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灾害和防治答题思路

合集下载

防灾抗灾知识问答及解析

防灾抗灾知识问答及解析

防灾抗灾知识问答及解析1. 什么是防灾抗灾?防灾抗灾是指通过采取各种预防性措施,减少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并在灾害发生时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以减少损失和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行动。

2. 防灾抗灾的重要性是什么?防灾抗灾的重要性在于可以减少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保障社会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通过加强防灾意识和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可以降低灾害的风险,并提高社区和个体的抵御能力。

3. 预防灾害的措施有哪些?预防灾害的措施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加强灾害监测和预警系统,及时掌握灾害信息;- 提高公众的灾害意识和教育水平,增强应对灾害的能力;- 定期进行灾害演练和应急预案的制定,提高应急响应能力;-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抗灾能力;- 加强自然资源保护和环境管理,减少灾害发生的可能性。

4. 灾害应急响应的原则是什么?灾害应急响应的原则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灾害优先原则: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是最重要的任务;- 救援优先原则:优先救援被困人员和受伤人员;- 综合协调原则:各部门和机构间要加强合作与协调,形成合力应对灾害;- 积极防范原则:在灾害发生前就要采取措施进行预防和减灾。

5. 如何提高个人的防灾意识?个人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提高防灾意识:- 研究相关的防灾知识和技能,了解常见的灾害类型和应对方法;- 参与社区的防灾演练和培训活动,提高自身的应对能力;- 定期检查家庭和工作场所的安全设施,及时修复和更新;- 关注天气预报和灾害警报,做好应对准备;- 积极参与社区和公共事务,共同推动防灾工作的开展。

以上是防灾抗灾知识问答及解析,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防灾减灾知识问答比赛题目及解答

防灾减灾知识问答比赛题目及解答

防灾减灾知识问答比赛题目及解答1. 题目:请简述防灾减灾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答案:防灾减灾是指在自然灾害或人为事故发生前,通过科学预测、预警和有效防范措施,减少灾害风险,降低灾害损失的一系列活动。

防灾减灾的重要性体现在:一方面,它可以有效减少灾害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威胁;另一方面,它可以降低灾害对社会经济发展造成的负面影响,保障国家的可持续发展。

2. 题目:请列举我国常见的自然灾害,并简要介绍其特点。

答案:我国常见的自然灾害有地震、洪涝、台风、干旱、山体滑坡等。

地震: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的振动,期间会产生地震波的一种自然现象。

地震的特点是突发性、破坏性强、波及范围广。

洪涝:由于江、河、湖、库水位猛涨,堤坝漫溢或溃坝,水流入境而造成的灾害。

洪涝的特点是来势凶猛、范围广、持续时间长。

台风:是发生在西北太平洋热带洋面上的热带气旋。

台风过境时,通常出现狂风暴雨天气,具有突发性、破坏性强、影响范围广的特点。

干旱:是一种气象灾害,指因气候原因,水分收支失衡,导致土壤水分不足,影响植物正常生长的现象。

干旱的特点是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季节性明显。

山体滑坡:指山坡上的岩体或土体,在重力作用下突然整体下滑的现象。

山体滑坡的特点是突发性、破坏性强、难以预测。

3. 题目:请简述防灾减灾的基本措施。

答案:防灾减灾的基本措施包括:1. 加强灾害风险评估:对各类自然灾害进行风险评估,确定高风险区域,为防灾减灾提供科学依据。

2. 完善预警体系:建立和完善自然灾害预警系统,提高预警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3.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建筑物、道路、桥梁等基础设施的抗灾能力,减少灾害损失。

4. 制定应急预案:针对各类自然灾害,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确保在灾害发生时迅速启动应急响应。

5. 加强科普宣教:提高公众的防灾减灾意识,普及灾害防范知识和技能。

6. 落实防灾减灾措施:在实际工作中,落实各项防灾减灾措施,降低灾害风险。

4. 题目:请简述我国防灾减灾工作的现状及挑战。

防震抗灾知识问答题目及解答

防震抗灾知识问答题目及解答

防震抗灾知识问答题目及解答1. 什么是地震?地震是地球上发生的一种自然灾害,是由地壳板块运动引起的地球震动。

地震会导致地面摇晃、建筑物倒塌以及其他大规模破坏。

2. 为什么地震会造成灾害?地震造成灾害的原因包括地震本身的能量释放和地震引发的次生灾害。

地震释放的能量会导致建筑物和基础设施的破坏,同时可能引发山体滑坡、洪水、火灾等次生灾害。

3. 如何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使用抗震设计和建筑材料- 加固建筑结构,如增加钢筋混凝土柱、墙等- 安装地震减震装置,如减震器和隔震系统- 定期检查和维护建筑物的结构完整性4. 地震预警系统是什么?地震预警系统是一种通过监测地震波传播速度来提前发出地震警报的系统。

它可以在地震波到达目标地区之前几秒到几十秒的时间内提供警报,让人们有足够的时间采取安全措施。

5. 在地震发生时,我们应该采取哪些行动?在地震发生时,应该采取以下行动:- 尽量保持冷静,避免惊慌- 迅速寻找避难场所,如桌子下、门框旁边等结构坚固的地方- 远离窗户、玻璃、壁橱等可能会破裂或倒塌的物体- 尽量避免使用电梯,选择使用楼梯下楼- 在地震结束后,小心检查周围环境是否存在危险物品或破坏的建筑物6. 如何制定地震应急预案?制定地震应急预案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了解地震的风险和可能的影响- 确定家庭或工作场所的安全区域和避难场所- 准备地震应急包,包括食物、水、急救用品等生活必需品- 制定家庭成员之间的沟通计划,确保在地震发生时能够互相联系- 参与地震演和培训,提高应对地震的能力和反应速度7. 地震后的救援工作包括哪些方面?地震后的救援工作包括以下方面:- 搜索和救援被困人员- 提供紧急医疗援助和急救服务- 提供食物、水和其他基本生活物资- 清理瓦砾和废墟,恢复基础设施- 提供心理支持和灾后重建指导8. 地震灾害应对中的心理健康支持很重要吗?是的,地震灾害应对中的心理健康支持非常重要。

如何应对高考地理自然灾害题型

如何应对高考地理自然灾害题型

如何应对高考地理自然灾害题型1. 引言高考地理自然灾害题型是地理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考查学生对自然灾害的基本概念、成因、影响以及应对措施的掌握。

掌握自然灾害题型的解题方法,对于提高地理学科成绩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为您提供应对高考地理自然灾害题型的策略。

2. 自然灾害的基本概念与分类2.1 自然灾害的基本概念自然灾害是指由于自然异常变化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社会功能中断等一系列危害现象。

