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特点
第九章海外人力资源管理

第二节 海外人力资源开发
一、不同地域的文化差异
1.美国
美国是一个多民族的移民国家,这决定了美国民族文化的个人主义特点。美国的 企业文化以个人主义为核心,但这种个人主义不是一般概念上的自私,而是强调 个人的独立性、能动性、个性和个人成就。在这种个人主义思想的支配下,美国 的企业管理以个人的能动主义为基础,鼓励职工个人奋斗,实行个人负责、个人 决策。因此,在美国企业中个人英雄主义比较突出,许多企业常常把企业的创业 者或对企业做出巨大贡献的个人推崇为英雄。企业对职工的评价也是基于能力主 义原则,加薪和提职也只看能力和工作业绩,不考虑年龄、资历和学历等因素。 以个人主义为特点的企业文化缺乏共同的价值观念,企业的价值目标和个人的价 值目标是不一致的,企业以严密的组织结构、严格的规章制度来管理员工,以追 求企业目标的实现。职工仅把企业看成是实现个人目标和自我价值的场所和手段 。
一般来讲,考评主体和客体有以下几种组合: (1)上司对下属员工进行考评, (2)下属员工考评顶头上司, (3)同事之间互相考评,
(4)通过自我鉴定、自我考评, (5)外部利益相关者,如客户、股东、外部董事、公众等对组织成员进行考评。
(6)组成专门的考核委员会对个人绩效、特别是工作团队进行考评。 2.跨国公司人员的考评指标
。
1.培训内容
母国派往海外子公司的经理人员有时必须能够根据当 地的具体情况独立的进行分析和决策,使跨国公司总 部的战略意图能够实现。因此为了帮助驻外人员顺利 过渡,出发前还得进行针对性的培训:文化意识培训 、初步访问、语言培训、对东道国人员培训等。
2.培训形式
四、海外人力资源的绩效考评
1.绩效考评的主体和客体
2.欧洲
欧洲文化是受基督教影响的,基督教给欧洲提供了理想的道德楷模。基督教信仰上帝,认为上帝 是仁慈的,上帝要求人与人之间应该互爱。受这一观念的影响,欧洲文化祟尚个人的价值观,强调 个人高层次的需求。
各国人力资源管理特点2

薪酬福利管理
日本:年功序列工资制。职工的基本工资由资历 工资(年龄+工龄+学历)和能力工资(职务+职能)构 成,在年功序列制下,决定职工基本工资的主要因 素是企业工龄。
。
韩国:1、薪酬结构比较复杂。月工资中的65%是 基本工资,另外的35%则是各种补贴.2、福利包括, 员工持股制度、对员工采取家庭成员式待遇、通过 提供经营情报诱导员工参与企业经营、终生员工。
各力资源管理特点 分析及其比较
二、国外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对 我国的启示
亚洲
日 本
韩 国
美 洲
美国
英国 德国 法国
欧 洲
招聘与 配置
培训与开 发
绩效管 理
薪酬福 利管理
劳动关 系管理
招聘与配置
日本:1、终身雇佣制。 保守性和排他性, 有新的 工作需要时, 是尽可能通 过内部调节来满足。2、 职工晋升是年功晋升,一 般都是按工龄和学历进 行缓慢的逐级晋升提拔。 美国:1、自由雇佣 制,对市场依赖性很 强。2、员工晋升提 拔速度快,员工提升 不注重资历而注重能 力。
英国:1、宽松的人才流动 政策,每年都耗巨资去吸 引别国的高科技人才。2、 大量外国人在英国企业供 职。3、政府把甄别人才的 权力下放到全英的跨国公 司和科研机构, 它们可以 拥有自行签发工作许可证 的特殊权力。
培训与开发
韩国:通过建立内 部的研修院或者利 用产业教育机构培 育。重视员工的海 外研修工作。 日本:不十分看重个人的 具体技能,而是强调基本 素质,其基本思想是:高素 质的员工,可以通过企业 自己的培训,胜任所有工 作。
绩效管理
日本:1、有成绩考核,情 意考核和潜能考核。2、 忽视对员工的短期评估, 重视长期评估。3、在人 员评估上,企业表现出 很强的平均主义,多以 集体单位进行考核。重 视集体的业绩。4、把态 度作为考核的重要内容。
浅谈国内外人力资源管理差异与对策

浅谈国内外人力资源管理差异与对策【摘要】本文主要围绕国内外人力资源管理的差异进行分析,探讨其特点和对比。
首先介绍了国内外人力资源管理的概述,明确研究目的和意义。
接着深入分析了国内外人力资源管理的差异,探讨了不同国家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特点,并给出了对比分析。
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国内外人力资源管理的对策建议,探讨了未来发展趋势。
最后得出国内外人力资源管理的启示,指明了未来研究方向,并做出了结论总结。
文章通过比较分析国内外人力资源管理的差异,为人力资源管理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国内外、差异、特点、对比、对策、发展趋势、启示、研究方向、结论。
