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名词解释

合集下载

教育学名词解释

教育学名词解释

1、教育学——是通过研究教育现象来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是教育科学体系中的一门基础学科。

2教育科学——指研究教育规律的各门教育学科的总称。

3教育规律——是教育、社会、人之间和教育内部各因素之间内在的本质的联系和关系,具有客观性、必然性、稳定性、重复性。

ui4、教育学的任务——是通过对教育现象的研究,来探索和揭示教育的客观规律,从而为教育实践活动提供科学理论依据。

5、义务教育——是国家通过法律形式予以规定的每个人都必须接受的一定程度的教育。

6、教育——是有意识的以培养人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7、学校教育——是由专职人员和专门机构承担的,有目的、有组织、有系统的,以影响入学者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简单的说,学校教育就是专门的育人活动。

8、遗传素质——是先天继承下来的,与生俱有的生理特点和解剖特点,如机体的结构、形态、感官、和神经系统等特点。

9、教育目的——广义上,指人们对受教育者的期望,即人们希望受教育者通过教育在身心诸方面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或者产生怎样的结果;狭义上,是国家对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需要的人的总目标、总要求,是所培养的人应达到的最终标准。

德育——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使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正确的政治观念形成学生正确的思想方法的教育。

智育——授予学生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技能,发展他们的智力和与学习相关的非认知因素的教育。

体育——授予学生健康的知识、技能,发展他们的体力,增强他们的自我保健意识和体质,培养参加体育活动的需要和习惯,增强其意志力的教育。

美育——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发展他们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培养他们的高尚情操与文明素养的教育。

劳动技术教育——引导学生掌握劳动技术知识和技能,形成劳动观点和习惯的教育。

课程目标及其规定性——指导整个课程编制过程的最为关键的准则,是指特定阶段的学校课程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

规定性为:1.时限性2.具体性3.预测性4.操作性义务教育——国家用法律形式规定对一定年龄的儿童免费实施的某种程度的学校教育。

教育学名词解释

教育学名词解释

教育学名词解释教育:是人类有目的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传承文化、传递生产与社会活动经验的一种途径。

学校教育:是教育者依据一定的社会要求,依据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有目的、有机会、有目的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进其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发展变化的活动。

教育学:教育学时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教育者:在社会教育活动中,有目的地影响他人生理、心理及性格发展的人。

受教育者:在社会教育活动中,在生理、心理及性格发展方面有目的地接受影响,从事学习的人。

教育功能:是指教育者在教育教学活动中通过教育媒介对受教育者的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影响的作用。

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校园文化:就是学校全体员工在学习、工作和生活的过程中所共同拥有的价值观、信仰、态度、作风和行为准则。

个体身心发展:是指作为复杂整体的个体在从生命来时到生命结束的过程中,不断发生变化的过程,特别是指个体的身心特点向积极方面变化的过程。

教育目的:教育目的是对受教育者的总的要求,规定了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是培养染的质量规格标准。

教育目的一般由国家或国家教育行政部门规定,指导一定时期的各级各类教育工作。

人的全面发展:是指人的劳动能,即人的体力和智力的全面、和谐、充分的发展,还包括人的道德的发展。

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个体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

学制(教育制度):狭义的教育制度指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总体系,具体归属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要求、入学条件、修业年限及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教师:是传递和传播人类文明的专职人员,是学校教育职能的主要实施者。

