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2《采薇》说课稿
《采薇》教案

《采薇》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采薇》的背景和主题。
2. 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和表现手法。
3. 引导学生体会诗歌中蕴含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
1. 重点:理解诗歌的内容和主题,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和表现手法。
2. 难点:体会诗歌中蕴含的复杂情感。
三、教学方法:
1. 讲授法:讲解 《采薇》的背景和主题,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和表现手法。
2. 诵读法:学生有感情地朗诵全诗,体会诗歌的韵律和情感。
3.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诗歌中蕴含的情感,以及作者如何表达这些情感。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介绍 《诗经》和 《采薇》的背景,引起学生的兴趣。
2. 知识讲解:讲解 《采薇》的内容和主题,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和表现手法。
3. 学生朗诵:学生有感情地朗诵全诗,体会诗歌的韵律和情感。
4.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讨论诗歌中蕴含的情感,以及作者如何表达这些情感。
5. 总结归纳: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诗歌的主题和艺术特色。
6. 布置作业:让学生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 《诗经》中的诗歌,分析其主题、艺术特色和表现手法。
五、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对 《采薇》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能够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和表现手法,并体会到诗歌中蕴含的复杂情感。
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和学生的积极参与使得教学效果较好。
但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和分析,提高学生的文学欣赏能力。
《采薇》说课稿

《采薇》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采薇》。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采薇》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二单元的一篇诗歌。
本单元选取了从先秦到南北朝时期的不同风格的诗歌作品,旨在让学生了解我国古代诗歌的发展脉络,感受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艺术魅力。
《采薇》出自《诗经·小雅》,是一首戍边战士在归家途中抒发思乡之情和战争之苦的诗歌。
全诗六章,以采薇起兴,通过描写薇菜的生长变化,表现了时间的推移和战士内心的复杂情感。
诗歌语言质朴,节奏和谐,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二、学情分析授课对象为高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在初中阶段已经接触过一些古代诗歌,对诗歌的基本常识有一定的了解,但对于《诗经》的了解相对较少。
高一学生思维活跃,有较强的求知欲和表现欲,但他们的诗歌鉴赏能力还有待提高,对于诗歌中所蕴含的深层情感和文化内涵往往难以准确把握。
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诗经》的基本知识,掌握重章叠句的表现手法。
理解诗歌的内容,能够准确翻译诗句。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反复诵读,体会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和联想,品味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戍边战士的思乡之情和爱国精神,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让学生体会古代劳动人民的艰辛,珍惜当下的和平生活。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情感,掌握重点字词的含义。
分析诗歌重章叠句的表现手法及其作用。
2、教学难点体会戍边战士复杂的内心世界,理解诗歌所反映的社会现实。
引导学生对诗歌进行个性化的解读,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在诵读中感受诗歌的韵律美,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情感。
2、问题引导法设置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让学生如临其境,更好地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4、小组合作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高中语文必修2采薇说课稿

高中语文必修2《采薇》说课稿一.说教材《采薇》是人民教育出版社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语文必修2第二单元的精读课文,选自《诗经》。
诗歌以追忆的方式,抒发了战士久戍在外的爱国之情和思念家乡的情怀,本单元学习的内容是先秦到南北朝时期的诗歌,这些诗歌无论是思想内涵还是艺术成就都堪称后世诗歌的典范。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让学生了解蕴含其中的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学会赏析诗歌,体会诗人情感。
二.说学情在学习本文之前,我们的学生也学习和阅读过很多诗歌,对于诗歌的阅读和鉴赏是有一定基础的。
但是对先秦到南北朝时期的诗歌接触却不多,高中生阅读《诗经》的也比较少,因此,本课的教学旨在让学生提高古诗鉴赏能力,了解《诗经》的艺术特征,学会体会诗人创作时的情感。
三.说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情的特点,根据新课标文学作品鉴赏能力的培养要求,在教学中,我计划达到的教学目标有以下几点:1.通过学习《采薇》这首诗,使学生了解《诗经》艺术特征,如赋、比、兴的表现手法,重章叠句的结构,以四言为主的基本句式等。
2.掌握重点字词含义,理解诗歌内容。
3.体会诗中作者的“忧伤”之情,并能表达自己的体验感受。
教学重点:学习赋、比、兴的表现手法,体会它的表达效果;提高学生诗歌鉴赏能力,体会诗歌的音韵美、意境美。
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诗歌的艺术特色,体会作者的创作情感。
四.说教法教学方法有诵读法、提问法、讨论法。
理由是:学习古诗,应该使学生深刻体会诗歌的音韵美和意境美,需要反复诵读才能感受;提问和讨论,可以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激发学生探究的热情。
为此,设置好的讨论题会成为我上好这节课的重点。
五.说过程(教学方法)本课题共设一个课时。
我将在教学过程中,完成教学目标,并突破教学的重难点。
我的教学过程主要有以下几个环节:1.导入新课:提起《诗经》,想必同学们都很熟悉,《诗经》中的爱情总是深深触动我们,例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诗经两首采薇》 参赛 最新说课稿

