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吉州特种设备安全风险分级管控1 (1)
特种设备风险分级管控管理制度
特种设备风险分级管控管理制度一、背景与目的随着特种设备的广泛应用,其风险也日益凸显。
为了确保特种设备的安全运行,保护员工和公众的生命资产安全,减少事故风险,本制度旨在规范特种设备的管理,明确特种设备的风险分级管控职责与流程,最终实现防患于未然的目的。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我司全部涉及特种设备的部门、员工,包含特种设备的选型、采购、安装、维护、使用以及特种设备事故的处理等。
三、管理标准1.特种设备风险分级:–依据特种设备的性质、用途、运行环境以及存在的风险因素,将特种设备分为以下四个风险级别:高风险级、中风险级、低风险级和可疏忽风险级。
–高风险级特种设备是指那些在城市公共区域或人员密集场合使用,一旦发生事故可能导致重点伤亡或重点经济损失的设备,应当实施最严格的风险管控措施。
–中风险级特种设备是指具有肯定风险但风险程度较低的设备,应当订立相应的管理方法,加强风险管控。
–低风险级特种设备是指存在一些安全风险但风险程度较低,应当实施基本的风险管控措施。
–可疏忽风险级特种设备是指风险程度极低或将近没有风险的特种设备。
2.风险评估与分级:–每个特种设备在购置、设置或安装前,应由相关责任人进行风险评估与分级,并填写《特种设备风险评估表》。
–风险评估需要考虑设备的特性,使用环境,操作者的技能和经验,维护和修理人员的本领等方面的因素。
3.风险管控措施:–高风险级特种设备:必需由专业技术人员定期进行全面检测,操作人员应经过专业培训并持有相应的操作证书,设备使用过程中必需配备安全保护装置,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和安全操作标准。
–中风险级特种设备:必需由负责人或专业人员定期检测,操作人员应经过培训并持有相应的操作证书,设备使用过程中必需遵守操作规程和安全操作标准。
–低风险级特种设备:设备使用过程中必需遵守操作规程和安全操作标准,定期进行简单的检查和维护。
–可疏忽风险级特种设备:设备使用过程中必需遵守操作规程和安全操作标准,定期进行检查。
新规特种设备风险分级辨识方法及管控措施与制度
新规特种设备风险分级辨识方法及管控措施与制度特种设备是指在生产、加工、储存等特殊场所和特殊条件下使用的设备,对生产运行和人员安全有直接影响的设备。
在特种设备使用过程中,存在着各种不同的风险,因此对特种设备的风险进行分级辨识,制定相应的管控措施与制度至关重要。
一、特种设备风险分级辨识方法1.确定特种设备首先,需要确定哪些设备是特种设备,特种设备一般包括压力容器、锅炉、起重机械、电梯等。
根据《特种设备安全法》和相关规定,确定企业内所涉及的特种设备范围。
2.风险分级根据特种设备的性质、用途和重要性,将特种设备的风险分为高、中、低三个等级。
高风险即可能导致重大事故的设备,如压力容器、锅炉;中风险即可能导致一般事故的设备,如电梯;低风险即可能导致轻微事故或问题的设备,如起重机械。
3.风险辨识通过对特种设备使用、维护、管理等方面进行全面分析,识别潜在的风险点。
包括设备设计、生产、安装、使用、维护、管理等环节,通过专业的技术分析和实地调查,确定可能存在的各种风险。
4.风险评估根据风险的影响程度和可能性,对各种风险进行评估,确定其等级。
风险等级的确定可以参考《特种设备辨识评价规范》等相关标准,明确各种风险对特种设备运行和人员安全的影响。
5.风险控制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
高风险设备需要制定详细的风险管控方案,包括设备检测、定期维护、技术培训等;中低风险设备也需要制定相应的安全管理措施,确保设备的安全运行。
二、特种设备风险管控措施与制度1.风险管控措施针对每种特种设备的风险进行具体分析,制定相应的管控措施。
包括但不限于:加强设备检测和定期维护,确保设备的安全运行;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员工安全培训和教育;配备专业的维修人员,及时处理设备故障;定期组织安全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等。
2.风险制度建立健全的特种设备风险管理制度,确保风险管控措施的实施。
制度包括设备维护保养制度、安全操作规程、事故应急处理程序等。
特种设备风险分级管理控制制度
特种设备风险分级管理控制制度一、目的为了加强特种设备的安全监管,预防和减少事故发生,确保人员和设备安全,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风险分级管理控制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内所有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包括但不限于锅炉、压力容器、电梯、起重机械、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等。
三、风险分级根据特种设备的使用特性、安全风险程度和可能造成的危害后果,将特种设备风险分为四个等级:1. 一级风险:安全风险极高,可能导致重大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
2. 二级风险:安全风险较高,可能导致较大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
3. 三级风险:安全风险一般,可能导致人员伤亡或较小财产损失。
4. 四级风险:安全风险较低,可能导致轻微人身伤害或财产损失。
四、管理职责1. 安全管理部门负责制定和更新风险分级管理控制制度,并对特种设备进行风险评估和分级。
2. 特种设备使用单位负责执行风险分级管理控制制度,并对本单位的特种设备进行日常安全管理。
3. 特种设备操作人员应熟悉操作规程和应急措施,确保设备安全运行。
五、风险评估与控制1. 定期对特种设备进行风险评估,根据评估结果调整风险等级。
2. 根据风险等级制定相应的安全管理措施,包括但不限于定期检查、维护保养、操作培训、应急演练等。
3. 对一级和二级风险的特种设备实施重点监控,确保安全措施得到有效执行。
六、监督检查1.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应定期对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2. 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使用单位应立即整改,并报告整改结果。
七、事故处理与报告1. 发生特种设备事故时,操作人员应立即采取措施防止事故扩大,并报告上级管理人员。
2. 安全管理部门应迅速组织事故调查,查明事故原因,制定预防措施,并按规定向上级部门报告。
八、附则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由安全管理部门负责解释。
2. 对本制度的修改和补充,应经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审核同意后执行。
九、附件1. 特种设备风险评估表2. 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措施清单3. 特种设备事故应急预案请根据实际情况和具体要求,对上述内容进行适当调整和补充。
