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关系案例自考笔记
自考公共关系学完整笔记
公共关系学第一章公共关系的概念●公共关系的14个特征:1是一个完整的职能,目的在于增进公司利益和达成其他整体的目标。
2并不制定政策,但可以帮助管理当局表白公司的政策。
3对于受公司措施影响的人,公共关系人员注意他们的印象和可能的反应,因此重大的措施应先向公关部门咨询。
4所有信誉都建立在行动而非文字之上,但如果让人们了解公司的行动就得借助于语言文字。
5虽然是管理部门的职责,却有其责任范围,必须配备预算及人员,所承担的任务必须限于公司公关范围以内的工作。
6最终目标是使人人了解对于良好的管理是不可分割的。
7关于公司的形象是相对的,要依据某种公众对于公司的具体要求而定。
8人们经常根据不完全的证据形成对公司的印象,但应尽力去注意为公司争取良好的印象。
9因为公司是在舆论形成的环境下运营发展的,因此对于任何人所具有的访问权利均应尊重。
10透露、传播资料信息不要吝啬。
11不可歪曲和夸大事实,其的主旨是陈述事实以便他人对公司公平评估,引起公众兴趣,进而对他们发生影响。
12少做做得好比多做做不好强。
13其一项基本任务就是要引起别人对公司的好感和兴趣。
14其艺术多余科学成分,这种艺术要以社会科学的崭新知识为基础,对于公众对象的组成及态度做科学的评估,对公司要有透视的认识。
●公共关系的本质:即组织与公众之间信息的双向交流。
揭示公共关系的本质,需要遵循的思维程序:1需要分析构成公共关系活动的基本要素,组织、传播、金额公众。
2分析公共关系的基本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本质联系。
组织、公众是其承担者,分别关系的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方式是传播。
●理解公共关系本质属性的三个角度:1关系性质。
作为一种社会关系,特指组织与公关间的传播沟通关系。
2职能性质。
作为一种管理职能,是对组织与公关间的传播沟通的目标、资源、对象、过程和效果等基本要素的管理,即传播管理,也可称沟通管理。
以优化公关环境,树立组织形象为宗旨。
3学科性质。
作为一门综合性的应用学科,是以传播学和管理学为主要依托的传播管理学或组织传播学。
自考公共关系学完整笔记
第一章公共关系的概念第一节“公共关系”的定义及基本质属性一、公共关系的定义1.管理说美国着名公关学者雷克斯.哈罗博士(Rex L.Harlow)所提出的定义:“公共关系是一种独特的管理职能。
美国学者卡特利普和森特(Scott M .cutlip﹠Ailen H .Center)认为:“公共关系是这样一种管理功能:它确定、建立和维持一个组织与决定其成败的各类公众之间的互益关系。
”2.传播说英国着名公关学者弗兰克.杰夫金斯(Frank Jefkins)认为:“公共关系就是一个组织为了达到它的公众之间相互了解的确定目标,而有计划地采用一切向内和向外的传播沟通方式的总和。
”3.传播管理说当代美国公共关系学术权威,马里兰大学的詹姆斯.格鲁尼格教授(James E .Grunig,Ph .D)认为:“公共关系是一个组织与其相关公众之间的传播管理”。
4.咨询说国际公共关系协会于1978年8月发表的《墨西哥宣言》:“公共关系是一门艺术和社会科学。
它分析趋势,预测后果,向机构领导人提供意见,履行一系列有计划的行动,以服务于本机构和公众的共同利益、”5.关系说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蔡尔兹(H .L .chils)认为:“公共关系是我们所从事的各种活动、所发生的各种关系的通称,这些活动与关系都是公众性的,并且都有其社会意义。
”6.协调说“协调说“(或“平衡说”)是“关系说“的深化,认为公共关系主要是协调组织与公众之间的社会关系,”维持企业的营利性和社会性平衡就是公共关系。
”7.形象说强调公共关系的宗旨是为组织塑造良好的形象,“公共关系是社会组织为了塑造组织形象,通过传播、沟通手段来影响公众的科学与艺术”。
传播管理说:公共关系是一个组织与其相关公众之间的传播管理。
二、公共关系的本质属性(论述)科学的定义应该反映事物的本质属性。
公共关系的定义则应该反映公共关系得现象和活动的本质。
(一)确定公共关系本质的依据和方法公关活动过程的三个基本要素:“组织”、“传播”和“公众”“组织”和“公众”是公共关系“主体”和“客体”;二者之间相互作用方式是“传播”现代“公共关系传播”的本质:组织与公众之间信息的双向交流;现代公共关系传播的本质特征:组织与公众沟通交流的“双向性”。
自考《公共关系学》复习笔记(3)
第三章公共关系的职责和功能 第⼀节 ⼀、公共关系的基本职责 (⼀)公共关系的职责是指公共关系在组织的⾏政管理或经营管理过程中的⼯作范围及其应承担的责任。
(⼆)最基本的职责包括收集信息、辅助决策、传播推⼴、沟通协调、提供服务。
1.收集信息(作为组织的预警系统) <1>收集与组织形象有关的信息; <2>产品形象是组织形象的客观基础,产品质量是影响组织形象的关键因素。
<3>组织形象信息,主要包括: (1)公众对组织机构的评价; (2)公众对组织管理⽔平的评价(主要评价有经营⽅针是否正确;组织发展⽬标是否合理;市场预测是否准确;⽤⼈是否得当); (3)公众对组织⼈员素质的评价; (4)公众对组织服务素质的评价。
<4>收集组织环境中的各种信息,收集的信息具有宏观性和社会性的特点。
2.辅助决策,意义是让公共利益贯穿于组织决策过程的始终,以避免组织决策只顾⾃⾝利益的⽚⾯性。
<1>为确⽴决策⽬标提供咨询建议,从社会⾓度评价决算⽬标的社会制约因素和影响效果,努⼒使组织的⽬标决策与公众利益和环境因素相容。
<2>为决策提供信息服务。
<3>协助拟定和选择决策⽅案,是实现⽬标的各种⽅法、措施的总和。
<4>从公共关系⾓度评价决策效果。
3.传播推⼴,是公共关系活动的主要⽅式和关键环节。
<1>创造舆论,告知公众,是公关传播最基本的功能。
<2>强化舆论,扩⼤影响,是公共关系传播的重要任务。
<3>引导舆论,控制形象,其职责在于调节组织的信息流量和⽅向,引导公众舆论向积极有利的⽅向发展,并根据舆论反馈适当调整组织的⾏为,控制组织的形象(课⽂p49倒数第⼀段重点理解)。
4.协调沟通,是公共关系的根本职责,即运⽤各种协调沟通⼿段为组织的⽣存发展创造“⼈和”的环境。
<1>协调内部关系,增强组织凝聚⼒,即通过建⽴和完善组织内部的各种沟通渠道和协调机制,促进组织内部信息交流;公共关系是⼀种内求团结外求发展的经营管理艺术,内求团结是外求发展的前提和保证。
自考公关关系案例复习资料
公共关系案例1、P4公共关系案例,是指具有客观性、典型性、实用性,由特定内容和形式构成的,被描述、总结和分析的公共关系实务。
2、P6公共关系案例研究的意义:1、深化学习2、提供借鉴3、模拟训练4、提高技能5、指导实践3、P11营利性组织是指直接从事各种创造利润的经济活动的社会组织,如各类工业企业、农业企业、金融企业、商业服务企业、交通运输企业、高新科技企业等。
