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看图找关系》精品教案

合集下载

小学五年级数学《看图找关系》教案范文三篇:与其它学科图片的关联与应用

小学五年级数学《看图找关系》教案范文三篇:与其它学科图片的关联与应用

文章一:与科学图片的关联与应用教学目标:1.了解科学知识,能够寻找科学图片中的关联关系。

2.利用已有的知识结合图像来探究问题。

教学重点:1.用图像进行问题探究。

2.发现科学图片中的关联关系。

教学难点:1.结合已有知识,从图片中寻找关联关系。

2.将寻找到的关联关系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教学过程:1.细品科学图片,寻找关系。

(1)老师将汽车和热力学的图片展示给学生,让学生观察图片中表达的信息,并思考汽车和热力学的联系。

(2)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图片中的符号和意义,帮助学生从图片中寻找到关联关系。

(3)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发现汽车发动机的原理和热力学中的热力循环原理是相似的。

2.应用所学知识,探究问题。

(1)在学生理解汽车和热力学的关系后,老师提出一个问题:“如何让汽车的热力循环效率更高?”(2)学生结合所学知识,探究问题答案。

(3)学生发现可以增大汽车发动机内的压缩比,使得汽车的热力循环效率更高。

教学评价:通过本节课,学生能够了解科学知识,寻找科学图片中的关联关系,并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探究中。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开发和拓展,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

文章二:与语文图片的关联与应用教学目标:1.了解语文知识,能够通过图片寻找语文知识中的关联关系。

2.提高学生的词汇量,掌握更多的语言表达方式。

教学重点:1.在图片中寻找语文知识中的关联关系。

2.学习新的语言表达方式,在语言表达上更加丰富多彩。

教学难点:1.将所学知识与图片相结合,掌握如何用语言来描述图片信息。

2.学生通过运用新的语言表达方式,更加生动形象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教学过程:1.寻找关联关系,学习新的语言表达方式。

(1)老师给学生展示一张描述动物日常行为的图片,让学生观察、思考这张图片代表的含义。

(2)教师提供一些语言表达方式,帮助学生描述图片中的信息。

(3)老师引导学生找出图片中动物行为的规律性,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些规律的表达方式。

小学五年级数学《看图找关系》教案范文三篇:教师如何设计图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小学五年级数学《看图找关系》教案范文三篇:教师如何设计图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如何设计图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小学五年级数学《看图找关系》教案范文一、引言数学是一门抽象的学科,学生往往会对其产生厌倦。

然而,数学也是一门有趣的学科,只要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乐趣,就能够使学生更加积极地学习。

其中,图片是一个非常好的辅助教学工具,它能够生动形象地展示概念,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二、教师如何设计图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1.图片的选择在设计教学图片时,教师需要选择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

图片应当能够生动形象地展现概念和知识点,有助于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如果选用的图片无关紧要,那么它将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图片的布局图片的布局应当简洁明了,不占用太多空间,同时也不应当过于简单,使学生感到无趣。

适当的图片排版能够使学生在辨认图片的同时轻松理解其所涵盖的知识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3.图片的色彩在选择图片时,考虑到图像的饱和度和色彩的运用。

鲜艳的色彩能够使图片更生动,激发学生的视觉神经,增加学生的视觉体验,同时还能强化学生对所学知识点的记忆。

4.图片的动态效果适当的动态效果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更加专注,防止学生分心。

例如,在讲解数学问题时,可以使用PPT、视频和动画等手段,使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课程内容。

三、小学五年级数学《看图找关系》教案范文小学五年级学生的数学知识处于基础阶段,他们需要通过图片的具体呈现来理解概念和知识点。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选取与知识点相关的图片,通过图片的生动展示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

下面是一份小学五年级数学《看图找关系》的教案范文,供教师们参考:教学目标:通过看图找关系,学生能够掌握折线图、曲线图和条形图的相关知识。

教学步骤:一、导入新知识通过介绍一些与学生生活紧密相关的例子,如饭店的销售情况、电影的票房等,引导学生认识各种统计图表的概念,了解其意义和用途。

二、讲解教材通过讲解教材和展示相关的图片,介绍折线图、曲线图和条形图的基本知识点。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看图找关系》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看图找关系》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看图找关系》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看图找关系》是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的一章内容,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图形,找出图形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章内容包括:有序数对、坐标平面、图形的运动、图形变换等。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分析能力,对于图形之间的关系也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本章内容的学习中,学生需要进一步培养对图形的运动和变换的理解,以及如何用坐标平面表示图形的位置。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找出图形之间的关系。

2.培养学生用坐标平面表示图形位置的能力。

3.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观察和分析图形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图形之间的关系,学会用坐标平面表示图形的位置。

2.难点:对于复杂图形的运动和变换,学生需要能够准确找出图形之间的关系。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等,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包含本章内容的学习目标、学习内容、案例分析等。

2.教学素材:包括图片、图形等,用于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

3.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有趣的图形变换案例,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本章的学习内容,包括有序数对、坐标平面、图形的运动、图形变换等。

并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理解图形之间的关系。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给出的图形之间的关系,并用坐标平面表示图形的位置。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

4.巩固(10分钟)给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内容。

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作业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不足。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坐标平面表示复杂图形的运动和变换?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索解决问题。

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看图找关系》教案

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看图找关系》教案

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看图找关系》教案教学目标:1、能读懂一些用来表示数量关系的图表,能从图表中或取有关信息,体会图表的直观性。

