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戎不取道旁李》一等奖教案

合集下载

2023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王戎不取道旁李优秀教案(推荐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王戎不取道旁李优秀教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王戎不取道旁李优秀教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王戎不取道旁李优秀教案第【1】篇〗《王戎不取道旁李》教学设计教材分析:《王戎不取道旁李》是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本单元的主题是了解故事情节,感受人物形象。

本课是一篇文言文,讲的是王戎小时候的故事,作者不是直接写王戎的聪明,而是先写别的小孩“竞走取之”,再写“唯戎不动”,反衬出王戎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优秀品质。

教学本课,要注意运用多种朗读方法使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文,在熟读的基础上要求学生能够综合运用以前学过的文言文学习方法,如:结合插图、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等方法来学习本课,并适时介绍“补充”新的学习方法,使学生能够将故事的情节复述完整。

在理解本课的基础上,以“一篇带多篇”,激发学生阅读群文的兴趣。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文,背诵古文。

2.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学习文言文,能用自己的语言复述故事情节。

3.学习王戎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优秀品质,激发学生阅读文言文的兴趣。

4.理解“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的原因。

【重点难点】重点:1. 理解故事内容,并用自己的话讲故事。

2.理解“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的原因。

难点:理解“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的原因,体会王戎的仔细观察,善于思考、分析。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第二课时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引经据典,导入新课同学们,在我国的历史长河中,英雄辈出,天才无数。

四岁让梨的孔融,五岁称象的曹冲,七岁破瓮救友的司马光……他们的故事至今仍被人们口耳相传,津津乐道。

今天我们将再认识一位天才少年——王戎。

在他的身上又会发生怎样有趣的故事呢?伸出右手食指,跟老师一起写课题!2.板书课题,指导书写“戎”:出示甲骨文“戎”:这个字由两部分组成——“戈”指的是长柄兵器,“,十”指的是上战场时所穿的盔甲,合起来表示武器、军队的意思。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第25课-王戎不取道旁李【一等奖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第25课-王戎不取道旁李【一等奖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第25课《王戎不取道旁李》一等奖教学设计(教案)【核心素养目标】文化自信:能复述故事,根据自己的阅读理解与他人交流。

语言运用:认识“戎、诸”4个生字,会写“戎、尝”等5个生字。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能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把故事讲完整。

思维能力:能发挥想象,还原故事画面,用自己的话把故事讲生动。

审美创造:能质疑思辨,感知人物形象,用自己的话把故事讲深刻。

【课前解析】关注人物:王戎,魏晋时期名士,竹林七贤之一,自幼聪颖,神彩秀彻。

据说能直视太阳而不目眩。

裴楷称赞他说:“戎眼烂烂,如岩下电。

”王戎六七岁时,在宣武场看表演,当时猛兽在栅槛中咆哮,众人都被吓跑,只有王戎站立不动,神色自如。

魏明帝曹叡在阁上看见后,称赞王戎是奇童。

关注出处:《世说新语》是我国南朝宋时期(420-581年)产生的一部主要记述魏晋人物言谈轶事的笔记小说。

是由南朝临川王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记述自汉末到刘宋时名士贵族的遗闻轶事,主要为有关人物评论、清谈玄言和机智应对的故事。

关注内容:本文讲述了魏晋时期“竹林七贤”之一的王戎幼时即善于思考、冷静推断的故事:王戎七岁的时候,曾经和一些小朋友出去游玩。

他们看见路边有一棵李树,结了很多李子,枝条都被压弯了。

那些小朋友争着跑去摘李子,只有王戎站着不动。

有人问他为什么不去摘李子,王戎回答说:“这树长在大路边,还有这么多李子,一定是苦李子。

”大家摘来一尝,果然是苦的。

“道旁苦李”这个成语就出于此文,也叫“道边苦李”。

关注词语:课文中有些词语的意思与现代汉语意思相近。

如,“诸”是“众”的意思,“竞”指“争着”,“必”是“一定”的意思。

有些词语的意思与现代汉语差别比较大。

如,“走”在文言文中常指“奔跑”。

关注插图:课文配有一幅插图,画了因结满果子而低垂的李树枝,有助于学生图文对照理解“李树多子折枝”的意思。

【教学目标】1.认识“戎、诸”等4个生字,会写“戎、尝”等5个生字。

《王戎不取道旁李》一等奖教案500字

《王戎不取道旁李》一等奖教案500字

《王戎不取道旁李》一等奖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正确朗读、背诵课文。

理解课文大意,了解王戎的人物形象。

学习文言词语,积累文言词汇。

2.过程与方法:通过讨论、探究,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利用图片、视频等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古代儿童生活的乐趣。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勇于表达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朗读、背诵课文。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王戎的品质。

2.教学难点:分析王戎不取道旁李的原因。

理解王戎的人物形象。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图片、视频等展示古代儿童生活场景,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情境。

2.初读课文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

教师指导学生正确朗读,纠正发音。

3.理解课文教师带领学生逐句翻译课文,解释重点词语。

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内容。

4.分析课文教师引导学生分析王戎不取道旁李的原因,讨论王戎的人物形象。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讨论成果。

5.课堂小结学生谈收获,表达自己的看法。

6.课后作业根据课文内容,编写一段关于王戎的故事。

家长签字确认,加强家校合作。

四、教学辅段1.图片、视频:展示古代儿童生活场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2.多媒体课件:展示课文内容,帮助学生理解。

3.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五、教学反思1.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2.注重个体差异,关注学困生的学习情况。

3.加强家校合作,共同促进学生的成长。

附:课文原文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

看道旁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人问之,答曰:“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

”取之,信然。

重难点补充:教学重点:1.朗读、背诵课文时,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2.理解课文内容,分析王戎的品质,体会其智慧。

