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液相色谱仪期间核查操作规程

合集下载

SOP高效液相色谱法检验操作规程

SOP高效液相色谱法检验操作规程
4.2.2填充剂的性能(如载体的形状、粒径、孔径、表面积、键合基团的表面覆盖度、含炭量和键合类型等)以及色谱柱的填充,直接影响供试品的保留行为和分离效果。分析分子量小于2000的化合物应选择孔径在15nm(1nm=10A)以下的填料,分析分子量大于2000的化合物则应选择孔径在30nm以上的填料。
4.2.3除另有规定外,普通分析柱的填充剂粒径一般在3~10um之间。粒径更小(约2um)的填充剂常用于填装微径柱(内径约2mm)。
若供试品所含的部分杂质未与溶剂峰完全分离,则按规定先记录供试品溶液的色谱图Ⅰ,再记录等体积纯溶剂的色谱图Ⅱ。色谱图Ⅰ上杂质峰的总面积(包括溶剂峰),减去色谱图Ⅱ上的溶剂峰面积,即为总杂质峰的校正面积。然后依法计算。
5.2.5面积归一化法按各品种项下的规定,配制供试品溶液,取一定量注入仪器,记录色谱图。测量各峰的面积和色谱图上除溶剂峰以外的总色谱峰面积,计算各峰面积占总峰
式中tR2为相邻两、W2及W1,h/2、W2,h/2分别为此相邻两峰的峰宽及半高峰宽。
当对测定结果有异议时,色谱柱的理论板数(n)和分离度(R)均以峰宽(W)的计算结果为准。
5.1.6重复性用于评价连续进样中,色谱系统响应值的重复性能。采用外标法时,通常取各品种项下的对照品溶液,连续进样5次,除另有规定外,其峰面积测量值的相对标准偏差应不大于2.0%;采用内标法时,通常配制相当于80%、100%和120%的对照品溶液,加入规定量的内标溶液,配成3种不同浓度的溶液,分别至少进样2次,计算平均校正因子。其相对标准偏差也应不大于2.0%。
4.2.6流动相的PH值应控制在2~8的。当PH大于8时,可使载体硅胶溶解;当PH小于2时,与硅胶相连的化学键合相易水解脱落。当色谱系统中需使用PH值大于8的流动相时,应选用耐碱的填充剂,如采用高纯硅胶为载体并具有高表面覆盖度的键合硅胶填充剂、包裹聚合物填充剂、有机-无机杂化填充剂或非硅胶基键合填充剂等;当需使用PH值小于2的流动相时,应选用耐酸的填充剂,如具有大体积侧链能产生空间位阻保护作用的二异丙基或二异丁基取代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填充剂、有机-无机杂化填充剂等。

高效液相色谱仪期间核查规程

高效液相色谱仪期间核查规程

高效液相色谱仪期间核查规程1 目的保证高效液相色谱仪计量的准确度。

2 范围适用于高效液相色谱仪的期间核查。

3 期间核查项目和技术要求3.1. 泵流量设定值误差应Ss≤±2%;流量稳定性误差应SR≤±2%。

3.2. 定性测量重复性误差(5次定量环进样)应RSD≤1.5%。

3.3. 定量测量重复性误差(5次定量环进样)应RSD≤1.5%。

4 核查步骤4.1. 泵流量设定值误差Ss,流量稳定性误差SR的核查。

4.1.1. 仪器与用具分析天平,万分之一,秒表,精度0.01秒,10ml容量瓶。

4.1.2. 操作程序4.1.2.1. 将泵、进样器、色谱柱和检测器连接好,以甲醇为流动相。

4.1.2.2. 按表1设定流量,待流速稳定后,在流动相排出口用事先精密称定过重量的容量瓶收集流动相,同时用秒表记录,准确收集10~25分钟,再精密称定其重量。

收集时间应符合下表规定,每个设定值重复测定3次。

4.1.3. 结果计算按下列公式计算SS和SR:Fm=(W2-W1)/(P.t)SS=(Fm-FS)/FS×100%SR=(Fmax-Fmin)/F×100%W2为容量瓶+流动相的重量(g)W1为容量瓶的重量P为实验条件下的流动相密度(g/cm3)t为收集流动相的时间(min)PFm流量实测值(ml/min)FS流量设定值Fmin同一组测量中流量最小值Fmax同一组测量中流量最大值F为同一组测量中流量的算术平均值4.1.4. 结果判断:SS和SR值应符合下表规定流量设定值(ml/min) 1.0测量次数 3收集流动相时间(min) 5允许误差 SS 2%SR 2%4.1.5. 注意事项:收集时间应将“秒”换算为“分”代入公式计算。

4.2. 定性、定量测量重复性试验4.2.1. 色谱条件色谱柱:C18流动相:乙腈:水(55:45)流速:1ml/min波长:350nm进样量:20ul(定量环或是自动进样)4.2.2.操作程序将仪器连接好,使之处于正常的工作状态,待基线稳定后,用进样阀的定量环注入20ul,浓度为1ug/ml左右的甲醛衍生物溶液或稳定的待分析样品溶液,连续进样5次,记录甲醛的峰保留时间和峰面积。

高效液相色谱仪期间核查操作规程

高效液相色谱仪期间核查操作规程

高效液相色谱仪期间核查操作规程1目的为使高效液相色谱仪检测功能在检定期间内处于正常的工作状态,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在仪器设备两次检定期间,对该设备进行期间核查,以验证设备是否保持校准时的状态,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2范围适用于中心U3000高效液相色谱仪的期间核查。

3 核查项目泵流量设定值误差S S、泵流量稳定性S R、基线噪声、基线漂移,采用有证的标准物质萘甲醇溶液(已知浓度u并给出不确定度Ur的单标准物质)1.0×10-7g/ml、1.0×10-4g/ml,检出限(L)、定性重复性、定量重复性。

4 核查依据JJG694-2009《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检定规程》5 核查方法计量器具控制包括:两次检定之间或大修(修理更换泵、光路等)后的运行检查。

