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讲:移动学习资源设计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学习指南形考作业及答案
国家开放大学学习指南形考作业1一、多选题(每题5分,共计10分)1、同学们,在学习了“任务一”的相关内容后,请将你认为适合描述为国家开放大学特色的选项选择出来。
选择一项或多项:(BCDE)A. 国家开放大学是一所与普通高校学习方式相同的大学B. 国家开放大学是一所在教与学的方式上有别与普通高校的新型大学C. 国家开放大学是基于信息技术的特殊的大学D. 国家开放大学可以为学习者提供多终端数字化的学习资源E. 国家开放大学是为没有条件参与全日制校园学习的人群提供学习资源的大学F. 国家开放大学的学习参与活动必须要到校园中和课堂上反馈2、请将下列适用于国家开放大学学习的方式选择出来。
选择一项或多项:(ABCD)A. 利用pad、手机等设备随时随地学习B. 在集中面授课堂上向老师请教问题C. 在网络上阅读和学习学习资源D. 在课程平台上进行与老师与同学们的交流讨论反馈二、判断题(每题2分,共计10分)3、制定时间计划,评估计划的执行情况,并根据需要实时地调整计划,是管理学习时间的有效策略。
(对)4、在国家开放大学的学习中,有课程知识内容请教老师,可以通过发email、QQ群、课程论坛等方式来与老师联络。
(对)5、远程学习的方法和技能比传统的课堂学习简单,学习方法并不重要。
(错)6、纸质教材、音像教材、课堂讲授的学习策略都是一样的。
(错)7、在网络环境下,同学之间、师生之间无法协作完成课程讨论。
(错)国家开放大学学习指南形考作业2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计10分)1、开放大学学制特色是注册后( A )年内取得的学分均有效。
选择一项:A. 8B. 3C. 10D. 52、请问以下是专业学习后期需要完成的环节?( B )选择一项:A. 课程形成性评价B. 专业综合实践C. 入学测试D. 了解教学计划3、请问以下不是专业学位授予的必备条件?( A )选择一项:A. 被评为优秀毕业生B. 毕业论文成绩达到学位授予相关要求C. 课程成绩达到学位授予的相关要求D. 通过学位英语考试4、学生本人要在学期开学后( D )内向学籍所在教学点提出申请,并填写《国家开放大学学生转专业审批表》,经国开分部审核批准后,即可办理转专业手续。
远程英语移动学习资源库的设计与开发
V 1 2 o . 1
总第 9 期 4
Sm N .9 u o 4
广东广播 电视大 学学报
J0URNAL 0F GUANGD0 NG RADI & TV UNI O VERSI TY
2 1 年 第 4 期 02
N . 4 2 l o . 0 2
远 程英语 移动学习资源库 的设计 与开发
、
远 程 英 语 移 动 学 习资 源 建 设 理 论
( 情景 认知理 论 一)
情 景 认 知理 论 (iadC gi nT er, 称 Sut oni hoy 简 t e t o
通 , 处不 在 的学 习, 一种 任何人 可 以在任 何地 无 是
【 基金 项 目】中央 广播 电视大 学 2 1 0 0年度科研 重点课题 “ 远程英语移 动学 习网络资源建设研 究 ( Q20 )的 GA 8 9
选定 卜2 个班 根据 学 生情况 进行 书面 或 网上 问卷 调查 。参与实验和调查的学生 隋况见表 1 。
表 1 参 与 实验 和 调 查 的 学生 情 况
学习状 态 , 除非 自己取 消 学习要 求 , 并且 学 习过程
是连 续 的、 无缝 的 ;2 可 访 问性 : 习者可 以访 问 () 学
中的, 学习是学 习者基于一定 的社会 文化情境 , 在学 习环境的互动中完成 自我建构意义的活动。它重视
隐性知 识的学 习, 强调外 部环 境对于学 习的重要意
义, 通过 “ 动感知 ” 活 为学生建构 学习模式 , 搭建 学 习支架 , 发展 学生 的 自信心 。情 景认知理论在活 动 的设计过程 中着重 以下几 个方面 : 1 在知识活动 () 中建 构知识 ;2 通过 教师 来 引导学 生完 成任 务 ; ()
浅论认知弹性理论对移动学习资源设计的影响
认知 弹性理论 是 美 国心理 学家 S i pr o于 19 9 0年 提出, 所谓 认知 弹性 , 是指 以 多种方式 同时建构 自己 的知识 , 以便对发 生 根 本 变化 的情 境 领 域做 出适 宜 的反应 。含义是 复杂 和非 良领域 的知 识要 通过 多维
习者提供 形式 多样 的信 息 、 与之 相关 的案例 、 合理 的
情景 , 只有 这样才 能促 进有 效 的学 习。 二 、 动学 习及 其特点 移
料 、 动学 习环 境 、 动学 习支持 系统 。移动学 习资 移 移 源具 有与其 他学 习资源不 同的特征 :
随着 计算 机 技术 、 网络 技 术 和 通信 技 术 的迅 速
持的学 习是 随时 随地 发 生 的 , 方 面 意 味着 移 动学 一 习适宜 承载简单 的学 习活 动 , 些学 习活 动 及 学 习 这
四 、 知弹 性理 论对 移动 学 习资源设 计的影 响 认
1 学 习内容 和主题 方 面 . 首 先 , 选定 学 习 内容和 主题 , 应 通过对 认知 弹性 理论 的分析 , 设计 者 应 考 虑 着 重选 取 能 够贴 近学 习
资源 的形 式都 应该 微 型 化 ; 一 方 面也 意 味 着 学 习 另
者生活 和工作 的高级 学 习主题 或 内容 。移 动学 习过
收稿 日期 :0 2 7 2 2 1—0 —O 作 者 简 介 : 芳 ( 94 ) 女 , 疆 巩 留人 , 1 科 学 技 术 学 院教 育 科 学 学 院 , 师 , : 研 究 方 向 : 何 17 一 , 新 佛 【 J 讲 硕 L, 网络 教 学 、 学 系 统 设计 。 教 项 同简 介 : 文 系佛 山科 学 技 术 学 院 校 级 课 题 “ 动学 习 资源 的 设 计 ” 本 移 阶段 成 果 (0 0 0 5 。 2 1 X 5 )
移动学习资源设计研究——以在职学习者为例
以在 设计 学习资 源时应 该具 有实用 性 , 简单 明 了地把知识 讲授
清楚 。
利用工作 和 生活 之余 的零 散 时间进 行 学 习 。 如上下 班途 中 、 例 公交车 上 . 以及家 中的空余 时 间等 , 其学 习时 间 比较分 散 。 职 在
