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波手动探伤工艺规程标准范本
超声波检测工艺规程
![超声波检测工艺规程](https://img.taocdn.com/s3/m/acea41fdb0717fd5360cdc74.png)
超声波检测工艺规程1适用范围1.1 本工艺适用于板厚为6-250mm得板材、碳素钢与低合金钢锻件、母材壁厚8—400mm得全焊透熔化焊对接焊缝及壁厚大于等于4mm,管径为57—1200mm碳素钢与低合金石油天然气长输、集输与其她油气管道环向对接焊缝、钢质储罐对接焊缝得超声波检测等、1。
2 本工艺规定了使用A型脉冲反射式超声波探伤仪进行检测过程中,对受检设备做出准确判定应遵循得一般程序与要求。
1、3 引用标准JB4730/T—2005《承压设备无损检测》SY/T4109-2005《石油天然气钢质管道无损检测》GB11345-89《钢焊缝手工超声波探伤方法与探伤结果得分级》JB/T9214-1999《A型脉冲反射式超声探伤系统测试方法》JB/T10062-1999《超声探伤用探头性能测试方法》GB50128—2005《立式圆筒形钢制焊接储罐施工及验收规范》2对检测人员得要求2、1 从事超声波检测人员必须经过培训,持证上岗。
只有取得质量技术监督部门颁发得超声波检测技术等级证书得人,方可独立从事与该等级相应得超声波检测工作、2、2 检测人员应具有良好得身体素质,其校正视力不得低于 5.0,并每年检查一次。
2、3检测人员应严格执行《检测作业安全防护指导书》与其它安全防护规定,确保安全生产。
3检测程序3、1根据工程特点与本工艺编制具体得《无损检测技术方案》。
3.2受检设备经外观检查合格后,由现场监理或检验员开据《无损检测指令》或《无损检测委托单》到检测中心。
3。
3 检测人员按指令或委托单要求进行检测准备,技术人员根据实际情况编制《探伤工艺卡》、3、4 检测人员按《超声波探伤仪调试作业指导书》等工艺文件进行设备调试。
3.5 外观检查合格后,施加耦合剂,实施检测,做好《超声波检测记录》。
3。
7 根据检测结果与委托单,填写相应得回执单或合格通知单、若有返修,还应出据《返修通知单》,标明返修位置等。
将回执单与返修通知单递交监理或检验员,同时对受检设备进行检验与试验状态标识。
超声波检测工艺规程完整
![超声波检测工艺规程完整](https://img.taocdn.com/s3/m/8127515b1ed9ad51f01df24a.png)
超声波检测工艺规程1适用范围1.1 本工艺适用于板厚为6-250mm的板材、碳素钢和低合金钢锻件、母材壁厚8-400mm的全焊透熔化焊对接焊缝及壁厚大于等于4mm,管径为57-1200mm 碳素钢和低合金石油天然气长输、集输和其他油气管道环向对接焊缝、钢质储罐对接焊缝的超声波检测等。
1.2 本工艺规定了使用A型脉冲反射式超声波探伤仪进行检测过程中,对受检设备做出准确判定应遵循的一般程序和要求。
1.3 引用标准JB4730/T-2005《承压设备无损检测》SY/T4109-2005《石油天然气钢质管道无损检测》GB11345-89《钢焊缝手工超声波探伤方法和探伤结果的分级》JB/T9214-1999《A型脉冲反射式超声探伤系统测试方法》JB/T10062-1999《超声探伤用探头性能测试方法》GB50128-2005《立式圆筒形钢制焊接储罐施工及验收规范》2对检测人员的要求2.1 从事超声波检测人员必须经过培训,持证上岗。
只有取得质量技术监督部门颁发的超声波检测技术等级证书的人,方可独立从事与该等级相应的超声波检测工作。
2.2 检测人员应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其校正视力不得低于5.0,并每年检查一次。
2.3检测人员应严格执行《检测作业安全防护指导书》和其它安全防护规定,确保安全生产。
3检测程序3.1 根据工程特点和本工艺编制具体的《无损检测技术方案》。
3.2 受检设备经外观检查合格后,由现场监理或检验员开据《无损检测指令》或《无损检测委托单》到检测中心。
3.3 检测人员按指令或委托单要求进行检测准备,技术人员根据实际情况编制《探伤工艺卡》。
3.4 检测人员按《超声波探伤仪调试作业指导书》等工艺文件进行设备调试。
3.5 外观检查合格后,施加耦合剂,实施检测,做好《超声波检测记录》。
3.7 根据检测结果和委托单,填写相应的回执单或合格通知单。
若有返修,还应出据《返修通知单》,标明返修位置等。
将回执单和返修通知单递交监理或检验员,同时对受检设备进行检验和试验状态标识。
无损检测超声波探伤第10章 规程和工艺
![无损检测超声波探伤第10章 规程和工艺](https://img.taocdn.com/s3/m/87d5daef376baf1ffc4fadf5.png)
仪 器 型 号 CTS-22
探 头 型 号 2.5P20×20K1
试块种类
CSK-ⅡA-2,标准图N1,对 比试块
表测面及宽度 焊缝双面双侧,72 参 考 反 射 体 φ2×60mm
表 面 补 偿 3dB
扫 描 线 调 节 深度1:1
验 收 级 别 Ⅰ级
检 测 波 型 纵波
2.5P13×13K1
试 块
V型槽试块
2.5P13×13K2,耦合剂为 CMC。请编制工艺卡。
从锻件外圆面将探头对准内圆面的V型槽,调整增益,使最大返射 距离波幅曲 高度为满屏80%,以其为基准灵敏度移动探头测定外圆面V型槽,
线制作方法 绘出距离波幅曲线。内圆面检测时基准灵敏度也按上述方法确定,
但探头斜楔应与内圆曲率一致。
第十章 通用工艺规程和工艺卡
工艺是对各种原材料、半成品进行增值加工或处理,最终使之成为成品方 法与过程。
制定工艺的原则是:技术上的先进和经济上的合理。由于不同的设备和能 力、精度以及工人熟练程度等因素都大不相同,所以对于同一种产品而言,工 艺可能是不同的;甚至不同的时期做的工艺也可能不同。可见,就某一产品而 言,工艺并不是唯一的,而且没有好坏之分。这种不确定性和不唯一性,和现 代工业的其他元素有较大的不同,反而类似艺术。所以,有人将工艺解释为 “做工的艺术”。
工位/工序的工艺卡片,具体到每一个环节,通常为操作者使用, 同时要写明本工位(或工序)名称,前工位(或工序)名称,后工位 (或工序)名称,用什么材料,用什么工具,操作中要注意哪些事项, 执行要达到什么标准,更多的主要内容是操作步骤顺序和方法。
NB/T47013标准对无损检测工艺规程的要求 无损检测工艺规程包括:通用工艺规程和工艺卡。 无损检测通用工艺规程应根据相关法规、产品标准、有关的技术文件和 NB/T47013标准的要求,并针对检测机构的特点和检测能力进行编制。 无损检测通用工艺规程应涵盖本单位(制造、安装或检测单位)产品的检测 范围。
超声波作业指导书标准范文
![超声波作业指导书标准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7dba87aa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a816720.png)
超声波作业指导书标准范文Ultrasonic testing (UT) is a non-destructive testing method that uses high-frequency sound waves to detect flaws or measure material thickness. 超声波检测(UT)是一种利用高频声波来检测缺陷或测量材料厚度的无损检测方法。
When conducting ultrasonic testing, it is essential to have a clear understanding of the equipment and procedures involved in the process. 进行超声波检测时,对涉及的设备和流程有清晰的理解至关重要。
One of the key components of ultrasonic testing is the transducer, which converts electrical energy into sound waves and vice versa. 超声波检测的关键组件之一是换能器,它将电能转化为声波,反之亦然。
Proper calibration of ultrasonic testing equipment is crucial to ensure accurate and reliable results. 适当校准超声波检测设备对于确保准确可靠的结果至关重要。
In addition to flaw detection, ultrasonic testing can also be used for thickness measurements and material characterization. 除了缺陷检测,超声波检测还可用于测量厚度和材料表征。