1. 引言1.1 国内外人力资源管理概述人力资源管理是管理领域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涉及招聘、培训、激励、绩效评估等方面,旨在更好地发挥人力资源的作用,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支持。
国内外人力资源管理存在一些显著的差异,主要体现在管理理念、管理方式、管理工具等方面。
在国外,人力资源管理注重员工的发展和激励,倡导平等、开放、创新的企业文化,注重团队合作和员工参与决策,强调员工的生涯规划和个人成长。
而在国内,人力资源管理更加注重规范和稳定,偏向于传统的管理模式,强调领导权和组织层级,更加关注员工的服从和执行。
了解国内外人力资源管理的差异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借鉴国外经验,提升国内人力资源管理水平。
也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适应国际化发展的趋势,提高企业在全球市场中的竞争力。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加强国内外人力资源管理的比较研究,对于推动企业创新发展,提高员工工作满意度和企业绩效至关重要。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企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本文旨在通过比较国内外人力资源管理的差异,深入分析不同国家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特点,探讨国内外人力资源管理的对比情况,并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研究的目的在于帮助企业更好地了解国内外人力资源管理的差异,为企业提供更具针对性的人力资源管理策略,提高企业的绩效和竞争力。
国内外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比较研究

国内外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比较研究人力资源管理是一个组织管理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可以对企业的发展和绩效产生深远影响。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和经济的快速变化,国内外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不断演进和创新,适应不同组织的需求和挑战。
本文将比较国内外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不同之处,并分析其优势和劣势。
一、国际化人力资源管理模式1. 西方模式西方国家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强调个人权利和自由,倡导员工参与和尊重。
他们注重员工工作满意度和职业发展,提供灵活的工作时间和工作地点选择。
此外,西方企业更加重视培训和发展,提供广泛的培训资源和机会,鼓励员工不断学习和进步。
这种模式下,员工感到被重视和认可,能够更好地发挥他们的职业潜力。
2. 日本模式日本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强调集体主义和组织文化。
他们倡导员工对企业忠诚和奉献,注重长期就业和稳定性。
日本企业将员工视为组织的一部分,鼓励团队合作和相互依赖。
他们提供仔细设计的培训计划和职业发展路径,以保证员工在组织中有良好的晋升机会。
此外,日本企业非常重视员工的福利,提供丰厚的福利待遇,以提高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和忠诚度。
二、国内人力资源管理模式1. 集权模式过去的中国企业普遍采用集权模式的人力资源管理,管理层对员工的权力控制较高,决策权集中在高层管理人员手中。
这种模式下,员工的工资、晋升和福利等都由管理层决定,员工的主要职责是服从和执行。
然而,在这种模式下,员工的创造力和主动性受到限制,对企业发展的贡献也相对较低。
2. 高效灵活模式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关注员工的发展和工作满意度。
在这种模式下,企业给予员工更多的自主权和自由度,鼓励员工参与决策和创新。
企业注重员工的培训和发展,提供晋升和晋升机会,使员工在职业生涯中得到成长和满足。
此外,企业也注重员工的福利待遇,提供具有竞争力的薪酬和福利,以吸引和保留优秀人才。
三、模式比较与优劣势分析1. 个人权利与组织利益的平衡西方国家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注重个人权利和自由,倡导员工的参与和尊重。
