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六年级语文上册26_月光曲(很好用)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月光曲》优秀教学设计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月光曲》优秀教学设计精选(3篇)](https://img.taocdn.com/s3/m/b23dc683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0e2d62c.png)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月光曲》优秀教学设计精选(3篇)23.月光曲教学目标1.会写8个生字,正确读写“谱写、陶醉、霎时间”等重点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9自然段。
3.了解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体会他在创作过程中情感的变化,感受他对兄妹俩的同情和关爱。
4.想象第9自然段描绘的画面,感受乐曲的美妙。
教学重难点1.能说出贝多芬弹琴给盲姑娘听,弹完一曲又弹一曲的原因。
2.能想象第9自然段描绘的画面,感受乐曲的美妙。
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教学过程一、钢琴曲导入,引入情境师:同学们,上课前我们先共同欣赏一首钢琴曲——《月光曲》(课件播放《月光曲》)。
大家知道关于这首曲子的美丽传说吗?老师相信同学们通过学习本课就会有所了解。
(教师相机板书:月光曲)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课前大家已经预习了课文,这些词语你们是否都认识了呢?(检查字词)2.指名读课文,其余学生边听边思考: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在朗读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纠正学生的读音。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本文共10个自然段,可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总起介绍贝多芬,点明题意;第二部分(第2~7自然段):叙述了贝多芬走进茅屋,为穷鞋匠兄妹俩演奏;第三部分(第8、9自然段):描写了贝多芬即兴创作《月光曲》的情景;第四部分(第10自然段):讲了贝多芬奔回客店,记录曲子。
四、自读自悟,合作探究1.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课文。
2.思考(课件出示问题):(1)《月光曲》是在怎样的情境中创作出来的?(2)乐曲表现的是怎样一番景象?请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3.学生勾画出文中自己不理解的地方,与同桌交流。
4.师:是什么激发贝多芬创作出了《月光曲》?这中间有什么动人的故事?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第2课时教学过程一、引入留疑,激趣导入师:上节课我们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同时理清了全文脉络。
那么,《月光曲》的背后有着怎样动人的故事呢?这节课我们将继续领略《月光曲》的美好意境。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月光曲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月光曲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https://img.taocdn.com/s3/m/df23d502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2d32121.png)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月光曲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月光曲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材分析:课文讲述了德国著名音乐家贝多芬因同情穷鞋匠兄妹而为他们弹琴,有感于盲姑娘对音乐的痴迷而即兴创作出《月光曲》的传奇故事。
文中所流露出的兄妹之间的手足亲情、盲姑娘对音乐的热情和音乐家博大高尚的情怀让读者感动。
课文以生动的文字,借皮鞋匠的联想表达出听钢琴曲时的感受,为学生学习现实与联想相结合的写作方法提供了很好的范例。
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14个生字及相关生词,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句。
抓住重点段落,想象《月光曲》所描绘的景象,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的语言感悟力、想象力。
3.学习贝多芬同情劳动人民的善良、美好的心灵;并通过欣赏《月光曲》,让学生感受音乐之美,陶冶情趣。
教学重点:感受联想的表达作用,初步尝试在音乐中联想并进行练笔。
教学难点:通过对贝多芬感情变化的体验,探究其创作的原因。
教学过程:一、谈话简介,激趣导入1.同学们,知道今天我们要学习哪篇课文吗?是的,《月光曲》。
请和老师一起书写课题。
谁听过这支曲子?既然大多数人都没有听过,我们想一想,《月光曲》,该是什么样的旋律呢?从音乐声中仿佛能看到什么样的画面呢?请你来说说自己的想法。
2.生自由回答。
【点评】相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月光曲》是陌生的。
他们也许在课前预习时知道了这个传说,但未必有机会领略到曲子的妙处。
这里设计了猜测、设想的教学环节,引出学生学习任务,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为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奠定了基础。
二、自读课文,感知传说1.现在请同学打开书,自由读一读这篇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思考:这究竟是怎样的一个动人的传说呢?2.检查一下同学们对字词的掌握情况:莱茵河盲姑娘蜡烛琴键谱成幽静请大家从上面的词语中找出一个形容环境的词语,那就是“幽静”。
通过对“幽”字查字典和不同语境的意义选择理解词语的意思,想想此处使用这个“幽静”的妙处。
部编版小学语文《月光曲》课文原文及赏析
![部编版小学语文《月光曲》课文原文及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3695ab6e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01d549d.png)
部编版小学语文《月光曲》课文原文及赏析《月光曲》课文原文:贝多芬是德国的一位伟大的音乐家。
他创作了许多优美的乐曲。
有一年秋天,贝多芬去各地旅行演出,来到莱茵河边的一个小镇上。
一天夜晚,他在幽静的小路上散步,听到断断续续的钢琴声从一所茅屋里传出来。
弹奏的正是他的曲子。
贝多芬走近茅屋,琴声忽然停了,屋子里有人在谈话。
一个姑娘说:“这首曲子多难弹啊!我只听别人弹过几遍,总是记不住该怎样弹。
”一个男子说:“别难过,妹妹,你年纪还小呢,等我将来有钱了,一定给你买一架钢琴。
”贝多芬听到这里,推开门,轻轻地走了进去。
茅屋里点着一支蜡烛。
在微弱的烛光下,男的正在做皮鞋。
窗前有架旧钢琴,那个大眼睛的姑娘正坐在那里,脸庞苍白,神情专注地弹着琴。
贝多芬没有打扰他们,他就在旁边静静地听着。
他听得入了神,心里满是感动。
