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2020高中地理第2章课时分层作业9德国鲁尔区的探索中图版必修

合集下载

2019高中地理第2章课时分层作业9德国鲁尔区的探索中图版必修

2019高中地理第2章课时分层作业9德国鲁尔区的探索中图版必修

课时分层作业(九) 德国鲁尔区的探索(建议用时:45分钟)[学业达标练]读德国鲁尔区和我国鞍山钢铁工业基地图,比较两地的区位特点,回答1~2题。

【导学号:57522076】1.两地发展钢铁工业相同的区位优势是( )①接近煤炭产地②水源充沛③水陆交通便利④市场广阔⑤廉价劳动力多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⑤C.①②③⑤D.①②④⑤2.我国辽中南工业区与德国鲁尔区相比,在资源方面处于劣势的是( )A.铁矿石B.土地资源C.水资源D.劳动力1.A2.C[两工业区都有便利的交通条件、丰富的煤炭资源、广阔的市场;鲁尔区经济发达,工资水平高,⑤说法错误;辽中南工业区与鲁尔区相比,水资源较缺乏。

] 鲁尔区形成于19世纪中叶,是德国和西欧地区乃至世界的重要工业区,结合下图,回答3~4题。

3.一位德国生态学家曾悲观地对鲁尔区做出预言“在这里,白色只是一种梦想”,它描述的问题是( )A.失业率下降B.环境污染C.治安混乱D.金融危机4.鲁尔区被称为“德国工业的心脏”,下列因素与其无关的是( )A.廉价石油的大量输入B.便利的水陆交通C.广阔的市场D.充沛的水源3.B4.A[第3题,鲁尔区在发展过程中煤炭是其主要的能源,环境污染严重,影响了鲁尔区的进一步发展。

第4题,鲁尔区发展工业的能源不是石油而是煤炭。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5~6题。

【导学号:57522077】材料一1957年,鲁尔区有140多个煤矿基地,到2003年时只剩下7个;1995年,这里有81座炼钢炉,到2003年时只有7座。

材料二21世纪初,在鲁尔区有15万个规模不等的企业,大部分是第三产业;从事第三产业的人数为140万,占当时所有就业人口的65%。

5.材料一描述的现象不可能导致的结果是( )A.企业规模扩大B.生产效率大大提高C.减少了失业人口D.经济结构得到了调整6.材料二描述的现象将导致鲁尔区( )A.环境污染严重B.经济结构多元化C.失业率增加D.钢铁、机械等产业的技术落后5.C6.B[第5题,煤矿基地和炼钢炉的减少,是企业实行集中化、合理化改造的结果,可以扩大企业的规模,提高生产效率,进而促进经济结构的调整,但会导致大量煤矿和钢铁企业倒闭,大量工人失业。

中图版高二地理必修三课时同步练习德国鲁尔区的探索

中图版高二地理必修三课时同步练习德国鲁尔区的探索

2.4德国鲁尔区的探索内蒙古东部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煤炭基地之一,已探明储量640多亿吨,占全国煤炭总量的10%。

读下图,回答1~2题。

1.下列对内蒙古东部地区矿产资源开发条件的评价,正确的是()A.劳动力资源丰富B.交通较为便利C.紧邻华东市场D.科学技术发达2.内蒙古东部地区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最应采取的措施是()A.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减轻水土流失B.大力发展煤炭等重工业,控制第一产业、第三产业规模C.加强能源的综合利用,实现产业结构多元化D.减少煤炭燃烧,控制酸雨危害答案 1.B 2.C(2018·广东肇庆中学检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3~4题。

材料一1957年,鲁尔区有140多个煤矿基地,到2003年时只剩下7个;1995年,这里有81座炼钢炉,到2003年时只有7座。

材料二21世纪初,在鲁尔区有15万个规模不等的企业,大部分是第三产业;从事第三产业的人数约140万,占当时所有就业人口的65%。

3.材料一描述的现象不可能导致的结果是()A.企业规模扩大B.生产效率大大提高C.减少了失业人口D.经济结构得到了调整4.材料二描述的现象将会使鲁尔区()A.环境污染严重B.经济结构多元化C.失业率增加D.钢铁、机械等产业的技术落后答案 3.C 4.B鲁尔区被称为“德国工业的心脏”,是西欧乃至世界上的重要工业区。

结合下图,回答5~6题。

5.鲁尔区被称为“德国工业的心脏”,得益于()①丰富的煤炭②优质的铁矿③廉价的石油④充足的水源⑤便利的水陆交通⑥广阔的市场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⑤C.③④⑤⑥D.①④⑤⑥6.下列四幅示意图表示该地区五大工业部门的联系,正确的是()答案 5.D 6.B近年来,一轮煤炭开发的热潮正在新疆广阔的大地上如火如荼地进行。

30多家大企业大集团的40多个重大投资项目相继奠基开工,投资总额超过1 000亿元。

据此回答7~8题。

7.山西和新疆在发展煤炭工业时所面临的共同问题是()A.距市场距离远B.水资源短缺C.易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D.交通不便8.下列措施不利于新疆煤炭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是()A.大力增加原煤的开采量,提高经济效益B.加大煤炭的加工转换,提高附加值C.促进煤炭清洁生产和利用D.治理煤炭生产和利用导致的环境问题答案7.B8.A阅读有关材料,回答9~10题。

高中地理 第二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4节 德国鲁尔区的探索(第1课时)课件 中图版必修3.pptx

