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指标临床意义
常用医学检查指标及其临床意义
常用医学检查指标及其临床意义一、血常规检查1.白细胞计数(1)正常值参考范围成人:(4~10)×109/L;新生儿:15~20×109/L 高于成人6月-2岁:5~12×109/L(2)检查结果的临床意义●减少:疾病:再障,白血病,粒细胞缺乏症药物:肿瘤化疗、磺胺、解热镇痛药、抗生素等。
特殊感染:伤寒、副伤寒、结核、病毒、寄生虫等其他:放射治疗、化学品●增加:生理性增高见于新生儿,月经期,分娩,情绪变化等。
病理性:细菌感染,白血病,恶性肿瘤,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化学药中毒。
2.白细胞分类计数(1)正常值参考范围中性粒细胞(N):0.50~0.70嗜酸性粒细胞(E):0.01~0.05嗜碱性粒细胞(B):0.0~0.01淋巴细胞(L):0.20~0.40单核细胞(M):0.01~0.08(2)检查结果的临床意义中性粒细胞(N):增加:急性化脓性感染(可伴有核左移);中毒;急性出血,白血病,某些恶性肿瘤及组织损伤等。
减少:基本与白细胞总数减少相同。
嗜酸性粒细胞(E):增加:过敏性疾病与皮肤病;寄生虫;血液病;用药。
减少:疾病(伤寒、副伤寒);长期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
嗜碱性粒细胞(B):增加:某些血液病,如慢性粒细胞性及嗜碱性粒细胞性白血病;铅中毒等淋巴细胞(L):增加:某些细胞及病毒感染(百日咳、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排斥反应。
减少:传染病急性期、放射病、细胞免疫缺陷病、长期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
相对性淋巴细胞减少见于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时。
单核细胞(M):增加:传染病或寄生虫病;血液病;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
3.红细胞计数(1)正常值参考范围男性:(4.5~5.5)×1012女性:(3.5~5.0)×1012新生儿:(6~7)×1012(2)检查结果的临床意义增多:相对增多:血液浓缩,绝对增多:原发性或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病理代偿性和继发性:先天性心脏病,肺心病,高原性心脏病,慢性一氧化碳中毒等。
医学检验专业_常见指标临床意义
医学检验专业_常见指标临床意义医学检验专业是指通过科学仪器与方法对人体的生理、生化、免疫及分子生物学等方面进行研究与监测,从而获取诊断、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相关信息。
医学检验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对人体生理、生化、免疫等指标的检测,帮助医生进行疾病诊断和评估治疗效果。
以下是医学检验专业中常见的指标及其临床意义:1.血常规:血常规检测主要包括血红蛋白、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等指标。
通过血常规检测可以了解患者的贫血、感染等情况,判断疾病的严重程度和预测疗效。
2.生化指标:生化指标主要包括肝功能、肾功能、血脂、血糖等指标。
肝功能指标可以反映肝脏的健康状况,肾功能指标可以评估肾脏的过滤功能,血脂指标可以判断患者的血脂代谢情况,血糖指标可以帮助诊断糖尿病。
3.免疫学指标:免疫学指标主要包括炎症指标、免疫细胞计数等。
炎症指标可以评估炎症的程度和炎症是否存在,免疫细胞计数可以了解免疫系统的状态。
4.凝血功能指标:凝血功能指标可以判断患者是否存在出血或凝血功能异常,对于手术过程和药物治疗的监控具有重要意义。
5.传染病指标:传染病指标包括病原体抗体、病原体核酸等指标。
通过检测这些指标可以确定患者是否感染其中一种病原体,以便及时进行诊断和治疗。
6.肿瘤标志物:肿瘤标志物可以用于筛查、诊断和监测恶性肿瘤。
常见的肿瘤标志物有癌胚抗原(CEA)、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等。
7.心电图:心电图是通过记录心脏的电活动来评估心脏的功能和诊断心脏疾病的一种方法。
心电图可以检测是否存在心肌缺血、心律失常等问题。
8.影像学:影像学检查包括X线、CT、MRI等,可以帮助医生观察人体内部的结构和异常情况,以支持疾病诊断和治疗方案。
这些常见指标在临床中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对这些指标的检测,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健康状况,作出正确的诊断和治疗决策。
医学检验专业的发展不仅为临床提供了重要的辅助工具,也为疾病早期筛查、预防和治疗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常用医学检查指标及其临床意义
常用医学检查指标及其临床意义医学检查是医生了解患者疾病情况和健康状况的重要手段之一、医学检查可以通过测量生物学体征、检测体液、组织和细胞等方式获取信息。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用的医学检查指标及其临床意义。
1.血常规指标血常规指标包括血红蛋白、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等。
血常规可以反映患者的血液参数情况,如贫血、炎症、感染等。
临床上,血常规常用于评估患者的疾病程度、制定治疗方案和观察治疗效果。
2.尿常规指标尿常规指标包括尿蛋白、尿糖、尿酮体、尿白细胞等。
尿常规可以评估肾功能和泌尿系统的疾病情况,如尿路感染、肾小球疾病等。
临床上,尿常规常用于筛查和监测肾脏疾病,如糖尿病肾病。
