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光的传播》教案(人教版初二上) (6)

合集下载

八年级《光的传播》教案、教学设计

八年级《光的传播》教案、教学设计
4.通过团队合作实验,培养学生互相尊重、互相帮助的品质,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在之前的科学课程中学习了光的反射、折射等基本知识,具备了一定的光学基础。在此基础上,他们对光的传播这一章节的学习将更加深入。然而,由于光的传播涉及抽象的概念和理论,学生在理解上可能存在一定难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以下几点:
3.探究性问题作业:
-探究光在非均匀介质中传播的情况,例如光通过棱镜时的折射现象,并思考其原因。
-调查光污染对生活的影响,提出减少光污染的措施,并撰写调查报告。
4.创新设计作业:
-设计一个利用光的传播原理的小制作,如简易的光通信装置、光学游戏等,要求能够演示光的传播特性。
-尝试运用光的传播原理,为学校或社区设计一个节能照明方案,提高光照效果的同时降低能耗。
-期末进行总结性评价,通过闭卷考试、实验报告等方式,全面评估学生对光的传播知识的掌握。
4.教学拓展:
-邀请光学领域的专家进行讲座,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组织课外实践活动,如参观光学实验室、天文馆等,让学生感受光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学活动:教师通过展示一系列光学现象图片,如日食、月食、小孔成像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提出问题:“这些现象都与什么有关?”
5.拓展阅读作业:
-阅读与光学相关的科普文章或书籍,了解光的传播在科学技术领域的应用,如光纤通信、激光技术等。
-观看与光学相关的科普视频,如《光学的故事》、《光的世界》等,拓宽知识视野。
教师将根据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分享,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光学知识水平。

新课标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第一节《光的传播》教学设计

新课标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第一节《光的传播》教学设计

新课标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第一节《光的传播》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第二章光现象与生活的联系是很紧密的,这也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光学部分的知识。

“光的传播”是本章的第一节课,本节课对于培养学生学习光学的兴趣起着尤为重要的作用,只有培养起学生的兴趣,学生才能够爱学,从而才能够学好。

此外,光的传播是几何光学的基础,在后面即将学到的光的反射定律、折射定律都要用到这节课所要学到的内容。

同时,利用光的传播这部分知识还可以解释小孔成像、影子、日月食等生活和自然界重要现象,也是信息传递一章的基础,通过本章的学习是反射、折射现象的基础,可以提高学生们对物理学习的热情,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培养学生STS意识。

因此,学习这部分知识具有重要意义。

二、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旺盛,对自然界的很多现象充满好奇,他们动手能力较强。

但学生们学习物理不久,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掌握的还是不够,并且他们的逻辑思维还需要经验支持。

因此,应该一学生身边的现象引入物理知识,逐步让学生理解和应用科学知识,培养学习科学的兴趣,熟悉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养成一定的科学态度。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通过光的来源的分析能识别光源,通过对不同光源的比较分析知道光源大致分为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两类。

②通过实验的观察了解光的直线传播规律。

③通过用光的直线传播解释影子、日食、月食等生活和自然中的重要现象,了解这一规律在社会生活与生产中的一些应用。

④通过比较光的传播速度与声的传播速度体会了解光的传播速度快这一特点。

⑤记住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c=3×108m/s。

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经历探究光在空气、水和果冻中传播的实验过程,体会实验方法和实验设计的重要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通过探究性的学习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激发探究学习光现象的兴趣。

②通过利用实验探究了解光的传播特点使学生体会了解到科学事实是检验科学结论的唯一标准。

四、重点、难点分析光沿直线传播的规律的了解和应用是本节教学的重点。

八年级物理上册光的传播教案人教新课标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光的传播教案人教新课标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光的传播教案人教新课标版第一章:光的传播简介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光的传播的概念和特点。

理解光的传播速度和光在真空中的速度。

掌握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的传播方式。

1.2 教学内容光的传播的概念和特点光的传播速度和光在真空中的速度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的传播方式1.3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导入法,引导学生思考光的传播的特点和方式。

