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及观察记录――奇妙的水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奇妙的水》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奇妙的水》
含反思
一、教学目标
1. 认得水的物理性质,如流动、透亮、可变形等。
2. 培育孩子的察看本领,进展语言表达本领。
3. 提高孩子的实际操作本领,培育孩子的探究本领和创新意识。
二、教学内容
《奇妙的水》
三、教学过程
1.学问导入
为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让他们对水产生古怪心和喜好,可以在班级中呈现一些与水相关的图片、视频、实物等。
2.课堂活动
Step1. 给孩子呈现一大杯水,引导孩子通过察看、摸索、摸索等方式对水进行认知。
Step2. 引导孩子察看杯中的水在倒入其他容器时的变化,如流动的形态、水的透亮度、能否更改容器的形状等。
Step3. 让孩子自由探究水的性质,如用手指在水中画线、将水倒入容器中、用喷壶喷水等操作,培育他们的实际操作本领和探究本领。
Step4. 引导孩子通过察看和试验,探究上浮、沉淀和溶解的现象,并加以解释。
Step5. 让孩子将水注入一个半球形瓶子中,然后放置在白纸上,察看这个物品在不同角度下的变化,发觉肉眼看到的世界不愿定是真实的,加强对事物的察看力。
Step6. 在引导孩子理解水的特点和性质的同时,可以让孩子通过讲故事、歌曲等活动感受水的生命力,加深对水的认知。
四、反思
本次授课紧要围绕水打开,让孩子在探究中学习,加强察看力和实际操作本领。
整个过程中,孩子们表现出极大的热诚和古怪心,在实际操作时表现自信和勇气,但由于孩子年龄较小,有些过于热诚,需老师不断引导和掌控,以避开发生不安全。
同时,老师应将故事和歌曲转化成孩子们可以理解的语言,加强教学亲和力,让孩子们感受到老师的关爱。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及观察记录――奇妙的水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及观察记录――奇妙的水科学活动教案:奇妙的水活动目标:-培养幼儿对水的兴趣,并了解水的基本性质和变化。
-提高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启发幼儿对科学探索的兴趣和好奇心。
活动准备:-活动道具:透明玻璃杯、冰块、水、热水、浮沉物品(例如:木块、纸张、塑料袋等)。
-活动材料:水和相关的实验用具。
活动过程:1.导入(10分钟):-老师和幼儿们一起观察一杯水,问幼儿们水是什么,水有什么特点和作用。
-导入问题:水分子是什么样的?水分子是固定不动的吗?为什么水能流动?2.实验探索(15分钟):-老师向幼儿们展示一个玻璃杯,里面盛满了水。
然后,老师给每个幼儿一块冰块,让他们观察冰块的形状和特点。
-老师要求幼儿将冰块放入玻璃杯中,观察冰块的变化。
问题引导:冰块为什么会变成水?-老师给幼儿们递上一杯热水,让他们观察热水的样子和特点。
-老师提问:热水和冷水有什么不同?热水是如何变成冷水的?3.探索扩展(15分钟):-老师给幼儿们准备了一些浮沉物品,例如:木块、纸张和塑料袋等,让幼儿们猜测这些物品会浮在水面上还是沉在水底。
-老师让幼儿们一次放入一种物品到水中观察,然后记录自己的观察结果。
-幼儿们分享自己的观察结果,并一起总结规律。
问题引导:哪些物品会浮在水面上?哪些物品会沉到水底?为什么会这样呢?4.结论总结(10分钟):-老师帮助幼儿总结这次活动的过程和结果。
再次强调水的特性和性质。
-老师向幼儿们提问:我们还有什么其他有关水的问题可以继续探索呢?5.温故知新(10分钟):-老师通过图片、故事、歌曲等形式复习和巩固幼儿们对水的基本知识。
观察记录:观察记录表(水的性质和变化):观察内容,观察记录---------,-----------------冰块的形状冰块在水中的变化热水的样子热水变成冷水物品的浮沉性观察规律总结观察记录示例:观察内容:冰块的形状观察记录:冰块是固体,具有一定的形状,在杯中呈正方形。
幼儿园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奇妙的水》含反思
幼儿园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奇妙的水》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材第四章《身边的科学》,详细内容为“奇妙的水”。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幼儿了解水的性质、用途以及节约用水的重要性。
二、教学目标1. 知道水的性质,了解水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
2. 培养幼儿节约用水的意识,提高环保观念。
3. 培养幼儿观察、发现、探索的能力,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了解水的性质和用途,培养节约用水的意识。
难点:如何引导幼儿观察、发现、探索水的性质,并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水、盆、杯子、颜料、滴管、毛巾等。
2. 学具:记录表、画笔、水彩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教师展示一个装有水的盆,让幼儿观察并描述水的特点。
(2)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幼儿思考:水有哪些用途?我们应该如何节约用水?2. 例题讲解(10分钟)(1)教师通过讲解和演示,让幼儿了解水的性质,如无色、无味、透明、流动等。
(2)教师举例说明水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如饮用、洗涤、灌溉等。
3. 随堂练习(10分钟)(1)教师分发记录表,让幼儿观察并记录水在不同容器中的形状。
(2)教师组织幼儿进行“水的三态”实验,观察水在加热、冷却过程中的变化。
(1)教师引导幼儿分享观察和实验过程中的发现。
5. 情景模拟(10分钟)(1)教师设置情景,让幼儿扮演不同角色,体验节约用水的方法。
(2)教师评价幼儿的表现,给予鼓励和指导。
六、板书设计1. 奇妙的水2. 内容:水的性质:无色、无味、透明、流动水的用途:饮用、洗涤、灌溉等节约用水:从小事做起,从我做起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家里用水的情况,记录节约用水的方法。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幼儿了解了水的性质和用途,培养了节约用水的意识。
但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引导幼儿观察、发现、探索的能力,提高课堂参与度。
大班科学教案奇妙的水
大班科学教案奇妙的水一、活动目标1. 认知目标:了解水的特性,如流动性、浮力等。
2. 技能目标: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幼儿动手能力和观察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科学探索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活动准备1. 材料准备:水盆、塑料瓶、气球、木块、细绳、色素、透明玻璃杯等。
2. 环境准备:确保活动室光线充足,摆放好实验用具。
