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春二月,乍暖还寒-对早春二月的赏析

合集下载

《村居》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

《村居》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

村居清代:高鼎原文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赏析“草长莺飞二月天”写时间和自然景物。

生动地描写了春天时的大自然,写出了春日农村特有的明媚、迷人的景色。

早春二月,小草长出了嫩绿的芽儿,黄莺在天上飞着,欢快地歌唱。

堤旁的柳树长长的枝条,轻轻地拂着地面,仿佛在春天的烟雾里醉得直摇晃。

“草长莺飞”四个字,把春在的景物写活,使读者仿佛感受到那种万物复苏、欣欣向荣的气氛,读者的眼前也好像涌动着春的脉搏。

“拂堤杨柳醉春烟”写村中的原野上的杨柳,“拂”,“醉”,把静止的杨柳人格化了。

枝条柔软而细长,轻轻地拂扫着堤岸。

春日的大地艳阳高照,烟雾迷蒙,微风中杨柳左右摇摆。

诗人用了一个“醉”字,写活了杨柳的娇姿;写活了杨柳的柔态;写活了杨柳的神韵。

这是一幅典型的春景图。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主要写人物活动。

描述了一群活泼的儿童在大好的春光里放风筝的生动情景。

孩子们放学早,趁着刮起的东风,放起了风筝。

儿童正处在人生早春,儿童的欢声笑语,兴致勃勃地放风筝,使春天更加生机勃勃,富有朝气。

儿童、东风、纸鸢,诗人选写的人和事为美好的春光平添了几分生机和希望。

结尾两句由前两句的物写到人,把早春的迷人渲染得淋漓尽致。

春景既然如此动人,生活在这如画的春光中的人更是如此,诗的后两句,由景而及人,诗人饶有情致地写了一个群童放风筝的场面。

天气实在太好了,连平时爱在外贪玩的小学生们也一反常态,放学后早早地回到家,赶紧放起风筝来。

“散学归来”用一“早”字,说明连孩子们也让这风和日丽的气候给打动。

全诗前半部分写景,后半部分写人,前半部分基本上是写的静态,后半部分则添加了一个动态。

物态人事互相映衬,动态静态彼此补充,使全诗在村居所见的“春”景这一主题下,完美和谐地得到了统一。

高鼎,清代后期诗人。

字象一,又字拙吾,仁和(今浙江省杭州市)人。

高鼎生活在鸦片战争之后,大约在咸丰年间(1851~1861),其人无甚事迹,其诗也多不合那个时代,一般人提到他,只是因为他写了一首有名的有关放风筝的《村居》诗。

贺知章《咏柳》之赏析

贺知章《咏柳》之赏析

贺知章《咏柳》之赏析实用资料频道分享贺知章《咏柳》赏析,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贺知章(659—744),字季真,越州永兴(今浙江萧山)人,唐代著名诗人。

少时因文辞隽秀而闻名,三十七岁中进士,授国子四门博士,迁太常博士,后又历任太常少卿、礼部侍郎、秘书监、太子宾客等职,可谓仕途通达。

他生性旷达不羁,好饮酒、擅书法,清谈风流,晚年更自号”四明狂客”。

天宝初年,贺知章归隐故乡的镜湖,不久去世,终年八十六岁。

其诗大半亡佚,《全唐诗》今存一卷二十一首,其中尚有不少是郊庙乐章和宫廷唱和之作,然而管中窥豹,也足以感受那种风流达观的盛唐韵味。

他的诗不尚藻彩,不避俗语,清新自然,而以六首绝句尤为高妙。

《咏柳》是他的咏物代表作,由一株春柳写到无限春意,小中见大,构思十分巧妙。

诗中多用比喻、拟人等各种手法,状物形象逼真,情态自然,素来有”赋物入妙,语意温柔”之评。

【经典赏析】贺知章的《咏柳》,是一首咏物诗。

一般来说,咏物诗只有在题目中才点明所咏的事物,在诗句中并不会明确出现这项事物的名称。

但是诗中所用的艺术手法,以及涉及的相关意象,都要切合所题咏对象的特点,才能紧扣题意。

比如曾巩的《咏柳》:”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写春天柳树飞絮的景象,用”乱条”指柳枝,”飞花”指柳絮,”倚得东风”则令人联想柳枝在风中舞动的景象。

虽然没有一个字提到柳树,但句句都是写柳。

贺知章这首《咏柳》也是一样。

在”碧玉妆成一树高”中,”碧玉”两个字,就可以有两种不同的理解,一是拟物,二是拟人。

碧玉,顾名思义,是青绿色的玉石。

古人的诗篇中,经常用碧玉来比喻流水、植物等事物,比如”晋祠流水如碧玉”,”圆荷翻风碧玉软”,这些比喻,都是为了显示绿色的光润、流丽,生机勃勃。

因此,最为平常的一种解释,就是认为这棵柳树绿得如同碧玉一样。

但是在这种解释里面,这句中唯一的动词”妆”却没有容身之地。

考虑到这一点,把”妆”理解为妆点、点缀的意思,就可以理解成柳树上缀满了如同碧玉雕琢而成的叶片,十分美丽。

《早春二月》主要剧情内容简介及赏析

《早春二月》主要剧情内容简介及赏析

《早春二月》主要剧情内容简介及赏析(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早春二月》主要剧情内容简介及赏析【导语】:《早春二月》 1963 彩色片 11本中国北京电影制片厂摄制编导:谢铁骊(根据柔石小说《二月》改编) 摄影:李文化主要演员:孙道临(饰肖涧秋) 谢芳(饰陶岚) 上官云珠(饰文嫂)高博(饰陶慕侃) 《早春二月》1963 彩色片 11本中国北京电影制片厂摄制编导:谢铁骊(根据柔石小说《二月》改编) 摄影:李文化主要演员:孙道临(饰肖涧秋) 谢芳(饰陶岚) 上官云珠(饰文嫂)高博(饰陶慕侃) 王培(饰钱正兴)本片获1983年葡萄牙菲格拉达福兹国际电影节评委会奖【剧情简介】1926年前后,广东的惠州战役刚结束不久。