5.1 核查条件(1)环境条件核查室应清洁无尘,无易燃、易爆和腐蚀性气体,通风良好。

室温(15—30)℃,检定过程中温度变化不超过3℃,室内相对湿度20%—85%。

仪器应平稳的放在工作台上,周围无强烈机械振动和电磁干扰源,仪器接地良好。

(2)其他要求核查用试剂:色谱级甲醇,纯水,萘-甲醇溶液1.00×10-4g/ml和1.00×10-7g/ml。

拓展不确定度小于4%,k=2。

5.2通用技术要求:目视、手动检查。

5.3输液系统泵流量稳定性S R设定流量1ml/min,启动仪器,压力稳定后,在流动相出口处用事先称重过的洁净容量瓶收集流动相,同时用秒表计时,收集5min时间流出的流动相,在分析天平称重,按公式计算S s和S R,重复测量3次。

式中:——流量3次测量值算术平均值,ml/min;——流量设定值,ml/min式中:F max——同一设定流量3次测量值的最大值,mL/min;F min——同一设定流量3次测量值的最小值,mL/min。

F min=(W2-W1)/(ρt·t)(2) 式中:F m——流量实测值,ml/min;W2——容量瓶+流动相的质量,g;W1——容量瓶的质量,g;ρt——实验温度下流动相的密度,g/cm3(不同温度下流动相的密度参见JJG694-2009《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检定规程》附录C)t——收集流动相的时间,min。

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期间核查操作规程

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期间核查操作规程

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期间核查操作规程1 目的为了确保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检测性能在仪器两次检定期间内处于正常状态,对仪器设备进行期间核查,以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2 范围适用于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的期间核查。

3核查项目检测器:分辨力、信噪比、峰面积重复性、保留时间重复性。

4 核查依据JJF 1317-2011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校准规范、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操作指导书。

5 核查方法5.1 测定条件:温度:15~30℃,相对湿度20~80%。

仪器室不得有明显的机械振动,无电磁干扰。

标准物质:利血平溶液标准物质,相对扩展不确定度由于5%(k=2)移液器或移液管:量程范围100uL或200uL,B级或以上;容量瓶:10mL或25mL,B级或以上。

5.2 分辨力将仪器运行稳定后,根据仪器说明书的推荐条件设置参数,将扫描范围设为606~612,直接注入,注入5ng利血平,观察质谱图,记录m/z为609质谱峰,并计算其50%峰高处的缝宽,得到W1/2,作为分辨力的结果。

5.3 信噪比根据附录B设定液相色谱条件并优化质谱条件,将检测离子的m/z设为表2中特征离子的m/z,经色谱柱注入相应量的利血平。

观察色谱图,记录其色谱峰峰高作为Hs。

同时记录信号峰后1min~3min时间内的基线输出信号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作为Hn。

根据公式计算信噪比S/N,连续测量6次,以6次测量S/N的平均值作为信噪比的结果。

S/N= Hs /Hn式中:Hs——为提取离子m/z的色谱峰峰高H n ——为基线噪声值信噪比测量条件表5.3 峰面积重复性与保留时间重复性:根据附录B 设定液相色谱条件并优化质谱条件,将检测离子的m/z 设为表2中特征离子的m/z,经色谱柱注入相应量的利血平。

连续测量6次,记录色谱峰的保留时间和峰面积,按下述公式计算相对标准偏差RSD.RSD=1001)1/()(12⨯⨯--∑=x n x x ni i %6 评定标准6.1 三重四级杆串联质谱: 6.1.1 分辨力ESI+≤1u ;6.1.2 信噪比ESI+≥30:1;ESI-≥10:1;APCI+≥30:1 6.1.3 峰面积重现性≤10% 6.1.4 保留时间重复性≤1.5%; 7 核查周期在仪器设备两次检定之间,每六个月核查一次。

高效液相色谱仪期间核查操作规程

高效液相色谱仪期间核查操作规程

高效液相色谱仪期间核查操作规程文件编码:版本号:02目录一、目的 (1)二、适用范围 (1)三、内容 (1)四、附件 (5)五、变更历史 (5)一、目的为了使高效液相色谱仪保持良好的运行状态,企业内部定期对仪器进行校准;本规程规定了公司高效液相色谱仪期间核查的项目、方法及周期,使质量部校准小组有章可循。

二、适用范围本规程适用于公司高效液相色谱仪的期间核查工作。

三、内容1.制定依据1.1.《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1.2.《高效液相色谱法操作规程》(C08-0128)1.3.《液相色谱仪检定规程》(JJG705-2002)1.4.《药品生产验证指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2003年版2.通用技术要求2.1.仪器外观仪器上应有仪器的名称、型号、制造厂名、产品系列号等标牌。

2.2.仪器电路系统仪器电源线、信号线插接紧密,各开关、按键、旋钮等功能正常,指示灯灵敏,显示器正常。

3.计量器具控制3.1.校准条件3.1.1.环境条件a.校准室应清洁无尘、无易燃、易爆、腐蚀性气体,通风良好;b.室温在15-30℃,校准过程中温度变化不超过3℃(对示差折光检测器温度变化不超过2℃,室内湿度在10%-75%RH范围内;c.仪器应平稳放在工作台上,周围无强烈机械震动和电磁干扰源,仪器接地良好;d.电源电压为(220±22)V。

3.1.2.校准设备a.秒表:分度值不大于0.1s;b.分析天平:最大载荷应大于220g,最小分度值应小于0.01mg;c.容量瓶:10ml 9个。

以上计量器具需经检定合格3.1.3.标准物质1×10-4、1×10-7萘/甲醇溶液1×10-3丙三醇/水溶液大豆油对照品(中检所)4.校准项目、接受标准及周期(表1)5.期间核查方法5.1.外观检查按2.1、2.2条的要求,用目视、手动检查5.2.输液系统检查5.2.1.泵流量设定值误差Ss、流量稳定性误差S R检查按下表2的要求以纯化水为流动相,启动仪器,设定流量,待压力稳定后,在流动相出口处用事先清洗称重过的容量瓶收集流动相,同时用秒表计时,收集表2规定时间流出的流动相,在分析天平上称重,按式(1)、式(2)、式(3)计算Ss和SRFm=(W2-W1)/ρr·t 式(1)S S =︱F-FS︱/FS× 100% 式(2)S R =(Fmax-Fmin) /F × 100% 式(3)式中: Fm:流量实测值,ml/min ;W2:容量瓶+流动相的质量,g;W1:容量瓶的质量,g;ρr:实验温度下流动相的密度,g/cm3 ;FS:流量设定值,ml/min;T:收集流动相的时间,min;Fmax:同一组测量中流量最大值,ml/min;Fmin:同一组测量中流量最小值,ml/min ;F: 同一组测量的算术平均值,ml/min;5.3.检测器5.3.1.紫外检测器、二极管阵列检测器a.基线噪声和基线漂移将仪器的各部分连接好,紫外检测器波长调到254nm,流动相为100%甲醇,柱温35℃,流速为1.0ml/min,吸收度范围选择最灵敏档,开机,待基线稳定后,记录基线30分钟,计算基线漂移和噪声。