三、活动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出示一杯水和一张纸巾,问:“纸巾湿了水会怎么做?”引导幼儿思考。
·幼儿猜测后,教师揭示答案:纸巾会吸水变重,水会流下来。
2. 探究水的特性·流动性:教师倒入一杯水,让幼儿观察水流动的现象。
·浮力:利用塑料瓶和水杯,演示水的浮力现象,如将气球绑在瓶口,放入水中,气球会上浮。
3. 动手实验·水的循环:用塑料瓶、气球和细绳制作一个简易的蒸发装置,观察水循环的过程。
·水的过滤:使用透明玻璃杯、纱布和活性炭,让幼儿了解水的过滤过程。
4. 讨论分享·教师引导幼儿分享实验中的发现,提问:“你们发现了水的哪些奇妙之处?”·幼儿自由发言,教师归纳总结。
5. 拓展延伸·提出问题:“我们还能用什么方法让水动起来?”激发幼儿的创造性思维。
·幼儿自由探索,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幼儿提出新的想法。
四、活动反思1. 成功之处:·实验设计简单有趣,符合大班幼儿的认知水平。
·教师引导得当,幼儿积极参与,动手操作能力强。
2. 不足之处:·部分实验材料安全性需进一步加强考虑。
·时间分配上略显紧张,部分幼儿未能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
3. 改进措施:·在选择实验材料时,更加注重安全性和环保性。
·合理调整活动时间,给予每个幼儿充分的表达机会。
五、家园共育1. 家长参与:鼓励家长与孩子一起进行水的探索实验,如在家制作简易净水器等。
2. 知识拓展:引导家长与孩子一起阅读关于水的科普书籍,拓宽孩子的知识面。
大班科学活动《奇妙的水》教案【含教学反思】
大班科学活动《奇妙的水》教案【含教学反思】一、活动背景在大班科学教学中,通过丰富多彩的实验活动,帮助幼儿激发对于科学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本次活动的主题是《奇妙的水》,通过学习水的性质和变化,让幼儿初步认识水的作用和价值,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
同时,活动还融入了一些游戏元素,增加趣味性,让幼儿在玩乐中学习。
二、活动准备1. 材料准备•饮用水•空饮料瓶•食盐•糖•油漆桶•眼镜布•指甲刀•密封袋•盆•色彩盘•图片、玩具等用于活动游戏的道具2. 教师思考•充分研究活动内容并制定教学目标•设计活动教学环节,包括介绍水的性质、水怎样变化、水的价值和保护水资源等方面的内容•贴心准备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如安全措施、清洁卫生等三、活动过程1. 生动介绍水的性质通过图片、实际观察等方式呈现水的常见特性,如透明、可溶性、密度较大等。
让幼儿了解水的“样子”和表现形式。
教师可以借用一些游戏道具,如用吸管抽水、打泡泡等方式让幼儿亲身体验。
2. 学习水的变化让幼儿通过实验观察了解水的变化,“看到”水在不同条件下的反应。
比如,将少量食盐加入水中,让幼儿看到水的背后发生的变化;油漆桶内加入水,然后在水上撒一层糖,观察糖变化的同时也能体验到水的浮力。
3. 认识水的价值通过幼儿身边的场景,让他们感受到水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如细数一天中使用水的场景、让幼儿用自己的话表达出对水的感激等等。
4. 保护水资源通过贴近幼儿的故事和实际问题,激发幼儿关注和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可以关注不同水资源的区别、水污染的危害以及如何节约用水等内容。
5. 完成活动游戏在活动最后,可以设立一些小游戏,如通过色彩盘来识别干净的水源;将不同材质的物品按照吸水能力从高到低排列等等。
四、教学反思•这次活动中,我将学习内容和游戏元素合理地结合在一起,提高了幼儿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中途适当加入一些热身活动,也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活动现场安装了几处水源及热水器,以便幼儿在整个活动过程中随时获得所需水源。
幼儿园大班主题活动教案《奇妙的水》及教学反思(大全5篇)
幼儿园大班主题活动教案《奇妙的水》及教学反思(大全5篇)第一篇:幼儿园大班主题活动教案《奇妙的水》及教学反思《大班主题活动教案《奇妙的水》含反思》这是优秀的大班主题教案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快来看看大班主题活动教案《奇妙的水》含反思!活动目标:1、了解水由于温度的高低,会发生变化的孩子现象。
遇热会变成水蒸气,遇冷会结成冰。
2、通过实验验证水的三态变化,发展探究能力。
3、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4、探索与实验,激发幼儿主动探索的积极性。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活动准备:1、请孩子在家里用冰箱做“水和冰”的实验。
2、准备一只煤炉、锅、烧杯。
3、挂图一幅。
活一、朗诵散文诗《会变的水》,引导幼儿思考水是否真的会变,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引发孩子的探索兴趣。
二、回忆生活经验和在家做的“水变冰”的小实验,讲述“水是怎样变成冰的”。
三、孩子观察水遇热的变化教师操作实验,引导孩子观察:1、你们发现水烧热后有什么变化?2、你们看到杯口冒出了什么?3、水气是从哪里来的?4、水变成水蒸汽后到哪里去了?5、杯子里的水有没有少?6、水在什么时候变成水蒸气的?四、引导孩子讨论“怎样把水蒸气变成水?”1、提问:我们能不能把水蒸汽变成水?2、孩子讨论,提出自己的想法。
3、利用实验材料进行操作验证。
五、帮助孩子梳理有关水的三态变化规律的经验:当水的温度在“0”度以下时,水就变成冰。
冰融化了变成水。
(.本文来源:快思老.师教案网)水热了就会变成水蒸气了。
水蒸气遇冷又会变成水。
六、跟读散文诗《会变的水》,启发孩子在日常生活中进一步观察水的变化。
教学反思:反思一:创设环境有利于孩子反思二:追随孩子的兴趣,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反思三:当提问不利于孩子活动时,及时引导,加以调整反思四:重视幼儿的探索让孩子,在操作中获取知识和解决问题。
存在问题:1、我在课前还应为幼儿提供丰富的便于操作观察的材料,如每组准备一只酒精炉、烧杯,让每个孩子都能亲自进行实验探索,从而能更加引发孩子们的探索欲望。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奇妙的水》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奇妙的水》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生活中的科学》,详细内容为《奇妙的水》。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幼儿了解水的特性,知道水的重要性,培养幼儿节约用水的意识。
二、教学目标1. 知道水的特性,如无色、无味、透明等,了解水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 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幼儿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
3. 增强幼儿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了解水的特性,知道水的重要性。
