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复习提纲1

合集下载

《心理学》复习提纲

《心理学》复习提纲

心理学第一章心理学概述第一节什么是心理学: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心理过程:1.认识过程是人的最基本的心理过程。

2. 最简单的认识过程——感觉。

3.认识过程是情感、意志过程的基础。

(知之深,爱之切)4. 反之,情感、意志过程又能巩固和深化人的认识过程。

个性心理:1.包括三个方面:个性倾向性、个性心理特征、自我意识。

2.以个性倾向性为方向,以个性心理特征为表现,以自我意识为调控的有机的个性心理的整体。

3.个性倾向性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世界观等。

(最活跃因素/需要是基础/信念世界观居最高层次)4.个性心理特征包括能力、气质、性格。

(人心不同,各如其面)5.自我意识是个性心理的调控结构。

6.自我意识包括:自我认识、知我体验、自我评价、自我监督、自我调控、自我教育、自尊心等。

7.有一种心理现象叫做注意,它不属于某一种独立的心理过程。

(它属于心理现象)认识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心理过程:情感过程注意意志过程心理现象个性倾向性: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世界观个性心理: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气质、性格自我意识心理学的任务:(简答)1.研究心理和脑的关系(心理是脑的机能)2.研究心理现象和客观现实的关系3.揭示心理过程的基本规律4.揭示个性心理的特点和形成规律5.探讨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的关系心理学的理论意义:(简答)1.心理学的研究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提供了科学依据。

2.心理学理论有助于克服和批判各种唯心主义思想。

3.心理学研究有助于邻近学科的发展。

心理学的实践意义:(简答)1.心理学对指导人的实践活动,提高生产劳动效率有重要意义。

2.心理学有助于做好管理和思想政治工作。

(企业)3.心理学有助于人的身心健康和提高医疗效果。

(医疗)4.心理学对提高教育和教学质量具有更重要的意义。

(学校)第二节心理学的形成和发展:1.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曾经说过,“心理学有一个悠久的历史,但只有一个短暂的现在”。

心理学 复习提纲

心理学  复习提纲

第一章心理学概述复习提纲1、【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的心理现象(或心理活动)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2、【心理学研究对象】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的心理现象,包括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个方面。

心理过程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过程,是心理活动的一种动态过程,也称为心理活动过程,它包括认识过程、情绪情感过程、意志过程三个方面,其中认识过程由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组成。

个性心理是指具有一定倾向的心理特征的总和(或指一个人在社会生活实践中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各种心理现象的总和)。

它包括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和自我意识】两个方面。

个性倾向性是人的个性心理的动力系统,是个性结构中最活跃的因素,由需要、兴趣、动机、理想、信念、世界观等组成;个性心理特征由能力、气质、性格组成。

3、【心理学历史】西方最早的心理专著是亚里士多德的《论灵魂》。

教育心理学(同时也是动物心理学)的开创者是桑代克。

(1903年出版《教育心理学》)认知派的代表人物:布鲁纳、奥苏伯尔。

1967年,美国心理学家奈塞尔发表了《认知心理学》一书,标志了现代认知心理学的诞生。

5、【心理学研究原则】6、【心理学研究方法】7、大脑分左右两半球,是协同活动的。

两半球具有不同的功能:语言功能主要定位在左半球,该半球主要负责言语、阅读、书写、数学运算和逻辑推理等;而知觉物体的空间关系、情绪、欣赏音乐和艺术等则定位在右半球。

12、【学习心理学的意义】第二章注意复习提纲注意的转移:根据新任务的要求主动地转移。

影响注意广度的因素:知觉对象的特点、知觉者的知觉任务、知觉者的已有知识和经验。

影响注意稳定性的因素:注意对象的特点、个人的坚定目的、个人的主观状态。

影响注意分配的条件:熟练程度(自动化)、内在联系。

影响注意转移的因素:原有活动吸引注意的强度、新事物的性质与意义、事物是否具有转移注意的信号、个体的神经类型和自控能力。

第三章感觉和知觉复习提纲11、如何运用感知规律进行教学。

《心理学》 重点复习提纲

《心理学》   重点复习提纲

《心理学》重点复习提纲《心理学》-重点复习提纲《心理学》第一章:概论第一节:心理学的概念一、什么就是心理学心理学是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的规律的科学。

首先,心理学要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

其次,心理学要研究心理和行为的活动规律(解释、预测和调控)。

心理学就是一门以表述、预测和调控人的犯罪行为为目的,通过研究分析人的犯罪行为,阐明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二、心理学的科学性质心理学做为一门科学,就是自从1879年德国学者冯特受自然科学的影响,创建心理实验室,并使之瓦解思辨性哲学沦为一门单一制学科已经开始的。

这就使得心理学的研究工作更为困难和复杂,兼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双重性质了。

第二节:心理学的历史发展与流派心理学是一门具有长远历史但又很年轻的科学。

一、科学心理学的问世及结构主义心理学代表人物:冯特、铁钦纳主要观点:用实验的方法分析出心理的基本元素及心理的结构。

二、机能主义心理学代表人物:詹姆斯、杜威主要观点:强调意识的功能。

三、行为主义心理学代表人物:华生、斯金纳主要观点:研究线路需用“提振-反应”公式去则表示,秉持心理学就是研究犯罪行为的科学。

四、格式塔心理学代表人物:魏太默、考夫卡、苛勒主要观点:“整体大于部分之和”五、精神分析学派代表人物:弗洛伊德主要观点:研究人的潜意识六、人本主义心理学代表人物:马斯洛和罗杰斯主要观点:主张人是一种自由的、有理性的生物,具有发展的潜能,与动物本质上完全不同。

