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高中地理 第一章 人口与环境 1.4 地域文化与人口04课时作业 湘教版必修2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复习用)
地理必修Ⅱ复习提纲第一章人口与环境1.1 人口增长模式1、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2、影响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因素:生物学规律、社会因素(经济发达程度、文化教育水平、医疗卫生条件、妇女就业状况、婚姻生育观、宗教信仰、风俗习惯、战争、人口政策)、自然灾害等。
但人口增长的快慢,归根结底取决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3、人口增长模式:①“高高低”模式(原始型和传统型):为工业革命前的人口增长模式,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初期的人口增长模式。
它可分为(1)原始人口增长模式:基本特点是高出生率、高死亡率、极低的自然增长率,它与原始社会时期,以采集、狩猎经济为主的极为低下的生产力水平相适应;(2)传统人口增长模式:基本特点是高出生率、高死亡率、较低的自然增长率,它与手工劳动为基础的自然经济相适应。
(非洲少数国家属此类型)②“高低高”模式(过渡型):表现为高出生率、低死亡率和高自然增长率。
发达国家在18世纪中期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属于此种人口增长模式。
从20世纪50年代起,这种模式普遍存在于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导致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出现严重的人口问题。
③“低低低”模式(现代型):表现为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三低”的现代人口增长模式。
发达国家和少数发展中国家属此类型。
4、世界和我国人口增长状况及图示:世界人口增长状况: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处在“高低高”的过渡模式,发达国家处在“低低低”的现代模式;人口自然增长率较高的地区是亚非拉发展中国家集中分布区;中国人口增长状况:由于计划生育的实施,20世纪70年代以来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都有大幅下降,人口增长模式正逐步由“高低高”型向“三低”型过渡。
1.2 人口合理容量1、人口指数增长的含义:人口指数增长是指世界人口的“J”形曲线增长,这种人口增长现象被称为是“人口爆炸”,这种增长在开始时数量比较小,但很快会急剧膨胀,所以不可能长时期持续下去。
2、环境对人口发展的限制性:人口发展需要消耗各种自然资源,世界人口急剧增长对资源的需求与日俱增,而自然资源(土地、矿产、水、森林等资源)是有限的,对人口发展具有限制作用。
精品优化方案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二学案 第一章 人口与环境 第四节地域文化与人口
地理精品教学资料2019.5第四节地域文化与人口知识点一文化和地域文化的含义[学生用书P19]1.文化: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2.地域文化:指在一定地域长时期形成的特定文化现象。
[温馨提示]地域文化表现在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建筑、生产工具、服饰、饮食、语言等,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深远。
【思考】1.荷兰风车、内蒙古那达慕大会、墨西哥玛雅古迹、瀑布是否属于文化现象?提示:荷兰风车是人类创造的物质财富,那达慕大会是人类创造的精神财富,墨西哥玛雅古迹在古代属于人类创造的物质财富,现在侧重于精神财富,以上三项都属于文化现象。
瀑布不是人类创造的,不属于文化现象。
2.伊斯兰教徒不吃猪肉,在斋月日出之后,日落之前不能吃喝;有些佛教徒不吃荤;印度教徒不吃牛肉,而且以上宗教建筑风格不同。
这些习俗和建筑风格可以称为什么?提示:地域文化。
材料一文化是人类活动的产物,形成于一定的地域中,地理环境是文化的形成基础。
地理环境为人类活动提供场所空间、生产和生活资料,还是人类精神生活的源泉。
材料二四合院结构示意图。
四合院是我国华北地区一种传统的住宅建筑形式。
主要分布在河北、北京、山东、山西、陕西等华北地区,其中以北京最为典型。
四合院是一种四面有房屋、中间有院子的住宅结构,其规模有大有小,小型四合院只有一进院子,大者有二三进和东西跨院,有的还有后花园。
四合院由围墙封闭成矩形,房屋建筑按南北轴线对称排列。
大门一般开在东南角上,门朝南开;有的大门前后有影壁,进门左转进入前院,院子南侧为倒座,旧时为佣人的住处。
经垂花门进入中心庭院,分布在中轴线上坐北朝南的正房,也叫上房,为主人起居室和卧室,一般为一明一暗。
中间为堂屋,是家庭住房的中枢,也是接待客人和家人相聚的地方,两边为卧室。
正房的前方左右两侧为厢房,也叫下房、配房,一般用作书房、餐室或晚辈住房。
正房与厢房之间有回廊相连。
结合材料探究:(1)某地域内的文化景观是当地________的指示物。
高中地理 第一章 人口与环境 1_4 地域文化与人口学案 湘教版必修2
1.4地域文化与人口【相关知识点回顾】不同国家人口增长模式一、文化和地域文化1.文化:人类在①______________2.地域文化:在一定地域③__________二、文化背景与人口1.对人口发展影响较大的文化差异主要是⑤2.婚俗对出生率的影响(1)初婚年龄【探究点一】〖合作探究〗材料:西方发达国家法律规定的初婚年龄虽然普遍较低,如英国为岁,但实际的初婚年龄要晚得多,大多在多在14~20岁之间。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有不同的婚俗,如下表所示。