《诗经两首·采薇》参赛说课稿一、说教材《采薇》是人民教育出版社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语文必修2第二单元的精读课文,选自《诗经》诗歌以追忆的方式,抒发了战士久戍在外的爱国之情和思念家乡的情怀本单元处于高一上学期,学习内容为先秦到南北朝时期的诗歌这些诗歌在思想内涵和艺术成就上都堪称后世诗歌的典范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让学生体现其蕴含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掌握古诗的文体知识,学会赏析诗歌本文安排在单元第二篇,如何指导学生学好本首诗,是树立学生学好古诗的信心,培养一定赏析能力和审美情趣的关键凭据新课标的“知识与本领”“过程和要领”“情绪和态度”三个维度,和高一学生古诗观赏本领较弱的近况,欲制定教学目的如下:教学目的:1、重复朗读,体会士卒戍边与思乡的情绪抵牾,掌握其庞大的头脑情感2、咀嚼本诗的语言美,赏析其重章叠句伎俩的艺术魅力3、熟记关于《诗经》的文学知识新课标指出,文学阅读必须“能感觉形象,咀嚼语言,意会作品富厚内在,体会其艺术魅力,有自己的情绪体验和思索”,因此,在教学中将体会情感,咀嚼语言,赏析艺术特色作为教学的重点由于本诗是早期的文言诗歌,学生在语言感知上有肯定困难,因此教学的难点是咀嚼语言,掌握情绪二、说教法凭据本课的教学目的、课本特点我接纳诵读法和分析法举行教学(1)诵读法是学习古诗最基础、最紧张的要领,也是最有用的要领要害是要凭据情绪的变革,读出节拍、语气、语调而掌握文意,体会情感因此,范读、多读尤为紧张(2)分析法在于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引下对课文的头脑内容举行探究,从而使学生认识诗中体会的情绪,表现语文课程的人文性三、说学法关于学法,在本课教学中贯串自主探究,引导学生自学、教会学生怎样学习诗歌,只有这样才气真正到达提高学生语文综合本领的目的可以把疏通文意和课文思绪的使命交给学生在明白课文的同时背诵课文,使记诵和明白结合在一起,这样才切合学生的影象纪律,也减轻学生课下的包袱四、说程序本课设计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如下:一、导入:……接下来我将从整体把握、体会情感、品味语言、总结艺术特色四个大环节来安排教学二、背景点拨,整体把握首先学生回顾《诗经》的基本知识,依情况略作补充简单介绍本诗的历史背景:《采薇》大约是周宣王时代的作品,经常入侵中原,历史上有不少周天子派兵戍守边外和命将士出兵打败玁狁的记载进入课文后,明确生僻字读音;朗读课文,把握诗歌让学生对照注释及工具书明确字词读音,老师强调个别容易读错的字,在预习基础上基本把握诗歌大意三、疏通课文,体会情感学生朗读一至三节,找出通假字,如“莫”;语助词如“止”“曰”;古今异义词如“启”“居”以及个别短语如“靡室靡家”“载饥载渴”的结构,结合上《卫风·氓》中出现的相同或类似的结构来理解检查学生的自学情况,抽查翻译,纠正错误这三节都以采薇起笔,让学生思考课文呢写了薇菜生长的哪几种形态,有什么作用?学生思考这个问题不难,但学生回答可能不完整,只点到用于表达士卒思归之情的强烈老师要补充,用薇菜的生长来反映归期的推移和不定期,思念之情更加沉重同时在艺术手法上,同《卫风·氓》用“桑叶”来起兴一样,这里也是比兴手法,引出下文另外,战士们靠野菜来充饥也反映了战士们生活艰苦,兴中有赋接下来,让学生继续找寻作者除了用薇菜的生长还用了什么来表现戍边的漫长?明确:用年月的更替,从“莫”到“阳”让学生自行分析随着年岁的增长,作者对战争,对家乡的情感发生了什么变化,有何体现这是一首戍边战士在归来途中追忆戍边生活的诗,战士用追忆的口吻来回想过去,在追忆中流露出强烈的情感这两个问题的答案在课文中都找得到,学生找寻的过程有助于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情感变化线索明确:对战争,作者坚决抗战,保家卫国,体现自豪感和爱国情怀;同时内心又极度思念家乡,要提醒学生注意作者强烈的痛苦,除了倍感久戍无期,同时不要忽视与家人音信隔绝,生死未卜的痛苦到这里,学生对这三节已经基本把握,现在可让学生再次整理归纳作者情感的复杂和矛盾,要提醒注意作者对统治者不体恤士卒的不满总结艺术手法,分析艺术手法可以提醒从《卫风氓》来入手,如重章叠句,比兴手法,不仅表现感情递进,还突出主题课文除了追述思归之情,四、五节还追述行军作战的紧张生活学生朗读,对照注释再次理解四、五节归纳通假字如“尔”“棘”,古今异义如“君子”,“小人”,这两节字词在意义理解上比较难,可以让学生翻译,加强理解和掌握第四节前四句是自问自答,写常棣花也是起兴请学生归纳这四、五两节的大意,这样能培养学生归纳能力,更好的把握这两节在课文中找出描写紧张劳苦征战生活的文字,如“三捷”“日戒”等把握了大意后,引导学生分析作者描写我军装备精良,马匹强壮中体现出来的复杂情感,既有民族自豪感也有一定的愤恨情绪,士卒靠薇菜果腹而将军马匹居然如此肥壮,更何况是将军自己,表现了对军中不公的不满四、感受人物形象,品味语言美让学生谈谈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形貌告别常常用杨柳的用意杨柳意象的掌握对以后学习古诗歌很有资助,回到课文第六节,想象前四句的画面画面的想象能更好的明白兵士的情绪,也能培养学生的遐想和想象本领为了突出人物心田的情绪在写作时常常用外在风景来烘托,在课文第六节里,杨柳和雨雪画面备受人们赞赏,让学生思索,谈谈自己的明白杨柳和雨雪分别烘托了兵士告别时依依不舍和返来时百感交集,抒怀主人公的情绪拜托在这两幅画面中引导学生这种寄情于景,以景写情,景象融会的写作伎俩这时我提问,怎样明白征战在外猛烈的思乡之情以及归程路上的伤悲伤楚?这个题目有肯定的思索难度,让学生在看似抵牾的态度中更好的走进人物的心田天下和庞大真实的人物情绪,更完备、正确的掌握头脑情感到这里已经分析完课文,如今可以让学生完备归纳诗歌中抒怀主人公的人物形象归纳人物形象要责备面,正确,这样有助于学生更好的掌握课文,明白情绪,训练完备表达的本领五、总结艺术特色由学生分析课文的艺术特色,老师增补引导学生参照《卫风氓》来分析本文的重章叠句,比兴伎俩同时要细致课文的多种叙事伎俩应用,如倒叙,追叙再回到实际的叙事线索。
采薇高中语文必修二PPT课件