3.肝功能指标肝功能指标包括血清谷丙转氨酶、血清谷草转氨酶、总胆红素、碱性磷酸酶等。
肝功能指标可以评估肝脏健康状况和肝功能异常,如肝炎、肝癌等。
临床上,肝功能指标常用于筛查和监测肝脏疾病,指导治疗方案和评估治疗效果。
4.肾功能指标肾功能指标包括血清肌酐、尿素氮、尿酸等。
肾功能指标可以评估患者肾脏功能是否正常,如肾结石、肾功能衰竭等。
临床上,肾功能指标常用于评估患者的肾脏状况,指导治疗方案和评估预后。
5.血脂指标血脂指标包括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等。
血脂指标可以评估患者血液中的脂质水平,如高血脂、动脉粥样硬化等。
临床上,血脂指标常用于评估患者心血管疾病风险,制定调脂治疗方案和监测治疗效果。
6.血糖指标血糖指标包括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等。
血糖指标可以评估患者的糖代谢情况,如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等。
临床上,血糖指标常用于筛查和监测糖尿病,指导治疗方案和评估血糖控制效果。
7.甲状腺功能指标甲状腺功能指标包括甲状腺激素水平、甲状腺抗体等。
甲状腺功能指标可以评估甲状腺功能异常,如甲状腺机能亢进、甲状腺功能减退等。
临床上,甲状腺功能指标常用于评估甲状腺疾病,指导治疗方案和监测治疗效果。
总之,医学检查指标能够反映患者的身体功能和疾病情况,有助于医生了解疾病的类型、病情的严重程度,并为制定治疗方案和评估治疗效果提供依据。
常见生化指标临床意义
常见生化指标临床意义 Final revision by standardization team on December 10, 2020.常见生化血液指标临床意义:1.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或GPT)测定的临床意义:升高:常见于急慢性肝炎、药物性肝损害、脂肪肝、肝硬化、心肌梗塞、心肌炎及胆道疾病等。
2.血清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或GOT)测定的临床意义:升高:常见于心肌梗塞发病期、急慢性肝炎、中毒性肝炎、心功能不全、皮肌炎等。
3.血清总蛋白STP测定的临床意义:增高:常见于高度脱水症(如腹泻,呕吐,休克,高热)及多发性骨髓瘤。
降低:常见于恶性肿瘤,重症结核,营养及吸收障碍,肝硬化、肾病综合征,溃疡性结肠炎,烧伤,失血等。
4.血清白蛋白ALB测定的临床意义:增高:常见于严重失水导致血浆浓缩,使白蛋白浓度上升。
降低:基本与总蛋白相同,特别是肝脏病,肾脏疾病更为明显。
5.血清碱性磷酸酶(ALP)测定的临床意义:升高:常见于肝癌、肝硬化、阻塞性黄疸、急慢性黄疸型肝炎、骨细胞瘤、骨转移癌、骨折恢复期。
另外,少年儿童在生长发育期骨胳系统活跃,可使ALP增高。
注意:使用不同绶冲液,结果可出现明显差异。
6.血清r-谷氨酰基转移酶(GGT或r-GT)测定的临床意义:升高:常见于原发性或转移性肝癌、急性肝炎、慢性肝炎活动期肝硬化、急性胰腺炎及心力衰竭等。
7.血清总胆红素TBIL测定的临床意义:增高:肝脏疾病肝外疾病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溶血性黄疸急性黄疸性肝炎新生儿黄疸慢性活动期肝炎闭塞性黄疸病毒性肝炎胆石症阻塞性黄疸胰头癌肝硬化输血错误8.血清直接胆红素DBIL测定临床意义:增高:常见于阻塞性黄疸,肝癌,胰头癌,胆石症等。
9.血清葡萄糖(GLU)测定的临床意义:高血糖:某些生理因素(如情绪紧张,饭后 1-2小时)及静注射肾上腺素后可引起血糖增高。
病理性增高常见于各种粮糖尿病、慢性胰腺炎、心肌梗塞、肢端巨大症,某些内分泌疾病,如甲状腺机能亢进、垂体前叶嗜酸性细胞腺瘤、垂体前叶嗜碱性细胞机能亢进症、肾上腺机能亢进症等。
常用医学检查指标与其临床意义(完整版)
(1)急性、化脓性感染:包括虑麻染(脓贰凉肿、扁桃体炎、阑尾炎、中耳炎等);全身感染(肺炎、丹毒、败血症、猩红热、白喉、急性风湿热)。
轻度感染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百分率可增多:中度感染可>10.0 Xio*/L, 重度感染可>20.0X10 A L,并伴明显的核左移。
(2)中毒:尿毒症、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代谢性酸中毒、早期汞中毒.铅中毒:或催眠药、有机磷中毒。
(3)出血和其他疾病:急性出血、急性溶血、手术后、恶性肿瘤、粒细胞白血病.严重组织损伤、心肌梗死和血管栓塞等。
2 •中性粒细胞减少:(1)疾病伤寒、副伤寒、疟疾、布氏杆菌病、某些病毒感染(如乙肝、麻疹、流感).血液病、过敏性休克、再生障碍性贫血、髙度恶病质、粒细胞减少症或缺乏症、脾功能亢进、自身免疫性疾病。
(2)中毒重金属或有机物中毒、放射线损伤。
(3)用药抗肿瘤药、苯二氮类镇静药、磺酰腺类胰岛素促泌剂、抗攧痫药、抗真菌药、抗病毒病、抗稱神病药.部分非笛体抗炎药等有可能引起中性粒细胞减少。
(二)嗜酸性粒细胞的简述嗜酸性粒细胞具有变形运动和吞噬功能,可吞噬抗原抗体复合物或细菌。
嗜酸性粒细胞可释放组胺酶,抑制嗜酸性粒细胞及肥大细胞中活性物质的合成与释放,或灭活上述物质。
其临床意义如下。
1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1)过敏性疾病:支气管哮喘、尊麻疹、药物性皮疹、血管神经性水肿、食物过敏、热带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血涓病、过敏性肺炎等。
(2)皮肤病与寄生虫病:牛皮癣、湿疹、天疱疮.疱疹样皮炎、真菌性皮肤病、肺吸虫病、钩虫病、包囊虫病、血吸虫病、丝虫病、绦虫病等。
(3) iflL液病: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嗜酸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等。