高效液相色谱仪操作规程

高效液相色谱仪操作规程

高效液相色谱仪操作规程1开机先打开电脑,再依次接通2695分离单元、检测器和打印机的电源(注:在打开2424蒸发光散射检测器电源之前,先开启气体供应)。

接通2695分离单元后,约20秒仪器自检,约1分钟后,显示主屏幕,此时继续各部件的初始化,待主屏幕上主标题区出现“Idle”仪器自检通过,进入待命状态。

2溶剂管理系统的准备2.1流动相的脱气确认所有溶剂管路都充满溶剂,按[Menu/Status],进入“Status(1)”屏幕,光标选“Degasser”按[Enter]显示选项屏幕,Mode为“on”。

2.2启动溶剂管理系统2.2.1干启动当溶剂的管路是干的或是需要更换溶剂时,在“Status(1)”屏幕下,按[Direct Function],光标选中“Dry Prime”,按[Enter],显示“Dry Prime”屏幕,按欲启动的溶剂管路的屏幕键,如[Open A],光标选“Duration”,按数字键输入时间(一般为5分钟),按[Continue],待限定时间结束后,重复操作,使实验所需的各溶剂管路均启动、排气并充满流动相。

2.2.2湿启动在“Status(1)”屏幕下,光标选“Composition”中欲使用的流动相,输入100%,按[Direct Function],光标选“Wet prime”,按“Enter”,显示Wet prime”屏幕,输入流速和时间(5ml/min和5min)按[OK]。

待限定时间结束后,对每种流动相重复操作。

3样品管理系统的准备A管带黄色标记、B管带蓝色标记号、C管带红色标记、D管带绿色标记,绿色管为冲洗泵头用,白色管为冲洗进样器用,所用溶剂均为甲醇:水=50%(v/v)。

将样品瓶插到样品盘合适的位置,打开样品仓门,显示“Door is Open”屏幕,装入样品盘,按[Next],直至所有样品盘装毕,关仓门。

4编辑分析方法及执行样品分析表4.1创建项目双击电脑桌面图标“Empower”,用户名输入“system”密码输入“manager”选中操作项目和色谱系统→确定。

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期间核查操作规程

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期间核查操作规程

⾼效液相⾊谱-质谱联⽤期间核查操作规程⾼效液相⾊谱-质谱联⽤仪期间核查操作规程1 ⽬的为了确保⾼效液相⾊谱-质谱联⽤仪检测性能在仪器两次检定期间内处于正常状态,对仪器设备进⾏期间核查,以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2 范围适⽤于⾼效液相⾊谱-质谱联⽤仪的期间核查。

3核查项⽬检测器:分辨⼒、信噪⽐、峰⾯积重复性、保留时间重复性。

4 核查依据JJF 1317-2011 液相⾊谱-质谱联⽤仪校准规范、液相⾊谱-质谱联⽤仪操作指导书。

5 核查⽅法5.1 测定条件:温度:15~30℃,相对湿度20~80%。

仪器室不得有明显的机械振动,⽆电磁⼲扰。

标准物质:利⾎平溶液标准物质,相对扩展不确定度由于5%(k=2)移液器或移液管:量程范围100uL或200uL,B级或以上;容量瓶:10mL或25mL,B级或以上。

5.2 分辨⼒将仪器运⾏稳定后,根据仪器说明书的推荐条件设置参数,将扫描范围设为606~612,直接注⼊,注⼊5ng利⾎平,观察质谱图,记录m/z为609质谱峰,并计算其50%峰⾼处的缝宽,得到W1/2,作为分辨⼒的结果。

5.3 信噪⽐根据附录B设定液相⾊谱条件并优化质谱条件,将检测离⼦的m/z设为表2中特征离⼦的m/z,经⾊谱柱注⼊相应量的利⾎平。

观察⾊谱图,记录其⾊谱峰峰⾼作为Hs。

同时记录信号峰后1min~3min时间内的基线输出信号的最⼤值与最⼩值之差,作为Hn。

根据公式计算信噪⽐S/N,连续测量6次,以6次测量S/N的平均值作为信噪⽐的结果。

S/N= Hs /Hn式中:Hs——为提取离⼦m/z的⾊谱峰峰⾼H n ——为基线噪声值信噪⽐测量条件表5.3 峰⾯积重复性与保留时间重复性:根据附录B 设定液相⾊谱条件并优化质谱条件,将检测离⼦的m/z 设为表2中特征离⼦的m/z,经⾊谱柱注⼊相应量的利⾎平。

连续测量6次,记录⾊谱峰的保留时间和峰⾯积,按下述公式计算相对标准偏差RSD.RSD=1001)1/()(12--∑=x n x x ni i %6 评定标准6.1 三重四级杆串联质谱: 6.1.1 分辨⼒ESI+≤1u ;6.1.2 信噪⽐ESI+≥30:1;ESI-≥10:1;APCI+≥30:1 6.1.3 峰⾯积重现性≤10% 6.1.4 保留时间重复性≤1.5%; 7 核查周期在仪器设备两次检定之间,每六个⽉核查⼀次。