高中地理 第二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4节 德国鲁尔区的探索(第1课时)课件 中图版必修3.pptx
(3)钢产品替代产品的广泛使用,使世界钢材消耗量急剧减 少;20 世纪 50 年代后,亚非拉广大发展中国家独立,民族工业发展, 世界钢铁产量大幅度增加,出现了世界性的供过于求的状况。
33
(4)①新技术炼钢的耗煤量逐渐降低,使世界对煤炭的需求量明 显下降;②新技术革命既产生了一大批新兴工业部门,也改变了传统 的工业生产和组织方式。鲁尔区工业企业传统的生产和组织方式已 不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并且因用地日趋紧张、环境污染严重等原因, 新兴企业不愿到此落户。
工业生产和组织方式
8
鲁尔区形成于 19 世纪中叶,是德国和西欧地区乃至世界的重要 工业区。读图,回答 1~2 题。
1.一位德国生态学家曾悲观地对鲁尔区作出预言“在这里,白色只 是一种梦想”,该预言所描述的问题是( )。
9
A.失业率下降
B.环境污染
C.治安混乱
D.金融危机
2.鲁尔区被称为“德国工业的心脏”,下列因素与其无.关.的是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②世界性钢铁过剩,新技术 ④煤炭、钢铁产量过剩,用
39
【解析】 读图可知该工业区为德国鲁尔区,是在丰富的煤炭资 源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主导工业是煤炭工业和钢铁工业。由于煤炭的 能源地位下降,世界性钢铁过剩,新技术革命冲击,产业结构单一,环 境问题加剧等原因,导致其主导产业逐渐衰退。
5
一、鲁尔区的区位条件
1.资源优势:煤田①
,开采条件好;离法国东北部②
较近;河流众多,水源丰富。
2.地理位置优越:欧洲中部陆上交通的③

3.水陆交通便利:有四通八达的④
和公
路网;天然河流和人工运河联成⑤

4.⑥
广阔:德国以及西欧经济发达。

高中地理 第二章 第四节 德国鲁尔区的探索练习 中图版必修3

高中地理 第二章 第四节 德国鲁尔区的探索练习 中图版必修3

第四节德国鲁尔区的探索一、鲁尔区的区位条件1.德国鲁尔区形成于19世纪中叶,它曾经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工业区之一,被誉为“德国工业的心脏”。

它的主要工业部门有煤炭、钢铁、电力、机械、化工等。

煤炭工业和钢铁工业是鲁尔区经济的基础。

2.鲁尔区优越的区位条件是:(1)煤田储量大、开采条件好。

(2)距离法国铁矿近。

(3)地理位置优越,处于欧洲中部陆上交通的十字路口,有四通八达的铁路和公路网。

(4)莱茵河、鲁尔河、利珀河和人工运河联成水运网,为耗水量大的重工业提供丰富的水源。

(5)德国及西欧市场广阔。

二、鲁尔区的衰退1.产业结构单一,以重工业为主。

2.煤炭工业。

(1)能源消费结构变化和新技术炼钢,使煤炭需求量明显下降。

(2)煤炭开挖深度增加,劳动力成本上升,使鲁尔区煤价缺乏市场竞争力。

3.钢铁工业:出现了世界性的供过于求状况。

4.新技术革命的冲击:传统的工业生产和组织方式不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

三、鲁尔区可持续发展的探索1.经济结构的多元化和产业转型。

(1)改造传统工业。

(2)发展新兴产业。

(3)重视发展第三产业。

2.依托科研机构和高校推进产业转型。

3.建立发达的交通网络。

4.大力开展环境保护。

教材P58探索思考提示:(1)曼彻斯特和利兹两种不同的发展道路说明,城市(或地域)发展到一定阶段,要及时进行产业政策、结构的调整,大力发展新兴产业,通过调整,可以促进本地区经济结构的多样化,实现本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2)例如,我国的“煤都”大同,根据自身特点进行经济结构转型,转型集中在旅游和煤炭的深加工方面。

教材P61读图提示:从图上看出,20世纪50年代鲁尔区的主要工业部门有煤炭、钢铁、化学三大类,20世纪90年代又增加了电力、机械、汽车制造、电子、石油加工等部门。

工业门类增多,煤炭、钢铁企业数量减少。

教材P62读图提示:1.鲁尔区第一产业的就业人数变化很小,第二产业的就业人数不断下降,第三产业的就业人数不断上升。

2.在1984年左右鲁尔区在第三产业就业人口超过了第二产业的就业人口,在1999年第三产业就业人口约占就业总人口的2/3。

德国鲁尔区的探索每课一练(中图版必修)

德国鲁尔区的探索每课一练(中图版必修)

2.4 德国鲁尔区的探索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随着世界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变化,德国鲁尔区相继遇到了产品滞销的“煤炭危机”和“钢铁危机”;20世纪60年代,鲁尔区开始实施综合整治的总体规划。

读下图回答1~3题。

1.导致图示区域衰落的主要原因是()①生产结构太复杂②新技术革命的冲击③煤炭能源地位的提高④世界性钢铁过剩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2.“煤炭危机”和“钢铁危机”的出现,主要原因不.是()A.能源消费从“煤炭时代”进入了“石油时代”,世界对煤炭的需求量明显下降B.煤炭开挖深度的增加和劳动力成本的上升,使得鲁尔区所产煤的价格在市场竞争中乏力C.钢铁出现了世界性的供过于求的情况,鲁尔区的钢铁工业受到他国的钢铁产品低价格的冲击D.鲁尔区铁矿资源主要来自法国西南部,运输成本不断提高3.图示工业区后来衰落最为明显的工业部门是()①机械工业②钢铁工业③化学工业④煤炭工业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解读:第1题,此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对教材的熟悉程度,联系教材相关知识即可回答该题。

第2题,鲁尔区的铁矿石最初就近来自法国洛林铁矿,后来主要通过鹿特丹港进口。

第3题,鲁尔区的基础工业是煤炭工业和钢铁工业,衰落最为明显。

答案:1.D2.D3.B德国鲁尔区从20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经济结构进行大规模的调整。

