人类不使屠杀,放弃野蛮的生活,教导人们划分公私,划分敬读,禁止淫乱,制定夫妇礼法,建立帮国,铭法于木”。
其次,他认为诗歌还具有传达神的意旨,指示生活道路,激励将士奔赴战场,给劳累的人们带来欢乐等功用。
再次,他主张诗的道德教化功用和审美娱乐功用的统一,他说:“诗人的愿望应该是给人益处和乐趣,他写的东西应该给人以快感,同时对生活有帮助。
”寓教于乐,既劝谕读者,又使他喜爱,才能符合众望。
因此他说:“如果是一出毫无益处的戏剧,长老就会把它赶下舞台;如果这出戏毫无趣味,高傲的青年骑士便会掉头不顾。
”寓教与乐说揭示了文艺的道德教化功用和审美娱乐功用的关系,表面上是审美娱乐与道德教化并重,实际上是把审美娱乐看作文艺实现其道德教化目的之手段,更看重的是道德教化统一,在这点上不难看出来,贺拉斯是以贵族阶级的眼光和趣味来判断和要求道德教化和审美娱乐的,摆脱不了自身的历史局限。
贺拉斯美学观点(朱光潜)| [<<] [>>]贺拉斯(Horatius,公元前65—公元8)生在罗马文学的黄金时代,即所谓奥古斯都时代,与维吉尔和瓦留斯两位大诗人同时。
他自己也是一个有才能的讽刺诗人和抒情诗人。
他的《论诗艺》本是给罗马贵族庇梭父子论诗的。
一封诗体信。
据说这是根据希腊学者尼阿托雷密的一部论诗的著作写的。
其中创见不多,但代表当时流行的一些文艺信条。
内容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泛论诗的题材,布局,风格,语言和音律以及其它技巧问题,第二部分讨论诗的种类,主要讲戏剧体诗,特别是悲剧;第三部分讨论诗人的天才和艺术以及批评和修改的重要性。
这三部分的思想层次往往很零乱,尽管作者再三强调诗文要讲究层次布局。
就性质来说,这篇作品与其说是理论的探讨,不如说是创作的方剂。
在泛论里贺拉斯没有深入讨论文艺本质问题,大体上接受了传统的艺术摹仿自然的观点。
浅谈“寓教于乐”(二)
![浅谈“寓教于乐”(二)](https://img.taocdn.com/s3/m/917127f07fd5360cbb1adb57.png)
浅谈“寓教于乐”(二)一、作为一种文艺创作原则的“寓教于乐”“寓教于乐”原本是作为一种文艺创作法则提出来的。
古罗马著名诗人贺拉斯指出:“诗人的愿望应该是给人益处和乐趣,他的东西应该给人以快感,同时对生活有帮助。
……寓教于乐,既劝谕读者,又使他喜爱,才能符合众”。
①作为一种文艺创作原则,“寓教于乐”要求文学艺术既要以善的内容给人以潜移默化的教育,使人情感净化,心灵升华;又要以美的形式给人以审美的愉悦,使人获得精神的满足,美的享受。
从我国文学艺术的发展过程看,文学艺术也是很重视美的形式,关注文学中形式美的。
最早的歌谣,是与音乐和舞蹈合为一体的,它是供人们娱乐和休闲的,给人以精神的、美的享受。
《尚书》中的“诗言志”,孔子的“兴观群怨”说,反映出古代的思想家对诗歌的特点和独特的社会作用的认识。
两汉时的《毛诗序》,对诗歌的体裁和表现手法作了初步的探讨,提出诗的“六艺”说,即“风、雅、颂、赋、比、兴”,前三者属于从内容上区分诗的体裁、类别,后三者则属于诗歌的表现手法问题。
其中的“比、兴”实际上已接触到如何运用形象思维的方法来表达思想感情的问题。
在《史记》和《汉书》中有了“文学”和“文章”之分,当时的“文章”专指带有文采的词章,即文学作品,这里就突出了“文章”中美的形式。
魏晋南北朝时,陆机的《文赋》提出要“意称物,文逮意”,即使作者的创作意图符合客观事物,又能运用优美生动的语言表达出来,就要重视文学本身的特点、规律,认真进行艺术构思,充分发挥想象的作用,做到“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
②曹丕《典论.论文》指出“诗赋欲丽”,说明他是看到了文学作为艺术的美学特征的。
陆机《文赋》提出“其会意也尚巧,其遣言也贵妍。
暨音声之迭代,若五色之相宣”。
文学要构思巧妙、词藻华美、有抑扬顿挫的音乐美。
刘勰《文心雕龙》指出赋的特点是“写物图貌”、“写气图貌”,就包含着刻画形象的意思,指诗歌、散文中寄寓着作家思想感情的景物的形象。
浅谈贺拉斯的“寓教于乐”说
![浅谈贺拉斯的“寓教于乐”说](https://img.taocdn.com/s3/m/c546eb84a0116c175f0e48a0.png)
浅谈贺拉斯的“寓教于乐”说作者简介:张娇娇(1987-)女,汉,河南信阳人,四川大学外国语学院2011级研究生,英美文学专业。
摘要:贺拉斯是罗马杰出的文艺批评家,在他的代表作《诗艺》中,他提出了著名的“寓教于乐”说,从文艺的认识教育作用与审美作用,文艺的思想性与艺术性等方面谈了文艺的作用观。
本文从贺拉斯“寓教于乐”的来源、主要内容及“教”与“乐”的关系等几个方面来浅谈他的这个学说。
关键词:贺拉斯;寓教于乐;“教”与“乐”关系中图分类号:g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2012)11-0000-01《诗艺》亦名《致皮索兄弟书信集》,贺拉斯在信中就皮索如何写诗等问题给予了自己的回答和建议。
在文中贺拉斯提出了古典主义的主要原则,理性主义倾向,还谈到了一首好诗是靠天才还是苦练问题等,在谈及文艺的功能时,贺拉斯提出了著名的“寓教于乐”说。
事实上,贺拉斯并不是第一个谈及文艺的社会功能作用的学者,在他之前,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等都曾就这个问题提出过自己的观点。
柏拉图认为艺术不过是对理念世界模仿的模仿,与真理隔着三层,诗人没有真知识。
而且,诗往往亵渎神明,贬低英雄,模仿人性中的情感部分的诗具有巨大魔力,能给人带来愉悦感,文学能影响国家和人生,因此他认为诗是危险的并对诗持否定态度,他把“滋养快感”作为诗的一大罪状。