2、结合实际问题情境,学会分析量与量之间的关系,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

3、了解图表在生活中的应用,能看懂用图来描述的事件或行为,体会数学图形语言简洁、明了的特点,增强数学应用的意识。

教学难点和重点:认识图表,并从图表中获取信息。

学会分析量与量之间的关系。

教学活动:一、谈话引入:同学们,我们已经在三、四年级学会了一些统计图表。

通过观察分析这些统计图表,我们可以得到一些相关的数学信息和数量关系。

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还会看到另外一些形式不太相同的图表,它们用来表示数量之间的关系往往更加形象直观。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学习和研究这样的图表,好吗?二、情景导入,探索新知1、展示教材58页的图表(教师解释这幅图所反映的内容,图略)2、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图表,从图表上你能知道那些信息?(教师可以适当的引导)例如:直线向上表示什么?直线向下表示什么?直线成水平状态又表示什么?3、请同学们结合自己观察和了解到的信息,看图回答书上的问题,并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引导学生分析图表中的横轴与竖轴的关系和意义)4、你还能提出那些数学问题?三、巩固练习1、下面是一辆汽车从甲地到乙地再返回的路程和时间的关系图。

(图略,见练习题单)2、看图回答下面的问题:(1)汽车从甲地到乙地行驶了()分,行驶()千米。

(2)汽车在乙地停留了()分。

(3)汽车从乙地返回甲地行驶了()分,行驶()千米。

(4)想一想汽车哪一段行驶的速度快?3、完成第62页的试一试,让学生试说自己的分析。

特别训练3题的看图编故事,充分让学生理解图中的数量关系。

四、课堂总结与反思今天,我们学会了什么知识?你有那些收获?。

看图找关系小学五年级数学教案:从图中寻找数学思维的启示

看图找关系小学五年级数学教案:从图中寻找数学思维的启示

看图找关系——小学五年级数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掌握通过对图像分析、比较和推理,尝试建立数学模型的能力。

2、运用图像和符号语言逐步形成数学思维模式,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注重细节、观察力和创新思维意识。

二、教学过程1、引入新知识通过播放一段动画片,让学生对图形、颜色、数量等物理属性形成注意,引导学生对图形中存在的数学思维进行观察、分析,他们将在过程中获得有助于形成对数学思维模式的感受。

2、呈现新知识(1)讲解与图形有关的基础知识教师通过对学生进行图形方面的基础知识讲解,让学生掌握图形元素的各种含义,熟练掌握图形的基础内容。

(2)通过图形创造的基础容量关系在基础图形知识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索图形容量关系,分析其中存在的容量规律,并将其表现在图形中,形成基础容量关系模型。

(3)从图形中寻找数学思维的启示教师向学生展示包括不同颜色、形状、大小的图形,让学生尝试从图形中寻找数学思维的启示。

教师引导学生将观察到的规律和模式记录下来,并尝试用符号表示出来,掌握数学思维的表达形式。

3、实践活动(1)分组进行图形分析教师将学生分组,让学生在小组内共同分析一个图形,比较不同的观察结果,让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相互纠正和完善观察结果。

(2)建立数学模型学生通过分析前面学习的基础中形容量关系,对图形进行进一步的模型构建。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记录观察结论和规律,将其转化为可计算的数学式子,并在图形上进行计算操作。

(3)比较和分享结果分析完毕后,学生进行比较和分享成果。

每个小组将自己的结果报告给全班,供大家讨论。

4、教学总结在活动中,教师向学生展示如何通过观察图形,从中提取出数学思维的启示,掌握数学思维思考模式。

通过谈论和分析,让学生懂得了探索数学规律的方法和思路,锻炼了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创新思维能力。

三、教学结论通过这节课,学生学会了从图像中寻找数学思维的启示,掌握了分析图形的方法和技巧,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分析能力和创造能力,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思维,从而更好地发挥数学能力。

看图找关系教案

看图找关系教案

《看图找关系》教案教学内容:北师大版教材五年级上册第61—62页《看图找关系》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能读懂一些用来表示数量关系的图表,能从图表中获取有关信息,体会图表的直观性;(2)、结合实际问题情境,学会分析量与量之间的关系,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3)、了解图表在生活中的应用,能看懂用图来描述的事件或行为,体会数学图形语言简洁、明了的特点,增强数学应用的意识。

2、过程与方法:经历运用图表描述事件或行为的过程,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确密切联系,体会数学图形语言直观、简明的确特点,增强学生学数学的兴趣与数学应用的意识。

教学重点:认识图表,并能从图表中获取信息。

教学难点:怎样看图,如何用语言去描述事件发生的过程。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获取信息1.出示情境图,我国运动员在第24—28届奥运会上获得的金牌数统计图2.请学生认真观察情境图,说说从这幅图上了解到哪些信息?3.24届,25届,26届是从哪了解到的?具体金牌数又是从哪了解到的?4.横轴与竖轴表示届数与金牌数之间的关系。

(二)创设情境、读懂图表,获取信息出示情境图,1路公共汽车从解放路站到商场站之间行驶的时间和速度的关系图介绍老师去商场情况。

观察,横轴与竖轴表示这张图表示哪两个数量间的关系?(时间和速度)?横轴表示什么?竖轴表示什么?同桌说说汽车的行驶情况。

生汇报。

他们描述有什么相同的地方?0、1、2、3、4、5各表示是什么?还说到什么?为什么说的时候既要结合时间又要说到速度。

请生分别选一段叙述关系。

师用掌声表示哪一段?你能用声音或掌声表示一段吗?揭题看图找关系三.反馈练习,深化理解1.(1)公共汽车从解放路站到商场站之间共行驶了___分。

(2)在第1分钟内,汽车行驶速度从0提高到____米/分。

(3)从___分到___分,汽车行驶速度在增加。

(4)从___分到___分,汽车行驶速度在减少。

看图找关系教案

看图找关系教案

看图找关系教案教案标题:看图找关系教案目标:1. 帮助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图片,培养他们发现和理解事物之间关系的能力。