广义:凡是把知识、技能、和技巧传授给别人的人,都可称之为教师。

狭义:教师指经过专门训练、在学校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专门人员。

教育学名词解释

教育学名词解释

5、观察法:是指研究者在自然情境下,直接用自己的眼睛、耳朵、等各种感觉器官或借助于仪器或其他技术手段去感知研究对象的方法;
6、试验法:是指研究者按照预先设定好的研究目标,合理控制或创设条件,认为的变革研究对象,从而验证假设探讨教育现象因果关系的研究方法。
7、调查法:是研究为深入了解实际情况,弄清事实,发现问题和原因,探讨教育规律而采取的系统研究步骤和方法。
16、学校教育:根据一定社会(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17、社会:以人和人群共同体为活动主体,以生产方式为物质基础的各种要素按一定方式组合而成的有机整体。
18、人口质量:是指人口总体的身体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8、文献法:是通过对过去积累的文献查阅、分析、整理、从而筛选出有助于研究的文献的方法。
9、行动研究法:是指一线的实践者和理论研究者协作研究某一问题,再把研究结果用于自身实践的方法。
10、生物起源论:认为教育起源于各种动物的生存本能活动,代表人物有法国的里托尔诺和英国的沛西·能,其错误在于完全否认了人与动物的区别,否认了教育的社会性。
48、智育:是指用系统的科学知识和技能武装学生,发展学生智力的教育。
体育:是向学生传授体育卫生知识和技能,发展学生的机体素质,增强学生体质和运动能力,培养良好的体育道德品质和意志品质的教育。
49、美育:又称为审美教育或美感教育,是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点以及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
19、教育的本体功能:指教育自身直接具有的功能,即教育的职能(教育自身具有的能力或承担的职责),
20、教育的社会功能:指教育通过自身职责的履行或能力的发挥所产生的社会功效、作用。

教育学名词解释

教育学名词解释

教育学教育学:是一门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探索教育规律的科学。

教育规律:是教育、社会、人之间和教育内部各因素之间内在的,本质的联系和关系,具有客观性,必然性,稳定性,重复性。

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思想观念的活动,不论是有组织的或是无组织的,系统的或是零碎的,都具有教育作用;狭义的教育则指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

教育者:从事教育活动,施加教育影响的人。

学习者:是指参与教学活动之中,实现自身发展的个体。

教学最优化:从顺利解决教学任务和合理消耗师生的时间的观点出发,有科学依据地选择合适时既定条件下最佳的教学方案。

教育目的:广义的教育目的是指人们对受教育者接收后发展变化的一种期望,即人们希望受教育者通过教育在身心诸方面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或者产生怎样的结果;狭义的教育目的是指国家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什么样人才的最根本要求。

教育方针:是指国家或政党根据一定时期的政治和经济的要求,所规定的教育工作的发展思路和发展方向。

课程目标:指课程本身要实现的具体目标,是培养人的蓝图。

课程目标规定了学校各阶段的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所要实现的学习程度。

教学目标:是教育者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在完成某一阶段工作时,希望受教育者达到的要求或产生的变化结果。

素质教育:广义的素质教育是指发展全体国民和每一个劳动者身心最基本品质的教育活动。

狭义的素质教育特指学校素质教育,即在学校教育中,教育者根据学生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以科学的培养方式使所有学生身心发展的环境与教育过程中的各种因素形成最佳组合,创造出使学生和谐健康发展的环境,从而促使每一个学生自身素质由低级向高级,自由地、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创造性地完善和发展的过程。

教育学名词解释

教育学名词解释

教育学:1、教育的定义:(广义的教育)泛指一切有目的地增进人的知识和机能、发展人的智力和体力、影响人的思想和品德的社会活动,广义的教育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2、教育的定义:(狭义的教育)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和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发展的活动。

3、教育学:是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不断探索并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社会科学4、教育目的:是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总要求。

它规定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是培养人的质量规格标准,是对受教育者的一个总的要求。

5、教育制度(广义):指国民教育制度,是一个国家为实现其国民教育目的,从组织系统上建立起来的一切教育设施和有关规章制度。

6、教育制度(狭义):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

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总体系,具体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目的、要求、入学条件、学制年限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

7、义务教育:是指依据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

8、教师资格制度:指国家对教师实行的一种特定的职业认定和许可制度,是有国家规定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人员应该具备的特定条件和取得教师资格的法定程序。

9、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

10、教师角色:指教师根据社会、学生的期望和职责要求,而表现出来的行为模式,或行为的人格体现,反映了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和身份。

11、教师的专业素质:从结构上有多种划分方法。

从素质内容上分,包括理想品德素质、只是素质、能力素质、身体心理素质等。

如果从教师职业的双专业性说,可以分学科专业素质和教育专业素养。

12、教学专业能力:是个体在教育工作中体现出来的、制约教育工作效能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具体包括教育能力、教学能力和研究能力三方面。

教育学名词解释大全

教育学名词解释大全

教育学知识名词解释1、教育学——是通过研究教育现象来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是教育科学体系中的一门基础学科。