根据“鲁尔区产值结构图”(图中①表示1958年,②表示1995年)及所学知识,完成4~5题。

4.图中反映鲁尔区经济结构调整前后的显著变化是()A.重工业比重下降,轻工业比重上升B.第三产业迅速发展C.园艺业比重增大D.钢铁工业和化学工业比重都下降5.为改变生产结构,促进经济结构多样化,鲁尔区采取的措施是()A.改造煤炭、化学工业,节省能源的消耗B.缩减煤炭、钢铁两大工业部门厂矿企业的生产规模C.搬迁原有的传统工业,兴建高技术产业D.新建或迁入电子、汽车和石油化工等新兴工业解读:第4题,该题解题的关键在于读出①、②两点钢铁工业、化学工业和第三产业比重的变化,B项正确。

高中地理2.4德国鲁尔区的探索课时作业中图版必修3

高中地理2.4德国鲁尔区的探索课时作业中图版必修3

第四节德国鲁尔区的探索1鲁尔区被称为“德国工业的心脏”,得益于( )①廉价石油的大量输入②便利的水陆交通③丰富的煤炭资源④充沛的水源A.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解析:鲁尔区发展工业的能源不是石油而是煤炭。

答案:A2现在,鲁尔区的很多钢铁企业将高炉建在荷兰海边,再将炼出来的生铁运到鲁尔炼钢、轧材。

这样做的目的是( )A.就近获得通过荷兰鹿特丹港进口的铁矿石B.荷兰的劳动力成本低C.荷兰海边煤铁资源丰富D.荷兰的炼铁技术更高解析:荷兰作为发达国家,劳动力成本并不低;由于新技术炼钢的耗煤量逐渐降低,故鲁尔区可以在荷兰鹿特丹港口附近建设高炉,就近获得通过廉价海运进口的铁矿石,以降低运费。

答案:A3与美国东北部五大湖工业区相比较,鲁尔区( )A.煤炭丰富,但铁矿资源贫乏B.科技力量雄厚C.水资源丰富D.水陆交通便利解析:五大湖地区铁矿资源丰富,煤炭则主要来自附近的阿巴拉契亚山地。

两地均为水资源丰富、水陆交通便利、科技发达的地区。

答案:A4鲁尔区钢铁工业布局时,从环境因素考虑,图中所示最合理的模式是(阴影部分表示工业区,非阴影部分表示居民区)( )解析:鲁尔区位于北半球盛行西风带,常年盛行西南风。

钢铁工业大气污染严重,应布局在盛行风下风向。

答案:A德国鲁尔区曾经是欧洲最大的工业区。

在经历了近一个世纪的辉煌之后,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鲁尔区面临着如何实现产业转型,重振辉煌的问题。

如今,鲁尔区已经率先完成了这一历史性的转变。

高新技术与创业中心、文化与旅游产业已经取代传统的钢铁、煤炭行业,成为地区经济新的发动机。

完成第5~6题。

5鲁尔区衰落的主要原因是( )①生产结构太复杂②新技术革命的冲击③煤炭的能源地位提高④廉价石油的竞争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6德国鲁尔区实现产业结构多元化的措施有( )①改善投资环境,鼓励新兴产业迁入②大力发展第三产业③煤炭企业数量增加,规模扩大④调整企业产品结构,提高产品技术含量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解析:第5题,生产结构单一、煤炭的能源地位下降、世界性钢铁过剩、新技术革命冲击等原因致使鲁尔区走向衰落。

高中地理 第2章 第四节 德国鲁尔区的探索 智能演练同步导学 中图版必修3

高中地理 第2章 第四节 德国鲁尔区的探索 智能演练同步导学 中图版必修3

高中地理第2章第四节德国鲁尔区的探索智能演练同步导学中图版必修3(本栏目内容,在学生用书中以活页形式分册装订!)一、选择题读下图,回答1~3题。

1.图示工业区衰落最明显的工业部门是( )①机械工业②钢铁工业③化学工业④煤炭工业A.①③ B.②④C.①④ D.②③2.导致图示工业区衰落的主要原因是( )①生产结构单一,煤炭能源地位下降②世界性钢铁过剩,新技术革命冲击③煤炭资源枯竭,环境污染④煤炭、钢铁产量过剩,用地紧张A.①② B.②③C.③④ D.①④3.20世纪中叶,一些新兴企业不愿到该区落户,其主要原因是( )①该区工业企业传统的生产和组织方式不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②该区公共设施不齐全,劳动力素质差③该区用地紧张④这里环境污染严重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 D.②③④解析:读图可知该工业区为德国鲁尔区,是在丰富煤炭资源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主导工业是煤炭工业和钢铁工业。

由于煤炭能源地位下降,世界性钢铁过剩,新技术革命冲击,生产结构单一,环境问题加剧等原因,其主导产业逐渐衰退。

新兴企业不愿在鲁尔区落户的主要原因并非其公共设施不齐全,劳动力素质差。

答案: 1.B 2.A 3.C(2009·海淀模拟)山西省是我国重要的煤炭能源基地,为了实现煤炭经济可持续发展,山西省进行了产业结构调整,围绕煤炭的综合利用,构筑了“煤—电—铝、煤—焦—化、煤—铁—钢”三条产业链,促进新型能源和工业基地的建设。

据此回答4~6题。

4.对于山西省来说,向外输送煤炭比向外输送电力的优势在于( )A.提高经济效益B.避免环境问题的产生C.减少酸性气体的排放 D.降低运输成本5.目前,对山西省煤炭市场形成挑战的是( )①“西气东输”将使晋煤失去部分市场②“西电东送”将使晋煤在东部的市场份额进一步减少③今后核电和水电的比重将大幅上升,国内对晋煤的需求将减弱④山西煤炭的开采因为种种原因已不具优势A.①② B.③④C.①②③ D.①②③④6.山西省煤炭综合利用的明显成效是( )A.改善了环境质量 B.提高了煤炭的附加价值C.促进了新兴工业的发展D.减轻了交通运输负担解析:本题考查山西省煤炭资源的开发利用。