在谈及柏拉图的文艺的社会公用观时,朱光潜这样说,“柏拉图攻击诗,并非由于他不懂诗或是不爱诗,他对诗的深刻影响是有亲身体会的”。
[4]51亚里士多德与柏拉图的看法是截然相反的。
他认为音乐和模仿生活的悲剧能起到“净化”作用,能够消除观众不愉快的感情,并在净化过程中让群众反省、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
“用现代的文艺理论来说,就是人生的痛苦通过艺术所写的痛苦得到“升华”,或者说“净化”,使感情得到正当发泄,以消除内心的痛苦。
所以悲剧不但不会养成(柏拉图所说的)哀怜癖,反而能够净化哀怜癖,艺术不但无害于人,反而有益于人”。
浅谈“寓教于乐”’
![浅谈“寓教于乐”’](https://img.taocdn.com/s3/m/cbf62531a2161479171128ee.png)
浅谈“寓教于乐”’龙口中学李全荣近代社会,教育本是指学制系统以外、以政府推动为主导、私人和民间团体推动为辅助,为了提高失学民众以及全体国民的素质,利用和设置各种文化教育机构与设施,所进行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
而本文所指的社会教育,是指除家庭和学校外的所有有意识和无意识教育。
社会教育对人的发展具有决定性作用,它是一个社会道德、文化景观对处于这个社会的人的潜移默化,可以说“人人皆教育”“处处皆教育”。
参与“寓教于乐”,政府要大力加强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如体育馆、图书馆、公益性公园、休闲广场等等,为人们提供“乐”的场所,“教”的天堂。
这对一个地区人们的精神面貌改观很大。
如笔者所在的广元市,政府引进资金建设了一个公共娱乐的广场,一个大型湿地公园,以往收费的公园实行免费开放,广场整洁美丽,公园景色宜人,人们在这些优美的环境中散步、聊天、锻炼身体……促进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与社会的和谐发展,孩子包括大人在其中受到的教育颇多,如社会公德教育、语言教育、商业教育、审美教育等等,这就是典型的社会“寓教于乐”。
家长要努力成为孩子的榜样。
家庭教育的特点是潜移默化,言传身教。
“生活即教育”,由于孩子的可塑性大,模仿性强,父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在以身示范,无时无刻不在潜移默化地对孩子施加影响。
孩子在家庭中所学到的一切,包括说话的语调、动作、走路姿态、性格和品德等都会打上父母的烙印。
所以在家庭中贯彻“寓教于乐”,家长首先要有乐观生活态度,乐观的学习品质,正确的道德价值观,以此影响下一代。
引导孩子正确接触媒介。
在数字娱乐中实施教育不失为一个好途径。
信息时代,孩子接触各种媒介不可避免,堵不如导。
各种媒介从不同角度不断地反映着当今社会的现实,问题既有正面的,也有反面的。
儿童特别是幼儿缺乏理性的辨别是非能力,但有着比成人敏锐的感受能力。
他们对身边发生的亲切的、可怕的事物,敏感性强。
而这种敏感性正是培养理性辨别能力的良好基础。
浅析贺拉斯
![浅析贺拉斯](https://img.taocdn.com/s3/m/5861560beff9aef8941e0666.png)
浅析贺拉斯《诗艺》中的创作技艺摘要:贺拉斯《诗艺》中的创作技艺主要从写作过程中的三个步骤来阐述的,即创作前作者个人的修养,创作时具体的方法与要求,以及创作后作品所产生的效果即寓教于乐,这三个步骤构成了一套完整的文学创作的理论体系。
关键词:贺拉斯,《诗艺》,创作技艺贺拉斯的《诗艺》在西方美学史上第一次构建起一个比较完整的诗学理论体系,前人将其内容总结概括为五个方面,诗人修养论,创作原则论,创作过程论,艺术价值论和艺术批评论1,本文将从创作技艺的角度,将诗人修养论,创作原则论,创作过程论和艺术价值论概括到创作的三个步骤中去,即创作前,创作时和创作后。
分别阐述创作前诗人的个人修养,天才与苦学相结合,判断力的锤炼,情感的酝酿;创作时具备合理的想象,人物的塑造,坚持整体统一的原则;创作后所产生的寓教于乐的社会功用。
一、创作前贺拉斯说写一首好诗要将天才和苦学相结合,苦学而没有丰富的天才,有天才而没有训练,都归无用;两者应该相互为用,相互结合。
天才固然重要,如果一个人天生就十分聪颖,具有写作的天赋,那么与他人相比他具有先天的优势,可以不用下多少功夫就能写出好的作品,但是这种人不能光凭着天才就写出好诗,他们也必须读书才行,正如王安石的《伤仲永》,那么聪明的方仲永没有后天的努力,最后也不得不“泯然众人矣”。
那些我们看似天才的人,其实他们也都吃过很多苦,只不过不为人所知而已了。
李白被称为诗仙,提笔就能作诗,他似乎不需要努力就能写出惊天地泣鬼神的作品,然而我们也都听说过“铁杵磨成针”的故事,小时候的李白贪玩不好学,看到老婆婆努力将铁杵磨成绣花针,他懂得了做事要持之以恒,必须坚持读书才行。
除了要将天才与苦学相结合,一位优秀的诗人还要有判断力。
要写作成功,判断力是开端和源泉,首先要知道什么是应该写、可以写的,什么是不应该写、不可以写的,怎样才能写得合情合理。
贺拉斯说:“苏格拉底的文章能够给你提供材料;有了材料,文字也就毫不勉强地跟随而至。
《诗艺》贺拉斯的文艺观
![《诗艺》贺拉斯的文艺观](https://img.taocdn.com/s3/m/d3e48a36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64bd3ca.png)