《咏柳》曾巩原文注释翻译赏析(优秀范文五篇)

《咏柳》曾巩原文注释翻译赏析(优秀范文五篇)

《咏柳》曾巩原文注释翻译赏析(优秀范文五篇)第一篇:《咏柳》曾巩原文注释翻译赏析《咏柳》曾巩原文注释翻译赏析作品简介《咏柳》是北宋散文家、诗人曾巩创作。

是继盛唐时期著名诗人贺知章咏柳诗之后,描写春柳的力作。

但和贺知章的咏柳有一定区别。

贺知章的咏柳用了拟人、物的手法,写活了柳和风,曾巩的`咏柳则借柳讽刺那些势利小人。

作品原文咏柳曾巩乱条犹未变初黄,倚①得东风势便狂②。

解把③飞花④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作品注解①倚:仗恃,依靠。

②狂:猖狂。

这两句形容柳树在春天绿得很快:柳条似乎还没有发黄,但趁着东风吹暖,一下子便飞快地变绿了。

③解把:解得,懂得。

④飞花:柳絮。

作品译文一杂乱的柳枝条还没有变黄,在东风的吹动下狂扭乱舞。

不要只看到柳絮飞扬,遮天蔽日,要知道还有清霜降临、柳叶飘零的时候。

作品译文二纷乱的枝条还没有变成嫩黄色,便凭借着东风疏狂恣意地生长。

只懂得将它的飞花漫天飞舞,蒙蔽日月,却不知道这凛凛的天地间还有清寒冷冽的霜的存在。

作品鉴赏这首诗把柳絮飞花的景色写得十分生动。

柳絮在东风相助之下,狂飘乱舞,铺天盖地,似乎整个世界都是它的了。

抓住了事物的特色。

使之性格化了,使人看到一个得志便猖狂的形象。

“未变初黄”,准确地点出了早春季节,此时柳树枝上刚吐新芽,正是“且莫深育只浅黄”的新柳。

第一、二句写凌乱柳枝凭借东风狂飘乱舞,第四句以“不知”一词,对柳树的愚蛮可笑加以嘲讽。

诗中把柳树人格化的写法,以及诗人对柳树的明显的贬抑与嘲讽,使这首诗不是纯粹地吟咏大自然中的柳树。

咏柳而讽世,针对的是那些得志便猖狂的势利小人。

将状物与哲理交融,含义深长,令人深思。

作者简介曾巩(1019-1083),字子固,建昌南丰(今属江西省。

宋仁宗时官至中书舍人。

•他是北宋散文家,诗也写得有特色。

)生于1019年八月二十五日(9月30日),死于1083年四月十一日(4月30日)曾致尧之孙,曾易占之子。

嘉祐二年(1057)进士。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村居高鼎原文、翻译及赏析

村居高鼎原文、翻译及赏析

村居高鼎原文、翻译及赏析村居高鼎原文、翻译及赏析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大家都接触过古诗吧,古诗的篇幅可长可短,押韵比较自由灵活,不必拘守对仗、声律。

那么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村居高鼎原文、翻译及赏析,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村居高鼎原文、翻译及赏析原文高鼎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村居》译文农历二月,村子前后的青草已经渐渐发芽生长,黄莺飞来飞去。

杨柳披着长长的绿枝条,随风摆动,好像在轻轻地抚摸着堤岸。

在水泽和草木间蒸发的水汽,如同烟雾般凝集着。

杨柳似乎都陶醉在这浓丽的景色中。

村里的孩子们放了学急忙跑回家,趁着东风把风筝放上蓝天。

《村居》注释村居:在乡村里居住时见到的景象。

拂堤杨柳:杨柳枝条很长,垂下来,微微摆动,像是在抚摸堤岸。

醉:迷醉,陶醉。

春烟:春天水泽、草木等蒸发出来的雾气。

散学:放学。

纸鸢:泛指风筝,它是一种纸做的形状像老鹰的风筝。

鸢:老鹰。

《村居》赏析这首描绘春天风光的小诗,是诗人闲居农村时的即景之作。

“草长莺飞二月天”写时间和自然景物。

生动地描写了春天时的大自然,写出了春日农村特有的明媚、迷人的景色。

早春二月,小草长出了嫩绿的芽儿,黄莺在天上飞着,欢快地歌唱。

堤旁的柳树长长的枝条,轻轻地拂着地面,仿佛在春天的烟雾里醉得直摇晃。

“草长莺飞”四个字,把春在的景物写活,使读者仿佛感受到那种万物复苏、欣欣向荣的气氛,读者的眼前也好像涌动着春的脉搏。

“拂堤杨柳醉春烟”写村中的原野上的杨柳,“拂”,“醉”,把静止的杨柳人格化了。

枝条柔软而细长,轻轻地拂扫着堤岸。

春日的大地艳阳高照,烟雾迷蒙,微风中杨柳左右摇摆。

诗人用了一个“醉”字,写活了杨柳的娇姿;写活了杨柳的柔态;写活了杨柳的神韵。

这是一幅典型的春景图。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主要写人物活动。

描述了一群活泼的儿童在大好的春光里放风筝的生动情景。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赏析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赏析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赏析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赏析赏析,意思是欣赏并分析(诗文等),通过鉴赏与分析得出理性的认识,既受到艺术作品的形象、内容的制约,又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经验、艺术观点和艺术兴趣对形象加以补充和完善。

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赏析,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注释】⑴呈:恭敬地送给。