非营利性组织是指不从事营利活动,即不以营利为根本目的的社会机构或团体,我国一般习惯称之为“团体事业单位”。
4、P13非营利性组织公共关系的特点:1、以社会效益为导向2、以扩大影响为主线3、以赢得支持为重点5、P15所谓跨国公共关系,是指社会组织以信息传播为主要手段,以塑造组织形象为重点,以缔结与跨国公众的良性互动关系为目标,并最终实现组织与跨国公众的利益互惠和价值同构的管理行为或社会活动。
6、P16跨国公共关系的基本原则:1、全球化视角2、本土化关照3、遵守国际惯例7、P41酒店与旅游业公共关系的特点:1服务性:酒店与旅游业公共关系要抓住“服务”这一核心理念,使服务精神渗透于品牌体系之中。
2、直接性:酒店与旅游业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服务的提供,必须通过员工与消费者的直接接触进行。
3、复杂性:复杂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关系的复杂性,二是公众的复杂性8、酒店与旅游业公共关系的作用:1、实现与消费者的良性沟通2、塑造、提升好巩固品牌形象3、促进合作,协调多方关系4、收集、反馈信息,参与组织决策5、处理突发事件和消费者投诉9、P81汽车行业公共关系的目标与内容:1、前期公关旨在为开发出满足消费者需求、符合企业自身利益的汽车产品提供决策咨询,发挥的是公共关系的调研与咨询功能;2、中期公共关系旨在为促进产品销售、塑造产品品牌服务,发挥的是公共关系的传播管理功能;3、后期公共关系旨在为维系目标公众、提升品牌形象服务,发挥的是公共关系的沟通与协调功能10、P82汽车企业公关在策划与实施中应把握的基本问题:1合“势”2合“市”3合“事”4合“适”11、P118 政府公共关系,是指以政府为主体,建立、维护和发展各种内外关系,以促进政府工作,体现政府职能的一种管理思想和实践活动。
自考公共关系学重点笔记
第一章公共关系概论第一节一公共关系的定义分为:1管理论——美国雷克斯、哈罗博士2 传播论——英国弗兰克、杰夫金斯3 传播管理论——美国詹姆斯格鲁尼格教授4 咨询论——国际公共关系协会1978年发表《墨西哥宣言》5 社会关系论——美国普林斯顿大学蔡尔滋教授公共关系就是一个组织与其相关公众之间的传播管理,其目的就是建立一种与这些公众互相信任的关系——格鲁尼格教授二公共关系的基本要素:※1公共关系的形为主体就是组织机构2 公共关系的沟通对象就是相关大众3 公共关系的工作手段就是传播沟通媒介4 公共关系的过程就是信息的双向交流5 公共关系的目标就是为组织机构树立良好的公众形象第二节一公共关系的相关概念与范畴1公共关系状态——表示一种客观的实在即一个组织与其公众环境之间客观上存在的关系状况与舆论状况2 公共关系活动——表示一种实际的操作实务即运用传播沟通的方法去协调组织的社会关系,影响组织的公众舆论,塑造组织的良好形象,优化组织的运作环境的一系列公共关系的工作3 公共关系观念——表示一种主观的思想意识就是一种影响与制约着组织的政策与行为的经营观念与管理哲学,它不仅指导着公共关系实务工作的健康发展,而且渗透到管理者日常行为的各个方面,成为引导、规范着组织行为的一种价值观念与行为准则另还有:形象观念、公众观念、传播观念、协调观念、互惠观念、服务观念二公共关系学中三个最基本的概念:组织、公众、传播※1组织——公共关系的主体,即公共关系的承担者、实施者、行为者2 公众——公共关系的对象3 传播——公共关系的过程与方式三关系、舆论、形象1 关系——指组织与公众之间相处与交往的行为与状态,简单说就就是组织与公众之间的联系公共关系不就是泛指“任何”或“所有”的社会关系,而就是指与“私人关系”相对应的具有社会公共性质的一种特殊关系特征: 特指组织与公众之间的关系特指信息交流的关系2 舆论——指社会公众对组织的政策、行为、人员或产品所形成的瞧法与意见的总与,就是社会上大多数人对组织的瞧法与意见的公开表达3 形象——指组织的总体特征与实际表现在社会公众中获得的认知与评价意义:①公共关系所说的形象其本质就是信誉,重视组织形象实质上就是重视组织信誉②公共关系将建设与完善组织形象的内涵放在第一位,然后才考虑建构组织形象的外观③公共关系塑造的就是组织的整体形象,而不仅仅限定在个别的、具体的产品形象或人员形象要素上④公共关系形象就是通过组织的传播活动去影响公众的观念与态度而形成的四人际关系与人群关系公共关系与人际关系的联系:1 从内容上瞧,公共关系包括了一部分人际关系2 从方法上瞧,公共关系实务也包括了人际沟通的技巧,即面对面的情感交流与说服技巧五公共关系与人际关系的区别:1 从主体上瞧,公共关系的行为主体就是组织,人际关系的行为主体就是个人2 从对象上瞧,公共关系的对象就是与组织相关的所有公众及其舆论,而人际关系则包括许多与组织无关的私人关系对象3 从内容上瞧,公共关系就是一种组织的管理活动与职能,处理的就是组织事务与公众事务,人际关系处理的就是许多私人事务与公众没有关系4 从方式上瞧,公共关系十分强调运用公众传播与大众传播的方式远距离大范围的公众沟通,人际关系则比较局限于面对面、个体对个体的交流方式六公共关系操作中的若干范畴:1 交际2 宣传与新闻3 广告4 营销推广 (营销推广注重的就是近期经济利益,公共关系更注重的就是社会利益)5 公共事务——指一个组织与政府部门、公共政策、公众利益、社区事务相关的活动6 游说7 开发8 论题处理9 危机管理 (含义:1,处理公共关系危机 2,用公共关系的策略与方法来处理危机)第三节一公共关系的历史与发展※1,古代时期——公共关系思想的萌芽2,巴纳姆时期——神话与欺骗(发端时期)3,艾维、李时期——公共关系职业化4,爱德华、佰尼斯时期——公共关系学科化5,公共关系在我国的发展1987年在北京成立了中国公共关系协会,标志着公共关系在我国内得到正式的确认与接受1991年成立中国国际公共关系协会,标志着中国的公共关系与国际接轨首先,公共关系造适应了对外开放的需要其次,公共关系适应了体制改革的需要再次,公共关系适应了市场经济发展需要最后,公共关系适应了安定团结、社会稳定的需要公共关系的功能※公共关系的功能就是指公共关系在组织的行政管理或经营管理过程中的工作范围及其应当承担的责任1 收集信息与组织形象有关的信息(产品形象信息/组织形象信息)组织环境中的各种社会信息公众对组织其她的要素评价:①公众对组织机构的评价②公众对组织管理水平的评价③公众对组织人员素质的评价④公众对组织服务素质的评价2 辅助决策①为确立决策目标提供咨询建议②为决策提供信息服务③协助拟定与选择决策方案④评价决策效果3 传播推广①创造舆论,告知公众②强化舆论,扩大影响③引导舆论,控制形象4 协调沟通5 提供服务①协调内部关系,增加组织凝聚力①在组织内部为各个业务部门与职能部门服务②开展社会沟通,建立与谐的社会环境②在组织外部提供社会服务第二章公共关系组织与人员第一节公共关系的组织机构:就是专门执行公共关系任务、实现公共关系功能的行为主体,就是公共关系工作的专业职能机构一、组织内设的公共关系职能部门※组织内设公共关系部门的模式:1 部门隶属型——附属于组织的某个职能部门2 部门并列型——与其她职能部门平等排列,处于同一层次3 高层领导直属型——处于整个组织系统中的第三个层次4 公共关系委员会——由组织主管领导牵头,各职能部门负责人共同组织公共关系部门的内部分工:对内关系——处理员工关系、部门关系、股东关系等等对外关系——指政府关系、社区关系、媒介关系、顾客关系等等专业技术制作——文字写作、平面设计。