移动学 习继 承传统 网络学 习的优 点 , 中之一 就是 将优 秀 其 的学 习资源 提供 给学 习者 .使 优 秀 的学 习资 源能 够 被大 家共
享 . 此 移 动 学 习 中学 习 资 源 的 设 计 就 显 得 十 分 重 要 。 有 丰 因 拥 富 并 设 计 合 理 的 学 习 资 源 对 学 习 者 的 学 习 将 起 到 极 大 的 促 进 作用 。 因此 应 该 加 强 对 移 动 学 习 资 源 设 计 的 研 究 。
动学 习越 来越 受到人 们 的欢迎 。通过 分析移 动 学习和在 职 学 习者 的特 点 , 点关 注移动 学 习 中学 习资源 的设 计 , 重 并 以在 职 学 习者 为例 . 对移 动 学习资 源的设计 过程进 行 了研 究。 关键词 : 动 学 习; 习资 源设 计 ; 职 学 习者 移 学 在
上 的 灵 活 性 和方 便 性 而 受 到 在 职 学 习 者 的 欢 迎 。
2 移 动 学 习资源 的设 计
21 先 前 分 析 . () 习者分 析 。 习者分 析 主要是 对 在 职学 习 者这 一特 1学 学
在职学 习者是 一类 特殊 的学 习者 , 他们 的学 习时间 和地点 不固定 , 由于外 部 或 内部 自身 的一 些学 习需 求 , 望 能够 在兼 希
压 力 和其它 因素 的影响 。 比如 由于工作 压 力较 大 , 习者 要集 学
移动学习资源开发技术分析
( 1 ) 学 习便 捷性
( 4 ) 交互 丰 富性 移 动 学 习可 以充 分 发 挥 移 动 终 端 在 通 讯 、
交 流方 面 的固有优势 , 达 到及 时交 流的 目的 。随
不 确定 、 注意 力较 为分散 的状 态 。他们 要 么因为
工作 繁 忙 , 需 要 通过 移动 中的学 习来 节 省 时间 ;
移 动学习( M— L e a r n i n g ) 是 指 利 用 无 线 移 动 通 信 网 络技 术 以及 便 携 式无 线 移动 通 信设 备 获
要 么 因 为面 对 生 活 或工 作 中亟 待 解 决 的问题 , 需要 寻求及 时 的帮助 。因此 , 移 动学 习者 的学 习 过 程很 容易 受 到外 界 的干 扰和 影 响 ,从 学 习者
2 、 移 动学 习资源 开发 原则 移动 学 习资 源应该 遵 循 移动 学 习 的原 理 和
学 习 系统 必 须 能 为学 习者 提 供适 用 且 高度 个 性
化 的 内容 订制 服务 。 ( 3 ) 资源 片 段化
特 点进 行设计 开 发 ,一个 优 秀 的移 动 学 习资 源
应满 足 以下原则 : ( 1 ) 实用性 原则
取 教 育信 息 、 教 育 资 源 和教 育服 务 , 并 实 现教 学
活动 交互 的一 种 数字 化学 习方式 。 移 动 学 习 是移 动 计算 技 术 与数 字 化 学 习技
的学习内容来讲 , 学习者是在一定 的“ 零碎” 时
间 中进行 的“ 片段 化 ” 学 习。
术 相 结合 的产 物 , 与 其他 学 习形 式 相 比较 , 移 动
面向移动学习的课程设计
面向移动学习的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移动学习的定义、特点及其在教育中的应用。
2. 学生能掌握移动学习的基本原则和设计理念。
3. 学生能了解移动学习资源的类型和获取途径。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移动设备进行资料搜集、整理和分析。
2. 学生能够运用移动学习应用进行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
3. 学生能够设计并实施简单的移动学习活动。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对移动学习产生兴趣,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2. 学生能够认识到移动学习在提高学习效率、丰富学习体验方面的价值。
3. 学生在移动学习过程中,培养团队协作、分享交流的良好习惯。
课程性质分析: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移动学习的相关知识,学会运用移动设备进行高效学习,培养自主学习和团队协作能力。
学生特点分析:本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信息素养,对新兴技术有较高的敏感度和接受能力,但需加强学习策略和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
教学要求:1. 结合课本内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2. 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 注重学生个体差异,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支持和指导,确保课程目标的达成。
二、教学内容1. 移动学习概述- 移动学习的定义与特点- 移动学习的发展趋势- 移动学习在教育中的应用案例2. 移动学习的基本原则与设计理念- 便捷性原则- 个性化原则- 互动性原则- 随时随地学习的设计理念3. 移动学习资源类型与获取途径- 电子教材、视频、音频、图文等资源类型- 移动学习应用与平台介绍- 资源获取途径及方法4. 移动学习策略与方法- 自主学习策略- 协作学习策略- 混合式学习策略- 个性化学习策略5. 移动学习活动设计与实施- 活动设计原则- 活动类型及案例- 活动实施与评价6. 移动学习在课堂中的应用实例- 案例分析- 教学模式与方法探讨- 教学效果评估教学大纲安排:第一周:移动学习概述第二周:移动学习的基本原则与设计理念第三周:移动学习资源类型与获取途径第四周:移动学习策略与方法第五周:移动学习活动设计与实施第六周:移动学习在课堂中的应用实例及评价教学内容进度:每节课围绕一个主题进行讲解,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每周安排一次实践活动,确保学生掌握所学内容。
基于微信小程序的移动学习平台的设计与实现-毕业论文