2. 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逻辑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合作与沟通能力。

教学资源:1. 图片集(包含各种不同类型的图片,如人物、动物、物体等)。

2. 黑板/白板和彩色粉笔/马克笔。

3. 学生用纸和铅笔。

教学步骤:引入(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什么是关系,为什么我们要学习发现和理解事物之间的关系。

2. 展示一张图片,并请学生描述图片中的人物、动物或物体之间的关系。

3. 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如何通过观察图片来找出关系。

主体(20分钟):1. 分发图片集给学生,让他们在小组内观察和讨论图片中的关系。

2.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例如:“这张图片中的人物之间有什么关系?”、“这个物体和其他物体之间有什么关系?”等。

3. 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观点和解释,并引导他们通过分析图片中的细节来支持自己的观点。

4. 指导学生使用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通过观察和分析找出事物之间的关系。

5. 鼓励学生在小组内互相讨论和交流,共同发现和理解图片中的关系。

总结(10分钟):1. 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在小组讨论中找到的关系,并将其记录在黑板/白板上。

2. 强调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图片可以发现事物之间的关系,并提醒他们将这种能力应用到日常生活中。

3. 结合实际例子,让学生思考和讨论在不同场景中如何发现和理解事物之间的关系。

4.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继续观察和思考,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思维逻辑能力。

扩展活动:1. 让学生自己选择一张图片,并在纸上画出其中的关系,然后与同桌分享并互相猜测。

2. 给学生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场景图片,让他们尝试找出其中的关系,并写下自己的观察和解释。

评估方式:1. 在小组讨论中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和合作能力。

2. 检查学生在纸上画出的关系图是否准确和清晰。

3. 收集学生书面作业中的观察和解释,评估他们对于发现和理解事物之间关系的能力。

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看图找关系》精品教案

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看图找关系》精品教案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看图找关系》设计理念本课以学生可持续发展的眼光来审视数学,设计教学,用情境和方法两条主线贯穿课的始终,既落实三维目标,亦提高人文素养。

在课堂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既注重乐学氛围,又讲求课堂实效,既注重师生互动,又注重生生互动,让每个人在学习中都能得到发展。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61~62页。

学情与教材分析本课内容是“实践与综合应用”领域的一节内容,是在学生已学过折线统计图、确定位置等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尽管这样,在看图过程中,学生更多的还是凭感觉说出加速、减速等变化情况,而很少从两个角度(横轴和纵轴)来认识点,从两个角度来分析线的变化。

这样的认识不仅较肤浅而且片面,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着力引导学生掌握看图的方法,学会从不同角度获取信息,并结合具体情境描述事件或行为。

教学目标1.能读懂表示数量关系的图表,能从图表中获取信息,体会图表的直观性;2.结合实际问题情境,学会分析量与量之间的关系,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3.了解图表在生活中的应用,能看懂用图来描述的事件或行为,体会数学图形简洁、明了的特点,增强数学应用的意识。

教学重点能从图表中获取信息,能看懂用图来描述的事件或行为。

教学难点使学生能从横轴和纵轴两个角度获取点的信息,分析线表示的变化。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1.通过谈话,使学生置身于抗震救灾的学习情境之中。

2.通过听录音,让学生感受某部队开车前往救援时,汽车的行驶情况。

3.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再现汽车的行驶过程。

4.根据学生的发言适时引出主题图。

【设计意图:入课伊始,借助汽车行驶的声音迅速唤起学生相关的生活经验。

并通过一系列的体验活动抽象出图,实现了数学化的过程。

】二、组织探究,构建认知1.初步了解图中的信息。

师:从图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2.结合横轴、纵轴认识点。

⑴师:一起来看看B点,你能获得什么信息?⑵师:B点会看了,那A点呢?汽车从部队到救援地点的行驶情况【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B点,使学生体会到,观察角度不同,获得的信息也不同。

小学五年级数学《看图找关系》教案范文三篇:针对不同学生制定个性化图片教学计划

小学五年级数学《看图找关系》教案范文三篇:针对不同学生制定个性化图片教学计划

第一篇:针对提高班学生一、教学目标:1.能够认识由图形中的数量、形状、大小等多方面表现的数学关系。

2.能够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观察、描述数学模型。

3.能够通过指导、反复练习掌握所学数学知识。

二、教学重点:1.通过观察图片,理解数学模型之间的关系。

2.练习使用虚数、正数、负数等数学知识,进一步加深对数学模型的理解。

三、教学难点:1.学会将数学模型中的各项因素组成一个完整的数学模型。

2.运用所学数学知识排列、组合这些数学模型,得到最终答案。

四、教学过程:1.通过示例介绍数学模型。

2.引导学生运用所学数学知识,回答数学模型中的问题。

3.练习组合、排列数学模型。

4.结合学生日常生活,设计实际应用案例。

五、教学总结:本节课主要教授了学生如何利用图形找到数学模型之间的关系,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在本节课中基本概念的讲解和实践活动的结合是最富有价值的一部分。