2、教育科学——指研究教育规律的各门教育学科的总称。

3、教育规律——是教育、社会、人之间和教育内部各因素之间内在的本质的联系和关系,具有客观性、必然性、稳定性、重复性4、教育学的任务——是通过对教育现象的研究,来探索和揭示教育的客观规律,从而为教育实践活动提供科学理论依据。

5、义务教育——是国家通过法律形式予以规定的每个人都必须接受的一定程度的教育。

6、教育——是有意识的以培养人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7、学校教育——是由专职人员和专门机构承担的,有目的、有组织、有系统的,以影响入学者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简单的说,学校教育就是专门的育人活动。

8、遗传素质——是先天继承下来的,与生俱有的生理特点和解剖特点。

9、教育目的是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需要的人的总目标、总要求,是所培养的人应达到的最终标准。

10、全面发展教育——就是“为促使人的身心得到全面发展而实施的教育。

”11、“个人全面发展”——指人们有目的地联合起来,控制、利用合发展由资本主义生产提供的物质基础,并消除其历史造成的自发性和盲目性,克服和消除那些以私有制为核心展开的人的发展中的矛盾,从而达到个人智力和体力的统一,物质劳动、精神劳动和享受的统一,生存和发展的统一,使个人的天资和潜能、兴趣和才能得到前所未有的充分发展,使个人的身心、精神、才能、个性全面而和谐的发展。

12、素质——指的是人所具有的稳定的内在的基本品质资质、特点特征等。

13、素质教育——是按照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要求和教育对象身心发展的特点,来发掘教育对象的身心发展潜能,弘扬其主体精神,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

14、应试教育——是一种以升学为唯一目的,围绕应考科目去开展学校活动的,片面的选拔淘汰教育。

15、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和建设者,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的人。

教育学名词解释

教育学名词解释

教育学名词解释第一章1.教育学: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

2.教育规律:教育规律就是对教育内部诸要素之间、教育与其他事物之间的具有本质性的联系,以及教育发展变化的必然趋势。

3.历史法:是指从事物发生和发展过程中去进行考察,以弄清它的实质和发展规律。

4.教育调查:是了解教育情况、研究教育问题的基本方法。

5.实验教育学:是20世纪初欧美的教育学者利用实验、统计和比较的方法研究教育问题的一种教育学。

第二章1.广义教育:凡是有目的地增进人的知识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增强人的体质的活动,不论是有组织或是无组织,系统的或是零碎的,都是教育。

2.狭义教育:狭义教育是指专门组织的教育,它是根据一定社会的现实和未来的需要,遵循年轻一带的身心发展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地引导受教育者获得知识技能,陶冶思想品德、发展智力和体力的一种活动。

3.学校教育:学校教育指狭义教育。

4.教育者:凡对受教育者在知识、技能、思想、品德等方面起到教育影响作用的人统称教育者。

5.受教育者:指在各种教育活动中从事学习的人,既包括学校中学习的儿童,少年和青年,也包括各种形式的成人教育中的学生。

第三章1.遗传:指从上代继承下来的生理解剖上的特点,如机体的结构、形态、感官和神经系统的特点等这些遗传的生理特点,也叫遗传素质,是人发展的自然的或生理的前提条件。

2.人的发展:人的发展包括身体和心理两方面的发展。

身体发展包是指机体的各种组织系统(骨骼、肌肉、心脏、神经系统、呼吸系统等)的发育及其机能的增长,是人的生理方面的发展。

心理的发展是指感觉、知觉、注意、记忆、思维、想象、情感、意志、性格等方面的发展,是人的精神方面的发展。

人的生理发展与心理发展是紧密相联的,生理发展是心理发展的基础,心理发展也影响着生理发展。

3.环境:环境是指围绕在个体周围的并对个体自发地影响的外部世界。

4.遗传决定论:遗传决定论认为,人的知识、能力和个性等如同他们的眼睛、牙齿和手指一样,是自然赋予的,是先天得来的,人的发展过程只不过是这些内在的遗传因素的自我展开过程,环境的作用仅在于引发、促进或延缓这种过程的实现。