的形式.2分
•2请从比兴手法运用的角度赏析全诗.6分
• 1 本诗在章法结构上采用了 重章叠的句形式.2分
• 2请从比兴手法运用的角度赏析全诗.6分 • ① 以桃之夭夭起兴,通过铺垫和渲染,热烈而真挚
地表达了对新娘的赞美和祝福;兴
• ②以桃设比,通过对桃花、桃实、桃叶的描写,在赞 美新娘美丽贤淑的同时,从不同的角度祝福新娘婚 后夫妻和睦、子孙繁衍、家族兴旺;联想巧妙,形 象鲜明,意趣盎然.比
• 驾彼四不日戒 玁狁孔棘
•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通读全文
• 岁亦莫止 mù 玁狁之故 xiǎn yǔn
• 载饥载渴 zài 王事靡盬
gǔ
• 四牡骙骙 kuí小人所腓
féi
• 象弭鱼服 mǐ 雨雪霏霏
1由薇亦作止采薇刚刚冒出薇芽,到薇亦柔止,薇菜长出 柔软的茎叶.到薇亦刚止,薇菜长得高大坚硬.采薇采薇 三次比兴,有一种时光流逝,戍期漫长、归家无期之悲.
运用了起兴的手法
2彼尔维何 维常之华这是指棠棣花,用花之盛起兴, 喻出征军队车马服饰之盛及声势之壮.
运用了起兴的手法
探究二:前三章在章法结构有什么特点 这种特点的好处 有哪些
重章叠薇句菜:的章变与化章往时往令句的型变重化复,心字情面的也变大化体相同,
只在薇关亦键作处止更换个别字岁.相亦同莫止或相近的心诗亦句忧、止段落
重复薇出亦现柔的止表现手法.
忧心烈烈
薇亦刚止
岁亦阳止
忧心孔疚
前三章的重章叠句中,略有变换,以薇的生长过剩,衬 托离家日久期盼早归的心情.
重章叠句的好处: 1音节上:富有音韵美.反复吟唱,一唱三叹,富有节奏感. 2内容上:深化主题,在内容上,植物的生长喻示了时间的流逝, 人物内心的焦虑与痛苦也随之加重,从而突出主题
北师大版高中语文必修2第1单元第1课诗经二首《采薇》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高中语文必修2第1单元第1课诗经二首《采薇》教学设计第一篇:北师大版高中语文必修2第1单元第1课诗经二首《采薇》教学设计《采薇》教学设计【教学目标】(幻灯片展示)1、知识目标:了解诗文内容,加强朗读与背诵,把握诗中人物,体会作品主题。
2、能力目标:了解比兴、重章叠唱等手法的运用及其效果,提高对《诗经》的鉴赏能力。
3、情感目标:体会人物复杂的情感及诗中所透露出的家园之思的文化内涵,激发学生热爱家乡、故土的热情。
【教学重点】疏通课文,鉴赏课文的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
【教学难点】疏通诗句,体会抒情主人公复杂的情感。
【教学方法】诵读法、合作探究法、提问法、讲授法。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课前几分钟欣赏费玉清的歌曲--《梦驼铃》。
(以歌曲导入新课渲染课前氛围)。
费玉清-梦驼铃攀登高峰望故乡,黄沙万里长。
何处传来驼铃声,声声敲心坎。
盼望踏上思念路,飞纵千里山。
天边归雁披残霞,乡关在何方。
风沙挥不去印在历史的血痕,风沙飞不去苍白海棠血泪。
黄沙吹老了岁月,吹不老我的思念。
曾经多少个今夜,梦回秦关。
师:“攀登高峰望故乡,黄沙万里长”。
“乡关在何方”? 多少个夜晚的思念,多少次......多少个夜晚梦回家乡。
寒冬夜晚,彤云密布,雨雪霏霏。
一位解甲归田的征夫在返乡途中踽踽独行。
道路崎岖,又饥又渴;他无数次地望着回乡的路,希望早点踏进家门。
此刻,边关渐远,乡关渐近,他却抚今追昔,思绪万千,百感交集。
这是为何?同学们,让我们一起走进《采薇》,一起去感受那个遥远时代的战争场景,去聆听戍边战斗英雄内心的声音。
接着(幻灯片展示图片及课题题目,然后明确:“薇”,即是我们现在所称的野豌豆菜。
给学生一个直观的感觉)二、整体感知(幻灯片展示)1、检测预习(1)字音猃狁(xiǎnyǔn)不遑(huáng)孔疚(jiù)靡盬(mígǔ)四牡(mǔ)骙骙(kuí)小人所腓(féi)象弭(mǐ)雨(yù)雪霏(fēi)霏载(zài)渴载饥维常之华(huā)(2)通假字岁亦莫止莫——暮mù玁狁孔棘棘——急jí(备注:莫,本义就是“暮”意思。
《采薇》说课稿

《采薇》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采薇》。
下面我将从教材、学情、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和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采薇》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二单元的一篇诗歌。
本单元所选的诗歌均出自《诗经》,《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意义。
《采薇》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诗经》中的经典之作。
这首诗描写了一位戍边战士在归家途中的所思所感,通过对薇菜生长变化的描写,表现了时光的流逝和战士内心的复杂情感,既有对战争的厌倦,又有对家乡的思念,同时还流露出对生命无常的感慨。
二、说学情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一年级的学生。
经过初中阶段的学习,学生对诗歌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认识,但对于《诗经》这种古老的诗歌形式,理解起来可能还存在一定的难度。
此外,学生的生活阅历相对较少,对于诗歌中所表达的战争之苦和思乡之情,可能难以产生深刻的共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结合时代背景和自身的生活体验,深入理解诗歌的内涵。
三、说教学目标根据教材内容和学情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诗经》的基本知识和“赋比兴”的表现手法;能够熟读并背诵全诗;理解诗歌的大意和关键词句的含义。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反复诵读,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诗歌鉴赏能力;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体会戍边战士的思乡之情和对战争的厌倦,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珍惜和平的意识。
四、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情感,掌握“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2、教学难点:体会诗歌中时空交错的艺术手法和含蓄深沉的情感表达。
五、说教法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和节奏美,从而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情感。
2、讲授法:对于诗歌中的重点知识和难点问题,如“赋比兴”的表现手法、时空交错的艺术手法等,进行详细的讲解和分析。
必修2《采薇》的说课稿

必修2《采薇》的说课稿一、导入古人对美好的生活有着执着的追求,但当美好的生活与国家的安危相矛盾时,我们应该怎样去选择呢?今天,我们来学习《采薇》,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来探讨这个问题。
二、明确目标1.掌握字音、字形、字义。
2.诵读诗歌,理解诗歌内容。
3.体会诗歌中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
4.了解诗歌中征人思乡的思想感情。
三、整体感知1.介绍背景知识提问:有没有同学知道这首诗的背景知识?明确:战争和徭役给人们带来了痛苦和灾难,于是有些诗人用诗歌来反映战争给人们带来的苦难。
提问:那么这首诗是反映战争的什么方面的呢?明确:从这首诗的内容看,这首诗是写一位戍边的'士兵在回家途中的所思所感,是一首抒情诗。
2.介绍重点字词(1)字音a. 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b. 字音有错误的一项是()c. 字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d. 字音完全不同的一项是()(2)字形a. 字形完全相同的一项是()b. 字形有错误的一项是()c. 字形完全不同的一项是()d. 字形不完全相同的一项是()(3)字义a.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b.意思有错误的一项是()c.意思完全不同的一项是()d.意思不完全相同的一项是()3.指名朗读课文,纠正字音。
4.集体朗读课文。
5.默读课文,理清思路。
提问:这首诗共六章,请同学们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每章的内容。
明确:第一章:追述离家原因及久戍思归之情。
第二章:追述军旅生活。
第三章:追述婚恋生活。
第四章:追述战争生活。
第五章:追述孤独生活。
第六章:抒发强烈的思归之情。
6.思考:这首诗表现了什么主题?结合背景知识谈谈你的看法。
明确:表现了普通士兵在离乡出征的岁月里的艰苦生活和内心伤痛,表达了对战争的不满和对故乡的思念。
7.再读课文,思考:这首诗中哪些句子是写景的?哪些句子是抒情的?分别用“……表示”。
8.提问:请同学们在课文中找出写景的句子,体会其作用。
明确:写景句子有: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高一下册语文教案:采薇

