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部编版八年级初二语文上册第一单元《任务二新闻采访(名师教学设计)》教学设计

部编版八年级初二语文上册第一单元《任务二新闻采访(名师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八年级初二语文上册第一单元《任务二新闻采访》是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的一篇文章。
本篇文章主要介绍了新闻采访的基本方法和技巧,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新闻采访的过程,掌握采访的基本技巧,提高学生的新闻采访能力。
文章内容丰富,贴近实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二. 学情分析初二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对新闻采访有一定的了解,但采访技巧和实际操作能力仍有待提高。
通过本文的学习,学生将更好地掌握新闻采访的方法和技巧,提高自己的新闻采访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新闻采访的基本方法和技巧,通过实例分析,掌握采访的基本技巧。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团队协作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新闻事业的热爱,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新闻采访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2.难点:如何运用采访技巧进行实际操作。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新闻采访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2.案例分析法:分析实例,让学生深入了解新闻采访的过程。
3.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4.实践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新闻采访实践。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新闻采访的实例材料。
2.准备新闻采访的道具和设备,如录音笔、相机等。
3.划分学习小组,分配任务。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新闻实例导入,让学生了解新闻采访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讲解新闻采访的基本概念和方法,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新闻采访的过程。
3.操练(15分钟)分组进行新闻采访实践,让学生亲自动手,运用所学的采访技巧。
4.巩固(10分钟)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采访经验和心得,互相学习和借鉴。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提高新闻采访的质量,如何挖掘新闻价值。
八年级语文第一单元教学设计-优秀教案

教师活动2
新成立的校园电视台将隆重推出“新闻追击”栏目,每期节目将报道校园及城市发生的重大事件,现征集栏目主创,要求面试者交一份新闻作品。请你和你的小组同学认真学习本单元内容,录制一期节目作为作品,包括新闻策划、采写、播报、录像等过程的制作。通过班级选拔后,代表班级前往应征。
学生活动2
【4】小组合作,从标题、结构、语言等方面归纳消息的主要特点,为后面的写作任务做准备。
2.学习者分析
小组合作,从标题、结构、语言等方面归纳消息的主要特点,为后面的写作任务做准备。
3.学习目标确定
把握新闻六要素
强调养成阅读新闻的习惯
4.学习重点难点
阅读时要注意揣摩作者的态度和倾向,培养独立思考的习惯。
5.学习评价设计
在活动中学,爱上新闻。
第1课时教学设计(其他课时同)
课题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渡长江
课型
新授课(√)□章/单元复习课□专题复习课□
习题/试卷讲评课□ 学科实践活动课□ 其他□
1.教学内容分析
【1】快速浏览学过的几篇课文,把握新闻六要素。
【2】在比较中了解不同新闻体裁的特点。
【3】阅读时要注意揣摩作者的态度和倾向,培养独立思考的习惯。
勇闯记者训练营——新闻阅读
在老师指导下,阅读教材及图书大量新闻作品,完成下列关于新闻文体知识的填写,考核通过,你才能获得记者证上岗哦!
能了解新闻的基本特征:
活动意图说明
能了解新闻语言的特点并通过新闻语言了解作者的态度与倾向。
能区分不同新闻体裁的特点;
环节三:奔赴新闻最前线——新闻采写
教的活动3
根据校园或城市发生的实事,小组合作,选取最有价值的新闻对事件人物进行采访并撰写新闻稿。
部编语文八年级上册2020年秋(2020-2020学年第一学期)第一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教材分析)

第一单元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阅读日常的书报杂志,能初步鉴赏文学作品,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2.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
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
3.能够区分写实作品和虚构作品。
4.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
5.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6.注重写作过程中搜集素材、构思立意、列纲起草、修改加工等环节,提高独立写作的能力。
7.关心学校、本地区和国内外大事,就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搜集资料,调查访问,相互讨论,能用文字、图表、图画、照片等展示学习成果。
教学重难点:1.明确本单元新闻作品的不同体裁,了解新闻内容个,把握各自特点,学习阅读新闻的方法;养成阅读新闻的习惯,关注社会生活和新闻本身的发展。
2.熟悉新闻采访的一般方法和步骤,并加以实践。
3.完成必做任务——写一则消息,自选完成新闻特写、通讯等其中一项的撰写任务。
教材分析:本单元是统编教材八年级上册的第一个单元,由三项活动探究任务和一项口语交际构成。
任务一是新闻阅读,共选录六篇新闻作品,编为五课。
六篇文章作为典范的新闻作品,又不尽相同。
一是体裁不同。
《消息二则》和《首届诺贝尔奖颁发》是新闻中的消息,其中前者较为简短,既有新闻的一般特性,又蕴含着作者的态度观点,后者重点侧重于消息中的“倒金字塔”式,结构完整。
