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土地有效流转,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农村建设工作中优化土地流转的具体措施
农村建设工作中优化土地流转的具体措施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提高,土地流转已成为农村建设工作中的关键问题。
为了优化土地流转,提高农村土地利用效率,我们可以采取一系列具体措施。
加强土地流转政策的制定和调整。
土地流转政策是影响土地流转的关键因素,要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完善和调整政策。
要加强对土地流转政策的研究和分析,及时发现问题,制定合理的政策措施,为农民提供更多的流转政策选择,吸引更多农户参与土地流转。
建立健全土地流转市场。
通过建立土地交易市场和土地流转服务机构,引导土地流转走向市场化和专业化,使农民更加便捷地进行土地流转。
要建立健全土地流转登记和监管机制,保障土地流转的合法权益,防止土地流转中出现纠纷和风险。
加强土地流转的宣传和培训。
政府和相关部门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加强对土地流转政策及相关法规的宣传力度,提高农民对土地流转的认识和了解。
还可以组织农民进行土地流转知识培训,提高农民的经营管理和合同协商能力,使农民更加理性地进行土地流转。
加强对土地流转的指导和帮扶。
政府和相关部门可以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制定并实施土地流转扶持政策,为农户提供一定的土地流转补贴和资金支持,鼓励农户积极参与土地流转。
还可以为农户提供技术咨询和经营管理指导,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还可以充分发挥农业合作社的作用,促进土地流转。
农业合作社是农民的组织形式,可以发挥农户的集体优势,通过规模化经营方式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政府可以通过政策扶持和资金支持,引导农民组建农业合作社,推动土地流转向规模化、专业化方向发展,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农民收入水平。
要加强对土地流转过程中的监督和评估。
政府和相关部门要加强对土地流转过程中的监督和评估,防止土地流转中出现违法违规行为,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
还要及时评估土地流转的效果,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改进,确保土地流转能够取得积极效果。
优化土地流转是农村建设工作中的重要环节,需要政府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
农村经济的农村土地资源保护与利用规划
农村经济的农村土地资源保护与利用规划农村土地资源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保护和合理利用农村土地资源对于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十个方面展开讨论农村土地资源的保护与利用规划。
一、认识农村土地资源保护与利用规划的重要性保护和利用农村土地资源是保证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合理规划和利用农村土地资源可以提高农民的收入,促进乡村振兴。
二、加强土地流转管理与扶持政策鼓励农村土地流转可以提高农民的土地利用效率,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价值。
同时,政府还需出台相关政策扶持农村土地流转,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
三、建立科学合理的土地利用规划农村土地利用规划是保护和利用农村土地资源的重要手段,需要充分考虑农业生产与生态环境的关系,确保农村土地的可持续利用。
四、发展高效农田建设高效农田建设是提高农村土地利用效率的重要途径。
通过改善耕地质量、加强节水灌溉等措施,发挥土地的生产潜力,提高农业产出和农民收入。
五、推行农村土地整治农村土地整治是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保护农村土地资源的重要措施。
通过对农田和耕地进行规划、整理和治理,提高土地功能,减少荒地数量,促进农村土地的保护和利用。
六、发展农村经济多元化将农村经济从单一农业发展模式转变为多元化经济发展模式,可以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和农民的收入。
发展乡村旅游、农业观光、农产品加工等产业,增加农民的收入来源。
七、加强农村土地环境保护农村土地环境保护是保障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保障。
加强对农业面源污染的治理,推动农作物有机种植,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保护农村土地的生态环境。
八、加强农村土地资源管理建立健全的农村土地资源管理制度,加强对土地流转、使用权等方面的管理,保障农民的土地权益,促进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
九、加大拓展土地利用产业发展土地综合利用产业,如农村光伏发电、农村资源化利用等,提高农村土地资源的效益。
同时,也要注重生态环境保护,避免过度开发和破坏资源。
十、形成农村土地资源保护与利用的长效机制建立健全的农村土地资源保护与利用的长效机制,形成农村土地管理、利用和保护的良性循环,保证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与资源配置优化
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与资源配置优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是中国农村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资源配置优化的关键一环。
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核心是实现农村土地的所有权、承包权和经营权的分离,推动土地的流转,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优化资源配置。
一方面,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可以促进土地资源的合理流转,实现规模经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通过农村土地流转,可以有效整合分散的农村土地资源,形成大型、高效的农业生产基地,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和产出效益。
同时,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还可以推动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进程,吸引更多的农村劳动力参与城镇化进程,促进农村经济的增长和发展。
另一方面,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可以优化资源配置,实现农村资源要素的有效配置和集约利用。
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农村劳动力和土地资源的流出增加,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面临挑战。
通过推动土地制度改革,可以改变传统的农村土地承包制度,推动土地的有偿流转和集约利用,实现农村资源要素的有效配置和高效利用,提高农村经济的整体竞争力。
此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还可以促进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增强农村集体经济的活力和竞争力。
通过改革农村土地制度,可以激发农民的创业激情,促进农村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同时,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还可以推动农村经济的多元化发展,促进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增长。
