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组装与维护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

一.微型计算机概述

1. 计算机的硬件(Hardware)——是指组成计算机的看得见、摸得着的实际物理设备,包括计算机系统中由电子、机械和广电元器件等组成的各种部件和设备。

2. 计算机的软件(Software)——是指为了运行、管理和维护计算机系统所编制的各种程序的总和。软件一般分为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

3. 主机主要包括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器)和内存储器。

4. CPU由运算器和控制器组成。它一方面负责各种信息的处理工作,同时也负责指挥整个系统的运行。

二.中央处理器

1. CPU的位数——是指CPU中通用寄存器的数据宽度,即CPU一次可以运算的位数。

2. 按CPU的接口分,Intel系列分为Socket 478、Socket LGA 775、LGA 1366、LGA 1156、LGA 1155等,AMD系列分为Socket AM2/AM2+、Socket AM3、Socket FM1等。

3. CPU必须安装在接口类型相同的主板上,目前主流CPU接口插座采用Socket形式。

4. CPU的主频——也叫CPU核心工作的时钟频率(CPU Clock Speed),单位是MHz、GHz,在单核时代它是决定CPU性能的最重要指标。

5. CPU的主频并不是其运算的速度,CPU的主频表示在CPU内数字脉冲信号振荡的频率,与CPU实际的运算能力并没有直接关系。

6. CPU的外频——通常为系统总线的工作频率(系统时钟频率),单位是MHz、GHz,是由主板提供的系统总线的基准工作频率,是CPU与主板之间同步运行的时钟频率。

7. CPU的倍频——全称是倍频系数。

8. 分频技术——就是通过主板的北桥芯片将CPU主频降低,使系统总线工作在相对较

低的频率上,而CPU速度可以通过倍频来提升。

9. CPU的主频(核心运行的频率)= 外频×倍频

10. CPU多媒体扩展指令集——指的是CPU增加的多媒体或者3D处理指令。这些扩展指令可以提高CPU处理多媒体和3D图形的能力,有MMX(Multi-Media Extension, 多媒体扩展指令)、SSE(Streaming SIMD Extensions, 单一指令多数据流扩展)、SSE2、3DNow!、SSE3、SSE4等。

三.主板

1. 芯片组(Chipset)是主板上最重要的部件之一,主板的功能主要取决于芯片组。现在研发PC主板芯片组的公司主要是Intel、AMD两家。

2. 芯片组(Chipset)是保证系统正常工作的重要控制模块。芯片组有单片、两片结构。对于两片构成,靠近CPU插槽的芯片称为北桥芯片,主要负责控制CPU、内存和显示卡的工作。靠近PCI插槽的芯片称为南桥芯片,主要负责控制系统的输入/输出等功能。

3. 每一个IDE接口可以接两个IDE设备(硬盘、光驱),每个IDE接口上的设备有主、从之分,第一个IDE接口标注为IDE1或Primary IDE,第二个IDE接口标注为IDE2或Secondary IDE,最多可以连接4个IDE设备。

4. Serial ATA(简称SATA)仅用4根针脚就能完成所有的工作,分别用于连接电源、连接地线、发送数据和接收数据。SATA 1.0定义的数据传输率为1.5Gbit/s,SATA 2.0为3.0Gbit/s,SATA 3.0为6.0Gbit/s。

5.BIOS是硬件与操作系统之间的接口程序。BIOS中保存的程序主要包括如下:自诊断

序、CMOS设置程序、系统自举装载程序、I/O设备的驱动程序和中断服务。

四.内存

1.台式机内存条使用标准DIMM(Dual Inline Memory Module,双边接触内存模组),这种类型接口的内存条两边都有引脚。184线的DDR SDRAM、240线的DDR2 SDRAM和DDR3 SDRAM的内存都属于DIMM接口类型。

2.改良型的DIMM模块——称为SO-DIMM,应用于笔记型电脑、打印机、传真机等设备。SO-DIMM DDR有184针脚,DDR2有200针脚,DDR3有204针脚。

3.SPD(Serial Presence Detect,串行存在检测)是一颗8针,容量为256B的EEPROM 芯片。SPD芯片内记录了该内存条的许多重要参数,如芯片厂商、内存厂商、工作频率、容量、电压、行地址/列地址数量、是否具备ECC校验、各种主要操作时序(如CL、tRCD、tRP、tRAS)等。

4.DDR3与DDR2一样,也有240个针脚,但DDR3针脚隔断槽口与DDR2不同。

五.显示卡

1. 集成显示卡一般集成在主板的北桥芯片或者CPU中。

2. 显示卡BIOS——又称VGA BIOS。

3. VGA(Video Graphics Array,视频图形阵列)接口

4. DVI有3行8列共24个引脚,用于连接LCD等数字显示器。通过DVI,视频信号无须转换,信号无衰减或失真,显示效果比VGA好,将会取代VGA接口。

5. HDMI(High Definition Multimedia InterFace,高清晰多媒体接口)。

6. 刷新频率(单位为Hz)是CPU向显示器传输信号,使其每秒刷新屏幕的次数。影响刷新频率的因素有两个,一是显示卡每秒可以产生的图像数目,二是显示器每秒能够接收并显示的图像数目。过低的刷新频率会使用户感到屏幕闪烁,容易导致眼睛疲劳。刷新频率越高,屏幕的闪烁就越小,图像也就越稳定,即使长时间使用也不容易感觉眼睛疲劳(建议使用85Hz以上的刷新频率)。

7. 分辨率——指的是显示卡在显示器上所能描绘的像素数量,分为水平行点数和垂直行点数。

六.显示器

1. 一般是按照液晶面板上的坏点数量来分级的。坏点就是有的显示单元永远亮着(称为亮点),有的永远不亮(称为暗点),有的显示器不同的颜色(称为花点),这都是不可修复的坏点。

2. LCD的屏幕尺寸是根据其面板的对角线标注的。

3.目前市场上主流的液晶背光技术包括CCFL(冷阴极荧光灯)和LED(发光二极管)两类。

https://www.360docs.net/doc/075308490.html,FL背光源是目前液晶电视的最主要背光产品,灯管标称寿命可达到6000h。

5.LED背光在2009年得到广泛应用。

6.液晶屏幕的点距——是指两个连续的液晶颗粒(像素,包括红、绿、蓝3个点)中心之间的距离。

7.点距的大小会决定显示图像的精细度、字体大小。相同尺寸,点距越小,显示图像越精细,显示的字体也越小。

七.硬盘驱动器

1.台式机和笔记本电脑使用的硬盘按内部盘径尺寸分为3.5in和

2.5in两种。

2.IDE是智能驱动设备或集成驱动设备,IDE接口是一个集成存储设备的接口,通过它,控制器被集成在硬盘驱动器或光盘驱动器中。

3.现在主流的硬盘接口是Serial ATA(简称SATA)标准。SATA1.0数据传输速率的有效峰值为150MB/s.SATA2.0或2.5——300MB/s;SATA3.0——600MB/s。