《“飞天”凌空》是新闻特写,选择新闻横断面进行描写,语言生动,使人有现场感。
《一着惊海天》是篇通讯,事件叙述完整生动,体现了通讯的一般特点。
《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是篇新闻评论,突出了评论事件的价值及时效性,以及文章鲜明的立场观点和态度。
二是三类新闻作品在结构、篇幅、表达方式等方面存在差异。
本单元选录的新闻作品涵盖军事、体育等领域,体现出新闻反映社会生活的特性。
具体来说:本单元部分课文有旁批、技巧点拨等,这些可作为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资料和启示。
本单元的旁批有介绍新闻基础知识的,有提示学生注意课文重要内容的,有启示学生阅读方法的。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教案全册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教案全册一、教学内容1. 第一单元:新闻报告第1课:《消息》第2课:《人物通讯》第3课:《新闻小故事》2. 第二单元:人物春秋第4课:《回忆我的母亲》第5课:《背影》第6课:《我的老师》3. 第三单元:说明文第7课:《中国石拱桥》第8课:《苏州园林》第9课:《故宫博物院》4. 第四单元:诗歌第10课:《春》第11课:《济南的冬天》第12课:《雨的四季》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新闻报道、人物传记、说明文和诗歌的基本特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激发他们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3.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写作水平。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新闻报告的写作方法、说明文的逻辑结构和诗歌的韵律美。
2.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提高写作技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际案例、图片或视频,引入新课,激发学生兴趣。
例如:播放新闻视频,让学生了解新闻报告的特点。
2. 新课内容学习:(1)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课堂讲解:对课文进行详细讲解,分析课文的结构、写作方法和语言特点。
(3)例题讲解:结合课文内容,设计典型例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4)随堂练习:设计针对性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4. 课后作业布置:布置与课文相关的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用大号字体书写,突出教学主题。
2. 内容:用不同颜色粉笔,标出重点、难点,简洁明了。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结合第一单元新闻报告的特点,编写一篇新闻稿。
(2)以第二单元某位历史人物为素材,写一篇人物传记。
(3)选择第三单元的一篇说明文,分析其逻辑结构,并仿写一篇说明文。
(4)以第四单元的诗歌为素材,写一首现代诗。
2. 答案:教师对作业进行详细批改,给出指导性意见。
2024年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第一单元 变化着的社会 3 “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

3“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设计说明1982年11月24日,在印度新德里举行的第九届亚运会中,中国运动员吕伟以较大优势获得女子十米跳台跳水比赛冠军。
在此之后,她又获得了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等多项世界大赛的女子跳水冠军。
在当时有关吕伟的众多新闻报道中,此文是很有特色的一篇。
跳水是一项极富美感的体育项目,它的美既包括人体本身的美,也包括人类超越自我、挑战极限的美。
新闻特写以展现形象、刻画瞬间为主的写法,非常符合跳水项目的特点。
学习目标1.了解课文内容,欣赏作者描绘的画面,感受文中体现的运动之美。
2.厘清课文的新闻要素,理解新闻特写的新闻价值。
3.掌握新闻特写这一新闻体裁的基础知识,了解其写法特点。
教学重难点1.引导学生根据课文所描绘的画面,想象并感受跳水之美。
2.引导学生根据新闻的特点,理解新闻特写的新闻价值,并初步了解新闻的写法。
教学方法朗读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资源与工具(一)资源影音素材:奥运会、亚运会中跳水比赛的视频。
(二)工具1.数字资源包、学习成果上传和互动的平台。
2.图书馆资源、网络搜索工具等。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一、学习情境同学们,你们看了杭州亚运会吗?有没有关注其中的跳水项目?中国在跳水项目上一向表现很出色,作为观众,我们总是为运动健儿们矫健的身姿所倾倒,被他们为国争光的精神所感动。
今天让我们一起回顾1982年印度新德里亚运会上,中国姑娘吕伟精彩的跳水瞬间。
二、预习任务1.字音字形。
掠.(lüè)过翘.(qiáo)首kù(酷)似líng(凌)空xiāo(潇)洒慷慨..(kānɡkǎi)轻盈.(yíng)悄.(qiǎo)然由衷.(zhōnɡ)一刹.(chà)那屏.(bǐnɡ)息敛.(liǎn)声2.根据释义明确词语。
抬起头来:翘首形容寂静无声:悄然暂时抑止呼吸和语声。
形容畏惧、小心的样子:屏息敛声眼睛看见复杂纷繁的东西而感到迷乱。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教案第一单元

方法
朗读法、讨论法
教具
小黑板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资源补充
第一课时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一、预习:学生朗读,注意下面子词的读音。
鄂豫绥靖阻遏锐不可当
二、导入:
1、作者介绍。
2、背景介绍。
二、介绍新闻的相关知识:
新闻的结构一般分为五部分:标题、导语、 主体、背景、结语,其中标题、导语、主体是
新闻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这篇新闻特写,善于捕捉瞬间,落笔集中,突出一点, 在一秒七的时间里,记者层次鲜明地描绘了一幅美丽 的飞天”画卷。文势有起有伏,动静相宜,侧面烘托, 将体育健儿奋力拼搏为祖国争光的主题突显出来,不 但是一篇非常优秀的人物特写,更是一篇不可多得的 美文,值得我们细细品鉴。
怎样写好现场短新闻?