⑵水部张十八员外:指张籍(766—830年)唐代诗人。

在同族兄弟中排行第十八,曾任水部员外郎。

⑶天街:京城街道。

⑷润如酥:细腻如酥。

酥:动物的油,这里形容春雨的细腻。

⑸最是:正是。

⑹处:时。

⑺绝胜:远远胜过。

⑻皇都:帝都,这里指长安。

【翻译】京城大道上空丝雨纷纷,它像酥油般细密而滋润,远望草色依稀连成一片,近看时却显得稀疏零星。

这是一年中最美的季节,远胜过绿柳满城的春末。

【赏析】《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此诗是写给当时任水部员外郎的诗人张籍的。

张籍在兄弟辈中排行十八,故称“张十八”。

大约韩愈约张籍游春,张籍因以事忙年老推辞,韩愈于是作这首诗寄赠,极言早春景色之美,希望触发张籍的游兴。

诗人运用简朴的文字,就常见的“小雨”和“草色”,描绘出了早春的独特景色,诗的风格清新自然,简直是口语化的。

看似平淡,实则是绝不平淡的。

韩愈自己说:“艰穷怪变得,往往造平淡”(《送无本师归范阳》)。

他的“平淡”是来之不易的。

首句点出初春小雨,以“润如酥”来形容它的细滑润泽,准确地捕捉到了它的特点。

造句清新优美。

与杜甫的“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有异曲同工之妙。

第二句紧承首句,写草沾雨后的景色。

以远看似有,近看却无,描画出了初春小草沾雨后的朦胧景象。

写出了春草刚刚发芽时,若有若无,稀疏,矮小的特点。

这一句是全篇中的绝妙佳句。

早春二月,在长安,冬天未过,春天还未来临。

贺知章古诗《咏柳》赏析

贺知章古诗《咏柳》赏析

贺知章古诗《咏柳》赏析贺知章古诗《咏柳》赏析《咏柳》作者是唐朝文学家贺知章。

这是一首咏物诗,通过赞美柳树,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无限热爱。

接下来小编为你带来贺知章古诗《咏柳》赏析,希望对你有帮助。

贺知章古诗《咏柳》赏析1《咏柳》其全文古诗如下: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前言】《咏柳》是盛唐诗人贺知章写的一首七言绝句诗。

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

诗的前两句诗连用两个新美的喻象,描绘春柳的勃勃生气,葱翠袅娜;后两句诗更别出心裁地把春风比喻为“剪刀”,将视之无形不可捉摸的“春风”形象地表现出来,不仅立意新奇,而且饱含韵味。

【注释】碧玉:碧绿色的玉。

这里用以比喻春天嫩绿的柳叶。

妆:装饰,打扮。

一树:满树。

一:满,全。

在中国古典诗词和文章中,数量词在使用中并不一定表示确切的数量。

下一句诗的“万”,就是表示很多的意思。

绦(tāo):用丝编成的绳带。

这里指像丝带一样的柳条。

裁:裁剪。

似:如同,好像。

【翻译】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新叶,轻柔的柳枝垂下来,就像万条轻轻飘动的绿色丝带。

这细细的嫩叶是谁的巧手裁剪出来的呢?原来是那二月里温暖的春风,它就像一把灵巧的剪刀!【赏析】首句诗写树,柳树就像一位经过梳妆打扮的亭亭玉立的美人。

柳,单单用碧玉来比有两层意思:一是碧玉这名字和柳的颜色有关,“碧”和下句诗的“绿”是互相生发、互为补充的。

二是碧玉这个字在人们头脑中永远留下年轻的印象。

“碧玉”二字用典而不露痕迹,南朝乐府有《碧玉歌》,其中“碧玉破瓜时”已成名句诗。

还有南朝萧绎《采莲赋》有“碧玉小家女”,也很有名,后来形成“小家碧玉”这个成语。

“碧玉妆成一树高”就自然的把眼前这棵柳树和那位古代质朴美丽的贫家少女联系起来,而且联想到她穿一身嫩绿,楚楚动人,充满青春活力。

故第二句诗就此联想到那垂垂下坠的柳叶就是她身上婀娜多姿下坠的绿色的丝织裙带。

中国是产丝大国,丝绸为天然纤维的皇后,向以端庄、华贵、飘逸著称,那么,这棵柳树的风韵就可想而知了。

李商隐《二月二日》鉴赏《二月二日》译文及赏析

李商隐《二月二日》鉴赏《二月二日》译文及赏析

李商隐《二月二日》鉴赏《二月二日》译文及赏析《二月二日》是由李商隐所创作的,李商隐许多抒写身世之悲的诗篇,往往以深沉凝重的笔调,绮丽精工的语言,着意渲染出一种迷蒙悲凄的环境气氛。

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关于《二月二日》的译文及鉴赏,我们一起来看看吧!《二月二日》唐代:李商隐二月二日江上行,东风日暖闻吹笙。

