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德育与教学的关系

合集下载

初中英语课堂中的德育渗透之浅谈

初中英语课堂中的德育渗透之浅谈

初中英语课堂中的德育渗透之浅谈随着时代的发展,德育教育逐渐渗透到教育教学中,英语教育也不例外。

在初中英语课堂中,德育渗透不仅可以促进学生的道德修养,提高他们的人文素质,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意识,促进其全面发展。

一、德育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1、培养学生的品德素质和人文素养德育是英语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可以培养学生的品德素质和人文素养,提高他们的道德修养和整体素质。

在初中英语课堂上,老师不仅仅是考虑知识的传授,更应该把握教育的机会,注重人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自尊、自信、自爱、自律,有助于学生的道德修养和素质提高。

2、培养学生的自觉意识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德育渗透可以激发学生的自觉意识,提高他们的自我管理能力,让他们更好地自主学习和进取精神,同时也促进老师和学生之间的良性互动,扩大学生的视野和认识,培养其审美情趣和个性特长。

3、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通过德育渗透,在初中英语课堂中,学生的学习兴趣会得到激发,全面发展会得到促进,有益于学生的道德、智力、体魄、美育等方面的和谐发展,从而使学生更具创造性和创新能力。

二、德育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主要途径1、塑造学生的学习态度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正确、积极、乐观的学习态度是很重要的,可以通过一些教学方法来实现。

例如,老师可以通过讲述有趣、贴近生活的故事和例子,启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习惯,让学生在学习中产生愉悦和自我肯定的感觉,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和自我管理能力。

2、构建和谐课堂氛围教师创造一个愉悦、轻松、有序、活泼的课堂氛围,对学生成长至关重要。

通过与学生的互动,促进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良好关系,增强师生之间的信任和沟通,同时也能够加强学生的领导能力和群体协作意识。

3、强化德育教育在初中英语课堂中,老师需要加强德育教育的意识,不仅注重学生的知识学习,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素质。

例如,教师可以通过讲述一些英语国家的文化和历史,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传统文化意识,同时也可以通过讲述爱国故事和先进事迹,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思想道德意识。

将德育融入教学工作总结

将德育融入教学工作总结

将德育融入教学工作总结
德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的重要途径。


德育融入教学工作,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还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教学工作中,教师应该注重德育教育,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使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首先,教师要以身作则,做学生的楷模。

教师是学生的榜样,他们的一言一行
都会影响学生的行为和品德。

因此,教师应该注重自身修养,端正自己的行为举止,言传身教,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

其次,教师要注重课堂教育。

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引
导学生正确树立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教师可以通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环境等方面来引导学生,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

另外,教师还要注重课外活动。

课外活动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德
育教育的重要环节。

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社团活动和志愿者活动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合作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总之,将德育融入教学工作是教师的责任和使命。

教师要以身作则,注重课堂
教育和课外活动,培养学生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社会主义建设贡献力量。

希望广大教师能够认真总结教学工作,不断提高德育教育水平,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做出更大的贡献。

德育与教学工作总结

德育与教学工作总结

德育与教学工作总结
德育与教学工作是学校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两个重要方面。

德育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和价值观,教学工作则是传授知识和技能。

这两者相辅相成,共同构建了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体系。

在德育方面,学校教育的目标不仅仅是让学生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品德和素养。

德育工作需要学校全体教职员工的共同努力,从教师到行政人员,都应该成为学生的榜样,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行为规范。

通过课堂教育、校园文化建设、学生活动等多种途径,学校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律意识、团队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使他们成为有担当、有爱心、有理想的新时代公民。

而教学工作则是学校教育的核心部分。

教师是教学工作的主体,他们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和教育教学理念,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和方法,以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学生的需求。

在教学工作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学习,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潜能。

同时,教师还需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心理健康,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综上所述,德育与教学工作是学校教育中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它们共同构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体系。

学校应该注重德育与教学工作的有机结合,培养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知识、有能力的新时代人才。

只有通过德育与教学工作的不懈努力,学校教育才能真正实现其使命和价值。

浅谈德育在音乐教学中的渗透

浅谈德育在音乐教学中的渗透
刊。 并给予 一定 的阅读指 导 , 后要 求学生 就热 门话题 进行辩 论 。 然
真, 有趣 。 完成规定 的教学 内容之 余 。 在 组织大 学生欣赏现代 诗歌 、 名人演 讲、 电影对 白等。 作为大学 的教师应该 创造 性地组织好 每一 节课 , 增加课 堂的趣 味性及创 新性 , 从而调动 学生的学 习积极性 及
感 , 深 对 歌 曲 的 主 题 “ 国 主 义 ” 深 刻 理 解 和 认 识 。同 时 还 安 排 加 爱 的
择适 当的教育形式 ,让学生 受到美的熏 陶的同 时,得 到 良好 的德 育, 以达 到陶冶情操 , 净化心 灵的完美境 界。优秀 的音 乐作 品总是 集思想性 和艺术性于 一体 , 具有 激动人心 的感染力 , 以培养 学生 可 热 爱祖国 。热爱人民 的思 想感情 , 增强学生 的民族 自豪感 。 同时也 培养 学生的高 尚情操 , 多角度地帮助 学生形成 高尚的道德 品质 , 但
介 绍上世纪 3 0年代 日本 帝 国主 义入侵我 国 , 占据 了我 国大片大好
乐素养 , 立正确 的审美 意识 , 树 陶冶他们 的情操 , 素质教 育 落在 将 实处 , 将学 生培养 成为高素质的 、 合格 的新时代人 才。
关键词 : 德育 : 乐 ; 学 音 教 德育是一项 重要的 育人 工作 , 为一名音 乐教师 , 作 对学 生进行