(4)用药:应用罗沙替丁、咪达普利(ACEI),或头抱拉泄.头孑包氨节、头抱咲辛钠、头抱哌酮等头抱菌素类抗生素等。
2.嗜酸性粒细胞减少(1)疾病或创伤:见于伤寒.副伤寒、大手术后、严重烧伤等。
(2)用药:长期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或促皮质素.坎地沙坦西酯(ABR)、甲基多巴等。
常用医学检查指标及其临床意义
常用医学检查指标及其临床意义相对增多:血液浓缩,高原适应症绝对增多:原发性或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病理代偿性和继发性:先天性心脏病,肺心病,慢性一氧化碳中毒等。
减少:缺铁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溶血性贫血、地中海贫血等。
5.血小板计数1)正常值参考范围100~300)×XXX2)检查结果的临床意义增多:原发性和继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炎症、恶性肿瘤、缺氧、慢性病、药物等。
减少:血小板减少症,药物、自身免疫性疾病、感染、恶性肿瘤、血液病等。
6.红细胞压积1)正常值参考范围男:42%~52%女:35%~47%2)检查结果的临床意义增高:相对增多见于脱水、高原适应症等。
绝对增多:原发性或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病理代偿性和继发性:先天性心脏病,肺心病,慢性一氧化碳中毒等。
减少:贫血、失血等。
7.平均红细胞体积1)正常值参考范围80~100fL2)检查结果的临床意义增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铁粒幼细胞性贫血、巨球型贫血等。
减小:小细胞性贫血、地中海贫血等。
8.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1)正常值参考范围27~31pg2)检查结果的临床意义增高:巨幼红细胞性贫血、铁粒幼细胞性贫血、巨球型贫血等。
减少:小细胞性贫血、地中海贫血等。
9.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1)正常值参考范围320~360g/L2)检查结果的临床意义增高:巨幼红细胞性贫血、铁粒幼细胞性贫血、巨球型贫血等。
减少:小细胞性贫血、地中海贫血等。
二、肝功能检查1.血清总胆红素1)正常值参考范围总胆红素:3.4~20.5μXXX2)检查结果的临床意义增高:肝细胞损伤、胆汁淤积、溶血性疾病等。
2.血清直接胆红素1)正常值参考范围直接胆红素:0~6.8μXXX2)检查结果的临床意义增高:肝细胞损伤、胆汁淤积、胆道梗阻等。
3.血清谷丙转氨酶(ALT)1)正常值参考范围男性:10~40U/L女性:7~35U/L2)检查结果的临床意义增高:肝细胞损伤、肝炎、药物、酒精等。
医学检验专业常见指标的临床意义
医学检验专业常见指标的临床意义
医学检验是临床诊断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具,通过对患者的生物体内物质进行检测和分析,可以获得疾病的诊断、病情监测和治疗效果评价等信息。
以下是医学检验专业常见指标的临床意义:
1.血常规指标:包括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浓度、血小板计数等。
这些指标可以帮助医生了解炎症、感染、贫血等情况,对全血细胞和炎症反应进行监测和评估。
2.生化指标:包括血糖、血脂、肝肾功能指标等。
这些指标可以反映机体内代谢、肝脏和肾脏功能情况,对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肝炎等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监测具有重要意义。
3.血凝指标:包括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等。
这些指标可以评估凝血功能,帮助判断出血或者血栓病变,对于血液疾病、血栓性疾病、手术前后等情况的判断非常重要。
4.免疫学指标:包括白细胞分类计数、淋巴细胞计数、血清蛋白、细胞因子水平等。
这些指标可以评估机体的免疫功能,帮助诊断和评估各种自身免疫性疾病、感染性疾病等。
5.肿瘤标志物:包括甲胎蛋白、癌胚抗原、前列腺特异性抗原等。
这些指标可以辅助诊断肿瘤,监测肿瘤治疗效果,对肿瘤的早期诊断和预后判断具有重要意义。
6.微生物检测:包括细菌培养、病毒核酸检测、真菌培养等。
这些指标可以帮助诊断和治疗感染病,及时发现和鉴定病原微生物,指导抗菌药物的使用和疫情监测。
以上只是医学检验专业常见指标的一部分,每个指标都有其特定的临床意义。
医学检验在临床工作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仅可以辅助医生进行疾病诊断和治疗监测,还可以提供全面的生物学信息,帮助医生进行综合判断和决策,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常用医学检查指标及其临床意义
常用医学检查指标及其临床意义医学检查指标是指用于评估患者身体状况、发现疾病及监测疾病进展情况的一些生化、生理、免疫学、显微学等检验项目。
下面是一些常用的医学检查指标及其临床意义的详细介绍。
1.血常规检查:血常规检查包括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浓度、血小板计数等指标。
白细胞计数可以用来评估炎症、感染和免疫系统功能;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浓度可以用来评估贫血状况,监测肾功能和血液循环情况;血小板计数可以反映凝血功能及炎症等疾病情况。
2.尿常规检查:尿常规检查包括尿液外观、比重、pH值、蛋白质、糖、红细胞、白细胞等指标。
尿常规检查可以帮助评估肾脏功能、尿路感染和炎症等疾病情况。