教学难点:1.分析王戎不取道旁李的原因,引导学生理解其观察力和判断力。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勇于表达的能力。

教学过程补充:1.导入新课教师展示一张古风图片,问:“你们看到了什么?这个故事发生在哪个时代?”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导:“今天,我们要学习一个关于聪明小孩王戎的故事。

《王戎不取道旁李》一等奖教案

《王戎不取道旁李》一等奖教案

《王戎不取道旁李》一等奖教案《王戎不取道旁李》一等奖教案教学目标:1.学会生字生词,理解词语意思,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2.能借助注释,理解课文内容。

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

3.学习王戎善于观察、独立思考的精神。

教学重点:1.学会生字,理解词语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韵味的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1. 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

2. 学习王戎善于观察、独立思考的精神。

板块活动一:激趣引入,进入课题1.师:(课件出示李子图片)同学们,这是什么?(生:李子)。

想摘吗?(想)师:看见诱人的果子,大家都想去摘了吃。

可是老师觉得好奇怪,你看,这么大一树成熟的李子长在路边,却没有人去摘了吃。

这是为什么呢?让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

生1:不能随便采摘未经别人允许的李子。

生2:野果子不卫生,不能随便吃。

生3:树上有这么多成熟的果子,没有人摘了吃,肯定不好吃。

(设计意图:提出疑问,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最终目的是要顺势引出李子不好吃,可能是苦的。

对学生不同的答案给予肯定,如学生答出李子是苦子,赞扬:你真有智慧)师:带着这个疑问,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课文,看看一个七岁的小朋友遇到这样的问题时,他有什么奇思妙想呢?(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板块活动二: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受文言文的韵味1.师:大家预习的时候,发现了吗?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这篇课文《王戎不取道旁李》是一篇什么文章?(生:古文,文言文均可,引导学生说出)2.师:对,这是一篇文言文。

要想学习好文言文,必须要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它,读出文言文独特的“味道”。

你们能试着读一读吗?(请全班同学齐读)3.生齐读4.师:刚才同学们试着朗读了这篇文章,你们想听老师读吗?(想)5.师:请同学们认真听老师读,并试着用铅笔划分节奏。

(配乐读)6.师范读7.师:(出示节奏图)。

同学们,你们刚才划分的节奏与老师一样吗?按照你自己划分的节奏读一读,再按老师划的节奏读一读。

25 王戎不取道旁李一等奖创新教案1

25 王戎不取道旁李一等奖创新教案1
.师过渡,介绍《世说新语》:故事讲得真好!同学们发现了没有?这些都是关于名人的小故事。其实,它们都 出自同一本书《世说新语》。
《世说新语》:又名《世说》,由南朝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主要记载东汉后期到晋宋年间一些名士的言行 与逸事。它是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笔记小说”的代表作,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文言志人小说集。原本8卷,现存3卷。
.学生交流,教师相机纠正、补充,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正确理解文意。
句子一: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
(1)引导学生结合注释理解“尝”的意思。“尝”是“曾经”的意思
(2)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猜一猜“诸”的意思。“诸”是“众,许多”的意思
(3)明确这句话的意思:王戎七岁的时候,曾经和小朋友们一起玩耍
过渡:是呀,王戎那天和诸小儿玩了什么呢?请大家展开想象的翅膀,尝试着用小古文说一说!王戎七岁,尝 与诸小儿……
师:(小朋友们来到了路边,他们发现路边长着一棵茂密的李树。)师:这棵李树长在哪里?(路边。)你怎 么知
道的?道边李树。师:这就是李树,你看到了一棵怎样的李树?(高大)
(李树上长着许多沉甸甸的李子,就快把树枝都压弯了。一个个李子密密麻麻地挤在一起,把树枝都压弯了, 这就叫“多子折枝
(2)大家能读好这句话了吗?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
(2)学生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在讲故事 提示: 1.王戎的样子、性格等; .道路旁边李树的景象。 .想象诸儿游玩的心情和景象。 .想象诸儿与王戎对话的情节(语言、动作、神态) 板块四领悟道理,熟读成诵 .引导学生讨论:为什么“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指名学生回答。 预设:李树长在道旁,如果李子又甜又好吃,人们早就摘下来吃光了。而现在满树都是果子,就说明树上的李 子不好吃,是苦李。 师评价:说得真有道理,你和王戎一样会观察会思考。 .感知人物形象:你觉得王戎是个怎样的孩子? 学生交流后老师归纳总结并板书:善于观察、善于动脑、聪明过人。 .师:作者不是直接写王戎的聪明,而是先写别的小孩“竞走取之“,再过写“唯戎不动”,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写作手 法?这手法对表现王戎的聪明才智起到了什么作用?(对比)(反衬了王戎的聪明过人)

王戎不取道旁李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配套练习(含答案)

王戎不取道旁李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配套练习(含答案)

王戎不取道旁李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配套练习(含答案)25.王戎不取道旁李(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韵律的朗读课文。

2、能借助注释理解课文内容,并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

3、学习王戎善于观察,独立思考的精神。

4、能解释“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的原因。

教学重难点:1、能借助注释理解课文内容,并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

2、能解释“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的原因。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看图猜故事:曹冲称象、司马光砸缸。

2、这些故事能够流传至今,可谓,时光入川浪淘沙,青史留名多俊杰。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个新的故事《王戎不取道旁李》。

出示课题。

二、读(一)读准1、生自由练读。

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指名读,相机正音。

3、齐读。

(二)读出节奏同学们,文言文我们不仅要读正确,读通顺,还要读出它特有的味道,怎么读出味道呢,老师交给大家一个小妙招,那就是:声断气连,先听老师读。

1、师范读,配乐。

2、生练读。

3、指名读。

三、讲(一)合作探究,读懂古文过渡:那文言文的学习除了读准字音,读好停顿,我们还要读懂大意。

1、先自己结合注释和插图,理解古文大意。

2、小组内试着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二)理解重点句子1、出示课件:“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2、多子折枝,你仿佛看到了一幅什么画面?3、体会行为的不同。