4.机械硬盘采用IBM公司的温彻斯特(Winchester)技术,主要是由一个或者多个铝制

或者玻璃纸的碟片组成,这些碟片外覆盖有铁磁性材料,被密封固定在硬盘外壳中

5.固态硬盘的存储介质分为两种:一中采用Flash芯片作为存储介质,另外一中采用DRAM芯片作为存储介质,目前绝大多数固态硬盘采用的是Flash芯片。

6.混合硬盘又称固态混合硬盘,即把传统机械硬盘和固态硬盘集成到一起,形成一种新的硬盘。

7.硬盘的转速是指硬盘内电动机主轴的旋转速度,硬盘转速以每分钟多少转来表示,单位r/min。

8.硬盘的转速与硬盘的性能关系非常大,目前ATA和SATA硬盘的主轴转速一般为5400~10000r/min,主流硬盘的转速为7200r/min。

9.平均访问时间指磁头找到指定数据的平均年时间,通常是平均寻道时间和平均潜伏时间之和,单位为毫秒(ms)。

10.最大内部数据传输速率也叫持续数据传输速率,单位为Mbit/s它指磁头至硬盘缓存间的最大数据传输速率,一般取决于硬盘的盘片转速和盘片数据线密度。

11.数据保护技术是硬盘的一项重要附加技术指标,现在的硬盘除了有S.M.A.R.T(自监测、分析和报告技术)外,一般还拥有各自的一套数据保护系统,如迈拓(Maxtor)公司的ShockBlock防震保护盒MaxSafe技术,希捷公司的3D Defense等。

八.光盘驱动器和光盘

1.读盘(旋转)方式:

恒定线速度

恒定角速度

局部恒定角速度

2.目前,市场上有3种完全不同的可擦写DVD规格:DVD论坛的DVD-RAM和

DVD-R/RW,以及DVD联盟的DVD+RW。

3.蓝光光盘的容量为单层25GB ,双层50GB。

4.CD-ROM上的光道与此盘上的磁道不同,它是一条螺旋线,CD-ROM盘片上的螺旋线开始于CD-ROM的中心,逐渐向外沿展开。

九.电源和机箱

1.微机的电源是一种安装在主机箱内的封闭式独立部件,它的作用是将交流电变换为+5V,-5V,+12V, -12V,+3.3V, -3.3V等不同电压且稳定可靠的直流电。

2.就目前最常用的ATX电源来说,其电源输出有下列几种:

3.3V:主要经主板变换后驱动芯片组、内存等电路。

5V:目前主要驱动硬盘和光驱的控制电路(出电动机外)、主板及软驱等。

12V :用于驱动硬盘和光驱的电动机、散热风扇,或通过主板扩展插槽驱动其他板卡。

十.键盘和鼠标

1.塑料薄膜式键盘最大的特点就是低成本、低价格、低噪音、结构简单,在市场上占据绝大多数份额,平时所使用的廉价键盘基本都是塑料薄膜式键盘。

2.导电橡胶式键盘的结构非常简单,上层是一层带有导电橡胶凸起的橡胶垫,只有凸起部分能够导电,而接触印制电路板的平面部分不导电,凸起部分对准每个按键;按键下层是一张印制电路板,按下键帽时,推动能够导电的凸起部分,接通下方正对的触点;放松键帽不按时,凸起部分依靠橡胶垫本身的弹性弹起,断开电路。

3.鼠标的主要参数:分辨率和刷新率。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教学大纲

计算机应用专业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教学大纲 一、教学目的和任务 1、目的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是计算机相关专业的一门应用性较强的选修课程。通过对微机软硬件的初步学习,使学生对计算机的各个部件有感性的认识并理性理解各个部件的功能和特点,学习微机出现故障时解决和处理的方法,为今后使用计算机提供必要的微机硬件知识,以便能够得心应手地使用好和维护好计算机,更好地使计算机发挥作用。 2、任务 本课程通过阐述计算机维护与维修的基本知识和维修方法,让学生掌握微型计算机组成、基本原理、部件选型、维护和维修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为所学人员奠定计算机硬件的理论知识,培养实际动手能力,提高分析计算机软硬件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经验。 二、教学基本要求 1、本课程总课时数为32课时,讲课和实验课时比例约为2.2:1; 2、本课程的重点是计算机的硬件组成部分、各部件的基本参数、整机的维护技术及计算机常见故障处理方法; 3、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能独立选择、购买并组装一台适合于不同应用的计算机及其配件,并能独立完成常见的系统故障的处理; 4、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十分重要,本课程既要求学生了解计算机各部件的基本工作原理,又要求学生能实际动手操作,进行硬件的组装、维修,具有一定难度; 5、由于计算机的硬件和软件都在飞速发展,掌握维护与维修的方法、原则,然后在这些方法与原则指导下进行自学,并能迅速接受新硬件的安装、调试、维护等任务是本课程的难点;所以,积累非富的经验显得十分重要。 三、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第1章计算机概述(1学时) (1)授课内容 ①第一台计算机的产生及其意义; ②计算机的三种分类方法:按功能、按用途、按处理对象;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

一.微型计算机概述 1. 计算机的硬件(Hardware)——是指组成计算机的看得见、摸得着的实际物理设备,包括计算机系统中由电子、机械和广电元器件等组成的各种部件和设备。 2. 计算机的软件(Software)——是指为了运行、管理和维护计算机系统所编制的各种程序的总和。软件一般分为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 3. 主机主要包括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器)和内存储器。 4. CPU由运算器和控制器组成。它一方面负责各种信息的处理工作,同时也负责指挥整个系统的运行。 二.中央处理器 1. CPU的位数——是指CPU中通用寄存器的数据宽度,即CPU一次可以运算的位数。 2. 按CPU的接口分,Intel系列分为Socket 478、Socket LGA 775、LGA 1366、LGA 1156、LGA 1155等,AMD系列分为Socket AM2/AM2+、Socket AM3、Socket FM1等。 3. CPU必须安装在接口类型相同的主板上,目前主流CPU接口插座采用Socket形式。 4. CPU的主频——也叫CPU核心工作的时钟频率(CPU Clock Speed),单位是MHz、GHz,在单核时代它是决定CPU性能的最重要指标。 5. CPU的主频并不是其运算的速度,CPU的主频表示在CPU内数字脉冲信号振荡的频率,与CPU实际的运算能力并没有直接关系。 6. CPU的外频——通常为系统总线的工作频率(系统时钟频率),单位是MHz、GHz,是由主板提供的系统总线的基准工作频率,是CPU与主板之间同步运行的时钟频率。 7. CPU的倍频——全称是倍频系数。 8. 分频技术——就是通过主板的北桥芯片将CPU主频降低,使系统总线工作在相对较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试题及答案17--选择题