高一下册语文教案:采薇教案:《采薇》教学目标:1. 了解《采薇》这首诗的作者、创作背景和主题。
2. 学习鉴赏《采薇》的诗歌语言特点和艺术表现手法。
3.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1. 理解诗歌的含义和主题。
2. 分析诗歌的语言特点和表现手法。
3. 探讨诗歌与生活的关系。
教学难点:1. 理解《采薇》这首诗的意象和意义。
2. 分析《采薇》的诗歌语言特点和艺术表现手法。
教学准备:1. 诗文《采薇》的课文。
2. 诗歌分析模板。
3. 针对诗歌鉴赏的问题。
教学过程:导入:1. 创设情境,通过图片和音乐等方式引入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出问题:“你了解过《采薇》这首诗吗?它讲述了什么故事?”展开:2. 阅读课文《采薇》。
分段阅读,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情节和主题。
3. 分组讨论,学生自由发表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记录学生的观点,并引导学生展开讨论,探讨诗歌的意象和意义。
拓展:4. 引导学生通过对比其他类似主题的诗歌,深入探讨《采薇》的独特之处,如《采薇》与《关雎》的对比、《采薇》与《静夜思》的对比等。
总结:5. 学生汇报分组讨论的结果,评价各组的观点,并归纳总结诗歌的主题和艺术表现手法。
6. 教师进行总结,强调学习诗歌的鉴赏方法和技巧。
作业:7. 要求学生以“采薇”为主题,写一篇小作文,用诗歌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思考。
教学反思:通过《采薇》这首诗,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古代文学的魅力,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和文学素养。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参与和讨论,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
同时,通过对比分析,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意义和艺术手法。
语文课文《采薇》教案设计(优秀5篇)

语文课文《采薇》教案设计(优秀5篇)《诗经》两首《采薇》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学习《诗经》的有关常识,了解《诗经》的现实主义创作传统。
2、诵读课文,理清课文叙事线索,体会感情。
3、陶冶情操,提高审美情趣和文化品位。
教学重点:1、能够准确地诵读本诗,通过阅读注释来自己翻译课文,并注意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2、理清诗歌的叙事情节是个重点。
3、分析把握诗歌当中的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1、诗歌心理描写和细节描写的艺术效果。
2、学会比较分析,理解“赋”“比”“兴”写作手法。
教具方法:多媒体诵读法、讲解法、讨论点拨、改写创新。
第一课时教学要点:学习《卫风•氓》教学内容及步骤:一、导入新课爱情、战争是人类生存与生活中两个重要的话题。
我们的先民为之奋斗而留下了许多优美的诗篇。
今天我们学习的是《诗经》中的两首爱情诗。
二、《诗经》1、《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
原本称《诗》,编成于公元前6世纪的春秋时期,共305篇,所以也叫《诗三百》。
孔子将《诗三百》做为道德教育的教材,自汉以后儒家学派把它当成经典,奉为“六经”之一,才称为《诗经》。
《诗经》广泛地反映了古代社会生活,富于写实精神,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
2、按体制《诗经》分“风”“雅”“颂”三大类。
(1)“风”有十五国风,大都是民间歌谣,是当时人民的口头创作,反映了社会的风貌和人民的喜怒哀乐,是《诗经》中的精华。
(2)“雅”分大雅与小雅,是宫廷乐曲歌词。
(3)“颂”分周颂、鲁颂、商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
3、《诗经》的表现手法有:赋、比、兴。
(1)赋者,铺也,铺采螭文,体物写志也。
——铺陈(2)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
——比喻(3)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联想4、风、雅、颂和赋、比、兴合称为“诗经六义”诗、书、礼、乐、易、春秋合称“六艺”《诗经》中的《国风》和《离骚》并称“风骚”,代表我国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文学传统。
“风骚”后代指文学才华。
采薇教案_精品文档

采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采薇这首古代诗歌的背景和作者。
2. 培养学生对古代诗歌的欣赏能力和文学素养。
3. 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采薇》诗歌的背景和作者介绍。
2. 《采薇》诗歌的韵律和用词特点。
3. 《采薇》诗歌的欣赏和表演。
三、教学流程1. 导入(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古代诗歌的基本知识,以及学生对诗歌的看法和喜好。
2. 课堂讲解(15分钟)通过多媒体展示,介绍《采薇》这首古代诗歌的背景和作者。
为学生呈现一幅能让学生想象的画面,讲述古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和表达。
3. 合作研读(20分钟)学生分为小组,合作研读《采薇》诗歌的内容和形式。
老师为每个小组分发《采薇》的诗歌原文,并指导学生阅读、讨论和解析。
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给诗歌分段,找出韵律和用词特点。
4. 合作表演(25分钟)每个小组选择一个优秀的诗段进行合作表演。
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想象,选择合适的表演方式和形式,可以是朗诵、歌唱、舞蹈等。
同时,学生还可以准备一些道具和服装,以便更好地展现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5. 展示与评价(15分钟)每个小组依次进行表演,其他小组进行评价和点评。
通过互动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提高他们对《采薇》诗歌的欣赏能力。
6. 总结与展望(5分钟)教师对学生的表演和讨论进行总结,并对下一堂课的内容进行展望。
四、教学资源1. 《采薇》的诗歌原文。
2. 多媒体设备和投影仪。
3. 道具和服装,用于学生的合作表演。
五、教学评价1. 学生的合作研读讨论是否积极活跃,是否能够准确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2. 学生的合作表演是否能够准确传达诗歌的意境和情感,是否能够打动观众。
3. 学生的评价和点评是否准确、客观,是否能够提供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反馈。
4. 学生对《采薇》诗歌的欣赏能力是否得到提高,对古代诗歌的兴趣是否增加。
六、教学建议1. 教师可以在引导学生了解《采薇》的背景和作者之前,先进行一些预热活动,如观看有关中国古代文化和艺术的视频,以增加学生的兴趣。
采薇经典说课稿

采薇经典说课稿一、说教材首先,我来说一下教材。
第二,我来说一下我对教材的处理。
由于教材所处的位置,决定了学习可深可浅。
但我个人认为《诗经》是我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是我国文化宝库中珍宝。
浅读未免可惜,学生也不能领会其中美妙之处。
尤其我们的课本所节选的四句诗乃是《采薇》中的精华,个人特别偏爱。
虽然只有短短四句,却令人回味悠长。
深入解读,却有很大难度。
学生的理解、感悟能力是否能够达到一定的深度,历史的空间距离如何拉近等都存在问题。
反复思量之下,我还是决定根据自己的解读来备课,做好“轻叩诗歌的大门”的第一步,让学生在学习之初就折服于诗歌的魅力,从而引发学习的兴趣,取得良好的实践成果。
鉴于以上考虑,我计划用一个课时精讲。
第三,说教学目标。
结合本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根据新课标的“知识与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和态度”三个维度,我将本科的.教学目标确定为:知识目标:反复诵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
情感目标: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中主人公的思想感情及诗歌的主旨。
最后,说教学重难点。
二、说教法、学法教法得当,才能挖掘出学生最大的潜力,才能达到教与学的完美结合。
我认为这首诗最主要的就是让学生自己通过理解、感悟、朗读去体会征人那种厌恶战争思念家乡又奋勇抗敌的矛盾心理,通过自己的独特的情感体验去鉴赏“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所以我的教学方法主要是:创设情境法、诵读法讨论法引导点拨法等。
这样可以真正的做到一学生为主题,尊重学生的理解,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三、说教学过程我来呈现一下我的教学过程1、首先是导入:音乐渲染,营造气氛。
了解《诗经》,拉近距离。
2、落实基础,整体感知通过自读、指名朗读,发现障碍,正字正音,老师指导重点字词及朗读的节奏。
3、让学生对照注释明确部分字词含义,老师强调“杨柳”解释,在自学基础上、根据老师引导、小结基本把握诗歌大意。
4、创设情境,加深感悟。
让学生谈谈“杨柳依依”的画面,画面的想象能更好的理解战士的情感,也能培养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
采薇说课稿(4篇)