---文档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摘要本项目将要设计及制作一个移动学习平台微信小程序,该小程序的主要功能是为用户提供一个可在线观看关于数学和英语的视频学习资料的平台。
小程序的设计及实现过程中所使用到的软件工具包括微信开发者工具(小程序编写及后台云数据库)、思维导图工具(页面交互流程理解)。
本项目中所涉及到的流程包括有:小程序功能的构想、使用云开发数据库上传视频和图片、轮播图功能的实现、分区列表的设计、通过点击事件实现带参数跳转至视频详情页、视频详情页的数据获取与展示、收藏功能的实现、发表评论功能的、收藏与评论状态的数据库实时更新、模糊搜索功能的实现、程序测试等。
关键词:微信小程序云开发移动学习平台视频播放AbstractThis project will design and implement a mobile learning platform base on WeChat mini program. The main function of this mini program is to provide a platform for users to watch learning materials about Math and English online. The tools used in the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the mini program include WeChat web devtools (Code design and Cloud Database),Mindjet MindManager (page interaction process flow chart).Work process involved in this project are: the idea of mini program functions, Upload videos and images by using Cloud Development Database, the design of Carousel banner, the design of partition lists, jump to video detail pages with parameters by click events, data acquisition and display of video detail pages, the design of add favorite function, the design of comment function, cloud database real-time update of favorite and comment status, the implementation of fuzzy search function, program test, etc.Key words:WeChat mini program Cloud development Mobile Learning platform Video playing目录第一章绪论 (1)1.1开发背景及意义 (1)1.2国内外研究现状 (1)1.3课题研究内容 (2)1.4论文的组织结构 (2)第二章开发环境 (3)2.1开发工具的介绍 (3)2.2 项目结构介绍 (3)2.3 云数据库介绍 (4)2.3.1“数据库”页面 (4)2.3.2“存储”页面 (5)2.3.3“云函数”页面 (5)第三章小程序需求分析 (6)3.1 程序整体需求分析 (6)3.2 云开发需求分析 (7)3.3 视频详情页的需求分析 (7)第四章小程序功能实现 (8)4.1 从云数据库获取信息 (8)4.1.1建立视频数据信息存储列表 (8)4.1.2小程序页面获取视频列表 (9)4.2 首页轮播图 (10)4.2.1轮播图的意义 (10)4.2.2首页轮播图的实现 (10)4.3 分区页面导航栏 (12)4.3.1小程序底部导航栏 (12)4.3.2首页头部导航栏 (13)4.3.3遇到的问题与解决办法 (14)4.4 对应视频的视频详情页数据获取 (15)4.4.1带参数跳转至视频详情页 (15)4.4.2视频详情页数据获取 (16)4.4.3遇到的问题与解决办法 (17)4.5 收藏和评论 (18)4.5.1收藏功能的基本实现 (18)4.5.2收藏状态的服务器上传与同步 (18)4.5.3用户信息的获取 (20)4.5.4评论功能的实现 (22)4.5.5遇到的问题与解决办法 (24)4.6 模糊搜索 (25)第五章小程序调试 (27)5.1 首页功能调试 (27)5.1.1推荐页轮播图 (27)5.1.2数学、英语专区页面 (28)5.2 视频详情页功能调试 (28)5.2.1视频详情页跳转与信息获取 (29)5.2.2评论功能 (30)5.2.3收藏功能 (31)5.3 搜索功能调试 (32)第六章总结与展望 (33)参考文献 (34)致谢 (35)第一章绪论1.1开发背景及意义随着时代与科技的创新进步,手机已然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学大精品讲义四下数学(含答案)6讲小数点的移动及小数的近似数(教师)
第六讲小数点的移动及小数的近似数一、知识梳理:考点1小数的数位顺序表考点2 小数的性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考点3 小数点的移动小数点向右移: 移动一位,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倍;移动两位,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0倍; 移动三位,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00倍;移动四位,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000倍;……小数点向左移:移动一位,小数就缩小10倍,即小数就缩小到原数的101;移动两位,小数就缩小100倍,即小数就缩小到原数的1001;移动三位,小数就缩小1000倍,即小数就缩小到原数的10001;移动四位,小数就缩小10000倍,即小数就缩小到原数的10001;……考点4 小数的近似数(用“四舍五入”的方法)(1)保留整数,表示精确到个位,就是要把小数部分省略,要看十分位,如果十分位的数字大于或等于5则向前一位进一。