1.描述内存条存取时间的单位是( )。 A. ms B. ps C.ns D. MHz C 2.LCD 是指( )。 A. 阴极射线管显示器 B.等离子显示器 C. 发光二极管显示器 D.液晶显示器 D 3.现在主流的主板板型是( ) 。 A. ATI B. ATX C.BTX D. Micro ATX B 4.显卡上最大的芯片是( )。 A. 显示芯片 B. 显存芯片 C. 数模转换芯片 D. 显卡BIOS A GPU

显卡的技术参数 (1)、显示芯片:GPU NVIDIA ATI(或AMD) (2)、显存 (3)、位宽 (4)、流处理单元 (5)、最大分辨率 (6)、显示器接口:VGA DVI HDMI DP USB/MHL (7)、RAM-DAC:数模转换芯片 5.硬盘中信息记录介质被称为( )。 A. 磁道 B. 盘片 C. 扇区 D. 磁盘 B 6.硬盘的容量与无关。 A.内置盘片数 B.磁道数 C.扇区数 D.盘片厚度 D 7.当前所用的硬盘都属于技术类型的硬盘。A.物理加速 B.温彻斯特 C.冯?诺依曼 D.固态硬盘

8.在ATI显卡上进行“多显示器桌面模式”设置,将两台显示器的显示内容以水平方向连接在一起,则选择 A.扩展桌面模式 B.复制(演示)模式 C.水平伸展模式 D.垂直伸展模式 C 9.每个SCSI接口可以接入多达个设备。 A.15 B.13 C.8 D.20 A 10.在显示器上的任何信息都是由____来构成的。 A.像素 B.点距 C.点阵 D.灰度 A 12.____称为场频,也是刷新率。 A.水平刷新频率 B.垂直刷新频率 C.隔行扫描频率 D.逐行扫描频率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知识点(带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一个完整的计算机系统包括( D ) A、计算机及其外部设备 B 主机、键盘、显示器 C、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 D、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 2、裸机是指( A ) A.不装备任何软件的计算机。 B.只装有操作系统的计算机 C.即装有操作系统,又装有应用软件的计算机 D.只装有应用软件的计算机 3、计算机的开机自检是在(C )里完成的。 A、CMOS B、CPU C、BIOS D、内存 4、计算机病毒可以使整个计算机瘫痪,危害极大。计算机病毒是(B) A、一条命令 B、一段特殊的程序 C、一种生物病毒 D、一种芯片 5、主板是PC机的核心部件,在自己组装PC机时可以单独选购。下面关于目前PC机主板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D ) A.主板上通常包含微处理器插座(或插槽)和芯片组 B.主板上通常包含存储器(内存条)插座和ROM BIOS C.主板上通常包含PCI和PCIE插槽 D.主板上通常包含IDE插座及与IDE相连的内存 6 、SATA3.0 的数据传输率可达 (D )。 A. 150 MB / s B. 300 MB / s C. 450 MB / s D. 6Gbps 7、计算机硬件的五大基本构件包括:运算器、存储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和( B ) A、显示器 B、控制器 C、磁盘驱动器 D、鼠标器 8、通常所说的I/O设备指的是:( A ) A、输入/输出设备 B、通信设备 C、网络设备 D、控制设备 9、下列不是 Intel 公司产品的是 (D )。 A. Pentium B. Core C.Celeron D. Athlon 10、微机工作过程中突然断电,内存中的数据( A ) A、全部丢失 B、部分丢失 C、不能丢失 D、以上都正确 11、(A)的密封性最好。 A.硬盘B.电源 C.光驱D.机箱 12、( A )决定了主板支持的CPU和内存的类型。 A.北桥芯片B.内存芯片 C.内存颗粒D.南桥芯片 13、存放在( D )中的数据不能够被改写,断电以后数据也不会丢失。 A、随机存储器 B、内部存储器 C、外部存储器 D、只读存储器 14、在以下设备中 , 存取速度最快的是 ( D )。 A. 硬盘 B. 虚拟内存 C.内存 D. CPU 缓存 15、计算机中所有信息的存储都采用( D ) A、十进制 B、十六进制 C、ASCII码 D、二进制 16、目前流行的显卡的接口类型是( C )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培养方案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培养方案 一、课程性质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是电子商务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是本系的重点课程,也是学生就业所需的一门重要的专业技能课程,更是《网络技术》、《网站建设》、《网络安全》、《数据恢复》、《病毒防治》等后续课程的基础。主要介绍电脑各组件的性能指标,电脑组装步骤,并详细描述在组装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的处理;从电脑使用和维护的角度讲述了软件安装, GHOST 等硬盘实用软件的使用,升级 BIOS 和电脑超频,硬件性能测试,计算机病毒防治,常见软件和硬件故障排除等内容。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获得计算机维护与维修的基本技能。 二、课程作用 该课程重视实际操作、应用,仅有不多的理论,在开学之后首先要掌握计算机方面的理论知识,共12课时左右,然后再进行实践实训操作。在每次实践课之前,一般也要学习与实训相配套的理论与演示。本课程共有实训12个,包含了从硬件组装,系统安装到软硬件维护系列的过程。学生通过练习和操作实践,可以巩固所学的内容。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可以学习到当前计算机硬件发展的最新技术、组装计算机的方法维修计算机的技术,更主要的是可以打破计算机的神秘感,让学生从里到外、从硬件到软件彻底掌握计算机的体系结构和故障处理方法。通过反复多次的练习,不断地积累工作经验,使得学生毕业就能上岗。 三、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原理,计算机软、硬件的基本概念;了解计算机的发展特点和当前主流配置;对计算机会进行选购、组装与维护。具体目标如下: 1、能够正确的识别计算机的硬件,掌握硬件的技术参数。 2、使用常用的计算机维护工具软件。 3、能够熟练拆卸和安装计算机硬件。 4、能够对CMOS进行合理的设置。 5、能够对硬盘进行分区和格式化及正确安装windows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 6、能够维护计算机软硬件系统。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试题及答案12 选择题

1.CPU 的中文含义是( )。 A. 计算机系统 B. 不间断电源 C. 算术部件 D. 中央处理器 D 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 GPU:graphic processing unit 图像处理器 MPU:微处理器micro…… Micro soft 显卡的显示芯片 2.如果开机后找不到硬盘, 首先应检查( )。 A. 硬盘是否损坏 B. 硬盘上引导程序是否被破坏 C. 硬盘是否感染了病毒 D. CMOS 的硬盘参数设置是否正确 D 3.( )是决定一台计算机档次和配置的关键因素。A.内存 .外设B C.硬盘CPUD.D CPU4.不是的主要技术指标。.缓存A B.制造工艺 C.多媒体指令集 D.内存容量D 的技术参数CPU 主频外频倍频Cache:L1,L2,L3 :22nm 制造工艺电压指令集5.( )也称时钟频率。A.外频 B.主频 C.前端总线频率 (FSB) D.倍频系数 B 6.32位的CPU一次能处理个字节。 A.4

