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矮星

合集下载

地球最终将在什么时候毁灭

地球最终将在什么时候毁灭

地球最终将在什么时候毁灭毁灭有可能是另一个开始,地球的生物也是在经过了大毁灭才有了今天,地球的命运也可能是如此,破而后立。

下面是小编分享的地球毁灭的时间点,一起来看看吧。

地球毁灭的时间点无论是谁预测的,地球确实会有毁灭的那一天,只是早晚的问题,其依据是:辩证法认为,宇宙间的一切事物都有发生、发展和消亡的过程,人类、地球、太阳系莫不如此。

自然界创造了灿烂的生命之花,最终又将它残酷的杀灭,这就是宇宙的法则,谁也无法改变!一个伟人曾说过,当人类末日来临时,全世界开个庆祝会,庆祝辩证法的胜利!生命在这里消逝了,灭绝了,但又会在另一个条件适宜的地方重新诞生出来,开始新的演化过程。

可以说,生命的结束同生命的开始(诞生)一样,都是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

宇宙的生命就是处于一个生生不息、循环往复、永无止境的过程。

世界有末日是符合辩证法的,它是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谁也阻止不了,不是你想不想的问题。

但世界末日何时来临,以何种形式来临?是不是发生在2012年或某某年?谁也无法做出准确预测,但可以肯定这一天迟早要来的!遗憾的是你我恐怕是等不到这一天了哈哈!相似的问题相似的答案。

只是想让更多的人了解我对此问题的观点!最后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随着人类对地球上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日益加剧,未来人类所面临的自然灾害会越来越频繁和越来越严重,甚至威胁到人类的生存!这一点人类不得认真对待!地球将在200年内毁灭著名物理学家霍金曝出惊人言论,称地球将在200年内毁灭。

人们必须要明白保护地球环境已刻不容缓。

霍金在接受美国著名知识分子视频共享网站“Big Think”访谈时称,人类要想继续存活只有一条路:移民外星球。

人类从来不缺乏预言家,末世论也不是霍金的独家发明,东西方不同民族的文化传统中都有。

如16世纪法国奇人诺查丹玛斯预言“1999年恐怖魔王从天而降”,后来不攻自破;更神秘如玛雅预言“2010末日”,还有彗星撞地球之说,瘟疫蔓延之说。

简单介绍恒星的演化过程

简单介绍恒星的演化过程

简单介绍恒星的演化过程恒星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时间的演化,不断有能量以辐射的形式从恒星表面释放出来,这些能量主要有两个来源:引力势能和核能。

在能量释放过程中,恒星结构将发生改变,其演化性质强烈依赖于恒星初始质量和化学组成。

通过结合物理定律和实验观测结果,一定程度上可以确定恒星的演化规律。

一般而言,恒星的演化可分为三个阶段:主要由恒星引力收缩提供能量的主序前(pre-main sequence)阶段、由恒星核心处的氢到氦的核聚变反应提供能量的主序(main sequence)阶段、以及待恒星核心处的氢消耗殆尽后,由氦、碳或更重元素的燃烧提供能量的主序后(post-main sequence)阶段。

主序一词来源于观测到的恒星光度(luminosity)和有效温度在Hertzsprung-Russell 图上的分布形式,其中大多数恒星位于一条从左上角贯穿到右下角的被称为主序带的带状区域内,这类恒星被称为主序星(main-sequence star),也叫矮星(dwarf)。

位于主序带上方的恒星主要为巨星(giant),在相同的颜色或者说温度下,巨星的尺寸和光度通常比矮星更大。

位于主序带下方的主要为白矮星(white dwarf),白矮星不是主序星,它是中小质量恒星的演化终点,靠电子简并压抵抗重力而稳定存在。

本文将对一般恒星的演化过程进行简要介绍。

主序前阶段恒星的形成始于巨分子云(giant molecular cloud)中的引力不稳定现象,通常由不同分子云或星系间的碰撞、大质量恒星的辐射压、临近的超新星(supernova)爆发、星际介质中膨胀的气泡所引发。

当一个区域内的物质密度高到足以满足Jeans 不稳定性标准时,它开始在自身的引力效应下收缩。

随着收缩过程的进行,分子云的引力势能转化为热能,云内气体的密度和温度不断上升。

当原恒星云(protostellar cloud)接近达到流体静力学平衡的稳定条件时,便会在其核心处形成原恒星(protostar)。

恒星的形成与演化

恒星的形成与演化

恒星的形成与演化恒星是宇宙中最基本的组成部分之一,它们是由暗云中的气体和尘埃聚集而成的。

恒星的形成与演化不仅对于人类理解宇宙的本质非常重要,同时也是天文学研究中很重要的一部分。

本文将全面探讨恒星形成与演化的过程。

恒星的形成恒星形成的过程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一般被认为包括以下几个阶段:1.气体坍缩阶段:恒星形成的第一步是气体和尘埃开始缩小并坍缩,这个过程通常被称为分子云坍缩。