高效液相色谱仪操作规程

高效液相色谱仪操作规程

高效液相色谱仪操作规程高效液相色谱仪(HPLC)是一种重要的分析仪器,广泛应用于化学、生命科学、环境监测等领域。

为了保证色谱仪的正常运行和准确分析结果,需要遵守以下操作规程:1. 准备工作a. 首先,确保色谱仪及其附件的电源已接通,并确认仪器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b. 检查溶剂桶内的溶剂是否充足并无杂质,并确认管路连接正常。

c. 检查流动相液位是否正常,并调整泵的流速和梯度程序参数。

2. 样品制备和准备a. 样品应充分溶解并过滤净化,以避免样品中的杂质对色谱分离产生干扰。

b. 选择合适的进样方式(自动或手动),并根据进样方式调整进样器的参数。

3. 进样器操作a. 将样品注射器插入进样口,并注意不要损坏色谱柱。

b. 设置进样体积和进样速度等参数,并进行一次空白进样以清洗进样器。

4. 色谱柱准备a. 定期检查色谱柱是否损坏,并根据需要更换。

b. 根据实验需要选择合适的色谱柱,并注意记录色谱柱的批号和使用次数。

5. 柱温控制a. 根据分析需要选择合适的柱温,并使用温度控制系统保持恒定。

b. 注意避免温度突变和波动,以保证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重复性。

6. 检测器操作a. 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检测器,如紫外-可见光检测器(UV-Vis)、荧光检测器、电导检测器等。

b. 设置检测器的参数,如波长、增益和灵敏度,并进行基线校准。

7. 数据采集与处理a. 启动数据采集系统,并设置采集参数,如采样率、数据类型和运行时间等。

b. 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如峰识别、定量分析和峰面积计算。

8. 清洗和维护a. 实验结束后,关闭色谱柱和进样器的阀门,并用溶剂清洗色谱柱和进样器,以防止堵塞和降低杂质残留。

b. 清洗完成后,注意关闭色谱仪的电源,并按照要求对色谱柱和进样器进行维护和保养。

总结:高效液相色谱仪的操作规程包括准备工作、样品制备、进样器操作、色谱柱准备、柱温控制、检测器操作、数据采集与处理以及清洗与维护等。

遵守这些规程可以确保色谱仪的正常运行和准确分析结果,提高实验效率。

高效液相色谱仪期间核查操作规程

高效液相色谱仪期间核查操作规程

高效液相色谱仪期间核查操作规程1目的为使高效液相色谱仪检测功能在检定期间内处于正常的工作状态,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在仪器设备两次检定期间,对该设备进行期间核查,以验证设备是否保持校准时的状态,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2范围适用于中心U3000高效液相色谱仪的期间核查。

3 核查项目泵流量设定值误差S S、泵流量稳定性S R、基线噪声、基线漂移,采用有证的标准物质萘甲醇溶液(已知浓度u并给出不确定度Ur的单标准物质)1.0×10-7g/ml、1.0×10-4g/ml,检出限(L)、定性重复性、定量重复性。

4 核查依据JJG694-2009《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检定规程》5 核查方法计量器具控制包括:两次检定之间或大修(修理更换泵、光路等)后的运行检查。

5.1 核查条件(1)环境条件核查室应清洁无尘,无易燃、易爆和腐蚀性气体,通风良好。

室温(15—30)℃,检定过程中温度变化不超过3℃,室内相对湿度20%—85%。

仪器应平稳的放在工作台上,周围无强烈机械振动和电磁干扰源,仪器接地良好。

(2)其他要求核查用试剂:色谱级甲醇,纯水,萘-甲醇溶液1.00×10-4g/ml和1.00×10-7g/ml。

拓展不确定度小于4%,k=2。

5.2通用技术要求:目视、手动检查。

5.3输液系统泵流量稳定性S R设定流量1ml/min,启动仪器,压力稳定后,在流动相出口处用事先称重过的洁净容量瓶收集流动相,同时用秒表计时,收集5min时间流出的流动相,在分析天平称重,按公式计算S s和S R,重复测量3次。

式中:——流量3次测量值算术平均值,ml/min;——流量设定值,ml/min式中:F max——同一设定流量3次测量值的最大值,mL/min;F min——同一设定流量3次测量值的最小值,mL/min。

F min=(W2-W1)/(ρt·t)(2) 式中:F m——流量实测值,ml/min;W2——容量瓶+流动相的质量,g;W1——容量瓶的质量,g;ρt——实验温度下流动相的密度,g/cm3(不同温度下流动相的密度参见JJG694-2009《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检定规程》附录C)t——收集流动相的时间,min。

20 液相色谱仪期间核查规程.

20 液相色谱仪期间核查规程.

液相色谱仪期间核查规程1 目的为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在仪器二次检定之间,进行运行检查,验证仪器是否保持校准时的状态。

2 核查项目标准曲线、相关系数、定量重复性、基线噪声和基线漂移、检测限。

3 使用的标准物质有证标准物质 4 核查依据JJG 705-2002《液相色谱仪检定规程》 5 核查方法 5.1环境条件室温10-30℃,检定过程室温变化不超过3℃;室内湿度在20%-85%范围内。

5.2标准曲线配置标准曲线,计算相关系数r 。

5.3基线噪声和基线漂移仪器稳定后,记录30分钟,计算基线噪声和基线漂移。

基线噪声用检测器自身物理量(AU )作单位表示,基线漂移用一小时内基线偏离原点的值(AU/H )表示。

5.4定量重复性待基线稳定后,按标准系列中间点连续进样6次,记录保留时间和峰面积,按下式计算相对标准偏差RSD 。

RSD=%1001)1/()(12⨯⨯--∑=xn x x ni i5.5最小检测浓度检定按标准系列最底点由色谱峰高和基线噪声峰高按下式计算最小检出浓度。

C 1=2×H N ×C H /HC 1—最小检测浓度; H N --噪声峰高; C H --样品浓度;H--样品峰高 6 评定标准曲线相关系数r ≥0.990; 基线噪声≤5×10-4(AU); 基线漂移≤5×10-3(AU/H); 定量重复性≤5%。

7 核查时间仪器二次检定之间,或仪器出现故障经维修后重新投入使用前。

8 相关记录液相色谱仪期间核查记录(记录格式编号:)液相色谱仪期间核查记录表。

高效液相色谱(HPLC)操作规程

高效液相色谱(HPLC)操作规程

高效液相色谱(HPLC)操作规程一操作1.准备工作⑴流动相的准备应根据实验选择合适的流动相,所有流动相原则上应选择HPLC级别,水应选择超纯水,并应保持新鲜。

所有流动相在进行实验前应经过相应的脱气处理,脱气时间应根据流动相的量相应增加,但一般超声脱气不应少于20min。

在实验过程中应保证足够的流动相,流动相的量与流速、洗脱时间等有关,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准备。

