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制冷工艺设计的一般流程课件
第2章 冷库设计 制冷系统方案设计ppt课件
![第2章 冷库设计 制冷系统方案设计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66a5865fd0a79563d1e728d.png)
可编辑课件PPT
26
一台压缩机配多台蒸发器的热气融霜
可编辑课件PPT
27
(2)排液
原因: ①除霜前,停止向蒸发器供液,同时排掉其中的制冷剂液 体,以发挥除霜效果。 ②除霜时,将热蒸汽冷凝下的液体排出。
方案: A、引至其它冷间正在使用的蒸发器。用于小型冷库。 B、至排液桶。放油、加压回高调站。用于重力及液泵供 液系统。 C、至低压循环桶。用于液泵供液系统。
一、提高制冷效率的基本措施 1、润滑油的分离与回收
1)润滑油的作用:润滑、降温、密封、提供动力。 2)回收润滑油的原因:
① 积存于设备、管道中,占用工作容积; ② 与污物杂质结合为胶状物,堵塞管道、阀门; ③ 附在热交换器壁面,使传热恶化; ④ 压缩机需要润滑油。
可编辑课件PPT
13
3)方法
I)分离 ① 在压缩机和冷凝器之间设置油分离器使大部分油被分离; ② 在冷凝器出液管设液油分离器; ③ 在贮液器、中冷器、低压循环桶、汽液分离器、蒸发器的底 部设置放油管道。(氨比油轻,油下沉)。
2)液泵装抽气管和压差控制器, 防气蚀。
3)泵出口处设自动旁通阀和止逆 阀,防止液体倒流。
可编辑课件PPT
32
3、压力容器的安全装置
1)设置安全阀 2)安全熔塞-小型制冷系统的压力容器
4、制冷装置的紧急泄液
突发事件时(火灾、空袭) 排放制冷剂液体
可编辑课件PPT
33
5.设备液面的控制和显示
液面控制-为了正常的制冷循环和安全生产。 如中冷器、汽液分离器、低压循环桶等。用浮球阀或
可编辑课件PPT
16
② 离心式油分离器
可编辑课件PPT
17
制冷工艺流程
![制冷工艺流程](https://img.taocdn.com/s3/m/f5f0e6a6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4275f4f.png)
制冷工艺流程制冷工艺是一种将热量从一个区域转移到另一个区域的过程,以降低目标区域的温度。
这种过程在许多日常生活和工业应用中都非常重要,例如在家用冰箱、空调系统、食品加工和化工生产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制冷工艺的流程涉及到许多物理原理和工程技术,下面将介绍制冷工艺的流程及其相关的关键步骤。
1. 制冷剂的选择制冷剂是制冷工艺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是用来吸收和释放热量的物质。
常见的制冷剂包括氨、氟利昂、丙烷等。
在选择制冷剂时需要考虑其导热性能、蒸发温度、安全性和环保性等因素。
不同的制冷剂适用于不同的工农业应用,因此在制冷工艺流程中需要根据具体的需求来选择合适的制冷剂。
2. 压缩机的工作在制冷工艺中,压缩机是用来压缩制冷剂气体的设备,使其升高温度和压力。
压缩机通常由电动机驱动,通过活塞或螺杆等结构来实现气体的压缩。
压缩机的工作是制冷工艺中的关键步骤,它决定了制冷剂的压缩比和工作效率。
3. 冷凝器的作用冷凝器是用来将高温高压的制冷剂气体冷却成液体的设备。
冷凝器通常采用管道和散热器等结构,通过外界的冷却介质(如水或空气)来实现制冷剂的冷却。
冷凝器的作用是将制冷剂的热量释放到外界,使其从气态转变为液态,为后续的蒸发提供条件。
4. 蒸发器的运行蒸发器是用来吸收热量并将制冷剂液体蒸发成气体的设备。
蒸发器通常采用管道和换热器等结构,通过外界的热源(如空气或水)来吸收热量。
蒸发器的运行是制冷工艺中的关键步骤,它决定了制冷剂的蒸发温度和制冷效果。
5. 膨胀阀的控制膨胀阀是用来控制制冷剂液体进入蒸发器的设备,它通过调节阀口的开合来控制制冷剂的流量和压力。
膨胀阀的控制是制冷工艺中的关键步骤,它决定了制冷剂的蒸发速度和制冷效果。
总结制冷工艺流程涉及到制冷剂的选择、压缩机的工作、冷凝器的作用、蒸发器的运行和膨胀阀的控制等关键步骤。
这些步骤相互配合,共同完成热量的转移和温度的降低,从而实现制冷的目的。
在实际应用中,制冷工艺流程需要根据具体的需求和条件进行调整和优化,以实现最佳的制冷效果和能效比。
制冷工艺流程
![制冷工艺流程](https://img.taocdn.com/s3/m/83785207844769eae009edb2.png)
七、制冷系统的循环工艺流程