Overall, ultrasonic testing is a valuable tool in the field of non-destructive testing, offering a reliable and efficient way to inspect materials for flaws and defects. 总的来说,超声波检测是无损检测领域中的一种有价值的工具,为检测材料的缺陷和缺陷提供了一种可靠和高效的方式。
UT超声波检测系列之超声波探伤工艺细则
![UT超声波检测系列之超声波探伤工艺细则](https://img.taocdn.com/s3/m/6fa5f97227284b73f242509e.png)
附录B 超声波探伤工艺细则1目的该项工艺细则,对压力容器产品的超声波探伤实施有效控制。
2适用范围本规程适用于原材料板材及管材的探伤,并且也适用于加工产品锻件、铸件、焊接件的探伤。
3按波形分类1)纵波法使用直探头发射纵波进行探伤的方法,称为纵波法。
此法常将波束垂直入射至试件探测面,以不变的波形和方向透入试件,所以又称垂直法。
垂直法主要用于铸造、锻压、轧材及其制品的探伤。
2)横波法将纵波通过楔块、水等介质倾斜入射至试件探射面,利用波形转换得到横波进行探伤的方法,称为横波法。
此方法主要适用于管材及焊缝的探伤。
3)表面波法使用表面波进行探伤的方法,称为表面波法。
这种方法主要用于表面光滑的试件。
4)板波法使用板波法进行探伤的方法,主要用于薄板、薄壁管等形状简单的试件探伤。
4按探头数目分类1)单探头法使用一个探头兼作发射和接收超声波的探伤方法称为单探头法。
单探头法操作方便,大多数缺陷可以检出。
2)双探头法使用两个探头进行探伤的方法称为双探头法。
一个发射,一个接收。
主要是为发现单探头法难以检出的缺陷。
5探头的选择1)直探头直探头只能发射和接收纵波,波束轴线垂直于探测面。
主要用于探测与探测面平行的缺陷,如锻件、钢板中的夹层、折叠等缺陷。
2)斜探头(横波)斜探头是通过波形转换来实现横波探伤的,主要用于探测与探测面垂直或成一定角度的缺陷。
如焊缝中的未焊透、夹渣及未融合等缺陷。
3)表面波探头与双晶(分割)探头表面波探头用于探测工件表面缺陷;双晶探头用于探测工件近表面缺陷;聚焦探头用于水浸探测管材或板材。
6耦合剂超声偶合是指超声波在探测面上的声强透射率。
为了提高耦合效果,在探头与工件表面之间施加的一层透声介质称为耦合剂。
超声波探伤中常用耦合剂有机油、变压器油、甘油、水、水玻璃等。
更多资料:无损检测招聘网 中国无损检测论坛 中国焊接论坛 说明:本《超声波检测工艺规程》由检验处探伤室起草,并负责对其内容进行解释。
超声波探伤工艺作业指导书
![超声波探伤工艺作业指导书](https://img.taocdn.com/s3/m/a47ade8b76a20029bc642d50.png)
超声波探伤工艺作业指导书1有限公司目录1、目的2、应用范围3、对探伤人员的要求4、对超声波探伤表面的要求5、仪器、探头、试块与耦合剂6、探伤工艺7、缺陷的评定8、小径管焊接接头的超声波探伤1、目的保证工业锅炉对接焊缝超声波探伤的准确性,保证工业锅炉能够正常运行。
2、应用范围本规程适用于油田工业锅炉安装的管-管、管-板对接焊缝。
3、对探伤人员的要求3.1凡从事超声波探伤工作人员,都必须经过技术培训,按照劳动部文件“锅炉压力容器无损检测人员资格考核规则”进行考核鉴定。
3.2无损检测人员按技术等级分高、中、初级。
取得各技术等级的人员,只能从事与该技术等级相应的无损检测工作,并负相应的技术责任。
3.3操作人员应具有UT—I级以上资格证书,审核人员应具有UT--II级以上的资格证书。
4、对超声波探伤表面的要求4.1焊接接头表面质量及外形尺寸须经检查合格。
4.2焊接接头两侧应清除飞溅,锈蚀,氧化物及油垢,表面应打磨平滑。
4.3焊缝外观检验合格后,由检验员签发《无损探伤委托书》5、仪器、探头、试块与耦合剂5.1仪器:5.1.1探伤仪的性能指标测试方法符合ZBY230《A型脉冲反射式超声波探伤仪通用技术条件》及ZBJ04001《A型脉冲反射式探伤系统工作性能测试方法》规定的相应条款,其工作频率为1~5MHz。
5.1.2仪器和斜探头的组合灵敏度:在所探焊件最大声程处,有效探伤灵敏度余量不小于6dB。
5.2探头:5.2.1探头性能必须按ZBY《超声探伤用探头性能测试方法》进行测试。
5.2.2对斜探头声束水平偏离角的要求:将探头置于标准试块上探测棱边,当反射波幅最大时,探头中心线与被测棱边的夹角就在90°±2°。
5.2.3斜探头主声束在垂直方向:不应有明显的双峰或多峰。
5.2.4探头在的中心频率允许偏差为±0.5MHz。
5.3试块5.3.1标准试块:采用DL/T 5210.2-2009 《电力建设施工质量验收及评价规程第2部分:锅炉机组》所规定。
超声波检测通用工艺规程
![超声波检测通用工艺规程](https://img.taocdn.com/s3/m/fffe542abb68a98271fefa26.png)
超声波检测通用工艺规程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1.1规定了超声检测人员资格、仪器探头试块、检测范围、方法和质量分级,检测工艺和验收标准。
1.2本工艺按《钢焊缝手工超声波探伤方法和探伤结果分级》(GB11345-89)的要求编写1.3控制文件1.3.1GB11345-89规定了检验焊缝及热影响区,确定缺陷位置、尺寸和缺陷评定的一般方法及检测结果的分级方法。
1.3.2 GB11345-89适用于母材厚度不小于8㎜的铁素体类钢全焊透熔化焊对接焊缝脉冲反射法手工超声波检验。
1.4引用标准JB/T10061 《A型脉冲反射式超声波探伤仪通用技术条件》JB/T10063 《超声探伤用1号标准试块技术条件》JB/T10062 《超声探伤用探头性能测试方法》GB11345-89《钢焊缝手工超声波探伤方法和探伤结果分级》2.检测人员2.1具有中国无损检测学会无损检测人员【GB/T9445-2008执行】标准认定超生1.2.3级【检测结果2级或3级】资格。
2.2检测人员应每年检查一次视力,其矫正视力不低于5.0。
3仪器、探头和试块3.1使用仪器为PXUT-350B型仪器及探头。
a.仪器和探头的组合灵敏度:在达到所检工作最大声程时,其灵敏度余量应≥10dB。
b.衰减器精度:任意相邻12 dB误差在±1 dB以内,最大累计误差不超过1 dB。
c.水平线性:水平线性误差不大于1%。
d.垂直线性:在荧光屏满刻度的80%范围内呈线性显示。
垂直线性误差不大于5%。
3.2试块采用的标准试块为CSK—ZB、RB-2其形状和尺寸应分别符合GB11345-89规定3.3.探头4.被测件.4.1检测面a. .检测区域的宽度应是焊接接头本身,再加上焊接接头两侧各相当于母材厚度30%的一段区域,这个区域最小为10mm。
b探头移动区应清除焊接飞溅、铁屑、油垢及其它杂质。
检测表面应平整光滑,便于探头的自由扫查,其表面粗糙度Ra应为6.3μm,一般应进行打磨。
2015最新超声波检测工艺规程
![2015最新超声波检测工艺规程](https://img.taocdn.com/s3/m/80a25f52852458fb770b5696.png)
3本工艺依据下列标准、法规及技术文件GB/T12604.1 无损检测术语超声检测TSG Z8001-2013 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人员资格考核与监督管理规则NB/T47013.1-2015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第1部分:通用要求NB/T47013.3-2015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第4部分:超声检测TSG G0001-2012 锅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GB/T 16507-2013 锅壳锅炉GB/T 16508-2013 水管锅炉TSG R0004-2009 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TSG R0005-2011 移动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GB 150-2011 压力容器GB/T 11259 无损检测超声波检测用钢参考试块的制作与检验方法GB/T 27664.1 无损检测超声检测设备的性能与检验第 1 部分:仪器GB/T 27664.2 无损检测超声检测设备的性能与检验第 2 部分:探头JB/T 8428 无损检测超声检测用试块JB/T 9214 无损检测 A 型脉冲反射式超声检测系统工作性能测试方法JB/T 10062 超声探伤用探头性能测试方法4 术语和定义4.1底波降低量 BG/BF锻件检测时,在靠近缺陷处的完好区域内第一次底面回波波幅 BG 与缺陷区域内的第一次底面回波波幅 BF 的比值,用 dB 值来表示。