《教育学》名词解释

《教育学》名词解释

《教育学》名词解释汇总1、广义的教育:从广义上说,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的活动,都具有教育作用。

2、狭义的教育:是指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主要指学校教育。

3、制度化教育:主要指的是正规教育,也就是具有层次结构的、按年龄分级的教育制度。

4、普通教育:主要以升学为目标,以基础科学知识为主要教学内容的学校教育。

5、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目标,以从事某种职业或生产劳动的知识和技能为主要教学内容的学校教育。

6、六艺:礼、乐、射、御、书、数.7、教育学:是一门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探索教育规律的科学。

8、教育结构:通常指包括基础教育、职业技术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在内的各种不同类型和层次的学校组合和比例构成。

9、学校文化:是指学校全体成员或部分成员习得且共同具有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

10、人力资本理论:人力资本理论是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创立的,其核心概念是“人力资本”,它指的是人所拥有的诸如知识、技能及其他类似的可以影响从事生产性工作的能力,它是资本的形态,体现在人身上,属于人的一部分。

11、校风:是学校中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的统一体,是经过长期实践形成的。

12、个体身心发展:是指作为复杂整体的个体在从生命开始到结束的全部人生过程中,不断发生的变化过程,特别是指个体的身心特点向积极的方面变化的过程。

13内发论:是个体身心发展动因的一种观点,内发论者一般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人自身的内在需要,身心发展的顺序也是由身心成熟机制决定的。

14、外铄论:是个体身心发展动因的一种观点,外铄论的基本观点认为,人的发展主要依靠外在的力量,诸如环境的刺激和要求、他人的影响和学校的教育等.15、多因素相互作用论: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的发展是个体的内在因素(如先天遗传的素质、机体成熟的机制)与外部环境(外在刺激的强度、社会发展的水平、个体的文化背景等)在个体活动中相互作用的结果。

教育学名词解释

教育学名词解释

教育学名词解释1、教育学: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来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2、教育:广义的教育,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与体力,影响人的思想观念的活动。

它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

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的要求,依据受教育者的生理、心理的发展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其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变化的活动。

3、教育影响: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起桥梁或沟通作用的一切事物的总和,包括教育内容,教育方法与组织形式和教育手段等。

4、心理起源说:美国心理学家孟禄在批判教育的生物起源说的基础上提出了教育的心理起源说,他认为教育起源于日常生活中儿童对成年人的一种无意识的模仿。

5、生物起源说:法国社会学家利托尔诺提出的主张,他认为教育是一种生物现象,不是人类所特有的社会现象。

6、劳动起源说:马克思在批判生物起源说和心理起源说的基础上,提出了劳动起源说,他认为教育起源于人类所特有的生产劳动。

7、终身教育:指与人的生命有共同外延并以扩展到社会各个方面的连续性教育。

由法国教育家保罗·朗格朗提出。

义务教育:义务教育是根据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其实质是国家依照法律的规定对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实施的一定年限的强迫教育的制度。

8、个体的身心发展:指作为复杂整体的人,从生命开始到生命结束的全部人生过程中,不断发生的变化过程,特别是个体的身心特点向积极的方面变化的过程,是人的各方面的潜在力量不断转化为现实个性的过程。

9、内发论(遗传决定论):内发论者一般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人自身的需要,身心发展的顺序也是又身心成熟机制决定。

孟子、威尔逊、弗洛伊德等是内发论的典型代表。

10、外铄论(环境决定论):它的基本观点是人的发展主要依靠外在的力量,诸如环境的刺激和要求、他人的影响和学校的教育等。

华生和洛克是外铄论的典型代表。

教育学名词解释

教育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教育学:①作为教育科学总称的教育学从学科归属上属于带有人文学科特点的社会科学,它的研究对象是教育现象,目的在于揭示教育规律。

②作为单一学科的教育学是教育科学体系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主要是对教育与社会,教育与人的发展的相互关系以及学校教育的各个方面进行研究。

研究目的既是为了从理论上充实教育科学,更主要的是为学校教育实践提供理论和规范指导。

③作为课程的教育学是一门师范院校的学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它的内容主要是有关教育的理论阐述和学校教育的若干规范,其目的不是揭示教育规律,而是向学生传授有关广义教育的理论知识和学校教育的实践规范。