自然灾害可分为突发性灾害和渐变性灾害两大类。

突发性灾害包括地震、火山爆发、台风、洪水等;渐变性灾害包括干旱、沙漠化、海岸侵蚀等。

2.2 自然灾害的分类自然灾害按照成因可分为气象灾害、地质灾害、生物灾害和海洋灾害四大类。

气象灾害主要包括干旱、洪水、台风、暴雨等;地质灾害包括地震、山体滑坡、泥石流等;生物灾害包括农作物病虫害、森林火灾等;海洋灾害包括海啸、风暴潮等。

3. 自然灾害的成因与影响3.1 自然灾害的成因自然灾害的成因可分为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

自然因素包括地壳运动、气候变化、生物进化等;人为因素包括过度开发、环境污染、城市规划不合理等。

3.2 自然灾害的影响自然灾害对人类社会的影响主要包括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生态环境破坏、社会功能中断等。

此外,自然灾害还可能导致次生灾害,如洪水引发的泥石流、地震引发的海啸等。

4. 自然灾害的应对措施4.1 预防措施预防措施是减轻自然灾害危害的关键。

加强防灾减灾宣传教育,提高全民防灾减灾意识;完善防灾减灾法律法规,建立健全防灾减灾体系;加强自然灾害监测预警,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抗灾能力;合理规划城市和农村发展,避免在自然灾害高风险区域进行建设。

4.2 应急措施应急措施是在自然灾害发生时采取的一系列行动。

包括组织转移受灾群众、开展救援行动、调配救援物资、做好疫情防控等。

此外,还要加强灾害后的恢复重建工作,尽快恢复受灾地区的正常生活秩序。

4.3 恢复与重建恢复与重建是在自然灾害过后进行的。

高中地理综合题分析方法和技巧——自然灾害

高中地理综合题分析方法和技巧——自然灾害

高中地理综合题分析方法和技巧——自然灾害综合题分析方法和技巧(1)细审“题干”。

抓住“关键词”和“修饰词”、“限定词”描述详细描写;先总体大概描述、后具体细化描写;不必解释原因和理由简述概要描写;从各个具体要素大概描述;不必细化描写;不必解释原因和理由说出相当于“罗列”要素;各要点之间是并列关系;不必解释原因和理由阐述“分析+叙述”;既要有原因,又要有结果和观点;语言格式:因为…所以(导致)..例析“实例+分析”;一定要结合具体实例,从这个例子分析其具体做法评价“有利+不利”;语言格式:有利:1、2、3..。

不利:1、2、3..分析“有利及其原因+不利及其原因”;语言格式:有利:1、因为..所以(导致)..2..。

不利:1、因为..所以(导致)..2..比较两个地理事物都要回答。

语言格式:因为A..,以A比B...意义正面意义+负面意义;本地区(事物)意义+其它地区(事物)意义影响正面影响+负面影响;本地区(事物)影响+其它地区(事物)影响;现在的影响+将来的可能影响;自然环境影响+社会经济影响+生态环境影响措施工程措施(技术措施)+生物措施+管理措施;当地措施+合作措施判断理由+结论。

语言格式:正确(合理)或错误(不合理)、因为..所以..变化体现“提高、上升、增加、下降、先降后升、先升后降”思路关系思路:A导致B导致C..。

体现“因果关系、前后关系、时间关系、主次关系”结构所占比例;主要组成;适当评价其合理性(2)列出“模板”。

(见下面的常见模板)(3)仔细“筛选”。

根据限定词筛选;根据所在地区筛选;根据地理事物特性筛选;根据题目提供的材料筛选。

(4)酝酿“语言”。

“先自然,后社会经济”;“先主要,后次要”;“先自身原因,后其它原因”;(先主后次、先上后下、先内后外)(5)书写答案。

“地理语言(避免大白话)”、“套装语言(不用自造语句)”、“逻辑语言(不得互相矛盾)”、“精炼语言(不要同样意思,反复罗嗦诉说)”、“一语中的(语言不绕弯子)”。

高中地理《自然灾害》专题答题模板

高中地理《自然灾害》专题答题模板

高中地理《自然灾害》专题答题模板1、河流洪涝灾害的成因和治理措施:自然原因:1.水系特征(有哪些方面?)2.水文特征(有哪些方面?)3.降水特征(降水量、时长、强度)4.气候异常(普降暴雨,降水比常年偏多,例如“百年不遇”)人为原因:1.植被破坏(乱砍乱伐,植被破坏严重,水土流失加剧,泥沙淤积,抬高河床,使河道的泄洪能力降低;泥沙淤积,导致湖泊萎缩,调蓄能力降低;植物涵养水源、调节能力降低)2.围湖造田(蓄洪峰能力下降。

)例如,长江洪灾的原因:(1)自然原因:①水系特征:流域广,支流多;中上游植被破坏严重,含沙量增大;中下游多为平原,河道弯曲,水流缓慢,水流不畅。

②水文特征:流经湿润地区,降水丰沛,干流汛期长,水量大。

③气候特征:有些年份,气候异常,流域内普降暴雨,造成洪水泛滥。

(2)人为原因:①过度砍伐,植被破坏严重,水土流失加剧,造成流域涵养水源、调节径流、削峰补枯能力降低;泥沙入江,淤积抬高河床,使河道的泄洪能力降低;②围湖造田,泥沙淤积,从而导致湖泊萎缩,调蓄洪峰能力下降。

2、缺水(旱灾)原因的分析与解决措施:自然原因:1.气候特征(降水和蒸发);2.河流和湖泊(灌溉水源);3.农作物需水季节人为原因:1.用水量大(人口、工农业);2.利用方式(不合理,利用率低、污染浪费严重)解决措施:1.开源:跨流域调水、修建水库、海水淡化2.节流:减少水污染、减少浪费、提高水资源利用率、限制高耗能水工业发展、发展节水农业(喷灌滴灌)、制定法律法规,提高节水意识、实行水价调节3、水土流失的原因、治理措施:适应于黄土高原、江南丘陵红色荒漠化、西南地区岩漠化、南亚、东南亚地区自然原因:1.气候(降水);2.地形(坡度);3.土质;4.植被人为原因:破坏植被(乱砍乱伐;修路;开矿)治理措施:禁止乱砍乱伐;大力植树造林;禁止陡坡开荒;修建梯田;退耕还林;解决农村能源问题(水电、风能、太阳能、沼气等);制定法律法规;提高意识4、土地沙漠化的原因、治理措施:适应于我国西北、中亚、西亚、非洲、澳大利亚、美国西部内陆、秘鲁、阿根廷、巴西等地区自然原因:1.气候(降水、蒸发、风力);2.植被人为原因:破坏植被(过度放牧、过度垦殖、过度樵采;修路;开矿)治理措施:合理载畜量;人工种草;实行轮牧;退耕还牧还草;生态移民;解决牧区能源问题(风能、太阳能等);制定法律法规;提高意识5、滑坡泥石流的原因、治理措施:自然原因:1.降水(雨量、时长、强度);2.地形坡度;3.岩石破碎(板块、断层)4.植被人为原因:破坏植被(乱砍乱伐;陡坡开荒;开山挖石;开矿)治理措施:加固陡坡;禁止乱砍乱伐;大力植树造林;禁止陡坡开荒;修建梯田;退耕还林;制定法律法规;提高意识6、土壤盐碱化的原因、治理措施:自然原因人为原因治理措施华北地区地形低洼;春秋季节干旱,蒸发量旺盛;土壤中盐分向地表积聚不合理灌溉(只灌不排、大水漫灌)引淡淋盐;井排井灌;生物措施;农田覆盖;合理的灌溉,不能只灌不排;采取喷灌、滴灌技术等西北地区深居内陆,降水稀少,蒸发旺盛不合理灌溉(只灌不排、大水漫灌)减少种植业比例;采取喷灌、滴灌技术等7、地震破坏程度(烈度)的影响因子、治理措施:8、自然灾害损失大小的原因、治理措施:。

