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的教学反思

合集下载

简单的时间计算教学反思

简单的时间计算教学反思

《简单的时间计算》是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教学内容。

时、分、秒的认识对于学生来说还比较容易掌握,但是在简单的时间的计算上,时和时的计算、分和分的计算对于学生还是可以正确计算出来的。

但是对于时、分、秒之间的简单计算对于学生来说就有一定的困难,并且在计算上容易出错。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由易到难,先求整时到整时的经过时间,再求非整时点时刻间的经历时间。

课前我让学生先预习课本的内容,对于不能自己解决的问题记下来上课汇报。

通过课上了解我发现学生对于整时到整时的经历时间已经会计算了,因此这节课的重点我定为计算非整时点时刻间的经历时间。

在探索方法时,让学生经历在线段图上表示起始时间、把问题表示在线段图上、看着线段图计算经历时间等相关环节,并引导他们与小组同学交流,体会算法的多样化。

在练习中我没有强迫他们用什么方法,而是鼓励他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推理经历的时间,因为我觉得学生刚接触一个新知识,你要把方法强加于他,往往会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适得其反,在想想做做的练习中,学生用自己的算法推出经历的时间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课后仔细想想时间的计算学生为什么总是出错呢?主要是因为时间的进率是60,而我们平时的计算进率是十、在计算上都是是退一做十的而在计算时间的时候是退一作六十。

因此,相对于学生来说,掌握就有一定的困难。

计算容易出错,作为我们教师、在教学时间的计算上就要下功夫、想办法去解决这个问题。

因为时间单位是较为抽象的计量单位。

小学低年级只能理解和掌握那些与他们的实际生活最为接近的时间单位,如几小时,几分钟,钟面上的某个时刻等、在时间的简单计算上就难一些。

我在教学中教学时间的计算时首先教让学生掌握正确的时间书写格式,24时计时法和12时计时法。

学生能够正确的书写时间,那么在计算的时候就不容易出错。

平时我在上课的时候就是让学生能够正确的书写时间。

教学生正确的书写时间和时间的正确格式。

我们在教学计算经过的时间这部分知识的教学我感感触很深。

苏版数学三年级下册4 求简单的经过时间(1课时)教案与反思

苏版数学三年级下册4 求简单的经过时间(1课时)教案与反思

4 求简单的经过时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老子》原创不容易,【关注】店铺,不迷路!课时目标导航教学内容求简单的经过时间。

(教材第53页例4、“试一试”)教学目标1.让学生利用24时记时法的相关知识和在生活中对经过时间的感受,探索简单的时间计算方法。

2.在运用不同方法计算时间的过程中,使学生体会简单的时间计算在生活中的应用,建立时间观念,养成珍惜时间的好习惯。

3.进一步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和多渠道收集信息的能力。

重点难点重点:会进行简单的时间计算。

难点:理解进行简单的时间计算的算理。

教具准备课件PPT,图片,钟表、直尺等。

教学过程一、情景引入(1)了解学生外出旅游所乘坐的交通工具。

(2)出示一张飞机票和一张从北京到石家庄的火车票。

(3)观察机票和火车票上的时间,你发现了什么?二、学习新课1.简单的经过时间的计算。

课件出示教材第53页例4。

(1)已知条件:动画剧场从14:00开始播放,16:00结束。

所求问题:《动画剧场》播放多长时间。

学生独立思考,老师引导解题思路:求从14:00到16:00经过了多长时间,用减法计算,列式为16-14。

(2)解题方法。

(方法一)数一数。

14:00和16:00都是24时记时法表示的,可以在钟面上数一数。

从14时数到16时,时针经过2大格,也就是2小时。

如图:(方法二)画一画。

画一个线段图,每段表示1小时,如图:从14时到16时在线段图上经过了2段,就是2小时,即《动画剧场》播放2小时。

(方法三)算一算。

还可以用减法计算。

用结束时间16时减去开始时间14时,即16-14=2(时),就可以求出《动画剧场》播放的时间是2小时。

(3)归纳:在计算两个时刻之间经过的时间时,可以将两个时刻都用24时记时法表示,然后相减,所得的差即为经过的时间。

2.画图求简单的经过时间。

课件出示教材第53页“试一试”。

(1)已知条件:《智慧树》节目从8:10开始,8:40分结束。

所求问题:《智慧树》播放多长时间。

《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教学反思(含试卷)

《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教学反思(含试卷)

《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教学反思时间单位是较为抽象的计量单位。

在教学经过时间的计算时,从课堂整体看,基本达到了教学目标,通过用学生亲身经历体验的事情引入教学,学习效果明显,学生兴趣高涨,学习积极性浓厚。

整节课堂教学节奏把握适当,课堂氛围轻松愉悦。

处理教材时,先让学生自我探究,在进行小组反馈交流。

总之,我始终让学生自己尝试做,试着想,让他们自己去探索,学生的思维充分被调动起来。

教学时间的计算时,我不但拿了实体钟表,还让学生通过画钟表、在脑海里印下钟表的模样,帮助学生进行理解计算。

这样,学生脑子里有钟面,形成表象,然后再慢慢淡化出来,直至脱离直观的钟面,在脑海中形成钟面。

从而正确的进行计算。

同学们有了钟面的表向后,可以进行数数计算,但在遇到比如:上午8:00到上午9:00这样的计算时容易出错,这是这节课欠缺的地方,还需要加以补充。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需要做好更充分的准备,多设想在教学中可能会出现的情况,这样的教学相信会更完美。