自考公共关系学重点笔记
第一章公共关系概论第一节一公共关系的定义分为:1管理论——美国雷克斯.哈罗博士2 传播论——英国弗兰克.杰夫金斯3 传播管理论——美国詹姆斯格鲁尼格教授4 咨询论——国际公共关系协会1978年发表《墨西哥宣言》5 社会关系论——美国普林斯顿大学蔡尔滋教授公共关系是一个组织与其相关公众之间的传播管理,其目的是建立一种与这些公众互相信任的关系——格鲁尼格教授二公共关系的基本要素:※1公共关系的形为主体是组织机构2 公共关系的沟通对象是相关大众3 公共关系的工作手段是传播沟通媒介4 公共关系的过程是信息的双向交流5 公共关系的目标是为组织机构树立良好的公众形象第二节一公共关系的相关概念与范畴1公共关系状态——表示一种客观的实在即一个组织与其公众环境之间客观上存在的关系状况和舆论状况2 公共关系活动——表示一种实际的操作实务即运用传播沟通的方法去协调组织的社会关系,影响组织的公众舆论,塑造组织的良好形象,优化组织的运作环境的一系列公共关系的工作3 公共关系观念——表示一种主观的思想意识是一种影响和制约着组织的政策和行为的经营观念和管理哲学,它不仅指导着公共关系实务工作的健康发展,而且渗透到管理者日常行为的各个方面,成为引导、规范着组织行为的一种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另还有:形象观念、公众观念、传播观念、协调观念、互惠观念、服务观念二公共关系学中三个最基本的概念:组织、公众、传播※1组织——公共关系的主体,即公共关系的承担者、实施者、行为者2 公众——公共关系的对象3 传播——公共关系的过程和方式三关系、舆论、形象1 关系——指组织与公众之间相处和交往的行为和状态,简单说就是组织与公众之间的联系公共关系不是泛指“任何”或“所有”的社会关系,而是指与“私人关系”相对应的具有社会公共性质的一种特殊关系特征:特指组织与公众之间的关系特指信息交流的关系2 舆论——指社会公众对组织的政策、行为、人员或产品所形成的看法和意见的总和,是社会上大多数人对组织的看法和意见的公开表达3 形象——指组织的总体特征和实际表现在社会公众中获得的认知和评价意义:①公共关系所说的形象其本质是信誉,重视组织形象实质上是重视组织信誉②公共关系将建设和完善组织形象的内涵放在第一位,然后才考虑建构组织形象的外观③公共关系塑造的是组织的整体形象,而不仅仅限定在个别的、具体的产品形象或人员形象要素上④公共关系形象是通过组织的传播活动去影响公众的观念和态度而形成的四人际关系与人群关系公共关系与人际关系的联系:1 从内容上看,公共关系包括了一部分人际关系2 从方法上看,公共关系实务也包括了人际沟通的技巧,即面对面的情感交流和说服技巧五公共关系与人际关系的区别:1 从主体上看,公共关系的行为主体是组织,人际关系的行为主体是个人2 从对象上看,公共关系的对象是与组织相关的所有公众及其舆论,而人际关系则包括许多与组织无关的私人关系对象3 从内容上看,公共关系是一种组织的管理活动与职能,处理的是组织事务和公众事务,人际关系处理的是许多私人事务与公众没有关系4 从方式上看,公共关系十分强调运用公众传播和大众传播的方式远距离大范围的公众沟通,人际关系则比较局限于面对面、个体对个体的交流方式六公共关系操作中的若干范畴:1 交际2 宣传与新闻3 广告4 营销推广(营销推广注重的是近期经济利益,公共关系更注重的是社会利益)5 公共事务——指一个组织与政府部门、公共政策、公众利益、社区事务相关的活动6 游说7 开发8 论题处理9 危机管理(含义:1,处理公共关系危机 2,用公共关系的策略和方法来处理危机)第三节一公共关系的历史与发展※1,古代时期——公共关系思想的萌芽2,巴纳姆时期——神话与欺骗(发端时期)3,艾维.李时期——公共关系职业化4,爱德华.佰尼斯时期——公共关系学科化5,公共关系在我国的发展1987年在北京成立了中国公共关系协会,标志着公共关系在我国内得到正式的确认和接受1991年成立中国国际公共关系协会,标志着中国的公共关系与国际接轨首先,公共关系造适应了对外开放的需要其次,公共关系适应了体制改革的需要再次,公共关系适应了市场经济发展需要最后,公共关系适应了安定团结、社会稳定的需要公共关系的功能※公共关系的功能是指公共关系在组织的行政管理或经营管理过程中的工作范围及其应当承担的责任1 收集信息与组织形象有关的信息(产品形象信息/组织形象信息)组织环境中的各种社会信息公众对组织其他的要素评价:①公众对组织机构的评价②公众对组织管理水平的评价③公众对组织人员素质的评价④公众对组织服务素质的评价2 辅助决策①为确立决策目标提供咨询建议②为决策提供信息服务③协助拟定和选择决策方案④评价决策效果3 传播推广①创造舆论,告知公众②强化舆论,扩大影响③引导舆论,控制形象4 协调沟通5 提供服务①协调内部关系,增加组织凝聚力①在组织内部为各个业务部门和职能部门服务②开展社会沟通,建立和谐的社会环境②在组织外部提供社会服务第二章公共关系组织与人员第一节公共关系的组织机构:是专门执行公共关系任务、实现公共关系功能的行为主体,是公共关系工作的专业职能机构一、组织内设的公共关系职能部门※组织内设公共关系部门的模式:1 部门隶属型——附属于组织的某个职能部门2 部门并列型——与其他职能部门平等排列,处于同一层次3 高层领导直属型——处于整个组织系统中的第三个层次4 公共关系委员会——由组织主管领导牵头,各职能部门负责人共同组织公共关系部门的内部分工:对内关系——处理员工关系、部门关系、股东关系等等对外关系——指政府关系、社区关系、媒介关系、顾客关系等等专业技术制作——文字写作、平面设计。
自考《公共关系学》笔记
自考《公共关系学》第一章公共关系概论1公共关系是指一个组织与公众之间的关系。
(公众关系)2五种有代表性的公共关系定义:(1)管理理论:①美国学者雷克斯•哈罗博士认为:“公共关系是一种独特的管理职能。
”②美国学者卡特利普和森特认为:“公共关系是确定、建立和维持一个组织与决定其成败的各类公众之间的互益关系的一种管理功能。
”⑵传播论:英国学者弗兰克•杰夫金斯认为:“公共关系就是一个组织为了达到与它的公众之间相互了解的确定目标,而有计划地采用一切向内和向外的传播沟通方式的总和。
”⑶传播管理论:当代美国公共关系学术权威、马兰里大学的詹姆斯•格鲁尼格教授认为:“公共关系是一个组织与其公众之间的传播管理。
”⑷咨询论:国际公共关系协会于1978年8月发表的《墨西哥宣言》:“公共关系是一门艺术和社会科学。
它分析趋势,预测后果,向机构领导人提供意见,履行一系列有计划的行动,以服务于本机构和公众的利益。