自然灾害与防治答题思路及模板

自然灾害与防治答题思路及模板

高二地理选修五——自然灾害与防治答题思路气象灾害(一)台风(热带气旋、热带低气压、热带风暴、飓风)1、台风的形成条件:①广阔的暖洋面(海水温度在 26.6 °C以上);②下热上冷的不稳定的大气层结;③地转偏向力(纬度大于 5°的地区)。

2、时间:夏秋季节3、影响:不利:台风带来狂风、暴雨巨浪和风暴潮灾害,狂风会掀翻巨轮、损坏地面建筑物和通信设施;暴雨会导致河口决堤、水坝崩溃、洪水泛滥、淹没农田村镇、山区还会加剧滑坡与泥石流的可能性;风暴潮会破坏海堤,淹没岛屿;有利:有时也有利于解除我国伏旱地区的旱情(降温降水)。

4、防御措施:①加强气象灾害研究,加强台风灾情监测和预报。

②建立防台风应急机制;实行防灾保险③加强教育,增强民众防减灾意识④及时转移、安置可能危害的民众。

⑤交通、通讯和供电等部门须加强管理和设施维护⑥渔船靠港,船只停开(防御风暴潮)⑦提高建筑物的抗灾能力(强度),建设护坡工程 . (防御滑坡、泥石流等次生灾害)⑧海岸建防护林工程和加固海岸堤坝工程(防御风暴潮)(二)旱灾—我国发生范围最广、频次最高、持续时间最长的渐发性气象灾害。

1、形成原因:①(来水少)长时期无降水或降水异常偏少(降水少的天气系统控制);② (去水多)气温高,蒸发量大;工农业发达,人口稠密,用水量大;③水污染严重。

2、我四个旱灾多发中心:华北(春旱)、华南(夏秋)、西南(四季均可发生旱灾)和江淮地区(伏旱)。

旱灾多发区时间成因华北春旱① 春季雨季还未到来,降水量小;②春季气温回升快,大风日数多,蒸发量大;③农作物开始返青,需水量大。

④人口、城市密集、工业发达,需水量大;⑤部分地区水污染严重;水资源浪费。

江淮伏旱雨带北移,受副高控制,盛行下沉气流,高温少雨华南夏秋旱雨带推移到北方,受高温天气影响西南一年四①季风气候,大气环流不稳定,有些年份西南气流弱、水汽输送少,造季都可成降水偏少;②正值西南地区干季,晴天多,降水量少,降水日数少;能发生③纬度低,气温高,蒸发旺盛;④厄尔尼诺现象的影响;⑤喀斯特地貌发育,地表水下渗严重,地表水难以存留;⑥地形起伏大,加剧地表水缺乏;⑦植被破坏,含蓄水源作用减弱3、旱灾危害:①河流断流、水库干涸②作物歉收,有的甚至绝收③人畜饮水困难,影响经济的发展,社会的安定;④干旱发生的季节往往与当地作物的生长发育季节相吻合,加重了农牧业灾情。

自然灾害的命题思路

自然灾害的命题思路

自然灾害的命题思路分析一、关于自然灾害的原因分析1、洪涝灾害的形成原因气候:从锋面气旋或强对流或台风等分析短时暴雨的原因——说明短时水量大地形:地势情况、地形情况水系:多支流或河道弯曲或河道淤积使河床抬升等受灾体:人、财产等洪涝灾害的成因分析要区别以下情况:一是对某地是洪涝出现的一般原因的分析,如淮河中下游多发洪涝灾害的原因分析。

二是洪涝灾害的自然原因。

三是某地某次洪涝灾害特别严重的原因分析,此类问题注重时间,强调短时来水量特别大。

例题:读我国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回答下列问题。

分析该区域洪涝灾害严重的主要原因。

答案:(气候)受季风气候的影响,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西部、北部多山地,且处在夏季风的迎风坡,多地形雨;(水系)海河水系(或图示区域中的最大水系)为扇形水系,下游汇水集中,雨季极易形成洪峰;(地形)平原地区地势低平,排水不畅;(受灾体)区域内人口、城市密集,工农业发达,资产集中。

2、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的成因:地表物质状况:破碎、松软地形:陡峻、坡度大大量水流:可能是短时暴雨或冰雪融水或季节性积雪融水例题: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泥石流是指在降水、溃坝或冰雪融化形成的地面流水作用下,在沟谷或山坡上产生的一种挟带大量泥沙、石块等固体物质的特殊洪流。