七、心智心理学代表人物:皮亚杰、奈瑟主要观点:研究信息加工过程(常用“小声响”方法)。

第三节:心理学的主要分支一、心理学的理论领域(一)实验与重新认识心理学(二)人格与社会心理学(三)发展心理学(四)生理心理学二、心理学的应用领域(一)临床与咨询心理学(二)教育与学校心理学(三)工业与组织心理学(四)广告与消费心理学(五)法律与犯罪心理学第四节:心理学研究方法一、观察法:1、定义:就是所指在自然情景中对人的犯罪行为展开存有目的、存有计划的系统观测并记录,然后对所作记录展开分析,以期辨认出心理活动变化和发展的规律的方法。

心理学复习大纲

心理学复习大纲

⼼理学复习⼤纲师范⽣《⼼理学》课程的复习考试⼤纲第⼀章绪论1、概念:⼼理学:⼼理学是研究⼼理现象发⽣、发展和活动规律的科学。

⼼理过程:⼼理过程是指在⼈的认识、情感、意志⾏动⽅⾯表现出来的那些⼼理活动,它们经常处于动态变化的过程中,包括认知过程、情绪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理状态:在⼼理活动的进程中,或从⼼理过程到个性⼼理特点形成的过渡阶段,常常会出现⼀种相对持续的状态,这类⼼理现象称之为⼼理状态。

例如,注意状态、灵感状态。

个性⼼理:个性倾向性是指⼀个⼈所具有的意识倾向,也就是⼈对客观事物的稳定的态度。

它是⼈从事活动的基本动⼒,决定着⼈的⾏为的⽅向,主要包括需要、动机、兴趣和⾃我意识等。

2、⼼理学的研究对象⼼理学既研究动物的⼼理,也研究⼈的⼼理,⽽以⼈的⼼理现象为主要的研究对象。

3、⼼理学的主要任务1、描述与测量、2、解释、3、预测、4、控制4、学习⼼理学的理论和实践意义⼼理学既是⼀门理论科学,⼜是⼀门应⽤科学。

⼼理学研究的理论作⽤在于探讨⼼理活动的发⽣、发展的规律,揭⽰客观现实与⼈的⼼理的关系,探索⼼理的起源,从⽽以最新的科学成就对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起到论证和充实作⽤。

⼼理学所提供的关于知、情、意活动的规律,关于个性形成的规律以及关于⼉童、青少年⼼理特点的知识,成为教育学阐明教学原理和教育措施的重要理论依据,也是种种教学法的知识基础。

掌握⼼理学的科学认识,使⼈能正确地理解各种精神现象,有助于⼈们形成科学的世界观,是破除迷信、摒弃偏见的理论武器。

5、⼼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客观性原则、实践性原则、系统性原则、发展性原则、伦理性原则6、⼼理学的研究⽅法观察法、测验法、调查法、实验法、个案法7、⼼理学的诞⽣1879年,冯特在德国莱⽐锡⼤学创⽴了世界上第⼀个⼼理实验室,标志着科学⼼理学的诞⽣。

从这开始,⼼理学才脱离哲学⽽成为⼀门独⽴的学科,冯特为此被称为⼼理学的始祖。

8、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理学流派构造主义学派、机能主义学派、⾏为主义学派、格式塔学派、精神分析学派9、当代⼼理学研究的主要取向1、⼼理学的第三势⼒ = ⼈本主义⼼理学、重视⼈⾃⾝的价值,提倡充分发挥⼈的潜能2、认知⼼理学、把⼈看作是计算机,以信息加⼯的特点,即从信息的输⼊、编码、转换、储存和提取等的加⼯过程来研究⼈的认知活动第⼆章⼼理的⽣理基础1、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神经元在结构上由胞体和突起两部分组成。

心理学复习总结提纲

心理学复习总结提纲

心理学复习提纲第一、二章1.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就是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学科2.心理现象的内容:分为两类:心理过程个性心理心理过程:(1)认识过程(2)情感过程(3)意志过程个性心理:(1)个性倾向(2)个性心里特征3.学习心理学的意义:理论意义:1、有助于学好教育科学理论2、有助于建立科学世界观实践意义:1、有助于掌握学习规律、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2、有助于搞好教学工作3、有助于自我意识的发展4、有助于提高心理素质,保持心理健康1879年,冯特在德国的莱比锡大学创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这被公认为是心理学科独立的标志。

4.心理学研究的原则:(1)客观性(2)发展性(3)实战性5.心理学的方法:(1)观察法:是在日常生活的条件下,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观察和记录被试的外部表现,以了解其内部心理活动的方法。

(2)实验法:是有目的地严格控制或创造一定条件来引起某种心理现象的方法,它是心理学最基本最常用的方法。

6.反射种类:俄国生理学家巴浦洛夫在20世纪初通过条件反射实验研究了大脑皮层的机能,开辟了高级神经活动生理学的研究领域,创立了高级神经活动学说。

分为:无条件反射条件反射从条件反射又分为:第一信号:是以具体事物作为信号刺激建立起来的条件反射系统第二信号:凡是以语言、文字作为信号刺激建立起来的条件反射系统第三章感觉和知觉1.感觉的概念: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知觉的概念: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

2.感觉与知觉的区别:(1)反映的内容不同(2)产生的生理机制不同(3)影响因素不同感觉与知觉的联系:(1)两者同属认识活动的初级形式,都是对当前事物的直接反映(2)感觉是知觉的基础(3)知觉并不是感觉的机械相加3.感觉的作用1)感觉是其它一切较高级、较复杂心理活动的基础2)感觉提供内外环境信息,保证了有机体的正常活动。

(通过感觉提供的信息来了解集体内部状态和外界事物)3)感觉保证了有机同环境的信息平衡,维持了心理活动的正常进行。

心理学复习提纲(正式版)

心理学复习提纲(正式版)

“心理学”知识要点第一节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一般把心理分为两个方面:心理过程与与个性心理。