阅读课文
回答问题
难点
能根据新闻的结构理清课文的内容和层次。
教学
方法
情景法、讨论法
教具
小黑板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资源补充
《首届诺贝尔奖颁发》
一、导入新课 图片展示 莫言获2019年诺贝 尔文学奖
二、预习检测 读准字音 遗嘱(zhu)渗透
(sh en)卓有成效(zhuo)仲裁(zhong) 拨款(bo)逝世(shi)颁发(ban)重点 词语遗嘱人在生前或临死前用口头或书面形 式嘱咐身后事应如何处理。颁发授予,分发某 一样东西,比如勋章、奖状等。建树在事业上 有很大成就或表示建立不朽的功勋卓有成效
课时
2
教学
目标
1、理解新闻体裁的特点。了解新闻的六要素,把握新闻的主要内容。
2、体会本文语言准确、情感鲜明的特点。
3、理解中国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创造了人类战争史上的伟大奇迹,理 解中国革命的胜利来之不易。
部编教材八上语文第一单元单元备课

部编教材八上语文第一单元单元备课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单元备课一、单元目标:1、知识和能力:掌握新闻的结构特点,能准确概括新闻的主要内容。
能够区分消息、通讯、新闻特写的异同。
学会写新闻及采访。
2、过程和方法:运用记叙文六要素的知识,反复练,学会在阅读过程中迅速抓住课文中的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和结果,把握课文主要内容;运用默读的方法加快阅读速度;在比较和感受中,归纳对课文中心的理解和感悟。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关注社会生活,培养社会责任感,民族自豪感二、单元课文结构分析第一单元是以战争为主题组元的。
五篇课文,有反映解放战争的《新闻两则》(《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扛》《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有消息报道《首届诺贝尔奖颁发》,有新闻特写《“飞天”凌空》,有通讯《一着惊海天》。
这几篇课文都是围绕研究体会特点安排的。
注重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生活,社会责任感,民族自豪感。
综合性研究与写作《新闻采访与写作》,采访要有提纲,尊重采访对象,注意言行得体。
口语交际“讲述”有六个小题目,要重点突出,条理清楚训练口语表达技巧。
3、单元重难点重点:1、对于新闻体裁的理解和认识,对单元中重点字词的记忆和书写。
2、对人物形象的理解和把握。
能知道新闻的几部分,并准确的在新闻中找出来。
3、体会消息语言的准确、简练、严密的特点。
4、能正确客观的看待战争。
难点:1、对于几篇文章的体裁要区别他们的异同点。
2、能正确地写简单的消息。
四、学情分析在七年级研究的基础上,学生的基础水平有了提高,但是基础还不够扎实,学生的水平个体差异较大,对记叙文的阅读、叙述和描写的表达方式把握还不够,记叙的写作还有待提高。
特别是学生刚刚接触新闻体裁,对于新闻体裁的结构五部分把握不好,对于战争的背景了解还不太清楚,教师要在这两方面多下一些功夫。
五、教学课时安排精读课文各两至三课时,自读课文各一课时。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新闻单元 教学设计

新闻单元教学设计一、两个关键词:【新闻】【活动探究】“新闻”是本单元的学习内容。
新闻是重要的实用文体,不同于一般的文学作品。
所以教师不能用教其他文体的方法来教新闻,学生也不能用学其他文体的方法来学新闻,而要“以新闻的方式来学新闻”。
这就需要学生首先了解新闻,学习阅读新闻的方法;还需要教师指导学生通过合作学习,经历选题策划、实地采访、对信息进行理解和筛选、写成新闻等全过程,去经历真正的新闻采访与写作。
“活动探究”是本单元的学习方式。
这种学习方式要求学生在老师的帮助下,自己到生活中去进行有意义的语文实践,鼓励学生发挥兴趣特长和创造力,在实践中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锻炼语文能力。
这两个关键词决定了本单元的教学从内容和方式上都有独特之处,需要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设计。
二、教学环节和教学内容依据教材的安排,本单元的学习分为三个环节:新闻阅读、新闻采访和新闻写作。
【第一环节】新闻阅读第一讲:新闻总说对新闻的学习体现着我们的教育越来越重视人们对各种媒介信息的解读能力的培养。
本课作为新闻学习的第一课,希望学生从整体上对新闻这一文体有初步的了解,立足于解答这些问题:我们为什么要读新闻?新闻的价值是什么?到底什么是新闻?它有什么样的特点?新闻又有哪些体裁?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方法来读新闻?第二讲:消息阅读本课将以教材篇目《消息二则》《首届诺贝尔奖颁发》为例,使学生聚焦于消息这一特定体裁,从结构特征、语言特色和情感倾向三个方面,了解消息的特点。
第三讲:消息写作本课的消息写作不同于单元整体环节中的新闻写作,只是对消息这一体裁知识的巩固和应用,也是针对考试中的新闻考查进行的针对性训练。
本课将从确定恰当的标题、合理安排正文结构、写好导语等方面对学生进行消息写作的指导。
第四讲:事件通讯以教材篇目《一着惊海天》为例,让学生初步了解通讯这一新闻体裁,学习在通讯中作者是怎样组织各种新闻事实的,并能够通过画面的营造初步体会通讯中的文学色彩。
2024年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第一单元 变化着的社会 4 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

4一着惊海天——目击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设计说明这篇通讯刊发后产生了强烈反响,新华网、人民网等网络媒体第一时间对稿件进行了转载。
很多读者都认为,此文既有新闻事实,又有历史资料;既有中国立场,又有国际视野;既有精彩的故事,又有昂扬的精神,是一篇通讯精品。
从文章写法的角度来看,作者善于渲染氛围,长于铺垫蓄势,充分突出了新闻事件本身扣人心弦之处。
同时,作者还引用相关资料,给读者提供了“新闻背后的事实”,使文章更有深度和厚度。
学习目标1.了解这则通讯所报道事件的来龙去脉与重要意义,感受作者在作品中体现的情感。
2.思考作者是怎样获取、组织各种新闻事实的,理解新闻采访的作用和价值。
3.掌握通讯这一新闻体裁的基础知识,了解其写法特点。
教学重难点1.引导学生根据课文的背景资料,体会作者的情感。
2.引导学生分析作者在此文中是怎样组织新闻事实的,深入理解新闻采访的价值。
教学方法朗读、默读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资源与工具1.数字资源包、学习成果上传和互动的平台。
2.图书馆资源、网络搜索工具等。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学习情境航母建设承载着国人百年强国强军的梦想,而只有舰载战斗机成功着舰起飞,中国首艘航空母舰——辽宁舰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航母。
在“着舰”“起飞”这两道坎中,着舰是“刀尖上的舞蹈”、世界公认的高风险难题。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着惊海天——目击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全身心感受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那惊心动魄的一刻。
1.字音字形。
桅.(wéi)杆浩瀚.(hàn)娴.(xián)熟咆.(páo)哮镌.(juān)刻一丝不苟.(gǒu)殚.(dān)精竭.(jié)虑2.根据释义明确词语。