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亲身体验光的传播现象。

使用多媒体教具,展示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情况。

1.4 教学步骤1. 引入话题:讨论光的传播的概念和特点。

2. 讲解光的传播速度和光在真空中的速度。

3. 进行实验:观察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的传播情况。

1.5 作业布置学生完成实验报告,记录观察到的光的传播现象。

学生通过查找资料,了解光在其他介质中的传播情况。

第二章:光的折射现象2.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折射现象的定义和特点。

掌握折射定律和折射角的计算方法。

能够解释日常生活中遇到的折射现象。

2.2 教学内容折射现象的定义和特点折射定律和折射角的计算方法日常生活中遇到的折射现象2.3 教学方法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亲身体验光的折射现象。

使用多媒体教具,展示不同介质中的折射情况。

采用问题解决法,引导学生思考折射定律的应用和日常生活中的折射现象。

2.4 教学步骤1. 引入话题:讨论折射现象的定义和特点。

2. 讲解折射定律和折射角的计算方法。

3. 进行实验:观察光在不同介质中的折射现象。

4. 分析实验结果,解释日常生活中的折射现象。

2.5 作业布置学生完成实验报告,记录观察到的光的折射现象。

学生通过查找资料,了解不同介质中的折射情况。

第三章:光的反射现象3.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反射现象的定义和特点。

掌握反射定律和反射角的计算方法。

能够解释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反射现象。

3.2 教学内容反射现象的定义和特点反射定律和反射角的计算方法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反射现象3.3 教学方法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亲身体验光的反射现象。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光现象第1节光的直线传播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光现象第1节光的直线传播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3. 应用设计批改:检查学生设计利用光的直线传播原理的应用,对创新的设计给予肯定,对不足的设计给出指导和建议。
4. 问题解答批改:检查学生回答关于光的直线传播的问题,对正确的答案给予肯定,对错误的答案给出指导和建议。
- 利用互联网资源,如科学教育网站、在线课程等,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和实例,帮助学生拓展知识视野。
课后拓展
1. 拓展内容:
- 推荐学生阅读《光学原理》等科普书籍,深入了解光的传播现象的原理和应用。
- 观看科学纪录片,如《光的奇迹》、《光纤通信的力量》等,了解光的直线传播在现代科技领域的应用。
- 探索光的传播现象相关的科学实验,如光的折射、全反射等,进行实验操作和观察。
教学反思
在教学光的直线传播这一章节的过程中,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学生对光的传播现象的兴趣和好奇心。通过实验法和案例分析法,学生能够直观地观察光的传播现象,从而加深对光的直线传播原理的理解。同时,通过小组讨论和实践活动,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培养合作精神和实践能力。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挑战。首先,光的传播速度的理解和应用是一个难点,学生可能难以理解其概念和应用。为了克服这个难点,我通过实例和计算题的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光的传播速度的计算方法。同时,我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并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帮助学生克服学习难点。
4. 光的传播问题解答:提供一些关于光的直线传播的问题,要求学生回答并解释答案。
作业反馈:
1. 观察结果批改:检查学生观察光的直线传播现象的结果,对正确的观察结果给予肯定,对错误的观察结果给出指导和建议。
2. 计算结果批改:检查学生计算光的传播速度的结果,对正确的计算结果给予肯定,对错误的计算结果给出指导和建议。
互动探究:

八年级物理上册光的传播教案人教新课标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光的传播教案人教新课标版

教案:八年级物理上册光的传播教案教材版本:人教新课标版教学目标:1. 了解光的传播特点,掌握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原理。

2. 能够运用光沿直线传播的原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3. 学习光的反射和折射的基本概念,为后续学习光学知识打下基础。

教学重点:1. 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原理。

2. 光的反射和折射的基本概念。

教学难点:1. 光的反射和折射现象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课件,包括光传播的图片、实例和动画等。

2. 学生准备笔记本,用于记录重要概念和知识点。

教学过程:第一章:光的传播概述1.1 光的传播特点1. 光是一种电磁波,传播速度约为3×10^8 m/s。

2. 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1.2 光传播的实例1. 阳光下物体的影子。

2. 激光准直。

1.3 光传播的原理1. 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原因是光的波动性。

2. 光的传播路径受到介质的影响,如从空气进入水中的折射现象。

第二章:光的反射2.1 反射的定义1. 反射是指光线从一种介质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一部分光线返回原介质的现象。