总的来说,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与资源配置优化是中国农村改革的重要内容,具有深远的意义和重要的影响。
通过推动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可以实现农村土地资源的有效配置和优化利用,促进农村经济的增长和发展,推动农村产业结构的升级和优化,实现资源配置的优化和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成功实施,将为我国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农村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奠定坚实的基础。
优化城市土地利用规划的建议
优化城市土地利用规划的建议随着城市人口持续增长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各个城市面临着日益严峻的土地利用问题。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和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优化城市土地利用规划势在必行。
本文将提出一些建议,以帮助城市有效优化土地利用规划。
一、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城市土地是有限的资源,因此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是最为关键的一步。
首先,需要通过科学规划,合理划定城市建设用地、农田和生态保护用地等各类用地的范围和比例。
其次,要加强土地流转管理,鼓励土地建设流转,提高土地利用的弹性和适应性。
同时,可以通过推行高层建筑、提升建筑高度限制等方式,增加建筑容积率,实现土地的多层次利用。
二、加强生态保护城市土地利用规划不能只关注经济发展,更应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
为了实现生态与经济的双赢,城市应该加强绿化和生态空间的规划。
通过合理规划公园、绿地和水系等自然景观,打造城市的“绿肺”,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和环境质量。
此外,加强湿地保护和水资源管理,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促进城市生态环境的健康发展。
三、推动混合用地开发传统的城市土地利用规划往往将不同功能的区域划分得过于刻板,导致城市空间的碎片化和资源浪费。
因此,应该推动混合用地开发,将不同功能的区域合理整合,实现城市空间的有机结合和优化利用。
例如,将商业区与居住区相结合,打造“生活圈”,方便居民的生活和购物需求;将工业区与生态区相结合,实现工业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平衡。
四、引导城市发展的合理方向城市土地利用规划需要从宏观角度出发,明确城市发展方向,避免无序扩张和资源浪费。
应该优先考虑城市内部的空间再利用和更新改造,提升老旧城区的功能和品质。
同时,合理布局新城区和城市外围区域,通过规划建设便捷的交通网络,引导人口和产业向城市边缘区域转移,实现城市发展的合理有序。
五、加强规划的实施和管理优化城市土地利用规划需要加强规划的实施和管理。
政府部门应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明确土地利用规划的权责和目标。
土地流转成效归纳总结
土地流转成效归纳总结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和农村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土地流转作为一种重要的农地利用方式,对于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农民收入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本文将对土地流转的成效进行归纳总结,以期对土地流转的进一步推广和应用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土地流转能够使土地资源得到更加合理的配置和利用,通过流转,原本处于闲置或利用较低的农地得以充分利用。
农民之间对土地进行流转,可以实现土地的整合,提高土地规模,进而提高机械化生产的效率。
另外,土地流转还可以实现农、林、牧、渔的产业间流转,通过不同产业间的协同合作,实现一体化经营,进一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二、增加农民收入土地流转的好处不仅仅体现在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上,更重要的是能够带动农民增加收入。
通过土地流转,农民可以将自己的土地出租或转让给规模农业经营主体,获得租金或者转让金。
租金或转让金的增加,直接提高了农民的收入水平,改善了他们的生活质量。
此外,土地流转还可以促进农村就业,为农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进一步增加他们的收入来源。
三、助推农业现代化发展土地流转作为一种农业生产组织方式,对于农业现代化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流转可以促进农业规模经营和农业产业集聚,以规模经营为基础,进一步推动农业产业的专业化、集约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
此外,流转还可以引入现代农业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农业生产方式的改革和升级,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和产品质量,提高农业竞争力。
四、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土地流转可以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进一步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是推动现代农业发展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关键之一,而土地流转能够为乡村产业整合提供土地基础和经营要素。
农村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可以实现农产品的深加工和品牌化,提高附加值和经济效益,进一步推动农村产业的多元化发展。
综上所述,土地流转对于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增加农民收入、助推农业现代化发展以及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对农业发展的影响
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对农业发展的影响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旨在进一步完善土地所有权,明确农民对土地的权益,提高农民的土地流转效率,并促进农业的发展。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探讨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对农业发展的影响。
一、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促进农民土地流转传统的农村土地制度中存在着土地承包期限的限制,农民无法有效流转土地。
而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实施,通过推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机制,为农民提供了更多的土地流转途径。
这使得农民可以将自己的土地进行流转,大规模经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例如,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方面,农民可以通过出租或转让土地承包经营权,使土地流转到规模农户或合作社进行集约化经营。