婚俗发达国家初婚年龄晚婚乃至不婚、不育者较多婚姻的稳不够稳定,离婚率较高,再婚现象较多.下列有关文化概念的叙述,正确的是( )④地域文化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地域文化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但在一定阶段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世界文化发展到今天,人们的婚育观念已基本相同了.德国人大部分信仰佛教,所以人口增长率较低,甚至出现了负增长.世界上的主要宗教大都不反对人口增殖.在婚俗方面导致欧美国家人口出生率一般较低的原因是(.宗教因素的影响C.婚姻关系不稳定 D.只生一个的国家政策【层次二】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中国的流动人口已达人中就有1个是流动人口。
有数据表明,中国流动人口平均年龄不到人正逐渐成为流动人口的绝对主力。
据此完成第4.材料反映出我国人口发展的新变化是(①从早婚早育到晚婚晚育②从“多育多子”到只生一个【预学能掌握的内容】①社会历史发展②物质财富③长时期④特定文化⑤婚俗⑥宗教⑦偏低⑧延长⑨加快⑩降低离婚率出生率降低人口增殖高晚婚晚育出生率多子多福出生率全民皆商工商业安土重迁四海为家增加身体【探究点一】〖合作探究〗提示:①初婚年龄小,人口出生率就高。
②婚姻不稳定,离婚率高,降低人口出生率,人口增长慢,反之增长快。
〖课堂检测〗1.B 2.C 3. 4.B 5.B【探究点二】〖合作探究〗提示:①推迟生育年龄,缩短生育时间,降低出生率,减轻人口压力。
②降低人口出生率,减轻人口压力,提高人口素质,积累社会财富。
【精选】_高中地理第一章人口与环境1.4地域文化与人口课件湘教版必修2
特别提醒 宗教不反对人口增殖,而欧洲信奉基督教,其出生率为什么在 世界各大洲中却是最低的呢? 这是因为宗教作为一种信仰也是一种文化现象,仅是影响人口 发展的因素之一,并不是唯一的因素。拉丁美洲是世界上出生率最 高的地区之一,并不是单单受天主教影响的缘故,还深受经济发展 水平、文化教育、婚俗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同样,欧洲是世界上 人口出生率最低的地区,也并不是只受宗教单一因素的制约,例如 上面学习到的婚俗就有深刻的影响。
(1)我国在 20 世纪 60 年代初总和生育率最高,原因是受到哪些 传统观念的影响?
“多子多福”、“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观念,导致多育 多子;“早生贵子”、“四世同堂”的观念,导致早婚早育。
(2)从 20 世纪 70 年代,我国总和生育率开始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实__行__计__划__生__育__,__控__制__人__口__增__长____。
提示:说明不同地域具有不同的文化特征。
2.我国古代为什么崇尚“多育多子”?
提示: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家庭增值财富的手 段主要依靠扩大人口规模。
3 新课堂·互动探究
要点一 文化、地域文化的含义
1.文化: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
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如下表所示。
类型
内涵
【解析】 不同地理环境下形成不同的地域文化,这种不同既 体现在物质文化方面,又体现在精神文化方面。东亚是水稻种植面 积最大的地区,经过长时间的积淀和传承,逐渐形成了“稻米文 化”。地域不管大小,都是独立的个体,这和其重要性没有关系。
【答案】 D
要点二 文化背景与人口
因素 主要内容
影响状况
初婚年龄 大小
1.2 19.3 41.5 22.0 8.1 2.7 33 4.2
2018-2019学年高中地理 第一章 人口与环境 第四节 地域文化与人口 文化背景与人口学案 湘教版必修2
文化背景与人口一、考点突破1. 了解文化和地域文化的含义;2. 运用相关资料,掌握地域文化背景的差异对人口发展的影响。
二、重难点提示地域文化背景的差异对人口发展的影响。
一、文化和地域文化1. 文化的含义类型内涵举例特点二者联系文化物质文化与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活动有关的文化内容和物质形式如指南针、生产工具、生活用具、云南傣族竹楼、农田、道路、城市、村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比较密切,而且变化节奏较快,具有发展速度快、变化频率高的特点,是精神文化的基础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并不是截然分开的,许多精神文化内容也具有物质形式,如古代石窟艺术、街头雕塑、革命纪念地精神文化帮助人们认识世界、规范人们社会行为,体现人们情感的文化内容如语言、文学、京剧艺术、少数民族风情、法律、教育、宗教等与自然环境的关系相对疏远,且发展变化的节奏较慢,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保守性2. 地域文化①含义:指在一定地域长时期形成的特定文化现象。
②形成过程地域文化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但在一定阶段具有相对稳定性。
地域文化从成因来看,是自然与社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二、文化背景与人口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不同的种族和民族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文化差异。
这种差异对于人口发展产生多方面的影响,如婚俗、宗教对人口发展的影响就很大。