4、面对这样诱人的李子,诸小儿是怎么做的?(竞走取之)5、王戎此时在做些什么?(唯戎不动)6、其实,王戎也动了,他动脑筋了:此李若甜,人肯定竞走取之,道旁则少子或无子。

但是因为此时道旁多子,说明无人取之,所以此李必苦。

出示图示:此李若甜——人竞走取之——道旁无李此必苦李——无人取之——道旁多子7、是否真如王戎所料呢?当这些小孩儿把李子摘下来一尝,哇,真的是苦李子。

他们会想些什么呢?说些什么呢?四、品1、通过这个故事,老师不禁感慨道:王戎可真聪明呀!2、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王戎?(善于观察、善于思考)3、教师总结:成语“道旁苦李”就出于此文。

部编四上语文《王戎不取道旁李》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三【一等奖】

部编四上语文《王戎不取道旁李》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三【一等奖】

王戎不取道旁李本教案为省级小学语文优质课评比一等奖一、教学目标(一)认读3个生字,重点学写“戎”。

(二)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尝试背诵课文。

(三)借助注释、工具书、图片等理解词句,明白“道旁李树多子必苦”的道理,体会王戎的形象。

(四)结合注释,创设情境,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讲讲王戎不取道旁李的故事。

二、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板贴。

三、教学过程(一)链接旧知,揭示课题,引入古文1.出示图片,激发兴趣。

导入: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三张图片,每一张图片都代表着一则历史小故事,想看吗?2.联系旧知,谈话引入。

提问:每一幅图讲了有关谁的故事?谁能来说一说,填一填。

(1)出示骆宾王的《咏鹅》图片及填空练习:“骆宾王七岁,能____________”。

(2)出示《曹冲称象》图片及填空练习:“曹冲七岁,能_________”。

(3)出示《司马光砸缸》图片及填空练习:“司马光七岁,能________________”。

3.引导。

有什么发现?(二)学习生字,读通读顺,读好停顿过渡: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一个有关古代七岁小孩的故事,这个故事是一篇文言文,说说你们以前是怎么学文言文的。

(相机板书:读、讲、注释)1.读题解题。

(1)指名读故事的题目,指导读出停顿。

(出示:王戎/不取/道旁李)(2)交流对王戎的了解。

(3)学习生字“戎”。

①出示甲骨文“”,猜猜“戎”的意思。

(左边的“”代表铠甲,右边的“戈”代表兵器,“戎”字表示与战争有关的武器)②说一说含有“戎”字的成语。

③书写“戎”字。

(教师范写,引导学生注意笔顺,观察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强调笔顺和撇、点不能忘)学生在《作业本》第一题中认真书写两个。

(4)引导学生说说题目的意思。

(王戎不摘大路边的李子)2.指名读课文,正音。

(出示学习提示)(1)先画好停顿线,再练习读出停顿。

(2)展示朗读,教师相机指导,重点练读第二句,学习生字“竞”。

(3)指导读出韵味。

①教师范读,注意声断气不断。

《王戎不取道旁李》一等奖教案

《王戎不取道旁李》一等奖教案

《王戎不取道旁李》一等奖教案一、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能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

3、理解王戎善于观察、善于分析、不盲目跟从的优秀品质。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重点字词的意思,读懂课文内容。

体会王戎的思考过程,理解他不摘李子的原因。

2、教学难点感受王戎的聪明才智,学习他善于观察和思考的品质。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朗读法、情境教学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在古代有很多聪明机智的孩子,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位叫王戎的小朋友。

(板书课题:王戎不取道旁李)2、齐读课题,理解课题的意思。

(王戎不摘取道路旁边的李子)(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新词。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检查生字词的读音。

出示生字词:戎、尝、诸、竞、唯指名读,正音,再齐读。

4、指名朗读课文,其他学生边听边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5、交流反馈,教师相机指导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

(三)精读课文,理解文意1、学习第一句“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

理解“尝”“诸”的意思。

(尝:曾经;诸:众多)这句话交代了什么?(王戎的年龄和人物)2、学习第二句“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理解“多子折枝”“竞走”“唯”的意思。

(多子折枝:李子很多,把树枝都压弯了;竞走:争着跑过去;唯:只有)面对满树的李子,其他孩子是怎么做的?王戎又是怎么做的?指导朗读,读出其他孩子的兴奋和王戎的冷静。

3、学习第三句“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理解“之”“此”的意思。

(之:指王戎;此:这)别人问王戎什么?王戎是怎么回答的?王戎为什么说这一定是苦李?(引导学生思考:如果李子是甜的,早就被路过的人摘光了,不会还留在路边挂满枝头。

)分角色朗读对话,体会王戎的聪明。

(四)深入探究,体会品质1、小组讨论:从王戎不取道旁李这件事中,你觉得王戎是个怎样的孩子?2、交流汇报,教师总结。

小学四年级课文《王戎不取道旁李》教案设计一等奖

小学四年级课文《王戎不取道旁李》教案设计一等奖

教材分析王戎不取道旁李第1篇一、教材分析:《王戎不取道旁李》选自《世说新语》,这是四年级上册的一篇古文短篇,原本是初中语文教材中的一篇,因此对于小学生而言,理解起来是有一定的难度的。