雕刻:镌刻熟练:娴熟连最细微的地方也不马虎,形容办事认真:一丝不苟比喻原来没有基础或条件很差而创立起一番事业:白手起家用尽精力,费尽心思:殚精竭虑3.文体知识。
2024年部编教材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全册

2024年部编教材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全册一、教学内容本教案依据2024年部编教材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材,具体章节及内容如下:1. 第一单元:散文阅读与欣赏第1课:《背影》第2课:《济南的冬天》第3课:《长江三峡》第4课:《大自然的语言》2. 第二单元:诗词阅读与鉴赏第5课:《诗词五首》第6课:《诗词三首》第7课:《诗词两首》3. 第三单元:文言文阅读与理解第8课:《愚公移山》第9课:《扁鹊见蔡桓公》第10课:《狼》第11课:《为学》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散文、诗词、文言文的阅读方法和技巧。
2. 感受文学作品的魅力,提高审美情趣,培养文学素养。
3. 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运用能力,包括表达、交流、写作等。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文言文的阅读与理解、诗词的鉴赏。
2. 教学重点:散文、诗词、文言文的阅读方法和技巧,语文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文朗读录音、课文注释、词典、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践情景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一单元:展示不同季节的风景照片,引导学生体会散文中的自然美。
第二单元:播放古典诗词吟诵视频,让学生感受诗词的韵律美。
第三单元:讲述古代文化故事,引发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
2. 课文学习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讲解课文难点,指导阅读方法。
3. 例题讲解与随堂练习以课文为例,讲解散文、诗词、文言文的阅读方法和技巧。
设计相关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第一单元:散文阅读方法与技巧2. 第二单元:诗词鉴赏方法与技巧3. 第三单元:文言文阅读方法与技巧七、作业设计1. 课后作业题目:第一单元:描写一个你熟悉的季节,要求运用散文的写作技巧。
第二单元:选择一首诗词,分析其艺术特色,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第三单元:翻译一篇文言文,并概括其主要内容。
2. 答案示例:第一单元:例文《秋天的校园》。
第二单元:示例:《静夜思》艺术特色分析及个人感受。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单元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单元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概述本教学设计针对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内容进行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形容词的基本概念、用法和变化规律,以及相关的练和应用。
通过本单元的研究,旨在帮助学生初步掌握形容词的基本用法,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目标2.1 知识与能力目标- 掌握形容词的基本概念和用法。
- 熟练掌握形容词的变化规律,并能正确运用。
- 能够准确描述人、事物的特征和状态。
2.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示范、练和巩固,帮助学生掌握基本概念和变化规律。
-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合作研究,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交流能力。
- 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创新思维。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3.1 教学重点- 形容词的基本概念和用法。
- 形容词的变化规律。
3.2 教学难点- 形容词的变化规律的掌握与运用。
四、教学过程安排4.1 导入活动通过呈现一些有趣的图片或视频,引发学生对描述人、事物的特征和状态的兴趣,让学生自由讨论并列举形容词。
4.2 讲解与示范- 通过多媒体资料,讲解形容词的基本概念和用法,并举一些例子进行示范。
- 着重讲解形容词的变化规律,如基本形式、比较级和最高级的变化规则,并进行一些练。
4.3 合作研究-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派发一些描述人、事物特征和状态的图片或卡片。
- 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和选择适当的形容词,描述图片或卡片上的内容,并互相交流和展示。
4.4 巩固训练- 设置形容词的填空和语法转换的练题,培养学生对形容词的运用能力。
- 通过师生互动演练,巩固学生掌握的知识和技能。
4.5 总结与反思- 对本单元的内容进行总结,并提问学生对形容词的认识和运用是否有进一步提高。
- 开展小结活动,设计形容词的抽象表达和应用,鼓励学生展示创新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五、课堂评价5.1 过程性评价- 在教学过程中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和表现,及时进行个别辅导和纠正。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共22张PPT)

目
录
一、教材解读
二、学情调查
三、单元教学设计
1.新闻阅读 2.新闻采访 3.新闻写作
教材解读
活动任务单
以活动任务为轴心, 以阅读为基础, 以探究为内核。 体验文本的形成过程, 培养语文实践能力。
任务说明 提供阅读策略,将学习 的过程与方法显性化, 方便学生开展自主学习 和探究,也对教师教学 提出更高要求。
3.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新闻采访
• • • •
• • • •
明确采访的意义、特点和要求。 探究活动:现场访谈如何提问题? 召开选题会,明确分工,搜集资料,拟写采访提纲。 采访和后期整理。
开学典礼 教师节 参观首都博物馆 运动会
4.新闻写作
• 消息的写作:小组互评,自主修改。 • 将新闻特写和通讯改写成消息。 • 制作报纸:个人、小组、班级。
2.阅读策略在教学中的体现。
• 第二课:结合旁批和技巧点拨,学习消息的“倒金字塔 结构”,体会标准的消息语言所具有的客观、准确、简 练、平实的特点,思考作者是怎样获取和组织新闻事实 的。
读策略在教学中的体现。
• 第三课:关注新闻特写中描写的动人之处。 • 第四课:把握通讯中新闻事件的来龙去脉。
• 比较阅读探究活动(一):结合补白,利用表格,简
要梳理常见新闻体裁的一般特点。
2.阅读策略在教学中的体现。
• 比较阅读探究活动(二):阅读同一题材、不同文体
的新闻作品,掌握快速阅读消息、新闻特写和通讯的基 本方法。(赵春霞老师研究课:新闻阅读) 阅读消息 阅读特写 阅读通讯 抓导语 抓描写 抓始末 看要素 品情感 思意义
谢谢!