1、制冷剂R404a气体经压缩机低压吸气口进入压缩腔进行压缩后变成高温高压的气体,通过高效二次油分离器,把制冷剂带来的小部分润滑油分离后,润滑油通过回油管回到压缩机的油池,制冷剂气体经过排气管进入蒸发式冷凝器进行排热,制冷剂在库房内蒸发所吸的热量在通过冷凝器排管时,洒在冷凝器排管上的冷凝水升华排热,在风扇的强制作用下将从库房带来的热量排到空气中,高温高压制冷剂变成了低温高压的制冷剂液体,经干燥过滤器、供液阀和热力膨胀阀节流后进入库内冷风机,制冷剂液体在冷风机的蒸发管内不段的蒸发吸热,从而使库内温度下降,同时库内贮藏物的温度也随之下降,蒸发吸热后的制冷剂液体变成了低温低压的气体又被压缩机吸入进行压缩,如此不段的循环,从而完成了压缩→冷凝排热→节流膨胀→蒸发吸热一个完整的制冷过程。
《制冷技术》PPT课件
![《制冷技术》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066e95b6529647d2628523b.png)
(5)等焓线—过热区内及两相区内,均为向右下方倾斜的线,但 两相区内的等焓线的斜率大,过冷区的焓值可近似用同温度下 饱和液体的焓值代替(粗白线)
(6)等干度线—只存在于湿蒸气区,其方向大致与饱和线相近
T
K
h
4
S
第一章 蒸汽压缩式制冷循环
第一节 逆向可逆循环
1、工质的正向循环
它使高温热源的工质通过动力装置对外作功,然后再流向低温 热源,亦称动力循环
h
12
2、理论循环热力过程:
图中点1表示蒸发器中蒸气的状态,且取为蒸发压力下的饱和蒸气。 1—2表示制冷剂蒸气在压缩机中的等熵压缩过程。点2表示压缩机的排气状态,已是冷 凝压力pk下的过热蒸气。 2—3—4表示等压冷却及冷凝过程,其中点3表示pk压力下的饱和蒸气状态,点4表示冷 凝后的饱和液体状态。 4—5表示绝热节流流过程,这一过程在两相区内进行,节流前后制冷剂的焓值相等。 5—1表示蒸发器中的等压蒸发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制冷剂液体全部转化为蒸气,并对外 提供冷量。
2)当吸气过热度增加,排气温度T2上升,过高的排气温度不但使润滑油粘度变稀,影响 压缩机的正常运行,但适当增加过热度能使润滑油较顺利返回压缩机;
3)当压缩机吸入的蒸气具有一定的过热度能防止在气缸中产生液击现象。
h
19
三、回热循环
1、回热循环: 参照液体过冷和吸气过热在单级压缩制冷循环中所起的作用,可在制冷流程中加设一 个回热器,令节流前的液体同吸入压缩机前的蒸气进行热交换,同时达到实现液体过 冷和吸气过热的目的。这样便组成回热循环
q0 h1' h1
但单位理论功也增大:
w 0 (h 2 ' h 1 ') (h 2 h 1 )
制冷工艺设计课件
![制冷工艺设计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1270b49a8956bec0975e3ec.png)
将已知数据带入公式得 V =3.6×185000/(0.75×2588.2) m3/h =343.1m3/h 确定压缩机的型号和台数: 由相关资料查得,一台6AW10型制冷压缩机 的理论输气量为190.2 m3/h,结合选机原则,选两 台6AW10型制冷压缩机可满足需要,即: V=2×190.2m3/h=380.4m3/h
制冷工艺设计 高职高专 ppt 课件
三、压缩机的选型计算
制冷工艺设计 高职高专 ppt 课件
1. 单级压缩机的选型计算
一般步骤:
汇总各蒸发系统的机械负荷φj 。
确定工作参数。
计算出所需的理论输气量。
根据压缩机厂家提供的技术参数和性能曲线,
结合选机原则,确定压缩机的型号、台数。
制冷工艺设计 高职高专 ppt 课件
式中
dd —— 低压循环桶的直径,单位为m; V —— 压缩机理论输气量,双级压缩时为 λ—— w —— ξ—— n ——
低压级压缩机,单位为m3/h; 压缩机输气系数,双级压缩同上; 低压循环桶内气体流速; 截面积系数; 低压循环桶气体进气口的个数。
例:已知某氨制冷系统,蒸发温度为-10℃,冷
凝温度为35℃,机械负荷Φj=185000W,试对 (1) 理论输气量法 确定设计工况下的 qr 和λ的值。根据tz=-10℃, t1=35℃,查表、查图分别得qr=2588.2kJ/m3, λ=0.75。
制冷工艺设计 高职高专 ppt 课件
V v qm
式中 V —— 储液器体积,单位为m3; ∑qm—— 制冷装置中每小时制冷剂液体的总循
环量,单位为kg; v —— 冷凝温度下液体的比体积,单位为 m3/kg; —— 储液器的体积系数; β —— 储液器的液体充满度,宜取70%。 ⊙大系统可选多台储液器并联使用,并联时应选用相 同型号的。
制冷制冷技术讲座.ppt
![制冷制冷技术讲座.ppt](https://img.taocdn.com/s3/m/8dd9acf976eeaeaad1f3304b.png)