小升初数学模拟试卷一、选择题1.下面的图形中不是正方形展开图的是()A. B. C.2.4x+8错写成4(x + 8),结果比原来( )A.多4 B.少4 C.多243.小明用一块54立方厘米的圆柱形木块削成一个与圆柱等底等高的圆锥形模型,他削去的体积是( )立方厘米。

A.18 B.36 C.27 D.254.下图中可以表示÷4计算过程的是()A.B.C.D.5.如下图,任意转动转盘指针,结果指针()停在阴影部分。

A.一定B.不可能C.很可能6.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3100吨=3%吨B.长方形的周长与长宽的和不成比例C.柑比梨多20%,梨就比柑少16D.圆的周长总是它直径的3.14倍7.18-9=()A.9 B.13 C.14 D.88.给分数的分母乘以3,要使原分数大小不变,分子应加上( )A.3 B.7 C.14 D.219.甲、乙两堆煤,从甲堆中运给乙,则两堆煤相等,原来甲比乙多()。

(教案)第五单元 求简单的经过时间-三年级数学下册 (苏教版)

(教案)第五单元 求简单的经过时间-三年级数学下册 (苏教版)

(教案)第五单元求简单的经过时间-三年级数学下册(苏教版)教案课程名称:小学数学——第五单元求简单的经过时间适用年级:三年级教材版本: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理解时间概念,如“年”、“月”、“日”、“小时”等;2.学生能够掌握用各种单位表示时间的方法,并能够准确地计算;3.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日常生活中遇到的时间计算问题。

二、教学重点1.时间的基本概念及单位;2.各种时间单位之间的转换;3.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时间问题。

三、教学难点各种时间单位之间的转换。

四、教学方法讲授、演示、练习。

五、教学过程1.前置知识引入请学生拿起手表,指着当前的时间,问:“现在是几点几分?”引导学生回答,引导学生关注时间的单位,如“时”、“分”。

2.授课主题时间的基本概念及单位(1)年:一年有12个月,365天或366天。

通常使用“年”作为表示时间的单位。

如:“我今年8岁。

”(2)月:一个月有30或31天,2月有28或29天。

通常使用“月”作为表示时间的单位。

如:“这个月有30天。

”(3)日:一天有24小时,通常使用“日”作为表示时间的单位。

如:“今天是几号?”(4)小时:一小时等于60分钟。

通常使用“小时”作为表示时间的单位。

如:“我上课需要1个小时。

”(5)分钟:一分钟等于60秒。

通常使用“分钟”作为表示时间的单位。

如:“我们从7点开始上学,用时30分钟。

”3.各种时间单位之间的转换讲授各种时间单位之间的转换方法,并示范各种题目的解法。

例如:如果要求计算2年3个月共有多少个月,应该如何计算?解题过程:1年=12个月2年=2×12=24个月3个月=3个月2年3个月=24+3=27个月让学生自己动手尝试解决诸如“5小时等于多少分钟?”等类似问题。

4.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时间问题请学生围绕实际生活中的时间问题进行讨论,如“我们每天有多长时间用来学习?”,“如果我们在上午10点开始游戏,玩了2个半小时,结束时间是几点?”等问题。

2024年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学案及教学反思全册第1单元 时、分、秒经过时间的计算 教案

2024年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学案及教学反思全册第1单元  时、分、秒经过时间的计算 教案

经过时间的计算。

(教材第4~8页)1.使学生会根据1时=60分,1分=60秒进行简单的时间单位的换算。

2.使学生学会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3.使学生学会科学合理地安排时间,养成珍惜时间的好习惯。

重点:掌握时间单位之间的简单的换算方法。

难点:计算经过时间的方法。

钟表、课件。

口答:1.钟面上有()个小格,每两个数之间是()个小格。

2.时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

分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

秒针走一圈是()分。

3.1时=()分1分=()秒1.学习例1。

(1)出示例1:(2)师:谁知道2时等于多少分?说一说你们是怎样想的。

(因为1时是60分,所以2时是2个60分,也就是120分,即2时=120分)教师板书:2时=120分(3)练习:3分=()秒,你们是怎样想的?(1分是60秒,3分就是60加60再加60,也就是180秒,即3分=180秒)2.学习例2。

(1)出示例2:引导学生观察两个钟表上所表示的时刻,小明几点离家,几点到校?(小明8:05离家,8:20到校)(2)提问:小明从家走到学校用了多长时间?你们是怎样算的?独立完成后与小组内的同学交流。

(可以这样想,分针从1走到4走了3个大格,每个大格是5分钟,一共是15分钟。

也可以直接用20-5算出用了15分钟)经过时间的计算1时=60分1分=60秒2时=120分3分=(180)秒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学会了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感受到了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同时培养了时间观念。