如果小于五则舍。
(2)保留一位小数,表示精确到十分位,就要把第一位小数以后的部分全部省略, 这时要看小数的第二位,如果第二位的数字比5小则全部舍。
反之,要向前一位进一。
(3)保留两位小数,表示精确到百分位,就要把第二位小数以后的部分全部省略,这时要看小数的第三位,如果第三位的数字比5小则全部舍。
反之,要向前一位进一。
(4)为了读写的方便,常常把不是整万或整亿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
改写成“万”作单位的数就是小数点向左移4位,即在万位的右边点上小数点,在数的后面加上“万”字。
改写成“亿”作单位的数就是小数点往左移8位即在亿位的右边点上小数点,在数的后面加上“亿”字。
然后再根据小数的性质把小数末尾的零去掉即可。
二、课堂精讲:(一)小数的数位顺序表例1.(1)7.375是由( )个一、( )个十分之一、( )个百分之一和( )个千分之一组成的。
(2)5个十和8个百分之一组成的数是( )。
(3)一个数百位、十分位和千分位都是7,这个数是( )。
【随堂演练一】【B 类】1.填空:0.1里有( )个0.01,有( )个0.001 10个0.1是( ),10个( )是0.1,10个0.001是( ),0.01里有( )个0.001,10里有( )个1,1里有10个( )。
三年级上册信息技术浙教版第6课查看资源与文件 精品教案
的保存位置,有助于更好地利用资源。
对于电脑上已有的文件,我们该如何知道文件保存位置的方法呢?学生活动:小组交流尝试找到方法学生展示:文件右键→属性→常规→位置,通过这样的方法,可以查看文件的位置。
教师总结:同学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可真厉害!这个秘密都被你们发现了,老师给你们点个赞。
现在就来查看你所下载的资源在计算机中的保存位置吧!学生活动:动手操作教师活动:巡视整场,帮助同学解决问题教师总结:同学们已经学会了查看自己下载资源的位置所在,你能说一说你下载了哪些资源吗?学生预设:我是通过看资源的图片知道有文本、音频、视频和图片等资源。
教师总结: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学习不同的图标代表了哪些资源类型?(二)图标与文件类型教师活动:出示一些相应的资源,让学生感受文本、图片、音频视频等资源的不同,让学生自己去发现不同,总结特点。
学生活动:认真参与活动,用心感受。
学生总结:微软办公文档格式,用于创建和编辑文本文档通用文档格式,可用于阅读和打印文本、图像和图形图片类型文件音频文件视频文件教师补充:我们可以查看文件的拓展名来区分不同的资源,文件拓展名如何查看:双击此电脑→查看→勾选文件扩展名教师补充:不同的资源在类型上有差异,从文件图标就可以区分(三)文件属性查看教师活动:通过资源管理器,可以查看文件的修改日期、大小、类型等属性。
查看文件属性的方式有很多,可以按需选择。
方法:选中文件→鼠标右键→属性找到你下载的资源,在资源管理器里查看资源属性。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总结:关于这些资源的更多信息可以通过查看文件属性、文件名或者特定的文件夹路径来获取。
比如创建时间、修改时间、文件大小等。
另外,如果资源是通过特定的软件或平台下载的,还可以在该软件或平台上查看更多详细信息。
三、拓展延伸磁盘是计算机中存储各种数字资源的主要介质。
在计算机的桌面上找到“此电脑”并双击打开,可以方便地查看磁盘容量、格式等属性。
四、练习。
移动学习资源设计研究
风格 的教 师也不 太容 易受 现场摄 制人 员 的干扰 。 按照 国家精 品课 程评审指标体 系要求 , 品课程 精
要体现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在教学内容方面, 要处 理好经典 与现代 的关系 。在教 学方法 与手段方 面 , 以
信 息化 ,00 7 ( )45 2 1 ,3 4 :- [ ] 力. 响 医学 精 品 课 程 质 量 的技 术 因素 分 析 及 其 对 策 6张 影
极 , 能力 追踪 教 师 的引 导 , 适 当 的 时 间 、 当 的 有 在 适 地方 反馈 信息 , 课 的艺 术 性 也 比较 强 。对 于这 一 授
【 e od 】m bel r n ; e ucs ei ; ei a K yw rs : oi a i r or s n ds ncs l en g s ed g g e
随着 网络 技 术 与 通 信 技术 的迅 速 发 展 , P S GR、
C M 和 WA D A P等 技 术相 继 产 生并 被 成熟 应 用 于 各
【 摘要】根据移动学习的特点 , 学习内容 、 : 从 媒体形式以及交互形式三个方面介绍 了移动学习
资源 的设 计 原则 , 并通过 具体 设计 实例进 行 了说 明。
【 关键词】 移动学习; : 资源设计 ; 设计案例 【 中图分类号】 G 3 【 :44 文献标志码】A 【 : 文章编号】 10 - 8 (0 2 0 - 1- : 45 7 2 1 )50 3 4 0 2 5 0
第2 6卷第 5期 21 0 2年 l 0月
中
国
医
学
教
育
技术 Βιβλιοθήκη V0 . 6 No. 12 5
羽毛球课程教案第六课学习后场移动步法
羽毛球课程教案第六课学习后场移动步法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羽毛球的后场移动步法。
教学内容依据《羽毛球教学指导纲要》第三章第二节,详细内容包括:后场移动的基本步法原理,包括侧身移动、交叉步和调整步;后场击球的步法技巧,特别是跳转步的运用;以及结合实战的后场移动步法训练。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后场移动步法的原理和技巧。
2. 能够在实战中灵活运用后场移动步法,提高击球的准确性和效率。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比赛中的快速反应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在于后场移动步法的正确执行,包括步法的顺序和节奏。