4.2密集区缺陷锻件检测时,在显示屏扫描线上相当于 50 声程范围内同时有 5 个或 5 个以上的缺陷反射信号,或是在50×50 的检测面上发现在同一深度范围内有 5 个或 5 个以上的缺陷反射信号,其反射波幅均大于等于某一特定当量的缺陷。
4.3基准灵敏度和基准灵敏度:一般指将对比试块人工反射体回波高度或被检工件底面回波高度调整到某一基准时的灵敏度。
扫查灵敏度则主要指实际检测灵敏度。
扫查灵敏度:为了不漏掉记录缺陷或某些特定的缺陷,确保锅炉、压力容器的安全,在基准灵敏度基础上,根据表面状况、检测缺陷要求及探头类型等适当提高 dB 数(增益)进行实际检测的灵敏度。
超声波检测工艺标准规章
![超声波检测工艺标准规章](https://img.taocdn.com/s3/m/e07c77b2844769eae109ed6b.png)
》超声波检测工艺规程1适用范围本工艺适用于板厚为6-250mm的板材、碳素钢和低合金钢锻件、母材壁厚8-400mm的全焊透熔化焊对接焊缝及壁厚大于等于4mm,管径为57-1200mm碳素钢和低合金石油天然气长输、集输和其他油气管道环向对接焊缝、钢质储罐对接焊缝的超声波检测等。
本工艺规定了使用A型脉冲反射式超声波探伤仪进行检测过程中,对受检设备做出准确判定应遵循的一般程序和要求。
引用标准JB4730/T-2005《承压设备无损检测》SY/T4109-2005《石油天然气钢质管道无损检测》GB11345-89《钢焊缝手工超声波探伤方法和探伤结果的分级》$JB/T9214-1999《A型脉冲反射式超声探伤系统测试方法》JB/T10062-1999《超声探伤用探头性能测试方法》GB50128-2005《立式圆筒形钢制焊接储罐施工及验收规范》2对检测人员的要求从事超声波检测人员必须经过培训,持证上岗。
只有取得质量技术监督部门颁发的超声波检测技术等级证书的人,方可独立从事与该等级相应的超声波检测工作。
检测人员应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其校正视力不得低于,并每年检查一次。
检测人员应严格执行《检测作业安全防护指导书》和其它安全防护规定,确保安全生产。
3检测程序;根据工程特点和本工艺编制具体的《无损检测技术方案》。
受检设备经外观检查合格后,由现场监理或检验员开据《无损检测指令》或《无损检测委托单》到检测中心。
检测人员按指令或委托单要求进行检测准备,技术人员根据实际情况编制《探伤工艺卡》。
检测人员按《超声波探伤仪调试作业指导书》等工艺文件进行设备调试。
外观检查合格后,施加耦合剂,实施检测,做好《超声波检测记录》。
根据检测结果和委托单,填写相应的回执单或合格通知单。
若有返修,还应出据《返修通知单》,标明返修位置等。
将回执单和返修通知单递交监理或检验员,同时对受检设备进行检验和试验状态标识。
返修后,按要求重新进行检测。
在检测过程中应有Ⅱ或Ⅲ级人员在现场。
GB11345-89超声波探伤标准
![GB11345-89超声波探伤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662f3882ec3a87c24028c42f.png)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钢焊缝手工超声波探伤方法和探伤结果分级 11345-89Method for manual ultrasonic testing and classificationof testing results for ferritic steel wdlds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检验焊缝及热影响区缺陷,确定缺陷位置、尺寸和缺陷评定的一般方法及探伤结果的分级方法.本标准适用于母材厚度不小于8mm的铁素体类钢全焊透熔化焊对接焊缝脉冲反射法手工超声波检验.本标准不适用于铸钢及奥氏体不锈钢焊缝;外径小于159mm的钢管对接焊缝;内径小于等于200mm的管座角焊缝及外径小于250mm和内外径之比小于80%的纵向焊缝.2 引用标准ZB Y 344 超声探伤用探头型号命名方法ZB Y 231 超声探伤用探头性能测试方法ZB Y 232 超声探伤用1号标准试块技术条件ZB J 04 001 A型脉冲反射式超声探伤系统工作性能测试方法3 术语3.1 简化水平距离l'从探头前沿到缺陷在探伤面上测量的水平距离.3.2 缺陷指示长度△l焊缝超声检验中,按规定的测量方法以探头移动距离测得的缺陷长度.3.3 探头接触面宽度W环缝检验时为探头宽度,纵缝检验为探头长度,见图1.3.4 纵向缺陷大致上平行于焊缝走向的缺陷.3.5 横向缺陷大致上垂直于焊缝走向的缺陷.3.6 几何临界角β'筒形工件检验,折射声束轴线与内壁相切时的折射角.3.7 平行扫查在斜角探伤中,将探头置于焊缝及热影响区表面,使声束指向焊缝方向,并沿焊缝方向移动的扫查方法. 3.8 斜平行扫查在斜角探伤中,使探头与焊缝中心线成一角度,平等于焊缝方向移动的扫查方法.3.9 探伤截面串列扫查探伤时,作为探伤对象的截,一般以焊缝坡口面为探伤截面,见图2.3.10 串列基准线串列扫查时,作为一发一收两探头等间隔移动基准的线.一般设在离探伤截面距离为0.5跨距的位置,见图2.3.11 参考线探伤截面的位置焊后已被盖住,所以施焊前应予先在探伤面上,离焊缝坡口一定距离画出一标记线,该线即为参考线,将作为确定串列基准线的依据,见图3.3.12 横方形串列扫查将发、收一组探头,使其入射点对串列基准线经常保持等距离平行于焊缝移动的扫查方法,见图4.3.13 纵方形串列扫查将发、收一组探头使其入射点对串列基准线经常保持等距离,垂直于焊缝移动的扫查方法,见图4.4 检验人员4.1 从事焊缝探伤的检验人员必须掌握超声波探伤的基础技术,具有足够的焊缝超声波探伤经验,并掌握一定的材料、焊接基础知识.4.2 焊缝超声检验人员应按有关规程或技术条件的规定经严格的培训和考核,并持有相考核组织颁发的等级资格证书,从事相对应考核项目的检验工作.注:一般焊接检验专业考核项目分为板对接焊缝;管件对接焊缝;管座角焊缝;节点焊缝等四种.4.3 超声检验人员的视力应每年检查一次,校正视力不得低于1.0.5 探伤仪、探头及系统性能5.1 探伤仪使用A型显示脉冲反射式探伤仪,其工作频率范围至少为1-5MHz,探伤仪应配备衰减器或增益控制器,其精度为任意相邻12dB误差在±1dB内.步进级每档不大于2dB, 总调节量应大于60dB,水平线性误差不大于1%,垂直线性误差不大于5%.5.2 探头5.2.1 探头应按ZB Y344标准的规定作出标志.5.2.2 晶片的有效面积不应超过500mm2,且任一边长不应大于25mm.5.2.3 声束轴线水平偏离角应不大于2°.5.2.4 探头主声束垂直方向的偏离,不应有明显的双峰,其测试方法见ZB Y231.5.2.5 斜探头的公称折射角β为45°、60°、70°或K值为1.0、1.5、2.0、2.5,折射角的实测值与公称值的偏差应不大于2°(K值偏差不应超过±0.1),前沿距离的偏差应不大于1mm.如受工件几何形状或探伤面曲率等限制也可选用其他小角度的探头.5.2.6 当证明确能提高探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或能够较好地解决一般检验时的困难而又确保结果的正确,推荐采用聚焦等特种探头.5.3 系统性能5.3.1 灵敏度余量系统有效灵敏度必须大于评定灵敏度10dB以上.5.3.2 远场分辨力a.直探头:X≥30dB;b.斜探头:Z≥6dB.5.4 探伤仪、探头及系统性能和周期检查5.4.1 探伤仪、探头及系统性能,除灵敏度余量外,均应按ZB J04 001的规定方法进行测试.5.4.2 探伤仪的水平线性和垂直线性,在设备首次使用及每隔3个月应检查一次.5.4.3 斜探头及系统性能,在表1规定的时间内必须检查一次.6 试块6.1 标准试块的形状和尺寸见附录A,试块制造的技术要求应符合ZB Y232的规定,该试块主要用于测定探伤仪、探头及系统性能.6.2 对比试块的形状和尺寸见附录B.6.2.1 对比试块采用与被检验材料相同或声学性能相近的钢材制成.试块的探测面及侧面,在以2.5MHz以上频率及高灵敏条件下进行检验时,不得出现大于距探测面20mm处的Φ2mm平底孔反射回来的回波幅度1/4的缺陷回波.6.2.2 试块上的标准孔,根据探伤需要,可以采取其他形式布置或添加标准孔,但应注意不应与试块端角和相邻标准孔的反射发生混淆.6.2.3 检验曲面工件时,如探伤面曲率半径R小于等于W2/4时,应采用与探伤面曲率相同的对比试块.