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本主义思潮 科学主义思潮

合集下载

人本主义思潮

人本主义思潮

“人本主义思潮”,分为5种:费尔巴哈人本主义哲学;唯意志主义;存在主义;弗洛伊德主义;法兰克福学派。

一、费尔巴哈:人本主义的开山鼻祖1、费尔巴哈对宗教上帝的批判费尔巴哈说,他批判宗教的目的在于:“使人从神学家变为人学家,从爱神者变为爱人者,从彼世的修补者变为现世的研究者,从天上和地上的君主和贵族的宗教的和政治的奴仆,变为地上的自由和自学的公民。

因此,我的目的决不是一种消极的、否定的目的,而是一种积极的目的,我否定只是为着肯定,我否定的只是神学和宗教的妄诞的、虚幻的本质,为的是肯定人的实在的本质。

”费尔巴哈运用黑格尔关于异化的思想,对宗教进行本质分析,提出上帝是人的本质的异化:人需要一个崇拜对象以表达寄托自己的理想、情感、愿望和对幸福的追求,于是人按照自己的形象塑造了上帝。

2、费尔巴哈建立“爱”的“宗教”费尔巴哈说:“孩子对父母的关系,夫妻之间的关系,兄弟之间的关系,朋友之间的关系,一般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总之,道德上的各种关系,本来就是的的确确的宗教的关系。

一般说来,生活,在它的各种本质重要的关系中,乃具有完全属神的性质。

”在费尔巴哈看来,用对人的爱来代替对神的爱,就可以扬弃宗教。

这就是他用理性照亮宗教黑暗的根本途径,是他的无神论的最终归宿。

3、费尔巴哈对笛卡尔、黑格尔理性主义的批判在费尔巴哈看来,“人之与动物不同,决不只在于人有思维。

人的整个本质是有别于动物的。

不思想的人当然不是人;但是这并不是因为思维是人的本质的缘故,而只是因为思维是人的本质的一个必然的结果和属性。

”针对笛卡尔提出的著名命题“我思故我在”,费尔巴哈提出“我欲故我在”。

费尔巴哈把黑格尔的哲学作为自己批判的主要目标,是因为他认识到,黑格尔哲学是近代哲学的完成,是“思辨的系统哲学的顶峰”。

它“本身只不过是溶化和转变为哲学的神学”。

是“神学的最后的避难所和最后的理性支柱”。

因此,“谁不扬弃黑格尔哲学,谁就不扬弃神学”。

二、意志主义(一)、叔本华的悲观主义意志哲学1、悲观主义的意志哲学《意志与表象的世界》是叔本华的代表作,其内容集中了叔本华的全部基本思想。

当代西方社会思潮-

当代西方社会思潮-
当代西方社会思潮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思政部 乐平
第一讲 当代西方社会思潮概述
一、社会思潮与特点
社会思潮:
反映特定环境中人们的某种利益或要求 并对社会生活产生广泛影响的思想趋势 或倾向。
社会思潮是理论形态与心理形态的统一
社会思潮的特点:
共鸣性、广泛性、 冲动性、变动性
1968年法国五月风暴
课程内容:
内在逻的转 折入手,介绍、评述对整个20世纪社会生 活产生深渊影响的西方现代主要社会思潮 和流派。主要有:
1.人本主义思潮:
激情与理性的冲突 —— 西方现代唯意志主义
人生的反省
—— 存在主义哲学
对工业社会的批判 ——法兰克福学派
2. 科学时代的哲学反思 ——西方科学主义
3. 失败中的另辟蹊径 ——西方马克思主义
三、当代社会思潮的主要特征:
☆力图对现代资本主义社会作出理论说明和提 供对策
☆众多理论流派带有浓厚的非理性主义色彩
☆对人、人类社会的生存及未来走势的关注
☆诸多学科理论相互结合的研究趋势,特别是 与马克思主义的结合
理解社会思潮的方法论
• 广博与精深的关系; • 述与评、介绍与批判的关系; • 外部批判与内部批判的关系; • 思潮存在的外在环境与理论的
4、对西方社会矛盾冲突和发展的思考★ 5、关于人类社会未来走向的思考◆
资本主义社会的一些新变化:
(1)资本主义社会生活各方面变化加快 (2)资本主义社会矛盾重重。 (3)在物质文明的巨大进步下的精神困
惑。

全球问题
生态恶化 自然灾害 人口爆炸 资源枯竭 经济滞胀 失业严重 道德沦丧 犯罪加剧 战争 核威慑 国际恐怖主义……
4. 扑朔迷离的游戏

第4讲人本主义思潮

第4讲人本主义思潮
就要撤除上帝的昂贵假设,把无限的自由主体性归于人自身。 ❖ 人的存在具有先决性、在先性,人的行为有无限可能性—即
绝对自由;人的存在本身即是自由,我即自由,自由是判决 给我的;自由只能为自由所限制。 ❖ “自由是选择的自由,而不是不选择的自由。事实上,不选 择是选择了不选择。”
❖ 未来无法预测,选择无限可能——人的尊严!
❖ 权力意志——生命力的高扬!
❖ 道德:主人道德和奴隶道德。
❖ 主人道德即自我肯定、自我选择的超人道德;奴隶道德即对 人宰制、阉割的基督教道德。
❖ 道德是弱者的武器,是用来掩盖自己的无能、限制强者的本 能的手段,孔子、柏拉图、基督教的道德都是不道德的道德。
❖ 马丁·海德格尔(Martin Heidegger),《存在与时间》。 ❖ 核心主张:人在判断和理解的过程中,让存在(现
❖ 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的核心是个人主义、自由 主义、理性主义。
❖ 人本主义思潮之共同思想特征:
❖ (1)以人为中心,以人的价值、尊严、地位、才能和 自我奋斗为终极目标;
❖ (2)以现实生活的此岸世界为立足点,反对超验的彼 岸世界的约束;
❖ (3)倡导人的利益、需要、欲望的满足,反对禁欲和 遁世,痛斥经院哲学,使人人都能够做自己的主人, “成为尘世的上帝”;
第四讲 人性的复归:人本主义 教育思潮
引言
❖ 教育:使人作为人能够成为人的事 业;教育首先不是使人成为某种人, 而是使人作为人能够成为人。
❖ 人本主义之价值意蕴所在。
❖ 人本主义充盈着永恒的理论想象力; 饱蘸着人性的深情与理性;人类思 想永恒的主题。
❖ 思考教育问题,学习比较教育,不 理解人本主义思潮,是不可思议的, 也是不可原谅的。
❖ (2)“自在的存在”(being –in-itself)就是人的无意 识的存在;是人与物的共性;