一、心理过程心理过程是人的心理活动的基本形式,也是人的心理表现的重要方面。

包括:(一)认识过程接收、储存、加工和理解各种信息的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和想象。

(二)情感过程人在认识事物时决不会麻木不仁、无动于衷的,总要对它采取一定的态度,并产生某种主观体验。

(三)意志过程人们不仅在不断认识世界,产生情感体验,而且还要在实践中改造世界,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拟定实践计划、作出决定、执行决定以及为达到目的而克服困难等心理活动,在心理学中称之为意志过程。

三者关系:一是人的情感和意志总是在认识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所谓“知之深,爱之切”(一见钟情)。

二是人情感和意志对认识也有重要的影响。

因为情感和意志既在人的认识中起着过渡和动力作用,又是衡量人的认识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

所以只有强烈的情感和坚强的意志力,才能积极地认识客观事物。

二、个性心理它由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构成。

(一)个性倾向性包括需要、动机、兴趣、信念和世界观等,它决定着一个人对事物的态度和积极性。

(二)个性心理特征它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等方面的差异。

如有的人思维呆板,有的人灵活;有的人记忆敏捷,有的人迟缓。

这是能力上的差别。

第二节心理学的过去、现在一、心理学的产生与发展(一)心理学的萌芽心理学是一门既古老又年轻的科学。

说它古老,是因为它大约有2400多年的历史,最早阐述心理现象的专著是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的《灵魂论》,那时心理学还属于哲学范畴,研究心理学的都是哲学家和医生,所用的方法与哲学一样都是思辩的方法;说它年轻,是因为心理学真正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是近百年的事情。

(二)科学心理学的诞生1879年德国心理学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才使心理学从哲学中分化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三)心理学的发展1.学派不断涌现2.队伍逐渐壮大3.体系日趋完善二、西方心理学的主要派别(一)构造主义奠基人:冯特著名代表人物:铁钦纳,主张心理学应该研究人们的直接经验即意识。

心理学复习提纲

心理学复习提纲

心理学复习提纲一、概念1、心理学心理学(英文名称Psychology)是研究人和动物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和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

心理学既研究动物的心理(研究动物心理主要是为了深层次地了解、预测人的心理的发生、发展的规律)也研究人的心理,而以人的心理现象为主要研究对象。

因此总而言之,言而总之,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和心理规律的一门科学。

2、社会知觉社会知觉,又称社会认知,即个体对他人、群体以及对自己的知觉。

对他人的群体和知觉是人际知觉,对自己的知觉是自我知觉。

此外,对行为原因的认知也属于社会知觉的范围。

3、意识意识在心理学中定义为人所特有的一种对客观现实的高级心理反映形式。

意识是具体事物的组成部分,是人脑把世界万物分成生物和非生物两大类后,从这两大类具体事物中思维抽象出来的绝对抽象事物或元本体,是具体事物的存在、运动和行为表现出来的普遍性规定和本质,是每个具体事物普遍具有的自主、自新、自律的主体性质和能力。

4、思维思维分广义的和狭义的,广义的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概括的和间接的反映,它反映的是事物的本质和事物间规律性的联系,包括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

而狭义的通常的心理学意义上的思维专指逻辑思维。

5、感觉阈限感觉阈限(sensory threshold),用于测量感觉系统感受性大小的指标,用刚能引起感觉的刺激量来表示。

可分为绝对感觉阈限和差别感觉阈限两类。

绝对感觉阈限测量感觉系统的绝对感受性。

6、反射反射的定义:审查元数据并收集关于它的类型信息的能力。

7、注意起伏现象人的感受性不能长时间地保持固定的状态,而是间歇地加强和减弱,叫注意起伏8、创造想象创造想象是一种有意想象。

它是根据一定的目的、任务,在脑海中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用以积累的知觉材料作为基础,使用许多形象材料,并把他们加以深入,通过组合,创造出新的形象来。

9、心境心境是指强度较低但持续时间较长的情感,它是一种微弱、平静而持久的情感,如绵绵柔情、闷闷不乐、耿耿于怀等;10、气质气质是根据人的姿态、长相、穿着、性格、行为等元素结合起来的,给别人的一种感觉,就是气质,气质是用来形容人的,而相对而言,形容场所的各种感觉,则是用气氛来形容。

心理学复习提纲

心理学复习提纲

第一章心理学的对象、任务和方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一、什么是心理学1、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的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2、心理学古老而年轻:亚里斯多德《论灵魂》是最早的一部最早论述心理学思想的著作。

1879年冯特(德国哲学家、心理学家)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心理学实验室是心理学作为独立的科学的开端。

艾宾浩斯(德国心理学家)说:心理学有一个漫长的过去,却只有一个短暂的历史。

3、科学性质: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都有关系的边缘科学。

二、人的心理现象1、心理现象研究的两个方面:心理活动过程、个性心理特征。

心理现象是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特征的统一体。

2、心理(活动)过程:指人的心理活动发生、发展的过程。

在客观事物的作用下,人的大脑在一定的时间内反映客观现实的过程。

包括认识过程、情绪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1)认识过程:人通过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形式反映客观事物的特性、联系、关系的过程。

感觉: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知觉:人对事物的各个属性、各个部分以及对它们之间关系的综合的、整体的直接反映。

记忆:是经验的印留、保持和再作用的过程。

思维: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与规律的概括、间接的反映。

想象:人脑对已储存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过程。

(2)情绪情感过程:人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对待所认识的事物总是持有一定的态度,人对这种态度的体验就是情绪和情感。

(3)意志过程:人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调节和支配自己的行动,克服困难以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

意志是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充分体现。

(4)注意:人在各种心理活动过程中,还伴随着一种心理状态,即为注意。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它是心理过程的动力特征之一,注意不是一种心理过程,而是心理过程的一种特性。