采薇说课稿(4篇)采薇说课稿1评委老师,各位同仁,大家好!如今由我来说课。
我说课的题目是《采薇》。
首先,我来说一下教材《诗经》是人教版高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课文,由《氓》和《采薇》两张组成,我今日给大家说的就是《采薇》,该单元主要是鉴赏从先秦到南北朝时期的诗歌。
《采薇》以四言诗歌体的形式,以回忆的方式写了被遣戍边的战士从出征到回家的诗歌。
重章叠句手法的运用以及情景交融的抒情是本文最大的特点。
第二,我来说一下我对教材的处理结合本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根据新课标中的“三个维度〞,我将本科的教学目标确定为:反复诵读,体会诗中主人公的思想感情及诗歌的主旨。
把握重章叠句的艺术手法,用自己独特的阅读体验鉴赏诗歌,本课的重点是把握重章叠句的艺术手法。
鉴于要培育学生对诗经的兴趣和提高其鉴赏能力,所以我安培用两个课时精讲。
第三,我再说说教学方法教法得当,才能挖掘出学生最大的潜力,才能到达教与学的完善结合。
我认为这首诗最主要的就是让学生自己通过反复朗读去体会征人那种厌恶战争思念家乡又奋勇抗敌的矛盾心理,通过自己的独特的情感体验去鉴赏“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所以我的教学方法主要是:诵读法商量法点拨法这样可以真正的做到一学生为主题,敬重学生的理解,培育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最终,我来呈现一下我的教学过程首先是导入:和学生集体朗诵余光中的乡愁,营造气氛。
导语: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生于斯、长于斯的家园,每个人都有融于血液的故土乡情。
今日就让我们到我们中华民族的源头去体验一下这美妙的情感吧。
二:落实基础,整体感知请不同的同学自选章节朗读,其他同学为其正字正音,老师指导重点字词及朗读的节凑。
并大体让学生把握结构内容。
三:细读赏析商量重章叠句这一技巧在诗中的作用和好处分组商量主人公对战争的看法及文章的主旨鉴赏最终一章,各抒己见。
老师最终在大屏幕上打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和学生们沟通四:作业:课后阅读《诗经》里其他经典篇章,把自己喜爱的重章叠句找出来在班里沟通。
《采薇》教案设计

《采薇》教案设计一、教案背景《采薇》是中国古代的一首民歌,流传至今。
通过学习这首古代民歌,可以让学生了解古代文化、培养音乐欣赏能力,同时也可以通过对这首歌曲的学习,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目标1. 了解《采薇》的背景及文化内涵;2. 掌握《采薇》的歌词和曲调;3. 认识古代音乐的特点;4. 提高学生的音乐表达能力。
三、教学内容1. 《采薇》的背景介绍与文化内涵分析;2. 学习《采薇》的歌词和曲调;3. 学习古代音乐的特点;4. 进行合唱和合奏练习。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介绍《采薇》的来历和文化内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歌词学习教师将《采薇》的歌词分发给学生,让学生跟读歌词,解释其中的生词和句子结构。
然后,让学生分组进行朗读和背诵,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 曲调学习教师演奏《采薇》的曲调,让学生跟随唱。
可以分为整首歌曲的学习和分段学习两个部分,确保学生能够把握歌曲的整体结构和细节。
4. 音乐特点探究教师介绍古代音乐的特点,例如音域较窄、音调纯朴、旋律简单等。
通过学习《采薇》的时长、调式和音域等方面的特点,引导学生对古代音乐进行理解和欣赏。
5. 合唱和合奏练习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分别负责不同的声部。
教师带领学生进行合唱练习,让学生逐渐掌握整首歌曲的合唱技巧和配合。
同时,为有乐器基础的学生提供合奏的机会,让他们能够与合唱团进行配合演奏。
6. 总结通过本次学习,学生对《采薇》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掌握了歌曲的歌词和曲调,并且理解了古代音乐的特点。
师生共同总结学习成果,展示合唱和合奏的成果。
五、教学评价1. 个人评价老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听唱和合奏的质量等来进行评价,识别学生的进步和不足之处。
2. 合唱&合奏评价教师可以建立一个评价标准,包括音准、节奏、配合度、表情等方面的要求,对学生的合唱和合奏表现进行评价。
3. 反馈评价教师可以通过课堂听唱和录音回放的方式,提供针对性的评价和反馈,帮助学生改进表演和演奏技巧。
诗经《采薇》说课稿