第二篇:针对普通班学生一、教学目标:1.能够认识到通过图片解决数学问题的重要性。

2.能够基于图片上显示的数学模型,通过虚数、正数和负数等数学知识进行计算。

3.能够熟练运用所学知识通过数学模型得到最终答案。

二、教学重点:1.引导学生正确掌握数学基础知识。

2.结合实际案例,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模型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难点:1.让学生养成有条理的思考方式。

2.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算能力。

四、教学过程:1.通过图形解释数学模型。

2.引导学生通过图形考虑数学问题。

3.运用图形中的数学模型进行计算。

4.设计课后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总结:此节课重点是让学生掌握通过图片解决问题的技能。

通过结合实际案例以及强化练习,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模型之间的关系,从而提高他们的数学水平。

第三篇:针对小学低年级学生一、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图片和数学模型之间的关系。

2.能够简单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基础数学问题。

3.能够通过课内活动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的应用。

二、教学重点:1.让学生明白图片和数学模型之间的关系。

《看图找关系》教学设计

《看图找关系》教学设计

《看图找关系》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北师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61-62页《看图找关系》。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能读懂一些用来表示数量关系的图表,能从图表中获取相关信息,体会图表的直观性。

(2)结合实际问题的情境,学会分析量与量之间的关系。

(3)了解图表在生活中的应用,能看懂用图表来描述的事件或行为。

经历使用图表描述事件行为的过程,提升学生的现象分析水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图形简洁明了的特点,增强数学应用的意识。

教学重点:从纵轴和横轴所表示的意义来理解图表,从图中获取信息。

教学难点:结合实际问题情境,学会分析量与量之间的关系,用数学语言将生活情况实行再现与描述。

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小明、淘气、笑笑三人相约去逛商场,小明、淘气都住在解放路,就一块坐1路公交车去商场。

老师把小明和淘气所乘坐的公交车行驶情况绘成了一幅图,我们一起来看看。

二、读懂图表,探索关系1、出示主题图,初识图表。

2、小组讨论公交车的行驶情况。

3、介绍图表的组成部分【横轴、竖轴、折线】。

4、明确看图方法。

5、结合横轴和竖轴,介绍折线不同部分的含义,让学生了解到随着时间变化,公交车先提速,再匀速行进,最后减速。

6、小结图表描述的是哪两者之间的关系,揭示课题。

7、完成课本填空题,明确第一分与第三分的含义。

8、情境表演公交车的行驶情况;解说员解说。

9、通过对比解说词与图表,理解图表的直观性特点。

三、练习巩固,思维训练1、小明和淘气到了商场,在入口处等笑笑。

他们看见前方有宣传栏,就一起走了过去,走到宣传栏后,小明担心笑笑找不到,就直接返回入口处了,淘气看了一会儿宣传报后回到入口处,下面的两幅图,哪幅描述的是小明的行为,哪一幅描述的是淘气的行为?说说你的理由。

独立思考,集体反馈。

2、小明和淘气等了一会儿见笑笑还没到就打电话询问。

笑笑不好意思地说:我刚才骑自行车出门,骑了一段路想起有东西忘了带,又转身骑车回家。

看图找关系小学五年级数学教案:启迪学生思维,培养数学能力

看图找关系小学五年级数学教案:启迪学生思维,培养数学能力

【前言】数学是所有学科中最具挑战性的一门,许多学生都感到害怕和困惑。

面对这种情况,老师应该寻求新的方式来启迪学生思维,培养数学能力。

今天,我想来分享一下小学五年级数学教学的一种新方式:看图找关系。

【主体部分】看图找关系是一种非常有趣的数学教学方式,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和发展数学思维。

下面,我将对这种教学方式进行详细阐述。

1. 看图找关系的定义看图找关系是一种以图片为主导的教学方式,方法中,学生会通过观察、分析、比较图片中的各种元素来探索其关系。

这种方法可以让学生保持思维活跃,增强他们的求解数学问题的能力。

2. 看图找关系的优点①激励学生学习兴趣看图找关系教学方式主要是以图片为主导的,图片富有趣味性,使得学生主动的参与到课堂中,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在看图找关系中,学生需要通过观察来分析图片,找出其中的规律和关系。

这种方法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使他们更加敏锐地察觉各种条件和因素。

③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看图找关系这种教学方式,能够通过让学生理性思考、分析,独立发现问题的解决方式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行很好的锻炼。

这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数学知识,并在实际生活中更加熟练地运用。

3. 看图找关系的实践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看图找关系的实践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和发展数学思维。

例如,在小学五年级的几何教学中,我们可以让学生通过看一系列的形状图形怎样“变化”,来探究每种图形的规律,并用自己的话和图形对话,弄清图形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在发现知识的同时,主动的学习知识。

4. 看图找关系在课堂中的适用性看图找关系能够让学生在课堂上用更感性、直观的方式来学习,学生能够直接观察、理解各种概念之间的关系,使他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解课程内容。

【结尾】小学五年级数学教案的编写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工作,为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我们需要探索新的教学方式。

看图找关系是一种富有趣味性的教学方式,可以启迪学生思维,培养数学能力。

小学五年级数学《看图找关系》教案范文三篇:结合校外实践带来的图片资源进行数学教学

小学五年级数学《看图找关系》教案范文三篇:结合校外实践带来的图片资源进行数学教学

第一篇:《探究数字之间的关系》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图片找出数字之间的关系。

2.学生能够运用所学技能写出数字之间的规律。

教学计划:1.学生观察图片,找出数字之间的关系。

2.教师引导学生讨论、总结数字之间的规律。

3.学生根据所学规律,自行运用数字写出规律式。

教学内容:一、学习图片资源的运用通过收集校外实践中的图片资源,如温度计、图表等等,让学生观察图片找出数字之间的关系。

二、学生的操作过程1.让学生看图找出数字之间的关系。

2.接着,教师将学生分成多个小组,让学生讨论、总结数字之间的规律。

3.让学生运用所学规律自行写出规律式。

三、教职员工互动教师应该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解答、也要在较小的范围内进行引导,从而使学生能够深入学习并提高自身能力。