文化差异主要国家类型对人口发展的影响婚俗初婚年龄早婚早育发展中国家生育时间延长,亲子年龄差距缩短,人口出生率高,加快人口增长速度晚婚乃至不婚不育发达国家降低人口出生率,延缓人口增长,甚至出现零增长或负增长婚姻稳定程度稳定发展中国家离婚率低,出生率较高不稳定发达国家离婚率高,出生率低宗教信仰宗教的国家为了扩大势力,一般都不反对人口增殖,导致人口出生率较高思考:从地域文化对人口影响的角度分析,为什么非洲人口出生率高?①非洲许多地区初婚年龄偏低,使妇女生育年龄提前,生育时间延长;②非洲部族众多,各部族为扩大自己的势力,多采取鼓励生育的措施。
2018版高中地理第一章人口与环境1.4地域文化与人口练习湘教版
第四节地区文化与人口基础夯实1.20 世纪 60 年月末 , 一批批京、津、沪知识青年到达“北大荒”。
在生产、生活过程中, 与当地黑土文化发生沟通与交融的地区文化有() 。
①华南妈祖文化②江南水乡文化③华北平原文化④沙漠绿洲文化A. ①③B. ②③C. ②④D. ①④答案 B分析华南妈祖文化主要散布在福建、广东、海南、台湾等地;京津地区主假如华北平原文化; 沪是江南水乡文化; 沙漠绿洲文化主要散布在我国的西北地区。
故 B 项正确。
2.一对拥有生育能力的夫妻自发不要孩子, 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两人间界” , 又称之为“丁克家庭” , 即“ DINK家庭”。
“ DINK”意为“ Double Income,No Kids”。
20 世纪60— 70 年月 , 这类家庭模式开始在欧美等地流行。
1967 年 , 美国 18~44 岁的妇女中有3%的人自发不育;1980 年 , 这个年纪组的妇女中自发不育者占6%,占所有女性的11%;1987 年 , 美国 5 名不足44 岁的已婚女性中, 就有 1 个不打算生育, 而 30 岁以下的已婚妇女中有40%以上没有生育过孩子。
“丁克家庭”反应的地区文化特色是() 。
A. 传统农业文化B. 现代工业文化C.现代大城市文化D. 原始文明文化答案 C分析依据资料表达可知,“丁克家庭”反应的地区文化是现代大城市文化。
3. 有关婚俗对人口发展的影响, 正确的选项是 () 。
A. 初婚年纪小 , 人口的出生率低B. 初婚年纪小 , 人口的出生率高C.婚姻不稳固 , 人口的出生率高D.离婚率高 , 人口的出生率高答案 B分析初婚年纪越小, 人口出生率越高; 婚姻不稳固 , 离婚率高 , 一般会降低人口的出生率。
4. 以下图是某地区育龄妇女均匀生育儿女数变化曲线图。
若图中所示变化趋向连续下去, 最可能出现的是 () 。
A. 人口素质降落B. 人口老龄化C.就业压力加大D. 劳动力成本降落答案 B分析图中反应该地区育龄妇女均匀生育儿女数不停减少, 可能是实行计划生育, 提高人口素质的结果。
高中地理大一轮复习讲义第一章 人口与环境:人口迁移 地域文化与人口
考 向 人口迁移的特点
右图示意某城市20世纪80 年代和90年代平均人口年变化 率。当前,该城市总人口约 1 300万。据此完成1~2题。
1.20世纪90年代和80年代相比,该城市
A.总人口增长速度加快
B.总人口减少
C.人口自然增长率降低
D.人口净迁入量减少
解析 答案
考 向 人口迁移的特点
2.该城市所在的国家可能是
老年人口迁移起重要的作用
宗教信仰不同导致大规模人口 印巴分治时期,两国间的人
迁移
口迁移
政治因素
因素
影响
国家政策
决定人口迁移能否 正常、合理进行
战争
造成人们无家可归 流落到邻近的国家
政治变化
政治独立 国家解体
举例
“上山下乡”、三峡移民
阿富汗难民涌向巴基斯坦 我国历史上人口重心南移 二战后东欧一些国家重新划定国界
少的外来常住人口主要流向上海周边的中小城市。上海市已制定“十三五”
期间人口增长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的策略。据此完成4~5题。
4.导致2015年上海市外来常住人口减少的主要原因是近年来上海市
A.产业转型升级.交通拥堵加重
解析 根据题干材料知,上海市人口需求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这是
人口互相迁入、迁出
分析要素
气候 水 土壤(土地) 矿产
影响人口迁移的推力和拉力因素分析
满分术语
推力
拉力
环境污染
气候宜人
水资源短缺
水源丰富
人多地少;土地退化
地广人稀;土壤肥沃
资源枯竭
资源丰富
影响人口迁移的推力和拉力因素分析
分析要素
经济 交通 社会 政治
满分术语
高中地理 第1章 人口与环境 第4节 地域文化与人口 湘教版必修2
降低人口_出__生__率__
生育观念
“ 多子多福 ” “不 孝有三,无后为大”
“只生一个好”“男女 都一样”
降低人口_出__生__率__
职业选择 “学而优则仕”
__全___民___皆__商______
从事工商业 的人 口越来越多
流动观念
____安__土___重___迁_______
“四海为家”
婚姻的地域范围 广阔 ,人口的 身体 素质、文__化__
【导学号:64490015】
国家 巴基斯坦 尼泊尔
韩国 泰国
指数宾 委内瑞拉
指数 1.1 1.0 0.9 0.9
(1)人口生育意愿与中国传统文化相似的国家是( ) A.韩国、泰国、菲律宾 B.菲律宾、泰国、尼泊尔 C.巴基斯坦、尼泊尔、韩国 D.哥伦比亚、肯尼亚、委内瑞拉
文化背景与人口
[合作探讨] 《孔雀东南飞》中有这样一段:“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 十六诵诗书。十七为君妇,心中堂苦悲。” 探讨1: 材料中描写了当时怎样的婚俗? 【提示】 早婚,初婚年龄低。 探讨2: 材料中当时的婚俗对人口增长有什么影响? 【提示】 从理论上会加快人口的增长。
[核心点击] 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文化背景对人口发展的影响
素质提高
正误判断: (1)从“学而优则仕”到“全面皆商”是我国人口发展的新变化。( ) (2)从“多子多福”到“只生一个好”再到“全面推行二孩”的政策,是生产 力进步的表现。( )
【提示】 (1)√ (2)√ 人口生育观念、人口生育政策都是由当时社会生产力决定的。
[质疑·手记] 预习完成后,请将你的疑问记录,并与“小伙伴们”探讨交流: 疑问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疑问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疑问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8年高中地理第一章人口与环境1.4地域文化与人口课件湘教版必修220180820171