特种设备风险分级管控管理制度-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特种设备风险分级管控管理制度-范文模板及概述示例1:特种设备是指在使用过程中具有一定危险性和特殊技术要求的设备,如压力容器、起重机械、电梯等。
为了保障特种设备的安全运行,必须建立健全的风险分级管控管理制度。
首先,对特种设备进行风险分级。
根据特种设备的种类、运行环境、使用频率等因素,将其分为不同的风险等级。
对于高风险的特种设备,应采取更加严格的管理措施,以确保其安全运行。
其次,建立风险管控措施。
对于高风险特种设备,应制定详细的安全操作规程和应急预案,确保在突发情况下能够及时有效地应对。
同时,对设备进行定期检查、维护和保养,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另外,加强风险监控和评估。
通过定期的风险评估和监控,及时发现并解决特种设备存在的安全隐患,防止事故的发生。
最后,建立完善的责任制度。
明确各级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的责任与义务,加强对特种设备管理的监督和检查,确保风险管控措施得到有效执行。
总的来说,特种设备风险分级管控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实施,对于保障设备的安全运行和维护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只有通过科学有效的管理制度,才能有效降低特种设备使用过程中的风险,确保设备的安全可靠性。
示例2:特种设备在工业生产中起着重要作用,但如果不加强风险管控和管理,可能会造成严重的安全事故。
因此,特种设备风险分级管控管理制度的建立对于确保设备安全运行至关重要。
首先,我们需要对特种设备进行有效的风险评估和分级。
根据设备的使用环境、工作性质、可能造成的危害等因素,将特种设备分为不同的风险等级。
高风险设备需要更加严格的管理和监控,而低风险设备则可以采取相对轻松的管理措施。
其次,制定相应的管控措施和管理制度。
针对不同风险等级的特种设备,制定相应的管理细则和操作规范,明确责任部门和责任人员。
建立定期检查和维护制度,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安全使用。
同时,加强员工的培训和教育。
员工是特种设备使用的主体,他们的操作技能和安全意识直接影响设备的安全运行。
特种设备风险分级管控制度
特种设备风险分级管控制度
一、总则
1. 为了落实《工作安全规程》中特种设备风险管控规定,细化实施细则,制定本制度。
2.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特种设备的风险管控,包括设备操作、维修、保养、检修、更换、卸载、弃置等安全管理活动。
二、定义
1. 特种设备:指安全管理监督管理部门规定必须采取安全措施的设备,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安全生产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中规定的特种设备。
2. 风险分级管控:指立足于特种设备的安全风险特性,基于现场实际情况,结合公司安全管理活动,编制安全管理措施,并采取分级管控的措施,由低到高设定不同的安全管理要求进行风险管控。
三、风险等级及其管控要求
1. 风险等级一:潜在危险较小。
针对以下情况的特种设备,企业设立合理的安全管理制度,细化安全管理措施,并对特种设备操作人员进行安全培训:(1)特种设备在操作过程中发生的事故可能性较小;
(2)特种设备操作程序简单,对操作者要求不高;
(3)特种设备使用过程中可能发生的事故,其对人员,设备和环境的损害可能性较小;
(4)特种设备操作环境稳定,温度、湿度、光照、气流等条件优良。
要求:
(1)安全操作规程的制定;
(2)特种设备操作者必须进行培训;
(3)特种设备配备并定期检查救援设备。
特种设备风险分级管控管理制度和隐患排查管理制度
特种设备风险分级管控管理制度和隐患排查管理制度特种设备是指对人身、财产安全具有一定危险性的设备,如高压锅炉、压力容器、起重机械等。
为了保障特种设备的安全运行,防范事故风险,制定风险分级管控管理制度和隐患排查管理制度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将从这两个方面展开,详细介绍特种设备的风险分级管控管理和隐患排查管理的相关内容。
一、风险分级管控管理制度1. 风险评估风险评估是特种设备管理的基础,通过对设备运行、使用环境、操作人员等方面的评估,确定设备的风险等级。
风险等级分为高、中、低三个等级,高风险设备应加强管理监控,中风险设备应定期检查维护,低风险设备应建立常规检查制度。
2. 管理责任特种设备的管理责任应由设备管理部门负责,责任明确、定期考核,确保设备管理工作的有效进行。
管理部门应制定管理制度、操作规程、应急预案等相关文件,指导和规范设备的安全运行。
3. 日常检查特种设备的日常检查是保障设备安全运行的重要环节,设备管理部门应按照规定的频次和标准,对设备进行定期检查,及时发现并处理设备存在的问题。
检查内容包括设备的外观、运行状况、润滑情况等方面,确保设备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
4. 事故应急预案特种设备事故的发生可能给人员和财产带来重大损失,设备管理部门应建立完善的事故应急预案,明确事故发生时的应急措施和责任分工,提高应对事故的能力和效率。
5. 人员培训设备管理部门应对设备操作人员进行培训,使其熟悉设备的操作规程和安全注意事项,提高操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减少事故的发生。
二、隐患排查管理制度1. 定期检查设备管理部门应定期对特种设备进行隐患排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消除安全隐患。
检查内容涵盖设备的机械结构、电气系统、液压系统等方面,确保设备的安全运行。
2. 隐患记录对于发现的隐患,设备管理部门应建立记录,并按照隐患的严重程度和影响程度进行分类,制定整改计划,明确整改责任人和时间节点,确保隐患得到及时有效的整改。
3. 隐患排查制度设备管理部门应建立完善的隐患排查制度,明确隐患的排查频次和方法,细化排查内容和责任人,确保排查的全面性和及时性,减少事故的发生。
特种设备风险分级管控管理制度
特种设备风险分级管控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特种设备安全风险分级管控,预防和减少特种设备事故,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公司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特种设备的风险分级管控工作,包括锅炉、压力容器(含气瓶)、压力管道、电梯、起重机械、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和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等。
第三条特种设备风险分级管控应遵循预防为主、风险可控、分类管理、全程监控的原则,确保特种设备安全运行。
第四条公司应建立健全特种设备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制度,明确组织机构、职责分工、工作程序和管控措施,确保风险识别、评价、控制和监控等工作的有效实施。