B.8 C .16 D.32 A 1B(byte)=8b(bit) Word:字长或位宽 7.关于CPU超频,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超频可以提高计算机运行速度 B.超频是迫使CPU在超出正常频率下工作 C.超频对CPU使用寿命无影响 D.超频将缩短CPU的使用寿命 C 8.计算机的发展是以____的发展为表征的。 A.软件 B.主机 C.微处理器 D.控制器 C 9.存储器容量的基本单位是 A.数字 B.字母 C.符号 D.字节 byte D 10.计算机中的“8086”指的是 A.运算速度 B.CPU型号 C.存储器容量 D.显示器型号 B 11.MIPS可以作为衡量计算机性能的单位,它指的是计算机的A.字长 B.运算速度 C.传输速率 D.存储器容量 B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知识汇总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知识汇总计算机发展到今天,已不再是一种应用工具,它已经成为一种文化和潮流,并给各各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变化。随着计算机的普及,掌握一定的使用计算机知识也是很有必要的。也是因为计算机的普及,将来的个人计算机也越来越具有个性化。自己组装电脑将会给自己计算机的个性化提供很大的保障和基础。通过自己对这门课程的学习,自己对计算机的软硬件、拆卸、组装、选购、平时维护等方面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和加深。下面,我将所学的知识做一个详细的归纳。 本学期主要学了十个单元: 1、对计算机主机和配件(重要)。 2、有序的拆卸计算机主机。(重要) 3、规范的组装计算机硬件。(重要) 4、合理的选购自己需要的计算机配件。 5、灵活选购与配置计算机。(重要) 6、合理的设置bios。 7、安装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重要) 8、快捷安装计算机外部设备。 9、细心保证计算机系统与数据安全。 10、维护和保养计算机硬件。 (1)在计算机主机硬件组成中,主要包括:主板、CPU、内存、显卡、声卡、网卡、光驱、硬盘、机箱和一些外设等。

主板:主板:又叫主机板(mainboard)、系统板(systemboard)或母板(motherboard);它安装在机箱内,是微机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部件之一。主板一般为矩形电路板,上面安装了组成计算机的主要电路系统,一般有BIOS芯片、I/O控制芯片、键盘和面板控制开关接口、指示灯插接件、扩充插槽、主板及插卡的直流电源供电接插件等元件。 CPU:中央处理器(英文CentralProcessingUnit,CPU)是一台计算机的运算核心和控制核心。CPU、内部存储器和输入/输出设备是电子计算机三大核心部件。其功能主要是解释计算机指令以及处理计算机软件中的数据。 内存:内存是计算机中重要的部件之一,它是与CPU进行沟通的桥梁。计算机中所有程序的运行都是在内存中进行的,因此内存的性能对计算机的影响非常大。内存(Memory)也被称为内存储器,其作用是用于暂时存放CPU中的运算数据,以及与硬盘等外部存储器交换的数据。 显卡:显卡全称显示接口卡(Video card,Graphics card),又称为显示适配器(Video adapter),显示器配置卡简称为显卡,是个人电脑最基本组成部分之一。 声卡:声卡(Sound Card)也叫音频卡(港台称之为声效卡):声卡是多媒体技术中最基本的组成部分,是实现声波/数字信号相互转换的一种硬件。 网卡:计算机与外界局域网的连接是通过主机箱内插入一块网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教学大纲

宿迁市广播电视大学江苏省宿迁中等专业学校 课 程 教 学 大 纲 计算机教研室编制 2014年9月10日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计算机组装与维护》 总学时数:72 (讲授学时:32 实践学时:40 ) 学分:4 适用专业:计算机应用等专业 适用班级:13级计算机高职 适用学期:第1学期 一、课程定位 1. 课程性质:专业课 2. 课程作用:《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是一门高职计算机应用与维护专业的专业课程,它是为培养计 算机应用专科人才的需要而设置的。 3. 课程任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熟悉微型计算机的系统构成,各硬件的相关知识;具有 微型计算机的组装能力;掌握计算机的日常维护;掌握计算机的常见故障及排除。 课程以计算机的组装与维护为主线,按照项目的编排方式,介绍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知识、计算机配件的选购、计算机的组装、设置BIOS的基本方法、安装操作系统的一般过程、系统备份和优化、计算机外设的使用和维护、计算机上网和病毒防护、计算机软件故障诊断、计算机硬件故障诊断以 及计算机数据的恢复方法等内容。 二、课程设计 1. 课程设计理念 2. 课程设计思路 三、课程目标 (一)知识目标: 1. 掌握计算机硬件知识; 2. 掌握计算机软件知识; (二)能力目标: 1.熟练拆装计算机; 2.掌握计算机系统的安装与维护; 3.初步具备考工能力。 (三)职业素质目标: 1.培养学生良好的自我表现、与人沟通能力; 2.培养学生诚实、守信的性格; 3.培养学生掌握自主、开放的学习能力 4.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四、课程内容 1. 内容选取 项目一认识计算机系统 项目二选购计算机 项目三组装计算机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试题选择题与判断题

一、单选题 1,下面设置中,不属于输入设备的是:. A,键盘 B,鼠标 C,扫描仪 D,打印机 答案:D 2,负责计算机内部之间的各种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的功能,主要是下面哪一款硬件来实现的:. A.CPU B.主板 C.内存 D.显卡 答案:A 3,AMD Thunderbird(雷鸟) CPU的制造工艺是:. A,0.25μm B,0.18μm C,0.14μm D,0.35μm 答案:B 4,AMD Duron(钻龙/毒龙)CPU的工作电压是:. A,1.7V B,1.65V C,1.8V D,1.4V 答案:A 5,最新采用0.13微米的Pentium4 CPU,其L2Cache二级缓存是:. A,56KB B,128KB C,56KB