这样一来,农业生产规模扩大,农产品市场供应增加,有利于提高全国农业总产值。
二、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激发农民发展经济的积极性传统的农村土地制度中,农民拥有土地使用权,但由于承包期限的限制,农民对土地的使用权益感弱化。
而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实施,使得农民对自己土地的产权有了更强的意识,进而激发了农民发展经济的积极性。
例如,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使得农民可以通过租赁土地承包经营权或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来获得更大的利益。
在这种改革背景下,农民积极投入农业生产,进行农业技术升级和农产品种植结构调整,提高了农产品质量和产量。
三、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优化农业资源配置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使得土地资源从过去的封闭状态转向市场流通,优化了农村土地资源的配置。
这种改革使得土地流转变得更加自由和灵活,有助于农业发展和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例如,土地流转使得劳动力与土地实现了优化配置,农民可以将自己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给愿意进行农业生产的农村劳动力,使得劳动力得到更好的就业机会,进而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效率。
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推动农村产业多元化发展传统的农村土地制度存在着土地资源利用单一、农业产业结构单一等问题。
推动耕地流转市场化改革,优化土地资源配置结构和效率
推动耕地流转市场化改革,优化土地资源配置结构和效率耕地流转市场化改革是指通过市场机制提供获取和配置耕地的机会,实现土地资源的有效利用和优化配置的一项改革措施。
在这个过程中,农民可以通过合法的流转行为将自己的土地转让或租给其他农户或企业,提高土地流动性和效益,促进农业产业结构优化调整。
目前,耕地流转市场化改革已经在我国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实施,但与农村土地流转、集体土地所有权制度改革等问题相关的难题依然存在,需要进一步推动和完善。
首先,推动耕地流转市场化改革可以优化农业产业结构。
当前,我国农业产业结构存在种植业过度发展、农民收入低下等问题。
通过耕地流转市场化改革,可以促进农业产业的结构调整。
农村富余劳动力可以通过流转耕地从事农业产业链上的加工、流通、服务等环节,提高农业附加值和农户收入,同时有效缓解农村劳动力过剩的问题。
此外,耕地流转市场化还可以促进农村资本流入农业领域,推动现代农业的发展,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农产品质量。
其次,耕地流转市场化改革可以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
我国农田资源总量有限,而部分农户对土地效益的关注度不高,导致土地流转不畅、土地资源利用效率低下。
通过推动耕地流转市场化改革,可以促使土地资源在农户之间以更加高效的方式进行配置,提高土地的综合利用效益。
同时,鼓励耕地流转可以促进合理规模经营,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进而提高耕地利用效率。
第三,耕地流转市场化改革可以推动乡村振兴战略。
乡村振兴战略是我国农村改革发展的重要方略,耕地流转市场化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推动流转市场化改革,可以实现农村劳动力就业机会增加、农产品市场化和农业规模化经营,进一步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
同时,流转市场化改革还能带动乡村产业发展,推动乡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实现乡村产业链的优化和提升。
但是,在推进耕地流转市场化改革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是农村土地流转的社会风险。
土地流转过程中,可能出现低价出租、违法违规流转、土地价格波动等问题,需要建立健全土地流转租约制度,保护农民的权益,强化流转市场监管。
如何有效应对土地资源浪费问题
如何有效应对土地资源浪费问题有效应对土地资源浪费问题是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和社会的重要任务。
土地资源是非常宝贵的,我们应该从多个层面共同努力,采取有效措施来减少土地资源的浪费。
本文将从城市规划、土地管理、节约用地、环境保护等方面,探讨应对土地资源浪费问题的有效方法。
一、优化城市规划合理的城市规划是避免土地资源浪费的基础。
城市规划需要考虑人口、经济发展、公共设施、交通流量等因素,以确定合理的土地使用布局。
应采取以下措施来优化城市规划:1. 高效利用土地:通过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例如发展多层次建筑、混合用地等方式,使土地的使用效益最大化,避免片区内资源浪费。
2. 合理设置公共设施:合理设置公共设施,如学校、医院、公园等,使其分布合理,并通过规划手段避免设施资源的浪费。
3. 发展生态城市: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在城市规划中融入生态理念,提高土地的生态功能,减少土地面积的浪费。
二、加强土地管理加强土地管理是有效应对土地资源浪费问题的重要措施。
政府、企业和个人都应承担起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责任。
以下是几种加强土地管理的方式:1. 完善土地管理制度:建立科学合理的土地管理制度,明确土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加强土地资源的可持续管理。
2. 强化土地用途管制:制定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明确各类土地用途,合理划定城市建设用地、农用地、生态用地等,避免资源浪费和乱占乱建。
3. 加强土地流转管理:鼓励土地产权流转,通过土地的有序流转和集约利用,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减少浪费。
三、节约用地节约用地是减少土地资源浪费的核心内容。
在城市建设和个人生活中,人们应该始终保持节约用地的意识,采取相应的行动:1. 多层次建筑设计:鼓励多层次、高密度的建筑设计,通过提高土地的建筑密度,减小占地面积,实现节约用地。
2. 改善土地利用效率:改善土地的利用效率,提高土地资源的投资回报率,通过科技手段和管理措施,减少土地的浪费。
3. 限制低效用地开发:对于低效用地开发,如限制大面积的别墅区、高耗能产业等,以减少对土地的过度占用。
整治耕地流转工作方案
整治耕地流转工作方案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土地流转已成为农业生产的一种重要方式。
然而,由于一些地方存在着耕地流转乱象,导致农村土地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破坏。
为了规范和促进农村耕地流转工作,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保护农村生态环境,制定整治耕地流转工作方案显得尤为重要。
一、整治耕地流转乱象。
1. 加强政策宣传。
要通过多种形式,向农民和农村土地经营者宣传国家和地方有关土地流转政策,普及土地流转的好处和意义,引导农民依法依规进行土地流转。
2. 健全监管机制。
建立健全耕地流转的登记备案制度,加强对耕地流转合同的审查和监督,严格落实土地流转的手续和程序,防止违法违规的耕地流转行为。
3. 完善扶持政策。
加大对流转土地的扶持力度,制定相应的补贴政策,鼓励农民有序进行土地流转,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
4. 加强宣传教育。
通过开展土地流转知识培训和宣传活动,提高农民对土地流转的认识和理解,引导他们依法依规进行土地流转。
二、促进农村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
1. 加强土地整治。