2.2 反射定律1. 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法线三者在同一平面内。

2. 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

3. 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2.3 反射的应用1. 平面镜成像。

2. 眼镜和望远镜等光学仪器中的反射镜。

第三章:光的折射3.1 折射的定义1. 折射是指光线从一种介质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改变的现象。

3.2 折射定律1. 入射光线、折射光线和法线三者在同一平面内。

2. 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

3. 入射角和折射角之间存在正弦定律关系:n1sin(i) = n2sin(r),其中n1和n2分别为入射介质和折射介质的折射率。

3.3 折射的应用1. 透镜成像。

2. 水中物体的看起来比实际的要浅等现象。

第四章:光的传播实例分析4.1 影子的形成1. 太阳光下的影子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八年级物理上册《光的传播》教案、教学设计

八年级物理上册《光的传播》教案、教学设计
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光的传播原理、反射与折射现象的重要性。
2.指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鼓励学生继续努力。
3.强调光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4.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探究光学知识,为下一节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章节所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特布置以下作业:
(3)实验探究:组织学生进行光学实验,如制作小孔成像、观察平面镜成像等,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4)巩固提高:设计针对性的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5)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光的传播原理和实验操作技能的重要性。
3.教学评价:
-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包括课堂提问、实验报告、作业和小测验等,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注重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合作精神、创新意识等,鼓励学生全面发展。
4.教学拓展:
-鼓励学生开展课后研究性学习,深入探究光学知识在科技、艺术等领域的应用。
-组织科普讲座或实地参观,让学生了解光学技术的最新发展,拓宽视野。
5.教学注意事项: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给予个性化的指导。
1.光的传播原理的理解与应用,特别是光在均匀介质中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和折射现象。
2.实验操作技能的培养,使学生能够独立进行光学实验,并正确分析实验结果。
3.光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二)教学设想
1.教学方法:
-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引入生活实例,让学生感受光现象的魅力,激发学习兴趣。
2.生活实例: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光现象,如太阳光、灯光、水面反光等,让学生认识到光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八年级物理教案《光的传播》

八年级物理教案《光的传播》

八年级物理教案《光的传播》第一章:光的传播概述1.1 学习目标了解光的传播的概念掌握光的传播速度理解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的传播特点1.2 教学内容光的传播定义光的传播速度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的传播1.3 教学过程1.3.1 导入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引发学生对光的传播的思考,如激光准直、太阳光照射等。

1.3.2 讲解讲解光的传播的概念,强调光在传播过程中的特点。

介绍光的传播速度,并与生活中的实例相结合,帮助学生理解。

1.3.3 互动提问学生光的传播速度与哪些因素有关,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

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观察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的传播情况。

1.3.4 总结对光的传播的概念、光的传播速度以及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的传播进行总结。

请学生结合生活实际,举例说明光的传播特点。

第二章:光的折射现象2.1 学习目标了解光的折射现象掌握折射定律理解光的折射原因2.2 教学内容光的折射现象定义折射定律光的折射原因2.3 教学过程2.3.1 导入通过光的传播实验,引导学生发现光在介质界面处发生偏折的现象。

2.3.2 讲解讲解光的折射现象,解释折射定律的内容及应用。

讲解光的折射原因,引导学生理解折射现象的本质。

2.3.3 互动提问学生折射定律的应用,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

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观察光的折射现象。

2.3.4 总结对光的折射现象、折射定律以及光的折射原因进行总结。

请学生结合生活实际,举例说明光的折射现象。

第三章:光的反射现象3.1 学习目标了解光的反射现象掌握反射定律理解光的反射原因3.2 教学内容光的反射现象定义反射定律光的反射原因3.3 教学过程3.3.1 导入通过平面镜实验,引导学生发现光在平面镜上的反射现象。

3.3.2 讲解讲解光的反射现象,解释反射定律的内容及应用。

讲解光的反射原因,引导学生理解反射现象的本质。

3.3.3 互动提问学生反射定律的应用,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

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观察光的反射现象。

八年级物理教案《光的传播》

八年级物理教案《光的传播》

八年级物理教案《光的传播》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光的传播特点,掌握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原理。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 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光的传播特点2. 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的传播原理3. 光的传播实例分析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光的传播特点,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原理。