花须柳眼各无赖,紫蝶黄蜂俱有情。

万里忆归元亮井,三年从事亚夫营。

新滩莫悟游人意,更作风檐夜雨声。

《二月二日》译文二月二日这一天春游到江上,春风和畅阳光送暖乐曲悠扬。

花蕊如须柳芽如眼婀娜多姿,紫蝶黄蜂盘旋飞舞情意更长。

客居万里之外常思回归故里,柳伶郑处供职已有三年时光。

江上的新滩不理解我的心意,风吹雨打屋檐似的哗哗作响。

《二月二日》注释二月二日:蜀地风俗,二月二日为踏青节。

东风:春风。

笙:一种管乐器。

它是用若干根装有簧的竹管和一根吹气管装在一个锅形的座子上制成的。

花须:花蕊,因花蕊细长如须,所以称为花须。

柳眼:柳叶的嫩芽,因嫩芽如人睡眼方展,所以称为柳眼。

无赖:本指人多诈狡狯,这里形容花柳都在任意地生长,从而撩起游人的羁愁。

元亮井:这里指故里。

元亮,东晋诗人陶渊明的字。

亚夫营:这里借指柳仲郢的军幕。

亚夫,即周亚夫,汉代的将军。

他曾屯兵在细柳(在今陕西咸阳西南)防御匈奴,以军纪严明著称,后人称为‘亚夫营”、“细柳营”或“柳营”。

游人:作者自指。

风檐雨夜声:夜间檐前风吹雨打的声音。

这里用来形容江边浪潮声的凄切。

《二月二日》赏析诗的首句“二月二日江上行”,点明踏青节江上春游。

次句“东风日暖闻吹笙”,写江行游春的最初感觉和印象。

和煦的东风,温暖的旭日,都散发着融和的春意,就是那笙声,也似乎带着春回大地的暖意。

笙簧畏潮湿,天寒吹久则声涩不扬,须以微火香料暖笙。

东风日暖,笙自然也簧暖而声清了。

“闻吹笙”和“东风日暖”分别从听觉和感觉写出了踏青江行的感受——到处是暖洋洋的春意。

颔联“花须柳眼各无赖,紫蝶黄蜂俱有情。

徘徊于温润的早春——《二月》赏析

徘徊于温润的早春——《二月》赏析

徘徊于温润的早春——《二月》赏析二月,温润的早春。

今年的早春,虽还有些寒意,却是不见那温润、朦胧的初春小雨。

窗外已有树木抽芽,有两只绿色的蜻蜓在新芽上嬉戏,可它们那细小的身子轻易地躲过了我的视线。

低头看了一眼书桌上的日历,发现昨天居然是立春,而我已经沉睡了十七天了。

阳光透过洁白的窗帘,温暖着整个屋子。

我有些懊恼,明明是春天来了,可以闻到泥土的芳香了,我却还未苏醒,像大多数人一样,要“晚起”,但是,也有人说,春眠不觉晓嘛。

不管怎么说,春天终于来了,我想让这个季节再快点儿走吧!二月是一个矛盾体,既有早春时节万物萌生的勃勃生机,又有“乍暖还寒”的凉意;既有“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

”的春花烂漫,又有“云随雁字长,书逐世间忙”的繁重课业;既有“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的游子思乡,又有“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的婉约思念……那么,二月就应该是这样的吧?可二月真的是这样吗?从小就喜欢古典文学的我,对二月这个词儿,总是情有独钟。

而二月的诗词,更是多得数不胜数,大家熟悉的有“二月春风似剪刀”、“二月春风似剪刀”等。

还有唐代著名诗人孟浩然的“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也在二月份里,可惜,那时候的我还小,没法体会出其中的美。

而我第一次读到这首诗的时候,就好像一股清泉从我心底流淌出来。

我知道,从此,这个二月份便与我结下了不解之缘。

或许这篇文章有太多我们熟知的景色,才会引起读者的共鸣,而我,正在反复吟诵着文中的一句:“杨柳岸,晓风残月。

”我仿佛看到了和二月有关的画面,看到了故乡的月色,听到了家乡的啼鸟,闻到了家乡特有的稻香,还看到了作者有关二月的故事,他一定是带着这份对家乡的怀念写下了这篇文章吧!文中描写了古诗《乡村四月》的场景,读起来很亲切,感受颇深。

因为我最近刚好在读《乡村四月》,所以,当我读完后,脑海中浮现的都是“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的画面。

没有绝望的祈求,没有悲伤的哭泣,没有痛苦的呻吟,没有愤怒的呐喊,没有凄惨的哀嚎,没有撕心裂肺的呼唤,没有欲语泪先流的忧郁,没有肝肠寸断的彷徨,没有壮志难酬的惆怅,没有孤寂冷漠的迷茫,没有高山仰止的豪迈,更没有死气沉沉的灰暗,如果你曾经接触过这首诗,那么我想你一定会被他深深吸引的。

柳枝词原文、翻译及赏析

柳枝词原文、翻译及赏析

柳枝词原文、翻译及赏析(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古诗文、作文大全、教学资料、试题大全、条据书信、公文素材、方案报告、演讲致辞、合同协议、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ancient poems, essays, teaching materials, test questions, letter letters, official documents, project reports, speeches, contract agreement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 want to know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ifferent format and writing styles of sample essays!柳枝词原文、翻译及赏析柳枝词原文、翻译及赏析5篇柳枝词原文、翻译及赏析1杨柳枝词唐代:白居易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

关于《春寒》的全诗翻译赏析

关于《春寒》的全诗翻译赏析

《春寒》的全诗翻译赏析《春寒》是南宋初年诗人陈与义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这首诗是作者南渡避难于巴陵时所作。

诗的前两句写二月里风雨凄凄,春寒料峭;后两句写园中的海棠却冒雨盛开,无限生机,给作者以启迪和鼓舞。

全诗借海棠以咏志,写来浑厚醇雅,蕴藉含蓄,读来令人余味无尽。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春寒》的全诗翻译赏析的内容,一起来看看吧。

原文春寒二月巴陵日日风,春寒未了怯园公。

海棠不惜胭脂色,独立蒙蒙细雨中。

词句注释1.巴陵:古郡名。

治所在今湖南岳阳市,洞庭湖畔。

2.未了:未尽。

园公:作者借居小园,自号园公。

3.胭脂色:红色,此处以胭脂喻海棠花的颜色。

译文1:二月的巴陵,几乎天天都刮风下雨,从不间断。

料峭的春寒,给园林的花木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看,在风雨的侵袭之下,已经开花的花朵凋零了。

尚未绽开的蓓蕾不吐艳了。

园林中的新花嫩叶全在寒风冷雨中萧瑟。

这怎不叫人担心害怕呢!瞧,那边短篱旁,娇嫩的海棠,居然毫不吝惜自己鲜红的花朵,挺身独立在寒风冷雨中,灿烂地开放着。

译文2:二月时的巴陵,几乎是天天风雨不断;在料峭的春寒中,新花嫩叶飘零萧瑟了,这使园公很有些担心害怕。

海棠居然毫不可惜自己鲜红的花朵,雨挺身独立在寒风冷雨之中,任凭风雨的不断侵袭。

赏析:这首绝句与其说是写春寒,不如说是咏海棠。

说到咏海棠,自然忘不了苏轼的《海棠》诗:“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其实,这两首海棠诗都是借海棠写自己。

苏轼笔下的海棠圣洁、幽寂,是他贬官黄州时的写照;陈与义笔下的海棠雅致孤高,是他流亡时的写照。

因此,头两句的“风”“寒”就不仅仅是自然界的风寒,更主要的是社会的风寒——金兵南侵,南宋小朝廷“山河破碎风飘絮”,诗人则“身世浮沉雨打萍”,怎不感到“怯”?后两句诗人用类似于刻划松、梅、菊、竹的手法来写海棠,说它傲然“独立”于风雨中,哪怕有损于自己美丽的“胭脂色”。