国内外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对比

国内外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对比探究摘要:人力资源管理在不同国家、不同行业和不同企业会表现出不同特点。
着手解决“黑盒子”,探索不同管理模式的决定性因素,并找出内在的原因和影响因素是有意义的。
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特点在于整理人力资源,要在企业方案的协助下以培养为主,进行人力资源管理时,结合人的情绪将其系统化成为类型;对人力资源的使用时,应采取有限进入和内部晋升的模式;在人员激励方面上,应达到物质保障和精神鼓励相结合。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对比探究中图分类号:f272.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5-00-01随着时代的进步,全世界范围内,一个社会的经济配置甚至社会结构已经发生巨大的变化,即工业经济和工业社会转向知识型经济和知识社会。
知识型经济和知识社会的概念已经表现出知识的吸收、消化,应用这一系列创造财富,并促进社会发展的知识处理过程的重要作用。
人类社会即将进入一个时代,与入住的重要因素,安装、生产、分配、使用(消费)的知识资源。
人类社会进入一个对知识资源占取、安装、生产、分配、消费的时代。
一、人力资源人力资源或人力资本并不是由人的数量形成的,人力资源的核心是健康状况、价值观念、知识存储和工人的技术能力水平。
人力资源或人力资本不是天生的,它是投资的结果。
在现实社会中,人力资本投资的主要途径是教育和人力资源的发展,因此可以说:人力资本是人力资源开发的成果。
在这个时代,人力资源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人力资源管理已经成为了一个重要内容,从传统的人事管理已转移到战略人力资源管理,并促进成立了参谋部、实施部、战略部来推动企业的持续发展。
人力资源开发战略已成为许多著名跨国公司的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由于人力资源管理的地位和功能在企业管理中不断加强,产生了许多新兴的相关问题,需要加以澄清和解决,如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与效益之间应该是什么样的关系,如何建立人类资源管理政策和实践,如何平衡利益关系实现企业战略目标,所有这些问题急需解决。
人力资源管理概论第十章 国际人力资源管理

学习目标
掌握国际人力资源管理的概念 了解世界各国人力资源管理模式 熟悉文化差异和文化冲突,了解文化差异对人力
资源管理的影响 熟悉跨文化人力资源管理模式 熟悉国际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招聘、培训开发、绩
效考核、薪酬鼓励、职业生涯管理等内容
目录
第一节:国际人力资源管理概述 第二节: 跨文化人力资源管理 第三节:国际人力资源管理实务
岗前培训 在职培训 脱产培训
– 职业生涯管理 – 外派培训
五、国际人力资源职业生涯管理
职业生涯管理是人力资源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 是组织和员工对职业生涯进行设计、规划、执行、 评估和反响的一个综合性的过程。
各国员工职业生涯管理的比较 美国 澳大利亚 新加坡 欧洲
国际人力资源的规划 国际人力资源供给分析 国际性管理人员的甄选 国际人力资源规划的目标与过程 国际人力资源的招募与选拔 跨国公司人员配备的四种方法
二、国际人力资源的绩效考核
重视个人、团队业务和公司目标的密切结合,将 绩效考核作为相关各方目的相结合的一个契合点
考核目标包括战略方向和业绩 主要影响因素 多样化的员工来源 不完全可靠的数据 时间差异和地理分割 企业的跨国战略 当地环境状况
第一节:国际人力资源管理概述
一、国际人力资源管理的内涵
国际人力资源管理,就是指组织在走向世界的进 程中以及成为跨国企业后,其人力资源管理的原 那么和实践。
作为管理科学的一个分支 作为一个应用性学科 国际人力资源管理的特点 定位于企业战略性目标 更加注重企业文化建设 更加关注以人为本
二、世界各国人力资源管理模式
三、经济全球化对国际人力资源管理的挑战
对Hale Waihona Puke 力资源管理对象的要求 对人力资源管理角色的战略层次的要求 对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方式的要求
跨国公司人力资源管理的模式

跨国公司人力资源管理的模式随着国际经济一体化,人力资源管理遇到了新的挑战。
国际性公司的人力资源管理面临着国外员工的招聘、培训、薪酬和工作生活质量等方面的特殊问题。
企业为了更加充分地利用国外的资源优势,就必须对其他国家是行直接投资,建立独资企业或合资企业。