5.氟利昂制冷剂
问世:
氟利昂制冷剂是1928年由美国杜邦公司发明的。后来,多 种不同型号氟里昂的出现,有力的促进了制冷空调业界的 发展。 氟利昂22是1936年问世的。
应用:
1974、77、87、91、92、07-9-17
一般性质:
R22 (F22) :分子式:CHCLF2 ,也可表示为 HCFC22 大气压力下的沸点:-40.8℃ 液体、气体都是无色、透明,没有气味,对人体无害, 不易燃烧和爆炸;与明火接触时会分解成有毒的光气;--冻伤,---窒息,---
作用:
• 压缩机:升压----把低压低温的气体变成高压高温的气体;
• 冷凝器:冷凝(液化)----把高压高温气体变成高压液体;
• 节流阀:降压----把高压液体变成低压低温液体(气体); • 蒸发器:蒸发----把低压低温的液体变成低压低温的气体。
制冷循环四个过程: • 压缩过程: • 冷凝过程: • 节流过程: • 蒸发过程: 分别由四大件来完成。 制冷循环两对矛盾:
6.氟利昂制冷剂的特性
1)溶油性:
氟利昂与油互溶。溶解度与种类、 温度有关。 由于溶油性,油将遍及所有的容器、 管道中。
R22与冷冻油溶解度图: K:溶油临界温度
A区:K点以上,任意比例混溶 B区:油溶于R22单项不饱和溶液 C区:R22溶于油单项不饱和溶液
D区:溶液分为两层
例:由点1(70/30,15℃)冷却到点2 时,均一的溶液--点3和点4,点3的含 油量为3%、点4为52%(富油层)。 富油层质轻浮在上面---两层分离。
等压P :水平线 等焓h :垂直线 等温t :过冷区----垂直; 两相区----水平; 过热区----向右下 方弯曲的倾斜线 等容v :向右上方倾斜的点 划线 等熵S :向右上方倾斜的实 线(斜率陡一点) 等干度x :只存在湿蒸汽区,方向与饱和液体线、干饱 和蒸汽线 相近。特例----。 上述参数中已知2个即可在压焓图上确定过热蒸汽或过冷液体的 状态点,其它参数便可直接从图中读出。
制冷工艺设计
![制冷工艺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c3afbed5b14e852458fb577b.png)
1 设计基本资料1.1设计目的课程设计是工科类专业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是对学生在校所学理论知识的全面总结和综合检验。
通过课程设计初步了解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的设计内容、程序和基本原则,了解设计计算的步骤和方法,培养学生的识图和制图能力,引导学生学会查找设计规范和设计手册,初步了解本专业的主要设备、附件及材料。
通过设计掌握有关冷藏库有关制冷工艺设计的内容、程序及基本原则和制冷工艺设计计算方法并提高绘制设计图纸的能力。
在设计过程中尽可能联系当前技术发展和环保要求,参照新规范进行设计,使设计达到技术、经济、运行管理的合理、可行和安全可靠。
1.2设计项目制冷工艺设计1.3设计指标渔业生产性冷藏库1.4设计地室外气象参数查《冷库制冷工艺设计》表3-1 取湛江夏季空气调节日平均温度为30℃。
最热月平均相对湿度为83﹪,夏季通风温度32℃,冬季采暖温度12℃,夏季湿球温度27.8℃。
1.5 冷藏库室内设计参数1、冷藏库生产能力(1)冻结能力:20吨/日(2)预冷能力:10吨/日(3)制冰能力:30吨/日(4)冷藏容量:150吨/次(5)贮冰容量:200吨/次2、冷间温度要求(1)冻结间:-23℃(2)冷藏间:-18℃(3)预冷间:-4℃(4)贮冰间:-4℃2 冷藏库热工计算2.1冷库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计算2.1.1各库房建筑面积的计算根据设计建筑平面图计算可得:(1)冷藏间的建筑面积:12000mm×16000mm=192㎡(2)冻结间的建筑面积:(两间)2×12000mm×8000mm==96㎡(3)预冷间的建筑面积:5000×36000 + 12000×8000 = 180㎡+96㎡=276㎡(4)贮冰间的建筑面积:12000mm×16000mm=192㎡2.1.2各库房围护结构传热系数K的计算外墙内墙屋盖地坪2.2 冷库耗冷量的计算2.2.1 冷库围护结构传热引起的耗冷量的计算按计算围护结构的传热面积原则计算各库围护结构的传热面积,然后计算耗冷量。
冷库制冷工艺设计 第2版 PPT课件(共13章)第1概述
![冷库制冷工艺设计 第2版 PPT课件(共13章)第1概述](https://img.taocdn.com/s3/m/80c12325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28157bc.png)