当他看到兄妹俩那么贫穷,却对音乐如此热爱,他的心被深深打动了。
突然,他坐下,按起了琴键。
他把刚才听到的曲子重新弹了一遍,又即兴创作了一首新的曲子。
这就是后来闻名于世的《月光曲》。
赏析:《月光曲》这篇课文讲述了德国音乐家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故事。
课文通过描绘贝多芬在小镇上的所见所闻,展现了他对音乐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深刻理解。
文章首先介绍了贝多芬的身份和成就,为后面的故事做了铺垫。
接着,作者通过描述贝多芬在小镇上的偶然遭遇,展现了他敏锐的艺术感觉和高尚的人格魅力。
在听到茅屋里传出的钢琴声后,贝多芬没有选择离开,而是选择了走进去,静静聆听。
这体现了他对音乐的尊重和对人的关怀。
当看到兄妹俩虽然贫穷,但对音乐充满热爱时,他的内心被深深打动,从而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
最后,贝多芬即兴创作了《月光曲》,这首曲子不仅表达了他对兄妹俩的同情和鼓励,也展现了他对音乐的独特理解和深厚造诣。
总的来说,《月光曲》这篇课文通过讲述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故事,向我们展示了音乐的力量和人性的光辉。
它告诉我们,音乐不仅可以表达情感,也可以连接人与人的心灵,激发我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部编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二十二课 《月光曲》
![部编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二十二课 《月光曲》](https://img.taocdn.com/s3/m/1f8d64f169eae009591bec3d.png)
幽静——清幽 两者都有表示环境很静的意思。不同的是,“幽静” 是优雅寂静,“静”有安静的意思;“清幽”是秀丽而 幽静,“清”含有秀丽的意思。
(1)春天的樱花公园,( 清幽 )的林中小道上 不时走过三三两两的游人。
(2)这片树林远离大路,树木茂盛,显得很 ( 幽静)。
一个姑娘说:“这首曲子多难弹哪!我只听别人弹 过几遍,总是记不住该怎样弹,要是能听一听贝多芬自 己是怎样弹的,那有多好哇!” 一个男的说:“是呀, 可是音乐会的入场券太贵了,咱们又太穷。”姑娘说: “哥哥,你别难过,我不过随便说说罢了。”
我从小学习演奏,现在弹(tán)得一手好钢琴。
识字游戏
浪花一朵朵
琴键 谱写
清幽
照耀 陶醉
霎时
词语解释
幽静:优雅寂静。文中形容小路很偏僻,很清静。 琴键:风琴、钢琴等上面装置的白色或黑色的供演奏时按动
的部分。
霎时:极短的一点时间。 谱写:编写(歌曲或乐曲)。 断断续续:一会儿中断,一会儿继续。
水天相接:形容水面广阔,远远看去,好像和天连接在一起。
研读课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说说贝多芬为什么弹琴给盲姑娘听,为什么弹完一
曲又弹一曲。
课后第一题
默读课文2——7自然段,画出有 关句子体会。
展示交流
“幽静”是优雅寂静的意思。
断断续续:时断时续。本文指琴声不连贯。
一天夜晚,他在幽静的小路上散步,听到 断断续续的钢琴声从一所茅屋里传出来,弹的 正是他的曲子。
22 月光曲
第一课时
认识作曲家
贝多芬,德国著名钢琴家,他被誉为“交响乐之王”。 他从小就接受了严格的音乐训练,学会弹琴与作曲。毕生追 求“自由、平等、博爱”的理想。三十岁前听力开始减弱, 五十岁时,两耳失聪,但仍坚持创作。主要作品有 交响曲九部、钢琴奏鸣曲三十二首。其中《英雄》 《命运》《田园》广为流传。课文中提到的 《月光曲》是贝多芬创作的一首著名的钢琴奏鸣曲。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月光曲说课稿(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月光曲说课稿(优选3篇)](https://img.taocdn.com/s3/m/ebc7c708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cd11999.png)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月光曲说课稿(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月光曲说课稿第1篇】《月光曲》第一课时说课稿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26课《月光曲》的第一课时。
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和板书这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月光曲》是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第二篇课文。
这个单元的主题是“感受艺术的魅力”。
这是一篇意境优美的课文,讲述了德国著名音乐家贝多芬因同情穷鞋匠兄妹而为他们弹琴,有感于盲姑娘对音乐的痴迷而即兴创作出《月光曲》的传奇故事。
二、说学情情感体会方面,学生通过《伯牙绝弦》的学习,初步体会到了音乐艺术的魅力,但对音乐艺术感受尚浅。
内容理解方面,学生有一定的概括理解能力,但提取信息,抓取重点,有效质疑方面仍有欠缺,在本课学习中可侧重于信息提取及质疑解疑的训练。
三、说教学目标根据学情和教学课时,将教学目标细致化,明确化才能更有针对性地达到教学目的,所以我设计的课时教学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会写本课8个生字,结合课文理解生词“幽静、纯熟、清幽、陶醉、苏醒、霎时间、微波粼粼”的意思。
2、能力目标:提取信息,质疑解疑,了解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过程。
掌握以关键句解疑的学习方法。
3、情感目标:通过体会分析,了解盲姑娘对音乐的热爱及贝多芬为穷兄妹弹琴的心境。
四、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凸显,有针对性地突破,是保证课堂有效教学的关键,所以我设计教学重难点如下:教学重点:了解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及贝多芬情感的变化。
掌握以关键句解疑的学习方法。
教学难点:通过体会分析,了解盲姑娘对音乐的热爱及贝多芬为穷兄妹弹琴的心境。
五、说教法学法教材是知识的载体,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中介物,它对教学起着指导作用。
在设计过程中不仅着重考虑如何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并且更重要的是考虑如何让学生在参与上耗费精力少,而收效高,以充分发挥学生的思维参与度,提高学生“学会学习”的能力。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月光曲》教学设计(精选5篇)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月光曲》教学设计(精选5篇)](https://img.taocdn.com/s3/m/17569529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ff94e24.png)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月光曲》教学设计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月光曲》教学设计(精选5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