第二章组织机构与职责第五条公司应设立特种设备安全风险分级管控领导小组,负责公司特种设备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的领导与协调。
第六条特种设备安全风险分级管控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的组织实施。
办公室设在安全环保部。
第七条各部门应根据本部门的职责和任务,设立相应的特种设备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小组,负责本部门范围内的风险分级管控工作。
第八条各部门的职责如下:(一)安全环保部:负责特种设备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监督;负责风险评价、控制和监控等工作的指导;负责风险分级管控制度的制定和修订。
(二)设备管理部门:负责特种设备的日常管理和维护保养;负责风险辨识和评价;负责管控措施的实施和监控。
(三)使用部门:负责特种设备的操作和运行;负责风险辨识和评价;负责管控措施的实施和监控。
第三章风险分级管控第九条风险分级管控应包括风险识别、风险评价、风险控制和风险监控等环节。
第十条风险识别(一)各部门应定期进行风险辨识,识别出特种设备在设计、制造、安装、改造、维修、使用和报废等全生命周期内的各种风险。
(二)风险辨识应包括设备故障、操作失误、人为破坏、自然灾害等因素。
第十一条风险评价(一)各部门应根据风险识别结果,采用合适的评价方法对风险进行评价,确定风险等级。
特种设备风险分级管控制度
特种设备风险分级管控制度特种设备是指用于特定场所或特定工作任务的设备,如压力容器、电梯、锅炉等。
由于其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在使用过程中需要进行风险分级管控,以确保设备的安全可靠运行。
本文将详细介绍特种设备风险分级管控制度,包括风险分级标准、相关责任和措施等。
1. 背景特种设备在生产和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其使用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风险。
为了防止特种设备事故的发生,确保人员和财产的安全,特种设备风险分级管控制度被制定出台。
该制度目的在于根据特种设备的风险程度,设定相应的管理要求和措施,以最小化事故的发生和对环境造成的影响。
2. 风险分级标准特种设备的风险分级标准是制定特种设备风险分级管控制度的基础,一般涉及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2.1 设备类型特种设备分为不同的类别,如压力容器、电梯、锅炉等。
不同类型的设备由于其结构和功能的差异,所带来的风险也不同。
2.2 设备参数特种设备的参数包括设备的容量、压力、温度等。
参数越高,设备的风险也越大。
2.3 使用场所特种设备的使用场所也会影响其风险程度。
一些特殊场所,如化工厂、核电站等,由于环境的特殊性,设备的风险更高。
2.4 使用频率特种设备的使用频率也会对其风险进行评估。
使用频率越高,设备的故障可能性也越大。
综合考虑以上因素,可以对特种设备进行风险分级,通常分为高、中、低三个级别。
3. 相关责任和措施在特种设备风险分级管控制度中,涉及到不同责任和相应的措施,以保障特种设备的安全运行。
3.1 设备生产商责任设备生产商对于特种设备的安全性负有责任。
他们需要确保生产出的设备符合相应的安全标准和要求,并提供使用说明书和维护手册等相关资料。
此外,设备生产商还需要进行质量跟踪和售后服务,确保设备在使用过程中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3.2 使用单位责任使用单位是特种设备风险分级管控的主体,负责设备的正常使用和维护保养。
他们需要按照相关法规和标准,制定相应的操作规程和维护计划,并保证人员接受相应的培训和持证上岗。
特种设备风险分级管控管理制度
特种设备风险分级管控管理制度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特种设备是指在特定的条件下使用,需要按照特定规定保障安全生产的设备。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进步,特种设备在各行各业中被广泛应用,而在使用特种设备的过程中,一定会存在各种风险。
为了保障特种设备的安全运行,提高工作效率,保障人身和财产安全,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风险分级管控管理制度显得尤为重要。
一、风险分级的概念风险分级是指根据特种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大小和危害等级的不同,将其进行分类,并采取相应的风险管控措施的过程。
通过对特种设备相关风险进行科学分析和评估,确定风险的分级,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实现对风险的有效管控。
二、风险分级管控管理制度的重要性1. 保障人身和财产安全:特种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危险性,一旦发生事故往往会造成严重的伤亡和财产损失。
通过风险分级管控管理制度,可以有效地减少事故发生的概率,保障人身和财产安全。
2. 提高工作效率:采取科学的风险分级措施,可以有效地降低特种设备故障率,提高设备的可靠性和稳定性,从而提高工作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3. 符合法律法规要求:根据《特种设备安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企业必须建立健全特种设备风险分级管控管理制度,加强对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和监督,确保特种设备的安全运行。
1. 风险评估:根据特种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对其进行科学分析和评估,确定风险的危害程度和可能性,确定风险分级。
2. 风险分类:根据不同特种设备的特性和使用条件,将风险进行分类,将其分为高风险、中风险和低风险等级。
3. 风险管控措施:针对不同级别的风险,采取相应的管控措施,包括技术措施、管理措施、人员培训等方面,确保特种设备的安全运行。
4. 风险监测:建立风险监测机制,对特种设备的运行情况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预防事故发生。
5. 风险应急预案:针对可能发生的突发风险事件,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明确应急处置流程和责任人,保障事故处理的及时有效。
特种设备风险分级管控管理制度
特种设备风险分级管控管理制度特种设备是指具有一定危险性或特定工作场所环境要求的设备,如压力容器、起重机械、锅炉等。
由于特种设备一旦发生事故往往会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因此对特种设备的风险分级管控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包括了对特种设备的风险评估、管控措施、监督检查等方面的规定,旨在确保特种设备的安全运行,保障人员和财产的安全。