德 育 在 歌 曲教 学 中的 渗 透
音乐教材 中的歌 曲以优 美的旋 律 。丰 富的演唱形式来 触动学 生 的情感 , 震撼学生 的心 灵。 堂教学不仅仅要提 高学生的演 唱能 课 力, 还要 让学生在 歌唱 中去 认识人生 , 养成健康 的审美情绪 和积极 向上 的生活 态度。 师应紧紧抓住音 乐形象 。 教 通过歌 曲的背 景介绍 和演 唱培 养学生 爱祖 国 、 爱人 民 、 爱科学 、 自然的情感。例如 : 爱 在 教唱《 国歌》 , 时 首先 对国歌 的时代背景 作详细 的介 绍 , 着重 向学生

浅谈教学管理与德育的关系

浅谈教学管理与德育的关系

浅谈教学管理与德育的关系学校管理的一切活动都是为了有效地实现育人的目标,这是学校管理的基本规律之一。

这条规律反映了学校管理内部工作与育人工作以及学校管理目标与管理手段之间的本质关系。

学校以教学为中心,教学管理是实现教育目标的基本途径,也是学校管理的核心内容。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如何认清教学管理与德育的关系,对二者的关系进行有效调控,坚持在教学管理中强化和渗透德育,是实现教学管理目标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教学管理与德育是密切联系的从价值取向上来看,两者是统一的,都有一个共同的价值取向,即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两者的落脚点落在育人为本上。

这个道理可借助物理运动中的力的图示反映出来,当有两个力同时作用于运动质点时,按照力的平行四边形合成法则,便会产生出一种合力。

这种合力作用,就是学校教育管理沿着既定的取向表现出来的一定的教育管理效度。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在共同的方向下,不管两个力的大小怎样,两者之间客观存在着一种正合力,这就是教学管理与德育之间的统一关系。

教学管理与德育的相互联系还表现在,教学管理是实现德育目标的基本途径。

相对于课外活动管理和社会实践活动管理而言,教学管理是严密组织起来的传授系统知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最有效的管理形式,教学管理本身不但没有否定德育,而且德育是教学管理的应有之义。

当然,教学管理与德育两者之间又是有区别的,它们各自的内涵范畴不同。

德育是形成受教育者一定思想品德的教育,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等,教学管理则是按照教学规律和特点,对教学工作进行的计划、组织、控制、监督的过程,两者不能混为一谈。

二、如何有效调节或控制二者的关系要注意整体效应,将有效调控臵于多维的教育大系统之中,从宏观上保证教学管理与德育的有机融合,是调节好二者关系的有效途径。

宏观调控必须考虑以下几项主要因素:一是重视合力作用,促进教学管理中诸因素同步协调。

这里的合力是指对实现一定教学管理目标过程中实际作用于教学管理活动的各种影响的统称。

德育与学科教学有机结合论文

德育与学科教学有机结合论文

浅谈德育与学科教学的有机结合摘要:将德育与学科教学进行有机结合是学生成长的必然要求,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是构建全员参与学校德育网络的必然要求。

树立系统观念和“大德育”观念,认真设计课堂教学;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寓德育于平等的人际互动中;充分发挥校园文化在学科德育中的作用。

关键词:德育;学科教学;结合中图分类号:g62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2)12-113-001长期以来,在我国基础教育中,教育工作往往被划分为德育工作、智育工作(通常将教学工作等同于智育工作)、体育工作、美育工作和劳动技术教育工作等类别。

这种不恰当的区分意味着道德课之外的其他各学科教学与学生思想品德发展没有直接关系,实际造成了人们将德育的重要任务仅仅赋予给道德课教师和学校政工人员,而认为其他各科的学科教学在德育任务方面只能起辅助作用。

前者导致道德课的课堂教学承载了过大的期望,而期望越多,失望就越大;后者则导致了其他各科的学科教学无形中逃避了应负的德育责任。

因此,学科德育的缺位严重影响了我国学校人才培养的质量。

有鉴于此,本文对德育如何与学科教学方法进行有机的结合进行了一些探讨,并提出四点具体的建议。

一、各学科教师要真正树立德育意识,承担德育责任在很多情况下,学科课堂教学是以隐性课程的形式自发的对学生产生道德影响。

这就要求所有教师在其各自的学科教学中,要真正树立德育意识,加强学科教学和德育实施的整合。

这种整合包括两方面:一是通过学科教学为学生的道德发展提供理性基础和文化底蕴;二是通过教师的教学设计在课堂氛围的营造、教学的组织、教学方法的采用等等各方面体现出教师的价值取向和道德要求。

拥有德育意识的老师能巧妙地把德育融于教学之中,如有的教师在应用题教学中讲授“啄木鸟吃害虫”、“植树”、“南京长江大桥”等数学问题时,把这些问题变成了鲜活的德育素材,渗透了环保意识和爱国精神。