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月光曲》教学设计(精选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月光曲》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体会音乐家贝多芬同情劳动人民美好的思想感情。
2、学会7个生字,理解14个词语的意思,能用“格外”、“仿佛”造句。
3、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9自然段。
4、进一步学会借助课题归纳主要内容的方法。
教学重点:进一步学会借助课题归纳主要内容的方法。
教学难点:想象第9自然段中描绘《月光曲》的内容,感受其意境美;理解贝多芬说的两次说话,体会他同情盲姑娘的情感。
教学准备:《月光曲》和课文的录音,小黑板。
教学时间: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学习第一段。
1、今天我们学习《月光曲》。
“曲”是什么意思?(没有歌词的乐曲叫做曲。
)2、这个“曲”字还有一个读音,读曲(qū)。
谁能按“曲”(qū)来组词。
3、《月光曲》这篇课文是讲谁的?他是什么人?你怎么知道的?4、齐读课文的第一段。
二、学习最后一段。
1、整篇文章是写贝多芬谱写《月光曲》,课文还有哪一段和他描写《月光曲》的过程没有什么关系?(最后一段)2、自由读段,读后交流(1)这个曲子叫什么?(2)一个曲子为什么这么着急,干嘛飞奔回客栈,还要连夜写下来?(3)有感情地朗读最后一段。
三、通读全文,交流阅读所得。
四、学习第九自然段。
1、导入:这一篇文章的题目是《月光曲》,可是文章并没有写《月光曲》,这《月光曲》在哪儿呢?2、自由读第九节后交流(1)“月亮正从水天……轻纱似的微云。
”句。
(这里写它的意境很美,说明它的旋律很优美。
海面上很静,月亮从水天相接的地方慢慢升起来。
月光升起来了,海面上洒满了银光。
《月光曲》课文详解
![《月光曲》课文详解](https://img.taocdn.com/s3/m/a3adf4a280eb6294dc886c34.png)
《月光曲》详解一、课文简说。
这是一篇意境优美的课文,讲述了德国著名音乐家贝多芬因同情穷鞋匠兄妹而为他们弹琴,有感于盲姑娘对音乐的痴迷而即兴创作出《月光曲》的传奇故事。
读后,我们也仿佛进入了乐曲描述的如梦似幻的美妙境界,对乐曲产生了无限向往,同时对贝多芬产生了深深的敬仰和爱戴之情。
对于《月光曲》的内容意境及表达的情感,作者以生动的文字,借皮鞋匠的联想表达出来:天高云淡月朗星稀,平静的海面上“洒满了银光”,这时月下的一切是那么幽静。
月亮“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
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
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我们在体味作者用词精妙的同时,更为文中所流露出的兄妹之间的手足亲情盲姑娘对音乐的热情和音乐家博大高尚的情怀所感动。
哥哥因为“音乐会的入场券太贵”,家里“又太穷”,无法使妹妹得到满足而遗憾内疚。
妹妹听出哥哥话中的不安之意,反过来温言相慰,懂事地叫哥哥“别难过”。
兄妹互相体贴,手足之情感人至深。
盲姑娘把自己梦寐以求的愿望淡淡地称作“随便说说”,于凄楚中饱含了对哥哥的体贴。
正是盲姑娘兄妹的手足深情,感动了贝多芬,使得他即兴创作《月光曲》,并为之演奏。
作者借这个美丽动人的传说故事,既表现了大音乐家贝多芬对穷苦人民的同情和热爱,又表现了他丰富的想象力和卓越才华,同时也告诉人们,美好乐曲的产生不仅要依靠丰富的想象力,更要依靠高尚而真挚的情感。
文章熔传说美景深情于一炉,文字美情感美意境美。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在丰富的想象优美的文字中,受到美的熏陶,感受音乐艺术的魅力;二是体会作者在叙事中进行恰当的联想,使文章的表达更加充实感情更深刻。
本课教学的重点是使学生了解贝多芬是怎样创作出《月光曲》的,以及在创作过程中思想感情的变化。
难点是贝多芬的感情变化的原因,因为它关系到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激情来自何处,这一点课文没有具体的答案,需要老师精心设计教学,才能突破难点。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月光曲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月光曲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https://img.taocdn.com/s3/m/bb56ab1d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11274f5.png)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月光曲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月光曲教案与反思第【1】篇〗一、谈话导入师:同学们,你们听说过贝多芬吗?你对贝多芬有哪些了解?(生自由谈)小结:贝多芬是德国著名的大音乐家。
他的传世作品有许多。
其中有一首非常著名的曲子叫《月光曲》(板书课题),传说中,关于这首曲子的谱成有一个动人的故事。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故事,看看这首曲子是怎样创作出来的。
二、交流预习,以学定教1、交流收获:(1)同学们已经读了这个故事,那么谁能简单地说一说这个故事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2)在这个故事中,贝多芬为盲姑娘弹了几首曲子?(若学生答上一个问题时已说出,这里就灵活处理)哪一个自然段描写了贝多芬弹奏《月光曲》的内容?2、质疑问难:在读书的过程中,你有没有遇到不明白的问题或是想进一步探究的内容?(根据学生问题的多少确定是直接交流还是小组讨论再交流)3、梳理问题:确定重点要解决的问题并相机板书。
4、交流并明确学习方法:在平时的学习中,遇到问题你都用什么方法解决呢?(教师根据学生交流情况.总结归纳出这节课将要运用的学习方法)三、自主探究,读书感悟(目标:引导学生在读书、思考、想象、交流等的阅读实践过程中,理解曲子创作过程,体会贝多芬的情感变化,并从中受到感染)(一)了解弹奏月光曲之前的情境(目标:了解曲子创作过程,体会贝多芬对穷苦人民的同情和遇到知音后的激动,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并从中受到情感熏陶。
)1、抓住重点问题,引导学生读书体会,经历情感体验的过程我们知道贝多芬为穷兄妹俩弹了两首曲子,现在就请同学们自己读读课文的前8个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想:他为什么要弹第一首曲子?又为什么弹完一曲又弹一曲呢?然后把自己感受深刻的句子画出来反复读一读,试试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2、生自由读书,边读边体会。
3、师凭借问题引导学生谈体会,从中获得情感熏陶:贝多芬为什么要给盲姑娘弹第一首曲子呢?谁来谈谈自己的体会?4、全班交流5、贝多芬怀着同情的心情给盲姑娘弹了一首曲子,那他为什么弹完一曲还要弹第二首曲子呢?你又从中体会到什么?6、全班交流(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灵活引导,可用交流引导体会,也可引导朗读盲姑娘的话体会等,使学生体会到贝多芬遇到知音时的激动)7、谁还有不同的感受?8、感情朗读盲姑娘和贝多芬的对话小结:通过刚才读书交流我们体会到,刚开始贝多芬是怀着对穷兄妹俩的同情来弹一首曲子给他们听的,可是接着他发现盲姑娘不仅非常热爱音乐而且非常懂音乐,他感到非常高兴、激动,于是产生了激情,要再弹奏一首。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十二课《月光曲》课文原文、知识点及练习题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十二课《月光曲》课文原文、知识点及练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02b54d78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307fef0.png)