《诗艺》贺拉斯的文艺观画家和诗人一向都有大胆创造的权利,但不能因此就把野性的和驯服的结合起来,不论做什么,要做到统一、一致。
要写的恰到好处,其实很难。
选材的时候,要选能胜任的题材,才能写好。
一首诗仅仅有美是不够的,还必须有魅力,必须能按作者的愿望左右读者的心灵。
自己先笑,才能引起别人的笑,自己先哭,才能引起别人的哭。
一样人物,便还他一样说话。
创造的东西要自相一致,不可自相矛盾。
与其创新题材,不如把古典诗篇改成戏剧。
不要想写出全貌,要学习荷马,从小处出发。
把年龄和特点恰当配合起来,不要把青年写成老人性格,儿童写成成人性格。
作者认为萨图罗斯剧是从悲剧而来,应该严肃,但实际正好相反,萨图罗斯剧与喜剧相关,且插科打诨有益于缓解严肃的情绪。
要写作成功,判断力是开端和源泉。
已经懂得写什么的作家要到生活中、到风俗习惯中寻找模型,汲取活生生的语言。
光辉的思想,和恰当的人物刻画,比内容贫乏,徒有语言的诗作更能让观众喜爱。
诗人的职责:诗人的愿望应该是给人益处和乐趣,他写的东西应该给人以快感,同时对生活有所帮助。
以文载道,既劝谕读者,又使他喜爱。
(寓教于乐说)大诗人荷马也有打瞌睡的时候,作品长了,瞌睡来袭,情有可原。
诗歌就像图画,有的要近看,有的要远观,有的要在暗处,有的要在明处,有的只能看一遍,有的百看不厌。
世界上一些事物犯了平庸的毛病还可勉强容忍,惟独诗人若只能达到平庸,无论天、人或柱石都不能容忍。
一首诗歌的产生和创作原是要使人心旷神怡,若是它功亏一篑不能臻于最上层,便等于一败涂地。
诗人和诗歌的功能:诗人教导人们,激发雄心,传达神意,指示生活的道路,给人们带来欢乐。
写一首好诗靠天才还是艺术?苦学而没有丰富的天才,有天才而没有训练,都归无用;两者应该相互为用,互相结合。
贺拉斯《诗艺》中的“寓教于乐”思想的运用
![贺拉斯《诗艺》中的“寓教于乐”思想的运用](https://img.taocdn.com/s3/m/4771d3e631126edb6e1a1048.png)
贺拉斯《诗艺》中的“寓教于乐”思想的运用贺拉斯是古罗马时期著名的文艺理论思想家,其在《诗艺》一书中所提到的“寓教于乐”观点不仅在古希腊罗马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并且在当今的流行文化中也被广泛应用。
表情包正是流行文化的产物,它的出现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任何一事物的出现都具有两面性,表情包在对人们的人际关系产生积极的作用之时,也形成了不良的风气。
笔者试图从贺拉斯的观点之中来探讨当下时兴的“表情包热”问题。
标签:寓教于乐;表情包;反思贺拉斯的《诗艺》产生于古希腊罗马时期,它是贺拉斯写给贵族皮索斯父子的一封平常的书信,是对皮索斯父子关于文艺写作方面的一些指导,他在吸收了亚里士多德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不少有创见的观点,对后世影响很大,尤其是对古典主义文学的影响更是延续了上千年。
《诗艺》虽然只有短短的四百多行,但是其内容丰富,囊括了文艺写作方面的各个领域,算是贺拉斯对于自己毕生文艺写作的一个总结,也给当时文艺理论家进行文艺写作提供了一个范本。
尤其是关于诗的功用问题,贺拉斯提出了诗具有教益和娱乐的两重功用,这一观点成了后来文艺复兴和新古典主义时代的文艺理论家反复引用的观点,对后世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一、寓教于乐中的“教”与“乐”关于《诗艺》中寓教于乐的思想,贺拉斯用了简洁明了的话语:“诗人的愿望应该是给人以益处和乐趣,他写的东西应该给人以快感,同时对生活有帮助。
在教育人的时候,话要说得简短,使听的人容易接受,容易牢固地记在心里。
……如果是一出毫无益处的戏剧,长老的“百人连”就会把它驱下舞台;如果这出戏毫无趣味,高傲的青年骑士便会掉头不顾。
寓教于乐,既劝渝读者,又使他喜爱,才能符合众望。
”①从这里可以看出,他非常具体而有明确地提出了诗歌既能劝谕读者,又能使读者喜爱,这样才是好的诗歌,好的艺术。
贺拉斯的“寓教于乐”观中,所谓的“教”即给人以指导,能够教育人,给人以益处和乐趣,给人以快感,对生活有帮助,这实际上指的就是文艺思想的教育作用。
贺拉斯《诗艺》中的“寓教于乐”思想的运用
![贺拉斯《诗艺》中的“寓教于乐”思想的运用](https://img.taocdn.com/s3/m/73c8b9fc195f312b3169a5fb.png)
贺拉斯《诗艺》中的“寓教于乐”思想的运用作者:郝春雨来源:《丝路视野》2018年第14期【摘要】贺拉斯是古罗马时期著名的文艺理论思想家,其在《诗艺》一书中所提到的“寓教于乐”观点不仅在古希腊罗马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并且在当今的流行文化中也被广泛应用。
表情包正是流行文化的产物,它的出现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任何一事物的出现都具有两面性,表情包在对人们的人际关系产生积极的作用之时,也形成了不良的风气。
笔者试图从贺拉斯的观点之中来探讨当下时兴的“表情包热”问题。
【关键词】寓教于乐;表情包;反思贺拉斯的《诗艺》产生于古希腊罗马时期,它是贺拉斯写给贵族皮索斯父子的一封平常的书信,是对皮索斯父子关于文艺写作方面的一些指导,他在吸收了亚里士多德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不少有创见的观点,对后世影响很大,尤其是对古典主义文学的影响更是延续了上千年。