2、文化教育学:文化教育学是19世纪末以来出现在德国的一种教育学说,其代表人物是狄尔泰等人。

该学说认为,人是一种文化的存在,人类历史是一种文化的历史;教育的目的就上要促使社会历史的客观文化向个体的主观文化转变,并将个体主观世界引导向博大的客观世界,从而培养完整人格;所以,教育的过程是一种历史文化的过程,研究教育要采用理解和解释的方法,培养人格的主要途径则是陶冶和唤醒。

3、教育:广义的教育定义是有意识的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首要和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

狭义的教育是学校教育概念,定义为:学校教育是由专门的教育机构所承担的、由专门的教职人员所实施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以影响学生身心发展为首要和直接目标的教育活动。

可从以下4方面来理解:目的性:一种有目的的实践活动。

耦合性:包含个体社会化和社会个性化两个相互作用的过程。

动力性:这一活动要对上述耦合过程起到促进或加速作用。

社会性:这一活动总是发生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因此与其它社会因素有联系。

4、受教育者:教育活动的实践对象,即各级各类学生,他们既有人类实践活动对象的一般特征,又有自身的特殊性(名解)5、教育影响:教育过程中教育者作用于学生的全部信息,既包括了信息的内容,也包括了信息传递和反馈的形式,是形式与内容的统一。

(名解)6、劳动起源说:德恩格斯(简答,名解,单选)(1)概念表述:教育的劳动起源也称为社会起源说,是在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指导下形成的。

教育学名词解释

教育学名词解释

1.个体发展:概括地说,教育的个体发展功能即个体的身心发展。

1.个体社会化:个体社会化反映着个体与社会的一种关系,是指个体适应社会的要求,在与社会的交互作用过程中,通过学习与内化社会文化而胜任社会所期待、承担的角色,并相应的发展自己的个性的过程。

1.教育学: 是研究教育事实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学科。

.教育:教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要求,系统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以使教育者发生预期变化的活动。

教育目的:是指社会对教育所作要造就社会教育目的是教育主体对于其所希望达成的结果的设定,即教育活动所要培养人才的总的质量标准和规格要求。

1.个体的质量规格的总的设想或者规定。

5.义务教育:是依据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必须接受,家庭、学校和社会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

4.学校教育:是由专门的教育机构所承担的,由专门的教职人员所实施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以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为直接和首要目标的教育活动。

1教育目标:教育目标是教育目的在各级各类学校教育中具体化。

3.教育原则:是人们在总结教育经验的基础上,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和对教育活动规律的认识而制定的,用以指导实际教育工作的基本准则。

5.德育:是教育工作者组织适合德育对象品德成长的价值环境,促进他们在道德进他们在道德、思想、政治等方面不断建构和提升的教育活动。

4.教学方法:是为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办法。

它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是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技能,获得身心发展而共同活动的万法。

4.教学策略:指建立在一定理论基础之上,为实现某种教学目标而制定的教学实施总体方案。

包括合理选择和组织各种方法、材料,确定师生行为程序等内容。

2.教师的人际知觉:是指教师对学生之间相互关系的认知。

3.必修课:所有学字都必须修习的课程。

4.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把思想政治观念和道德规范的教育与参与社会生活的实际锻炼结合起来,把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与培养道德行为习惯结合起来,使他们言行一致。

教育学名词解释

教育学名词解释
文化、职业、地域和民族等方面的构成情况。
33、文化:泛指人类在历史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34、文化价值观:是文化的深层底蕴或内核,它决定着人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取向,即在一个文化系统中什么是有价值,什么是没有价值的
什么是应当的,什么是不应当的。
第五章
31、人口质量:是指人口总体的身体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在社会学中,人口质量的量化指标一般是以受交易程度来表示的,如每万人中
的大学生人数,社会的普及教育率和普及教育年限,青壮年人口中的文盲比例和文盲在总人口中的比例等。
32、人口结构:一般包括自然结构和社会结构。人口的自然结构是指人口中性别和年龄的构成情况。人口的社会结构是指人口总体中的阶级、
68、教育方针:是国家或政党在一定历史阶段提出的有关教育工作的总方向,是教育基本政策的总概括。它是确定教育事业发展的方向,
指导整个教育事业发展的战略原则和行动纲领。
69、教育思想:是人们子一定的社会和时代中,通过教育实践活动直接或间接形成的对教育的认识或看法。它主要表现为教育指导思想,
如教育方针、办学思想和各种教育观念,如人才观、质量观等。
的学习以满足不断变化的社会对他们新的需要。因此,终身教育主张:教育是一个出生到生命终止不断进行的过程。
第三章
18、教育的本质: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有意识地专递社会经验和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
19、教育的质的规定:是教育本身所固有的、不同于其他社会活动的特殊性。
50、人的本质:即人之所以为人的特有的质的规定性。马克思曾指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
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51、人的身心发展:指人从出生到成长期间在身心两个方面所发生的积极变化。