诗经《采薇》说课稿诗经《采薇》说课稿《采薇》以四言诗歌体的形式,以回忆的方式写了被遣戍边的战士从出征到回家的诗歌。
重章叠句手法的运用以及情景交融的抒情是本文最大的特点。
下面是yjbys小编分享的诗经《采薇》说课稿,更多内容请访问(/wenxue)。
一、说教材《采薇》是人民教育出版社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语文必修2第二单元的精读课文,选自《诗经》诗歌以追忆的方式,抒发了战士久戍在外的爱国之情和思念家乡的情怀本单元处于高一上学期,学习内容为先秦到南北朝时期的诗歌这些诗歌在思想内涵和艺术成就上都堪称后世诗歌的典范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让学生体现其蕴含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掌握古诗的文体知识,学会赏析诗歌本文安排在单元第二篇,如何指导学生学好本首诗,是树立学生学好古诗的信心,培养一定赏析能力和审美情趣的关键根据新课标的“知识与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和态度”三个维度,和高一学生古诗鉴赏能力较弱的现状,欲拟定教学目标如下:教学目标:1、反复朗读,体会士卒戍边与思乡的情感矛盾,把握其复杂的思想感情2、品味本诗的语言美,赏析其重章叠句手法的艺术魅力3、熟记关于《诗经》的文学常识新课标指出,文学阅读必须“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魅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因此,在教学中将体会感情,品味语言,赏析艺术特色作为教学的重点由于本诗是早期的文言诗歌,学生在语言感知上有一定困难,因此教学的难点是品味语言,把握情感二、说教法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教材特点我采用诵读法和分析法进行教学(1)诵读法是学习古诗最基础、最重要的方法,也是最有效的方法关键是要根据情感的变化,读出节奏、语气、语调而把握文意,体味感情因此,范读、多读尤为重要(2)分析法在于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引下对课文的思想内容进行探究,从而使学生了解诗中体会的情感,体现语文课程的人文性三、说学法关于学法,在本课教学中贯穿自主探究,引导学生自学、教会学生如何学习诗歌,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达到提高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目标可以把疏通文意和课文思路的任务交给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同时背诵课文,使记诵和理解结合在一起,这样才符合学生的记忆规律,也减轻学生课下的负担四、说程序本课计划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如下:一、导入:……接下来我将从整体把握、体会情感、品味语言、总结艺术特色四个大环节来安排教学二、背景点拨,整体把握首先学生回顾《诗经》的基本知识,依情况略作补充简单介绍本诗的历史背景:《采薇》大约是周宣王时代的作品,经常入侵中原,历史上有不少周天子派兵戍守边外和命将士出兵打败玁狁的记载进入课文后,明确生僻字读音;朗读课文,把握诗歌让学生对照注释及工具书明确字词读音,老师强调个别容易读错的字,在预习基础上基本把握诗歌大意三、疏通课文,体会情感学生朗读一至三节,找出通假字,如“莫”;语助词如“止”“曰”;古今异义词如“启”“居”以及个别短语如“靡室靡家”“载饥载渴”的结构,结合上《卫风·氓》中出现的相同或类似的结构来理解检查学生的自学情况,抽查翻译,纠正错误这三节都以采薇起笔,让学生思考课文呢写了薇菜生长的哪几种形态,有什么作用?学生思考这个问题不难,但学生回答可能不完整,只点到用于表达士卒思归之情的强烈老师要补充,用薇菜的生长来反映归期的推移和不定期,思念之情更加沉重同时在艺术手法上,同《卫风·氓》用“桑叶”来起兴一样,这里也是比兴手法,引出下文另外,战士们靠野菜来充饥也反映了战士们生活艰苦,兴中有赋接下来,让学生继续找寻作者除了用薇菜的生长还用了什么来表现戍边的漫长?明确:用年月的更替,从“莫”到“阳”让学生自行分析随着年岁的增长,作者对战争,对家乡的情感发生了什么变化,有何体现这是一首戍边战士在归来途中追忆戍边生活的诗,战士用追忆的口吻来回想过去,在追忆中流露出强烈的情感这两个问题的答案在课文中都找得到,学生找寻的过程有助于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情感变化线索明确:对战争,作者坚决抗战,保家卫国,体现自豪感和爱国情怀;同时内心又极度思念家乡,要提醒学生注意作者强烈的痛苦,除了倍感久戍无期,同时不要忽视与家人音信隔绝,生死未卜的痛苦到这里,学生对这三节已经基本把握,现在可让学生再次整理归纳作者情感的复杂和矛盾,要提醒注意作者对统治者不体恤士卒的不满总结艺术手法,分析艺术手法可以提醒从《卫风氓》来入手,如重章叠句,比兴手法,不仅表现感情递进,还突出主题课文除了追述思归之情,四、五节还追述行军作战的紧张生活学生朗读,对照注释再次理解四、五节归纳通假字如“尔”“棘”,古今异义如“君子”,“小人”,这两节字词在意义理解上比较难,可以让学生翻译,加强理解和掌握第四节前四句是自问自答,写常棣花也是起兴请学生归纳这四、五两节的大意,这样能培养学生归纳能力,更好的把握这两节在课文中找出描写紧张劳苦征战生活的文字,如“三捷”“日戒”等把握了大意后,引导学生分析作者描写我军装备精良,马匹强壮中体现出来的`复杂情感,既有民族自豪感也有一定的愤恨情绪,士卒靠薇菜果腹而将军马匹居然如此肥壮,更何况是将军自己,表现了对军中不公的不满四、感受人物形象,品味语言美让学生谈谈在中国古典诗词中描写离别经常用杨柳的用意杨柳意象的把握对今后学习古诗歌很有帮助,回到课文第六节,想象前四句的画面画面的想象能更好的理解战士的情感,也能培养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为了突出人物内心的情感在写作时经常用外在景物来衬托,在课文第六节里,杨柳和雨雪画面备受人们赞赏,让学生思考,谈谈自己的理解杨柳和雨雪分别衬托了战士离别时依依不舍和归来时百感交集,抒情主人公的情感寄托在这两幅画面中指导学生这种寄情于景,以景写情,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这时我提问,如何理解征战在外强烈的思乡之情以及归途路上的伤悲痛苦?这个问题有一定的思考难度,让学生在看似矛盾的态度中更好的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和复杂真实的人物情感,更完整、准确的把握思想感情到这里已经分析完课文,现在可以让学生完整归纳诗歌中抒情主人公的人物形象归纳人物形象要求全面,准确,这样有助于学生更好的把握课文,理解情感,训练完整表达的能力五、总结艺术特色由学生分析课文的艺术特色,教师补充指导学生参照《卫风氓》来分析本文的重章叠句,比兴手法同时要注意课文的多种叙事手法应用,如倒叙,追叙再回到现实的叙事线索布置作业:熟读、背诵诗歌。
采薇说课稿

采薇说课稿采薇说课稿作为一名老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
那么说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采薇说课稿,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X号考生,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诗经两首·采薇》。
下面,我将会从说教材、说教学目标、说学情、说教法学法和说教学过程等部分来进行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采薇》是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二单元《〈诗经〉两首》的第二首诗,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在熟读背诵课文的基础上,领悟课文的思想感情,了解并能赏析我国古代诗歌。
《采薇》一首戍卒返乡诗,本诗表现了戍边士兵的军旅生活和思乡之苦。
对于本课,我计划两课时完成教学。
第一课时重在积累基础文言字词,理解课文内容。
第二课时辄重在品味语言,探究主题。
二、说教学目标:根据新课标对语文教学的要求和对教材的分析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立为以下三个方面:1、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诗经》有关常识,掌握诗中的重要文言字词,积累文言基础知识。
2、过程和方法目标:能对课文内容进行翻译理解,体会诗中的意境,学习“赋比兴”的艺术手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理解诗中所反映出的古代社会情状和诗中士兵对战争的不满和思乡的伤痛三、说重点、难点:《采薇》是一篇以抒情为主的古代诗歌,因此,我把积累掌握文言字词和情感的分析确立为本课的教学重点。
又因为《诗经》运用的艺术手法主要是“赋,比,兴”,所以把对赋比兴手法的学习作为本课的一个难点。
四、说学情:高一的学生已经在初中学习过许多古诗文,掌握了一些古诗文学习方法,已经积累了一定的文言字词。
而教学大纲的要求,古诗文的教学重培养学生阅读浅显古诗文的能力,把握诗文的思想内容,积累语言知识,能背诵名篇佳句。
所以,在学习中我会尽可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他们已有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的指导,从而让学生有全面的提高。
五、说教法学法针对本课四言诗的特点,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主要采用讲授法,诵读法进行教学。
采薇 教案