《诗艺》虽然只有短短的四百多行,但是其内容丰富,囊括了文艺写作方面的各个领域,算是贺拉斯对于自己毕生文艺写作的一个总结,也给当时文艺理论家进行文艺写作提供了一个范本。
尤其是关于诗的功用问题,贺拉斯提出了诗具有教益和娱乐的两重功用,这一观点成了后来文艺复兴和新古典主义时代的文艺理论家反复引用的观点,对后世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一、寓教于乐中的“教”与“乐”关于《诗艺》中寓教于乐的思想,贺拉斯用了简洁明了的话语:“诗人的愿望应该是给人以益处和乐趣,他写的东西应该给人以快感,同时对生活有帮助。
在教育人的时候,话要说得简短,使听的人容易接受,容易牢固地记在心里。
……如果是一出毫无益处的戏剧,长老的“百人连”就会把它驱下舞台;如果这出戏毫无趣味,高傲的青年骑士便会掉头不顾。
寓教于乐,既劝渝读者,又使他喜爱,才能符合众望。
”①从这里可以看出,他非常具体而有明确地提出了诗歌既能劝谕读者,又能使读者喜爱,这样才是好的诗歌,好的艺术。
贺拉斯的“寓教于乐”观中,所谓的“教”即给人以指导,能够教育人,给人以益处和乐趣,给人以快感,对生活有帮助,这实际上指的就是文艺思想的教育作用。
贺拉斯和他的寓教于乐观
![贺拉斯和他的寓教于乐观](https://img.taocdn.com/s3/m/2a02c459f7ec4afe04a1dfd9.png)
贺拉斯和他的“寓教于乐”观贺拉斯是古罗马时期的文艺理论家,他的著名文艺思想包含在《诗艺》一书中,在《诗艺》一书中,他提出了“寓教于乐”的观点。
贺拉斯的寓教于乐观点,对于正确认识文艺的社会功能,认识文艺的本质,指导实际的文艺创作乃至于现代教育等方面都体现出重要价值。
贺拉斯(公元前65年—公元前8年),是古罗马文学的黄金时代——奥古斯都时代的诗人、文艺批评家。
在他生活的时代,文坛上存在着许多的问题:有些作家胡编乱造,有的作品不讲究艺术表现,平庸之作泛滥,纤靡之风盛行,不能发挥文艺的教育作用。
针对这种颓废的风气,作为深受罗马帝国最高统治者屋大维赏识的文艺家,贺拉斯从维护罗马帝国的利益这一立场出发,给当时的罗马贵族皮索父子写了一封诗体书信(这封信在发表后不到百年,被罗马修辞学家昆帝良称为《诗艺》)。
在这封长达三百余行的书信中贺拉斯痛陈当时罗马文坛时弊,集中阐述了自己的文艺创作观点,他指出:“诗人的愿望应该是给人益处和乐趣,他写的东西应该给人以快感,同时对生活有帮助……寓教于乐,既劝谕读者,又使他喜爱,才能符合众望。
”[1]他这话的意思其实很明显,就是说诗人创作的愿望应该是首先给人以乐趣,这也正是读者或观众的愿望。
他写的东西应该让人首先觉得有趣,然后才可能产生别的什么效果。
“请你倾听一下我和跟我在一起的观众要求的是什么。
如果你希望观众赞赏,并且一直坐到终场升幕,直到唱歌人喊`鼓掌',那你必须(在创作的时候)注意不同年龄者的习性,给不同性格和年龄者以恰如其分的修饰……所以,我们不要把青年写成个老人的性格,也不要把儿童写成个成年人的性格,我们必须永远坚定不移地把年龄和特点恰当配合起来。
”[1]“寓教于乐”观中的“乐”,所指的是文学作品和文艺作品通过书面文字表达丰富的生活内容,蕴含深刻的生活道理,从而使人思想和身心产生乐感,进而运用良好的审美思想去体验生活中的各种快乐。
文学和文艺作品要将对于人们产生的思想教育功能寄寓在审美娱乐之中,而审美娱乐作用离不开文学和文艺作品内容和艺术形式的统一,这样才能发挥文艺的社会教育作用。
小议贺拉斯的“寓教于乐”观
![小议贺拉斯的“寓教于乐”观](https://img.taocdn.com/s3/m/4811fe3faf1ffc4ffe47ac7b.png)
小议贺拉斯的“寓教于乐”观作者:赵艳来源:《青年文学家》2012年第17期摘要:贺拉斯是古罗马帝国时期的文艺理论家,他的《诗艺》在文艺发展史上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贺拉斯在《诗艺》中提出了“寓教于乐”观。
本文试着从文艺发展的角度来探讨贺拉斯“寓教于乐”观的内在含义,充分肯定了“寓教于乐”观在文艺发展史上的意义,这对于当今教育事业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贺拉斯;寓教于乐;教与乐作者简介:赵艳,女(1980.11-),河北石家庄人,任职于石家庄人民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硕士,毕业于河北师范大学,研究生学历,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2)-17-00-01一、引言古今中外,无论是中国文学作品还是外国文学理论,许多知名学者都作了深刻的研究。
关于文学理论,西方著名的文艺理论家贺拉斯提出了“寓教于乐” 观。
这种观点融合了教育和娱乐两方面,教育即通过讲解书本知识起到传递文化的教育作用,娱乐即在教育的同时能够使人身心放松,产生娱乐功能。
因此,教与乐有机统一,是文艺作品的最高境界。
贺拉斯的“寓教于乐” 观无论在西方还是在东方都产生了巨大影响,对于后人的文学研究和创作起到很大作用。
贺拉斯是西方古罗马时期的著名诗人和文艺理论家。
他写过许多关于文艺理论方面的重要文章和著作,阐述过不少新颖的文艺思想。
他的著名文艺思想被包含在《诗艺》一书中,其中“寓教于乐”观就是他典型的文艺思想之一。
《诗艺》言简意赅,意义丰富,颇有哲理,涵盖了他著名的美学思想。
《诗艺》的主要内容可以从三方面来阐述。
一方面,涉及诗歌创作的常见问题,尤其提到诗歌韵律,他指出诗歌韵律包括头韵,尾韵和行内韵;另一方面,谈到诗歌的几大分类,包括抒情诗,叙事诗,书信体诗等;还有一方面,讨论诗人的天才及理性判断对于创作的重要意义。