一、特种设备风险分级管控管理制度的意义特种设备风险分级管控管理制度是特种设备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意义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保障人员和财产安全。
特种设备一旦发生事故,往往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制定风险分级管控管理制度可以有效降低特种设备的安全风险,减少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保障人员和财产的安全。
2. 提高管理效率。
通过风险评估和管控措施的制定,可以及时发现和解决特种设备存在的安全隐患,提高特种设备管理的效率和水平。
3. 符合法律法规要求。
特种设备的管理工作需要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制定风险分级管控管理制度可以确保特种设备管理工作的合规性。
二、特种设备风险分级管控管理制度的内容1. 风险评估。
对特种设备的风险进行评估,根据不同特种设备的危险性和风险等级,确定相应的管控措施。
2. 管控措施。
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制定相应的管控措施,包括设备的维护保养、操作规程、应急预案等,确保特种设备的安全运行。
3. 监督检查。
对特种设备的使用单位进行定期的监督检查,检查特种设备的使用情况、维护保养情况和操作规程的执行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4. 培训教育。
对特种设备操作人员进行培训教育,提高其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确保特种设备的安全运行。
5. 事故处理。
对特种设备发生事故时,要及时组织救援,并展开事故调查,找出事故原因,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三、特种设备风险分级管控管理制度的实施1. 制度的建立。
特种设备管理部门应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制定风险分级管控管理制度,并组织培训,确保制度的有效实施。
特种设备风险分级管控管理制度
特种设备风险分级管控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特种设备的使用与管理,防范特种设备风险,减轻可能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根据《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要求,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单位及其职工对特种设备的使用、检验、维修和管理等工作。
第三条:特种设备应属于法定机构审批许可范围内的设备,包括但不限于压力容器、大型起重机械、电梯、压力管道等。
第四条:特种设备风险分级管控管理制度包括特种设备的风险分级、风险管控措施、风险评估和风险管理等内容。
第二章特种设备风险分级第五条:特种设备风险分级应根据设备的特性、用途、压力等级等因素进行评估,分为高、中、低三个等级。
风险等级评估可参考国家标准和相关技术规范。
第六条:高风险设备应具备以下特点:1. 设备运行风险大,一旦发生事故后果严重;2. 设备操作要求高,操作人员需要持相关证书;3. 设备维护难度大,维修人员需要具备专业知识和经验。
第七条:中风险设备应具备以下特点:1. 设备运行风险适中,一旦发生事故后果可控;2. 设备操作要求一般,操作人员需要接受培训并持证上岗;3. 设备维护难度适中,维修人员需要具备基本知识和经验。
第八条:低风险设备应具备以下特点:1. 设备运行风险较低,一旦发生事故后果较小;2. 设备操作要求较低,操作人员需要了解基本操作流程;3. 设备维护难度较低,维修人员需要能熟练操作设备。
第三章特种设备风险管控措施第九条:对于高风险设备,应采取以下风险管控措施:1. 设备操作前应进行全面检查和试运行,确保设备正常工作;2. 设备操作人员应定期接受安全培训,持证上岗;3. 定期对设备进行维护和检修,确保设备的完好性;4. 设备安装位置应符合相关安全要求,避免设备重心不稳造成倾倒;5. 设备使用过程中应加强监控,确保操作人员的安全。
第十条:对于中风险设备,应采取以下风险管控措施:1. 设备操作前应进行简要检查,确保设备没有明显故障;2. 设备操作人员应接受安全培训,持证上岗;3. 定期对设备进行维护和检修,确保设备的可靠性;4. 设备使用过程中应加强监控,确保操作人员的安全。
特种设备风险分级管控制度
特种设备特种设备风险分级管控制度1编制目的为进一步加强规范公司安全风险识别与管控,明确开展特种设备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的严肃性和总体要求,通过构建实施特种设备风险分级管控及隐患排查治理实现双重预防机制,按照“分级管理、分级负责”的基本原则,明确各层级的监管职责,健全和完善分级监管机制,有效控制安全风险,严控和杜绝各类生产安全事故发生。
2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范围内组织开展特种设备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工作,指导风险识别、评价、分级及管控。
3管控内容3.1职责分工3.1.1公司厂长是企业特种设备风险识别、评价及分级管控的第一责任人,负责组织、监督、考核建设工作,保障双重预防体系建设组织及人员、经费有效落实,负责及时签批有关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工作的方案、制度、通知等文件,定期组织专题会议,督促工作进度和落实情况,落实风险管控责任。
3.1.2兼职安全员是企业特种设备双体系建设工作的具体责任人,负责收集整理省、市、县、乡镇各级政府及应急部门有关双重预防体系建设文件、标准、规范,根据公司决策组织编制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工作方案、职责分工、制度文件及有关运行记录,负责组织编制双重预防体系培训计划、隐患排查计划,组织双重预防体系宣贯和培训,督促考核各责任部门工作开展情况,组织开展公司级隐患排查治理。
同时,是本部门特种设备风险分级管控工作职责部门,负责组织本部门风险识别、评价及分级管控工作。
3.1.3副厂长负责统计事故隐患治理、风险管控专项预算资金,划拨公司事故隐患治理、风险管控专项费用,执行落实有关双重预防体系考核奖罚。
同时,负责双重预防体系建设中后勤保障工作,采购风险管控和隐患治理所需要的工器具、应急物资,确保工作进度和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3.1.4岗位员工全员参与本岗位特种设备风险点的识别和管控工作。
3.2工作程序主要工作程序包括确定风险点、辨识危险源、风险评价、制定管控措施及风险告知等。
3.2.1确定特种设备风险点1、特种设备风险点分类按照DB37/T 2882和DB37/T 2974规定,将风险点分为两类。
特种设备风险分级管理制度
特种设备风险分级管理制度一、背景特种设备是指在生产、科研、经营、服务等活动中使用的具有一定安全风险的设备。
为了加强对特种设备的风险管理,确保其在运行过程中不对员工和环境造成伤害,特种设备风险分级管理制度应运而生。
二、目的特种设备风险分级管理制度的目的是根据特种设备的风险程度,制定相应的管理和监控措施,确保特种设备的安全运行。