认识过程与情感过程:一方面,认识过程是情感过程的基础,一方面,认识过程是意志活动的前提。

意志过程与情感过程:第一,情感对意志行动有一定影响。

心理学基础复习提纲

心理学基础复习提纲

心理学基础复习提纲第一章:心理学一、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活动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二、心理学的任务1. 理解人的心理活动及其行为;2. 预测人的心理活动及其行为;3. 控制人的心理活动及其行为;三、心理学与自我1. 心理学与职业问题(自我、偏差、职业、人际沟通)2. 心理学与生活问题(婚姻、社会问题)3. 心理学与教育问题(科学的教育观)四、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标准:1.身体、智力、情绪调和;2.适应环境,人际关系中能彼此谦让;3.有幸福感;4.在工作和职业中,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过着有效率的生活。

焦虑:是指一种缺乏明显客观原因的内心不安或无根据的恐惧预期即将面临不良处境的一种紧张情绪。

表现:持续性的紧张(紧张、担忧、不安全感)或发作性恐惧状态。

五、异常心理(一)强迫症强迫症:也称为强迫性人格,是一种以过分追求完美,精确,甚至达到纠缠细节,吹毛求疵为特征的综合体强迫症思维:“门的问题”强迫症行为:“洗手行为”,强迫性礼仪动作儿童强迫症(二)抑郁症抑郁症:通常指的是情绪障碍,是一种以心境低落为主要特征的综合体。

表现:日常兴趣显著衰退甚至丧失、无望感、无助感、积极性和动机丧失、丧失自尊和自信,自我评价显著下降、感到生活没有意义(自杀)。

与正常人的区别:时间(两个星期)、抑郁原因、反复发作、家族史。

(三)性心理障碍1. 恋物欲(如对毛发、脚、内衣、异性的生理用品等执着热恋)2. 接触淫(在人群中或交通拥挤的车辆上,反复与他人进行肉体接触摩擦等)3. 露出欲(裸露自己的性器或身体部位的性感带区域的愿望)4. 性虐待与被虐待愿望症六、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一)观察法观察法:指在自然情境中或预先设置的情境中对人的行为进行观察记录而后分析以期获得其心理活动变化和发展的规律的方法。

(二)实验法实验法:指人为地有目的地控制和改变某种条件,使被试产生所要研究的某种心理现象,然后进行分析研究,以得出这一心理现象产生的原因或起作用的规律性的结果。

基础心理学期末复习提纲.doc

基础心理学期末复习提纲.doc

第一章绪论一、名词解释:1、心理学2、心理过程3、心理特征指一个人心理过程进行时经常表现出来的稳定特点二、问答题:1、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1)心理过程(2)人格2、心理学发展过程中的主要学派、代表人物及其主要观点是什么?(3)行为主义心理学代表人物:华生主要观点:一是强调心理学所研究的对象是能够客观观察与测量的外显行为而不是意识经验;二是强调行为不是由遗传决定的,而是在环境因素的影响下,经被动学习后的结果,为此,可以通过制约学习过程,使个体的目的行为出现、发展以及变化。

(5)精神分析学派代表人物:弗洛伊德主要观点:强调人的本能的、情欲的、自然性的一面,首次阐述了无意识的作用,肯定了非理性因素在行为中的作用,开辟了潜意识研究的新领域;它重视人格的研究、重视心理应用。

3、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有哪些?这些研究方法有什么优缺点?(5)调查法:优点是它比较容易和迅速地获得大量资料,便于进行定量分析;缺点是被调查者对问卷的态度及问卷的回收率可能会影响调查结果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第三章意识和注意二、问答题:1、意型兰吝匹种状态?a)主动的意识状态:指人主动操纵自己的心智活动,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状态。

第四章感觉和知觉一、名词解释:二、问答题:12、常见的感觉现象包括几种?3、知觉的组织的原则包括几种?4、知觉的基本特征有哪些?5、教师应怎样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力?第五章记忆一、名词解释:二、问答题:12、遗忘的规律是什么?影响遗忘的原因有哪儿种学说?3、短时记忆的特点是什么?一是短时记忆中的信息保持时间在无复述情况下一般只有5〜20秒,最长也不超过一分钟;二是短时记忆的容量有限。

4、如何做到正确复习?及时复习;尝试回忆与反复识记相结合;整体学习与部分学习相互结合;间隔学习;提取多种记忆线索。

第六章思维7、概念:是人脑反映客观事物本质特征或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是思维活动的最基本单位二、问答题1、思维的基本特征是什么?间接性,概括性4。

心理学复习考试重点提纲

心理学复习考试重点提纲

心理学复习提纲第一章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方法个体心理(1)认知(2)动机和情绪(3)能力和人格几种主要的研究方法观察法,心理测验法,相关法,实验法,个案法心理学19世纪末20初重要派别1.冯特—构造主义:主张心理学应研究人们的直接经验即意识;重视内省是自我观察的方法,主张将内省与实验方法结合起来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重要心理学派别(1879年,冯特创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心理学的诞生)2. 詹姆士—机能主义:主张研究意识。

意识的作用就是是有机体适应环境。

3.华生—行为主义:反对研究意识,主张心理学研究行为;反对内省,主张用实验方法。

4.韦特海默—格式塔心理学:人对事物的认识有整体性,强调心理作为一个整体的意义5.费洛伊德—精神分析学派:重视异常行为的分析并且强调心理学应该研究无意识现象。

第二章心理的神经生理机制神经系统的进化和脑的产生(从单细胞到多细胞,从无脊椎到有脊椎,)高等脊椎动物的脑——脑容量低等脊椎动物—高等脊椎动物脑的进化遵循以下方向1.脑的相对大小的变化---衡量(进化特点):EQ,脑重占体重的比例增加2.皮层相对容积和面积的变化---衡量(进化特点):CQ,大脑新皮层面积扩大3.皮层内部结构的变化---衡量(进化特点):结构(小脑比重小,新皮层容积大),功能(功能复杂,视觉区数量多)更复杂神经元(神经元即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单位,它的基本作用是接受和传送信息)组成:胞体、树突、轴突神经冲动的电传导(动作电位外负内正)(1)概念:是指神经冲动在同一细胞内的传导(2)法则:全或无法则—神经元反应的强弱不随外界刺激的强弱而改变。