2. 教学难点: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原理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光的传播特点。

2. 利用实验演示法,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的传播原理。

3. 运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光的传播实例,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日食、月食、小孔成像等,引导学生思考光的传播特点。

2. 探究光的传播特点:让学生观察光在空气、水、玻璃等不同介质中的传播情况,总结光的传播特点。

3. 学习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的传播原理: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观察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的传播路径,引导学生理解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原理。

4. 分析光的传播实例:以日食、月食、小孔成像等实例为例,让学生分析光的传播过程,巩固所学知识。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光的传播特点和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原理。

6. 作业布置:布置一些有关光的传播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反馈与评价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学生,了解他们对光的传播特点和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原理的理解程度。

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中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对光的传播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以及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拓展1. 光的传播速度:介绍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引导学生了解光学领域的相关知识。

2. 光的折射:简要介绍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的折射现象,为学生后续学习光学奠定基础。

第一节《光的传播》教案(人教版初二上)

第一节《光的传播》教案(人教版初二上)

第一节《光的传播》教案(人教版初二上)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了解光沿直线传播及其应用。

●了解光在真空和空气中的传播速度c=3×108m/s。

●了解色散现象。

明白色光的三原色是不同的。

2、过程和方法●阅读〝我们看到了古老的光〞的内容,了解宇宙的信息。

●探究色光的混合和颜色的混合,获得有关的知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亲身的体验以及探究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通过亲身的体验与感悟,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

●通过探究性物理学习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欢乐,提高探究的积极性。

重、难点:1、光的直线传播的内容。

2、分析讲明有关现象。

3、明白颜色、颜料之迷。

教学器材:激光源、玻璃杯、水、烟雾、三棱镜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前提测评:无……前面无相关内容二、导学达标:引入课题:①我们什么缘故能够看见物体?……物体有光线射入我们的眼睛。

例如:阳光、日光灯、电视等。

②学生探讨:光线是如何传播的?进行新课:1、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例如:……………………学生举例上面的光源能分成几种类型?〔1〕、自然光源〔2〕、人造光源2、探究:光的传播演示试验①:图片……阳光穿过树林演示试验②:激光在水中穿过演示试验③:激光在烟雾中穿过结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应用:影、排队、射击、日食、月食……〔能够让学生先讨论,部分现象要讲明〕3、光的速度:讨论:光有没有速度?〔有,专门大〕在真空中,光的传播速度为c=3×108m/s,是宇宙中最快的速度。

利用对比讲明:34页图示在其他介质中的速度都比在真空中小4、阅读:我们看到了古老的世界咨询答:〔1〕我们什么缘故看到了古老的世界?〔2〕什么是光年?它是什么物理量?5、颜色:〔1〕、试验:光的色散……讲明什么咨询题?结论:白光是由各种颜色的光组成的,不同颜色的光混合后会变成其他颜色。

不同颜色的光分散的过程叫光的色散。

〔2〕、颜色之迷:不透亮物体:透亮物体:〔3〕、光的三原色:红、绿、蓝〔4〕、颜料的三原色:品红、黄、青3、达标练习:完成物理套餐中的本节内容。

八年级物理教案《光的传播》

八年级物理教案《光的传播》

八年级物理教案《光的传播》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光的传播的概念,知道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原理。

2. 培养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 培养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光的传播原理,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实验观察。

2. 教学难点:光的传播速度,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现象。

三、教学方法:1. 采用实验观察法,让学生通过实验现象来理解光的传播原理。

2.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光的传播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

3.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四、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激光笔、透明塑料尺、白纸、直尺、铅笔。

2. 教学课件:光的传播原理相关图片和动画。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激光笔照射白纸,让学生观察光线的传播路径,引发学生对光的传播的兴趣。

2. 讲解光的传播原理:介绍光是一种电磁波,它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10^8 m/s,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3. 实验观察:让学生进行“光的传播路径”实验,观察光在透明塑料尺中的传播路径,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

4. 学生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情况,如光在空气、水、玻璃等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否相同。

5. 讲解光的传播速度:介绍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强调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大,为3×10^8 m/s。

7. 作业布置:布置一道关于光的传播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8. 课后反思: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六、教学拓展:1. 光的传播现象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应用?如光纤通信、激光手术等。