因此在教学时,教学生朗诵古文的技巧方法也是十分有必要的,也为今后的古文教学培养良好的语感。

二、教学重难点:1、本文的教学重点是:在多种形式的诵读中培养文言语感,积累一些常见的文言词语,学习古人仔细观察、善于思考的习惯;使学生了解《世说新语》“志人”的特点,激发学生阅读《世说新语》的兴趣。

2、本文的教学难点是:了解故事情节,感受人物形象。

作者不是直接写王戎的聪明,而是先写别的小孩“竞走取之”,再过写“唯戎不动”,这是一种对比的写作手法,这手法反衬了王戎的聪明过人。

要综合运用以前学到的阅读方法来学习,有意识地检查学生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

三、教学效果围绕本课教学目标和重难点,我取得了以下教学效果:1、强调了诵读要做到“声断情不断”,加强了诵读的多样化(录音范读,老师范读、自读,齐读,表演读)有意识地让学生在诵读过程中逐步积累、感悟,体会文章的内容及蕴含的道理,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2、抓住教学预设之外的突发情境,巧妙地搞好了课堂动态生成,达到了意想不到的结果。

例如:按照教学预设,出示问题:“怎样评价王戎这个孩子?”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基本上大功告成。

突然有学生提出:“‘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我认为王戎也在动,他在动什么呢?”我马上组织讨论,学生发表了很多见解:(1)诸儿动的是脚,竞走取之。

(2)王戎动的是眼睛,要善于观察。

(3)王戎动的是会思考的大脑,然后我很自然地引导学生要学会客观、公正、全面地去评价一个人。

3、注重了对学生品德的`培养。

在教学设计中有意加重了对学生道德情操的培养,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达到润物细无声的佳境,从中领悟到如何做一个生活中的有心人。

王戎不取道旁李教案一等奖

王戎不取道旁李教案一等奖

王戎不取道旁李教案一等奖这是王戎不取道旁李教案一等奖,是优秀的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王戎不取道旁李教案一等奖 11. 掌握本课要求会认、会写的生字,做到正确识音、辨字、释义。

2. 能正确流利背诵《王戎不取道旁李》。

3.结合注释,理解课文的意思,明白“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的原因。

4.能够抓住关键词,用自己的话复述这篇课文。

本课设计了一个课时,在备课的时候就在思考如何在一个课时的时间带给学生更多的收获,哪些是学生明显知道的信息,哪些是需要老师课堂上引导提升的方面,以何种方式来引导,突破重难点是我在设计教学时考虑最多的方面。

一般文言文的学习,我认为大概过程是:1、初读课文,疏通文字,2、再读注释,理解词义,3、联系上下文,逐句翻译,4、再读课文,复述故事,5、背诵全文,体悟内涵。

一、整堂课下来,觉得呈现比较好的方面:1、首先我用“司马光砸缸”、“曹冲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再齐读课题“王戎不取道旁李。

”从课题入手,抓住一个“戎”字,理解“戎”的字义,联系上下文解读课题。

2、在读熟、读顺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借助手头资料和课文中的批注试着去理解每句话的意思。

创设自读自悟的氛围,让学生自主探究小古文,最后全班一起学习理解每句话的意思。

体会王戎的聪明机智、善于观察。

让学生在读中学,读中理解意思,读中领悟道理。

3、小古文故事性很强,适合表演,于是我组织学生在充分阅读的基础上,进行表演,让学生在阅读、表演的过程中,真正将书本语言化为自己的语言。

学生从读到悟,由悟到说,从说到演,进行语言实践,内化语言,真正体会到王戎的机智、冷静。

4、最后设置当堂练习,巩固本节课的重点难点。

从而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练。

二、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之处1、课堂容量略嫌不足,有部分学生积极性不高,理解还有难度。

我的时间把握不够充分,过渡语不够自然,缺少背诵的部分。

2、从教学的方面上,朗读形式不够多样,学生读得较少,朗读的作用和意义也没有完全发挥。

部编四上语文《王戎不取道旁李》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一等奖】

部编四上语文《王戎不取道旁李》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一等奖】

王戎不取道旁李本教案为省级小学语文优质课评比一等奖一、教学目标(一)正确认识“戎”“竞”“诸”3个生字,会写“戎”“诸”等5个生字。

(二)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讲故事,能背诵课文。

(三)理解“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的原因。

二、教学准备微课《“戎”字的演变》,多媒体课件。

三、教学过程(一)猜故事导入,理解题意1.看图猜故事。

(1)(课件出示《曹冲称象》《司马光砸缸》《孔融让梨》的配图)学生猜故事。

(2)思考并交流这些故事的共同点。

这些故事都是文言文,故事的主人公都是我国古代的儿童,他们的故事至今仍被人们口耳相传、津津乐道。

今天我们将再学习一篇文言文,走进一位天才少年的故事。

2.读题解题。

(1)(板书课题)指导读好课题:王戎/不取/道旁李。

引导学生根据课题,说说故事的主要人物和主要事件。

(2)初识王戎,了解出处。

(学生自由发言)提示:借助注释,是学习文言文的一种很好的方法。

(3)指导书写“戎”,并积累词语。

(播放微课:《“戎”字的演变》)提示:这个字由两部分组成——“戈”指的是长柄兵器,“十”指的是上战场时所穿的盔甲,合起来表示武器、军队的意思。

积累相关的两个成语:戎马一生、投笔从戎。

(4)解题。

“取”的意思是“摘取”。

(指名连起来说说课题的意思)过渡:王戎为何不取道旁李呢?带着问题读课文。

(二)以读促思,培养语感1.自由朗读,读准字音。

(1)出示自读要求,学生自由朗读。

(2)指名朗读,随机正音。

2.画上停顿符号,读好停顿。

(1)学生再次自读,画上停顿符号“/”。

(2)交流分享,初步感知句子大意。

(随机出示《作业本》第三题,检查对字词的理解及关键句子的读法)3.图文结合读。

(出示四幅连环画,请学生分别用文中的四句话配图,并说说依据)4.师生合作读。

5.欣赏全文的书法作品,配乐读。

6.填空读,尝试背诵。

(1)出示填空。

(2)将课文内容填写到括号里。

(重点关注本课要求会写的5个生字)(三)梳理情节,复述故事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找出关键词,梳理情节,完成《作业本》第89页第四题。