这种特性使信息在传递途中不会变得越来越微弱神经冲动的化学传导——神经递质概念:指化学物质为媒介的突触传递,是脑内神经元信号传递的主要方式突触分类:兴奋性突触vs抑制性突触外周神经系统(组成部分—脊神经、脑神经、植物性神经)二.中枢神经系统1.脊髓(简单反射中枢)2.脑干3.间脑4.小脑5.边缘系统第二编人的信息加工包括感觉、知觉、意识和注意、记忆、思维、语言第三章感觉感觉的概述:感觉可以说是人脑对个别事物的个别属性的认识绝对感受性与绝对感觉阈限公式:E=1/R(反比关系)绝对感觉阈限越大,即能够引起感觉所需要的刺激量越大,感受性就越小。

心理学(完整版整理)各章节提纲

心理学(完整版整理)各章节提纲

自考心理学重点笔记第一章概论[单选] 1879年,德国学者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心理学脱离思辨性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

[单选]心理学主要研究的是意识的结构,认为意识的内容可以分解为基本的要素,把心理分解成一些基本元素后,再逐一找出它们之间的关系和规律,就可以达到理解心理实质的目的。

持有这种观点的心理学流派是构造主义。

[单选]构造主义认为,了解人们的直接经验要靠被试者自己对经验的观察和描述,这种研究方法被称为内省法。

[单选]冯特用实验的方法来分析人的心理结构,因此他的心理学被称为构造主义心理学。

[单选]主张心理学应该研究意识的功能和目的,而不是它的结构,意识是连续性的像水流一样的,提出“意识流”观点的心理学流派是机能主义。

[单选]詹姆斯1890生发表了经典著作《心理学原理》,书中详细地阐述了有关意识流的思想,在心理学史上产生了深远影响。

[单选]1913年,美国心理学家华生发表了《从一个行为主义者眼光中所看的心理学》,标志着行为主义的正式诞生。

[单选]华生宣称心理学作为一门科学,只能研究可观察的行为,坚持心理学是研究行为的科学,并提出S-R理论。

[单选]华生否认心理、意识,强调行为,认为人的一切行为主要是受到后天环境因素影响而形成。

[单选]新行为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是斯金纳。

[单选]格式塔心理学流派的创始人是魏太默。

[单选]主张心理学研究的内容主要是意识体验,著名论点是:“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知觉大于感觉的总和”的心理学流派是格式塔心理学。

[单选]精神分析学派于19世纪后塑产生于欧洲,其创始人是弗洛伊德。

[单选]重视对人类异常行为的分析,强调心理学应该研究无意识现象的心理学流派是精神分析心理学。

[单选]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代表人物是马斯洛和罗杰斯。

[单选]1967年美国心理学家奈瑟把有关内部心理活动的研究成果加以总结,写成了《认知心理学》一书,从而出现了认知心理学。

[单选]认知心理学家在研究推理、决策、问题解决等复杂认知过程时获得了很大的成功,主要采取的方法是口语报告法。

《心理学》知识点大纲及知识点汇总(1)

《心理学》知识点大纲及知识点汇总(1)

心理学知识点提纲及汇总第一章概论一、心理学的概念【识记】心理学是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的规律的科学。

(是一门以解释、预测和调控人的行为为目的,通过研究分析人的行为,揭示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领会】心理学的基本性质科学的标准:客观性、准确性、可检验性。

心理学独特的性质:兼具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双重性质。

心理学诞生的标志冯特于1879在德国莱锡比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用自然科学的方法研究各种最基本的心理现象。

感觉。

这一行动使心理学开始从哲学中脱离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冯特因此被称为心理学的始祖。

二、心理学的分支【领会】心理学理论领域:1.实验与认知心理学2.人格与社会心理学3.发展心理学4.心理测量学5.生理心理学心理学的应用领域:1.临床与咨询心理学2.教育与学校心理学3.工业与组织心理学4.广告与消费心理学5.法律与犯罪心理学三、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及其特点【领会】1、观察法:在自然情境下对人的行为进行有目的的、有计划的系统观察并记录,然后对所作记录进行分析,以期发现心理活动变化和发展的规律的方法。

所谓自然情境指的是被观察者不知道自己的行为正在受到观察。

(客观、真实,观察者处于被动,观察结果的记录和分析容易受到观察者的预期和偏见的影响。

)优点:能收集到第一手资料,且保持了资料的客观性和真实性;缺点:观察者处在被动地位,观察结果难以重复,观察结果的记录与分析容易受到观察者的预测和偏见的影响;2、测验法:使用特定的量表为工具,对个体的心理特征进行间接了解,并作出量化结论的研究方法。

使用测验法时,必须注意测验的目的及其适用的目标群体,遵照规定的方法实施,才能收到应有的效果。

(要求适应群体)3、实验法:在控制条件下对某种行为或者心理现象进行观察的方法称为实验法。

研究者可以积极的利用仪器设备干预被试者的心理活动,人为的创设出一些条件,使得被试者做出某些行为,并且这些行为是可以重复出现的。

心理学基础复习提纲

心理学基础复习提纲

1心理的实质:心理是脑的机能,脑是心理的器官。

2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分为中枢神经系统(脑神经、脊神经、植物性神经)和周围神经系统(脊髓和脑)。