2020高考中图版地理-课时规范练33 德国鲁尔区的探索

2020高考中图版地理-课时规范练33 德国鲁尔区的探索

课时规范练33德国鲁尔区的探索位于盐城东台沿海的全国最大“风光渔”一体化发电站,为风力发电、中间是太阳能发电、最下层进行水面养殖,实现立体综合开发利用,可谓“一种资源,三种产业”。

据此完成第1~2题。

1.该电站开发利用的自然资源主要是()①土地资源②矿产资源③淡水资源④气候资源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2.有关该电站叙述正确的是()A.风力发电量冬季最小B.太阳能发电量春季最大D.不利于候鸟迁徙和栖息2.D1题,根据图文可知,滩涂地面光伏电站上层为风力发电、中间是太阳能发电、下层进行水面,风力和太阳能都是气候资源。

第2题,江苏盐城风力发电春季最大、夏季最小,A项错。

7月份该地太阳辐射最强,发电量最大,B项错。

光伏发电挡住太阳光照、雨水,影响光线照射和温度,在最下层进行水面养殖产量不高,C项错。

修建光伏电站,影响植物正常生长,破坏生物多样性,生态平衡被干预。

依赖于植物生长栖息的鸟类生存会受到影响,候鸟迁徙受到很大影响,D项对。

下图为环渤海地区风能资源与有效风能密度分布示意图。

据此完成第3~4题。

3.影响图中风能资源分布的最主要因素是()A.距海远近B.洋流流向C.纬度高低D.地形起伏4.甲区域有效风能密度较乙区域大,但风电场较少,其原因是()A.水能资源丰富B.地势起伏较大D.市场需求量少4.C3题,结合图例可知,图中风能丰富区和较丰富区分布在沿海地区;越靠近内陆,风能资源越贫,故选A项。

第4题,风力发电需要占用大量土地。

读图可知,甲地区位于曹妃甸地区,是新首钢厂址所在地,地价贵;乙地位于河北北部,地势较高,人口密度较小,土地租金低。

影响甲地风力发电场建设的因素为土地价格,故选C项。

5~6题。

5.与马鞍山相比,攀枝花发展钢铁工业的优势是()A.离电力供应地更近B.市场需求量更大C.原料供应更充足D.水运更便捷6.面对目前我国大多数矿业城市资源短缺日益突出的现状,可采取的解决措施有()A.停止原有产业生产,实现顺利转型B.将原有产业转移至经济发达地区,以获取资金支持C.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新兴产业6.C5题,攀枝花位于长江上游地区,该地区河流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与马鞍山相比,发展钢铁工,离电力供应地更近。

新教材高中地理第2章区域发展第3节以德国鲁尔区为例分层作业湘教版选择性必修2(含答案)

新教材高中地理第2章区域发展第3节以德国鲁尔区为例分层作业湘教版选择性必修2(含答案)

新教材高中地理湘教版选择性必修2:第三节资源枯竭型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以德国鲁尔区为例A级必备知识基础练[2023广东茂名质量检测]德国鲁尔区经历了工业革命的兴盛期—替代能源冲击的衰退期—产业转型的复兴期三个阶段。

埃森市是鲁尔区的转型代表,关税同盟矿区为其中最重要的地标,是鲁尔区从兴盛到衰退再到转型的缩影,开创了一条“工业文化之路”,成为世界上保护和利用工业遗产的典范。

下图为埃森市地理位置示意图。

据此完成1~2题。

1.埃森市产业转型复兴阶段( )A.摒弃传统产业,优化工业布局B.建设商业中心,提高生活质量C.拆除工业厂矿,治理环境污染D.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新兴产业2.埃森市产业转型中,保留工业遗产,对城市的主要影响是( )A.延续城市文化记忆B.改变城市内部结构C.提高了城市化水平D.扩大城市用地规模[2023重庆沙坪坝重点中学联考]在中国,收缩型城市的最重要指标是人口流失。

一般常住人口连续3年以上持续流失且缺乏回流的城市,均被称为收缩型城市。

下图为我国辽宁省收缩型城市分布图。

据此完成3~4题。

3.辽宁省收缩型城市大多属于( )A.旅游立市的城市B.生态立市的城市C.资源枯竭型城市D.轻工业发达城市4.辽宁省收缩型城市的发展方向是( )①调整、升级产业结构,多元化发展经济②发展地铁、高架交通,完善基础设施③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吸引资金与产业④扩大城市用地规模,降低商品房价格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采掘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产业,目前我国93%的能源、80%的工业原料、70%的农业生产资料来自采掘业产品。

辽源市是以煤炭资源为依托兴起的城市,煤矿采掘业曾是主导产业之一,但近年来其采掘业在经济中的比重呈明显下降态势。

据此完成5~7题。

5.下列与辽源市产业结构相似的城市是( )A.拉萨B.广州C.武汉D.太原6.近年来辽源市煤炭采掘业比重下降的原因是( )A.我国煤炭进口量显著增加B.煤炭市场严重萎缩C.当地煤炭生产进入衰退期D.采掘设备老化严重7.下列措施有利于当前辽源市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是( )A.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新兴产业B.增加煤炭开采数量,提高其市场占有率C.提高煤炭价格,促进经济发展D.关停所有高耗能企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8.[2023湖南长郡中学月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高中地理德国鲁尔区的探索双基限时练中图版必修3

高中地理德国鲁尔区的探索双基限时练中图版必修3

德国鲁尔区的探索一、单项选择题芝加哥是美国五大湖区最大的城市。

1848年修通联系密西西比河水系和五大湖水系的运河,随后兴建起以芝加哥为中心的放射状铁路网。

20世纪上半叶芝加哥发展成美国最大的钢铁工业基地。

结合下图,回答1~3题。

1.芝加哥发展钢铁工业最有利的条件是( )A.良好的工业基础B.便捷的交通运输C.充足的劳动力D.丰富的原料和燃料2.与鲁尔区相比,芝加哥发展钢铁工业的劣势主要是( )A.本地缺乏燃料B.水源不足C.国内市场狭小D.劳动力素质较低3.20世纪末芝加哥钢铁产量明显减少,工业地位显著下降,其原因可能有( )①矿产资源供应衰减②设备老化③环境污染严重④水源枯竭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②④ D.①③④1~3.解析第1题,利用图中铁矿和煤矿分布信息及题干材料可知,芝加哥发展钢铁工业是通过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从附近运入铁矿和煤矿发展起来的。