西方现代两大思潮

西方现代两大思潮

学科:西方哲学史姓名:付俊年级:数学系二班学号: 20091041220授课教师:李渝昆题目:现代西方哲学的两大思潮现代西方哲学的两大思潮——————科学主义和人本主义现代西方哲学流派”是指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后西方流行的各种哲学派别,是近代西方哲学的继续。

现代西方流行的哲学流派虽形形色色,但大致分属科学主义(实证主义)与人本主义(非理性主义)两大思潮。

现代西方的科学主义哲学思潮渊源于近代英国的经验主义,强调归纳、实证、逻辑、实用,关注自然科学的哲学问题。

科学主义哲学思潮开始出现于十九世纪三十年代,第一代是孔德的实证主义;流行于十九世纪下半期和二十世纪初的马赫主义是孔德实证主义的后裔,是现代科学主义哲学思潮的第二代;实用主义与实证主义有理论联系,而逻辑实证主义则是马赫主义的直接后裔,是实证主义的第三代;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到六十年代,一度代替逻辑实证主义而兴起的是波普尔的批判理性主义;自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后,波普尔的批判理性主义逐渐衰落,代之而兴的是库恩、拉卡托斯、费耶阿本德等人的历史主义或科学哲学的历史学派。

现代西方的人本主义哲学思潮则渊源于欧洲大陆的唯理主义,强调演绎、普遍、绝对、直觉、关注人的存在意义。

人本主义哲学思潮发端于十九世纪二十年代,流行于十九世纪五十年代,第一代是叔本华、尼采的意志主义;第二代是狄尔泰、柏格森等人的生命哲学;与非理性主义的人本主义思潮密切相关的另一个哲学流派是胡塞尔的现象学;第三代是海德格尔、萨特尔的存在主义和法兰克福学派。

在当今西方流行的人本主义的哲学流派中,比较特殊的是新托马斯主义和人格主义。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后,西方还出现了一种反人本主义的哲学流派--结构主义。

在现代西方哲学中,与上述两大思潮密切相联系的是“西方马克思主义”。

“西方马克思主义”是现代西方各种哲学流派与马克思主义革命理论相“结合”的产物。

19世纪中期(黑格尔逝世)前后一段相当长的时期内,西方哲学经历了一段可谓冷落、凋零,甚至动摇和混乱的岁月。

当代西方文艺理论名词解释简答论述

当代西方文艺理论名词解释简答论述
11期待视域:文学接受活动中读者过去阅读中的艺术经验,读者所处的历史社会环境以及由此形成的价值观,教育素质,道德理想等综合形成的一种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要求和审美心理实势。
12隐含读者:伊瑟尔提出,隐含读者不是指具体的实际读者,而是指一种“超验读者”“理想读者”或“现象学读者”,它在文本的结构中是作为一种完全符合对阅读期待来设想的。隐含读者意味着文本之潜在的一切阅读的可能,它回答的是文本的各种阅读如何成为可能的问题,实际阅读只是实现了阅读的一种可能性。
16.瓦莱里对象征主义音乐化的理解?答:1)首先,音乐化是指诗的词语关系在读者欣赏时引起的一种和谐的整体感觉效果,也即语词与人的整体感觉情绪领域的某种和谐合拍的关系。2)其次,音乐化还指诗情世界同梦幻世界有某种内在的联系,诗的世界与梦幻世界相似,外在事物意象与主体环境心情完全和谐共鸣交融为一体。3)此外,音乐化还包含诗的语言的音乐化。
20.佛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文论?一是精神分析学,二是精神分析文艺观。1)潜意识理论2)人格结构学说:弗洛伊德提出了三重人格结构学说。这一理论基本观点是,人格也有三个部分构成:本我,自我,超我。本我完全是无意识的,基本上的性本能组成,按“快乐原则”活动:自我代表理性,它感受外界影响,满足本能要求,按“现实原则”活动:超我代表社会道德标准,压抑本能冲动,按“至善原则”活动。本我和超我经常处于不可调和的矛盾中,自我总是试图调和这对相互冲突的力量。3)力比多理论:弗洛伊德认为,构成本我的主要是一种“性力”,是每个人生来就有的一种本能,称为力比多。这种本能驱使人去寻求快乐,特别是性快乐。A,性本能是人一切行为的原动力B,人格发展的过程就是性心理发展的过程。C俄狄普斯情结D力比多的宣泄途径,把性欲看做是文艺创作的动因,文艺作品创作是性本能的升华。4)梦的学说:由于人的欲望在现实社会中得不到满足,便采取了一种迂回的方式表现在睡梦中,弗洛伊德认为,梦的本质“就是一种渴望的满足