二、分析“寓教于乐”观贺拉斯本人注重文学及文艺作品对于人们产生的深刻感悟,在文学史上首次提出“寓教于乐”观。
寓教于乐
![寓教于乐](https://img.taocdn.com/s3/m/6da12409dd36a32d73758142.png)
寓教于乐作者:李金洋来源:《南北桥》2017年第19期【摘要】面对如此庞大的语文体统、无数的诗词歌赋和人生哲学,就连我国伟大的文豪鲁迅先生都选择抛弃“之、乎、者、也”跷课去三味书屋的后院玩耍,更何况一个普通学生呢?不过陶渊明说了:“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因此语文学习的兴趣培养十分重要。
古罗马诗人、文艺理论家贺拉斯在《诗艺》中提出“寓教于乐”,从字面上来理解就是要把教育寄予在趣味里。
通俗地来说,就是教育要通过艺术和趣味的形式来进行的一种教育方式,让语文课堂也可以丰富多彩,趣味横生。
【关键词】课堂形式课堂内容作业布置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19.151语文教育是对中华民族文化的传承,纵观古今,语文的教育历史悠久,语文课堂不仅要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还要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
面对如此庞大的语文体统、无数的诗词歌赋和人生哲学,就连我国伟大的文豪鲁迅先生都选择抛弃“之、乎、者、也”,而去三味书屋的后院玩耍,更何况一个普通学生呢?不过陶渊明说了:“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因此语文学习的兴趣培养十分重要。
古罗马诗人、文艺理论家贺拉斯在《诗艺》中提出“寓教于乐”,从字面上来理解就是要把教育寄予在趣味里。
通俗地来说,就是教育要通过艺术和趣味的形式来进行的一种教育方式,让语文课堂也可以丰富多彩,趣味横生。
一、课堂形式多样化莎士比亚说:“一千个读者的心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不同学生喜欢的上课方式是不同的,新课改要求教学应当因材施教,因此语文课堂的形式也应该千变万化。
(一)多媒体课当今科技飞速地发展,音频、視频、电影、PPT等各种媒体使得语文课堂丰富多彩,不仅能成功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
例如:《黄河颂》的朗诵音频,学生边听边能感受黄河的磅礴与祖国的伟大,从而领会课文主旨;《安塞腰鼓》一段黄土高原上的陕北人民的腰鼓表演动人心魄,表现了黄土高原和人民的淳朴品质;《木兰诗》通过让学生看《花木兰》的电影,完整地还原了故事情节,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效率。
贺拉斯的美学观点
![贺拉斯的美学观点](https://img.taocdn.com/s3/m/d9eb727f1711cc7930b71606.png)
贺拉斯的美学观点首先,他认为诗歌对人类文明有开化功用,他说,古代诗人“阻止人类不使屠杀,放弃野蛮的生活,教导人们划分公私,划分敬读,禁止淫乱,制定夫妇礼法,建立帮国,铭法于木”。
其次,他认为诗歌还具有传达神的意旨,指示生活道路,激励将士奔赴战场,给劳累的人们带来欢乐等功用。
再次,他主张诗的道德教化功用和审美娱乐功用的统一,他说:“诗人的愿望应该是给人益处和乐趣,他写的东西应该给人以快感,同时对生活有帮助。
”寓教于乐,既劝谕读者,又使他喜爱,才能符合众望。
因此他说:“如果是一出毫无益处的戏剧,长老就会把它赶下舞台;如果这出戏毫无趣味,高傲的青年骑士便会掉头不顾。
”寓教与乐说揭示了文艺的道德教化功用和审美娱乐功用的关系,表面上是审美娱乐与道德教化并重,实际上是把审美娱乐看作文艺实现其道德教化目的之手段,更看重的是道德教化统一,在这点上不难看出来,贺拉斯是以贵族阶级的眼光和趣味来判断和要求道德教化和审美娱乐的,摆脱不了自身的历史局限。
贺拉斯美学观点(朱光潜)| [<<] [>>]贺拉斯(Horatius,公元前65—公元8)生在罗马文学的黄金时代,即所谓奥古斯都时代,与维吉尔和瓦留斯两位大诗人同时。
他自己也是一个有才能的讽刺诗人和抒情诗人。
他的《论诗艺》本是给罗马贵族庇梭父子论诗的。
一封诗体信。
据说这是根据希腊学者尼阿托雷密的一部论诗的著作写的。
其中创见不多,但代表当时流行的一些文艺信条。
内容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泛论诗的题材,布局,风格,语言和音律以及其它技巧问题,第二部分讨论诗的种类,主要讲戏剧体诗,特别是悲剧;第三部分讨论诗人的天才和艺术以及批评和修改的重要性。
这三部分的思想层次往往很零乱,尽管作者再三强调诗文要讲究层次布局。
就性质来说,这篇作品与其说是理论的探讨,不如说是创作的方剂。
在泛论里贺拉斯没有深入讨论文艺本质问题,大体上接受了传统的艺术摹仿自然的观点。
他劝诗人“向生活和习俗里去找真正的范本,并且从那里吸收忠实于生活的语言”。
论“寓教于乐”
![论“寓教于乐”](https://img.taocdn.com/s3/m/e1a370ca050876323112121d.png)
论“寓教于乐”在我国古代的文艺理论中,经常强调文艺陶情冶性、移风易俗的作用。
孔子提出的所谓“兴观群怨”的原则,就很清楚地阐述了诗的感染与教育相结合的美感作用。
西方的贺拉斯最早在著作《诗艺》中提出了“寓教于乐”。