⑵样品的准备对于待测的样品,在进样之前应经过滤膜过滤,根据样品的不同选择不同种类、不同直径的滤膜。

2. 排气打开purge阀,键入stop→prime,直到无气泡停止stop。

B泵同样操作。

关闭purge阀。

3. 开机打开电脑主机和显示器,点击Galaxie,进入工作站。

选择系统,点击Agilent HPLC.点击overview,可观察仪器各部分状态。

打开泵及检测器的电源。

二 分析方法建立1.进入工作站系统界面。

点击数据,文件→新建→方法,出现视窗,点击前进即可。

键入方法名和相应描述→点击ok后出现方法文档。

2.210的设定点击控制→210图标→Elution。

选择流动相A和B的种类。

Compressibility、Pressure Constant以及Refill Time属于内置参数无需设定。

设置A、B流动相的比例,通过改变B的比例设定。

如需梯度洗脱,则根据方法对Equilibrium Time 和Hold Time进行设定。

点击Misscellaneous。

Start Mode选择Inject Trigger on Pump A。

End of Sequence 选择Leave Pump on。

210设定结束。

3.325的设定点击325图标,选择Signal。

其中Detector Bunch Rate建议设置成2(10Hz),Noise Monitor Length建议设定成64,Response Time建议设定0.5。

根据方法设定相应波长。

高效液相色谱仪期间核查规程

高效液相色谱仪期间核查规程

1.目的为了解高效液相色谱仪的状态,维护高效液相色谱仪在两次检定期间校准状态的可信度,减少由于仪器稳定性变化造成的试验结果偏差,特对高效液相色谱仪进行期间检查。

2. 人员及职责2.1检验员按照指导书负责期间核查计划的具体实施及负责期间核查的核查记录。

2.2审核人:负责审核核查方案、监督期间核查过程、确认核查效果、审核数据。

审核人可由中心负责人兼任。

2.2 质量部长审核期间核查结果并负责组织处理核查发现的不符合项目,审核批准核查报告。

2.3 资料管理员负责仪器设备期间核查记录的归档保管。

3. 引用标准3.1 jjg705-2002液相色谱仪检定规程3.2液相色谱仪使用、维护说明书。

4. 核查条件4.1 环境条件4.1.1环境温度5~35 ℃,相对湿度20%~85%。

4.1.2室内无强烈的机械振动和电磁干扰。

4.2 仪器安装要求:仪器应安装在平稳的工作台面上,电缆线的接插件应紧密配合,仪器接地良好。

4.3 电源要求:电压为(220±22)V,频率为(50±1)HZ。

4.4期间核查的准备4.4.1测试设备秒表:分度值不大于0.1秒电子分析天平微量注射器:10μL,50μL,(自动进样器不需)游标卡尺:15cm/0.02mm以上器具需计量检定合格4.4.2试药:萘甲醇(色谱纯)4 测试方法4.1 流量设定值误差S S和流量稳定性误差S R选用C18色谱柱,用100%甲醇为流动相,流速为1.0ml/min,启动仪器,待压力稳定后,在流动相出口处用清洁、干燥已称重过的容量瓶收集流动相,同时用秒表计时,收集5分钟,测量3次,称重,计算S S和S R。

S S=(F m平-F S)/F S×100%S R =(F max-F min)/ F m平×100%式中:S S—流量设定值误差(%)F m—流量实测值F m=(W2-W1)/ρt·tW2—容量瓶+流动相的质量(g)W1—容量瓶的质量(g)F S—流量设定值(mL/min)ρt—实验温度下流动相的密度(g/cm3)t—收集流动相的时间(min)S R—流量稳定性误差(%)F max—同一组测量中流量最大值(mL/min)F min—同一组测量中流量最小值(mL/min)F m平—同一组测量的算术平均值(mL/min)4.2 基线噪声N D和基线漂移选用C18色谱柱,用100%甲醇为流动相,流速为1.0ml/min,检测波长为254nm,启动仪器,待压力稳定后,记录基线30min,计算基线噪声(用AU表示)。

高效液相色谱仪操作规程

高效液相色谱仪操作规程

高效液相色谱仪操作规程
《高效液相色谱仪操作规程》
一、实验目的
本实验旨在通过高效液相色谱仪分析样品,准确测定目标化合物的含量,并学习高效液相色谱仪的操作方法和技巧。

二、实验设备
1. 高效液相色谱仪
2. 注射器
3. 色谱柱
4. 移液管
5. 色谱仪软件
三、操作步骤
1. 打开高效液相色谱仪的电源并进行系统初始化,启动色谱仪软件。

2. 调整流速,进样量等参数,使得实验条件符合要求。

3. 将样品通过移液管注入色谱柱中,注意避免样品泡沫和气泡的产生。

4. 设置色谱条件,如梯度洗脱,流速等,启动色谱分析。

5. 记录实验数据和结果,并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

6. 清洗色谱仪,保持设备清洁。

四、实验注意事项
1. 在操作色谱仪时,要严格按照操作步骤进行,严禁随意更改参数。

2. 在进行样品进样时,要小心操作,避免产生气泡和样品泡沫。

3. 在进行色谱分析时,注意梯度洗脱条件的设置,保证分析结果准确。

4. 在实验结束后,及时清洗色谱仪,保持设备干净。

五、实验结果
根据实验数据和结果,可以得出目标化合物的含量和纯度,并进行结果的解释和分析。

通过《高效液相色谱仪操作规程》的学习,使我们更加熟悉高效液相色谱仪的操作方法和技巧,能够准确进行样品分析,为科研工作的开展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

高效液相色谱法检验操作规程

高效液相色谱法检验操作规程

陕西香菊药业集团有限公司GMP管理文件1.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的标准操作规程,保证正确操作。

2.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

3. 范围:本标准适用于高效液相色谱法的操作。

4. 责任人: QC检验员对本标准的实施负责。

5. 内容:5.1. 定义及概述:5.1.1. 高效液相色谱法系采用高压输液泵将规定的流动相泵入装有填充剂的色谱柱,进行分离测定的色谱方法,注入的供试品,由流动相带入柱内,各成分在柱内被分离,并依次进入检测器,用记录仪、积分仪或数据处理系统记录色谱信号5.1.2. 高效液相色谱法适用于能在特定填充剂的色谱柱上进行分离的药品的分析测定,特别是多组分药品的测定、杂质检查和大分子物质的测定。