反射体的布置可参照对比试块确定,试块宽度应满足式(1):b≥2λ S/De (1)式中 b----试块宽度,mm;λ--波长,mm;S---声程,m;De--声源有效直径,mm6.3 现场检验,为校验灵敏度和时基线,可以采用其他型式的等效试块.7 检验等级7.1 检验等级的分级根据质量要求检验等级分为A、B、C三级,检验的完善程度A级最低,B级一般,C级最高,检验工作的难度系数按A、B、C顺序逐级增高.应按照工件的材质、结构、焊接方法、使用条件及承受载荷的不同,合理的选用检验级别.检验等级应接产品技术条件和有关规定选择或经合同双方协商选定.注:A级难度系数为1;B级为5-6;C级为10-12.本标准给出了三个检验等级的检验条件,为避免焊件的几何形状限制相应等级检验的有效性,设计、工艺人员应考虑超声检验可行性的基础上进行结构设计和工艺安排.7.2 检验等级的检验范围7.2.1 A级检验采用一种角度的探头在焊缝的单面单侧进行检验,只对允许扫查到的焊缝截面进行探测.一般不要求作横向缺陷的检验.母材厚度大于50Mm时,不得采用A级检验.7.2.2 B级检验原则上采用一种角度探头在焊缝的单面双侧进行检验,对整个焊缝截面进行探测.母材厚度大于100mm时,采用双面双侧检验.受几何条件的限制,可在焊缝的双面半日侧采用两种角度探头进行探伤.条件允许时应作横向缺陷的检验.7.2.3 C级检验至少要采用两种角度探头在焊缝的单面双侧进行检验.同时要作两个扫查方向和两种探头角度的横向缺陷检验.母材厚度大于100mm时,采用双面侧检验.其他附加要求是:a.对接焊缝余高要磨平,以便探头在焊缝上作平行扫查;b.焊缝两侧斜探头扫查经过的母材部分要用直探头作检查;c.焊缝母材厚度大于等于100mm,窄间隙焊缝母材厚度大于等于40mm时,一般要增加串列式扫查,扫查方法见附录C.8 检验准备8.1 探伤面8.1.1 按不同检验等级要求选择探伤面.推荐的探伤面如图5和表2所示.8.1.2 检验区域的宽度应是焊缝本身再加上焊缝两侧各相当于母材厚度30%的一段区域,这个区域最小10mm,最大20mm,见图6.8.1.3 探头移动区应清除焊接飞溅、铁屑、油垢及其他外部杂技.探伤表面应平整光滑,便于探头的自由扫查,其表面粗糙度不应超过6.3μm,必要时应进行打磨:a.采用一次反射法或串列式扫查探伤时,探头移动区应大于1.25P:P=2δtgβ (2)或P=2δK (3)式中 P----跨距,mm;δ--母材厚度,mmb.采用直射法探伤时,探头移动区应大于0.75P.8.1.4 去除余高的焊缝,应将余高打磨到与邻近母材平齐.保留余高的焊缝,如焊缝表面有咬边,较大的隆起凹陷等也应进行适当的修磨,并作圆滑过渡以影响检验结果的评定.8.1.5 焊缝检验前,应划好检验区段,标记出检验区段编号.8.2 检验频率检验频率f一般在2-5MHz范围内选择,推荐选用2-2.5MHz公称频率检验.特殊情况下,可选用低于2MHz或高于2.5MHz的检验频率,但必须保证系统灵敏度的要求.8.3 探头角度8.3.1 斜探头的折射角β或K值应依据材料厚度,焊缝坡口型式及预期探测的主要缺陷来选择.对不同板厚推荐的探头角度和探头数量见表2.8.3.2 串列式扫查,推荐选用公称折射角为45°的两个探头,两个探头实际折射角相差不应超过2°,探头前洞长度相差应小于2mm.为便于探测厚焊缝坡口边缘未熔合缺陷,亦可选用两个不同角度的探头,但两个探头角度均应在35°-55°范围内.8.4 耦合剂8.4.1 应选用适当的液体或糊状物作为耦合剂,耦合剂应具有良好透声性和适宜流动性,不应对材料和人体有作用,同时应便于检验后清理.8.4.2 典型的耦合剂为水、机油、甘油和浆糊,耦合剂中可加入适量的"润湿剂"或活性剂以便改善耦合性能.8.4.3 在试块上调节仪器和产品检验应采用相同的耦合剂.8.5 母材的检查采用C级检验时,斜探头扫查声束通过的母材区域应用直探头作检查,以便探测是否有有探伤结果解释的分层性或其他缺陷存在.该项检查仅作记录,不属于对母材的验收检验.母材检查的规程要点如下:a.方法:接触式脉冲反射法,采用频率2-5MHz的直探头,晶片直径10-25mm;b.灵敏度:将无缺陷处二次底波调节为荧光屏满幅的100%;c.记录:凡缺陷信号幅度超过荧光屏满幅20%的部位,应在工件表面作出标记,并予以记录.9 仪器调整和校验9.1 时基线扫描的调节荧光屏时基线刻度可按比例调节为代表缺陷的水平距离l(简化水平距离l');深度h;或声程S,见图7. 9.1.1 探伤面为平面时,可在对比试块上进行时基线扫描调节,扫描比例依据工件工和选用的探头角度来确定,最大检验范围应调至荧光屏时基线满刻度的2/3以上.9.1.2 探伤面曲率半径R大于W2/4时,可在平面对比试块上或与探伤面曲率相近的曲面对比试块上,进行时基线扫描调节.9.1.3 探伤面曲率半径R小于等于W2/4时,探头楔块应磨成与工件曲面相吻合,在6.2.3条规定的对比试块上作时基线扫描调节.9.2 距离----波幅(DAC)曲线的绘制9.2.1 距离----波幅曲线由选用的仪器、探头系统在对比试块上的实测数据绘制见图8,其绘制方法见附录D,曲线由判废线RL,定量线SL和评定线EL组成,不同验收级别的各线灵敏度见表3.表中的DAC是以Φ3mm标准反射体绘制的距离--波幅曲线--即DAC基准线.评定线以上至定量线以下为1区(弱信号评定区);定量线至判废线以下为Ⅱ区(长度评定区);判废线及以上区域为Ⅲ区(判废区).9.2.2 探测横向缺陷时,应将各线灵敏度均提高6dB.9.2.3 探伤面曲率半径R小于等于W2/4时,距离--波幅曲线的绘制应在曲面对比试块上进行.9.2.4 受检工件的表面耦合损失及材质衰减应与试块相同,否则应进行传输损失修整见附录E,在1跨距声程内最大传输损失差在2dB以内可不进行修整.9.2.5 距离--波幅曲线可绘制在坐标纸上也可直接绘制在荧光屏刻度板上,但在整个检验范围内,曲线应处于荧光屏满幅度的20%以上,见图9,如果作不到,可采用分段绘制的方法见图10.9.3 仪器调整的校验9.3.1 每次检验前应在对比试块上,对时基线扫描比例和距离--波幅曲线(灵敏度)进行调节或校验.校验点沙于两点.9.3.2 检验过程中每4h之内或检验工作结束后应对时基线扫描和灵敏度进行校验,校验可在对比试块或其他儿试块上进行.9.3.3 扫描调节校验时,如发现校验点反射波在扫描线上偏移超过原校验点刻度读数的10%或满刻度的5%(两者取较小值),则扫描比例应重新调整,前次校验后已经记录的缺陷,位置参数应重新测定,并予以更正.9.3.4 灵敏度校验时,如校验点的反射波幅比距离--波幅曲线降低20%或2dB以上,则仪灵敏度应重新调整,并对前次校验后检查的全部焊缝应重新检验.如校验点的反射波幅比距离--波幅曲线增加20%或2dB以上,仪器灵敏度应重新调整,而前次校验后,已经记录的缺陷,应对缺陷尺寸参数重新测定并予以评定.10 初始检验10.1 一般要求10.1.1 超声检验应在焊缝及探伤表面经外观检查合格并满足8.1.3条的要求后进行.10.1.2 检验前,探伤人员应了解受验工件的材质、结构、曲率、厚度、焊接方法、焊缝种类、坡口形式、焊缝余高及背面衬垫、沟槽等情况.10.1.3 探伤灵敏度应不低于评定线灵敏度.10.1.4 扫查速度不应大于150mm/s, 相邻两次探头移动间隔保证至少有探头宽度10%的重叠.10.1.5 对波幅超过评定线的反射波,应根据探头位置、方向、反射波的位置及10.1.2条了解的焊缝情况,判断其是否为缺陷.判断为缺陷的部位应在焊缝表面作出标记.10.2 平板对接焊缝的检验10.2.1 为探测纵向缺陷,斜探头垂直于焊缝中心线在探伤面上,作锯齿型扫查见图11.探头前后移动的范围应保证扫查到全部焊缝截面及热影响区.在保持探头垂直焊缝作前后移动的同时,还应作10°-15°的左右转动.10.2.2 为探测焊缝及热影响区的横向缺陷应进行平行和斜平行扫查.a. B级检验时,可寅边缘使探头与焊缝中心线成10°-20°作斜平行的扫查(图12);b. C级检验时,可将探头放在焊缝及热影响区上作两个方向的平行扫查(图13),焊缝母材厚度超过100mm 时,应在焊缝的两面作平行扫查或者采用两种角度探头(45°和60°或45°和70°并用)作单面两个方向的平行扫查;亦可用两个45°探头作串列式平行扫查;c. 对电渣焊缝还应增加与焊缝中心线成45°的斜向扫查.10.2.3 为确定缺陷的位置、方向、形状、观察缺陷动态波形或区分缺陷讯号与伪讯号,可采用前后、左右、转角、环绕等四种探头基本扫查方式(图14).10.3 曲面工件对接焊缝的检验10.3.1 探伤面为曲面时,应按6.2.3和9.1.3条的规定选用对比试块,并采用10.2条的方法进行检验,C 级检验时,受工件几何形状限制,横向缺陷探测无法实施时,应在检验记录中予以注明.10.3.2 环缝检验时,对比试块的曲率半径为探伤面曲率半径0.9-1.5倍的对比试块均可采用.探测横向缺陷时按10.3.3条的方法进行.10.3.3 纵缝检验时,对比试块的曲率半径与探伤面曲率半径之差应小于10%.10.3.3.1 根据工件的曲率和材料厚度选择探头角度,并考虑几何临界角的限制,确保声束能扫查到整个焊缝厚度.条件允许时,声束在曲底面的入射角度不应超过70°.10.3.3.2 探头接触面修磨后,应注意探头入射点和折射角或K值的变化,并用曲面试块作实际测定. 