华北山地、黄土高原、川滇山地和青藏高原东南部山地,是我国泥石流的主要发育地区。

材料二泥石流示意图及泥石流逃生示意图。

解释导致泥石流爆发的自然条件。

答案:(地形)地势陡峭,山高沟深,利于水流汇集;(地表物质状况)有大量的石块、泥沙和松软土壤;(水量大)多暴雨或冰雪融水;(地表状况)植被破坏严重等。

3、旱灾的成因一是长时间无降水或降水极端偏少或雨季尚未到来;二是高温干燥、蒸发大;三是供需矛盾:从受灾体与供水之间的矛盾分析。

例题:2008年入冬以来,华北、黄淮、江淮、江汉等地降水偏少,中国出现了大范围的气象干旱。

河北、山西、山东、河南、安徽、湖北、陕西等地部分地区的气象干旱已达重度干旱或特旱,特别是皖北地区,达到了50年一遇的大旱。

地理灾害部分答题思路

地理灾害部分答题思路

地理灾害部分梳理大纲一、自然灾害影响(1)人员伤亡:生理、心理两方面(2)财产损失:直接、间接两方面(3)破坏问题:自然资源、自然环境两方面(滞后性、隐蔽性、不可逆转性)二、地震(先上下后左右,纵波比横波快)类型:地质灾害特点:突发性、危害性、区域性、链发型(泥石流、滑坡、堰塞湖、海啸-海地地震、崩塌)分布:环太平洋地震带、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世界)、我国一代四区(南北地震带+台湾、华北、青藏、新疆)--东多西少成因:板块位置(板块运动活跃)、地质构造(地壳运动活跃、地质构造复杂、多断层)、地震带位置危害:毁坏房屋、引发火灾等次生灾害、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烈度答题思路:震源深度、震中距、震级大小、地质构造(越复杂,破坏越大;断层很危险)、地面建筑、板块(能提就提)实例-汶川地震:(补充练习)1、汶川处在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交界处附近,地质构造复杂,地壳运动活跃,多断层(板块);2、在08年地震中位于震中(震中、震中距);3、震源深度浅(19公里),属于浅源地震,破坏力大;4、震级大(8级)破坏力强;5、地面建筑多、抗震能力差,遭遇地震容易坍塌措施:树立意识、清楚路线、准备物品、了解互救、三角区避险(绝对别想着跳楼或者地震发生时向建筑物外奔跑)三、泥石流类型:地质灾害特点:突发性、危害性、区域性(山区多发)、链发型(堰塞湖)、季节性(暴雨季节)分布:我国的山区,尤其以西南地区和黄土高原部分地区、喜马拉雅山南麓较为常见成因:(1)自然条件:地形:山高谷深、地势陡峭、起伏大,利于汇水气候:多暴雨或者冰雪融水(季风气候区典型)地质构造:位于··(板块)交界处附近,板块运动活跃,多断层;地壳运动活跃,地质构造复杂土质:岩体松碎,风化严重,土质松软,有大量沙石植被:植被覆盖率低(2)人为原因植被:砍伐森林、毁坏植被,加剧水土流失岩体松碎:工矿建设、开山修路危害:堵塞江湖、掩埋农田、破坏森林、人员伤亡逃生:往垂直于泥石流前进的方向跑,切记顺着滚石方向往山下跑;(2处是正确逃生路线)跑到相对安全的高度措施:大型工程加固和建设防震结构;工程避开地质灾害多发区和地质构造复杂地区(尤其是断层);地标工程不能破坏地表构造;锚固山体;植树造林四、滑坡分类:地质灾害分布:山区的山坡上(西南地区多发)特点:广泛性、区域性、危害性、链发型(堰塞湖)、相对集中性危害:破坏农田、公路;造成人员伤亡成因:(1)自然原因地形:山坡气候:降水集中(但不一定是暴雨),导致坡面物质重力加大地质构造:同泥石流植被;植被覆盖差(2)人为原因:同泥石流措施:锚固山体;植树造林五、我国西南泥石流和滑坡多发原因板块:位于亚欧和印度洋板块交界处,位于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地质构造复杂,地壳运动活跃地形:山区面积广大,地势陡峭、起伏大,地质构造复杂土质:岩体松碎、风化严重、土质疏松气候: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降水集中,多连续降水和暴雨人为:1、人类活动强度大,植被破坏严重;2、人口和经济建设趋于密集;3、人的防灾和抗灾意识不到位六、干旱类型:气象灾害分布:季风区(华北、华南、江淮、西南,西北不讨论)、热带草原气候区、降水不稳定的干旱、半干旱区特点:渐发性(持续时间长)、区域性(范围广)、危害性、频次高、链发型(森林火灾、蝗灾)危害:农作物减产、工业生活用水紧张、生态缺水、地下水水质变差、河水咸潮成因:华北地区春旱:1、温度:春季气温回升,蒸发加大2、气候:单一气团控制,不易形成降水3、雨带:锋面雨带尚未来临,无大规模降水4、人为:农作物返青,蓄水量大长江中下游夏旱(伏旱):1、温度:夏季炎热,蒸发大2、气候:受副热带高压或者高压脊控制,盛行下沉气流,多晴天,不易形成降水3、雨带:锋面雨带北移,降水减少(只能靠台风带来降水)华南地区:(夏秋旱,冬季最严重)1、温度:气温高,蒸发大2、雨带:锋面雨带北移,降水减少举一反三:东北地区春季为何不旱?1、温度:纬度高,气温低,蒸发小2、气候:冬季降雪多,春季有积雪融水补充土壤水源防治措施:培育良种,减少粮食损失;修水库;跨流域调水;节约用水,发展低耗水型工农业;治理水污染六、洪涝与洪水类型:水文灾害分布:世界--中低纬度地区、亚热带季风及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热带季风、温带海洋气候江河两岸尤其是中下游地区;地势平坦低洼的地区(不利于积水外排)我国--东部多,西部少;沿海多,内陆少;平原低地多,高原山地少;山脉东坡和南坡多,西坡和北坡少危害:河堤溃坝、破坏交通设施、淹没农田、人员伤亡、财产损失成因:(1)气候:暴雨洪水--中低纬地区、亚热带季风和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温带海洋气候区(主要是降水集中,降水异常);东部沿海地区会因台风和风暴潮带来洪涝融雪洪水—-积雪和冰川融水形成洪水,一般在我国西北和东北地区冰凌洪水—凌汛带来的河道阻塞,一般在我国的宁夏和河套平原以及松花江部分河段(2)地形:江河两岸尤其是中下游地区;地势平坦低洼的地区(不利于积水外排)(3)水系:1)河网密布,支流众多,特别是扇形水系2)河道弯曲,水流流速变缓,行洪能力差3)支流对称涨水,加速干流汇水(一般只讨论长江)4)入海口狭窄,排水速度慢(海河水系)人为:1、破坏植被,加剧水土流失和河道淤积,使河床升高,行洪能力变差2、围湖造田,使湖泊调蓄洪水能力减弱特点:(我国)范围广、频次高、突发性强、损失大措施:学习游泳、关注天气预报、准备逃生物资(个人)修建水库(三峡)和综合防洪措施,改变雨水的时空分布七、热带气旋与台风类型:气象灾害分布:三个区域(世界)+三条路径(我国)--盛夏至初秋印度洋;孟加拉湾北部及沿海地区太平洋:中国东南沿海、日本、东南亚国家大西洋:加勒比海地区、美国东部沿海西移路径:广东、海南地区西北路径:台湾、福建、浙江转向路径:先向西北,到达东部沿海后转向东北危害:强风、暴雨、风暴潮(不是只有坏处,可以缓解江淮地区的伏旱)暴雨—引发洪水、内涝;山区会出现泥石流、滑坡风暴潮-海水倒灌、污染河水、内涝成因:宽阔的暖洋面(加温旋转、提供充足水汽)上冷下热的不稳定大气层结构(促使空气上升、水汽凝结成雨)特点:中心晴朗无风(判定台风的时候说气旋中心附近风力大于12级)、四周狂风暴雨、外围大风阵雨措施:及时预报、发布预警、建筑加固、人员避免外出、撤离沿海低地、船只停航、沿海地区种植防护林(减小风速)八、寒潮与沙尘暴类型:气象灾害分布:我国东北地区是寒潮发生频次最高的地区(临近源地),大部分地区均受影响偏西路径—新疆内蒙古地区向日本海、东海北部偏北路径—内蒙古向我国南方(影响最大)东北路径—日本海或东北地区向东部沿海P.S.青藏高原位于寒潮天气系统上方,不受影响;滇南谷地也不受影响特点:山脉的走向可以影响寒潮,一般东西走向的山脉可以阻挡寒潮(秦巴山地),而南北走向的则会增强寒潮威力(雪峰山)危害:带来雪灾-交通瘫痪、农牧业受损、通讯和电力设施受损、大风造成风暴潮(我国渤海湾地区)、影响人体健康好处:缓解冬春旱情、利于热量交换、净化城市空气、减少来年病虫害实例:甲地因为周围山地的阻挡无冻害(宜昌—四川盆地—高山环绕)寒潮成因;(1)纬度:高纬度地区,日照时间短、太阳高度角小,造成气温低(2)地面:冰雪对太阳反射能力强,造成气温低(3)气候:大陆性强,冬季降温快(4)冷气团快速南下,造成冷锋过境措施:发布准确的预警信息、采取防风防寒措施(地膜覆盖、加固房屋大棚、加固电力设施、植树造林)类型:气象灾害分布:同寒潮,但是对我国西北地区甘肃的河西走廊影响较大实例:(河西走廊的狭管效应)沙尘暴成因:天气系统:强冷空气过境(动力条件);暖气团干燥植被:覆盖差,地表裸露温度:春季气温回升,蒸发大,降水少(主要是春季的沙尘暴)地表;多沙质物质(西北地区多提)地形:“狭管效应”造成风速增大(河西走廊明显)类推:冻雨(冷锋过境+暖气团湿润+近地面温度低于0度)危害:交通受阻、影响人类健康、吹垮大棚、污染空气措施;植树造林、发布准确的预警信息九、赤潮类型:海洋灾害分布:沿海地区(尤其是近海的海水养殖地区)危害:破坏海洋生态平衡、破坏渔业和水产资源、影响人类健康原因:(1)人为原因:营养物质在水体富集(工业用水和生活用水、海水养殖)水体营养化导致赤潮生物大量繁殖(2)自然原因:干旱少雨、天气闷热、水温偏高、风力较弱、潮流缓慢(干、热、静、慢)措施:控制污水入海量,防止水体富营养化;加强海洋环境监测,加强赤潮预报十、我国灾害类型多样、次数多的原因(1)灾害带:处在环太平洋灾害带和北纬环球灾害带交汇处,灾害频发(2)处在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西南地区)、太平洋板块(东南沿海)交汇处,地壳运动活跃,地质构造复杂,多断层,地质灾害频发(3)地形:2/3的面积是山地,地貌类型复杂多样(4)气候:季风气候不稳定(体现:降水季节变化大、年际变化大),尤其是夏威夷高压势力的强弱和位置移动快慢导致了不同地区的旱涝灾害。