深入研究学习内容,充实、更 新自己的学科知识与教学知识, 加强对学习过程的预判、预设 能力,不断生成教学智慧。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新闻活动探究”教学设计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新闻活动探究”教学设计一、单元说明1.单元目标(1)了解新闻内容,把握不同体裁新闻的特点;(2)学习读新闻的方法;(3)养成读新闻的习惯;(4)熟悉新闻采访的方法步骤,进行采访实践;(5)学会撰写新闻作品;(6)通过接触新闻了解世界,关注社会生活。
2.教材简析本单元是活动探究单元,任务群由新闻阅读、新闻采访以及新闻写作组成,在“新闻阅读”任务驱动下,教材选了四篇文章,分别是《消息二则》(即毛泽东《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和《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首届诺贝尔奖颁发》《“飞天”凌空》《一着惊天海》,这组教材的主题内容是变化着的社会,通过新闻作品呈现社会变化和时代变迁,体现了新闻作品记录社会与时代发展变化的价值。
学生在学习中养成阅读新闻的习惯,通过接触新闻了解世界,关注社会生活。
这组教材的语文素养主题是新闻纪实作品的阅读与写作,教材以新闻文体为线组合,涉及消息、特写、通讯等不同新闻体裁。
要求学生通过活动探究,达成以下学习目标:了解新闻内容,把握不同体裁新闻特点;学习阅读新闻的方法;熟悉新闻采访的方法步骤,进行采访实践;学会撰写新闻作品。
二、图书简析本册图书围绕“新闻”文体,从应用型文体的角度着手,按照消息、通讯、特写、报告文学与新闻评论等不同体裁新闻分单元编写,与教材选文形成体裁呼应,为教材提供大量分体阅读的整合文本。
同时,针对教材活动探究单元的特点,编写了“新闻采访与写作”单元,为学生开展新闻探究活动提供了脚手架。
整体的选篇意图在于实现学生文本阅读的拓展、新闻文体素养的提升以及新闻实践活动的落实。
本册图书所选篇章基本侧重于语文素养主题,“新闻”的体裁分类及其特征是选篇与教材整合的基本点,具体对本册图书的使用可采用以下策略:1、求同对比阅读,在具体新闻体裁划分的前提下,整合教材各篇与各单元精读篇目,了解这一文体的结构(比如消息)或者语言特色(比如准确或生动),从而建构出对这一新闻文体的基础性理解;2.拓展训练阅读,针对略读篇目可以采用快速阅读进行文体要素分析的方法,比如可从新闻的六要素和五部分入手,通过拓展训练把握每一结构的训练要点;3.存异对比阅读,每一单元选择一篇精读篇目,对新闻不同文体的特点进行对比性的区分阅读,从而引导学生明确不同新闻文体的不同;4、活动辅助阅读,对“新闻采访与写作”单元,可根据学生探究活动的需要选择合适篇目,在活动过程中作为提供给学生的手脚架和工具箱,指导学生通过阅读落实具体活动。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文学活动探究”教学设计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文学活动探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了解文学活动的定义和特点- 能够阅读、理解并分析文学作品-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提高学生的写作技巧和表达能力教学内容1. 文学活动的定义和特点2. 文学作品的阅读与分析3.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4. 提高学生的写作技巧和表达能力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了解文学活动的定义和特点1. 导入: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复学生对文学的理解,引出文学活动的概念(10分钟)2. 概念解释:讲解文学活动的定义和特点,以及文学活动与其他活动的区别(15分钟)3. 实例分析:给学生分发几个文学活动的例子,让他们分析其特点和意义(20分钟)4. 总结:结合学生的讨论结果,总结文学活动的定义和特点,并提出相关问题供学生思考(10分钟)第二课时:文学作品的阅读与分析1. 导入:复上节课讲解的文学活动的定义和特点,并引出文学作品的概念(10分钟)2. 阅读指导:给学生提供一篇经典文学作品,并讲解阅读和分析文学作品的方法和技巧(15分钟)3.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阅读文学作品并进行讨论,分析作品的主题、情节、人物等(20分钟)4. 总结:整合小组讨论的结果,让学生总结文学作品的核心内容和特点,并与其他小组进行分享(15分钟)第三课时: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1. 导入:复前两节课的内容,引出培养学生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的重要性(10分钟)2. 比赛活动:组织学生进行文学知识竞赛,通过题目选择、解答等形式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20分钟)3. 表演活动:学生自行选择一篇文学作品进行表演,并互相评价,提升审美能力和表达能力(30分钟)4. 总结:鼓励学生总结比赛和表演活动中的收获,并展望今后提高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的途径(10分钟)第四课时:提高学生的写作技巧和表达能力1. 导入:复前几节课的内容,并引出写作技巧和表达能力的重要性(10分钟)2. 写作指导:讲解文学作品的写作技巧,如情感描写、人物塑造等,并进行示范(20分钟)3. 写作实践:让学生以自己感兴趣的主题写一篇小作文,注重表达技巧和语言运用(30分钟)4. 互评活动:学生互相交换作文,并用提出意见和建议,帮助彼此改进写作技巧和表达能力(15分钟)5. 总结:鼓励学生总结写作过程中的体会和进步,并展望今后不断提高的可能性(10分钟)教学评价- 根据学生的小组讨论、表演活动和写作实践等情况,进行综合评价- 观察学生对文学活动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评价学生的文学素养、审美能力、写作技巧和表达能力的提升情况教学资源-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材- 经典文学作品的摘录或书籍- 竞赛题目和评价表- 小组讨论和互评活动的指导材料- 写作指导材料和范文以上是我为您设计的《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文学活动探究”教学设计》。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学教案

步骤三 品味语言 感受魅力
阅读课文,列举文中表达准确的词语,分析其效果。
1.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
【交流点拨】此句中的“已”和“大约”用词准确。“已”是“已经”,表明解放军三十万人已经渡过长江;“大约”表明有三十万人是一个概数,不是确数。