第2题,与鲁尔区相比,当地缺乏燃料。

第3题,由图中芝加哥位于密歇根湖沿岸,且有运河穿过,水资源充足,故④错误。

答案 1.B 2.A 3.A读世界几种能源使用量平均增长比例(1990到2000年)图,据此回答4~6题。

4.世界上利用甲能源(可再生能源)发电的前三位国家为德国、丹麦和美国。

图中甲和乙(非可再生能源)两种能源分别代表( )A.水能、沼气B.地热、潮汐C.风能、煤炭D.水能、煤炭5.在我国的下列地区,甲能源最为丰富的是( )A.江南丘陵B.内蒙古高原C.横断山区D.长江三峡6.使用乙能源容易产生的环境问题是( )A.臭氧层空洞B.光化学烟雾C.酸雨D.沙尘暴4~6.解析本题组考查世界能源利用变化的一些新特点。

甲能源增长率最高,应属于新能源,参考其利用国家,可推知应是风能。

注意图中表示的是增长率而不是利用结构。

德国、丹麦和美国都处于或一部分国土处于西风带内,风力强而稳定。

在我国风能最丰富的地区是内蒙古高原。

乙能源利用增长比例为负,应为煤炭,使用煤炭可引起的环境问题主要是酸雨。

高中地理 第2章 第4节 德国鲁尔区的探索课后知能检测 中图版必修3

高中地理 第2章 第4节 德国鲁尔区的探索课后知能检测 中图版必修3

【课堂新坐标】(教师用书)2013-2014学年高中地理第2章第4节德国鲁尔区的探索课后知能检测中图版必修3一、选择题煤炭是人类最早认识并加以利用的能源之一。

德国鲁尔区丰富的煤炭资源使它成为世界最著名的工业区之一。

山西省是我国主要的煤炭生产基地,但尚未成为我国的经济大省。

据此回答1~3题。

1.与鲁尔区相比,山西省较匮乏的自然资源是( )A.水资源B.铁矿石C.土地资源D.煤炭资源2.山西比鲁尔区欠缺的主要社会经济条件是( )A.广阔的市场B.政府的支持C.便捷的交通D.丰富的资源3.下列山西省经济结构调整措施不合理的是( )A.增加原煤的生产数量,提高经济效益B.引进新兴产业,协调三大产业的发展C.增加科技投入,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D.增设道路网,改善交通条件【解析】第1题,鲁尔区天然河道和人工河道众多,有充足的水源;山西省不但降水少,而且降水集中,水资源严重不足。

第2题,鲁尔区水陆交通便利,山西省交通条件较差,影响煤炭外运。

第3题,山西省经济结构调整,应由单一煤炭开采转变为能源的综合开发利用。

【答案】 1.A 2.C 3.A4.与新兴工业相比,传统工业的明显特点是( )①企业以中小型为主②工业集中分布③工业分散布局④资本高度集中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④【解析】传统工业一般是在丰富的煤铁资源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以大型工业企业为核心,工业集中分布,资本高度集中,而新兴工业多以中小型企业为主,以分散化布局为特点。

【答案】 D读图,回答5~6题。

5.导致图示区域工业衰落的主要原因是( )①生产结构太复杂②新技术革命的冲击③煤炭的能源地位提高④世界性钢铁过剩A.①③B.②③C.①④ D.②④6.20世纪中叶,一些新兴企业不愿到该区落户,其主要原因是( )①该区工业企业传统的生产和组织方式不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②该区公共设施不齐全,劳动力素质差③该区用地紧张④这里环境污染严重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解析】第5题,从其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进行分析。

高中地理必修课件:德国鲁尔区的探索

高中地理必修课件:德国鲁尔区的探索

05
鲁尔区交通运输与物流体 系
交通运输方式与特点
铁路运输
鲁尔区拥有发达的铁路运输网络 ,以运送煤炭、钢铁等大宗货物 为主,具有运量大、成本低、连
续性强等特点。
管道运输
鲁尔区河流纵横,莱茵河、鲁尔 河等河流及其支流为区内提供了 便利的水运条件,主要承担原材
料和产品的运输任务。
水路运输
鲁尔区公路网密集,高速公路和 普通公路相互交织,为区内短途 运输和集散货物提供了便利。
公路运输
鲁尔区还建有大量的输油、输气 管道,以满足区内能源需求。
物流体系建设与发展
物流中心建设
鲁尔区在重要交通节点和工业区 建设了多个物流中心,集仓储、 配送、信息处理等功能于一体,
提高了物流效率。
信息化技术应用
鲁尔区积极推广物联网、大数据等 信息化技术在物流领域的应用,实 现了物流信息的实时共享和智能化 管理。
高中地理必区修的课探件索:德国鲁尔
汇报人:XX 20XX-01-31
目 录
• 引言 • 鲁尔区地理环境与自然资源 • 鲁尔区工业发展与布局 • 鲁尔区城市化进程与城市规划 • 鲁尔区交通运输与物流体系 • 鲁尔区经济转型与可持续发展 • 结论与展望
01
引言
课件背景与目的
背景
德国鲁尔区作为世界著名的工业 区,具有独特的历史、地理和经 济特点。
城市发展与环境保护
产业升级与环保治理
在环境保护的 良性循环。
资源循环利用
倡导资源循环利用,提高资源利用效 率,减少废弃物排放。
生态保护与修复
加强生态保护和修复工作,恢复生态 系统功能,提高城市生态环境质量。
公众参与与环保教育
鼓励公众参与环保事业,加强环保教 育宣传,提高居民环保意识。