这些云的坍缩可能是由于一些外部原因,如星际爆发,也可能是由于重力把松散云团中的气体和尘埃聚集在一起。

2.原恒星阶段:当分子云坍缩到一定程度时,其中的气体和尘埃变得非常密集,并在核心周围形成了一个叫做原恒星的区域。

在这个区域,原始物质开始被吸积到原恒星中,这个过程会持续数百万年,最终形成一个耀眼的恒星。

3.主序星阶段:当一个恒星形成后,它会进入主序星阶段。

在这个阶段,恒星的核心温度和压力足以支撑核聚变,在这个过程中,氢原子被融合成氦原子,并释放出大量的能量。

恒星会一直处于主序星阶段,直到它的核燃料用尽。

恒星的演化恒星的演化取决于恒星的初始质量,例如,比太阳质量低的恒星可能会花费数十亿年来消耗自己的燃料,并最终变成红矮星。

然而,具有更大质量的恒星则可能会经历许多阶段,包括红巨星和超新星爆炸。

1.红巨星阶段:当一颗恒星消耗完在它的核心中的氢和把它周围的气体“吹”走以后,恒星会进入红巨星阶段。

在这个阶段,恒星的半径会膨胀数十倍,温度会降低,并开始消耗它的氢外层,形成更重的元素。

2.白矮星阶段:当一颗恒星核心的燃料用尽时,核心会塌缩并变成一颗超致密的白矮星。

白矮星通常只有太阳质量的一半,却被压缩成只有地球大小。

白矮星会不断冷却并逐渐失去能量,最终变成一颗黑矮星。

3.超新星阶段:当具有足够质量的恒星耗尽核燃料时,其核心将塌缩而形成一颗极度致密的中子星,或者在一次强烈的超新星爆炸中猛烈地释放出核融合产生的能量,并把大量的物质射出到宇宙中。

恒星的一生

恒星的一生

小质量恒星
红巨星的外壳慢慢消散 中心的核压缩成为白矮星 白矮星冷凉了,就成了黑矮星
太阳的未来
1
1 成年的太阳
2
3
2、3、4 红巨星
4
5 白矮星
6 5
6 暗矮星
可以维持100 亿年,现已步
入中年
太阳的晚年 期,可停留10
亿年
体积极小,密 完全“熄灭”,
度很高
看不见、永存
大质量恒星,光辉的尾声。
A
读图,你能说一说恒星的一生吗?
白矮星是一种晚期的恒星。根据现代恒星演化理论, 白矮星是在红巨星的中心形成的。当红巨星的外部区域迅 速膨胀时,氦核受反作用力却强烈向内收缩,被压缩的物 质不断变热,最终内核温度将超过一亿度,于是氦开始聚 变成碳
黑矮星是中小质量恒星演化末期,白矮星冷却 后形成的冷核. 黑矮星 (Black dwarf) 是类似太阳大小的白 矮星继续演变的产物,其表面温度下降,停 止发光发热。由于一颗恒星由形成至演变为 黑矮星的生命周期比宇宙的年龄还要长,因 此现时的宇宙并没有任何黑矮星。假如现时 的宇宙有黑矮星存在的话,侦测它们的难度 也极高。
恒星的一生
科学家预言:太阳和太阳系最终将走向死亡。
太阳等各种恒星诞生后会发生变化, 不会永恒不灭的
红巨星
行星状星云
超新星
白矮星
中子星
黑洞
这些恒星和太阳有什么不同?
红巨星:表面温度低,体积大,亮度高。 行星状星云:质量体积大,但亮度较暗。 超新星:亮光相当于十亿颗太阳 白矮星、中子星、黑洞:体积小、亮度低,但质
超 新 星
超新星是恒星在死亡前的一次大爆发, 所释放的能量,发出的亮光相当于十亿颗太 阳。爆炸将星球物质以接近光速的速度,向 四面八方发射。每一颗恒星最多只可能发生 一次。

天文资料天文基础知识

天文资料天文基础知识

天文资料天文基础知识天文,基础,知识本帖最后由Astrid于2010-7-7 02:00编辑百度荡下来的,仅供参考,如有雷同,纯属巧合!21厘米辐射:由星际空间中寒冷稀薄的氢云发射的电磁辐射。