探究一
探究二
因素 主要内容 影响状况 人口 为了扩大势力,世界上的主要宗教一般都不反对 主张 人口增殖,这对人口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 宗教对人口分布的影响较为局部,只是在宗教成 分比较复杂、宗教冲突比较严重的地区影响较 宗教 大,如在考虑南亚国家特别是印度等国的人口分 人口 布因素时,就不能忽视宗教因素。 在印巴分治时,1 分布 500 万左右的穆斯林从印度迁入巴基斯坦,200 万 左右的印度教徒则从巴基斯坦迁入印度,这是宗 教因素影响人口分布的一个典型例子
探究一
探究二
文化背景对人口发展的影响 主题活动 材料一 西方发达国家法律规定的初婚年龄虽然普遍较低,如英国 为16周岁,但实际的初婚年龄要晚得多,大多在25~35周岁。而非洲 等发展中国家初婚年龄大多在14~20岁。 材料二 据联合国统计,近年来,世界许多国家的离婚率都有迅速 上升的趋势。欧洲许多国家和美国的离婚率长期居高不下。 结合材料探究: (1)初婚年龄大小对人口出生率有何影响? 提示:初婚年龄越小,人口出生率就越高。 (2)婚姻稳定程度与人口增长有何关系? 提示:婚姻不稳定,离婚率高,降低人口出生率,人口增长慢;反之增长 快。
学而优 中国传统农业社 则仕 会 全民皆 现代中国 商
一
二
三
4.从安土重迁到“四海为家”
观 社会时期 形成原因 定居是进行农业生产活动的基本要求,自给 中国传统 自足是传统农业的基本生产方式。因而, 安土重迁 农业社会 安土重迁成为中国传统农业社会人口流动 的主要特征 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封闭保守的社会环境 被彻底打破,各地区之间的交流日益频繁,婚 四海为家 现代中国 姻的地域范围空前广阔,人口的身体素质、 文化素质也大为提高 念
思考讨论我国古代为什么崇尚“多育多子”? 提示: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家庭增值财富的手段 主要依靠扩大人口规模。
2018-2019学年高中地理 第一章 人口与环境 第四节 地域文化与人口 中国文化与人口学案 湘教版必修2
中国文化与人口一、考点突破中国文化的发展变化对人口发展的影响。
二、重难点提示重点:中国文化的发展变化对人口发展的影响。
难点:1. 文化的横向和纵向的对比;2. 不同文化产生的社会根源。
中国文化对人口发展的影响中国文化对人口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生育、职业选择、人口流动等方面。
随着社会的进影响因素时代文化的地域成因积极意义婚姻观早婚早育古代古代农业社会,人口相对不足,早婚早育有利于劳动力增殖——晚婚晚育现代当今中国,人口压力十分沉重推迟生育年龄,缩短生育时间,降低出生率,减轻人口压力生育观多育多子古代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家庭增殖财富的手段主要依靠扩大人口规模,尤其是增加男性劳动力——只生一个现代当代中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福利水平提高降低人口出生率,减轻人口压力,积累社会财富择业观学而优则仕古代“士”“农”“工”“商”是中国传统农业社会所推崇的职业选择顺序。
“士”是统治阶级,农民被尊为财富(粮食)的创造者,而工商业者则被认为不是财富(粮食)的创造者而遭到统治者的贬斥——全民皆商现代现代中国,工业化、城镇化步伐不断加快,从事工商业的人口越来越多,形成了“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的新观念加快国民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居住观安土重迁古代定居是进行农业生产活动的基本要求,在此基础上,又形成了“父母在,不远游”的儒家孝道思想——四海为家现代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封闭保守的社会环境被彻底打破,各地区之间的交流日益频繁,婚姻的地域范围空前广阔人类联系日益密切,促进经济的发展,提高人口身体素质、文化素质思考:古代形成“父母在,不远游”观念的原因是什么?①从观念上看,这是我国孝敬父母的优良传统。
“不远游”可使儿女守候在父母身边进行照顾,让父母尽享天伦之乐。
②从交通通信方式看,古代交通通信极不发达。
如果远游则难以与父母联系,使得相互间牵肠挂肚。
【随堂练习】1. 当代中国,逐渐形成的一种婚育文化时尚是()A. 争取早婚晚育B. 适当晚婚晚育C. 只结婚而不育D. 尽量早婚早育答案:B思路分析:在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妇女的初婚年龄大多集中于15~20岁,在人口相对不足的古代农业社会,早婚早育有利于劳动力增殖。
1.4地域文化与人口
(2)婚姻的稳定程度
离婚率与人口出生率呈负相关的关系。离婚 率越高,人口出生率越低;离婚率越低,人口出 生率越高。
三、中国文化与人口
中国文化对人口发展的影响主要
表现在婚姻观、生育观、择业观、迁
移观等方面。
【阅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选录
第六条 结婚年龄,男不得早于22 周岁,女不得早于20周岁。晚婚晚育应 予鼓励。 第十六条 夫妻双方都有实行计划 生育的义务。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不同的婚俗与人口
结合材料,填写下表。
影响 文化 差异 现象 出生率
发展中 国家
婚育 年龄 早婚, 生育时 间延长 稳定
发达 国家
晚育, 甚至不 婚不育 不稳定, 离婚率高
发展中 国家
发达 国家
婚
出生率高 出生率低
俗 婚姻稳 定程度
出生率高 出生率低
• DCBDAB
1.先分层讨论,后组内合作探究。组长调控好,控制讨论 节奏,及时安排展示与点评以及检查小组落实情况。 2.组内形成统一认识,做到要点化、序号化。 3.提高效率,全部解决疑难问题,达成目标。 A层(120%),B层(100%),C层(85%)。
合作探究(高效8分钟)
探究一: 四组展示 探究二: 五、八组展示
高中地理必修Ⅱ
第一章 之
1.了解文化和地域文化的概念。 2.举例说明外国文化对人口的影响和中国 文化对人口的影响。 3.对比不同地区的文化差异。