2020版高中地理第二章第四节德国鲁尔区的探索学案中图版必修3

2020版高中地理第二章第四节德国鲁尔区的探索学案中图版必修3

第四节德国鲁尔区的探索课程标准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学习目标1.通过阅读鲁尔区的位置及区位图,描述鲁尔区经济辉煌的优势区位条件。

2.联系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衰落现象,从内因、外因归纳鲁尔区衰退的原因,并说明鲁尔区衰退的表现。

3.结合图文材料,归纳鲁尔区实现可持续发展所采取的措施。

[基础知识梳理]教材梳理1 鲁尔区的区位条件阅读教材P58~P59“鲁尔区的区位条件”,填写下列知识。

【图表解读】1.读教材“图2-4-2 1900年鲁尔区景观”,据图分析图示景观反映的问题。

提示图示厂房、烟囱林立,说明当时鲁尔区工业繁荣,处于快速发展期。

同时,也造成了环境的污染、生态的破坏。

2.读教材“图2-4-4鲁尔区优越的区位”,据图分析鲁尔区优越的区位条件。

提示图示说明鲁尔区地理位置优越,位于欧洲东西和南北交通要道的交会处,交通便利;莱茵河、鲁尔河、利珀河等天然河流及4条运河相互沟通,形成区内完整的内河运输网络,并通过莱茵河河口的鹿特丹港与海外联系;鲁尔区有德国最稠密的铁路网;鲁尔区有丰富的煤炭资源和水源,图中还显示,虽然本区缺乏铁矿,但西南部临近法国的铁矿产地,便于铁矿输入。

教材梳理2 鲁尔区的衰退阅读教材P59~P60“鲁尔区的衰退”,填写下列知识。

(1)产业结构单一。

(2)“煤炭危机”:①煤炭在世界能源消费构成中的比重逐渐减少。

②新技术炼钢的耗煤量逐渐降低,世界煤炭需求量下降。

③煤炭开挖深度的增加和劳动力成本上升,使所产煤的价格在市场上缺乏竞争力。

(3)“钢铁危机”:世界性钢铁过剩。

(4)新技术革命的冲击。

(5)用地紧张,环境污染严重。

【图表解读】读教材“图2-4-6鲁尔区煤层深度的变化”,据图分析鲁尔区煤层深度的变化特点及其影响。

提示鲁尔区煤层埋藏浅,易于开采,一开始露天开采,后转为地下开采,随着埋藏深度加大,开挖难度也增大,成本上升,经济效益下滑,从而加剧了煤炭工业的衰落。

高中地理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四节德国鲁尔区的探索课后习题中图版必修3(2021学年)

高中地理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四节德国鲁尔区的探索课后习题中图版必修3(2021学年)

2017-2018学年高中地理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四节德国鲁尔区的探索课后习题中图版必修3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7-2018学年高中地理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四节德国鲁尔区的探索课后习题中图版必修3)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7-2018学年高中地理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四节德国鲁尔区的探索课后习题中图版必修3的全部内容。

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四节德国鲁尔区的探索(一)教材第61页读图由图可以看出,20世纪50年代鲁尔区的主要工业部门有煤炭、钢铁、化学三大类。

20世纪90年代又增加了电力、机械、汽车制造、电子、石油加工等部门。

工业门类增多,煤炭、钢铁企业数量减少。

(二)教材第62页读图1.鲁尔区第一产业的就业人数变化很小,第二产业的就业人数不断下降,第三产业的就业人数不断上升。

2.在1984年左右鲁尔区第三产业就业人口超过了第二产业的就业人口,在1999年第三产业就业人口约占就业总人口的2/3。

(三)教材第64页思考从材料中可以看出,河南省焦作市由资源主导到科技主导。

由开发矿山到开发旅游,由“黑色印象”到“绿色主题”,走出了一条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的成功之路,其主要经验:(1)组织实施战略性转移,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2)以旅游业为龙头,带动第三产业快速发展;(3)治理污染,加强绿化,改善环境.焦作市的经验对中国其他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有重要借鉴意义.资源型城市必然有资源枯竭之时,也一定要走转型之路。

A级抓基础读“德国鲁尔工业区示意图”,回答1~2题。

1.下列属于该工业区发展的区位条件的是( )①煤炭资源储量丰富②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口③便利的水陆运输④雄厚的科技力量⑤离铁矿区较近A.①②③④ﻩB.①③④⑤C.①②④⑤D.②③④⑤2.“煤炭危机”和“钢铁危机”的出现,主要原因不是()A.能源消费从“煤炭时代”进入了“石油时代",世界对煤炭的需求量明显下降B.煤炭开挖深度的增加和劳动力成本的上升,使得鲁尔区所产煤的价格在市场竞争中乏力C.钢铁出现了世界性的供过于求的情况,鲁尔区的钢铁工业受到他国的钢铁产品低价格的冲击D.鲁尔区铁矿资源主要来自法国西南部,运输成本不断提高解析:第1题,鲁尔区的发展条件主要有位置、交通、资源优势。

中图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区域发展 第二章 区域发展 第2节 德国鲁尔区的产业结构变化——分层作业