D,512 KB 答案:D 6,AMD公司推出的Thorou幽出red内核的AthlonXP2200@+@制造工艺是:. A,0.25μm B,0.18μm C,0.13μm D,0.09μm 答案:C 7,AMDAthlonXP2200+的实际主频是:. A,2200MHz B,1800MHz C,2100MHz D,1600MHz 答案:B 8,下面是主板上的CPU接口的说法,哪一种说法是比较正确的:. A,Socket7是Intel,AMD等多家CPU专用接口 B,Super7是IntelCPU专用接口 C,Socket370,Slotl/Slot2,是AMDCPU专用接口 D,SlotA是IntelCPU专用接口 答案:D 9,当CPU的外频为1OOMHz时,PCI为外频为:. A,33MHZ B,66MHz C,lOOMHz D,133MHZ 答案:A 10,下面各项中,哪一种不是主板的最新技术的内容:. A,线性调频 B,STR功能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复习试题与参考答案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复习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 1、主板一般由以下几部分组成(控制芯片)、(CPU插槽)、(总线插槽)、(内存插槽)、(外部接口)、(BIOS芯片)、(SATA接口)等。 2、计算机硬件系统可以分为两大部分,即(主机)和(外部设备)。 3、存储器一般可以分为(内部存储器)和(外部存储器)两大类。 4、目前最为常见的操作系统是(WINDOWS)和(UNIX) 5、选购主板时,应主要考虑三个因素,一是(品牌),二是(技术指标),三是主板的(做工)。 6、计算机软件一般可以分为(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 7、衡量CPU性能的技术指标有(主频)、(外频)、(倍频系数)、(Cache容量)、(生产工艺)、(技术封装类型)。 8、使用交换机组建局域网需要准备的硬件设备是(交换机)、(网线)、(网卡)。 9、BIOS是用来控制主板的一些最基本的(输入系统)和(输出系统)。

10、扩展槽包括(ISA )扩展槽、(PCI )扩展槽以及(AGP )扩展槽、(PCI-E )扩展槽。 11、计算机的内部存储器又称为(主存储器),一般简称为(内存)。 12、显卡的作用是把CPU要处理的图形信息存储在(显存)中,并且将它转换成(模拟信号)输出给显示器。 13、显卡一般由(显示器接口)、(显示芯片)、(显存)、(显卡BIOS)组成。 14、根据打印机的工作原理,目前市场上的打印机可以分为三类:(针式打印机)、(激光打印机)、(喷墨打印机)。 15、声卡是多媒体计算机中实现(声音)和(数字)信号转换的硬件电路。 7、主板上面的Cache是为了解决(CPU )和(内存)运行速度的差别而设的,通常也称为(二级缓存)。 16、在选择硬盘的时候,(硬盘接口)、(容量)、(速度)、(噪声)是最重要的。 17、按照在主板上的排列位置的不同,芯片组一般可以分为(南桥芯片)与(北桥芯片)。 18、硬盘分区可以更好的管理和使用硬盘,而高级格式化则可以为硬盘分别建立(主分区)、(扩展分区)、和(逻辑分区)。 19、我们通常将每块硬盘称为(物理硬盘),而将在硬盘分区之后所建立的具有“C:”或“D:”等各类“Drive/驱动器”称为(逻辑盘)。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设计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课程设计 报告 2015——2016学年 第二学期 环节名称:计算机拆装与维护 学生专业班级:软件测试2015201 指导教师:吴伽逸 院、系:软件学院(软件工程)

一、课程设计目的及任务 通过课程设计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已学过的理论知识与技能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训课中提高对计算机主板及硬件的识别与运用、掌握CMOS 参数的设置、了解硬盘是如何分区的、提高OFFICE组件操作技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强记忆,有效地达到训练目的。 二、课程设计要求 1、认真完成每次实训,仔细记录实训过程; 2、总结实训中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 3、写出自己的心得体会。 4、认真完成实训报告。 三、课程设计内容 第一部分CMOS设置和拆装主机箱 第二部分Word实操 第三部分Excel 2010的编辑与格式化 第四部分用PowerPoint建立演文稿 四、课程设计总结(心得) 重点描述程序设计过程中具体碰到了哪些问题,如何解决的,有何收获,有何建议等。不少于400字。 五、报告排版要求: 提交报告的格式要求: 1.标题,3号,宋体,加粗,单倍行距,正文宋体小四号,单倍行距。 2.每个自然段开始空两格。

目录 项目二 Word的表格操作 (9) 2.1Excel的基本操作 (12) 2.2 Excel公式和函数的使用 (13) 2.3 工作表格式化 (13) 数据统计运算和数据图表的建立 (14) 2.4 工作表数据的统计运算 (14) 2.5 建立数据图表 (15)

实训内容 CMOS 设置和拆装主机箱 一、如何设置电脑从U盘启动 启动顺序需要进入到BIOS中进行设置,BIOS是英文"Basic Input Output System"的缩略语,直译过来后中文名称就是"基本输入输出系统"。它是一组固化到计算机内主板上一个ROM芯片上的程序,它保存着计算机最重要的基本输入输出的程序、系统设置信息、开机后自检程序和系统自启动程序。其主要功能是为计算机提供最底层的、最直接的硬件设置和控制。把电脑设置为默认从U盘启动,其步骤为: 1、把U盘插入电脑,开机,出现开机画面后按“DEL”键,进入BIOS中,由于主板型号、品牌不同,BIOS界面也不同,但一般都是有system,boot,main,advanced,security等几个选项,main是主设置界面,譬如BIOS时间等等。boot是启动项的设置。 2、选择BOOT项,找到boot option#1,按下回车(enter),然后按上下方向键选择到自己的U盘,再按回车确定,即修改为U盘启动。 3、保存好设置,退出BIOS设置。电脑自动重启,即从U盘进行启动。

最新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考试题及答案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考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 1、计算机按照数据处理规模大小可以分为()、()、()、()、()等。 2、计算机的硬件主要由()、()、()、()以及电源等硬件组成。 3、计算机主机是()、()、()的总称,主要包括()、()、()等部件。 4、控制器和运算器集成在一起,合称为()。 5、CPU是()的缩写。 6、计算机硬件系统可以分为两大部分,即()和()。 7、外部存储器包括()、()、()。 8、1971年,美国Intel公司成功地把()和()集成在一起,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块微处理器。 9、计算机可以分成()和()两大部分。 10、运算器是信息的加工和处理部件,它的主要功能是完成()运算和 ()运算。 11、运算器除了能进行各种加、减、乘、除运算外,还可以进行()。 12、运算器主要由()、()等组成。 14、()和()集成在一起就是通常所讲的CPU。 15、(中央处理器)和(内存储器)一起被称为主机。 16、存储器是计算机中的记忆设备,用来存放(数据)和(程序)。 17、CPU内部(缓存)的大小以及(速度)对CPU的性能影响很大。 18、存储器一般可以分为(内部存储器)和(外部存储器)两大类。 19、一般把计算机的输入输出设备称为(外部设备)。 20、计算机软件是指为了(运行)、(管理)和(维护)计算机系统所编制的各种程序的总和。 21、计算机软件可以分为(系统软件)和一般(应用软件)。 22、一般把计算机数据总线包含的二进制位数称为(字长)。 23、计算机的(运算速度)是衡量计算机性能的主要指标,它主要取决于指令的(执行时间)。 24、CPU的总线包括(数据)、(地址)和(控制)。 25、CPU一般由(逻辑运算)单元、(控制)单元和(存储)单元组成。 26、衡量CPU性能的技术指标有(主频)、(外频)、(倍频系数)、(Cache容量)、(生产工艺技术)、(封装类型)、( CPU附加指 令) 27、主频=(外频)×(倍频系数)。 28、附加指令可以提高CPU处理(多媒体)和(3D图形)等数据的能力。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实习报告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实习报告 在人们越来越注重自身素养的今天,越来越多人会去使用报告,其在写作上有一定的技巧。那么报告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实习报告,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实习报告1 一、实习目的和要求 1.目的 计算机拆装操作实习是培养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应用技能,通过实习强化学生实际动手能力,使学生对计算机的应用能力得到提高,掌握计算机拆装的基本技能;能够熟练进行计算机各部件的正确安装、主要技术参数的掌握与应用;对计算机硬、软件故障的分析判断与排除。 2.要求 使学生具有计算机的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掌握计算机拆装的方法及基本技能的;能够熟练掌握计算机各组成部分技术参数、组装的合理搭配;能对计算机硬、软件故障的分析判断,对磁盘的分区格式化、工具软件的应用,Windos操作系统的安装,对各板卡驱动程序的安装,在实习过程要求学生多动手、多实践、多总结。按时按量完成实习内容。