哲学 二十世纪西方哲学及其语言学转向

哲学 二十世纪西方哲学及其语言学转向






历史主义学派
继逻辑实证主义之后而兴起的是历史主义学派。历史主 义学派接受了奎因的整体主义和汉森的“观察负载理论” 的思想,是一种后实证主义的哲学。 主要代表人物:库恩——提出了著名的“范式”理论。 他认为科学理论是一个由许多命题、定律、原理有机构 成的统一整体,其中有一些最基本的理论、观点和方法 构成了理论的核心部分,称之为“范式”。“范式”是 整个理论的基础。他认为范式是不能被经验证伪的,因 为科学家们可以修改或调整理论的其他部分,以保护范 式,而使整个理论不受反驳。 至于历史上经常出现理论的兴衰和更替,库恩认为这不 是经验证实和证伪的理论,而是科学共同体的信念变化 的结果。根据这种理论,库恩还提出了科学语言(范式) “不可通约”的观点,认为,由于范式是非理性的信念 的产物,而不是理性认识的产物,因而不同范式的语言 之间是不相通约或不可比的,正如不同宗教的语言之间 是不相通、不可比的一样。这样,他就否定了不同科学 共同体之间的语言交流的可能性。


【反逻各斯中心主义】
海德格尔以“此在”代替胡塞尔的“先验的自 我”,并以此反对主体——客体的二元对立,倾 向于反逻各斯中心主义,但并不真正属于反逻各 斯中心主义。因为德里达指出海德格尔的“此在” 哲学不过是逻各斯中心主义的一种变体。
把人本主义真正变为反逻各斯中心主义化的是 德里达。德里达力图以他的解构主义消解一切二 元对立,其中包括主体——客体的二元对立。然 而其结果是消解了哲学中的一切确定性,而使哲 学沦落为一种游移不定,怎么都行的消闲哲学或 游戏哲学。德里达的反逻各斯中心主义的思想影 响了整个后现代主义思潮,并使科学主义与人本 主义两大思潮,在反逻各斯中心主义的大旗下汇 合起来,成了一种引人瞩目的两大思潮合流的哲

西方现代科学主义思潮的来源与发展

西方现代科学主义思潮的来源与发展

西方现代科学主义思潮的来源与发展一、从古典人本主义到现代人本主义哲学中的人本主义(Anthropologism),泛指一切从人本身出发来研究人的本质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理论。

由于对人的具体解释各异,人本主义在性质上和表现形式上也不相同。

有唯物主义的人本主义,也有唯心主义的人本主义。

人本主义与人道主义(Humainsm 有时译为人本主义或人文主义)通常是一致的,但所指的范围略有差异。

后者(人道主义)主要是指谈论人的价值和人的尊严的学说,偏重于道德伦理的含义,前者除了包含道德伦理的含义以外,往往还包括关于人的自然属性、人与自然的关系等方面的理论,换言之:它往往指一种以人为出发点和中心的哲学理论,因此范围更为广泛。

近代西方哲学从它开始形成的时代起,就已出现了人本主义的倾向。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运动从哲学上说实际上就是一种人本主义运动。

当时的人文主义者的格言是:“我是人,人的一切特性我无所不有。

”他们主张用人代替神。

这里的人是具有五情六欲的人,而不只是抽象的人的观念;但他们撇开了人的社会性,从这方面说又是抽象的人。

人文主义者反对和嘲笑脱离实际、脱离自然的经院哲学,要求运用和发扬人本身所固有的理性力量去认识自、然,利用自然,使之服从人的目的。

因此,它在一定程度上与主张面向自然、服从自然的唯物主义是一致的,有的人甚至得出了唯物主义的结论。

这种人本主义与依靠人们正常的感觉经验和理性思维来认识世界的认识论上的理性主义是一致的,与资产阶级对自己的前途充满了信心的伦理学上的乐观主义以及追求物质利益的功利主义也是一致的。

十七世纪英国唯物主义者、十八世纪法国启蒙运动者和唯物主义者以及十九世纪初的英、法空想社会主义者,虽然没有给自己的哲学挂上人本主义或者人文主义的招牌,但他们的思想正是文艺复兴时代的人文主义思潮的发展。

这主要表现在他们进一步把关于人的学说与唯物主义自然观以及对人的理性认识能力的肯定结合起来。

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基础知识之名词解释

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基础知识之名词解释

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基础知识之名词解释1.教育结构:指教育机构总体的各个部分的比例关系及组合方式。

即教育纵向系统的级与级之间的比例关系和相互衔接及教育横向系统的类与类之间的比例关系和相互联系。

它具有多层次性和多方面性,主要包括:教育层次结构、教育类型结构、办学形式结构和教育管理体制结构。

就各级教育内部而言,又有各自的教育类型结构、教育层次结构和专业设置结构。

合理的教育结构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经济结构的合理化有重要作用。

调整教育结构是提高教育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

2.形式教育与实质教育:形式教育论起源于古希腊,纵贯整个中世纪,形成于17世纪,盛行于18-19世纪,衰落于20世纪初,主要代表人物是洛克和裴斯泰洛齐。

主要观点是:教育的目的在于发展学生的各种官能或能力;形式学科(如希腊文、拉丁文、数学、逻辑学等)或古典人文课程最有发展价值;教学原则、方法以学生心理官能的内在发展秩序为依据。

实质教育论起源于古希腊和古罗马,在中世纪受压制,形成于18世纪,兴盛于19世纪,20世纪初衰落,主要代表人物是赫尔巴特和斯宾塞。

主要观点是:教育的目的是向学生传授与生活相关的广泛知识内容;与人类的世俗生活密切相关的实质学科(如物理、化学、天文、地理、法律)或实质课程最有价值;教学原则与方法应适应儿童身心发展规律,是愉快的和有效的。