中图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区域发展 第二章 区域发展 第2节 德国鲁尔区的产业结构变化——分层作业
A 级 必备知识基础练 20世纪50年代,鲁尔区工业开始出现发展危机,通过整治,20世纪80年代末 鲁尔区又重新焕发生机。读1970—1999年鲁尔区三大产业就业人数变化 图(下图)。据此完成1~2题。 1.鲁尔区产业结构变化主要 依托于( A ) A.现代服务业的发展 B.现代农业的发展 C.新兴产业的发展 D.传统产业规模的扩大
解析 第1题,根据图中鲁尔区三大产业就业人数的变化分析,第三产业就业 人数明显增加,第一产业就业人数变化不大,第二产业就业人数下降,所以 鲁尔区产业结构变化主要依托于现代服务业(第三产业)的发展,A正确。 故选A。 第2题,制造服务业和旅游业等第三产业的发展,使第三产业就业人数增加; 工业自动化、信息化水平提高,使工业生产用工数量下降。②③正确,故选 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3)根据图3,说明鲁尔区20世纪50至90年代产业结构变化的突出特点。 产业结构中,煤炭、钢铁工业比重大幅下降,非煤钢工业(或新兴工业、轻 工业,第三产业)比重提升。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解析 第(1)题,结合工业区位置及材料信息,可从水源、交通、市场等方面 回答。 第(2)题,根据图2中早期鲁尔区发展以煤炭产业为核心,结合A、B、C三者 之间的逻辑关系,判断A、B、C依次为钢铁工业、机械工业、化学工业。 第(3)题,结合鲁尔区20世纪50年代和20世纪90年代不同产业部门就业人数 比重图进行直接分析即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6.目前有利于鹤岗市可持续发展的措施有( D ) ①加大对资源密集型产业的投资 ②重点发展高精尖产业 ③打造煤电化工基地 ④打造绿色食品之乡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核心素养测评三十 德国鲁尔区的探索 中图版-中图版高三全册地理试题

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核心素养测评三十 德国鲁尔区的探索 中图版-中图版高三全册地理试题

核心素养测评三十德国鲁尔区的探索建议用时:45分钟(2020·某某联考)下图为德国煤炭巨头鲁尔集团将某煤矿地下采空区改造成抽水蓄能设施的示意图。

该煤矿成为世界上第一个被用作储能设施的废弃煤矿。

据此完成1、2题。

1.图示抽水蓄能站建设的主要目的是( )A.提高矿产开采效率B.恢复地表生态环境C.促进矿产开发利用D.提高能源利用效率2.我国西北矿区如果借鉴该模式,则需要调整的是( )A.封闭露某某库B.降低发电功率C.废除太阳能和风力发电D.缩小水库和蓄水池容量【解析】1选D,2选A。

第1题,由于风力和太阳能发电具有明显的时间变化,供电不稳定,该抽水蓄能站可以把风力和太阳能发电能力强时的电力转化为水的势能,即利用电力把地下蓄水池的水抽到地表露某某库;当风力和太阳能发电能力弱时,把水的势能转化为电能输出供给生产和生活用电,这样就提高了风力和太阳能的能源利用效率;图示地区为地下采空区,没有矿产可开采可利用;抽水蓄能站主要建在地下,对地表生态环境恢复影响不大。

第2题,我国西北地区气候干旱,蒸发旺盛,地表径流补给较少,如果借鉴该模式,为了减少水源的损失,应封闭露某某库;我国西北地区太阳能和风能丰富,且时间变化大,不应降低发电功率、缩小水库和蓄水池容量;废除了太阳能和风力发电,就无需借鉴该模式。

(2019·某某省4月选考)下图为2016年我国农户生活用能结构图,其中电力构成中火电占78%。

据此完成3、4题。

3.可再生能源使用比例最高的是( )A.东部地区B.中部地区C.西部地区D.东北地区4.根据我国农户生活用能状况,判断正确的是( )①东部地区薪柴使用比例最低,利于保护植被②中部地区煤炭使用比例最低,煤炭资源缺乏③西部地区电力使用比例最高,工业化水平高④东北地区新能源使用比例低,常规能源丰富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解析】3选D,4选B。

第3题,薪柴和太阳能、沼气都属于可再生能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时分层作业(九) 德国鲁尔区的探索
(建议用时:45分钟)
[学业达标练]
读德国鲁尔区和我国鞍山钢铁工业基地图,比较两地的区位特点,回答1~2题。

【导学号:57522076】
1.两地发展钢铁工业相同的区位优势是( )
①接近煤炭产地②水源充沛
③水陆交通便利④市场广阔⑤廉价劳动力多
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⑤D.①②④⑤
2.我国辽中南工业区与德国鲁尔区相比,在资源方面处于劣势的是( )
A.铁矿石B.土地资源
C.水资源D.劳动力
1.A
2.C[两工业区都有便利的交通条件、丰富的煤炭资源、广阔的市场;鲁尔区经济发达,工资水平高,⑤说法错误;辽中南工业区与鲁尔区相比,水资源较缺乏。

] 鲁尔区形成于19世纪中叶,是德国和西欧地区乃至世界的重要工业区,结合下图,回答3~4题。

3.一位德国生态学家曾悲观地对鲁尔区做出预言“在这里,白色只是一种梦想”,它描述的问题是( )
A.失业率下降B.环境污染
C.治安混乱D.金融危机
4.鲁尔区被称为“德国工业的心脏”,下列因素与其无关的是( )
A.廉价石油的大量输入
B.便利的水陆交通
C.广阔的市场
D.充沛的水源
3.B
4.A[第3题,鲁尔区在发展过程中煤炭是其主要的能源,环境污染严重,影响了鲁尔区的进一步发展。

第4题,鲁尔区发展工业的能源不是石油而是煤炭。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5~6题。

【导学号:57522077】材料一1957年,鲁尔区有140多个煤矿基地,到2003年时只剩下7个;1995年,这里有81座炼钢炉,到2003年时只有7座。

材料二21世纪初,在鲁尔区有15万个规模不等的企业,大部分是第三产业;从事第三产业的人数为140万,占当时所有就业人口的65%。

5.材料一描述的现象不可能导致的结果是( )
A.企业规模扩大
B.生产效率大大提高
C.减少了失业人口
D.经济结构得到了调整
6.材料二描述的现象将导致鲁尔区( )
A.环境污染严重
B.经济结构多元化
C.失业率增加
D.钢铁、机械等产业的技术落后
5.C
6.B[第5题,煤矿基地和炼钢炉的减少,是企业实行集中化、合理化改造的结果,可以扩大企业的规模,提高生产效率,进而促进经济结构的调整,但会导致大量煤矿和钢铁企业倒闭,大量工人失业。