有的药品需要在色谱分离前或后经过衍生化反应,方能进行分离或检测。

常用的色谱柱填充剂有:硅胶,用于正相色谱;化学键合固定相,根据键合的基团不同可用于反相或正相色谱,其中最常用的是十八烷基硅烷(又称ODS)键合硅胶,可用于反相色谱或离子对;色谱离子交换填料,用于离子交换色谱,是有一定孔径的大孔填料,用于排阻色谱。

5.1.3. 高效液相色谱仪基本由泵、进样器、色谱柱、检测器和色谱数据处理系统组成。

检测器最常用的为可变波长紫外检测器或紫外-可见检测器。

色谱信息的收集和处理常用积分仪或数据工作站进行。

梯度洗脱,可用两台泵或单台泵加比例阀进行程控实现。

5.2. 高效液相色谱仪的使用要求:5.2.1. 按国家技术监督局国家计量检定规程汇编中“实验室液相色谱仪检定规程(JJG705-90)”的规定作定期检定,应符合规定。

5.2.2. 仪器各部件应能正常工作,管路为无死体积连结,流路中无堵塞或漏液,在设定的检测器灵敏度条件下,色谱基线噪音和漂移应能满足分析要求。

5.2.3. 具体仪器在使用前应详细参阅各操作说明书。

5.3. 操作前的准备:5.3.1. 流动相的制备:用高纯度的试剂配制流动相,必要时照紫外分光光度法进行溶剂检查,应符合要求;水应为新鲜制备的高纯水,可用重蒸水。

高效液相色谱检查法规范操作规程

高效液相色谱检查法规范操作规程

高效液相色谱检查法标准操作规程、一、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检查法标准操作规程,使其操作规范化。

二、依据:中国药典2010版二部附录28。

三、适用范围:适用于高效液相色谱检查法标准操作。

四、责任者:质量部检验人员。

五、正文:1.简述高效液相色谱法是一种现代液体色谱法,其基本方法是将具一定极性的单一溶剂或不同比例的混合溶液,作为流动相,用泵将流动相注入装有填充剂的色谱柱,注入的供试品被流动相带入柱内进行分离后,各成分先后进入检测器,用记录仪或数据处理装置记录色谱图或进行数据处理,得到测定结果。

由于应用了各种特性的微粒填料和加压的液体流动相,本法具有分离性能高,分析速度快的特点。

高效液相色谱法适用于能在特定填充剂的色谱柱上进行分离的药品的分析测定,特别是多组分药品的测定、杂质检查和大分子物质的测定。

有的药品需在色谱分离前或后经过衍生化反应方能进行分离或检测。

常用的色谱柱填充剂有:硅胶,用于正相色谱;化学键合固定相,根据键合的基团不同可用于反相或正相色谱,其中最常用的是十八烷基硅烷(又称ODS)键合硅胶,可用于反相色谱或离子对色谱;离子交换填料,用于离子交换色谱;具一定孔径的大孔填料,用于排阻色谱。

高效液相色谱仪基本由泵、进样器、色谱柱、检测器和色谱数据处理系统组成。

检测器最常用的为可变波长紫外可见光检测器,其他检测器有如示差折光检测器和蒸发光散射检测器等。

色谱信息的收集和处理常用积分仪或数据工作站进行。

梯度洗脱,可用两台泵或单台泵加比例阀进行程控实现。

2高效液相色谱仪的使用要求2.1按国家技术监督局国家计量检定规程汇编中“实验室液相色谱仪检定规程(JJG705-90)”的规定作定期检定,应符合规定。

2.2仪器各部件应能正常工作,管路为无死体积连结,流路中无堵塞或漏液,在设定的检测器灵敏度条件下,色谱基线噪音和漂移应能满足分析要求。

2.3具体仪器在使用前应详细参阅各操作说明书。

3.操作前的准备3.1流动相的制备用高纯度的试剂配制流动相,必要时照紫外分光光度法进行溶剂检查,应符合要求;水应为新鲜制备的高纯水,可用超级纯水器制得或用重蒸馏水。

高效液相色谱仪标准操作规程

高效液相色谱仪标准操作规程

高效液相色谱仪标准操作规程1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仪(Waters2695-2996Allianee)标准操作规程,为了使操作者操作高效液相色谱仪(Waters2695-2996Allianee)更规范,保证结果更精确。

2范围适用于高效液相色谱仪(Waters2695-2996Allianee)标准操作规程。

3职责操作者。

4程序4.1开机4.1.1打开Allianee电源开关,仪器进入自检状态。

4.1.2打开检测器,“STATUS”闪烁,4分钟后“LAMP”亮,仪器正常。

4.1.3点击menu/Status进入“STATUS”界面,按direactfunction,选择dryprime后,选择“A/B/C/D”四个泵,点击“Enter”,管道快速充满液体。

4.1.4打开电脑,点击“Empower”登陆,输入帐户“system”,密码“manage”,进入“EmpowerPro”。

4.1.5在配置系统中新建一项目。

4.1.6点击“运行样品”,选择“项目”,3分钟后仪器进入运行界面。

4.2样品检测4.2.1点击“编辑”,编辑仪器方法并保存方法名。

4.2.2点击“新建方法组”,编辑方法组名。

(要求方法组与仪器方法同名)4.2.3标识样品名、进样品/进标准品、样品位置、进样体积、运行时间后,于“file”中保存参数4.2.4点击“准备”,仪器显示“准备进样”后,点击进样。

4.2.5点击鼠标右键,选择“波长”和“正好运行时间”,保存参数4.3数据处理4.3.1点击“浏览项目”,于“进样”栏中双击所选的样品名,进入“通道”栏,双击所选的样品名,进入样品数据主窗口4.3.2选择波长,点击“提取色谱”后,积分或以处理方法向导处理数据,保存处理方法后,于“file”“保存”中保存“全部”。

4.4打印报告4.4.1于所选“浏览项目”结果栏中,选择已处理好的数据(如果没有,点击更新),点击右键,选择预览报告。

4.4.2选择报告方法,确定后,进入报告预览状态。

高效液相色谱仪期间核查操作规程

高效液相色谱仪期间核查操作规程

高效液相色谱仪期间核查作业指导书1. 目的在仪器设备两次检定之间,进行期间核查,验证设备是否保持校准时的状态,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2. 核查项目标准曲线相关系数、定量重复性、检出限(DL)、基线噪声和基线漂移。