通过这一制度,旨在减少特种设备事故的发生,保护员工的人身安全,降低潜在的财产损失。
三、管理原则特种设备风险分级管理制度应遵循以下原则:1. 安全第一:特种设备的安全是最重要的考虑因素,所有措施都应以安全为前提。
2. 法规合规:制定的管理和监控措施应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确保合规性。
3. 风险评估:必须对特种设备进行全面的风险评估,准确确定其风险程度。
4. 分层管理:根据特种设备的风险等级,制定不同的管理和监控要求,实现风险分层管理。
四、管理措施特种设备风险分级管理制度包括以下管理措施:风险评估根据特种设备的特性和使用环境,进行风险评估工作。
评估过程应充分考虑设备的结构、工作原理、使用条件等因素,以及潜在的事故发生可能性和后果。
风险分级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将特种设备分为不同的风险等级。
风险等级应根据风险程度的高低进行划分,以便确定相应的管理和监控要求。
管理要求针对不同的风险等级,制定相应的管理要求。
包括但不限于设备的操作规程、检修计划、安全培训等方面的要求,以确保特种设备的安全运行。
监控措施严格执行监控措施,包括定期检查设备的运行状况、记录设备的维护情况、及时处理异常情况等。
监控措施的目的是及时发现潜在的安全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修复与改进。
五、责任与处罚特种设备风险分级管理制度应明确相关责任人,并规定相应的处罚措施。
当责任人未履行管理职责,或发生特种设备事故时,将根据制度规定进行相应处罚,以提高责任意识和管理效果。
六、评估与改进特种设备风险分级管理制度应定期进行评估与改进。
特种设备风险分级管控制度
特种设备风险分级管控制度
特种设备风险分级管控制度
一、风险辨识
为确保特种设备的安全运行,本单位应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安全技术规范和标准,结合实际情况,采用《四川省特种设备风险辨识清单》设定的标准、程序和方法,全面辨识生产工艺、设备设施、作业环境、人员行为和管理体系等方面存在的安全风险,做到系统、全面、无遗漏。
二、风险分级
根据风险辨识结果,本单位应按照风险高低和需关注程度进行排序,采用《特种设备安全技术监察规程》等相关标准进行风险分级,确保对各级风险点的管控措施得以有效实施。
三、建档存档
本单位对风险辨识、评估和分级结果均需建档存档,做到“一企(单位)一册”、“一台(套)全一档”,以备安全监管部
门的检查和监督。
四、信息采集和上报
本单位应建立特种设备安全风险信息采集、审核和上报机制,定期向县级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上报本单位风险辨识清单汇总表,确保风险信息的及时准确上报。
五、动态监测和评估
鉴于风险点的动态变化性,各级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各类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每年定期参考风险点自身变化、周边环境变化、同类型风险点或相关行业发生事故灾害、法律法规标准变化等情况对特种设备风险进行动态复查、监测、评估、分级。
六、风险管控
本单位根据风险类别和等级建立管控责任和措施清单,每个风险点的管控责任应落实到相应的岗位上。
针对不同等级的风险点,本单位应采取相应的管控措施,确保特种设备的安全运行。
在采取措施降低风险前,应立即停止使用和任何作业,
制定控制措施并进行评估,严密监控风险点状态,若有危险上升趋势则进一步采取措施或停用。
特种设备风险分级管控制度
特种设备风险分级管控制度特种设备是指具有较高危险性、专门用于生产、生活和公共安全的特定领域,具有一定技术专项知识和操作技能要求的设备,如锅炉、压力容器、起重机械等。
由于特种设备具有较大的安全风险,为了保障人员和财产安全,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特种设备风险分级管控制度。
首先是风险评估与分级。
特种设备具有较高的安全风险,需要对其进行全面、系统的风险评估。
评估内容包括设备的使用环境、设备使用频率、设备使用人员的技术水平等。
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将特种设备分为不同的风险级别,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
其次是技术标准与安全要求。
特种设备需要满足一定的技术标准和安全要求。
针对不同风险级别的特种设备,制定相应的技术标准和安全要求,确保设备的设计、制造和使用符合相关规定,提高设备的安全性能。
第三是监督检查与评估。
建立特种设备监督检查与评估制度,对特种设备进行定期的检查和评估。
检查内容包括设备的完好性、设备的操作是否符合规定、设备的维护保养是否及时等。
对于不符合要求的设备,要及时进行整改,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第四是事故应急与处置。
特种设备具有一定的安全风险,一旦发生事故,需要迅速进行应急处置,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建立事故应急预案,明确各方责任和处置程序,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最后是责任追究与处罚。
对于违反特种设备管理规定的单位和个人,要依法进行责任追究和处罚。
明确责任主体和责任范围,加强对特种设备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的培训和监督,提高管理水平和工作责任意识。
特种设备风险分级管控制度的建立和实施,能够提高特种设备的安全性能,降低事故发生的概率,保障人员和财产安全。
同时,加强对特种设备的监督和管理,有利于促进特种设备行业的健康发展,提高特种设备的整体管理水平。
特种设备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制度
特种设备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制度一、为确保特种设备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的高效开展,管控特种设备及其作业过程中的各类风险,消除事故隐患,杜绝生产经营过程中特种设备安全事故的发生,特制定本制度。
二、本制度所称特种设备风险是指因特种设备操作和运行过程中发生的安全事故的可能性和后果的组合,风险分级管控是指按照风险不同级别、所需管控资源、管控能力、管控措施复杂及难易程度等因素而确定不同管控层级的风险管控方式。
本制度对风险分级管控提出了要求,适用于本单位所有特种设备使用场所,包括设备设施本身、安全防护、正常和异常活动、人为因素、违反规程、规章等。
特种设备管理部门结合单位实际,实现本制度的转化、对接和落实。
三、各相关部门依据相关文件的规定,充分考虑危害的根源和性质,对本单位特种设备潜在的涉及人的因素、物的因素、环境因素、管理因素等危害因素进行辨识。
每年进行一次安全风险辨识,建立一整套安全风险数据库。
四、各相关部门结合实际,选择有效、可行的风险评估方法进行危害因素辨识和风险评估。
可使用工作危害分析法(JHA)和安全检查表分析法(SCL),进行安全风险评估。
五、特种设备管理部门组织专家和全体员工,采取安全绩效奖惩等有效措施,全方位、全过程辨识特种设备在生产工艺、设备设施、人员行为和管理体系等方面存在的安全风险,做到系统、全面、无遗漏,并持续更新完善。