浅谈音乐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浅谈音乐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浅谈音乐教学中的德育渗透1. 引言1.1 音乐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的重要性通过音乐教学,学生可以学会感恩、感激,学会团结、合作,学会尊重、理解。

德育渗透在音乐教学中的实践,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更可以培养学生的情感素质和社会责任感。

借助音乐教学传递正能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让他们在音乐的世界里感受到真善美的力量,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德育渗透对音乐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

它可以深化学生的人文素养,提升他们的审美修养,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和社会责任感。

音乐教学中的德育渗透需要持续加强,让学生在音乐的世界中获得全面的成长和发展。

通过音乐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我们可以培养出更多具有良好人文素养和健康人格的优秀学生,为社会的和谐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2. 正文2.1 音乐教学与德育的关系音乐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是至关重要的。

通过音乐教学,不仅可以让学生感受到美的力量,更能够通过音乐作品中传递的正能量,引导学生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音乐教学与德育密不可分,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

2.2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道德修养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具有高度审美价值和艺术感染力的音乐作品进行传授和演绎,引导学生从中感受美的魅力,培养他们的审美情感。

通过学习音乐作品的背景故事和创作背景,学生还能够理解音乐作品背后的情感和意义,从而提升他们的道德修养和人文素养。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道德修养不仅可以提升他们的文化素质和综合素养,还可以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和自我提升。

在音乐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道德修养,对于实现德育与音乐教学的有机结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音乐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可以激励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品质,实现德育与音乐教学的良性互动和双向促进。

2.3 音乐教学中的德育实践音乐教学中的德育实践包括教师在教学中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和方法,引导学生养成正确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念。

浅谈师德和德育的关系

浅谈师德和德育的关系

浅谈师德和德育的关系师德和德育是教育领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概念。

师德是指教师在工作中所应遵循的职业道德规范,而德育则是指学校和教师对学生进行的德育教育。

师德和德育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两者相互依存、相辅相成。

师德是德育的基础。

教育是一项高度责任的事业,而师德正是教育责任的具体体现。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传播良好的道德风范。

教师本身就应该是学生道德品质的楷模和榜样,只有在教师们自身具备良好的师德品质时,才能去引导学生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师德是德育的基础,是德育教育取得成功的前提。

德育工作是师德的实践。

教师在教育工作中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更重要的是要注重对学生的品德教育。

在日常的言传身教中,教师们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用自己的榜样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教师们在日常的言行举止中要严格要求自己,注重自己的修养和品德修养,时刻以端正的操守和崇高的情操来引领学生。

只有这样,德育工作才能真正落到实处。

师德和德育是相互促进的。

良好的师德品质是德育教育能够得以顺利推进的基础,而德育教育的成功又是对教师师德的最好检验。

教师的良好师德品质对学生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力,学生们会在教师的言传身教中汲取知识和力量。

而德育教育的成功也是对教师师德的最好检验,只有在良好的师德引领下,德育教育才能得以成功实施。

师德和德育是相辅相成的,缺一不可。

教师的师德和德育的关系也体现在教师日常工作中。

一个具有良好师德品质的教师在德育教育中能够做到教学相长,言传身教。

他们会以身作则,坚守职业道德规范,积极参与学生的德育工作,努力开展学生的品德培养和教育教学工作。

而德育教育的成功也能进一步提升教师的师德品质,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品德修养。

师德和德育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两者相辅相成,统一于教师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中。

培养良好的师德品质,促进良好的德育教育,这是教育事业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教育教学事业可以健康、持续地发展的保证。

浅谈德育教育在中职教学中的重要性

浅谈德育教育在中职教学中的重要性

浅谈德育教育在中职教学中的重要性德育教育是一种以培养学生的品德为目标的教育,致力于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人格和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在中职教学中,德育教育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浅谈。

德育教育对于中职学生的成长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引领作用。

中职学生正处于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的世界观、价值观正在形成并且易于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

德育教育通过课堂教学、校园文化建设、社会实践等方式,引导学生正确对待人生、面对挫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德育教育使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目标,树立追求卓越、追求真理的信念,为学生的成长提供了有力的引导。

德育教育对中职学生的专业素养的提升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德育教育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合作意识。

中职学生在接受德育教育的过程中培养了对社会、职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增强了自我管理和自我提升的能力。

这些素质对于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德育教育对于中职学生的就业和生活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

中职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具备一技之长,融合德育教育可以使学生不仅具备专业技能,还具备良好的人际关系和沟通能力,有责任感和团队合作意识。

中职学生经过德育教育的熏陶,将会成为有道德、有文化、有素质的劳动者,能够适应社会需求,更好地为社会做贡献。

德育教育对于中职教师的职业素养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作为中职教师,在教育学生的也应该做到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榜样。