这些业务范围在地理空间上超越一个国家用公司就被称为跨国公司。
在本文中,我们讨论跨国公司人力资源管理的模式和特点。
(一)跨国公司人力资源管理的模式跨国公司指的是在多个国家设立子公司,并在整个世界范围内获取和分配资金、原材料、技术和管理资源以实现企业整体目标的公司。
人力资源管理对于跨国企业的成功与失败具有关键性的影响。
一、跨国公司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国际人力资源管理与国内人力资源管理有很大的差别。
首先,对于很多人力资源管理活动,国际人力资源管理需要考虑比国内人力资源管理更多的因素。
例如,派出员工的薪酬是以东道国的货币作为计价单位的,而本国与东道国的汇率的变化将影响到这些派出员工的实际收入的增加或减少,这是国际人力资源管理必须考虑与协调的。
第二,国际人力资源管理包括的内容比国内人力资源管理要复杂。
这是因为跨国公司中的员工来自两个甚至更多的国家,会涉及到员工文化差异的问题。
一些跨国公司来中国投资之后,发现需要为基层*作员工提供住宿条件,被派到中国工作的外方员工发现自己的收入面临本国和中国政府的双重征税要求等问题。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时代到来和迅猛发展,跨国公司将成为一种十分重要的经济组织,这就对人力资源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
跨国公司需要招聘、选择、培训和补偿员工以使他们能够在国外的分支机构中为本组织工作;同时,还可能需要从国外招聘员工来本国工作。
于是,跨国公司就需要解决跨文化问题在各种人力资源管理活动中的影响。
二、跨国公司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模式跨国公司实施国际人力资源管理的模式有很多,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有以下四种:1.民族中心主义原则。
在这种管理方法中,跨国公司将在本国母公司中的政策与*作方法直接移植到海外的子公司,这些子公司由母公司派出的本国员工管理,同时母公司对子公司的政策实行严密的控制。
国外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特点

招聘与选拔的灵活性
国外企业注重灵活 的招聘渠道,如社 交媒体、招聘网站 等。
国外企业通常采用 灵活的选拔方式, 如面试、测试等, 以评估应聘者的能 力和潜力。
国外企业注重员工 的个人成长和职业 发展,为员工提供 灵活的职业晋升通 道。
国外企业鼓励员工 内部流动,为员工 提供灵活的工作岗 位和职责。
跨文化培训:加强员工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和适应能力,促进跨文化 交流和合作
管理技术的创新
数字化人力资源管理: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提高招聘、培训、绩效管理等环节的效率和准 确性。
灵活的工作方式:采用远程办公、弹性工作等模式,满足员工需求,提高工作满意度和效率。
员工自主管理:鼓励员工自我发展,自主决策,增强员工的责任感和参与感。
国外企业注重人力资源战略与企业战略的匹配,确保人力资源成为企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
国外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强调人力资源规划与企业战略目标的协同,确保人力资源的供给与 需求相匹配。
国外企业在制定人力资源战略时,会充分考虑企业战略的发展方向和目标,确保人力资源战略 能够支撑企业战略的实现。
国外企业注重对人力资源管理的投入,通过培训、激励等方式提升员工的技能和素质,以支持 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
YOUR LOGO
国外企业人力资源 管理模式的特点
XX,a click to unlimited possibilities
汇报人:XX
时间:20XX-XX-XX
目录0102030405
国外企业人力 资源管理模式 的多样性
国外企业人力 资源管理模式 的灵活性
国外企业人力 资源管理模式 的战略性
国外企业人力 资源管理模式 的法制性
添加标题
重视企业文化:国外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注重 企业文化的建设和发展,通过营造积极向上的工 作氛围和价值观,提高员工的归属感和忠诚度。
国内外人力资源管理差异比较研究

国内外人力资源管理差异比较研究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管理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它涉及到组织的员工招聘、培训、绩效管理、薪资福利等方面。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各国的人力资源管理存在一定的差异。