教育学名词解释

教育学名词解释

1、广义的教育泛指增进人们的知识、技能和身体健康,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的所有活动。

广义的教育包括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

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2、最早把“教”和“育”连在一起使用的是孟子。

3、学校教育包括三个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

教育者是从事学校教育活动的人,包括学校教师、教育管理人员等;教师是学校教育者的主体,是直接的教育者,在教育过程发挥主导作用。

受教育者是接受教育的人,他既要接受教育者的改造和塑造,同时也要自我改造和塑造。

教育影响是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教育手段及其联系的总和,是教育实践活动的工具,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作用的中介。

4、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的系统,它规定着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学制是国家教育制度的核心组成部分。

5、教育的发展经前制度化教育阶段、制度化教育阶段、非制度化教育阶段。

学制的完备是制度化教育的标志。

系统的学校教育制度是随着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和现代学校教育的诞生而产生的。

6、学制基本类型:双轨制学制19世纪的英国、单轨制学制(美国)和分支制学制(前苏联)7、教育作为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它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原始形态的教育、古代学校教育、现代学校教育和学习化社会的终身教育。

8、世界教育改革与发展呈现出教育终身化、教育全民化、教育民主化、教育多样化以及教育技术现代化等趋势。

9、古代埃及设置最多的是文士学院。

西欧中世纪的教育为教会所控制,主要学校类型是教会学校,分为僧侣学校、大主教学校和教区学校。

10、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

11、战国后期《学记》是我国最早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

苏格拉底的“产婆术”,是一种教师和学生共同讨论、辩论的方法,为启发式教学奠定基础。

教育学名词解释

教育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教育广义的教育:指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母的的社会活动。

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工作对受教育者身心施加一定的影响,促使他们朝着社会所期望的方向变化的活动。

2形式化教育: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对稳定,有稳定的教育场所和设施,教育内容也相对规范化。

3.非形式化教育:指与生活过程、生产过程浑然一体的教育,没有固定的教育者,也没有固定的受教育者。

4.学制:也成学校教育制度,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它规定各级给类学校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5.义务教育:是国家用法律的形式规定的,对一定年龄的儿童实施确定年限的学校教育。

6.普通教育:以升学为主要目标,以基础知识为主要教学内容的教育。

7.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主要目标,以从事某种职业或生产劳动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为主要教育内容的教育。

8终身教育:终身教育思想强调职前教育和职后教育一体化,青少年教育和成人教育一体化,职业教育和社会教育一体化,把终身教育等同于职业教育或成人教育都是片面的。

9.全民教育:就是让所有人都受到教育,特别是使适龄儿童受到完全的小学教育和使中青年脱盲。

10。

教育民主化:教育民主化首先指教育机会均等,其次指师生关系民主化,再次指教育活动、教育方式、教育内容等的民主化,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自由选择的机会。

11.教育世俗化:与公立教育发展相适应,教育逐渐从宗教中分离出来,有些国家明确规定,宗教、政党不得干预教育,教育目标和内容等向世俗化方向发展。

12.教育多元化:包括教育思想多元化、教育目标、办学模式、教学形式、评价标准等多元化,它是社会生活多样化和人的个性化在教育上的反映。

13.教育学:是一门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探索教育规律的科学。

14.苏格拉底产婆术:即引导学生自己进行思索、自己得出结论。

正如苏格拉底自己所说,他自己虽然无知,但能帮助别人获得知识,好像是母亲是助产婆一样,虽年老不能生育,但能接生,能够帮助新生命诞生。

教育学名词解释

教育学名词解释

教育学名词解释教育学:就是研究教育事实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教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要求,系统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施加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的影响,以使教育者发生预期变化的活动。