德育教育要求教师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教育理念,注重修养和自我提升。

只有教师本身具备了正确的德育意识和素养,才能够有效地影响和教育学生。

浅谈德育教育在教学中的运用与作用

浅谈德育教育在教学中的运用与作用

笔 者作为一名 中职类 院校 的一线教师 , 深知 中等 职业学校 的教学 课堂 是德育教育 工作的 主渠道和主阵地 。在教学 中注重德育 的渗透 , 使教 学贴近学生 、 贴近职业 、 贴近社会 , 做到知识学 习与能力培养 和行 为养 成相统一 , 切实增强针 对性 、 实效性 和时代感 , 对于学生 的成 人成 才发挥着重要作用 。 笔 者这学期给 四个教学班近两百名学生讲授 三门课 , 所以 , 跟各式 各类 的学生对 于知识的渴求 、 对于就业 的迷茫 、 对 于人生 的态度 , 给我 留下 了深刻 的
印象 , 也使我 不断反思 自己 、 反思授课 行为 、 反思 教学 的切入 点和思考 如何将 德育与 日常教学很好结合。 端正生活态度 。 理清学 习思路 。 懂得方向比努力更重要的道理

来 的时候 , 导致课 堂秩序 暂时出现混 乱 , 对被提问的学生也会造成身心 伤害 。这时候 , 我就 告诉我 的学生 们 , 同学 回答不 上来 , 可能 是他上一
浅谈德胄教胄在教学 巾酌 运用与作用
石 家庄工 程技 术 学校 吕国伟
[ 摘 要] 将德 育教 育运 用在 日常教 学 中, 是新 时期对 于教 师的新要 求 , 也是教师适应新 的教 育教 学理 所 当然应具备 的能力。将德育
教 育与教 学二 者结合 , 能起到 事半功倍 的效果。 [ 关键词 ] 德 育渗透 德 育教 学 德育运 用 教 育部 出台的《 中等职业 学校学生心 理健康教育 指导纲要 》 ( 以下 简称《 纲 要》 ) 中指 出 , 中等 职业学 校学生 心理健康 教育有 三个 主要 目 标: 一是 为提高全体学 生的心理素质 , 促进学生人 格的健全 发展 ; 二是 根据职业学 校的特点 , 通过心理健康 教育 , 提高学 生应对挫 折 、 匹配职 业、 适应社 会的能力 ; 三是为解决 学生在成长 、 学 习和生 活中遇到 的心 理困惑 和心 理行为 问题 , 提供必要 的援助 , 提 高学 生 的心理 健康水平 。 同时 , 《 中等职业学校德 育大纲》 ( 以下简称《 大 纲》 ) 规定 中等职业学校 德育 目标是 : 使学生 热爱祖 国, 拥 护党 的领导 和党的基本路 线 , 确立坚 持中 国特色社会主 义事业 的理想 信念 , 具有为人 民服务 、 奉献社会 的使 命感和责任感 ; 逐 步树立 正确的世界观 、 人生观 、 价值观 , 养成科学 的思 想方法 ; 自觉地遵纪 守法 , 依法 维护 自身权益 , 具有 良好 的道德 品质 和 健康 的心理素质 ; 热 爱专业 , 勤奋 学习 , 勇 于创 造 , 大胆 实践 , 具有 良好 的职业 习惯和安全 意识 、 质量 意识 、 效率意识 、 环境意识 。 《 纲要》 和《 大 纲》 中, 都切切 实实的提到了德育教育在教育特别是职业教 育中的重要

语文教学论文:浅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语文教学论文:浅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语文教学论文:浅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课程的重要内容,而不是一种外在的附加任务。

”因此,德育应该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同时,有意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塑造他们健康的人格,促进各方面和谐发展。

那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现简单谈谈我在语文教学中的点滴体会。

一、深钻教材,找准教材中的德育“触”发点。

语文是表情达意、思维交际的工具,它可以传承文化,传达社会价值观,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

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深钻教材,找准教材中的情感“触”发点,引导学生去体验、去发现、去感悟,从而受到思想政治、道德情操、人文素养等德育教育,促进学生德智全面发展。

1、识字、写字讲授中结合汉字本身的结构特点渗透。

在传统的语文讲授中,很大一局部老师往往把识字讲授看着是老师在前面一遍一遍地教字,学生在上面一次又一次地读字、记字,把写字讲授看着是学生对着讲义一次又一次的抄字,老师只把学生看着是识字写字的“机器”,全然不顾学生自身的需求,不顾学生进修乐趣及能力的造就,只是一味地把这些字“灌”进学生的脑海中,违背了一般的教育讲授规律,忽视了学生思想品德和审美情趣的造就。

我们知道,中国的汉字本身就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它不仅形体优美,而且结构讲究对称又富于变化,同时寻求严整又不失灵活,体现着中华民族独特的审美情趣。

因此,在识字、写字讲授中,我们可以结合汉字本身的笔画、结构和形体等特点渗透德育,可以先让学生自己去观察、发现所学汉字的特点,再让其在讨论交换中分析这些汉字与做人处事之间的关系,将识字、写字讲授同育人结合起来,让学生在趣味盎然的字形分析中掌握字的笔画、结构等,明白做人的道理,受到连合友爱、谦让互助、集体主义等方面教育。

简析德育在教师教学中的重要性

简析德育在教师教学中的重要性

简析德育在教师教学中的重要性德育是教育事业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格品质和行为习惯的过程。

在教师教学中,德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

本文将从德育在教师教学中的角色、意义和方法等方面进行简析。

德育在教师教学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

德育是培养学生良好人格的主要途径,通过德育,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养成诚实守信、友善互助、勤奋自律等道德品质,使他们成为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德育是引导学生正确行为的重要手段,教师可以通过德育引导学生养成尊重师长、团结友爱、遵纪守法等良好行为习惯,使他们成为社会上受人尊重的好公民。