3α过程:在核聚变反应中,三个氦核聚合成一个炭核的过程。

3千秒差距旋臂:一团以53公里/秒的速度远离银河中心的中性氢云。

埃:长度单位,1埃=1e-10米,通常用来度量光的波长。

矮新星:会产生周期性的类似新星爆发现象的天体,成因可能是双星系统中的白矮星。

氨基酸:组成蛋白质的有机分子。

暗物质:用来填补理论中质量缺陷的假想物质。

暗线光谱:见吸收光谱。

暗星云:由尘埃和气体等不发光物质组成的星云。

奥尔特云:位于太阳系外层的云团,被认为是彗星的发源地。

巴尔莫线系:氢原子的一组光谱线,位于可见光和近紫外区。

白矮星:白矮星是内核塌缩后已经死亡的恒星,大小和地球类似。

百万秒差距(Mpc):一百万个秒差距。

半长轴:椭圆长轴的一半。

棒旋星系:一种漩涡星系,内部的旋臂呈明显的棒状。

暴胀宇宙:一种存在早期膨胀阶段的大爆炸宇宙模型。

倍利珠:日全食时通过月球的起伏表面射出的太阳光。

本影,暗影:在影子中,光线被完全遮蔽那个区域。

变星:亮度周期变化的恒星。

标准时:等于时区中央经度上的地方平时。

表岩屑:一种由破碎的岩石屑构成的土壤。

波长:两个相邻的波峰或者波谷之间的距离,通常用λ表示。

波长最大值:完全辐射体发射的波谱中能量最大的谱的波长,仅仅与物体的温度有关。

捕获假说:一种关于月球起源的理论。

不规则星系:外表不规则的巨大气体云,包含大量的星族I和星族II恒星,但没有旋臂。

长周期变星:光变周期在100到400天的变星。

超导体:对于某些物体,当温度降低到一定程度的时候,电阻值将会降为零,处于这种状尘埃尾:由尘埃等不带电物质构成的慧尾。

赤道式装置:可以在赤经和赤纬方向运动的装置。

赤纬:用于天球的一种坐标,类似地球上的纬度。

臭氧层:地球大气层的一层,位于地表以上15-30km,具有吸收紫外线的作用。

地球是不是真的会毁灭:人类将何去何从

地球是不是真的会毁灭:人类将何去何从

地球是不是真的会毁灭:人类将何去何从关于地球的毁灭之说,其实在不同的科学家方面上也是有着很多种说法,但无可争议的是,地球也会走向灭亡。

下面是小编分享的地球真的会毁灭吗,一起来看看吧。

地球真的会毁灭吗据科学家的估算在50亿多年之后,地球可能被蜕变为红巨星的太阳吞噬,到那时,地球也就灭亡了。

地球的最终命运还不清楚。

太阳变成红巨星时,其半径可超过1天文单位,超出地球目前的轨道,是当前太阳半径的260倍。

然而,届时作为渐近巨星分支恒星,太阳将会由于恒星风而失去当前质量的约30%,因而行星轨道将会外推。

仅就此而言,地球也许会幸免被太阳吞噬。

然而,新的研究认为地球还是会因为潮汐作用的影响而被太阳吞掉。

即使地球能逃脱被太阳熔融的命运,地球上的水将被蒸发而大气层也会散逸。

实际上,即使太阳还是主序星时,它也会逐步变得更亮,表面温度缓慢上升。

太阳温度的上升将在9亿年后导致地球表面温度升高,造成目前我们所知的生命无法生存。

其后再过10亿年,地球表面的水将完全消失。

红巨星阶段之后,由热产生的强烈脉动会抛掉太阳的外壳,形成行星状星云。

失去外壳后剩下的只有极为炽热的恒星核,它将会成为白矮星,在漫长的时间中慢慢冷却和暗淡下去。

这就是中低质量恒星的典型演化过程。

因为太阳现在的太阳已经燃烧了将近50亿年的时间。

而作为主序星的时间大约持续100亿年左右。

所以太阳的寿命还剩50亿年左右。

太阳的质量不足以爆发为超新星。

在50~60亿年后,太阳内的氢消耗殆尽,核心中主要是氦原子,太阳将转变成红巨星,当其核心的氢耗尽导致核心收缩及温度升高时,太阳外层将会膨胀。

当其核心温度升高到100,000,000 K时,将发生氦的聚变而产生碳,从而进入渐近巨星分支,而当太阳内的氦元素也全部转化为碳后,太阳将不再发光,成为一颗黑矮星(Black dwarf)。

地球什么时候毁灭现在最热门的也是一部分人认为 2012是世界末日现在的太阳风暴 X行星频发的自然灾害玛雅人的预言以及各种的预言资料频发的UFO事件现在也是他们认为2012是世界末日的证据之一不过在最近著名物理学家史蒂芬·霍金日前在接受美国著名知识分子视频共享网站BigThink访谈时,再爆惊人言论,称地球将在200年内毁灭,而人类要想继续存活只有一条路:移民外星球。

中国古代天文学成就及对世界的贡献

中国古代天文学成就及对世界的贡献

1、中国古代天文学成就及对世界的贡献我国古代取得了辉煌成就:北齐的张子信,他趁中原长期战乱时在海岛上建立过一个小型天文台,并取得了重要成果。

我国古代发明了许多天文仪器。

中国古代的天学仪器大致可分为三类:圭表、漏刻和仪象。

其中浑仪、浑象两类是古代浑天家测侯和演示天象的基本仪器。

圭表是我国古代度量日影长度的一种天文仪器,由“圭”和“表”两个部件组成。

在古代,“浑”字含有圆球的意义。

古人认为天是圆的,形状像蛋壳,出现在天上的星星是镶嵌在蛋壳上的弹丸,地球则是蛋黄,人们在这个蛋黄上测量日月星辰的位置。

浑象是古代的天球仪,自汉代以来历朝都有制造。

我国古代有许多天文学书籍:中国古代最系统、最完整、记载资料最丰富的天学典籍,当首推历代官制中的天学三志:律历志、天文志、五行志。

其中有少数几种官史中这三志的名称稍有变化,但其所述内容仍与传统相符。

五行志专述该朝灾异、祥瑞的情况,为各地灾异、祥瑞报告的文献汇总;律历志是关于该朝律与历的文献汇总。

天文志所记录的是该朝发生的天文大事,天象记录,以及对应的星占占辞等。

此外,还有重要的星占著作如《开元占经》等,官修大型天学著作如《崇祯历书》等,私家著述如明朱载育《圣寿万年历》等国古代历法的主要研究内容是日、月及五大行星的运动规律。