教育期待:是教师对学生发展的热切期盼,是教师职业情感中的重要部分。

教育事实:是可感知、可认识的事物,是正在从事着的教育实践。

它包括各种形式、各种类型。

各种模式的教育事实,还包括教与学过程中教育因素和教育行为。

教育规律:就是教育内部诸因素之间,教育与其他事物之间的具有本质性的联系,以及教育发展变化的必然趋势。

教育情境:情况、环境,是有外界景物事件和人物关系等因素构成的某种具体的教育境地。

教育问题:当教育事实累积到一定程度,被教育工作者议论、评说,当做一个个的“教育问题”提出来回答、解释并解决矛盾和疑难时,才是科学研究的发端。

远古教育:是同使用石器工具社会的发展和人的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教育。

古代教育:是以青铜器(奴隶社会)。

铁器(封建社会)手工工具为标志的古代社会的教育。

现代教育:包括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的教育,它适应商品经济普遍化和现代大机器生产的教育。

教育目的:是由国家机关制定推行,在育活动中具有主导地位,对整个教育活动具有一定的作用,它是制定各级各类学校具体教育目的,确定教育内容、选择教学方法、评价教育效果的依据。

教育预见能力:是教育活动开始以前对教育对象的身心状况,教育内容的适合性,各种影响因素的干扰可能性以及教育效果的评估能力。

教育传导能力:指教师将处理过的信息向学生输出,使其作用于学生身心的本领。

教育过程控制:指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始终占据主导地位,操纵教育活动按照预期的方向发展。

敏感性:指一个人对他在人际关系即社交关系中出现的变化,能够及时作出情绪反应的能力。

交往技能:是教师用学生最能理解的语言来表达思想意义的能力。

师生之间的工作关系:是为完成一定的教育任务而产生的关系。

教师与学生之间的非正式关系:师生之间除了在学校组织中所发生的的关系之外,还有十分明显的个人交往,组织行为学称之为非正式交往。

教育学名词解释

教育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教育泛指增进人们的知识、技能和身体健康,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的所有活动,包括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

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

2教育学:是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探索教育规律的学科。

3 是教育社会人之间和教育内部各因素之间内在的本质的联系和关系,具有客观性,必然性稳定性,重复性。

4 学校教育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的,有组织的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5 教育者指能够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促使个体社会化和社会个性化活动的人,也就是学校教师。

6 学习者参与教育活动之中,实现自身发展的个体.7教育目的:广义,指人们对受教育者接受教育后发展变化的一种期望,狭义,国家对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才的最根本要求.8教育方针国家和党政根据一定时期的社会和经济的要求所规定的教育工作的发展思路和发展方向。

9 素质教育是指发展全体国民和每一个劳动者身心最基本品质的教育活动。

狭义,特质学校素质教育,即在身心发展的环境与教育过程中的各种因素形成最佳组合,创造出是每个学生健康发展的环境,从而促使每个学生自身素质从低级到高级,自由的,主动的,生动活泼的创造性的发展和完善的过程。

10 德育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使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正确的政治观念,形成学生正确的思想方法的教育。

11 智育是授予学生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技能,发展他们的智力和与学习有关的非认知因素的教育。

12 体育授予学生健康的知识,技能,发展他们的体力增强他们的自我保健意识和体质,培养参加体育活动的需要和习惯,增强其意志力的教育。

13 美育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发展他们的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培养他们的高尚情操和文明素养的教育。

14 劳动技术教育引导学生掌握劳动技术知识和技能,形成劳动观念和习惯的教育。

教育学名词解释

教育学名词解释

教育学名词解释
1. 教育学:教育学是一门研究教育现象、教育规律和教育方法的学科,研究教育的目的、内容、方法和手段,旨在培养有德、有才、有美的公民,促进个人全面发展和社会进步。

2. 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指教师根据教育目标和学生的学习特点,设计出适合学生学习的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3. 教育评价:教育评价是指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成果进行全面、客观、准确的评估和判断,以促进学生的学习动力和能力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4.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希望学生能够达到的预期结果或成果,包括知识、技能、情感和态度等方面的目标。

