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科学上册教后记
三年级科学教学反思上册4篇
三年级科学教学反思上册4篇【篇1】三年级科学教学反思上册科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
这意味着要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公平的学习科学的机会和有效的指导。
本学期我充分挖掘课程资源,创设轻松愉快的环境,和孩子们一起探究,实施真正意义上的科学探究性教学,有效地组织学生开展真正有深度的科学探究性活动,可谓“一份耕耘一份收获”。
现将工作总结如下:一、做好课前准备。
深入钻研教材,认真分析学生实际。
坚持理论和实际结合进行教学,使学生容易汲取,从而使教学任务能按计划完成。
同时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采用多种形式,多种方法,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得到大大的增强。
二、关心学生参与的意识。
竭力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主动参与,乐意探究。
这样,学生在活动中把感受到的、观察到的、想象到的用自己的话归纳出来,然后在合作、协调、讨论及在教师的引导下,作出正确的判断。
三、注重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
在课堂教学中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亲近科学、运用科学,把科学转化为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
四、保持和发展学生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
让学生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现代科技的发展。
以致形成大胆细心、注重证据、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在教学中难免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课堂语言平缓,不够生动,没有激情;对后进生的态度比较急躁,缺乏一些辅差的经验与方法等等。
在今后的科学课教学中,发扬成绩,改正缺点,努力做到着眼于学生“基本科学素养”的提高。
加强学习,不断充实,以更新自我走在课程改革的前列,真正担负起培养下一代“基本科学素养”的重要任务。
【篇2】三年级科学教学反思上册一、教材分析新编《科学》三年级下册是在三年级上册的基础上编写而成的。
小学三年级上册是科学教材的起始册,选择的教学内容是以学生“有系统的观察活动”为主线展开的。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1-1《水到哪里去了》教学反思(3篇)
教学反思(1):《水到哪里去了》在完成了《水到哪里去了》这一小学科学课三年级的教学设计并实施后,我进行了深入的教学反思,以总结教学经验,提升教学效果。
一、教学目标达成情况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旨在让学生理解水在一定条件下会变成水蒸气,以及水蒸气的基本特性。
通过两个实验的设计和实施,学生们能够直观地观察到水蒸发现象,并初步形成了对水蒸气作为一种无色无味气体的认识。
大部分学生能够理解并描述水蒸发的过程,达到了科学概念目标的要求。
然而,在科学探究目标和科学态度目标的达成上,仍存在一定的提升空间。
部分学生在实验操作中的变量控制不够严谨,影响了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同时,部分学生在观察现象时缺乏细致和客观的态度,需要进一步加强引导。
二、教学过程反思1.聚焦环节:通过湿布写“水”字的方式引入课题,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但在此环节中,部分学生对湿布变干的现象解释较为表面,缺乏深入思考,教师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从水的状态变化角度进行思考。
2.探索环节:两个实验的设计科学合理,能够很好地帮助学生理解水蒸发现象。
但在实验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o变量控制:部分学生在实验中对两个杯子的起始水量标记不准确,导致实验结果出现偏差。
未来教学中应加强对实验操作的指导,确保变量控制得当。
o观察记录:部分学生在观察记录时不够细致,没有详细记录实验现象的变化过程。
教师应提醒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记录习惯,以便后续分析和总结。
3.研讨环节:通过提问和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对水蒸发现象进行深入思考和总结。
但在讨论过程中,部分学生对于水和水蒸气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理解不够清晰,尤其是“无色”与“透明”两个概念的混淆。
教师应进一步明确这两个概念的区别,并通过具体实例帮助学生理解。
三、教学改进建议1.加强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在实验前,教师应详细讲解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确保学生能够正确、规范地进行实验操作。
同时,可以安排小组长或教师助手协助监督实验过程,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学反思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学反思
本学期我教授的是三年级上册的科学课,主要讲授的内容有新工
艺和材料,水的特性和能量转换。
教学期间,我首先向学生介绍
计算机科学和现代科学技术,让学生了解人类创造出的一切新工
艺和材料,从而引导学生理解科学进步带来的新变化。
之后在教学水的特性上,我也有不同的教学方法。
首先,通过幻
灯片,图片,我将水在不同环境下的特性进行了详细的阐释。
此外,我向学生介绍水的实际操作,向学生展示生活中的水的使用,让学生充分体会到水的特性以及水的作用。
最后,我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进行能量转换的实验,在实验中,
学生通过能量来源和能量损耗,了解能量转换的原理,掌握转换
能源以及新能源的使用方法,同时让学生深入了解能源的科学性。
在本学期的科学教学中,我的教学过程犹如科技革新,结合了思维、动手、阅读和口头表达,为学生提供了多样化的学习内容,
使学生深入学习、获得科学知识的受益最大化,得到了学生的一
致好评。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不断完善教学方法,努力提高学
生科学学习能力,开创学生了解科学和提升技能的全新纪元。
总而言之,本学期科学教学过程中,我借鉴了新的教学理念和先
进的教学技术,在教学实践中实现了对科学知识的全方位学习,
为学生的科学学习能力的提升发挥着重要作用。
未来,我将继续
努力,为孩子们提供丰富多彩的科学知识,激发孩子们对科学的兴趣,帮助他们建立起自己的科学思维。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1-8《它们发生了什么变化》教学反思(3篇)