难点:如何引导幼儿通过实践操作,培养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水、各种容器、色素、搅拌棒、滴管等。
学具:记录表、画笔、彩泥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教师出示装有水的容器,邀请幼儿观察并提问:“你们发现了什么?水是什么颜色的?”(2)请幼儿用手轻轻触摸水,感受水的温度,并提问:“水是什么感觉?”2. 例题讲解(1)教师通过PPT展示,讲解水的特性,如无色、无味、透明等。
(2)讨论水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引导幼儿了解水的重要性。
3. 随堂练习(1)分组进行实验:将色素滴入水中,观察颜色变化,引导幼儿思考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2)讨论实验结果,请幼儿表达自己的观察和想法。
4. 实践操作(1)每组幼儿用滴管、搅拌棒等工具,进行水的混合、分离实验。
(2)记录实验过程,引导幼儿通过绘画或符号表达实验结果。
(1)请各组幼儿分享实验成果,讨论实验中的发现。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奇妙的水》2. 板书内容:(1)水的特性:无色、无味、透明(2)水的作用:生活、植物生长、动物生存等(3)节约用水,从我做起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家里或幼儿园的水龙头,记录一天内打开水龙头的时间和次数。
2. 答案:根据观察,记录具体时间和次数。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操作,让幼儿了解了水的特性,知道了水的重要性。
但在实验过程中,部分幼儿对实验操作不够熟悉,需要教师进一步指导。
大班科学教案《奇妙的水》
大班科学教案《奇妙的水》
一、教案名称:奇妙的水
二、教学目标:
1. 让学生了解水的基本性质和用途。
2. 通过实验,让学生理解水的三种状态。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三、教学准备:
1. 水、冰块、热水壶、试管、酒精灯、火柴等实验材料。
2. 图片或视频展示水在生活中的各种应用。
四、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教师提问:“你们每天都会接触到什么?”引导学生回答“水”。
然后教师引出主题:“今天我们就来探索一下这个我们每天都接触的‘奇妙的水’。
”
(二)新课讲解
1. 教师讲解水的性质,包括无色、无味、透明、流动等,并让学生亲手触摸、品尝,感受水的性质。
2. 教师通过实验演示水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
将冰块放入试管中加热,让学生观察冰块融化成水,再加热至沸腾变为水蒸气的过程。
3. 教师播放图片或视频,展示水在生活中的各种应用,如饮用、洗浴、灌溉、发电等。
(三)实践操作
分组进行实验,每组配备一套实验材料,让学生亲自体验水的三种状态的变化过程。
(四)课堂小结
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强调水的重要性和我们要珍惜水资源。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以生活中常见的水为主题,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式,深入理解和感知水的性质和作用。
同时,也希望通过这堂课,培养学生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及观察记录――奇妙的水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及观察记录――奇妙的水引言:幼儿园是孩子们探索自然的起点,科学活动是帮助他们发展好奇心和观察力的良好途径。
本文将介绍一堂以水为主题的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并附上观察记录。
教案:活动目标:1. 培养幼儿对水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和实验能力。
3. 通过亲身观察和实践,让幼儿深入了解水的特性和变化过程。
活动准备:1. 实验材料:透明塑料杯、水、吸管、饮料瓶、彩色水墨笔等。
2. 图书资料:《水是怎样变成冰的》、《水的形态》等与水相关的绘本。
3. 实验台、放大镜、大屏幕、幼儿园操场等。
活动流程:1. 引入:通过观察水的自然现象引起幼儿的兴趣,例如水的流动、沉浮等。
可以使用大屏幕播放相关视频或图片。
2. 导入:以绘本《水是怎样变成冰的》为例,与幼儿讨论水的变化过程。
然后提出问题:什么是水?水可以变成什么形态?3. 探究:让幼儿通过实践观察水的性质和变化过程。
a. 水的颜色:将彩色水墨笔放入杯中,幼儿使用吸管吹气,观察水的颜色是否有变化。
b. 水的流动:在操场上倒水,让幼儿观察水的流动轨迹。
c. 水的状态:将一瓶水放在操场上,让幼儿观察水的状态,讨论水的液体和固体形态。
4. 总结:引导幼儿通过回答问题总结所观察到的现象和得到的结论。
观察记录:观察一:水的颜色材料:透明塑料杯、水、吸管、彩色水墨笔实验步骤:1. 将水倒入透明塑料杯中。
2. 将彩色水墨笔放入杯中,看水的颜色是否发生变化。
3. 用吸管吹气,观察水的颜色是否还会变化。
观察结果:水的颜色开始变为彩色,吹气后颜色逐渐恢复透明。
观察二:水的流动材料:透明塑料杯、水、操场实验步骤:1. 在操场上倒一杯水。
2. 观察水的流动轨迹和速度。
观察结果:水从杯子中流出,形成一个小水道,向下流动到地面。
水的流动轨迹呈弧形,速度较快。
观察三:水的状态材料:饮料瓶、水、操场实验步骤:1. 将饮料瓶中的水放在操场上。
2. 观察水的状态。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及观察记录――奇妙的水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及观察记录――奇妙的水教案:活动名称:奇妙的水年龄段:幼儿园大班(4-5岁)活动时间:30-40分钟教学目标:1. 通过观察和实验,培养幼儿对水的好奇心,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2. 让幼儿了解水的特性、状态变化以及水的用途。
3. 培养幼儿的观察、记录和思考能力。
教学准备:1. 水果、蔬菜、砂糖、盐等材料。
2. 玻璃杯、塑料容器、水管等实验工具。
3. 幻灯片或图片展示水的不同状态。
教学步骤:1. 导入(5分钟):- 利用图片或幻灯片介绍水的重要性,并引发幼儿对水的好奇心。
- 提问:“大家都喝过水吗?水有什么样子?水可以做什么?”引导幼儿说出自己的想法。
2. 活动一:水的状态变化(10分钟):- 给每个幼儿准备一杯水,让他们观察水的样子并描述出来。
- 介绍水的三种状态:液体、固体和气体。
通过幻灯片或图片展示不同状态的水。
- 进行实验:将一杯水放在阳光下观察,让幼儿说出观察到的变化。
3. 活动二:水的用途(10分钟):- 展示图片或实物,向幼儿介绍水的各种用途,如饮用、洗澡、种植等。
- 通过问题引导幼儿思考:为什么我们要喝水?为什么花草要浇水?4. 活动三:实验探究水的特性(10分钟):- 将几种不同的液体(如果汁、盐水、糖水)倒入不同的杯子,让幼儿观察并比较它们与普通水的区别。
- 引导幼儿思考:为什么水的味道会变化?为什么糖水和盐水在水中可以溶解?5. 活动四:水的浅层研究(10分钟):- 将一块冰放在阳光下观察,让幼儿说出观察到的变化。
- 提问:冰是什么变成了水?气温升高会发生什么变化?6. 活动五:记录观察结果(5分钟):- 给每个幼儿提供一张观察记录表,让他们画出观察到的不同状态的水,并写下自己的观察结果和思考。