采薇教案教学内容:采薇 - 古文诗歌教学目标:1. 了解《采薇》的背景和意义;2. 掌握《采薇》的基本内容和诗歌形式;3. 理解《采薇》中表达的情感和思想。
教学准备:1. 《采薇》的课文和翻译;2. 教具:黑板、白板、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介绍《采薇》是一首出自《诗经》的古文诗歌,向学生展示《采薇》的原文,并简要解释“采薇”的意思。
Step 2:导读向学生介绍《采薇》的背景和写作时期,并提问:诗人为何要将采草的女子与自己的心情联系在一起?Step 3:学习课文1. 将《采薇》的原文和翻译分发给学生,带领学生阅读原文,并解读难点字词的含义。
2. 引导学生朗读原文,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Step 4:分析诗歌结构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采薇》的诗歌结构,解释每个部分的含义和功能。
2. 使用黑板或白板,绘制《采薇》的诗歌结构图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Step 5:探讨情感与思想1. 带领学生分析《采薇》所表达的情感和思想。
2. 提问:为什么诗人要用采草的女子来比喻自己的心情?他想表达什么样的情感和思绪?Step 6:拓展思考提问:你认为《采薇》这首诗与现实生活有何关联?是否能够与当代人们的情感和思想产生共鸣?为什么?Step 7:小结总结课程内容,并强调《采薇》的重要性和学习收获。
Step 8:作业布置要求学生回家后,自行查找相关资料,了解《采薇》的研究价值和在古代文学中的地位,并写一篇300字左右的读后感。
教学反思:通过本次课程,学生能够了解《采薇》的背景、意义和诗歌结构,并能够探究诗歌中表达的情感和思想。
教学过程中,结合让学生参与互动,提问与讨论,使得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思考和学习。
同时,通过拓展思考和布置作业,引导学生进一步深入了解《采薇》的相关内容,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研究的能力。
《采薇》教案设计

《采薇》教案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采薇》的诗意,掌握其基本内容和艺术特色。
学会鉴赏古典诗歌,了解《诗经》在中国文学中的地位和影响。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翻译和讨论,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引导学生运用联想和想象,深入体会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古典诗歌的兴趣,增强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和自豪感。
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采薇》的诗意,掌握其基本内容和艺术特色。
难点:鉴赏古典诗歌,深入体会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教学准备:课文《采薇》的复印件或投影。
相关的《诗经》背景资料和注释。
朗读录音或视频,用于辅助学生朗读和理解。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导入话题:谈论古典诗歌的魅力和价值,引出《诗经》和《采薇》一诗。
提问激发兴趣:你们知道《诗经》是什么吗?《采薇》又是怎样的一首诗?简要介绍《诗经》和《采薇》的背景。
二、朗读诗歌要求学生自由朗读诗歌,注意字音、节奏和韵律。
指名几位学生朗读,其他同学点评。
教师范读,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音乐美。
三、解析诗歌逐句翻译诗歌,解释生词和难句,确保学生理解基本内容。
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如比喻、象征等手法的运用。
引导学生体会诗歌的意境和情感,如战士归途中的思乡之情。
四、讨论交流分组讨论诗歌中表达的主题和情感,每组选派代表发言。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和感受,与同学们分享。
教师总结归纳学生的发言,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五、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现代社会中,我们如何传承和发扬古典诗歌文化?鼓励学生尝试创作一首以“归途”为主题的诗歌,运用比喻、象征等手法。
六、总结归纳归纳诗歌的主要内容和情感表达。
强调古典诗歌的文化价值和艺术魅力,鼓励学生多阅读、多欣赏。
七、作业布置背诵《采薇》全诗。
选择其中一段或几句进行赏析,写一篇不少于300字的赏析文章。
采薇教案设计