《它们发生了什么变化》教学反思(1)在完成了《它们发生了什么变化》这一小学科学课三年级的教学后,我进行了深入的教学反思,旨在总结教学经验,发现不足,并探索改进方法。
以下是我对本节课的几点反思:一、教学目标达成情况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围绕科学概念、科学探究、科学态度以及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等多个维度展开。
通过课堂观察和学生的反馈,我认为大部分学生能够理解“一些物质的状态虽然发生了变化,但物质本身的组成成分却没有改变”这一科学概念。
在科学探究方面,学生积极参与了动手实验,通过猜测、观察、实验、研讨等过程,发展了他们的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同时,学生也表现出了尊重事实、重视证据的科学态度,并乐于与他人合作交流。
二、教学过程的亮点1.激发兴趣,动手实践:课程开始阶段,我通过展示用橡皮泥做的各种物品,迅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随后,学生亲自动手制作橡皮泥和纸制品,这一环节不仅让学生充分体验了物质变化的过程,还培养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2.整合活动,长时探究:在探索部分,我将橡皮泥和纸的变化活动整合在一起,进行了长时探究。
这种设计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进行活动,深入感知物质变化的过程,并思考变化的本质。
3.比较归纳,深化理解:通过比较橡皮泥、纸和水的变化,学生归纳出这些物质在形态上虽然发生了变化,但物质本身的组成成分并未改变。
这一环节加深了学生对物质变化本质的理解。
三、存在的不足与改进措施1.时间分配:虽然长时探究有助于学生深入体验和理解,但在实际操作中,我发现部分小组在时间管理上存在问题,导致部分活动未能充分展开。
未来教学中,我需要更加精细地规划时间,确保每个环节都能得到充分的关注。
2.小组讨论的引导:在小组讨论环节,部分小组的讨论不够深入,只是简单地填写了表格,没有充分交流各自的观点和发现。
这可能与我在讨论前的引导不够充分有关。
未来教学中,我将更加注重小组讨论的引导,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分享自己的见解。
小学科学全册(教学反思)小学科学苏教版三年级上册
小学科学全册(教学反思)小学科学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教学反思:小学科学苏教版三年级上册引言:小学三年级是学生初步接触科学知识的阶段,他们对于这个新的学科可能会感到好奇和兴奋。
作为教师,在教学科学时,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
本文将针对小学科学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进行教学反思,探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资源等方面的优点和改进之处,以提高教学效果。
1. 教学内容:小学科学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丰富多样,囊括了生物、物理、地理、化学等方面的知识。
这些知识既包括基础的科学概念,也包括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现象和实例。
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学生能够增加对科学的兴趣,并初步了解自然界的规律和现象。
然而,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可以更加注重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和兴趣爱好。
通过引入更多有趣的实例和实验,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
同时,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跨学科思维,将科学与数学、语言等学科相结合,帮助学生建立更为综合和深入的科学理解。
2. 教学方法:在小学科学的教学中,我们应该通过启发式教学、探究式学习以及实践活动等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
启发式教学是一种引导性的教学方法,通过提问、提示学生思考,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思维能力。
在教学中可以使用启发性问题,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和发现规律,这样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探究式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主的学习过程,通过学生自主探索、实践和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合作精神。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可以组织一些小组实验和观察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观察和记录,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科学知识。
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有效途径。
可以组织学生到实验室、自然环境中进行实地考察,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知自然界的规律和现象。
同时,还可以鼓励学生参与一些科学实践活动,如种植小菜、制作简单的实验器材等,培养他们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3. 教学资源: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合理利用教学资源对于提高教学效果至关重要。
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学随笔10篇
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学随笔10篇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学随笔10篇随笔,即随手笔录,是由法国散文家蒙田所创的一种文学样式,是散文的一个分支,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学随笔的文章,希望会对大家有所帮助!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学随笔【篇1】公正对待每一个孩子课间活动时,我组织孩子们到操场上去做游戏。
孩子们一个个兴趣高涨,有的在玩切西瓜,有的在玩老鹰捉小鸡,还有的在做拍手游戏,场面非常热闹。