3无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反射是神经系统活动的基本方式,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应就是通过反射活动实现的。

无条件反射是指那些与生俱来的本能反射。

无条件反射只能对少数特定的刺激发生反应,具有刻板、固定的性质,是维持生命和延续种族所必需的。

条件反射是人和动物一切学习的基础一切学习的基础,人和动物出生后所学习的一切行为从生理机制上说都是条件反射。

4高级神经系统的基本过程神经系统活动的基本过程是兴奋和抑制。

兴奋是引发或加强机体活动的神经过程;抑制是制止或减弱机体活动的神经过程。

兴奋和抑制是两个对立统一的过程,二者性质相反,但又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相互制约,以保证机体活动的完整和统一。

5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规律①兴奋与抑制的扩散与集中。

有了神经过程的扩散,就能在大脑皮层上形成各种暂时神经联系;有了神经过程的集中,才能形成对刺激物的精确反映。

②兴奋和抑制的相互诱导:在大脑皮层上,一种神经过程引起或加强另一种与之相反的神经过程的现象,即为诱导。

6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①客观现实是心理的源泉②人的心理是对客观现实主观、能动的反映。

7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活动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8个体心理包扩: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

9心理过程指人的心理活动的过程,它揭示了人心理活动的共性。

心理过程就其性质与功能来说可以分为认识、情感和意志三个方面。

10个性心理个性指一个人的整个心理面貌,它是个人心理活动稳定的心理倾向和心理特征的总和。

个性倾向性(指人所具有的意识倾向,它决定着人对现实的态度以及对认识活动对象的趋向和选择。

是人从事活动的基本动力,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价值观和世观等)个性心理特征(指一个人身上经常地、稳定地表现出来的心理特点。

主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是多种心理特征的独特组合,集中反映了一个人的心理面貌的类型差异。

心理学复习大纲

心理学复习大纲

心理学笔记第一章心理学概述 P1*一、心理学 P2含义: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学科。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心理现象(又称心理活动),它是一个范围很大的概念。

心理学一般从两个方面研究人的心理现象:一是共同的心理过程,即个体意识形成及其活动表现的一般形式;二是个性差异,即人与人之间在意识倾向和稳定的心理特征上的个别差异。

(一)、心理过程:指人脑对客观事物不同方面及其相互关系的反映过程。

它是心理现象的动态形式,包括认知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三个方面,简称知、情、意三过程。

其中认知过程有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方面。

(二)、个性心理:也称人格,是一个人在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带有倾向性的各种心理特征的总和,它是人的心理现象的静态形式。

个性心理包括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

其中个性倾向性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世界观等方面,而个性心理特征则包括能力、气质、性格等方面。

两者的关系:心理过程与心理这两个方面是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个性心理是在心理过程的基础上逐渐形成和发展的,并总是在各种心理过程中表现出来。

反之,已形成的个性心理又影响着心理过程,使个体的心理过程带有个性色彩。

*二、关于实验法 P151879年,冯特在德国的莱比锡大学创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用实验的手段来研究心理现象,标志着科学心理的诞生。

他被称为“实验心理学之父”,其《生理心理学原理》一书被誉为“心理学的独立宣言书”。

第二章科学的心理观 P24一、神经系统*1.神经元即神经细胞,它是组成整个神经系统的最基本单位。

神经元由胞体和突起组成。

突起包括树突和轴突。

P24*2.神经系统可分为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两大部分。

P253.大脑皮层分成四大区(叶):额叶、顶叶、颞叶和枕叶。

P264.大脑皮层的四个语言中枢:视觉性语言中枢、听觉性语言中枢、书写性语言中枢、运动性语言中枢。

P275.脑是心理的器官,心理是脑的机能。

心理学复习提纲

心理学复习提纲

心理学提纲1、什么是心理?心理是人脑的机能(正常发育的大脑为心理提供了物质基础);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应(心理现象是在与客观世界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通过大脑活动而产生的)。

2、心理学的任务描述与测量、理解与解释、预测、控制3、心理的学科性质心理学是介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之间的科学,兼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特点,可以叫做中间科学或者边缘科学。

4、科学心理学的诞生标志?1879年冯特在德国的莱比锡大学创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用实验的手段来研究心理现象。

5、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观点由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创立,代表人物还有罗杰斯。

反对将人的心理低俗化、动物化的倾向,反对仅仅以病态人作为研究对象、把人看作本能牺牲品的精神分析学派;也反对把人看作是物理化学客体的行为主义学派。

人本主义心理学以意识经验为出发点,主要研究人格发展与社会生活的关系,强调人的目的性、创造性和人的价值,主张促进人的健康成长和潜能的实现,主张研究对人类进步富有意义的问题,关心人的价值和尊严。

行为主义的主要观点:反对把意识作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心理学的对象只能是行为6、心理学研究原则客观性原则(事物客观/研究的人客观)、发展性原则(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教育性原则(使研究行为本身具有教育意义)、系统性原则(放在有组织的系统中进行考察/运用系统的方法去考察)、伦理性原则(欺瞒、威胁等)7、心理学研究方法描述性研究方法:观察法;访谈法;个案法相关研究法:问卷法;测验法;因果研究法(唯有实验法能进行因果关系的研究)8、注意:什么是注意:注意是和意识紧密联系的一种心理现象,注意是心理活动或意识在某一时刻所处的状态,表现为对一定的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注意的特征:指向性;集中性。

(同一状态的两个方面)注意的功能:选择功能(排除干扰信息);维持功能(在一段时间内保持比较紧张的状态);整合功能(精细加工及整理);调节功能(从一种活动转到另一种)注意的种类:不随意注意/随意注意(课堂上认真听讲)/随意后注意;选择性注意/持续性注意/分配性注意注意的特点:随意注意得到充分发展;注意品质有了新的提高9、感知:什么是感觉: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两学培训《心理学》复习提纲名词解释1.心理学:研究人和动物心理现象的发生、发展和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