贺拉斯深刻地认识到,文艺具有“教”与“乐”双重功能。
“教”,既指社会道德教育,又指文化开发,诗的“教”的功效应是崇尚美德、简朴、正义、秩序和法律,应促使人接受文明,为人神划界,为夫妇立定礼法。
“教”是目的,“教”必须通过“乐”的手段才能实现,教化功能在诗和艺术作品中不应脱离使人获得愉悦的具体形象,欣赏者总是在审美体验和审美感受中得到陶冶、教化的。
贺拉斯对艺术欣赏中人的审美心理已有相当深刻的认识,在他看来,所谓艺术快感,实际上是人们通过欣赏所获得的心理上的满足。
艺术首先要给人以这样的满足,才能发挥它的教育作用。
这就是贺拉斯所说的“寓教于乐”。
“寓教于乐”这个词极其准确地概括了诗的认识、教育作用与美感作用的辩证关系。
周恩来同志曾经谈到:“有人问我:文艺的教育作用和娱乐作用是否是同一的?是辩证的统一。
群众看戏、看电影是要从中得到娱乐和休息,你通过典型化的形象表演,教育寓于其中,寓于娱乐之中。
”①这可以说是对“寓教于乐”的最简单明了的解释了。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发展迅猛,世界范围的经济、科技竞争日益激烈,对教育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谁在21世纪的教育中占上风,谁就能在21世纪的国际竞争中处于主动地位。
中国政府从战略的高度把教育的发展置于优先地位。
中国十四大明确提出:“必须把教育事业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我国《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就明确规定了要“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由应试教育向全面素质教育转变”。
这就以法律性文件的形式确立了素质教育的地位,规定了实现“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方向。
因此,实现这种转变就成为当前我国教育改革,特别是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目标。
贺拉斯的“寓教于乐”
![贺拉斯的“寓教于乐”](https://img.taocdn.com/s3/m/d61ec823a5e9856a56126023.png)
古罗马诗人、文艺理论家贺拉斯在《诗艺》中提出的有关诗的作用的一个重要观点,即诗应带给人乐趣和益处,也应对读者有所劝谕、有所帮助,这个就是他的“寓教于乐“的观点。
他认为“教”,既指社会道德教育,又指文化开发,诗的“教”的功效应是崇尚美德、简朴、正义、秩序和法律,应促使人接受文明,为人神划界,为夫妇立定礼法。
教是目的,教必须通过乐的手段才能实现,教化功能在诗和艺术作品中不应脱离使人获得愉悦的具体形象,欣赏者总是在审美体验和审美感受中得到陶冶、教化的。
我非常赞同贺拉斯的这种观点。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就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列宁也曾指出:“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对于真理的追求。
”可见,在教学中寓教于乐的作用之大。
在传统讲授中,教师更多关心的是如何使讲授内容能够为学生接受,着眼点在于学生能不能接受讲授内容。
至于学生在接受时的情感状况如何,欢愉还是烦恼,乐学还是厌学,往往不加存眷。
寓教于乐作为情感讲授中的一条主要原则,要求教师不仅要注重学生在接受信息过程当中的加工能力状况,并且还要关心学生乐不乐于接受讲授内容。
其基本涵义是"乐学",是教师通过操纵各种讲授变量使学生怀着欢愉乐趣的情绪学习,学习活动与欢愉相联系,学生在整个学习活动中是踊跃向上、乐观主动的。
通过实施寓教于乐从而使讲授活动成为一个布满精神享受的过程,对激发成人学习情趣、促进成人学习主动性、提高成人教育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我觉得实现教学中的“寓教于乐”的途径是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只有学生自己感兴趣了,才能够主动去学习。
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曾把兴趣比做“炸药” ,说兴趣能把精力集中到一点。
的确,兴趣是最好的教师。
心理学家认为,兴趣是一个人力求探索知识和认识一事物的意识倾向。
有了这一倾向,学生在学习中才能表现出极大的自觉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教师在备课时应精心设计,注意用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让学生探索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寓教于乐”的启示
![“寓教于乐”的启示](https://img.taocdn.com/s3/m/d286073e482fb4daa58d4bfc.png)
寓教于 乐
肖雨 生
”
的 启示
古 罗 马 的 文学 评 论 家 贺拉 斯 把 文 艺 发 挥 社 会 作 用 的特 点 表 述 为
“ “
这 两 种 倾 向互 相 对立 雷 同之 处
收 效甚 微
:
。
,
却 又 不 谋而 合 地 颇 有
,
寓教于 乐