难点在于如何让学生在实战中快速而准确地调整步法,以及如何结合跳转步进行有效移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羽毛球拍和羽毛球若干羽毛球场地和标线训练用标志物计时器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简短的实战视频,展示后场移动步法在比赛中的重要性。
引导学生讨论视频中选手的移动策略。
2. 理论讲解(15分钟)介绍后场移动步法的原理和种类。
演示并解释侧身移动、交叉步和调整步的具体动作要领。
3. 技能训练(20分钟)让学生进行基本步法的分组练习。
指导学生在移动中保持平衡和重心的转移。
4. 例题讲解(15分钟)选择一个后场击球例题,逐步讲解步法的运用。
让学生跟随示范进行步法练习。
5. 随堂练习(15分钟)设置标志物,模拟实战中的后场移动情景。
学生分组进行移动步法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6. 实战演练(20分钟)进行后场移动步法的对抗练习。
强调步法与击球的连贯性和及时性。
学生分享自己的练习体会。
六、板书设计后场移动步法:侧身移动、交叉步、调整步步法要领:快速、平衡、节奏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录制自己在后场移动步法练习中的视频。
答案要求:视频中需展示正确的步法顺序和动作要点。
答案要求:具体描述改进点,并给出改进计划。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反思本次课程的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观看高级别羽毛球比赛,分析选手的后场移动策略,并在下一堂课中进行分享。
基于手机移动学习的教学系统设计
见端 倪 。手机 移 动学 习就 是依 托 目前 比较 成 熟 的无 线 移 动 网
络、 国际互 联 网 以及 多媒 体 技术 , 生 和教 师使 用手 机 , 过移 学 通 动教 学 服 务器 , 为方 便 灵 活地 实 现 交互 式 教学 活动 。 更 这种 教
动学 习 属于 现代 远程 教育 模式 , 是建 立在 电脑 技 术 、 络技 术 、 网 移 动通 讯 技术 、 向 电子 通 信技 术 与 现代 教 育 理论 、 习理 论 双 学 紧密 结合 基础 上 的新 型 的远程 教学 , 以方便 性 、 它 交互 性 、 时 实 性 、 合 性 和适 应 性 等特 征 , 综 赋予 个 体更 多 的学 习 主动 性 和灵
学不 同于 课 堂教 学 和 网络 教 学 .其 自身 的特 点决 定 了不 能利
用课 堂 教 学或 网络 教学 的教 学方 法 来 实施 教 学 .需 要 另一 种
者 的一 种 媒 介环 境 , 独特 的 方式 传 递 着 信息 资 源 , 塑 造 着 用 并
新 的社会 文化 环 境 。 新媒 体 除对 自主学 习的 内外部 条 件有 上述 积极 影 响 外 , 可 能 产 生一 些 负 面效 应 。 还 如新 媒 体 传播 大 量社 会性 、 娱乐 性信 息更 容 易吸 引大 学生 的 眼球 、 散他 们 的精 力 , 分
收 稿 日期 :01— 2 0 2 2 0— 6
( 责任 编辑 : 江华 ) 邬
作 者简 介: 庞峰 ( 9 7 ) 男 , 东滕 州人 , 18 一 , 山 曲阜 师 范 大学信 息技 术 与传播 学院教 育技 术 学专 业 2 1 0 1级硕 士研 究生 , 究 方向 为 网络 教 育 。 研
《第6课 金鱼乐悠悠—“铅笔”,“橡皮”工具和移动》名师教案
第6课金鱼乐悠悠——“铅笔”、“橡皮”工具和移动(一)教学目标(1)学会“画笔”和“橡皮”的用法。
(2)学会“椭圆”的画法。
(3)学会用颜色填充。
(4)学习图形的选择和移动。
(5)提高美术素养。
(二)教材分析本课任务为画鱼缸和金鱼,主要学习“铅笔”工具和图形的选择和移动,同时复习前课的图形组合,增加了组合后用“橡皮”进行修改的内容。
本课接触的画图知识比较多,有“椭圆”、“铅笔”、“橡皮”等工具;有选择并移动图形,以及透明粘贴等。
在活动天地中还学习了“曲线”工具。
本课任务分为三个部分,各有侧重,第一部分为画鱼缸,侧重图形的组合;第二部分为画金鱼,侧重铅笔的使用和物体造型;第三部分是将金鱼“放到”鱼缸中,侧重图形的选择和移动。
(三)教学设计与教学建议教学设计建议1、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1)能模仿画出“金鱼乐悠悠”图。
2)学会移动图形。
3)学习“曲线”工具。
(2)过程和方法分析-模仿-领悟,通过范例,举一反三,掌握同类知识的规律。
2、重、难点1)分别画出鱼缸和金鱼,并将金鱼拖放到鱼缸中。
2)画“金鱼”。
3、教学过程建议教学建议本课开始部分画鱼缸时,建议老师要注意引导,鱼缸的组合,要忽视多余的线条才能看出的图形。
这是一种比较高级的图形组合方式,就是要在复杂的线条组合中,看出所需要的图形。
本课教学时,要注意画图过程,即画鱼缸→画金鱼→移动金鱼,要避免有的同学可能直接在鱼缸中画金鱼。
其实这也未尝不可,不过我们是以任务驱动来学习知识和技术(当然技术要合理),与美术课的绘画教育还是有所区别的。
用“铅笔”画教材上的金鱼是有些难度的。
学生画时,可以不按教材上的样子,教师可以设计一些难度不同的鱼的图形提供给学生参考,这样可降低画图的难度,以免学生盘桓于此,花费过多的时间,影响教学过程。
本节课另一主要的学习目的是图形的选择和移动,涉及到透明粘贴,在教学中,可以通过两种情况的对比,说明透明粘贴的作用。
根据教学实际,可以增加“选择后,通过选择框调整图形”的操作学习,可能有的同学金鱼画的太大,和鱼缸不成比例。
移动学习模式在高等教育中的研究与设计
移动学 习特有的性质为:
习方式 的变革带来更 多的帮助 。美 国加州 大学 儿
伯克利分校的人机交互研究室从 20 00年开始启动了 名为“ oi dctn 的项 目以来 , M b e uao” lE i 全世界 的教育界
地 的学 习环境 。
世纪初 , 主要是在教育部 的策划下发展起来的。与欧
美等国家相 比, 国的研究 才刚刚起 步 , 我 规模还 比较 小, 主要集中在移动学习系统相关技术研究 、 移动学习