10.3.3.3 当R大于W2/4采用平面对比试块调节仪器时,检验中应注意到荧光屏指示的缺陷深度或水平距离与缺陷实际的径向埋藏深度或水平距离孤长的差异,必要时应进行修正.10.4 其他结构焊缝的检验10.4.1 一般原则a.尽可能采用平板焊缝检验中已经行之有效的各种方法;b.在选择探伤面和探头时应考虑到检测各种类型缺陷的可能性,并使声束尽可能垂直于该结构焊缝中的主要缺陷.10.4.2 T型接头10.4.2.1 腹板厚度不同时,选用的折射角见表4,斜探头在腹板一侧作直射法和一次反射法探伤见图15位置2.10.4.2.2 采用折射角45°(K1)探头在腹板一侧作直射法和一次反射法探测焊缝及腹板侧热影响区的裂纹(图16).10.4.2.3 为探侧腹板和翼板间未焊透或翼板侧焊缝下层状撕裂等缺陷,可采用直探头(图15位置1)或斜探头(图16位置3)在翼板外侧探伤或采用折射角45°(K1)探头在翼板内侧作一次反射法探伤(图15位置3).10.4.3 角接接头角接接头探伤面及折射角一般按图17和表4选择.10.4.4 管座角焊缝10.4.4.1 根据焊缝结构形式,管座角焊缝的检验有如下五种探侧方法,可选择其中一种或几种方式组合实施检验.探测方式的选择应由合同双方商定,并重点考虑主要探测对象和几何条件的限制(图18、19).a.在接管内壁表面采用直探头探伤(图18位置1);b.在容器内表面用直探头探伤(图19位置1);c.在接管外表面采用斜探头探伤(图19位置2);d.在接管内表面采用斜探头探伤(图18位置3,图19位置3);e.在容器外表面采用斜探头探伤(图18位置2).10.4.4.2 管座角焊缝以直探头检验为主,对直探头扫查不到的区域或结构,缺陷向性不适于采用直探头检验时,可采用斜探头检验,斜探头检验应符合10.4.1条的规定.10.4.5 直探头检验的规程a.推荐采用频率2.5Mhz直探头或双晶直探头,探头与工件接触面的尺寸W应小于2√R;b.灵敏度可在与工件同曲率的试块上调节,也可采用计算法或DGS曲线法,以工件底面回波调节.其检验等级评定见表5.11 规定检验11.1 一般要求11.1.1 规定检验只对初始检验中被标记的部位进行检验.11.1.2 探伤灵敏度应调节到评定灵敏度.11.1.3 对所有反射波幅超过定量线的缺陷,均应确定其位置,最大反射波幅所在区域和缺陷指示长度. 11.2 最大反射波幅的测定11.2.1 对判定为缺陷的部位,采取10.2.3条的探头扫查方式、增加探伤面、改变探头折射角度进行探测,测出最大反射波幅并与距离--波幅曲线作比较,确定波幅所在区域.波幅测定的允许误差为2DB.11.3 位置参数的测定11.3.1 缺陷位置以获得缺陷最大反射波的位置来表示,根据相应的探头位置和反射波在荧光屏上的位置来确定如下全部或部分参数.a.纵坐标L代表缺陷沿焊缝方向的位置.以检验区段编号为标记基准点(即原点)建立坐标.坐标正方向距离L表示缺陷到原点之间的距离见图20;b.深度坐标h代表缺陷位置到探伤面的垂直距离(mm).以缺陷最大反射波位置的深度值表示;c.横坐标q代表缺陷位置离开焊缝中心线的垂直距离,可由缺陷最大反射波位置的水平距离或简化水平距离求得.11.3.2 缺陷的深度和水平距离(或简化水平距离)两数值中的一个可由缺陷最大反射波在荧光屏上的位置直接读出,另一数值可采用计算法、曲线法、作图法或缺陷定位尺求出.11.4 尺寸参数的测定应根据缺陷最大反射波幅确定缺陷当量值Φ或测定缺陷指示长度△l.11.4.1 缺陷当量Φ,用当量平底孔直径表示,主要用于直探头检验,可采用公式计算,DGS曲线,试块对比或当量计算尺确定缺陷当量尺寸.11.4.2 缺陷指示长度△l的测定推荐采用如下二种方法.a.当缺陷反射波只有一个高点时,用降低6dB相对灵敏度法测长见图21;b.在测长扫查过程中,如发现缺陷反射波峰值起伏变化,有多个高点,则以缺陷两端反射波极大值之间探头的移动长度确定为缺陷指示长度,即端点峰值法见图22.12 缺陷评定12.1 超过评定线的信号应注意其是否具有裂纹等危害性缺陷特征,如有怀疑时采取改变探头角度,增加探伤面、观察动态波型、结合结构工艺特征作判定,如对波型不能准确判断时,应辅以其他检验作综合判定.12.2 最大反射波幅位于Ⅱ区的缺陷,其指示长度小于10mm时按5mm计.12.3 相邻两缺陷各向间距小于8mm时,两缺陷指示长度之和作为单个缺陷的指示长度.13 检验结果的等级分类13.1 最大反射波幅位于Ⅱ区的缺陷,根据缺陷指示长度按表6的规定予以评级.13.2 最大反射波幅不超过评定线的缺陷,均应为Ⅰ级.13.3 最大反射波幅超过评定线的缺陷,检验者判定为裂纹等危害性缺陷时,无论其波幅和尺寸如何,均评定为Ⅳ级.13.4 反射波幅位于Ⅰ区的非裂纹性缺陷,均评为Ⅰ级.13.5 反射波幅位于Ⅲ区的缺陷,无论其指示长度如何,均评定为Ⅳ级.13.6 不合格的缺陷,应予返修,返修区域修后,返修部位及补焊受影响的区域,应按原探伤条件进行复验,复探部位的缺陷亦应按12章评定.14 记录与报告14.1 检验记录主要内容:工件名称、编号、焊缝编号、坡口形式、焊缝种类、母材材质、规格、表面情况、探伤方法、检验规程、验收标准、所使用的仪器、探头、耦合剂、试块、扫描比例、探伤灵敏度.所发现的超标缺陷及评定记录,检验人员及检验日期等.反射波幅位于Ⅱ区,其指示长度小于表6的缺陷也应予记录.14.2 检验报告主要内容:工件名称、合同号、编号、探伤方法、探伤部位示意图、检验范围、探伤比例收标准、缺陷情况、返修情况、探伤结论、检验人员及审核人员签字等.14.3 检验记录和报告应至少保存7年.14.4 检验记录和报告的推荐格式见附录F.附录A标准试块的形状和尺寸(补充件)注:尺寸公差±0.1;各边垂直度不大于0.05;C面尺寸基准面,上部各折射角刻度尺寸值见表A1,下部见表A2.附录B对比试块的形状和尺寸(补充件)B1 对比试块的形状和尺寸见表B1.注:①尺寸公差±0.1mm; ②各边垂直度不大于0.1; ③表面粗糙度不大于6.3μm; ④标准孔与加工面的平行度不大于0.05.附录C串列扫查探伤方法(补充件)C1 探伤设备C1.1 超声波探伤仪的工作方式必须具备一发一收工作状态.C1.2 为保证一发一收探头相对于串列基准线经常保持等距离移动,应配备适宜的探头夹具,并适用于横方型及纵方型两种扫查方式.C1.3 推荐采用,频率2-2.5Mhz,公称折射角45°探头,两探头入射点间最短间距应小于20mm.C2 仪器调整C2.1 时基线扫描的调节采用单探头按标准正文9.1 的方法调节,最大探测范围应大于1跨距声程.C2.2 灵敏度调整在工件无缺陷部位,将发、收两探头对向放置,间距为1跨距,找到底面最大反射波见图C1及式C1,调节增益使反射波幅为荧光屏满幅高度的40%,并以此为基准波高.灵敏度分别提高8dB、14dB和20dB代表判废灵敏度、定量灵敏度和评定灵敏度.C3 检验程序C3.1 检验准备a.探伤面对接焊缝的单面双侧;b.串列基准线如发、收两探头实测折射角的平均值为β或K值平均为K.在离参考线(参考线至探伤截面的距离L'-0.5P)的位置标记串列基准线,见图C2及式C2.0.5P=δtgβ (C1)或0.5P=δK (C2)C3.2 初始探伤C3.2.1 探伤灵敏度不低于评定灵敏度.C3.2.2 扫查方式采用横方形或纵方形串列扫查,扫查范围以串列基准线为中心尽可能扫查到整个探伤截面,每个探伤截面应扫查一遍.C3.2.3 标记超过评定线的反射波,被判定为缺陷时,应在焊缝的相应位置作出标记.C3.3 规定探伤C3.3.1 对象只对初始检验标记部位进行探伤.C3.3.2 探伤灵敏度为评定灵敏度.C3.3.3 缺陷位置不同深度的缺陷,其反射波均出现在相当于半跨距声程位置见图C3.缺陷的水平距离和深度分别为:(C3)(C4)C3.3.4 缺陷以射波幅在最大反射波探头位置,以40%线为基准波高测出缺陷反射波的dB数作为缺陷的相对波幅,记为SL±----dB.C3.3.5 缺陷指示长度的测定采用以评定灵敏度为测长灵敏度的绝对灵敏度法测量缺陷指示长度.即进行左右扫查(横方形串列扫查),以波幅超过评定线的探头移动范围作为缺陷指示长度.C4 缺陷评定所有反射波幅度超过评定线的缺陷均应按标准正文第12章的规定予以评定,并按第13章的规定对探伤结果作等级分类.附录D距离----波幅(DAC)曲线的制作(补充件)D1 试件D1.1 采用标准附录B对比试块或其他等效形式试块绘制DAC曲线.D1.2 R小于等于W2/4时,应采用探伤面曲率与工件探伤面曲率相同或相近的对比试块.D2 绘制步骤DAC曲线可绘制在坐标纸上(称DAC曲线),亦可直接绘制在荧光屏前透明的刻度板上(称DAC曲线板).D2.1 DAC曲线的绘制步骤如下:a.将测试范围调整到探伤使用的最大探测范围,并按深度、水平或声程法调整时基线扫描比例;b.根据工件厚度和曲率选择合适的对比试块,选取试块上民探伤深度相同或接近的横孔为第一基准孔,将探头置于试块探伤面声束指向该孔,调节探头位置找到横孔的最高反射波;c.