5. 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中的心理现象和心理规律的学科,关注学生的认知、情感、动机和个性等心理特征,为教育教学提供科学的指导和支持。

6. 教育方法:教育方法是指教师在教学中采取的具体的教育手段和策略,以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例如讲授、讨论、实验和游戏等。

7. 学科教育:学科教育是指基于学科的特点和要求,进行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培养学生在专业知识和技能方面的
能力和水平。

8. 教育发展:教育发展是指教育在历史和当代社会中的发展变化过程,包括教育的演进、发展趋势和变革动力等方面的研究。

9. 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指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包括知识、技能、能力和素质等方面的培养。

10. 教育管理:教育管理是指在教育机构和组织中,对教育资源、教育活动和教育人员进行有效组织、协调和指导,以实现教育目标和提高教育质量的一门学科。

以上是教育学中一些常见的名词解释,希望可以对您有所帮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词解释
1.班级授课制:
是指按一定数量将年龄、文化程度相近的学生编成班组,由教师按教学计划规定的课程内容,教学时数和教学进度表(课表),进行分科式集体教学的一种教学形式,也称班级授课或班级教学。

2. 复式教学:
是指把两个年级以上不同程度的学生编在一个班里,由一个教师在同一个教室同一课时里,分别用两种以上的教材交叉对学生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

3. 教师反思
是指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所作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是一种通过提高参与者的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能力发展的途径。

4. 教学:
是指在学校这个正规的教育环境中,教师与学生主体之间基于预成课程框架所进行的有目的、有计划、有互动与交流的教学活动。

5. 教学评价:
指依据一定的客观标准,通过各种测量和相关资料的收集,对教学活动及效果进行客观衡量和科学判定的系统过程。

6. 教学设计:
是指教育实践工作者,以教学理论、专业知识和技能为基础,依据教学对象的特点和自己教学理念、风格、运用系统的观点与方法,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对教学活动进行的规划、安排与决策。

7. 教学相长:
学生在教师的发展中成长,教师在学生的成长中发展。

8. 教育:
广义的教育是指增进人的知识技能,影响人们思想品德的活动,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

狭义的教育是指学校教育。

9. 教育案例:
是含有教学问题或疑难情景在内的,真实发生在教育现场的的典型事件。

10. 教育学:
是研究教育事实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

11. 教育法律救济:
是指教育行政机关或其他机关和社会组织在管理过程中侵犯了相对人的权益时,相对人可以通过申诉、行政复议、行政诉讼和调节等方式获得法律上的补救。

12. 教育叙事:
是指教师“叙说”自己在教育活动中个人化的教育“问题解决”和“经验事实”,或者是“记叙”教育问题的提出过程以及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发生的一系列教育事件。

13. 课程设计:
是指按照育人目的的要求与课程内部各要素、各成分之间的必然联系而制定一定学校的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编制各类教材的过程,是课程建设系统工程的一个组成部分,主要包括课程模式,课程目标,课程文本构成和课程类型等。

14. 课堂教学:
是在一个特定的场所或环境中,以课程内容为中介,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索共同组成的统一的双主体活动。

15. 目标模式:
是以目标为课程设计的的基础和核心,围绕课程目标的确立及其客观评价而进行课程设计的模式,是20世纪初开始的课程设计与开发科学化运动的产物。

16. 校本课程:
是按照课程设计开发的主体不同而划分的与国家或地方课程相对应的一类课程。

17. 学习风格:
是指影响学习者感知不同刺激,并对不刺激作出反应的所有心理特性,表现为学习者接受和加工信息的方式,对学习条件和环境的需要,认知特征,个性倾向,神经生理。

18. 学校教育学
是一门研究学校教育活动及其变化规律的新学科。

19. 隐形课程:
是指一个教育系统或教育机构种子,学生在显性课程以外获得所有学校教育的经验,不作为获取特定教育学历或资格证书的必备条件。

20. 整合课程:
是与分科课程或学科课程相对应的,实质上是一种采用各种有机整合的形式,使教育系统中分化了的各要素及其各成分之间形成有机联系的课程形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