自然灾害与防治答题思路

自然灾害与防治答题思路

自然灾害与防治答题思路一、气象、水文灾害:1、洪涝灾害①我国典型地区:东部季风区(东北、黄河、淮河流域、长江中下游地区、珠江流域等)②产生的原因:自然原因:(气候)a降水持续时间长,降水集中(如长江流域的梅雨天气),导致河流水量大;b夏季风的强弱变化(副高强:南旱北涝;副高弱:南涝北旱);c台风的影响; d 厄尔尼诺现象(地形)e地势低洼,水流不畅;(东部平原地区地势地平,雨季河流排水不畅,是导致涝灾的根本原因)(水系)f水系支流多(扇形水系、树枝状水系),汇水集中;g缺少天然的入海河道(淮河);h河道弯曲(荆江河段)。

人为原因:a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加剧,河床抬升;b围湖造田,使湖泊调洪能力下降;c不合理水利工程建设(渭河流域)③治理措施:a中上游植树造林,建设防护林体系;b退耕还湖;c中上游修建水利工程;d 裁弯取直,加固大堤;e开挖入海河道(淮河);f修建分洪蓄洪区;g建立洪水预报预警系统;h非工程措施(洪泛区土地管理、拟订撤离预案、实施防洪保险)等.( 上游:治理原则是调洪,做法是修水库、植树造林;中游:治理原则是分洪、蓄洪,做法是修水库,修建分洪、蓄洪工程;下游:治理原则是泄洪、束水,做法是加固大堤,清淤疏浚河道,开挖河道);e.g:1)【2015·全国Ⅱ·43】2.近年来,沿海地区城市遭受严重涝灾的现象时有发生。

读上图,分析M市易出现重度涝灾的自然原因。

【答案】2.地处平原,地势低平,受南部山区洪水和河流上游汇水的共同影响;(3分)排洪通道少,且易受到潮水和其他河流洪水的顶托,排水不畅;(4分)处于台风过境或登陆区,台风常带来强降雨。

(3分)2)【2013·全国Ⅰ·43】3.(10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所示区域位于我国江南丘陵区。