3.血糖测定:血糖测定用于评估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监测胰岛素分泌和胰岛素耐受性。
血糖测定也可以用于怀疑低血糖的患者或者监测其他疾病如肾脏疾病、肝脏疾病和甲状腺功能异常等。
4.肝功能检查:肝功能检查包括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血清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碱性磷酸酶等指标。
肝功能检查可以用于评估肝脏的炎症、肝炎、肝硬化、肝癌和药物毒性等情况。
5.肾功能检查:肾功能检查包括血清肌酐、尿素氮、尿酸等指标。
肾功能检查可以用于评估肾脏的滤过功能及泌尿系统的疾病情况。
6.血脂测定:血脂测定包括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HDL-C)等指标。
血脂测定用于评估心血管疾病的风险、肥胖症和代谢综合征等情况。
7.血压测定:血压是评估心血管系统功能的重要指标。
高血压可以导致心血管疾病,如心脏病、脑卒中和肾脏疾病等。
8.癌症标志物测定:癌症标志物是一些在特定类型的癌症患者体内产生的物质,如癌胚抗原(CEA)、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以及癌胚抗原(AFP)等。
癌症标志物的测定可以用来筛查和诊断癌症以及监测治疗效果和复发情况。
9.免疫学指标测定:免疫学指标测定包括白细胞亚群分析、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M、IgA)测定、类风湿因子测定等。
总结:18 种血气分析指标及其临床意义
18 种血气分析指标及其临床意义1.pH(酸碱度)pH为氢离子浓度的负对数,表示体液的酸碱度,在细胞外液的正常值为:7.35~7.45,平均7.40。
静脉血比动脉血低0.03~0.05。
pH>7.45:为碱血症(Alkalemia);pH<7.35为酸血症(Acidemia)。
血浆pH值的变化取决于血浆中碳酸氢根(HCO3-)与碳酸(H2CO3)的比值,正常情况下,HCO3-/H2CO3=20/1。
•当血浆H2CO3原发性上升,致pH下降,pH<7.35时为失代偿性呼吸性酸中毒;•当HCO3-原发性降低,致pH<7.35时为失代偿性代谢性酸中毒;•当血浆H2CO3原发性降低,致pH上升,pH>7.45时为失代偿性呼吸性碱中毒;•当HCO3-原发性增高,pH>7.45时为失偿性代谢中毒。
HCO3- 和H2CO3的原发性改变是区分代谢性或呼吸性酸碱失衡的重要标准。
但在pH正常时也不能排除体内是否存在着酸碱失衡,这是因为在酸碱失衡时,虽然体内缓冲对HCO3-与H2CO3的绝对值已发生改变,但通过机体的调节作用,仍可维持其20:1的比例,使pH值保持在正常范围,这种情况称为代偿性酸或碱中毒。
另外,在某些混合型酸碱失衡时pH值也可在正常范围。
pH 7.30~7.35及pH 7.45~7.50为治疗满意范围。
pH 7.10~7.30及pH 7.50~7.64为机体内酶系统活动受损的范围。
人可生存的最高酸度为pH 6.9,人可生存的最高碱度为pH 7.7。
pH值超出正常范围不大的情况下(既治疗满意范围),不影响正常酶系统的活动,不一定急需治疗。
纠正酸碱中毒时亦不一定必须达到正常范围之内,只要达到治疗满意的范围即可。
2.pHNR(标准pH)pHNR是PCO2标定在40mmHg时血液的pH值,即排除了呼吸影响,只反映代谢性酸碱状态。
故可用pHNR 与pH的差异来反映酸碱平衡受呼吸影响的程度。
pHNR<pH提示呼吸性碱中毒,pHNR>pH提示呼吸性酸中毒。
常用化验指标及临床意义
常用化验指标值及临床意义血常规检查:一、白细胞:(WBC)白细胞计数:参考值:成人4-6×109个/L,增多↑:见于生理性和病理性两方面。
生理性增多:见于妊娠后期及分娩时,剧烈运动或劳动后,饱餐或淋浴后,高温或严寒时。
病理性增多:为主要讲解。
白细胞分类:分为中性粒细胞(N)、嗜酸性粒细胞(E)、嗜碱性粒细胞(B)、淋巴细胞(L)、单核细胞(M) 5种。
(一)中性粒细胞:增加:1、急性感染:特别是化脓性球菌(金葡菌、溶血性链球菌、肺炎链球菌等)感染为最常见原因。
2、严重的组织损伤及大量血细胞破坏:严重外伤、较大手术后、大面积烧伤、急性心肌梗死及严重的血管内溶血后12-36小时。
3、急性大出血:在1-2小时内,特别是内出血时,白细胞可高达20×109/L.4、急性中毒:代谢性紊乱所致的代谢性中毒,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尿毒症、妊娠中毒等。
5、白血病、骨髓增生性疾病及恶性肿瘤。
减少:1、感染:特别是革兰阴性杆菌感染,如伤寒、副伤寒杆菌感染时,某些病毒感染性疾病,如流感、病毒性肝炎、水痘、风疹等,某些原虫感染,如疟疾。
2、血液系统疾病:如再生障碍性贫血、非白血性白血病、严重的缺铁性贫血等。
3、物理、化学因素的损伤:各类射线,化学物质、化疗药物如氯霉素、磺胺类药,抗肿瘤药等。
4、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功能亢进:各种原因引起的脾脏肿大及其功能亢进,如门脉性肝硬化、淋巴瘤等。
5、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二)嗜酸性粒细胞:参考值0.5%-5%增多:1.过敏性疾病:如支气管哮喘、药物过敏、荨麻疹、食物过敏等。
2.寄生虫疾病:如血吸虫病、蛔虫病等。
3.皮肤病:如湿疹、银屑病等。
4.血液病:如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淋巴瘤等。
5.某些恶性肿瘤。
6.某些传染病:急性传染病时,嗜酸性粒细胞大多减少,但猩红热时可引起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减少:临床意义不大。
(三)嗜碱性粒细胞:参考值0-1%增多:1.过敏性疾病:如过敏性结肠炎、药物、食物、吸入物超敏反应、红斑及类风湿性关节炎。
常见检验指标的临床意义
9、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测定(APTT)