7. 活动总结(5分钟):- 汇总幼儿的观察结果,并引导他们分享自己的思考和发现。
- 总结本次活动的重点内容,并鼓励幼儿继续探索科学世界。
观察记录表:观察对象:水的三种状态观察日期:____________观察结果和思考:1. 液体水的样子:____________________我的思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固体水(冰)的样子:________________我的思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气体水(蒸汽)的样子:______________我的思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 导致状态变化的因素:_________________我的思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观察记录表示例,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和拓展)通过本次科学活动,幼儿们对水的特性、状态变化和用途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且培养了他们的观察、记录和思考能力。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奇妙的水》教案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奇妙的水》教案一、活动目标1. 让幼儿了解水的特点和用途,培养幼儿的观察力。
2. 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激发幼儿探索水的欲望。
3. 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提高幼儿的实验技能。
4. 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活动准备1. 物质准备:水、杯子、碗、瓶子、彩纸、颜料、滴管等。
2. 环境准备:安静、整洁、宽敞的教室,适当的光线和温度。
三、活动重难点1. 活动重点:让幼儿通过观察、操作、实验,了解水的特点和用途。
2. 活动难点:让幼儿用恰当的语言描述水的变化和实验现象。
四、活动过程1. 引入:教师向幼儿介绍本次活动主题,引导幼儿说出水的特点和用途。
2. 实验一:水的溶解性(1) 教师出示彩纸,让幼儿观察彩纸的颜色。
(2) 教师将彩纸放入水中,观察彩纸颜色的变化。
(3) 教师提问:为什么彩纸放入水中后会变色?幼儿讨论并回答。
3. 实验二:水的扩散现象(1) 教师出示颜料,让幼儿观察颜料的颜色。
(2) 教师将颜料滴入水中,观察颜料在水中扩散的过程。
(3) 教师提问:为什么颜料滴入水中后会扩散?幼儿讨论并回答。
4. 实验三:水的过滤(1) 教师出示混合了泥土和沙子的水,让幼儿观察。
(2) 教师用杯子、碗、瓶子等工具进行过滤实验,让幼儿观察过滤过程。
(3) 教师提问:为什么泥土和沙子会被过滤掉?幼儿讨论并回答。
五、活动延伸1. 家园共育:教师与家长沟通,让家长了解本次活动内容,鼓励家长在家中与幼儿进行水的相关实验。
2. 环境创设:教师在教室环境中布置水的主题展示区,展示幼儿的实验作品和相关图片。
3. 区域活动:教师在科学区设置相关的水实验材料,让幼儿自主进行探索和操作。
六、活动步骤1. 准备阶段:教师将活动所需的材料摆放整齐,确保每个幼儿都能easily 观察和操作。
2. 活动引入:教师向幼儿介绍本次活动的主题,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幼儿说出水的特点和用途。
3. 实验一:水的溶解性(1) 教师出示彩纸,让幼儿观察彩纸的颜色。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奇妙的水》
幼儿园大班优秀科学教案《奇妙的水》1.1 设计意图:本教案通过引导幼儿观察和探索水的特性和变化,培养幼儿的好奇心、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
1.1.1 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幼儿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1.1.2 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1.1.3 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教育幼儿节约用水。
二、知识点讲解2.1 水的特性:2.1.1 透明度:水是无色的,可以让光线穿过。
2.1.2 流动性:水可以流动,具有流动性。
2.1.3 表面张力:水分子之间存在相互吸引的力,使得水表面形成一个紧绷的膜。
2.2 水的变化:2.2.1 蒸发:水在常温下可以蒸发成为水蒸气。
2.2.2 凝固:水在0摄氏度以下可以凝固成为冰。
2.2.3 溶解:水是一种很好的溶剂,可以溶解很多物质。
三、教学内容3.1 教学活动一:观察水的透明度3.1.1 准备两个透明玻璃杯,一个装水,一个装其他颜色的液体。
3.1.2 让幼儿观察并比较两个玻璃杯中的液体的透明度。
3.1.3 引导幼儿思考:为什么水是无色的?光线是如何穿过水的?3.2 教学活动二:水的流动性3.2.1 准备一个盆子和一条毛巾。
3.2.2 将盆子装满水,让幼儿感受水的流动性。
3.2.3 引导幼儿思考:水为什么可以流动?流动性的重要性。
3.3 教学活动三:水的表面张力3.3.1 准备一张纸片和一些水。
3.3.2 在纸片上滴一滴水,观察水滴在纸片上的形态。
3.3.3 引导幼儿思考:为什么水滴会形成一个圆形?表面张力的作用是什么?四、教学目标4.1 知识目标:4.1.1 了解水的透明度、流动性和表面张力的特性。
4.1.2 知道水在常温下可以蒸发、凝固和溶解其他物质。
4.2 技能目标:4.2.1 能够使用观察、比较和思考的方法来探索水的特性。
4.2.2 能够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五、教学难点与重点5.1 教学难点:5.1.1 理解水的表面张力的概念和作用。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及教学反思《奇妙的水》
《奇妙的水》大班科学活动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了解水的特性,知道水在不同条件下的状态变化。
2.通过观察、实验、讨论,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合作意识。
3.激发幼儿对科学现象的好奇心,培养探索精神。
二、教学重点1.水的三种状态:液态、固态、气态。
2.水的状态变化过程及条件。
三、教学难点1.水的状态变化原理。
2.实验操作过程中,观察和记录的准确性。
四、教学准备1.教具:水、冰块、热水、玻璃杯、勺子、电吹风、纸巾。
2.教学场地:教室。
3.教学时间:40分钟。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1.教师出示一杯水和一块冰块,引导幼儿观察。
2.提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它们有什么不同?(二)观察与讨论1.教师将冰块放入热水中,引导幼儿观察冰块的变化。
2.提问:冰块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什么会发生变化?3.教师将热水倒入玻璃杯,用纸巾覆盖杯口,用电吹风吹热气,引导幼儿观察水的变化。