其中最为著名就属历法。

就此研究内容而言,称中国古代历法为中国古代数理天文学是恰当的。

史籍所载中国古历前后近一百部,其中获得官方正式颁行的五十余部。

各部历法在具体内容和治历方法上有承袭,也有变革,绵绵两千余年,作述不息。

令人叹为观止。

中国古代历法的中心课题可以归结为两个:原理和数据。

原理是指日、月、五星运动规律在历法中得到的反映;数据是指历法对日、月、五星运动的数值描述。

历法之疏与密主要从这两个方面表现出来。

我过古代涌现初一大批天文学家。

落下闳(公元前140-前87年)字长公,巴郡阆中人,中国西汉时期天文学家,以历算和天文学的杰出成就著称于世,为我国最早的历算学家。

矮星、巨星和超巨星是如何区分的

矮星、巨星和超巨星是如何区分的

矮星、巨星和超巨星是如何区分的对于两个比较像的东西我们都会认错,那你知道怎么区分矮星、巨星和超巨星吗?下面我们就来区分矮星、巨星和超巨星的区别是什么。

区分矮星(Dwarf star):像太阳一样的小主序星,如果是白矮星,就是像太阳一样的一颗恒星的遗骸。

褐矮星没有足够的物质进行熔化反应。

原指本身光度较弱的星,现专指恒星光谱分类中光度级为V的星,即等同于主序星。

光谱型为O、B、A的矮星称为蓝矮星(如织女一、天狼),光谱型为F、G的矮星称为黄矮星(如太阳),光谱型为K及更晚的矮星称为红矮星(如南门二乙星)。

但白矮星、亚矮星、“黑矮星”则另有所指,并非矮星。

物质处在简并态的一类弱光度恒星“简并矮星”也不属矮星之列。

“黑矮星”则是理论上估计存在的天体,指质量大致为一个太阳质量或更小的恒星最终演化而成的天体,它处于冷简并态,不再发出辐射能;也有人专指质量不够大(小于约0.08太阳质量)、已没有核反应能源的星体。

巨星是在天文中指光度比一般恒星(主序星)大而比超巨星小的恒星。

区别矮星、巨星和超巨星是如何区分的?超巨星是质量最大的恒星,在赫罗图上占据着图的顶端,在约克光谱分类中属于Ia(非常亮的超巨星)或Ib (不很亮的超巨星),但最明亮的超巨星有时会被分类为0。

超巨星的质量是太阳的8至30倍,亮度为太阳光度的10,000至数百万倍,半径变化也很大,通常是太阳半径的20至500倍,甚至超过1000倍太阳半径。

斯特凡-波兹曼定律显示红超巨星的表面,单位面积辐射的能量较低,因此相对于蓝超巨星的温度是较冷的,因此有相同亮度的红超巨星会比蓝超巨星更巨大。

因为它们的质量是如此的巨大,因此寿命只有短暂的一千万至五千万年,所以只存在于年轻的宇宙结构中,像是疏散星团、螺旋星系的漩涡臂,和不规则星系。

在螺旋星系的核球中很罕见,也未曾在椭圆星系或球状星团中被观测到,因为这些天体都是由老年的恒星组成的。

超巨星的光谱占据了所有的类型,从蓝超巨星早期型的O型光谱,到红超巨星晚期型的M型都有。

恒星的演化资料

恒星的演化资料

一、恒星的诞生 ............................................................................ 一(一)成年期 .......................................................................... 三(二)中年期 .......................................................................... 三(三)衰退期 .......................................................................... 四二、恒星的演化形态.................................................................... 四①低质量恒星 .......................................................................... 四②中等质量恒星 ...................................................................... 五③大质量恒星 .......................................................................... 六④中子星................................................................................... 七⑤黑洞....................................................................................... 八三、演化的原因 ............................................................................ 九四、演化的结果 ........................................................................ 十一五、巨大质量的恒星列表及恒星形成过程示意图(部分)十二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各种恒星的质量