1.2 冷库的分类与组成
• 1.2.1 冷库的分类 • 1.2.2 冷库的组成
1.2.1冷库的分类
分类方式
类型
按冷库的围护结构的 结构型式分 按冷库的用途分
——食品的计算密度,kg/m3;
1.3.2 冷库(冷藏)容量计算
3.按货架存放托盘数计算冷库实际吨位 :
G (a n g) 1000
式中:
G——冷库实际吨位,t; a——每层货架的托盘数; n——货架层数; g——每托盘食品的净质量,kg。
1.4 制冷工艺设计的一般流程
原始资料和设计依据
制冷管道的设计与敷设
1.1.2 国内外冷库发展现状及问题
3.国内冷库的发展趋势及冷库建设未来发展方向 1)冷库布局调整和新的食品冷链物流配送体系构建; 2)冷库功能转型 大部分新建的冷库其功能将从“低温仓储”型向“冷链物流配送”型发展。 3)冷库建设更注重环保和节能 我国经济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必须注重两大问题:环境保护和能源效率。 4)实施冷链物流规范管理、确保食品安全。 食品安全已成为我国食品冷链物流发展必须遵循的重要原则,为了确保食
1.3.1冷却间、冻结间的生产能力计算
3.小车装载式的冷加工间的生产能力:
G agn 1000
式中: G——冷却、冻结间冷加工能力,t/d; a——冷间可容纳小车的数量; g——每辆小车可装载食品的净质量,kg; n——每天冷却或冻结的周转次数。
1.3.2 冷库(冷藏)容量计算
1. 冷库计算吨位 : G (V)
1.3 冷库的容量确定
冷库制冷工艺设计
![冷库制冷工艺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65555014c5da50e2524d7f08.png)
4.操作热量
• Q4 Q4 a Q4 b Q4 c Q4 d (1)照明热量 Q4a q a F (2)电动机运转热量 • 电动机安装在库房内时
Q 4b N
• 电动机设置在库房外面的高温、低温 穿堂时 Q N
4b
4.操作热量
(3)库门开启热量
Q4c q m F
• • • • •
冷却间 冻结间 冷却物冷藏间 冻结物冷藏间 冰库 附:冷间的使用温度和相对湿度
冷加工间及冷藏间
冷藏库的布置
• • 冷藏库库房的平面布置 低温冷藏间和冻结间 冻结物冷藏间和冷却物冷藏间 冷藏库的垂直布置 单层冷藏库和多层冷藏库 小型冷藏库一般采用单层建筑,大、 中型冷藏库则采用多层建筑。多层冷 藏库的层数一般为46层 冷藏库的层高 单层冷藏库的净高一般为4.85m ; 多层冷藏库的冷藏间层高应4.8m。
冷藏库冷负荷计算
根据热量进入冷间的不同途径,可 将耗冷量分为四个部分:通过围护 结构散失的冷量;食品冷加工或冷 藏的耗冷量;库房内通风、换气耗 冷量;操作耗冷量,包括库内照明 用电、电动机、操作设备(叉式堆垛 机等),操作工人等所散发的热量以 及开门损失。
1.围护结构传热量(The Wall Gain Load)
冷藏间、冻藏间容积利用系数
容积/m3 5001000 10012000 200110000 1000115000 >15000 容积利用系数 0.40 0.50 0.55 0.60 0.62
储冰间容积利用系数
储冰间净高/m 4.2 4.215.00 5.016.00 >6.00 容积利用系数 0.40 0.50 0.60 0.65
概
述
冷藏库的类型
空调用制冷技术ppt课件
![空调用制冷技术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d2aba13da38376bae1fae2f.png)
三.制冷剂的热力参数图表 图2-2 1点:临界点 2线:饱和液、饱和汽线 3区:过冷区、两相区、过热区 6条等参数线:等压线、等焓线、
等温线、等容线、等熵线、等 干度线
四.制冷量与制冷系数
单位换算
制冷系数(性能系数cop)
精选ppt课件2021
6
蒸汽压缩制冷原理
一、理想的制冷循环 1.逆卡诺循环: 两个定温和两个绝热过程 特点:无“热”、“力”损失 画出与T-S图对应的P-V图
4.在p-h图上分析蒸发温度,冷凝 温度的影响
精选ppt课件2021
10
三、蒸汽压缩式制冷的实际循环
1.液体过冷对循环的影响 好处:节流损失中的制冷量损失(对节流损
失中的耗功增加无用),制冷系数; 膨胀阀 坏处:设备 ⑴.冷凝温度40℃,蒸发温度-5 ℃,过冷温 度35 ℃,工质R22、R134a,制冷量为 50Kw 求两种情况下单位制冷量的变化,单位容积 制冷量的变化,质量流量的变化、容积流量 的变化,制冷系数的变化。 ⑵.是否过冷度越低越好?!