4.提问:水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什么会发生变化?(三)实验操作1.教师将冰块和热水分别放入两个玻璃杯,引导幼儿观察冰块和热水的状态变化。
2.提问:冰块和热水分别发生了什么变化?它们的状态有什么不同?3.教师引导幼儿进行实验操作,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
2.提问:你们在实验中发现了什么有趣的现象?你们认为水为什么会发生这些变化?3.教师进行教学反思,对幼儿的表现进行评价。
六、教学反思1.教学内容设计合理,符合幼儿的认知水平。
通过观察和实验,幼儿能够直观地了解水在不同条件下的状态变化。
2.教学方法灵活多样,注重启发式教学。
在活动中,教师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幼儿积极思考,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合作意识。
3.教学评价及时,对幼儿的表现进行肯定和鼓励。
在活动中,教师对幼儿的实验操作、观察记录和讨论表现进行了评价,提高了幼儿的自信心。
重难点补充:(二)观察与讨论教师:你们看,冰块慢慢变小了,水变多了,这是怎么回事呢?幼儿A:冰块融化了。
教师:没错,冰块变成了水,这就是冰块融化的过程。
大班科学活动《奇妙的水》教案5篇
大班科学活动《奇妙的水》教案大班科学活动《奇妙的水》教案5篇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
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大班科学活动《奇妙的水》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大班科学活动《奇妙的水》教案1材料与环境创设材料:各种会沉浮的玩具,杯子,瓶子,勺,叉,各色颜料等物品。
环境创设:请家长与幼儿一同探讨有关“水”的话题,丰富对水的认识。
活动流程谈话——操作感知——讲述讨论活动过程第一环节:谈话“水真有用”。
教师与幼儿一同讨论水的用处及怎样节约用水,让幼儿知道:水真有用,没有水我们人类和动物、植物就无法生存,所以我们要节约用水。
第二环节:操作感知“水真好玩”。
给幼儿提供操作材料,让幼儿进行分散自由操作活动。
在这一环节中,我让幼儿自由操作有两个目的:一是让幼儿初步感知水会流动的特性,二是让幼儿观察水的颜色变化,三是让幼儿感知是的浮沉。
所以在自由操作,自由探索的活动中,让幼儿减少探索的直觉行动性,增强探索的预见性,有助于让幼儿的直觉行动思维逐步向具体形象思维过渡。
第三环节:讲述讨论(7分钟)这一环节是组织幼儿进行有秩序的集体活动,是在第一环节自由玩水的基础上,让幼儿说说你在玩水的过程中用了哪些东西,是怎样玩的,你发现了什么?幼儿讲述后,教师作简单的小结。
第四环节:游戏:“吹泡泡”。
这个环节属于延伸活动,教师在水里加上洗洁精和肥皂粉,带领幼儿一同吹泡泡。
设计思路幼儿对水的喜爱似乎是一种天性,只要有时间、有机会他们总爱在水里玩耍、嘻闹,但又往往受到大人的制约,无法尽兴地去玩水。
因此,我们经常发现在洗手时幼儿们经常把衣服袖子弄湿,或者是洗一次手要花很长的时间。
为了彻底满足孩子们的好奇心,尊重他们对水的兴趣,使他们对水有更多的了解,因此设计了“大家一起来玩水”这一活动。
小班幼儿的思维还处于直觉行动向具体形象过渡的`阶段,他们对事物的理解往往要通过自己的亲身活动来实现,因此,整个活动以幼儿操作摆弄为主,同时由于小班幼儿的认知能力还比较弱,很难自觉发现水的一些基本特性。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奇妙的水》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奇妙的水》含反思教案题目:奇妙的水教学目标:1.让幼儿认识水的特性和变化。
2.能观察和描述水的物理变化。
3.培养幼儿的观察和动手实验能力。
教学准备:1.图片或视频资源:展示水的不同状态和变化过程。
2.感知材料:不同状态的水样品,如冰块、水蒸气、液态水等。
3.实验材料:烧杯、水杯、温度计等。
教学活动:活动一:水的不同状态1.导入:让幼儿观察一杯水,问他们水是什么样子的,是液体还是固体?2.展示:展示一块冰块和一杯湿润的水蒸气的图片或实物,引导幼儿认识水的不同状态。
3.提问:冰块是怎样形成的?水蒸气又是怎样产生的?4.讨论:让幼儿探究水的变化,讨论冰块融化成液态水的过程,以及水蒸发变成水蒸气的过程。
活动二:水的变化过程1.导入:让幼儿回顾冰块和水蒸气的变化过程,引导幼儿注意水的变化现象。
2.实验展示:在烧杯中放入一块冰块,让幼儿观察冰块逐渐融化的过程。
3.提问:幼儿能描述融化的过程吗?冰块融化后会变成什么?4.实验展示:将烧杯放在温暖的地方,让幼儿观察水温的变化,记录水从液态到蒸发的过程。
5.提问:水蒸发后会变成什么?水蒸气是可见的吗?活动三:利用水做实验1.导入:让幼儿大声说一说自己平时都是怎么使用水的?2.实验展示:给幼儿几个材料,如纸巾、植物等,让幼儿利用水进行实验探究。
如用水给植物浇水,用水浸泡纸巾看看会发生什么变化等。
3.让幼儿观察实验现象,并描述实验结果。
反思与延伸:1.教师观察每个幼儿的实验表现和描述,并对其进行肯定和引导,以促进幼儿的观察和实验能力的发展。
2.可以利用绘画、手工制作等活动,让幼儿进行延伸学习,如绘制水的循环图、制作水滴画等。
3.教师可以布置家庭作业,让幼儿观察身边的水变化现象,并写出自己的观察结果。
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幼儿们理解了水的不同状态和变化过程,培养了观察和实验的能力。
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幼儿们对水的特性和变化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为他们今后的科学学习打下了基础。
大班科学详案教案及教学反思《奇妙的水》2篇
大班科学详案教案及教学反思《奇妙的水》大班科学详案教案及教学反思《奇妙的水》精选2篇(一)大班科学详案教案《奇妙的水》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水的基本特性和特性。
2. 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和探究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和团队合作的能力。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 透明容器- 普通水和糖水- 不同颜色的食用染料- 气球- 玻璃瓶- 塑料袋2. 学生准备:- 随身笔记本- 铅笔和橡皮擦- 实验拾取工具(如夹子、勺子等)教学步骤:引入活动:1. 教师拿出一个透明容器,倒入水,问学生能否告诉我们水的特性和特点。
2. 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导学生讨论水的透明度、容易流动、可溶性等特点。
实验探究:1. 教师在透明容器中加入几滴食用染料(不同颜色),让学生观察水的变化。
2.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水的可溶性特点。
3. 教师将水倒入一个玻璃瓶中,并用气球封口,让学生观察气球会发生什么变化。
4. 学生观察后,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出水的蒸发特点。
小组合作实验:1. 将学生分为小组,每个小组需要完成以下实验:- 实验1:将水倒入一个塑料袋中,让学生观察袋子会发生什么变化。