2. 光的传播与电磁波的其他特性有哪些联系和区别?七、课堂互动:1. 学生提问:鼓励学生针对本节课的内容提出疑问,共同探讨。

2. 教师提问:教师针对本节课的内容,提问学生,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初中物理-八年级光的传播教学设计1教案

初中物理-八年级光的传播教学设计1教案

初中物理-八年级光的传播教学设计1教案【教学内容】光的传播【教学目标】1.了解光的传播方式。

2.认识光的反射、折射及光的色散现象。

3.探究反射、折射和色散现象的影响和应用。

4.懂得利用正反射法判断像与物的关系。

【教学重点】1.光的反射及其规律。

2.光的折射及其规律。

3.光的色散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1.探究反射、折射和色散现象的影响和应用。

2.懂得利用正反射法判断像与物的关系。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物体,思考它们是如何看到的。

2.通过问题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二、理论讲解(20分钟)1.反射规律及其应用。

a.正反射法判断像与物的关系。

b.应用:平面镜成像。

2.折射规律及其应用。

a.透明介质的折射。

b.应用:棱镜成像。

3.光的色散及其应用。

a.光的分光现象。

b.应用:光谱仪。

三、实验演示(15分钟)1.平面镜反射实验演示。

2.棱镜折射实验演示。

3.分光实验演示。

四、探究活动(15分钟)1.设计活动:构建平面镜、凸透镜,使用平面镜和凸透镜进行成像。

2.讨论问题:如果将凸透镜放在光线下方,会发生什么现象?为什么?五、小结(5分钟)1.复习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2.布置作业:预习下节课内容,完成相关练习。

【教学方法】1. 提问法2. 演示法3. 探究式学习法4. 归纳法【教学手段】1. 镜子、棱镜、凸透镜2. 多媒体3. 实验器材【教学资源】1. 课件、实验器材【教学评价】1. 通过问答法,引导学生理解、掌握光的传播;2. 在设计活动中,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增强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创新意识;3. 在小结中,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点,并评价课堂效果,以提高教学质量。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第1节“光的传播”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第1节“光的传播”教案

“光的传播”教案教学目的、要求1 、通过本教学,使学生知道: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2 、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初步学会做小孔成像的实验和说明光是直线传播的对比实验,归纳推理能力(根据光传播的一些个别现象,推想光传播的一般规律),动手能力(制作小孔成像实验装置)3 、通过制作小孔成像实验盒,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科学态度。

教具准备1 、分组实验材料——电灯(或其他光源),细、直、能弯曲的塑料管(或纸管),蜡烛,火柴,半透明的白纸,胶水。

挂图或投影片——光源、从密林缝隙透过的光。

2 、学生准备:两个大小差不多、能套在一起的纸盒,剪刀,针。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谈话:光是一种自然现象,关于光你们有什么问题?2 、讲述: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些关于光的知识:什么物体能发光,光是怎样传播的。

二、学习新课l 、指导学生认识光源( 1 )谈话:说一说,哪些物体能发光?( 2 )出示挂图或投影片:光源。

( 3 )讲解:在我们周围,有很多物体能发光:有的是燃烧发光,例如蜡烛、松明(点燃后用于照明的松枝)、火柴、煤等;有的是靠电能发光,例如手电筒、各种各样的电灯;有的是靠生物体内部变化发光,如萤火虫发出的荧光;有的是靠天体内部变化发光,例如太阳光,星光。

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 4 )讨论:镜子是不是光源?月球是不是光源?为什么?2 、指导学生认识光的传播( 1 )讲述:光源发出的光是怎样向周围传播的呢?让我们来看一看光传播的方向。