二、学时分配 略 三、实习内容 (1)计算机各硬件组成部分的作用、技术参数的认识; (2)掌握计算机拆装的方法、步骤、注意事项及技巧; (3)整机硬件部分的拆装练习; (4)BIOS参数的设置及软件部分的装机练习; (5)掌握整机软、硬件故障的分析判断方法及处理方法; (6)常用工具软件的应用; (7)计算机病毒的预防与处理; (8)系统维护的原则与方法; (9)计算机综合性能维护; 四、具体内容 1.计算机各硬件组成部分的作用、技术参数的认识 (1)CPU: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是电子计算机的主要设备之一。其功能主要是解释计算机指令以及处理计算机软件中的数据。其主要参数有内核结构,主频,外频,倍频,接口,缓存,多媒体指令集,制造工艺,电压,封装形式,整数单元和浮点单元等。 (2)主板:又叫主机板(mainboard)、系统板(systemboard)或母板 (motherboard);它安装在机箱内,是微机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部件之一。主板一般为矩形电路板,上面安装了组成计算机的主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教案

電腦維護教案 教學目的:要求學生瞭解組裝一臺電腦所需要的組件教學重點:主機的內部構造以及硬體中的常用術語介紹教學過程: 一、微型電腦主要部件簡介 1.微型電腦主要部件簡介 顯示器 鍵盤(AT,PS/2) 滑鼠(AT,PS/2) 主板(AT,ATX) 記憶體 2.硬體的組成顯示卡 主機CPU晶片 硬碟 軟驅 光驅 外設

二、主機的內部構造 1、CPU:是電腦的大腦,又稱中央處理器,在整個電腦中起著重要的作用。 2、主板:是主機內的一個重要部件,一般為矩形電路板,一般有I/O控制晶片、鍵盤和麵板控制開關介面、指示燈插接件、擴充插槽、主板及插卡的直流電源供電接插件等元件,用來連接電腦的各種內外設備。 3、記憶體:從廣義的概念講,它泛指電腦系統中存放數據與指令的半導體存儲單元。按其用途可分為主存和輔存。 4、顯示卡:是控制電腦的圖形輸出。負責將CPU送來的影像數據處理成顯示器可以瞭解的格式,再送到顯示器形成圖像。 5、硬碟:是用來儲存數據的外部設備 6、聲卡:是電腦的發音設備。 三、微型電腦的其他外部設備 1、印表機:輸出設備,主要針式、噴墨、鐳射印表機。 2、數碼相機:輸入設備,所照的圖片解析度高,圖形清晰,方便易用。 3、掃描器:輸入設備,主要用於圖像的輸入。 4、遊戲手柄:不用我多作介紹了。 5、數字攝像頭:相當於數碼相機、攝像機的部分功能。 四、硬體中的常用術語介紹 1、與CPU有關的術語:INTEL公司(PENTIUM4奔騰4Pentium Ⅲ奔騰3Celeron賽揚(面向低端應用的)Xeon至強(面向高

端應用的) AMD公司(Athlon速龍或叫阿斯龍、Duron毒龍或鑽龍、第三代Athlon雷鳥Thunderbird 2、Cache:高速緩衝記憶體。比記憶體的速度更快的一種記憶體。CPU內部的Cache分一級Cache和二級Cache 3、CPU訪問數據的順序:CPU――CACHE――記憶體――外存 4、時鐘頻率:CPU的外部時鐘頻率和內部時鐘頻率 5、超頻:將CPU的時鐘頻率設置得比它的生產指定的時鐘頻率更高,但超頻會影響CPU的壽命和系統的穩定。 6、OEM:一家廠商根據另一家廠商的要求,為其設計生產產品。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试卷答案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 姓名____________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下列各题A)、B)、C)、D)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请将正确选项填写在括号内。 1.硬盘的数据传输率是衡量硬盘速度的一个重要参数.它是指计算机从硬盘中准确找到相应数据并传送到内存的速率,它分为内部和外部传输率,其内部传输率是指(D)。 A、硬盘的高速缓存到内存 B、CPU到Cache C、内存到CPU D、硬盘的磁头到硬盘的高速缓存 2.下面CPU指令集中(B)是多媒体扩展指令集。 A、SIMD B、MMX C、3Dnow! D、SSE 3.下列厂商中(B)是Celeron(赛扬)CPU的生产厂商。 A、AMD B、INTEL C、SIS D、VIA 4.下列(D)不属于北桥芯片管理的范围之列。 A、处理器 B、内存 C、AGP接口 D、IDE接口 5.计算机经历了从器件角度划分的四代发展历程,但从系统结构来看,至今为止绝大多数计算机仍是(D)式计算机。 A、实时处理 B、智能化 C、并行 D、冯.诺依曼 6.目前流行的显卡的接口类型是(C) A、PCI B、PCI-E×1 C、PCI-E×16 D、ISA 7.内存DDR333的另一个称呼是(B)。 A、PC2100 B、PC2700 C、PC3200 D、PC4000 8.一台微机的型号中含有486、586、PII、PIII 等文字,其含义是指(D)A.内存储器的容量B.硬盘的容量C.显示器的规格D.CPU的档次9.完整的计算机系统同时包括(A) A.硬件和软件B.主机与外设C.输入/输出设备D.内存与外存10.ROM的意思是(D) A.软盘驱动器B.随机存储器C.硬盘驱动器具D.只读存储器 11.在微机系统中(C)的存储容量最大 A.内存B.软盘C.硬盘D.光盘 12.开机后,计算机首先进行设备检测,称为(D) A、启动系统 B、设备检测 C、开机 D、系统自检 13.微型计算机的发展是以(C)的发展为表征的 A.软件B.主机C.微处理器D.控制器 14.一般主板上有多种外设接口,通常这些接口可以和插卡上外设接口(D) A.同时作用 B.不能同时作用 C.同类型能同时作用 D.同类型不能同时作用 15.目前微机主板广泛采用PCI总线,支持这种总线结构的是(B) A.CPU B.主板上的芯片组 C.显示卡 D.系统软件 16.下列存储器中,属于高速缓存的是(B) A.EPROM B.Cache C.DRAM D.CD-ROM