分析图中居民点易遭洪灾的原因,并提出具体的应对措施。

(10分)【答案】3.原因:区域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多暴雨。

综合题考点和答题思路-自然灾害

综合题考点和答题思路-自然灾害

自然灾害综合题考点和答题思路、答题术语总结地质灾害考点1 地震/ 火山一、考点和答题思路总结1、成因:(1)位于板块交界处,地质/地壳活动频繁。

(2)位于火山地震带,地质不稳定,多断层。

2、影响:(1)危害:①严重破坏地表,造成房屋倒塌,基础设施损毁,人身伤亡,财产损失。

②破坏农田耕地,破坏森林、草地,动植物死亡,生物多样性减少。

③造成河道淤塞,引发次生灾害(滑坡、泥石流、崩塌、海啸、洪涝等)。

(2)有利:①岩浆活动有利于形成矿产资源。

②火山灰为土地提供肥料,形成肥沃土壤。

③火山灰在大气中形成阳伞效应,抑制全球变暖。

④形成的火山地貌是丰富、独特的旅游资源。

3、措施:(1)积极开展宣传教育,提高公民的防灾减灾意识。

(2)加强火山/地震灾害监测预警体系的建立,完善灾害应急预案。

(3)加强火山/地震灾害的管理,建立健全防灾减灾工作的政策法规体系。

(4)提高建筑物的抗震强度。

4、分布:(1)世界:两大火山地震带: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

(2)中国:青藏高原东南和西南边缘、云南、四川、台湾。

二、模拟题设问汇总:1、(2020青浦二模)从自然灾害角度,分析图示巴基斯坦天然气管线采用滑轨设计的原因。

三、答题注意事项重点考查火山地震的成因。

考点2 滑坡/ 泥石流/ 崩塌一、考点和答题思路总结1、成因:(1)位于板块交界处/火山地震带,地壳活动频繁。

(2)地质条件复杂,有断层/断裂发育/岩石风化程度高,岩石破碎/多松散碎屑物。

(3)山地地势起伏大,坡度陡。

(4)降水量大且集中多暴雨。

(5)植被覆盖率低。

(6)人类开矿、修路等工程建设,对于地表的破坏,造成岩块土体疏松。

(7)乱砍乱伐、过度放牧、过度开垦等行为,对植被破坏严重,水土保持能力减弱。

2、危害:(1)冲毁路基、桥梁,造成交通中断。

(2)摧毁城镇、村庄,造成人身伤亡,财产损失。

(3)淹没农田土地,破坏森林草地,生物多样性减少。

(4)造成江河堵塞,诱发洪涝等次生灾害。

高中地理选修Ⅴ自然灾害与防治答题模板模板

高中地理选修Ⅴ自然灾害与防治答题模板模板

选修Ⅴ自然灾害与防治知识与答题套话总结十年寒窗苦种种,只为一朝化作龙,今日得遂凌云志,青云路上九霄冲,祝高考成功森林火灾和草原火灾农林牧生物灾害:病害、虫害、草害、鼠害等定义:指危及人类生命财产与生存条件的自然变异现象和过程自然属性:自然变异现象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地球各圈层的物质运动 我国的自然灾害 属性社会属性:自然的变异只有在它超过一定的限度,对人类的生存环境造成危害时,才被视为自然灾害特点:广泛性与区域性;频繁性和不确定性;周期性和不重复性;联系性;所造成的危害具严重性;不可避免性和可减轻性 自然灾害类型特点:种类多;频率高;分布范围广;地域差异大分布——三大自然灾害带 沿海灾害带:多风暴潮、暴雨、洪涝、干旱、海水入侵、地震等自然灾害 沿江灾害带:多暴雨、干旱、水土流失、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 山前灾害带:多地震、泥石流、滑坡以及冰雹等自然灾害 气象灾害概念:因气象异常而导致的灾害 种类:干旱、洪涝、热带气旋、寒潮、沙尘暴、 冰雹、低温冷冻、雪灾、干热风、龙卷风、雷暴、连阴雨、冻雨、雾地质灾害概念:因海洋自然环境发生异常性激烈变化,而导致在海上或海岸地带发生的自然灾害称为海洋灾害。

种类:地震、滑坡、泥石流、崩塌、地面塌陷、地裂缝等海洋灾害概念:由地质动力作用所导致的岩体或土地位移、地面变形以及地质环境恶化,并危害人类生命财产安全的现象或过程。

种类:风暴潮、海啸、海浪、海冰、赤潮等造成的灾害。

生物灾害分类概念:一般来说,由动植物的活动和变化所造成的灾害,就是生物灾害。

类型名称概念成因特点时间分布危害防治措施气象灾害洪涝洪水:暴雨或冰雪融化以及水利工程失事等原因引起的江河湖泊水量迅猛增加,水位急剧上涨,水流冲出天然水道或人工堤坝所造成的灾害①气象因素:夏季的锋面雨带和热带气旋是直接引发暴雨的重要天气因素。

气候异常所导致的长时间持续暴雨,是造成我国洪涝灾害的直接原因。

②地形因素:三大地形阶梯的结合部都是地理单元的过渡区, 是洪涝灾害形成的主要区。

高考地理自然灾害答题模式

高考地理自然灾害答题模式

自然灾害专题命题模式:(1)分析原因:自然原因、人为原因(2)治理措施:具体措施、注意遵循可持续发展的三个基本内涵答题技巧:(1)从题目给的材料中挖掘信息,由问题找对策;工程措施、非工程措施;其他措施(参考地质灾害防御措施):建立灾情监测预警系统、建立健全减灾工作的政策法规体系、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和减灾意识等。

(2)参考典型案例;(3)结合具体地区实际情况。

世界主要自然灾害带(1)环太平洋沿岸几百千米宽的自然灾害带;(2)北纬20°一50°之间的环球自然灾害带。

1、水土流失问题(我国典型地区:黄土高原、南方低山丘陵地区,长江黄河中上游地段)产生的原因:(1)自然原因: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多暴雨;地表植被稀少;黄土土质疏松(黄土高原)、山区坡陡(南方低山丘陵)。

(2)人为原因:过度开垦(陡坡开荒)、过度樵采,植被的破坏;不合理的耕作制度;开矿(黄土高原)。

(3)治理的措施:控制农业用地,扩大林、草种植面积(退耕还林还草);植树造林;小流域综合治理;加强生态建设(黄土高原);保护天然草场、草地,及时对土地进行复垦(采矿后)发展立体农业(南方山区);综合多种措施,解决农村生活用能问题(如营造薪炭林、发展沼气池、推广省柴灶等控制人口数量。

(4)治理的意义:a有利于因地制宜地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使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可以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经济效益b建立生态农业模式,建立良性生态系统,有利于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

——生态效益c改善农民生活条件,提高生活质量;有利于促进生态和经济可持续发展式。

社会效益2、荒漠化问题:(我国典型的地区:西北地区)(1)产生的原因:a自然原因:全球变暖,蒸发旺盛;处于内陆地区,降水少;鼠害;蝗害。

b人为原因:过度放牧;过度樵采;过度开垦;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交通线等工程建设保护不当。

(2)治理措施:a制定草场保护的法律、法规,加强管理;b控制载畜量;营造“三北防护林”建设;c建设人工草场;推广轮牧;d禁止采伐发菜等;退耕还林、还牧e综合多种措施,解决农村生活用能问题(如营造薪炭林、发展沼气池、推广省柴灶等);控制人口数量。

第8章 自然灾害----高考答题模板

第8章    自然灾害----高考答题模板

第8章自然灾害1.沙尘暴的成因自然原因(1)气候干旱,降水少(2)快行冷锋天气影响,春季大风日数多(3)地表多沙质土(4)地表植被稀疏。

人为原因(1)过度放牧,过度樵采,过度开垦;(2)不合理的耕作制度,如轮荒;(3)开矿、交通线建设等导致植被破坏。

2.防治沙尘暴的措施(1)制定草场保护的法律、法规,加强管理(2)控制载畜量;(3)营造“三北防护林”(4)退耕还林、还草;(5)建设人工草场,划区轮牧(6)禁止采伐。

3.山火的形成原因(1)气温高:蒸发旺盛;(2)降水少:天干物燥;(3)大风:加速蒸发;火势蔓延快;(4)易燃物:枯枝落叶;油脂性树木;(5)火源:闪电起火;野外用火。

4.干旱的原因自然原因(1)降水变率大,降水量少(2)气温高,蒸发旺盛;(3)地表水蓄积能力差(河湖少,喀斯特地貌,陡坡,岛屿面积小)。

人为原因(1)人口稠密,工农业发达,需水量大:农业土地利用;种植结构;城市建设;人口增长;水利工程供水能力(2)水污染严重;(3)浪费多,利用率低。

5.华北地区春旱的原因(1)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旺盛;(2)夏季风弱,雨季还没有到来;(3)春耕需水量大。

6.东北地区没有形成春旱的原因(1)春季气温回升慢,蒸发较弱;(2)春季有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3)东北地区农业播种要晚。