【导语】《⽉光曲》⼀⽂讲述了德国⾳乐家贝多芬即兴创作《⽉光曲》的故事,表现了贝多芬对穷苦⼈民的同情和热爱,以及他丰富的想象⼒和卓越的才华。
同时也告诉⼈们,美妙乐曲的创作不仅要依靠丰富的想象⼒,更源于⾼尚⽽真挚的情感。
以下是⽆忧考为⼤家精⼼整理的内容,欢迎⼤家阅读。
【篇⼀】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第⼆⼗⼆课《⽉光曲》课⽂原⽂ 两百多年前,德国有个⾳乐家叫贝多芬,他谱写了许多的乐曲。
其中有⼀⾸的钢琴曲叫《⽉光曲》①,传说是这样谱成的。
有⼀年秋天,贝多芬去各地旅⾏演出,来到莱茵河边的⼀个⼩镇上。
⼀天夜晚,他在幽静的⼩路上散步,听到断断续续的钢琴声从⼀所茅屋⾥传出来,弹的正是他的曲⼦。
贝多芬⾛近茅屋,琴声忽然停了,屋⼦⾥有⼈在谈话。
⼀个姑娘说:“这⾸曲⼦多难弹哪!我只听别⼈弹过⼏遍,总是记不住该怎样弹,要是能听⼀听贝多芬⾃⼰是怎样弹的,那有多好哇!”⼀个男的说:“是呀,可是⾳乐会的⼊场券太贵了,咱们⼜太穷。
”姑娘说:“哥哥,你别难过,我不过随便说说罢了。
” 贝多芬听到这⾥,推开门,轻轻地⾛了进去。
茅屋⾥点着⽀蜡烛。
在微弱的烛光下,男的正在做⽪鞋。
窗前有架旧钢琴,前⾯坐着⼀个⼗六七岁的姑娘,脸很清秀,可是眼睛失明了。
⽪鞋匠看见进来个陌⽣⼈,站起来问:“先⽣,您找谁?⾛错门了吧?”贝多芬说:“不,我是来弹⼀⾸曲⼦给这位姑娘听的。
” 姑娘连忙站起来让座。
贝多芬坐在钢琴前⾯,弹起盲姑娘刚才弹的那⾸曲⼦。
盲姑娘听得⼊了神,⼀曲弹完,她激动地说:“弹得多纯熟哇!感情多深哪!您,您就是贝多芬先⽣吧?” 贝多芬没有回答,他问盲姑娘:“您爱听吗?我再给您弹⼀⾸吧。
” ⼀阵风把蜡烛吹灭了。
⽉光照进窗⼦,茅屋⾥的⼀切好像披上了银纱,显得格外清幽。
贝多芬望了望站在他⾝旁的兄妹俩,借着清幽的⽉光,按起了琴键。
⽪鞋匠静静地听着。
他好像⾯对着⼤海,⽉亮正从⽔天相接的地⽅升起来。
微波粼粼的海⾯上,霎时间洒满了银光。
⽉亮越升越⾼,穿过⼀缕⼀缕轻纱似的微云。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26课《月光曲》(非常好用)精品PPT课件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26课《月光曲》(非常好用)精品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b239de9be23482fb5da4cab.png)
❖A、哥哥我和你说着玩的,我根本就不想 听音乐会。
❖B、哥哥你不要伤心,这音乐会对我来说 可听可不听,你别在意。
❖C、妹妹在安慰哥哥,她不想让哥哥着急, 其实她很想听音乐会。
5、盲姑娘真是“随便说说”的吗? 她为什么要对哥哥这么说?
“随便说说罢了”是盲姑娘对她哥哥的 劝慰。她怕哥哥因为买不起音乐会的入场 券而心里难过,所以这样说。其实她很想 “听一听贝多芬自己是怎样弹的”,这表 明盲姑娘善解人意。
zhuàn 外传
散学
散
sàn 散发 松散
sǎn 散文
奔跑
奔
bēn 奔走 奔命
bèn 投奔
多音字
注音 :
{传 chuá(n 传说)(传单 ) 恬(tián )
zhuà(n 传记)
{tán(弹琴 )(弹奏 )
弹
dà(n 子弹 )(弹弓)
券(quàn ) 霎(shà )
近义词
清秀—— 秀气 纯熟—— 熟练 恬静—— 安静 陶醉—— 沉醉 霎时间— 一刹那
妹妹听出了哥哥话语里的意思,赶 紧安慰哥哥:
姑娘说:“哥哥,你别难过,我不 过随便说说罢了。”
从这一组对话之中,我们听懂 了:哥哥因为无法满足妹妹的心愿时 候的不安和痛楚。妹妹的善解人意, 为了安慰哥哥,强压内心对音乐热爱 的无奈。
贝多芬 也听懂了,他怎么想,又怎么做的?
弹一首曲子给这位姑娘听。
第二段发生(第2.3节):讲贝 多芬在茅屋外边听见琴声。
第三段发展(第4—6节):讲贝 多芬为盲姑娘弹琴。
第四段高潮(第7—9节):讲贝 多芬弹奏《月光曲》。
第五段结束(第10节):贝多芬 飞奔回客店,记录下了月光曲。
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 (部编版) 第七单元第 23 课《月光曲》重要知识点归纳
![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 (部编版) 第七单元第 23 课《月光曲》重要知识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86639d70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76be1c9.png)
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 第七单元第23 课《月光曲》重要知识点归纳一、引言小学六年级的同学们,在部编版语文上册的学习中,《月光曲》如同一段美妙的旋律,引领我们走进音乐的世界,感受艺术的魅力。
让我们一同深入剖析这篇课文的重要知识点吧。
二、课文基本信息1.写作背景:《月光曲》的创作与德国著名音乐家贝多芬的生活经历相关。
贝多芬一生坎坷,但他对音乐的执着追求从未改变。
在一个特定的情境下,他创作了这首著名的《月光曲》。
2.主题:本文通过讲述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传奇故事,展现了音乐的巨大魅力以及贝多芬对贫苦人民的同情。
3.文学体裁:记叙文。
4.作者信息:本文作者不详。
5.主要内容:讲述了德国著名音乐家贝多芬因同情穷鞋匠兄妹而为他们弹琴,有感于盲姑娘对音乐的痴迷而即兴创作《月光曲》的故事。
6.中心思想:赞扬了贝多芬卓越的音乐才华和他对贫苦人民的同情,同时也表达了音乐的巨大感染力。
三、重点字词1.生字读音、写法和词义:●谱(pǔ):依照事物的类别、系统制的表册。
如“乐谱”。
文中“他飞奔回客店,花了一夜工夫,把刚才弹的曲子——《月光曲》记录了下来。
” 这里的“谱” 指贝多芬记录下的《月光曲》乐谱。
●莱(lái):姓。
如“莱茵河”。
文中“两百多年前,德国有个音乐家叫贝多芬,他谱写了许多著名的乐曲。
其中有一首著名的钢琴曲叫《月光曲》,传说是这样谱成的。
” 提到了贝多芬与《月光曲》的故事发生在德国,可能与莱茵河地区有关。
●茵(yīn):垫子或褥子。
如“绿茵茵”。
文中“一天夜晚,他在幽静的小路上散步,听到断断续续的钢琴声从一所茅屋里传出来,弹的正是他的曲子。
” 这里可以想象小路周围可能有绿茵茵的草地,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
●盲(máng):瞎,看不见东西。
如“盲人”“盲姑娘”。
文中的盲姑娘虽然眼睛看不见,但对音乐有着深刻的理解和热爱。
●纯(chún):专一不杂。
如“纯熟”。
文中“姑娘说:‘哥哥,你别难过,我不过随便说说罢了。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十二课《月光曲》课文原文、知识点及练习题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十二课《月光曲》课文原文、知识点及练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f163effdcf84b9d529ea7a34.png)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十二课《月光曲》课文原文、知识点及练习题【篇一】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十二课《月光曲》课文原文两百多年前,德国有个音乐家叫贝多芬,他谱写了许多的乐曲。
其中有一首的钢琴曲叫《月光曲》①,传说是这样谱成的。
有一年秋天,贝多芬去各地旅行演出,来到莱茵河边的一个小镇上。