2.通过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学生掌握了时、分、秒的正确书写格式。

3.在“计算经过的时间”时,学生对于几时到几时的经过时间掌握得比较好,但对于几时几分到几时几分的经过时间,分不够减的情况掌握得不够好,只有少数同学能够掌握。

2020秋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计算经过的时间》表格式教案+教学反思

2020秋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计算经过的时间》表格式教案+教学反思
3.小明从家到学校用了多长时间?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你有什么方法?先独立思考,然后与小组同学交流你的想法。
4.小组合作交流,教师巡视指导,收集信息。
5.学生汇报,课件出示:
(1)直接数一数,7:30到7:45分针走了15分钟。
(2)7:30到7:45分针走了3个大格,是15分钟。
(3)都是7时多,直接用45-30算出用了15分钟。
四.课堂总结
1.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2.我们今天是怎样学习新知识的?
教学板书
计算经过的时间
1.解答问题的三步走:阅读与理解→分析与解答→回顾与反思
2.计算经过的时间的方法:结束时刻-开始时刻=经过的时间
教学反思
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卡通人物熊大熊二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积极地参与课堂学习。通过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从而唤醒学生计算经过时间的生活经验,想出多样化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从方法的多样化到方法最优化,建立简单的经过时间的计算模型:终点时间—起点时间=经过的时间。
第3课时 计算经过的时间
课题
计算经过的时间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归纳、总结等方法,掌握简单的时间单位的换算。
2.引导学生从图片中获取有意义的数学信息,找出要解决的问题,通过独立思考、小组合作等方式解决问题,掌握解学问题的基本方法。
3.通过教学,使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师:比较完经过的时间,今天我们来学习如何计算经过的时间。

1.9月1日,小明背着书包上学去了!(课件出示主题图)
2.你从中获得了哪些有意义的数学信息?(小明7时30分离家,7时45分到校)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小明从家到学校用了多长时间?)(板书:阅读与理解)

2023年《时间的计算》教学反思

2023年《时间的计算》教学反思

2023年《时间的计算》教学反思2023年《时间的计算》教学反思1在设计和开展本节课的过程中,始终坚持从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出发,不仅考虑到数学自身的特点,同时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入手,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能更好地实现目标中的要求,使学生完成基础知识的学习,同时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获得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开拓了视野,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欲望,从而体现出课程标准中“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一基本理念。

学生之间存在着差异。

课堂上讲授的内容,有些学生吃不饱,有些学生吃不了。

在学习时,全体学生同时进行操作,当最快的学生做完全部练习时,最慢的学生还没有做到一半。

根据这种情况,可以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在他们做完基本练习和提高练习后,可以让他们做相关的练习,他们自学新知,以满足他们的需要.对有些吃力的学生,可以针对他们不懂的地方,再次给他们进行讲解,使学生能够独立完成基本练习。

实现了因人而异的个别化教学,使学生在各自的基础上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2023年《时间的计算》教学反思21、本节课我在设计时分成了两种情况:计算当天的经过时间、计算隔一天的经过时间。

在教学时两种情况我都要求学生先画线段图然后再计算,这样做的确培养了学生画线段图的能力,然而我却忽视了老师应让学生感知在做数学题时需要择优选择,选择最简便的方式解决问题,在计算当天的经过时间时我们发现画线段图和直接用结束的时间减开始的时间这两种算法当然是后者更容易些。

我想我课前对本节课的把控还是不够好,然而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正是要在这些小小的细节中体现,今后我在上课前还需对课上的每一环节都认真研究。

2、讲解线段图时,我并没有讲解清楚、讲解透彻如何观察线段图算出经过时间,我看似教给学生了如何画、观察线段图,然而计算时还是走的老路——结束时间减开始时间。

《时间的换算及计算》教学反思9篇

《时间的换算及计算》教学反思9篇

《时间的换算及计算》教学反思9篇您现在正在阅读的人教版数学《时间的计算》教学反思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人教版数学《时间的计算》教学反思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发现学生对于时间的计算存在几个问题:1.对一个时间表示的是时段还是时刻不明确,没有详细地思考计算的结果究竟是时段还是时刻,从而造成表示的错误,如用电子表的格式表示经过的时段。

2.学生没有分析计时方法是否一致,没有考虑是否应该转换计时方法。

3.学生不会根据题目的条件和问题选择最优化的方法进行解题,甚至有些学生对各种方法存在混淆的认识。

分析学生的作业与练习,我认为在教学计算时间的方法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理解12时计时法与24时计时法,在读题的基础上,要注意题目中时间表示是用了哪一种方法。

2.平时的教学中,应该准确地表示时间,如开始时刻、结束时刻、经过的时段,让学生对时刻和时段有更清晰的认识。

3.让生明确几种方法的优缺点,在读题分析的基础上,根据题目条件与要求,选择相对较好的方法进行计算。

如填空题,如果求经过的时段并不是很长,而且开始和结束时刻都是整时且用12时计时法表示时,可以选择用数手指的方法。

4.利用箭头的方法求时间时,应该采用三到四个箭头,这样有利于将难度降低。

5.如果时段的计算跨越到第二天,可以采用分段的方式,将难度降低,分别先算出第一天经过的时段和第二天的时段,再进行相加。

《时间的换算及计算》教学反思【篇2】在上了这个单元的内容后,这两个方面需要特别提醒学生注意:1、首先是解决问题中的书写问题。

如:一列火车本应11:20到达,现在要晚点25分钟,它什么时候到达?应该怎样列式呢?我问了一些有经验的老师,得到了比较合理的答案:11时20分+25分=11时45分;因为如果写成11:20+25分=11:45的话就是时刻加时间等于时刻,这就不对了,而写成11时20分+25分=11时45分话,就是时间加时间等于时间,但是11时45分又可以看成是11:45,因此这样的书写比较合理。