”⑸社会关系论:①美国斯林顿大学的蔡尔兹教授认为:“公共关系是我们所从事的各种活动、所发生的各种关系的通称,这些活动与关系都是公众性的,并且都有其社会意义。
”②中国劳动与社会保障部编印的《中国职业大词典》对公共关系的定义是:“公共关系是从事组织机构公众信息传播、关系协调与形象管理事务的调查、咨询、策划和实施的一种实践活动。
”3公共关系的本质属性:公共关系是一个组织与其相关公众之间的传播管理,其目的是建立一种与这些公众互相信任的关系。
(组织与公众之间信息的双向交流)4公共关系的基本要素:①公共关系的行为主体是组织机构②公共关系的沟通对象是相关公众③公共关系的工作手段是传播沟通媒介④公共关系的过程是信息的双向交流⑤公共关系的目标是为组织机构树立良好的公众形象(公共关系的传播活动区别于其他传播活动的特征之一就是以塑造组织形象为目标。
)5公共关系状态即是一个组织与其公众环境之间客观上存在的关系状况和舆论状况。
(首先公共关系是客观存在的。
自考公共关系学完整笔记
第一章公共关系的概念第一节“公共关系”的定义及基本质属性一、公共关系的定义1.管理说美国著名公关学者雷克斯.哈罗博士(Rex L.Harlow)所提出的定义:“公共关系是一种独特的管理职能。
美国学者卡特利普和森特(Scott M .cutlip﹠Ailen H .Center)认为:“公共关系是这样一种管理功能:它确定、建立和维持一个组织与决定其成败的各类公众之间的互益关系。
”2.传播说英国著名公关学者弗兰克.杰夫金斯(Frank Jefkins)认为:“公共关系就是一个组织为了达到它的公众之间相互了解的确定目标,而有计划地采用一切向内和向外的传播沟通方式的总和。
”3.传播管理说当代美国公共关系学术权威,马里兰大学的詹姆斯.格鲁尼格教授(James E .Grunig,Ph .D)认为:“公共关系是一个组织与其相关公众之间的传播管理”。
4.咨询说国际公共关系协会于1978年8月发表的《墨西哥宣言》:“公共关系是一门艺术和社会科学。
它分析趋势,预测后果,向机构领导人提供意见,履行一系列有计划的行动,以服务于本机构和公众的共同利益、”5.关系说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蔡尔兹(H .L .chils)认为:“公共关系是我们所从事的各种活动、所发生的各种关系的通称,这些活动与关系都是公众性的,并且都有其社会意义。
”6.协调说“协调说“(或“平衡说”)是“关系说“的深化,认为公共关系主要是协调组织与公众之间的社会关系,”维持企业的营利性和社会性平衡就是公共关系。
”7.形象说强调公共关系的宗旨是为组织塑造良好的形象,“公共关系是社会组织为了塑造组织形象,通过传播、沟通手段来影响公众的科学与艺术”。
传播管理说:公共关系是一个组织与其相关公众之间的传播管理。
二、公共关系的本质属性(论述)科学的定义应该反映事物的本质属性。
公共关系的定义则应该反映公共关系得现象和活动的本质。
(一)确定公共关系本质的依据和方法公关活动过程的三个基本要素:“组织”、“传播”和“公众”“组织”和“公众”是公共关系“主体”和“客体”;二者之间相互作用方式是“传播”现代“公共关系传播”的本质:组织与公众之间信息的双向交流;现代公共关系传播的本质特征:组织与公众沟通交流的“双向性”。
自考“公共关系”(专)复习笔记第七章
第七章公共关系过程 第⼀节公共关系管理过程的基本模式 ⼀、公共关系管理的意义 1.公共关系管理是对组织与社会之间传播沟通的⽬标、资源、对象、⼿段、过程和效果等基本原则要素的管理。
2.加强组织公共关系管理的意义: <1>增强公共关系⼯作的系统性。
<2>提⾼公共关系的预测性。
<3>加强公共关系⼯作的可控性。
<4>促进公共关系⼯作的成熟性。
⼆、公共关系管理过程的基本模式 1.卡特利普、森特的四步⼯作法 <1>公共关系调查,贯穿整个公共关系过程的始终;<2>公共关系策划;<4>公共关系实施;<5>公共关系评估。
⼩结:四步⼯作法的相互衔接,体现了公共关系⼯作的计划性、整体性、系统性。
2.六步⼯作法,将公共关系过程分解为: <1>估计形式;<2>确定⽬标;<3>确定公众;<4>选择媒介;<6>编制预算;<7>评价结果。
三、公共关系过程中的相关因素,包括:1.环境因素系列;2.主体因素系列;3.传播技术因素系列。
第⼆节公共关系调查分析 ⼀、组织⾃我形象分析——公共关系调查第⼀步 (⼀)甄别公众对象,测量舆情民意,评价组织形象,在掌握⼤量信息的基础上寻找差距,确定问题,为公共关系⼯作指明⽅向,是公共关系⽬标管理的主要环节。
(⼆)组织⾃我形象即⼀个组织⾃⼰所期望建⽴的社会形象,是⼀个组织公共关系⼯作的内在动⼒、⽅向、⽬的和标准;主要包括以下⼏个⽅⾯: 1.组织实态(即组织客观的实际状态和基本条件)的调查分析,⾃我形象的设计不能脱离组织客观的实际状态和基本条件。
2.员⼯阶层的调查研究,即了解本组织⼴⼤基层和⼀线⼈员对⾃⼰组织的看法和评价。
3.管理阶层的调查分析; 4.决策阶层的研究分析,⼀个组织的形象蓝图最终来源于决策阶层。
⼆、组织实际形象分析——公共关系调查的第⼆步 (⼀)组织实际形象,即社会公众和社会舆论对组织实际状态和⾏为的认知和评价。
自考公共关系学重点笔记
第一章公共关系概论第一节一公共关系的定义分为:1管理论——美国雷克斯.哈罗博士2 传播论——英国弗兰克.杰夫金斯3 传播管理论——美国詹姆斯格鲁尼格教授4 咨询论——国际公共关系协会1978年发表《墨西哥宣言》5 社会关系论——美国普林斯顿大学蔡尔滋教授公共关系是一个组织与其相关公众之间的传播管理,其目的是建立一种与这些公众互相信任的关系——格鲁尼格教授二公共关系的基本要素:※1公共关系的形为主体是组织机构2 公共关系的沟通对象是相关大众3 公共关系的工作手段是传播沟通媒介4 公共关系的过程是信息的双向交流5 公共关系的目标是为组织机构树立良好的公众形象第二节一公共关系的相关概念与范畴1公共关系状态——表示一种客观的实在即一个组织与其公众环境之间客观上存在的关系状况和舆论状况2 公共关系活动——表示一种实际的操作实务即运用传播沟通的方法去协调组织的社会关系,影响组织的公众舆论,塑造组织的良好形象,优化组织的运作环境的一系列公共关系的工作3 公共关系观念——表示一种主观的思想意识是一种影响和制约着组织的政策和行为的经营观念和管理哲学,它不仅指导着公共关系实务工作的健康发展,而且渗透到管理者日常行为的各个方面,成为引导、规范着组织行为的一种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另还有:形象观念、公众观念、传播观念、协调观念、互惠观念、服务观念二公共关系学中三个最基本的概念:组织、公众、传播※1组织——公共关系的主体,即公共关系的承担者、实施者、行为者2 公众——公共关系的对象3 传播——公共关系的过程和方式三关系、舆论、形象1 关系——指组织与公众之间相处和交往的行为和状态,简单说就是组织与公众之间的联系公共关系不是泛指“任何”或“所有”的社会关系,而是指与“私人关系”相对应的具有社会公共性质的一种特殊关系特征:特指组织与公众之间的关系特指信息交流的关系2 