课前预习成果巩固(5分钟)
要求:1、认真查找导学案课前预习中存在的问题,分 析原因并熟练掌握,用红笔纠错。 2、记录自己的疑惑和不能独立解决的问题,为 下步讨论做好准备 预习答案:
学而 优则 仕
中国传 统农业
高中地理 第一章 人口与环境 第四节 地域文化与人口素材 湘教版2 精
第一章人口与环境第四节地域文化与人口课标要求:收集资料,对比不同地区人口的文化差异。
很显然,本节课要求通过对不同地区人口与文化差异的分析,达到理解地域文化对人口发展的影响。
学习目标:1.了解文化与地域文化的概念举例说明外国文化对人口的影响和中国文化对人口的影响收集资料,对比不同地区人口的文化差异。
通过实例分析地域文化对人口的影响通过收集资料,对比不同地区人口的文化差异,查找、收集资料,进行对3.通过阅读教材中“《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选录”,了解我国有关法律中国文化对人口的影响及原因。
文化的含义,地域文化的形成。
1.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2.宗教影响下的拉丁美洲,是世界上出生率最高的地区之一。
3.、4.中国文化对人口发展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从早婚早育到、、从安土重迁到“1.物质财富精神财富 2.天主教 3.生育职业选择 4.晚婚晚育只生一个全民皆四海为家下列因素中,对人口出生率影响不大的是 A.宗教信仰 B.初婚年龄 C.婚姻的稳定程度D.自然环境初婚年龄稳定的婚姻读边的“中国与印度总和出生率对比表和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年份 1950 1960—1965 1975—1980 1 985—1 990 1 998 出生率 % 中国 6.11 5.61 3.26 2.41 1.80 印度 5.97 5.81 4.83 4.07 3.40 1 年之前,我国的人口出生率一直高于印度,主要原因是受到了等传统文化观念的影响。
中国的人口出生率在时期下降的幅度比较大,主要原因是 2 印度人口出生率的特点是: 3 你认为印度人口出生率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有哪些?地域文化是指 A.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精神财富B.在一定地域长时期形成的特定文化现象C.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传统D.一个国家所包括的所有物质财富.下列与婚姻的稳定程度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我国的离婚率正逐年提高 B.发展中国家生活贫困,婚姻不稳定C西方国家婚姻比较稳定 D.美国的再婚率比较低地域文化对人口的影响是通过影响人们的生育意愿而表现出来的,即影响人们的生①“多子多福②男性偏好③“地有余而民不足,君子耻之④重视子女质A.③④⑤⑥ B.①②⑤⑥ C.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⑥“丁克 DINKS 家庭,也称为自愿不生育家庭,是“Double Income。
2017_2018学年高中地理第一单元人口与地理环境第一节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课件鲁教版必修2
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
1.了解人口增长的过程及其影响因素。 2.理解不同国家人口问题的影响及应对 措施。 3.掌握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 地区分布
一、世界人口增长的历史轨迹
所处 时期
人类社 会初期
工业革命后
“二战”后 迅速增长 ____________
人口增
长特点
十分
缓慢
速度加快 生产力发展,
人口老龄化的含义
目前一般将65岁及65岁以上人口定为老年人口,并将一个国家或 地区老年人口比重达到7%定为老龄化的开始,等于或大于10%定为严 重老龄化 。
一、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
1.人口增长的四个阶段及三种模式
2.人口增长的三种模式 不同的人口增长模式分别对应不同的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型,表 现出不同的人口年龄结构特征。 少年儿童
人口增长“三率”图的判读
(1)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读取某年三条曲 线对应的数值,可知图中a、b、c三条曲线依次表示出生率、死亡率、
自然增长率。
(2)人口数量最多是在其增长率由正值变为0的时刻,而不是增长 率最大的时刻,据上图可知,2027年左右我国人口数量达最大值。
三、不同国家的人口问题 1.全球:人口数量过多、增长过快和 人口年龄结构 失调等。
问题:人口出生率高、自然增长快, 0~14岁少年儿童 人口比重过大 2.发展中国家影响:形成“人口增长——社会 贫困——环境恶化”的恶性循环 措施:实行 计划生育
问题:人口增长缓慢和 人口老龄化 影响:劳动力短缺,社会赡养费用上升, 政府财政压力增大 3.发达国家 措施: 鼓励生育 和推迟退休,接纳海外移民 和外籍劳工
)
A.人口自然增长率比较高 B.少年儿童所占比重比较稳定 C.劳动力不足 D.人口老龄化严重 (2)解决该城市人口问题的主要措施是( ①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②严格执行计划生育政策 ③扩大幼儿教育规模 ④积极发展第三产业,扩大就业 A.①② C.③④ B.②③ D.①④ )
1.4第四节《地域文化与人口》
一. 概念
文化: 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创出 来的所有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之和。
精神文化
物质文化
[讨论与判断] 下列地理事物哪些属于文化? 哪些不是?