形式教育论和实质教育论各有自己的哲学、心理学及社会基础,因而各有合理与偏颇之处。

3.国家主义教育:指中国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国家主义派的教育主张。

代表人物为曾倚、李璜等。

主张教育是国家主权之一,是国家的事业。

通过教育可以培养人的自尊。

发展国华、陶铸国期、拥护国权。

组织国家教育协会,出版了《醒狮》周刊、《国家与教育》等书。

最早明确提出“国家主义教育”名词者可能是1906年《新民丛报》上的一篇翻译文章。

主张以国家主义为教育的根本宗旨,这是国家主义派的共识。

国家主义教育学派的著名教育思想家、著名教授余家菊从1922年起,开始研究国家主义教育,并撰写文章宣传国家主义教育。

人文主义教育与科学主义教育思潮评析

人文主义教育与科学主义教育思潮评析

人文主义教育与科学主义教育思潮评析人文主义教育与科学主义教育是有别于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一对概念。

它们是两种价值理念的绝对对立。

在近代自然科学产生之前,中西方古代的科学教育都作为人文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而存在。

西方近代科学革命的发生,使现代意义上的科学教育得以产生,并从人文教育中独立出来。

古典人文主义教育也完成了向现代人文(学科)教育的转型。

但近代科学革命和产业革命的成功,却为科学主义思潮的孕育提供了温床。

科学主义视科学为文化中最有价值的部分,视科学为知识体系和研究方法的唯一典范,视科学为一切人生问题的解决之径。

“科学主义教育”贯彻了这种哲学主张,从功利主义的角度无限夸大了科学的工具理性价值,把科学作为信仰的基本立场,将其提升到世界观、价值观的高度。

作为对科学主义的回应,新人文主义也应运而生。

新人文主义是造成17世纪科学革命的基本条件之一,因而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促使“科学主义”诞生的不可或缺的因素。

然而,令新人文主义者始料不及的是,科学主义的扩张已侵蚀到人文价值领域,科学主义教育思潮片面强调教育的功利主义价值,在教育结构、内容方面独尊自然科学教育,排斥人文学科教育,造成教育教化功能的削弱和人文内涵的流失。

教育培养出来的是单向度的人,而不是全面发展的完整的人,这与近代人文主义的教育宗旨背道而驰。

新人文主义者自然不能容忍科学主义对人类主体价值的漠视,于是试图纠偏,重新强调人性中情感、直觉的一面。

然而,他们矫枉过正,自诩包容了“人”的全部,视科学为道德堕落的渊薮。

至此,近代人文主义由最初科学主义的启蒙者变为科学主义的掘墓人。

为了将这种反科学主义的哲学思潮区别于古典人文主义和文艺复兴时期的新人文主义,我们不妨统称之为“人本主义”,并将近现代教育中出现的人本主义价值取向称之为“人本主义教育”。

一、早期的人文主义教育及科学主义思潮现代意义上的科学和科学教育产生于西方。

而从科学发展史的观点来看,文艺复兴(14-17世纪上半期)是不可缺失的环节。

科学主义思潮和人本主义思潮的特点是什么,两者的区别是什么

科学主义思潮和人本主义思潮的特点是什么,两者的区别是什么

在科学主义思潮看来,现代科学是人类文明最伟大的成就,是解决人类生存与发展等一切重大问题的充分而有效的工具。

不仅如此,现代科学理论更是人类知识得以真正确立的典范或摹本。

因此,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及其广泛应用,科学与哲学的关系应当相应地发生根本变化。

与科学的实证性、精确性相比,传统意义上的哲学不仅在方法上“思辨、空洞”,而且妄图“凌驾于科学”之上,因而这种哲学作为“形而上学”必然遭到拒斥。

这样,哲学要想切实得到发展,就必须用实证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来改造哲学,也就是说,通过对科学方法的研究才能真正达到“科学的哲学”。

在这个意义上,科学主义思潮的各个主要流派的哲学,诸如逻辑实证主义、语言分析哲学、批判理性、逻辑实用主义、科学实在论等,大多倾向于把哲学归结为知识论和方法论的研究,并进而把哲学归结为对语言的逻辑分析。

他们认为,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坚持和维护科学的理性传统。

罗素和维特根斯坦是哲学哲学家中比较典型的代表。

从总的方面看,批判、改造传统理性,树立和发扬现代理性,是科学主义思潮最重要的特征。

与科学主义思潮发展的相对集中相比,现代人本主义思潮的发展更复杂。

总的来说,现代人本主义思潮主要包括现象学运动、存在主义、法兰克福学派、人格主义、生命哲学和哲学人类学等哲学流派。

这些流派在总体上呈现出一些共同特征。

它们都继承了文艺复兴以来所倡导的人本主义或“人道主义”思想,把人以及人的发展、完善、尊严、自由、创造等对人有重要意义的各个方面的问题,放在哲学乃至整个文明的中心的地位。

它们普遍认为,无论现代科学技术如何发达,都不可能消除以反思人的存在为基本宗旨的哲学的价值。

它们强调,现代哲学的任务就在于通过对科学或理性的反思,来探讨人的存在、人的价值、人性、人道主义及其“异化”等问题。

现代人本主义的哲学家大都采取“非理性”或“反理性”的哲学立场。

在上面分别对科学主义思潮及人本主义思潮的介绍过程中,我们不难看出二者的区别,那就是科学主义强调应该从现代自然科学的发展成果中吸收经验,运用自然科学的实证方法,注重精确性,强调理性,重视知识论的研究;而人本主义则主张超越理性,不仅要注重理性,而且更应该注重“非理性”,认为现代自然科学的方法不能涵括人生价值的研究方法,强调哲学必须超越“知识论”,注重对人类生存的状态、价值进行研究。

关于当前影响我国的四种社会思潮的剖析和思考

关于当前影响我国的四种社会思潮的剖析和思考

关于当前影响我国的四种社会思潮的剖析和思考关于当前影响我国的四种社会思潮的剖析和思考靳辉明靳辉明当前,当前,当前,对我国影响最大的社会思潮,对我国影响最大的社会思潮,对我国影响最大的社会思潮,主要是民主社会主义、新自由主义、历史虚无主义主要是民主社会主义、新自由主义、历史虚无主义和普世价值。