对农村土地资源进行调查和评估,制定合理的土地利用规划,促进农村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利用。
2. 推进农村土地流转。
鼓励农民依法依规进行土地流转,引导他们通过流转土地实现规模经营,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
3. 加强土地扶持政策。
制定并完善农村土地流转的扶持政策,包括土地流转补贴、流转后的技术培训和服务等,促进农村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
4. 加强土地保护。
加大对耕地的保护力度,严格控制非农建设用地的扩张,保护农村土地资源的整体利用效益。
三、保护农村生态环境。
1. 加强农村环境监测。
建立健全农村环境监测体系,加强对农村环境的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农村环境问题。
2. 推进农村生态修复。
通过开展农村生态环境修复工程,加强对农村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提高农村生态环境的质量。
3. 加强环境宣传教育。
通过开展农村环境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农民对环境保护的意识,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土地双挂钩实施方案
土地双挂钩实施方案土地双挂钩是指将农村集体土地承包经营权和农户土地承包经营权挂钩,实现土地承包经营权有机流转的一种制度安排。
土地双挂钩实施方案是为了推动农村土地流转,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而制定的。
下面将从土地双挂钩的背景、目的、实施方案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背景。
随着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和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土地流转已成为当今农村改革发展的重要课题。
而土地双挂钩作为一种新型的土地流转方式,对于解决农村土地碎片化、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目的。
土地双挂钩实施方案的目的在于推动土地流转,实现规模经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农民收入。
同时,通过土地双挂钩,可以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推动农村经济转型升级,实现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
三、实施方案。
1. 政策支持,加大对土地双挂钩的政策支持力度,出台相关扶持政策,包括财政补贴、税收优惠、土地流转补贴等,鼓励农民参与土地双挂钩。
2. 宣传教育,加强对土地双挂钩政策的宣传和教育工作,提高农民对土地双挂钩的认识和理解,引导农民积极参与土地流转。
3. 规范管理,建立健全土地双挂钩的管理制度,明确流转程序和流转条件,加强对流转土地的监管,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
4. 资金支持,设立专项资金,用于支持土地双挂钩项目,包括流转补贴、流转手续费用、流转后的土地整理等。
5. 产权保障,健全土地流转的产权保障机制,保障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和流转收益,防止出现土地流转后农民权益受损的情况。
四、实施效果。
通过上述实施方案的落实,可以达到以下效果:1. 提高土地利用效率,通过规模经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实现土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2. 增加农民收入,农民通过土地双挂钩可以获得土地流转收益,增加农民收入来源。
3. 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土地双挂钩可以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实现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土地双挂钩实施方案是推动农村土地流转、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
住建局明确重点工作任务加强土地利用管理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
住建局明确重点工作任务加强土地利用管理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经济的不断发展,土地资源利用与管理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
为了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住建局在其明确的重点工作任务中强调了加强土地利用管理的重要性。
本文将探讨住建局明确的重点工作任务,以及如何加强土地利用管理,实现土地资源利用效率的提高。
一、加强土地利用管理的重点工作任务1. 制定土地利用规划制定土地利用规划是加强土地利用管理的重点工作之一。
住建局将根据城市发展的实际情况,制定区域性和市级的土地利用规划,以规范土地的开发和利用,合理安排各类土地用途,并提出相应的保护与合理利用措施。
2. 完善土地使用权制度完善土地使用权制度是加强土地利用管理的另一个重点工作任务。
住建局将加强土地使用权的划拨、出让和转让管理,确保土地使用权的合法性和有效性。
同时,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的保护,鼓励农民合理利用、流转土地,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
3. 加大土地资源统筹调配力度为了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住建局明确了加大土地资源统筹调配力度的任务。
通过制定政策和措施,鼓励土地资源在不同区域、不同用途之间进行有序流动,推动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优化利用。
4. 推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住建局还明确提出了推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任务。
在土地利用规划、城市建设和项目审批中,加强对土地利用的监管和管理,防止土地浪费和滥用,鼓励高效利用土地资源,推动建设节约型、集约型社会。
二、加强土地利用管理的措施与效果1. 强化土地管理立法住建局将加强土地管理立法,完善土地管理相关法律法规体系,进一步加强对土地利用的监管力度。
通过立法手段,规范土地流转、承包经营和土地开发活动,保障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
2. 加强土地管理信息化建设住建局将加强土地管理信息化建设,建立健全土地管理信息系统。
通过信息化平台,实现土地利用数据的共享和交流,提高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效率和管理水平。
土地流转方面的措施及成效
土地流转方面的措施及成效土地流转是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或个体农民将自己的土地使用权流转给其他农户或农业企业进行经营利用。
为促进农村土地流转,政府和有关部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 政策引导:政府出台一系列扶持政策,例如补贴、贷款支持、税收减免等,鼓励农户和农业企业参与土地流转。
这些政策提供了经济上的支持,增加了参与土地流转的积极性。
2. 建立土地流转市场:政府积极引导和支持土地流转市场的建设,通过发布土地流转交易信息、提供土地流转合同范本等方式,促进土地流转的市场化和规范化运作。
这样可以方便供需双方对接,提高土地流转的效率。
3. 完善流转机制:政府通过完善土地流转的相关法律法规和制度,明确土地使用权的流转程序和要求,并加强对流转合同的审核和备案管理。
这样可以保护土地流转各方的权益,提高合同的可信度和执行力。