正当孩子们玩得非常高兴的时候,有个小朋友着急地说:“老师,任释涵的鼻子出血了!”只见任释涵仰着头,鼻子还滴着血,被小朋友簇拥过来。
我边给他处理边对他说:“天热后,以后要多喝点水。
”任释涵咬了咬唇角,一副欲言又止的样子,其他的小朋友也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样子很神秘,搞的我也莫名其妙。
这时,快嘴的王鸿涛小朋友说:“老师,任释涵的鼻子不是干破的,是让姜豪杰用手打的。
”我仔细问清了原因。
原来,姜豪杰和任释涵做老鹰捉小鸡的游戏时,任释涵当鸡妈妈,姜豪杰当老鹰,姜豪杰不小心用手打到了任释涵的鼻子,给弄破的。
弄清原因后,我让姜豪杰向任释涵道了歉,并告诉他以后做游戏时要注意安全,不小心碰到别人要道歉,受伤了要及时告诉老师。
姜豪杰也认识到自己错了,并表示今后一定改正。
通过这件小事,我认识到:对孩子要一视同仁,对老师的孩子,也不能偏爱,否则时间长了会使老师的孩子养成不良习惯,也会对其他孩子的心灵造成伤害。
因此,我们应公正的对待每一个孩子,让他们得以健康、快乐的成长。
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学随笔【篇2】要让孩子学会谦让区角活动时,两个幼儿为了一个玩具争了起来。
由于活动时间临近结束,我没有出面干涉。
在讲评时,我把刚才看到的一幕告诉了全班小朋友,并组织幼儿讨论一个玩具大家都想玩怎么办幼儿反应积极,都举起小手。
然而,他们的回答大同小异:我谦让,让别人先玩。
虽然我进行了引导,但仍没有幼儿讲出别的办法。
我诧异:这是他们真实的想法吗要知道,他们还只是六七岁的孩子!当我再次审视孩子们时,发现那一双双本应天真无邪的眼睛中流露出与他们年龄不相称的顺从。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学反思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学反思三年级的《科学》教学终于完成了,从实际的教学效果来看还算不错,有一些感悟和想法值得记录下来,以促进自己不断提高。
感悟一:准备好丰富的材料,是提高活动效率的根本保障。
在开学备课时,我就担心第四单元的教学对老师、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因为本单元教学需要大量的探究材料,没有这些探究材料,学生的自主探究将会大打折扣。
还好,学生有学具,里面的材料虽然不是太好使用,但毕竟每个学生都可以参与实验,自主探究了。
同时课前合理选择有结构的材料,制作教具,准备材料也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这些课前准备工作,教师一定要抽出时间,精心准备,因为它是有效开展探究性研究的根本保证。
感悟二:精心设计教学活动,是学生能力发展的重要载体。
科学课的教学目标应该是多元化的,它不同于以往的自然课只注重获取知识,培养能力,还需要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研究探究的方法,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
每次上课前,我都会对每课的教学目标进行一个定位与解读,再将这些目标分解到各个教学活动中去,力求通过一节课让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上都能有所得。
一节课教学看似简单,但实际上学生经历了从推测——科学检测——构建认知的探究过程,学会了科学检测的方法,建构了导体与绝缘体的概念,更重要的是培养了他们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感悟三:关注细节,打造亮点。
回顾所上的一些课,为什么总感觉缺少一点精彩?反思原因,实际上是自己在课堂教学中过多地注重对教学的预设,哪怕是一个环节或一句简单的问话,我都会精心地揣摩,力求一杆见影,做到胸有成竹。
但由于自身课堂临场洞悉力不强,缺乏一定的教学机智与技巧,有时候为了完成预设的教学目标,忽视了学生“节外生枝”的提问,即使让学生对这些生成性的问题进行研究,也只是简单的一带而过,往往不能抓住有利的时机,合理开发成的课堂资源。
诚然,备课前对教学活动的预设能保证教学活动有序有效地开展,但我们的备课不能设计的太完美无缺,还需要留一些空白让学生“润色”,很多有经验的老师,他们就是善于运用智慧去捕捉课堂中每个细节,将“意外”转化成动态生成的资源,于是造就了一个个精彩的课堂。
科学教学后记通用范文(实用28篇)
科学教学后记通用范文第1篇作为一篇写人散文的教学,我确定的教学目标是:1.掌握本课的生字词。
2.能概括文章资料,把握人物特点。
3.理解人物描述对表现人物性格的作用。
从教学实际情景看,三个教学目标基本能够达成。
整个教学过程也算较顺利,可是仍有几点做的还不够完善、到位。
另外,王正玲教师指出的一个问题也很值得思考。
这堂课在“基础过关”环节,以复习的方式经过填空明确了写人文章的手法,再“按图索骥”阅读分析课文。
异常是人物描述手法上,是从手法找语句(文本)而不是经过语句(文本)来归纳手法,这些都有些本末倒置的感觉。
我当时这样设计的出发点是为了学起来系统一些,作为公开课,让课堂教学的难度降低一些,此刻看来的确值得商榷。
2.教师教学方面,我上课时有些紧张,发挥明显不如平时上课。
没有把学生情感激发和引导出来,学生只是跟着教师的问题去被动思考,他们的情绪表达只停留在较表面化的层面上。
学生朗读指导还不够,评课时有几位教师也说到这一点。
课后对着录像整理课堂教学实录时,我又发现了我在课堂教学中语言表达的不足。
不精练,不丰富不生动,普通话也不够准确。
语言表达本事对于一个教师异常是语文教师来说实在太重要了。
这节课告诉我,今后要努力提高表达本事!这样的研讨活动,讲课者会发现自身问题,认识到不足之处,进而获得提高,参与者相信也会有所收获。
真心期望以后能够多机会参加这样实实在在的研讨交流活动,再次衷心感激为成功组织研讨会做出很多工作的各位领导、教师们。
科学教学后记通用范文第2篇蚯蚓的观察产生了头,尾之争和前进方式如何这两个有趣的问题。
通过学生的观察,还是存在分歧。
我对这两个问题的解决不是太满意。
如果能用DV拍摄所需要的片段放给学生来看,那就圆满的解决了这两个问题。
《蚯蚓》一课的教学反思各位老师:大家好,我是哈尔滨市阿城区胜利小学科学教师的韩晶,我今天执教的是教科版《科学》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动物》中的第四课时《蚯蚓》。
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我遵循了“科学概念与科学探究”相结合的新课程理念,教学中着力去培养学生科学的观察技能和细致、认真的观察态度,目的是为了让学生真实、生动地感受到科学素养的教育。
湘科版三上科学教学反思
湘科版三上科学教学反思作为一名科学教师,教学反思是提升教学效果、深化教育理解的重要途径。
本文将以湘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教学为背景,分享我在教学过程中的心得与反思,以期与广大同行共同探讨、进步。
一、教学内容与目标湘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材以"亲近自然,探索科学"为主题,围绕植物、动物、自然现象等方面展开。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实践,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和探究精神。
二、教学反思1.注重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我意识到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最好老师。