社会思潮不同于学术思潮。

现在西方比较流行的两大思潮-科学主义和人本主义,就是学术思潮,还有唯心主义、实用主义、功利主义、后现代主义以及极端利己主义等等。

这些学术思潮和社会思潮有联系也有区别,联系在于这些学术思潮直接地或间接地以各种方式给社会思潮提供理论依据和方法论支撑;不同的是学术思潮更加以理论学术的面貌出现,对社会的影响不像社会思潮那么直接,有时甚至以一种客观公正、现,对社会的影响不像社会思潮那么直接,有时甚至以一种客观公正、中立的形式出现。

而中立的形式出现。

而民主社会主义、新自由主义、历史虚无主义和普世价值这四种社会思潮,历史虚无主义和普世价值这四种社会思潮,实质上都属于资产实质上都属于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的范畴,对我国社会特别是青年的思想影响很大。

阶级自由化思潮的范畴,对我国社会特别是青年的思想影响很大。

(一)民主社会主义思潮(一)民主社会主义思潮(一)民主社会主义思潮民主社会主义或社会民主主义,民主社会主义或社会民主主义,实质上是一种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潮,民主社会党人也自喻为“资本主义床边的医生和护土”,试图通过改良主义的方法解决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和弊病,鼓吹用价值社会主义取代科学社会主义。

和弊病,鼓吹用价值社会主义取代科学社会主义。

在我国,在我国,有人主张用这种理论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实践,甚至宣扬只有民主社会主义能够救中国,这是对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丧失信心的一种理论表现。

这种思潮对我国的影响很深广,主要因为它在当今世界特别是在欧洲国家有深厚的社会基础和阶级基础。

再加上它标榜一种似乎不偏不倚的中立立场,再加上它标榜一种似乎不偏不倚的中立立场,似乎不给社会带来阵痛和很大的代价,似乎不给社会带来阵痛和很大的代价,似乎不给社会带来阵痛和很大的代价,通通过逐步的改良就可以根本改变资本主义制度和消除资本主义社会的弊病,来满足广大群众的利益需求。

科学主义和人本主义的关系问题

科学主义和人本主义的关系问题

行批评的反思,后者对人的行动作思辨的探索。

关于世界的哲学和第一个合理性模式对应,可以叫做“理性和真理的哲学”;关于人的哲学和第二个合理性模式相符,可以叫做“自由和价值的哲学”。

这两种哲学在现代西方哲学中平行发展,是相反相成的两大思潮,是贯穿整个现代哲学史的两根主线。

为了解答关于人本主义的争论,现在仅就人的哲学的起源和发展简单地回顾一下。

从笛卡尔提出“我是谁”的问题开始,批评反思的哲学越来越占重要地位;思辨综合的哲学直到19世纪、20世纪之交才逐渐显出其重大意义。

笛卡尔的“我”是普遍的非历史性的主体,“我”是任何地域、任何时间的每个人。

真正的现代主体(modernsubject)和个人有别。

在主体那里,意志代替思维、判断代替概念、行动代替知识成为首要的和中心的能力、力量。

这一主体成了万物的尺度,于是当代人本主义诞生了。

它来源于人性的本体论研究。

英美分析哲学以研究知识问题为主,其对行动问题、人性问题的研究所用方法亦和知识论类似,例如语言行为理论和心智哲学(philosophyofmind)。

大陆思辨哲学对行动问题的研究方法来源于康德、黑格尔、克尔凯郭尔和尼采,一直延续到胡塞尔的现象学和萨特的存在主义。

它所探索的问题是:人的自由必须有何种类型的存在,以便决策和负责任之类的现象成为可能?这是对自由问题的本体论研究。

康德首先提出“实践理性批判”的观念:我知道我是自由的,因为我晓得我的责任,反过来说,我能够尽责,因为我是自由的。

这是道德的两个基础:本体论的和认识论的;也是对伦理问题的两个研究方法。

但当代几乎没有任何哲学家接受康德关于道德律可以约简为空洞的普遍形式这个观点。

现代哲学不仅继承黑格尔对康德形式主义的批判,而且赞同他关于在一般的法律、经济、政治以及其他实践活动的环境中恢复道德责任的原位这个主张。

这就同时给予自由概念一个具体内容了。

于是黑格尔哲学开辟了到现象描述方法的道路。

但黑格尔所设想的人是一切实在对之最终都是合理的,正如一切合理性的意义最终是那已成为实在的或即将实现者。

二十世纪西方哲学及其语言学转向

二十世纪西方哲学及其语言学转向


人本主义的发展与演变大体经历 了三个阶段: 客观唯心主义————主观唯心 主义————反对主体—客体二 元对立的反逻各斯中心主义



【客观唯心主义】——早期的人本主 义,如意志主义、生命哲学把整个世 界归结为客观的意志或生命,属于客 观唯心主义。 【主观唯心主义】——胡塞尔的现象 学把客观世界用括号括起来“存而不 论”,然后用布伦塔尔的意向性心理 学说构造出纯粹经验的“生活世界”, 并公认不讳其为“纯粹自我意识”, 或“纯粹主体”的哲学,属于主观唯 心主义。