时间的计算教学反思(15篇)

时间的计算教学反思(15篇)

时间的计算教学反思(15篇)时间的计算教学反思1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6单元《年、月、日》的内容,经过时间的计算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84页例3的教学可以让学生通过观察钟面数出经过的时间,还可以通过观察线段图来理解,为了让大多数学生能较好的掌握这两种方法,上节课我讲解了如何看钟面来解决本题,本节课我将讲授如何画图以及通过观察线段图来解决此题。

本节课学生兴趣高涨,学习积极性浓厚,我先讲解例题,后让学生自己练习一道相应试题,学生有自己的想法后,再进行全班交流反馈,学生的思维能充分发挥出来,对学习知识的帮助很大。

但是,一节课下来,问题还是有很多:1、讲解线段图时,我并没有讲解清楚、讲解透彻如何观察线段图算出经过时间,我看似教给学生了如何画、观察线段图,然而计算时还是走的老路——结束时间减开始时间。

这是由于我在课前自己就没有掌握如何观察线段图计算时间的精髓,今后我还需注意上课前一定要多研读教参、教材,把握不住的多向老教师请教。

2、教师给学生展示自己的机会太少。

我讲课的'短处一直都是总喜欢自己讲解,总认为学生不能独立完成,虽然一直都在注意,尽量去改正可是一站在讲台上还是控制不住自己。

今后为我应多多给孩子表现的机会,相信学生能够完成,课上也要多多展示学生的想法,抓住学生的生成并能利用好学生的生成。

在平时教学中应时刻清楚本节课将要培养学生哪一方面的能力,这样在课上教师就可以有的放矢。

时间的计算教学反思2在教学经过时间的计算时,教材出现了数格子和列式计算的方法。

这是课前有所预设的。

从整堂课讲,基本达到了教学目标,较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节奏把握适当。

例1是时间单位的换算。

我在处理教材的时候,先让学生复习1时=60分,1分=60秒。

通过复习1时=60分,让学生自己想一想,有没有其他这样的算式。

先让学生探究,再进行反馈交流,然后进行说想法(自己说、互相说)这样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找到学生最初的想法。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简单的时间计算》说课稿(附反思、板书)课件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简单的时间计算》说课稿(附反思、板书)课件
简单的时间计算 16-14=2(时)
答:《动画剧场》播放2小时。
总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始终立足让学生在玩中学会, 在动手中提高技能,学生学得轻松愉快。我将继续努力,让 我的数学课堂教学更高效,更精彩。
八、教学反思
1.在教学设计中,考虑放手让学生自己通过观察、交流得出结论,老 师给予适当指导。要让学生先自己独立思考,然后小组交流,看看自 己得出的结论是否具有普遍性,是不是正确的结论。
参考答案 1.10时 16时 3时 23时 2.下午6时 晚上9时 早上6时 下午1时 3.2小时20分
我们上节课学习的24时计时法,24时计时法还能帮我们解决 生活中的很多实际问题,这节课我们就继续来学习新的知识。 (揭示课题)
板块二、探究新知 1.计算整时到整时经过的时间。 (1)出示例4,提出问题。 提问:这张预告表上的节目你喜欢吗?最喜欢哪一个节目?根据 你的观察,你觉得哪个节目播放的时间会长一些?你是怎么想的?
板块三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课堂练习 1.完成教材第54页“想想做做”第1题。 出示情境图, 提问:根据这个情境图,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提出问题:这个图书室每天的借书时间有多长?
应如何解答?
先让学生独立解答,再在小组内交流算法。 引导:先分别算出两个时段的时间,再把两段的时间相加,就是 每天借书的时间。 用减法算:13-12=1(时) 17-15=2(时) 1+2=3(时)
指名上台拨一拨,并让学生尝试画线段图表示。 提示:画线段图时只要画出经过的时间的开始和结束部分。 明确:从14:00到16:00经过的时间,还可以用减法计算,根据“结 束时刻-开始时刻=经过的时间”可算出播放时间。 16-14=2(时)
2.计算非整时经过的时间。 谈话:刚才我们计算了《动画剧场》播放的时间,现在我们再来算 一算《智慧树》播放的时间。(出示教材第53页“试一试”问题) 仔细观察,《智慧树》从什么时刻开始播出,什么时刻结束?( 8:10播出,8:40结束)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经过时间的计算》说课稿(附反思、板书)课件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经过时间的计算》说课稿(附反思、板书)课件