教学后应邀请学生讲解自己的发现与总结,以此为媒介促进教育质量。

四、教学方法与技师1.问题导向式教学2.合作探究式教学3.导师指导式教学五、课外实践教学过程中提供实践机会,可以让学生在校外进行实践,从而体会到所学知识的实际运用,对提高教育质量有着重要意义。

总结:教师应利用校外资源,借助图片资源进行教学,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学生的学习动力。

通过学习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可提高教育质量。

第二篇:《从现实中找到数学的应用》教学目标:1.掌握数字关系图的用途和方法。

2.学会通过现实问题建立数学模型并解决问题。

3.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

教学计划:1.教师引导学生利用图片等资源,掌握数字关系图的用途和方法。

2.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对现实问题建立数学模型并解决问题。

3.学生分析查找数据,通过数字关系图得出结论。

教学内容:一、教师指导教师可以利用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引导学生掌握数字关系图的用途和方法,指导学生如何从看似无关的数字中找到相应的关系。

二、学生的操作过程1.学生在观察温度计等资源时辨认数据间的关系。

2.学生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3.学生解决数字之间的规律。

小学五年级数学《看图找关系》教案范文三篇:发挥图片在数学教学中的积极作用

小学五年级数学《看图找关系》教案范文三篇:发挥图片在数学教学中的积极作用

教学设计一:观察关系,找规律1.教学目标:(1) 理解“关系”概念,掌握观察关系、找规律的方法。

(2) 培养学生思维观察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2.教学重点:学生通过观察有关系的图片找到规律,提高学生的分析与总结能力。

3.教学难点:让学生应用之前学过的知识来进行有关系的图片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找到规律。

4.教学方法:采用教师引导+图片展示+讨论的方式进行教学,让学生进行思维实践。

5.教学课程安排:第一步:呈现图片给学生呈现几幅带有关系的图片(如大小、轻重、颜色、形状等),让学生自由观看,感受、分析、理解其中的关系。

第二步:学生分享让学生就所看到的图片进行分享,并问一些问题,引发学生关注关系的重要性。

第三步:找规律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找到其中的规律(如大小关系、颜色关系、轻重关系等),并在黑板上书写出来。

第四步:巩固训练让学生分组互相出题,设计关系统一道道有趣的题目,让学生互相检查,增强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第五步:结束评价学生通过此次学习,掌握了观察关系、找规律的方法,并提高了分析与总结能力,对于课堂的表现进行评价和总结。

教学设计二:利用图片展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1.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看图找关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总结和创新能力。

2.教学重点:通过实际的图片展现,让学生感受到关系的重要性,加深学生的记忆印象,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教学难点:如何创造一个有趣、富于启发性的课堂环境,让学生在生动形象的情境中掌握知识。

4.教学方法:采用图像、影像、语言、文字等多种方式,让学生在多种情境中,感受、体验、学习并运用数学知识。

5.教学课程安排:第一步:引发学生兴趣老师拿出一些有意思的、富于启发性的图片,引发学生的兴趣,并让学生围绕图片的大小、长短、纵横、异同等问题展开探讨。

第二步:让学生自己发现让学生根据图片的特点进行分类,从而发现规律,并由此引发新的思考和总结,锻炼学生的观察、分析和总结能力。

看图找关系小学五年级数学教案:引导学生学会用数学语言表达

看图找关系小学五年级数学教案:引导学生学会用数学语言表达

看图找关系小学五年级数学教案
教案主题:看图找关系
年级:五年级
课时数:1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数学画图让学生了解数学知识的表达方式
2.培养学生应用数学语言表达的能力
教学重点:
通过图形交互方式,让学生了解数学知识
教学难点:
通过图形交互方式,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教学内容:
知道数学知识表达方式的重要性,具有一定的数学基础思维并能够通过图形交互方式理解并看懂数学问题。

能够运用数学语言表达出数学关系。

教学方法:
通过图形交互方式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
1. 通过幻灯片课件,先给出一张图形,让学生看看这是什么图形,询问学生这种图形有什么特点。

2. 让学生试着找出这种图形的关系,是否存在某些规律,是否可以画出来。

3. 将学生找到的关系进行总结,提出问题,让学生指出其中的问题并举例。

4. 让学生贴贴图板上,描出这些图形的轮廓线,并比较各种图形,发现公共的特征。

5. 以音乐为背景,让学生自由组合形状,引导他们思考形状之间的联系,找出规律,并总结公共规律。

6. 让学生根据公共规律画出多种图形,并让同学猜图形之间的关系。

7. 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比赛,让学生通过图形找出规律,并写出这些规律的表述方式。

8. 让学生自由发挥,将图形和语言结合起来,表达出自己的创意。

教学总结:
通过数学画图进行交互式学习,引导学生探索图形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并让学生学会运用数学语言表达出数学关系。

同时也指导学生通过图形交互方式来理解数学问题。

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看图找关系》教学设计三篇

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看图找关系》教学设计三篇

篇一教学目标:1、学问与技能(1)、能读懂一些用来表示数量关系的图表,能从图表中获取有关信息,体味图表的直观性;(2)、结合实际问题情境,学会分析量与量之间的关系,提高学生的观看分析力量;(3)、了解图表在生活中的应用,能看懂用图来描述的大事或者行为,体味数学图形语言简洁、明白的特点,增加数学应用的意识。