一天夜晚,他在幽静的小路上散步,听到断断续续的钢琴声从一所茅屋里传出来,弹的正是他的曲子。
贝多芬走近茅屋,琴声忽然停了,屋子里有人在谈话。
一个姑娘说:“这首曲子多难弹哪!我只听别人弹过几遍,总是记不住该怎样弹,要是能听一听贝多芬自己是怎样弹的,那有多好哇!”一个男的说:“是呀,可是音乐会的入场券太贵了,咱们又太穷。
”姑娘说:“哥哥,你别难过,我不过随便说说罢了。
”贝多芬听到这里,推开门,轻轻地走了进去。
茅屋里点着支蜡烛。
在微弱的烛光下,男的正在做皮鞋。
窗前有架旧钢琴,前面坐着一个十六七岁的姑娘,脸很清秀,可是眼睛失明了。
皮鞋匠看见进来个陌生人,站起来问:“先生,您找谁?走错门了吧?”贝多芬说:“不,我是来弹一首曲子给这位姑娘听的。
”姑娘连忙站起来让座。
贝多芬坐在钢琴前面,弹起盲姑娘刚才弹的那首曲子。
盲姑娘听得入了神,一曲弹完,她激动地说:“弹得多纯熟哇!感情多深哪!您,您就是贝多芬先生吧?”贝多芬没有回答,他问盲姑娘:“您爱听吗?我再给您弹一首吧。
”一阵风把蜡烛吹灭了。
月光照进窗子,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银纱,显得格外清幽。
贝多芬望了望站在他身旁的兄妹俩,借着清幽的月光,按起了琴键。
皮鞋匠静静地听着。
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
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满了银光。
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
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
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皮鞋匠看看妹妹,月光正照在她那恬静的脸上,照着她睁得大大的眼睛。
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月光照耀下的波涛汹涌的大海。
(2024年)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月光曲》完整课件
![(2024年)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月光曲》完整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e645065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5bbdbd9.png)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月光曲》完整课件contents •课程背景与目标•课文内容与结构分析•人物形象与情感体验•音乐元素在文本中运用•跨学科知识拓展与延伸•阅读策略与技巧提升•作业布置与课堂回顾目录01课程背景与目标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
教材内容丰富多样,注重文学性与思想性的统一,有助于学生全面发展。
注重启发式教学,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部编版教材特点口语交际能认真倾听他人讲话,理解主要内容;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能就感兴趣的话题与人交流,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
识字与写字巩固和扩大识字量,提高识字能力;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阅读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学习基本的阅读方法,具备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
写作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能根据表达需要,分段表述;学写读书笔记和常见应用文。
六年级语文教学要求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想象、品味等方法,感受课文描绘的美好意境;学习作者通过联想和想象来表达感受的方法。
知识与技能了解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体会音乐的魅力;理解课文内容,抓住贝多芬的言行举动及感情变化,体会《月光曲》的创作过程及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之情;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月光曲》课程目标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指定段落。
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抓住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和感情变化,体会音乐的魅力。
学生能够学习作者通过联想和想象来表达感受的方法,并尝试运用在自己的写作中。
学生能够激发对音乐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之情,培养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01020304学生预期学习成果02课文内容与结构分析1 2 3介绍贝多芬创作该曲目的灵感来源和创作环境。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月光曲》课后习题答案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月光曲》课后习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96a6b27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982ad27.png)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月光曲》课后习题答案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说说贝多芬为什么弹琴给盲姑娘听,为什么弹完一曲又弹一曲。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一阵风/把蜡烛吹灭了。
月光/照进窗子,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银纱,显得/格外清幽。
贝多芬/望了望/站在他身旁的兄妹俩,借着清幽的月光,按起了/琴键。
(2)说说贝多芬为什么弹琴给盲姑娘听,为什么弹完一曲又弹一曲。
贝多芬在琴声的吸引下走近茅屋,听到兄妹二人的对话,感受到了他们对音乐的热爱及他们的兄妹之情,于是贝多芬走进茅屋,弹起了盲姑娘刚才弹的那首曲子。
弹完一曲后,盲姑娘对音乐的热爱、对美好音乐的欣赏和赞叹打动了贝多芬。
贝多芬思绪万千,心情激荡,所以决定再给她弹一首曲子。
2.反复朗读第 9 自然段,想象描绘的画面,感受乐曲的美妙,再背诵下来。
第 9 自然段内容生动、丰富,语言优美,描绘的意境也优美,具有鲜明的音乐艺术特点。
可以首先默读课文,找出体现《月光曲》旋律变化的句子;然后根据自己的理解,自由朗读,体会《月光曲》的旋律变化;接着再次展开想象,欣赏乐曲的三幅画面,验证自己的理解;接下来将自己的理解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表达出来;最后可以按照乐曲旋律的三次变化“悠扬舒缓—气势增强—高昂激越”进行背诵,也可以想象着乐曲意境的三幅画面来背诵。
3.听一听自己喜爱的音乐,展开联想和想象,把想到的情景写下来。
我最喜爱的音乐是《让我们荡起双桨》。