《王戎不取道旁李》一等奖教案

《王戎不取道旁李》一等奖教案

《王戎不取道旁李》一等奖教案教案名称:王戎不取道旁李一等奖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王戎不取道旁李》的作者和背景知识。

2. 理解《王戎不取道旁李》的主题和寓意。

3. 分析和解读诗歌中的修辞手法。

4. 培养学生欣赏和鉴赏古典诗歌的能力。

教学重点:
1. 分析和解读诗歌中的修辞手法。

2. 理解《王戎不取道旁李》的主题和寓意。

教学准备:
1. 课文《王戎不取道旁李》
2. 教学课件或黑板、粉笔
教学过程:
导入:
1. 教师引入课题,介绍《王戎不取道旁李》的作者王戎和背景知识。

2. 提问学生是否了解王戎和他的其他作品。

展开:
3. 教师给学生展示课文,带领学生读诗。

4. 教师带领学生理解诗歌的基本意思,探讨诗歌的主题和寓意,引导学生参考诗歌中的内容和背景隐喻进行思考和解析。

5. 分析和解读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对仗等,引导学生欣赏和鉴赏诗歌的美感。

6. 教师与学生一起探讨诗歌中的文化内涵和价值观,引导学生进行个人思考和表达,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审美能力。

总结:
7.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收获,鼓励学生表达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拓展:
8. 鼓励学生自主阅读其他诗歌作品,并进行分析和解读,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研究能力。

布置作业:
9. 要求学生写一篇读后感,结合课上学习的内容,分析和解读一首自选的古典诗歌。

《李戎不取道旁王》一等奖教案

《李戎不取道旁王》一等奖教案

《李戎不取道旁王》一等奖教案李戎不取道旁王一等奖教案导言本教案旨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古代文学作品《李戎不取道旁王》并培养其阅读和写作能力。

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任务,学生将研究作品的背景、人物角色、情节发展以及作者的意图,并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作。

教学目标1. 理解《李戎不取道旁王》的主题和情节。

2. 分析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了解他们的动机、性格特点和角色发展。

3. 掌握古代文学作品的阅读和分析技巧。

4. 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通过写作呈现对作品的理解和创意。

教学内容和安排第一课:作品背景和故事梗概- 学生阅读《李戎不取道旁王》并回答提供的问题。

- 教师讲解作品的背景和主要情节,引导学生了解作品的起承转合。

第二课:人物角色分析- 学生组成小组,分别扮演作品中的不同角色。

- 小组讨论并演绎人物角色,探讨他们的动机、性格和角色发展。

第三课:情节发展分析- 学生分析作品中的情节发展,绘制情节线路图。

- 学生回答教师提供的问题,思考情节的变化和转折点。

第四课:作者意图分析- 学生讨论并提炼出作者可能的意图。

- 学生撰写文章,表达自己对作者意图的理解和个人见解。

第五课:创意写作- 学生根据《李戎不取道旁王》的主题或情节,创作自己的故事。

- 学生相互交流并互相评价彼此的创作。

教学评估- 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和小组演绎的表现。

- 学生书面作业的质量和创造性。

- 学生创意写作的完成度和自我评价。

扩展活动- 学生选择其他古代文学作品进行阅读和分析。

- 学生参观相关文学展览或表演。

结语通过本教案的实施,学生将在阅读和写作方面得到全面提升,并对古代文学作品有更深入的理解和欣赏。

也将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力,提高他们的综合语言能力和文学素养。

25王戎不取道旁李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25王戎不取道旁李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25 王戎不取道旁李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25.王戎不取道旁李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文言文,学会两个阅读文言文的方法:多读、借助注释。

2. 通过学习《王戎不取道旁李》感知王戎的善于观察和善于思考。

3.初步感知传统文化,激发学生课下了解传统文化的兴趣。

教学重点:1. 通过学习文言文,学会两个阅读文言文的方法:多读、借助注释。

2. 通过学习《王戎不取道旁李》感知王戎的善于观察和善于思考。

教学难点:1. 通过学习文言文,学会两个阅读文言文的方法:多读、借助注释。

2. 初步感知传统文化,激发学生课下了解传统文化的兴趣。

教学过程一、单元主题导入(借助前置学习单)师:同学们,中华上下五千年,历史悠久,在这历史长河中,涌现出了许多耀眼的历史人物,孔融四岁懂让梨,曹植七步即成诗,每一个历史人物都有他值得铭记的地方,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第八单元,在时光的大浪中淘尽英雄豪杰。

我们来一场历史人物推介会。

1、借助学习单了解文本我们一起走进第一篇课文《王戎不取道旁李》,这是一篇文言文,课前老师给大家布置了这样的学习任务“读故事,讲故事”,故事的题目就是《道旁苦李》,谁愿意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呢?(学生交流)师:我们熟悉了《道旁苦李》的故事,相信大家来学习今天这篇文言文版的就一定轻松多了,一起再来读课题,读的时候注意停顿。

题目读好了,我们来试着借助课前的小故事猜猜题目的意思,不取道旁李什么意思呢?猜一猜“取”该理解为什么?对,是摘的意思,同学们,你看,我们可以用猜一猜的方法借助课前我们读过的故事就很容易把课题的意思读懂了。