( 2 )谈话:①从门窗或密林缝隙中透过来的阳光是什么样的?(学生发言后再出示挂图或投影片,加深学生的印象。

)②手电筒或汽车灯射出的光是什么样的?( 3 )讨论:以上现象说明光是沿什么方向传播的?(通过讨论,得出 " 光是沿着直线传播的 " 假设。

)( 4 )实验:①讲述:为了证明光是否沿直线传播,我们来做个实验。

实验的材料是这盏开着的电灯和一根细而直的塑料管。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新授课第1节光的直线传播教学设计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新授课第1节光的直线传播教学设计
2.教学过程:
(1)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光现象,如激光准直、影子等,引发学生对光的直线传播的兴趣。
(2)新知识学习:
①介绍光的基本特性,引导学生了解光的传播原理。
②通过实验演示光的直线传播,让学生观察并总结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特性。
③讲解影子形成的原理,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影子现象。
要求:实验设计合理,装置制作精细,报告或说明书中包含实验原理、操作步骤、实验结果及分析等内容。
4.拓展阅读:请同学们阅读有关光的直线传播的科普文章或观看相关视频,了解光的传播在科学技术领域的应用,如激光技术、光纤通信等。
要求:总结至少三个应用实例,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5.思考题:请思考光在非均匀介质中传播时,会出现哪些现象?这些现象与光的直线传播有何不同?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新授课第1节光的直线传播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光的基本特性,理解光的直线传播原理,掌握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变化。
2.学会使用光具(如激光笔、反光镜等)进行实验,通过观察和记录,分析光的传播现象。
3.掌握影子的形成原理,能运用光的直线传播原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影子现象。
2.难点:光的传播速度及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特性;影子的形成原理及其影响因素。
(二)教学设想
1.教学方法:
(1)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从生活实例中发现问题,激发学习兴趣。
(2)运用实验法,设计具有趣味性和挑战性的实验,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光的直线传播原理。
(3)利用小组合作学习,促
要求:描述清晰,分析合理,字数不少于200字。
2.完成课后练习题:
(1)判断题: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最快的。()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光的传播》教案1(人教版八年级上)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光的传播》教案1(人教版八年级上)

第一节光的传播课堂教学实录【教学内容】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一节“光的传播”。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联系实际提出问题,激发兴趣,引起注意。

)(播放动画:一人走进一间漆黑的屋子,接着把灯打开,紧接着又进来一人将他的眼睛蒙上。

)师:如果在伸手不见五指的夜晚,我们能看见物体吗?为什么?生:不能看见物体,因为夜晚没有光,我们什么也看不见。

师:站在明亮的屋子里,将眼睛蒙上,你能看见物体吗?为什么?生:仍然什么也看不见,因为将眼睛蒙上就是看不见物体。

(其他同学在思考,教师用鼓励的眼神望着同学。

)师:想一想,谁能进一步解释一下?生:是不是没有光线进入我们的眼睛里?(同学们露出茅塞顿开的神色,教师露出满意的微笑,点点头。

)师:他说的对不对?生齐答:对。

师:实际上我们的周围就是一个充满五颜六色的光的世界,阳光使我们的世界绚丽多彩,光使我们的生活五彩缤纷。

同学们一定都想知道光的奥秘吧!从本章开始,老师和同学们一起走进光的世界。

二、教学目标(投影显示)1.知道什么是光源。

2.知道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并能用来解释简单的现象。

3.知道光线是表示光的传播方向的直线。

4.知道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

三、预习指导(投影显示预习内容)1.________________叫光源。

光源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

2.光在________________是________________传播的。

3.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示光线。

4.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________________。

5.解释影子、日食、月食的形成原因。

(通过图片的直观展示,说明光对人类生活和生产的重要性,对学生进行劳动创造人类文明的思想教育。

)师:同学们阅读课文并完成预习题,有问题请在书中作出标记。

遇到问题同学们可以一起讨论。

(此时教师全场巡视,检查同学们的完成情况,将具体的问题记录下来。

0717.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1、光的传播教案

0717.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1、光的传播教案

第一章光现象一、光的传播【设计思想】根据课程标准及本节教材的内容,将重难点确定为“光的直线传播及应用”。

考虑到光线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本节又是光学知识的第一节。

如果处理不好,可能造成学生只能机械地记忆,很难真正理解,不利于后面的教学。

为了使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在教学中设置了“三个演示实验”,让学生更直观地观察到光在透明的气体、液体、固体中的传播径迹,知道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为突破难点“光的直线传播的应用”,在教学中设置了三个探究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如何能通过两个小孔看到物体,从而知道栽电线杆、站队、射击瞄准等都是类似的现象;亲身体验影子、小孔成像是形成,从而可以用类似的方法判断日食、月食等的成因。