采薇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和掌握采薇的基本特征和生长环境,认识并学习采薇的采摘技巧。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提高采薇的技巧和采摘效率。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增强对野生植物的尊重和珍惜。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了解采薇的基本特征和生长环境,掌握采摘野生植物的技巧。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掌握采薇的技巧并提高采摘效率。
三、教学过程1. 情境导入老师在课前准备好一束采薇,让学生观察并猜测这是什么植物,引发学生对野生植物的兴趣。
2. 知识讲解(1)了解采薇的基本特征和生长环境,采薇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生长在阴湿的山坡或溪边地带。
(2)了解采薇的采摘技巧,采摘时需用小剪刀修剪植物的茎部,避免伤害到植株。
3. 操作示范(1)教师示范采摘采薇的技巧,并解释注意事项。
(2)让学生一起观察和学习,手把手地示范教学。
4. 练习巩固(1)让学生分组进行练习,每组选出一名队长进行示范。
(2)其他队员通过观察和讨论来提出改进意见,帮助队长提高采摘效率。
5. 情感体验(1)分组进行采薇比赛,比较每组采摘的速度和效率。
(2)通过比赛,激发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四、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了解了采薇的基本特征和生长环境,掌握了采摘野生植物的技巧,提高了观察和动手操作能力。
通过实际采摘的练习和比赛,培养了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在教学中,可以适当增加一些现场观察和互动环节,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兴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必修2《采薇》说课稿
必修2《采薇》说课稿
《采薇》的实质绝非儒生所粉饰的,赞美周王的功绩,而是一首征夫思归诗。
一、说教材
《采薇》是人民教育出版社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语文必修2第二单元的精读课文,选自《诗经》。
诗歌以追忆的方式,抒发了战士久戍在外的爱国之情和思念家乡的情怀。
本单元处于高一上学期,学习内容为先秦到南北朝时期的诗歌。
这些诗歌在思想内涵和艺术成就上都堪称后世诗歌的典范。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让学生体现其蕴含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掌握古诗的文体知识,学会赏析诗歌。
本文安排在单元第二篇,如何指导学生学好本首诗,是树立学生学好古诗的信心,培养一定赏析能力和审美情趣的关键。
根据新课标的“知识与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和态度”三个维度,和高一学生古诗鉴赏能力较弱的现状,我拟定教学目标如下:
教学目标:
1、反复朗读,体会士卒戍边与思乡的情感矛盾,把握其复杂的思想感情。
2、品味本诗的语言美,赏析其重章叠句手法的艺术魅力。
3、熟记关于《诗经》的文学常识。
新课标指出,文学阅读必须“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魅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因此,我将体会感情,品味语言,赏析艺术特色作为教学的重点。
由于本诗是早期的文言诗歌,学生在语言感知上有一定困难,因此教学的难点是品味语言,把握情感。
二、说教法
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教材特点我采用诵读法和分析法进行教学。
诵读法是学习古诗最基础、最重要的方法,也是最有效的方法。
关键是要根据情感的变化,读出节奏、语气、语调而把握文意,体味感情。
因此,范读、多读尤为重要。
分析法在于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引下对课文的思想内容进行探究,从而使学生了解诗中体会的情感,体现语文课程的人文性。
三、说学法
关于学法,在本课教学中贯穿自主探究,引导学生自学、教会学生如何学习诗歌,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达到提高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目标。
可以把疏通文意和课文思路的任务交给学生。
在理解课文的同时背诵课文,使记诵和理解结合在一起,这样才符合学生的记忆规律,也减轻学生课下的负担。
四、说程序
本课计划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如下:
一、导入:
接下来我将从整体把握、体会情感、品味语言、总结艺术特色四个大环节来安排教学。
二、背景点拨,整体把握
首先学生回顾《诗经》的基本知识,我依情况略作补充。
简单介绍本诗的历史背景:《采薇》大约是周宣王时代的作品,经常入侵中原,历史上有不少周天子派兵戍守边外和命将士出兵打败玁狁的记载。
进入课文后,明确生僻字读音;朗读课文,把握诗歌。
让学生对照注释及工具书明确字词读音,老师强调个别容易读错的字,在预习基础上基本把握诗歌大意。
三、疏通课文,体会情感
学生朗读一至三节,找出通假字,如“莫”;语助词如“止”“曰”;古今异义词如“启”“居”。
以及个别短语如“靡室靡家”“载饥载渴”的结构,结合上《卫风•氓》中出现的相同或类似的结构来理解。
检查学生的自学情况,抽查翻译,纠正错误。
这三节都以采薇起笔,让学生思考课文呢写了薇菜生长的哪几种形态,有什么作用?学生思考。
这个问题不难,但学生回答可能不完整,只点到用于表达士卒思归之情的强烈。
老师要补充,用薇菜的生长来反映归期的推移和不定期,思念之情更加沉重。
同时在艺术手法上,同《卫风•氓》用“桑叶”来起兴一样,这里也是比兴手法,引出下文。
另外,战士们靠野菜来充饥也反映了战士们生活艰苦,兴中有赋。
接下来,让学生继续找寻作者除了用薇菜的生长还用了什么来表
现戍边的漫长?明确:用年月的更替,从“莫”到“阳”。
让学生自行分析随着年岁的增长,作者对战争,对家乡的情感发生了什么变化,有何体现。
这是一首戍边战士在归来途中追忆戍边生活的诗,战士用追忆的口吻来回想过去,在追忆中流露出强烈的情感。
这两个问题的答案在课文中都找得到,学生找寻的过程有助于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情感变化线索。
明确:对战争,作者坚决抗战,保家卫国,体现自豪感和爱国情怀;同时内心又极度思念家乡,要提醒学生注意作者强烈的痛苦,除了倍感久戍无期,同时不要忽视与家人音信隔绝,生死未卜的痛苦。
到这里,学生对这三节已经基本把握,现在可让学生再次整理归纳作者情感的复杂和矛盾,要提醒注意作者对统治者不体恤士卒的不满。
总结艺术手法,分析艺术手法可以提醒从《卫风氓》来入手,如重章叠句,比兴手法,不仅表现感情递进,还突出主题。
课文除了追述思归之情,四、五节还追述行军作战的'紧张生活。
学生朗读,对照注释再次理解四、五节。
归纳通假字如“尔”“棘”,古今异义如“君子”,“小人”,这两节字词在意义理解上比较难,可以让学生翻译,加强理解和掌握。
第四节前四句是自问自答,写常棣花也是起兴。
请学生归纳这四、五两节的大意,这样能培养学生归纳能力,更好的把握这两节。
在课文中找出描写紧张劳苦征战生活的文字,如“三捷”“日戒”等。
把握了大意后,引导学生分析作者描写我军装备精良,马匹强壮中体现
出来的复杂情感,既有民族自豪感也有一定的愤恨情绪,士卒靠薇菜果腹而将军马匹居然如此肥壮,更何况是将军自己,表现了对军中不公的不满。
四、感受人物形象,品味语言美
让学生谈谈在中国古典诗词中描写离别经常用杨柳的用意。
杨柳意象的把握对今后学习古诗歌很有帮助,回到课文第六节,想象前四句的画面。
画面的想象能更好的理解战士的情感,也能培养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
为了突出人物内心的情感在写作时经常用外在景物来衬托,在课文第六节里,杨柳和雨雪画面备受人们赞赏,让学生思考,谈谈自己的理解。
杨柳和雨雪分别衬托了战士离别时依依不舍和归来时百感交集,抒情主人公的情感寄托在这两幅画面中。
指导学生这种寄情于景,以景写情,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
这时我提问,如何理解征战在外强烈的思乡之情以及归途路上的伤悲痛苦?这个问题有一定的思考难度,让学生在看似矛盾的态度中更好的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和复杂真实的人物情感,更完整、准确的把握思想感情。
到这里已经分析完课文,现在可以让学生完整归纳诗歌中抒情主人公的人物形象。
归纳人物形象要求全面,准确,这样有助于学生更好的把握课文,理解情感,训练完整表达的能力。
五、总结艺术特色
由学生分析课文的艺术特色,教师补充。
指导学生参照《卫风•氓》来分析本文的重章叠句,比兴手法。
同时要注意课文的多种叙事手法应用,如倒叙,追叙再回到现实的叙事线索。
布置作业:熟读、背诵诗歌。
预习下一课《离骚》。
拓展阅读:《采薇》课文赏析
《采薇》一诗写西周时期一位饱尝服役思家之苦的戍边战士在归途中所思所想,叙述了他转战边陲的艰苦生活,表达了他爱国恋家、忧时伤事的感情。
全诗共分六章,前三章以倒叙的方式,回忆了征战的苦况。
这位戍边战士长期远离家室,戎马倥偬。
军旅生活是那么艰苦,驻守地转移不定,王室公事无休无止,战士们无暇休息,有时还得采薇充饥。
对此,难免怨嗟,产生渴望返回故乡之情,但为了抵御狁的侵扰,为了实现边境早日安定,战士们坚持下来,恰当地处理了个人忧伤痛苦与保卫疆土的矛盾。
四、五两章笔锋陡转,描写边防将士出征威仪,全篇气势为之一振。
先以自问自答的形式,流露出出征将士们雄纠纠气昂昂的自豪感。
接下来对战车以及弓箭的描写,显示出将士们装备的精良和高度警惕的精神状态,使主人公的爱国思想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末章忆昔伤今。
“昔我”两句以乐景写哀,“今我”两句以哀景写乐。
然而在九死一生归来之际,庆幸之余,难免痛定思痛;加之归途艰难,又饥又渴,怎不悲从中来呢!
此诗选自《小雅》,却与《国风》同样运用了重叠的句式与比兴的手法。
如前三章的重章叠句中,以薇的生长过程衬托离家日久企盼
早归之情,异常生动妥贴。
第四章以常棣盛开象征军容之壮、军威之严,新警奇特。
末章“昔我”四句,分别抒写当年出征和此日生还这两种特定时刻的景物和情怀,言浅意深,情景交融,历来被认为是《诗经》中最有名的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