德育是激发学生社会责任感的重要途径,教师可以通过德育引导学生关爱他人、热心公益、勇于担当等素质,使他们成为具有社会责任感的好公民。

德育在教师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德育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通过德育,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人格品质,使他们身心健康、健康成长。

德育有利于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

通过德育,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团队意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人生价值观。

德育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

通过德育,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帮助他们走上成功、幸福的人生道路。

德育在教师教学中有多种方式和方法。

要以身作则,以良好的品德榜样感染学生。

作为学生的楷模,教师应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做学生良好品德的楷模和榜样。

要注重心理健康教育,关注学生心理健康。

通过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引导学生克服心理障碍,建立健康的心理品质。

要积极加强家校合作,共同培养学生优秀品质。

通过家校合作,教师和家长可以共同关心学生的成长,共同培养学生的优秀品质。

要积极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通过校园文化建设,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形成积极向上、团结友爱、共同进步的良好氛围。

德育在教师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它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

教师以教书育人为本德育为先

教师以教书育人为本德育为先

教师以教书育人为本、德育为先马元沛党的十七大对“育人为本”教育方针的表述。

突出了教育的育人功能,尊重学生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发展。

“德育为先”一个“为先”,非常明确地规定了德育在学校教育中第一的位置。

师德古来有之,不同时代对师德有不同的要求,现代师德是对古代师德的继承与发展,知识经济时代对师德赋予了新的内涵。

因此,修师德、树师表、讲师风、教书以育人为本,不仅是每一位教师的天职,也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针对上述我就浅谈几点教师以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粗浅认识,望同仁指教。

1、热爱教育事业是师德的基本要求,是教书育人的基石热爱教育事业是衡量教师个人行为和品质的最高要求,也是当教师的本质要求。

一个不热爱教育事业的教师是不会安心教育事业的,更不可能把自己的全部精力用在教书育人上,所以教师在树立“教书以育人为本”思想的同时,首先要树立热爱教育事业的志向。

古今中外的教育家,像苏霍姆林斯基、杜威、陶行知以及当代的魏书生等,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把教育工作干的有滋有味,似乎他们不是在“工作”,而是在享受幸福、品味快乐。

在我看来,教育界的优秀教师都不是逼出来的,而是因为他们对所干的教育工作有趣,或者能找到工作的乐趣而产生对教育工作极大的热情干出来的。

其次,教师不应是被动地选择教师职业,而是要主动地选择这一岗位,心甘情愿地当教师,让教师在燃烧自己的时候,享受到人生的兴趣,感受到人生的价值。

如果哪位老师到了仅仅是靠毅力工作而感觉不到教育工作的乐趣时,那他真正意义上的教育生涯也就结束了。

真正的教育是发自内心的,充满激情的,是享受着工作的乐趣和幸福感的,真正意义上的老师是有工作幸福感和成就感的,只有爱岗敬业,热爱本职工作的老师才能育出好的学生来。

2、热爱学生是教师的核心内容,是教会学生爱他人的前提教师对学生爱是师德的核心要求,也是教师热爱教育事业的具体体现,更是教师教好学生的前提。

教育的出发点是培养人、塑造人的事业,不能没有感情、没有爱,爱是当教师的道德底线,没有爱学生最起码的开始,那严格地讲就不配当老师。

品德教育与小学语文课堂的有机融合

品德教育与小学语文课堂的有机融合

浅谈品德教育与小学语文课堂的有机融合语文是一门思想性很强的工具学科,它的内涵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拓宽,它不仅是人的交际、思维、生活的工具,还是人认识世界、持续学习的工具,同时该学科又有着强烈的人文因素,对学生品格的培养、情感的陶冶、社会责任感的形成有着独特的作用。

因此,教师在教学语文的过程中,除了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还要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那么,品德教育与小学语文课堂如何的有机融合呢?一、正确处理德育与教学的关系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不能影响语文教学。

这就要求我们语文教师除了要正确把握好教材,找准德育切入点;还要认真研究教材,处理好德育与语文教学两者之间的关系,不能主次不分,本末倒置。

所以在教学实践中,只有正确处理好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才不至于喧宾夺主、流于形式。

正确的做法是: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抓住关键,引导学生分析文章最能感动自己、震撼自己的语言文字,从中加深体会,产生共鸣,在潜移默化中教育学生、影响学生、塑造学生。

如在教学《再见了,亲人》这一课时,教师除了要教学作者是如何选择材料来体现、突出中朝两国人民比山高、比海深的共产国际主义情谊的,还要让学生在学习课文知识的同时受到这方面的教育。

二、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学生的品德教育一是创造学生情感投入的时机。

课堂教学中,不仅要“晓之以理”,还得“动之以情”,即教师的思想感情进入课文情境之中,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再现课文中的情境,发挥文学形象的感染作用,陶冶学生的情感,触动学生的感情深处,使他们在道德感上受到深切的影响。

“在语文教学中,不是我们讲授了思想内容,提高了学生的道德认识,学生就能把这种道德认识转化为道德行动,而是学生有了一定的道德情感后,才能产生内心的需要,去履行自己的道德义务。