因此,我尽量采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和实例,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讲解植物的生长过程时,我通过展示种子发芽的图片和实物,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植物的生长变化。
2.强化实践操作,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科学课程强调实践操作,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我尽量安排丰富的实践环节,如观察、实验等。
通过动手操作,学生不仅能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还能提高动手能力。
例如,在探究光的传播实验中,学生通过亲自搭建光路,更好地理解了光的传播原理。
3.培养学生合作精神,提高课堂氛围小组合作是科学课程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讨论、实验等。
这样既能提高课堂氛围,又能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会倾听、沟通、协作。
例如,在研究动物的生活习性时,学生分组观察、讨论,共同完成研究报告。
4.注重差异化教学,关注每一个学生在教学中,我发现学生的认知水平、兴趣点等方面存在差异。
为了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获得收获,我尝试采用差异化教学,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例如,在讲解天气现象时,我针对不同学生的兴趣,设置了不同难度的探究任务,使他们在各自的基础上得到提升。
5.加强与生活实际的联系,提高知识运用能力科学知识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将科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引导他们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年级科学上册教后记知识讲解
三年级科学上册教后记1,《我看到了什么》一课教学反思:我从本课的教学目标出发,抓住让学生学会有目的观察,会用各种各样的方法去观察一棵大树这一重难点设计了五个活动方案,先激趣导入第一个让学生学生观察相片上的大树的活动,进而进行第二个小组交流记忆中看到过的大树,让学生明白从相片中获得的信息是有限的,亲自观察事物会对事物有更多的认识后又自然导入第三个活动:讨论什么是真正的观察。
让学生懂得带着目的去看真实的事物才是观察。
在明确什么是观察后着手让学生进行最后一个教学环节,制订观察计划后付诸实践活动放手让学生去观察校园里真正的一棵树。
整个教学思路清晰条理,教学环节齐全,紧扣。
每一个活动都是为下一个活动进行铺垫。
在这一个个活动的逐步展开下学生能顺利的完成了观察这一个活动,也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教学任务和目标能按原设计的教案顺利完成。
整节课里作为老师的我起到了主导的地位,体现学生了学习自主性。
缺陷是时间关系,学生观察能力和整理记录能力不一样,部分学生不能按时书面整理好获得的信息。
以后还得有针对性的加强对这一部分学生的引导的辅助。
2,《校园的树木》教学反思:在这次以“校园的树木”为主题科学观察中,我采用了小组为单位进行观察。
三年级的学生初次接触科学课,他们的好奇心很强,学习兴趣整体很高,学习很认真,但他们已普遍习惯于常规课堂的学习方式,因而缺乏灵活性,对知识的运用能力差.再者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他们接触大自然的机会很少,学生所知的科学常识较少,科学探究能力较弱,对科学课的基本技能以及记录与汇报也并不熟悉.这时,对培养学生的记录能力尤为重要,我非常重视. 因此,在学生汇报的过程中,注意及时引导学生对比学习课本上的记录范例并在本节课中安排了时间与环节教学让学生整理自己记录的资料,学生有正确的范例进行参考效果很理想。
同时,还引导学生注重汇报、交流的总结,完善自己的记录.更惊喜的是,有些孩子不仅在记录中学习画简图,还充分发挥他们的聪课教学中,学生探究的效果并不明显,探究是学习科学课的主要方式,在下一个观察“草”的活动中我将采用个人观察的形式,逐渐培养每位学生的各方面能力.3.《大树和小草》教学反思:从以上唯恩图的表达内容中我知道了树和草的共同点有根茎叶,有的会开花、结果、有种子(基本形态结构相同);都长在土壤中,需要阳光、水分等(基本生活环境和生活需要相同),我还知道了树和草的寿命不同,树是木本植物,草是草本植物,他们的具体结构特征也各有不同。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学反思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学反思三年级上册《科学》教学反思1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江苏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材内容丰富,能够满足学生探究科学的需求。
在教学设计方面,我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和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采取了多种教学方法,如课前激活、课堂讨论、小组合作等,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同时,我也注重了对学生的个性化教育,尊重学生的发展规律,让学生在愉悦、轻松的氛围中学习,使学生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
在教学中,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需要改进,如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还不够,需要更多的引导;教学设计有时可能会出现过于简单或过于复杂的.情况,需要更加注重教学过程中的适度性。
对于江苏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的教学反思,我认为要注重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和学生的个性化教育,同时加强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快乐中探究科学,发现科学的乐趣。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学反思2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物体可分为固体、液体、气体三类,他们之间的区别在于,固体有固定的形状,液体和气体都没有固定的形状。
过程与方法:用网状图展现对事物的认识;熟练运用各种感官对物质进行观察对比,对观察结果进行分析,根据物质的相同点确立分类标准进行分类。
情感、态度、价值观:积极参与有关水的已有认识的研讨,发表有根据的见解;意识到水是地球上的重要资源;在识别水的活动中,学会小组合作。