六、各相关部门对辨识出的安全生产风险进行分类梳理,综合考虑起因物、引起事故的诱导性原因、致害物、伤害方式等,确定安全风险类别,对不同类别的安全风险,采用相应的风险评估方法确定安全风险等级。
七、各相关部门将特种设备风险等级从高到低划分为1级\(极其危险)、2级\(高度危险)、3级\(显著危险)、4级\(轻度危险)和5级\(稍有危险),对应风险等级对照表,分别用红、橙、黄、蓝四种颜色标示。
八、根据风险评价,针对风险类型和等级,从高到低。
分“单位、部门(车间)、班组、岗位”四级,逐级分解落实到每级岗位和管理、岗位员工身上,确保每个风险有人管理、有人监控、有人负责。
特种设备风险分级管控管理制度
特种设备风险分级管控管理制度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特种设备是指在使用过程中存在一定危险性,危害程度大、作业环境复杂、容易引发事故的设备。
特种设备在各行各业都得到广泛应用,如电梯、压力容器、高空作业车等。
为了有效管理和控制特种设备的安全风险,不断提高特种设备的安全性能,降低特种设备的事故发生率,特种设备风险分级管控管理制度应运而生。
一、风险分级1. 初步风险评估初步风险评估是指对特种设备进行初步识别和评估,以了解特种设备的基本情况、使用范围和安全风险。
初步风险评估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特种设备的类型和用途:根据特种设备的用途和功能进行分类,如起重设备、压力容器、起重机械等。
(2)特种设备的数量和分布:统计特种设备的数量和分布情况,以便对风险做出初步评估。
(3)特种设备的技术状况:了解特种设备的技术参数、维护情况和历史故障情况,评估其安全风险。
2. 风险辨识和风险等级划分在初步风险评估的基础上,进一步进行风险辨识和风险等级划分。
风险辨识是指对特种设备使用过程中存在的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因素进行识别和分析,确定风险等级的划分标准,将风险分为低风险、中风险和高风险。
(1)低风险:对人员生命和财产造成轻微威胁的风险,如几率较小、影响范围有限的故障。
二、管控措施1. 风险管控措施(1)建立特种设备台账,对特种设备进行全面登记和管理,包括设备名称、型号、制造商、安装位置、检验记录等信息。
(2)建立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对特种设备进行详细的技术资料记录和备案,及时更新信息。
(3)强化特种设备维护和保养管理,制定特种设备维护计划和保养方案,确保设备处于良好工作状态。
(4)建立特种设备事故应急预案,制定应急处置方案和演练计划,提高应急响应能力。
(1)定期开展特种设备安全检查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2)加强特种设备培训和考核,提升操作人员技术水平和安全意识。
(3)建立定期安全检查和巡查制度,对设备安全状况进行全面检查和评估。
特种设备风险分级管控管理制度
特种设备风险分级管控管理制度特种设备风险分级管控管理制度是特种设备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用于确定特种设备风险等级,采取相应的管控措施,保障人员安全和设备运行稳定。
本文将介绍特种设备风险分级管控管理制度的基本要点和实施步骤,以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和效果。
一、特种设备风险分级管控管理制度的基本要点特种设备风险分级管控管理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要点:1. 风险评估:通过对特种设备的关键部位、工艺流程、操作环境等进行风险评估,确定设备的风险等级。
风险评估应该综合考虑设备的设计、制造、安装、维护和使用等方面的因素,全面客观地评估设备的风险。
2. 风险等级划分: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将特种设备划分为不同的风险等级。
通常可以分为高、中、低三个等级,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细分。
不同等级的设备应采取相应的管控措施,确保风险在可控范围内。
3. 管控措施:对不同风险等级的特种设备,应制定相应的管控措施。
高风险设备应采取严格的管理和监控措施,中风险设备应加强日常巡检和维护,低风险设备应定期检查,确保设备的安全运行。
4. 人员资质要求:特种设备的操作和维护需要特殊的技能和知识,因此,特种设备风险分级管控管理制度中应明确人员资质的要求。
对于高风险设备,操作和维护人员应具备相关的特种设备操作证书,且需定期进行培训和考核。
5. 文件记录和管理:特种设备风险分级管控管理制度的实施过程中,应及时记录相关的文件和数据。
包括风险评估报告、风险等级划分结果、管控措施的制定和执行记录等。
这些文件和数据对于设备的长期管理和风险控制非常重要。
二、特种设备风险分级管控管理制度的实施步骤特种设备风险分级管控管理制度的实施包括以下几个关键步骤:1. 设备调查和评估:首先要对特种设备进行全面的调查和评估。
包括设备的制造商、型号、安装位置、使用环境等方面的信息。
通过对设备的实际情况进行评估,确定设备的风险等级。
2. 风险等级划分: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将设备划分为高、中、低三个风险等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昌吉州特种设备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指南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构建特种设备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遏制特种设备重特大事故,进一步规范和指导全州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开展安全风险辨识、评估、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工作。
根据《特种设备安全法》《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昌吉州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关于认真做好安全生产风险分析防控工作的通知》(昌州安办…2018‟25号)等有关规定,结合实际,制定本指南。
第二条本指南适用于全州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和州、县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市场监督管理局)、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对特种设备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实施和监督管理。
国家另有规定的,或者已有风险辨识、评估与分级管控相关规定的,依照其规定执行。