参考值: 20~40秒,超过10秒有临床意义 危急值:>70秒
监测肝素治疗的首选目标,延长提示先天性凝血因子异常或后 天多种凝血因子缺乏。
缩短见于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或妊高症等高凝状态。
10、纤维蛋白原(FIB)
参考值:2-4g/L 增高:
见于糖尿病及酸中毒, 动脉粥样硬化,急性传染病,急性肾 炎,尿毒症,骨髓瘤,休克,外科术后及轻度肝炎 减低:
4、血小板计数(PLT)
危急值区间< 30X109/L > 1000X109 /L <10X109/L 可致自发性出血。若出血时间>15分钟,和(或)已有出血,则应立 即给予增加血小板的治疗。 <50X 109/L在病人有小的出血损伤或将行小手术时,则应给予血小板浓缩物。 <100X 109/L在病人有大的出血性损伤或将行较大手术时,则应给予血小板浓 缩物。 >600X 109/L若无失血史及脾切除史,应仔细检查是否有恶性疾病的存在。 > 1000X109/L常出现血栓,若此种血小板增多属于非光过性的,则应给予抗 血小板药治疗。
见于DIC,原发性纤溶症,重症肝炎,肝硬化。
11、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
参考值:5-40u/L 增高:见于各种急性病毒性肝炎、药物或酒精中毒引起的急性
肝损伤;心脏、骨骼肌等组织受损及其他肝胆疾病。 尤其注意的是,重症肝炎时由于大量肝细胞坏死,血清中ALT
可逐渐下降,故ALT活性不一定与疾病的重症程度成正比。
2、红细胞计数(RBC)
病理性减少: ①各种贫血:如再生障碍性贫血、缺铁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
地中海性贫血等; ②急慢性失血:如产后、手术后、消化道溃疡引起的大量出血,钩
重要的检验指标及其临床意义
重要的检验指标及其临床意义在医学领域,各种检验指标对于诊断和治疗疾病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全面了解这些指标及其临床意义对于医生和患者来说都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些重要的检验指标及其在临床中的意义。
1. 血常规指标血常规指标是常见的、最基本的检验项目之一。
它包括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浓度、血小板计数等。
白细胞计数可以指示患者是否存在感染或炎症反应;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浓度反映贫血程度;血小板计数可以评估出血风险。
2. 肝功能指标肝功能指标包括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和白蛋白等指标。
这些指标可以帮助医生评估肝脏功能,检测肝病、肝炎、肝炎病毒感染以及药物对肝脏的损伤等情况。
3. 肾功能指标肾功能指标主要包括尿素氮(BUN)、肌酐和尿酸等。
这些指标可以反映肾脏的排泄功能以及身体代谢的状态。
肾功能异常可能暗示肾脏疾病、代谢性疾病或药物对肾脏的影响。
4. 血脂指标血脂指标主要包括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等。
这些指标可以用于评估患者的血脂代谢情况,对心血管疾病的风险进行预测和干预。
5. 血糖指标血糖指标主要包括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等。
这些指标可以用于判断糖尿病的发生和控制程度,对糖尿病患者进行治疗方案的制定和评估。
6. 炎症标志物炎症标志物主要包括C-反应蛋白(CRP)、乙酰胆碱酯酶(AChE)和白细胞计数等。
这些指标可以提示体内炎症反应的程度和部位,并协助评估炎症相关疾病的治疗效果。
7. 电解质指标电解质指标主要包括钠离子(Na+)、钾离子(K+)和钙离子(Ca2+)等。
这些指标可以评估电解质紊乱的情况,对于治疗肾脏疾病、心血管疾病和内分泌疾病等具有重要意义。
总结起来,各种检验指标在临床上的意义不可小觑。
它们可以辅助医生进行疾病的诊断、判断治疗效果以及评估患者的健康状况。
常用医学检查指标与其临床意义(完整版)
常用医学检查指标及其临床意义医学检查指标为诊断疾病的重要依据,亦是疾病治疗中需要监控的指标。
药师在参与设计临床药物治疗方案时,要善于学习和掌握常用医学检查的基础数据,并了解其指标的主要临床意义,以便于与医师沟通,观察疾病的病理状态和进程,对药物治疗方案和疾病的监测指标作出判断,提高疗效和减少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机率。
第一节血常规检查血液是在中枢神经的调节下由循环系统流经全身各器官的红色粘稠液体,血液在血管内流动而形成血流,具有输送营养、氧气、抗体、激素和排泄废物及调节水分、体温、渗透压、酸碱度等功能。
一般成人的血液占体重的8%~9%,总量为5000~6000ml,血液的pH为7.35~7.45,比重为1.050~1.060。
血液中的成分可分为血浆(无形成分)和细胞(有形成分)两大部分。
血浆为去细胞后的液体部分,占血液总量的55%~60%。
血浆中除去91%~92%的水分外,还包括有蛋白质、葡萄糖、无机盐、酶、激素等;而血细胞在正常情况下主要包括红细胞、白细胞、粒细胞、淋巴细胞、血小板等。
血液检查的内容通常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红蛋白及血小板等参数的检查。
一、白细胞计数(WBC)(一)简述白细胞是无色有核细胞,正常的外周血液中常见有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
参考范围:成人末梢血:(4.0~10.0)×109/L成人静脉血:(3.5~10.0)×109/L新生儿:(15.0~20.0)×l09/L6个月~2岁儿童:(5.0~12.0)×109/L(二)临床意义1.白细胞减少:(1)疾病:主要见于流行性感冒、麻疹、粒细胞缺乏症、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等疾病。