人本主义思潮的语言学
转向过程

它与科学主义思潮的语言学转向 一样,是一个从客观主义到相对 主义的过程。



人本主义思潮的语言学转向开始于卡西勒的符号学 和狄尔泰的解释学。 卡西勒的符号学是一种广义的语言学,狄尔泰的解 释学是一种人本主义的语言学。人本主义的语言学 有别于科学主义的语言学。一般说来,科学主义语 言学以科学语言为典范,以研究表达自然界的自然 语言为主要内容;人本主义语言学则以文学艺术的 语言为典范,以研究、理解人(自我)的内心体验 的语言为主要内容。由于人本主义语言学反对或否 定认识论,提倡对人(自我)的内心体验的理解和 解释,因而被人称为解释学。 最早把人本主义哲学解释学化的是狄尔泰。狄尔泰 的解释学有两个特征:(1)它是方法论的解释学, 把解释学说成是一切人文科学的普遍方法,而与自 然科学的方法对立起来;(2)它是客观主义的解释 学,认为文本的意义是客观的、确定的,人必须以 客观的态度(通过移情)去正确理解文本的原意。


海德格尔的解释学
——狄尔泰的解释学的继承与发展,它区别于狄尔 泰的解释学之是: 第一、它把狄尔泰的方法论的解释学转变为本体论 的解释学。他认为解释学并不是一种解释文本的表 面文字的 ,而是对“此在的生存方式”的理解; 第二、它把狄尔泰的客观主义的解释学转化为相对 主义的解释学。海德格尔接受了日常语言哲学家维 特根斯坦的观点,认为文本或语句的意义并不是客 观的、确定的,而是不确定的,随人对它的使用情 况的变化而变化的。一块石头如人用它来伤人,它 就具有“武器”的意义,用它来建造房屋,它就变 成“建筑材料”了。尽管海德格尔反复强调对文本 的理解,必须以“前理解”为基础,然而在“前理 解”基础上如何去理解该文本的意义,却是有各种 各样的可能性的,这全凭“此在”的选择或“筹划” 而决定。

论西方现代文化的哲学基础

论西方现代文化的哲学基础

论西方现代文化的哲学基础作者:李恩来来源:《理论探索》2008年第04期[摘要]现代西方文化异象纷呈而又矛盾重重,呈现出文化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但透过其表象可以概括为唯理性主义文化和非理性主义文化两种传统。

现代西方哲学沿着两个方向发展:一是科学主义思潮,二是人本主义思潮。

这两大思潮与唯理性主义和非理性主义交织在一起,构成现代西方文化的哲学基础。

[关键词]西方文化,哲学根源,科学主义,理性主义,人本主义,非理性主义[中图分类号]B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175(2008)04—0024—04从根本上说,文化是人类创造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的总和,是主体创造性的体现,是人类主体精神的对象化。

作为时代精神精华的哲学,是社会文化形式的集中表现,是人类在进行文化创造活动中一种总体性的思维活动和方式,其文化功能表现为建立文化系统的深层价值取向,引导文化系统整合,促进文化系统变革。

因此,现代西方文化的走向、矛盾和危机,首先集中表现在现代西方哲学的矛盾和危机中。

现代西方文化异象纷呈而且矛盾重重,呈现出文化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但透过表象可以概括为理性主义文化和非理性主义文化两种传统。

现代西方哲学沿着两个方向发展:一是科学主义思潮,二是人本主义思潮。

前者推崇科学理性,拒斥形而上学;后者推崇人性,反对神性。

这两大思潮相互冲突与批判,并与理性主义与非理性主义的冲突交织在一起,构成现代西方文化的哲学基础。

一、科学主义与理性主义科学以它崇尚理性的精神,把握着一个有秩序的客观世界。

而科学的这种精神走向极端的时候。

也会以极端的唯理性主义眼光来看待一切。

在近现代科学哲学中,尤其是与唯理性主义相联系的科学哲学中,世界就是一个被人类理性所操控的对象,这种看待世界的态度就是一种极端的理性主义方式。

今天的“理性主义”具有两种意义:一是“狭义的理性主义”,即哲学上与经验主义相对立的“唯理论”;二是“广义的理性主义”,即一种广泛存在的崇尚理性,反对愚昧和迷信的思想文化倾向。

哲学通论第五节科学主义与人本主义

哲学通论第五节科学主义与人本主义

第五节科学主义与人本主义一、科学主义的概念解析“科学主义”和“人本主义”,是在现代哲学中使用频率颇高的两个概念。

人们普遍认为,科学主义与人本主义是现代哲学中双峰对峙的两大哲学思潮,并以科学主义与人本主义的演化趋向来描述和预测哲学的跨世纪走向。

因此,在对哲学及其派别斗争的理解中,探讨科学主义与人本主义的内涵及其相互关系,是十分必要的。

这里,我们首先辨析“科学主义”这个概念。

所谓“科学主义”,主要是指近代以来,特别是指世纪中叶以来逐步盛行起来的一种哲学思潮或哲学运动。

近代以来的科学发展及其广泛的技术应用,使一些自然科学家和哲学家认为“:精确”的科学是伟大的,而“思辨”的哲学是渺小的;只有忽视甚至侮辱传统的哲学,才能使科学从“形而上学”中解放出来;只有用实证科学(自然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去改造哲学,才能使哲学从传统的“形而上学”变成“科学的哲学”。

由此可见,哲学中的科学主义思潮的实质,是改变传统的关于哲学与科学的相互关系的理解,“拒斥”传统意义上的哲学,把哲学变成科学的“副产品”。

正因如此,有的学者明确地指出,“科学主义”是一个“贬义词”,“反对把自然科学看作文化中价值最高部分的哲学家把。

他们所反对的看法称为‘科学主义’,加以贬斥”为了具体地理解“科学主义”,我们需要分析“科学主义”与“科学哲学”、“分析哲学”“、基础主义”以及“科学精神”的关系。

首先,我们分析“科学主义”与“科学哲学”的关系。

“科学主义”与现代西方的“科学哲学”具有十分密切的复杂关系,但“科学哲学”并不就是“科学主义”。

有的学者曾经指出“:事实上,人们是在不同意义上使用词组‘科学哲学’的。

总的说来,对这个词组有广义的和狭义的两种解释。

广义上说,即就其本来的涵义来说,‘科学哲学’是以科学为研究对象的一个学科,是有关科学的哲学。

换句话说,科学哲学是指研究一个领域或一个部门的哲学,这个领域或部门就是科学。

科学哲学对科学的方方面面作哲学分析。

二十世纪西方文论走向 (读书笔记)