√ √ √ 【火车】 √ 【梯田】 【机床】 【河流】 【建筑技术】 √ √ √ 【空气】 【艺术】 【宗教】 【水库】 【三个代表】 √ √ √ √ 【太阳光】 【校规】 【哲学】 【尊老爱幼】 √ √ √
【海南岛】 【服装】 【饮食】 【房屋】 【冲积平原】
通俗地说,世界上凡是由人类创造的事物或经过 人类活动改造的自然物都属于广义文化的范畴。 区分的关键在于是否人类创造。
荷兰风车
那达慕大会(内蒙古)
1. 以上材料的内容是不是属于文化现象? 2. 从以上四个地区的文化现象看,文化有存 在着地域差异,这种差异现象称为什么?
“只生一个好” “生男生女都一样” “要致富,先修路, 少生孩子多种树”
职业观
学而优则仕 给自足的传统农业生产 要求定居,因而形成“父母 在,不远游”的儒家孝道 观念。
改革开放,个地区之间的 交流日益频繁,婚姻地域 范围空前广阔,人口的身 体素质、文化素质也大为 提高。
思考:为什么婚姻地域范围扩大, 有利于提高人口素质?
研究表明,血缘关系越远,基因 (DNA)组成差异越大,互补作用 越强,则后代的先天素质较好。同 时双亲有不同的文化背景,有利于小 孩的后天教育。
提高出生率
三.中国文化与人口
婚姻观
早婚早育
《孔雀东南飞》 “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 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 十七为君妇,心中常苦悲”
晚婚晚育
《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 第六条 结婚年龄, 男不得早于22周岁, 女不得早于20周岁。 晚婚晚育应予鼓励。
高中地理 第一单元 人口与环境 1.4人口素质与环境 人教大纲版选修
1.4 人口素质与环境●从容说课本节的主要内容是人口素质的高低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是从正反两方面来论述,一是环境因素对人口身体素质的影响,二是人口科学文化素质对环境的影响。
其实,人口素质的概念。
对于学生们来说并不陌生。
在以前的地理和思想品德等教材中,这一概念已学习过。
人口素质主要反映了人口适应和改造客观世界的能力,这里的客观世界,既包括自然环境,也包括社会环境,具体来看,人口素质应包括三方面内容,即身体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
三者既相互依赖和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和相互制约,各自反映了人口素质的不同侧面,共同构成了人口素质的整体。
其中科学文化素质是本节内容的重中之重。
需要说明的是,讲述本节内容时,我们应该联系前面几节内容。
实际上,作为人口总体来说,人口的数量和素质是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没有一定素质的人口是不存在的。
离开一定数量的人口素质也是不存在的。
任何时期、任何地区的人口都是一定数量的人口和当时条件所决定的一定素质的人口的统一体。
所以说,在人口与环境的关系中,人口数量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往往和人口素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结合在一起,两者是密不可分的。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人口素质的概念。
2.了解影响人口身体素质的环境因素: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能力目标1.结合实例,了解作为社会的人,其社会文化素质对环境的影响。
2.让学生充分认识到人口与环境的关系中,人口是主动的,可以改善环境,也可以毁坏环境,其中人口素质具有重要的作用。
德育目标1.树立进一步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的观念。
2.让学生明确,只有提高全民族、全社会的科学文化素质,才能最终实现环境保护。
●教学重点人口科学文化素质对环境的影响。
●教学难点如何将提高人口素质的观念逐步渗透入学生的心中,并付之实施,以有利于社会的良性发展。
●教学方法1.利用已有知识,分析当地生产和生活中一至两个典型事例,具体说明人口文化素质和环境的影响。
2.充分利用课文中的图片资料,增强直观感受认识,便于学生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高中生物第一章人口与环境1.4地域文化与人口课件湘教版必修2
思他考们1认:为天一主切教不文以化生对育菲为律目宾的人的口夫自妻然生增活长都有是何不影道响德?的 思考2:为什么宗教文化中一般都不反对人口的自然 增殖?