- 实验2:在透明容器中倒入糖水,让学生观察糖水是否溶解。
2. 学生在小组中相互讨论和合作,完成实验,并记录实验结果和观察到的现象。
课堂分享和总结:1. 每个小组派代表展示实验结果和观察到的现象。
2.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课堂分享和总结,总结水的特性和特点。
教学反思:《奇妙的水》这节课旨在让学生了解水的基本特性和特点,并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探究能力。
通过引入活动和实验探究的方式,学生能够亲自动手操作和观察,并在小组合作中互相讨论和分享。
这种合作和团队合作的方式,培养了学生的合作和团队合作能力。
在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对于水的特性和特点理解较为深入,能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理论,并通过实验验证和观察来确认或纠正自己的想法。
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我引导学生自己提出实验方案,并协助他们完成实验。
幼儿园幼儿大班科学活动教案《奇妙的水》
幼儿园幼儿大班科学活动教案《奇妙的水》一、教学内容《奇妙的水》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生活中的科学》,详细内容包括水的特性、水的三态变化、水的用途以及如何节约用水。
二、教学目标1. 知道水的三态变化,理解水的循环过程。
2. 培养幼儿对水资源的保护意识,学会节约用水。
3. 提高幼儿观察、思考、表达和动手操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水的三态变化及其循环过程。
2.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节约用水的意识,提高观察和动手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水、冰块、热水、烧杯、投影仪、PPT等。
2. 学具:画纸、水彩笔、放大镜、小盆子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水、冰块、热水等物品,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它们的特征。
讲解水的三态变化,使幼儿初步了解水在不同温度下的状态。
2. 例题讲解(10分钟)通过PPT展示水的三态变化过程,让幼儿更直观地理解水循环。
结合实际生活,讲解水的用途,引导幼儿学会节约用水。
3. 随堂练习(5分钟)幼儿分组讨论,每组列举出三个水的用途和节约用水的方法。
教师巡回指导,对幼儿的回答给予肯定和鼓励。
4. 动手操作(10分钟)让幼儿用放大镜观察冰块、水、热水,并在画纸上记录下来。
教师协助幼儿完成观察记录,并引导幼儿分享观察心得。
教师带领幼儿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水的三态变化和水循环知识。
强调节约用水的重要性,倡导幼儿从生活小事做起。
六、板书设计1. 奇妙的水2. 内容:水的三态:固态(冰)、液态(水)、气态(水蒸气)水的循环过程:蒸发、凝结、降水、流动节约用水方法:关闭水龙头、一水多用、使用节水器具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记录《水的三态变化》答案:根据观察,画出水的三态变化图,并用文字描述变化过程。
2. 作业题目:列举三个节约用水的方法,并说明原因。
答案:例如:关闭水龙头,防止水资源浪费;一水多用,提高水资源利用率;使用节水器具,降低水消耗。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奇妙的水》含反思
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水的特性,知道水是无色、无味、透明的液体。
2. 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能够通过实验观察水的变化。
3. 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能够自己动手进行简单的实验。
4. 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让他们能够通过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幼儿了解水的特性,知道水是无色、无味、透明的液体。
难点:让幼儿通过实验观察水的变化,并能够自己动手进行实验。
三、教学准备:1. 透明水杯若干个,水彩笔若干支,颜料若干瓶。
2. 实验桌、实验椅。
3. 实验记录表。
四、教学过程:1. 引入:让幼儿观察透明水杯中的水,引导他们发现水的特点,无味、透明、无色。
2. 实验一:让幼儿自己动手将水彩笔的颜色涂在手指上,将手指放入水杯中,观察水的颜色是否发生变化。
通过实验,让幼儿发现水是无色的。
3. 实验二:让幼儿自己动手将颜料滴入水中,观察水的颜色是否发生变化。
通过实验,让幼儿发现水能够溶解颜料。
4. 实验三:让幼儿自己动手将水倒入不同形状的容器中,观察水的形状是否发生变化。
通过实验,让幼儿发现水是无形的,能够适应容器的形状。
五、作业:1. 让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进行水的实验,记录实验结果,并家长的签名。
2. 让幼儿思考,还有哪些物品能够像水一样,无色、无味、透明?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大部分幼儿对水的特性有一定的了解,但在实验操作过程中,有些幼儿对颜料的使用还不够熟练,需要我在今后的教学中多加引导。
在实验过程中,我还要注意引导幼儿观察实验现象,让他们能够通过实验得出结论。
六、教学内容:1. 让幼儿了解水的重要性,知道水对人类和地球的重要性。
2. 培养幼儿的节约用水意识,让他们知道节约用水的重要性。
七、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幼儿了解水的重要性,知道水对人类和地球的重要性。
难点:让幼儿培养节约用水意识,让他们知道节约用水的重要性。
八、教学准备:1. 图片或者视频资料,展示水的重要性。
2. 节约用水的小故事或者案例。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奇妙的水》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奇妙的水》含反思一、教学目标1、了解水的颜色、味道、形状等基本特征;2、把握水的变形本领;3、感受水的冰、液态和气态三种不同物态。
二、教学准备1、试验用水;2、不同形状大小的水杯,瓶子等;3、毛巾,干纸;4、试验台和搅拌棒等试验工具。
三、教学活动1、引入师生互动:老师问孩子们:“小伙伴们,你们喝过水吗?水是什么颜色的?”让孩子们尝试回答。
这样的问答,引起孩子们的注意,可以激发孩子们的古怪心。
2、讲解与试验(1)水的特征1)颜色:老师告知孩子们,水是一种无色透亮的液体。
可以在试验台上将水倒入小杯子中,让孩子们察看水的特征。
2)味道:老师告知孩子们,水是没有味道的。
可以让孩子们尝一下水,感受水的味道。
3)形状:老师告知孩子们,水的形状是随着容器的形状而更改的。
可以让孩子们在不同形状大小的杯子中注入相同的水量,察看水的形状变化。
(2)水的变形本领将水分别倒入瓶子、罐子,然后倒出来。
让孩子们亲自动手操作,感受水的变形本领。
(3)水的不同物态让孩子们察看一段时间后,可以发觉杯子中的水枯萎了,也就是变成了水蒸气。