教学重点:用网状图展现对水的认识,熟练地运用各种感观对物质进行观察对比。
教学难点:对观察结果进行分析,根据物质的相同点确立分类标准进行分类。
教学准备:给每组准备:7个黑色塑料袋或其他不透明的袋子、4个透明塑料袋(应是可封口的密封袋,用来装三种液体和空气)、牛奶、醋、水、石头、木头、树叶、网状图、实验记录单。
教师准备的材料:7种物品名称的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师:同学们,你们看浩瀚的宇宙中这蓝蓝的星球是谁呀?(地球)2、师:地球上大片大片的蓝色代表的是什么呢?(水)3、师:对。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学反思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学反思三年级上册科学课程是培养学生科学兴趣和科学素养的重要阶段。
在教学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教学反思的重要性。
以下是我对本学期三年级上册科学教学的反思总结。
一、教学内容的适宜性三年级学生正处于好奇心旺盛的时期,对周围世界充满好奇。
在教学过程中,我尽量选取与学生生活紧密相关的教学内容,如植物的生长、动物的分类等,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然而,我也发现部分内容对于学生来说过于抽象,如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学生理解起来有难度。
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注重内容的适宜性,通过生动的实例和直观的教具,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抽象概念。
二、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在教学方法上,我尝试了多种方式,包括讲授、小组讨论、实验操作等。
我发现,当学生参与到小组讨论和实验操作中时,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度明显提高。
然而,我也注意到,部分学生在小组活动中容易分心,导致学习效果不佳。
因此,我需要在小组讨论和实验操作中加入更多的引导和监督,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充分参与并从中受益。
三、学生能力的培养科学课程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在教学中,我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通过观察、实验等方式寻找答案。
但是,我也发现学生在提出问题和设计实验方案时存在一定的困难。
未来,我将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探究能力,通过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学会提出问题、设计实验和分析结果。
四、评价方式的合理性评价是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本学期,我主要采用了书面测试和实验操作评价两种方式。
书面测试可以检验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但无法全面评价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实验操作评价虽然能够反映学生的实践能力,但评价标准不够明确,难以做到公正客观。
因此,我将探索更加全面和合理的评价方式,如同伴评价、自我评价等,以更全面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五、课堂管理的有效性良好的课堂管理是教学顺利进行的保障。
在本学期的教学中,我发现课堂纪律有时会影响教学效果。
三年级科学教学后记
三年级科学教学后记本学年我担任了三年级科学课程的教学工作。
在这个学期里,我认真制定了教学计划,遵循备课、上课、辅导、考核评价等基本教学流程,加强课堂管理和纪律管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本次教学后记主要从课程目标达成情况、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学生表现与反馈、自身成长与改进、未来教学计划与目标等方面进行总结。
一、课程目标达成情况本学期的科学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自然科学的基本知识,掌握科学实验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通过教学,大部分学生能够掌握所学知识,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同时,学生在实验中能够掌握基本的实验技能,并且能够积极参与实验活动。
因此,我认为课程目标已经基本达成。
二、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我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针对三年级学生好奇心强、喜欢动手操作的特点,我采用了实验教学的方法,让学生通过实验来探究自然科学的奥秘。
同时,我还采用了多媒体教学、演示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有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内容方面,我根据教材和教学目标,制定了详细的教学计划,并按照计划有序地进行教学。
同时,我还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反馈,及时调整教学进度和难度,确保教学质量。
三、学生表现与反馈在教学过程中,我积极鼓励学生参与课堂活动,提高他们的听课效果。
通过观察学生的表现,我发现大部分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认真听讲,积极思考。
同时,我还发现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这说明他们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比较好。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关注学生的表现和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和技能。
同时,我还将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了解他们的需求和期望,为他们提供更好的教学服务。
四、自身成长与改进在教学过程中,我不断总结经验,查找不足,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
具体来说,我采用了以下措施:1.不断学习新的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2.积极参与教师培训和研讨会等活动,与其他教师交流经验;3.认真听取学生的反馈和意见,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和策略;4.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和目标,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三年级自然科学上册教学反思