( )提供 js— n t e 2 ut i — m 是在学习者最需要的时
的位 置 与 关 系
革, 它通过渗入 、 关联和改变传统的学习方式 , 来推进 情境学习、 非正式学习和社会性学习的实践。在情境
学习理论的支持下 , 移动学习设备给大学生提供 了独 特机 会 , 以让 学生 使 用 移 动 学 习设 备在 实 际 的社 会 可 环境 中进行。移动学习支持的情境学习将帮助学生在
2 高校 中移动 学 习的 可行性 研 究
2 1 高校教育的特点 . 高等教育的任务 是为社会培养各 类高级专 门人 才。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 , 他们 的学习活动与 中小学和成人教育的学习活动有所不 同。 从学习内容上看 , 高等教育要求 专业化 的程度较
实际的环境下去解决问题 , 且根据学生所处 的环境 并 来自 动呈现 出恰 当的学 习情境 , 促使学生进行学 习。
终端 的软件开发研究 、 动学 习课程开发研究 以及理 移
候为他们提供知识信息 , 不论他们处在何种场合。也 就是说 , 学习者 的学习的位置是非固定和预先设定的 , 学习的时间、 地点不受限制 , 学习环境、 学习资源、 学习
基于雨课堂的移动学习网络课程的设计开发
基于雨课堂的移动学习网络课程的设计开发作者:王玉娥来源:《现代交际》2018年第07期摘要:本文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为例,开展了基于雨课堂的移动学习网络课程资源设计研究。
根据移动学习资源的设计原则和课程特征,结合雨课堂微信平台的特点,开发适用于在校大学生进行移动网络学习的课程资源,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和课程质量,同时也为进行混合式教学奠定基础。
关键词:移动学习雨课堂微信平台心理健康教育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8)07-0009-02我国互联网信息中心2018年发布的报告显示,截至2017年年底,我国的网民规模已经达到了7.7亿,普及率达到55.8%,其中利用手机上网的网民规模超过7.5亿,占比接近98%,而这一比重在2016年还是95%。
[1]可见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推动了移动网络深入到人民群众的生活中,尤其是教育领域,互联网和教育相融合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在教育领域,移动学习逐步发展为人民群众获取知识的主要渠道之一。
尤其是微信这一平台的构筑,为互联网背景下的移动学习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同时也提供了更好的应用空间,更多的学习者将微信作为获取知识的渠道之一,尤其是具有开放性知识分享性质的微信公众号作为知识的获取媒介之一。
[2]就大学生学习实践而言,微信平台的学习时间占大学生整体学习时间的比重越来越高。
与此同时,移动学习的资源具有开放性的特征,资源的质量对于学习的掌握情况具有重要影响。
通过科学高效的移动教学工具,并且结合技术实现网路课程构建,能够有效提升当前大学生的学习质量和学习效率,有利于促进教学信息化程度的提升。
一、作为教学工具的雨课堂雨课堂作为一种智能终端连接媒介[3],是学堂在线以及清华大学相关科研机构两者共同开发的交互式教学平台,具有突出的智能性特征。
雨课堂能够实现从课前到课堂中,进而课后复习各个环节的新鲜体验,能够提升教学互动的效率。
利用SDK开发智能手机的移动学习资源
( ) 学 设计 一 教
二、 手机移动学 习资源的开发工具
许 多学 习资源 的开 发者 习惯 了使 用 P c机 开 发 资源 , 非常熟悉 适用 于 P 也 c机 的 C、 c++、 - J A V A等 编程语 言 。但 移动 设备 的硬件 、 能 和操 作 性 平 台与 P c机 还 是 存 在很 大 的差 异 。在 以前 要 想
移动学习的资源在移动学习过程中起这 里 我 是
们 向大家介绍如何利用 S K平台开发智能手机 D
的移动 学 习资 源 。
一
、
手机移动学 习资源的设计
要 开发智 能 手 机 的学 习 资 源 , 先 要 对 制 作 首 的资源 进行 设计 。设 计 的工作 主要 包 括 内容 角度 的教学 设计 , 以及 承 载这 种 资 源 所使 用 媒 体 的媒
移动学 习的特 点 , 以满 足 学 习 者 的需 求 。 教 学 设 计 阶段要 完成 的工 作 主 要 包 括 : 习 目标 分析 学 并填 写 目标 分 析 脚 本 ; 习 内 容设 计 并 完 成 资 源 学 概括 、 资源 结构 脚 本 以及针 对 每个 学 习对 象 的 内 容设 计脚 本 ; 习活动 设计并 完成 设计 脚本 。 学
( ) 二 媒体设 计
革和发展规划纲要(0 0 2 2 年 ) 明确提出要 21 — 00 》 “ 建立 开放 灵 活 的教育 资源公共 服务 平 台 , 进 优 促
质教 育 资源普 及共 享 ” “ 力发展 现代远 程教 育 , ,大 建设 以卫 星 、 电视 和互 联 网 等 为 载体 的远 程 开 放 继续 教 育及 公 共 服务平 台 , 为学 习者 提供方 便 、 灵 活、 个性 化 的学 习条 件” 。 目前全 世界人 口已达 … 到6 5亿 , 中有 接近 2 的人 拥有 手 机 , 为人 其 0亿 作 口大 国 的 中 国 , 机 拥 有 数 量 更是 飞快 增 长 。在 手 农村 , 手机 的普 及 率远高 于计算 机 的普 及 率 。 移动 通讯 技术 的高 速发 展使 得学 习者 随时 随 地 学 习成 为 可 能 , 大 推 动 了移 动 学 习 的 发 展 。 极
移动学习资源和活动的综合模型设计研究
Mu id 2 0 )分析了移动学习在教学 、技术和组织 yn a( 0 7 方面 的大量宣传和现实情况 。教学方面 ,Mu id ( 0 7 yn a 2 0 ) 和其 他研 究者 ( i t,L nd l,V v ua& S ape, Nas h o sae a o l mi h ris 2 0 )建议分析现有学习理论指导下 的移动学 习实践情况 。 04
第 2 卷 1
现 代 教 育技 术