加深了学生对光沿直线传播及应用的理解和掌握。

课程标准要求【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光源,知道光源大致分为天然光源和人造光源两种。

●理解光沿直线传播及其应用;●能理解常见的光沿直线传播的现象;●知道在真空和空气中的传播速度c=3×108m/s。

2.过程与方法●初步形成发现问题,形成课题,建立假说,检验论证,评价发展的思维程序;●观察光在空气、水中传播的实验现象,了解实验是研究物理问题的重要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道理;●通过阅读相关资料,感受我国古代科学的伟大成就,增强对中华民族的科学文明的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重点::光的直线传播的探究过程以及光速的应用。

能解释简单的光直线传播现象。

难点:光直线传播规律的得到及解释光直线传播现象。

【教学方法】探究法、演示法、讨论法。

【教学器材】卫生香(或有烟蚊香)、激光笔、一空烧杯、一装有水(滴有少量的牛奶或豆浆)的水槽、火柴、蜡烛、玻璃砖一块、带量角器的白园板。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哪些物体能自行发光?如太阳、电灯、燃烧的火焰、夜晚的萤火虫、在大海深处的灯笼鱼、斧头鱼、水母。

哪些物体看起来能发光,但那不是它们自己发光,而是反射的光?如月亮、镜子和所有能看见的物体二、新课开始教师用:排球、乒乓球(用细线拴好)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旁注教师:"激光直射人眼时,会对眼睛有损伤,实验前、后及实验中绝对禁止激光直射自己或他人眼睛!"(一)光源能自行发光的物体叫光源(二)光是如何传播的【演示1】将激光沿着白板表面传播,观察它的传播方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光的传播》教案(人教版初二上) (6)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了解光源,明白光源大致分为天然光源和人造光源两类。

1.明白得光沿直线传播及其应用。

2.了解先在真空和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c=3×108m/s。

二、过程与方法
1.观看光在空气中和水中传播的实验现象,了解实验是研究物理咨询题的重要方法。

2.阅读〝科学世界──我们看到了古老的光〞的内容,了解光能够反映宇宙的信息,感悟宇宙之宏大。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观看、实验以及探究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等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通过亲身的体验和感悟,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为后继学习打基础。

3.通过探究性物理学习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愉悦,乐于参与物理学习活动。

教材分析
第二章光现象和第一章声现象联系十分紧密,研究对象差不多上生活中常见的一些现象,而第一小节要紧解决三个咨询题:①什么叫做光源?②光是如何传播的?③光的传播速度是多少?这三个咨询题跟第一章声现象中研究的三个咨询题专门接近。

①什么叫做声源?③声音是如何传播的?③声音的传播速度是多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能够把光和声音作一个类比,使学生对光有更深刻的明白得。

一、引入
引入部分选用一个谜语,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

谜语:一个西瓜在它被切开往常是什么颜色的?
分析:学生们依照自己的生活体验,西瓜瓤可能是红色的,也有可能是黄色的,假如是生西瓜,还可能是白色的,因此学生可能得到上述的三个答案,即红色、黄色、白色。

然而标准答案是黑色的。

学生们觉得专门惊奇,一定会咨询:什么缘故是黑色的呢?缘故专门简单,因为西瓜没有切开往常,里面是没有光的,任何物体自身不发光也没有反射其他物体发出的光,那是黑色的。

那个道理和在乌黑的夜晚,我们看什么东西差不多上黑色的是一个道理。

假设那个世界没有光,我们看什么东西差不多上黑色的,或者讲我们什么都看不见。

由此讲明光对人来讲是专门重要的,没有光,那个世界就可不能如此五彩斑澜,如此漂亮,甚至我们全然不能生存。

二、新课部分
〔一〕什么叫做光源,
学生刚刚学过声源,能够让学生仿照声源的概念自己来归纳光源的概念。

学生回答〝能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他们的理由是〝能发出声音的物体叫做声源〞。

但如此是不是完整呢?专门多物体都〝能〞发光,然而不是所有发光的物体差不多上光源呢?举几个例子来讲,比如电影荧幕,月亮,我们看起来都〝能〞发光,但他们是不是光源呢?先分析一下,电影荧幕的光来自放影机上的投影灯,月亮的光是反射太阳的光,它们自己是可不能发光的,因此都不是光源。