7.防御干旱的措施(1)因地制宜,实行农、林、牧相结合的农业结构,改善干旱区农业生态环境(2)在干旱区选择耐旱作物;(3)开展农田水利建设,植树造林,改革耕作制度;(4)跨流域调水(5)修建水库;(6)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7)减少水污染;(8)减少浪费,提高水资源利用率;(9)限制高耗水工业的发展;(10)发展节水农业,采用滴灌、喷灌等灌溉技术,提高利用率;(11)实行水价调节,树立节水意识;(12)海水淡化、海冰利用。

8.西南地区地质灾害严重的原因自然原因(1)地売运动强烈,山体中断层发育;(2)山区面积广大,岩石破碎,风化严重;(3)干湿季分明,暴雨集中(4)植被覆盖率低。

人类对自然灾害的防范辩论辩题

人类对自然灾害的防范辩论辩题

人类对自然灾害的防范辩论辩题正方,人类应该加强对自然灾害的防范。

首先,自然灾害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破坏和损失,因此我们必须加强对自然灾害的防范。

据统计,自然灾害每年给全球造成数万亿美元的经济损失,同时还夺走了成千上万人的生命。

如果我们不加强对自然灾害的防范,这种破坏和损失将会不断增加。

其次,我们有责任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减少自然灾害的发生。

众所周知,人类的活动对地球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导致了许多自然灾害的发生。

因此,我们必须采取行动,减少污染、保护森林、修复湿地等,以减少自然灾害的发生。

此外,科技的进步为我们提供了更多防范自然灾害的手段。

通过科技手段,我们可以更准确地预测自然灾害的发生,及时采取措施减少损失。

同时,科技也可以帮助我们建造更加耐灾的建筑和基础设施,提高人们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反方,人类应该顺其自然,不必过度防范自然灾害。

首先,自然灾害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类无法完全控制自然。

正如著名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所说,“人类应该顺应自然的规律,而不是试图去改变它。

”因此,过度防范自然灾害可能会导致人类对自然的过度干预,反而带来更多的问题。

其次,过度防范自然灾害可能会造成资源的浪费。

为了防范自然灾害,人们可能会大规模地修建防洪堤、抗震建筑等设施,这不仅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还会消耗大量的资源。

而这些资源本可以用于改善人们的生活条件,提高社会的整体抗灾能力。

此外,过度防范自然灾害可能会使人们变得依赖于技术手段,而忽视了自身的适应能力。

正如美国作家亨利·戴维·梭罗所说,“与其依赖于技术手段来防范自然灾害,不如培养人们的自救能力和适应能力。

”因此,我们应该更加注重提高人们自身的抗灾能力,而不是过度依赖技术手段。

综上所述,人类对自然灾害的防范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

我们应该在保护生态环境、提高自身抗灾能力的同时,不要过度依赖技术手段,顺其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

人类对自然灾害的应对与预防:辩论辩题

人类对自然灾害的应对与预防:辩论辩题

人类对自然灾害的应对与预防:辩论辩题正方辩手观点:人类对自然灾害的应对与预防至关重要。

首先,人类应该加强预防措施,包括建立更加完善的监测系统,提前发现自然灾害的迹象,以便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例如,美国地质勘探局就建立了全国地震监测网络,及时发现地震迹象,提前预警。

其次,人类应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加固建筑物,修建防洪堤坝等工程,以减少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

比如,中国的三峡大坝就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长江流域的洪水灾害。

此外,人类应该加强救援和救助工作,及时为灾区人民提供帮助,减少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例如,日本在2011年发生地震和海啸后,迅速展开救援行动,有效减少了灾害造成的损失。

总之,人类应该以科学的态度对待自然灾害,加强预防和救援工作,以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反方辩手观点:人类对自然灾害的应对与预防并不是唯一的解决办法。

首先,自然灾害是无法完全预测和避免的,即使加强了预防措施,也无法完全消除灾害造成的影响。

例如,即使美国有着完善的地震监测系统,也无法完全避免地震造成的损失。

其次,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巨大的投入,而且并不能完全保证灾害发生时的安全。

比如,即使修建了防洪堤坝,也无法完全防止洪水的侵袭。

此外,人类应该更加重视与自然和谐相处,而不是试图通过技术手段来完全控制自然。

正如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我们不能解决现有问题,用现有的思维方式。

”因此,人类应该更加注重生态保护,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以减少自然灾害的发生。

总之,人类应该以谦卑的态度对待自然,而不是试图通过技术手段来完全控制自然灾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然灾害与防治答题思路
一、气象、水文灾害:
1、洪涝灾害
①我国典型地区:东部季风区(东北、黄河、淮河流域、长江中下游地区、珠江流域等)
②产生的原因:
自然原因:
(气候)a降水持续时间长,降水集中(如长江流域的梅雨天气),导致河流水量大;
b夏季风的强弱变化(副高强:南旱北涝;副高弱:南涝北旱);
c台风的影响; d 厄尔尼诺现象
(地形)e地势低洼,水流不畅;(东部平原地区地势地平,雨季河流排水不畅,是导致涝灾的根本原因)
(水系)f水系支流多(扇形水系、树枝状水系),汇水集中;g缺少天然的入海河道(淮河);h河道弯曲(荆江河段)。

人为原因:a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加剧,河床抬升;
b围湖造田,使湖泊调洪能力下降;
c不合理水利工程建设(渭河流域)
③治理措施:a中上游植树造林,建设防护林体系;b退耕还湖;c中上游修建水利工程;d裁弯取直,加固大堤;e开挖入海河道(淮河);f修建分洪蓄洪区;g建立洪水预报预警系统;h非工程措施(洪泛区土地管理、拟订撤离预案、实施防洪保险)等.( 上游:治理原则是调洪,做法是修水库、植树造林;中游:治理原则是分洪、蓄洪,做法是修水库,修建分洪、蓄洪工程;下游:治理原则是泄洪、束水,做法是加固大堤,清淤疏浚河道,开挖河道);
2、干旱缺水问题:
①我国典型地区:华北地区春旱、西北十年九旱、长江中下游地区伏旱、南方地区冬旱;我国旱涝灾害主要分布于东部季风区,原因是副高强弱不稳定,夏季风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我国的旱灾与涝灾在时间上交替、在空间上交错出现。

②华北地区:
产生原因:
自然原因:a温带季风气候,全年降水少,河流径流量小;b降水季节、年际变化大;
人为原因:a人口稠密、工农业发达,需水量大;b水污染严重;c浪费多,利用率低。

治理措施:(开源节流)
a南水北调;b修建水库;c控制人口数量,提高素质;d减少水污染;减少浪费,提高利用率;e限制高耗水工业的发展;f发展节水农业;采用滴灌、喷灌农业灌溉技术,提高利用率;g实行水价调节,树立节水意识;海水淡化等。

思考:华北春旱原因:a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较强b夏季风弱,雨季未到c春耕需水量大. 东北地区为何没有形成春旱:a春季气温回升慢,蒸发较弱b有春季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 但东北地区在盛夏季节,常有久晴高温天气引起的旱灾。