浅谈小学德育教育与教学的关系

浅谈小学德育教育与教学的关系

浅谈小学德育教育与教学的关系摘要:小学是儿童进行生命教育的开始,这个时期的儿童心智比较稚嫩,还没有形成完整的对错观及价值体系,因此他们的可塑性很强。

所以,在这一时期,对小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就成为了整个小学阶段最重要的一环。

尽管在小学阶段开设了道德与社会的相关课程,但道德教育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

所以,在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过程中,要注意将其与学科教育相结合,才能达到道德教育的最好效果。

关键词:小学德育教育;课堂教学;关系引言因为未成年人的心智尚未完全成熟,同时正处于他们学习知识的最佳时期,很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社会风气的冲击,这就要求对未成年人进行道德教育;要强化对小学生的思想教育,从小就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良好的道德品格,使他们能够健康地发展。

本文探讨了怎样提升小学生的品德,以及小学德育教育与教学之间的关系。

一、小学德育教育的内涵及要求德育并非现代教育的独特产物,而是经千年文化追本溯源仍有迹可循的道德血脉。

自“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发愤忘食,乐以忘忧”的精神塑造,到“修齐治平”“横渠四句”的家国情怀;从宋理新儒学下诞生的儿童启蒙《三字经》,到如今近现代教育内涵不断充盈的教育“五育”,德育为先。

思想教育与道德培养一脉相承,德育自始至终都与教育体系血脉相连。

在儿童教育启蒙阶段,德育承担着为学生思想境界、人格品质夯筑基础的重任,在当代小学教学过程中拥有着不可忽视的地位。

2017年教育部印发《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要求将德育贯穿至学校日常教学的各个方面,培养学生初步具有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的正确价值取向与良好品德,并初步了解自然与社会常识,养成保护环境、爱惜资源、文明礼貌等基本行为习惯。

随着现代教育学与其他学科的研究领域不断交融,德育教育理论也在不断被注入新的理论支撑,教育心理学的深入研究,为小学德育教育提供了更加专业的教学角度建议及部分心理学方法论,使得小学德育在与心理教育的融合之中更具系统性与科学性,能够通过更加专业的教育心理分析,探寻更加深刻而有效的德育教育方式。

小学德育教育与教学的关系初探

小学德育教育与教学的关系初探

64 小学德育教育与教学的关系初探■李亚青 (广东省湛江市坡头区龙头镇冠中小学 524054)【摘 要】小学是孩子人生教育的起点,此阶段的孩子心智较为懵懂,还不具备完全的是非观及价值体系,具有较强的可塑性。

因此,对该阶段的小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是小学教育教学任务的重中之重。

虽然小学设有专门进行德育教育的品德与社会学科,但德育教育并非一蹴而就的。

因此,应注重在进行学生的德育教学中,与学科教育融会贯通,以取得德育教学的最佳效果。

【关键词】小学教学;德育;结合性教学【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7-0064-01 引言鉴于德育教学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需在日常学习中的各方各面予以灌溉,方可取得良好效果。

尤其伴随科技的迅猛发展,小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可能会接触到大量的外界信息,只依靠德育学科的教育进行学生的德育教学是远远不够的,更需要将德育渗透到小学基础教育中,与各学科协同推进,在语文、数学、英语、音乐、体育等各学科教学中体现德育教育、融汇德育教学,才能使小学生面对多元化的社会发展,依然能够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公民素质[3]。

一、小学进行德育教育的意义6-12岁儿童处于身心的快速发展阶段,该时期的儿童开始形成认知方式,也将慢慢从懵懂的对事物的感知到较为具体的印象感知,是形成初步的认知及具有逻辑思维的过渡期,更是其规则建立、价值形成、品德认知及道德判定的发展关键期[1]。

小学阶段孩子所形成的道德标准,将会其未来的学习和发展形成深远影响。

因此,加强小学学生的德育教育教学、创新德育方式势在必行,这不仅是现代化教学发展所需,更是教育改革的重点。

尤其面对素质教育推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时期综合型人才的倡导,在入门教育期间的德育教育,更应引起校方、每一位教育同仁的高度关注。

这不仅将关系学生自身的未来学习与发展,关系到我国教育体系的整体水平,更将对未来国家的发展、社会的进步起到关键影响作用。

浅谈教学与德育的关系 (2)

浅谈教学与德育的关系 (2)

浅谈高效课堂下的教学与德育的关系德育教育是贯彻整个学校教育教学的一条主线。

学校的教学必须围绕德育来开展,在教学中许多教师认为德育与教学是分离的,这是一个教育教学的误区。

我任教二十几年,在教学中,对于德育与教学的关系,我有点滴感受与大家共勉:首先,德育在教学中应该为主,教学为德育服务。

德育是教育教学中一条主线,我们作为教师应该搞清楚德育教学是怎么回事。

无论在什么时候、什么状况下,教师应该紧紧抓住德育教育为先这个原则。

许多教师在上课中只是讲知识化的内容,我们应该在教学知识的过程中穿插德育知识,让学生在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把德育潜移默化。

我在教学中,有时讲到有关做人的道理时,必须结合当时讲的知识穿插德育进去。

例如,我会举出一些例子来让学生知道:做人第一,学习第二。

我曾经就上海复旦大学一名高才生为了上下床位与另外一名同学发生口角,蓄意在寝室中的饮水机出水口上涂上有毒的化学药品,导致那位同学毒死的案例讲给了我的学生听。

学生在学习课堂上大家都认为“还有这样的同学”。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作为教师不能单纯地将知识灌输给学生,要让学生在学习中懂得“做人第一”这个道理。