每当听到那优美的旋律时,我的脑海里仿佛出现这样的情景:蓝天上,白云飘飘,艳阳高照。
蓝天下,湖面如镜,倒映着四周的绿树红墙,明媚的阳光照耀着清澈的湖水,湖面上跳跃着点点金光。
一条条小船随波荡漾,少先队员们坐在小船里,轻快地划着船桨。
凉爽的清风吹动着他们胸前的红领巾,快乐的歌声随风飘荡。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月光曲说课稿(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月光曲说课稿(推荐3篇)](https://img.taocdn.com/s3/m/0f43e469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447a1b7.png)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月光曲说课稿(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月光曲说课稿第1篇】一、说教材:《月光曲》是人教课标版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第八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
本组教材以“艺术的魅力”为专题。
选编本组教材的意图,一是欣赏音乐、绘画、戏剧等各种艺术形式的美,受到美的熏陶,培养学生热爱艺术的情操;二是学习作者是怎样在叙事时展开联想和想象的,是怎样把眼前看到的和内心的想象自然地融合在一起的,学习作者表达感受的方法;三是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语言,体会课文表达的感情;四是从实际出发,根据各自条件,通过阅读和其他渠道尽可能多地了解各种艺术。
而《月光曲》正是一篇能体现这些重点的极好例子。
《月光曲》讲述了德国音乐家贝多芬因同情穷鞋匠兄妹而为他们弹琴,有感于盲姑娘对音乐的痴迷而即兴创作出《月光曲》的传奇故事。
作者借这个美丽动人的故事,既表现了大音乐家贝多芬对穷苦人命的同情和热爱,同时也告诉我们,美好乐曲的产生不仅要依靠丰富的想象力,更要依靠高尚而真挚的情感。
课文文脉清晰,__有明暗两条线索。
明线是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过程。
暗线是贝多芬的感情发展。
这种感情的发展与盲姑娘对音乐喜爱的感情是交织在一起的。
另外,体会作者在叙事中进行恰当的联想,使__的表达更加充实,感情更加深刻是__的主要写作特点。
二、说学情:《月光曲》这篇课文,感情深沉,意境深远,特别是第九自然段联想和想象相结合的表达效果,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需要教师引导学习,反复品悟语言内涵,真正读出深层次体验,在此基础上达到与作者、文本的情感共通。
三、说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8个生字,正确读写“谱写、幽静、蜡烛、失明、纯熟、陌生、清幽、琴键、陶醉“等词语。
2、根据课文线索概括主要内容。
体会贝多芬在创作过程中思想感情的变化及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
从而感受贝多芬对劳苦人民的同情和热爱,体会音乐艺术的魅力。
3、学会分辨实在的事物和由事物引起的联想,体会意境,感受乐曲美妙和作者在叙事中将两者恰当结合,使__的表达更加充实、感情更深刻的作用。
部编版六年级(上)《月光曲》精品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上)《月光曲》精品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b1cae91f46527d3250ce0d0.png)
《月光曲》教学方案教材解析《月光曲》是部编六年级上第七单元的第二篇课文,本文是一篇意境优美的课文,熔传说、美景、深情于一炉,讲述了德国著名音乐家贝多芬因同情穷鞋匠兄妹而为他们弹琴,有感于盲姑娘对音乐的痴迷而即兴创作出《月光曲》的传奇故事,既表现了大音乐家贝多芬对穷苦人民的同情和热爱,又表现了他丰富的想象力和卓越的才华,同时也告诉人们,美好乐曲的产生不仅要依靠丰富的想象力,更要依靠高尚而真挚的情感。
学生通过对《伯牙鼓琴》的学习,初步体会到了音乐艺术的无穷魅力。
那么,学习本课之后,相信学生对音乐艺术会多一份了解,感受也会更深一层。
对于《月光曲》的内容、意境及表达的情感,作者是以生动的文字,借皮鞋匠的联想表达出来的,所以在教学中应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进行文本阅读。
在阅读的过程中引领学生抒发自己的感想,在研读的过程中引领学生再现贝多芬与穷鞋匠兄妹鲜明的人物性格,进而充分领略文本中蕴含的文字美、情感美、意境美。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月光曲》创作的经过,理解贝多芬是个同情、热爱人民的音乐家。
熟读直至背诵第九自然段,感受音乐的美妙。
2.学习掌握9个生字,理解“幽静、驻足、倾听、纯熟、激动、安详、陶醉”等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
3.继续练习标画重点词句,练习品词品句。
教学重点1.熟读直至背诵第九自然段,感受音乐的美妙。
2.理解“幽静、驻足、倾听、纯熟、激动、安详、陶醉”等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
教学难点了解《月光曲》创作的经过,理解贝多芬是个同情、热爱人民的音乐家。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奏鸣曲《月光曲》。
学生准备:预习生字词,搜集贝多芬的资料,朗读课文。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1.俗话说:水是故乡甜,月是故乡明。
每年的八月十五中秋节,那皎洁的月光总能引起人们无限的情思。
唐代著名诗人李白就曾写下一首和月光有关的古诗--《静夜思》,你们能把它朗诵出来吗?静夜思(唐)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第二课时- 月光曲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第二课时- 月光曲](https://img.taocdn.com/s3/m/61a443f8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15a01e3.png)
部编版 语文 六年级 上册
月光曲
第二课时
部编版 语文 六年级 上册
课文题目是《月光曲》,作者是怎样 将一首乐曲用文字表达出来的呢?我们继 续来学习这篇课文。
部编版 语文 六年级 上册
朗读第9自然段,边读边想象画面,说 一说:听着琴声,皮鞋匠好像看到了怎样 的画面?
部编版 语文 六年级 上册
旋律变化, 气势增强
轻柔、舒缓
骤然高昂激越, 节奏越来越快
部编版 语文 六年级 上册
皮鞋 他好像面对着大海, 月亮越升越高,穿 匠的 月亮正从水天相接 过一缕一缕轻纱似 联想 的地方升起来。微 的微云。 和想 波粼粼的海面上, 象 霎时间洒满了银光。
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 风,卷起了巨浪。被月 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 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 来……
部编版 语文 六年级 上册
贝多芬创作乐曲前茅屋里是怎样的景 象呢?读第8自然段,并作简单批注。
部编版 语文 六年级 上册
清亮的月光下,茅屋里的一切是那 么朦胧,那么安静。
8
月光的柔美
这清幽的一切都显得那么诗情画意,盖过了 茅屋里的贫穷和凄凉,深深打动了贝多芬。
部编版 语文 六年级 上册
在这样简陋的茅屋里,遇到了这位爱 音乐、懂音乐的姑娘,如果你是贝多芬会 怎样想呢?