各种恒星的质量

各种恒星的质量实际上,恒星演化是一个极为复杂的过程。

不仅有那种留下一个白矮星、中子星、黑洞的情况,也有炸的啥都不剩的情况。

那具体是咋回事呢?在宇宙中,如果非要找一个最核心的参数,那一定就是质量。

天体的质量大小可以直接决定它会成为什么天体,比如:小行星,行星,恒星等。

因此,天文学界有句黑话:质量为王。

而研究恒星的演化,实际上也要对它们进行质量的分类才能研究。

7%~50%太阳质量的恒星如果恒星的质量介于太阳质量的7%~50%之间,那这就是一颗红矮星。

红矮星由于自身的质量很小,因此引力都比较小。

(相比较其他类型的恒星)而恒星的核聚变反应的剧烈程度是和恒星自身质量有关的。

因此,红矮星的核聚变反应会非常温和,属于“文火慢炖”型的。

正是因为反应很温和,因此恒星的寿命都比较长,至少都在千亿年的级别。

当红矮星内核的核聚变反应是氢原子核的核聚变,生成氦原子核。

而由于自身质量不够大,因此,没办法再促发氦原子核的核聚变反应。

所以,到了红矮星的晚年会越来越暗,最后成为一颗黑矮星。

(不过,客观地说,关于红矮星的模型,目前还只是猜测,这是因为宇宙大爆炸至今只有138亿年,因此,目前还没有一颗红矮星达到生命的尽头。

)。

这里多补充一句,红矮星的演化其实还是一个“谜”,这是因为我们只有理论,而没办法实际观测到。

主要是红矮星的寿命很长,而宇宙到目前也不过138亿年,因此宇宙目前还没有出现过红矮星的死亡。

(0.5~3)倍太阳质量如果恒星的质量达到太阳质量的0.5倍~3倍之间。

太阳其实就是在这个区间当中。

这类恒星也是进行氢原子核聚变反应,生成氦原子核。

(整个过程其实有两条路径,分别叫做质子-质子反应链和碳氮氧循环。

)烧完氢原子核之后,恒星的核心会快速收缩,这时候引力势能会转化为热能,于是恒星内核的温度会急剧升高,同时外层的物质会被推开。

于是,这时候就会膨胀起来。

就拿太阳来说,太阳到了这个时期半径会变大原来的200倍。

我们也管这个时间的恒星叫做红巨星。

太阳故事;从诞生到毁灭

太阳故事;从诞生到毁灭

太阳,作为我们的恒星之一,自诞生到毁灭的故事令人着迷。

它的历程充满了壮丽与神奇,也展示了宇宙中星体的不可思议的演化过程。

让我们跟随这颗耀眼的明星,一起探索太阳的故事。

太阳的诞生可以追溯到约46亿年前的宇宙形成时期,当时巨大的气体云彗星经历了引力坍缩,形成了一个密集的核心。

这个核心开始逐渐聚集氢气,因为在核心的内部,压力和温度足够高,使得氢气开始发生核聚变反应。

这个过程产生了巨大的能量,并释放出强烈的光和热。

这就是太阳的诞生瞬间,它开始了它的辉煌旅程。

太阳核心的核聚变是太阳维持能量输出的关键。

在核心的高温和高压下,氢原子的核融合形成了氦原子,释放出能量。

通过质能方程(E = mc²),这些质量变化转化为巨大的能量输出。

太阳每秒钟释放出来自4百万吨质量的能量,这是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数字。

太阳的外围是辐射层和对流层。

在辐射层中,能量以电磁波的形式传播,并最终通过光线传送到太阳表面。

随着温度的下降,物质在对流层中开始上升和下降,形成了我们所看到的太阳表面的颗粒状结构,称为太阳黑子。

太阳黑子是太阳活动的标志之一。

它们是由太阳磁场的变化引起的,而太阳磁场是由太阳内部的电浆运动产生的。

太阳黑子往往与太阳耀斑和日冕物质抛射(CME)相关联,这些现象释放出大量的能量和带电粒子,对地球和其他行星的磁场和大气层产生影响。

然而,太阳并非永恒存在。

根据科学家们的研究,太阳将在约50亿年后耗尽全部的氢核燃料。

当这时发生时,太阳的内部会经历剧烈的变化,膨胀成一个巨大的红色巨星,称为红巨星。

在这一阶段,太阳的外围将膨胀到地球轨道的大小,吞噬掉地球和其他内部行星。

然后,太阳的核心会继续收缩,形成一个高密度的白矮星,释放出大量的热量和辐射。

最终,太阳会逐渐冷却并变成一个被称为黑矮星的微弱残骸。

它不再产生能量,并在宇宙的漫长岁月中逐渐消退。

这是太阳的终结,也是宇宙中无数恒星的命运。

太阳的故事,从它的诞生到毁灭,展示了宇宙中恒星的非凡旅程。

高中地理 选修1 第一章 第三节 恒星的演化

高中地理 选修1  第一章  第三节  恒星的演化

4、在宇宙中,密度最大的是 A、铂 B.白矮星 C、暗矮星 D.中子星
(
)
D
此ppt下载后可自行编辑
高中地理课件
一、形成中的恒星和主序星
1、恒星的前身是星际云或其中 的一片星云。
2、主序星是处于稳定时期的恒 星, 内部进行着氢核聚变为氦核的 热核反应。
3、现在的太阳就是一颗主序星, 太阳上的热核反应可持续100亿年。
二、质量较小恒星(如太阳)的一生
星际云或其中的星云 → 主序星(氢核的聚变) → → 红巨星(氦核的聚变) 白矮星(冷却发光发热)
行星状星 云
白矮 星
三、质量较大恒星的一生
星际云或其中的星云
→ 主序星
→ 红巨星