2、过程与方法:经受运用图表描述大事或者行为的过程,提高学生的观看分析力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数学与生活确实亲密联系,体味数学图形语言直观、简明确实特点,增加学生学数学的兴趣与数学应用的意识。

教学重点:熟悉图表,并能从图表中获取信息。

教学难点:怎样看图,如何用语言去描述大事发生的过程。

教学豫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互动嬉戏、提醒课题1、在上新课之前,我们先来做两个小小的嬉戏:嬉戏一:考听力(出示幻灯二)请你用语言把你听到的描述一下。

嬉戏二:考视力(出示幻灯三)请你用语言把你看到的描述一下。

2、刚刚,同学们分别利用听觉和视觉描述了公交车的运动过程,表现得很好。

无非,在数学上我们还可以用一种更简洁直观的方法来表示公交车的运动过程,通过预习,你知道可以用什么方式来表示吗?(图表) (出示幻灯四:观看)3、这张图表示哪两个数量间的关系?(时间和速度)你是从图上的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点幻灯四:介绍横轴、纵轴和折线)4、观看这张图,速度随着时间的变化呈怎样的变化。

(板书:看图找关系)二、读懂图表,获取信息1、学生看图找信息,自由发表,教师适时插问,如“你从哪里看出汽车的速度在上升、在下降或者汽车速度不变?线往上画往下画分别表示什么?”“纵轴上的400 表示什么意思?”“横轴上的 3 表示什么意思?”“速度最快到达多少?” “为什么图的上面是平的?” “第 4 分钟时,速度降为 0 表示什么意思?”等。

2、大家从图上发觉了这么多有价值的信息,这些信息其实是时间和速度存在着的联系,在数学上我们称之为二者的关系。

《看图找关系》 教学设计-【通用,经典教学资料】

《看图找关系》 教学设计-【通用,经典教学资料】

《看图找关系》【教学目标】1.能读懂表示数量关系的图表,能从图表中获取有关信息,体会图表的直观性。

2.结合生活实际,经历分析汽车速度变化、足球场内声音变化的过程,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

3.了解图表在生活中的应用,能看懂用图来描述的事件或行为,体会数学图形语言简洁、明了的特点,增强数学应用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重点:能看懂图表中的数量关系,从中获得相关信息解决一些问题。

难点:结合问题情境,分析数量关系,感受到用数学图表来描述事件或行为的简洁性。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自主发现。

1.师:同学们,在上课前,我想做个小调查。

坐过公交车的同学请举手。

好!看来所有的同学都有过乘坐公交车的经验,请你们回想一下:公交车在起步和到站的时候,车速有什么变化?(学生自由回答)2.师:淘气跟你们有同样的感觉,星期六,他和爸爸坐公交去体育馆,他把你们刚才说的这种感觉画了下来,你们看(课件出示),你能在图中找到刚刚你们所说的加速和减速的感觉吗?(学生汇报)3.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借助看图来找关系。

(板书课题:看图找关系)设计意图: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情境,引导学生进入新知的学习,会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更快地融入到课堂教学的氛围中来。

二、结合情境,自主探究。

(一)活动(一)——探究汽车行驶速度。

1.师:请同学们认真观察图,你发现了什么?如果你有发现,请你举手示意我。

(预留30秒思考)2.师:这么多同学都有发现了,接下来请把你的发现和同桌说一说吧!3.同桌间交流,说一说自己的发现。

4.汇报交流:预设:生1:这是表示一辆公交车行驶情况的图表,从淘气家开到体育馆一共用了4分。

生2:图表中有两条轴,横着的叫横轴,竖着的叫纵轴。

横轴表示的是时间,单位是分;纵轴表示的是速度,单位是米/分。

(师:他们所说的观察横轴和纵轴,就是我们观察图表的第一步,请同学们思考一下,当大家找到横轴和纵轴之后,你就可以知道什么了?)生3:我能知道这张图表表示的就是时间和速度之间的关系。

小学数学 看图找关系 教案

小学数学 看图找关系  教案
看图找关系
课题 看图找关系
课型 新授课
教 1.知识目标:能读懂一些用来表示数量关系的图表,能从图表中获取有关 学 目 信息,体会图表的直观性. 标
2.能力目标:结合实际问题情境,学会分析量与量之间的关系,提高学生
的观察分析能力.
3.情感目标:了解图表在生活中的应用,能看懂用图来描述的事件或行
为,体会数学图形语言简洁、明了的特点,增强数学应用的意识。
能根据图中的信息分 析量与量之间的关 系。
(3)从 分到 分,汽车行驶速
度增加最快.
(4)从 分到 分,汽车行驶速
度减少最快.
(.
第 59 页练一练
内容总结
看一堆数学更直观.
1.出示小明画的 1 路公共汽车
从解放路站到商场站之间行驶的
时间和速度的关系图。
600 500 400 300 200 100
0
让学生了解折线变化 的过程,每个数的意 义。
12345
三、巩固 (1)看图找关系
2.看图回答问题:
(1)公共汽车从解放路站到商 场站之间共行驶了 分. (2)在第 1 分内,汽车的速度 从 0 提高到 米/分
教学重点
会看各种数量之间的关系图。
教学难点
确定数量渐的关系。
教具、学具 教学挂图。
教师指导与教学过程
学生学习活动过程
设计意图
一、谈话引入.
平时在报纸上,我们常常看到一
今天我们要观察统计图
些用来表示数量关系的图表,从 图中看数量之间的关系,往往比 谈话激发学习兴趣
二、探索新知. 图中折线是怎样进行变化 的? 完成书上的问题,引导学生 交流:你是怎样想的?