六、说教学过程
1.填一填。 1时=( )分 2.认一认,连一连。
板块一、复习导入 1分=( )秒
答案: 1.60 60 2.
【通过复习可以使学生做好知识和心理的准备,为运用迁移新知识做好 铺垫。
板块二、探究新知 1、(1)出示:2小时=( )分 大家想一想括号里应该填多少?怎样得到这个结果的? 谁来说一说。 两个60为什么就是120?你是怎样算的? 预测:1、60+60=120 2、60*2=120
设计意图: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让学生计算某同学从家出发到学校经过 的时间,目的是让他们了解计算经过的时间是生活中会经常遇到的问题 ,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在具体计算时,放手让学生自己选择算法,通 过让学生相互交流,让学生自主探究得出新知识。
8、互动体验,感受几秒,加深对1秒的认识。 (1)体验5秒。学生活动,反馈。 (2)感受10秒。记录时间比较准确的学生交流自己的记录方法。 (3)游戏活动(争当合格小闹钟)10秒小闹钟,15秒小闹钟 学生活动,交流反馈活动感受,请“合格小闹钟”说说自己的记录方法 ,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 (4)活动小结
一、说教材
《经过时间的计算》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时、分、秒》 单元的课时内容。本课是在学生认识了时、分、秒的基础上教学的。 学生学习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可以加深对时间单位实际大小的 认识,培养时间观念。教材从教学材料的选择到呈现方式,都十分注 意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力求让他们在实际情境中体会时.分.秒的实际 意义。
二、说学情
三年级的学生年龄小,心理、思维发展水平还不高,有一定的形象思维 能力,没有形成抽象思维的能力。之前他们已经认识了时针、分针。并会 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时间单位是较为抽象的计量单位,时间 单位之间的进率比较复杂.时间又时时伴随着人们的生活。他们对本节课 的计算经过时间的方法非常感兴趣,并能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来。

三年级上数学教学反思时间的计算_人教版新课标

三年级上数学教学反思时间的计算_人教版新课标

三年级上数学教学反思-时间的计算人教版新课标2021时间单位是较为抽象的计量单位。

小学低年级学生只能理解和掌握那些与他们的实际生活最为接近的时间单位,如几小时,几分钟,钟面上的某个时刻等。

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们才能逐步理解离他们生活较远,较大的时间单位。

《年、月、日》这个单元的内容就是向学生介绍了较大的时间单位和24小时计时法的相关知识,以及一些简单的时间计算方法。

时间的简单计算对于学生来说就有一定的困难,因为时间的进率是60,而我们平时的计算一般是退一做十的。

教材中安排了简单的求经过的时间的例题,“经过的时间”实际上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很广泛的指向,比如睡眠的时间,飞机飞行的时间,营业的时间等等,难度并不大,包括书上呈现的例题是通过在线段图,和钟面上直接数,非常直观的得出结论。

但在后面的练习中,就涉及到用数学方法去解决问题,而不是单靠扳着指头数数,如果教师在课堂中不能较好的渗透相关方法,学生解决这些问题和处理相关题型的时候,就有很大的困难。

求经过的时间是比较简单的,就是要抓住“后一时间——前一时间”,但对于数学基础薄弱,缺乏实际经验的孩子们来说,有时候就凭直观的感觉,后一时间就是数值较大的那个时间,比如:“小明上午11:00去奶奶家,下午3:00返回,他在奶奶家待了多长时间?”很多学生就用11:00——3:00=8时,而忽略了,下午3:00实际上是后一时间,应该先用24时计时法将时间进行换算,然后用15时——11时=4小时,这时,很多学生喜欢写成“4时”,“经过的时间”表示的是一段时间而不是一刻时间,不能用时,分作单位,应该用小时,分钟!这是学生在解题时常犯的错误,尽管我多次强调,但效果并不明显,这或许是我在教学中还未能用学生更能接受的方式使自己的解答更准确,也或许这就是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不常关注,不常思考给自己思维造成的局限和不足。

再有,在进行隔天的时间计算时,学生也碰到了困难。

例如:火车昨天13:35分出发,第二天10:20到达目的地,火车行驶了多长时间?这两个时刻实际是在两天中出现的,应当分天计算,而第二天的时间,由于是10:20——0:00 =10小时20分钟,是不用计算的,只要计算出第一天经过的时间,这样类似的问题就好解决了。

《经过时间的计算》数学教学反思

《经过时间的计算》数学教学反思

《经过时间的计算》数学教学反思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对于时间的计算学生有一定的难度,为了让学生容易接受,我在这节课上是这样设计的:我主要是用了教材上的例2,教学例2时,学生出现了数钟表格子和列式计算的方法。

这是课前有所预设的。

从整堂课讲,基本达到了教学目标,较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节奏把握适当。

但教学完例2,是否应该进一步拓展,展开跨小时段的计算呢,考虑到习题中有个别这样的题,我只是在课堂上稍加渗透。

课本上的“做一做”就是此类情况,小朋友8:40来到电话厅,但电话厅营业时间为早9;00,晚8:00.从8:40到9:00,学生得出可把9时看作8:60分进行减法运算的方法后进一步追问,那8:20至9:05分呢?即得出可
先算出6时以前的40分钟,再得出6时后的5分钟,最后把两个部分加起来40+5等于45分钟,那从学生的反映即掌握情况看,应该可以进一步层层深入,可水到渠成的将这个知识点学懂,即可继续出题:8:20到9:15呢?8:20到9:20呢?8:20到9:30呢?但我还是按照原有的教学程序继续教学,从而使一部分学生失去了一个很好的提高的机会,所以我觉得,课堂上应该及时地根据学生的情况作出更有效的教学安排,当然,这需要在课堂对本节课有充分的预设,以及对学生知识基础的了解。