(完整版)新《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标准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 课程标准 金塔汽车维修中等专业学校 2014年3月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标准 一、课程定位(根据人才方案确定,阐述该课程在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作用、意义和功能。该课程在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作用、课程与职业岗位工作关系、课程对职业素质养成与职业能力培养的作用,以及与前、后续课程的联结等)随着计算机的普及,计算机已应用到各行各业各个领域,能够熟练使用计算机的基本操作以及初步掌握计算机的组装、维护、维修知识,是作为一名现代工作者应该具备的能力。此外,广大从事计算机营销、计算机网络管理以及利用计算机进行自动化控制的人员,在日常工作中会遇到大量有关计算机配件选购与组装、计算机系统维护与优化、计算机故障检测与排除等问题。因此,掌握计算机的组装和维护维修技术是非常重要的。 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一定的计算机科学基础理论,包括计算机硬件、软件等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较强的计算机选购、安装、应用、计算机系统调试与维修、以及计算机网络系统调试与信息安全等能力,能够在信息服务类企业以及其他企事业单位从事计算机系统的安装维护、能够使用维修维护工具进行计算机的维修和维护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二)职业岗位能力需求 根据对计算机应用专业职业岗位群的调研和分析,本专业学生应该能够满足企事业单位对计算机应用技术人才的要求,主要包括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局域网调试与维护、IT设备的采购、设备安装及维护、信息系统安全与维护、IT产品营销与技术服务等职业能力。 本专业学生应该具备的职业核心能力和关键岗位能力如下表所示。

(三)课程性质与作用 根据高职高专计算机应用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职业岗位能力需求,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是计算机应用专业的职业核心能力和关键岗位能力,也是计算机应用专业学生所必需的一项职业技能。《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是计算机应用专业的一门重要的职业技术课和核心课程。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在计算机应用专业的培养计划中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是计算机组成原理、操作系统等前续课程的进一步延伸,也是多媒体技术、网络管理与维护、网站建设等后续课程的知识和技能基础。 二、课程设计思路(以能力目标指导下,基于职业教育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基于生产过程等课程标准整体设计思路,以及课程框架结构、学分和学时分配) 本课程从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出发,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紧跟IT行业发展,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和设计,充分体现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 (一)、课程内容的设计 通过对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工作过程的调研、分析,根据IT行业企业发展需要和完成职业岗位实际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以真实工作任务为依据选取课程教学内容。 课程内容以计算机硬件组装和软件安装为主体,兼顾软硬件的调试、维护以及系统故障的诊断和处理,由计算机硬件的识别、选购、安装,计算机操作系统和常用软件的安装、设置,计算机软硬件的调试、维护以及系统故障的诊断和处理等内容组成。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教案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教案 一、课程定位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是计算机应用专业的必修课程,主要学习内容包括计算机的各个部件及性能、硬件的集成与拆装、BIOS设置、USB启动盘制作、磁盘管理、操作系统与其他应用软件的安装、硬件测试、系统优化,以及系统的维护和故障的排除等。通过学习,可使学生具有计算机组装与维护的基本技能,并及时了解计算机软、硬件的最新技术,以适应相关行业岗位的需求。 先修课程:计算机应用基础 二、课程总目标 学生学习本课程要实现的目的是:具有计算机组装与维护的基本技能,并及时了解计算机软、硬件的最新技术,以适应相关行业岗位的需求。 三、重点、难点章节及内容 项目一计算机及硬件配置 知识点: 计算机系统的组成、认识计算机各组成部件 重点: 计算机系统的组成 难点: 计算机的配置方案 基本要求: 1、识记:计算机系统的组成 2、领会:计算机各组成部件的性能指标 3、综合应用:计算机的配置方案 项目三系统安装的准备工作 知识点: BIOS的设置、USB启动盘的制作、硬盘的分区和格式化 重点: BIOS的设置、硬盘的分区和格式化 难点: 硬盘的分区和格式化 基本要求: 1、识记: BIOS设置的基础数据 2、领会:熟悉制作系统引导盘

3、综合应用:完成计算机系统安装之前的准备工作 项目五系统的备份与恢复 知识点: 了解计算机系统的还原、用Ghost软件备份和恢复系统 重点: 计算机系统的还原 难点: Ghost文件的制作 基本要求: 1、识记:系统还原的操作步骤 2、领会:系统还原的基本原理 3、综合应用:Ghost文件的制作与系统的备份和恢复 项目七硬件系统的维护 知识点: 计算机维修的原则和方法 重点: 计算机各部件的日常维护、常见故障的检测和处理 难点: 常见故障的检测和处理 基本要求: 1、识记:计算机维修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2、领会:计算机各部件的日常维护知识 3、综合应用:检测并处理计算机日常出现的故障 四、实践环节和内容总体设计 (一)主要环节安排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理实一体化,学生在课堂上学,然后在计算机上做,边教边学,边学边做,提高教学的直观性,调动学生积极性,增强学生动手能力,让学生将理论知识变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内容总体设计 1、课堂教学中的实践环节 让学生感知任务,老师提出技能目标并对理论知识进行讲解,然后分发实训指导书,学生完成每个任务,老师进行归纳总结提升,并对学生完成任务作出评价。