精选ppt课件2021
18
三、对环境的 影响 1.对臭氧层的影响 ODP:臭氧层破坏指数 R11=1
氯
以R11为例:
Ccl3F+紫外线-----Ccl2F+cl
Cl+O3-----clo+O2
Clo+O-----Cl+ O2
Clo+NO-----N02+Cl 一个氯原子由于连锁反应可破坏上万 个O3原子 O3被破坏---紫外线对地球的辐射大 所以,皮肤癌和白内障上升
20
四、混合制冷剂
为提高制冷机的性能,扩大制冷 机的使用范围,需要不断寻找新的工 质。由于纯工质在性质和品种规格上 的局限性,不能完全满足要求,发展 了混合制冷工质。
冷库制冷工艺设计复习.ppt
![冷库制冷工艺设计复习.ppt](https://img.taocdn.com/s3/m/cd395f0d1eb91a37f1115cd9.png)
3.冷库容量
冷库容量是指冷却物冷藏间和冻结物冷藏间 的容量总和。
冷库容量包括冷库的生产能力和冷藏量两方 面的内容。
4.冷库制冷工艺设计的一般流程
冷库制冷工艺的基本任务,是根据制冷 原理和需冷场的性质、冷加工工艺的要求, 把制冷压缩机、冷凝器、蒸发器、节流阀 及其辅助设备组合起来,构成一个完整、 合理的制冷循环系统,创造生产过程中所 需求的低温环境,用于易腐食品的冻结和 冷藏。
机,室温低于-5℃时宜选用排管; 6)冰库采用光滑顶排管。
第五章 库房冷却设备的设计
库房冷却设备主要排管和冷风机两种 1、排管
排管按制冷剂可分为氨、氟利昂和盐水 冷却管组。
排管按结构形式可分为立管式、横管式、 蛇形管式、管架式、内部循环式和层流式 冷却管组。
2、冷风机 冷风机也称空气冷却器,它有干式、湿式
4.操作热量
• Q4 Q4a Q4b Q4c Q4d
(1)照明热量 Q4a qa F (2)电动机运转热量 • 电动机安装在库房内时
Q4b N
• 电动机设置在库房外面的高温、低温 穿堂时 Q4b N
4.操作热量
(3)库门开启热量
Q4c qm F
(4)操作人员热量
Q y k F Ty
货物热量(The Product Load)
•
Q2
G(h1 h2 ) nz
g(T1 T2 )C nz
G(q1 q2 ) 2n
库房内通风换气的热量 (Air Change Load)
Q3 Va a (hw hn ) / m Vr n a (hw hn )
和混合式三种。
冷风机的种类很多有吊顶式冷风机、落地式 式冷风机等
制冷空调工程设计
![制冷空调工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4a335d594b73f242336c5fba.png)
2、16世纪 冰盐混合物制冷效应——保鲜饮料和保存新鲜食品即化学制冷(应用于短期保藏如简易小冷库、冷藏列
车、鱼船等)
存在缺点:温度受限制,难于调节和控制,受季节和地区限制
3、19世纪中业 人工制冷
1834年——英国人波尔金斯:乙醚制冷剂的制冷机(第一台)现代制冷机的雏形 1844年——美国人约翰·高里:空气制冷剂制冰和冷却空气 1862年——法国人卡尔里:吸收式制冷机 1874年——瑞士人皮克:二氧化硫制冷剂;德国人林杰:氨蒸汽压缩制冷 1881年——林杰和文德豪津:二氧化碳制冷机(曾获得广泛流行) 1890年——蒸汽喷射制冷机(温度0度以上,容量较大) 近100多年以来,蒸汽压缩式制冷始终处于领先位置,进入二十世纪以后,压缩机类型增多,机器转速提
二、冻结能力的计算
(一)含义:每昼夜所能冻结加工食品的重量 与冻结加工(周转时间)有关 周转时间=加工时间+进出货时间 进出货时间:5吨以下,以2小时计
5吨以上,以4小时计算 加工时间:见书
(二)冻结能力的计算
1、吊轨式冻结间 G=L*g*N/1000 吨(L:有效长度,g:单位吊轨荷载 2、搁架冻结间(冷却管组)
D、平均容重的计算:
含义:食品所占体积的食物重量
注意:箱体体积/食物重量=?
包括走道体积/食物重量=平均容重
3)G的计算:由设计任务书确定 由货源确定
以工艺为主,与土建专业共同磋商,由土 建最后决定,工艺验证。 G F F(内净) F(建筑)
2、以容积表示的计算方法
国际上: 内净容积*容积使用系数 互换公式: G=V*η*γ/1000 吨
(肉汁冻点-0.6~-1.2℃) 室温 ± +0℃ -2℃ 风速 1~2 m/s 相对温度 90% 现正在淘汰,进行一次冻结 ②鲜蛋冷却间 室外温度 缓慢24~48h 冻点 -0.5℃,室温 ±0℃,风速0.5~1.5m/s 相对湿度 88~90% 每次进货量不超过冷藏量的5%时,可不必预冷 ③果蔬冷却间: 交叉堆放
制冷原理与设备培训课程(ppt版)
![制冷原理与设备培训课程(ppt版)](https://img.taocdn.com/s3/m/0100ff67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83e6260.png)
热能 教研室 (rènéng)
第一页,共四十五页。
第一章 绪论(xùlùn)
1. 制冷(zhìlěng)的定义 作为一门科学,制冷是指采用人工的方法在一定时间和一 定空间内将某物体或流体冷却,使其温度降到环境温度以 下,并保持这个低温。 因此,制冷不同于自然冷却。