海棠的风骨和雅致得到充分的表现。

诗人点化杜甫的“林花着雨胭脂湿”,别创意境,不但更具风致,而且更具品格。

杨巨源《城东早春》鉴赏《城东早春》译文及赏析

杨巨源《城东早春》鉴赏《城东早春》译文及赏析

杨巨源《城东早春》鉴赏《城东早春》译文及赏析《城东早春》是由杨巨源所创作的,此诗抒写作者对早春的热爱之情。

全诗构思巧妙,虽只有第二句实写春色,而描写春色又只以柳芽一处而概括早春全景。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城东早春》,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城东早春》唐代:杨巨源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

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

《城东早春》译文为诗人喜爱的清新景色,正在这早春之中。

绿柳枝头刚刚露出几颗嫩黄的柳眼。

若是等到长安城中花开似锦之际,满城都是赏花郊游之人。

《城东早春》注释城:指唐代京城长安。

诗家:诗人的统称,并不仅指作者自己。

清景:清秀美丽的景色。

清:一作“新”。

新春:即早春。

才黄:刚刚露出嫩黄的柳眼。

匀:均匀,匀称。

上林:上林苑,故址在今陕西西安市西,建于秦代,汉武帝时加以扩充,为汉宫苑。

诗中用来代指唐朝京城长安。

锦:五色织成的绸绫。

俱:全,都。

看花人:此处双关进士及第者。

唐时举进士及第者有在长安城中看花的风俗。

《城东早春》赏析此诗抒写作者对早春的热爱之情。

全诗构思巧妙,虽只有第二句实写春色,而描写春色又只以柳芽一处而概括早春全景。

后半段虽写仲春观花的惯常盛况,实际却更加反衬早春的独特与诗人的慧眼。

此诗写诗人对早春景色的热爱。

前两句突出诗题中的“早春”之意。

首句是诗人在城东游赏时对所见早春景色的赞美。

这里有两层意思,既是表明,为诗家所喜爱的清新景色,正在这早春之中;同时也表明,这清新的早春景色,最能激发诗家的诗情。

一个“清”字用得贴切。

这里不仅指早春景色本身的清新喜人,也兼指这种景色刚刚开始显露出来,还没引起人们的注意,所以环境显得很清幽。

第二句紧接第一句,是对早春景色的具体描绘。

早春时,柳叶新萌,其色嫩黄,俗称“柳眼”。

“才”字“半”字,都是暗示“早”。

如果只笼统地写柳叶初生,虽也是写“早春”,但总觉得平淡无味。

诗人抓住了“半未匀”这种境界,使人仿佛见到绿枝上刚刚露出的几颗嫩黄的柳眼,那么清新宜人。

做时代的思考者--浅析柔石的《二月》与谢铁骊的《早春二月》

做时代的思考者--浅析柔石的《二月》与谢铁骊的《早春二月》

影视文学《二月》作于1929年,反映了五四运动后知识分子的彷徨和探索,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思考。

时隔34年,新中国成立并在探索中发展,由原著改编的电影《早春二月》作为那个时代的“异数”展现在观众面前。

两部作品以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讲述了同一个故事,寓示了相似的主题,同时加进了各自时代的思考。

《早春二月》的名字是时任文化部副部长夏衍定的。

在原著基础上加了“早春”二字,直接点出早春料峭的天气,亦寓示了当时的时代如早春的天气一般,寒意袭人。

影片中谢铁骊导演有意删减了原作中过于消极的成分,增添了积极明亮的色彩。

如,弱化文嫂反复悲哭的情节,而在萧和孩子们打篮球这类的情节中着笔彰显。

还加入了萧和岚讨论《新青年》的片段。

当然,这一点凸现最明显的是作品结尾——原著中,萧涧秋为摆脱剪不断,理还乱的矛盾而从芙蓉镇“逃跑”了。

陶岚得知后“含泪说:‘哥哥,请你到上海去找萧先生回来。

’”(122页)。

作品结尾暗示慕侃和陶岚到上海寻找萧涧秋,引发读者思考三个青年可能会经历社会的浸炼,成长为真正的社会战士。

但这种暗示是含蓄的。

与之对应地,电影的结尾这种暗示就更直接和强烈了——萧坚定而意气风发地踏上去上海的行程,此时的背景音乐也是欢快的。

而萧的信中就写得更加直接:“…从此终止了我的徘徊,找到了一条该走的道路——我将投身到时代的洪流中去!”(107分钟)而读了信的陶岚不是优柔寡断泪眼婆娑。

短暂地思考后,一身学生装的陶岚坚定地对哥哥说“我找他去!”。

便冲下阁楼,跑过藩篱,跃上小桥,头也不回地消失在桥的另一端(108分钟)。

原著描述了当时青年知识分子的徘徊和探索,而影片则更直接地为这个探索找到了出路——投身到时代的洪流中去。

与原著相比,影片中,萧涧秋的性格被塑造得也更加敢恨敢言。

如原著中文嫂自杀后方谋在酒桌上说了一席貌似伦理道德分析得头头是道的话后,萧“举起一杯酒喝空了以后,徐徐说:‘群众底心,群众底口……’”(102页)。

而在影片中此情节是,萧激昂地说:“…我更没有想到,有人背后冷言冷语,现在又居然来为我举杯喝彩了!”随即腾地站起,举杯对方谋说:“来,我谢谢你的好意!”怒言:“小人之心!小人之口!”一饮而尽。