调节"增益"或"衰减器"使该反射幅为荧光屏上某一高度(例如满幅的40%)该波高即为"基准波高",此时,探伤系统的有效灵敏度应比评定灵敏度高10dB;d.调节衰减器,依次探测其他横孔,并找到最大反射波高,分别记录各反射波的相对波幅值(dB);e.以波幅(dB)为纵坐标,以探沿距离(声程、深度或水平距离)为横坐标,将c、d记录数值描绘在坐标纸上;f.将标记各点连成圆滑曲线,并延长到整个探测范围,最近探测点到探距离O点间画水平线,该曲线即为Φ3mm横孔DAC曲线的基准线;g.依据标准正文表3规定的各线灵敏度,在基准线下分别绘出判废线、定量线、评定线,并标记波幅的分区;h.为便于现场探伤校验灵敏度,在测试上述数据的同时,可对现场使用的便携试块上的某一参考反射体进行同样测量,记录其反射波位置和反射波幅(dB)并标记在DAC曲线图上.D2.2 DAC曲线的绘制步骤如下:a.同D2.1a;b.依据工件厚度和曲率选择合适的对比试块,在试块上所有孔深小于等于探测深度的孔中,选取能产生最大反射波幅的横孔为第一基准孔;c.调节"增益"使该孔的反射波为荧光屏满幅高度的80%,将其峰值标记在荧光屏前辅助面板上.依次探测其它横孔,并找到最大反射波 ,地峰值点标记在辅助面板上,如果做分段绘制,可调节衰减器分段绘制曲线;d.将各标记点连成圆滑曲线,并延伸到整个探测范围,该曲线即为Φ3mm横孔DAC曲线基准线;定量灵敏度下,如分别将灵敏度提高或降低6dB,该线将分别代表评定或判废线.(A级检验DAC基准线即为判废线);e.将灵敏度提高(8-50mm提高到10dB,50-300mm提高10dB或8dB),该线表示定量线.在定量灵敏度下,如分别将灵敏度提高或降低6dB,该线将分别代表评定或判废线.(A级检验DAC基准线即为判废线);f.在作上述测试的同时,可对现场使用的便携式试块上的某一参考反射体作同样测,并将其反射波位置和。
超声波检测通用工艺规程
![超声波检测通用工艺规程](https://img.taocdn.com/s3/m/33ce89e66f1aff00bfd51e1c.png)
超声波检测通用工艺规程1 目的对超声波检测作业的工艺作出规程性的规定,以保证超声波检测过程和结果符合有关的法规、标准以及公司《质量保证手册》及《程序文件与管理制度汇编》的规定要求。
2范围适用于本公司压力容器制造过程中的手工A型脉冲反射法超声波检验。
3 引用标准JB/T4730.1-2005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第1部分通用要求JB/T4730.3-2005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第3部分超声波检测4 人员资格4.1 凡从事承压设备的原材料、零部件和焊接接头超声波检测人员,应按照《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人员考核和监督管理规则》的要求取得相应超声波检测资格。
4.2 取得不同超声波检测资格级别的人员,只能从事与资格级别相应的检测工作。
检测原始记录应由相应Ⅱ级或Ⅱ级以上资格人员核对,射线检测检测报告须经相应Ⅱ级或Ⅱ级以上资格人员复核并签字后方能生效。
5 检测设备、器材和材料5.1仪器5.1.1 超声波检验仪器的性能指标应符合JB/T10061的规定。
5.1.2 所用探伤仪必须在周检期内,切周检合格。
每隔3个月应对仪器水平和垂直线性进行一次测定。
5.2 探头5.2.1 新购探头应进行前沿距离、K值、主声速偏离、灵敏度余量和分辨力等参数进行测定。
5.2.2 双晶直探头的公称频率应选用5MHz,探头晶片面积不小于150㎜2;单晶直探头的公称频率应选用2MHz~5MHz,探头晶片一般为Ф14㎜~Ф25㎜;斜探头的公称频率应选用2MHz~5MHz,晶片直径为10㎜~25㎜。
5.2.3 探头主声束应无双峰,无歪斜。
5.3 试块—103 —XX压力容器制造规程、作业指导书文件编号TDZZ03006-2014标题超声波检测通用工艺规程版本号/修改次2014/0页数共 4 页第2 页5.3.1 用双晶直探头检测厚度不大于20㎜的钢板时,采用CBⅠ标准试块。
5.3.2 用单晶直探头检测厚度大于20㎜的钢板时,采用CB Ⅱ标准试块。
超声检测通用工艺规程
![超声检测通用工艺规程](https://img.taocdn.com/s3/m/624fe6102f60ddccda38a057.png)
超声检测通用工艺规程3.1 适用范围本规程适用于采用A型脉冲反射式超声波探伤仪,对金属原材料、零部件和焊接接头进行超声波检测。
3.2 检测时机3.2.1有延迟裂纹倾向的材料其焊接接头应在焊接完成24小时后才能进行检测。
3.2.2 锻件检测原则上应在热处理后,槽孔、台阶加工前进行。
表面粗糙度Ra≤6.3μm。
3.3 工件要求3.3.1 焊接接头探头移动区应由送检单位清除焊接飞溅、铁屑、油垢及其它杂质,对咬边、较大的隆起和凹陷等应作适当的修磨至圆滑过渡。
3.3.2 原材料及零件部、锻件应由送检单位打磨清除铁屑、锈蚀、油垢等其它杂质。
检测表面应平整光滑、便于探头自由扫查,表面粗糙度Ra应为6.3μm。
3.4探伤仪、探头和系统性能3.4.1 探伤仪采用A型脉冲反射式超声波探伤仪,其工作频率范围为1~5MHz,仪器至少在荧光屏满刻度的80%范围内呈线性显示。
探伤仪具有80dB以上的连续可调的衰减器,步进级每档不大于2dB,其精度为任意相邻12dB误差在±1dB以内,最大累计误差不超过1dB。
水平线性误差不大于1%,垂直线性误差不大于5%。
3.4.2 探头a. 超声检测常用单直探头、单斜探头、双晶探头和聚焦探头等。
b. 晶片有效面积一般不应大于500mm2,且任一边长不应大于25mm。
c. 单斜探头声束轴线水平偏离角不应大于2°,主声束垂直方向不应有明显的双峰。
d. 双晶直探头性能应符合JB/T4730.3-2005附录A的要求。
3.4.3 超声探伤仪和探头的系统性能。
a. 在达到所探工件的最大检测声程时,其有效灵敏度余量应不小于10dB。
b. 仪器和直探头组合的始脉冲宽度:对于频率为5MHz的探头,宽度不大于10mm;对于频率为2.5MHz的探头,宽度不大于15mm。
c. 直探头的远场分辨力应不小于30dB,斜探头的远场分辨力应不小于6dB。
d. 仪器和探头的系统性能应按JB/T9214和JB/T10062的规定进行测试。
超声波检测工艺规程及检测工艺卡
![超声波检测工艺规程及检测工艺卡](https://img.taocdn.com/s3/m/840d0b29bb68a98270fefa10.png)
超声波检测工艺规程及检测工艺卡1.1人员资格1.1.1检测人员都必须经过技术培训,并按照原劳动部文件“锅炉压力容器无损检测人员资格考核规则”进行考核鉴定,还应持有经业主认定的专业培训合格的岗位证。
1.1.2检测人员较正视力不得低于1.0。
1.2仪器、探头、试块和耦合剂1.2.1超声波探伤仪a 使用PXUT-350A型脉冲反射式数字超声波探伤仪,其工作频率为4-5MHZ,仪器荧光屏满刻度的80%范围内呈线性显示。
探伤仪有80dB以上的连续可调衰减器,步进级每档不大于2dB。
水平线性误差不大于1%,垂直线性不大于5%,其余指标符合ZBY230《A型脉冲反射式超声波探伤仪通用技术条件》规定。
b超声波探伤仪能储存100幅以上图形,且能清晰打印出探伤发现的缺陷波形图。
1.2.2探头选用频率为2.5MHz和5MHz两种单斜探头,晶片有效面积不大于500mm2,且任意一边长不大于25mm,单斜探头声束轴线水平偏离角不应大于2°,前沿距离不应大于10 mm,且探头的接触面应与管壁对中,吻合良好,主声束垂直方向不应有明显双峰。
按照管道实际壁厚选择探头K值。
1.2.3试块选用SGB-5、6标准试块和SRB未焊透对比试块。
1.2.4耦合剂使用化学浆糊耦合剂,均匀涂布在焊缝两侧探头移动区,保证良好的透声性能。
1.3检测方法1.3.1距离-波幅曲线:用SGB—5试块测绘距离—波幅曲线,评定线,定量线和判废线满足下表:1.3.2检测灵敏度:不低于评定线灵敏度,扫查灵敏度在基准灵敏度的基础上提高4dB。
1.3.3探伤表面探头移动区应平滑,无飞溅、锈蚀、油垢及其它污物,以保证良好的声学接触。
如需检验横向缺陷,应将焊缝磨平。
探头移动区:T=5~30时,P≥nKT+50P--探头移动区mm;T—单壁厚度mm;K为探头K值; n--反射次数1.3.4探测方式和扫查方式a探测方式以一种K值探头用一、二次波在焊缝单面双侧进行探测。
超声波检测通用工艺规程
![超声波检测通用工艺规程](https://img.taocdn.com/s3/m/265324de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e3f2ab2.png)
超声波检测通用工艺规程1.要紧内容与适用范围本规程规定了焊缝超声检测人员具有的资格、仪器、探头、试块、检测技术方式和质量分级等。
本规程适用于本公司生产的厚度为6mm~30mm钢制承压设备全熔化焊的超声检测。