第二十二页,共四十五页。
立式壳管式水冷冷凝器
第二十三页,共四十五页。
卧式壳管式冷凝器
第二十四页,共四十五页。
套管(tào ɡuǎn)式冷 凝器
第二十五页,共四十五页。
第二十六页,共四十五页。
第二十七页,共四十五页。
第二十八页,共四十五页。
蒸发式冷凝器 第二十九页,共四十五页。
蒸发式冷凝器
对制冷循环进行热力学的分析和计算。〔比方压缩式制冷〕
(2)研究制冷剂的性质,从而为制冷机提供性能满意的工作介质。
(3)研究实现制冷循环所必需的各种机械和技术设备,包括他们的工
作原理、性能分析、结构设计,以及制冷装置的流程组织、系统配
套设计。此外,还有热绝缘问题、制冷装置的自动化问题等等。
制冷技术的理论根底主要为热工的三大根底课程,即?工程热
蒸汽压缩式制冷、吸收式制冷、蒸汽喷射式制冷和吸
附式制冷。
蒸汽压缩式制冷和吸收式制冷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
两种制冷方式,也是本课程所讲述的主要内容,我们会 在以后的章节中着重讲述,本节只简单(jiǎndān)介绍其它的制冷
方式。
第十页,共四十五页。
液体气化制冷原理
第十一页,共四十五页。
第二章 蒸气(zhēnɡ qì)压缩式制冷装置
➢用人工方法构成各种人们(rén men)所希望到达的环境条件, 包括地面的各种气候变化和高空宇宙及其它特殊的要求。
冷库制冷工艺设计 第2版教学课件第2章
![冷库制冷工艺设计 第2版教学课件第2章](https://img.taocdn.com/s3/m/044441fc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2423636.png)
(b)供液管可由贮液器直接供液,也可以由总调节站供液。 (c)回汽管(减压管)应接到蒸发温度较低、负荷稳定的蒸发系统的总回汽管上(如 接在冷却盘管与氨液分离器的回汽管上),不可直接与吸入管连接,以免引起压缩机的 事故。 (d)放空气管可用橡皮管接入水桶中。 (f)集油器的接管尽管有油分离器,但分油效率并不是百分这百的,因而总是不可 避免地有一部分润滑油随制冷剂流入设备和管道,这对于冷凝器、冷却设备等换热设 备是很不利的,所以凡是有可能积油的容器设备都应有放油接头和控制阀门,用以 放油。
第二章 制冷系统的方案设计
在氨制冷系统中多采用洗涤式油分离器。
• 洗涤式油分离器、冷凝器、贮液器的连接如图2-14 2-15所示。
图2-14 氨油分离器、立式冷凝器和贮液器连接方式(一)
第二章 制冷系统的方案设计
图2-15 氨油分离器、立式冷凝器和贮液器连接方式(二)
第二章 制冷系统的方案设计
图2-6 单级压缩制冷循环两台压缩机对一台冷凝器的连接方式示例
第二章 制冷系统的方案设计
单级压缩机制冷循环中,多台压缩机对多台冷凝器的连接方式如图2-7所示。
图2-7 单级压缩制冷循环中,多台压缩机对多台冷凝器的连接方式
第二章 制冷系统的方案设计
(2)双级压缩机的排汽管段 • 氨系统多采用一次节流完全中间冷却的制冷循环,并且多用立式中间冷却器
,使冷凝器中不留存制冷剂液体;其二,是当贮液器中液面升高时必然有一部分汽体排除,汽体 便从贮液器至冷凝器的连接管中流回冷凝器,连接管的目的是使两者通畅。
【教学课件】第2章-制冷工艺设计的一般流程
![【教学课件】第2章-制冷工艺设计的一般流程](https://img.taocdn.com/s3/m/1da292d7ccbff121dd3683f2.png)
单位
数量
备注
2021/8/17
22
三、制冷工艺设计文件及施工图要求
• (4)制冷工艺安装说明书
• 说明制冷系统安装所需的特殊技术要求, 与施工图具有同等效力
• 对于安装要求较为简单的小型制冷系统, 可直接以附注形式列在施工图上而不必单 独成文
• 一般包括对制冷机器设备、仪表、阀门、
管道的安装进行说明,以及对制冷系统试
• (一)设计要求:
•
技术先进
•
保护环境
•
经济合理
•
安全适用
•
......
2021/8/17
11
二、冷库制冷工艺设计要求和程序
• (二)设计程序 • 1 设计立项 • 根据需要或引入外资、个人集资、国家
投资,建设新的冷库或对原有冷库制冷系 统进行扩建、改建时,均需进行建设的可 行性调查,提出建设计划,编制设计任务 书,并报上级主管部门审批。
压、排污、检漏、抽真空、充灌制冷剂、
试运转和验收投产过程需要注意的问题进
行说明 2021/8/17
23
三、制冷工艺设计文件及施工图要求
• (5)施工图样
• 一般包括:
• 制冷系统原理图
• 制冷机器和设备平(剖)面布置图
• 制冷系统透视图
• 非标设备制作图
• 设备安装图
• 建筑预留孔和预埋件图
• 大样图
2021/8/17
20
三、制冷工艺设计文件及施工图要求
• 1、设计文件
• (1)设计说明书
• 设计参数:说明室内、外温度、湿度等
• 冷间布置及设计生产能力:说明冷间的数量、冷 加工能力、冷加工时间、每日进货量和进货温度 等。
制冷工艺设计手册
![制冷工艺设计手册](https://img.taocdn.com/s3/m/677ece56c281e53a5802ff7e.png)