【交流点拨】本文不足二百字,却简而不陋,是大手笔,堪称经典。对于渡江和战斗的情景,作者没有详细描写,只是几笔勾勒,粗线条地介绍了渡江的时间、地点及事件的结局。因为敌军“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在三十万大军面前简直不堪一击,所以也不值得去详细介绍。
2.小组合作交流:有人认为,消息是客观公正的报道新近发生的事情。既然是客观报道,就不应在字里行间带有感情色彩。找一找文中带有感情色彩的词语,品味一下,说说理由。
何人:人民解放军,三十万之众;
何事: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何故:人民解放军攻破国民党反动派防线,占领长江南岸。
浅探独学
1.自主学习,让学生围绕“自我研学”中的知识点进行自主学习。
(1)带着导学目标,认真阅读课文及相关参考资料,捕捉课文中的关键段落、句子、词语,尽量独立完成“自我研学”中的思考题,准备展示交流。
学法指导二:
【文章详略安排的原因】
详略的安排取决于文章的中心。有利于突出文章中心的事件安排详写;反之,略写或不写。
(4)新闻的表达方式:以记叙为主,可适当议论。
(5)新闻的六要素:“五个W”+“1个H”即:When(何时),Where(何地),Who(何人),What(何事),Why(何故),How(如何)。
背景:指新闻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部编版八年级初二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口语交际讲述(名师教学设计)》教学设计

部编版八年级初二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口语交际讲述(名师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八年级初二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口语交际讲述》主要让学生学会如何通过口语表达清晰、连贯、生动的故事。
教材通过不同类型的故事,让学生在口语交际中锻炼语言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旨在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水平,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善于观察、勇于表达的良好习惯。
二. 学情分析初二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口语表达能力,但部分学生在表达时仍存在语言混乱、逻辑不清、生动性不足等问题。
此外,部分学生可能因为害羞、紧张等原因,在口语交际中放不开,需要教师给予更多的鼓励和指导。
针对这些情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的口语交际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不同的讲述技巧,如悬念、描绘、情感渲染等,使讲述更加生动、有趣。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示范等方式,培养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提高他们的语言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善于观察、勇于表达的良好习惯,增强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运用不同的讲述技巧,清晰、连贯、生动地讲述故事。
2.难点:学生能在实际情境中,灵活运用所学技巧,进行口语交际。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各种情境,让学生在实际交际中学会运用不同的讲述技巧。
2.示范法:教师以示范的方式,展示如何运用讲述技巧,引导学生模仿和实践。
3.小组合作法:学生分组进行讨论、练习,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4.激励评价法:教师要及时给予学生积极的评价,鼓励他们大胆表达,增强自信心。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教材内容,了解学生情况,设计教学活动。
2.学生准备:预习课文,了解不同类型的故事,准备进行口语交际练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设置一个有趣的故事情境,引发学生对口语交际的兴趣,如讲述一个悬念十足的故事开头,让学生猜测故事发展。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案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案本单元是本套教材的第一个活动探究单元,旨在通过任务导向的研究方式,让学生自主探究、实践和表达。
每个单元都会有三个研究任务,包括课文研究、实践活动和写作表达。
这种教学方式旨在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实践能力。
二、了解新闻的基本特征新闻是我们了解世界的窗口,它可以让我们足不出户,了解国内外的重大事件和各种生活信息。
在本单元中,学生将研究新闻的文体特点,如消息、特写和通讯,以及新闻语言的准确性和表现力。
此外,学生还将研究新闻写作的“六要素”和“倒金塔式”的结构,以提高他们的新闻线索捕捉和策划组织能力。
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介绍了本单元的教学方式和新闻的基本特征。
通过任务导向的研究方式,学生可以更加自主地研究和实践,提高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和实践能力。
了解新闻的基本特征也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新闻,提高他们的新闻写作能力。
2、活动探究单元的研究方式活动探究单元是一种新的语文教学方式,需要教师改变以往的传统教学方式,让学生真正成为研究的主体。
教师不再只是授课,而是全程指导学生自主研究,帮助学生掌握研究方法和技巧,关注研究过程而不是成果。
3、活动探究单元的主要特点活动探究单元不仅提供教学内容,还将研究方法、活动流程、任务构思、具体要求等隐藏在教学内容中,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研究方法和技巧。
同时,教材也提供了必要的研究资源,方便教学。
活动探究单元的研究活动以阅读为基础,以活动为中心,以能力为指归,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发展自己的能力。
重视知识研究,强调学生自主研究,让学生能够自己建构知识系统。