M o e d c t n l e h oo y d m E u ai a c n l g o T
Vb . 121
NO 7 2 1 . 01
2 1 年 第 7期 01
移动学 习资源和 活动 的综合模型设计研 究木
肖 君 王 敏娟 。 李 雪
用有 了巨大的转变,如管理 、合作 、标准 以及关系 、数据收
集 、 置 感 知应 用等 方 面 ( at , ac e & T n ny 2 0 ) 位 P t n S nh z a g e , 0 6 。 e
然而 ,在发展初期 ,移动学习的理论和教学基础还处于不成 熟 的阶段 。因此 ,研究者和相关人员主要关注如何就开发和
M o ieLe r i g ( - a nn ) b l a n n m Le r ig
情 境 认 知
I傣 度 鸯
l
n l
l 鞭) 厂 俄 { 荑I ຫໍສະໝຸດ 个性 化 学 习 ,
‘
社 会 化学 习
互j
j 识 传 瑚 群
图 1移动学 习应用模型
1 5
社会 建构理 论基础上 ,提倡 同伴互动、合作讨论和数字化 的
电气工程专业教学中的移动学习环境设计
在对 比了各类 主流 技 术后 , 我们 选 择 了 以课 堂
( F + N 加课 后 ( O C S ) Wii V C) P D A T 结合 的方 式 , 将移
动学 习微 环 境 的应 用 场 所 , 点 放 在 了课 堂 授课 过 重 程 中。通 过 搭 建 的 Wii无 线 局 域 网 , 用 基 于 F 利 V C协议 的免 费桌 面共 享 软 件 , 成 出勤 考 查 、 N 完 资 料 分发 与作业 提交 、 生反馈 和小 组创 建等任 务 , 学 促 使 学生 积极 参与 到课 堂 教 学 活 动 中来 , 高 课 堂 学 提
延 伸 , 分 发挥 随时 随地交 互学 习的优 势 , 网络课 充 将
程 中的课 程 标准 、 教学 重难 点 、 习方 法和相 关 资源 学
等 网页 , 针对 移动 终端 的屏 幕尺 寸 、 辨率等 进行 调 分 整, 打包 发 布供 学生 下 载 。在 教 学 过程 中借 助 教 室
录播设 备 , 每次 授 课 的音 频/ 将 视频 资 源 上传 到 “ 电 力 系统 分析 ” 网络 课 程 主 页 , 于学 生下 载 至 移 动 便
样 的学 习环境 中 , 生 投 入 的精 力 和 信 息处 理 的能 学 力有 限 , 握 陈述 性 知 识 ( 实 、 念 、 料 、 讯 掌 事 概 资 资 等) 尚有 可 为 , 于 程 序 性 知 识 ( 法 、 理 、 能 对 方 原 技 等) 的学 习则勉 为其难 。
的非正 式学 习为 主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目标 来设 定 , 即更好 地 培 养 学 生协 作 式 学 习 与知 识 管理 的能 力 , 享学 习经 验 , 高学 习效率 。 共 提
移动学习教学设计中游戏化元素的挖掘
刘 伟 江 婷 李 可:工科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体系现状研究———基于成果导向教育与分层递阶理论移动学习教学设计中游戏化元素的挖掘曾小芹(豫章师范学院数学与计算机学院 江西南昌 330103)摘 要:为寻找在科学、有趣、高效的环境中挖掘提升快乐学习体验新途径,可以在移动学习的教学设计中融入游戏化元素。
从不同角度搭配组合DMC塔元素,可构建出不同的游戏化教学设计机制。
根据DMC金字塔和游戏化设计中心机制,移动化游戏化教学设计中主要有九大游戏化教学设计元素及其运用方式。
关键词:移动学习; 教学设计; 游戏化元素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7632(2019)06-0043-04 最理想的学习状态是在科学、有趣、高效的环境中将知识理解记忆、消化吸收并实践运用,实现以生为本、个性化学习需求,挖掘提升快乐学习体验新途径的目标,在移动学习教学设计中加入游戏化元素是一个“好玩儿”的选择,能推动非游戏场合游戏化的应用[1]。
移动学习的游戏化教学设计不像商业游戏那样,能够凭借清晰的目标和奖励吸引用户持续地参加。
但无论是何种方式的学习都有一个最重要的强制性要求,就是要花费精力、脑力学习知识且必须取得规定范围内的成绩,而不是简单的快餐式学习。
学习是一种持续性的、有难度的、枯燥且需要长期努力才能得到回报甚至没有直接回报的“苦难”行为。
游戏化教学设计呈现的形式虽然游戏化了,却也是“快乐并痛”的过程。
为此,游戏化教学设计不是单纯地将形式、内容、模式或场合等游戏化,就能使学习者欣然学习并取得学习成果的途径。
相反,优质地实现游戏化教学要比纯娱乐游戏难度要大得多。
一、DMC游戏元素金字塔为实现移动学习教学设计的游戏化,就要打破传统的教学设计方式,发散性地全方位挖掘教学设计中的构成要素,首要任务就是尽可能多地发掘、提取、抽象游戏化元素。
游戏化元素五花八门,按其作用分为动力、机制和组件三类,并根据抽象程度的高低从上至下排列构成了DMC金字塔[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媒体设计
多媒体认知原则 空间接近原则 时间接近原则 一致性原则 通道原则 冗余原则 个体差异原则 交互原则 分段原则 标记原则
交互设计
• 常见交互方式:浏览内容、短消息、提问、表 态(赞一个)、讨论、练习、社交(加好友、 关注、发私信) • 菜单简洁,不常用下拉形式 • 导航清晰,快速返回、回主页 • 全文搜索,快速定位信息
可用性设计
• 结合移动终端的特性,设计开发可用、有 用、易用的学习资源 • 投入使用前,和产品一样进行可用性测试
SUS测试
• SUS(Syest百 分制来计算的分数,超 过 60 分被认为是 good usability。
• • • • • • • • • •
• 设计学习对象时,要注意:( 1 )将信息进行 分解,以防止信息量超负荷;( 2 )利用先行 组织者来促进局部细节信息的加工处理;( 3) 双重编码:要利用视觉和听觉的双通道,用图 形、动画、视频配合文字内容来呈现知识内容; (4)利用概念图和信息图来传递信息。
设计框架
界面设计
内容设计
可用性设计 交互设计
课堂讨论与课后作业
Classroom Discussion & Homework
• 登录移动学习平台
• 参与课后讨论、完成随 堂测试!
读书+听课+思考+实践!