告知孩子们,当水受热变成气态时,叫做水蒸气;当水受冷凝结成冰时,叫做冰;当水在常温下呈液态时,叫做水。
老师可以让孩子们手摸一把装满冰块的盆子和盆子外的空气,讲解不同物态间的热交换过程。
四、教学反思本次教学活动,孩子们通过实际察看、尝试、模拟等多个方面学习了水的基本特征、变形本领和不同物态。
整个教学过程,老师提出问题,激励孩子们用本身的语言表达本身的看法和感受,让孩子亲身参加,探究科学的奥妙,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促进孩子们的思维进展和制造力的提高。
同时,老师还要在教学过程中多关注孩子们的学习状态,对孩子们的把握情况适时进行回应和引导。
同时,还应当注意科学教学与情感教育和道德教育的结合,适时引导孩子们关注身边环境和身体健康,关注水的节省和保护。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及教学反思《奇妙的水》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及教学反思《奇妙的水》教学目标:1.通过自己的动手操作,观察和感受水的变化和特性。
2.孩子们能够了解水的存在形态和特性。
教学准备:1.水杯、盆子。
2.磁性杯、滤网、果汁、盐、糖。
教学过程:引入活动:1.提问:请同学们想一想,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的水有哪些形态?2.听取同学们的回答,提供一些提示:水蒸气、液态水、冰等。
3.通过引导,让同学们明白水可以存在于三种不同的形态。
实践操作:1.将盆子里的水倒入水杯中,询问同学们觉得水是什么形态。
2.让同学们观察水的形态,和磁性杯吸引水的能力。
3.提问:磁性杯能吸引水吗?为什么?4.出示滤网,询问同学们滤网能筛出什么东西?5.将果汁倒入滤网,让同学们观察果汁通过滤网后,滤网上留下什么。
6.出示盐和糖,让同学们尝一尝。
询问:盐和糖溶于水的程度如何?讨论与总结:1.通过实践操作,让同学们明白磁性杯能够吸引水是因为水具有液体的特性。
2.通过观察滤网过滤果汁的过程,让同学们理解水能溶解部分物质。
3.通过尝盐和糖,让同学们了解到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程度不同。
教学反思:在这堂课中,我通过简单的实践活动,让同学们亲自动手、观察和感受水的不同特性。
通过观察水杯中的水和磁性杯吸水的现象,让同学们认识到水的液体特性。
通过果汁通过滤网后的结果,让同学们了解到水能溶解部分物质。
通过尝盐和糖,让同学们知道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程度不同。
通过这些实践活动,同学们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水的存在形态和特性。
同时,我注意到有些同学在实践过程中表现出兴趣和积极性,但也有少数同学对实践操作不太感兴趣。
在下一次的科学活动中,我会尝试多样化的方式来引发同学们的兴趣和参与度,使他们更好地学习科学知识。
同时,我也会更加关注同学们对实践操作的理解程度,及时帮助他们解决困惑,确保他们能够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及观察记录――奇妙的水一.知识背景本活动运用的知识是有关与饱和溶液和改变液体密度等有关知识。
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溶质的溶液。
增加溶剂密度的方法:添加溶质。
本活动的科学原理在于将糖溶解在水里制成饱和溶液,使该溶液的密度增大,沉入水底。
1.方法背景本次活动采用了观察、实验、探究等方法。
试一试:这是本活动开始的部分。
为了让幼儿对活动产生浓厚的兴趣,教师采用了先观察的方法。
请幼儿观察教师手中的两种液体――一杯普通的水,一杯红色的水,请幼儿想一想:“把红色的水倒在透明的水里会有什么现象?”教师在到红水的时候应在杯子后面放一张白纸以便幼儿观察。
在幼儿看到水分成两层后,请幼儿用自己面前的两种水试一试看看能不能分成两层。
让幼儿在浓厚的兴趣下自己亲手实验,引起幼儿实验和探索的欲望。
说一说:本环节大大激发了幼儿的语言表达欲望。
幼儿可以通过自己的亲手的实验和教师倒的水进行比较,教师应该尽可能的让幼儿把自己想说的事说出来,并提出一些让幼儿既感兴趣又能回答的问题以加强他们的自信心。
“小朋友倒的水和老师到的水一样吗?那你们知道是为什么吗?”教师可以在幼儿急切的期盼下说出答案“把许多白糖放到红色的水里,使劲的搅,一直到化不开为止。
”让幼儿明白,红色的水能沉到水底是因为里面有许多的糖,水就变重了,重的东西自然就沉到了水底。
做一做:本环节是采取了幼儿自己动手实验的方法。
在幼儿实验时知道什么样的液体可以沉到水底,用什么方法制作这样的液体。
让幼儿和第一杯水比较,知道两杯水的不同。
一.本次活动完成的《纲要》和国家《科学》课程的目标有:1.通过幼儿的观察和实验等方法,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对事物的探究能力。
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鼓励幼儿运用恰当的方法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
一.示范性方案科学活动《奇妙的水》(一)活动目标:1.通过不同的水的变化,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的的兴趣并萌发初步的探索欲望。
2.在幼儿实验的过程中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3.乐意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所看到的现象并愿意和同伴交流。
(二)活动准备:两杯红色的水,一杯透明的水,白糖。
小勺(此材料幼儿人手一份)(三)活动过程:1.看一看,想一想谈话导题:“小朋友看看,老师手里有什么?请小朋友想一想,如果老师把手里的红色的水倒在透明的水里,会有什么现象呢?”(教师把事先调好的红色的饱和的糖水倒在透明的水里,请幼儿仔细观察有什么现象?为了让幼儿观察方便,在透明杯子的后面衬上一张白纸。
幼儿可以看见红色的水沉到了透明的水底,成了两层,非常好看。
)2.试一试:导语:“小朋友,那么你们想做这样好看的水吗?现在请你们用桌上的水来试一试,看看你们能不能做出这样奇妙的水来。
”(教师给幼儿分别提供一杯透明的水和一杯红色的水,请幼儿倒一倒,看看能不能倒出两层的水来。
)3.说一说:导语:小朋友,你们好看的水做出来了吗?和老师做的水一样吗?(教师请幼儿大胆说出自己实验的方法和结果)导语:“小朋友知道为什么你们的水不能象老师的一样好看吗?请小朋友看一看老师的红水和小朋友的红色的水有什么不一样的。
”请幼儿仔细观察:小朋友的水很稀。
老师的水很浓,象是蜂蜜一样,粘粘的。
告诉幼儿:“因为老师在水里加了好多好多的糖,这么多的糖在水里化了,水就变重了。
而重的东西是要沉底的,所以红色的水会在下面,透明的水就变成了两层。
”4.做一做:请小朋友用自己桌上的东西(一杯红色的水和白糖,一杯透明的水)制作奇妙的水。
教师指导幼儿将白糖用小勺盛到透明的杯子里,要强调白糖一定要放多,一直到糖在水里不能化了为止。
将放有白糖的红色的水慢慢倒在透明的水里,请幼儿仔细观察,奇妙的水做出来了吗?(五)活动建议:本活动可以放在大班上学期进行,活动应采取分组教学的形式进行,以方便教师进行指导。
(六)活动评价:科学活动《奇妙的水》很适合大班的孩子,大班的孩子好奇心强,也很想自己有机会动手制做出他们自己喜欢的东西。
本活动难度不大,但很容易看出结果,使孩子们通过成功的结果加强他们的自信心。