3. 使用的标准物质(核查标准)萘、苯甲酸、山梨酸标准品4. 核查依据;4.1 高效液相色谱使用说明书。

4.2 JJG 705-2002《液相色谱仪检定规程》5. 核查方法5.1环境条件5.1.1安装仪器的房间应清洁无尘,无易燃、易爆和腐蚀性气体,室内排风良好。

5.1.2仪器应平衡地放在工作台上,便于操作,周围无强烈的机械振动和电磁干扰,仪器接地良好5.1.3环境温度10~30℃,8小时内温度波动不超过±3℃,相对湿度低于85%。

5.2电源要求5.2.1电源电压:220±22V5.2.2电源频率:50±0.5Hz5.3仪器与试剂5.3.1秒表,分度值小于0.1s5.3.2电子天平,最大称重200g,最小分度0.1mg5.3.3容量瓶50ml5.3.4微量注射器100μl5.3.5甲醇(色谱纯)5.3.6色谱用水5.4核查方法5.4.1泵流量设定值误差SS 、流量稳定性误差SR的检查。

5.4.1.1技术要求5.4.1.2按5.4.1.1表设定流量,待流速稳定后,在流动相排出口用事先清洗称重过的容量瓶收集流动相,同时用秒表计时,准确地收集10~25min,称重。

按式(1)、(2)计算SS 和SR。

SS =(Fm-Fs)/Fs×100% (1)SR =(Fmax-Fmin)/F×100% (2)式中:SS----流量设定值误差,%Fm =(W2-W1)/(ρi·t),流量实测值,mL/min;W2----容量瓶+流动相的重量,g;W1----容量瓶的重量,g;FS----流量设定值,mL/min;ρi----实验温度下流动相的密度,g/cm3;t----收集流动相的时间,min;SR----流量稳定性误差,%;Fmax---同一组测量中流量最大值,mL/min;Fmin---同一组测量中流量最小值,mL/min;F----同一组测量中流量的算术平均值,mL/min。

高效液相色谱仪期间核查规程

高效液相色谱仪期间核查规程

⾼效液相⾊谱仪期间核查规程⾼效液相⾊谱仪期间核查⽅法⼀、依据和⽬的保证⾼效液相⾊谱仪的正常运⾏,在两次检定/校准之间进⾏期间核查,验证该设备是否保持检定/校准时的状态,确保其检验数据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使⽤范围该运⾏检查⽅法适⽤于使⽤中的1200⾼效液相⾊谱仪的期间核查检查⽅法。

三、基本原理⾼效液相⾊谱是⾊谱法的⼀个重要分⽀,以液体为流动相,采⽤⾼压输液系统,将具有不同极性的单⼀溶剂或不同⽐例的混合溶剂、缓冲液等流动相泵⼊装有固定相的⾊谱柱,在柱内各成分被分离后,进⼊检测器进⾏检测,从⽽实现对试样的分析。

四、仪器⼯作条件及要求1、环境温度:15~35℃环境湿度:≤75RH%2、室内⽆强磁场⼲扰;3、室内部不存在妨碍仪器正常⼯作的震动;4、室内清洁,⽆腐蚀性⽓体;5、稳压器正常,并保持良好接地;6、供电电源:交流电压220V±10%;7、排风设备完好,排风量达到实验要求;8、仪器放置在坚固的实验台上,并避免阳光直射。

五、核查⽅法1、通⽤技术要求(1)检查贮液器是否清洁;(2)检查滤头是否堵塞;(3)检查仪器电源线、信号线等插接是否紧密;(4)检查各开关、旋钮、按键等功能是否正常,指⽰灯是否灵敏;将仪器各部分连接好,以100%甲醇为流动相,流量为1.0mL/min,启动仪器,待压⼒平稳后保持10min ,⽤滤纸检查各管路接⼝应⽆湿迹2、泵流量设定值误差SS 、流量稳定性误差的检定SR分别设定流量为0.5 mL/min 、1.0 mL/min 、2.0 mL/min ,启动仪器,压⼒稳定后,在流动相出⼝处⽤事先清洗称重过的容量瓶收集流动相,同时⽤秒表计时,收集5 min 流出的流动相,在分析天平上称重,按式(1 )、式(2 )计算S S 和S R 。

%100/)(?-=s s m S F F F S (1)%100/)(?-=m in m R F F F S (2)式中:m F ――()()t W W F m *-=ρ/12, 流量实测值,mL/min ;2W ――容量瓶+流动相的质量,g;1W ――容量瓶的质量,g ;ρ――试验温度下流动相的密度,g/mL ;t ――收集流动相的时间,min ;m F ――同⼀组测量的算术平均值,mL/min ;S F ――流量设定值,mL/min ;m F ――同⼀组测量中流量最⼤值,mL/min ;in F ――同⼀组测量中流量最⼩值,mL/min ;3、基线噪声和基线漂移选⽤C 18⾊谱柱,以甲醇:0.02mol/L ⼄酸铵=5:95为流动相,流速为1.0 mL/min ,紫外检测器的波长选在230nm ,检测灵敏度调到最灵敏档,开机预热,待仪器稳定后记录基线10 min ,由检测器的衰减倍数和测得的基线峰-峰⾼对应标度,计算基线噪声,⽤检测器⾃⾝的物理量(AU )作单位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效液相色谱仪期间核查操作规程
文件编码:版本号:02
目录
一、目的 (1)
二、适用范围 (1)
三、内容 (1)
四、附件 (5)
五、变更历史 (5)
一、目的
为了使高效液相色谱仪保持良好的运行状态,企业内部定期对仪器进行校准;本规程规定了公司高效液相色谱仪期间核查的项目、方法及周期,使质量部校准小组有章可循。

二、适用范围
本规程适用于公司高效液相色谱仪的期间核查工作。

三、内容
1.制定依据
1.1.《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
1.2.《高效液相色谱法操作规程》(C08-0128)
1.3.《液相色谱仪检定规程》(JJG705-2002)
1.4.《药品生产验证指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2003年版
2.通用技术要求
2.1.仪器外观
仪器上应有仪器的名称、型号、制造厂名、产品系列号等标牌。