三年级自然科学上册教学反思在过去的一个学期里,我作为三年级自然科学的教师,经历了许多教学实践,从中获得了一些宝贵的经验和教训。
在本文中,我将对我在教学过程中的反思进行总结和分享。
首先,我发现学生们对课堂中实际的观察和实验活动非常感兴趣。
他们喜欢亲自动手去探索和发现,这对于他们的研究效果非常有帮助。
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注重实践性的教学活动,提供更多的实际观察和实验机会,让学生能够亲自动手去解决问题和验证理论。
其次,我发现学生们在研究过程中对图表和图片的理解能力较强。
可以通过图表和图片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概念和理论。
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多使用图表和图片来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研究效果。
另外,我也意识到在一些教学环节中,我给学生的时间安排不够合理。
有时候我给他们的时间过长,学生们会失去集中注意力;有时候我给他们的时间过短,学生们没能完成任务。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合理地安排研究时间,保证学生们在足够的时间内完成任务,并且能够保持高度的研究效率。
最后,我还需要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我发现有些学生对某些概念和知识点的理解较困难,需要我更多的辅导和帮助。
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关注学生的研究情况,及时发现他们的困惑并提供帮助。
同时,我也将与其他教师交流经验,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总的来说,通过对这一学期的教学实践进行反思,我意识到教学中的实践性活动和图表图片辅助教学的重要性,同时也发现了自己需要进一步提高的方面。
我相信通过不断地反思和改进,我能够成为一名更好的自然科学教师,为学生们提供更好的研究体验和知识传授。
(Word count: 260)。
最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学反思
最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学反思1. 引言本文档旨在对最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进行反思和总结,以期不断改进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研究成果。
2. 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我们的主要目标是:- 帮助学生了解科学知识的基本概念;-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实验的能力;- 提高学生对科学现象的兴趣和好奇心;- 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
3. 教学方法本教材的教学方法主要采用以下几种:- 观察与实验:通过观察和实验,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并增加对科学现象的理解;- 互动交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提问,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启发引导:通过提出问题、给予提示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 情景模拟:通过情景模拟或角色扮演,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的知识。
4. 教学内容最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的教学内容囊括了以下几个主题:- 人的五官和感觉器官;- 人体的保健;- 动物的形态和行为;- 植物的生长和变化;- 物质的变化和运动。
5.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注意到以下几个方面需要改进:- 教学过程中有些内容呈现方式过于简单,可能无法满足部分学生的需求,需要更多巩固和拓展的环节;- 部分教学活动设计不够丰富和引人入胜,需要更多的样本和实物来帮助学生理解;- 部分学生对教材中的一些科学术语理解有困难,教师应及时解释和澄清。
6. 教学改进为了改进教学质量,我们计划采取以下措施:- 细化教学内容,增加巩固和拓展环节,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设计更多丰富和引人入胜的教学活动,利用实物、样本等辅助教具,提高学生的研究兴趣;- 加强对科学术语的解释和澄清,注重语言的准确性和易于理解性。
7. 结论通过对最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学的反思和总结,我们认识到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并制定了相应的改进措施。
我们相信,通过不断的努力和改进,我们能够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上科学教案反思
三上科学教案反思我本以为三年级的孩子会有了一些基础,课堂上也不会那么拘谨。
可事实却让人始料未及。
就拿第一节课来说吧。
科学课程注重科学探究,重视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和创新意识的启发与激励。
而这节课恰恰相反,老师给予学生太多的自由,不是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究,而是引导他们放飞自己,让他们自由的想象,甚至还安排了小组讨论、汇报交流。
本应该学生们主动参与,亲身体验才能收获知识,形成技能的科学课堂,却被老师牵着鼻子走,使得我班学生缺乏主动探究的精神。
反思二:对学生的要求过高了,没有注意到学生的个性差异,过分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
老师一直强调学生“自主探究”,强调学生要认真观察、大胆想象、积极思维,同时又担心个别学生不愿做实验或者因动手能力不强、兴趣不浓等问题而影响教学进度,因此只是一味地关注几个重点难点的突破。
其实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能按照老师预设的教学进程来操作,更何况有些学生已经能够较好的完成学习任务了,如果这时还强行给他们灌输条条框框,过分的干涉他们的学习行为,不仅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而且达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
1。
个人主义的研究方法代替了科学的研究方法。