新星或超新星(演变时的爆炸)
中子星(脉冲星、冷却发光发热)
→ 黑矮星(不发光、发热)
四、大质量恒星的一生
星际云或其中的星云 → 主序星 → → → 红巨星 新星或超新星(正在爆炸) 黑洞(密度极高、引力极大)
A
中子星
质量约是太阳4-10倍的恒星在超新星爆炸的过程,遗留下
来的核心变成一颗体积很小,质量却很大的中子星,由中子构成, 密度为水的1014倍,仅1cm3的质量就有全球人类那么重,直径仅
为30km。
超 新 星
超新星是恒星在死亡前的一次大爆发,所释放的能量,发出 的亮光相当于十亿颗太阳。每一颗恒星一生之中最多只可能发生
→ 黑矮星(不发光、发热)
太 阳 的 未 来
1
1
2 2、3、4
3
4
5
6
5
6 黑矮星
成年的太阳
红巨星
白矮星
可以维持100 亿年,现已步 入中年

恒星

恒星

• 3-8个太阳质量的恒星,能够度过氢聚变阶 段,变成红巨星,开始氦聚变。氦聚变结 束后,恒星中心会继续压缩。温度和密度 达到一定程度时,碳聚变反应会爆炸性地 突然开始,这颗恒星能够形成超新星,成 为星云气体,然后中心成为白矮星。
• 8-30个太阳质量的恒星,质量能够压制住 碳聚变的爆发,然后形成更重的原子核, 氧,硅,最后是铁。核聚变到铁就终止了, 铁再聚变就不是放热反应而是吸热反应。 这时恒星核心就会突然压缩,放出巨大的 能量,发生一场超新星爆发。表面的气体 壳会抛出去形成行星状星云,而核心变成 中子星。
恒星
恒星的温度
• • • • • • • 600℃暗红色。 1000℃,鲜红色。 3000℃,橙黄色。 5000℃,土黄色。 6000℃,黄白色。 12000℃至15000℃,白色。 25000℃以上,蓝白色。
恒星的一生
• 质量于0.08至0.5倍太阳质量:原恒星 → 褐矮星。 • 质量在太阳0.5至8倍之间:原恒星 → 主序星 → 红巨星 → 白矮星 → 黑矮星。 • 大于8倍太阳质量:原恒星 → 主序星 → 红巨星 → (超)新星爆发 → 中子星→ 黑矮星 。 • 大于30倍太阳质量:原恒星 → 主序星 → 红巨 星 → 红超巨星 → 超新星 → 黑洞→ 黑洞蒸发 /黑矮星 。
• 30-100个太阳质量的恒星,核心会变成黑 洞。
• 质量最小的恒星,0.08个太阳质量到0.5个 太阳质量,在氢聚变结束之后,他们的中 心温度和压力不足以支持氦核聚变,这样 就没有力量来平衡恒星的重力,恒星最终 会变成褐矮星。
• 0.5个太阳质量到3个太阳质量,恒星在氢 消耗相当部分之后,由于氢聚变的速度下 降,中心温度和压力会逐渐升高,这时就 会触发氦聚变。氦聚变的突然发生会让恒 星体积突然增大,变成红巨星。这时恒星 的外层密度很低,而核心密度很高。当氦 聚变结束之后,恒星核心会继续压缩,重 力势能做功能够使恒星短时间内变得很亮, 而这时恒星表层的气体壳就被吹散了。最 后形成一颗白矮星。

恒星的演化从云气到白矮星

恒星的演化从云气到白矮星

恒星的演化从云气到白矮星恒星是宇宙中最为璀璨的天体之一,它们在漫长的星际历史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

从星际云气到白矮星的转变,是恒星生命历程中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深入探讨这一演化过程,展示每一步的物理机制、时间尺度和最终形成的天体特征。