2.2.仪器电路系统
仪器电源线、信号线插接紧密,各开关、按键、旋钮等功能正常,指示灯灵敏,显示器正常。

3.计量器具控制
3.1.校准条件
3.1.1.环境条件
a.校准室应清洁无尘、无易燃、易爆、腐蚀性气体,通风良好;
b.室温在15-30℃,校准过程中温度变化不超过3℃(对示差折光检测器温度变化不超过2℃,室内湿度在10%-75%RH范围内;
c.仪器应平稳放在工作台上,周围无强烈机械震动和电磁干扰源,仪器接地良好;
d.电源电压为(220±22)V。

3.1.2.校准设备
a.秒表:分度值不大于0.1s;
b.分析天平:最大载荷应大于220g,最小分度值应小于0.01mg;
c.容量瓶:10ml 9个。

以上计量器具需经检定合格
3.1.3.标准物质
1×10-4、1×10-7萘/甲醇溶液
1×10-3丙三醇/水溶液
大豆油对照品(中检所)
4.校准项目、接受标准及周期(表1)
5.期间核查方法
5.1.外观检查
按2.1、2.2条的要求,用目视、手动检查
5.2.输液系统检查
5.2.1.泵流量设定值误差Ss、流量稳定性误差S R检查
按下表2的要求以纯化水为流动相,启动仪器,设定流量,待压力稳定后,在流动相出口处用事先清洗称重过的容量瓶收集流动相,同时用秒表计时,收集表2规定时间流出的流动相,在分析天平上称重,按式(1)、式(2)、式(3)计算Ss和S
R
Fm=(W
2-W
1
)/ρ
r
·t 式(1)
S S =︱F-F
S
︱/F
S
× 100% 式(2)
S R =(F
max
-F
min
) /F × 100% 式(3)
式中: F
m
:流量实测值,ml/min ;
W
2
:容量瓶+流动相的质量,g;
W
1
:容量瓶的质量,g;
ρ
r
:实验温度下流动相的密度,g/cm3 ;
F
S
:流量设定值,ml/min;
T:收集流动相的时间,min;
F
max
:同一组测量中流量最大值,ml/min;
F
min
:同一组测量中流量最小值,ml/min ;
F: 同一组测量的算术平均值,ml/min;
5.3.检测器
5.3.1.紫外检测器、二极管阵列检测器
a.基线噪声和基线漂移
将仪器的各部分连接好,紫外检测器波长调到254nm,流动相为100%甲醇,柱温35℃,流速为1.0ml/min,吸收度范围选择最灵敏档,开机,待基线稳定后,记录基线30分钟,计算基线漂移和噪声。

b.波长准确度
通过仪器诊断软件的波长校准功能进行测试,待测试通过后,在诊断软件界面打印校准报告。

报告中α线/656nm处校准的真实值与656nm之间的偏差即为波长校准偏差。

注:波长校准需要大约3.5min,在灯打开后的开始10min不能做,应为初始漂移将干扰测量。

此方法适用于agilent系列仪器
c.最小检测浓度
在(5.3.1中a)色谱条件下,注入20ul 1×10-7g/ml萘/甲醇溶液,记录色谱图,
由色谱峰高和基线噪声峰高,按式(4)计算最小检测浓度Ct
Ct=3·H
.C/H 式(4)
N
式中:Ct:最小检测浓度(g/ml)
H
:噪声峰高(m AU)
N
C:样品浓度(g/ml)
H:样品峰高(m AU)
d.定量重复性和定性重复性
将1×10—4g/ml 萘的甲醇溶液,注入高效液相色谱仪中,检测波长254nm,流动相为100%甲醇,流速1.0ml/min,柱温35℃,进样量20ul。

重复进样6次,计算相对标准偏差(RSD)。

5.3.2.示差折光检测器
a.基线噪声和基线漂移
采用C18色谱柱,将仪器各部分连接号,以HPLC用水为流动相,流速1ml/min,参比池充满流动相,灵敏度选择在最灵敏挡,接通电源,待仪器稳定后记录基线30min,计算基线漂移和噪声。

(试验中应特别注意,室温的波动不超过2℃)
b.最小检测浓度
在(5.3.2中a)色谱条件下,注入20ul 1×10-5g/ml丙三醇水溶液,记录色谱图,由色谱峰高和基线噪声峰高,按式(4)计算最小检测浓度Ct
c.定量重复性和定性重复性
在(5.3.2中a)色谱条件下,将1×10-3g/ml丙三醇水溶液注入高效液相色谱仪中,进样量20ul。

重复进样6次,计算相对标准偏差(RSD)。

5.3.3.蒸发光散射检测器
a.基线噪声和基线漂移
将仪器的各部分连接好,蒸发光漂移管温度为70℃,载气流速:2.6L/min流动相为正己烷:异丙醇:冰乙酸(98.9:1:0.1),流速为0.9ml/min,开机,待系统平衡后,记录基线30-40分钟,计算基线漂移和噪声。

b.最小检测浓度
在(5.3.3中a)色谱条件下,注入10ul 1×10-6g/ml大豆油对照品溶液(流动相溶解),记录色谱图,由色谱峰高和基线噪声峰高,按式(4)计算最小检测浓度Ct
c.定量重复性和定性重复性
在(5.3.3中a)色谱条件下,注入10ul 1×10-4g/ml大豆油对照品溶液(流动相溶解),重复进样6次,计算相对标准偏差(RSD)。

6.期间核查后的评估与放行
6.1.期间核查结果应经过审核或评估,只有期间核查结果满足接受标准的仪器才能放行使用。

6.2.当期间核查没有在规定的日期前完成,或期间核查结果不合格时,仪器应放置“停用”标识。

6.3.当有下列情况发生时,应及时通知质量部QA经理根据公司的偏差处理程序进行偏差调查,并对使用该仪器所产生的实验数据进行相应评估:
6.3.1.定期期间核查结果超出接受标准;
6.3.2.超出期间核查期的仪器被使用时。

6.4.当有下列情况发生时,应重新对仪器进行校准:
6.4.1.经历重大维修,或更换关键部件时;
6.4.2.当氘灯使用寿命到期后更换氘灯,只需对检测器进行波长校准;
6.5.相关记录
《高效液相色谱仪期间核查记录》(F08-0107)
四、附件

五、变更历史
(注:可编辑下载,若有不当之处,请指正,谢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