早春木棉红语言赏析

早春木棉红语言赏析

早春木棉红语言赏析早春二月,料峭的寒风一吹,憋得鼓鼓囊囊的木棉花苞就炸开了,赤红的花瓣火苗一样蹿出,没有叶子的枝干像被点燃了似的。

谁见了这样的花,心底的热望都会跟着燃烧起来。

很多花柔美娇艳,木棉花则不然。

其形硕大,花瓣厚实,中间的一束花蕊粗壮有力,深色的蕊头黑如胡茬,观其神色,活脱脱一张血气充沛、胡须浓密的汉子脸。

这样形容木棉花,绝不是忽略它的好看,而是觉得它有一种十足的阳刚之美。

木棉花不仅花开得热烈,树的姿态也颇为雄奇。

木棉属落叶大乔木,树高大挺拔,十至二十多米不等,这样的个头儿,让木棉总是高过身旁的其它树木,加上分枝平展,更显疏朗开阔,整株树看上去形姿伟岸,英武不凡。

木棉花边开边落,边落边开,花开让我欢喜,花落让我感动。

纷纷扬扬地飘落不是木棉花的做派,木棉花落下来时直截了当,触地有声,整朵花砸到地面仍完好无损。

为了看清楚木棉花如何落地,我曾长时间仰着脖子在树下观望,即便如此,也很难捕捉到落下的一瞬,往往是听到“啪”的一声之后,才发现地上又多了一朵。

因为树冠太大,花太多,无法锁定具体目标,加之落地速度太快,所以很难看清。

不过长时间的等待,偶尔也会有收获,就在眼睛酸乏的时候,突然看到一朵下落的木棉花,带着旋转倏忽坠地,整个下落的轨迹就像一个急促的感叹号,充满力量。

有些花木是先长叶再开花,木棉则不然,花开时无叶,花落尽方生叶。

花开得早,让木棉有了“嫣然一笑领春风”的得意;花开得火热,让木棉有了“此花若肯夸雄丽,宇内群芳孰敢春”的气势。

花期过后,木棉一边吐新叶,一边结果实。

等到夏天果实成熟,果壳会自动裂开,露出洁白的棉絮,随风飘散。

年少时,很少仔细打量花花草草,认为它们只是为世间添了几许色彩。

随着年岁的增长,越发觉得一朵花、一棵草都不可小觑。

无论是人生一世,还是草木一秋,都有生命的庄严。

看到热情似火的木棉,我会想到炽热的希望和奋进的生命,心中会自然涌动起积极前行的力量。

徘徊于温润的早春——《二月》赏析

徘徊于温润的早春——《二月》赏析

徘徊于温润的早春——《二月》赏析
任和生
【期刊名称】《景德镇高专学报》
【年(卷),期】2013(28)3
【摘要】本文通过细读文本,对柔石的小说《二月》的艺术特点进行了比较详细的分析.认为该小说在塑造人物形象时非常细腻,在涉及到人物细微复杂又微妙的感情时,温润而含蓄.小说在行文上讲求印象的层层累积,注重情绪与氛围的多次渲染,并善于把人物的性格渗透到人物的言行举止中、渗透到人物周边的自然景物中去进行描写,从而形成一种整体统一的风格.《二月》广泛采用了书信、歌曲、诗等多种文体,巧妙、宛转而又自然地表现人物的性格,推进情节的发展,揭示人物的内心情感,烘托相应的气氛,为读者构筑了一个“温润的早春”似的艺术世界.
【总页数】3页(P115-117)
【作者】任和生
【作者单位】江西省万年师范学校,江西万年3355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07.4
【相关文献】
1.柔石《二月》中书信里的问句——交往理性的“早春二月”之语符呈现 [J], 张春泉
2.迟春暮寒话二月——越剧现代戏《早春二月》的文学解读与舞台演绎 [J], 单跃

3.迟春暮寒话二月——越剧现代戏《早春二月》的文学解读与舞台演绎 [J], 单跃进
4.《早春二月》是怎样美化资产阶级人道主义的?——剖析《早春二月》一些鬼蜮伎俩的反动本质 [J], 无
5.早春桃李茂,二月杨柳馨《早春二月》摄影师李文化访谈录 [J], 崔畅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千层底里的暖阅读理解答案

千层底里的暖阅读理解答案

千层底里的暖阅读理解答案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

千层底里的暖钟瑞华①我离开家乡那年,母亲52岁,当她得知我执意要南下广东时,非得亲自送我到车站。

②【A】早春二月,乍暖还寒,凌晨的街道异常清冷。

看着直打哆嗦的母亲,我哽咽了:“妈,您先回去吧!我会照顾好自己的。

”母亲端详了我好一阵,忽然从怀里掏出一双厚厚的棉鞋,塞进我的背包,“华呀,一到冬天你的手脚就长冻疮,带上这双棉鞋,到了广东千万记得换上!”车窗外,母亲的身影越来越模糊;车窗内,泪花在我的眼眶里打转。

③那些年,父亲因患严重的关节炎,长时间不能下田劳动。

为了一家九口的生活,母亲白天忙于农活儿,晚上伺候我们兄妹几个上床睡觉后,便坐在昏黄的煤油灯下为儿女们做鞋。

④冬日的夜晚,窗外寒风呼啸,室内暖意浓浓。

我睁开惺忪睡眼,看见母亲在身旁摆好针线筐,左手中指戴上顶针,先用锥子在鞋底上用力扎,然后将针纳入锥眼。

当针尖在另一面露出一半时,母亲便用右手的拇指和食指捏住针脚用力拽拉,麻线便“嗤”的一声随针穿透过来。

由于长时间拉线,母亲的手指勒出了一道道青色的痕,捏针的指尖长满硬硬的老茧。

经过十多个晚上拽拉咬牙扯线,鞋底便布满了密密的麻线。

然后,母亲把一块儿布贴在我的脚背,将布剪成脚的形状,然后缝边做成鞋面,最后把鞋面缝在鞋底上,一双精致的布鞋便在母亲手里大功告成。

为了让我少受冻疮之苦,母亲又特意在我的布鞋里缝上一层厚厚的棉花。

⑤多少悠悠岁月,就在母亲为儿女们纳鞋中有节奏地溜走了。

⑥【B】儿时的我调皮任性,特爱显摆,看到小伙伴们蹬着洁白漂亮的运动鞋在操场上又蹦又跳,再瞅瞅脚上这双土得掉渣的宽口布鞋,总觉得喉咙里塞着一团棉花。

为了能早日穿上洁白漂亮的运动鞋,我在放学的路上故意把脚踏进冰冷刺骨的水田里。

当我拖拉着湿透的布鞋有气无力地回到家时,长着冻疮又被冰水浸泡多时的双脚已经完全麻木了。

母亲顿时慌了神,连忙去厨房生了一个大火盆,又大声招呼父亲打来一盆热水,然后抱着我坐在火盆旁,小心翼翼地除下我的鞋袜,再用热气腾腾的毛巾紧紧裹住我的双脚,嘴里不停地念叨:“都怪妈无能,都怪妈无能……”⑦那天晚上窗外的雨淅淅沥沥下个不停,风雨声中我隐约听见母亲小声地同父亲商量着什么。