(2)用药:应用磺胺药、解热镇痛药、部分抗生素、抗甲状腺制剂、抗肿瘤药等。
(3)特殊感染:如革兰阴性菌感染(伤寒、副伤寒)、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病毒感染(风疹、肝炎)、寄生虫感染(疟疾)。
临床检验危急值常用指标及临床意义
PaCO2决定水平临床意义
35mmHg:低于此值而PH>7.5,提示为呼吸性碱 中毒。
45mmHg:高于此值且PH<7.35,表明为呼吸性 酸中毒。
50mmHg:高于此值,表明换气衰竭,应予以合 适的治疗。
70mmHg:高于此值,尤其是急性升高,多可引 起昏迷。
血气分析—酸碱度(PH)
参考值
7.35~7.45 35~45 80~100 21.4~27.3 3.5~5.5 135~145 98~108 3.61~6.11 1.7~8.3 35~80 2.2~2.9 24~194 0-24
0~40 0~200 120~160 4.0~10.0 100~300
11~14
低值 7.2 20 40 15 3 120 80 2.8
一类传染病的病原体,血液、脑脊液、胸腹腔积液等标本中 发现病原微生物时,Rh(D)阴性时均应及时与临床医生联系, Rh(D)阴性血属于少见血型,及时报告便于血库及时与血站 联系提前预约备血。
我院检验科危急值报告范围
实验项目
名称 酸碱度 CO2分压 氧分压 碳酸氢根 钾
符号 pH PCO2 PO2 HCO-3 K+
血浆
全血
血清
常见的危急值检验项目
血细胞分析 包括:白细胞、血小板计数、血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蛋白含量等
凝血试验 包括: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原时间等
血气分析 包括:酸碱测定、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碳酸氢
根等
常见的检验项目
生化检验 如:血电解质、血葡萄糖、肝肾功能、血淀
粉酶等
微生物检验 如:血培养、尿中段培养、痰培养、药物敏
参考值:20~40秒
各种指标临床意义
各种指标临床意义
各种指标在临床医学中有着重要的意义。
它们可以用于评估患者的疾病状况、监测疾病的进展以及评估治疗效果。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指标及其临床意义。
1.血液指标:血液指标包括血细胞计数、红细胞沉降率、血红蛋白浓度等。
通过这些指标可以评估患者的贫血程度、炎症反应程度以及免疫功能状态。
2.炎症指标:炎症指标如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等可以用于评估炎症反应的程度。
这些指标在感染性疾病、炎症性疾病以及免疫性疾病的诊断和疾病活动的监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3.代谢指标:代谢指标如血糖、血脂、肝功能指标和肾功能指标等可以用于评估患者的代谢状态。
它们可以用于评估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等代谢性疾病的严重程度和治疗效果。
4.心脏指标:心脏指标如心肌酶、心肌肌钙蛋白等可以用于评估心肌损伤的程度。
它们在心肌梗死的诊断和监测中起着关键作用。
5.肿瘤标志物:肿瘤标志物如癌胚抗原、食管癌抗原等可以用于评估肿瘤的存在及其进展。
它们在肿瘤的筛查、诊断以及疾病复发监测中具有重要作用。
6.免疫指标:免疫指标如免疫球蛋白、淋巴细胞亚群等可以用于评估患者的免疫功能状态。
它们在免疫缺陷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等的诊断和疾病活动监测中起着关键作用。
7.血栓指标:血栓指标如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等可以用于评估患者的凝血功能。
它们在血栓性疾病、出血性疾病以及抗凝治疗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
以上只是一部分常见的指标及其临床意义。
在临床实践中,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结合多种指标进行综合评估,以制定个体化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血气分析各种指标的定义及临床意义(特选参考)
血气分析各种指标的定义及临床意义血气分析的参数有很多,以下将常用的血气分析基本参数、参考正常值范围和临床意义加以简要介绍:1、酸碱度pH及氢离子活度[H+]血液pH代表血液的酸碱度,是氢离子浓度的负对数即pH=-lg[H+]。
正常人动脉血的pH的参考值范围是7.35~7.45,平均7.4。
pH大于7.45为碱血症。
血pH的相对恒定取决于HCO3-/H2CO3缓冲系统,此系统的比值为20:1,HCO3-或H2CO3的改变可影响pH,如两者按比例同时变化则pH不变。
此值是呼吸和代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也是原发因素和代偿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pH异常只能说明有酸血症或碱血症,单凭pH不能判断是呼吸性或代谢性的,pH正常不能排除酸碱平衡紊乱医学教育网整理。
2、二氧化碳总量(T-CO2)二氧化碳总量是指血浆中各种形式的CO2的总和,包括HCO3-(95%)、少量物理溶解的CO2及极少量的其他形式的存在的CO2。
在体内受呼吸和代谢两个因素的影响,主要是代谢因素的影响。
正常人动脉全血中二氧化碳总量的参考值范围是24~32mmol/L,平均28mmol/L。
T-CO2=[HCO3-]+PCO2×0.03mmol/L。