第三条本指南所称的特种设备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是指对特种设备使用中可能导致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及其他不良社会影响的单位、场所、部位、建设项目、设备设施和活动等进行风险辨识、科学评估,并按照安全风险级别采取分级管控措施。
特种设备使用单位以在用的单台(套)特种设备为辨识单元确定安全风险等级,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以特种设备使用单位为单元确定安全风险等级。
本指南所称安全隐患,是指特种设备使用单位违反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安全技术规范、标准和相关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制度的规定,或者因其他因素在特种设备使用过程中存在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物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
特种设备安全隐患分为一般隐患和严重事故隐患。
一般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小,发现后能够立即整改排除的隐患;严重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大,应当全部或者局部停产停业,并经过一定时间整改治理方能排除的隐患,或者因外部因素影响,致使特种设备使用单位自身难以排除的隐患。
第四条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坚持“属地负责、分级管理,突出重点、注重实效,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
特种设备使用单位是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的责任主体和实施者,应建立健全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对本单位的安全风险及安全隐患实行自评、自控、自查、自改、自报及差异化、动态化管理。
第二章组织与分工第五条州质量技术监督局在全州特种设备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中负责:(一)结合全州特种设备安全风险分级结果,细化管控措施,明确管控和监管责任单位,组织落实不同风险等级的差异化动态管控。
重点监督检查全州特种设备重大风险(红色)等级管控情况和纳入州人民政府(或州安全生产委员会)挂牌督办的严重事故隐患整改情况;(二)负责汇总、填报全州特种设备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信息,审核、校正并统筹确定全州特种设备使用单位风险等级,对全州特种设备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实施督促指导和监督检查;(三)绘制全州特种设备安全风险等级“红橙黄蓝”四色电子分布图。
电子分布图应标注风险类别、位置分布、风险级别、责任单位、责任人等基础信息。
每年根据风险点辨识管控情况,编制全州特种设备风险管控报告。
及时向社会公众发布风险公告警示、预警信息。
第七条各县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市场监督管理局)负责组织实施本辖区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重点开展以下工作:(一)负责督促辖区内特种设备使用单位落实相应的管控责任和措施,切实降低安全风险。
建立风险管控目标责任落实制度,对存在隐患和违法行为的,依法落实行政执法措施;(二)组织技术力量对辖区内涉及公共安全的特种设备安全风险点进行科学评估,结合实际情况,分析风险引发事故的概率和后果,确定其风险等级。
重点监督检查辖区内特种设备“红、橙”风险管控情况及严重事故隐患整改情况。
按照“双随机、一公开”的监管工作机制,对风险等级评定为“黄、蓝”的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实施监督检查;(三)收集、审核、校正、汇总、填报辖区内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安全风险管控等级和隐患排查治理数据信息;(四)每年根据风险点辨识管控情况,编制本辖区特种设备风险管控报告。
及时向本辖区社会公众发布风险公告警示、预警信息。
第八条州、县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市场监督管理局)应当将辖区内特种设备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情况及时报告当地人民政府(或安全生产委员会),积极争取纳入本地区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总体工作。
第九条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在实施定期检验和安全监督检验时,应督促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开展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指导确定风险等级。
在检验中发现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存在严重事故隐患时,应当立即告知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并及时书面报告当地县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市场监督管理局),发现一般隐患时,应督促使用单位及时治理并确认隐患整改情况。
第十条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严格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具体负责实施本单位特种设备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一)参照本指南《昌吉州特种设备风险辨识清单》(附件1系列)、《昌吉州特种设备安全隐患排查治理清单》(附件2系列)编制完善符合本单位实际的特种设备安全风险辨识管控清单和隐患排查治理清单,落实本单位各部门和相关人员的责任,自主开展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二)按照安全生产责任体系“五落实五到位”要求,对本单位特种设备逐台(套)开展风险辨识,并制定有效管控措施;(三)按照《昌吉州特种设备安全隐患排查治理监督管理办法(试行)》的规定,对本单位特种设备逐台(套)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安全隐患应逐台(套)登记、评估、报告、监控、整改;(四)负责将本单位特种设备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情况上报当地县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市场监督管理局)。