唐庚《春日郊外》鉴赏阅读试题答案及赏析

唐庚《春日郊外》鉴赏阅读试题答案及赏析

唐庚《春日郊外》鉴赏阅读试题答案及赏析唐庚《春日郊外》鉴赏阅读试题答案及赏析春日郊外唐庚城中未省有春光,城外榆槐已半黄。

山好更宜余积雪,水生看欲倒垂杨。

莺边日暖如人语,草际风来作药香。

疑此江头有佳句,为君寻取却茫茫。

试题一(1)这首诗用了哪些艺术手法来描绘郊外的春日景色?(4分)(2)最后两句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这样写有什么好处?(4分)试题一诗歌鉴赏阅读答案(1)①对比:城内和城外的景色对比。

②运用比喻:莺声像人在说话,草间风吹如药的香味。

③多角度描摹:通过视觉、听觉、嗅觉来表现春日景物的特点。

(4分。

每点2分,答出两点可得满分)(2)感觉优美却无言表达,表现了诗人对郊外春日景色由衷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这样写委婉含蓄,富有情趣,收到了含不尽之意于言外的艺术效果。

(4分。

分号前后各2分)试题二20.这首诗颔联和颈联用哪些艺术手法描写郊外阳春风物的?21.尾联写出了作者怎样的感触?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试题二鉴赏阅读答案20.从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多角度描写:先从视觉写远山、近水、垂柳等,从听觉写莺语,从触觉写日暖、风来,从嗅觉写草香;由远及近的写法:先写远山,再写近水,再写到身边的细草,层次分明。

比喻:莺语、草香都用了比喻,表达了诗人的喜爱之情;运用倒装、映衬:通过倒装使文章更有情趣,如因“余积雪”更显“山好”,唯“倒垂杨”方显“水生”。

山与雪、水与柳互相映衬,色彩鲜明,突显了早春的生气勃勃。

21.此中似有佳句,正欲纵笔撷取时,难觅其踪了,空留下一片茫然,徒增惆怅;这样结尾使诗有了未尽之意,给读者留下无限之悬想,使诗有了更丰富的内涵。

赏析:这是一首七言律诗,描写初春郊外的景象。

首句"省"(音醒),这里是“省察、领悟”之意。

黄,鹅黄色,指榆树、槐树新芽的娇嫩。

早春二月,乍暖还寒,当城里人还为春寒料峭所困,不知领悟春光的时候,而郊外却早已是榆槐吐嫩,春色满原了。

早春,最先透露春消息的不是桃红李白,而是溪边阳坡上榆槐枝头的鹅黄初绽。

《蝴蝶飞》译文及注释赏析

《蝴蝶飞》译文及注释赏析

《蝴蝶飞》译文及注释赏析《蝴蝶飞》译文及注释赏析唐代:李贺杨花扑帐春云热,龟甲屏风醉眼缬。

东家胡蝶西家飞,白骑少年今日归。

《蝴蝶飞》译文蝴蝶轻轻扑打着室内的卧帐,卧帐里散发着春天的温热气息。

床前一幅华贵的龟甲屏风,床上搭着她那美丽的彩衣。

年轻的丈夫长期出门在外,就像蝴蝶一样到处飘飞。

正在今日这个时候,他骑着白马回到自己家里。

《蝴蝶飞》注释杨花:指柳絮。

唐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诗:“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春云:双关语,既指成阵的杨花,又指少妇思夫的春情。

龟甲屏风:玉制或玉饰的屏风。

因其花纹似龟甲纹路,故名。

《初学记》卷二五引汉郭宪《洞冥记》:“上起神明台,上有金床象席,杂玉为龟甲屏风。

”醉眼缬(xié):指网眼细的、有花纹的彩色丝织品。

这里指女子身上的衣服。

缬,原是古时织物的一种印染方法,这里指华美的彩带或彩色衣裳,形容闺中少妇衣着的华丽。

蝴蝶飞:古人认为蝴蝶飞是喜事,如果它忽然入宅舍,“主行人即返”(吴曾《能改斋漫录》)。

白骑(jì)少年:骑白马的少年。

《蝴蝶飞》赏析表面看来,这首诗一句写窗外,一句写窗内,一句写所见,一句写所想,简单直白,似乎无甚可赏。

其实颇有可品味寻觅处。

早春二月,已是暖意融融,仲春季节,百花正待开放,却唯见成阵的杨花如春云般荡漾。

开篇吟咏,就给人带来一种中心无主,寂寞无依之感,而飘荡的杨花又偏偏涌起阵阵热浪直袭闺中帐前,惊扰、触动了诗中主人公的心绪,这样就非常自然地从窗外化入窗内,把女主人公的活动场景展现出来。

“龟甲屏风”,指用杂色玉石拼镶成龟壳纹路的屏风,这里以点概面,在描绘室内华丽装饰时,暗示了这位女主人公的身份,却又不一语道尽,给人留下了想象的余地。

再以“醉眼缬”喻全人。

醉眼,描绘闺中少妇醉眼迷离,娇态可掬。

诗人在这里用“醉眼缬”三字刻画这位衣着华丽的.闺中少妇春情缱绻,无计自适,故而浮白以遣穷绪,盛妆以求慰藉,与“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意思相似,只是在表现上更为委婉而隐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早春二月,乍暖还寒
——对《早春二月》的赏析1963年,北京电影制片厂摄制了《早春二月》这部电影。