通过题目我们知道了这篇文言文的主人公就是王戎,注意“戎"是我们要学习的生字,课前老师已经让大家自学了,我们来看学习单,戎还可以组什么呢?戎马、投笔从戎。

二、学方法,知文本学习任务一:读正确,读流利学习文言文最主要的方法就是多读。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相信同学们一定能通过自己的努力把课文读正确,读好请坐正。

25《王戎不取道旁李》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5

25《王戎不取道旁李》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5

25《王戎不取道旁李》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小学语文《王戎不取道旁李》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理解重点句子“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2. 能够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并理解课文所表达的含义。

3. 感悟并学习王戎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品质。

教学重点1. 理解重点句子“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2. 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教学难点了解古代聪颖少年王戎的故事,学习他们的智慧及美德,养成细心观察、冷静分析的好习惯。

教学过程(一)图片导入出示:曹冲称象、司马光砸缸图片师:上课之前,老师先来考考大家,看着两幅图片,你知道是什么故事吗?这两个故事有什么共同点吗?生:主人公都很聪明,他们都是小孩子。

生:故事名称都是主人公加事件。

师:曹冲、司马光年龄虽小,但却聪慧过人,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位同样自幼聪慧的新朋友,他的名字叫王戎,在他身上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呢?让我们来齐读课题。

(二)学“戎"字,解课题。

师:“戎”是本课生字,我们来看下笔顺:一长横、一短横、一短撇、接着斜钩、撇和点,注意要把这个字写得挺拔舒展。

教师示范,学生练习。

师:这篇课文的题目是什么意思呢?谁能来给大家解释一下?生:王戎不去摘道路旁的李子。

师:你能结合生活实际来解释,这是非常好的办法。

(三)学习文言文,总结方法。

师:这是一篇文言文,那我们之前已经学过哪些文言文了?这些文言文看似篇幅短小,但却并不好懂,你有哪些方法来学习文言文呢?生:借助课下注释。

生:借助插图。

生:借助生活经验。

生:查阅资料和联系上下文。

师:大家分享了非常多的好点子,在这里老师再给大家提供一个小锦囊。

(板书:多读)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尤其是难懂的文言文,现在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懂字音,读完之后,用坐姿告诉老师。

(四)不同形式朗读1. 请生个别读,师点评;2. 全班齐读,师点评:我真喜欢你们这么昂扬的姿态,这种声音听起来真舒服,不过,我们朗读时还需要动脑筋读,就像刚才根据意思来停顿,来,跟着老师,一句一句来读。

25 王戎不取道旁李 一等奖创新教案_1

25 王戎不取道旁李  一等奖创新教案_1

25 王戎不取道旁李一等奖创新教案王戎不取道旁李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课通过写王戎七岁时和小朋友看到路边有果实累累的李树,小朋友都争先恐后去摘,只有王戎没有摘并告诉他们李子是苦的故事。

告诉我们遇到事情要多想,多思考,不能盲目的跟从的道理。

二、学情分析小学生刚接触文言文,对于文言的停顿、断句无意识,不能读出文言文的韵律和节奏。

所以在学生读准字音的前提下,教师可以进行适当的范读,学生模仿,以达到更好的效果。

三、教学目标1.能借助图片复述课文2.能通过合理的想象人物的语言心理创造性的复述课文四、教学重难点能复述这个故事五、教学准备制作课件,视频等。

六、教学时间一课时七、教学过程1.导入听是什么声音?我们一起去看看吧“小朋友们,你们在干什么呀?”“我们在摘李子呢,看多大多红的李子呀!一定很好吃。

”“咦,这位小朋友,你为什么不去摘李子呢?”“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

”“你是王戎吧!”“你认识我吗?”“那当然啦!”2.师:同学们你们还记得王戎小朋友吗?3.师:上节课我们留下了一个问题,思考:为什么“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让我们带着问题深入学习。

4.生:因为李子长在大路边上,过往行人比较多。

如果李子是甜的早就被人摘光了,不可能“多子折枝”所以只有一种可能,“此必苦李”5.师:原来这就是“此必苦李”的原因6.师:那你们从这个故事中可以感受到王戎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呢?7.生:我从“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能看出他善于观察,冷静思考,能根据自己观察到的现象合理推理生:我从“必”看出王戎十分有把握,十分自信,也能看出他聪明过人生:“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通过和其他小朋友的对比,我更能体会到王荣是一个聪明有主见的人。

8.师:是呀,多么鲜明的对比,一动一静完全不同的两个画面。

9.师:同学们我们也要学习王戎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优点,正因为他有这样的优点,长大后的王戎才学过人,做了尚书令、司徒,相当于宰相这样的大官,后来还成了著名的“竹林七贤”青史留名10.师:这真是一个不错的故事,,我们已经了解了文章大意,有深入的学习感受到了王戎不凡的智慧,我们还可以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那么在复述前你有没有什么小建议?11.生:我想提醒大家1复述前要多读几遍课文,熟悉课文内容。

《王戎不取道旁李》教学设计一等奖 【完整版】

《王戎不取道旁李》教学设计一等奖 【完整版】

《王戎不取道旁李》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这是四年级上册的一篇古文短篇,原本是初中语文教材中的一篇,因此对于小学生而言,理解起来是有一定的难度的。

因此在教学时,教学生朗诵古文的技巧方法也是十分有必要的,也为今后的古文教学培养良好的语感。

教学目标1.学会生字,生词,理解词语意思。

2.能够流利、有韵味地朗读、背诵文章。

3.理解故事内容。

4.学习王戎善于观察、独立思考、冷静分析的精神。

教学重点1.学会生字,生词,理解词语意思。

2.能够流利、有韵味地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王戎善于观察、独立思考、冷静分析的精神。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天气真不错,咱们一起去郊游吧!快看,路边有好多野果子——李子!(课件出示图片)师:同学生们爱吃李子吗看到这又大又圆的李子,我都馋得流口水了。