③长江中下游伏旱:7、8月受副高控制,降水少.
④广东冬旱:a冬季盛行大陆风,降水少
b冬季气温较高,蒸发较强c工农业发达,需水量大等.
⑤西亚干旱:热带沙漠气候,终年受副高或信风带控制,降水少。

⑥中亚干旱:深居内陆,距海遥远,海洋水汽影响小,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稀少而蒸发旺盛)
⑦解决干旱措施:a修建水利工程,引水灌溉;
b农业:营造防护林;选择耐寒作物;改进耕作制度;
因地制宜实行农林牧相结合的农业生产结构,改善生态环境。

3、台风
世界:台风多发生夏秋季节,主要发生海域为:西北太平洋(最多)、西北大西洋、孟加拉湾
我国:夏秋季节,东南沿海各省区受影响最大
形成原因:热带、副热带海区强烈发展的热带气旋(要和图联系),水温26摄氏度;
台风灾害由强风、特大暴雨、风暴潮造成(台风眼区晴朗无风)
台风对我国的有利方面:①带来丰沛降水,缓解长江中下游的伏旱,②缓解高温酷暑天气如何减小台风损失:加强台风的监测和预报(气象卫星跟踪、沿海雷达监测);
建设沿海防风林、防波堤等生物和工程措施。

4、寒潮
时空分布考虑源地、冬季风强弱、地形地势的阻挡等因素。

我国冬半年常发,每年秋末、冬季和初春。

影响范围大,青藏高原、台湾、海南及四川盆地受影响较小,滇南谷地、雅鲁藏布江谷地被认为寒潮影响更小。

形成原因:强冷空气迅速入侵造成大范围的剧烈降温,和冷锋(注意图)联系。

灾害特点:降温辐度大、风力强、影响范围广、出现大风、降温、霜冻、暴雪、冰害等灾害性天气。

农作物和牲畜受到冻害,交通、通讯和建筑物受到很大影响,尤以春季和秋季对农作物危害较大。

寒潮的利:冰杀害虫;大雪缓解春旱。

防御途径:a发布寒潮消息或警报,及早防护;
b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作物覆盖、烟熏等)
5、沙尘暴现象
①我国典型地区:西北、华北地区
②产生的原因:自然原因:a气候干旱,降水少;
b快行冷锋天气影响,春季大风日数多;
c地表植被稀少等;
人为原因:a过度放牧、过度樵采、过度开垦,破坏植被;
b不合理的耕作制度(轮荒);
c开矿。

③治理措施:a制定草场保护的法律、法规,加强管理;b控制载畜量;c营造“三北防护林;d退耕还林、还牧;e建设人工草场,推广轮牧;f禁止采伐发菜等
6、风暴潮:
多发生在热带气旋或温带气旋与高纬度地带冷暖空气交互影响的地区。

我国的风暴潮分布:东南沿海主要为台风风暴潮,主要发生在7-10月;温带风暴潮主要发生在春季和秋季。

7、雪灾:以2008年1月我国南方雪灾为例
①强烈的“拉尼娜”现象导致全球性的大气环流异常是这次全球性雪灾的首要原因
②反复爆发的强烈冷空气长驱南下与西南暖湿气流相遇在南方而形成的冷锋锋面长期存在
③山脉对冷锋锋面的阻挡作用更延长了锋面的停留时间,加重了雪灾(贵州是准静止锋影响)
④长期低温天气产生的大量冻雨及积雪融化而导致的冰冻是造成这次严重灾害的自然原因
⑤防灾意识薄弱、抗灾自救应变反应迟缓及基础设施抗灾设计标准低下是造成这次严重灾害的人为原因
⑥大量积雪及冻冰融化可能会诱发滑坡、泥石流、崩塌等地质灾害
8、浓雾
在近低层空气中悬浮大量小水滴或冰晶微粒,使人的视线模糊不清时,就称雾。

雾灾的防护措施:a不要在雾中锻炼身体,尽量不要外出,必须外出时,要戴上口罩,防止吸入有毒气体。

b注意交通安全,驾驶车辆要减速慢行,渡轮停航。

9、冰雹
冰雹是从发展强盛的积雨云中降落到地面的冰块或冰球。

危害:冰雹对农作物的危害相当大,我国是世界上雹灾较多地的国家之一。

我国冰雹的地理分布特点:青藏高原、北方、南方均有多雹区,但大平原、大沙漠、大盆地较少。

冰雹的预测和防御:a气象台以雷达、气象卫星监测预报。

b民间有许多预报经验,如“旱年多冰雹”、“春季多陡风,夏季多冰雹”、“乌云宝塔形,下边泛红云,冰雹到眼前”等。

冰雹的防御:避雹、消雹。

二、地质地貌灾害:
1、地震
①我国典型地区:西多东少,主要有青藏、新疆、华北和台湾四个多发区,地震带的分布基本上遵循活动断裂带的分布;南北地震带:东经105附近是我国地质构造的东西分界,正处在地形的转折地带,构造活动频繁,地壳脆弱,地震灾害多发。

②形成原因: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活动剧烈,断层发育。

造成重大人员和财产损失的原因可能有:震级大,破坏性大;震中附近城市分布多,人口集中;经济发达;浅源地震;发生的时间可能在夜间;诱发其他灾害等
③减轻灾害的措施:积极开展防灾、减灾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和减灾意识;建立灾害监测预报体系;加强地质灾害的管理,建立健全减灾工作的政策法规体系;提高建筑物的抗震强度;植树造林,建立防护林体系;加强国际合作等。

2、滑坡、泥石流:
爆发的条件:
自然原因:地形条件:山区坡陡谷深(坡度大);
岩石(物质)条件:岩石破碎、松散碎屑物质多(地质条件导致)
植被条件:植被覆盖率较低(注意关联性)
气象条件:夏季暴雨或冰雪融水汇聚时,含有大量泥沙、石块和砾石的洪流就会沿山谷奔腾而下形成泥石流灾害
人为原因:植被破坏或坡度增大
区别:滑坡多发生在陡坡,泥石流多在山谷
3、西南地区地质灾害严重
形成原因:
(1)自然原因:①地处板块交界地带,地壳运动强烈、山体中断层发育,岩石破碎,
②山区面积广大,地势起伏大
③夏季降水集中,多暴雨
④地质灾害的发生具有关联性,西南地区由于多地震、多山、多暴雨,是滑坡和泥石流的多发地区
(2)人为原因:对植被的破坏
治理措施:恢复植被
三、生物灾害:
农林病虫鼠害
四、其他灾害:
森林火灾:
特大森林火灾多因干旱、高温、大风或雷击等特殊气象条件,有时有人为因素的诱因。

五、解决灾害的一般办法:
1、建立灾情监测预警系统;建立健全减灾工作的政策法规体系;
开展防灾减灾的宣传教育,提高环保意识和减灾意识;开展防灾保险;
2、工程和生物措施相结合;
3、有针对性的措施;
4、救援与救助;自救与互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