第6题,材料二描述的是鲁尔区第三产业蓬勃发展的现象。

该现象不仅可以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还可以促进经济结构多元化,有利于产业结构的调整。

第三产业的发展,尤其是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可以促进钢铁、机械等产业技术的进步。

]
内蒙古的鄂尔多斯地区太阳能、煤炭和天然气丰富,并有望成为世界级的新型煤化工基地。

回答7~8题。

7.关于鄂尔多斯地区重化工业发展的区位条件,分析正确的是( )
A.煤炭丰富,适宜建设坑口电站,为重化工业发展提供充足能源
B.地理位置适中,紧邻东北亚市场
C.水陆交通便利
D.化工产业基础好,科技力量雄厚
8.内蒙古自治区开发太阳能资源的区位优势有( )
A.太阳能资源丰富
B.开发利用技术水平高
C.西北地区电力市场广阔
D.制造业基础雄厚
7.A8.A[第7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地区煤炭、天然气等能源资源丰富,为重化工业的发展既提供了丰富的化工原料、又提供了充足的能源。

第8题,该地区距海较远,受海洋影响小,降水稀少,晴天多,光照条件好,太阳能资源丰富。

]
9.鲁尔区是资源型工业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典型,结合下图及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20世纪50年代以后,鲁尔区的部分炼铁企业转移至图中甲港口附近,这些企业转移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在治理环境污染过程中,鲁尔区主要采取了哪些措施?
(3)我国东北的辽中南地区是发达的重工业基地。

近几十年来,辽中南工业基地与东北其他一些老工业基地也出现了与鲁尔区同样的产业结构老化和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

为此,我国政府提出了“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战略决策。

借鉴鲁尔区产业调整经验,你认为振兴辽中南工业基地可采取哪些措施?
【解析】第(1)题,20世纪50年代以后,鲁尔区的部分炼铁企业转移至鹿特丹港附近,主要是为了更方便地运进原料,运出产品,减少运费,降低生产成本。

第(2)题,在治理环境污染过程中,鲁尔区主要采取了植树造林、建设治污设施、改组污染严重的企业等措施。

第(3)题,振兴辽中南工业基地可采取改变单一的重工业结构、发展科技、加强技术改造、治理污染、保护环境、引进民间资本、政府给予优惠政策等措施。

【答案】(1)减少运费,降低生产成本。

(2)植树造林、建设治污设施、改组污染严重的企
业等。

(3)改变单一的重工业结构(或发展新兴工业、第三产业);产学研相结合,加强技术改造;治理污染;引进民间资本;政府支持(或政策鼓励)。

[冲A挑战练]
资源枯竭型城市是指矿产资源开发进入后期、晚期或末期阶段,其累计采出储量已经达到可采储量的70%以上的城市。

根据资源产业与资源型城市发展的规律,资源型城市必然要经历建设—繁荣—衰退—转型—振兴或消亡的过程。

因此,资源枯竭型城市的经济转型是个世界性的难题,资源枯竭型城市都面临着如何寻找新出路的问题。

据此完成10~12题。

【导学号:57522078】10.以下城市可能会成为资源枯竭型城市的是( )
A.大庆、西安、玉门、克拉玛依
B.大庆、抚顺、阜新、匹兹堡
C.多特蒙德、伊春、郑州、长沙
D.玉门、抚顺、郑州、西安
11.资源枯竭型城市寻找新出路,下列举措不正确的是( )
A.优化产业结构,加快产业升级
B.禁止开采煤炭、石油,寻找绿色替代能源
C.坚持经济发展和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相协调
D.大力发展投资少、能耗低、污染小、效益高的产业
12.在经济转型过程中,资源枯竭型城市( )
A.GDP一定会随着资源的枯竭而下降
B.第一、二产业比重下降,第三产业比重上升
C.人口大量迁往其他城市或郊区就业
D.因地制宜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发展新兴产业
10.B11.B12.D[第10题,资源型城市是指在丰富的自然资源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城市,随着对矿产资源的开采,矿产资源就会面临枯竭,而成为资源枯竭型城市。

大庆是在丰富的石油资源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抚顺、阜新、匹兹堡都是在丰富的煤炭资源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们可能会成为资源枯竭型城市。

第11题,资源枯竭型城市寻找新出路,禁止开采煤炭、石油资源不符合实际。

第12题,资源型城市在经济转型中要因地制宜地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发展新兴产业。

]
13.下图中位于黄河中上游地区的阴影区域是我国21世纪重点建设的能源基地。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分析图中阴影区域所示的能源基地建设的有利区位条件。

(2)如果该区域一直以输出煤炭和电力作为经济发展的支柱,试分析这样发展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

(3)为了促进区域的可持续发展,该能源基地形成了下图所示的产业链,请判断E、F表示的工业部门。

此产业链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请说明理由。

【解析】第(1)题,根据河流、铁路等信息,判断该区域位于山西、陕西、内蒙古的交界处,该区域能源基地建设的有利区位条件要从资源、市场、交通等方面进行分析。

第(2)题,要从煤炭是非可再生资源,以及开采煤炭、利用煤炭带来的问题等方面进行考虑。

第(3)题,煤泥、煤矸石可以用来发电,粉煤灰可以作为建筑材料;该产业链可以充分利用资源、减少废弃物的排放,因此有利于可持续发展。

【答案】(1)煤炭、天然气等能源资源丰富;煤炭质量好,开采条件好;地势开阔、平坦;靠近水源;交通便利;靠近能源消费区,市场广阔。

(2)煤炭是非可再生资源,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出现资源枯竭问题,一直输出不利于经济的持续发展;开采煤炭可能会引起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等生态环境问题;将煤炭转化为电力会加剧本区域的环境污染和水资源短缺的状况。

(3)E表示的工业部门是电力工业,F表示的工业部门是建材工业。

理由:充分利用废弃物;综合利用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污染物排放,保护环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