本文将比较国内外人力资源管理的不同之处,并对其产生的原因进行探讨。
首先,国外的人力资源管理更注重员工培训和发展。
他们普遍认为员工是企业最重要的资产,通过不断的培训和发展可以提高员工的工作能力和创造力。
西方国家提倡的“终身学习”理念,使得员工的教育和培训成为他们人生中的一部分。
而在国内,员工培训和发展相对薄弱,很多企业更注重外部招聘和人员流动,忽视了内部员工的发展。
其次,在薪资福利方面,国外的人力资源管理更加注重员工的绩效和市场价值。
他们普遍采用薪酬绩效挂钩的制度,通过绩效指标和岗位要求对员工进行评估,从而确定员工的薪资水平。
而在国内,一些企业仍然使用统一的薪资制度,忽视了员工的个体差异和绩效贡献。
此外,国外的企业也更注重员工的福利待遇,例如弹性工时制度、员工健康保障等。
相比之下,国内的企业在福利方面还有一定的提升空间。
第三,国外的人力资源管理更加重视员工参与和沟通。
他们鼓励员工参与决策和管理,注重员工的意见和反馈。
通过员工参与,可以提高组织的凝聚力和员工的归属感。
在沟通方面,国外的企业更加注重透明化的沟通渠道,例如员工调查、意见箱等。
而在国内,企业普遍存在一些管理层与员工之间的沟通障碍和信息不对称。
最后,国内外的人力资源管理差异产生的原因可能包括文化差异、法律法规的不同以及企业发展的阶段等。
不同的文化背景决定了人们对于员工与企业关系的理解和看法。
例如,西方国家的个人主义文化注重个体的权利和自由,而亚洲国家的集体主义文化更注重群体的利益和整体的稳定。
此外,不同的法律法规对于人力资源管理的具体要求也不同。
企业发展的阶段和行业特点也会对人力资源管理产生影响。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国内外人力资源管理的差异愈发凸显。
而在我国,人力资源管理领域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需要吸取国外先进经验并加以改进。
国外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国外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简介人力资源管理在国外企业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和国际化的趋势,企业面临的挑战也逐渐增加。
人力资源管理因此成为了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本文将讨论国外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主要特点和方法。
国外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特点跨文化管理国外企业通常面临不同文化背景员工的管理挑战。
由于跨国企业在分支机构中往往拥有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员工,人力资源管理往往需要考虑到不同文化背景带来的差异。
在跨文化环境中,人力资源管理需要灵活应对,制定适应不同文化的策略。
多元化与包容性国外企业通常面临来自不同背景、不同种族、不同性别和不同年龄段的员工。
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对多元化和包容性的重视变得日益重要。
在国外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往往需要制定具体的政策和程序,以确保所有员工都受到公平对待,并有平等的机会进行发展。
弹性工作制度随着科技的发展,弹性工作制度在国外企业越来越受欢迎。
弹性工作制度允许员工在一定程度上自由安排工作时间和地点。
这种灵活性可以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和生产力。
人力资源管理需要制定相应政策和程序,确保弹性工作制度的顺利实施。
高绩效文化国外企业往往鼓励员工追求卓越,并有相应的绩效评估制度。
高绩效文化是国外企业中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特点之一。
人力资源管理需要建立有效的绩效评估制度,以激励员工的积极表现并提高企业整体绩效。
国外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方法招聘与选拔招聘与选拔是国外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重要环节。
为了吸引和选拔高素质的员工,国外企业通常采用多种招聘手段,包括校园招聘、在线职位发布和猎头服务等。
人力资源管理需要与各个部门紧密合作,确保招聘流程的顺利进行。