4. 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土地流转可以促使农业生产向规模化、专业化方向发展,通过整合土地资源,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
政府可以通过引导土地流转来实现农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这些措施的成效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提高土地利用效率:通过土地流转,提高了土地的流动性,使得农户将土地流转给专业经营者,可以更好地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
2. 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土地流转可以推动农业生产向规模化、专业化方向发展,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
流转土地的企业和农户可以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3. 增加农民收入:土地流转可以使农民将土地流转出去,从而获得土地流转费用和其他经济收益,增加了农民的收入来源,改善了其经济状况。
4. 推动农村转型发展:通过土地流转,可以实现农村经济的转型发展,促进农村产业多元化和农民就业增收。
需要注意的是,土地流转的推进还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例如土地流转成本较高、土地承包关系不明晰、土地权属问题等。
政府和有关部门还需要进一步加大政策支持和管理力度,解决这些问题,推动土地流转的健康发展。
中国土地资源保护政策与措施
中国土地资源保护政策与措施中国作为全球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土地资源的保护对于国家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为了平衡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土地资源的保护,中国政府实施了一系列土地资源保护政策与措施。
本文将重点讨论这些政策的内容,并进一步分析其实施效果及挑战。
首先,中国政府采取了严格的土地利用总量控制政策。
这个政策旨在限制土地利用的总量,严格控制新增建设用地的批准和使用。
在城市发展中,政府设立了城市用地建设项目计划,明确规定了土地利用的总量和用途。
此外,政府还实施了农业用地保护政策,通过限制农业用地转征和大规模农业用地开发,保护了农业生产基地。
其次,中国政府推行了土地转让和流转制度改革。
这个政策允许土地使用权流转和转让,从而促进土地流动和有效利用。
通过土地转让和流转,闲置土地得以有效利用,减少了土地碎片化和浪费。
此外,政府还鼓励农民参与土地流转市场,增加农民的收入。
第三,中国政府实施了生态保护红线政策。
这个政策通过界定生态保护红线,限制了城市扩张和开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生态保护红线划定了各类生态环境保护区的边界,禁止在保护区内进行建设和开发。
这个政策有效地保护了生态环境,维护了生态安全。
另外,中国政府提出了土地高效利用政策。
这个政策鼓励节约用地、集约用地和多功能用地。
通过推行高密度开发、土地混合利用、建设用地和农村建设用地的共用等措施,有效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
同时,政府加大了对土地资源开发的监管,加强了土地执法力度,确保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
实施上述政策与措施带来了一系列成效。
首先,土地资源利用效率得到了提高。
严格的土地利用总量控制政策和土地高效利用政策的实施,减少了土地浪费和碎片化,提高了土地资源的利用率。
其次,土地资源保护达到了预期目标。
生态保护红线政策的实施,有效遏制了城市扩张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提升了生态环境质量。
此外,通过土地流转制度改革,农村闲置土地得到了有效利用,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然而,中国土地资源保护政策与措施仍面临一些挑战。
关于土地流转的几点思考
关于土地流转的几点思考土地流转是指农村土地由原有的农户流转给其他农户或非农户使用的行为。
近年来,由于农业现代化的推进以及农村劳动力的流动,土地流转在中国农村普遍存在,并且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
以下是关于土地流转的几点思考。
土地流转有助于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土地流转可以促使土地聚集使用,形成大规模经营,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
在农村劳动力大规模外出务工的情况下,土地流转可以使农村土地得到合理利用,避免了土地的荒芜和浪费,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效益。
流转后的土地可以引入新的农业生产方式和技术,提高农业的科技含量和效益。
土地流转改善了农民的生活条件。
土地流转使农民可以将土地流转给经营能力较强的农户或者企业,通过租金收入和劳动力外出务工的收入,提高了农民的收入水平。
一些贫困地区通过土地流转,吸引了外地资金和技术的投入,改善了当地农村贫困人口的生活条件。
土地流转也使农民可以将注意力从土地经营上解放出来,转向其他更有价值的农村产业,如农民合作社、乡村旅游等,从而提高了农民的生活质量。
土地流转也存在一些问题和隐患。
因为土地流转的实施涉及到很多法律、财经等方面的规定,而我国农村基层组织机构的建立和农村法律服务能力相对薄弱,导致一些流转土地的合同存在合同不完善、双方权益无法保护的问题。
一些地方政府缺乏对土地流转的有效监管和管理,导致一些流转土地的违法行为的发生,甚至出现土地流转纠纷。
土地流转也可能导致土地资源的流失和环境污染等问题,需要通过健全的监管机制和政策措施予以解决。
土地流转应该注重与农民的主体地位相结合。
在土地流转过程中,应当注重保护农民的利益和生活条件,尊重农民的选择权和知情权,保护农民的土地使用权和转移收益权。
加强土地流转的相关政策和法律的制定和完善,建立健全土地流转的政务和监管机制,加强对土地流转的政策宣传和信息发布,提高农民的法律意识和保护意识,为实施土地流转提供有效的保障和支持。
土地流转在中国农村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现象,有利于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改善农民的生活条件,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隐患。
土地流转对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
土地流转对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1. 提高土地利用效率:通过土地流转,农村中的土地资源可以更加集中优化配置,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一方面,土地流转可以促使农民将零散的小块土地整合起来,增加规模经营,降低劳动力成本和生产成本。
土地流转可以使土地资源从传统农业转向现代农业,推动农业生产的集约化、规模化和专业化,提高产出、效益和农业主导产业价值。
2. 激发农民种植意愿:土地流转可以激发农民的种植意愿。
传统的小农经济模式往往因为土地面积有限、收益低下而导致农民种植动力不足,甚至出现荒地闲置的情况。
而通过土地流转,农民可以将自己的土地流转给有意愿和能力进行种植的农户或企业,获得租金或分红,从而提高了农民的种植积极性。
3. 推动农村农业现代化:土地流转能够推动农村农业现代化进程。
土地流转可以引进新的农业生产技术、管理模式和经营理念,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
土地流转也为引进外资、技术和市场带来了机会,促进了农村农业产业的结构调整和发展。
4. 扩大农民收入:土地流转可以扩大农民的收入来源。
在土地流转过程中,农民可以通过租金、分红和务工等方式获得额外的收入,缓解农民的生计压力。
土地流转可以带动农民就业,提供更多的工作机会,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提高农民的综合收入水平。