通过本活动使幼儿在观察、比较和动手操作能力等方面都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也使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一.知识背景本活动运用的知识是有关与饱和溶液和改变液体密度等有关知识。
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溶质的溶液。
增加溶剂密度的方法:添加溶质。
本活动的科学原理在于将糖溶解在水里制成饱和溶液,使该溶液的密度增大,沉入水底。
1.方法背景本次活动采用了观察、实验、探究等方法。
试一试:这是本活动开始的部分。
为了让幼儿对活动产生浓厚的兴趣,教师采用了先观察的方法。
请幼儿观察教师手中的两种液体――一杯普通的水,一杯红色的水,请幼儿想一想:“把红色的水倒在透明的水里会有什么现象?”教师在到红水的时候应在杯子后面放一张白纸以便幼儿观察。
在幼儿看到水分成两层后,请幼儿用自己面前的两种水试一试看看能不能分成两层。
让幼儿在浓厚的兴趣下自己亲手实验,引起幼儿实验和探索的欲望。
说一说:本环节大大激发了幼儿的语言表达欲望。
幼儿可以通过自己的亲手的实验和教师倒的水进行比较,教师应该尽可能的让幼儿把自己想说的事说出来,并提出一些让幼儿既感兴趣又能回答的问题以加强他们的自信心。
“小朋友倒的水和老师到的水一样吗?那你们知道是为什么吗?”教师可以在幼儿急切的期盼下说出答案“把许多白糖放到红色的水里,使劲的搅,一直到化不开为止。
”让幼儿明白,红色的水能沉到水底是因为里面有许多的糖,水就变重了,重的东西自然就沉到了水底。
做一做:本环节是采取了幼儿自己动手实验的方法。
在幼儿实验时知道什么样的液体可以沉到水底,用什么方法制作这样的液体。
让幼儿和第一杯水比较,知道两杯水的不同。
一.本次活动完成的《纲要》和国家《科学》课程的目标有:1.通过幼儿的观察和实验等方法,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对事物的探究能力。
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鼓励幼儿运用恰当的方法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
一.示范性方案科学活动《奇妙的水》(一)活动目标:1.通过不同的水的变化,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的的兴趣并萌发初步的探索欲望。
2.在幼儿实验的过程中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3.乐意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所看到的现象并愿意和同伴交流。
(二)活动准备:两杯红色的水,一杯透明的水,白糖。
小勺(此材料幼儿人手一份)(三)活动过程:1.看一看,想一想谈话导题:“小朋友看看,老师手里有什么?请小朋友想一想,如果老师把手里的红色的水倒在透明的水里,会有什么现象呢?”(教师把事先调好的红色的饱和的糖水倒在透明的水里,请幼儿仔细观察有什么现象?为了让幼儿观察方便,在透明杯子的后面衬上一张白纸。
幼儿可以看见红色的水沉到了透明的水底,成了两层,非常好看。
)2.试一试:导语:“小朋友,那么你们想做这样好看的水吗?现在请你们用桌上的水来试一试,看看你们能不能做出这样奇妙的水来。
”(教师给幼儿分别提供一杯透明的水和一杯红色的水,请幼儿倒一倒,看看能不能倒出两层的水来。
)3.说一说:导语:小朋友,你们好看的水做出来了吗?和老师做的水一样吗?(教师请幼儿大胆说出自己实验的方法和结果)导语:“小朋友知道为什么你们的水不能象老师的一样好看吗?请小朋友看一看老师的红水和小朋友的红色的水有什么不一样的。
”请幼儿仔细观察:小朋友的水很稀。
老师的水很浓,象是蜂蜜一样,粘粘的。
告诉幼儿:“因为老师在水里加了好多好多的糖,这么多的糖在水里化了,水就变重了。
而重的东西是要沉底的,所以红色的水会在下面,透明的水就变成了两层。
”4.做一做:请小朋友用自己桌上的东西(一杯红色的水和白糖,一杯透明的水)制作奇妙的水。
教师指导幼儿将白糖用小勺盛到透明的杯子里,要强调白糖一定要放多,一直到糖在水里不能化了为止。
将放有白糖的红色的水慢慢倒在透明的水里,请幼儿仔细观察,奇妙的水做出来了吗?(五)活动建议:本活动可以放在大班上学期进行,活动应采取分组教学的形式进行,以方便教师进行指导。
(六)活动评价:科学活动《奇妙的水》很适合大班的孩子,大班的孩子好奇心强,也很想自己有机会动手制做出他们自己喜欢的东西。
本活动难度不大,但很容易看出结果,使孩子们通过成功的结果加强他们的自信心。
通过本活动使幼儿在观察、比较和动手操作能力等方面都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也使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一.知识背景本活动运用的知识是有关与饱和溶液和改变液体密度等有关知识。
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溶质的溶液。
增加溶剂密度的方法:添加溶质。
本活动的科学原理在于将糖溶解在水里制成饱和溶液,使该溶液的密度增大,沉入水底。
1.方法背景本次活动采用了观察、实验、探究等方法。
试一试:这是本活动开始的部分。
为了让幼儿对活动产生浓厚的兴趣,教师采用了先观察的方法。
请幼儿观察教师手中的两种液体――一杯普通的水,一杯红色的水,请幼儿想一想:“把红色的水倒在透明的水里会有什么现象?”教师在到红水的时候应在杯子后面放一张白纸以便幼儿观察。
在幼儿看到水分成两层后,请幼儿用自己面前的两种水试一试看看能不能分成两层。
让幼儿在浓厚的兴趣下自己亲手实验,引起幼儿实验和探索的欲望。
说一说:本环节大大激发了幼儿的语言表达欲望。
幼儿可以通过自己的亲手的实验和教师倒的水进行比较,教师应该尽可能的让幼儿把自己想说的事说出来,并提出一些让幼儿既感兴趣又能回答的问题以加强他们的自信心。
“小朋友倒的水和老师到的水一样吗?那你们知道是为什么吗?”教师可以在幼儿急切的期盼下说出答案“把许多白糖放到红色的水里,使劲的搅,一直到化不开为止。
”让幼儿明白,红色的水能沉到水底是因为里面有许多的糖,水就变重了,重的东西自然就沉到了水底。
做一做:本环节是采取了幼儿自己动手实验的方法。
在幼儿实验时知道什么样的液体可以沉到水底,用什么方法制作这样的液体。
让幼儿和第一杯水比较,知道两杯水的不同。
一.本次活动完成的《纲要》和国家《科学》课程的目标有:1.通过幼儿的观察和实验等方法,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对事物的探究能力。
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鼓励幼儿运用恰当的方法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
一.示范性方案科学活动《奇妙的水》(一)活动目标:1.通过不同的水的变化,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的的兴趣并萌发初步的探索欲望。
2.在幼儿实验的过程中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3.乐意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所看到的现象并愿意和同伴交流。
(二)活动准备:两杯红色的水,一杯透明的水,白糖。
小勺(此材料幼儿人手一份)(三)活动过程:1.看一看,想一想谈话导题:“小朋友看看,老师手里有什么?请小朋友想一想,如果老师把手里的红色的水倒在透明的水里,会有什么现象呢?”(教师把事先调好的红色的饱和的糖水倒在透明的水里,请幼儿仔细观察有什么现象?为了让幼儿观察方便,在透明杯子的后面衬上一张白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