2.认识过程:也称认知过程,是指人们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过程。

3.个性差异:一般指个别差异,即个体之间在稳定的心理特点上的差异,包括能力、性格、兴趣等方面的差异。

4.个性心理特征:个体身上经常表出来的本质的、稳定的心理特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

5.有意后注意:有意注意转化为无意注意过程中的注意形式,此时的无意注意仍然是自觉的、有目的的,只不过不需要意志努力。

即事先有预定的目的,但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6.注意的广度:也称注意的范围,是指一个人在同一时间内能清楚地观察到对象的数量。

7.感觉阈限:对刺激的感觉能力,叫感受性。

感受性的大小是用感觉阈限的大小来度量的。

P82感觉是由刺激物直接作用于某种感官引起的。

但是,人的感官只对一定范围内的刺激做出反应,只有在这个范围内的刺激,才能引起人们的感觉。

这个刺激范围及相应的感觉能力,就称之为感觉阈限。

8.知觉:知觉是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整体在脑中的反映,是人对感觉信息的组织和解释的过程。

10.记忆:个体对其经验的识记、保持和再现(回忆和再认)。

11.思维:一种高级的认识活动,借助语言、表象和动作实现的,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概括的、间接的反映。

12.发散思维:一种沿着各种不同的方向去思考,去探索新的远景,去追求多样性的思维。

13.动机:激发和维持个体进行活动,并导致该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心理倾向或动力。

14.迁移作用:也称训练迁移,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或习得的经验对完成其他活动的影响。

15.定势:未被意识到的对一定活动的准备状态,通过这种活动可以满足某种需要。

16.想像: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过程。

这是一种高级的认识活动。

17.意志:(意志过程):意志是意识的能动作用,是人为了一定的目的,自觉地组织自己的行为,并与克服困难相联系的心理过程。

18.个性:指一个人的总的精神面貌,它是指个人所具有的各种心理特征和意识倾向的较稳定的有机组合。

19.需要:有机体内部的某种缺乏或不平衡状态,它表现出有机体的生存和发展对于客观条件的依赖性,是有机体活动的积极性源泉。

20.兴趣: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倾向。

21.能力:能力是人顺利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需具备的那些心理特征。

能力总是和人的某种活动相联系并表现在活动中。

22.气质:一种不为活动目的和内容改变的典型的、稳定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

23.气质的动力性特征:不是推动着进行活动的心理原因,而是使人的心理活动具有某种稳定的动力特征。

24.性格:我国心理学界倾向把性格定义为个人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

二、简答1.心理学的任务P8(1)揭示心理活动规律(2)揭示心理现象之间的联系和关系(3)研究心理的脑机制,揭示脑与心理现象的关系(4)研究心理现象的发生和发展以及它和脑发育的关系(5)揭示心理现象和人的外部环境之间存在着规律性联系和关系2.心理学在教育,教学中的功能是什么?3.知觉的基本特征是什么?知觉的基本特性有:知觉的选择性;知觉的整体性;知觉的理解性;知觉的恒常性。

(1)知觉的选择性是指当知觉事物时,优先把对象从背景中挑选出来的特性。

(2)知觉的整体性是指知觉具有把事物的各种属性、各个部分、某种关系整合为一个有机整体,并对其产生完整的知觉的特性。

(3)知觉的理解性是指人在知觉对象时,总是用以往的知识经验对所获得的感觉信息提出假设、推断并作出最佳的解释,然后用词把它们标示出来的特性。

(4)知觉的恒常性是指当知觉的条件在一定范围内改变时,知觉的映象保持相对稳定不变的特性4.如何利用感知觉规律组织教学?5.注意有哪些类型?(1) 根据产生和保持注意时有无目的性和意志努力程度的不同,分为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

无意注意(不随意注意):事先没有预定的目的,也不需要作意志努力的注意。

有意注意(随意注意):服从于预定目的、需要作意志努力的注意。

有意注意是人向自己提出一定的任务、自觉地把某些刺激物区分出来作为注意的对象。

(2) 根据注意指向对象的不同,分为环境注意和自我注意。

环境注意:对外部世界的对象和现象的注意,也称外部注意;自我注意:对自己的身体、行为和观念的注意,也称内部注意。

6.注意有哪些主要的品质?(1)注意的范围:也称注意广度,是指一个人在同一时间内能清楚地观察到对象的数量。

(2)注意的稳定性:指注意保持在某一对象或某一活动上的时间久暂特性。

(3)注意的分配:指人在进行两种或多种活动时能把注意指向不同对象的现象。

(4)注意的转移:指人有意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或从一种活动转移到另一种活动上。

例如,前两节课听一门功课,后两节课又听另一门功课,根据新的任务把注意从一门功课转移到另一门功课上,这就是注意的转移。

(注意的转移与注意的分散是根本不同的,前者是有意地根据活动任务的需要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向另一个对象;而后者则是在需要注意稳定的时候,不随意地改变了注意的对象。

)7.关于注意的理论主要有哪些?(1)过滤器理论过滤器理论的基本思想是,注意受人的信息加工系统的结构的限制,某些特定类型的输入信息可以通过过滤器得到进一步的加工而得到识别,而其他的信息则不能通过。