师:这位同学,同学们都去摘李子吃了,你为什么不去呢随机采访几名这样的同学,估计会有这样几种答案:1.不确定李子是野生还是有人种的,未经允许,不能随便摘别人的东西。

2.野果子不卫生,会吃坏肚子,因为他们注重身体健康。

3.(提前预习过课文的孩子可能有的会答出这一条)树上有这么多成熟的果子而没有人去摘,那一定就是苦的。

师:今天我们一起去看看王戎是怎么做的。

(板书课题)师:我们一起齐读课题,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指名说)二、教师示范,指导朗读1.老师范读课文,配乐。

师:请同学们仔细倾听。

2.老师领读,请同学们跟读,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课件出示)朗读文章,标好断句和重读词语,注意句子的读断和韵律,培养学生良好的文言文语感。

3.学生自由练读。

4.指名读教师指名读,男生读,女生读,男女生比赛朗读。

(在此环节教师伺机正音,指导朗读节奏。

)三、通读全文,理解文意。

1.读一读:(1)出示原文。

这是一篇文言文,能读懂吗自己试着读一读。

(试读课文)(2)同学们要读准字音,拼音可是我们的好帮手,让我们试着读一读带拼音的字。

25王戎不取道旁李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5

25王戎不取道旁李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5

25 王戎不取道旁李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王戎不取道旁李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并会书写“戎、竞"等5个生字,背诵课文。

2.用看注释等方法读懂故事,能复述故事。

3.说清“王戎不如道旁李”的原因,说出王戎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用看注释等方法读懂故事,能复述故事。

说清“王戎不如道旁李"的原因,说出王戎的特点。

一、导入师:同学们好,请坐。

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4 张图片,每一张图片都代表一个历史小故事,想看吗?想瞧,什么故事?你说。

生:这是骆宾王7 岁时写的咏鹅。

师:对啦,骆宾王7 岁的时候,应客人之邀,以鹅为师,于是就写下了脍炙人口的咏鹅。

那谁愿意来填这句话?生:你来,骆宾王7 岁能写诗。

师:是的,接着看,谁来填?请你来。

生:曹冲7 岁能称相。

师:再来看,还有谁能填吗?请你来。

生:司马光7 岁能砸光。

师:有没有什么有趣的发现?生:他们都是7 岁是呀不仅如此,他们还是历史上的聪明少年。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出停顿1、书写戎字(1)同学们,请看大屏幕,齐读。

时光匆匆而过,就像大海里的沙子,在历史上留下名字的都是出众的人才,今天,我们在认识一位7岁的小俊杰,他的名字叫什么?一起说(2)戎是本课的生字,请同学们举起右手书空笔顺,看老师写在田字格上,注意在书写时,斜勾上一撇一点不要忘记。

现在请同学们在自己的田字格上也写下这个生字。

2、理解课题,读准停顿(1)读课题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谁能根据老师的提示读课题?谁不取道旁里?王蓉不取什么?(2)说出题目意思太棒了,你们课题读的这么通顺,那知道它的意思吗?谁来说一说?你来。

李树接的子就是李子,太棒了,不取即不摘,李及李子。

瞧,我们的文言文就是这样,语言精炼。

那接着咱们就走进这篇文言文,谁来读一读?自读要求。

请你来读,(自己朗读课文,边读边想。

这则故事你读明白了什么,争取读的正确流利。

)清楚了吗?好,开始吧。

(3)同桌配合读课文读好了,老师把这句话分成了两部分,那,就请你们同桌配合着读一读。

25王戎不取道旁李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1

25王戎不取道旁李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1

25 王戎不取道旁李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王戎不取道旁李》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戎、诸"等4个生字,会写“竞、唯”等5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韵味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并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

4.学习王戎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冷静推断的精神品质。

[教学重难点]1.借助注释,了解课文大意,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

2.能解释“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的原因。

[教学过程]一、导入:激发兴趣引入课题1.今天我们进入的是第八单元的学习,本单元的单元导语是:课件出示——时光如川浪淘沙,青史留名多俊杰。

2.在中华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有很多杰出的人物载入史册,他们或精忠报国,或胸怀天下,或惩恶扬善,或侠肝义胆,或足智多谋,或满腹经纶。

在这些人物中,不乏才华出众的小孩子,比如我们熟知的曹冲称象、司马光砸缸、孔融让梨等,曹冲五岁称象,睿智聪慧;司马光七岁砸缸,胆识超群;孔融四岁让梨,懂得谦让。

他们小小年纪就展露出不俗的才华,他们的故事至今仍被人们口耳相传。

3.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位天才少年,能根据老师的提示猜出他的名字吗?(他是晋朝人,魏晋时期的名士,自幼聪慧,“竹林七贤”之一。

)找生上台演示。

对,他就是王戎。

板书“戎”,“戎”是我们这节课要求会写的字,伸出手和老师一起书写,注意看它的笔顺。

4.王戎到底做了什么事?让他青史留名、千古受赞呢?就让我们一起去文中寻找答案、一探究竟。

5.出示课题,谁来读一读课题呢?怎样理解?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把题目补充完整。

是呀,年仅七岁的王戎,看到道边李树上结满李子无人摘取,就断定这是苦李子。

这是何等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王戎,把这种感觉融进去再读课题。

二、初读:读通读顺读出韵味1.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一篇文言文,读课文之前,先听视频朗读。

2.请大家打开书,自己试着读一读课文。

出示自学提示: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王戎不取道旁李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生词,理解词语意思,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2.能借助注释,理解课文内容。

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

3. 学习王戎善于观察、独立思考的精神。

教学重点:
1.学会生字,理解词语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韵味的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1. 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