[原创]看图找关系教案.docx

[原创]看图找关系教案.docx

《看图找关系》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读懂一些用来表示数量关系的图表,能从图表中获取有关的信息,体会图表的直观性。

2.结合实际问题情境,学会分析量与量之间的关系,提高观察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从纵轴和横轴所表示的意义来认识图表,并从图表中获取信息。

教学难点用数学语言将生活情况进行再现与描述。

教学过程一、导入明标师:平时在报纸、杂志上,我们常常看到一些用来表示数量关系的图表。

在图中看数量之间的关系,往往更直观。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图表,在图表中找关系。

大家齐读学案上的学习目标。

二、自学质疑:观察课本61页公共汽车行驶的时间和速度的关系图,完成下列问题:(1)公共汽车从解放路站到商场站之间共行驶了—分。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第1分钟内,汽车行驶速度从0提高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米/分。

(3)从—分到—分,汽车行驶速度在增加。

(4)从—分到—分,汽车行驶速度在减少。

(5)从—分到—分,汽车行驶速度保持不变,是—米/分。

(6)图中的折线由三条线段组成,向上倾斜的线段表示—,水平的线段表示—,向下倾斜的线段表示—。

三、小组交流、展示点拨:下而是一辆小轿车从A地到B地后再返回的路程与时间的关系图,看图回答下面的问题:(1)、小轿车从A地到B地行驶了()分,行驶了()千米。

(2)、小轿车在B地停留了()分。

(3)、小轿车从B地返回A地行驶了()分,行驶了()T米。

(4)、想一想:小轿车哪一段行驶的速度快?三、学习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四、训练拓展1、五(2 )班同学乘车去长城,从学校到长城的行程情况如下图。

(1)、•经过—时到达长城。

(2)、哪个时间段停车休息?休息了多氏时间?(3)、.汽车前2时的平均速度是多少?最后1时的平均速度是多少?明6个时间段汽车行驶最快?2、试一试王老师上午有3节课,上课的教室在同一个教学楼。

五年级数学《看图找关系》教学设计、过程及评价

五年级数学《看图找关系》教学设计、过程及评价

五年级数学《看图找关系》教学设计、过程及评价五年级数学《看图找关系》教学设计、过程及评价教学目标:1.能读懂表示数量关系的图表.能从图表中获取信息,体会图表的直观性: 2.结合实际问题情境,学会分析量与量之间的关系.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 3.了解图表在生活中的应用,能看懂用图来描述的事件或行为,体会数学图形简洁、明了的特点,增强数学应用的意识;教学重点:从纵轴和横轴表示的意义来认识图表,并能从图表中获取信息。

教学难点:用语言表述事件发生的过程,特别是特殊时段发生的事件。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初步感受1、复习回顾:课前请同学们回想,我们学过哪些统计图? (出示一幅_年九寨沟月平均气温折线统计图) 这是一幅什么统计图?从这幅图上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2.学生寻找图上的信息:结合横轴和竖轴上的信息,具体描述各月平均气温。

师:看了这幅图你对九寨沟月的气温有什么感受?(夏季去旅游气温合适,结合横轴和竖轴上的信息,我们看出这幅图说的是时间与平均气温的关系。

)二、创设情境,经历分析。

1.创设情境,出示主题图。

师:其实和九寨沟比起来,咱们宜昌山清水秀、四季分明,更适合人们居住,我的工作生活都很愉快,周末吴老师喜欢逛街,常常从解放路坐车到商场,只有一站路,我把一天公交车的行驶情况绘成了一幅图。

我们来看看。

(板书课题:看图)2.出示主题图.寻找关系。

(1)问:这幅图描述的是谁和谁之间的关系?从哪儿看出来的?生:描述的是时间与速度的关系,横轴表示公汽行驶的时间,纵轴表示公汽行驶的速度。

(课件展示,随机板书时间速度)(2) 仔细看图(板书看图),通过观察你还了解到了哪些信息?把你获得的信息告诉小组的同学。

小组交流,自由描述汽车行驶情况。

(3)小组汇报①:折线上各个具体点的描述:解放路这一点表示起点速度为0,A点表示行驶到第一分钟时,速度是400米/分,B点表示行驶到第三分钟时速度也是400米/分,行驶四分钟后汽车到站,停车速度为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看图找关系》设计理念
本课以学生可持续发展的眼光来审视数学,设计教学,用情境和方法两条主线贯穿课的始终,既落实三维目标,亦提高人文素养。

在课堂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既注重乐学氛围,又讲求课堂实效,既注重师生互动,又注重生生互动,让每个人在学习中都能得到发展。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61~62页。

学情与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是“实践与综合应用”领域的一节内容,是在学生已学过折线统计图、确定位置等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尽管这样,在看图过程中,学生更多的还是凭感觉说出加速、减速等变化情况,而很少从两个角度(横轴和纵轴)来认识点,从两个角度来分析线的变化。

这样的认识不仅较肤浅而且片面,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着力引导学生掌握看图的方法,学会从不同角度获取信息,并结合具体情境描述事件或行为。

教学目标
1.能读懂表示数量关系的图表,能从图表中获取信息,体会图表的直观性;
2.结合实际问题情境,学会分析量与量之间的关系,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
3.了解图表在生活中的应用,能看懂用图来描述的事件或行为,体会数学图形简洁、明了的特点,增强数学应用的意识。