3、碳酸氢盐HCO3-以结合形式存在的HCO3-是体内含量较大的碱性离子对酸有较强的缓冲能力,是体内碱储的主要成分,在H-H方程中代表酸碱平衡的代谢性因子。
其变化直接影响pH,是判断酸碱平衡的主要参考依据,根据需要有两种可供选用指标:AB指血中HCO3-的真实含量。
其变化易受呼吸因素(PCO2)影响。
所以,与SB结合起来更有意义。
SB标准状态下的浓度,所谓标准状态是指温度37℃,SaO2100%,PCO25.32kPa的条件下测出的HCO3-浓度。
参考值范围:AB:22~27mmol/L;SB:22~27mmol/L;儿童:略低。
一般认为:AB=SB=正常,判断为正常酸碱平衡状态AB=SB正常,代碱未代偿;AB>SB,呼酸或代碱;AB<SB,呼碱或医学教育网收集整理代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DA得临床意义(1)肝脏疾病ADA活性就是反映肝损伤得敏感指标,可作为肝功能常规检查项目之一,与ALT或GGT等组成肝酶谱能较全面地反映肝脏病得酶学改变。
血清中得ADA活性测定可用于:①判断急性肝损伤及残留病变,急性肝炎时,ADA轻、中度升高,但重症肝炎发生酶胆分离时,ADA明显升高。
急性肝炎后期,ADA增高率高于ALT,其恢复正常时间也较后者为迟,ALT恢复正常而ADA持续升高者,常易复发或易迁延为慢性肝炎。
②协助诊断慢性肝病,可作为慢性肝病得筛选指标、慢性肝炎、肝硬化与肝细胞癌患者血清ADA活性显著升高。
其阳性率达85%~90%,慢性活动性肝炎ADA活性明显高于慢性迁延性肝炎,可用于二者得鉴别诊断、③有助于肝纤维得诊断④有助于黄疸得鉴别,阻塞性黄疸血清ADA活性及阳性率均明显低于肝细胞性黄疸及肝硬化伴黄疸者。
(2)结核得诊断与鉴别诊断体液中ADA活性水平测定就是诊断与鉴别诊断结核病得一个重要辅助手段。
结核患者得血清、胸腹水、脑脊液、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得ADA活性都有不同程度地升高。
脑脊液ADA检测可作为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诊断与鉴别诊断得重要指标。
结核性脑膜炎患者ADA明显升高,可用于结核性脑膜炎、化脓性脑膜炎及病毒性脑膜炎得鉴别诊断、脑脊液ADA可作为早期结脑诊断、观察病情与疗效得常规检查项目;ADA就是高度特异得结核性胸腹水标志物,胸水ADA活性可用于结核性与癌性胸膜炎得鉴别诊断、根据相关文献报道胸水ADA大于40U/L提示结核性,小于35U/L提示恶性或非结核性、(3)糖尿病得鉴别诊断据国内外文献报道,2型糖尿病患者血AD A明显升高,且与HbA1c 有明显正相关关系,1型糖尿病患者得ADA与H bA1c无明显相关关系。
因此,测定血清ADA对于鉴别诊断1型与2型糖尿病、衡量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好坏有一定得意义。
(4)血液病得诊断血清ADA活性检测有助于白血病得临床分期与分型判断,白血病得鉴别诊断与慢粒或慢淋急变得早期诊断,并可作为判断患者体内白血病细胞负荷情况得一项生化指标。
另外,恶性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恶性组织细胞病与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等恶性血液病患者血清中得ADA活性也均升高。
(5)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得病情评价SLE患者血清ADA活性明显增高, 且其增高程度与病情得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因此,监测SLE 患者血清ADA 活性对评价病情及治疗效果有重要得临床意义。
血清唾液酸(SA)检测及临床意义1、消化系统恶性肿瘤辅助诊断1。
1肠恶性肿瘤辅助诊断1、2肝癌得辅助诊断2、肺部恶性肿瘤辅助诊断在肺癌患者中,SA阳性率为80。
4%,诊断正确率为87。
3%3、白血病辅助诊断白血病患者SA阳性率达70—80%4、头颈部肿瘤5、Ⅱ型糖尿病有文献报道,糖尿病患者血清SA均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得结果5’—核苷酸酶(5-NT)检测得临床意义⒈ 5—NT活性增高常见于原发性与转移性肝癌、胆道癌、胰腺癌、胆道阻塞、胆管炎、急、慢性肝炎、肝硬化、药物性肝损伤。
其活性增高可达2~6倍,且与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⒉ 5—NT就是诊断肝肿瘤非常灵敏得酶学指标。
在病变早期,当肝功能、肝扫描与有关肝病检查阴性时本酶活性已明显增高。
对于A FP阴性病例,其与AFP互补诊断肝癌得阳性率可达94%、⒊特异性高,能协助判断碱性磷酸酶(ALP)增设就是肝胆系统疾病,还就是骨髓系统疾病(如骨癌、骨肉瘤、骨转移癌、佝偻病等)、ALP在肝胆系统疾病与骨骼系统疾病时均可增高。
除5-NT除肝胆系统疾病增高外,骨骼系统疾病一般均不升高。
⒋有助于鉴别诊断肝细胞性黄疸与阻塞性黄疸。
后者5—NT明显高于前者。
⒌ 5-NT已作为肝功能常规项目检查进入临床,将能使临床医生更全面地了解患者肝脏情况,提高其临床应用价值。
血清胱抑素C(Cys-c)测定得临床意义1。
在肾脏疾病中得应用血胱抑素 C 就是较 Scr更为敏感得诊断指标。
胱抑素 C 能够比肌酐更敏感得反映GFR 得降低与移植肾功能延迟。
2. 在糖尿病中得应用通过定期检查糖尿病患者得血清胱抑素 C,可及时发现GFR 改变、3。
在高血压病中得应用临床定期监测高血压患者得血清胱抑素C 水平,可以及时发现高血压病所导致得早期肾功能损伤,为开展早期预防、诊断与治疗创造条件。
4、在心衰中得应用血胱抑素 C 对急性心力衰竭得患者预后得预测要高于胆钠素BNP 与肌钙蛋白 T 等指标,就是反映急性心力衰竭预后得一个敏感指标。
APO—A临床意义血清ApoAⅠ可以代表HDL水平,与HDL-C呈明显正相关。
HDL—C 反映HDL运载脂质得代谢状态,而ApoAⅠ则反映HDL颗粒得合成与分解代谢。
同时测定ApoAⅠ与HDL-C对病理发生状态得分析更有帮助。