第二大部分练习部分,设计时,我尽量地想做到习题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虽然达到了一定的教学效果,但从具体情况看,学生的参与面还是不够,也就是应该让大部分的同学都有练习的机会,所以,练习的形式上还可以更多样。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计算经过时间教学反思

计算经过时间教学反思

计算经过时间教学反思计算经过时间教学反思第一篇在上了这个单元的内容后,这两个方面需要特殊提示学生留意:1、首先是解决问题中的书写问题。

如:一列火车本应11:20到达,如今要晚点25分钟,它什么时候到达?应当怎样列式呢?我问了一些有经验的老师,得到了比较合理的答案:11时20分+25分=11时45分;因为假如写成11:20+25分=11:45的话就是时刻加时间等于时刻,这就不对了,而写成11时20分+25分=11时45分话,就是时间加时间等于时间,但是11时45分又可以看成是11:45,因此这样的书写比较合理。

2、“计算经过时间〞,这部分内容。

学生对于几时~几时〔或同一小时内分的计算〕的把握问题不大,但对于几时几分~几时几分中分不够减〔如4:20~5:00、4:45~6:10等〕的状况难度就比较大了。

在教学过程中我是这样来进行的:学生先自主沟通自己的方法,然后引导学生渐渐归纳出方法——6时10分-4时45分=〔〕先用6时-4时=2时,10分不够减45分,从2时里拿出1时=60分,60分+10分=70分,70分-45分=25分,25分加1时等于1时25分。

学生在练习过程中,边做边说,练习几次后,学生对这部分学问把握得还不错。

除此之外,我还向学生渗透:相同单位才能直接计算,单位不同要先换单位;假如哪一位不够减,就从高级单位退一,再换成这一级单位:如1时换成60分,假如是退1米换成10分米,退1元换成10角等。

计算经过时间教学反思第二篇学习经过时间的计算这节课时,我还是和平常一样根据由易到难的过程分别提出2个关于计算经过时间的问题,一个是时相同,简单计算的和时不同、分不够减教难算的两种,让学生自由商量计算方法,教师依据学生的商量有目地的解决时间计算,可有利用减法计算,也可以推算,只要正确对学生的方法都给予确定。

但在这节课上,我也感到有点困惑,假如停留在只让学生感悟经过时间的推算,不让学生形成固定的计算经过时间的方法,估计作业中的错误率会很高,特殊是差生,缺失了方法会无从下手,特殊是碰到分段计算经过时间会更麻烦,假如在学生初步感知了经过时间就是用结束的时间减去开始的时间后,全部的经过时间都套用这一公式去算的话又显得太呆板。

小学数学《时间的计算》教案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小学数学《时间的计算》教案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的数学信息?3.小明从家到学校用了多长时间?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你有什么方法?先独立思考,然后与小组同学交流你的想法。
4.小组合作交流,教师巡视指导,收集信息。
5.学生汇报,课件出示:
6.小明从家到学校用了15分钟对吗?你是怎么想的?
7.写上答语。
8.你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
教学过程设计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故事导入
开学了,熊大和熊二从熊堡出发去学校,熊大用了2小时,熊二用了120分钟,熊大说它用的时间少,熊二说它的用时少,它俩谁也不甘示弱。同学们,请你们当裁判,判断它们俩究竟谁用的时间少,好吗?
二、探究新知
(一)单位换算
1.从熊堡到学校,熊大熊二谁用的时间少?为什么2时=120分?你是怎么想的?
教学反思
通过这节课学生的反馈,我发现有的学生根本不懂分钟走一大格是几分钟,甚至数格子都有问题,课前应该多让学生自己在模型上数,操作,这样就会效果更好一些学生。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加强这方面的练习,争取做到课堂气氛很好的状态。那么有一点我觉得不好把握,如果让每个学生都上台来动手操作那就会导致课讲不完,这个问题该如何解决,这是我在这堂课后还需要去研究的地方。
2.学生独立思考后,汇报:1时是60分,2时就是2个60分,也就是60+60=120分。
3.同学间相互说一说。
4.180秒=()分,你是怎么想的?
5.练一练:3分=()秒600分=()时
你是怎么想的?你又是怎么算的?
先独立思考,然后与你的同学交流交流。
(二)时间计算
1.9月1日,小明背着书包上学去了!
小学数学《时间的计算》教案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

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反思【5篇】

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反思【5篇】

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反思【5篇】【篇一】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反思《计算经过时间》因为学生每天都和时间打交道,比如睡眠的时间,飞机飞行的时间,营业的时间等。