培训与发展培训与发展是国外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关键环节。
国外企业通常注重员工的持续学习和发展,鼓励员工参加各类培训和进修课程。
人力资源管理需要制定培训计划,并为员工提供相应的培训资源和支持。
绩效评估与激励绩效评估与激励是国外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核心内容之一。
国内外企业管理的对比与思考

国内外企业管理的对比与思考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国际间竞争的加剧,企业的管理模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无论是国内企业还是国外企业,都在为了追求更高的效益和更好的发展而不断对管理模式进行尝试和改进。
国内企业管理模式的特点国内企业的管理模式通常比较传统。
主要特点包括:1. 管理层次繁多、决策权集中在高层领导手中。
2. 在企业文化上缺乏创新精神和激励机制,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不高。
3. 财务管理重视成本控制,而不注重品质和效益。
4. 企业在研发和创新方面缺乏投入,对新技术的采纳和应用较慢。
5. 对员工的培训和激励投入不足,人力资源管理相对薄弱。
这些特点造成了国内企业在管理上比较落后,员工素质不高,企业效益较低,发展前景不太乐观。
国外企业管理模式的特点与国内企业的传统管理模式不同,国外企业的管理模式更加注重员工的参与和创新。
主要特点有:1. 管理层次较少,决策权分散,注重团队精神和协作能力。
2. 企业文化鼓励员工创新、想象和创造力的发挥,提供更多的激励机制,员工忠诚度较高。
3. 更注重品质与效益的提高,企业财务除了成本控制之外,还需要考虑如何提高效益和增加收益。
4. 投入大量的研发和创新资源,推行创新管理,积极探索新技术和新市场。
5. 重视员工的培训和激励,提供高素质员工人才。
这些特点使得国外企业更注重人力资源和创新方面的投入,并且效益和发展前景更加乐观。
思考尽管国内企业的管理模式与国外有很大的差距,但是随着国际竞争的加剧和全球化的推进,在国内企业中也开始出现了一些新型的管理模式。
1. 参与式管理在传统管理模式中,企业管理层往往是决策者,员工只负责执行任务。
而在参与式管理中,所有员工都能在决策和执行中发挥他们的作用。
这种管理模式可以更好地激发员工的创新和积极性。
2. 基于绩效的管理传统管理模式中,企业重视成本控制,忽略了品质和效益。
而基于绩效的管理则更注重效益和品质的提高。
企业可以根据员工的表现进行绩效评估,从而更好地管理员工和激励员工。
第十一章 跨国公司的人力资源管理

目标对象有所不同;
更多的外界环境压力
人力资源管理
战略性国际人力资源管理理论
外部因素: •产业特点 •国家/地区 特点 跨国公司的 战略组成: •内部联系 •当地经营 内部因素: •国际经营的组织 架构 •总部的IHRM导 向 •竞争战略 •国际经营的经验 SIHRM议题: •内部联系 差异化 一体化 •当地经营 当地反应性 战略一致性 SIHRM职能: •导向 •时间和资源 •区位 SIHRM政策与 实践: •人员雇佣 •绩效评估 •薪酬福利 •培训开发 跨国公司关 注的焦点和 目标: •全球竞争 力 •效率 •当地反应 力 •适应性 •学习能力
SIHRM整体框架模型
人力资源管理
第二节 跨国人力资源管理的模式
跨国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
跨国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模式 跨国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决定因素 海外子公司中的文化与人力资源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
跨国公司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模式
民族中心主义原则 多中心原则 地区中心原则
全球中心原则
人力资源管理
第三节 跨国公司人力资源管理的特点
人力资源计划的特点 人员任用的特点
员工培训的特点
员工绩效考核的Βιβλιοθήκη 点 跨国公司的薪酬体系本章复习题
名词:
国际人力资源管理 战略性国际人力资源管理 问答: 国际人力资源管理与国内人力资源管理的区别。 跨国公司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模式及其决定因 素 跨国公司人力资源管理的特点。
人力资源管理
跨国公司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决定因素
东道国政策的影响; 东道国的管理、教育、技术发展水平的影响; 产品的性质和生产技术特征; 组织与产品的生命周期的影响; 文化差异的影响; 劳动力成本的差异; 员工态度的国际差异。