冠心病患者、脑血管患者ApoAⅠ偏低。
家族性高TG血症患者HDL—C往往偏低,但ApoAⅠ不一定低,不增加冠心病危险;但家族性混合型高脂血症患者ApoAⅠ与HDL-C 却会轻度下降,冠心病危险性高。
ApoAⅠ缺乏症(如:Tangier病就是罕见得遗传性疾病)、家族性低α脂蛋白血症、鱼眼病等血清中ApoAⅠ与HDL-C极低。
此外未控制得糖尿病、慢性肝病、肾病综合征、慢性肾功能衰竭等都可以引起ApoAⅠ降低。
APO-B临床意义:(1)“高ApoB脂蛋白血症”,反映B型LDL增多、当高TG血症时(VLDL极高),B型LDL增高,B型LDL与A 型LDL相比,ApoB较多而胆固醇(chol)较少,故可出现LDL-C虽然不高,但血清ApoB增高得情况,所以ApoB与LDL-C同时测定有利于临床判断。
在流行病学与临床研究中已确认,ApoB增高就是冠心病危险因素。
ApoB就是各项血脂指标中较好得动脉粥样硬化标志物、降低ApoB可以减少冠心发病及促进粥样斑块得消退、对一些遗传性脂蛋白异常血症,如无β-脂蛋白血症、低β-脂蛋白血症等,Apo B有诊断意义。
(2)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低下、肾病综合征、肾功能衰竭、梗阻性黄疸、ApoB都可能升高;(3)恶性肿瘤、营养不良、甲状腺功能亢进时都可能降低。
游离脂肪酸(NEFA)检测得临床意义游离脂肪酸在临床上得应用:一、游离脂肪酸与心血管疾病1。
与动脉粥样硬化得关系高浓度NEFA能引起高纤维蛋白原血症,血粘度升高,血管纤溶活性降低,血管壁纤维蛋白原沉积,对肝素有拮抗作用、高纤维蛋白原常促使血小板及红细胞凝集,纤溶活性降低,使动脉向着粥样硬化方向发展,原有得粥样硬化加重、2ﻫ、与心律失常得关系急性心肌梗塞早期,心肌对游离脂肪酸得利用明显增加,并可动员脂肪组织中游离脂肪酸进入血液,使血浆游离Ca2+浓度降低,并使氧化磷酸化解偶联,诱发心率失常。
3、与缺血心肌收缩力得关系高浓度NEFA可加重缺血心脏泵功能得损害、有氧条件下NEFA不改变心肌得收缩功能,而在低氧、缺氧条件下则可降低其收缩力,增加其静息张力,浓度越高,抑制作用越强,甚至还会引起心肌挛缩、ﻫﻫ二、游离脂肪酸与代谢综合症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也称X综合征(X Syn drome)、胰岛素抵抗综合征(Insulin Resistance Syndrom e,IRS),它包括一系列与胰岛素抵抗有关得代谢及生理紊乱,包括:中心性肥胖、高血压、胰岛素抵抗、高胰岛素血症、糖耐量减低、脂代谢紊乱、高尿酸血症等、NEFA就是人体最活跃得代谢脂质,半衰期仅2~3分钟,就是一项能比TG、LDL、HDL与APOA1/B更早、更灵敏反应血脂代谢紊乱得指标。
ﻫ三、游离脂肪酸与Ⅱ型糖尿病血清中得NEFA在生理浓度范围内对葡萄糖刺激得胰岛素分泌(GSIS)有加强作用,但就是长期得NEFA浓度升高有抑制葡萄糖得氧化与转运、抑制糖原得合成、促进糖异生、影响胰岛素得分泌与信号转导、影响β细胞得凋亡等作用。
目前监测、控制NEFA浓度已成为防治2型糖尿病新得途径、ﻫﻫ四、游离脂肪酸与肝脏疾病ﻫ高浓度得NE FA作用于肝细胞可致肝细胞线粒体肿胀与通透性增加,肝细胞变性、坏死与炎性浸润、即使极低浓度得NEFA也可改变粘膜得通透性,导致粘膜受损,损伤内皮细胞、因此,血清或肝脏中NEFA浓度略有增加即可损伤肝细胞。
ﻫ脂肪肝得发生与脂代谢紊乱密切相关。
高脂血症时,脂肪分解NEFA加快使血中NEFA含量增加;当肝细胞摄取过多得NEFA,超过了线粒体对NEFA得氧化能力,促使其合成TG增加,当肝细胞内TG合成得速度过快,并蓄积达到一定程度,即形成脂肪肝。
ﻫ五、游离脂肪酸与抗精神病药品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APS),易导致代谢紊乱综合征,某精神病福利院对长期住院得308名患者进行检测统计,其中体重增加或肥胖患者比例高达40.91%,糖耐量降低(IGT)患者占24、35%;2型糖尿病患者占13。
64%。
因此,长期使用APS时应密切关注控制血清NEFA浓度,以保护胰岛β细胞得功能。
β2-微球蛋白(β2—MG)得临床意义全网发布:2011-06-23 20:41 发表者:常树建2573人已访问β2—微球蛋白(β2—MG)就是造血系统恶性肿瘤主要标志物,如慢淋、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等。
实体肿瘤(如胆管癌、多发性肝癌、胃癌等)及非肿瘤疾病(如肾脏疾病、肝炎、肝硬化等)也可升高。
B 2—MG与浆细胞瘤数量成正比,并与骨髓瘤分期相关。
在多发性骨髓瘤,β2-MG可用于判断预后.TBA血清胆汁酸得临床意义:这就是近些年来新开展得一项检测肝功能损害得比较灵敏得指标。
目前限于测定总胆汁酸,正常值为0~10μmol/L。
胆汁酸就是由肝排泄得主要有机阴离子,其代谢情况主要受肝脏所控制,因此能较特异地反映肝脏得功能、当肝功能损害时,血清胆汁酸升高往往比胆红素早而明显,因此能更敏感地反映肝损害。
GLDH临床意义:将ALT、AST与GLDH联合检测表明,GLDH反映肝实质损伤得特异性高于ALT与AST。
ALT在肝脏轻度病变时即明显升高,而在中、重度肝脏病变时则升高不明显。
虽然ALT在肝病早期即可出现改变,但特异性较差,其升高幅度亦不一定完全反映肝细胞损害得程度。
肝细胞病变仅为细胞膜通透性改变时,血清GLDH不升高,而当细胞坏死与线粒体崩解时,酶解离并逸出细胞、所以,GLDH正常不能排除肝细胞得轻度损害,而GLDH异常提示肝细胞坏死,GLDH与ALT二者同时测定,将有助于肝细胞损害及其严重程度得判定。
对各疾病组得GLDH与AST活性相关性进行比较,结果显示,肝癌与胆结石组得GLDH与AST活性变化有明显相关性(P<0。
01),而肝硬化与其她疾病中则无相关性(P>0。
05),表明GLDH在诊断肝实质性损害时特异性优于AST。
由于GLDH在体内得生物半衰期为16h,所以当病情得到良好控制或改善后,GLDH活性随即降低,故GLDH可作为疗效判定得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