2。
过分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忽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3。
教学方法的单一性,忽略了学生的个性差异。
本课的教学内容虽然比较简单,但是教学目标很明确。
既要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掌握知识,又要让他们在动手探究过程中学会学习。
我试图通过学生亲身参与、观察、思考、动手操作等一系列教学活动,使学生感受、体验、理解物质的特征和变化规律,感受科学技术的进步,培养科学素养。
因此,我用了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在教学活动中,我根据教材内容特点,从贴近学生的生活入手,注重实验操作,用游戏贯穿课堂,在玩中学,在学中玩,提倡“亲历探究”,以探究的问题贯穿整个课堂,努力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玩中学,在乐中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在课堂上处于一种积极的状态,不断的去发现问题,去探究问题,从而获取新知。
三年级上科学每课时教学反思
三年级上科学每课时教学反思课时一:观察家庭的物品本节课的目标是让学生学会观察和归类物品。
我首先展示了一些常见的家庭物品,并鼓励学生仔细观察它们的特点和相似之处。
然后,我把物品分成几个类别,例如食物、衣物、玩具等等,并请学生跟着我一起归类。
接着,我组织学生自己动手观察家庭物品,并尝试将它们归类。
在这个过程中,我鼓励学生发言,提出自己的观察结果和归类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到一些学生对物品的观察和归类能力有所欠缺。
于是,我针对这部分学生,提供了一些额外的指导。
我还鼓励学生相互交流,分享自己的观察结果和归类方法,以促进他们的学习。
课时二:观察动植物的生长变化本节课的目标是让学生观察和记录动植物的生长变化。
我为学生准备了一些种子和绿色植物,并让学生亲自种植种子。
然后,我鼓励他们每天观察植物的生长变化,并在观察记录本上记录下来。
在观察过程中,我发现一些学生对植物生长的观察方法不够准确。
为了帮助这些学生改进,我进行了一次小组讨论,并向他们解释了正确的观察方法,例如注意植物的叶子、茎和根部的变化。
我还鼓励学生在观察记录本上画出他们所观察到的生长变化,以增强他们的观察和记录能力。
课时三:观察天空中的云彩本节课的目标是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天空中的云彩。
我首先向学生介绍了不同类型的云彩,例如积云、层云和卷云等。
然后,我让学生走到户外,仔细观察天空中的云彩,并描述它们的形状、颜色和位置。
回到教室后,学生们把自己的观察结果写在观察记录本上。
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一些学生对云彩的描述能力较弱。
为了帮助他们更好地观察和描述,我进行了一次云彩形状游戏。
我展示了不同形状的云彩图片,并让学生模仿它们的形状。
这样,学生们可以通过模仿来更好地理解和描述云彩的形状。
从这些教学反思中,我意识到在科学教学中,我需要更多地关注学生的观察和描述能力的提升。
我将继续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观察和讨论,并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科学知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我看到了什么》一课教学反思:我从本课的教学目标出发,抓住让学生学会有目的观察,会用各种各样的方法去观察一棵大树这一重难点设计了五个活动方案,先激趣导入第一个让学生学生观察相片上的大树的活动,进而进行第二个小组交流记忆中看到过的大树,让学生明白从相片中获得的信息是有限的,亲自观察事物会对事物有更多的认识后又自然导入第三个活动:讨论什么是真正的观察。
让学生懂得带着目的去看真实的事物才是观察。
在明确什么是观察后着手让学生进行最后一个教学环节,制订观察计划后付诸实践活动放手让学生去观察校园里真正的一棵树。
整个教学思路清晰条理,教学环节齐全,紧扣。
每一个活动都是为下一个活动进行铺垫。
在这一个个活动的逐步展开下学生能顺利的完成了观察这一个活动,也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教学任务和目标能按原设计的教案顺利完成。
整节课里作为老师的我起到了主导的地位,体现学生了学习自主性。
缺陷是时间关系,学生观察能力和整理记录能力不一样,部分学生不能按时书面整理好获得的信息。
以后还得有针对性的加强对这一部分学生的引导的辅助。
2,《校园的树木》教学反思:在这次以“校园的树木”为主题科学观察中,我采用了小组为单位进行观察。
三年级的学生初次接触科学课,他们的好奇心很强,学习兴趣整体很高,学习很认真,但他们已普遍习惯于常规课堂的学习方式,因而缺乏灵活性,对知识的运用能力差.再者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他们接触大自然的机会很少,学生所知的科学常识较少,科学探究能力较弱,对科学课的基本技能以及记录与汇报也并不熟悉.这时,对培养学生的记录能力尤为重要,我非常重视. 因此,在学生汇报的过程中,注意及时引导学生对比学习课本上的记录范例并在本节课中安排了时间与环节教学让学生整理自己记录的资料,学生有正确的范例进行参考效果很理想。
同时,还引导学生注重汇报、交流的总结,完善自己的记录.更惊喜的是,有些孩子不仅在记录中学习画简图,还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在记录中附上了合适的实物标本,他们的记录能力正在逐步提高.但在本课教学中,学生探究的效果并不明显,探究是学习科学课的主要方式,在下一个观察“草”的活动中我将采用个人观察的形式,逐渐培养每位学生的各方面能力.3.《大树和小草》教学反思:从以上唯恩图的表达内容中我知道了树和草的共同点有根茎叶,有的会开花、结果、有种子(基本形态结构相同);都长在土壤中,需要阳光、水分等(基本生活环境和生活需要相同),我还知道了树和草的寿命不同,树是木本植物,草是草本植物,他们的具体结构特征也各有不同。
(唯恩图的作用是梳理学生的观察比较结果,形成比较明确的概念,并显示这些概念之间的关系。
比较相同点就是为了让学生初步体会到植物生命体的特征,从而指向本单元的核心概念。
对概念内涵的梳理还得从学生实际出发。
)4《水生植物》教学反思:考虑到让学生准备材料的危险性,在上本节课的前一天我去近郊的河里捞了些水葫芦作为上课用的观察材料。
由于准备充分,所以在教学中学生可以以小组为单位观察这些水生植物。
在观察过程中主要是学生自主观察,而且我要求他们在观察的同时作好观察记录(画出观察对象的外形)。
由于见得少,孩子们非常好奇,观察得也格外认真仔细。
他们的观察顺序也不尽相同:有的小组从叶子开始,从上到下观察;有的从根开始从下往上观察。
一边观察一边还不断提出问题,如:为什么水葫芦会浮在水面上?水葫芦上鼓起来的地方是什么,有什么用?这时候我就用美工刀帮助学生剖开水葫芦让他们看看里面的秘密。
让学生说说他们的发现,这时候孩子们都显得很兴奋,争先恐后地发言,其中有个学生更是形象地说他们观察到的切面像面包的切片,这个回答让我感到很惊喜,孩子的想象力真是让人惊叹,让我这个成年人不得不喟叹自身想象力的贫瘠!看着他们的胃口被吊得差不多了,我就把救生圈浮起的原理告诉学生,学生一对比水葫芦的结构马上就明白了水葫芦浮起的原因。
我感觉这是一次很好的抛砖引玉加联系实际的教学。