舆论——指社会公众对组织的政策、行为、人员或产品所形成的看法和意见的总和,是社会上大多数人对组织的看法和意见的公开表达3 形象——指组织的总体特征和实际表现在社会公众中获得的认知和评价意义:①公共关系所说的形象其本质是信誉,重视组织形象实质上是重视组织信誉②公共关系将建设和完善组织形象的内涵放在第一位,然后才考虑建构组织形象的外观③公共关系塑造的是组织的整体形象,而不仅仅限定在个别的、具体的产品形象或人员形象要素上④公共关系形象是通过组织的传播活动去影响公众的观念和态度而形成的四人际关系与人群关系公共关系与人际关系的联系:1 从内容上看,公共关系包括了一部分人际关系2 从方法上看,公共关系实务也包括了人际沟通的技巧,即面对面的情感交流和说服技巧五公共关系与人际关系的区别:1 从主体上看,公共关系的行为主体是组织,人际关系的行为主体是个人2 从对象上看,公共关系的对象是与组织相关的所有公众及其舆论,而人际关系则包括许多与组织无关的私人关系对象3 从内容上看,公共关系是一种组织的管理活动与职能,处理的是组织事务和公众事务,人际关系处理的是许多私人事务与公众没有关系4 从方式上看,公共关系十分强调运用公众传播和大众传播的方式远距离大范围的公众沟通,人际关系则比较局限于面对面、个体对个体的交流方式六公共关系操作中的若干范畴:1 交际2 宣传与新闻3 广告4 营销推广(营销推广注重的是近期经济利益,公共关系更注重的是社会利益)5 公共事务——指一个组织与政府部门、公共政策、公众利益、社区事务相关的活动6 游说7 开发8 论题处理9 危机管理(含义:1,处理公共关系危机 2,用公共关系的策略和方法来处理危机)第三节一公共关系的历史与发展※1,古代时期——公共关系思想的萌芽2,巴纳姆时期——神话与欺骗(发端时期)3,艾维.李时期——公共关系职业化4,爱德华.佰尼斯时期——公共关系学科化5,公共关系在我国的发展1987年在北京成立了中国公共关系协会,标志着公共关系在我国内得到正式的确认和接受1991年成立中国国际公共关系协会,标志着中国的公共关系与国际接轨首先,公共关系造适应了对外开放的需要其次,公共关系适应了体制改革的需要再次,公共关系适应了市场经济发展需要最后,公共关系适应了安定团结、社会稳定的需要公共关系的功能※公共关系的功能是指公共关系在组织的行政管理或经营管理过程中的工作范围及其应当承担的责任1 收集信息与组织形象有关的信息(产品形象信息/组织形象信息)组织环境中的各种社会信息公众对组织其他的要素评价:①公众对组织机构的评价②公众对组织管理水平的评价③公众对组织人员素质的评价④公众对组织服务素质的评价2 辅助决策①为确立决策目标提供咨询建议②为决策提供信息服务③协助拟定和选择决策方案④评价决策效果3 传播推广①创造舆论,告知公众②强化舆论,扩大影响③引导舆论,控制形象4 协调沟通5 提供服务①协调内部关系,增加组织凝聚力①在组织内部为各个业务部门和职能部门服务②开展社会沟通,建立和谐的社会环境②在组织外部提供社会服务第二章公共关系组织与人员第一节公共关系的组织机构:是专门执行公共关系任务、实现公共关系功能的行为主体,是公共关系工作的专业职能机构一、组织内设的公共关系职能部门※组织内设公共关系部门的模式:1 部门隶属型——附属于组织的某个职能部门2 部门并列型——与其他职能部门平等排列,处于同一层次3 高层领导直属型——处于整个组织系统中的第三个层次4 公共关系委员会——由组织主管领导牵头,各职能部门负责人共同组织公共关系部门的内部分工:对内关系——处理员工关系、部门关系、股东关系等等对外关系——指政府关系、社区关系、媒介关系、顾客关系等等专业技术制作——文字写作、平面设计。
自考公共关系沟通学重点笔记
自考公共关系沟通学重点笔记一、公共关系概述公共关系是指组织与其各种利益相关者之间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的活动。
公共关系的目标是通过有效沟通与利益相关者建立和谐、积极的关系,促进组织的可持续发展。
二、公共关系管理1. 公共关系策划- 确定目标受众:明确需要与哪些利益相关者进行沟通与互动。
- 制定沟通目标:明确与利益相关者达成的具体目标,如提升声誉、塑造品牌形象等。
- 确定沟通内容:根据目标受众的需求和关注点,确定要传达的信息内容。
- 选择传播渠道:选择适合目标受众的传播渠道,如媒体、社交媒体、公众演讲等。
- 制定执行计划:制定详细的沟通执行计划,包括时间安排、责任分工等。
2. 公共关系执行- 沟通技巧:掌握有效的沟通技巧,如倾听、表达清晰、尊重他人等。
- 回应关切:及时回应利益相关者的关切和问题,展示组织的解决方案和态度。
- 建立关系:建立与利益相关者的密切关系,增进相互的信任和合作。
- 双向互动:鼓励利益相关者参与讨论和决策过程,增强沟通的互动性。
3. 公共关系评估- 目标达成度:评估沟通活动是否实现了预期的目标。
- 反馈收集:收集利益相关者的反馈和意见,了解沟通效果和改进的方向。
- 绩效分析:通过定量和定性的方法,对公共关系活动进行绩效评估。
- 修正改进:根据评估结果,对公共关系策略和执行进行必要的调整和改进。
三、公共关系技巧1. 倾听技巧- 积极倾听:表达出对对方的兴趣和尊重,鼓励对方开放地表达意见和想法。
- 提问技巧:运用开放性和封闭性的问题,帮助引导对话和深入了解对方需求。
- 接受反馈:欢迎并接受对方的反馈,展示对对方意见的重视和认真态度。
2. 冲突管理技巧- 积极调解:采取积极主动的态度,寻找双方的共同利益和解决方案。
- 理性争论:以理性和事实为依据,避免情绪化的争论和攻击。
- 灵活妥协:在保护组织利益的前提下,主动寻求达成妥协的方式。
3. 社交媒体运营- 持续内容输出:定期发布有价值的内容,与关注者建立互动和信任。
自学考试《公共关系》高频考点笔记
自学考试《公共关系》高频考点笔记公共关系口才概述1、口头语言是其他语言形式的基础。
2、口语或口头语言是指以音和义结合而成。
3、普通话是各方言区人民之间重要交际工具,也是我国各民族之间的交际工具。
4、书面语言是在口头语言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口头语言的一种文字符号形式。
5、中文“口才”一词,最早见诸《孔子家语·七十二弟子》。
6、“口才”解释为“说话的才能”。
我们倾向于用“有效说话”的说法取代“善于说话”的说法,将“口才”解释为“有效说话的才能”。
7、口语表达是体现口才的途径,但并非所有的口语表达都能够被称为口才。
对于体现了这样杰出口才的口语表达,人们通常也称为口语表达艺术。
8、公共关系口才的应用必须以总体原则为指导方针。
9、公共关系活动原则是指开展公共关系活动过程中应当遵守的具体准则。
公共关系口才的应用必须以具体活动原则为准绳。
10、公共关系的基本精神来自于创始人的公共关系思想。
11、公共关系职业的创始人艾维·李的公共关系思想体现为“公众必须被告知”。