地域文化
草原文化
蒙古包是草原牧民为适合游牧民族生活 的一种圆形流动住宅。
海派文化
澳洲文化
地域文化能够对人口、城市等的发展持续地产 生作用。 但是,不同的地域文化对人口、城市 等的影响是不同的
填表 结合回答,填写下表。
早婚, 生育时 间延长
稳定
晚育, 甚至不 婚不育Fra bibliotek提高出 生率
不稳定,
离婚率 提高出
2、下列事物或现象不属于文化范畴的是( C )
A陕北民歌 B我国制造的“神舟号”飞船 C山东蓬莱附近海域出现的海市蜃楼 D“三北”防护林
3、我国传统农业社会里,牧民的居住观点是(C)
A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B 安土重迁
C 逐水而迁
D 四海为家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 世界文化发展到今天,人们的婚育观念已基本 相同了
2.形成多育多子的传统生育观的根源是 ( C )
A.“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传统观念 B.劳动力的增殖能增加家庭财富 C.传统农业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 D.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
Page 19
能力检测
1、下列叙述属于文化范畴的是( D )
A西欧温带海洋性气候显著 B日本多火山、地震 C我国是个海陆兼备的国家 D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时作业 04
饮食文化的形成与地理环境是息息相关的。
读中国现代辛辣指数分布区比较图,回答1~2题。
1.“四川人怕不辣,湖南人不怕辣”,其喜辣、食辣的主要原因是( )
A.自然条件特别适于种植辣椒
B.气候潮湿,辛辣可祛湿
C.昼夜温差大,辛辣可驱寒
D.宗教信仰及传统饮食习惯
【解析】四川和湖南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较潮湿,辛辣可祛湿。
【答案】 B
2.图中辛辣指数分布区涉及的省区都( )
A.位于中国地势第二、三级阶梯上
B.位于中国东部经济地带
C.位于长江流域
D.位于湿润、半湿润地区
【解析】图中陕、川、渝在西部经济地带,鄂、湘在中部经济地带,B项错误;粤在珠江流域,京、鲁等也不在长江流域,C项错误;陕西省有些地区位于半干旱地区,D项错误。
【答案】 A
联合国明确认定了出生性别比的通常值域在102至107之间,其他值域则被视为异常。
2012年中国总人口为13.54亿人(不含港澳台数据),比上年末增加669万人。
其中,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17.7。
据此回答3~4题。
3.造成我国人口性别比失调的原因有( )
①婚姻的地域范围空前广阔②“重男轻女”的传统观念③工业化、城镇化步伐的加快④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
A.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②
【解析】虽然我国“重男轻女”的传统观念有了很大的改变,但在一些落后的农村地区仍然存在,从而出现人为控制选择性生育的现象,导致性别比严重失衡。
【答案】 A
4.目前,解决性别比严重失调最切实可行的措施是( )
①提倡计划生育,少生优生②改变传统的农业社会生产方式③加强各地区之间的交流④严禁医疗机构非医学上的胎儿性别鉴定⑤加强对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的管理⑥树立“生男生女一样好,女儿也是传后人”的新风尚
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①④⑥ D.①②④⑥
【解析】要注意题干中的关键词:“目前”“最切实可行”。
此题易错选②,改变性别比失衡现状,通过发展生产力,加快工业化、城镇化步伐,可以完成,但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不是一日之功,需要很长的过程。
而④⑤⑥项近期就可实现。
【答案】 B
第29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在北京顺利举行,各国运动员齐聚北京。
在此期间,通过
交流了解到各国运动员的家庭状况存在很大差异。
据此回答5~6题。
5.在泰国多数家庭中,子女较多并且没有男孩的家庭很少,而在欧美许多国家,许多年轻人结婚较晚,有的家庭不愿生育子女,对以上成因解释最可能的是( ) A.地域文化不同
B.避孕技术是主要影响因素
C.生育政策不同
D.饮食结构不同
【解析】泰国因受“早婚早育”“多子多福”等传统生育观念的影响,家庭中子女较多;欧美许多国家则由于地域文化的原因,年轻人结婚晚,甚至不生育。
【答案】 A
6.运动员中,有许多是加入他国国籍的,例如乒乓球女子团体赛银牌得主新加坡队的两名运动员都是华人。
对这种人口迁移解释最可能的是( )
A.他国自然条件优越
B.受婚姻家庭影响
C.受政治因素影响
D.他国经济水平高,或在他国有更多的发展机遇
【解析】我国乒乓球选手人才济济,许多运动员为寻求更多的发展机遇而加入他国国籍。
【答案】 D
性别比是研究人口的重要指标之一,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平均每100名女性所对应的男性人口数量。
读2010年我国男女性别比示意图,回答7~8题。
7.与城市相比,农村性别比偏高的主要原因是( )
A.重男轻女观念严重
B.经济水平较低
C.计划生育工作力度不够
D.女性寿命较长