2. 学习王戎善于观察、独立思考的精神。

板块活动一:激趣引入,进入课题
1.师:(课件出示李子图片)同学们,这是什么?(生:李子)。

想摘吗?(想)
师:看见诱人的果子,大家都想去摘了吃。

可是老师觉得好奇怪,你看,这么大一树成熟的李子长在路边,却没有人去摘了吃。

这是为什么呢?
让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

生1:不能随便采摘未经别人允许的李子。

生2:野果子不卫生,不能随便吃。

生3:树上有这么多成熟的果子,没有人摘了吃,肯定不好吃。

(设计意图:提出疑问,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最终目的是要顺势引出李子不好吃,可能是苦的。

对学生不同的答案给予肯定,如学生答出李子是苦子,赞扬:你真有智慧)师:带着这个疑问,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课文,看看一个七岁的小朋友遇到这样的问题时,他有什么奇思妙想呢?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板块活动二: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受文言文的韵味
1.师:大家预习的时候,发现了吗?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这篇课文《王戎不取道旁李》是一篇什么文章?(生:古文,文言文均可,引导学生说出)
2.师:对,这是一篇文言文。

要想学习好文言文,必须要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它,读出文言文独特的“味道”。

你们能试着读一读吗?(请全班同学齐读)
3.生齐读
4.师:刚才同学们试着朗读了这篇文章,你们想听老师读吗?(想)
5.师:请同学们认真听老师读,并试着用铅笔划分节奏。

(配乐读)
6.师范读
7.师:(出示节奏图)。

同学们,你们刚才划分的节奏与老师一样吗?按照你自己划分的节奏读一读,再按老师划的节奏读一读。

(自由读,师巡视,引导学生标好节奏)
8.师:请一位同学来读一读,要求读正确、流利。

9.师点评
10.针对不好:请同学们跟着我读(灵活应变),着重强调: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折的读音
11.再读:指名读,男女生分开比赛读。

读出韵味。

(设计意图:学生接触的文言文不多,要能理解文中意,必先读文之韵味。

所以设置自已试读,教师范读,学生跟读等环节,让学生在模仿的过程中听音正韵)
板块活动三:借助注释粗知大意
1.师:同学们,学习文言文,除了会读,最重要的是我们要能明白文言文的意思。

《王戎不取道旁李》这篇文章是什么意思呢?请同学们一边默读课文一边借助注释,理解课文意思,用三角符号标出不懂的地方。

同桌之间可以相互交流,相互帮助解决对方不懂的地方。

(师要一边巡视一边看学生的理解情况)
2.师:我刚才发现同桌之间相互之间解决了许多不懂的问题,还有不懂的地方吗?请举手提出来,我们一起共同解决。

(学生提出问题,请能解决此问题的同学回答,师最后帮助,在此解决生字书写、生词意思,难理解的句子)
3.(学生反馈问题,师生帮助解决问题,后巩固这些问题)
4.着重理解:“诸儿竞走取之、人问之、取之”,并且发现共同点都有“之”字。

(1)师:“之”在文言文中经常出现,往往用于指代某一样事物。

(2)师:请同学们自读课文,再联系上下文思考三个“之”分别代表了什么。

学生在小组内展开讨论。

(3)师生交流,并出示明确:第一个和第三个“之”指代的是李子,第二个“之”指代的是王戎不摘李子这件事。

(设计意图:通过同桌交流,借助注释,师生共同理解等方法,解决文中生字及生词的意思,以此帮助更好的理解文意。


板块活动四: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1.师:刚才我们解决了这么多不懂的地方,这个故事的意思大家一定很清楚了。

我们一起来说说这个故事的大意吧。

2.师生共同翻译文章之意。

(师带领大家一起说即可)
王戎七岁的时候,曾经和小朋友们一起玩耍。

看见路边有株李子树,结了很多李子,枝条都被压弯了。

那些小朋友都争先恐后地跑去摘。

只有王戎没有动。

大家问他为什么不去摘李子,王戎回答说:“这树长在路边上,还有这么多李子,这一定是苦李子。

”摘来一尝,果然是这样。

3.师:同学们太棒了,都成文言文翻译家了!
4.师:这真是一个很棒的故事,请把这个故事讲给你的同桌听吧!(同学之间相互讲故事,巩固文之意。

师巡视指导。


5.师:老师刚才听了同桌之间相互讲故事,讲得真好。

可老师就想听文言文的这个故事,你们能背给老师听一听吗?(由易渐难,先填空后背诵)。

(1)师:我们可以先来填一填
王戎( )
王戎( ),尝与( )游。

看道边李树( )折枝,诸儿( ),唯戎( )。

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 ),此必( )。

”取之,( )。

(2)能背下来吗?(试背,指名背,齐背)
(设计意图:通过理解文之意,达到背诵的目标)
板块活动四:讨论交流,感受人物形象
1.师:同学们,王戎是怎么辨别出李子是苦的啊?
(1)请用原文中的话回答。

“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2)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因为在路边,如果是甜的,早就被别人摘光了。


2.师:那文中哪句话说明王戎的判断是正确的呢?(取之,信然)
3.师:大家觉得王戎是一个怎样的人?(指名回答)
4.师:让我们一起来夸一夸王戎吧!请用:王戎,你真是一个。

5.师小结:是啊,勤于思考、爱动脑筋,通过一些现象来进行合理的判断真是一个好习惯,正因为如此,长大后的王戎才学过人,在当时被人们称为“竹林七贤”之一,而且做了相当于宰相这样大的官员。

让我们带着对王戎的敬佩之情再来一起背诵这则古文吧!
6.全课总结:从王戎身上你学到了什么?(生之启示总结全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