12、被后人誉为公共关系之父的艾维·李得出的“公众必须被告知”、“讲真话”的命题将“公共关系必须以公众利益为目标,开展公共关系活动必须真诚守信”。
13、公共关系学科的创始人爱德华·伯内斯。
14、公共关系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是他所主张的“投公众所好”。
15、交流信息是公共关系传播活动的第一个层次,也是最基本的层次。
16、沟通情感是公共关系传播活动的第二个层次,也是极其重要的层次。
17、改变态度是公共关系传播活动的第三个层次,也是非常关键的层次。
18、引起行为是公共关系传播活动的第四个层次,也是最高层次。
选择1、语言分为自然语言和非自然语言。
2、自然语言一般指口头语言(包括副语言)和书面语言,非自然语言则专指态势语言。
3、语言分为有声语言和无声语言。
4、有声语言一般指口头语言,无声语言一般指书面语言和态势语言。
5、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是两种主要的语言形式。
自考“公共关系”(专)复习笔记第四章
第四章公共关系的组织与⼈员 第⼀节公共关系的组织机构 ⼀、组织内设的公共关系职能部门 (⼀)公关机构在组织中的性质和地位 1.公共关系的组织机关是专门执⾏公关任务、公关功能的⾏为主体,是公共关系⼯作的专业机构,包括组织内设的公关职能部门、专业的公关公司和独⽴的公关社团组织。
2.公关机构的性质,从⼯作性质上看,公共关系的职能是成本沟通性的,组织的传播活动职能化是现代信息社会的⼀个特点:信息传播机构⽇益成为组织经营管理的专业⼿段。
3.公关部门的地位,从管理作⽤上看,公共关系职能部门在组织总体中扮演⼀种“边缘”、“中介”的⾓⾊。
4.公关部门在组内部管理的地位,公关部门介于⾼层决策中⼼与各个执⾏部门之间,介于各管理、执⾏部门与基层⼈员之间。
5.公关部门在企业经营中的地位,公关部介于组织与公众之间,对外代表组织,对内代表公众,通过传播活动保持组织与公众环境之间的双向沟通。
(⼆)组织内设公关机构的名称和形式 1.公关机构的名称有:公共关系部、公共事务部、公共信息部、传播沟通部、公关与⼴告部等,政府更多使⽤“公共信息”,“传播”、“公共事务”等名称,我国政府中的“新闻办”、“信访局”、“联络处”、“交际处”、“对外宣传处”也是公关性质的职能机构。
2.我国公关的形式:许多组织的公关职能分散在其他职能部门“各⾃为政”、“各⾃为战”。
(三)组织内设公关机构的模式 1.部门⾪属型 <1>归属于销售部门,将公共关系的职能局限于商品推销,突出了市场关系和顾客关系,⽽容易忽视其他关系的公众对象。
<2>归属于⼴告或宣传部门,归属于公共关系的宣传职能,容易忽视公共关系在分析公众、反馈信息、辅助决策和协调关系⽅⾯的职能。
<3>归属于联络接待部门,贬低了公共关系在组织中的地位 <4>归属于办公室。
2.部门并列型,即公关机构与组织的其他职能部门并⾏排列,反映了公关业务在组织中的对⽴性和重要性,其传播业务也⽐较完整,但只有较⼤型的组织才需要这样来设置公关机构。
《公共关系学》自考复习笔记(doc 41页)
《公共关系学》自考复习笔记(doc 41页)自考《公共关系学》复习笔记第一章公共关系的概念第一节“公共关系”的定义及其本质属性一、公共关系的定义1.“公共关系”一词源自英文的public relations,中文表述可称为“公众关系”,也可称为“公共关系”。
2.管理说:突出公共关系的管理属性,代表人是美国学者卡特利普和森特,他们认为公共关系是确定、建立和维持一个组织与决定其成败的各类公众之间的互益关系。
3.传播说:侧重于公共关系的传播属性,代表人是英国著名公关学者佛兰克?杰夫金斯,他认为:公共关系就是一个组织为了达到与它的公众之间相互了解的确定目标,而有计划地采用一切向内和向外的传播沟通方式的总和。
1.分析构成公共关系活动的基本要素:公共关系活动的三个要素是“组织”、“传播”和“公众”;任何公共关系活动都是由这三个要素构成。
2.分析公共关系的基本元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本质联系。
“组织”和“公众”是公共关系的承担者,分别是公共关系的“主体”和“客体”。
二者之间的相互作用方式是“传播”,现代“公共关系传播”的本质即组织与公众之间信息的双向交流;组织与公众沟通交流的“双向性”是现代公关传播的本质特征。
行政公共关系是组织的一种管理职能,其本质属性是“组织与公众之间的传播管理”。
3.要考虑这一本质联系在公共关系原理中的渗透性以及在公共关系实务中的指导性。
4.小结:“传播沟通”是贯串整个公共关系的一条基线,是现代公共关系理论的精髓,是公共关系的本质属性,是准确理解公共关系的关键。
(二)理解公共关系本质属性的三个角度1.公共关系的“关系”性质<1>公共关系作为一种社会关系,特指组织与公众环境之间的信息交流关系;<2>无论何种类型的组织或何种性质的组织活动,都存在公共关系的问题;<3>公共关系只是渗透在组织其他具体的社会关系中的一种信息传播与沟通的关系。
2.公共关系的“职能”性质<1>公共关系作为一种管理职能,是对组织与社会公众之间传播沟通的目标、资源、对象、手段、过程和效果等基本要素的管理,即传播管理,这一管理是以优化公众环境,树立组织形象为宗旨的。
自考公共关系学完整笔记
1.管理说美国著名公关学者雷克斯.哈罗博士(Rex )所提出的定义:“公共关系是一种独特的管理职能。
美国学者卡特利普和森特(Scott M .cutlip﹠Ailen H .Center)认为:“公共关系是这样一种管理功能:它确定、建立和维持一个组织与决定其成败的各类公众之间的互益关系。
”2.传播说英国著名公关学者弗兰克.杰夫金斯(Frank Jefkins)认为:“公共关系就是一个组织为了达到它的公众之间相互了解的确定目标,而有计划地采用一切向内和向外的传播沟通方式的总和。
”3.传播管理说当代美国公共关系学术权威,马里兰大学的詹姆斯.格鲁尼格教授(James E .Grunig,Ph .D)认为:“公共关系是一个组织与其相关公众之间的传播管理”。
4.咨询说国际公共关系协会于1978年8月发表的《墨西哥宣言》:“公共关系是一门艺术和社会科学。
它分析趋势,预测后果,向机构领导人提供意见,履行一系列有计划的行动,以服务于本机构和公众的共同利益、”5.关系说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蔡尔兹(H .L .chils)认为:“公共关系是我们所从事的各种活动、所发生的各种关系的通称,这些活动与关系都是公众性的,并且都有其社会意义。
”6.协调说“协调说“(或“平衡说”)是“关系说“的深化,认为公共关系主要是协调组织与公众之间的社会关系,”维持企业的营利性和社会性平衡就是公共关系。
”7.形象说强调公共关系的宗旨是为组织塑造良好的形象,“公共关系是社会组织为了塑造组织形象,通过传播、沟通手段来影响公众的科学与艺公关活动过程的三个基本要素:“组织”、“传播”和“公众”“组织”和“公众”是公共关系“主体”和“客体”;二者之间相互作用方式是“传播”现代“公共关系传播”的本质:组织与公众之间信息的双向交流;现代公共关系传播的本质特征:组织与公众沟通交流的“双向性”。