所以上课多以引导,以生活事例的形式,让学生了解和计算经过的`时间。

如:老师上班是7时05分出家门,7时45分到校。

问老师从家到学校用了多长时间呢?教材中也安排了简单的求经过的时间的例题,难度并不大,书上呈现的例题是通过在线段图,和钟面上直接数,非常直观的得出结论。

但在后面的练习中,就涉及到用数学方法去解决问题,把所有时间转化为24时计时法,用结束的时间减去开始的时间。

但在计算过程中,学生容易跟多位数加减的退位搞错。

另一类睡觉问题又另很多学生摸不着头脑。

因为这里涉及到跨天的计算,比较复杂。

可以用线段图来表示,这两个时刻是在两天中出现的,应当分天计算,这样的教学学生在后面的练习中就容易理解和掌握。

在教学中,我也发现学生对时间和时间的概念比较模糊。

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比如5点就是5点,也就是我们平时说的5点。

这是一个瞬间,而我们日常生活中的5个小时是指5个小时过去了,这是一段时间。

随着学生理解和实践的深入,相信学生对此类问题会更有体会,让时间真正渗透到学生的生活中,让学生真正理解时间。

【篇二】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反思《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1、在口算教学中,突出学生的自主活动。

学生现有的与除数为个位数的口算除法相关的口算经验有:表内除法和个位数乘以10或100的整数的口算。

这些口算是帮助学生解决除数为个位数的口算的基础。

所以在教学中,我注意激活学生已有的经验,唤起学生对旧知识的记忆,在除数是个位数这样的新情况下灵活运用。

2.加强估算教学。

估算对学生数感的培养意义重大。

在教学中,我尽量让学生展示不同的估算方法。

让学生认识到,解决同一个问题有不同的策略,只要合理。

当估计除数为一位数时,要求学生讨论一些一般的除法法则。

让学生自由交流后,引导学生总结求被除数的约数原则:一是接近被除数,二是便于口算。

北师大版二年级计算经过的时间微课教学反思

北师大版二年级计算经过的时间微课教学反思

北师大版二年级计算经过的时间微课教学反思1、计算一天的营业时间。

难度在于,给出的营业时间分为几个时间段,并且某个时间段的跨度刚好是上午几时至下午几时。

2、计算两天中的经过时间,如睡眠时间或火车运行时间,难度在于,睡眠时间一般都由两天的部分时间组成,学生分不清,常常会机械地将起床时间与睡觉时间相减。

计算一天的营业时间这类题,步骤较多。

比如一天的营业时间分为两个时间段的:11:00—14:30,17:30—22:00,计算营业时间就要先算出两个经过时间,然后再把两个经过时间相加。

学生在完成这类题时,既有步骤不全的,还有分钟减分钟不够减算错的。

针对学生出现的错题,我让学生辨析错因,明确错在何处和如何改正。

同时加强了此类题型的练习,学生的完成情况有所好转。

计算两天中的经过时间,分段计算的方法比较适合。

如T21车次出发时刻是18:00,到达时刻是第二天8:00。

本题可分两次考虑,从18:00到当天24:00经过时间是6小时,从24:00(0:00)到次日8:00经过了8小时,所以总共经过时间是14小时。

这类题只要分段正确,学生对计算方法还是能够掌握的。

关键是计算第一天的经过时间时,要用结束时刻24时减开始时刻。

少数学生忽视了这点,只用题中给的数字计算导致出错。

如:小兰晚上8时睡觉,第二天早晨6时起床,她一共睡了几个小时?有的学生把晚上8时先换成20时,再用20时去减6时,求出她晚上一共睡了14小时。

这时候我拿了一个时钟模型让学生观察,并对这道题进行了反复的讲解,提醒学生这类题目应分两段时间来计算,一段是第一天的20时到24时,另一段是第二天的0时到早晨6时,再把两个时间段合起来。

教授这个知识点时,课堂上感觉学生似乎已经懂了,但是课后的练习和作业却总会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出现。

对于这部分知识,我设置了习题课,采用学生当小老师的办法,这样会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为了能讲好,先要学好。

学好之后不能仅会做,还要会讲。

经过训练,学生学习效果有了大幅提升。

《经过时间的计算》教学反思

《经过时间的计算》教学反思

《经过时间的计算》教学反思对于时间的计算学生有一定的难度,为了让学生容易接受,我在这节课上是这样设计的:我主要是用了教材上的例2,教学例2时,学生出现了数钟表格子和列式计算的方法。

这是课前有所预设的。

从整堂课讲,基本达到了教学目标,较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节奏把握适当。

但教学完例2,是否应该进一步拓展,展开跨小时段的计算呢,考虑到习题中有个别这样的题,我只是在课堂上稍加渗透。

课本上的“做一做”就是此类情况,小朋友8:40来到电话厅,但电话厅营业时间为早9;00,晚8:00.从8:40到9:00,学生得出可把9时看作8:60分进行减法运算的方法后进一步追问,那8:20至9:05分呢?即得出可先算出6时以前的40分钟,再得出6时后的5分钟,最后把两个部分加起来40+5等于45分钟,那从学生的反映即掌握情况看,应该可以进一步层层深入,可水到渠成的将这个知识点学懂,即可继续出题:8:20到9:15呢?8:20到9:20呢?8:20到9:30呢?但我还是按照原有的教学程序继续教学,从而使一部分学生失去了一个很好的提高的机会,所以我觉得,课堂上应该及时地根据学生的情况作出更有效的教学安排,当然,这需要在课堂对本节课有充分的预设,以及对学生知识基础的了解。