土地流转对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通过土地流转,可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激发农民种植意愿,推动农村农业现代化,扩大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在土地流转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如土地资源过度集中、农民收入分配不均等。
在推动土地流转的过程中,需要合理规范,确保其对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
关于破解用地指标难题的建议
关于破解用地指标难题的建议
破解用地指标难题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
以下是一些建议,可帮助解决用地指标难题:
1.优化土地利用规划:与政府部门合作,制定科学合理的土地利用规划。
确保规划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合理配置各类用地,包括居住、工业、商业和公共设施等。
2.提高土地利用效率:鼓励集约化和高效利用土地。
通过合理规划建筑布局、提高容积率等方式,充分利用现有土地资源,减少土地浪费。
3.推动土地复垦与开垦:开展土地复垦和开垦项目,将废弃或低效利用的土地重新开垦为可利用的土地资源。
这有助于增加可用土地的供应。
4.加强土地管理和监管:建立健全的土地管理制度,加强对土地使用的监管。
严格执行土地法规,打击违法占地和滥用土地的行为,确保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
5.探索土地政策创新:政府可以出台一些创新性的土地政策,如弹性用地政策、土地租赁制度等,以适应不同类型的用地需求。
6.促进土地资源的市场化配置:通过市场化机制,推动土地资源的有效配置。
鼓励土地的合理流转和交易,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益。
7.加强部门协调与合作:各相关部门之间加强协调与合作,共同解决用地指标难题。
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加强沟通与协作,形成合力。
8.公众参与和监督:鼓励公众参与土地利用规划和决策过程,提高公众对土地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的意识。
加强社会监督,确保土地资源的公平、合理和可持续利用。
需要注意的是,具体的解决方案应根据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进行定制和实施。
同时,解决用地指标难题需要长期的努力和持续的政策支持。
驻村书记如何促进土地资源合理利用
驻村书记如何促进土地资源合理利用随着我国农村发展进程的加快,土地问题一直是一个关乎农村经济和社会稳定的重要课题。
有效地利用土地资源,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收入,是驻村书记在农村工作中的重要任务之一。
本文将探讨驻村书记如何通过具体措施促进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
一、加强土地规划和管理作为驻村书记,应首先关注土地规划和管理工作。
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土地利用规划,保护好农村土地资源,合理安排农业、工业、建设用地等用地布局,避免随意开荒、无序建设等现象的发生。
同时,加强土地管理,健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制度,保障农民的土地承包权益。
此外,配合相关部门加强土地流转管理,推动土地集约利用,实现土地资源的最优配置。
二、积极推动农业现代化农业是农村土地最主要的利用方式,而农业现代化是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的关键。
驻村书记应积极引导农民转变传统农业观念,推广优质耐旱抗病种子,推动农业科技进步和现代农业技术的应用。
通过科学合理的农田水利管理,加强农业机械化,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农业品质,实现农业提质增效。
此外,鼓励农民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
三、推进农村产业发展驻村书记要积极推进农村产业发展,多元化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土地综合效益。
通过发展农村旅游、农村电商、农产品加工等新兴产业,开发农村特色经济,提高土地附加值。
同时,鼓励土地闲置和农村空闲劳动力参与农民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等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扩大土地利用规模,提高土地综合效益。
四、加强土地环境保护土地环境保护是促进土地资源合理利用的重要保障。
驻村书记应加强土地环境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土地污染等环境问题。
同时,推行有机农业和绿色农业,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保护土壤生态系统的健康。
鼓励农民开展固碳和水土保持等环保措施,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提高土地生产能力,保护好农村生态环境。
五、加强农民土地权益保障驻村书记要关注农民的土地权益保障问题,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管理,确保农民的土地承包期限和流转权益。
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促进农村集体经济发展
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促进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农村集体经济是农村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农村集体经济是实现农村现代化的重要途径之一。
而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有效的“三资”管理,即土地资产、财政资金和农民合作社资产的管理。
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对于促进农村集体经济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有助于提高土地资产的利用效益。
土地是农村集体经济的重要资产,对土地进行有效管理可以提高土地的使用效率和经济效益。
在“三资”管理中,应建立健全土地流转机制,保证土地流转的顺利进行,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加强土地流转经营主体的培育,通过引导农民逐步向大农户、合作社等经营主体转型,提高农业生产的规模化和现代化水平,推动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
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有助于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
财政资金是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持,对于有效地利用财政资金,增强其对农村集体经济的带动作用至关重要。
在“三资”管理中,应强化对财政资金的监管和使用,加强对财政资金的规范管理,确保财政资金的合理、高效使用。
通过完善财政资金的投入方式和支持政策,引导农村集体经济以市场化、产业化的方式发展,增加财政资金在农村集体经济中的推动作用。
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有助于提高农民合作社资产的管理和发展。
农民合作社是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主要形式,而农民合作社资产的管理和发展对于农民合作社的持续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在“三资”管理中,应建立健全农民合作社资产管理制度,明确资产所有权和经营权的界定,加强对农民合作社资产的保护和管理,提高农民合作社资产的运营效益和增值能力。