能够提咨询学生,〝我们如何样修改光源的概念才够完整?〞学生答:能自行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为了加深学生的明白得,能够让他们列举生活中的光源。

具体方法能够让学生分组讨论,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竞赛,看哪一个小组列举得最多,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回答。

因为是竞赛的形式,因此学生的参与热情会比较高,最后列举的数目也会专门多。

夸奖列举得最多的小组,激发他们的上进心,同时对其中可能显现的错误进行纠正。

比如讲,学生可能会讲〝蜡烛〞、〝电灯〞、〝星星〞等等是光源,告诉他们〝点燃的蜡烛〞、〝开着的电灯〞才是光源,〝星星〞并不差不多上光源,只有〝恒星〞、〝流星〞是光源,而〝行星〞、〝卫星〞、〝彗星〞等都不是光源。

在明白得的基础上讲明,光源是能够分类的。

自然光源:太阳、萤火虫、灯笼鱼、斧头鱼。

人造光源:点燃的蜡烛、开着的电灯。

〔二〕光是如何传播的?
学生都有如此的生活体验,晚上汽车、摩托车或者是手电筒的光差不多上直线传播的,那么能够让他们大胆地推测一下〝光是如何传播的?〞。

学生答:〝光是
沿直线传播的〞,推测完了以后,需要用实验来验证自己的推测。

物理本来确实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要培养学生乐于探究,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

实验过程:
1.在暗室里,将一束光射到空气中,观看光在空气中的传播径迹。

2.在暗室里,将一束光射到水中,观看光在水中的传播径迹。

通过实验,我们能够得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然而如此讲是不是完整了呢?在实验2里面,我们尽管观看到光在水中是沿直线传播的,但同时我们能够看到在空气和水面的分界面上,光线发生了偏折,不再〝沿直线传播〞。

应该如何修改呢?
分析: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光在水中也是沿直线传播的,只有在两种物质的分界面上才不是沿直线传播,因此,〝光在同一种平均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列举一些生活中的例子来加深学生的印象:
1.小孔成像2.影子的形成3.步枪的瞄准器4.激光引导掘进方向。

〔三〕光的传播速度是多少?
前面学习了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那么光的速度与此相比较是大依旧小呢?打雷的时候,雷声和闪电是同时发生的,但我们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这是什么缘故呢?因为光的速度比声速快。

列举生活中各种物体的速度,然后给出光的速度,作一个比较。

摩托车速度20m /s,汽车速度30m/s,飞机速度200m/s,宇宙飞船速度8000km/s,而光在真空中的速度达到3×108m/s。

举例讲明光速到底有多快:
1.假如一个飞人以光速绕地球运行,在1s的时刻内,能够绕地球运行7.5圈。

2.太阳发出的光,要通过大约8min到达地球。

假如一辆1000km/s的赛车不停地跑,要通过17年的时刻才能跑完从太阳到地球的距离。

学生有了一定的了解以后能够讲明:真空中的光速是宇宙间最快的速度,一样用字母c来表示。

光在真空中1s能传播299792000m,也确实是讲。

真空中的光速为c=2.99792×108m/s。

在空气中的光速是2.997000×108m/s,比真空中的
光速略小,一样在真空和空气中的光速都表示为c =3×108m /s 。

在其他介质中光也能够传播,比如在水中,v 水=3/4C ,在玻璃中v 玻璃=2/3C 。

排列一下:v 真空>v 空气>v 水>v 玻璃
三、科学世界
要紧解决一个咨询题:光年是什么单位?
学生有年的概念,因此专门容易把光年明白得成时刻单位。

通过学生自己学习探究,能够了解光年是一个天文学上面的距离〔或长度〕单位,它表示光在一年内传播的距离。

同时要会运算天文学上面的一些简单咨询题,比如讲。

牛郎星和织女星相距16光年,它们之间相距多少千米?
解:1光年=3×108m /s 〔365×24×3600〕s =9.4608×1015m =9.4608×1012km
S =16光年=16×9.4608×1012km =1.51×1014km
答:牛郎星和织女星相距1.51×1014km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