《早春二月》是根据柔石的小说《二月》改编。

1963年,我国当时略微从自然灾害与狂热的政治运动中缓过气来,大地回春,文艺界也稍稍有了喘息之机。

《早春二月》就诞生在这个时代。

本片描写了解放前中国知识分子走过的艰难的人生旅途与心路历程。

首先介绍一下电影的梗概:1926年前后,处于彷徨状态中的知识青年肖涧秋来到浙东芙蓉镇,投奔老朋友陶慕侃,作为校长的陶慕侃欣然聘肖涧秋在自己的中学里教书。

肖涧秋对本镇一个穷苦的寡妇文嫂很同情,并得知文嫂是他仰慕的烈士的遗孀,他不仅从经济上资助她,还让她的小女孩采莲去上学,每天亲自到桥头接送。

陶慕侃的妹妹陶岚在爱慕肖涧秋,肖涧秋也很喜爱陶岚。

后来,文嫂的小儿子病死,肖涧秋出于对极度悲痛和无所依托的文嫂的同情,为了彻底帮助她,决定娶她为妻,而放弃他与陶岚的爱情。

这件事招来了非议和攻击,文嫂极度羞辱而自杀。

肖涧秋也很受刺激,痛苦地思考着究竟应该怎么办。

最后,他抱着“我们会有长长的未来的”信心,毅然离开芙蓉镇,投身到时代的洪流中去。

“……我一踏进芙蓉镇,就像掉进了是非的旋涡,我几乎在这个旋涡里溺死,文嫂的自杀,王福生的退学,像两根铁棒猛击了我的头脑,使我晕眩,也使我清醒,从此,终止了我的徘徊,找到了一条该走的道路,我将投身到时代的洪流中去。

”陶岚念完肖涧秋留给她的信,深受感染,也急急地向他追去。

《早春二月》从始至终都包含着一种强烈的内在艺术张力,而这种张力来源于复杂剧烈的人物内心变化与舒缓的外在表现形式之间。

其中,萧涧秋明确得知自己受到小镇群众流言蜚语中伤的那一场景则是这种张力的完美体现。

这场戏的内容是这样的:萧涧秋带着彩莲走在上学的路上,彩莲对他说:“小朋友们骂我有一个野爸爸”。

此时镜头仰拍姓周中的萧,随后是乌云密布,风,树枝开始在雨前的狂风中飘摇抖动,接着雨水倾斜而下,挥洒在池塘的水面上,激起一片涟漪。

下一部分便是萧涧秋独自徘徊在学校木楼的走廊里,前景被连绵不绝、像帷幕
一样的雨水所覆盖。

在这样一场戏中萧涧秋的内心承受了突如其来的打击是巨大的,这种在人物内心波澜起伏的情绪必然要表现出来,于是导演先用仰拍来体现人物所承受的巨大内心压力,随后借助一连串天气与景物变化形象的隐喻出人物内心的“暴风骤雨”,这也是经典的隐喻蒙太奇的使用。

随后,萧涧秋独自徘徊字走廊,而前景的雨水既像是无法冲破的社会舆论,又像是人物内心激烈而不尽的愁思。

我们就一个片段来赏析了导演在这部电影中的表现手法,可见这部电影蕴含着无比珍贵的艺术价值,下面我们就全片再做以分析。

以时下时髦的说法,这是一部“以人为本”的电影。

全片弱化外在事物的冲突,转而细腻的刻画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

整部影片既清新隽永、诗意盎然又内蕴千金、大气磅礴。

在风景如画的江南小镇生活场景中,在复杂的社会大背景下,各色人物纷纷登场。

这里既有忧郁徘徊而又不失信心的青年才俊,也有高谈阔论革命而内心腐朽的知识分子,既有在痛苦生活中挣扎的妇女、孩童,也有在思想启蒙中善良向上的小镇女子,当然还少不了点缀其中的小镇民众。

影片细致入微而又简洁有力的描写着这些人物,细细品味,我们今天依然可以突破时空的界限,从中体味出不少人性的特点。

另一方面,这部影片虽然看上去像是一幅人物风俗画但是清晰的情节线索贯穿始终,情节一步一步稳健的发展,使得该片看起来形散而神聚。

更为难能可贵的是,作者并没有因为细腻描写的人物、描写小镇生活而丧失对更为宏观的社会生活的关注,我们即可细细品味人物的魅力,又可以从中看出那个时代的某些与思考便不是无病呻吟,而是更为真实感人。

影片作者在微观与宏观之间,在内敛与疏放之间,在思考与抒情之间,细腻、均衡、流畅的讲着故事,描绘着人物。

从电影艺术角度看,这部电影是把电影语汇使用的极为纯熟到位的精品。

首先,它继承了苏联蒙太奇学派的衣钵。

影片中有很多强烈冲突时存在于人物的内心,导演却巧妙的把这些表现出来了,一方面,演员的表演起了很大的作用,而另一方面,蒙太奇手法的准确运用则非常有效的把这种内在的情绪抒发了出来。

其次,除去蒙太奇手法的运用,流畅的长镜头使得该片更具有诗意与生活的真实感。

比如在影片的开头,镜头从船舱的一个小窗户中的江南风景慢慢的移到另一个小窗户,然后继续深入探入,直至推移到主人公。

这个长镜头既描绘了景物又展现了
人物,给人一种娓娓道来的细腻感受。

另外,非常值得一提的是电影中的音乐。

影片的配乐是由江定仙老师作曲的,电影拍摄于1963年,这一时期也正好是建国十七年,中国电影音乐蓬勃发展至成熟的阶段。

由于电影中运用了大量的特写镜头来展现人物内心跌宕起伏的斗争变化和矛盾思虑的层次感,电影显得含蓄内敛,于是这时而如泣如诉时而疾速匆忙的弦乐,时而多愁善感时而慷慨激昂的钢琴,时而欢快喜悦时而哀婉凄切的管乐,在时空的交错中将人物的命运层层递进,音画对位的结合不仅增强了电影的艺术性,也使得这暴风骤雨般瞬息变化的细腻情感变得流畅而直观。

形成了这乍暖还寒的早春二月另一道值得品赏的独特风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