关于进一步推进土地规模经营的建议
关于进一步推进土地规模经营的建议
一、加强土地制度改革
1. 推进土地承包制度改革,逐步实现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2. 完善土地流转市场机制,建立健全的土地交易平台,提供便捷的土地流转信息服务,加强土地流转合同法律保障。
3. 支持农民参与土地股份合作制试点,鼓励土地资本化经营,培育土地经营主体。
二、加强农业产业化经营
4. 鼓励农民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农业组织发展,提高农业规模化经营水平,推动农业产业化、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5. 加强农产品加工和销售网络建设,促进农产品流通,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
6. 推动农业科技创新,加强农业生产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的科技水平和管理能力。
三、加强农村土地整治与基础设施建设
7. 加大农村土地整治力度,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完善农田灌溉、排水设施,提高土地利用效益。
8. 加强农村电力、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为农业规模经营创造良好环境。
四、加强政策支持
9. 完善土地财政补偿机制,确保土地流转过程中农民的权益得到保障,鼓励农民积极参与土地流转。
10. 加大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支持力度,引导企业与农户合作,实施产销对接,推动农业规模经营发展。
总结:进一步推进土地规模经营需要加强土地制度改革,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强农村土地整治与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加强政策支持。
这些措施将有助于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推动农业现代化,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租赁土地项目实施方案
租赁土地项目实施方案租赁土地项目实施方案一、项目背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土地资源越来越受到关注。
为了更好地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土地利用率,满足城市发展需求,租赁土地项目应运而生。
本项目旨在通过租赁土地给予使用权,促进土地资源的有效利用,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益。
二、项目目标1. 提高土地利用率:通过租赁土地的方式,激励土地所有者更有效地利用自有土地资源,提高土地的利用率。
2. 促进城市发展:租赁土地项目为城市提供更多土地资源,满足城市的发展需求,推动城市的经济、社会和环境可持续发展。
3. 促进土地资源的流转:通过租赁土地项目,促进土地资源的流转,增加土地市场的活跃度,提高土地资源的流通效率。
三、项目内容1. 租赁政策制定:制定租赁土地的相关政策,明确租赁土地的条件、程序和手续,为土地所有者和租赁方提供明确的指导。
2. 土地评估和定价:对待租赁土地进行评估,根据土地的位置、面积、用途等因素确定租赁价格,确保租赁价位合理、公正。
3. 租赁合同签订:制定租赁土地的合同模板,明确双方的权益和义务,保证租赁过程的合法性和可行性。
4. 租赁监管机制建立:建立租赁土地项目的监管机制,监督租赁土地使用情况,确保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租赁协议的执行情况。
5. 租赁项目宣传推广:通过宣传推广活动,提高租赁土地项目的知名度,吸引更多的土地所有者和租赁方参与进来,刺激土地资源的租赁交易活动。
四、项目实施步骤1. 制定租赁政策和租赁合同:成立项目组,负责租赁政策和合同的制定,征求相关部门和专家的意见,形成租赁政策和合同的初步方案,在相关部门的支持下,进行批准和正式发布。
2. 土地评估和定价:成立评估小组,对待租赁土地进行评估,确保租金的合理性和公正性。
3. 租赁合同签订:根据租赁政策和合同模板,由土地所有者和租赁方进行协商签订租赁合同,明确双方的权益和义务。
4. 建立租赁监管机制:成立监管机构,负责租赁项目的监管工作,加强对租赁土地使用情况的监督和管理,确保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租赁协议的有效执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促进土地有效流转,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吹响了新一轮农村改革的号角,南川区作为重庆市统筹城乡发展的排头兵和先行者,如何按照“314”总体部署,结合我区“五区建设”的大好契机,把握时机,稳定和完善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促进土地有效流转,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加快统筹城乡发展,成了摆在全体南川人民面前的重大课题。
一、落实土地流转总体要求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要解决好13亿人民的吃饭问题,就要进一步挖掘农村的发展潜力,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加快城乡统筹发展;就要按照土地“规模化生产、集约化利用、高效能产出”的总体目标,破解城乡二元结构,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就要建立“以技术带动产业、以人才推动发展”的现代化农业体系,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就要在不改变土地所有权,不改变土地用途,不损害农民土地权益的基础上,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促进土地有效流转,提高土地综合利用效率。
二、克服土地流转的现实障碍(一)影响土地流转的客观因素1.着力改变农民“土地情结”。
两千多年封建社会制度下的土地私有制,使中国农民对土地有着难以言说的情结,“一亩三分地过一辈子”的思想深入人心。
要实现土地的有效流转,就必须转变农民“靠天吃饭”的小农意识,把农民从束缚他们几千年的土地中解放出来。
解放思想是促进土地有效流转,加快统筹城乡发展的根本和前提。
2.注意防止“土地私有”蔓延。
对土地政策长久不变的认识误区,造成农村中“土地私有风”蔓延。
土地政策的长久不变只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承包关系不变,不等于将土地实行私有化,我国宪法和土地管理法也明确规定土地归国家和集体所有。
加强政策法规宣传,引导人们正确认识土地政策长久不变,区分“所有权”和“使用权”的概念。
正确认识现行土地政策是促进土地有效流转,加快城乡统筹发展的基础和要求。
3.严格控制“土地流失”问题。
一是强力保证18亿亩耕地的红线不能触及,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节约用地制度,建立永久农田保护机制,保障粮食生产安全;二是妥善处理土地政策长久不变造成的土地荒芜,完善相关法律、出台配套政策、落实具体措施,处理好由于土地承包年限延长,一旦承包主体死亡后,其承包土地未满承包年限的情况及已顺利从农民转变为市民的主体的承包关系等问题;三是着力解决因大量青壮劳动力外出务工造成的土地撂荒问题,通过农民之间依法自愿的转让、出租、互换、转包等流转方式,适度发展规模经营。
有效控制土地流失是促进土地有效流转,加快城乡统筹发展的方法和途径。
(二)完善失地农民保障机制1.解决失地农民的后顾之忧。
农民不愿意流转土地的一个重大原因就在于农民失地后如何保障其生活。
一要落实土地流转补偿措施,做好失地农民安置工作;二要建立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结合农民失地后的具体情况,建立相应的医疗、养老保险制度和创业风险担保;三要促使失地农民向市民的快速转变,保证农民能享受与城镇居民同等的待遇,鼓励农民将宅基地复垦并适当给予补偿,鼓励农民到城镇购房,建立失地农民集中安置点;四要完善就业培训制度,扩大就业培训范畴,注重农业技术人才的培养,促进失地农民向技术型、科技型农民转变;五要拓宽失地农民就业渠道,建设用工信息平台,通过报刊、电视广播、宣传栏、现场招聘会、手机通讯等多种方式向农民工提供就业信息;六要加大失地农民创业的政策帮扶力度,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建立人才档案制度,支持“联合创业”,搭建“优势互补”的创业平台,对有创业意愿的人员给予政策指导和创业帮扶,辅助他们选好项目、规避风险、做足准备。