二、新闻常识:1.新闻新闻是一种实用性文体,满足人们信息传播和交流的需求,是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2.“新闻”有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新闻包括在电视、广播、报纸及网络等传媒上的各种报道,如消息、通讯、特写、人物专访、调查报告、新闻评论、社论、报告文学等。
狭义的新闻只指消息,用简明扼要的文字,迅速及时地向公众传递有价值的事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上语文教案课题: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了解新闻基本常识,理解消息写作的“五要素”和“倒金字塔式”结构。
2.明确本文的“五要素”和结构层次,领会本文短小精粹、一气呵成的语言特点。
3.关注时事新闻,培养从新闻中获取信息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新闻基本常识,掌握消息的基本特点。
难点:领会本文短小精粹、一气呵成的语言特点,以及作者的情感。
教学过程二次备课一、导入二、新闻的特点:传播性,真实性,时效性三、消息:新闻中最常用的文体是消息。
消息即狭义的新闻,它是对新近发生的有社会意义并引起公众兴趣的事实的简短报道。
因此,真实性、时效性及文字少、篇幅小是消息的基本特征。
消息有比较固定的格式,即由主到次地组织内容,高潮在前,称为“倒金字塔式”结构。
四、检查预习。
1.给加点字注音(投影或板书)芜湖: wú摧枯拉朽:kū荻港:dí2.解释词语(投影或板书)经营:筹划、组织、管理。
摧枯拉朽:枯指枯草,朽指烂了的木头,比喻腐朽势力很容易打垮,这里指解放军攻势凌厉,不可阻挡。
溃退:溃败后退。
五、熟读课文(可以全班整体朗读,也可以个别阅读)。
1.找出这则新闻的“五要素”。
(该题检测学生对新闻“五要素”知识的掌握情况)教师明确:在这条消息中,何时,是1949 年 2 月 10 日午夜开始的不到二十四小时之内;何地,在芜湖和安庆之间的长江水面上;何人,人民解放军,三十万之众;何事,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一看标题便知);为何,人民解放军攻破国民党反动派防线,占领长江南岸(从“人民解放军”和“国民党反动派”的命名中,确定战争的性质。
)本文的重点,在“如何”上:⑴ 一方面是解放军不到二十四小时,突破敌阵,摧枯拉朽,渡江后乘胜追击;⑵ 另一方面是国民党军,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防线,军无斗志,土崩瓦解。
2.小结新闻报道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了解国内外重要事件的最主要文体之一,了解新闻的基本知识,掌握新闻的主要特点,对于我们更好地阅读新闻报道,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这也是我们本堂课的主要内容。
五、作业布置1.完成课后“练习·探究”(一)。
2.思考“练习·探究” (二)。
3.阅读“词句品味·积累。
”教学反思课题: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课时: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1.了解新闻基本常识,理解消息写作的“五要素”和“倒金字塔式”结构。
2.明确本文的“五要素”和结构层次,领会本文短小精粹、一气呵成的语言特点。
3.关注时事新闻,培养从新闻中获取信息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新闻基本常识,掌握消息的基本特点。
难点:领会本文短小精粹、一气呵成的语言特点,以及作者的情感。
二次备教学过程课一、复习检测1.前一节课,我们了解了新闻的基本常识和新闻的主要特点,现在我们再来回顾一次。
(“五要素”和一个H 、消息的特点、消息的结构等)明确:新闻有五个W (“五要素”),即 when(何时), where(何地),who(何人), what(何事), why (为何)和一个H,即 how(如何)。
消息的基本特征是真实性、时效性及文字少、篇幅小。
消息一般包括标题(正题、引题、副题)、导语、主体、背景材料(有的消息还有结尾)等部分。
2.指出本文所包含的“五要素” 和一个H,并区分出导语、主体和结语。
(该题既检查了学生的复习情况,又检测明确了“练习·探究”(一))明确:⑴ 本文是一篇简短的消息,堪称新闻写作的经典之作。
新闻“五个 W ”(“五要素”): When(何时)、 Where (何地)、 Who (何人)、What(何事)、Why(何故),在本文中体现为:时:1949 年 4 月 20 日午夜到 21 日;地:芜湖、安庆之间;人:人民解放军;事:渡过长江;故: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
How (如何)那就是:不到二十四小时,三十万人民解放军即已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现正向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诸城进击中⑵ 本文的导语: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
主体:渡江战斗于二十日午夜开始,地点在芜湖、安庆之间。
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
长江风平浪静,我军万船齐放,直取对岸。
不到二十四小时,三十万人民解放军即已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现正向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诸城进击中。
结语:人民解放军正以自己的英雄式的战斗,坚决地执行毛主席朱总司令的命令。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极为简洁,言简意赅,只有不到200 字,但是具备了“五要素” 和消息结构的导语、主体、结语三个部分,没有一个多余的字;而且叙述层次清楚,一目了然。
导语部分交代了事件总体面貌;主体分成三个层次展开:渡江战斗的时间、地点;国民党长江防线崩溃;我军破敌、进击的态势。
同时又不失生动,如用了一系列的四字句: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风平浪静,万船齐放,直取对岸,突破敌阵,形象地再现了战斗的情景。
四字句音节短促,与所表达的解放军攻势的迅猛、凌厉相得益彰。
对于这样一件重大的具有历史性的军事行动,本来可以有更为丰富,甚至有更加复杂的情景描述,但是,文章却嘎然而止。
一连串文言色彩很浓的词语的运用,不但符合新闻文体的简短明快的规范,而且便于表达作者高瞻雄视不可一世的气概。
三、作业布置1. 从今天的报纸中挑几则新闻,找出其中的“五要素”和一H ,指出消息的导语、主体、结语等结构。
教学反思课题: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积累“绥靖、阻遏、锐不可当、安然无恙”等词语,掌握它们的读音和词义。