不适用于铸钢及奥氏体钢焊缝,外径小于159mm的钢管对接焊缝,内径小于或等于250mm或内外径之比小于80%的纵向焊缝检测。
本规程按JB4730的要求编写,符合《容规》和GB150等要求。
检测工艺卡是本规程的补充,由Ⅱ级人员按本规程等要求编制,其检测参数规定的更具体。
2.引用标准、法规JB/T4730-2005《承压设备无损检测》GB150-1998《钢制压力容器》JB/T9214-1999《A型脉冲反射式超声波探伤系统工作性能测试方式》JB/T10061-1999《A型脉冲反射式超声波探伤仪通用技术条件》JB/T10062-1999《超声探伤用探头性能测试方式》3.检测人员3.1检测人员必需通过培训,按《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人员考核与监督治理规那么》的要求。
领导论和实践考试合格,取得相应品级资格证书的人员担任。
3.1.1检测人员每一年应检查一次躯体,其矫正视力不低于1.0。
4.探伤仪、探头和试块4.1探伤仪采纳A型脉冲反射式超声波探伤仪器,其工作频率范围为0.5 MHz~10MHz,仪器至少在荧光屏满刻度的80%范围内呈线性显示。
仪器应具有80dB以上的可调衰减器,步进级每档不大于2Db,其精度为任意相邻12 dB的误差在±1dB 之内,最大累计误差不超过1dB.。
水平线性误差不大于1%,垂直线性误差不大于5%。
4.2探头4.2.1晶片面积一样不该超过500mm2,且任意一边长原那么上不大于25 mm 。
4.2.2单斜探头声束轴线水平偏离角不该大于2度,主声束垂直方向不该有明显的双峰。
4.3仪器和探头的系统性能4.3.1在达到所检工件的最大检测声程时,其灵敏度余量应≥10dB。
4.3.2直探头的远场分辨力应大于或等于30 dB ,斜探头的远场分辨力应大于或等于6dB 。
[新版]管座角焊缝超声波探伤工艺规程资料
![[新版]管座角焊缝超声波探伤工艺规程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73e533d6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2d26630.png)
管座角焊缝超声波探伤工艺规程1 通用部分a)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规程规定了检验焊缝及热影响区缺陷,确定缺陷位置、尺寸和缺陷评定的一般方法及探伤结果的分级方法。
本规程适用于母材厚度不小于8mm的铁素体类钢全焊透熔化焊管座角焊缝脉冲反射法手工超声波检验。
本规程不适用于铸钢及奥氏体不锈钢焊缝;内径小于等于200mm的管座角焊缝。
b)文件控制本规程为XX公司受控文件,未经允许不得复制、转让或使用。
c)引用标准ZBY 344 超声探伤用探头型号命名方法ZBY 231 超声探伤用探头性能测试方法ZBY 232 超声探伤用1号标准试块技术条件ZBJ 04 001 A型脉冲反射式超声探伤系统工作性能测试方法GB 11345—1989 钢焊缝手工超声波探伤方法和探伤结果分级2 检验人员2.1从事焊缝探伤的检验人员必须掌握超声波探伤的基础技术,具有足够的焊缝超声波探伤经验,并掌握一定的材料、焊接基础知识。
2.2焊缝超声检验人员应按有关规程或技术条件的规定经严格的培训和考核,并持有相应考核组织颁发的等级资格证书,从事相对应考核项目的检验工作。
2.3超声检验人员的视力应每年检查一次,校正视力不得低于1.0。
3 探伤仪、探头及系统性能3.1探伤仪使用A型显示脉冲反射式探伤仪,其工作频率范围至少为1~5MHz,探伤仪应配备衰减器或增益控制器,其精度为任意相邻12dB误差在±1dB内。
步进级每档不大于2dB,总调节量应大于60dB,水平线性误差不大于1%,垂直线性误差不大于5%。
3.2探头3.2.1探头应按ZBY 344标准的规定作出标志。
3.2.2晶片的有效面积不应超过500mm2,且任一边长不应大于25mm。
3.2.3声束轴线水平偏离角应不大于2°。
3.2.4探头主声束垂直方向的偏离,不应有明显的双峰,其测试方法见ZBY 231。
3.2.5斜探头的公称折射角β为45°、60°、70°或K值为1.0、1.5、2.0、2.5,折射角的实测值与公称值的偏差应不大于2°(K值偏差不应超过±0.1),前沿距离的偏差应不大于1mm。
超声波手动探伤工艺规程
![超声波手动探伤工艺规程](https://img.taocdn.com/s3/m/41c948648762caaedc33d421.png)
The greatest happiness in life lies not in what you possess, but in the process of pursuing something.精品模板助您成功(页眉可删)超声波手动探伤工艺规程1、目的为保证公司产品质量,对高频直缝焊管产品进行离线手动超声波探伤检验,以确保产品质量,维护公司的利益。
2、适用范围本规定适用于公司生产的直缝焊管产品的焊缝离线、超声波自动探伤喷标部位、钢管管端焊缝与母材、管体母材和修补焊缝进行超声波手动探伤检验。
3、工作程序3.1 检验员探伤前应准备好探头,检查仪器性能,做好探伤前的准备工作。
3.1.1 采用CSK-ⅠA试块测试仪器性能,仪器性能应满足以下要求:a)水平线性误差不大于1%b)垂直线性误差不大于5%c)动态范围≥26dBd)报警闸门位置和宽度任意可调3.1.2 一般选用频率为2.5-5MHz,晶片直径采用8×9mm,K值为1.5-2.5的横波探头,采用CSK-IA•试块测试斜探头前沿和K值。
3.1.3 一般采用水平1:1或深度、声程1:1调节仪器扫描速度。
3.2灵敏度调校:对焊缝探伤时采用与被检钢管同规格(曲率和壁厚)的曲面对比标样调校灵敏度,灵敏度调整完毕后提高2db作为检验灵敏度。
移动探头位置、转动角度,找出人工反射体(Φ3.2竖通孔或N10刻槽)的最高反射回波(一般根据板厚采用2-3次声程进行灵敏度调校),调节衰减器使反射回波幅度为60%-80%,按照产品标准确定或设置合格极限。
对母材探伤时,灵敏度调整采用5MHzΦ14F6双晶探头,采用CSK-IA试块调节仪器一般采用5:1或10:1调节仪器扫描速度。
将第一次底波高度调整到满刻度的50%,再提高灵敏度10dB作为检验灵敏度,如标准或检验工艺卡另有要求,则按有关规定进行。
填写“超声波探伤灵敏度调校记录”。
3.3 离线焊缝探伤3.3.1 清除探伤表面上探头移动区的锈蚀、油垢及其它污物,以保持良好的耦合状态。
超声波探伤操作工艺规程
![超声波探伤操作工艺规程](https://img.taocdn.com/s3/m/ac6909d8ba0d4a7302763ab0.png)
超声波探伤操作工艺规程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1.1本规程规定了检测人员资格、仪器探头试块、检测范围、方法和质量分级等。
1.2本规程采用A型脉冲反射型超声探伤仪器对钢板、锻件和焊缝进行检测。
1.3本规程按JB4730.3-2005编制,符合《容规》和GB150-1998的要求。
1.4检测工艺卡是本规程的补充,必要时由III级人员按合同要求编制,其检测参数规定的更具体。
2引用标准JB4730-2005《承压设备无损检测》JB/T7913-1995《超声波检测用钢制对比试块的制作与校验方法》JB/T9214-1999《A型脉冲反射式超声波探伤系统工作性能测试方法》JB/T10061-1999《A型脉冲反射式超声波探伤仪通用技术条件》JB/T10062-1999《超声探伤用探头性能测试方法》JB/T10063-1999《超声探伤用1号标准试块技术条件》GB150-1998《刚制压力容器》3检测人员3.1从事承压设备的原材料、零部件和焊接接头无损检测的人员,应按照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人员考核与监督管理规则的要求取得相应无损检测资格。
3.2无损检测人员资格级别分为Ⅲ(高)级、Ⅱ(中)级和Ⅰ(初)级。
取得不同无损检测方法各资格级别的人员,只能从事与该方法和该资格级别相应的无损检测工作,并负相应的技术责任。
1.4仪器、探头和试块1.4.1仪器和探头???现使用仪器为汕头超声仪器厂生产的CTS-22和CTS-26型仪器以及CTS-2000数字超声探伤仪和武汉科声超声仪器厂生产KS-1030数字超声探伤仪及探头。
a仪器和探头的组合灵敏度:在达到所检工件最大声程时,其灵敏度余量应≥10dB。
b衰减器精度:80dB以上连续可调,步进级每档不大于2dB精度为任意相邻12dB误差在±1dB以内,最大累计误差不大于1dB。
c水平线性:水平线性误差不大于1%。
d垂直线性:在荧光屏满刻度的80%范围内呈线性显示,垂直线性误差不大于5%。
ABS超声波探伤工艺规程