国外人力资源管理现状

国外人力资源管理现状
国外的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因国家、地区和行业的差异而有所不同。
然而,一些普遍的趋势和实践可以总结如下:
1. 灵活的工作安排:越来越多的公司提供弹性工作时间、远程办公和灵活的工作安排,以满足员工的需求和提高工作效率。
2. 多样化和包容性:许多公司致力于打造多样化和包容性的工作环境,包括鼓励性别平等、促进文化多样性和提供无障碍工作环境等。
3. 员工发展和培训:企业注重员工发展和培训,提供各种培训计划、领导力开发和职业发展机会,以帮助员工提升技能和职业生涯。
4. 绩效管理:许多公司采用绩效管理系统,通过设定明确的目标和指标,定期评估员工绩效,提供反馈和奖励,并识别和解决绩效不佳的问题。
5. 健康和福利:公司致力于员工健康和福利,包括提供全面的医疗保险、灵活的福利计划和员工健康促进活动。
6. 人工智能和技术应用:许多公司采用人工智能和技术来提高招聘和人才管理的效率,例如使用招聘软件、人才管理系统和员工自助门户等。
7. 社会责任:许多公司注重社会责任,包括实施可持续发展计划、参与慈善活动和支持社会公益事业。
总的来说,国外的人力资源管理趋向于关注员工的需求和福祉,鼓励多样化和包容性,并采用技术和创新方法来提高工作效率和员工满意度。
国际人力资源管理概述

二、跨国企业外派员工的薪酬方案主 要组成部分
(一)基本工资 (二)津贴
1、住房津贴 2、探亲旅差津贴 3、教育津贴 4、安家补贴 5、配偶津贴 6、国外服务津贴
(三)福利
三、制定薪酬制度的方法
(一)入乡随俗法
使用入乡随俗法意味着外派人员的基本 工资将与东道国员工的工资结构直接有关。
(二)采用本国标准法
不同任职条件下决定外派成功与否的因素的优先程度
外派成功因 任命时
素
间长
专业技术能
力
高
文化差 异大
不确定
与当地 公民
交往需 求大
工作 复杂、
责任 大
中
高
交际能力
中
高
高
中
工作成就感 高
高
高
高
家庭情况
高
高 不确定 中
不确 资料来语源:言Jo技hn 能B. cullen, Mu中ltinational man高agement: a stra高tegic approach定, International Thomson Publishing 1999,p.426
1、周围环境介绍 2、工作单位和东道国同事介绍 3、实际工作情况介绍
(三)调返回国后的培训
第四节 跨国企业的员工绩效评估
一、国际人力资源绩效考核特点 二、影响分公司绩效目标制定的因素 三、对外派人员的绩效评估 四、对东道国员工的绩效评估
一、国际人力资源绩效考核特点
美国、日本和德国企业在绩效管理上的差异
第三节 跨国企业员工的培训与开发
一、跨文化培训的动因 二、外派人员的培训 三、东道国员工的培训
一、跨文化培训的动因
(一)为组织战略和发展服务 (二)减少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的冲突 (三)提高绩效,促进职业生涯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外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特点(美、日、法、
德)
人力资源管理没有一成不变的模式,不同的国家、行业、企业,甚至不同的时期,对人力资源管理的要求都会有所不同,因此有必要对人力资源管理的模式进行比较研究。
日本和美国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是社会化大生产发展的不同阶段的典型代表。
美国模式无可置疑的是社会化大规模生产的典范,而日本模式则可以认为是灵活大规模生产的典范。
而且,美国和日本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截然不同,属于两个极端,比较具有代表性,其他国家的管理模式大多处于两者之间。
比如英国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比较接近美国的模式,而德国及欧洲大陆很多其他国家的模式与日本模式有很多相似之处。
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两种模式极端的模式也产生了逐步交融的趋势。
美国人力资源管理模式
美国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形成
的,20世纪80年代以前在美国企业中占主导地位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形势的变化,越来越多的美国企业开始对传统的模式进行修改,在人力资源的管理上引进新的内容。
尽管如此,历史上形成的美国模式的主要特点没有大的改变。
一、人力资源的市场化配置