,
”
。
他说
,
没 有感染 力
听起 来索 然 乏味
,
,
诗 人 的 愿 望 应 该是 给 人 益 处 和 乐 趣
讲 授知 识 以 开 发学生 的 智力
。
篇文 学 作 品 写生 活
想上
,
一 出戏
,
一 部 电形如 果机械 摹 感染人
那 就 不 能 在人 们 的 思
。
解除疑 难 以 培 养学 生 的能力 灵魂 的 工 程不 是 孤 立 完 成 的
累
、
在这 里
,
,
塑造
,
。
直接 说教而 不 能打动人
它是 在 日积 月 通 过 各条
知音
、
启 发和 提 高
情
,
知 合的喜 悦
,
,
面 对假
恶
丑不
语 文教 学本 身 就 是 一 门 艺术
“
语
“
能 嫉 恶如 仇 地慷 慨 陈 词 愤
,
表现出 应 有 的 义
,
文 教师 就是 一 位才 能全 面 的 就是他 的 脚 本 台 扩 他 要在这 个
,
演员
,
”
,
教材
、
那 么 学生 对 教材 的内容 又 怎 能 把 握 ? 既 那 生 活 教 科书
贺拉斯曼的教育思想内容
![贺拉斯曼的教育思想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79cb177a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93e6251.png)
贺拉斯曼的教育思想内容作为美国十九世纪的较为著名的教育学家,贺拉斯·曼的一生几乎全部奉献给了美国的教育学,那贺拉斯曼的教育思想是什么?下面是店铺为你搜集贺拉斯曼的教育思想,希望对你有帮助!贺拉斯曼的教育思想首先,贺拉斯·曼终其一生,在美国教育学领域提出了如下的教育理念。
第一、作为教育业,应该重视其公共性和平等性,不能因为地域、性别或者出身不同而有所区别,这样对于教学来说是不公平的;第二、美国政府或者国家有关公共机构应该对公共教育进行大力而有效的投入,并从管理层面想办法更好的维护教育事业的发展,促进公共教育的进步;第三、教育中应该加大对自由精神、方式和纪律的提倡;第四、必须要加强公共教育中教师力量的投入,注重寻找有素质且有胜任力的教师是较为迫切的任务。
其次,来看看贺拉斯·曼的教育理念对于美国教育学的影响。
第一、明确地提出了公共教育的重要性,为后期美国教育业发展提供了具体的方向;第二、注重教育的公平性,反对以教育名义发起的任何带有歧视性的活动。
贺拉斯曼资料简介贺拉斯·曼出生于马萨诸塞州的富兰克林镇,他的家庭的经济状况非常的贫困,但正是因为如此的家境,使得贺拉斯·曼比一般的同龄人成熟的更早,更加用心于学习,但受经济状况的限制,贺拉斯·曼所接受的教育还是较为有限的,在无法接受教育之时,贺拉斯·曼常常一整天的呆在图书馆内进行自学,最终考取了布朗大学,并选修了法律专业,在大学毕业之时,贺拉斯·曼以最优秀的成绩毕业。
其次,看看贺拉斯·曼的人生经历。
贺拉斯·曼的人生经历是从州立法机构开始接触到美国的教育学,并在不断的深入了解后,发现美国教育学所存在的缺陷和弊端,而后贺拉斯·曼将自己全部的精力投入到教学界,如召开教师讨论会、举办公共演讲等等。
最后,看看贺拉斯·曼的人物成就。
贺拉斯·曼提出了关于“教育学”的六点原则,进行了美国教育事业的改革,为美国的公共教育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贺拉斯文艺思想浅论
![贺拉斯文艺思想浅论](https://img.taocdn.com/s3/m/bb76814ca8956bec0975e39b.png)
贺拉斯文艺思想浅论077班颜先华 07113410【摘要】贺拉斯是罗马帝国时期的文艺理论家。
他提倡的古典主义创作原则,开启了长久统治西方的古典主义文艺思潮,对后世影响巨大。
贺拉斯在《诗艺》中提出了自己的文艺观:古典主义诗学原则、理性主义倾向、“寓教于乐”原则。
这对指导文学创作和推进文学创作论的研究都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贺拉斯;《诗艺》;古典主义;文艺思想贺拉斯(公元前65—8) ,罗马杰出的诗人和批评家,他继承了希腊化时代的新诗学,对罗马文艺创作进行反思和总结,提出了一整套古典主义的创作原则。
他是拉丁古典主义的奠定者,对文艺复兴和新古典主义时代起过深刻的影响。
《诗艺》是贺拉斯写给皮索父子的一封诗体书信。
这封信后来被罗马修辞学家、演说学家昆提利尔努斯,约35-95AD)称为《诗艺》,其后遂以此名著称。
贺拉斯在《诗艺》中提出了自己的文艺观。
(一)古典主义诗学原则贺拉斯是古典主义的奠基者。
所谓古典主义,是指罗马的文艺要像古希腊的文艺学习,以古希腊的文艺为典范的文艺主张。
贺拉斯的古典主义诗学原则主要有以下两点:1.摹仿和创新——古典主义诗学原则这是贺拉斯古典主义诗学中的首要原则,即把古希腊文学作为典范来学习借鉴。
“请你揣摩古希腊典籍,日夜不辍。
”贺拉斯认为学写诗“应当日日夜夜把玩希腊的范例”,提出了文艺模仿古典原则。
例如,首先,他提出要沿用古典题材,从希腊史诗、悲喜剧中吸取创作题材。
其次,在题材处理上要遵照古人的作法。
诗歌格律也应沿用古希腊诗的格律,史诗应像荷马史诗一样善于剪裁、布局。
然而他并不要求罗马作家跟在希腊作家后面亦步亦趋,因为它的目的是要创造表现罗马奴隶主上流社会人物的军功伟业和高贵性,创造无愧于罗马帝国的光辉艺术。
在题材、语言等方面,他要求既要有继承,又要有创新。
2.内容和形式——“合式”原则。
“合式”是要求在艺术上做到协调一致、妥贴得体,恰到好处,叫人感到合情合理,无懈可击。
它既包括形式的要求,也涉及对内容的要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贺拉斯的“教”与“乐”——从文学创作的角度看“寓教于乐”(一)