1. 星际云气的形成恒星的诞生起源于星际介质,主要由氢、氦及一些重元素组成。

当这些气体和尘埃聚集到一起并达到一定的密度与温度时,就会形成恒星形成前的前身——分子云。

分子云是寒冷而致密的区域,通常是数百到数千个太阳质量的物质聚集在一起。

在引力作用下,分子云内部的不规则结构开始坍缩。

随着物质逐渐集中,中心部分的温度和压力逐渐升高,并形成原恒星。

这一过程可能持续数十万年甚至更长。

在这一阶段,云气中的氢原子因温度升高而开始碰撞并结合,在某种条件下可形成氦原子。

2. 原恒星阶段随着原恒星的形成,内核逐渐积聚更多物质,导致温度不断升高。

当温度达到约1000万开尔文时,氢核聚变开始发生,可以释放出巨大的能量。

这一过程称为核聚变反应,是恒星能量的主要来源,也标志着一个新恒星的真正诞生。

在这个阶段,恒星将不再处于静态平衡状态,而是以一定速率向外释放能量。

同时,外层继续吞噬周围物质,使得恒星逐渐增大。

在持续吸积和核聚变反应的作用下,原恒星会不断发光并变得更加热。

而整颗星体随着时间推移也会逐渐进入主序阶段。

3. 主序阶段主序阶段是恒星生命中最长的一部分,占据了恒星生命周期的大约90%。

在这个阶段内,恒星内部通过核聚变将氢转化为氦,而所释放出的能量使得恒星能够抵抗因自身重力所产生的坍缩。

这种平衡被称为”稳态”,使得恒星保持一定的大小和亮度。

主序体中,有不同质量和亮度的恒星,如太阳是一颗中等质量的从恒星。

不同质量的恒星拥有不同生命周期,其主序期也不尽相同。

一般来说,质量较大的恒星其主序期较短,约几百万年,而像太阳这样质量较小的恒星可维持近百亿年。

4. 核聚变走向死亡随着时间推移,核心中的氢燃料逐渐耗尽,终究会导致核聚变反应减弱。

恒星的生命周期

恒星的生命周期

恒星的生命周期恒星是由气体和尘埃云中形成的巨大质量的物体。

在其生命周期中,恒星会经历四个主要阶段:分子云坍缩、原恒星、红巨星和白矮星。

分子云坍缩:这个阶段发生在恒星的形成阶段。

分子云是由气体和尘埃组成的导致恒星形成的区域。

开始时,分子云的密度非常低,但由于重力作用,云中的某些区域开始坍缩。

随着云坍缩,密度和温度都会增加,足以让原子合并形成氢分子,而氢分子又能够在分子之间形成更多的化学键,从而释放出更多的热量,使云坍缩得更快。

当分子云坍缩到一定程度,核心的密度将变得足以让核聚变发生,也就是几个原子核结合成一个更大的原子核。

这时的反应放出的能量比云体内存在的任何能量高得多,瞬间,一个恒星的核心就被点亮了。

原恒星:这个阶段是恒星的主要生命期。

在这个阶段里,恒星通过核聚变反应将氢原子核转变成氦原子核,并释放出能量。

这个反应会转化氢的大多数质量为能量,产生较高的温度和压力,使恒星内部的区域加热并膨胀。

当这个阶段耗尽了恒星内的氢,恒星可能在其高温和压力下继续聚变更重的元素来产生能量。

这可能会引发反应链,使恒星变得更加臃肿,最终炸毁。

红巨星:这个阶段是恒星的演化的下一个阶段。

在这个阶段最后,恒星的温度变得足够高和足够紧密,使得甚至对于早期的的元素之间的结合也能放出能量。

然而,随着更沉重的元素的产生,它们对核物质的质量与所带来的能量的比比逐渐减小。

这就意味着恒星的中心压力逐渐下降,而这部分的核心就会因此开始向内崩塌。

这种内部崩塌创造了充满能量的较密的层,这些能量将向外扩张,穿越恒星的较轻松的外围。

这个过程所需要的能量会导致恒星表层的膨胀。

恒星会变得更大和更亮,变成红巨星。

这个阶段的末期,恒星的表面温度会降低,颜色会由红色变成橙色,剩余的恒星核会逐渐弥漫到红巨星的表层。

白矮星:这个阶段是恒星演化的末期。

在这个阶段中,部分恒星外层被排放出去,只剩下一个相对小的核心。

这个核心被称为白矮星,它的质量与太阳的质量相仿。

由于不存在内部燃料,白矮星只能通过辐射能量来照亮周边的物质。

宇宙最终会走向热寂吗

宇宙最终会走向热寂吗

宇宙最终会走向热寂吗从目前的观测来看,宇宙在加速膨胀,这点争议不大,按此发展,几百亿年以后的地球智慧生物仰望星空只能观测到本星系团,可见的恒星数量也会非常有限。

一旦本星系团的恒星耗尽热核反应,直到最终连黑洞也蒸发殆尽,那可能就是一片热寂。

如此大的宇宙里,到处充满了能量,看起来宇宙里并不缺能量,我们可以肆无忌惮地攫取能量。

但是按照“熵”的定义,虽然能量可能是无限的,但有用的能量注定不是无限的,在“熵增原理”的无情推动下,可使用的能量将越来越少。

如今人类能够利用的能量有很多种形式,使用最多的就是传统化学能量,比如煤石油天然气等,还有可再生能源,比如说水能,风能,太阳能,潮汐能,地热能等。

除了地热能之外,其他能量本质上都是太阳能,只是表现形式不同罢了。

我们的太阳一直在持续燃烧,目前已经燃烧了50亿年之久,而且还有持续燃烧50亿年,太阳寿命大约100亿年。

但是随着氢燃料一点点减少,太阳也会逐渐从主序星变成白矮星,经过漫长时间之后,最终成为黑矮星。

太阳属于黄矮星,它的邻居比邻星是红矮星,红矮星由于质量较小,寿命会更长,基本上都在1000亿年以上。

1但无论寿命有多长,最终都会走向死亡,变成黑矮星,中子星或者黑洞。

即便是黑洞,也会在“霍金辐射”的作用下慢慢消失。