活动设计
• 移动学习活动要简单、适用、游戏化… • 适合移动学习的活动包括:讨论、留言、笔记、 提问、客观题(单选、对错、多选)、评论、 游戏 • 课前预习提问、留言;课堂及时施测、评价反 馈;课后讨论、写笔记、拓展学习。
可用性设计
• 可用性是指产品在特定使用环境下为特定 用户用于特定用途时所具有的有效性 (effectiveness )、效率(efficiency)和 用户主观满意度(satisfaction)。
移动设备自身限制
• 目前在移动学习面临的挑战类似于当年在技术 条件更为有限的情况下计算机辅助教学的设计 者面临的挑战。 • 与现在的台式电脑相比,移动设备显示屏幕小、 分辨率低、计算性能有限、输入不方便、网络 连接速率低等一系列问题。
资源设计面临挑战
• 在这些限制条件下,如何 精心设计内容 , 以符合移动学习过程中的认知规律则很重 要,在学习设计中,不仅仅是考虑“刺 激——反应”,还要考虑学习者原有认知 结构和认知规律。
Q1. 我会愿意经常使用(登陆/访问)这个产品/网站 Q2. 我认为这个产品/网站没有必要这么复杂 Q3. 我认为这个产品/网站很容易使用 Q4. 我觉得需要有经验的人来帮助我才能使用这一产品 /网 站 Q5. 我觉得这个产品/网站的多种功能整合的很好 Q6. 我觉得这个产品/网站有太多不一致 Q7. 我觉得大多数人都可以很快学会使用这一产品/网站 Q8. 我觉得这个产品/网站使用起来很可麻烦 Q9. 在使用过程中,我感觉很自信 Q10. 为了操作这个产品/网站,我需要学习很多东西
活动设计
• 作业、答疑、讨论、笔记、作品展示、投票、概念 图、六顶思考帽、学习反思、在线辩论、 360 度评 价、读书目录、红星榜、角色扮演、头脑风暴、案 例分析、猜谜语、识字活动、韦恩图、词汇表、语 义图、基于项目的学习、基于问题的学习、圆桌会 议、小组调查、学习日志、成语接龙、在线批注、 Webquest、基于资源的学习、切块拼接…..
• 颜色
– 可以在不同光线下不变的颜色 – Choose color that is consistent with the ID message – 文化差异
界面设计
• 不同移动操作系统的界面有各自的风格
• 苹果、安卓、Win8、蓝莓
内容设计
• 短小精悍、知识模块化 组织 • 提供知识结构图,实现 体系化 • 及时更新、自动提醒
内容设计
• 斯坦福大学学习实验室研究建议,移动学
习模块持续的时间被控制在 30 秒到 l0 分
钟之间。
媒体设计
• 应用梅耶的多媒体学习设计原则
多媒体呈现 语词 感觉记忆 耳朵
选择 语词
工作记忆 声音
组织 语词
长时记忆
言语模型
整合
画面
眼睛
选择 图像
图像
组织 图像
先前的知识
图像模型
媒体设计
王伟,钟绍春,吕森林.大学生移动学习实证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2009, (4):81-86.
朱立华. 移动学习资源建设初探[J]. 考试周刊, 2010年第3期
移动学习资源的设计
The Principles of Mobile Learning Resource Design
• 需要根据移动学习的特点,将整个学习内 容分解成各个部分,并将将学习材料设计 成为学习对象(Learning Object);使用 学习对象可以很好的支持小规模的学习; 学习对象可以重复使用、自由组合。
第六讲: 移动学习资源设计
杨现民 博士 江苏师范大学
江苏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专业本科生课程
移动学习资源建设难题
The Status of Mobile Learning Resource Construction
资源制约移动学习发展
• 学习资源和课程作为制 约移动学习发展的重要 方面,目前存在大量重 复、质量低下、共享率 和兼容性差等问题。
媒体设计
活动设计
界面设计
• 视觉
– – – –
颜色,亮度 红绿,蓝黄色盲 图像质量 在不同工具上的显现
• 听觉
– 音量 – 听力丧失 – 用字幕
界面设计
• 字幕设计
– – – – 两行的,底部,左对齐, 一行的,底部,中间 字型:San Serif (arial, helvetica) 大小写混合
朱立华. 移动学习资源建设初探[J]. 考试周刊, 2010年第3期
学习实时性
• 在移动计算环境下,学习时间和空间不受限制,学 习者可以在需要某些知识(不用花太长时间学习的 知识)的时候马上学习,因此移动学习又可称为及 时学习。
• 例如:通过移动终端你可以第一时间获得教学安排 的信息,同时也可以第一时间收到电子邮件。教师 也可以通过移动因特网,借助移动终端及时进行辅 导。
• 然 而,碎片化的同时是否不利于系统知识的
建构?
• 如何在碎片化与体系化之间寻求平衡?
情境相关性强
• 移动学习发生的环境远比通过互联网学习要复
杂得多。当通过固定接入点进行学习时,学习 者已经和周围的环境发生了一定的隔断。而移 动学习大多数可以在真实环境中发生,因此学 习与环境的相关性比通过互联网进行学习要大。
传统课件迁移问题
• 传统 e-Learning 课件是面向 PC 机设计开发 的,无法直接迁移到移动终端上,运行效 果不佳(分辨率)
• 采用RIA开发,移动端需要安装各种播放器 插件
移动学习资源特征
The Characteristics Mobile Learning Resource
移动终端特性
考虑移动设备本身的软硬件限制和计算机相比
屏幕尺寸:较小
分辨率:较低 计算能力:较弱 存储能力:有限 操作系统:独特 网络能力:传输量有限
移动学习资源特性
• 小巧简洁
• 媒体简单
• 对硬件要求较低 • 适合于利用手机网络等传输
From 祝智庭教授《数字内容与移动学习技术标准》讲稿
信息承载量小
• 移动学习的灵活性和随机性很强,对学习 内容的获取比较随机,对信息反馈的速度 要求快,内容尽量简单明了,这就要移动 学习资源有信息内容承载量小而内容精的 特点。
朱立华. 移动学习资源建设初探[J]. 考试周刊, 2010年第3期
可汗学院,开创全球微课时代!
碎片化与体系化之争
• 移动时代到来需要利用碎片化时间随时学习 • 随时、随地的学习需要海量碎片化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