二十世纪西方文论走向 (读书笔记)

二十世纪西方文论走向(读书笔记)20世纪被称为“批评理论的世纪”。

批评多元化,研究系统化、专业化正是20世纪西方文论明显的特征。

一、20世纪西方文论的两大主潮是人本主义和科学主义人本主义(Humanism)就是以人为本的哲学理论,其根本特点是把人当作哲学研究的核心,出发点和归宿,旨在通过对人本身的研究来探索世界的本原。

这一哲学思潮深刻影响了西方文学批评,因此涌现出了人本主义文学批评流派,如象征主义批评(Symbolism)、意象派诗论(Imagism)、表现主义批评(Expressionism)、精神分析批评(Psychoanalysis)、现象学批评(Phenomenology)、存在主义批评(Existentialism)、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Western Marxism)、接受美学(Rezeptionsasthetik)和读者反应批评等流派。

在价值取向上,以上这些批评流派都基本上以人为本,例如象征主义诗论非常重视人的个性、个性的心灵活动和精神活动;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1856--1939)的精神分析理论,重视“无意识”在人的心理活动中的重要地位;萨特(Jean-Paul Sartre,1905--1980)的存在主义理论高扬人道主义的大旗,把人的自由视为人的本质;接受理论和读者反应批评,非常重视读者的艺术和审美经验在文学阐释和艺术审美中的能动作用。

20世纪初,西方人本主义者继承并发展了莎士比亚(William Shakespeare,1564--1616)关于“人是宇宙的精神,是万物的灵长”的人文主义思想,并重新强调了以单个的人为中心的人本主义,它们在象征主义批评与意象派诗论中首先得到了凸现。

他们重视人的个性、个体的心灵活动并试图重建个体的精神史,强调文学表现中的“非理性”的直觉对于文学创作的第一性,这在萨特的存在主义文论中就曾提及,但真正丰富人本主义观点的是瓦莱里(Paul Valery,1871--1945)的象征诗论、埃兹拉·庞德(Ezra Pound,1885--1972)关于感情与理性的“复合”,特别是克罗齐(Benedetto Croce,1866--1952)关于艺术是“抒情的直觉和表现”的表现主义文论,甚至是弗洛伊德关于无意识所剖析的文学中表现的个体精神史的创作理论都是人本主义发展的直接动因。

科学主义和人本主义的关系问题

科学主义和人本主义的关系问题

科学主义和人本主义的关系问题【摘要】科学主义和人本主义作为两种不同的思想观念,经常被人们拿来比较和讨论。

科学主义强调科学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认为科学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最有效方法;人本主义则注重个体的尊严和自由,强调人的主体性和情感体验。

二者并非完全对立,实际上,科学主义和人本主义之间存在着一种相互影响的关系。

科学主义在人本主义中的应用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认识自我和周围世界,而人本主义对科学主义的挑战也使得科学更加关注人类的需求和价值。

未来,科学主义和人本主义有可能相互融合并共生,促进人类思维和社会发展的进步。

深入探讨科学主义和人本主义的关系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这两种思想观念的本质及其在人类社会中的意义。

【关键词】科学主义、人本主义、关系问题、概念、特点、相互影响、应用、挑战、共生可能性、发展方向、深入探讨1. 引言1.1 科学主义和人本主义的关系问题科学主义和人本主义是两种不同的哲学思潮,它们在现代社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科学主义强调理性和科学的重要性,认为科学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最有效途径。

而人本主义则强调人的尊严、自由和平等,强调个体的主体性和情感。

在当代社会中,科学主义和人本主义往往被看作是对立的两种观点,无法和谐共存。

实际上科学主义和人本主义之间并不是铁板一块,它们之间存在着较为复杂的关系。

科学主义和人本主义之间的关系可以说是一种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关系。

科学主义在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的也为人本主义的实现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技术手段。

人本主义的强调个体的主体性和情感也对科学主义的冷峻理性提出了挑战,促使科学主义更加关注人的情感和需求。

这种相互影响和互补关系,使得科学主义和人本主义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和谐共生。

在今后的发展中,科学主义和人本主义之间的关系需要更加深入地探讨,以更好地解决现实问题。

只有在科学主义和人本主义之间建立起积极的互动关系,才能更好地推动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的发展。

科学主义和人本主义的关系问题,是一个永恒的哲学话题,也是当代社会需要重视的重要议题。

现代西方人本主义哲学思潮评析

现代西方人本主义哲学思潮评析

现代西方人本主义哲学思潮评析
摘要:人本主义思潮通俗地讲就是关注人的价值与尊严,围绕人的自由而解放而展开思考的一般思潮。

本文通过概述现代西方人本主义思潮的发展历程及存在的主要思想观点来具体评析现代西方人本主义思潮高度重视个体的发展,批判科学主义思潮以及理性的思想,并分析现代西方人本主义思潮强烈的悲观色彩以及唯心主义的思想。

关键词:人本主义哲学现代西方评析
现代西方人本主义思潮着重从人的角度来理解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在西方人本主义思想发展史上,出现了各种流派的思想,像弗洛伊德主义、唯意志主义、人格主义、存在主义等等都在人本主义思想的历史过程中起着不可磨灭的作用。

一、现代西方人本主义思潮的发展历程及存在的主要思想观点
现代西方人本主义是西方哲学中两大主要思潮之一,它产生于19 世纪中叶社会剧烈动荡的欧洲。

首开先河的是唯意志论,这个流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叔本华和尼采,主要宣扬遗址之上,意志是世界的源。