贝多芬(1770—1827),德国著
名作曲家,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 之一。他一生谱写了许多著名的乐曲, 主要作品有九部交响曲、三十二首钢 琴奏鸣曲。他为人类留下了永恒的音 乐遗产,对世界音乐的发展产生了巨 大影响,被尊称为“乐圣”。
部编版 语文 六年级 上册
关于贝多芬谱写《月光曲》的传说 课文写的是关于贝多芬谱写《月光曲》的一个 传说。“传说”是民间流传的故事,不一定确有其 事。根据研究,这首奏鸣曲的创作确实与月光无关, 其名也非《月光曲》,而是贝多芬的《第十四号钢 琴奏鸣曲》。
六年级语文月光曲课文
![六年级语文月光曲课文](https://img.taocdn.com/s3/m/4d4aa5d0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70b38b7.png)
《月光曲》是六年级语文中的一篇课文,讲述了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传说。
以下是该课文的原文:一百多年前,德国有个音乐家叫贝多芬,他谱写了很多著名的曲子。
其中有一首著名的钢琴曲叫《月光曲》,传说是这样谱成的。
有一年秋天,贝多芬去各地旅行演出,来到莱茵河边的一个小镇上。
一天夜晚,他在幽静的小路上散步,听到断断续续的钢琴声从一所茅屋里传出来,弹的正是他的曲子。
贝多芬走近茅屋,琴声突然停了,屋子里有人在谈话。
一个姑娘说:“这首曲子多难弹啊!我只听别人弹过几遍,总是记不住该怎样弹,要是能听一听贝多芬自己是怎样弹的,那有多好啊!”一个男的说:“是啊,可是音乐会的入场券太贵了,咱们又太穷。
”姑娘说:“哥哥,你别难过,我不过随便说说罢了。
”贝多芬听到这里,就推开门,轻轻地走了进去。
茅屋里点着一支蜡烛。
在微弱的烛光下,男的正在做皮鞋。
窗前有架旧钢琴,前面坐着个十六七岁的姑娘,脸很清秀,可是眼睛瞎了。
皮鞋匠看见进来个陌生人,站起来问:“先生,您找谁?走错门了吧?”贝多芬说:“不,我是来弹一首曲子给这位姑娘听的。
”姑娘连忙让座。
贝多芬坐在钢琴前面,弹起了一首优美的乐曲。
皮鞋匠听着乐曲,看着妹妹那专注而平静的表情,仿佛进人了另一个世界。
琴声如实地描绘了贝多芬看到的大海: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
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遍了银光。
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
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
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皮鞋匠看看妹妹,月光正照在她那恬静的脸上,照着她睁得大大的眼睛。
她仿佛也看到了大海以及海上美丽景象。
在贝多芬的琴声中,皮鞋匠仿佛看到了他从来没有看到的大自然的景色:在月光照耀下波涛汹涌的大海。
当兄妹俩还沉醉于美妙的琴声时,贝多芬早已离开了茅屋。
他飞奔回旅店,花了一夜工夫,把刚才弹的曲子——《月光曲》记录了下来。
这就是传说中贝多芬为盲姑娘演奏《月光曲》的故事。
在这首乐曲中贝多芬把对大自然的爱表现得淋漓尽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向人民政府交待自己的罪行。
(2)他刚( 苏醒)过来,就忙问:“那些书受
损失吗?”。
6年级语文
9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这篇课文讲述了德国著名音乐 家贝多芬因同情穷鞋匠兄妹而为他 们弹琴,有感于盲姑娘对音乐的痴 迷而即兴创作出《月光曲》的传奇 故事。表现了大音乐家贝多芬对穷 苦人民的同情和热爱,又表现了他 丰富的想象力和卓越才华。
❖B、 哥哥你不要伤心,这音乐会对我来说 可听可不听,你别在意。
❖C、 妹妹在安慰哥哥,她不想让哥哥着急,
其实她很想听音乐会6年。级语文
15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弹得多纯熟啊!感情多深哪!您,您就是贝多芬先生吧?”
1、“多纯熟”“多深”是指的什 “多么纯?熟”,是说弹奏的技能熟练;“多深”,是说 把曲子里的感情充分表现出来了。
意,她对自己说的那句话感到不安和后悔。这“随便说
说”,让我们感受到了盲姑娘的善解人意,让我们感受
到淡淡的凄楚和酸涩,更让我们感受到了盲姑娘那种被
生活所迫,而强压住内心对6年音级语乐文 热爱的无奈。
14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我认为妹妹说:“哥哥,你别难过,我不过
C 随便说说罢了。”是( )意思?
❖A、 哥哥我和你说着玩的,我根本就不想 听音乐会。
6年级语文
21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6年级语文
22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 介绍月光曲的来历
第二部分:(第2—9自然段) 讲月光曲的创作过程
第三部分:(第10自然段)
讲月光曲的谱写
贝多芬对劳动人民同情和爱护的博大情
怀。
6年级语文
23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同情
《月光曲》 板 书
--- 激动 ---
“哥哥,你别难过,我不过随便说说罢了。”
1、贝多芬在小路上散步时听到了什么?
2、随便说说指的是哪一句话?为什么要这么说?
听贝多芬的音乐会是盲姑娘一直以来的愿望,而盲姑
娘把这梦寐以求的愿望淡淡地称作“随便说说”,说明
了她对哥哥的体谅和理解,她十分理解哥哥说的“音乐
会入场券太贵,咱们又太穷”话中含有的不安和痛楚之
(2)姑娘那( 恬静)的脸上嵌着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
6年级语文
7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幽静——清幽
两者都有表示环境很静的意思。不同的 是,“幽静”是优雅寂静,“静”有安静的 意思;“清幽”是秀丽而幽静,“清”含有 秀丽的意思。
(1)春天的樱花公园,( 清 )幽的林中 小道上不时走过三三两两的游人。
(2)这片树林远离大路,树木茂盛,显得 很( 幽 静)。
画面。那洒遍银光的微波粼粼的海面的清幽景象,仿佛
是穷兄妹俩淳朴、善良、勤劳的美好情操;那穿过一缕
一缕轻纱似的微云、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的明月,发
出了清幽的月光,仿佛在歌颂、赞美穷兄妹俩的聪慧和
美好的心灵。那波涛汹涌的海面,仿佛是贝多芬在替兄
妹俩向不平等的社会提出抗议,为兄妹俩鸣不平。盲姑
娘爱音乐、懂音乐、勤奋好学,可是,就是因为她贫穷
6年级语文
4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词语注释:
幽静:优雅寂静。课文中形容小路很偏僻,
很清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霎时:极短的一点时间。
恬静:安静、宁静。
水天相接:形容水面广阔,远远看去,好像和
天连接在一起。
波涛汹涌:形容大浪猛烈地向上涌。
断断续续:一会儿中断,一会儿继续。
点此6年播级放语教文学视频
5
填空
( 幽静 )的小路 ( 美妙 )的琴声 ( 清幽 )的月光 ( 微弱 )的烛光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幽静、琴键、霎时、入场券
谱写、纯熟、陶醉、莱茵河 微波粼粼、盲姑娘、恬静、 水天相接、波涛汹涌、 断断续续、蜡烛、记录
6年级语文
3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近义词
清秀—— 秀气 纯熟—— 熟练 恬静—— 安静 陶醉—— 沉醉 霎时间— 一刹那
反义词
幽静——喧闹 恬静——嘈杂 陌生——熟悉 纯熟——生疏 断断续续— 连绵不断
6年级语文
10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在这个故事中,贝多芬
为盲姑娘弹了几首曲子?哪 一个自然段描写了贝多芬弹 奏《月光曲》的内容?