制冷工艺设计手册第一章制冷技术的基础知识第一节制冷基础知识一、冷及制冷日常生活中,冷和热是两种不同的感觉,两个完全对立的概念。
可是用物理学概念来解释,物质的冷和热,只是热的程度不同,没有本质的区别。
各种物质都由分子组成,每个分子都在不断运动,分子运动产生了热。
不同的物质,分子运动状态是不同的,有些物质的分子运动比较剧烈,有些物质的分子运动比较缓慢;即使相同的物质,由于受外界条件的影响,分子运动的程度也不一样。
凡是分子运动速度快,物质的温度比较高,就称为热;分子运动比较缓慢,物质的温度比较低,就称为冷。
冷和热是相正确,它们是以温度的高低来衡量的。
随着外界条件的变化,冷的物质能够变热,热的物质也能够变冷。
例如,将水加热,冷水会变成热水,甚至成为水蒸气;反之,冬季气温下降,地面上水的温度随之下降,成为冷水,甚至冻结成冰。
自然界每年有季节变化,夏、秋季气温高,地面各种物质的温度随着升高,冬季气温低,地面各种物体的温度随着升高,冬季气温低,地面各种物体的温度也随着降低。
这种由于气候的变化,使物质变冷的过程称为天然制冷。
随着生产的发展,人类对冷的需要越来越多,自然制冷不但受气候限制,不能随便利用,而且冷的程度有限,不能适应生产发展的需要。
因而,在科学技术发展的基础上,采用了机器来制冷,称为机器制冷或人工制冷,简称制冷。
制冷,就是以人为的方法来减少某物质的热量,降低该物质的温度,制造出一定的低温。
制冷的任务是将冷却的物体中的热量转移给周围的介质(水或空气),或设法把该物体的温度,降低到低于周围介质的温度,和在所需的一定时间内保持一定的低温。
二、常见名词及概念1.温度温度用来表示物质冷和热的程度。
衡量温度的标准有摄氏温度、华氏温度和绝对温度三种。
中国日常生活和工程技术上大都采用摄氏温度或绝对温度。
(1)摄氏温度在标准大气压下,把水的结冰温度作为0度,沸腾温度作为100度,在0度与100度之间,平均等分成100份,每一份作为1度,这个温度标准称为摄氏温度,以符号℃表示。
制冷工艺流程
![制冷工艺流程](https://img.taocdn.com/s3/m/9ea82913866fb84ae45c8de7.png)
2.3 流程简述2.3.1冷剂贮槽冷剂贮槽的工艺流程参见流程图图号51000PE-DW01-0001和51000PE-DW02-0001。
首次开车之前,冷剂贮槽TK-14101中必须配制足够的冷剂。
POSM制冷站采用约26%(wt)的乙二醇水溶液。
首次冷剂的配制量按制冷站和各个冷剂用户设备和管道系统的填充量再加上约一年的消耗量计算。
冷剂的配制:首先将脱离子水按一定量加入冷剂贮槽(TK-14101)中;然后将乙二醇按一定量加入该贮槽中。
打开冷剂贮槽至冷剂泵(P-14101A)的入口管线,再打开冷剂配制管线上的阀门,启动冷剂泵;将罐内物料通过伸入罐内的混料喷嘴进行循环混合。
其后,每隔一定时间从泵出口取液样观察其外观均匀性和测定比重,直到满足预定要求。
补充冷剂:制冷系统在长期运行中会有少量损失。
所以,冷剂贮槽内应经常保持一定的存量。
利用脱离子水和乙二醇进料管线及其流量显示累积表,可以在本制冷站开车前或制冷系统运行期间向贮槽内加入按冷剂浓度计算的适量的脱离子水和乙二醇。
向制冷机输送冷剂:在下游单台或多台制冷机投运之前,通常情况开启泵P-14101A 和最低流量调节回路FIC-005,使冷剂系统处于可随时向下游制冷机供应制冷的状态。
2.3.2吸收制冷机组系统吸收制冷机组系统的工艺流程参见流程图图号51000PE-DW01-0001和51000PE-DW02-0002。
吸收制冷机组(UT-14101A/B/C)采用POSM装置的蒸汽凝液和/或本制冷站汽水混合塔制取的热水为热源。
制冷机组系统的配置和投入使用:本制冷站的制冷机由两种类型的制冷机组组成:即由3台利用蒸汽凝液余热的溴化锂溶液吸收式制冷机组和2台水冷式压缩氟利昂制冷机组组成。
如果前者制取的冷水温度低于4.5℃,则应尽量运行3台吸收制冷机组向用户供应冷量;如果前者制取的冷水温度高于4.5℃,和/或POSM装置停车而罐区的低温贮槽又需要冷量时,则应运行压缩制冷机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址的选择方案 • 主要生产项目和设计项目 • 其他方面协议
第2章-制冷工艺设计的一般流程
二、冷库制冷工艺设计要求和程序
• (2)设计任务书的编制 • (3)设计任务书的报批 • 设计任务书应根据投资额的大小呈报相应
定、蒸发回路的划分及系统供液方式的确定等。
第2章-制冷工艺设计的一般流程
一、冷库设计内容
2. 设计计算书
• 计算依据:包括基础资料、设计参数、各库房冷 藏容量或冷加工能力及其平面布置图等。
• 制冷负荷计算:包括库房、制冰冷负荷计算和机 器、冷却设备负荷计算等。
• 机器设备选型:包括机器、设备以及管道、阀门 的选型计算。
第2章-制冷工艺设计的一般流程
一、冷库设计内容
• 二、制冷工艺设计内容
• (一)编写设计任务书
• 设计任务书是制冷工艺设计的主要依据, 一般由建设单位(业主)填写。内容包括:
• 建库必要性说明
• 确定冷库性质和 投资额和资金来源
• 建成后的经济效益
• ......