其次,德育教育为教学指明了道路,教学时刻不忘德育教育。

德育教育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相当重要,教师在教学中要时刻不忘记德育教育这项重要任务。

教师要教育小学生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从点滴做起。

我在课堂上时刻提醒学生“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有时候,我看到小学生在玩耍时乱丢垃圾纸屑,我会抓住时机教育这些学生。

记得有一次,我看到班上的扫帚乱倒,我会抓住时机教育学生如何去做。

做好事不留名,做善事不计得失。

因此,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德育教育放在首位,德育教育为我们教学指明了航道,我们教师应该认真对待,把自己的学生教会做怎样的人,健全他们的人格,让他们真正成为合格的小学生。

再次,德育教育要在高效课堂下起到重要作用,让教学活动生动起来。

现在的教学模式有了一定的改变,以前的教学模式陈旧了,我们教师要响应时代的号召,转变被落后思想占据重要位置的教育教学思想。

浅谈德育与教学的关系

浅谈德育与教学的关系

浅谈德育与教学的关系浅谈德育与教学的关系学校工作是个系统工程,虽说可以分为德育与教学两大部分,实际上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谁也少不了谁。

德育与教学是一辆马车前的两匹马,只有并驾齐驱,才能以最快的速度奔向前方。

在教学实践中我意识到,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和个性,就必须根据学生的情感、意志、性格、气质以及行为习惯上的特点进行工作。

为此,我提出以下几点认识:(一)课堂应是实行德育的主阵地,应是开展德育工作的主战场。

长期以来,我们总认为课堂是传授知识的场所,是开展教学工作的地方,我们只要把自己的知识灌输给学生,就认为这堂课上好了。

殊不知我们在课堂上开展教学工作的同时,还在进行着德育;我们在对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还在以自己的思想、人品教育着学生,影响着学生。

就拿我们语文教师来说,每一堂课,就是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语文课是如此,其他学科也是如此。

纯知识的课堂教学是不存在的,作为教师,我认为我们对这一点必须有足够的意识,自觉的把德育贯穿于自己的课堂教学中。

首先,应对学生多表扬,少批评,消除逆反心理。

有些人认为差生:差!太差!贬之曰:屡教不改。

我认为:屡教不改这种较为普遍的现象,至少可以说明两个问题,一是教师说教、训斥太过频繁,教不得法;二是学生产生逆反心理,破罐破摔。

要想消除学生的逆反心理,教师必须尊重学生,少一些不耐烦的脸色,多一些关切的目光。

同时,既要看到他们的不足之处,更要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因势利导,给予表扬。

其次,要了解和研究学生的个体差异。

我们知道,素质教育指出要面向全体。

面向全体我们可以理解为是面向每一个有差异的学生个体,并根据每个不同的学生实际,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因此,面对现实生活中的活生生的饿、具有不同气质和个性,这就要求教师不但要了解学生的心心理特征和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而且要掌握不同学生在气质、性格、兴趣、爱好和特长等方面的差异,研究、尊重、保护学生的个性特征。

(二)德育是一项实实在在的工作,它必须落实于学校教学工作的始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德育与教学的关系
学校工作是个系统工程,虽说可以分为德育与教学两大部分,实际上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谁也少不了谁。

德育与教学是一辆马车前的两匹马,只有并驾齐驱,才能以最快的速度奔向前方。

在教学实践中
我意识到,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和个性,就必须根据学生的情感、意志、性格、气质以及行为习惯上的特点进
行工作。

为此,我提出以下几点认识:
(一)课堂应是实行德育的主阵地,应是开展德育工作的主战场。

长期以来,我们总认为课堂是传授知识的
场所,是开展教学工作的地方,我们只要把自己的知识灌输给学生,就认为这堂课上好了。

殊不知我们在课堂上
开展教学工作的同时,还在进行着德育;我们在对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还在以自己的思想、人品教育着学生,
影响着学生。

就拿我们语文教师来说,每一堂课,就是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语文课是如此,其他学科也是如此。

纯知识的课堂教学是不存在的,作为教师,我认为我们对这一点必须有足够的意识,自觉的把德育贯穿于自
己的课堂教学中。

首先,应对学生多表扬,少批评,消除“逆反心理”。

有些人认为差生:差!太差!贬之曰:“屡教不改”。

我认为:“屡教不改”这种较为普遍的现象,至少可以说明两个问题,一是教师说教、训斥太过频繁,教不得法;二是学生产生“逆反心理”,破罐破摔。

要想消除学生的“逆
反心理”,教师必须尊重学生,少一些不耐烦的脸色,多一些关切的目光。

同时,既要看到他们的不足之处,更要
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因势利导,给予表扬。

其次,要了解和研究学生的个体差异。

我们知道,素质教育指出要“面向全体”。

“面向全体”我们可以理解为是面向每一个有差异的学生个体,并根据每个不同的学生实际,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因此,面对现实生活中的活生生的饿、具有不同气质和个性,这就
要求教师不但要了解学生的心心理特征和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而且要掌握不同学生在气质、性格、兴趣、爱好
和特长等方面的差异,研究、尊重、保护学生的个性特征。