论文关键词:贺拉斯;教与乐;文学创作
论文摘要:贺拉斯肯定了文艺既具有教育功能,又具有娱乐功能,并对二者采取了并重的态度。
“教”,从广义的范围来说,应该包括当时特定历史条件下社会意识和个体意识的综合。
诗,就是审美价值发生、展开与实现的中介,在诗人的思想与感情熔铸的“一度审美”的“教与乐”,此时,也在欣赏者的“二度审美”中重现为“教与乐”,在读者的头脑得到价值的传承.(《诗艺》是理解罗马文学创作原则的主要来源,也是理解古希腊文学的参考。
贺拉斯(QuintusHoratiusFlaccus,公元前65年~公元前8年)是罗马帝国初期奥古斯都时代的杰出诗人,也是一个有重要影响的文艺批评家。
他的成就主要是讽刺诗和抒情诗,主要作品有:《讽刺诗集》二卷、(-E短句集》、《歌集》四卷、(IE纪之歌》。
他的文艺思想主要包含在两篇诗体书简中,一篇是《上奥古斯都书》,另一篇是《致皮索书》,后者又被称为《诗艺》。
“诗艺”主要是他的诗体《书信集》第二卷中的第三封信,是写给罗马贵族皮索父子的。
“诗艺”的名字是百年后由罗马修辞学家、演说家昆蒂良(约35~95)加上去的。
它的内容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总论文艺创作的一般原则:第二部分讨论诗的种类和规则,主要讲戏剧,尤其是悲剧;第三部分讨论诗的作用、诗人的天才以及批评的重要性。
《诗艺》是自亚里士多德以来,保留最完整的诗学文献,是理论联系实际,以解决罗马文艺发展道路,是提出古典主义美学理想的奠基之作。
在文艺理论史和美学史上,其影响仅次于亚里士多德的《诗学》,被称作“古典主义的第一部经典”。
罗马帝国初期,屋大维提出了重振道德和民族精神的要求。
虽然罗马文艺兴起于公元前一世纪,并取得了一些成就,但诗歌创作中,存在着严重的一味讨好观众、追求新奇、随意乱写、胡拼乱凑等等不良风气。
为此他思考并提出了自己的主张。
贺拉斯在《诗艺》中提出的有关诗的作用的一个重要观点——“寓教于乐”,即诗应带给人乐趣和益处,也应对读者有所劝谕、有所帮助。
“教”,既指社会道德教育,又指文化开发,诗的“教”的功效应是崇尚美德、简朴、正义、秩序和法律,应促使人接受文明,为人神划界,为夫妇立定礼法。
教是目的,教必须通过乐的手段才能实现,教化功能在诗和艺术作品中不应脱离使人获得愉悦的具体形象,欣赏者总是在审美体验和审美感受中得到陶冶、教化的。
“寓教于乐”思想对l8世纪启蒙运动以及古典主义的文艺理论和文艺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至今仍是衡量艺术作品优劣的标准之一。
贺拉斯明确肯定了文艺既具有教育功能,又具有娱乐功能,并对二者采取并重的态度。
“教化”在思想史上包含着原型与摹本的双重含义。
柏拉图认为,现象世界只是理念世界的摹本,只有原型是永恒不变的真实世界。
亚里斯多德虽然承认现实世界的真实性,但是他的质料与形式说仍然是原型与摹本关系的变形。
质料如果没有形式的统摄,是杂乱无章的,只有经过形式规定的质料,才能由可能性变为现实的东西。
教化观念的产生受到柏拉图、亚里斯多德哲学的影响。
“教”,从广义的范围来说,应该包括当时特定历史条件下社会意识和个体意识的综合。
如果从文学创作的实际过程来看,“教”应该是诗人(创作者)表达自己的目的意识或情感,而这也是欣赏者(接受者)的对象当这种意识外化为诗(艺术作品),它就在文学交流中、在审美意识交流中起到中介作用。
从诗人创作的审美意识到诗(艺术品)的过程是一个创作的过程,它由一个个具有诗,’、个性特点的意象融合成意境,从而达到朱光潜先生的“诗境”。
这种物化结构形成固定的“诗境”结构,这个结构在诗(艺术品)的意境的结晶物的笼罩下,并且最终在欣赏者的头脑中外现为诗境。
这个诗境首先在诗人的头脑中呈现,然后由语言、文字、节奏等因素“物化”成诗。
诗,就是审美价值发生、展开与实现的中介,是诗人的思想与感情熔铸的“一度审美”的“教与乐”,此时,也在欣赏者的“二度审美”中重现为“教与乐”,在读者的头脑中得到价值的传承。
此时诗人的情趣和意象都会在诗中体现。
诗人就乐在其中。
这样,作
品的审美价值、艺术价值就实现了,传统意义上的“教”与“乐”也就整体地实现了。
“诗人之乐”并不是“读者之乐”,这个“乐”要传达,就需要采取一些具体的形式或结构,如语言风格、时人的欣赏趣味等等,这样才容易被人们接受。
在“诗人之乐”通过诗(艺术品)传递给欣赏者时,同时“诗人之教”也得以传达。
可以说,教和乐在诗人的思想中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这个整体的传达就要作品以欣赏者“喜闻乐见”的方式或内容为条件,这就是接受者之乐此“乐也是“诗人之乐”再现的前提,也是“诗人之教”影响欣赏者的前提。
否则,没有接受者之乐,诗人的教与乐都难以实现。
这也就是诗人的“一度审美”在欣赏者的“二度审美”中得以实现,以诗人的各种目的和意识为内容的“教”才能内化为欣赏者以“乐”为条件的目的和意识。
正如李健夫教授说的:“艺术家一度审美中的艺术创造与表现为欣赏者的二度审美提供了对象,可以说二度审美是对一度审美的再审美,是一度审美价值实现的再实现与价值增生过程。
”“寓教于乐说,也揭示了艺术的本质特征:艺术中所包含的普遍性的真、善、美必须通过明晰的个性化转化为个体感性可以直接接受的形式,艺术作品必须是形式与内容的美的融合统一。
诗人如果想做到“寓教于乐”,要加强自身的人格修养和心灵净化,同时应严肃对待艺术创作,遵循特定规范,既顺应读者的习惯,又左右读者的心灵和审美情感,弓f导读者趋善避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