2.掌握新闻相关知识。
3.知道新闻的历史背景。
4.把握新闻的内容及结构特点教学重难点: 1.理解新闻内容,把握战争的主题。
2.把握新闻的特点,重点把握新闻的结构,了解导语的作用。
教学过程二次备课一、导入新课二、背景简介1.《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背景简介三、引导学生把握新闻的内容1.了解新闻的结构新闻概念:报道国内外最新发生的重大事件或新气象、新成就的记叙文新闻特点:观点鲜明、内容真实、报道及时、语言准确简明新闻结构: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新闻“六要素”: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新闻的写法:以记叙为主,兼有描写、议论|标题——迅速了解新闻的主要内容| 导语——比较详细地了解新闻的内容(新闻开头的第一段或第一句)| 主体——更为细致地了解新闻的内容(用充足的事实表现主题,是对导语内容的进一步扩展)|背景——新闻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结语——新闻结尾(背景和结语常常暗含在主体中)2.新闻要抓住内容的六要素,也就是记叙六要素,即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等。
3.把握《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的主要内容(1)听录音,学生听读,要求听清字音,初知文意。
教师提示一些字的读音及词义(多媒体显示)(2)学生朗读课文,在文中圈点批注内容的六要素,整体把握新闻的内容。
v请你用简洁的语言说说这则新闻的内容。
v 读新闻要抓住记叙的六要素,即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
作为读者,你能在看了这则新闻后找出它的六要素吗?请概括出来。
v你从中读出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选两位同学分别指出内容的六要素,其余同学补充、评价。
明确:人物: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
时间:1949年 4月 20日夜起至 4月 22日 22时。
地点: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一千余华里长江战线。
事件发生的原因: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人民解放军为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而发起渡江作战。
经过与结果: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三十万人全部渡过,占领长江南岸。
西路军三十五万渡过三分之二,已占领广大南岸阵地。
东路军三十五万已渡过大部,经过整天激战,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南岸阵地,控制江阴要塞,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教学反思课题: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课时: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阅读新闻的能力2.培养速读课文,迅速筛选主要信息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正义感、自豪感,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
教学重难点:理解新闻主体部分各层次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二次备课一、复习导入二、引导学生理清结构。
1.阅读思考|请找出本文的导语和主体,说说导语从哪几个方面概括了全文?|主体可分为哪几个层次?它们之间的关系又是如何衔接的呢?2.学生自由阅读,理清《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的结构,并探讨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提问:标题中的“百万”是实数,还是虚数?教师明确:提问:导语从哪几方面总领了全文?教师明确:提问:文章主体部分分几个层次,是怎样衔接在一起的?教师明确:三、深入探究1、分析标题:本文的标题有什么特征?简洁、概括。
其中“百万”、“横渡” 二词气势磅礴,胜利豪情跃然纸上。
表现了人民解放军无坚不摧的力量和压倒一切敌人的气势。
2、熟悉电头及其作用交代了通讯社名称、发电地点和发电时间。
电头的作用:表明材料真实,报道及时。
著名通讯社:新华社(中国)美联社(美国)路透社(法国)塔斯社(俄罗斯)3、分析导语4、分析主体部分重点品读找出本文议论句,思考讨论:1、议论句写了什么内容?2、议论句详写了什么内容?略写了什么内容?为什么?3、议论句为什么把国民党反动派与广大官兵区分开?4、为什么用“南京拒绝和平”而不用“蒋介石政府拒绝和平”?“此种情况 ,, 都很泄气”。
(“此种情况”指代什么?)四、分析语言特点引导学生品析新闻的特点。
1.要求学生评析文中富有感情色彩的词语,用“从,, 我听出了 ,, ”的句式说话。
2.引导学生通过揣摩语言,把握新闻语言准确、精练的特点。
五、课堂小结《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总结千里战线,大气磅礴。
《中原我军解放南阳》纵横挥写,儒雅广博。
在今天来说,虽已成为历史,但我们依旧能够真切地感受到人民解放军的威武气势,他们为人民而战,为正义而战,他们是永远不倒的。
六、布置作业阅读下面一则新闻,为它拟一个合适的标题。
本报北京 4 月 16 日讯(记者范绪峰)今天上午,埃及驻华大使穆罕默德· 努阿曼·扎拉勒博士应邀到中国人民大学访问,并作题为“中埃文化和面向21 世纪的中埃关系”的演讲。
扎拉勒大使在演讲中回顾了中埃源远流长的文化交流史,希望两国人民的深厚情谊能够代代相传。
大使称中埃两国的璀璨文明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并着重对 21 世纪中埃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领域的合作关系作了展望。
演讲后,大使与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张建明共同为在人大展览馆举办的“尼罗河畔——埃及艺术、文化展”揭幕。
你认为最合适的标题是 __________________ (不超过20 个字)教学反思课题:首届诺贝尔奖颁发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把握首届诺贝尔奖颁发的内容,进一步掌握消息文体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