特种设备使用单位法定代表人、主要投资人和实际负有本单位生产经营最高管理权限的人员是本单位特种设备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的第一责任人,对本单位特种设备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全面负责。
第十一条积极探索安全生产专业技术服务机制,鼓励第三方社会组织发挥专业技术优势,积极参与特种设备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的宣传、技术指导、技术咨询和技术服务。
对中小微企业等缺乏技术能力的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开展订单式、协作式安全生产管理和技术服务。
第三章风险分级管控第十二条风险辨识。
风险辨识是动态发现、筛选并记录各类风险点的过程。
风险辨识应基于“全面系统”的原则,对风险点进行辨识,系统掌握风险点的种类、数量和分布状况,摸清安全风险底数。
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按照特种设备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安全技术规范、标准,结合本单位实际,根据《昌吉州特种设备安全风险辨识清单》(附件1系列)设定的辨识标准、程序和方法,按特种设备台(套),全方位、全过程辨识生产工艺、设备设施、作业环境、人员行为和管理体系等方面存在的安全风险,做到系统、全面、无遗漏。
长输管道、公用管道使用单位参照相应技术规范等开展风险辨识。
第十三条风险分级。
风险分级是根据风险辨识结果,按照风险高低和需关注程度进行排序的过程。
风险分级参照《特种设备安全风险分级表》(附件1系列)进行分级,风险等级从高到低分为重大风险(I级)、较大风险(II级)、一般风险(III级)、低风险(IV级),分别用红、橙、黄、蓝四种颜色表示。
特种设备使用单位风险等级以本单位单台(套)特种设备风险辨识结果最高等级确定。
第十四条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对风险辨识、评估和分级结果均需建档,做到“一企(单位)一册”、“一台(套)一档”。
第十五条建立特种设备安全风险信息采集、审核和上报机制。
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将本单位风险辨识情况用《昌吉州特种设备安全风险辨识清单-单位基本信息》(附件1-2)和《昌吉州特种设备安全风险辨识清单-单位汇总表》(附件1-4)向当地质量技术监督局(市场监督管理局)上报。
各县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市场监督管理局)汇总编制本辖区内特种设备领域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清单后,用《昌吉州特种设备安全风险辨识清单-单位基本信息》(附件1-2)和《昌吉州特种设备安全风险辨识清单-单位汇总表》(附件1-4),并上报当地人民政府(或安全生产委员会),同时将较大及以上安全风险管控清单审核汇总上报州质量技术监督局。
州质量技术监督局对各县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市场监督管理局)报送的较大及以上风险分级管控清单进行审核汇总,并上报州人民政府(或安全生产委员会),同时上报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局。
第十六条鉴于风险点的动态变化性,州、县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市场监督管理局)、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每年3月1日前参考以下情况对特种设备风险进行动态复查、监测、评估、分级。
(一)风险点自身发生变化;(二)风险点周边环境发生较大变化;(三)同类型风险点或者相关行业发生事故灾害;(四)法律、法规、规章、安全技术规范和标准发生变化;(五)其他实际情况。
第十七条风险管控。
特种设备使用单位是风险管控的主体,应根据风险类别和等级建立管控责任和措施清单。
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将每个风险点的管控责任按照风险等级逐级落实到厂、车间、班组、岗位、人员。
第十八条实施安全风险差异化管控。
州、县质量技术监督局(市场监管局)要按照属地负责、分级管理的原则,依法督促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加强风险管控。
对不同级别的风险实行差异化管控,加大较大及以上安全风险监督检查的频率和力度。
对较大、重大安全风险等级每年定期进行分析、评估、预警,强化风险管控技术、制度、管理措施,把可能导致的后果限制在可防、可控范围之内。
第十九条实行特种设备安全风险整体管控。
州、县质量技术监督局(市场监督管理局)应根据风险点辨识管控情况,编制特种设备安全风险管控报告,分析本辖区特种设备安全风险现状、成因,主要风险,变化规律、趋势等,确定、调整、改进分级管控的方法措施和应急处置方案。
第四章隐患排查治理第二十条特种设备使用单位是安全隐患排查治理的责任主体,应当按照有关特种设备安全法律、法规、规章、安全技术规范和标准,建立特种设备安全隐患排查治理标准和安全隐患排查、登记、报告、整改等安全管理规章制度,明确单位负责人、部门(车间)负责人、班组负责人和具体岗位从业人员的安全隐患排查治理责任范围,并予以落实。
第二十一条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加强对特种设备管理和作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保证其熟悉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掌握安全隐患排查治理的内容、方法和要求,具备与岗位职责相适应的安全生产知识和安全操作技能。
第二十二条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安全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应当根据其岗位职责,开展经常性的特种设备安全检查,及时发现工艺系统、基础设施、设备本体、安全保护装置等方面存在的危险状态以及落实安全管理责任、实施现场管理、执行操作规程和劳动纪律等方面存在的缺陷。
第二十三条特种设备使用单位负责人和安全管理负责人应当定期组织安全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和其他相关人员进行全面的安全隐患排查,主要包括:(一)特种设备安全法律、法规、规章、安全技术规范和标准的贯彻执行情况,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岗位操作规范的建立落实情况;(二)应急(救援)预案制定、演练,应急救援物资、设备的配备、维护和使用方法的培训情况;(三)特种设备运行状况和日常维护、保养、自行检查、检验、检测情况;(四)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人员、作业人员安全教育培训、掌握安全知识、操作技能、管理及培训考核、持证上岗情况;(五)风险辨识分级管控制度的建设及措施落实情况;(六)其他影响特种设备安全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