第2章-制冷工艺设计的一般流程
二、冷库制冷工艺设计要求和程序
• (3)施工图预算和签订施工合同 • 施工图完成后,设计单位将图样和标书交
于已考察的施工单位 • 施工单位组织技术人员阅图,根据图样上
的信息编制施工图预算,将施工预算和标 书教育建设单位,建设单位确定中标者 • 施工单位确定,将施工预算交建设单位审 核并拨款,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签订施工 合同。
二、冷库制冷工艺设计要求和程序
• (二)设计程序 • 1 设计立项 • 根据需要或引入外资、个人集资、国家
投资,建设新的冷库或对原有冷库制冷系 统进行扩建、改建时,均需进行建设的可 行性调查,提出建设计划,编制设计任务 书,并报上级主管部门审批。
第2章-制冷工艺设计的一般流程
二、冷库制冷工艺设计要求和程序
• 制冷设备、管道隔热层厚度的确定。
第2章-制冷工艺设计的一般流程
一、冷库设计内容
3. 施工图样
• 制冷系统原理图、平(剖)面布置图、制冷系统 透视图。
• 设备安装图。 • 非标设备制作图。 • 土建条件图:包括机器设备基础图,机器设备平
面布置图,建筑物上的预留孔、预埋件图。 • 大样图、通用图样等。
第2章-制冷工艺设计的一般流程
二、冷库制冷工艺设计要求和程序
• (4)技术交底 • 召开技术交底会的目的:保证施工顺利 • 由设计单位向施工单位交代设计意图、技
术措施和特殊要求等,施工单位可对设计 图样质疑,提出建议和在施工中可以遇见 的困难。
第2章-制冷工艺设计的一般流程
二、冷库制冷工艺设计要求和程序
• (二)结构设计
• 承重结构的设计、建筑材料的选择
• (三)制冷工艺设计 • 冷库设计的核心部分
第2章-制冷工艺设计的一般流程
一、冷库设计内容
• (四)电气设计 • 变配电所、制冷机房、库房的电气设计和
制冷工艺自动控制设计 • (五)给水和排水设计 • 冷库给水设计、排水设计、消防积水给水
和安全防护设计 • (六)采暖通风和地面防冻设计 • 机房的采暖通风设计和冷间地面防冻设计
第2章制冷工艺设计一般流程
第2章-制冷工艺设计的一般流程
• 一、冷库设计内容 • 二、冷库制冷工艺设计要求和程序 • 三、制冷工艺设计文件及施工图要求
第2章-制冷工艺设计的一般流程
一、冷库设计内容
• 一、冷库工程设计的内容 • (一)建筑设计
• 库址选择、总平面布置、隔热和隔汽防潮层的设 计、防“冷桥”或其他构造设计...
要签订委托设计协议书,签订后,由设计
单位组织人员进行工程设计。
第2章-制冷工艺设计的一般流程
二、冷库制冷工艺设计要求和程序
• (1)扩大初步设计 • 编制工程的方案图、说明书和工程概算,
并呈报上级批准。 • (2)施工图设计 • 将获批的扩大初步设计中的内容,按照施
工要求以图样形式表现出来,以供施工安 装使用。 • 不得任意改变扩大初步设计内容 • 同时,设计单位应协助建设单位联系施工 单位和质量检查单位。 第2章-制冷工艺设计的一般流程
第2章-制冷工艺设计的一般流程
一、冷库设计内容
4.制冷工艺安装说明书 5.设备、材料规格表 设备、材料规格表包括设备材料的名称、 规格、型号、数量及生产厂家等。
第2章-制冷工艺设计的一般流程
二、冷库制冷工艺设计要求和程序
• (一)设计要求:
•
技术先进
•
保护环境
•
经济合理
•
安全适用
•
......
第2章-制冷工艺设计的一般流程
级别的审批部门审批;外商投资应到开发 区、保税区或相应的外事部门办理;个人 投资不在此例,可进行意向并双方签订项 目合同书,经公证后履行。
第2章-制冷工艺设计的一般流程
二、冷库制冷工艺设计要求和程序
• 2 设计实施
•
设计任务书获批后,既是工程设计的
依据。由建设单位委托有一定资质级别的
设计单位进行工程设计,建设方与设计方
二、冷库制冷工艺设计要求和程序
• (6)竣工验收 • 工程竣工后,建设单位要首先组织设计、
施工等单位对工程进行初验,系统地整理 技术资料和绘制竣工图,并向主管部门提 出验收申请。 • 竣工验收由筹建单位组织设计、施工等单 位会同主管部门共同参与,对全部工程进 行验收,经过试运转证明符合设计要求后, 会签验收文件,最后交付使用。
一、冷库设计内容
• (二)扩大初步设计 • 总平面布置图、 • 制冷机房和库房的平面图、剖面图、 • 制冷系统原理图 • 设备一览表 • 概算表 • ......
第2章-制冷工艺设计的一般流程
一、冷库设计内容
(三)施工图设计 • 1.设计说明书
• 简述设计意图和要求。 • 制冷方案确定:包括制冷剂的选择、压缩级数的确
• (5)设计变更通知书 • 在施工过程中,往往会遇到一些事先估计
不足或技术措施考虑不周的问题,引起施 工困难,需要设计单位到现场解决。当无 法维持原设计方案时,需要对原方案提出 修改,由设计单位向施工单位发出“设计变 更通知书”,经会签的设计变更通知书和施 工图具有同等效力,而原有设计图样作废。
第2章-制冷工艺设计的一般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