第二大部分练习部分,设计时,我尽量地想做到习题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虽然达到了一定的教学效果,但从具体情况看,学生的参与面还是不够,也就是应该让大部分的同学都有练习的机会,所以,练习的形式上还可以更多样。

小升初数学模拟试卷一、选择题1.()时整,时针、分针、秒针重合在一处.A.9 B.6 C.122.把一个棱长是6cm的正方体切成棱长是3cm的小正方体,可以得到()个小正方体。

A.3 B.8 C.273.下面三组直线,()组的两条线互相垂直。

A.B.C.4.动物园里有龟、鹤共40只,共112条腿,龟和鹤分别有多少只?()A.15只、25只B.16只、24只C.4只、16只D.18只、22只5.一件商品先涨价5%,后又降价5%,则( )A.现价比原价低 B.现价比原价高 C.现价和原价一样6.某品牌手机打“九折”出售,后又涨价10%,与原价相比较,()。

《经过时间的计算》教学反思

《经过时间的计算》教学反思

《经过时间的计算》教学反思对于时间的计算学生有一定的难度,为了让学生容易接受,我在这节课上是这样设计的:我主要是用了教材上的例2,教学例2时,学生出现了数钟表格子和列式计算的方法。

这是课前有所预设的。

从整堂课讲,基本达到了教学目标,较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节奏把握适当。

但教学完例2,是否应该进一步拓展,展开跨小时段的计算呢,考虑到习题中有个别这样的题,我只是在课堂上稍加渗透。

课本上的“做一做”就是此类情况,小朋友8:40来到电话厅,但电话厅营业时间为早9;00,晚8:00.从8:40到9:00,学生得出可把9时看作8:60分进行减法运算的方法后进一步追问,那8:20至9:05分呢?即得出可先算出6时以前的40分钟,再得出6时后的5分钟,最后把两个部分加起来40+5等于45分钟,那从学生的反映即掌握情况看,应该可以进一步层层深入,可水到渠成的将这个知识点学懂,即可继续出题:8:20到9:15呢?8:20到9:20呢?8:20到9:30呢?但我还是按照原有的教学程序继续教学,从而使一部分学生失去了一个很好的提高的机会,所以我觉得,课堂上应该及时地根据学生的情况作出更有效的教学安排,当然,这需要在课堂对本节课有充分的预设,以及对学生知识基础的了解。

第二大部分练习部分,设计时,我尽量地想做到习题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虽然达到了一定的教学效果,但从具体情况看,学生的参与面还是不够,也就是应该让大部分的同学都有练习的机会,所以,练习的形式上还可以更多样。

小升初数学模拟试卷一、选择题1.在推导圆的面积公式时,把一个圆分成若干等份后,拼成一个近似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长是()A.圆的半径B.圆的直径C.圆的周长D.圆周长的一半2.a、b、c均大于0,当a×112=b×54=1×c时,最小的数是()A.a B.b C.c D.无法判断3.15.9-(5.9+6)=()A.4 B.13.7 C.0.44 D.264.a、b和c是三个非零自然数,在a=b×c中,能够成立的说法是(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教学反思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4单元《年、月、日》的内容,经过时间的计算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53页例3的教学可以让学生通过观察钟面数出经过的时间,还可以通过观察线段图来理解,为了让大多数学生能较好的掌握这两种方法,上节课我讲解了如何看钟面来解决本题,本节课我将讲授如何画图以及通过观察线段图来解决此题。

本节课学生兴趣高涨,学习积极性浓厚,我先讲解例题,后让学生自己练习一道相应试题,学生有自己的想法后,再进行全班交流反馈,学生的思维能充分发挥出来,对学习知识的帮助很大。

但是,一节课下来,问题还是有很多:
1、本节课我在设计时分成了两种情况:计算当天的经过时间、计算隔一天的经过时间。

在教学时两种情况我都要求学生先画线段图然后再计算,这样做的确培养了学生画线段图的能力,然而我却忽视了老师应让学生感知在做数学题时需要择优选择,选择最简便的方式解决问题,在计算当天的经过时间时我们发现画线段图和直接用结束的时间减开始的时间这两种算法当然是后者更容易些。

我想我课前对本节课的把控还是不够好,然而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正是要在这些小小的细节中体现,今后我在上课前还需对课上的每一环节都认真研究。

2、讲解线段图时,我并没有讲解清楚、讲解透彻如何观察线段图算出经过时间,我看似教给学生了如何画、观察线段图,然而计算时还是走的老路——结束时间减开始时间。

这是由于我在课前自己就没有掌握如何观察线段图计算时间的精髓,今后我还需注意上课前一定要多研读教参、教材,把握不住的多向老教师请教。

3、教师给学生展示自己的机会太少。

我讲课的短处一直都是总喜欢自己讲解,总认为学生不能独立完成,虽然一直都在注意,尽量去改正可是一站在讲台上还是控制不住自己。

今后为我应多多给孩子表现的机会,相信学生能够完成,课上也要多多展示学生的想法,抓住学生的生成并能利用好学生的生成。

4、在平时教学中教师应时刻清楚本节课将要培养学生哪一方面的能力,这样在课上教师就可以有的放矢。

通过数学组的伙伴们对我本节课点评,我更明白了今后上课应该注意的问题和努力的方向,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我也会时刻注意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