教学重点
能从图表中获取信息,能看懂用图来描述的事件或行为。

教学难点
使学生能从横轴和纵轴两个角度获取点的信息,分析线表示的变化。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通过谈话,使学生置身于抗震救灾的学习情境之中。

2.通过听录音,让学生感受某部队开车前往救援时,汽车的行驶情况。

3.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再现汽车的行驶过程。

4.根据学生的发言适时引出主题图。

【设计意图:入课伊始,借助汽车行驶的声音迅速唤起学生相关的生活经验。

并通过一系列的体验活动抽象出图,实现了数学化的过程。


二、组织探究,构建认知
1.初步了解图中的信息。

师:从图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
2.结合横轴、纵轴认识点。

⑴师:一起来看看B点,你能获得什么信息?
⑵师:B点会看了,那A点呢?
汽车从部队到救援地点的行驶情况
【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B点,使学生体会到,观察角度不同,获得的信息也不同。

当学生学会从横、纵两个角度来认识一个点后,教师迅速地抛出A点让学生描述,既巩固了观察方法,也提高了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因为原点的认识要比B点难得多。


3.结合横、纵轴分析线表示的变化情况。

⑴师:从A点到B点的这条线,你又能得到什么信息?
⑵师:B点到C点的这一段呢?CD这一段呢?
【设计意图:学生能够从两个角度观察点之后,教师引导他们继续运用这样的方法理解线。

这样步步深入的教学流程,一方面看图能力得到巩固和加强,;另一方面观察和分析能力得到了提高。


4.结合图描述汽车的行驶情况。

⑴小组交流。

⑵全班交流。

三、归纳小结,提炼方法
⑴师:汽车的行驶过程,大家用语言描述得很好,刚才还用各种方式表现过。

和图相比,你更喜欢哪种方式?为什么?
⑵师:拿到一幅图,要怎样看图找关系?
⑶揭示课题。

【设计意图:经历了‘初步感知——具体分析——整体描述“的过程后,适度地引导学生小结,完善学生的看图方法,为拓展延伸提供了能力和方法的保证。


三、练习运用,拓展延伸
1.较复杂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同样开车前往救援,另一辆车的行驶过程如下:
让学生大致描述一下汽车的行驶过程。

【设计意图:图复杂了,具体的数字没有了,只要按照一定的方法去看图,就一样能看得懂,描述得清楚。


2.距离与时间的关系。

由于道路受阻,汽车不得不停下。

停车后,队员们分成甲乙两个小队,一起冲出车门,奔向倒塌的废墟中。

甲队到那儿立即抬起一位伤员,跑回车上;乙队则在废墟中搬开倒塌物,救出一位被困的伤员后,再抬着他跑回车上。

下面的两幅图分别描述的是谁的行为。

为什么?
【学情预设:这两幅都是距离图,不少学生还将思维定格在速度图中,认为向上的斜线表示越跑越快,向下的斜线表示越跑越慢。

如何打破学生的思维定势?我想到了“演一演“的方法。

通过读题内化题中的信息,通过表演外显对信
息的理解。

再结合文字与表演分析图,使学生将看距离图的方法纳入已有的经验中。


3.时间与楼层之间的关系。

假如有一天,灾难真的来到我们身边,又假如你这所学校的校长。

当你敏锐地感觉到这一情况时,你将怎样疏散正在各楼层上课的师生?这种方法有什么优势?
4.心情与时间的关系图。

师:和同学们相处的这节课,老师的心情有什么变化,你们知道吗?
设计思路
本课至始至终将学生置于“抗震救灾”的生活背景之中,让学生在情境中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在研究探索过程中,既关注学生的智力因素,又关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既注重知识的建构,又注重方法的引导;每道题的呈现,既赋予数学内涵,又赋予人文的内涵。

力求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一、如何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
本课教材同时呈现了时间与距离的关系图(简称距离图)和时间与速度的关系图(简称速度图)。

两种图的差异很大,如:同样向上的斜线,在距离图中表示距离越来越远而在速度图中表示加速;横线在距离图中表示停止,而在速度图中表示匀速前进;下斜线在距离图中表示返回,而在速度图中表示减速。

从知识的角度看,这样的编排似乎不利于学生建构知识,因为两种图既不好同化,亦不好顺应。

经过反复解读教材,我恍然大悟:教材编排是合理的!在本课教学中,要跳出知识点的束缚,立足观察方法的引导,真正做到授之以“渔”。

让学生始终从两个角度(横轴和纵轴)来认识点,分析线表示的变化。

并将看图的方法以
板书的方式跃然于黑板之上,让它深入学生的心灵深处。

如果学生切实拥有了这把看图的“金钥匙”。

何惧不会看图?
二、数学课能给予学生什么?
数学课给予学生的不仅是数学知识本身,更重要的是给予学生数学的思想方法。

本课还试图打开另一扇窗:数学课不仅能培养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还能培养学生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

因此,本课将数学知识融入抗震救灾的背景,不仅实现了数学的目标,更让学生从各方面提升自己的素质。

如:即使是前去救援,也得注意行车安全,有了这样的意识,学生还会违反交通规吗?又如,如危急时刻,科学有序地疏散群体,争分夺秒地与时间赛跑、沉着冷静地设法逃生,这样的意识多宝贵啊……这些都是其它情境所不可替代的。

作为一名教师,如果能跳出狭隘的数学眼光来看待数学及数学教学,就能真正做到以人为本,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所用教材内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