现代公共关系是组织的一种管理职能,这种管理职能的本质属性就是“组织与公众之间的传播管理”。
自学考试公共关系学听课笔记(五)
自学考试公共关系学听课笔记(五)第五章公共关系的对象第一节公众及其分类一、公众这一概念特指公共关系工作对象的总和,即与公关主体彼此联系及彼此作用的个人、群体或组织的总和。
它具有群体性、共同性、多样性、变化性、相关性的特点。
二、公众分析的方法及意义:不同的组织有不同的公众;同一类型的组织有不同类型的公众;同一类型的公众又有不同标准的分类。
具体分类标准详见教材。
公众分类为公关调查研究和组织形象评估确定范围;为制定公共关系政策、设计公共关系方案明确目标和标的目的;为公共关系活动的组织和实施打下基础;为科学评审公关工作效果提供依据。
第二节公众心理分析一、知觉与公众行为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它的客不雅事物的整体反映。
人们的知觉往往与客不雅世界不完全一致,主要原因是:1.知觉具有选择性;2.知觉具有偏见。
二、价值不雅与公众行为价值不雅是人们对是非、善恶、好坏的评价标准,对自由、幸福、荣辱等不雅念的理解和轻重主次之分。
公众的价值不雅多种多样,必然要注意沟通的艺术性。
三、态度与公众行为态度是人们在认识和行为上相对固定的倾向。
态度比力持久地影响人们对事物的判断和看法,影响着人们的行为方式。
但态度不是天生的,也不是萧规曹随的。
要影响公众的态度包罗影响公众的认知倾向、情感倾向、意图倾向。
四、需要与公众行为需要是人对特定目标的渴求与欲望,是鞭策人的行为的直接动力。
关于需要理论,以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最为有代表性。
五、性格、气质与公众行为性格是人待人接物较为不变的态度和行为方式;气质是人较为典型不变的心理特征。
六、兴趣、能力与公众行为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特别爱好某种事物或活动的倾向。
能力是人们从事、完成工作的本事。
它们是人采取行为的又一鞭策力。
七、从众心理与公众行为从众心理是指在社会团体的压力下,个人不肯意因为不同凡响而感到孤立,从而放弃本身的意见,采取与大多数人一致的行为,以获得认同感和归属感。
从众心理的产生有必然的必备条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公共关系案例的基本问题【简答】公共关系案例的基本特征?答:1.客观性:公共关系案例中所涉及的内容是真实的事实,公共关系案例是对客观发生的公共关系实务活动的记录和整理,编撰公共关系案例也要实事求是,既不能随意杜撰,也不能夸大其辞。
2.典型性:公共关系案例研究的对象,是有代表性、有特色的公共关系实务案例,它们在实践中既有类型上或方式上的个性,又能体现公共关系的某些本质特征或基本规律。
3.实用性:构成公共关系案例的事实应对公共关系的实务操作或理论研究具有较强的探讨性或借鉴性,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既是有效的和可控的,又是有益的和可学的。
【简答】公共关系案例的构成要素有哪些?答:1.目标要素:公共关系的特征之一是目的性,任何公共关系活动都是为了达到特定的公关目标而进行的。
组织的公关目标包括经济目标,形象目标、环境目标等等。
离开了对目标的选择、确定、实施与达成,公共关系活动就失去了价值和意义。
2.主体要素:公共关系的主体是社会组织。
任何公共关系实务都是公共关系的主动行为,社会组织因而成为公共关系案例的主体要素,它检测公关环境,确定公关活动的目标,针对特定的公众,实施行之有效的传播沟通,在完成公关运作过程后,对公关效果行评估。
因此,主体(组织)要素是公共关系案例中的能动要素。
3.客体要素:公共关系的客体是公众,任何公共关系实务都以待定的公众为对象,离开了作为公共关系客体的公众,组织就失去了开展公共关系活动的意义。
4.传播要素:任何公共关系实务都离不开传播,若没有了传播这一中介和桥梁,公共关系主体与客体都是孤立存在的,公共关系也无从谈起。
作为主体的组织,选择什么样的传播内容、通过何种媒介或手段将信息传播给作为客体的公众,是公共关系活动成败的关键。
5.环境要素:任何公共关系活动都发生在特点的环境条件下,其中既包括宏观层面的政治、经济、文化环境,也包括微观层面的时间、地点、人物、场景、历史沿革、客观情况等,离开了对环境要素的了解和把握,公共关系活动的开展就失去了必要的依据公共关系案例的结构形式的概念是指:公共关系案例的基本格式、编排程序和结构安排。
【简答】公关关系案例包括哪些主要的构成要素?答:1.案例标题是对公共关系实务活动的基本揭示,一般有单一型标题和复合型标题两种。
单一型标题一般只有一行主题,复合型标题一般包括主题和副题。
案例标题应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既能让人们对该案例有总体性的了解,又能吸引人们对案例产生阅读兴趣。
2.案例正文。
案例正文是公关案例的主干部分,主要包括事件的内容及有关的思考与分析。
其中,事件是主体,对事件过程、背景和效果的描述或记叙,要求情节完整、背景清晰、明快易读,核心是准确地记述事情的来龙去脉,防止遗漏与事件相关的重要因素和细节。
在此基础上,对该事件进行一定科学而合理的分析,将实践概括为经验或规律,并进行必要的理论阐释。
3.案例结尾。
结尾一般是对案例正文的总结,在对案例做出结论的同时,启发学习者和使用者进一步的思考。
【名词】公共关系案例研究:是一种研究、理解和把握公共关系学的实证研究方法。
公共关系案例的类型有哪些?答:一、根据案例的篇幅和复杂程度分类。
1.小型案例,一般是指篇幅较为短小,矛盾相对单一,结构较为简单,线索较为清晰的公共关系案例。
2.中型案例,一般是指篇幅适中,涉及矛盾较多,内容、层次与线索都相对复杂的公共关系案例。
3.大型案例,一般是指篇幅较长,矛盾交错,层次丰富,线索繁多,手段较为复杂的公共关系案例。
二、根据案例的内容分类。
1.专题性案例。
一般是指有关组织某一特地的公关项目、公关议题的案例。
这类公关案例目标比较具体,问题比较集中,内容具有较强的专题性。
2.综合性案例。
一般是指针对组织关乎全局性的公共关系目标、涉及整体性德公共关系对象,运用多种公共关系手段所进行的公共关系活动案例。
三、根据案例的编写方式分类。
1.描述型案例。
这类案例在写法上一般以描述某一具体的公共关系活动过程为主,包括对公共关系计划或方案的介绍,对公共关系实施过程的叙述,以及对公共关系实施结果的概括。
2.分析型案例。
这类案例在对公共关系活动的内容、过程与方法进行介绍的同时,融入编写者的看法或评价,对其成败得失进行归纳或分析,以使学习者或使用者更加深入,细致地理解和把握公共关系案例。