经过极其漫长的岁月之后,黑洞也会彻底蒸发完毕,最终宇宙中只剩下纯能量,连最基本的粒子也会发生衰变。

而宇宙的膨胀不会停止,会一直进行下去,最终宇宙的熵值达到最大,宇宙各处都具有相同的温度,这种状态被称为“热寂”。

整个宇宙的温度非常低,只比绝对零度高一点点而已,是一个低到不能完成任何工作的温度。

那种状态很可怕,因为那意味着宇宙中将不会有任何有用的能量存在,整个宇宙进入一个完全平衡的状态。

完全平衡的状态意味着不会有任何有用的能量,拿我们如今的世界举例子,如果我们的世界里任何地方的温度都一样,就不会有任何有用的能量。

2。

宇宙的说明文

宇宙的说明文

宇宙的说明文关于宇宙的说明文1说到宇宙,人人都知道。

我们就生活在宇宙上的一颗行星上。

中国古代的尸佼说:“四方上下曰宇,古往今来曰宙。

”宇宙就是时间和空间的总称。

宇宙是一个四维空间,它是由创世大爆炸产生的。

宇宙大爆炸之前是一个点,那个点既无空间,有无时间,后来发生了大爆炸,产生了宇宙。

大爆炸一开始,先产生了夸克,再产生了分子,再产生了原子核,又产生了原子,再过了很久,就变成了今天的宇宙。

宇宙中大约有十二类天体,分别是恒星、行星、双星、变星、超新星、白矮星、黑矮星、中子星、黑洞、白洞、星云和暗物质。

现在,科学家除了白洞和暗物质以外,其他的天体都分了类。

恒星就是指质量很大的可以产生内部核反应的天体,行星就是有吸引力和足够大的磁场,还能清除其轨道内的小行星。

双星是一种可以互相环绕的行星,变星就是亮度和颜色不固定的行星。

超新星就是一个天体到晚年期的爆发,当爆发后的质量小于1。

44倍太阳质量的时候,变成白矮星,白矮星退化之后,变成黑矮星。

当爆发后质量达到1。

44到3倍太阳质量时变成中子星。

当爆发后质量超过了3倍时,变成黑洞。

迄今为止,许多科学家认为,在宇宙中存在着四种力:第一种是万有引力,他是一个物体或一个粒子对另一个物体或粒子的吸引力,是四种力中最弱的一种;第二种力叫做电磁力,由于他的作用,形成了不同的原子结构和光的运动;第三种是强相互作用力,它把原子核内的各个粒子紧紧的吸引在一起;第四种是弱相互作用力,他使物体产生某种辐射。

浩瀚的宇宙需要人类进一步的探索和发现!关于宇宙的说明文2如果把宇宙比作海洋,那么星系便是海洋中的岛屿了。

在无边无际的“海洋”中,千姿百态的“岛屿”星罗棋布。

“岛屿”上居住着数也数不清的恒星和各种天体,天文学上叫作星系。

我们人类居住的地球就是在一个巨大的星系——银河系中的一只小小的蚂蚁。

在银河系之外的宇宙中,像银河这样的太空巨岛还有上亿个,我们把它们统称为河外星系。

用大型望远镜观测夜空时,你会发现从多星系闪烁着夜明珠般的光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矮星知识(以下错误的地方纠正如下:事实上褐矮星和棕矮星是同一类天体的不同称呼,一般认同较多的是褐矮星这种叫法。这是介于巨行星和恒星之间的天体,俗称“失败的恒星”,它的质量介于木星的13~80倍,也就是大于13倍木星而小于0.08倍太阳,在这个阶段它能通过引力势能的转化发光发热,也可引发简单的元素聚变(和人类制造的氢弹一个原理)但能量极低,只有大于0.08倍太阳质量才能点燃氢聚变,而只有大于0.5倍太阳质量才能进入主序星阶段并最终有能力坍缩成白矮星,白矮星是中小质量的恒星在“燃料”用完,死亡后遗留下的恒星核,因温度较高,故称做白矮星,白矮星逐渐冷却,成为看不见的黑矮星)。
矮星(Dwarfstar):像太阳一样的小主序星,如果是白矮星,就是像太阳一样的一颗恒星的遗核。褐矮星没有足够的物质进行熔化反应。
2概述 矮星,原指本身光度较弱的星﹐现专指恒星光谱分类中光度级为V的星﹐即等同于主序星。光谱型为O﹑B﹑A的矮星称为蓝矮星(如织女一﹑天狼星)﹐光谱型为F﹑G的矮星称为黄矮星(如太阳)﹐光谱型为K及更晚的矮星称为红矮星(如南门二乙星)。但白矮星﹑亚矮星﹑“黑矮星”则另有所指﹐并非矮星。物质处在简并态的一类弱光度恒星“简并矮星”也不属矮星之列。“黑矮星的恒星最终演化而成的天体﹐它处于冷简并态﹐不再发出辐射能﹔也有人专指质量不够大(小于约0.08太阳质量)﹑已没有核反应能源的星体。
黑矮星(Black dwarf)是中小质量恒星演化的最后期。大约1个太阳质量恒星演化的终极产物。它由低温简并电子气体组成,由于整个星体处于最低的能态,因此无法再产生能量辐射了。
1简介 黑矮星 (Black dwarf) 是类似太阳质量大小的白矮星(或质量较小的中子星)继续演变的产物,其表面温度下降,停止发光发热。由于一颗恒星由形成至演变为黑矮星的生命周期比现今宇宙的年龄还要长,因此现时的宇宙并没有任何黑矮星。 假如现时的宇宙有黑矮星存在的话,侦测它们的难度也极高。因为它们已停止放出辐射,即使有也是极微量,且多被宇宙微波背景辐射所遮盖,因此侦测的方法只有使用重力侦测,但此方法对于质量较少的星效用不大。 和黑矮星不同的是,褐矮星质量太少,其重力不足以把氢原子产生核聚变,黑矮星由于有足够质量,在它们主序星的年代能够发光发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