6年级语文
11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1、贝多芬为什么要为盲姑娘演奏曲子?
2、听着贝多芬弹奏的乐曲,兄妹俩联想 到了什么?
3、是怎样的情景使贝多芬创作出这样一 首世界名曲呢?
4、兄妹俩听了贝多芬的曲子,有什么表 情在课文中找出来(。6年入级语神文 、激动、恬静、陶醉)12
3、我们可以体会到什么?
我们体会到了:清亮如水的月光下,一切是那么 朦胧,那么美,就连破旧的茅屋也显得诗情画意。这 样的美,盖过了茅屋里的穷困和凄凉。此情此景,深 深打动了贝多芬,他“望了望”穷兄妹俩,同情之心 油然而生。是啊,美好的音乐应当给予穷苦而又爱好 音乐的人们,这样想着,使他情不自禁地按起琴键来。
点此6年播级放语教文学视频
8
苏醒——觉醒
这两个词都指醒过来,结束了原来好 像睡着一样的糊涂状态。但“觉醒”指 觉悟,用在思想上,表示认识问题从不 清楚到清楚;“苏醒”原来的意思是昏 迷后醒过来,指人失去知觉后得到恢复。 也可以像课文中那样,用来描写出神后 的清醒。
(1)在巨大的教育攻势下,他终于( 觉醒)了,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为什么贝多芬要给盲姑娘弹钢琴曲?
贝多芬听到盲姑娘在弹他的曲 子,十分渴望能听到他的演奏,可是 家境贫苦,买不起音乐会的入场券, 但她很懂事,体谅哥哥的难处。他为 这样贫苦的人在困苦的生活中仍然喜 爱音乐、追求艺术所感动,所以贝多 芬决定亲自给盲姑娘弹钢琴曲。
6年级语文
13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所以没钱去听音乐会,更不能到音乐院校去学习,这种
残酷的社会现实引起了贝多芬的联想,都体现在了这首
《月光曲》中。
6年级语文
20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1 、请你写一段话,学习在写实中加入联想 的写法。注意用上 “好象”“仿佛”,引 出联想的内容。要求交代清楚时间、地点、 人物、事件。
2、背诵第9自然段。
3、完成基训,预习27课
多么美丽的画面,多么丰富的联想!时
而舒缓,时而明快,时而悠扬,时而激烈。
清新、梦幻的境界,优美、和谐的曲调,让
我们不得不叹服贝多6芬年级语高文 超的技艺。
18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1、想一想贝多芬为什么要弹琴给盲姑娘听; 为什么弹完一曲又一曲?
因为贝多芬听到茅屋里传出自己的钢琴
曲,又听到穷兄妹俩的谈话后,他为他们
2、句子中两个“您”各指什么?
第一个“您”是表示猜想。 第二个“您”就很肯定。
3、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我感受到了盲姑娘实现梦想后的激动的心情。盲姑娘
的这几句话使贝多芬心潮澎湃,一个双目失明的姑娘,
竟然这么爱音乐,又这样懂音乐,贝多芬觉得自己遇到
了知音!正因为遇到了知音,贝多芬才产生要为她弹奏
第二支曲子的想法──创作6年级的语文激情油然而生。
生活在穷苦中,仍热爱音乐、追求艺术所
感动,所以他要弹琴给盲姑娘兄妹听。当
弹完一曲后,看到盲姑娘这么爱音乐、懂
音乐,贝多芬觉得遇到了知音,所以贝多
芬弹完一曲又一曲。
6年级语文
19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2、默读第9自然段,说一说听着琴声,皮鞋匠兄 妹好像看到了什么,再谈谈读后的体会和感受。
皮鞋匠兄妹听着琴声,联想到了海上明月升起的奇丽
6年级语文
1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贝多芬(1770-1827),德国著名 钢琴家,其父为德国宫廷歌手,他从小 就随父亲接受了严格的音乐训练,学会 了弹琴与作曲。他早年受启蒙运动和法 国资产阶级革命影响,毕生追求“自由、 平等、博爱”的理想,不少作品反映了 当时资产阶级反封建、争民主的革命热 情及其理想中的英雄性格。贝多芬二十 八岁时听力开始减弱,五十岁时,两耳 失聪,但仍坚持创作。他一生谱写了许 多著名的乐曲,如广为流传的交响乐 《英雄》《命运6年级》语文《田园》《合唱》 。2
激情
为什么弹琴 琴声为什么引起 他的特别注意
遇上知音
听着美妙的琴声
清幽 的月光下
促景生情
盲姑娘的反应,神态 皮鞋匠好象看到什么
6曲年级终语文人 去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体会当时环境 贝多芬感情的变化
飞奔回旅店 连夜把它记录下来
24
6年级语文
17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 起来。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满了银光。月 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忽然, 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 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
为什么听着贝多芬弹的乐曲能让兄妹俩联想到这 么美丽的景色?这说明了什么? (乐曲太美了)
( 雪亮 )的浪花 ( 恬静 )的脸
( 微波粼粼 )的海面
( 波涛汹涌 )的大海
6年级语文
6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恬静——安静
这两个词都有表示心里平静的意思。 不同的是,“恬静”往往用于人的内心 感到舒适而表露出一种平静的神态; “安静”除了表示心理活动,还可以用 来描写环境没有声音的干扰。
(1)夜深了,周围( 安静)极了,一切都再沉睡中。
16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月光照进窗子,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银纱,显得格外清 幽。贝多芬望了望站在他身旁的兄妹俩,借着清幽的月光, 按起了琴键。
1、“清幽”是什么意思? “清幽”的意思是:秀丽、幽静。 2、这句话是实写还是想象?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这句话是实写。从“月光照进窗子,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银纱, 显得格外清幽。”这个句子看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