(二)德育是一项实实在在的工作,它必须落实于学校教学工作的始终。

我认为德育工作只有促进了教学,
才是一项实实在在的工作,才算是真正的德育,否则只能算是假大空。

如果我们的德育工作不能落实在教学上,
不能促使学生安心的学习,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不能为国家培养出有用的人才,那我们的德育工作还有何意以呢?
首先,鼓励学生说“不”:在学校教育中,老师常把顺从听话的孩子认为是好学生;在家庭教育中,父母把乖
孩子看作是好孩子,这在我国是由来已久的。

殊不知其导致的后果是令人痛心的。

一个天真烂漫活泼可爱的小天使,都成为父母、老师的驯服工具,在他们的眼里哪还有什么“以学生为主体”的份。

难道这种本末倒置的现象还
要带到新的世纪去吗?使学生知道遇到问题“自己应该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在大是大非面前,鼓励学生说“不”,这对培养小学生的法律意识和独立思考能力极有帮助。

因为要说出“不”的原因,孩子能不开动脑筋去认真思考吗?这样做无疑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规范了他们的行为。

什么该说,怎么说,什么该做,怎么做,心中就有
了一把尺子,真正的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精神。

学校鼓励学生说“不”,学生会的家中亦是如此,父母要为孩子营造家庭民主的氛围。

无论学校,还是家庭、社会,都有责任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民主法制的生存空间,对周围事物要鼓励学生
说“不”。

孩子能提出异议是好事,起码是孩子自己的看法,那种惟命是从的“小绵羊”式学生是时代,应被新世纪挡在门外。

其次,爱,给予每一位学生。

如果询问一下教师:怎样的学生你最喜欢?不少教师会把听话、聪明、文静娴雅、工作有魄力……列为先决
条件。

其实这种爱不是真正的爱,而是一种偏爱。

教师既承担塑造学生心灵的责任,也有肩负改造学生灵魂的重担。

如果有了这种偏爱,就会对该学生放松要求,而对其他学生就会冷漠、歧视、导致各种不良的后果。

这样就
难以完成党和人民赋予的光荣使命。

诚然,要超越这种偏爱不是那么轻而易举。

教师要丢掉私心杂念,真正关心
学生,创造条件,让他们在德、智、体、美、老、劳等方面得到发展。

教师对学生的爱是一种真挚的爱,是一种无私的爱,绝不应该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

当我们在事业上碰到一
些挫折的时候,会不会减退这种爱呢?当我们个人、家庭遇到不顺心的时候,会不会冲淡这种爱呢?当病魔缠身,一时走不上讲台的时候,会不会丢弃这种爱呢?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的教师,在他们每时每刻把爱倾注在学生身上,唐代文学家韩愈在《师说》中给教师下过一个定义: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随着时代的发展,传道、
授业、解惑的内涵有了变化。

今朝教师担负的重任,就是要为振兴中华培养人才,要王城这项艰巨的任务,就要
求我们忠实于党的教育事业,热爱学生,把教师的爱公正无私的给予每一个学生。

为此,我们的德育工作者在考
虑德育教学的工作时首先想到是否有利于学校教学工作的开展,我们每位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时,也应该想到
是否有利于学生接受知识,茁壮成长。

如果我们的德育教育有悖于学校教学,非但不能促进学生接受知识,反而
让学生产生了抵触情绪,那么这样的德育就必须有所反省,必须有所改变。

所以,我认为,德育不能离开学校的
实际,不能离开学生的实际。

学生的思想动态,学生对学习的态度以及现状,我们必须及时了解,及时研究,应
该成为我们德育的重点,否则就是空谈德育。

我不赞成脱离学生实际的空洞的政治报告,不赞成对学生空讲大道理,因为这是在是收效甚微的,这是我们大家有目共睹的。

(三)德育与教学既然是学校工作的两个方面,谁也离不开谁,落实到每个组室,就应该是德育工作室,有
时教学工作室,作为教师个人,当然也即是德育工作者,又是教学工作者。

培养学生有爱他人,团结协作的良好品质。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对于人才的培养和教育有了更
高一层的要求,学校教育的发展方向已由应试教育逐步转向素质教育。

团结友爱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
已上升为一种系统的理论体系,它作为学校德育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要求广大教育工作者对学生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实施系统教育后动,培养学生团结友爱,主要是要求学生能关心人、团结人、他偶陪你过情人、帮助人、尊重人、信任人、容让人、原谅人、讲大团结、不搞小圈子等。

学校实施各项教育活动的基本单位是班级,班级是学生在校接受教育,进行活动及人际交往的基本群体。

良好的班风不仅有助于各项教育活动,同时对
于培养学生的集体感、荣誉感,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健康的心理品质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德智体美劳全面的发展,德才兼备,一向被我们视为“人才”的标准。

有心人稍加留心便可看出,我问对人的要求总是“德”字当头。

今天,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我们的教育工作者应该抓这一契机,在提高学生成绩的同时,不忘抓德育教育,争取为国家、为社会培养出合格的人才。

总之,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蕴藏在教师的整个教学环节之中,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到准确把握每课时思想教育的要求,使学生通过一篇篇课文的学习,一点点思想教育的积累,逐步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