(2) 智源限制理论这种理论把注意看作心理智源,认为对输入进行操作的智源在数量上是有限的。

如果一个任务没有用尽所有的智源,那么注意就可以指向另外的任务。

注意的有限性不是过滤器作用的结果,而是从事操作的智源的有限数量所决定的。

(3) 多重选择信息加工理论这个理论是建立在人类信息加工系统的工作的一般模型基础上的。

该理论认为,注意是灵活的,加工系统可以依据输入的物理属性或它的意义来进行选择,但对输入的加工却受着工作记忆容量的限制。

该理论的基本假设是,从感觉储存中抽取的信息类型取决于中央控制器的特性(例如我们的目的、计划等)。

8.记忆的基本过程是什么?识记、保持和再现是记忆的三个基本过程。

(1)识记是记忆的开初阶段,是获得知识经验的记忆过程。

识记具有选择性。

环境中的各种刺激只有被个体注意才能识记住。

从信息加工的观点来看,识记是信息的输入和编码过程。

在编码时,人试图将当前经验同某一名称相联系。

这一过程通常是自动的迅速的,因而未被意识到。

进一步的编码过程是使新输入的信息同已有的知识经验建立广泛的联系,从而形成知识网络。

(2)保持是识记过的经验在脑中的巩固过程。

从信息加工观点来看,保持就是信息的储存。

储存也是一个积极的过程,储存的信息在内容和数量上都会发生变化。

(3)再现包括回忆和再认。

回忆和再认,是在不同的情况下恢复经验的过程。

经验过的事物不在眼前,能把它重新回想起来的过程,称为回忆。

例如学过的诗歌,我们不看书而把它背出来,就是回忆。

经验过的事物再度出现时,能把它认出来的过程,称为再认。

从信息加工的观点来看,回忆和再认是提取信息的过程。

三者关系:记忆的三个基本过程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

没有识记,谈不上对经验的保持;没有识记和保持,也就不可能对经验过的事物回忆或再认。

识记和保持是回忆和再认的前提,而回忆和再认则是识记和保持的结果,并进一步巩固和加强了识记和保持。

9.意志行动及特征分析?意志是有意识地支配、调节行动,通过克服困难,以实现预定目标的心理过程,我们把意志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行动称之为意志行动。

动物界不存在意志过程,意志行动是人类所特有的。

但并非人类的所有行动都属于意志行动。

意志行动有以下三方面的特征。

1.意志行动有明确的预定目的意志过程之所以是人和动物有所区别的一个方面,是因为意志是有自觉目的性的。

但并非所有的人类行为都是有预定目的的。

譬如人的一些无条件反射控制的本能活动(如吞咽、咳嗽、手遇针刺缩回、目遇强光闭眼等),以及一些下意识的动作(如吹口哨、自言自语、摇头晃脑等),都是不受意识控制,没有明确的目的性,就不属于意志行动。

除此之外,那些有明确的行动目的,并在该目的支配和调节下的行动才是意志行动。

运动员为获得奥运金牌而刻苦训练,文学爱好者为成为作家而笔耕不辍,科学家为攻克难关而废寝忘食,都应属于意志行动的范畴。

2.意志行动以随意运动为基础所谓随意运动,是指一种受意识支配的,具有一定目的性和方向性的活动,通常是一些已经熟练掌握的动作。

譬如在生活中,运动员自如地运球上篮,学生熟练地曲膝做操,画家持笔作画,音乐家操琴谱曲,都是意志行动的展现。

意志行动离不开个体的行为,但个体行为表现并不见得都是意志行动。

如一个不会作画的人信手撩鸦,一个不会打拳的人胡踢乱打,没有明确的目的性和方向性,更谈不上熟练掌握,都不能算作意志行动。

一般来讲,随意运动越熟练,掌握程度越高,意志行动也就越容易实现。

所以,坐在钢琴鞘练习两个小时,一个钢琴家要比一个初学弹琴的小孩子更容易做到;一个经验丰富的司机可以担负起长途驾驶的任务,一个刚学开车的生手就感到困难。

3.意志行动与克服困难相联系虽然人们在生活中一些意志行动是轻而易举的,无须克服困难,如手指当空画圈,随意扭腰摆臂,扳动开关,拿起书本等,但人们评价意志行动的时候,往往是和它是否克服了困难相联系的。

运动员伤痛在身,仍坚持在训练中扭腰摆臂,克服了一定的困难,更容易被人们视作意志行动的表现。

此外,建筑工人冒着酷暑施工,清洁工人顶着严寒工作,都是为达到一定的目的而去克服困难的意志行动。

意志行动的水平往往是随着困难的性质和克服困难的难易程度不同而变化。

就意志过程中的困难来说,一般可分为内部困难和外部困难。

内部困难主要是指主体内部的障碍,包括知识经验欠缺,能力有限,以及身体疾患等。

一些运动员可能因为能力所限,成绩停滞不前而中途放弃,一个舞蹈演员可能因为意外受伤而告别舞台生涯。

此外,不良的生活习惯、不好的性格特征等都有可能成为实现活动目的的内部障碍。

可以设想,一个性格懦弱、自私、懒惰的人很难承担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外部困难是指意志行动中遇到外部环境的阻碍,既可能是生活环境的局限和人际关系的复杂,也可能是恶劣的气候条件或工作条件等。

直至20世纪90年代以前,人们乘热气球的环球航行总是失败,既和变幻无常的气候条件有关,也和经验准备不足以及设备不够精良有关。

但总的来说,外部困难必须通讨内部困难起作用。

克服了内部困难,就更容易战胜外部困难。

中国古代的《为学》中讲到“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是同一个道理。

人们往往由于在心理上无法克服内部障碍而总是过分夸大和惧怕外部困难,以致半途而废,一蹶不振。

因此培养坚强的品格,加强意志锻炼,勇于挑战自我,才能克服各种困难,达到预定的目标。

9.在复习中,提高记忆效果的方法是什么?1、有意识记忆2、提高自我参与程度3、试图回忆以提高记忆效率10.什么是情绪与情感?两者有什么区别与联系?情绪:人对待认知内容的特殊态度,它包含情绪体验、情绪行为、情绪唤醒和对情绪刺激的认知等复杂成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