公共关系案例的研究意义有哪些?答:1.深化学习。
任何公共关系案例都蕴含着一定的公共关系原理及实务知识。
公共关系案例研究可以从具体的个案中总结或验证一定的公共关系。
原理、探究带有普遍意义的公关活动规律,公共关系案例的生动性和鲜活性,又有助于学习者和使用者有表及里、由点及面地理解和掌握公共关系的理论知识。
2.提供借鉴。
典型的公共关系案例具有揭示规律、提供借鉴、通过个别、启示一般的作用。
从典型案例中总结出的原则与方法,经验与教训,可以反映出特定时代、特定环境下公共关系的活动规律。
这种借鉴和示范既具有一定的参考性,也具有一定的辐射性。
3.模拟训练。
公共关系案例借助于真实、具体的公共关系实务活动,营造出一个逼真的公共关系氛围,使学习者和使用者如身临其境,参与式地进行学习和研究。
在大大激发人们学习、研究兴趣的同时,有利于学习者主体性、主动性德发挥,在模拟式训练中提高分析判断能力,使思维不断深化。
4.提高技能。
公共关系案例研究的根本目的,是使学习者和使用者将知识转化为技能,培养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自学考试的学生来说,进行案例分析不仅是学习和考试的需要,也是掌握实际操作技能的重要途径。
5.指导实践。
公共关系案例是联系理论与实践的桥梁。
较之公共关系的基本原理,公共关系案例往往更具体,更明确地展示了公共关系的目的、任务、过程和方法,因而,对公共关系实践更具现实的指导意义。
公共关系案例的局限性有哪些?答:1.由于受具体实践的限制,相当一部分案例只能从某一角度、某一方面或某一层次反映公共关系的部分知识,案例间缺乏整体性的系统关联。
2.作为个案,公共关系案例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将这种特殊性德活动抽象成普遍性规律,容易产生一定的片面性。
3.对公共关系案例内容的取舍、价值的分析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编写者本人的理解与判断,往往带有某种主观性和倾向性,难免会对案例的客观性造成一定的影响。
【简答】公关案例分析的一般程序有哪些?答:1.阅读案例,理清头绪:首先应仔细阅读编写好的公共关系案例,弄清事件的前因后果、活动的目标、内容、过程及北京,发现可借鉴的做法或可供探究的问题,其中包括公关预算的数字与投入产出的比率等,以便理清案例的头绪。
2.全面考察,确定重点:一般来说,成功地公关案例,其成功之处有的集中于一点,有时包含多个方面,应在全面考察的基础上,将研究的重点,放在该案例成功或失败的关键之处,集中笔墨进行分析。
3.深入探讨,提出思考:运用公共关系的基本原理与知识,对案例的成败得失逐层进行深入探究,得出经验教训,找出共同规律,提出个人看法,以启发学习者和使用者的思考。
【简答】案例分析的一般方法有哪些?答:1.专题式分析。
即针对案例中某一问题或某一因素,选取某一侧面或某一角度,进行专门的深层分析。
这种方法的优点在于,可以通过对案例具体而深入的剖析,把公共关系中的主要问题、要素或技巧说深说透,从而使学习者和使用者对公共关系某一专门内容有较为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为避免专题式分析的以偏慨全,在突出重点时,应适当兼顾全面。
2.综合式分析。
即针对案例所反映的各种问题进行全方位的分析,甚至包括背景资料的引入和与同类案例的比较。
这种方法较为系统、完整、全面,有助于学习者和使用者从整体上把握公关活动的全貌。
为避免头绪繁多,面面俱到,应在综合性研究中采用分层次、分阶段、分侧面的分析方法,既注重内在逻辑,又顾及整体效果。
3.讨论式分析。
与前两种方法相比,讨论式分析更注重见解的多元性和结论的开放性,多种思路与多种结论的交叉共存,使学习者和使用者在参与分析的过程中,达到开阔思路、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目的。
这种分析方法与公共关系实务本身的多义性或争议性相一致,但容易显得模棱两可,把握起来难度较大。
第二章公关主体概说【名词】公共关系的主体,是指策划、实施公关活动的各类社会组织。
【名词】组织的概念:从广义上看,任何由着若干不同功能的要素按照一定的规则或程序组合而成的统一整体,都可成为组织。
从狭义上看,组织是指人们为实现共同目标而各自承担不同的角色分工,在统一的意志下从事协作行为的持续性社会体系。
【简答】社会组织的特点有哪些?答:1.社会组织是构成社会大系统的个人的特定集合,这种集合的特定性包括其有计划、有领导、成员间有明确的分工和职责范围,有相应的运行制度等。
2.社会组织是为了实现一定的目标而设置的,较之一般的社会群体,目标更明确、更系统。
目标的实现需要相对严格的制度结构和规则来保证。
3.社会组织的运营是在一定的现实条件和内外环境下进行的,涉及到多方面要素的整合和配置,其中既包括组织内外的利益互动,也包括理念、精神层面的传播和沟通。
【名词】营利性组织:直接从事各种创造利润的经济活动的社会组织,如各类工业企业、农业企业、金融企业、商业服务企业、交通运输企业、高新科技业务等,营利性组织以实现最大化盈利为根本目的,通过投入、产出比率的换算实现自身及社会的价值。
【名词】非营利性组织:不从事营利活动,即不以营利为根本目的的社会机构或团体,我国一般习惯称之为“团体事业单位”。
【名词】公益性非营利性组织:以国家或社会的整体利益为目标,如政府机构、军警系统、安全消防部门等;【名词】互益性非营利性组织:如实现组织内部成员的互助互利为目的,如各种党派、宗教、行业协会、业余团体等;【名词】服务性非营利性组织:以满足特定外部公众或内部公众的需要为目标,如慈善机构、红十字会、图书馆等。
【简答】简述营利组织公共关系的特点?答:一、以经济效益为导向。
公共关系作为营利性组织的重要管理职能之一,必须与其他职能整合为一体,共同为提高组织的经济效益服务,以经济效益为导向,要求公共关系把握好两个核心问题:1.公共关系行为自身投入与产出的合理比率。
2.公共关系与其他管理职能的可整合性。
二、与市场营销密切配合。
市场营销的绩效,决定着营利性组织的整体经营绩效。
公共关系作为营利性组织营销传播中的重要手段之一,要在市场调研、产品上市、促销推广、品牌塑造、消费者互动、合作者关系协调、竞争者关系处理、市场危机应对等各个环节配合组织的市场营销战略。
在营利性组织中,与市场营销相脱节、无助于市场开发和维护的公共关系,不会有强大而持久的生命力。
三、用于提升组织的核心竞争力。
在同质化竞争愈演愈烈的市场环境下,任何营利性组织的生存和发展都倚重于科学、有效的核心竞争力模式。
公共关系战略要成为营利性组织核心竞争力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共关系行为要成为组织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