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鲁迅的觉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简析鲁迅的觉醒
-—弃医从文,展现民族魂姓名万莹莹
单位江西师范大学
专业汉语言文学
完成时间 2011 年 10 月
指导老师陈琳
目录
摘要————————————————————3
一、民族性的弱点激发弃医从文思———————4
二、名垂青史的文学创作唤醒国民的麻木————5
1、社会底层劳苦人民的命运多舛———————6
2、知识分子前进道路的多处坎坷————————9
三、炽热的爱国之心展现“立人”思想—————10
1、立国杂文警醒麻木的国民————————— 10
2、爱国诗歌洋溢着他的赤诚之心——————— 11 参考文献——————————————————13
【摘要】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鲁迅无疑是一个最伟大的存在。他不但是中国新文学的开拓者、奠基人,而且是深刻影响20世纪中国文学历史进程的一代思想文化巨人。著名诗人臧克家为纪念鲁迅先生逝世13周年题写的诗中写道“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鲁迅先生虽已离我们而去,但伴读着他名垂青史的作品却可以让我们一同凝望过去的历史,解读上个世纪中国最忧患的灵魂。
一、民族性的弱点激发弃医从文思想
二、名垂青史的文学创作唤醒国民的麻木
1、社会底层劳苦人民的命运多舛
2、知识分子前进道路的多处坎坷
三、炽热的爱国之心展现“立人”思想
1、立国杂文警醒麻木的国民
2、爱国诗歌洋溢着他的赤诚之心
鲁迅留下的文化遗产,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前进道路上无可争议的前导和指明灯。
鲁迅,一个牵动于上个世纪中国最忧患的灵魂。
【关键词】鲁迅弃医从文唤醒国民“立人”思想灵魂
简析鲁迅的觉醒
——弃医从文,展现民族魂
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鲁迅无疑是一个最伟大的存在。他不但是中国新文学的开拓者、奠基人,而且是深刻影响20世纪中国文学历史进程的一代思想文化巨人。著名诗人臧克家为纪念鲁迅先生逝世13周年题写的诗中写道“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鲁迅先生虽已离我们而去,但伴读着他名垂青史的作品却可以让我们一同凝望过去的历史,解读上个世纪中国最忧患的灵魂。
一、民族性的弱点激发弃医从文思想
鲁迅出身于一个没落的士大夫家庭,童少年时期即经历祖父下狱、父亲重病早逝等家庭变故,这种从小康坠入困顿的遭遇,使他较早地领略了旧社会的世态炎凉。从5岁至17岁,鲁迅已经博览古籍,对故乡的历代贤哲非常仰慕,受到他们的反抗精神和爱国思想的启迪。1898年,鲁迅离家到南京求学,先后进入洋务派创办的“江南水师学堂”和“矿务铁路学堂”。他广泛接受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新思潮,其中对他影响最大的是中国近代思想启蒙家严复译述的赫胥黎的《天演论》等著作。“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进化论的观点,灼热了鲁迅的心灵,催化了他心坎中民主主义种子的生长。他感到要救国,只有维新:要维新只有学外国,走出自己的国土,到国外早就真实的本领,再回来救治贫穷的祖国。1902年,鲁迅以“一等第三名”的成绩毕业于“矿务
铁路学堂”,取得了官费留学的资格,东渡日本,开始了他青年时代的第二次追求。
留日期间,“因为身在异国,刺激多端”鲁迅对“中国民族性的缺点”关注甚多,开始同好友许寿裳探讨改造中国的国民性问题。1906年夏,他在仙台医专受到银幕上中国人只配做“示众的材料和看客”的刺激后,便毅然弃医从文。从启蒙主义思想出发,鲁迅认为要改造国家,“第一要著”就是改变国民的精神,而善于改变精神的推文艺。这终于成为他走上文学道路的契机。
二、名垂青史的文学创作唤醒国民的麻木
1908年,鲁迅从日本回国,先后在杭州、绍兴任教。在绍兴他经历了辛亥革命的风暴,并以此为背景,用文言写了他的第一篇小说《怀旧》。文中的人物性格刻画让我们看到了老中国儿女的积弱积弊以及沉淀着的连绵几千年的劣根
性渣滓。其中几处日常生活片段:秃先生迂腐执教,“我”读书、玩耍,金耀宗突然造访,秃先生仓皇归家,众人盲目逃难,金耀宗二次报信,“我”做梦等,鲁迅通过这几个生活片段的描写和连缀展示了秃先生和金耀宗等人的丑恶嘴
脸和处世哲学,表现了众人的盲从、消极、内讧、自私,同时也鞭挞了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扼杀。他在这部新旧冲突的结晶体中,为自己和五四其他作家的小说创作作了尝试性的试验,这种创新精神照亮了新文学的前进之路。
1、社会底层劳苦人民的命运多舛
五四运动之后,他压抑已久的思想感情像熔岩一样通过文学作品猛烈喷发出来。经过长期的思想和艺术准备后,鲁迅在《新青年》伙伴的鼓励下,终于在1918年5月发表了第一篇白话小说,也是新文学的奠基之作——《狂人日记》。鲁迅写道:“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四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礼教就是吃人,仁义道德是礼教虚伪的面具,这就是鲁迅对封建道德的定义,也是他多年来思考和认识的结果,也是这篇作品辉煌的成就。作品中还写道:“我诅咒吃人的人,先从他(即狂人的大哥引者)起头;要劝转吃人的人,也先从他下手。”“你们可以改了,从真心改起作用!你们也会吃尽。”在作品的最后一篇日记里,作者深切地希望:“没有吃过人的孩子,或者还有?”并具大声疾呼:“救救孩子……” 由此可见,鲁迅不仅表现了彻底批判封建礼教的勇气,而且还表现了他“忧愤深广”的人道主义情怀,使之成为“引导国民精神前途的灯火”,以文艺创作来改造社会、人生的利器。
鲁迅的思想文化建树,开启了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鲁迅的思想发展道路,也成为中华民族优秀精神的典范和表率。1921年,他继《狂人日记》后,一发不可收拾,陆续创作了《阿Q正传》、《伤逝》等极为成功的现代小说。其中《阿Q正传》所描述的阿Q的精神胜利法,对民族的劣根性作了深刻的揭露。阿Q始终是一个不曾觉悟的、