美国已建立起了相当成熟、完备的市场经济体系,而其市场经济的运行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劳动力市场对人力资源的市场化配置。
劳动力市场是美国人力资源配置的主体场所,人力资源的市场化配置则是美国人力资源配置的最显著特征,美国政府除反对工资歧视、种族歧视、性别歧视和宗教歧视等歧视行为外,对人力资源配置基本不加限制。
美国各类用人机构特别是企业通常采用向社会劳动力市场公布人员需求消息,进而以市场化的公开公平和完全双向选择的方式进行各类员工的招聘和录用。
各大企业或各州政府经常定期或不定期的向大学、社区学院、职业教育和培训机构以及社会劳动力市场公布人员需求信息,以供各级各类学校毕业生或拟转换工作的在职人员进行分析选择。
而几乎所有的准劳动力从高中阶段起特别是在选择大学专业时,就十分重视分析劳动力市场的需求信
息和变化动向,以使自己的所学既符合自己的兴趣特长和能力倾向,又与劳动力市场的需求变化及未来的就业价值有机结合起来。
通过劳动力市场实现正式就业以后,如果对自己的兴趣特长或能力倾向有新的自我认识,或发现劳动力市场可以提供新的更理想的职业机会,人们可以通过市场实现职业流动或工作转换。
市场化机制给与依靠个人能力实现职业流动或工作转换的员工充分的尊重和肯定。
在这种以短期市场买卖关系为核心的就业关系下,职工的流动性很大,企业职工队伍的稳定性相对较差。
二、广泛的人力资源培训
美国的各类用人机构特别是大企业重视开展十分广泛的人力资源培训。
美国的人力资源观认为学校的普通教育水平难以满足企业经营实际对于工作技能的具体、多元、多变的要求,因此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发展员工培训(Training),以不断提高各级各类人力资源的工作适应能力。
在美国企业,员工从录用时刻起首先需要接受系统的职前培训,以后,员工一般都还需要接受在职培训(On Job Training),在职培训首先必须服从于企业人力资源规划中的再培训战略,并依据企业的人力需求和员工的潜能和可塑性。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劳动生产率的极大提高,劳动密集型企业日渐减少,美国的一些大企业已经深
刻认识到:人力资源因素在企业经营方面起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企业不仅需要具有高等教育背景的技术、管理人才,而且需要具有娴熟操作技能的员工。
因此,通过开展广泛的人力资源培训以不断提高员工素质,是美国企业在实施竞争战略中的重要举措。
美国企业从竞争战略角度对各级各类人力资源的培训和再培训给予了更多的重视,除常规的教学和辅导外,还通过研讨会(Seminar)、案例研究(Case Studies)、角色扮演(Role Playing)、文件筛选(In basket Training)、管理游戏(Management Games)、工作转换(Job Rotation)等各种途径和方式,开展十分广泛的人力资源培训。
三、注重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企业文化”建设
美国的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发展得益于许多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的指导,包括麦肯锡的“七S”理论、“企业文化”理论、“组织具有生命周期”理论、“A战略”、“人与效益的关系七步骤”理论等。
而其中最典型、最能反映美国人力资源管理的理论是“企业文化”理论和“A战略”理论。
1.“企业文化”理论
“企业文化”是指一个组织所具有的共同的价值判断准则、文化观念和历史传统、道德规范和生活信念等。
“企业文化”将企业
内部的各种力量,特别是人力资源的管理和使用,统一于共同的指导思想和经营哲学之中,汇聚到一个共同的方向,进而激励员工共同努力去完成组织的共同目标。
根据彼得斯和沃特曼的总结,美国最成功公司“企业文化”原则为:(1)乐于采取行动;(2)接近顾客;(3)自主和企业家精神;(4)通过发挥人的因素来提高生产率;(5)领导身体力行,以价值准则为动力;(6)发挥优势,扬长避短;(7)组织结构简单,公司总部精干;(8)宽严相济,张弛结合。
“企业文化”论者认为“企业文化是企业生命的基础,发展的动力,行为的准则,成功的核心”。
2.“A战略”理论
舒适特的“A战略”理论强调:关心员工的需要是获得较高生产率的关键;在任何企业内,对人的管理都应重于对其他生产要素的管理,应当得到极大的和首要的关注。
在美国,“企业文化”理论和“A战略”理论倡导的关于“企业文化”的思想,进一步推动了美国企业在实施人力资源管理战略中,日益注重“企业文化”建设。
目前,具有前瞻性战略眼光的企业正积极致力于建设一种管理层更加开放、员工更具参与性的“企业文化”。
人力资源管理专家指出,建设更具开放、参与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