计算机组装与维修选择整理汇总

世界第一台计算机诞生于1946年 计算机能够直接识别的进位计数制是二进制 Modem是对调制解调的简称 内存属于内部存储器 机箱面板连接线中,硬盘工作指示灯是HDDLED 储存单位最大的是GB Recuva属于数据恢复测试 显卡的性能及功能主要取决于显示芯片 电脑中的时间每次开机都不准确可能的故障是主板电池没电 属于输出设备的是显示器 电脑的安全认证3C认证是中国强制性产品认证 CPU是计算机的核心部件,其性能基本决定着整台计算机 为了保证CPU的良好散热,通常在CPU的表面涂一层硅脂 不可以作为硬盘接口的是AGP Goast属于常用的主频等于外频乘以倍频 通常说的BIOS设置或COMS设置的完整说法是利用BIOS设置程序对CMOS参数进行设置 使用话筒录音时应将话筒连接线插入声卡中的Mic插孔中 投影仪不是计算机的基本设置 控制器是计算机中发号司令的部件 内存容量的大小会对计算机的运行速度造成影响 外存一般容量很大,但运行速度慢 硬盘分区命令为fdisk,格式化命令为format CPU风扇转速的单位为RPM,中文意思是转没分 SATA类型的硬盘又叫串口硬盘 ADSL宽带上网连接中,分频器的PHONE端口应与电话机设备相连 常见文件系统有FAT32 和NTFS两种 目前鼠标的接口主要有PS/2接口、USB接口和无线接口 将第一启动盘设置为CDROM后,计算机首先尝试从光驱引导系统 DDR内存中的DDR含义是双倍数据传输速率 技嘉GA-B75M主板中,B75是指主板的北桥芯片型号 出于散热考虑,安装硬盘和光驱的时候,应尽量把光驱安装在机箱最上面位置Ghost软件备份文件时的压缩方式有NO、Fast快速压缩、High高压缩三种。 组装“最小系统”计算机的九大组件:电源,主板,CPU及风扇、内存、显卡、硬盘、键盘、鼠标、显示器 BIOS的三大功能:自检及初始化;程序服务;硬件中断处理 简述计算机故障检测的五大原则:先想后做,先软件后硬件,先外设后主机,先听后拆,最小系统和硬件替换 造成操作系统故障的六大原因:文件丢失,病毒,软件不兼容,显示器蓝屏,木马和恶意程序,无法正常访问网络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教学计划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教学计划 任课教师:邹念 一、课程性质和任务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计算机专业学生的一门主干专业基础课程。其主要任务是使学生了解计算机各部件的分类、性能、选购方法,理解各主要部件基本工作原理、硬件结构、相互联系和作用,并能掌握微型计算机的组装与简单的维修方法。基本上达到计算机中级维修工的国家职业标准。 二、课程教学目标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了解微型计算机各部件的主要原理、分类、性能、使用、选购方法,掌握微型计算机组装与维修的基本技能,了解常用外设的安装、使用及日常维护维修方法。 (一) 知识教学目标 1. 掌握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基本概念; 2. 初步掌握计算机硬件的组成结构、工作原理及相互关系; 3. 了解计算机各部件的类型、性能和组成; 4. 掌握计算机各部件的选购、安装方法; 5. 了解微型计算机系统的设置、调试、优化及升级方法; 6. 了解微机系统常见故障形成的原因及处理方法。(二) 能力培养目标 1. 能正确理解有关计算机的基本概念; 2. 能根据用户需求合理选择计算机系统配件; 3. 能熟练组装一台微型计算机并进行必要的测试; 4. 能熟练安装计算机操作系统和常用应用软件; 5. 初步学会诊断计算机系统常见故障,并能进行板级维修。 (三) 思想教育目标

1. 具有吃苦耐劳的工作精神和热爱本专业的工作; 2. 具备良好的服务意识和市场观念; 3. 具备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和敬业精神。 4. 能领悟到群体智慧和协作精神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三、教学内容和要求 第1章绪论 目的和要求:掌握计算机系统组成原理的重要概念内容和要点: 1.了解微型机的发展阶段与各阶段的特点; 2.了解微型机的基本工作原理; 3.了解微型机系统中各大部件的结构和相互关系; 4.掌握微型机的主要硬件组成和主要软件组成; 5.掌握微型机各个部件的外观和主要作用; 6.了解微型机的类型和特点。 第2章微型计算机基本系统 目的和要求:掌握微型机硬件基本系统各个部分的外观、结构、分类、技术指标和作用 内容和要点: 1. 了解主板的分类方法和结构; 2. 掌握主板的各种插座和插槽的名称和作用 3. 学会安装主板的连接线; 4. 了解CPU插座的类型; 5. 掌握CPU的主要性能指标; 6. 了解内存条的类型和主要性能指标; 7. 电源、机箱的类型和基本结构; 8.了解存储设备的类型和作用;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教案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 教案

第一节计算机系统概述 教学目的:1.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发展简史 2.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3.掌握计算机网络的组成和网络的基本要素 教学重点:计算机网络的组成和网络的基本要素 教学难点:计算机网络的组成和网络的基本要素 教学方法:讲授法 教学用具:投影、多媒体计算机 授课时间: 课时计划:3课时 教学过程: 导言: 计算机发展到今天,已不再是一种应用工具,它已经成为一种文化和潮流,并给各各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变化。同时,计算机文化也在改变着生活模式和思维模式,从来没有一种文化会像计算机文化一样得到如此一致的认同。 所为计算机是电子数字计算机的简称,是一种自动地、高速地进行数值运算和信息处理的电子设备。本章介绍计算机的特点、分类、应用以及计算机的组成,并阐述硬件和软件之间的关系。 新课内容: IBM公司生产的PC机采用了“开放式体系结构”,即主板上大都有6---8个扩展插槽,供PC机外围设备使用,通过更换板卡,对微机的相应子系统进行局部升级,使其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和扩充性,并且公开了其技术资料,因此其它公司先后为IBM系列PC机推出了不同版本的系统软件和丰富多样的应用软件,以及种类繁多的硬件配套产品。因此当今以IBM PC微型计算机中的主流产品。

一、计算机的发展 1946年2月14日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ENIAC在美国的宾夕法尼亚大学诞生。人类进入科学计算的新纪元,进入了信息时代。 1.第一代电子管计算机时代 第一代计算机发展时间从1947年到1957年,近11年的时间。其主要采用电子管作为主要的逻辑元件。主要特点:存储量小,体积庞大,价格昂贵,功耗巨大,运算速度慢。应用在科学计算和军事等方面。 2.第二代晶体管计算机时代 第二代计算机发展时间从1958年到1964年,近7年的时间。其主要采用晶体管作为主要的逻辑元件。主存储器还是用磁芯,外存储器开始用磁盘。主要特点:存储容量增加,运算速度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3.第三代集成电路计算机时代 第三代计算机发展时间从1965年到1970年,近6年的时间,用中、小集成电路晶体代替分立元件晶体管。这时,计算机开始广泛应用于大型企业中的工业控制,数据处理和科学计算等各个领域。 4.第四代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时代 第四代计算机发展时间从1971年直到现在,其特点为:集成程度更高,计算机更加微型化,运算速度,达到每秒上亿次,计算机的外部设备向高性能、多样化发展,软盘和硬盘得到推广。 二、计算机发展的趋势 1.计算机的处理技术不断提高 2.计算机的体积不断减小 3.计算机的价格不断降低 4.计算机信息处理的多媒体化 5.计算机与通讯技术的结合进入“网络化”时代。 三、计算机的应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