其中叔本华认为宇宙的本源核动力是自我生存欲望的冲动,欲望是无止境的,永远得不到满足,因此,痛苦就无边无际。

而尼采把叔本华的悲观主义的意志主义改造为积极行动的意志主义,把生存意志改造为权力意志。

而这种权力意志就是贪得无厌的占有、统治一切的欲望,其中尼采所谓的“超人”就是权力意志的最高体现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通过对黑格尔哲学的批判和对康德哲学关于“科学与价值”二元分析的继承和发展,现代西方哲学形成了两大主要思潮或理论倾向:科学主义思潮和人本主义思潮。

在科学主义思潮看来,现代科学是人类文明最伟大的成就,是解决人类生存与发展等一切重大问题的充分而有效的工具。

不仅如此,现代科学理论更是人类知识得以真正确立的典范或摹本。

因此,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及其广泛应用,科学与哲学的关系应当相应地发生根本变化。

与科学的实证性、精确性相比,传统意义上的哲学不仅在方法上“思辨、空洞”,而且妄图“凌驾于科学”之上,因而这种哲学作为“形而上学”必然遭到拒斥。

这样,哲学要想切实得到发展,就必须用实证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来改造哲学,也就是说,通过对科学方法的研究才能真正达到“科学的哲学”。

在这个意义上,科学主义思潮的各个主要流派的哲学,诸如逻辑实证主义、语言分析哲学、批判理性、逻辑实用主义、科学实在论等,大多倾向于把哲学归结为知识论和方法论的研究,并进而把哲学归结为对语言的逻辑分析。

他们认为,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坚持和维护科学的理性传统。

罗素和维特根斯坦是哲学哲学家中比较典型的代表。

从总的方面看,批判、改造传统理性,树立和发扬现代理性,是科学主义思潮最重要的特征。

与科学主义思潮发展的相对集中相比,现代人本主义思潮的发展更复杂。

总的来说,现代人本主义思潮主要包括现象学运动、存在主义、法兰克福学派、人格主义、生命哲学和哲学人类学等哲学流派。

这些流派在总体上呈现出一些共同特征。

它们都继承了文艺复兴以来所倡
导的人本主义或“人道主义”思想,把人以及人的发展、完善、尊严、自由、创造等对人有重要意义的各个方面的问题,放在哲学乃至整个文明的中心的地位。

它们普遍认为,无论现代科学技术如何发达,都不可能消除以反思人的存在为基本宗旨的哲学的价值。

它们强调,现代哲学的任务就在于通过对科学或理性的反思,来探讨人的存在、人的价值、人性、人道主义及其“异化”等问题。

现代人本主义的哲学家大都采取“非理性”或“反理性”的哲学立场。

在上面分别对科学主义思潮及人本主义思潮的介绍过程中,我们不难看出二者的区别,那就是科学主义强调应该从现代自然科学的发展成果中吸收经验,运用自然科学的实证方法,注重精确性,强调理性,重视知识论的研究;而人本主义则主张超越理性,不仅要注重理性,而且更应该注重“非理性”,认为现代自然科学的方法不能涵括人生价值的研究方法,强调哲学必须超越“知识论”,注重对人类生存的状态、价值进行研究。

在科学主义思潮看来,现代科学是人类文明最伟大的成就,是解决人类生存与发展等一切重大问题的充分而有效的工具。

不仅如此,现代科学理论更是人类知识得以真正确立的典范或摹本。

现代人本主义思潮主要包括现象学运动、存在主义、法兰克福学派、人格主义、生命哲学和哲学人类学等哲学流派。

二者的区别,那就是科学主义强调应该从现代自然科学的发展成果中吸收经验,运用自然科学的实证方法,注重精确性,强调理性,重视知识论的研究;而人本主义则主张超越理性,不仅要注重理性,而且
更应该注重“非理性”,认为现代自然科学的方法不能涵括人生价值的研究方法,强调哲学必须超越“知识论”,注重对人类生存的状态、价值进行研究。

(三)思想和科学:狐狸和刺猬
知识分子还是应当以思想为业,按照路易斯·科塞的说法,即使是大学的文科教授也不一定是知识分子,知识分子必须是“为了思想而不是靠了思想而生活的人”。

[⑦]但是专于一个领域,取得相应成就之后,再走入广博涉猎的思想领域,则分别对应于刺猬和狐狸的比喻。

英国大思想家以赛亚·柏林在分析俄国思想家的时候提出了一个著名的观点。

他引用了古希腊一位诗人的话:“狐狸有
多知,刺猬有一知”,
以赛亚·柏林引用这个寓言,是说历史上有两种思想家一种思想家称为刺猬型,这是创造体系的思想家,刺猬只对自己所关心的问题有兴趣,他把所有的问题都纳入到他所思考的一个中心架构里面,最后他创造出一个很严密的理论体系,像柏拉图、亚里士多德、黑格尔、康
德、罗尔斯、哈贝马斯。

另外一种是狐狸型的思想家,狐狸对什么问题都感兴趣,东张西望,没有一个中心点,没有兴趣要构造一个严密的体系,他的思维是发散型的,他的思想在很多领域都有光彩,虽然彼此之间可能有点矛盾,帕斯卡尔、尼采、包括以赛亚·柏林本人,都是狐狸型的思想家。


想家中的这两种气质,没有高下之分,但彼此存在着紧张。

以赛亚·柏林在分析托尔斯泰时,说托尔斯泰本人按其本性是只狐狸,但他老是想做刺猬,想创造一个体系,一生追求的是刺猬,但最后毕竟还是一
只狐狸。

[⑧]
所以,为什么把人本主义哲学思潮称作刺猬哲学以及把科学主义思潮称作狐狸哲学。

是根据人本主义以及科学主义哲学研究的其中典型的哲学家的思想特点而做出的概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