【解析】从图中可看出农村性别比偏高,主要是传统的“男尊女卑,多子多福,传宗接代,老有所养”观念的影响。
【答案】 A
8.与一胎相比,二胎性别比偏高的主要原因是( )
A.多子多福观念 B.家族观念
C.宗教观念 D.选择性生育
【解析】从图中可看出农村性别比二胎明显比一胎偏高,肯定不是自然的选择。
【答案】 D
性别比是指男性人口与女性人口的比值(通常指100个女性对应的男性人数),图甲为1980~2007年我国出生人口(活产婴儿)性别比变化图,图乙为1980~2007年我国总人口性别比变化图。
读图回答9~10题。
9.图示时期我国( )
A.出生人口中女婴比重高于男婴
B.人口死亡率男性高于女性
C.妇女生育率明显升高
D.人口性别结构明显优化
【解析】对比两图可知,出生人口性别比远大于总人口性别比。
在出生人口性别比中男性明显高于女性,但在总人口性别比中男性略微高于女性,说明1980~2007年我国人口死亡率男性高于女性。
【答案】 B
10.对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居高不下影响较大的文化观念是( )
A.早婚早育 B.生男生女都一样
C.多子多福 D.学而优则仕
【解析】我国传统农业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家庭增加财富主要依靠扩大人口规模,尤其是增加男性劳动力,从而形成了“多子多福”“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等重男轻女的传统观念。
【答案】 C
(2017·青岛二中)明太祖洪武元年(1368年)下令,民间婚娶,依《朱子家礼》进行,即男16岁、女14岁,听其婚配。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1~12题。
11.按照明太祖的该法令,明朝将出现( )
A.较高的出生率
B.较高的离婚率
C.妇女的生育时间缩短
D.亲子年龄差距增大
【解析】明太祖的法令允许人们结婚的时间较早,早婚早育的人多了,人口出生率将明显提高;早婚早育,妇女的生育时间延长、亲子年龄差距缩小。
【答案】 A
12.明太祖颁布该法令的根本目的是( )
A.顺应民意 B.增加劳动力
C.鼓励垦荒 D.奴化民众
【解析】战乱后,田地荒芜,劳动力缺乏。
明太祖颁布该法令的根本目的是增加劳动力。
【答案】 B
(2017·山东师大附中)面对复杂的人口问题,2015年12月21日,全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修正案草案提出,自2016年1月1日起施行全面二孩政策。
但有专家指出即使立刻放开全面二孩政策,未来几年我国的出生人口也会不可避免地出现断崖式下跌。
据此回答13~14题。
13.据统计,全面放开二孩政策后,符合条件的夫妇生育二孩的意愿在北京这样的大城市并不强烈,而在滨州这样的中小城市反而更高,其最直接的原因是( ) A.大城市社会保障制度更健全
B.大城市环境污染严重
C.中小城市抚养孩子压力小
D.中小城市教育、医疗等资源相对充足
【解析】大城市社会保障制度更健全,生育二孩的意愿却不强烈,显然A项不符合题
意。
大城市环境污染严重不是符合条件的夫妇不愿意生育二孩的最直接原因,B项错误。
中小城市教育、医疗等资源相对大城市不足,D项错误。
中小城市抚养孩子的费用低,抚养孩子压力小,是符合条件的夫妇愿意生育二孩的最直接原因,C项正确。
【答案】 C
14.未来几年我国出生人口断崖式下跌,最可能的原因是( )
A.养育孩子负担过重
B.育龄妇女人数减少
C.人们受教育水平提高
D.政策的不稳定性
【解析】育龄妇女是指处于可以生小孩的年龄段的妇女的统称,一般指处于15~49周岁的妇女。
受人口惯性影响,虽然自2016年1月1日起中国施行全面二孩政策,但是由于育龄妇女人数减少,未来几年我国出生人口仍会出现断崖式下跌。
【答案】 B
15.育红中学的小华同学搜集资料,对婚俗与人口的关系进行研究。
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小华随妈妈参加了表哥的婚礼,婚礼主持人发言时祝贺新人“……早生贵子,多子多福”,单位上的证婚人发言时却说“……要注意计划生育”。
材料二小华在上网时发现了两组有关我国婚姻状况的数据:
甲:2008年上海人均结婚年龄再次推迟,男性平均结婚年龄为32岁,女性平均结婚年龄为29.6岁。
比2007年推迟约0.6岁。
乙:香港统计年刊载:1991~2007年香港的离婚判令数与粗离婚率统计图(粗离婚率指一年内每1 000名15~64岁的离婚人数)
(1)材料一中婚礼主持人与单位证婚人的发言反映了我国生育文化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双选)( )
A.从早婚早育到晚婚晚育
B.从多育多子到只生一个
C.从家长包办到自由恋爱
D.从封建礼教到新社会风尚
(2)试分析近年来上海市人均结婚年龄推迟对人口的影响。
(3)由材料二图可知,1991~2007年香港离婚率的变化特点是________,分析这种变化使香港产生的人口问题有哪些?
【解析】第(1)题,婚礼主持人的发言体现了传统文化中早婚早育、多子多福的思想;而单位证婚人强调计划生育,反映了我国提倡晚婚晚育,只生一个的计划生育政策。
第(2)题,人口结婚年龄推迟,会延长亲子年龄差,降低生育率,其原因在于人们生育观念的变化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第(3)题,离婚人口增加会导致人口出生率下降,同时产生家庭与社会问题。
【答案】(1)AB
(2)会使人口亲子年龄差距拉大,降低人口的出生率。
(3)波动上升离婚率增加会降低人口出生率,同时会使单亲家庭增多,对家庭尤其是儿童产生不利影响,并影响社会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