![ABS超声波探伤工艺规程](https://img.taocdn.com/s3/m/ac275240ddccda38376baf20.png)
超声波检测规程Ultrasonic Testing Procedure1.适用范围Test Scope1.1本条规定了焊缝缺陷的超声检测方法及检测结果的等级评定。
This term has regulated the method applied in ultrasonic test as well as class evaluation of the test result against weld seam defect.1.2 本条适用于母材厚度为8~100mm全焊透熔化焊焊缝的超声检测。
This term is applicable for ultrasonic test for complete penetration, molten weld seam with base metal thickness of 8~100mm.1.3本条不适用于铸钢及奥氏体钢焊缝,外径小于159mm的钢管对接焊缝,内径小于或等于200mm的管座角焊缝,也不适用于外径小于250mm或内外径之比小于80%的纵向焊缝检测。
This term is not applicable for the test against cast steel and austenitic steel weld seam, butt weld seam of steel tube with a external diameter less than 159mm, fillet weld seam of tube seat with inner diameter not larger than 200mm, also not applicable for the test against vertical weld seam when external diameter of the pipe is less than 250 mm or ratio between inner and outer diameter of the pipe is less than 80%.2. 主要参照标准Main Reference StandardABS入级规范Lloyd’s register rulefinder 2011: version 9.16其他对照标准Adduce StandardCB/T 3559-94 船舶钢焊缝手工超声波探伤工艺和质量分级CB/T 3559-94 Ship steel weld ultrasonic testing technology and quality manual classification GB/T 11345-89 钢焊缝手工超声波探伤方法和探伤结果分级GB/T 11345-89 Method for manual ultrasonic testing and classification of testing results for ferritlc steel welds3. 一般要求General Requirements3.1检测人员Testing personnel按本规程进行磁粉检测的所有人员必须按照ISO 9712、SNT-TC-1A、PCN 或EN473或其他等同的认证系统的规定,进行资格鉴定,并取得认证证书(如CCS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操作规程编号:LX-FS-A97468 超声波手动探伤工艺规程标准范本
In The Daily Work Environment, The Operation Standards Are Restricted, And Relevant Personnel Are Required To Abide By The Corresponding Procedures And Codes Of Conduct, So That The Overall Behavior
Can Reach The Specified Standards
编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A4打印/ 新修订/ 完整/ 内容可编辑
超声波手动探伤工艺规程标准范本
使用说明:本操作规程资料适用于日常工作环境中对既定操作标准、规范进行约束,并要求相关人员共同遵守对应的办事规程与行动准则,使整体行为或活动达到或超越规定的标准。
资料内容可按真实状况进行条款调整,套用时请仔细阅读。
1、目的
为保证公司产品质量,对高频直缝焊管产品进行离线手动超声波探伤检验,以确保产品质量,维护公司的利益。
2、适用范围
本规定适用于公司生产的直缝焊管产品的焊缝离线、超声波自动探伤喷标部位、钢管管端焊缝与母材、管体母材和修补焊缝进行超声波手动探伤检验。
3、工作程序
3.1 检验员探伤前应准备好探头,检查仪器性能,做好探伤前的准备工作。
3.1.1 采用CSK-ⅠA试块测试仪器性能,仪器性能应满足以下要求:
a)水平线性误差不大于1%
b)垂直线性误差不大于5%
c)动态范围≥26dB
d)报警闸门位置和宽度任意可调
3.1.2 一般选用频率为2.5-5MHz,晶片直径采用8×9mm,K值为1.5-2.5的横波探头,采用CSK-IA•试块测试斜探头前沿和K值。
3.1.3 一般采用水平1:1或深度、声程1:1调节仪器扫描速度。
3.2灵敏度调校:对焊缝探伤时采用与被检钢管同规格(曲率和壁厚)的曲面对比标样调校灵敏度,灵敏度调整完毕后提高2db作为检验灵敏度。
移动探头位置、转动角度,找出人工反射体(Φ3.2竖通孔或
N10刻槽)的最高反射回波(一般根据板厚采用2-3次声程进行灵敏度调校),调节衰减器使反射回波幅度为60%-80%,按照产品标准确定或设置合格极限。
对母材探伤时,灵敏度调整采用5MHzΦ14F6双晶探头,采用CSK-IA试块调节仪器一般采用5:1或10:1调节仪器扫描速度。
将第一次底波高度调整到满刻度的50%,再提高灵敏度10dB作为检验灵敏度,如标准或检验工艺卡另有要求,则按有关规定进行。
填写“超声波探伤灵敏度调校记录”。
3.3 离线焊缝探伤
3.3.1 清除探伤表面上探头移动区的锈蚀、油垢及其它污物,以保持良好的耦合状态。
3.3.2 耦合剂应均匀覆盖探头移动的整个区域,耦合剂一般采用CMC。
3.3.3 探伤时,探头移动区域为P=2KT+50mm
(K为探头K值、T为被探钢管厚度)。
3.3.4 探伤扫查方式一般采用平行扫查与锯齿形扫查两种方式,第一次采用平行扫查方式,将探头垂直焊缝并置于离焊缝1.5-2次声程(根据板厚)的位置,沿平行焊缝方向进行扫查。
第二次扫查采用锯齿形扫查,将探头垂直焊缝并置于离焊缝2-3次声程(根据板厚)的位置,沿平行焊缝方向进行锯齿形扫查,扫查时每次探头的跨距应保持足够的覆盖量不得超过探头晶片直径的1/2。
扫查速度不应大于
150mm/s。
3.3.5 对补焊焊缝进行探伤时,补焊处应无锈蚀、油污及飞溅等杂物,应根据探伤区域的表面状况,适当提高探伤灵敏度。
3.3.6 当发现缺陷时,为确定缺陷的位置、方向、形状、区分缺陷信号与伪缺陷讯号,可采用前
后、左右、转角、环绕等四种探头检查方式。
当回波幅高于100%时采用6db法对缺陷进行定量定位及测长。
3.4 管体母材探伤
3.4.1 清除探伤管体表面上探头移动区的锈蚀、油垢及其它污物,以保持良好的耦合状态。
3.4.2 耦合剂应均匀覆盖探头移动的整个区域,耦合剂一般采用CMC。
3.4.3探伤扫查方式:对管端母材一般采用沿管端圆周方向进行锯齿形扫查,扫查步进距离不得超过探头晶片直径的1/2,扫查区域覆盖的范围应满足工艺卡及标准的要求。
3.5 对发现的超标缺陷应对缺陷进行定位、定量及测长。
3.6 在超标缺陷部位喷涂不合格标识;必要时应
当面向补焊人员交待缺陷情况。
对检查合格钢管喷涂合格标识,标识应符合HRGG/sy-01《过程检验标识规定》的要求。
3.7当发现连续出现补焊不合格时应及时填写“质量信息反馈卡”通知车间责任岗位。
3.8 手动探伤时,要检查探伤部位有无表面缺陷,如有要做出相应标识。
3.9 “超声探伤灵敏度调校记录”用完后应及时送交质量检验站资料室存档。
3.10 及时将缺陷钢管的情况通知相关岗位。
3.11手探检验员当班填写“超声波手动探伤报告”和“交接班记录”,送交质量检验站。
3.12本岗位安全操作要求
1)必须按规定穿戴劳动防护用品。
2)注意安全用电。
3)调整、工作和更换探头时,不能站在钢管通过区域,防止钢管伤人。
4)跨越辊道要“一停、二看、三通过”,防止被钢管撞伤。
4、相关记录
(1)超声波探伤灵敏度调校记录
(2)质量信息反馈卡
(3)传票
(4)超声波手动探伤检验报告
请在该处输入组织/单位名称
Please Enter The Name Of Organization / Organization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