2.制定土地流转的两个标准。
根据农村的实际情况,结合土地流转后的利用目的,制定《农村土地流转补偿标准》和《农村土地流转测量标准》,完善补偿机制,做到公正对待、公开补偿、公平测量,切实落实土地流转的补偿措施,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
三、建立土地信息制度(一)建立土地流转中介机构“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改变农民被动流转和政府包办的现状,化被动为主动,建立以政府职能部门、村社干部、企业业主、农民代表为一体的土地流转中介机构,统筹规划、协调处理、规范引导土地流转事宜,建立集信息发布、政策咨询、交易平台、权益维护的土地流转网络,完善三级联创的土地流转中心,随时掌握农民意愿,定时发布流转资讯,及时实现流转目标,长时监测流转土地。
(二)建立“土地卡片”制度“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
建立以村社为单位、分片划块的“土地卡片”制度,掌握土地种植情况、土地利用状况、年单位产量、农民流转意愿等基本情况,为土地流转中介机构提供第一手资料,积极搭建土地流转的信息平台,促进土地的大力流转。
四、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一)探索土地流转新模式1.土地流转现状。
就我区而言,土地流转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一是农民流转意愿不强,顾虑较多,怕失去赖以生存的基本生产资料,还有少数“钉子户”见利起意,为获取更高的补偿,故意阻碍合法的土地流转;二是规模化程度不高,截止2008年9月底,全区共流转耕地面积16.2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28.9%,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三是土地流转方式单一,主要是采取土地租赁和打捆承包的方式;四是农村基础设施相对薄弱,集中开发难度高,部分土地流转的先天优势不大,无法实现有效流转;五是土地经营成本较高,投资周期较长,投资风险较大;六是土地土质下降,由于大量使用化肥、农药、除草剂等种植农作物,导致部分土地土质、肥效下降,土地产出效能降低。
2.三种经营模式。
总结成功的规模化经营经验,如我市九龙坡区的“海龙模式”和梁平县的“八角模式”等,根据我区的区位优势和产业特点,结合我区农村的实际情况,我认为可在我区推广试点实施下面三种经营模式。
(1)“股份公司”模式。
村民自愿以土地承包权参股,将土地交由集体统一管理、共同经营,集体通过银行融资或村民集资的方式建立股份制经营公司,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发展适宜的农业经济产业。
同时,成立股东大会,在村两委会的基础上,公开选举成立公司管理委员会,负责对公司生产经营进行管理。
公司的经营利润按一定比例投入到再发展、日常运作、股东分红及社会保障资金等方面。
该种模式,农民既是股东,可参与盈利分红,又是工人,可解决就业问题,能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增加农民收入,解决土地撂荒问题。
但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是管理要到位,账目要清楚;二是股份分配要合理,分红制度要科学;三是产业发展要选对,种植技术要跟上;四是产品销路要打开,质量要保证;五是经营风险较高,资金回收周期长。
(2)“两结合”模式。
农民自愿用土地承包权入股,吸引有意向、有资金、有技术的业主共同兴办股份合作制经营公司,公司返聘失地农民从事生产,与失地农民签订合同,保障农民的各项权益。
该种模式同样可实现农民既享受股份分红,也解决部分失地农民就业问题,且经营风险较低,同时可减轻投资业主的投资压力,又不损害农民利益,但应注意合同的履行效力和企业一旦破产后农民最低权益保障的问题。
(3)“家庭农场“模式。
积极推动农民依法自愿以转包、转让、出租的方式流转撂荒土地,扶持有条件的农民发展小范围的规模经营,开办农家农场,打造专业大户,可充分利用土地,有效解决土地撂荒问题。
同时尽快建立健全现代农村金融制度,为农民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和风险担保。
(二)加大科技兴农力度1.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提高农业生产农机化水平,落实对农民的农机具购置补贴政策,鼓励购置适合丘陵地区生产的中小型农机具,健全农资销售网络、规范农资行业、保证农资质量、落实农资补贴政策,加大各种水利灌溉设施的建设力度和电力电网的改造力度,提高通乡通村公路通畅率。
2.完善农业公共服务体系。
进一步吸引农业专业技术人才到农村服务,引导高校农业专业学生在校期间赴农村开展农业指导实践活动,建立农业服务中心定期下乡指导农业生产制度,开通农业服务热线,帮助解决农业生产中的难题,加强对农业生产中的病虫灾害防治和种养殖技术的指导。
3.健全农业产业体系。
抓住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区的机遇,进一步实施无公害食品生产,购置高产、抗病虫、抗逆的优质良种,加强经济作物生产,做强优势产业,突出主导产业。
继续重视粮食生产,扶持一批龙头企业、产粮大户、养殖大户,推动“人犁牛耕”的落后生产方式向技术化、机械化、高效化的现代农业生产发展。
集中全力做好笋竹和茶叶这两块“蛋糕”,一是要提高品质;二是要扩大种植面积;三是要形成完善的产业链条;四是要培育优势品牌。
4.发展复合型生态农业。
摒弃单纯的种植化规模经营,规划实施集种、养、观光、休闲为一体的复合型生态农业,大力发展节约型农业、循环型农业,试点探索年种植多季的高效农业,运用间作、混种等多种种植方式会提高土地的单位产出,创新农业增收途径,打好“旅游牌”,开发民俗文化旅游,打造特色观光农业,如着力打造东城大铺子特色长廊的农家乐产业,开展年猪特色文化活动等。
5.规范农村宅基地建设。
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求,尽可能实现农村宅基地成片规划、相对集中、统一建设,避免因宅基地建设带来的耕地减少和耕地浪费现象,提高土地的利用率。
抓住土地流转过程中的有利形势,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统一风貌修建集中安置点,进一步改造农民的居住条件,加大农村宅基地复垦力度,实现农民向市民的快速转变,就近解决失地农民的就业问题。
(三)强调土地可持续利用对于规模经营的土地,要加强保护,不得改变土地用途,及时监测土地使用状况,防止过度开发,防止土地土质、肥效的过度损害,防止土地荒漠化,大力推进土地整治,加强农田改造,鼓励和引导农民使用有机肥耕作,实现土地可持续利用。
按照十七届三中全会的正确决议,参照“314”的总体部署,依照“五区建设”的科学规划,加快农村改革发展,实现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着力破解城乡二元结构,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大力发展现代化农业,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促进土地有效流转,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根本途径,是建设统筹城乡试验区的根本途径,是建设“追赶、突破、跨越”的新南川的根本途径。
政策建议本文通过分析土地流转的相关问题,根据我区区情,结合相应的政策和我区“五个南川”和“五区建设”的总体部署,提出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建议:一、设立土地中介机构。
以政府职能部门、村社干部、企业业主、农民代表组成土地流转中介结构,统筹处理土地流转事宜。
二、完善土地信息制度。
将土地按村社分片划块建立土地卡片制度,掌握土地经营情况和利用状况,搭建土地流转信息平台。
三、探索土地流转模式。
用农民土地承包权参股,融合银行资金或社会资金建立股份制公司或股份合作制公司,实现规模化生产。
四、健全农业服务体系。
农业指导人员定期现场指导,开通农业咨询热线,加强对病虫灾害和种养殖技术的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