在这一次观察活动中学生都很好的通过实物观察获取水生植物的外貌特征然后逐渐深入知道一些植物的生长特。
5《植物的叶》教学反思:推荐《植物的叶》是主题单元“植物”中的第五课。
教材通过捡树叶、研究树叶来发现叶子有相同的结构;再从新鲜的叶与落叶的比较,显出叶子的生命特征,最后从一条枝叶的叶子变化过程中得到叶子具有生长、发育、衰老的过程,从而显出叶的生命轨迹。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不仅让学生了解叶子的结构,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从植物器官的角度去进一步体会到植物也具有生命的特征。
课前,我布置每位学生捡两片落叶,每一组中的同学尽量捡不同的落叶,以便课堂上进行小组讨论。
大多数同学都带来了,有些班级带的学生比较少,我就在课前请每个小组长在校园里捡了一些不同植物的落叶。
总体观察情况良好,我给同学们留了三个问题进行讨论:1、我们小组一共捡到了几片叶子?2、一共有几种树叶?3、观察到了什么,才说它们是同一种叶?观察到了什么,才说它们不是同一种叶?发现了一些问题,很多学生将大小不同或颜色不同的同种叶片分到不同种类,大小和颜色确实属于分类的依据,但是同一种植物的叶片也会存在差异,不能光凭这两点来判断他们是否属于同种植物,要多维度的判断,比如叶片的形状、叶片表面的光滑程度、叶片边缘、叶片的质地、软硬和厚薄,等等。
对于不同的叶子具有相同的结构:叶片、叶柄。
我没有重点强调了叶脉是叶片的一部分,不要把叶脉和叶片并用。
这是教学上的一个失误。
导致关于叶脉,学生竟然把它归入到叶的结构中去了,在课堂教学中,如果用比喻的方法进行教学,学生就不会出现这种现象。
(用手掌比喻树叶,把小臂当作叶柄,手掌就可以是叶片,手掌上的纹路就是叶子的叶脉。
)这样学生就可以理解,手掌上的纹路并不是一个单独的部位,而是属于手掌皮肤的一个部分。
让学生判断一根枝条上不同位置的叶子的生长状态时如果我能引导学生从大小和颜色上进行对比观察,就可以得出左边的就是叶芽、小叶片、嫩叶等。
对于枯叶失去了生命特征,就跟人失去了生命特征一样。
学生就会水到渠成地理解了叶的组成和叶的生长变化过程。
6《植物发生了什么变化》教学反思:一年之中,植物都发生着不同的变化。
这一点,孩子们的生活经验中就有。
对于他们来说,春天和秋天里植物的变化最为明显。
关于春天,同学们说得最多的是植物发芽了,万物生长。
对于秋天,他们印象最深刻的应该就是果实成熟了,树木落叶了,小草枯黄了。
对于变化明显的部分,孩子们很容易就说出,也因此,观察中的变化这个活动比较容易。
但是对于一些不明显的变化,需要测量和记录,才能在对比中发现,而这一部分,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活动的持续时间太久,完成比较困难。
因此,这一课,对于科学概念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但是指向于科学技能的观察一棵树或者一棵草在秋冬季节的变化这一内容的完成,对学生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由于三年级孩子的年龄、心理特点,还不能够较长时间的专注于同一件事,所以书本16页的记录表对很多孩子来说形同虚设。
如果能够利用好这张表格,那对于孩子们来说,科学概念的发展会更加完善。
前个班级的教学过程中,我没有把表格列入教学。
课后,我觉得这样不妥,虽然有难度,实行起来不太现实,但是还是应该在教学中提到。
使学生熟悉这种记录方法,会自己绘制这种表格。
所以,我将书上的表格作为典型,介绍了它每个部分的意思和记录的方法,而后请学生自己选择一种感兴趣的植物,自己绘制一张观察记录表。
如果有时间和兴趣,课后还可以进行一次实地观察。
我觉得这样处理相对不处理来得好。
7.《植物有哪些相同特点》一课教学反思:这节课是整个单元的小结,主要内容是对整个单元的学习进行一个梳理和整理。
由于前面每一节课都上得比较踏实,大多数学生对植物有了一定的了解,能够写出很多陆生植物和水生植物的名称,这远远超出了我的想象。
而且同学们能从这些植物中知道他们的相同和不同,并且准确地用维恩图表示出来。
对植物共同点的概括,我的学生基本能够得出:植物都生长在一定的环境中,都需要水分、阳光、空气等;都会生长发育、都会繁殖后代,都有从生到死的生命过程。
本课的目的是让学生整理已有观察、分析和研究的结果,进行概括和总结,得出植物共同特征。
这节课的整理就水到渠成了,总体难度不大对于植物的一生,以向日葵为例的9张图片,用词语概括难度较大。
像“种子”“生根”“发芽”“成长”“成熟”“结果”一类,学生基本能答出,但是“子叶长出”“真叶展开”这一类专业名词就比较难接受,这也属正常。
通过探寻植物的共同特征,学生深入地认识了生命体的基本特征,开始关心生命的点点滴滴。
第二单元动物1.《寻访小动物》一课教学反思:《寻访小动物》是三年级科学第二单元《动物》中的第一课,观察小动物的第一课,这课是开启动物观察的第一课。
这一课的教学内容非常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动物是学生比较喜欢的。
在课堂上对学生提问,你所知道的动物,学生的发言是很积极的,对于出示的动物图片学生都能正确的说出动物的名称,并能简单对它进行描述。
本课的课题中有寻访两个字,这节课中的一个环节,就是组织学生在校园里德大树周围、草丛里、花坛里进行观察和调查,实地去寻访一些小动物,学生听到这个活动内容兴致很高。
在寻访的时候,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的。
在调查之前,我特别给出了一些注意点,如:爱护小动物;观察的时候做好记录;爱护校园的环境;要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观察。
活动中学生寻找小动物的积极性是很高的,兴趣很浓,虽然最近温度的骤降对校园动物的数量是有影响的,但一点都没有影响到学生寻访的那份热情。
但是,当学生拿到放大镜进行观察的时候,个别的学生把提出的注意点统统都抛之脑后了。
有的学生忘记了要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观察;有的学生对小动物的栖息地造成了损坏;有的学生对校园的植物造成了伤害;有的学生只观察了,但是没有记录。
这些在学生活动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问题,让我思考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如何很好的组织好学生活动,带领学生开展科学探究活动。
三年级的学生这学期才刚刚开始接触科学这门课程,关于科学的学习方式,还需要一段时间的适应,需要慢慢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习惯。
分小组进行探究活动的时候,需要分工合作,把任务分派到组内每位成员,让每位成员都有任务,这样集中精神,能顺利的完成任务。
为了更好的认识校园中的动物,在学生发现小动物的时候,我在旁就举起相机,把它拍下来。
一是可以集结全班的寻访结果,让学生能加深对动物的印象。
二是对一些不知名的动物,可以再进行辨认。
当然在学生寻访的过程中,学生发现动物的观察能力是值得表扬的。
我学生寻访的时候,我是穿行在各个小组之间,这时候恨不得有分身啊!这是我在教授这堂课的过程中体会,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不断的改进提高。
2.蜗牛(一)课后反思:准确把握教材本课是观察蜗牛这样的小动物,在活动中,我从动物特和学生年龄特点入手,在环境布置和材料选择上有的放矢,考虑较为周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